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张廷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v********d
发帖数: 4413
1
那版雍正王朝,印象最深的演员除了主演唐国强和演8王爷的那个,就数演张廷玉这个
了。戏份不多,从没笑过,台词都少,但每次出场都能镇住气氛。以致我专门研究过张
廷玉这个历史人物,发现历史上的这人其实没那么牛逼。
但我一直不知道这个演员叫什么名字。
K*****2
发帖数: 9308
2
RIP
张廷玉去世,此乃不祥之兆啊
2月22日晚,@中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 发布讣告:著名表演艺术家、尊敬的杜雨露老师
,于2020年2月21日凌晨5点因肺癌于哈尔滨家中病逝,享年79岁。老爷子留给世间最后
的语言:“宇宙这么大,我们还会遇见。”杜老师,一路走好。
e*******n
发帖数: 4912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嘉宝当效仿张廷玉
主动上书请求严查张廷禄
以及自己老母妻儿一干人等
方能保全名节
f****i
发帖数: 9419
4
去看看这些张献忠屠杀的证据的“史料”看看就知道了都什么屁股了。大部分都是要么
张献忠入川的时候遭罪和被“迫害”的阶层,要么就是投靠满清的人。最知名的吴梅村
和明史张廷玉,这算是最权威的了。就张廷玉也没有敢说,屠了全川。只敢说某个地域
性的“屠杀”然后把“士民”换成“民”乍一看,靠,杀平民呀!其实杀的是当地官府
和抵抗激烈的官兵......
f****i
发帖数: 9419
5
去看看这些张献忠屠杀的证据的“史料”看看就知道了都什么屁股了。大部分都是要么
张献忠入川的时候遭罪和被“迫害”的阶层,要么就是投靠满清的人。最知名的吴梅村
和明史张廷玉,这算是最权威的了。就张廷玉也没有敢说,屠了全川。只敢说某个地域
性的“屠杀”然后把“士民”换成“民”乍一看,靠,杀平民呀!其实杀的是当地官府
和抵抗激烈的官兵......
t**p
发帖数: 359
6
张角 张飞 张辽 张郃 张载 张湛 张九龄 张继 张说 张籍 张巡 张旭 张耒 张三丰 张
居正 张景岳 张献忠 张廷玉 张之洞 张作霖 张学良 张自忠 张治中 张爱玲 张翰 张
杰 张艺谋 张学友 张燊悦 张艾嘉 张柏芝 张会广 张楚 张德豪 张德兰 张帝 张萌 张
丰毅 张凤凤 张镐哲 张国荣 张其鑫 张恒 张洪量 张惠春 张惠妹 张家辉 张敬轩 张
俊 张可颐 张可芝 张克帆 张丽瑾 张立基 张迈 张萌萌 张明敏 张蔷 张清芳 张琼瑶
张桑悦 张善为 张韶涵 张腾 张伟文 张卫健 张文森 张信哲 张行 张杏月 张秀卿 张
瑶 张也 张茵 张雨生 张宇 张玉华 张元蒂 张真 张震岳 张振富 张振宇 张志家 张智
成 张智霖 张曼玉 张赫 张靓颖 张含韵 张国立 张默 张超 张一山 张远 张嘉倪 张嘉
儿 张梓琳 张峻宁 张楠 张敏 张庭 张静初 张荣生 张阳 张茜 张殿增........
f****i
发帖数: 9419
7
1、你可真能胡沁,你说话之前能张张脑子么?明末二百五的东林党们的知识分子和官
员,一个个恨寇比恨虏厉害得多。南明最奇葩的政策联虏平寇。还你给我举例的那个《
平寇志》,说句不好听的,这群二百五文人什么操行,还用得着说么?明朝被灭,殉国
的都是中下层,高级知识分子投降的比兔子都快。把圣谕碑篡改的不也是最后没有操行
的明朝官员?都不说写这些的人屁股在TMD什么位置,就说说他们写的东西,如果有人
仔细看了,还长个脑子的,不怀疑才叫奇葩呢。
就你说的所谓书太多了列出来的东西。随便说几个。
《客滇述》里面最说明张献忠屠尽蜀中的内容:
贼兵之樵采者,尽入城中,拆毁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出,搜各州县山野,不论老**异
性,逢人便杀;如是半载。八月,献忠毁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
柱亭栏,皆毁之;大不能毁者,更聚薪烧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张仪所筑,汉昭烈
帝修之。甃以大石,贯以铁絙,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减京师。至是,尽为瓦砾
矣。献忠又令其大家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异性,惟十时以下者仅留一、二。
——————————————————
丫的说话说到这么演绎和扯犊子的第一次见,这种类...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8
问题是奇葩到张献忠几个义子各自领一路军,每一路都杀了四川人几千万“有奇”的人
,竟然只有归顺南明换个旗帜,就成了军纪严明的军队了。你说得多奇葩?所以,张廷
玉同学的总纲的张献忠杀了“六万万有奇”还是挺靠谱的。哈哈。
p******o
发帖数: 9007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崛起
就在雍正积极讨好乃父、营求储位的同时,康熙末期的清朝政坛上正在悄然崛起一
颗闪亮的政治新星,这个人就是雍正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又名胤祯。关于
胤禵的名字问题清史研究界历来有争议,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认为胤禵本名胤禵,更名
胤祯,复称胤禵(指雍正上台后又给他改回胤禵)。而海外学者杨启樵教授则认为胤禵
原名胤祯、改名胤禵。胤禵的崭露头角是在一废太子之际,清康熙四十七年,老皇帝斥
