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 发帖数: 5443 | 1 张昌绍是陈冲的外祖父,也是我母校上海第一医学院的药理教授。他早年留学英国,在
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又到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于一九四一年回国,开创了中国现代的
药理研究。专攻人体神经系统的介质传递,成果卓著。
他身材颀长,戴一副眼镜,具有瞿秋白那样诗人的气质。且无论说话走路都不慌不忙,
风度极好。当时同学都说,果然是伦敦培养的,一派绅士风采。
我没有听过他的课,他过早地自杀了,在中国历史上那史无前例的时代。他自杀时,我
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祗学过生理学,还没有学药理学。但是知道上海第一医学院有三大
基础医学的泰斗:生理的徐丰彦,药理的张昌绍,病理的谷镜研。他们是三根台柱,撑
起了上海一医雄伟坚实的基础医学的宫殿。
张昌绍的自杀,当时在上海一医的校园中,是一件颇带传奇色彩的事。听说他是死在自
己的书桌旁,安安静静地坐着,一点也没有痛苦,如高僧圆寂,羽化登仙。他究竟服了
什么药,如此安祥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查来查去竟查不出来。老教授生命之末的最后
一招,都闪着智慧的光芒,真教人望洋兴叹。
那年月自杀的多,或悬梁,或割腕,或跳楼,或投河,反正都死得叫人惨不忍睹。有一
次我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看到一...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443 | 2 陈冲的外公(北方叫姥爷)张昌绍是中国药理学家,又一大师级的人物。1906年8月18
日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1967年12月卒于上海。出身于一乡村小学教师家庭。
早年曾在一私人医院中当学徒。1934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后留校,任药理学助教。1937
年留学英国,1939年获伦敦大学医学博士与哲学博士学位,并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1940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1941~1946年任上海医学院药理学副教授兼中央卫生
实验院药理研究室主任。1949年后,除任上海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外,尚兼任中国科
学院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药物组组长,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药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培养了百余名药理学研究生、进修生,他们大都成
为药理学的教学或研究骨干。他善于将国际上新兴的科学前沿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
在微生物和血吸虫病化学治疗学以及传出神经药理等方面作出贡献,为中国现代药理学
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初张昌绍和他的研究生邹冈发现, 吗啡镇痛位点, 这一研究结果
被认为是吗啡镇痛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浩浩荡荡的“文革”运动打破了家庭的安宁。张昌绍的研... 阅读全帖 |
|
F**Y 发帖数: 5826 | 3 时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2017-09-29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共2287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乙晓光 丁宁(女) 丁琪(回族) 丁小强 丁业现 丁向阳 丁红都 丁志峰 丁来杭
丁学东 丁荣军 丁唯秀(女) 丁薛祥 卜宪群 乃依木·亚森(维吾尔族) 于勇 于颂
(女) 于静(女) 于广洲 于长军 于丛乐 于立军 于吉红(女) 于伟国 于丽霞(女
) 于来政 于虎元 于忠福 于绍良 于春生 土旦赤列(藏族) 才仁吉藏(女,藏族)
万少华 万立骏 万明杰 万资姿(女) 小香玉(女) 卫星 习近平 马兵 马凯 马欣 马
波(土家族) 马魁 马静(女) 马飚(壮族) 马懿(回族) 马卫庆 马开慧(女,水
族) 马中贵(回族) 马升昌 马长青(回族) 马正武 马正跃 马乐声 马兰霞(女,
回族) 马吉孝(回族) 马廷礼(回族) 马旭东(回族) 马旭明 马兴瑞 马志宏(回
族) 马志勇 马国强(回族) 马忠生 马学军(东乡族) 马宜明 马承祖 马春山 马春
雷 马顺清(回族) 马哲文 马晓天 马富国 王艺(女) ... 阅读全帖 |
|
l**********1 发帖数: 5204 | 4 En
温习一下 其十一年前的豪言 啊
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
——历史演变和现状比较
于2001年12月4日 1st version
饶毅
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科学史的基础上,介绍一些近年研究的内容,肯定中国
科学令人乐观的进步,并讨论可能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中国优秀论文总量仍不
到世界的百分之一,低于中国经济在世界所占的百分比、也不能适应中国持续发
展的要求。中国科学的规模需要相当程度的扩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科
技还存在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科学历史上的优秀例子
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状况可以近似地由发表论文的情况所反映。以下,本文主
要从生命科学的研究来讨论中国科学的情况,一方面这是我有一定判断力的领域,
另一方面生命科学是科学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反映科学主流。讨论
中国论文发表情况前,先谈两个背景:中国科学的历史情况,优秀科学和著名杂
志的关系。
奠定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是二、三十年代协和医学院生理系林可胜和生化系吴
宪。他们不仅自己研究出色,而且培养和带领了其他研究者。林可胜在胃肠道生
理和神经生理有优秀工作。1942年,他在中国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5 这个报道有点标题党了。 饶毅那篇2011年的文章写的很详细的。注意引用文献里,有
张昌绍1948年在科学杂志发的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tml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 阅读全帖 |
|
b*******y 发帖数: 4304 | 6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456 |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说中医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llmoney (Monk Tang of Stock Mark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雄文: 敬请毛轮批判第一段, 第一段以后不用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5:51:27 2011, 美东)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llmoney (Monk Tang of Stock Mark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雄文: 敬请毛轮批判第一段, 第一段以后不用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5:51:27 2011, 美东)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407 | 1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11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希望是
这样,我特别希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
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
有数据支持,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
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
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
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
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饶毅
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文| 饶毅
我今天主要讲四点:1)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2)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很短;3)华
