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张勋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
p****e
发帖数: 3548
1
http://bbs.xmhouse.com/redirect.php?tid=167449&goto=lastpost
观沧海者 2007.7.31 不少书将萨镇冰描绘为中国海军史上的一位卓越人物,其实不然
,许多史料隐去了萨镇冰在民国时期的许多不光彩经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
实的萨镇冰—— 萨镇冰,字鼎名,海军上将。先祖为色目人(蒙古族),原籍雁门(
今山西代县),元末南迁入闽。萨镇冰1859年生于福州(与袁世凯同年),1869年入马
尾船政学堂第二期学习,1877年被清政府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1880年
回国,此后在北洋水师服役,先后任管带、游击、帮统、总兵、统领、提督,1909年任
清海军统制。(观沧海者按:萨的早期经历,没什么好掩盖,对这段历史,各种史料所
述基本相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萨镇冰站在清政府一边,率舰炮轰
起义军。11月初,全国反清运动风起云涌,逐渐波及到清军,萨镇冰既不敢参加反清革
命,亦不敢在清军中继续呆下去,遂化装成商人,逃回福州。(观沧海者按:这段历史
,正是萨氏最不光彩的经历之一,1949年后编撰的许多史书都... 阅读全帖
k****i
发帖数: 1504
2
来自主题: BUAA版 - 纪念李宏勋君
纪念李宏勋君
马瑞金
十月二十四早上,接到宏勋家人的电话。 宏勋好久没和家里联系,家人都很担心,让我
帮忙和宏勋联系。放下越洋电话,我就给宏勋家里打电话。没人接,心里一紧,担心有什
么事情发生。但没敢望深里想。到学校后,找到陈逸群同学,和他约好下午去宏勋的家里
看一下。我们准备要求房东把门打开。中午的时候,在系里碰见一个警察, 对着一张纸
在找什么。上前一问才知道她也在找宏勋。我的心里紧张起来。
下午开完会已经近四点钟。和逸群一起坐车到达宏勋家时,已是近四点半。我们一到二楼
,就发现一个警察和房东在宏勋的家门前。出事啦!我的心砰砰地跳起来。赶紧上前问发
生了什么事,房东告诉我们宏勋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不被允许进入他的房间,
只有强忍着悲痛,向医生询问着详情。才知道宏勋已经离开我们有三四天。初步的诊断是
"medical problem",他的胃有异常。
恶耗就这么快地传来,每个认识宏勋的人都被这不幸的消息震惊了。我们为失去这么一个
朋友倍感伤心。认识宏勋已经有两年,最后一次见他是十月初的一个晚上。调侃了几句,
就互道告别。没想到那一次短暂的碰面竟成永别!
在和宏勋相处的日子里,
L*********y
发帖数: 322
3
新闻中心讯 北京时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新增院士名单,复旦大学
物理系1978级张首晟校友、1979级沈志勋校友同时入选。另据美国艺术科学院刚刚发布
的消息,复旦生物系校友杨薇当选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此次复旦大学共有3位校友同
时当选,在今年新增的华人院士中人数居首位。
张首晟,现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2011年,当选美
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196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1980年赴柏林
自由大学就读硕士,1983年进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师从杨振宁教授。
1993年,张首晟被斯坦福大学聘为物理系教授,1996年被评为终身教授,当时他年仅33
岁,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
2006年提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以及拓扑绝缘体理论的材料实现方案;次年,这个预言
在他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同年,张首晟领导团队提出的“量子自旋
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2009年入选“
千人计划”。2010年,获“欧洲物理奖”,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科学家。2011...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
昨天,读者王女士,称在江夏体育馆附近经常有一名男子头顶石磨盘骑自行车锻炼身体,引来路人注目。
昨天上午10点,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江夏体育馆附近,经多方询问,终于在新兴街万顺种子门市部,见到了这位骑车名人。
他叫张勋木,今年52岁,门市部门前放着一块石磨盘和七八块石条。磨盘68斤,石条分别是50斤和30斤。
张勋木说,2002年,他开始头顶着石条骑车锻炼,8年前,他发现路边有一块废弃的石磨盘,“当时,我就想顶着试试,没想到就上瘾了!”从那以后,他头顶磨盘开始了骑车锻炼,每天早上4点多钟起床,骑行大概10公里,13年来风雨无阻。磨盘从来没有掉下来过。
因为长期顶磨盘,张勋木头顶有一块秃了,不长头发了。
张勋木顶着68斤磨盘并加了一个30斤的石条骑车演示。
o***s
发帖数: 42149
5
贺军翔和波波蓁
据台湾媒体报道,贺军翔上月底被曝跟D奶妹波波蓁彻夜狂欢K歌,遭疑婚外偷欢,事后他发文、声明稿严肃否认,他9日出席保养品活动,首度露面回应,他说:“我跟她真的不熟,没有交集,大家也看得出来,我没有跟她走在一起,朋友也觉得怎么可能,‘怎么会是写她’?”他觉得一切是“被有心人刻意设计”,觉得自己像是被霸凌、流年不利,笑称:“等下要去拜拜。”
贺军翔
当天一群人到KTV庆祝林佑威40岁生日,波波蓁是被张勋杰揪来,贺军翔还原当时状况,他跟开车的朋友要离开,张勋杰朋友托他们顺路送张勋杰跟两个女生,没想到被拍,贺军翔觉得实在傻眼。他说,他跟波波蓁只见过两次,都是朋友唱歌聚会上,但都没多聊,完全不熟。
他对周刊的报导无奈又愤怒:“艺人像被霸凌。”之前曾说不排除提告,贺军翔说,确实有找律师讨论,但他想法改变,不想多花时间金钱,笑称:“太劳民伤财。”
至于波波蓁对媒体说“想摸他的人鱼线”,爆料他跟张勋杰曾到她闺房喝酒,她还喝到断片。贺军翔说,“无中生有。”他对整起事件的心得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说以后去聚会前“会请朋友先过滤一下朋友”,免得又被阴。
b****r
发帖数: 2555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到老袁,就说说北洋吧
本来轮不到张勋先进城,小段把南京当自己的地盘。
张勋先进城了就很难办,不给南京的话张勋不答应;给了小段不答应。所以才会有
这一出,先给了个江苏督军,再调任长江巡阅使,用其他的地盘换南京。
张勋不算袁大头嫡系的,所以才会搞出这么一出来。这样也显得袁大头其实对下面
军阀的控制能力很弱——和土共这样如臂使指一般的指挥能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甚至连常公都不如。
c****s
发帖数: 1281
7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2_07/
讨逆之役,双方耗费上千万发弹药,死伤不过几十人。1920年直皖大战,动用20多万兵
力,打下来,也就伤亡200余,真正战死的也就几十人。四川军阀开始混战的时候,居
然有闲人出来观战,像看戏一样。
