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思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d
发帖数: 922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思善,不思恶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r****n
发帖数: 731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思善,不思恶

啥‘体’?
r******3
发帖数: 58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思善,不思恶

我没这样认为。
f*******8
发帖数: 361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偈

我理解不施功有两种,一种是究竟的已经证得的人,本来就不施功。
比如这个故事:药山惟俨禅师
一日在石上坐次,石头问曰:「汝在这里作么?」曰:「一物不为。」头曰:「恁么即
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头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曰:「千圣亦
不识。」
这种情况还比较难以理解。
另一种是学习修行的人,不施功是处在不思善不思恶的境界,
这是作为一种准备功夫。然后可修行。
有了认识净心的工具。禅宗的修行全在内, 在自己的烦恼上。 所以才会有后面的外于
相离相, 内于空不空。离相就是认识烦恼, 不空就是认识净心。
l*****a
发帖数: 3840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善与性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leonana (leonany),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性善与性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1 12:43:49 2010, 美东)
先秦儒家對於人性善惡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在中國人性論史上,第一個提出性善論
的是孟子。他認為,人
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孟子認為,人生來都有最基本
的共同的天賦本性,這就
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說對別人的憐憫之心、同情心。他舉例說,人突然
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去,都會有
驚懼和同情的心理。這種同情心,並不是為了討好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鄉親朋
友中獲得好名聲,也不
是討厭小孩子的哭叫聲,而完全是從人天生的本性中發出來的,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也叫“惻隱之心”。此外還有“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
心”。這四種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
是孟子論述人性本善的根據。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差別很微小,僅僅在於人有這些“
心”。如果沒有這些“心”,就
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嗯, 说点我的了解.
禅宗的悟有不同的层次, 有一时的体悟, 也有彻底的怔悟. 大部分公案里我们见到的开
悟, 应该都是短暂的. 禅师用不同的方法让弟子们去体验那短暂的开悟, 为他们日后彻
悟打开了一扇门. 最后的彻悟用禅宗的语言讲就是三昧的境界, 又叫三摩提, 也可以理
解为无为的境界, 正定,正慧的境界.
从初次开悟到最后的彻悟证悟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是降伏个人习气的过程. 如果说初
次开悟是顿的话, 最后的证悟就是渐. 具体到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 就是六祖这样好的
根基, 开悟后也在猎人群中度过了十几年, 才出来传法.
在禅宗的初期, 由于个人根性普遍教好的原因, 往往直接说理就可以带来初次的开悟.
简单的比如想六祖告诉惠明的不思善,不思恶. 还有机缘品中的很多例子. 后来这个方法
不太管用了, 禅机大量使用开来, 目的就是创造类似不落两边, 顿见本性本觉的机缘. 到了
禅宗大盛的时期, 五家七派, 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格. 手段不同, 但目的都是一样的. 再
后来, 能恰当掌握禅机的老师越来越少了, 禅就满满地向文字上转移了, 开始了现在我
们熟悉的公案, 和参话头.
很多人都误...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7