人群体盛行实用主义;4)中国未来需要自然科学。
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
第一点需要说明,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很好的科学传统,到明
清后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这是误传,误传的原因含有善良的成分。鸦片战争后,中
国内忧外患,国人希...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12 饶毅这个自恨自轻的贱货,中国五千年历史不知战胜国多少敌人,
到现在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还需要向世界证明什么么?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希望是
这样,我特别希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
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
有数据支持,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
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
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
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
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饶毅
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文| 饶毅
我今天主要讲四点:1)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2)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很短;3)华
人群体盛行实用主义;4)中国未来需要自然科学。
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
第一点需要说明,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2744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3 12:30:11 2016, 美东)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希望是
这样,我特别希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
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
有数据支持,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
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
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
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
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饶毅
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文| 饶毅
我今天主要讲四点:1)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2)中国科学发展...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92 | 14 一个点击率上万的哗众取宠的帖子就拿出来献丑,给诺奖爹当过driver就来BSO,被人
当做奴隶发过废纸就到处叫嚣,看来小弟你真是退化成猴子了。。。
你竟然也熟悉钮经义,张昌绍,汤飞凡,王振义,屠呦呦这些伟大的科研人员。看来你
也不是一般的猴子。既然你认为科学家不应该是做工程师的思维,那就给你深入地讲讲
这几个值得敬佩的人的贡献吧:
钮经义,1966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回去科普一下,这个贡献至少
得加上龚岳亭,邹承鲁,季爱雪,汪猷还有几十个其他的科学家吧)你再睁大眼睛看得
远一点清楚一点:Sir Frederick Grant Banting等1922年首次成功提取到了胰岛素,
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Frederick Sanger首次阐明了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钮
经义,龚岳亭,邹承鲁,季爱雪,汪猷还有几十个其他的科学家完成了伟大的化学合成
。哪些是工程师?哪些是科学家?都做出过不朽的贡献,有区别吗?
张昌绍,跟John H Gaddum(1900-1965)研究神经药理与肾上腺素能传递。1940年代中
期Ulf von Euler搞定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的化学递质...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716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3 12:30:11 2016, 美东)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希望是
这样,我特别希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
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
有数据支持,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
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
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
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
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饶毅
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文| 饶毅
我今天主要讲四点:1)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2)中国科学发展...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2385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timeonly (圆满), 信区: Biology
标 题: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3 20:09:13 2016, 美东)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3 12:30:11 2016, 美东)
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希望是
这样,我特别希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
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
有数据支持,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
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
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1828 | 17 9月中旬,国内开始传出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美
国拉斯克奖。此前的8月22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发表《中药的
科学研究丰碑》,较详细地介绍了屠呦呦和张亭栋,一部分读者认为饶毅准确命中大奖
结果。
由此,在宣布永不参选院士之后,饶毅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中的热点人物。近日,饶毅
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以下是访谈精华。
屠呦呦获奖跟饶毅基本无关
《瞭望东方周刊》:在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之前,您曾写文章对她及其贡献给予较详细
介绍,有人认为你具有“国际水准和超前眼光”,也有人猜测你是否在里面发挥了什么
促进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饶毅:她得奖应该说基本和我无关,只是我研究青蒿素历史较长时间,知道其工作的重
要性。钱永健拿诺贝尔奖前三天,我也写了文章,自然同样不是因为我钱永健得奖。
8月份那篇博文我也不是写屠呦呦一个人,还写了张亭栋,他们俩的事情都是一个类型。
曾经有人听说我在研究青蒿素,就通过中间人间接来咨询我,关于“在发现青蒿素贡献
上,屠呦呦和另外一个人的贡献”我回答,“屠呦呦肯定是第一人,另外一位不是前三
。”
《瞭望东方周刊》:近期跨国制药企业...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6302 | 18 饶毅:我国今天的新药创新超过了1970年代吗?