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誓师,说是要再造共和,讨逆军里有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曹
锟的第三师、李长泰的第八师,都是北洋军的劲旅,对手张勋只有5000辫子兵。英国泰
晤士报记者、北京政府顾问莫里循目睹了这场战争,他写道:“我从前住过的房子附近
,战火最为炽热。那天没有一只飞鸟能够安全越过北京上空。所有的枪几乎都是朝天发
射的。攻击的目标是张勋的公馆,位于皇城内运河的旁边,同我的旧居恰好在一条火线
上。射击约自清晨5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然后逐渐减弱,断断续续闹到下午3时。
我的房子后面那条胡同里,大队士兵层层排列,用机关枪向张勋公馆方面发射成百万发
子弹。两地距离约150码,可是中间隔着一道高30英尺、厚六英尺的皇宫城墙。一发子
弹也没有打着城墙。受害者只是两英里以外无辜... 阅读全帖
i**i
发帖数: 1500
8
来自主题: Programming版 - 请教 网上挂号
找区别:
甲午战争兵败如山倒:清军开枪不瞄准
2010-08-02 17:48:44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的表现大家都骂,其实人家毕竟还打了一个多少像
点样的仗。而陆军则每仗败北,从平壤一直退到山海关。当时日本军人对中国士兵的评
价是,每仗大家争先恐后地放枪不带瞄准,一发接一发,等到子弹打完了,也就是中国
军队该撤退的时候了。
甲午战争兵败如山倒:清军开枪不瞄准
平壤城下参加作战的清军。
甲午战争兵败如山倒:清军开枪不瞄准
义和团民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同日、俄军激战。不过实际上在这类战斗中,日俄军受到
的损失并不大。
甲午战争兵败如山倒:清军开枪不瞄准
日军在甲午战争中抓获的清军俘虏。
近代中国的士兵接受了洋枪队的全部装备,也接受了洋操的训练,连英语的口令都听得
惯熟,唯独对于瞄准射击,不甚了了。1920年直皖大战,动用20多万兵力,打下来,也
就伤亡200余人,真正战死的也就几十人。
瞄准射击是步兵进入火器时代的基本要领,可是这个要领,中国人掌握起来,很是费了
些功夫。引进洋枪洋炮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在这个问题上,国人一直都...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9
从1917年孙中山先生率海军南下护法以迄1926年蒋介石夺得党政军大权止,这十年
间,广东军政局面事变纷呈,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情形复杂,今以衰朽之年,就当时亲
历见闻,忆述往事,挂漏、误谬之处,在所难免,以稿聊备史家参考云尔。
一、随中山先生南下护法见闻
1916年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中山先生自日本还居上海。随命中华革命党各
省讨袁军事结束。广东方面虽曾驱走肆虐数年之“袁朝”郡王龙济光(龙奉段祺瑞内阁
任为琼崖督办,率所属“济军”移驻琼崖),但桂系旧军阀陆荣廷却接踵而来,陆本人
及其所部将领陈炳焜、谭浩明、莫荣新先后任广东督军,盘踞肆虐,与北洋军阀相勾结
。是年冬,我奉召自广州至上海准备赴南海清理中华革命党公债借款,寻以段内阁对此
债款口惠而实不至,我便留滞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中华革命党事务所),协助朱执信
办理党部文书事务,为期约半年。我对此笔墨生活不甚安心,1917年4月间乃请示中山
先生,拟告假一个月赴北京游览观察当地情形。中山先生便止我说:“现在段祺瑞意欲
对德宣战,冀借此大借外债扩充其嫡系实力并以武力统一全国。但国会议员及社会各方
面多不赞同此举,段乃嗾使听命于他的各省...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Re: 不能忘记张树藩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不能忘记张树藩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1 10:48:11 2012, 美东)
胡耀邦批示道:如果连路宪文这样的人都要平反,我们还搞什么拨乱反正?
文革前,省长批倒省委第一书记的成功事例,中国只有一例,就是河南省长吴芝圃罢免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
对于河南大跃进的灾难,当时主管工业的薄一波将之概括成“见钱就要,见物就调,见
屋就拆,见粮就挑”。主管农业的谭震林则向毛报告,1958年冬天,从百姓手中收取的
财物折款达30亿元,三年劳而无功的水利建设消耗的也许是数十亿个工日。
——————————————————————————
http://hi.baidu.com/lovesue/blog/item/5a17c45c7a57c341fbf2c0cb.
大跃进时路宪文对信阳人民犯下罪行,他后来怎样?
2007年07月28日 星期六 上午 11:41
大跃进时路宪文对信阳人民犯下罪行,他后来怎样?...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1
韩国女星张紫妍前年自杀身亡,留下50封亲笔信,控诉被经纪公司老板逼迫陪睡超过100次。韩国媒体直指加害“淫魔”之一,就是《朝鲜体育报》前社长。
金承勋将公司三楼改装成“性招待所”。 (资料图)
金承勋将公司三楼改装成“性招待所”。 (合成图)
韩国女星张紫妍前年自杀身亡,留下50封亲笔信,控诉被经纪公司老板逼迫陪睡超过100次。韩国媒体直指加害“淫魔”之一,就是《朝鲜体育报》前社长。
上周日SBS电视台晚间《8点新闻》报道,该台收到张紫妍友人转交她生前所写的50封信,详细记载她为政商、媒体界人士等共31人提供性服务,累计陪睡逾100次。张紫妍信中哭诉:“我希望警察能帮我,惩罚这些猪狗不如的变态,他们都是恶魔和疯子,骗我可以帮我实现演艺圈的梦想,却是无止境利用我的身体。”她在信中还说:“我觉得自己很悲哀,想死了算了,某日刊报社的老板,下流又肮脏,玩弄我的身体,我仅是新人,好想逃离生不如死的生活。”韩国媒体指出该老板就是经纪公司老板金承勋的好友、《朝鲜体育报》前社长,但未点出姓名。
媒体也盛传,和张紫妍同门的高小英、张瑞希及金素妍可能都是受害者,被经纪公司以同样手段逼她们“下海”,但韩国警...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2
在港被列少儿不宜
《建党伟业》在大陆公映一直都被网民诟病,但是连幼儿园都要包场带学生去观看,三岁儿童都要认识中共党史,当局声称合乎“国情教育”。与此同时中共还将此片送到香港,谁知香港影视处将此片评为IIA级,即儿童不宜片。
据香港媒体引述影视处的解释称,《建党伟业》有暗杀、中枪溅血、士兵被炮火炸伤等“暴力场面”,而根据影视处的规定,场面属于“有限度暴力” ,因此将套戏评为IIA级;电影中有“使用容易得到的武器进行容易模仿”的危险动作,《建党伟业》表达得太“主动”不够含蓄,因此戏儿童不宜。
《苹果日报》的评论讽刺说,这些暗杀、中枪、暴力场面,都是一党专政的中共“辉煌”历史。怎么在香港就成了禁片呢?《苹果日报》还引用知情人士的话说,香港影视处曾经与片商要求,只要Trailer剪了张涵予被人暗杀的片段,就可以评为I级,即可在公众地方播放,而II级片只可在戏院播。此外,香港导演张同祖认为评做IIA级合理。
评论还称,大陆网民对香港影视处评级也议论纷纷,网民调侃,这说明大陆儿童心理素质强过港孩,显然已经做好准备,长大之后承受政党对人民的“感情伤害”。
电影《建党伟业》的导演是韩三平、黄建新,包括...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3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豫西,土匪蜂起,历经演变,还生出了镇嵩军这个时代畸形儿。
趟将是豫西土匪对自己的称谓,所谓“趟”指趟水过河,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混一日
是一日的意思。“趟”字过去是左足右堂,可惜后来简化字把这个形意俱嘉的字统统简