责皇...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用临死时候没有见马齐来反驳“病重时”见马齐
这个“温相”智商有问题
-----------
朝鲜人所作的《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10记载了康熙病重时召见大学士马齐说:
“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段
话里面错漏更多,康熙临死之际召见的皇子、大臣的名单中根本就没有马齐,雍正自己
就说过:“皇考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可见并没有马齐。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谦虚恭和 以德服人(下)
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做事才会顺畅;谦和的美德才能获得人心,赢得众望。“和衷少
争,谦德少妒”。(接上文)
张廷玉代子谦让 美德彰显天下
张廷玉是清朝有名的重臣,雍正初晋大学士,后兼任军机大臣。张廷玉虽身居高官,却
从不为子女们谋求私利。
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在经过乡试、会试之后,于雍正十一年三月参加了殿试。诸大臣阅
卷后,将密封的试卷进呈雍正帝亲览定夺。雍正帝在阅至第五本时,策内论“公忠体国
”一条,有“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
也”数语,雍正认为此论言辞恳切,“颇得古大臣之风”,遂将此考生拔置一甲三名,
即探花。后来拆开卷子,方知此人即大学士张廷玉之子张若霭。雍正帝十分欣慰,认为
“大臣子弟能知忠君爱国之心异日必能为国家抒诚宣力。大学士张廷玉立朝数十年,清
忠和厚,始终不渝。”“张若霭秉承家教,兼之世德所钟,故能若此。”并指出,此事
“非独家瑞,亦国之庆也”。为了让张廷玉尽快得到这个喜讯,雍正帝立即派人告知了
张廷玉。
可是张廷玉却不这样认为,他要求面见雍正帝。获准进殿后,他恳切地向雍正帝表示,
自己身为朝廷大臣,儿子又登一甲三名,实有不妥,没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谦虚恭和 以德服人(上、下)
秦山 整理
【明慧网二零一六年六月十三日】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做事才会顺畅;谦和的美德才
能获得人心,赢得众望。“和衷少争,谦德少妒”。从以下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谦
虚恭和、以德服人的益处。
王昶谦逊 教导后辈谦恭宽厚
曹魏时有个叫王昶的刺史要求自己的儿子要谦逊宽厚。魏青龙五年(公元237年)一月
,魏明帝下诏,要求每位公卿都向朝廷举荐一位德才兼备的人。衮州刺史王昶被举荐。
王昶平日为人谨慎、谦逊,他教导他的后辈要谦恭宽厚,他常说:“成长快的生物,往
往死得也快,而成长慢的生物往往衰亡得也相应比较慢。比如某些草,早晨开花常常在
晚上就凋零了。而松柏虽然生长缓慢,但即使在严冬也能保持经久不凋。因此,办事情
不要急于求成。如果做事时能把退缩当成前进,谦让当作获利,软弱当作刚强,那他就
很少会失败。如果有人批评你,应该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的有过失。如果有,证
明人家说得对;若没有,也只是证明人家说得不对而已。人家说对了,自然应该虚心接
受,人家说的不对,对你也没有什么坏处,你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谦受益,满招损”,自古谦虚就是中国人所秉承的一种美德
。为人随和豁...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3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2792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第三个这么解释完全说不通啊,隆科多在八人受诏的时候既然在康熙御前,那之后几个时辰到康熙死,他这个关键人物这个节骨眼还能回家睡大觉去?你贴的图上说的是隆科多在康熙驾崩之后先回京城,于西直门外路遇允礼,从上下文看,除了畅春园,他还能从哪里回京城?允礼在大内听到康熙死往畅春园赶,隆科多见面即告知详情居然能不是从畅春园出来的?
另外,雍正说得清清楚楚,是“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不是“之时”,八人受诏和康熙死亡是同一天,雍正说隆科多在康熙死当日不在御前怎么可能和八人同受诏不矛盾?
至于第四个,这个反驳和冯其他的很多反驳路数一致,都是他人提出疑点,冯说这个疑点也可以这样解释,所以不构成篡位的证据。这还用说么,在证据丧失的情况下,每一个疑点都可以找到支持合法继承或相反的解释,单独一个疑点不能够证明篡位与否,但这么多疑问,难道每个都只能选择“合法说”的解释?这么多疑点还构不成合理怀疑?
再举一例:
许曾重在《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一文中做过有关统计,他说:“(按照年平均卷数计算)《圣祖实录》较《世祖实录》少百分之六十,较《世宗实录》少一倍半,较《高宗实录》居然少四倍之多。”许...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隆科多在八人受诏的时候既然在康熙御前,那之后几个时辰到康熙死,他这个关键人
物这个节骨眼还能回家睡大觉去?”
从发布遗嘱,到死,白天他非要在御前?不在御前就必须“回家睡大觉去”?
“除了畅春园,他还能从哪里回京城?”