原创 2016-10-31 饶毅 知识分子
摘要:
药物对人民健康很重要,药物工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分。中国的药物工业尚
未赶上人口大国的需求。为了避免对近年国产药物的宣传和认知失之偏颇,需要总结经
验、清醒地认识不足、发现真正的潜力,积极寻找未来发展的对策。
撰文 | 饶毅(《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责编 | 李晓明
● ● ●
我国今天的新药创新超过1970年代了吗?我的回答是:No and Yes。“No”是因为已上
市、被广为宣传的药物之创新程度并未明显超过我国1970年代的水平。“Yes”是因为
我国医药人才增加、研究和研发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在默默推进的研发药物中,
也许有创新程度很高的工作。
药物原创程度:1920至1980年代可圈可点的例子
中国药物的现代研究,从学习现代科学的化学、药学和医学,引进现代药物分析、合成
,包括分析中草药化学成分,合成国外发明的重要药物,如工业化生产抗生素,等等,
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建立了我国药物工业体系。这一过程中,学习、
引进和消化为...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5246 | 19 青蒿素科学史最有价值的告诫
--- 专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曾经有人通过中间人间接来咨询我“在发现青蒿素贡献上,屠呦呦和其他人的顺序
问题”,我当时就认为,“屠呦呦肯定是第一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 北京报道
9月中旬,国内开始传出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
美国拉斯克奖。此前的8月22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发表《中
药的科学研究丰碑》,较详细地介绍了屠呦呦和张亭栋,一部分读者认为饶毅准确命中
大奖结果。
由此,饶毅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中的热点人物。近日,饶毅接受本刊专访,以下是
访谈择要。
屠呦呦获奖跟饶毅基本无关
《瞭望东方周刊》:在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之前,你曾写文章对她及其贡献给予较
详细介绍,有人认为你具有“国际水准和超前眼光”,也有人猜测你是否在里面发挥了
什么促进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饶毅:她得奖应该说基本和我无关,只是我研究她的这个事情很长时间,知道这个
发现很重要。钱永健拿诺贝尔奖前三天,我也写了文章。
8月份那篇博文我也不是写屠呦呦一个人,还写了张亭栋,他们俩的事情都是一个
类型。
曾经有人听说我在研...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3620 | 20 青蒿素科学史最有价值的告诫
--- 专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曾经有人通过中间人间接来咨询我“在发现青蒿素贡献上,屠呦呦和其他人的顺序
问题”,我当时就认为,“屠呦呦肯定是第一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 北京报道
9月中旬,国内开始传出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
美国拉斯克奖。此前的8月22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发表《中
药的科学研究丰碑》,较详细地介绍了屠呦呦和张亭栋,一部分读者认为饶毅准确命中
大奖结果。
由此,饶毅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中的热点人物。近日,饶毅接受本刊专访,以下是
访谈择要。
屠呦呦获奖跟饶毅基本无关
《瞭望东方周刊》:在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之前,你曾写文章对她及其贡献给予较
详细介绍,有人认为你具有“国际水准和超前眼光”,也有人猜测你是否在里面发挥了
什么促进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饶毅:她得奖应该说基本和我无关,只是我研究她的这个事情很长时间,知道这个
发现很重要。钱永健拿诺贝尔奖前三天,我也写了文章。
8月份那篇博文我也不是写屠呦呦一个人,还写了张亭栋,他们俩的事情都是一个
类型。
曾经有人听说我在研... 阅读全帖 |
|
f*******g 发帖数: 245 | 21 1), 钮经义等中国科学家并不是世界上最早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匹兹堡大学和德国
的科学家才是。如果你是个严肃的科学家,稍微搜一下。就知道国内吹嘘几十年的所谓
胰岛素的世界第一是错误的。(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张滂教授有个回答新京报记者的采
访,专门论及了胰岛素的合成)
2),张昌绍是个药理学家。但世界第一在哪儿呢? 建立疟疾化学治疗这个学科, 有疟
疾化学治疗这个学科吗? 欧洲人开始用金鸡纳霜治疗疟疾时,也是靠张昌绍建立的吗?
化学治疗得搞化学合成或者是临床医生。张昌绍是药物化学家吗?他合成/分离/提纯了
什么值得一提的药物了吗? 他是医生吗?用新药物治疗病人,做临床试验了吗?
3),沙眼在19世纪已经被欧洲认识到了。在1900‘s年,造成沙眼的“包涵体”已经被
两欧洲医生在南亚发现了。其传播途径也已随着发现。这些与汤非凡没关系。1952年,
日本医生已经分离/提纯沙眼病原体,而且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原体的细微结构。
1956年,汤把病原体在鸡胚里繁殖,并证明他繁殖的东西是沙眼的致病原。1960年代,
病原体的超细微结构确定,确定为细菌。 说实在的,汤的研究在沙眼病原体的发现里
并不是里程...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117 | 22 "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
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文革特定时期集中全国力量搞人海战术搞出来的,
其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无数以讹传讹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
为困难,效率非常低下,而且要靠运气"
至少方舟子没有向RY一样把青蒿素的发现归功于国民党
---专访饶毅:青蒿素科学史最有价值的告诫
当时,陈果夫提倡用常山抗疟,程学铭等研究了常山。研究常山最有成效的是上海第一
医学院的张昌绍教授。他那时在重庆的中央卫生实验院,带领助手周廷冲等,首先辨明
多种所谓常山中哪种植物真的有效,他们直接用人验证常山治疗疟疾的疗效。然后,他
们用鸡的疟疾模型研究和纯化的常山中的生物碱,发现其中三种分子有作用。所以从抗
疟作用到发现特定的分子,张昌绍和他的同事们全部做过一遍。他们发表过多篇相关论
文,包括1946年的《科学》和1948年的《自然》。常山之所以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是因
为副作用大而被放弃。张昌绍教授1930年代留学英国,1967年在文革中不堪受辱而自杀
