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心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q****u
发帖数: 1421
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心于不自乱(1), 而在禅, 在定中去观察, 如此才是真正意
义的观(2), 而照或全观(3), 是指心都已如明镜了, 不用去
修, 不用去观了, 一切已一丝不漏, 你讨厌去观察, 你不观
察, 也是心, 心行, 心识, 业识, 每刹同时一丝不漏各各明见,
想见不...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Re: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3 05:11:55 2013,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大家qxc,j,max,oops....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Jun 29 21:54:08 2003) WWW-POST
可住中 "念佛号", 住而念, 念而住, 直至极处时, 然后你会发现业识与心识之别, 业
识心识会分家, 此时需继续念佛号, 然后你会发现业识, 心识与心之别, 心者决定也
, 心识, 依相之拘策行也, 业识, 因心而非策而运转也. 即心一决定, 万法即运行,
根本不用多此一举, 还继续不断策其行(心识即策其行), 无策而业识(念佛号)亦继续
运行, 策? "能" 也, 运行? 所也, 惑时则以 "心识" 为 "心" 立能所而堕两边, 悟时
则"心" 一立, 即不用能(破除...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第一次有体会是开了5个小时的车,在车上翻来覆去的念佛,然后有了些体会,现在用
功的时间很短,所以会比较粗糙或者有错漏。
我的理解是,理论上的定义应该是,有目标的时候,业识是和目标相关的,这时候的
业识就是心识。
说是理论上的定义是因为,我念佛的时候还看不见目标,只能在强力的跟踪目标的时
候,看到我的一部分反应,是和我的目标有关,会影响到我下一瞬的行动,这个反应包
括各种情况:反感,对抗,好奇,兴趣。
明白了这个,我就可以通过对这部分的了解对我的下一步有所准备。如果我在反感,
根据经验我就知道我这时会对念佛只有很浅的记忆,就小心。
在明白这个之前,我只知道自己在对信息反应,而我很反感自己的反应,认为这些反
应在妨碍我念佛。但事实上,了解对目标的那一部分反应能帮助我念佛。
我的理解是,之所以把这部分业识独立出来讨论,是因为这部分应目标而生,所以是
可控的。可以学习它的特性,与之互动。
其他的业识也有反感对抗兴趣。。。。但更加不可控,更难与之互动学习。(但事实
上当我们习惯接受心识以后,对其他业识也可以学习接受,减少被业识迷惑,因为两者
本性是一致的。)
但既然心识,业识的区别只在于...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你有一直念佛过?没有的话,这上面都是你的想象,自然毛都碰不到。当然我也没说
我现在了解心识,只是说坐中坚持念五句,会明了业识心识。
恒持五句,通过五句能反映出心识。心识在哪里,你说在哪里?五句是有生,是观光
唯一之有生,五句是你用心创造出来的去照出心识、心向、心行、心的镜子;一个不
恒念五句的,心向心行说得天花乱坠,你是缘觉乘倒有几分可能,否则这个概率,我
就不打击你了!要有自知之明。我现在坐中能基本恒持五句,坐中念五句的决心绝对
有的,并且效果也不错,我够不够格谈法理?实法上,五句恒持,佛号常有,业识也
常有,这两个混在一起,想不同时见都不可能,开悟明了这个区别就会明了心识、业
识之别,没有的话至少也是经常打照面的。
y***i
发帖数: 11639
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今天念佛,好像明白了心识。(我记得waichi有一次对puppeteer说过,念佛,先能分
辨出业识心识之别,再进一步能分别心识与心行,进而分别出心行与心向之别)
没明白之前,心识就是块板砖一样,总堵着我让我念不了几句佛就迷失。明白了以后
心识就有部分操作的自由度,别扭少了很多。心识和念佛方向一致的时候很容易,別着
的时候就要小心,容易丢掉念佛。
q****u
发帖数: 1421
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心-心识-业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Re: 心-心识-业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13 23:19:01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WaiChi兄 --- Re: 如何对治散乱--关于戒的问题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May 16 18:08:51 2001) WWW-POST
如果您真心决定终生默念佛号, 能自主恒久不断的佛号就
能反映出真心之识, 如是业识, 则不自主停留识识变易,
面对同一景物亦识识变易.