那你先把其他地方都证否再说
“至于第四个,这个反驳和冯其他的很多反驳路数一致,都是他人提出疑点,冯说这个
疑点也可以这样解释,所以不构成篡位的证据。”
这不是很通行的法庭辩护做法吗?既然你所谓的有罪证据,根本无法推出有罪,完全可
以按照无罪解释,那还jjww什么呢?你赶紧去努力找有说服力的证据吧。
至于那几个太监,你就更不用jjww了。魏珠因为破坏了景陵风水被处罚,一直活到乾隆
年间。那个赵昌,也不是什么太监,一直到雍正九年还活在监狱里。 真要灭口,还会
让他们活那么长?
“(元年被杀,九年被杀均有资料)”
到底哪年被杀的?有没有资料?你这资料至少有一个是编造的。
至于那个郑进忠,罪名是仗着自己太监地位,到地方上坑钱。也就是个戴夹示众,跟灭
口更是不沾边。
而且,你先给个证明,郑进忠是康熙身边的太监。别净打马虎眼。
你的那个彭德怀的比喻根本不通。冯说的是那几个人可以在底...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6
多维新闻
因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引起关注。日前,新版黄梅戏《六尺
巷》正在加紧创作排演。
据澎湃新闻网6月19日报道,微信公号“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当天发文称,作为第
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新创大戏之一———新版黄梅戏《六尺巷》的创排工作
正在加紧进行。
消息称,目前该剧导演、编剧、作曲、舞美设计等已经到位,主要演员已经选定,剧中
主要人物张廷玉确定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出演。本月底,该剧将进行第一次
坐排。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强调,现在正在创排的这版《六尺巷》与前面两版完全不同,从
剧本到音乐,从立意到演员,都不一样。
据该剧院书记余登云介绍,老版的《六尺巷》主要是对六尺巷形成、围墙故事的描述,
侧重于邻里之间的互谦互让;而新版的《六尺巷》顺应时代要求,立意更高,以张廷玉
为官为主线,主要体现执政为民的为官之道,从正面角度倡导清官文化。
另据安庆新闻网消息,新版《六尺巷》围绕桐城人士三朝老臣张廷玉展开。张廷玉品行
纯正,竭诚供职,不料官僚利益团伙视张廷玉为眼中钉、绊脚石,兴风作浪,致人祸不
断,朝局动荡,张廷玉负丧子之痛,忧社稷之患,于个人名节...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迎合王岐山反腐 老剧《六尺巷》遭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9 19:46:35 2015, 美东)
多维新闻
因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引起关注。日前,新版黄梅戏《六尺
巷》正在加紧创作排演。
据澎湃新闻网6月19日报道,微信公号“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当天发文称,作为第
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新创大戏之一———新版黄梅戏《六尺巷》的创排工作
正在加紧进行。
消息称,目前该剧导演、编剧、作曲、舞美设计等已经到位,主要演员已经选定,剧中
主要人物张廷玉确定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出演。本月底,该剧将进行第一次
坐排。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强调,现在正在创排的这版《六尺巷》与前面两版完全不同,从
剧本到音乐,从立意到演员,都不一样。
据该剧院书记余登云介绍,老版的《六尺巷》主要是对六尺巷形成、围墙故事的描述,
侧重于邻里之间的互谦互让;而新版的《六尺巷》顺应时代要求,立意更高,以张廷玉
为官为主线,...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975
18
乾隆早期,有个三朝元叫老张廷玉,康熙朝的军机大臣,乾隆总是看他不顺眼,动辄得
咎,熬到76岁(超过退休年龄6年了)总算恩准退休回乡,回到安徽桐城老家,心想总
可以过安稳日子了吧。谁知乾隆还借机耍无赖手段。
原来张廷玉的儿女亲家在京任闲职,清水衙门,家中入不敷出,就等着外放主持乡试时
捞一把回来还债。终于等来这样一个一个机会,可是不巧,还没到主考地,半路接报母
丧,这下为难了,如果回家奔丧,北京的债什么时候能还?最终决定化悲痛为力量,不
奔丧不丁忧,牺牲小我,坚守工作岗位,为党和政府选拔人才,为皇上效力。结果被人
举报,这可不得了,母丧不奔,猪狗不如,哪里还配做国家高级领导干部(能主持乡试
的至少副部级领导),普通公务员都不行。革职问罪自是不在话下。倒霉的是张廷玉,
无赖乾隆居然以此为借口,指责张廷玉与这种猪狗不如的兽性结亲,哪里配拥有那么多
皇家赏赐?下旨追回历朝赏赐,借机把张廷玉家给抄了。
曾国藩母丧丁忧期间接到圣旨协助湖南省长张亮基办团练。皇帝征召赴军国大事,那叫
“夺情”,却是可以不去的,相反,如果去了,难免舆论讥讽。所以曾国藩还扭扭捏捏
了一番才去。曾国藩在江西前线时接到父丧,...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1036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方孝孺夷十族原来是假的!