化为“趟”了。土匪自己封自己为趟将,当地老百姓可没那么客气,无论你是“大将军
”也好,“大都督”也罢,一律称其为“杆”,闹土匪就是“起杆”,土匪老大就是“
大架杆”,二头目就是“二架杆”。这个杆字是平声发音,这样才是标准的读法,如同
猪肝的肝字发音。杆在汉语中为旗杆之意,推究它怎么成了豫鲁皖一带土匪的代名词是
件很困难的事情,大嘴猜测与捻军有关,捻军有总坛分坛,分坛下有杆,这是其最基层
的组织。或许这架杆、起杆之词就如此演变而来。安徽的土匪没什么名堂,没山没水,
顶多也就是出几个蟊贼;山东的海匪厉害,可离我的话题太远,那都是吃海鲜的,与我
说的捞野味的不同。但山东的杆们也猛,敢抢津浦路的火车,还有刘黑七流窜华北,与
豫西杆有一拼。其实刘黑七那套是从捻军、白朗那里学来的,白朗打着反袁世凯的旗号
,历史方家把他列为一个绿林义士,大嘴嘴大,不敢胡说,尽管心里不乐...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217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人历史观的几个笑柄
“满清八旗“铁杆庄稼”在民国初年的延续
我姥姥是民国二年出生的北京人,还记得她小时候看到旗人邻居从政府领取特供。我找
满族朋友问过,得知满清八旗享受“铁杆庄稼”俸饷二百多年,大多缺乏谋生能力(尤
以北京八旗子弟为甚),所以民国成立后“铁杆庄稼”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具体什么
时候停止的他就不知道了。
今天读到《清室退位优待条件》丙节第五条“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
(biàn)俸饷仍旧支放”,就根据“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的关键字在网上搜索了一
下,找到一篇文章《香山脚下话旗营——旗营解体后的人们》谈到这个问题,引文附后
(要点:1915年,八旗兵民的俸米停发,俸银折成铜扳和银元;1919年,只能领到一点
补贴;1924北京政变后钱粮俱断)。另外一篇关于民国画家的网文顺便有一句提到“民
国十三年(1924)十一月,黄郛摄政内阁发布命令,对清室贵族的京郊近畿土地,以‘交
价升课’的办法,收归国有,因此八旗子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铁杆庄稼’”。满清时
期全国各地的旗丁都有俸饷,辛亥革命之后北京一带“铁杆庄稼”延续了十多年才逐渐
断绝,但外地应当断得更早,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清室... 阅读全帖
n*********8
发帖数: 1137
15
张灵甫与抗日名将-从137号铁桥之战谈起
2015年1月31日 19:34 霍安治
年底总是最忙的,无心分神网络。两天前有位网友发来短信,热心指出拙作《一代名将
张灵甫》之中一处重要的疏失,这个疏失是我在十几年前看数据时看走眼造成的。十几
年前我还看不熟简体字,看简体字如同看日文一样,经常有错漏之处。今天简体字看惯
了,觉得这个疏失很可笑。闻过则喜,我诚挚地向这位网友道谢。
这位网友的短信中,告诉我“最近张将军灵甫争议甚大”。我想,能有啥争议呢?周五
晚上是我表定看电影放松的时间,但是节目表上没有好看电影,于是深夜网上随手搜了
起来。一搜之下,才发现这几天网络上突然爆发“张灵甫不是抗日名将”的汹汹攻势,
热血沸腾的口水们全力出击,激情指控张灵甫配不上“抗日名将”的美称。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灵甫是不是抗日名将的议题,居然激起许多网友的热血沸腾放言激
辩,把这个奇怪的问题炒成网上的热点议题。看那些绞尽脑汁论证张灵甫为何不够格被
称为抗日名将的热血高论,真要以为写这些高论的热血批评家们才是真正的抗日志士,
明天就要编队扛枪上飞机去打日本人。
张灵甫是不是抗日名将?
如果你有幸穿越时空见到张灵...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对末帝仁慈的有哪些
1917年张勋扶溥仪复辟,溥仪毫不犹豫。
没想到才12天就完蛋了。
是溥仪违约在先。
你说是张勋自己贪图富贵,类似赵匡胤的手下给他披黄袍;问题是民国的军队距离并不
远啊,如果你自己不想当皇帝,完全可以跟张邦昌一样找个空隙偷偷逃掉。
只要你到了民国的军队手里,张勋就拿你没办法。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对末帝仁慈的有哪些
李宗仁,顿顿顿,十个字


: 1917年张勋扶溥仪复辟,溥仪毫不犹豫。

: 没想到才12天就完蛋了。

: 是溥仪违约在先。

: 你说是张勋自己贪图富贵,类似赵匡胤的手下给他披黄袍;问题是民国的军队距
离并不

: 远啊,如果你自己不想当皇帝,完全可以跟张邦昌一样找个空隙偷偷逃掉。

: 只要你到了民国的军队手里,张勋就拿你没办法。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民国名人张璧评传》第11章
十一、张璧和他的乡亲父老们
在《张玉衡先生治丧处》纪念册中记载了张璧:
为人慷慨,尚侠义,喜交游,周急济贫,毫无吝啬。
张璧对父老乡亲们是十分保护的,尤其是霸州老家的那些乡亲们。经常有一些生活无着
落或是遇到困难的人来找他寻求帮助,他都尽力给予帮助解决,而且是管吃管住。当时
在那里具体负责接待的就是白静明。白氏常接待和安排这些人住在大义社(后来是金鱼
胡同一号),并去“翠花楼”张璧徒弟开的餐馆吃饭。月底徒弟到张璧家结饭钱,总是
要付一大笔帐。
白氏早在三十年代的大义社时期,就一直负责张璧的日常接待工作。在笔者采访白静明
之子白洪瑛时,他说:那时来找张璧帮忙的人很多,而且来吃闲饭的人就更多了。当时
,张璧家里生活并不很富裕,但他从不吝啬给需要的人们帮助。
如,从霸州老家来的陈静斋,每次来京全要找张璧负责吃喝和居住。张璧经常把他安排
住到鱼胡同一号的四存学会所在地。
1943年,霸州中亭河南有一地主恶霸为保护自己的地,在河滩南部筑坝圈护自己的土地
,这样使中亭河行洪道变窄,一旦洪水来时,极可能会造成北岸决口而淹没大量农田。
这让沿河村民极为愤慨。共产党地下政权便派人到京找张璧。张璧了解情况...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Re: 不能忘记张树藩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不能忘记张树藩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1 11:08:54 2012, 美东)
路宪文自己的回忆和辩解。
准备杀两万干部,毛和邓都不同意杀人。
“死人数字越报越多,谁报得少是包庇,被批为右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宪文:“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教训(1993)
http://jiangliuer.fyfz.cn/art/607945.htm
“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教训
路宪文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一日
序 言
六十年代初全国为之震动的“信阳事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把这一事件的历史真相
如实地反映出来,并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我多年的夙愿
。进入晚年又患癌症,作为当时信阳地区第一书记的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来完成这一工作。
在病床上,经我回忆口述由我女儿路霞记录整理出《信阳事件的...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20
看官先去看看:
http://history.sina.com.cn/bk/wgs/2014-07-22/154795959.shtml
1957年, 被扩大化的反右中挨整靠边, 是是谁把反右扩大化的?