。 |
|
t****x 发帖数: 126 | 23 (节选)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主角
青蒿素发现于大型研究抗疟疾药物的“523任务”中,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医
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砒霜中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作用发现于以个体科研小
组模式自由探索性研究中药抗癌作用过程中,最主要贡献者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的张亭栋。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
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于1969年与其他几位
中医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一道被召集加入“523任务”。
文化和工作背景
需简要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有助于理解这两项工作的特色和重要性、为什
么是屠呦呦和张亭栋等人作出发现,而不是年资更高的人,或受过较好的西方科学训练
的人。
本文区分中医理论(Chinese Medical Theories,CMT)和中药(Chinese Medicines,
CM),而避免使用常见的中医一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中国人难获诺贝尔奖背后的真实原因(多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7:07:46 2015, 美东)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屠呦呦在做试验。
屠呦呦50年前与老师一起做实验。
2015年,中国获得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生理暨医学奖」。获奖者是84岁的中国
药学家屠呦呦(呦读音为「优」,第一声)。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是父亲起
的,源自中国古籍《诗经》「小雅·鹿鸣」的首章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
是说鹿得到蒿草而发出欢快的呼叫同伴的呦呦声。
◎ 先侃一点玄乎乎的题外话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把「呦呦」当作名字。看到「呦呦」想起另外一个故事,算是题外
话。这个故事有点像神话故事,说的是几个小夥伴在天上玩的高兴,后来创世主说给你
们一个使命,就是投生到人间去写作。然后给了每人一支神笔,这些笔所起的作用都不
同。有写这方面文章的,有写那方面文章的。然...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中国人难获诺贝尔奖背后的真实原因(多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7:07:46 2015, 美东)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屠呦呦在做试验。
屠呦呦50年前与老师一起做实验。
2015年,中国获得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生理暨医学奖」。获奖者是84岁的中国
药学家屠呦呦(呦读音为「优」,第一声)。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是父亲起
的,源自中国古籍《诗经》「小雅·鹿鸣」的首章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
是说鹿得到蒿草而发出欢快的呼叫同伴的呦呦声。
◎ 先侃一点玄乎乎的题外话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把「呦呦」当作名字。看到「呦呦」想起另外一个故事,算是题外
话。这个故事有点像神话故事,说的是几个小夥伴在天上玩的高兴,后来创世主说给你
们一个使命,就是投生到人间去写作。然后给了每人一支神笔,这些笔所起的作用都不
同。有写这方面文章的,有写那方面文章的。然... 阅读全帖 |
|
q********i 发帖数: 4290 | 26 http://www.douban.com/note/266005783/
1956年一级教授名单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冯友兰、唐钺、熊十力、江泽涵、许宝禄、段学复、周培源、黄昆
、叶企荪、王竹溪、饶毓泰、胡宁、傅鹰、黄子卿、张景钱、李汝祺、陈祯、乐森寻、
王力、游国恩、曹联亚、季羡林、魏建功、冯至、朱光潜、向达、陈岱荪
清华大学一级教授:章名涛、孟昭英、梁思成、张光斗、施嘉炀、钱伟长、张维、张子
高、马约翰
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陈垣、黎锦熙、傅种孙、钟敬文、黄药眠、武兆发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何干之、何思敬
北京医学院一级教授:马文昭、胡传揆、藏玉涂、刘思、毛燮君、薛愚毕、华德、沈琪
、林振纲、吴朝仁、金宝善、蒋明谦
北京工业学院一级教授:张翼军
北京钢铁学院一级教授:魏寿昆
北京地质学院一级教授:冯景兰、王鸿桢
北京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金士宣
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戴芳澜、俞大绂、沈其益、林传光、熊大仕、黄瑞纶、李连捷
、陆近仁、周名、娄成后
天津大学一级教授:潘承孝
南开大学一级教授:邱宗岳、杨石先
唐山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顾宜孙、罗河
大连工学院一级教授:钱令希
沈阳农学院一级教...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7 http://hx.cnd.org/?p=116426
2015年10月5日,因在青蒿素研究中贡献卓著,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
医学奖的人。
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威力有多大?有医史学家说:“罗马亡于疟疾,明朝亡于鼠
疫。”(范行准在《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可以确定的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
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近代英国领袖克伦威尔、汉代名将霍去病都死于疟疾。中国人发现
青蒿素以来,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
屠呦呦获奖,是历史性的突破,但,获奖大喜中,对中国却有五大警示:
第一个警示:实现科研突破,却失去产业话语权
屠呦呦古籍中获得灵感,进而取得抗疟突破。然而,它却没有为中国制药行业带来与之
相匹配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话语权也旁落,基本上命不
由己。