张廷玉父张英曾祖张淳为明隆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祖父张士维,官至中宪大
夫,抚州知府。父张秉彝为贡生。叔父张秉文,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山
东左布政使;叔父张秉贞,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后降清,官至兵部尚书。
张英以降,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张英
长子张廷瓒,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张廷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入翰林,官至保和殿大學士,雍正時設立軍機處,最初
典章皆出其手,與鄂爾泰等同為軍機大臣,且恩遇最隆。張英、張廷玉父子二代為相,
“父子雙學士,老小二宰相”、“門第榮耀,世不多見”。
以张廷玉这种背景,两朝得道的家况,见风使舵能少么? 如果你是他 你怎么写明史
? 满洲的皇帝 根本没必要你们猪明 我们也没有贬损对手的习惯。至于 降臣如何,
那就很难说了。
j********p
发帖数: 9680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的大吃一惊系列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1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2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3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又一个以安徽桐城六尺巷典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火了,这次是歌曲《六尺巷》。
据澎湃新闻2月6日报道,歌曲《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由安徽宿松籍知名军旅词作家贺东久作词,安徽桐城籍青年歌手张正扬作曲并作为原唱。从一个多月前接到春晚团队通知时起,张正扬就参与了歌曲的彩排工作。他甚至曾以为除夕之夜在春晚舞台演唱这首歌的人就是自己,其后,他才得知将由赵薇来演唱这首歌。对此,他表示,“我要代表家乡感谢赵薇姐姐!我还年轻,继续努力,多写好歌,多唱好歌,积蓄人气,争取明年上春晚。”
安徽籍演员赵薇将在今年春晚上演唱歌曲《六尺巷》
“这确实也符合六尺巷礼让包容的精神内涵。我们都让出了美德,让出了境界。”
2月1日,当被问及,“让”出自己的歌由别人演唱,这与六尺巷所代表的礼让精神是否有共通之处时,张正扬思考了一会儿说,“大舍即大得。让出我的作品换来的是一座千年文都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相比之下我的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安徽安庆下辖的县级市桐城曾是清代最重要学术流派桐城派的故地,有“中国文都”之称。
张正扬的这一想...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24
竟然被抽到示爱. 这个sm情节啊。
1. 副将不能管副将是你提出来的,谁立论谁举证。问你第三遍,你的证据呢?
哈哈哈哈,同级能管同级, 这个要你这样智力的人证明才对, 你说刘兴祚被
副将管, 那袁大炮有毛病分2协,让一协统领被另一协统领管。 以后别人问师长
不能管师长, 你也一定要被人出示证据,这要多智障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2. 我上次问你的是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你给我来个“代副将职”,找不着就明
前面写得那么清楚, 刘汉奸是领一协代副将职, 到现在还嘴硬。 说过n遍了, 再说
一遍就不是汉语不行,是眼瞎的问题的。
3. “刘兴治是毛文龙老丈人杀的”。我就哈哈了,别人是讨论历史,你是创造历史啊。
你说刘兴治你他兄弟杀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你才是创造历史了
《明史》“龙(指黄龙)莅皮岛受事,兴治犹桀骜如故。四年(指崇祯四年,1631 年)三
月复作乱,杖其弟兴基,杀参将沈世魁家众。世魁率其党夜袭兴治,乱乃定。”
沈世魁是毛文龙的姻亲。他女儿嫁给毛文龙了。
4. 人头问题。后金语焉不详地说自己损失了几十个蒙古人,地点经过都没有。明朝方
面记载说在太平路青山寨斩首592+11,共六...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295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赞认真

几个时辰到康熙死,他这个关键人物这个节骨眼还能回家睡大觉去?你贴的图上说的是
隆科多在康熙驾崩之后先回京城,于西直门外路遇允礼,从上下文看,除了畅春园,他
还能从哪里回京城?允礼在
和康熙死亡是同一天,雍正说隆科多在康熙死当日不在御前怎么可能和八人同受诏不矛
盾?
个疑点也可以这样解释,所以不构成篡位的证据。这还用说么,在证据丧失的情况下,
每一个疑点都可以找到支持合法继承或相反的解释,单独一个疑点不能够证明篡位与否
,但这么多疑问,难道每个
年平均卷数计算)《圣祖实录》较《世祖实录》少百分之六十,较《世宗实录》少一倍
半,较《高宗实录》居然少四倍之多。”许曾重统计各朝实录的总卷数如下:《清世祖
实录》为144卷、《清世宗br />
不要说和《清高宗实录》相去甚远,就是连末代皇帝光绪的《清德宗实录》都赶不上,
这岂非咄咄怪事?作为监修《清圣祖实录》的总裁张廷玉更是受到雍正不同凡响的屡次
擢升与嘉奖,清雍正十三年八月,上谕指出:“张廷玉br />
反驳的,他不谈其他清帝实录的卷数,单拿卷数最少的顺治比,说顺治18年144卷(顺
治时占了两大疑案,有所删减不奇怪,就这康熙居然比之... 阅读全帖
p*******p
发帖数: 45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方孝孺夷十族原来是假的!
啧啧,你果然当得起蛮夷这个称谓.
张廷玉(1672-1755), 而明朝可以算到明昭宗(1646-1662),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张廷玉会
对明朝持公正态度? 相反张廷玉享着清庭丰禄,做着满清的官, 奉满清皇帝的旨意修明
史,他怎能在修史一事上不揣摩和遵循上意.而满清皇帝又怎会对修史一事不闻不问, 由
任张尽写明朝丰功伟绩,满清无耻残暴?
如没有污改明史,乾隆为什么要在编篡<<四库全书>>时焚毁书籍一万三千六百卷, 还系
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 (此地无银三百两!)