不过万法唯识, 识识一识, 只不过根据所观, 识识对比,
才易显出各特性. 所以修行与法门, 必须从一而终, 心念
念念无间, 才能辨识, 然后才能入法无定法之无相法行.
g***o
发帖数: 283
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谢谢分享。
网速太慢,我都忘了我想回复你最后一大段是什么,好像是有心向没心向是很不同的。
我昨晚刚回复向道心老实观光,呵呵,明显不同。
“一直念佛,心识却在想女朋友” - 这个话题太大了,
里在牵挂。。。
你这改是实况,qingwu根本不知道心识指啥。
我出个题给qingwu:《楞伽经》大慧菩萨第一个问题: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那一大段一
直到“藏识不灭”可能看懂大意?各段说的是啥?
我前晚刚发现自己理解错了waichi业识心识之别。
南怀瑾《楞伽经大义今释》其中还分错段了,这次跨过文字障才同时发现。
q*c
发帖数: 9453
1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看了这么多, 我还是不知道你怎么判断什么是业识, 什么是心识?
当注意力在目标上的时候, 业识就是 心识?? 不能这样吧,
你不能说, 当你和我利益一致的时候, 你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还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 只是暂时指向一致而已。
有意思的是, 什么时候 心识喝业识不一样。 这个时候如果区分心识/业识?你还是
没说清楚。
愿闻其详。
q****u
发帖数: 1421
1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心-心识-业识
这个帖子是关于“心识”、“业识”的相关法理,贴出来也不是说坐中要起一个去研
究这些的念头,贴出来只是说有这么个方向,尤其对念佛号的来说,恒持的佛号与业
识对比是有其区别的,这个区别不是说要故意起意去看,坐中还是该干嘛干嘛,什么
是该干的?保持一念佛的决定,始终不断念佛号,把心打开,遇上什么就学习什么。
q*c
发帖数: 9453
1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你就别胡整了,还心识。心识啥样你见过嘛,还分别,简直搞笑。
根据 waichi 说,我们这些人里面就 venusfire 真见过心识。无二你入的了么?
你这对年还是在意识堆里面打滚,满脑子幻想不断。你的问题我都能解决,就和 yuuli
还有 bighat 老婆一样。
但是你的心态,那就没治。
q****u
发帖数: 1421
1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你不要一听我说“心识”就乱跳,淡定点,我见你说“心向”也没跳过,对吧。这是
个方向问题,见我上面转的WaiChi专门对我说的帖子,他的意思很清楚: 即要通过念
佛号,使“心识、心、心行、心向”显影。再说一遍,这是他08年专门回复我的帖子

你这种乱跳的态度,其实不利于你学习。你现在不怎么有决心念佛号,心向心行说得
一溜一溜的。我其实挺担心你在意识里打滚。WaiChi当年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坐中
意识告诉你,你观得很清楚,怎么办?”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问题也同样送给你。

yuuli
q****u
发帖数: 1421
1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心-心识-业识
念佛成不成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比如提放呼吸等等,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决定,多强的
心愿多强的决定,这个自己有了比较前后之差别,再加上效果,很清楚做得如何。Wa
iChi说过念佛和参禅一样都是公式化的东西,这开始就是决定加下死功夫,念得满脑
袋佛号业识,哪怕慧力不够悟不透能所,参不透心识业识之分,这也是相对非常安全
的在修。
一个没有念五句决心,五句念得不顺的人,客观的话是没有资格去说另一个这念五句
相对是其强项的人在意识里打滚为修。这么说绝对是没有自知之明的。
q****u
发帖数: 1421
1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我生什么“义”了?我在描述我实修坐中情况时,用过心识心向心行没有?用的都是
我基本能够把握的词。说到“心识”,只是在谈法理方向上进行探讨。有何错?
q*c
发帖数: 9453
1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还有你 连 心识都整出来了,刚才没看见! 这东西毛都摸不到, 你还敢问我这种情
况心向如何? 我几时说自己摸到心识了? 这里除了你谁敢飞这么高?