青蒿素是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科研突破,但,直到2011年,据《瞭望东方周刊》报
道,在占总额80%以上的公立市场上,跨国医药集团诺华公司占50%左右,赛诺菲公司占
20%左右,印度企业占20%,中国企业占不到10%。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逯春明则表示:“青...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凤凰男进来学习了
文革自杀105知识人名录
1、白辛:1920年生,吉林永吉人,赫哲族,原名吴宇洪。著名剧作家。1939年开始从
事戏剧活动,创作了多部抗日剧作。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后又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调到哈尔滨话剧院。他先后创作或改编了20多部歌剧、话剧和电
影文学剧本,影响较大的有《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焦裕禄》等。文
革开始,《冰山上的来客》被江青点名打成“大毒草”遭受批判,1966年9月白辛在松
花江边自杀。
2、曹亨闻:1910年生,浙江临海人。新闻史学家,教授。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新闻
学硕士,并参加反帝大同盟,宣传抗日。1939年起一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主讲中
国和外国新闻史。文革中被诬为“英国间谍”,遭迫害,1968年6月19日自杀。
3、陈邦宪:1914年生,江苏嘉定人。著名医学教授。193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
学部,在重庆等地从事医务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卫生局防疫保健处处长。1947年
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随后回国,任圣约翰大学教授、仁济医院院长。1954
年起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主...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9 影后陈冲
陈冲母亲、姨妈、外婆
陈冲外公张昌在牛津大学
中央电视台大型明星寻根真人秀《客从何处来》之陈冲篇,将于5月19日(周一)晚22:38在央视一套首播。在这期节目中,陈冲走遍上海、苏州、武汉、长沙、重庆,打捞前所未知的家族历史,发掘青年外公推翻校长的叛逆事迹。
影后陈冲归国寻根 姥姥母亲在战乱中失散
陈冲,著名国际影星,1961年4月26日生于上海,是迄今唯一一位主演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华人女星,她是百花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后获得者,且分别凭借《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意》两度获得金马奖影后,凭借《天浴》荣获金马奖最佳导演。陈冲曾多次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奥斯卡颁奖礼,是最早登上奥斯卡颁奖台的华人女星;主演电影《末代皇帝》之后,她登上了诸多美国著名杂志封面,是显赫一时的华人国际女星。她曾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的表演成就奖获得者,多次被美国《人物》评选为全世界最美50人之一,担任过柏林、夏威夷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她也是奥斯卡终生评委以及好莱坞编剧家协会会员。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常让陈冲对长辈们的往事充满好奇。陈冲说,姥姥生前和母亲都属于不是特别会过日子的,到了月底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因为没钱了,互相说你...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1100 | 30 饶毅的为人实在是不敢称道,以下例请各位看官自己掂量:
饶毅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后考入上海医科大学为张安中教授的研究生。张安中教授的父亲
是老一辈的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教授(文革中受迫害后自杀而逝死),她的母亲当时是
上海科技出版社的著名英文编辑。张安中教授的有一电影明星女儿,她就是陈冲,另外
一个取名为张冲(跟母姓,后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在80年代,张安中是冉冉在升的科
学新星(当时在上医与她起名的女中豪杰还有曹小定和闻玉梅)。在科研上张,曹,闻
三人不相上下,然而张安中的社会活动能力是非常之强,这是得助于她的母亲,也就是
陈冲的外祖母。她老人家是一个非常强的社会活动家,想当年她能够将正在上海访问的
美国总统里根的夫人南希请到家中作客,牛不牛!?不过,张安中的为人和科研都是没
有可挑剔的。饶毅当时就是看中了张安中的这一点,是想方设法地拜到在张安中的门下
,为的是出国。饶毅在过去是很少提到他有过这么一位老师的,因为饶毅在当时是不好
好做课题的,整天到晚想着法子出国,所以张安中对他是常有说道的。各位还记得饶毅
现在常常吹嘘他当年留美是因为有三位美国科学院院士:Goldstein,Bullock和...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1 人民日报1980年01月10日第4版
编者按:这份材料很值得科研单位和科技干部管理部门的领导同志一读。它告诉我们,
中国的人才是不少的,问题在于如何去发现、培养和使用。建国三十年来,我们在这方
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林彪、“四人帮”摧残人才自不待说,仅从我们
自己的工作来看,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记取,加以改进。那种用领导运动、指挥生产
的办法来管理科研的外行方法,那种动辄以“政治任务”为名,随意干涉和改变科研课
题的轻率做法,那种随便扣“脱离实际”、“名利思想”帽子的极左倾向,都应当杜绝
。而要这样做,首先得对过去的教训真有切肤之痛,下决心学会按科学研究的规律领导
科研。
一九七七年,西德药理学家赫茨来我国讲学,介绍国际上神经多肽和吗啡受体的研究情
况及他本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些成就。他在讲课时放的第一张幻灯片,竟是我国的神
经药理工作者邹冈十五年前关于吗啡作用机理的研究。
一九六一年,上海药物所研究生邹冈在他的论文《脑室内或脑组织内微量注射吗啡的镇
痛效应》中,提出了第三脑室周围灰质和大脑导水管是吗啡发挥作用的部位的新观点。
吗啡有镇痛作用,早在几百年前就为人们所了解,但...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2 今日是2018年1月25日,不知道当下已走入新时代的中国人,还有几位能记住1月25日这
个极不寻常的日子。
正是37年前(1981年)今日,共和国特别法庭一纸死刑判决书,从此把共和国开国领袖
,送进鸟反革命家属阵列之中。噫吁哉……
从此这对在一张大床睡了38载滴两公婆,老公成鸟旧时代最大老革命,永垂不朽。老婆
成鸟旧时代最大反革命,万劫不复!