1958年,他批评省委带头搞浮夸,并指名道姓批评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张钦礼被押送
兰考接受群众的批斗,批斗八个月,戴上了“右倾 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撤销党内
外一切职务,留党查看一年,降了三级,送农村劳动改造。
1960年10月28日, 张钦礼开始给周总理写信。大意是:我受委屈事小,为了党和人民
的利益,我不怕再遭横祸。他说“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等省委领导压制民主,堵塞
言路,不让人讲话。许多抵制浮夸风、共产风的好干部好党员横遭批斗,开除党籍;好
多群众逃荒要饭,有的饿死。”这使他这个当县长的彻夜难眠。他指责“河南省委犯了
掠夺 农民的错误”,呼求总理快来救救河南人民
1960年12月9日上午10时, 张钦礼见到周总理。周总理先看到张钦礼的信,见到他的第
一句话就说:“你是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第一个向我反映真实情况的县长。” 。。。
。 到这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才知到河南真像 (刘邓...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35
21
http://www.yhcqw.com/html/yhggb/2014/221/142211731418BF5E9416BH
2014年“《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在京隆重举行
2月18日上午,2014年“《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
联谊会由炎黄春秋杂志社常务社长、总编辑吴思主持。他向来宾们汇报了去年一年来杂
志社的工作。他说:去年这时候,《炎黄春秋》的实际印数是16.5万册,本月的实际印
数是19万册。在全国报刊订数往下掉的时候,《炎黄春秋》又长了15%。因为发行量和
销售额,在“2013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中,《炎黄春秋》进入了“期刊50强
”。在以中青年读者为主的“搜狐手机报”上,《炎黄春秋》的免费订阅户达到了327
万。《炎黄春秋》ipad版和iphone版的海外订阅,目前已达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
和港台等地区。吴思说:我们能取得这些进步,受到读者的欢迎,首先要感谢在座的各
位,感谢我们的作者,我们的编委和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你们的智慧吸引了读者。
在杂志的内容方面,吴思表示:《炎黄春秋》2013年的新年献词是《宪法是政治体制改
革的共识》。...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3377
22
吴芝圃是1958年大跃进时浮夸风最烈五位省委书记之一,另四位是四川的李井泉、安徽
的曾希圣、山东的舒同、甘肃的张仲良。这几个人都因极左浮夸被免职,文革中受到批
判。文革后作为被迫害的老干部被平反,民众至今不买账也不原谅,被很多人称之为“
酷吏”。
张钦礼是反右运动中的右派,大跃进中反浮夸的英雄。兰考建设的领头人,焦裕禄的新
密战友。文革中入狱又浮起,文革后作为“三种人”又入狱十三年。至今没有平反,却
受到民众爱戴,被称作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吴芝圃是毛泽东点名批评最多的省委书记之一,也是祸及社会最大的省委书记之一。
吴芝圃担任河南省长期间因为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被刘少奇发现并重用
,借机将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副书记杨钰、副秘书长王庭拣打成右倾机会主义份子,
一跃当上了省委书记。
早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毛泽东针对吴芝圃的浮夸说:“这种人表面上‘左’,实
际上是形‘左’实右,缺乏经验,不深入群众。” 毛泽东亲自主持两次郑州会议,并
在会上提出人民公社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而吴芝圃却坚持大队为基础。毛主席
到武昌后又亲自给吴芝圃写了一封信,严厉批评他:“你不要再这样搞...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41
2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马勇:我们其实并不了解民国
马勇:我们其实并不了解民国
编者按 大陆学术界一般习惯把民国史起始定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尚未走远的、历时甚短的时期,由于海峡两岸几
十年来在政治上未能达成足够的共识,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往往存在着差异
甚大的解读,今人所见之“民国”,可以说是隔着几重雾。
随着这几年有关民国图书出版热,浓雾正在慢慢散开。人们津津乐道于那些学人的
范儿,以及民国的教材课本等。我们真的了解民国吗?只从学术史意义上讲,我们对于
民国其实很陌生。中国社科院的专家马勇和毕苑为我们带来他们的解读。
要说民国史,肯定绕不开1911年爆发的终结帝制、启发民智的辛亥革命。对于它的
研究,又有哪些新论呢?《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就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
成果。
要谈民国史,也肯定绕不开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对抗与合作。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民国
史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为什么可以从一个小小的、扎根于山野之间的“在野党”,
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中,打败当时的“执政党”,获得了民心?《张力与限界:中央苏
区的革命(1933-1934)》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些问题。
我...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4
双选会上,人头攒动。
一位求职学生一边寻找工作机会,一边用手整理着装。
双选会现场下起蒙蒙细雨,一位男生用手中的简历为女伴挡雨。
这几天,一条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走红,大致内容是:有人去迪拜当酒店服务员3年,回国后买了4套别墅。不少上班族吐槽,立马辞职组团去迪拜刷盘子。
昨日,重庆大学2015届毕业生双选会在该校A区思群广场举行,400余家企事业招聘单位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不乏迪拜奢侈品免税店导购、美国豪华邮轮公司海乘等高薪岗位。
服务岗位低门槛高薪水
“新加坡、迪拜、日本都有岗位,想了解的可以来看看。”与往年不同,今年双选会来了几家海外劳务公司,提供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对专业、性别、学历没有太高要求,不过要求英语流畅。
其中,迪拜奢侈品免税店导购岗位,每月底薪1万人民币,再加销售提成约7000人民币/月。“如果是高级奢侈品,销售提成上不封顶。”负责招聘的唐女士告诉记者,相对双选会其他企业,他们的要求不算高:男女不限,20至30岁之间,身材匀称,有较好的口语交流能力。
工科男生想当迎宾大使
电子科大应届毕业生张勋,昨天也来到双选会现场。身高1.87米的他,专业是电子科...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到老袁,就说说北洋吧
宪政是不可能的,袁和他的手下相信的还是军阀逻辑。
简单的例子,张勋先进了南京城,就能要挟袁大头;而袁大头也只能给个长江巡阅使了
事。
按宪政逻辑的话袁大头想把张勋调去哪里就是哪里,因为他是总统,议会也听他的。但是
军阀逻辑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张勋的枪杆子硬了就能跟袁大头叫板。
所以孙大炮后来的思路是对的,先把自己搞成最大的军阀,把各路军阀削平了再跟你讲宪
政。当然,常公削平各路军阀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动力搞宪政了。

阀割据的
局面。
K****n
发帖数: 2485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Kerwin (小yi巴鱼儿),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武力统一:段祺瑞皖系军阀的覆灭噩梦(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7 19:10:58 2010, 美东)
摘自《张鸣:北洋裂变》
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实际上进入了武人当政的时期。袁世凯起手原非文臣,自打
小站练兵之后,世人皆以武人目之。他自己,也的确武人面目更多一些。虽然当政之后
,袁世凯有心完成从军人政治向文治的转变,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事未就自家的事先
砸了锅,死后,他所不乐见的“左也是东洋刀,右也是东洋刀”局面自然无可避免。
从大形势上讲,武人登上历史舞台,一方面是乱治交替的中国政治周期中,乱世的
难免之局,另一方面,也是自晚清以来,学习西方,尤其是学习日本和德国,提倡尚武
精神,大力推行军事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晚清以来,兴办新军,派人留学日本以及开办
军校讲武堂的结果,一大批受过新式训练和教育的军人,成为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挎东洋刀的人中,也混杂了一些像张作霖、陆荣廷、张宗昌
这样的土...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咱是北洋七省督军总盟主
辫帅虽粗鲁莽撞了点,但忠于旧主的精神很难能可贵的。他在荷兰使馆区病死之后,昔
日的亲友敌仇皆送挽联
民主竟如何?世论渐回公已殁;斯人今宛在,党碑虽异我同悲。
——章士钊挽张勋
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欧阳武挽张勋
江西只有两个人:不幸李烈钧败亡!更不幸这位大帅亡矣!这怎么得了啊;
在下要问一椿事:是从前清朝好呢?倒还是活在民国好呢?伊恐怕难说吧?