三摩提,又叫奢摩他,或者三昧。指的是禅定,是内外道共有的,和什么无为法没有任
何联系。
这是作假专家神会大师为了攻击贬低北宗而编造的故事。
.
方法
不思善,不思恶,在刚开始的坛经本子里面根本没有,完全是后人添加的。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如来藏思想
玄奘去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时,那烂陀寺有讲部派佛法的,有讲中观的,有讲唯识的座主(大德)。没有讲如来藏的。印度要更晚才有论师讲如来藏。
到现在,藏传的宗义书,以二大二小乘概括佛教宗义∶经部、有部、唯识、中观。也没有如来藏。虽然密教的大圆满、大手印都是以如来藏见为本。
南传更没有如来藏。
如来藏思想在中国特别流行,符合中国人普遍好简、好易、好圆融的心理。不思善、不思恶,减少虚妄分别,回到清净心,对烦恼有一定效果。依如来藏修定,对不少人也能见到效果。这些都有价值。依如来藏思想修观能否解脱,才是问题。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原始佛法把「择法」列为七菩提分,与「不思善不思恶」相反。
它说的修次第,倒像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定。问他与共外道的四无色定有何不同。
不要告诉我是见佛性;此佛性常乐我净,微妙不可思议,分明是神我。
它所谓不执著,修定也要不著定乐,瑜珈论说否则成「味定」,不成「净定」。定要向上也是欣上厌下。有何不同?
a*****y
发帖数: 3318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俱乐部]疑情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Yun 俱乐部 】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CiYun
标 题: 疑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28 20:39:17 2011, 美东)
WaiChi (WaiChi) 于 (Sun Jun 7 13:36:53 2009, 美东) 提到:
是那样的.
能 "疑情", 本就能明心, 也能刹哪定.
"疑情" 是从 "心" 疑去疑, 非从脑袋及思想疑, 脑袋及思想
乃 "话尾", 乃 "心" 之下的第N念了.
"疑情", 必需是从 "话头" 处起, 脑袋及一切思想乃 "话尾",
凡思想皆属著善恶, "话头" 是不思善不思恶, "心" 一念还
未生时之状态, 此状态此 "心" 逐念头即成 "话尾", 刹刹不
漏任运内外而 "心" 不逐之, 而且又 "疑" 之无间, 此才是
"疑情".
"疑情" 除了必需如此从 "心" 疑之外, "疑情" 是 "疑" 而不
求解(道理), 不求答案的.
"疑情" 之 "疑", 只是为了方向, 及使 "心" 不沉沦. 借此, 而
在 "心" 不沉沦中, 带著究竟的方向, 行刹哪定.
a***n
发帖数: 199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那就不说实有,说真实。反正就是如实知见的实。我是说如果认为五蕴有差别,那还不
是真实。五蕴的认识只是认为强加给真实的幻象。
忘缘即见空性。不思善不思恶,见本来面目。
S**U
发帖数: 702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你如何知道不思善不思恶见到的是真实,而五蕴的差别不是真实?
这不都是你概念的预设嘛?
J******s
发帖数: 7538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忘缘怎么操作?不思善不思恶,你可以做到?做到了就有慧了?
这个贴从头到尾哪里在讲五蕴的差别?
J******s
发帖数: 753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As for Ultimate Realities (Paramattha Dhamma) the Abhidhamma
classifies them into four main categories:
1 Consciousness (Citta)—eg wholesome or unwholesome consciousness.
2 Mental States (Cetasika)—eg greed, conceit.
3 Matter (Rupa)—eg the element of rigidity.
4 Nibbana—the unconditioned.
http://www.dhamma.org.cn/books/vipassana_nana.html
无我“五蕴非我”,即五蕴没有我相。 修习到“生灭随观智”的时候,
即观察到身心 没有一个永远存在的“我”或“灵魂”在主控身心(名色)
的现象和变化过程,那正 在观察的“人”不是“我”,是心识(名),
而被观察的目标也不是“我”,是色身;名 色只是自然现象的生灭关系,
名色(身心)全部都是因缘所生的自然变化过程(一组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杂阿含265经就是观五蕴的生灭而知五蕴的无实,而不是成立五蕴的实有。如果连佛说都不肯细心读,学佛学来学去,只怕是随顺习气而已。
初期大乘的般若中观,还是观缘起。哪来不思善、不思恶的修法?那是如来藏思想的修法,本来面目也是佛性的别名。
a***n
发帖数: 199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大乘行者当然读大乘经典。读了阿含就是细心读了?
265经说五蕴的生灭不多,而是像大乘一样说五蕴如幻。
五蕴的生灭不是真实,五蕴、生灭、无常、非我这些都是假立的名言概念,见五蕴生灭
不是如实知见。

说都不肯细心读,学佛学来学去,只怕是随顺习气而已。
修法,本来面目也是佛性的别名。
你说的初期有多初期?观缘起是那种缘起?十二因缘?
般若中观要求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不带着二元对立的眼镜看世界,
无分别。
J******s
发帖数: 7538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好啊,非常愿意知道你学的这一门深入的法,是怎么个修法儿。
我们在bbs都是谈而已,谈教理。我说不思善不思恶这种做法是空谈。