如满清皇帝真不在乎几个文人和他们的态度, 又何必兴了一百多年的文字狱,屠杀我中
华知识分子精英?
大行文字狱, 是为了防民之口于一时;而歪曲历史是为了愚民于千秋万代. 你先人用心
如此险恶良苦, 你可明白了?
恕不奉陪.
m******r
发帖数: 4351
27
呵呵,你脸皮厚是不,每天上来扒你的皮。想起来,当年某个ID被我天天抽,后来斑竹
都不当了。希望你不要学他,要挺住啊。
1. 副将不能管副将是你提出来的,你要能找出明朝这方面的规定才行。我这边可给你
干货了,刘兴祚给陈继盛当副手的证据: “七月乙酉……平安监司毛都督接伴使驰启:
‘袁经略送牌于陈中军,使之权察军务,而以刘海副之……’。
这个证据是我第三遍贴了,有"眼瞎的问题"的是你。
同是协领,有主副之分,有那么难理解么?现在不是一样有某市长职位定不下来,某个
常务副市长主持工作的?陈继盛也只是代管东江事务而已,虽然有被架空的嫌疑,但名
义还在那里的,要不凭啥他能在上报刘兴祚之死和抚恤问题上恶心刘兴治?
另外,你仍然没有找出刘兴祚当副将的证据。事实上他领一协的时候只是游击。如果刘
兴祚不是副将,那你提出的副将不能管副将的理论也就是全当放P,鸟用没有。
2. 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
“代副将职”不等于是副将,这里那么大一个"代"字你看不见?你知道官、职和差遣的
区别么?你知道副将和协领之间什么关系么?你去查一下明清的武官升迁,游击参将之
类的“管副将事”太多了。事实上,刘兴祚也是当了协...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28
示爱不成转羞成怒了?玩玩的,天天上来怕只有我一个雷锋回你贴了。
1. “七月乙酉……平安监司毛都督接伴使驰启:
‘袁经略送牌于陈中军,使之权察军务,而以刘海副之……’。
陈继盛也只是代管东江事务而已,虽然有被架空的嫌疑
擦,一个任务分正副到你嘴里就变成职位分正副?也承认架空了? 笑死我了。会数数吗
?哈哈。
2. 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
“代副将职”不等于是副将,这里那么大一个"代"字你看不见?你知道官、职和差遣的
区别么?
分2协的时候,我这个可是写了n遍了,远大于3,按你的逻辑你早瞎了。
3. “刘兴治是毛文龙老丈人杀的”。
沈世魁是毛文龙的姻亲没错,但是毛文龙死后他女儿就改当刘兴治的小妾了,所以刘兴
治杀陈继盛的时候就他一个没事。沈世魁一个牙行商人,没啥武力,因为女儿而有的地
位,大家都称他沈太爷。
崇祯长编里面四月十一日黄龙的奏疏说,"次日,刘三、刘四、沈世魁齐入刘五家,候
至更深時,杀死刘五"。杀刘兴祚的主力是他的两个哥哥,沈就是个打酱油的,不过因
为他运气好,最后活的是他,名字也列上去,沾功而已。
这个好像你说沈世魁杀刘兴治是创造历史哦,这个抽了自己几次了,而且你在现...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Denxian (N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聪训斋语与橙怀圆语:宽厚与平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7 20:00:43 2015, 美东)
这个寒假,有整个的时间,好好地把聪训斋语读几遍。早上起来,大都时候,天还没有
亮,我会坐到临近玻璃门的圆 桌旁, 一边为家里人准备早餐,一边打开这本二十几页
的小书,读上几段或几页,临睡觉前,不读上几段,好像觉得这天还没有完,睡觉也不
塌实。每次读,我都会一边抄写,光读不能尽兴。
这本小书,讲了许多修身,持家,做人,做事,养生,养心的道理,但是没有一个是泛
泛而谈,都是见道之语。如果不是见道的深远和明澈,加以学识的深厚,不是家世的渊
源和经历的丰富,时时加以省察的功夫,很难写出这样的书。
宽厚待人。这是这本小书给我反反复复的教诲,也是他们一家始终相传的家风。一生在
宦途的张英,可以想见有多少凶险,连王阳明都说,官场如淤泥,脱身不易。伴君如伴
虎,他们家伴了三个虎,而且不是一般的虎。 儿子张廷玉,后被贬,乾隆派人查遍他
的书信,...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48
30
这个寒假,有整个的时间,好好地把聪训斋语读几遍。早上起来,大都时候,天还没有
亮,我会坐到临近玻璃门的圆 桌旁, 一边为家里人准备早餐,一边打开这本二十几页
的小书,读上几段或几页,临睡觉前,不读上几段,好像觉得这天还没有完,睡觉也不
塌实。每次读,我都会一边抄写,光读不能尽兴。
这本小书,讲了许多修身,持家,做人,做事,养生,养心的道理,但是没有一个是泛
泛而谈,都是见道之语。如果不是见道的深远和明澈,加以学识的深厚,不是家世的渊
源和经历的丰富,时时加以省察的功夫,很难写出这样的书。
宽厚待人。这是这本小书给我反反复复的教诲,也是他们一家始终相传的家风。一生在
宦途的张英,可以想见有多少凶险,连王阳明都说,官场如淤泥,脱身不易。伴君如伴
虎,他们家伴了三个虎,而且不是一般的虎。 儿子张廷玉,后被贬,乾隆派人查遍他
的书信,没有一字一语抱怨,因而得以善终。
宽厚,不是说说而已。张英提到他早上遇到一不相识的人,对他疾呼,是忌日。张英急
忙回家更衣,说这是利人但不损己的事。 这样的事,看起来简单,好像做起来也不难
。也不见得,譬如说,我们如果能不说刻薄话,言语能和气,对自己有什么损害?这...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48
31
这个寒假,有整个的时间,好好地把聪训斋语读几遍。早上起来,大都时候,天还没有
亮,我会坐到临近玻璃门的圆 桌旁, 一边为家里人准备早餐,一边打开这本二十几页
的小书,读上几段或几页,临睡觉前,不读上几段,好像觉得这天还没有完,睡觉也不
塌实。每次读,我都会一边抄写,光读不能尽兴。
这本小书,讲了许多修身,持家,做人,做事,养生,养心的道理,但是没有一个是泛
泛而谈,都是见道之语。如果不是见道的深远和明澈,加以学识的深厚,不是家世的渊
源和经历的丰富,时时加以省察的功夫,很难写出这样的书。
宽厚待人。这是这本小书给我反反复复的教诲,也是他们一家始终相传的家风。一生在