现在谈论这种玩意除了胡扯没有别的结果。
你喜欢妄想当真实,我可不奉陪,嘿嘿。
q*c
发帖数: 9453
1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这个问题其他人可以借鉴, 互相印证, 我就挑下面部分说明我的认识,希望对其他有
实际经验的人可以互相借鉴。
大多数人几乎全部打坐的时间, 哪怕是自认为全心全意打坐, 其实心(心向)都在其
他地方。 但是心这个东西特性和平时生活的思维不一样。 心特点是, 基本上没“思
维”。 对于实在是太熟悉思维的一班人, 这个就呈现处“隐形”的特点, 因此难以
察觉。 不是你不能察觉 - 你的觉察能力理论上和佛毫无两样, 区别就在你不“习惯
”, 不熟悉, 因此看见了只当没看见, 因此觉得不存在。 不知道怎么回事。
具体来说下面的例子, 念佛, 这个空洞的词语可以有各种含义, 可以是思维, 可以
是心行, 也可以是心向。 “一直念佛,心识却在想女朋友” - 这个话题太大了,
qingwu 自己都是蒙叉叉,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啥。 我们就改成, “一直念佛,心里
确牵挂女朋友”。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当然牵挂的可能是其他什么东西)。
这东西最可怕的是, 你不知道!或者说, 你知道, 但是你没意识到, 你在努力念佛
, 但是其实牵挂的是其他东西。 这个“牵挂”, 就是心向, 就是真心, 就是后面
那个真...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4048
1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是呀,这东西其实挺简单的。就是一般人不老师而已。
业识从记忆习气来。心识从心来。
能分清心识业识,才能转习气。
q****u
发帖数: 1421
1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你知道有“理想”,不知有“目的”?从来都是说接一个“目的”来锁心。一直念佛
能不能有不同的目的?这个隐藏的目的和“心向”是什么关系?你懂心向的话,说说
看?
一直念佛,心识却在想女朋友,WaiChi有没有举过类似的例子。这种情况怎么从心向
上看出来?
q****u
发帖数: 1421
2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3 17:44:59 2008)

心识, 心行, 心向, 心.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3 18:07:52 2008)
yuuli
q*c
发帖数: 9453
2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做梦呢,毛都够不着的东西,谈啥法理?
坐中念五句,既然决定念矣,决定心生,念佛心行, 一直念佛心向。
这中间心识在何处?
q****u
发帖数: 1421
2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上个帖子讨论的“看”与“见”是个研究的方向,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心识与业识之别
。不过首先说明,这些方向不是坐中自己去选,而是碰上什么就是什么了。有时候碰
上的是妄念很多,基本此时只是念佛了。此时需要维持一清晰的念佛的决定,有念佛
的愿望,当佛号和妄念同时在一起时,能感觉出之不同的就是似乎佛号来之过程中的
愿望更强一些。
这个方向上的进展也就如此。
p*******r
发帖数: 4048
2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其实吧。坐中研究心识业识这个事情本身就是错的,就是玩。
所以你此言一出,不管后面如何,都是错。。。
q****u
发帖数: 1421
2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观光如果不念五句,有一个问题是观察所见是意识还是心识,又如何分辨。在意识中
打滚,不能从其中跳出来的话,终归不行。能不依靠五句,而于其中有所悟,开出一
条路出来,是有大智的。
我以前没有死心始终念五句,现在多年以来路走不通,终于有了很强的决心恒持五句
q*c
发帖数: 9453
2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这个好像很难
能具体说说心识是什么, 如果分辨, 有何特性?
l**a
发帖数: 5175
26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7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心与物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
“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
,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
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
,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
、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
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
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
——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
一、心
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与物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
“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
,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
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
,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
、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
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
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
——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
一、心
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哲孟子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妙义是佛亲口宣说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
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
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
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
三界存...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刨根问底(3):心与物质
六、心是物质吗?
(1)智能机器人之争
“外面的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并不存在,离一多故。”
“喂,你到底想说什么啊?!”
“我是说,外境是心的幻象,如梦一般。”
“敢情,你用了这么长一节,绕了一个大圈,就是为了得出前面提到的那句话。‘那个
当年的孩子’怎么说来着?对了,物质世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梦’。”
“是的。物质如梦。外境如梦。色法如梦。在梦里,我们可以梦见自己开着‘宝马’和
心爱的女友兜风,就像白天一样真实。但是我们知道,正在做梦的当下,在做梦的房间
里根本没有一辆宝马汽车。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梦心里的幻现。”
“外境是心的幻现。可是,心是什么呢?”