——王雨辰挽张勋
m*******3
发帖数: 1275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启功论少数民族
溥仪生于1906年 1917年张勋复辟时仅11岁。如果是溥仪发动,那何必叫张勋复辟? 张
勋也是你们汉人吧。
g******t
发帖数: 18158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启功论少数民族
溥仪自己没有力量,想复辟只能依靠他人,起初想依靠军阀,后来想依靠日本人
退位条件是溥仪的利益集团接受的,勾结张勋积极参与复辟也是溥仪利益集团作的决定
,与溥仪本人的年龄关系不大。张勋军事力量本来就小,加上徐世昌争着要当议政王,
结果失败了。万一成功了溥仪利益集团当然会是另一副嘴脸了,愿赌服输,不想失去退
位优待条件就不要搭理张勋,不要复辟

发帖数: 1
30
晚清遗老遗少的陈氏父子
陈三立和陈寅恪父子在辛亥革命前后时期的态度,一般地说,从他们写于这一时期的诗
歌中就可以得到比较直接的反映。
在陈三立的诗中,作为旧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位名宿和大儒,他一直以“乱”字来看待辛
亥革命。如,他在《情恨》一诗中自注说:“辛亥秋,避乱沪上。”这是把“辛亥革命
”和“乱”字联系在一起的铁证。又见《散原精舍文集·〈清道人遗集〉序》中说:“
辛亥革命之难兴,乱军四逼”。他进一步以“难”来看待它。通过此诗,我们可以知道
陈三立诗中的“乱”字是所谓“乱军”,而非“乱党”、“战乱”之“乱”。这反映了
他对这场革命认识的陌生。
两年后,陈三立在《留别散原别墅杂诗》一诗中公开地说“乱定我复归。”
何谓“乱定”?当时已是民国三年,中国社会虽已不是晚清时代,但亦不是武昌起义前
后时期的动荡与不安,在他看来这就是“乱定”。不过,进入民国时代以后,他的诸多
旧友(如谭组庵)、儿子(如陈隆恪、陈衡恪)皆在民国政府中任职,甚至有的学者说
陈寅恪先生本人也曾出任过蔡松坡的秘书。可见,陈三立本人对辛亥革命并没有持反对
态度,也没有持支持态度。同时也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在传统士大夫阶层中推广及...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744
31
我开了个头,也结个尾。统一一下思想,分清主次。
梁启超家族纵横百年:国家民族命运的投影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在《三十自述》里,他交代了自己出生的时代
背景:“太平天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年,普法战争后三年,而意
大利建国罗马之岁也。”
清末民初,帝国的衰亡,极权的崩溃,从政治到社会,从生活到心态,从思想到学术,
都显现出一种半新半旧、亦新亦旧又互渗互动的状态。梁启超半个世纪中的所有追求与
惶惑,困境与出路,误解和洞见,皆因时代而起。正如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的概述: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
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
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
》,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
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
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
以...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371
32
看过有关于秋瑾电影的童鞋们都记得秋瑾和清兵英勇战斗、被捕后只字不吐,仅仅写下
“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冷艳大字。但是,史料告诉我们,您被影视剧骗了,真实的秋
瑾,在清兵来捕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逃。而且在狱中,秋瑾并非只字不吐,而是
写下了长达268个字的供词。
童鞋们应该也都该记得那位“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吉鸿昌,童鞋们,事实上,
吉鸿昌并非死于抗日,而是死于策划反蒋暴动,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还有晚清年代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发起的抗议“取缔清国留学生”运动。您以为他们真
的在争国格吗?恭喜你,你又被影视剧骗了。当年是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对革命派留学
生严加监管。中国留学生的抗议,本质上是抗议清政府对革命党的打压、与维护国格,
并无太大的关系。
诸位应该也还记得影视剧里的李小龙到日本人的武馆去踢馆、一拳打烂了“东亚病夫”
的牌匾。亲们,你知道吗?你又被影视剧骗了。当年喊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是英
国人,而不是日本人。影视剧里面的李小龙,显然是踢错馆了。影视剧为什么要这样骗
你呢?因为编剧们知道你恨日本人,他知道你“好这口”,所以骗你,电影才好卖座。
朋友们,还有“支那”二字,您以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晚清遗老遗少的陈氏父子
陈三立和陈寅恪父子在辛亥革命前后时期的态度,一般地说,从他们写于这一时期的诗
歌中就可以得到比较直接的反映。
在陈三立的诗中,作为旧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位名宿和大儒,他一直以“乱”字来看待辛
亥革命。如,他在《情恨》一诗中自注说:“辛亥秋,避乱沪上。”这是把“辛亥革命
”和“乱”字联系在一起的铁证。又见《散原精舍文集·〈清道人遗集〉序》中说:“
辛亥革命之难兴,乱军四逼”。他进一步以“难”来看待它。通过此诗,我们可以知道
陈三立诗中的“乱”字是所谓“乱军”,而非“乱党”、“战乱”之“乱”。这反映了
他对这场革命认识的陌生。
两年后,陈三立在《留别散原别墅杂诗》一诗中公开地说“乱定我复归。”
何谓“乱定”?当时已是民国三年,中国社会虽已不是晚清时代,但亦不是武昌起义前
后时期的动荡与不安,在他看来这就是“乱定”。不过,进入民国时代以后,他的诸多
旧友(如谭组庵)、儿子(如陈隆恪、陈衡恪)皆在民国政府中任职,甚至有的学者说
陈寅恪先生本人也曾出任过蔡松坡的秘书。可见,陈三立本人对辛亥革命并没有持反对
态度,也没有持支持态度。同时也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在传统士大夫阶层中推广及...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4
趋新是现代中国的主要标志。“日新月异”固是夸张,但家事、国家、天下事,确实处
于剧烈变化之中。从晚清到当代,观念更新因被赋予了正面价值而成为一种责任和压力
,以至梁启超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但与时俱进只是一个方面、一种类型
,也还有另一种情况,这就是从“中体西用”开始的种种保守之论,即在文化、社会,
特别是生活方式方面,我们总还有不变或须坚持的方面。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但新旧
却不是评论人事的唯一标准,而为现代趋新者所不齿的旧道德反倒可能具有普遍和永恒
的价值。1923年,当年复辟的“辫帅”张勋(1854~1923)在天津公馆病逝,也是来自晚
清旧官僚阵营的民国总理熊希龄(1870~1937)送挽联一副:“国无论君民,唯以忠心为
大本;人何分新旧,不移宗旨是英雄。”此联所言,就表明在一个趋新的时代,还应当
有不变的地方。胡适去世后,蒋介石撰挽联云:“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
思想的师表”,肯定的也是胡适调和新旧的方面。
但新、旧之间总还有矛盾和冲突。不妨以民国三个政治人物的新旧问题,略作申论,以
补文化研究之不足。
新旧参半的李宗仁
一般认为,“新桂系”首领、前国民政...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4682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灵甫的74师坚守了三天吗?