宦途的张英,可以想见有多少凶险,连王阳明都说,官场如淤泥,脱身不易。伴君如伴
虎,他们家伴了三个虎,而且不是一般的虎。 儿子张廷玉,后被贬,乾隆派人查遍他
的书信,没有一字一语抱怨,因而得以善终。
宽厚,不是说说而已。张英提到他早上遇到一不相识的人,对他疾呼,是忌日。张英急
忙回家更衣,说这是利人但不损己的事。 这样的事,看起来简单,好像做起来也不难
。也不见得,譬如说,我们如果能不说刻薄话,言语能和气,对自己有什么损害?这...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1142
32
其实主要还是雍正这个皇考把廷玉抬的太高了
乾隆有些头大,只好处处裁抑
别说张廷玉故意做了污点让乾隆抓了
就算没有,乾隆也是会找人来挑刺的
那时候恐怕就不是训斥那么简单了
政治斗争会很残酷的,攻而不倒,不如不攻
如果要逼到乾隆主动出手
那张廷玉好一点就是自己充军流配,差一点就是前明张居正了
d******a
发帖数: 32122
33
“圣主”康熙真面目:好色伪君子,纳姑母为妃
2008-08-19 08:59:33 来源: 网易社区 网友评论 265 条 点击查看
康熙有正史记载的老婆55个。其中有一个良妃卫氏,是汉族包衣,在浣衣局被康熙
给瞄上了,这个良妃“美艳冠一个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
清朝的康熙皇帝历来史家对他的生平事功、历史地位都有很高的评价,康熙皇帝自己也
仿佛以理想儒家帝王而自我标榜,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真实情形却并非如此。
满族本是关外的游牧民族,入关前尚处于奴隶社会的晚期,风俗野蛮并未开化。然而,
风俗习惯的改变并非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譬如爱新觉罗·皇太极,先是娶了自己姑姑博
尔济锦氏,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又娶了博尔济锦氏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后被封为庄妃,
生了顺治帝福临和三个女儿;后来还娶了博尔济锦氏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
妃的亲姐姐,生过一个两岁即夭的儿子。
素有圣主明君美誉的康熙,私生活竟如此淫秽放荡?
在皇太极死后就发生了孝庄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盗嫂”的事件,而当时满洲皇族视
之为满洲习俗理所当然,并不为耻。再如清代皇帝祭神有吃生肉和跳萨满(一种原始的
巫婆舞蹈)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民国名人张璧评传》第10章
十、四存学会和北平公用总局时代的张璧
1919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来到博野北杨村瞻仰颜习斋故居,他被颜、李二人主张的“
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实学学说深深地打动了。他认为这一学说可以富国强民。
第二年,在徐世昌倡导下,北京成立了“四存学会”。案:所谓“四存”,是取颜元的
著作《存人编》、《存性编》、《存学编》、《存治编》之意。徐世昌做总统后,提高
了颜元、李塨的地位,使其从祀于孔庙。
又见《四存学会呈京兆尹警察厅的立案文》中的陈述:
清初博野颜习斋、蠡县李恕谷两先生,师弟一堂,躬行孝友,苦心志,劳筋力,复礼、
乐、射、御、书、数之旧,兼水、火、金、木、土、谷之全,周礼之大经大法,灿然复
明于世。今日列强竞争,遂德与艺能并重,两先生之教,尤属当务之急。
1922年,经徐世昌亲自批准,在北杨村创办了“四存小学”。1929年,又在北京府右街
创建了“四存中学”,并将经学作为四存中学的基本教学科目。当时学校的校训就定为
:“尚实学,尚实习,尚实行”。
四存学会发行会刊《四存月刊》,公开响应并倡导颜李学说。该学会由于得到了民国大
总统的支持因而发展迅速,至1923年,会员发展至800多人。1...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6354
35
写胡兰成总是要挨骂的~~以前混论坛,从来没见过提他还有不挨骂的~~不过无所谓
~~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呢~~先顶锅盖抗板砖吧~~
胡兰成的文,写自己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过的事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但归根结底,写
天意凌驾于人意之上,所以留下的是人情之美,抵不过天意惨淡。《今生今世》那么些
人只汇成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他的爱人和有情,也是在这天地不仁的基础上的爱,所以情虽真,意虽美,但因为在开
始之前就已经接受结束,所以始终有种疏离出世的情态。向民国很多人一样,做人做事
写文章,合在一起看,有很多矛盾之处。他的矛盾,是积极入世留名的姿态和行为,但
是心底里始终留着出世的一线清明。
他写第一任妻子,最是感人,因为那时候年纪尚轻,没有太多生命起伏,没有见过太多
生命无常,所以没有那么突出的出世的感觉。以后人来人往于他的生命,但在他眼里也
都是一样的,有聚就有散,是开始就定下的基调。这种人情最大的转折就在于第一任妻
子的死。他去认他做义子的亲戚家向其妻子借钱,最后冒大雨回家,没有借到,人死了
连安葬都不能好好安葬,于是走到半道上又折回去,那时候他已经知道还是借不到钱,
但是依然留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3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9

而且是榜眼,比虎肉的状元含金量还高
後代