“心就是心。”
“可是,我们从小学到的科学知识,心不是物质产生的么?”
“知识是一回事,真理是另外一回事。智者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知识。”
从整个历史来看,持唯物主义观点的人,一直是少数。但是就我们这一代人所学到的知
识来看,唯物主义确实深入人心。
虽然,量子力学的发展,几乎剥夺了传统唯物主义和传统唯心主义生存的土壤。但是,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在某个范围内,人们的唯物主义观念,
还是非常深厚。所以,刚才的...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刨根问底(3):心与物质
六、心是物质吗?
(1)智能机器人之争
“外面的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并不存在,离一多故。”
“喂,你到底想说什么啊?!”
“我是说,外境是心的幻象,如梦一般。”
“敢情,你用了这么长一节,绕了一个大圈,就是为了得出前面提到的那句话。‘那个
当年的孩子’怎么说来着?对了,物质世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梦’。”
“是的。物质如梦。外境如梦。色法如梦。在梦里,我们可以梦见自己开着‘宝马’和
心爱的女友兜风,就像白天一样真实。但是我们知道,正在做梦的当下,在做梦的房间
里根本没有一辆宝马汽车。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梦心里的幻现。”
“外境是心的幻现。可是,心是什么呢?”
“心就是心。”
“可是,我们从小学到的科学知识,心不是物质产生的么?”
“知识是一回事,真理是另外一回事。智者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知识。”
从整个历史来看,持唯物主义观点的人,一直是少数。但是就我们这一代人所学到的知
识来看,唯物主义确实深入人心。
虽然,量子力学的发展,几乎剥夺了传统唯物主义和传统唯心主义生存的土壤。但是,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在某个范围内,人们的唯物主义观念,
还是非常深厚。所以,刚才的...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3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5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31 11: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庄朝晖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都是关于认识论的,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
尝试进行南传概念法、有为究竟法与涅盘法与北传唯识学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性和圆成实性)的比较,或许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1、 概念法与遍计所执性
概念法属于世俗谛的范畴,根据阿毗达摩:“世俗谛是指世俗的概念或观念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于《阿毗达摩论》的观点,这些现象并没有究竟实质,因为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实际上并不是不可再分解的究竟法。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
不真实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并非基于其自性而存在的究竟法。”
唯识学的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
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
解深密经》云:“遍计所执性者...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
wuyu (wuyu) 于 (Fri Jun 15 14:49:43 2012, 美东) 提到:
还在修改中,未把参考文献加上。请大家批评
按照佛法讲,“心”“识”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
附于“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由“安般息念”和“慈心念”来练止禅,其目
的是培养定力,即觉察的纯净和持久的质量。包括“行禅”在内的“观禅”,其目的是
培养念力,即对当下身心现象觉察的的敏捷,精细,和全面。在十二缘起中,佛陀教诲
“识缘名色”。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都有波粒二重性,因被观察,波性塌方而呈
现粒性。这与佛学的解释很相近:能观察的“识”缘生物质(色)和意识(名)现象。
这个“能觉察”的“心”的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呢?这是哲学和现代神经科学面对的一个
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认为意识现象基本上是大脑的功能。意识活动相当于佛法的“名”法,即五
蕴中的“ 受,想,行,识”。 其中,“想”蕴的定位最简单,由负责记忆中枢大脑海
马体实行。“受” 蕴则包括感觉外周刺激(...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然而,如果要归结八识心王,那就只有一个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又称爲如来藏。我
们眼耳鼻舌身还有意识,以及末那识,这七转识都是由阿赖耶识现起,因爲出生五色根
以及七转识的种子是由阿赖耶识所执持的。有情依着他的业来受报到六道中,所面对的
种种的苦乐的果报境界,也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显示的。这也就是说,三界一切众
生的正报身,以及他种种苦乐境界的依报,都是第八识所现,所以才说「三界唯心」,
都是唯识这个阿赖耶识所现。不仅凡夫众生如此,四圣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
,也都是依八识心王而显现丶而修丶而证。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
法出生」是说依於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於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