经彻夜激战至15日拂晓,6纵在1纵协同下攻占关键要点垛庄
占领垛庄后74师才算正式被包围了吧。
孟良崮战役 - 战役经过
3-10日:共军诱敌深入,国军跟踪追剿
5月3日,华东野战军决定以第6和第1纵队穿插至鲁南,第7纵队南下苏北,以调动分散
敌人,创造战机。5月上旬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要诱敌深入,要有极大耐心,要掌握最
大兵力在手,不要性急,不要分兵。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作战图图册
据此,华东野战军决定原定插入敌后的第1、第7纵队停止南下,已经南下鲁南的第6纵
队隐蔽潜伏待机,野战军主力撤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待机。解放军主力东撤后,国
军迅速跟进,于5月10日占领莱芜、蒙阴、河阳,顾祝同判断解放军主力正节节后退,
国军主力应跟踪追剿,第1兵团向坦埠、沂水推进,第2兵团向博山、张店推进,第3兵
团则集结于新泰、蒙阴,在第1、2兵团得手后发展进攻,实现第二步计划。国军第1兵
团司令汤恩伯被解放军行动所迷惑,一改稳扎稳打的战术,不待与友邻兵团协同,立即
命令整编74师、25师为主攻,从垛庄、桃墟北进,限令12日攻占坦埠;第7军和整编48
师各一部向沂水行动,主力集结于汤头、葛沟,策应主... 阅读全帖
H********f
发帖数: 738
36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胭脂泪]一个地保的情史 (2)
第2章
后人在评价中国近代革命的时候,常常有一个说法,就是广东人出思想,湖南人流血,
江浙人出钱。从康梁的维新,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凡是领世界之潮流,引进西方思想
者,多为湖广人士。至于流血从我而始的豪情,则非湖南人如谭嗣同莫属。而江浙的财
团,则在蒋介石的统治中至关重要。至于那些悄悄地死去,而又被悄悄地遗忘的大头兵
们,则似乎多来自四川和山东。
闲话说多了。那个时候的我,对这些大道理是毫不知觉的。诚然,我的故乡处在中国革
命思想的中心,但我的脑海里,那个时候只知道岳瑟瑟一个人。
岳家是有来头的。据说还是前清的时候,岳家就已经是出将入相了。岳家的先祖,可以
追诉到民族英雄岳飞,而岳飞的第21世孙,则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岳钟琪。到了瑟瑟
的太祖辈,更是追随着曾国藩和李鸿章,成为湘军和淮军中的主力。后来袁世凯小站练
兵,岳家的先人与袁世凯不合,迁居到了广东。而到了广东,岳家很快被当地的维新力
量所倚重。现在岳家的主要人物都在外任职,家里只留了岳瑟瑟看着宅子。
说起来好像很职责重大的样子,但是其实岳瑟瑟比我还小两岁。我是个穷孩子,上不起
学。而瑟瑟就请我免费去听她家办的义学。一来二去,我们就...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傅国涌
【2008年4月在浙江大学讲,根据录音整理】
六十年前,1948年10月20日胡适之先生在大陆做了作后一场演讲,在浙江大学,讲
题为自由主义。一个浙大学生多年后回忆,那次听讲的人不多,而且中途有许多人离开
,但我在浙大校长竺可桢当天的日记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讲演,与胡适不久后在
台湾发表的演说《自由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内容很接近。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但
是他真正直接、系统地表达自由主义的理念,则是1947年以后的事。“五四”时代,他
提出要引进“易卜生主义”,也就是独立的个人主义,这是他所理解的自由主义的一个
基础,包括他在20年代主张的“好政府主义”,与他理解的自由主义也是接近的,但他
长期以来并没有打出自由主义的旗帜,直到他离开大陆前一年,他才在北平广播电台的
一次演讲当中,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见解。这次到浙大是他在大陆讲自由主义
的最后一场,事实上,在此以后,他追求的自由主义在大陆就要长时期地退出历史舞台。
1948年12月17日,中国面临剧变,胡适将永远离开大陆,他跟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
徒雷登说过,他与共产主义“不...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8
放出豪言要冲击8亿票房的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今日在全国上映。昨日,重庆晚报记者提前观看了该片。和姊妹片《建国大业》相比,《建党伟业》的故事性更强,有爱情、有笑料,也有扣人心弦的谍战戏份,而在角色的选择上,突破了以“形似”选角的惯常操作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巫天旭 采写
“蔡锷”“毛泽东”很浪漫
无疑,如果要论帅,刘德华饰演的蔡锷将军在片中是最为抢眼的,而影片还赋予了刘德华的帅更多的内涵。片中不仅有他身着军装、运筹帷幄指挥杀敌的场面,也展示了面对Angelababy饰演的小凤仙铁汉柔情的一面。尤其是他假意去日本治病,商讨反袁大计,和小凤仙不得不离别时,说出的那句:“我独爱美人不爱江山,但国之不存,身将焉托?”让不少女观众为之倾倒。而片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也感动了不少人,尤其是刘烨饰演的毛泽东,在除夕夜将杨开慧高高举起,看满天烟花盛开,不少观众都大赞浪漫。
笑星扎堆饰演反角
《建党伟业》在演员的选择上,显然是下足了工夫。比如围绕在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身边的反角,大多都是由笑星担当,比如冯巩扮演其曾祖父、曾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的冯国璋,一...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319
39
来自主题: MJ版 - 清廉却喜欢搓麻将的总理
段祺瑞在清末民初中国扑朔迷离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显赫一时。他出身行伍世家,饱
尝世间冷暖;身怀救国之志,却无法施展强国才华;受新式军事教育和有留学欧洲的经
历,但思想和行为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他曾是继袁世凯之后控制中央政权的
军阀首领,却在生活方式上保持着相对的清廉。
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信佛吃素,为人严
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房产,一生中除了收过冯玉祥的几块
南瓜再也没有收过礼。
逢年过节时,按照习俗,给段祺瑞送礼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但段祺瑞只是在每人的
礼品中挑一样最不值钱的留下,其余的一概退回。有一次江苏督军齐燮元送他一扇镶嵌
着各种宝石的围屏,他的家人喜欢得睡不着觉,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半夜爬起来摩挲。
可他只轻轻一挥手,就叫人把东西抬出去了。只有冯玉祥送过他一个大南瓜他全都收下
了,因为实在没有办法把南瓜再切一半还给冯玉祥。张作霖给段祺瑞送来一些东北特产