名色本身就是概念法,但是名色的生灭是真实法。当然你学的大乘,或者你学了之后自己
消化的大乘不这么说,也没关系。
您直接讲讲您比量直接入空性,现量怎么得证好了,我们学习一下。
G**W
发帖数: 1865
18
如来藏非一般人以为的本体, 佛陀于《四阿含》中明确宣说: 佛教是「非断非常」,
不是意识层面想像的本体,所以说:『恶慧不能知』:
如来藏和一般人以为的本体的许多体性根本不同,日本的松本史朗将其定义为「土著思
想」,就是古老民族会期待的大一统的观念。可是他并不明白佛教的如来藏是不跟任何
一个法和合的,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我」的延伸。如来藏祂是本有法,不变异法,不会
跟其他的一法在和合,不会增减,也就是说祂没有和合义。
祂没有作主义。然而我们以为的我,这本体的我,理论上的我,形而上的我,都能够作
主,但如来藏不作主。祂是各有情各自独立,祂和另外一个祂也不会和合,所以佛和佛
也不会合并,这和神我、梵我思想追求的「天人合一」、「梵我一体」不同。
「梵」和如来藏不同,因为如来藏不是大我,如来藏不是众生心,不是「梵」,
也不是清净,如来藏没有我性,也不会和您合而为一,如来藏出生这世界,但不是这世
界,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您觉受到祂而和您相应,因为如来藏没有见闻觉知,您以为祂怎
样,祂也不会理您,因为没有见闻觉知,怎么理您?您以为这世界大的大,小的大,合
一、不合一,都和他无关,如来藏不理会...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9

大乘所谓的放下,恰恰是放不下。
大乘人最喜欢的口号,比如心无挂碍,不取不舍,不思善,不思恶,无所住,无分别。。。
实际全是狗屁,这类东西,造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佛油子。禅宗制造的最多。甚至连大乘人自己都看不过去了,比如那个在汉地众多弟子的禅宗摩诃衍和尚跑到西藏宣传邪说结果被中观的宗喀巴批了个狗血喷头。
我是说实际根本就是胡扯。
自己在粪坑里面喊,这粪坑真好,本来不臭,要是跳出粪坑那叫贪。。。
自己在吸鸦片,然后嘴上喊,鸦片本来对身体有益,不吸鸦片也叫贪,可以吸鸦片,只
要不取不舍就好了。。。
这类人,就是无可救药的,懂再多的佛法,也什么用没有,反而越深的陷轮回,实在可
怜。
他们将佛陀从悟道宣讲四圣谛开始到一直到临终之间前一直教导的要厌离五蕴,舍弃五
蕴完全置之不理,将其变成不了义,相信那些伪造经典所宣说的邪说。
佛陀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d******e
发帖数: 419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突然有种幻觉
原来你是支持天人合一的,难怪你有一种从天而降的感觉。
对中国当代和清末的比喻我听说过,腐败到了极点,卖国到了极点,
堕落到了极点,就会出问题的。
我一般不喜欢说这些,大乘说不思善不思恶嘛。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突然有种幻觉
☆─────────────────────────────────────☆
liugongqx (BBC) 于 h 提到:
现代的中国百姓和清代的百姓有何不同?清代百姓迷恋鸦片,现代人追逐金钱。而礼乐
崩坏,现代人则更甚。魂之不在,器又有何用?如果再来一次类似于鸦片的货币战争(
或者一直在进行?),我们的后人看待现在的我们和清代人又有何异?
☆─────────────────────────────────────☆
danalake (小可怜儿) 于 (Thu Aug 18 19:55:38 2011, 美东) 提到:
这些事情都是让我迷惑的,我也搞不清楚,
你为什么,根据什么有这种感觉?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现在人民币还不错啊,怎么会有货币战争?
就是发生了什么,我们的日子还不是照样过,还能怎么样?
怎么会对我们这些个体有什么影响?可能有影响吗?
☆─────────────────────────────────────☆
liugongqx (BBC) 于 (Thu Aug 18 20:58:22 2011, 美东) 提到:
最近听秘藏19...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佛法爱好者的一点经历
謝謝你的分享,enjoy the reading very much. 關於你說的這個 :『六祖的" 不思善,
不思恶, 如何是你的本来面目?"』,和以下一文有沒有關係,你參考參考:
=====================
『法身非意识, 非修定境界. 以减少妄想为禅修,『以定为禅』的错误知见 六祖大
师早已破斥过了, 定境并非佛门的开悟証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卧轮禅师以断掉妄想为证悟菩提, 六祖闻后便开示:这是没有证悟自心如来的人所说
的话,如若依此「断掉妄想」为禅修,则是加深系缚、障碍开悟。所以这些是误解了「
禅」。随后六祖则开示在不断妄想、依境而起的念头之当下,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不垢不净之自心如来。所以禅乃是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之间去寻觅本来面目 – 自
心如来藏,而不是在断妄想上用心。
当然,在参禅寻觅自心 – 如来藏之时,因心专注而发起定力,...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的利他