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
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常住而不变异的真如心
如来藏,才可能出生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凡是会断灭的法,会间断的法,或者
是无始以来一直常住,但是未来也可以坏灭的法,都不可能出生万法。
所以,依法而出生的一切法,这一切法是包括三乘菩提,否则不能称爲一切法。这个「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8
照见清净心 禅修入门指引
MEDITATION:ADVICE TO BEGINNERS
(本书已根据原版书校对,电子版请上 www.guanyin123.com 佛学网免费下载 南无观
世音菩萨)
作者: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译者:吴嘉真 陈玲珑
审阅:丁乃竺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作者简介:
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一九四〇年诞生于藏西地区的游牧家庭中,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认证为上一世波卡仁波
切之转世。二十岁那年,随着其他上师由西藏……至印度,在印度受教于藏传佛教中最
伟大的上师之一卡卢仁波切(Kalu Rinpoche),在其指导下完成两次三年三个月的传
统严谨闭关。他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传承之法脉持有者,担任多所寺院之闭关总导师,
亦广受其他教派所推崇,……也时常邀请他互相交换心得及讨论。
封面推荐:
随着禅修的进步,缠心的念头会减少,即使念头仍然存在,也已失去了牵制力,不再是
痛苦的原因。我们的心会平静下来,升起愉悦的觉受;甚至我们的脸会变得开朗、和善
及欢喜。我们会变得平易近人;别人会希望时常看到我们。
波卡仁波切是噶举派首席禅修老师,在...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39

目瞪口呆。
你别侮辱我的禅宗师父了。
如果行蕴属7识是常识,那为什么百度和google两大搜索引擎仅仅能检索出说想蕴是6识,
满嘴放炮的所谓圣一法师。
另外,你根本就不懂行蕴,想蕴是什么
受蕴,想蕴,行蕴这三个全部是“心所”(意思是属于心的),是伴随着心识一起生起
的。他们负责协助心来全面的识知目标。这个心就是识,就是识蕴。
识是主人,是国王,叫做心王,也叫做心,而随从就是心所,其中任何的识生起,必然
伴随七个心所,受心所,想心所,触心所,思心所,作意心所。。。叫做遍一切心所,
有的识生起,还有其他心所,比如寻,伺心所。这些心所,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蕴,受
心所属于受蕴,想心所属于想蕴,作意心所,寻心所,伺心所属于行蕴。意思也就是任何
心识的升起,必然伴随着其他的受蕴,想蕴,行蕴,但绝对不能说识就是想蕴,想蕴就是识。
无论六识,七识,八识。
哦,对你来说,我又是背书了,我肯定不懂。
老大,哪怕我是背书,但能不能看看我这上面说的都是意思是什么,他们可是佛法的基
本常识啊。
了解上面你就知道把7识说成是行蕴,想蕴是多么荒唐可笑,就好像说国王就是大臣,
大臣就是国王,他们怎能是同一个东西?
Y**u
发帖数: 5466
40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Aug 18 15:07:47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文其实可以深入体会一下,(我觉得重开个主题比较好:)
前一段讲普通人怎么看待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对比讲佛弟子怎么看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是说佛弟子在色中看不到我,也就是不会以色为我,
“于色不见 我、我所 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
这话所说是什么意思啊?应该说就是不认为身体是我。
不认为身体是我?这又是包含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清晰知道自己不死。为什么呢?
因为通常我们所说的死,其实就是身体的变异、坏掉。
如果“身体不是我”,那,身体坏了,不应该认定说“我死了”。故也不会害怕、慌乱。
所以,如果一个修行者,在身体坏掉之前不能确知自己是不死的,而是还有所恐惧,
那他应该还没有证果(证这个经典所提到的果)。
这一点在六祖坛经中也有提到:
------------------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
。七月一日,集徒...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原文:比丘!若離色、受、想、行,識有若來、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數,問
已不知,增益生癡,以非境界故
翻译:比丘们!如果说,离开色、受、想、行而有识的安住处,那是无法理解,也无法
经验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
以上这段经文,是对大乘7识和8识的一个很好的否定。这里的识就是五蕴中的识蕴,就
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识,对应的是阿毗达摩中的心法,也就
是citta,"心法"依据性质的不同总共有89种心,之所以有这么多是因为阿毗达摩将“意
识”这个第六识根据所属地(比喻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间)以及所缘(心识的对
象)的不同做了细分,分出了了欲界心,色界心,无色界心,贪俱心,嗔相应心,愚痴
心等。
任何的识,都是刹那生灭的,而且是生灭最快的,根据义注的说法,在一弹指间,或一
眨眼间,就已经有几万亿个心生灭过去了,而且每一个心识剎那都有心和许多心所同时
执行各种作用。如果我们不知道识本身是生灭的,而由于我们定力的微弱,无法观察的
仔细,那么我们在打坐中就会错误的以为有个恒常的东西在作用,于是造成了有人以为
有所谓不
y****w
发帖数: 39
42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43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4
三、唯识学的系统
从佛说《解深密经》、《楞伽经》的内容到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世亲菩萨的
《唯识三十颂》、十大论师的《成唯识论》,是有系统的,内容是一层接一层。
唯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说明:
什么叫唯识?唯识的内容如何?