长子张廷瓒,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選庶吉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次子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選庶吉士,官至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
,封三等伯,諡文和。
張若欤赫荒辏733年)进士,選庶吉士,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襲伯爵。
張若澄,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選庶吉士,官至內閣學士。
張若渟,貢生出身,乾隆十四年(1749年)捐刑部主事,官至刑部尚書加太子
少保。
三子張廷璐,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榜眼,官至吏部侍郎。
張若需,乾隆二年(1737年)恩科進士,選庶吉士,官至侍講。
張曾敞,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張若震,雍正元年(1723年)獲賜舉人出身,官至湖北巡撫。
曾孫張聰賢,嘉慶十年(1805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潼關廳同知。
四子張廷瑑,字桓臣,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进士,選庶吉士,官至内阁学士。
...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江南后来状元多的问题。
刚查到这个。族群、政治或地域人脉的影响就非常明显而且有依据。
“随着战争的平息和军功的减少,众多的满族旗人家族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功名成
为其入仕的主要途径,如嵩申家族。《清代科举家族》通过对八旗科举家族的履历和其
他史料的分析,考证了江苏、浙江省的进士人数所占比例由清初约35%下降到了清末的
约15%,这主要是因为八旗科举家族在清末的崛起对汉族科举家族形成了冲击。朝廷重
用满族科举家族的倾向也在逐步加强,满族军机大臣中科举出身者不少,如雍正时期的
大学士鄂尔泰、乾隆帝重用的大学士阿桂皆为举人出身,而嘉庆帝时的军机大臣那彦成
,道光帝时的耆英、穆彰阿皆为进士出身。”
http://tangsong.blog.hexun.com/16377378_d.html
评张杰《清代科举家族》
陈小锦
2007-05-17 20:05:41
《清代科举家族》,张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科举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
面面。自近代学者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科举家族研究在上世纪80
年代后有所突破,高质量的论著主要在明清科举望族...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94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替友求助——宝宝起中文名
哈哈,这大名叫的
廷玉好听。就是跟刘在一起,感觉韵律上没有张廷玉好听。
赞伯玉 仲玉,一劳永逸了哈
c********g
发帖数: 15629
42
不代表本人观点,转过来供大家参考。
http://bbs.tiexue.net/post_3725498_1.html
鞑子——屠蜀的真凶
孙次舟
一、《明史·张献忠传》的诬妄
清朝在征服中国和统治中国的过程中,很早就懂得文化统治的重要性。清朝为
了防止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张煌言大举反攻,进逼南京之威胁的再度发生,因此
制定了“迁海”、“告密”、“奏销”三项政策,对汉族人民进行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多
方面迫害。由于奖励“告密”的结果,发生了康熙二年(1663)的庄廷鑨私修“明史”案
,许多无辜者遭到杀害(株连而被杀者七十余人,被害之家的妇女均发边)。由此发生了
两方面的影响:在汉族知识分子方面,感到明朝的历史变成禁物,不能公开写作,公开
谈论了;在清朝方面,开始认识到文化统治的需要,对“明史”要来一番“钦定”工作
,对民间保存的明史资料,也要大力搜查一番。康熙十八年(1679)开“明史馆”,地方
官假借修史为名,向东南一带世家大族强索明史资料。人民惧祸,大批的明史资料被湮
没或窜改了。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发生。为了《南山集》中有南明
的历史记事,触犯“忌讳”...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011
43
电视剧里的邬大人,智力值绝对是100,张廷玉大概只有90.
现实中的张廷玉,拉起了“桐城派”,最后也没有逃过雍正的铁腕呀~
a**i
发帖数: 1142
44
张廷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其实和乾隆也没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无非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张廷玉从乾隆上台后开始自晦,至少杀身之祸是没有了的
再加上其实也摸清楚了乾隆无非就是个好大喜功之徒
不会对其穷治不舍,做落水狗状反而会让他考虑格外加恩
w****j
发帖数: 5581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史修的怎么样了?