,并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收
下两条江鱼。
段祺瑞从年轻到年老,穿衣服就没逃过邋里邋遢...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boycott (hah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6 13:40:47 2011, 美东)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傅国涌
【2008年4月在浙江大学讲,根据录音整理】
六十年前,1948年10月20日胡适之先生在大陆做了作后一场演讲,在浙江大学,讲
题为自由主义。一个浙大学生多年后回忆,那次听讲的人不多,而且中途有许多人离开
,但我在浙大校长竺可桢当天的日记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讲演,与胡适不久后在
台湾发表的演说《自由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内容很接近。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但
是他真正直接、系统地表达自由主义的理念,则是1947年以后的事。“五四”时代,他
提出要引进“易卜生主义”,也就是独立的个人主义,这是他所理解的自由主义的一个
基础,包括他在20年代主张的“好政府主义”,与他理解的自由主义也是接近的,但他
长期以来并没有打出自由主义的旗帜,直到他离开大陆前一年,他才在北平广播电台的
一次演讲当中,全面地阐...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41
袁伟时
在清末最后十年的新政中,袁世凯是五大改革(教育改革,司法改革,政治体制改
革,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最杰出的推动者和支柱之一。就实绩而言,他所领导的直隶
在各省区中无出其右。辛亥革命打破了固有的平衡:财政体系崩溃了,出现巨大赤字。
政治体系崩溃,与内地各省以反满为目的的“独立”不同,蒙古、西藏等分离势力在外
国支持下,先后宣布“独立”。南北内战激烈,汉口、汉阳先后被袁世凯军队夺回。谁
来收拾乱局?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没有这样的能力。[1]
国内外和朝野各方把目光投向袁世凯。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经验及社会威望
而言,袁世凯确实是当时的不二人选。包括革命党人在内不少人期望他成为中国的“华
盛顿”。他不负众望,稳定了局势;出任第二届临时大总统,可说是众望所归。但是,
只有一年多光景,他成了“二次革命”的讨伐对象。第一届正式大总统任期未满,他走
上帝制自为的罪恶道路,最终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从中国现代政治史的角度看,谴责某个历史人物罪责,尽管需要,但不能为后人留
下更多智慧。我们需要追寻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不能顺
利踏上宪政的轨道?
革命幼稚病的恶果
对孙文说来... 阅读全帖
n*****h
发帖数: 212
42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文人笔下的上海-I
◆到底是上海人◆
一年前回上海来,对于久违了的上海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白与胖。
在香港,广东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还要黑,马来人还要
瘦。看惯了他们,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广告。
第二个印象是上海人之“通”。香港的大众文学可以用脍炙人口
的公共汽车站牌“如要停车,乃可在此”为代表。上海就不然了。初
到上海,我时常由心里惊叹出来:“到底是上海人!”我去买肥皂,
听见一个小学徒向他的同伴解释:“喏,就是‘张勋’的‘勋’,‘
功勋’的‘勋’,不是“薰风’的‘薰’。”《新闻报》上登过一家
百货公司的开幕广告,用骈散并行的阳湖派体裁写出切实动人的文字
,关于选择礼品不当的危险,结论是:“友情所系,讵不大哉!”似
乎是讽刺,然而完全是真话,并没有夸大性。
上海人之“通”并不限于文理清顺,世故练达。到处我们可以找
到真正的性灵文字。去年的小报上有一首打油诗,作者是谁我已经忘
了,可是那首诗我永远忘不了。两个女伶请作者吃了饭,于是他就做
诗了:“樽前相对两头牌,张女云姑一样佳。塞饱肚皮连赞道:难觅
任使踏穿鞋!”多么可爱的,曲折的自我讽嘲!这里面有无可奈何,
有容忍与放任——由疲乏而产
z**********e
发帖数: 22064
4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国情”论小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国情”论小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0 12:49:45 2016, 美东)
人民日报1979年08月10日第3版
叶林生 王致中
对于发扬民主,有些人总是摇头。他们说:“中国的国情不适于讲民主”,“中国人不
懂得民主”。还说:“中国历来就不曾搞过民主选举”,“人多口杂,一讲民主,天下
大乱,历来如此。”听起来,他们很重视这个“历来”的“国情”,似乎还作了点历史
考证。
对此,我们也颇有兴趣。于是,一边读近代中国的一些史籍,一边也就对这个“历来”
做了点调查。中国“国情”如何,姑且不论;“国情”论的历史可真不算短了。享受着
有条不“乱”的专制之“福”的中国人民,受“国情”论的训导也很有些年头了。
近代开篇,大凡新一点的东西,总是要受到所谓“不符合中国国情”之类的非议。如今
平常不过的铁路,开头就曾被认为是“用夷变夏”的“不合国情”的怪物,被顽固们反
对了一气。只是洋枪洋炮例外,尽管新,却被认为“适合中国国情”而接受。那大...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4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5350147.html
孙言诚
2011年08月08日08:30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1972年,王洪文从上海调中央,毛泽东开始近距离地观察和栽培接班人。据徐景贤
讲,毛泽东对王洪文确实抱有希望,循循善诱,耳提面命。无奈王洪文根基太浅,是扶
不起的阿斗。
王洪文在“文革”中(资料图)
汲黯和桓伊
1972年,姚文元传达毛泽东指示,让上海组织人标点一些古书,分送给有关的人看
。其中有两篇是给周恩来看的,一篇是《史记·汲郑列传》,一篇是《晋书·桓伊传》。
在林彪折戟沉沙之后,毛泽东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选择一个接班人。经过艰难的
思索和反复的衡量,他终于选定了一个人:王洪文。选这个人有两重意义:第一,他是
造反起家的,他接班意味着“文革”的成果得以保存,也象征着“文革”取得了伟大胜
利;第二,他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工农兵一身而三任。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什么不找一个姓‘工’的?”