不思维对错,安然处之。就像不思善不思恶。
S**U
发帖数: 7025
24
这段文章很能表示如来藏的特色。本来面目、本心,就是如来藏出缠,心超越二元对立
,体验到绝对的「心」。说是「一种全空的状态」,毕竟还是能体验到「一种全空的状
态」,只是这种体验超越能所对立,勉强说是绝对的「心」。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至于这合不合四圣谛现观呢?四圣谛现观,结果是要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能肯定
∶唯有修八正道,才能断苦因。这一段从头到尾,有可能得出这个结论嘛?应该是没有
。这不是四圣谛的现观,原始佛法不认为能达到究竟解脱。

。」
l*****g
发帖数: 2311
25

原始佛法有‘说心解脱’的说法吧。不识心,咋能解脱泥?
d******e
发帖数: 4192
26
SEEU, 你说的名词是下面的意思吗?
=======================================================================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
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谛,为佛教最基本之教义。十六行
相,即在修习观悟之过程中,对四谛各自产生四个方面之理解与观念。见道,为佛教修
行阶位之一种,意谓「见照四谛真理之修行阶位」。无漏智,即断除欲界、色界、无色
界等三界之烦恼,而证得佛教真理(出世间智)之智慧。现观,即透过禅定,不经语言
文字等概念,而使佛教真理直接呈现于面前的一种认识方法。此类认识方法,于小乘佛
教中,特以四谛作为认识对象,称为「圣谛现观」,亦即次第观三界之四谛:先缘欲界
之「苦谛」而观之,乃生起无漏之「法忍智」,其后又生起「法智」;次缘色界、无色
界之苦而观之,生起「类忍智」、「类智」;准此,集、灭、道等三谛亦各生四智,则
现观四谛,共成十六种智慧。
据俱舍论卷二十三贤圣品载,此十六心即:
(1)苦法智忍(duhkhe dharm...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27
我现在明白佛陀讲的意思了,
四圣谛就是核心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苦是我们看到的人生的现象,集是苦的原因,就是12因缘,轮回.
证灭是指涅磐的现象,修道是指向涅磐的道路.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这些肯定是佛陀说过的,也惟有涅磐是解脱生死
轮回的办法.
12因缘就是轮回的链条,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破除这个无明,就能不再轮回了.
那么什么是破除"无明",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贪,嗔,痴",是苦的根源.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是熄灭"贪,嗔,痴".
另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不明本心",不明白本来面目,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可以是"明心见性".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真实来源的差别就是大小乘争议的原因.
S**U
发帖数: 7025
28
善哉!你说到要点了。
南北传阿含经都一致说∶无明,是没有如实知见四圣谛。修习八正道,能现观四圣谛,
也就无明灭,...乃至苦灭。四圣谛与缘起,在说明上与修行上,紧密结合在一起。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无明?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灭、不知导向苦灭道迹,比
丘们!这被称为无明。
北传:杂阿含298经
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
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
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
间等、痴闇、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增壹阿含31品9经
彼云何无明流?所谓无明者,无知、无信、无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盖∶贪
欲盖、瞠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若复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是谓
名为无明流。
天子当知∶如来说此四流,若有人没在此者,亦不能得道。』
l****u
发帖数: 2166
29
you have to be "明心见性" to get to 熄灭"贪,嗔,痴"
d******e
发帖数: 4192
30
无明,究竟是指的什么?
指的是不明白轮回的根源,不明白佛说的指向涅磐道路和境界.
"无明缘行,行缘识....."
我再给你玩玩文字,"明心见性"缘起性空"是什么关系?
这个心如果是如来藏,是阿赖耶,
这就是争论的焦点了,佛陀说的那个不是如来藏吗?
我觉得这些其实都是理解问题,佛说的其实很好理解.
但是我不知道,佛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佛说的就一定对呢?
什么叫"破无明"?我还是不太相信,破了无明,还是轮回,也可能啊.
都是骗人的,也可能啊.
d******e
发帖数: 4192
31
这些都是文字上的解释,其实讲出道理的只有十二因缘,
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6、触<--
7、受 <--8、爱 <--9、取 <--10、有 <--11、生<--12、老死
这个链条的突破,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
我还是相信"如来佛"的,佛说的佛法,就是对治不同根性的病人
的药,所以,佛是觉者,是大医王.这就是法无定法的含义.
c***h
发帖数: 2262
32

有了理论
怎么突破? 有具体的修行方法吗?