李二和张廷玉类比不当。而且长孙无忌和许敬宗搞的是实录,张廷玉修的是前朝史,倾
向的方向正好是反着的。
m*******3
发帖数: 1275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轮子王你服不服我大明成祖
呵呵 清国黑你们 猪明? 有这个必要么? 编撰你们明史是你们猪国人张廷玉,如果
有黑你猪明, 也是张廷玉等猪国人为了讨好 清朝皇家和反明的汉军旗。一个失败者,
我们满洲人根本就没必要去黑。
你们猪国人不反思自己卑贱低劣的本性。 到处散步虚假的 编造的文字,简直都到了丧
心病狂的地步。 下贱的奴畜。
n*******w
发帖数: 6708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罗汝才之死
罗汝才之死
董骁涵
罗汝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后来的历史记忆里,他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
《明史》里记载了《流贼列传》,其中只写了两个人:李自成、张献忠。因为他们
是流贼中少有的需要“独志其亡天下者”。
可是并没有罗汝才的列传。于是老罗的身影就渐渐消逝在远方,很久以后,大家只
记得差点坐了江山的李自成,差点杀光四川人的张献忠,并没有人记得罗汝才——一个
充满暴发户气质的快乐男人,比李自成真实,比张献忠善良。
《明史》的作者其实是很势利的,即便是在写“贼”,竟然也遵循“成王败寇”的
臭规律。当过“皇帝”的“贼”多写,不成气候的“贼”少写。唉,我常常掩卷太息,
大抵除了《史记》,其他史书的作者都是很势利的。我始终以为,《流贼列传》并没有
用心去定位“流贼”的概念。如果一伙人,居然是以“亡天下”为宗旨,那末,他们就
脱离了“流贼”,转变为“僭伪”。清季如张廷玉辈,尽可以去写篇《僭伪列传》。
有一次,看到有篇文章大胆地论断,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
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1036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方孝孺夷十族原来是假的!
主持修明史的是张廷玉, 明朝的遗臣。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清帝要求他污改明史? 这
么说吧, 能看明史的人都是几个臭文人, 满洲皇帝 会在乎你们臭文人的想法? 关在
尚阳堡的臭文人就几十万。 多尔衮把你们头都给剃了, 这对你们的冲击远远大于几
页破书,头都给你剃掉 还会怕几页书的写法? 满洲皇帝 一没必要 二根本就不会把你
们臭文人的态度放在眼里。 如果说 明史有人为的修改痕迹 那你也去找汉人张廷玉。
你的句子语病百出,你不是汉人吧? 百越人? 我真读不懂你在说什么。
m******r
发帖数: 4351
49
你这帖的情绪有点不对劲啊,就好像尾巴着了火的猫,气急败坏满地打滚很不淡定。建
议你去医院看看门诊,吵架归吵架,身体更要紧啊。
你觉得自己是雷锋啊,其实是真正的有水平的袁黑都躲着你。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
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人家不愿意过来,就怕一不留神被你这猪队友给坑死了。
1. 怎么不提“副将不能管副将"了。是不是还在加紧学习呐。
概念怎么又被你偷换成"职位分正副"了?我们当初争得可不是职位谁高谁低啊。
好吧,反正俺干货多,先随便扔一个拍你的胖脸:
崇祯长编二年六月戊午:“又谕将毛文龙印剑,东江事权,令陈继盛代管。”
打得舒服不?不用谢我,我是雷锋。
2. 刘兴祚什么时候变成副将的?
还在咬"分2协的时候",你还以为和现在的师长是一回事呐。我以为混历史版的至少应
该都有点基本常识,比如阶官职官什么的,现在看来我错了。
刘兴祚什么时候当副将,其实崇祯长编里面就有。我暂时不贴了。看你精神状态有点不
对,刚才打得有点用力,所以就先不刺激你了。
3. “刘兴治是毛文龙老丈人杀的”。
你不是以你后金爹的话做准么?宁可相信后金的50蒙古兵,也不相信大明的592级。那
好,给你一个给力的,你后...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50
提起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人们大都认为他是一位明君,甚至称之为圣
祖仁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圣祖却有着鲜为人知的秽乱私生活。那么,康熙的
后宫究竟有多少嫔妃?他的私生活到底有怎样的秽乱?为什么一代明君的私生活如此的
秽乱呢? 康熙究竟有多少嫔妃?染指过多少女人,这给连史学家都没有统一说法的问
题,恐怕普通人更难说得清楚了。
据《康熙全传》中说,康熙后妃中贵人以上者有四十九人,册封在册的后妃有六十
七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常在、答应等据说共有二百多人。其实《康熙全传》不过是传
记小说,不能说明问题。但也有一组数字,从中可见一斑。康熙有一座陵墓,名叫景陵
,其中除了埋葬康熙之外,还埋葬了康熙的四位皇后、一位皇贵妃和四十八位妃嫔。这
样的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埋葬规格,不难看出,康熙即便不是中国历史上嫔妃最多的
皇帝,但恐怕能超过他的皇帝也不很多。
景陵地宫内埋葬的四位皇后、一位皇贵妃,即孝成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
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贵妃;在埋葬的四十八位妃嫔中,包括贵妃一人,即温僖贵妃
;妃十一人,即慧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