从此,这对老革命与反革命的伉俪斗争史,也写入鸟共和国“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光
辉篇章。
哦,三十七年后,让我们重温一遍当年对“文革旗手”(兼领袖贤妻和战友)的《死刑
判决书》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决书(节选)特法字第一号)
共和国特别法庭,是根据1980年9月2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成立特别
检察厅和特别法庭审判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决定》成立的。
本庭确认,以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是以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为目的而进行阴谋活
动的反革命集团。
被告人江青,女,现年六十七岁,山东省诸城县人。原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
,中共第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现在押。
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犯罪事实如下:
诬陷迫害主席... 阅读全帖 |
|
n**********u 发帖数: 77 | 33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0959
1.1977年的科学通报发表青蒿素结构文章。难怪张生家抢credit要发表到科学通报。我
建议谢灿的这个也发在科学通报上,不也是美谈一件?科学通报有中英双语,兼顾了民
族大义和国际交流。某某人嘴里说报效祖国,培养人才,支持一下国内的历史悠久,有
学术沿革的重点刊物,不应该吗?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也不是改开后留学到西方之后才蹦
出来的,文革及建国初期也有优秀的人才和成果,那些人有了现在的平台,背景一样也
是世界级的。 出于尊重历史,沿袭科技发现的脉络的目的,现在应该大力地支持国际
级中英文期刊的举办。科学通报,细胞研究无疑是个中的佼佼者。
2.1967年张昌绍自杀,另一些原本致力于此的科学工作者正被关牛棚、靠边站,才有屠
呦呦这样一个38岁才当助理研究员的人能在那样的环境下面成功。屠呦呦本人也好像只
有本科学历,无留学背景。要是没有时代波折,这个诺贝尔奖也不一定是谁的,说不定
还会有更多人有别的发现发明。没有博士学位,无海外背景,无牛paper,这都是时代
的产物,现在也没有重复性了。
3.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一直坚持... 阅读全帖 |
|
o*******a 发帖数: 242 | 34 接上面。。
出于民族自尊心和对我国药学事业的关心,他曾多次撰文呼吁政府当局和全社会重
视发展药学事业。他大声疾呼:“要雪此耻,舍药学者谁属?”他强调只有药学教育的
独立发展,药学事业的发展才有希望,大学应设药学院和药学研究院。他还认为最高学
术机关应特设药学科,为独立的学术院及研究院,主张研究国药代替西药进口。他还主
张振兴实业,要在化学上下功夫,鼓励制药,抵制舶来品。“九一八”事变后,他撰文
呼吁对中药应“勇取西法,从事整理,以补救非常时期西药之缺乏”。他建议,将中药
单方或复方,在药材品种鉴定和药理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剂型,直接制成各种制剂,可避
免化学制法的繁琐,且能保存生药之全成分。他的这一建议,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可
行的。
麻黄过去是我国出口的大宗药材,而麻黄素却又依赖进口,赵燏黄常为此而感叹。
国内当时仅在北平和南京先后提制小量麻黄素,1939年后就停止了。北平沦陷后,
他受新亚药厂的委托,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朱晟的协助下,在新亚药厂华北分厂用简单
的设备创造了石灰法生产麻黄素工艺。1940—1945年共提取300多公斤麻黄
素,满足了当时国内的需要,且有部分远销英美,改变了过...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35 越战对抗疟疾药有紧迫的要求,中国搞了专项紧急课题。
文革有个鸡巴功劳,副作用倒是大大的。
我一直说,中国生物医学界有三大发现可能得诺贝尔奖
一个是这个青蒿素
一个是汤飞凡发现的沙眼衣原体
一个是张昌绍发现的吗啡中枢受体。
张教授和汤院士都叫老毛整死了 |
|
F*******t 发帖数: 2186 | 36 给某个傻逼毛轮
除了这个青蒿素,生物医学界中国还有两项诺贝尔级的成果
一个是汤飞凡发现的沙眼衣原体
一个是张昌绍发现的吗啡中枢受体。
尤其是沙眼衣原体,绝对的诺贝尔级的成果。
可惜张教授和汤院士都叫老毛整死了 |
|
C******y 发帖数: 3249 | 37 饶毅是和蔡元培,陈独秀一样对中国有极其深刻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2016-10-31 14:52:50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饶毅
药物
当今我国药物开发水平是否超过上世纪70年代?既不是,也是。说不是,缘于如今上市的
药物、已经被广为宣传的药物,其创新程度并没有达到我国1970年代的水平;说是,则是
因为我国医药人才增加、研究和研发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在默默推进的研发工作
中,可能有创新程度很高的药物。
实际上,在药物研究历史上,特别是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我们有可圈可点的工作成就;