唯识不是否定一切色法,它是色不离心,境不离识,它不象一般的哲学、科学把心
与物分开,它不是这样讲的。唯识,有心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境不离心,色不离识。
但是色与境,是虚妄的、幻化的,梦幻泡影,应该认识心的主要,心的能动性,在修行
方面,就需要净化心灵,目的是达到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就证大菩提,消灭无明烦恼
,就证大涅槃。大菩提、大涅槃,其中心思想是不舍众生,它的修学是有次序,有阶梯
的。所以,唯识者,唯即一切外境离不开心识,有识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外境是虚妄
的,要改变外境,以心为主,心能转化一切,心是主要的因,这即是唯识的意义或者宗
旨。
现在讲什么西洋唯心论、唯物论,这些思想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都有。佛家所讲的
“唯识”,恰恰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说到唯识唯心,有人认为是空虚的,不是那回事
,它是个综合观点,看问题是综合的,不偏于哪方面,但要抓住根本。它的教义,细分
y***i
发帖数: 11639
4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这里找到一篇,不知道是对是错。这个《大乘起信论讲记》是那个否认阿弥陀佛的印顺
法师的作品
http://bbs.zdic.net/thread-117195-1-1.html
[释家] 您找到自己的第七识(意根)了吗?
[转帖]
您找到自己的第七识了吗?
六根里面的第六根——意根——他是无色法,他是心,再加上眼耳。。。等六识就有七
个心。那你说:“意根在哪里?我怎么找不到他?”你要找他很容易,先要知道他的体
性,他就是每一刹那都在做主的、处处做主、时时做主的心,甚至你睡着无梦的时候他
也在做主。你说:“这样!我还是不容易弄清楚到底他在哪里。”再告诉你一个更容易
找到他的方法,譬如说,突然间有一个人拿一个石块丢过来,你根本就不加思维:到底
要往上跳或蹲下去,还是要往右边闪?你根本就不思维,一下子就闪掉了。让你闪掉的
那个习惯性的做主的心体就是末那识,就是你的意根。
如果拿着一棵宝珠,一不小心掉下去,马上两手自动往下一捧就捧住了,那就是末
那识意根,他是凭着惯性去运作的,非常伶俐的;有些人自以为开悟了,他所说的真如
心体的直觉,其实就是末那识意根,所以我说他的证境超过那三大法师们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6

南传阿毗达摩在这方面分析的很清楚。
全部的身心现象,都是五蕴,然后五蕴又被分解为五部分,色,受,行,想,识。
每一个最短刹那,升起一组能所相对的名色法,能缘类似观察者,所缘类似被观察者,
总共有两种状况
1,能缘是心识心所,所缘是色法
2,能缘是心识心所,所缘是心识或者心所。
在每一个刹那升起的心识当中伴随着很多的心所,其中大部分都是行蕴。比如作意,贪
,嗔,无贪,无嗔,慧,正念等等。
对行蕴的观察觉知,还是五蕴本身范围内的,绝对不是一个所谓的本心,或者五蕴之外
的在观察识知。
比如觉知贪或者嗔这个行蕴,是当下升起的心识,以及伴随心识升起的正念心所(正念
心所包括识本身都有认知特性),以升起的贪这个心所为所缘,完成认知。
这里面一个极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五蕴之外立出一个东西来,将五蕴当成被观察对
象,将五蕴之外的某个东西当成真正的观察者。并认为这个真正的观察者恒常不变。
这一组一组的能所相对的名色刹那生起,刹那灭去,彼此不同(异阴),紧密相续,在
业力的作用下,形成一股五蕴生灭相续之流。
A****a
发帖数: 274
47

如果你知道大乘或者唯识也有遍一切心所的概念,也有心王的概念
你就应该了解,所有的识,不管是六识,七识,八识,一定是属于心王,当这个心王生
起的时候,必定伴随着他的下属也就是心所。心识,只管识别,而真正执行办事的,比
如想,思,行则是心所,也就是行蕴,受蕴和想蕴。
心所才是行蕴,想蕴,和受蕴,而心识或者说心王绝无可能是想蕴,行蕴。
另外,任何心识都必然有识知的对象,也就是所缘,耳识的所缘是声音,那么七识的所
缘是什么?