其实,毛泽东心仪的人是张春桥。但他不敢选张,庐山会议使他明白,张和老干部
、特别是军队老...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45
孙中山由于是国共两党共同的先驱,所以他对中国那点几乎为零,甚至倒过来的贡献被无限拔高,甚至有人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完人,而作为孙中山的重要敌人,对中国作出无数贡献的袁世凯,被无限丑化,无限妖魔化,无数莫须有的屎盆子如窃取了革命党的胜利果实,刺杀宋教仁,刺杀陈其美,为了换取日本支持称帝卖国签订二十一条等等罪名强加到袁世凯头上,让人重读历史,实在为此人寒心。
现在翻开历史读武昌起义,并没有我们通常说的那么大义凛然,起义前文学社和共进会就为谁当啥官争的头破血流,几乎打起来,还出台了一张未来政府机构草案,这实在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我们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就为了自己当官,当然口号要响亮些,驱除靼掳,恢复中华。纵观武昌起义除了一战定乾坤的军事专家吴兆麟是受官僚体制压制,长期郁郁不得志,才华不得发挥,所以才唯恐天下不乱,好显示自己的才华。还有由于在练兵和秋操中有良好表现而在大江南北都有一定威望的黎元洪,利用张之洞留下的4000万左右的资产,全国各地拍电报,让各省独立,利用钱任命各省大都督,换来全国17个省独立的局面。而反观革命党人的表现,实在丢脸,黄兴在打了汉口打了败仗之后居然劝说大家放弃武昌,去南...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情”论小考
人民日报1979年08月10日第3版
叶林生 王致中
对于发扬民主,有些人总是摇头。他们说:“中国的国情不适于讲民主”,“中国人不
懂得民主”。还说:“中国历来就不曾搞过民主选举”,“人多口杂,一讲民主,天下
大乱,历来如此。”听起来,他们很重视这个“历来”的“国情”,似乎还作了点历史
考证。
对此,我们也颇有兴趣。于是,一边读近代中国的一些史籍,一边也就对这个“历来”
做了点调查。中国“国情”如何,姑且不论;“国情”论的历史可真不算短了。享受着
有条不“乱”的专制之“福”的中国人民,受“国情”论的训导也很有些年头了。
近代开篇,大凡新一点的东西,总是要受到所谓“不符合中国国情”之类的非议。如今
平常不过的铁路,开头就曾被认为是“用夷变夏”的“不合国情”的怪物,被顽固们反
对了一气。只是洋枪洋炮例外,尽管新,却被认为“适合中国国情”而接受。那大抵是
因为当时造反的中国百姓,用的是刀、矛、剑、戟,拿火药武器对付他们自然很合“情
”。至于“民主”、“共和”一类的新玩艺,则属“大逆不道”、“犯上作乱”之类,
近代以来一直就被认为“不合国情”而屡遭排斥、镇压,毫无通融之余地。
戊戌变法时,康有...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ehuan (yx),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孙中山与袁世凯—中国人是非颠倒的价值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2 02:36:04 2015, 美东)
孙中山由于是国共两党共同的先驱,所以他对中国那点几乎为零,甚至倒过来的贡献被无限拔高,甚至有人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完人,而作为孙中山的重要敌人,对中国作出无数贡献的袁世凯,被无限丑化,无限妖魔化,无数莫须有的屎盆子如窃取了革命党的胜利果实,刺杀宋教仁,刺杀陈其美,为了换取日本支持称帝卖国签订二十一条等等罪名强加到袁世凯头上,让人重读历史,实在为此人寒心。
现在翻开历史读武昌起义,并没有我们通常说的那么大义凛然,起义前文学社和共进会就为谁当啥官争的头破血流,几乎打起来,还出台了一张未来政府机构草案,这实在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我们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就为了自己当官,当然口号要响亮些,驱除靼掳,恢复中华。纵观武昌起义除了一战定乾坤的军事专家吴兆麟是受官僚体制压制,长期郁郁不得志,才华不得发挥,所以才唯恐天下不乱,好显示自己的才华。还有由于在练兵...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8
评袁伟时捍卫军阀诬蔑孙中山
作者 刘京一
三年以前,一位香港朋友邮寄给我这本书,要我看看。开头就是作者陈炯明儿子陈
定炎的关键论点:“陈炯明先生(1878-1933) ——笔者的父亲,于二十年代与孙中
山因政见分岐而决裂。孙中山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先父
主张‘联省自治’,企图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彷的联邦制,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谋求
中国永久统一。”论题好大,于是往下翻阅,其中太多情绪性的妄语,没有证明。因其
作为陈炯明的后人,为其父辩解,只得同情。
后来在广州中山大学学报上,看见几篇为陈炯明翻案的文字,显然是此书余波,也
没有太多关注。直到最近,港台的某些杂志,连续发表了否定孙中山的文章,查其源头
,都是来自此书。其核心即是联省自治问题。
这样一来,二十年代各省军阀为了把长期割据合法化所搞的“联省自治”,在该书
中统统被抬高为民主和法制;而孙中山反对军阀割据的国家统一与护法运动,反倒被此
书称为追求独裁。这是颠倒是非,企图油漆陈炯明的军阀身份。在陈定炎的上述着作中
,还编造了不少故事来证明上述谬论,违反了基本的史德。
当时,南方六省的“联省自治”运动有两个特点,...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9
评袁伟时捍卫军阀诬蔑孙中山
作者 刘京一
三年以前,一位香港朋友邮寄给我这本书,要我看看。开头就是作者陈炯明儿子陈
定炎的关键论点:“陈炯明先生(1878-1933) ——笔者的父亲,于二十年代与孙中
山因政见分岐而决裂。孙中山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先父
主张‘联省自治’,企图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彷的联邦制,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谋求
中国永久统一。”论题好大,于是往下翻阅,其中太多情绪性的妄语,没有证明。因其
作为陈炯明的后人,为其父辩解,只得同情。
后来在广州中山大学学报上,看见几篇为陈炯明翻案的文字,显然是此书余波,也
没有太多关注。直到最近,港台的某些杂志,连续发表了否定孙中山的文章,查其源头
,都是来自此书。其核心即是联省自治问题。
这样一来,二十年代各省军阀为了把长期割据合法化所搞的“联省自治”,在该书
中统统被抬高为民主和法制;而孙中山反对军阀割据的国家统一与护法运动,反倒被此
书称为追求独裁。这是颠倒是非,企图油漆陈炯明的军阀身份。在陈定炎的上述着作中
,还编造了不少故事来证明上述谬论,违反了基本的史德。
当时,南方六省的“联省自治”运动有两个特点,...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50
评袁伟时捍卫军阀诬蔑孙中山
作者 刘京一
三年以前,一位香港朋友邮寄给我这本书,要我看看。开头就是作者陈炯明儿子陈
定炎的关键论点:“陈炯明先生(1878-1933) ——笔者的父亲,于二十年代与孙中
山因政见分岐而决裂。孙中山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先父
主张‘联省自治’,企图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彷的联邦制,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谋求
中国永久统一。”论题好大,于是往下翻阅,其中太多情绪性的妄语,没有证明。因其
作为陈炯明的后人,为其父辩解,只得同情。
后来在广州中山大学学报上,看见几篇为陈炯明翻案的文字,显然是此书余波,也
没有太多关注。直到最近,港台的某些杂志,连续发表了否定孙中山的文章,查其源头
,都是来自此书。其核心即是联省自治问题。
这样一来,二十年代各省军阀为了把长期割据合法化所搞的“联省自治”,在该书
中统统被抬高为民主和法制;而孙中山反对军阀割据的国家统一与护法运动,反倒被此
书称为追求独裁。这是颠倒是非,企图油漆陈炯明的军阀身份。在陈定炎的上述着作中
,还编造了不少故事来证明上述谬论,违反了基本的史德。
当时,南方六省的“联省自治”运动有两个特点,... 阅读全帖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