但如今,我们的药物工业并没有满足人口大国的需求。其原因深究起来,还是新药创新能
力不足。
上世纪70年代药物原创的圈点
1923年至1925年,我国著名药理学家陈克恢博士在北平协和医学院工作的两年期间,发现
麻黄素的药理作用,虽然其化学分子是日本科学家从中药中提取的,但其正确的药理作用
却是陈克恢发现的。药理作用直接影响其临床应用,陈克恢的原创性为全世界药理学界
公认,甚至超过了他以后在美国礼来药厂作为主要科学家、在美国药理毒理学会任理事
长的工作。迄今,麻黄...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3249 | 38 2016-10-31 14:52:50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饶毅
药物
当今我国药物开发水平是否超过上世纪70年代?既不是,也是。说不是,缘于如今上市的
药物、已经被广为宣传的药物,其创新程度并没有达到我国1970年代的水平;说是,则是
因为我国医药人才增加、研究和研发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在默默推进的研发工作
中,可能有创新程度很高的药物。
实际上,在药物研究历史上,特别是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我们有可圈可点的工作成就;
但如今,我们的药物工业并没有满足人口大国的需求。其原因深究起来,还是新药创新能
力不足。
上世纪70年代药物原创的圈点
1923年至1925年,我国著名药理学家陈克恢博士在北平协和医学院工作的两年期间,发现
麻黄素的药理作用,虽然其化学分子是日本科学家从中药中提取的,但其正确的药理作用
却是陈克恢发现的。药理作用直接影响其临床应用,陈克恢的原创性为全世界药理学界
公认,甚至超过了他以后在美国礼来药厂作为主要科学家、在美国药理毒理学会任理事
长的工作。迄今,麻黄素及其衍生物还在全世界继续应用。
1941年至1948年,我国药理学家张昌绍...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768 | 39 写的不错,通过饶毅这个牛人,大家就可以简单一目了然,
中国早期神经科学史的概况
http://chinsci.bokee.com/viewdiary.12874309.html
饶毅
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前沿的关系,在不同学科是颇不一样的:有些很接近,有
些时近时远,有些较远。总体而言,物理学也许是中国科学中与世界前沿接壤最好
的一门学科了。在生命科学方面,神经科学这门对脑和神经系统探索的交叉学科,
是中国与世界有长期的、良好的接面的学科。这一方面因为中国一直有一些优秀的
科学家取得了世界科学界公认的成果,一方面因为中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保持了与
国际科学界的紧密交流。
甲 中国生理学鼻祖林可胜
神经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近三十年的事,但它依附於神经生理、神经
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却有很长的历史。中国的神经科学鼻祖、也是中
国生理学鼻祖林可胜,英文名字是 Robert K. S. Lim。之所以提到他的英文名字
,是因为其特殊的经历。他的父亲林文庆是华侨,做过孙中山的医生,后来是厦门
大学的创校校长。林可胜长期在海外成长和受教育,他的夫人是英国人,他的中文
不好。1924年,...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0 易中天(资料图)
央视大型明星寻根真人秀《客从何处来》,已经播完了易中天篇和阿丘篇,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好评,引发了全民寻根热潮。节目组工作人员透露,针对这股热潮,节目组正在准备发起“你从哪里来”——《客从何处来》轻·家史网络征集活动。网友发表评论,认为节目质量一流有诚意,感叹在综艺娱乐节目风行的今天,终于找到一个能够沉下心,看下去的文化节目,节目同时也使大量网友产生了寻找自己家谱以及探寻家族往事的冲动。北京大学徐泓老师也指出,“这样的纪录片直指人心的。”接下来将在《客从何处来》登场的嘉宾还有陈冲、马未都、曾宝仪,各自讲述探寻家史的旅程。
1,敢不敢面对历史
本身就是一场冒险
演员陈冲知道自己的外公张昌绍是中国药理学奠基人,但她不知道外公自杀前的所思所想。
央视主持人阿丘心中一个巨石般的家族隐私是:自己的外公、外婆到底是不是叛徒?他们是被谁抓走杀掉的?
收藏家马未都一搭眼就能辨别古瓷真伪,但他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当年何以离家参军,自己的母系家族来自何方,为什么扎根北京。
历史学家易中天熟读中国数千年历史,却不了解易氏家族七十多年前的悲剧——1939年9月23日,易家数百人一天内死于非命,年...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1 央视大型明星寻根真人秀《客从何处来》,已经播完了易中天篇和阿丘篇,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好评,引发了全民寻根热潮。节目组工作人员透露,针对这股热潮,节目组正在准备发起“你从哪里来”——《客从何处来》轻·家史网络征集活动。网友发表评论,认为节目质量一流有诚意,感叹在综艺娱乐节目风行的今天,终于找到一个能够沉下心,看下去的文化节目,节目同时也使大量网友产生了寻找自己家谱以及探寻家族往事的冲动。北京大学徐泓老师也指出,“这样的纪录片直指人心的。”接下来将在《客从何处来》登场的嘉宾还有陈冲、马未都、曾宝仪,各自讲述探寻家史的旅程。
1,敢不敢面对历史
本身就是一场冒险
演员陈冲知道自己的外公张昌绍是中国药理学奠基人,但她不知道外公自杀前的所思所想。
央视主持人阿丘心中一个巨石般的家族隐私是:自己的外公、外婆到底是不是叛徒?他们是被谁抓走杀掉的?