你无论从一万个角度都绝无可能把行蕴说成是七识。
把行蕴说成是七识的,说明自己对佛法五蕴和识的概念是一塌糊涂。
waichi就是这种,你也是这种。
你这种一塌糊涂的人,让你背书你都背不对。随便给你出一个问题,你都乱套。
r*****e
发帖数: 1196
48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清海胡编乱造自己的神奇出生,自相矛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9 20:42:42 2009, 美东)
识缘名色, 名色缘识, 即识攀缘色身, 和受想行识, 色身与受想行识
又缘识, 互相影响, 互为因果.
识缘名色此识, 本就是心.
有即业, 即名色.
>而不是“取”和“有”互为因果吧,“取”的因是“爱”,是对五蕴的喜
>贪造成了妄见执取
识缘名色此识, 本就是心, 识(心)攀缘色身, 和受想行识, 就是心去取.
取的原因当然是心之所爱了, 心他不爱则不会去取.
没有分别.
w**u
发帖数: 311
49
还在修改中,未把参考文献加上。请大家批评
按照佛法讲,“心”“识”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
附于“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由“安般息念”和“慈心念”来练止禅,其目
的是培养定力,即觉察的纯净和持久的质量。包括“行禅”在内的“观禅”,其目的是
培养念力,即对当下身心现象觉察的的敏捷,精细,和全面。在十二缘起中,佛陀教诲
“识缘名色”。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都有波粒二重性,因被观察,波性塌方而呈
现粒性。这与佛学的解释很相近:能观察的“识”缘生物质(色)和意识(名)现象。
这个“能觉察”的“心”的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呢?这是哲学和现代神经科学面对的一个
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认为意识现象基本上是大脑的功能。意识活动相当于佛法的“名”法,即五
蕴中的“ 受,想,行,识”。 其中,“想”蕴的定位最简单,由负责记忆中枢大脑海
马体实行。“受” 蕴则包括感觉外周刺激(触),作出判断(苦受,乐受)的过程。
感觉外周刺激由神经系统的外周的感觉器官完成;作出判断,以及“受”之后再形成情
绪(贪,嗔)可能是由控制情绪中枢—— 即边缘脑系统(包括扣带回,岛叶,杏...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50
还在修改中,未把参考文献加上。请大家批评
按照佛法讲,“心”“识”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
附于“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由“安般息念”和“慈心念”来练止禅,其目
的是培养定力,即觉察的纯净和持久的质量。包括“行禅”在内的“观禅”,其目的是
培养念力,即对当下身心现象觉察的的敏捷,精细,和全面。在十二缘起中,佛陀教诲
“识缘名色”。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都有波粒二重性,因被观察,波性塌方而呈
现粒性。这与佛学的解释很相近:能观察的“识”缘生物质(色)和意识(名)现象。
这个“能觉察”的“心”的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呢?这是哲学和现代神经科学面对的一个
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认为意识现象基本上是大脑的功能。意识活动相当于佛法的“名”法,即五
蕴中的“ 受,想,行,识”。 其中,“想”蕴的定位最简单,由负责记忆中枢大脑海
马体实行。“受” 蕴则包括感觉外周刺激(触),作出判断(苦受,乐受)的过程。
感觉外周刺激由神经系统的外周的感觉器官完成;作出判断,以及“受”之后再形成情
绪(贪,嗔)可能是由控制情绪中枢—— 即边缘脑系统(包括扣带回,岛叶,杏...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