收藏家马未都一搭眼就能辨别古瓷真伪,但他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当年何以离家参军,自己的母系家族来自何方,为什么扎根北京。
历史学家易中天熟读中国数千年历史,却不了解易氏家族七十多年前的悲剧——1939年9月23日,易家数百人一天内死于非命,年龄最大的七十一岁,...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2 2013年4月,易中天接到央视《客从何处来》节目组的电话,邀请他做嘉宾。节目组说,会告诉他,他所不知道的家族往事。
拍摄的第一天夜里,他收到一份名单。名单上的253个人都姓“易”。死亡时间是同一天:1939年9月23日。其中年龄最大的71岁,年龄最小的才1岁。“易家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你祖父这支活了下来。”
“答案在营田,你来就知道了。”节目组说。
“到了年纪,人才想回头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人的根在何处,那里发生过什么,他们——那些先辈,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对于有着“家园”意识的中国人而言,难以割舍。
于是有了央视的这档节目。
嘉宾需要告诉节目组,他对家史的基本了解。节目组则会通过去档案馆查资料、走访嘉宾家人、咨询历史学者等等手段,搜集嘉宾本人不知道的家族往事。从调查阶段开始,嘉宾就不能再向家人打听任何关于家史的信息。调查结束后,节目组会为他设计出一条专属的寻根之旅。节目记录下来的,将是这些寻根者与历史相遇时最本能的反应。
制片人李伦说,最初找嘉宾的阶段,他们在办公室的大黑板上写了五十多个名人的名字,一个一个联系,又一个一个放弃。名人本人不感兴趣不成,名人的家人不...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43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56岁陈冲近照曝光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Aug 23 08:08:52 2017,GMT)
刘晓庆,陈冲,曾是父母辈最喜欢的女演员。重温了一遍87年的《末代皇帝》,对陈冲演绎的末代皇妃,仍然觉得实在是太美!她是一代人心目中最美的女人。
陈冲196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父亲陈星荣教授是上海华山医院著名的放射学专家,曾任华山医院院长。祖父陈文镜曾留学美国,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外祖父是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受家庭影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她读小学时,开始学习弹钢琴、拉手风琴;读中学时,参加了学校剧团的活动,演出了许多文艺节目,为日后的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6年,因在谢晋执导的电影《青春》中演哑妹而崭露头角,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1979年,与唐国强、刘晓庆主演电影《小花》,将这个有着特殊命运的赵小花,饰演地极具有感情色彩,也正是因为这个作品让她荣获了百花影后的称号。直到现在许多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依旧无法忘记当年陈冲所带来的震撼。
她是百花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后,19岁就摘得桂冠。她还凭借《红玫瑰与... 阅读全帖 |
|
b*******y 发帖数: 4304 | 44 196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历了所谓“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是中国历史
上一个奇特的阶段,狂热追求极左意识形态的同时践踏知识和文明。有些中国人把人斗
人的劣根性发挥到淋漓尽致。绝大多数有西方经历和西方科学训练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
冲击,分别被认为是“特务嫌疑”、“反动学术权威”、或“白专道路”。有些甚至被
批斗致死,有些因不堪羞辱而自杀。例如,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张昌绍,是从中
药研究抗疟药的先驱,1946年和1948年分别在《科学》和《自然》报道中药常山及其活
性成分的抗疟作用。不幸的是,他于1967年自杀。文革中,相当一部分科学工作者被关
牛棚,更多的被“靠边站”。 |
|
a*******z 发帖数: 144 | 45 比方说药理学家张昌绍。1967年,因为伟大毛主席发动的文革(党自己说是毛发动的)
,这位中国药理学泰斗被审查得不得不服用硝普纳自杀。
可怜啊。 |
|
r*****m 发帖数: 3619 | 46 邓小平停止文革后,为什么仅仅报复了几个和他自己家里有仇的,而没有开展全国性的
立案审判呢?
一方面,他这一派的,包括他自己的女儿,都当过造反派,打死过北京四中的老师。
另一方面,急需用人,很多造反派还是不得不用的,黑猫能用,造反派也能用。
但是对于一批造成重大国际影响的惊天大案,如上海的苏步青,颜福庆,张昌绍,这些
对世界科学史造成了重大破坏的案子,立案侦查,对凶手作出惩罚,是无法躲避的。
否则科学的教材都无法讲,给学生没有一个交代。一个堂堂的大牛大学,讲不清自己的
校长怎么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凶手不但不惩罚,还活在同一个城市,成了官富阶级。
习近平这一届为什么不会审判这些造反派呢?他们和造反派一代有太深的关系,很多人
就是被造反派提拔上来的。
1966 年到 1968 年的一批重大恶性案件,只有70后这一代会立案侦查,应该在2020年
左右,当年20岁的造反派,应该是70 到 80岁。 |
|
C******y 发帖数: 3249 | 47 满篇的东扯西拉,对于颜福庆,张昌绍死亡这样的惊天大案,却只字不提。
老子推断,此人参与了这两个案子。当然,造反派的头子,是一个后来在2000年左右当
上了上海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的。 |
|
o*****p 发帖数: 2977 | 48 "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
于水(所以 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
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
能 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
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药,也有巫术。 青蒿
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
效有多灵。"
事实上“常山”对疟疾也是有显著疗效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1983467.html
“523任务”分为几部分: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
等。中药部分,不同研究小组试了很多中药,包括药效较强、但副作用较大的常山(
Dichroa febrifuga)。张昌绍等于1940年代曾对常山有开创性的研究。他和同事于1943
年报道用常山的粗提物治疗疟疾病人,1945年报道常山所含三种生物碱在鸡的疟疾模型
上有作用,1946报道...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49 他的领域正好符合指定的课题,生药药化
仅此而已。
张昌绍搞受体的,汤飞凡搞微生物的,都被整死了 |
|
F*******t 发帖数: 2186 | 50 合成牛胰岛素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但达不到诺贝尔水平
中国生物医学药学界水平够的是这三个:
一个是这个青蒿素
一个是汤飞凡发现的沙眼衣原体
一个是张昌绍发现的吗啡中枢受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