通常一般人会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是因为了悟十二缘起法而成佛,
但较熟悉原始佛法的学者可能不那么认为。还有争议。
d******e
发帖数: 4192
33

佛不是说了有8万4千法门吗?就是方法是无数的,就象树叶那么多,
没办法数数了.
什么具体的争议? 我记得,你上次说到佛说的涅磐和外道的涅磐不同,
就是外道也讲涅磐,但是不是究竟的真理.
这里我觉得佛说的能究竟真理的意思,就是能够解脱了生死轮回的.
能够破除无明的,那么外道的涅磐是什么样的?
d******e
发帖数: 4192
34

佛三转法轮的,这个SEEU可能了解更多吧.
最初的一次是对五比丘那次,是否就是小乘执着的原因所在.
你想如来佛,怎么可能只知道那么些呢?佛,应该知道很多的,
因为他的智慧是无可限量的.即使不回答无记的问题,也是没必要吧.
l****u
发帖数: 2166
35
争论‘如来藏’, ‘啊也是’ 是打风车
有人拿南传不承认如来藏来自己设立靶子, 自己射击, 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对南传的不
了解。
南传从来没有否认过。
南传有自己的方式, 南传倾向于用动词描述。 认为跟类似于‘process', 不太类似于
’object'.
比如有的老师的翻译用‘knowing', 有的翻译用‘knower'.
理解了, 就恍然大悟,都是一会事。表达方式不同。
明心见性就是'见'了knowing.
l*****g
发帖数: 2311
36

所以嘛,你根本就没懂啥。 :)
S**U
发帖数: 7025
37
具体的修行方法,涵盖于<清净道论>依<七车经>说的七清净中,从如实分别名色-
苦谛-的「见清净」,到见涅盘的智见清净。
四念处内观包括其中一些重要的修行方法。
S**U
发帖数: 7025
38
这是你把南传的说法,用如来藏来理解。
南传只是不爱辩论,并不表示就接受如来藏。
南传否认大乘经是佛说。完全基于大乘经的如来藏说,南传的法师有谁在教?这是所依
经的不同。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是如来藏说的要义之一。南传菩萨道主张成佛是少数人的事,不
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坛经」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对照一下南传的阿毗达摩吧,那是讲名色的缘起,
不是自性生万法。
这是主张的不同。
阿含经说的很明白,唯有(请注意经文用语的排他性)八正道才能有初果,乃至阿罗汉
。修行不是要见到什么 the one who knows,明心见性。证果是因八正道生起,断烦恼
,而体验名色灭的涅盘。所以<转法轮经>中,挢陈如尊者证果后,说∶所有集法,皆
是灭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379.htm
l****u
发帖数: 2166
39
你是大乘的根器。
J******s
发帖数: 7538
40
我现在明白佛陀讲的意思了,
四圣谛就是核心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苦是我们看到的人生的现象,集是苦的原因,就是12因缘,轮回.
-----
This is not accurate. 集 is not 12因缘,轮回.
证灭是指涅磐的现象,修道是指向涅磐的道路.
------
证灭 is not the phenomenon of 涅磐.
12因缘就是轮回的链条,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破除这个无明,就能不再轮回了.
那么什么是破除"无明",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贪,嗔,痴",是苦的根源.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是熄灭"贪,嗔,痴".
另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不明本心",不明白本来面目,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可以是"明心见性".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真实来源的差别就是大小乘争议的原因
--------This is not accurate.
J******s
发帖数: 7538
41
善哉!你说到要点了。
南北传阿含经都一致说∶无明,是没有如实知见四圣谛。修习八正道,能现观四圣谛,
也就无明灭,...乃至苦灭。四圣谛与缘起,在说明上与修行上,紧密结合在一起。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无明?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灭、不知导向苦灭道迹,比
丘们!这被称为无明。
北传:杂阿含298经
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
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
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
间等、痴闇、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
So in 北传 Buddhism, 无明 is not only 如实知见四圣谛. Right?
增壹阿含31品9经
彼云何无明流?所谓无明者,无知、无信、无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盖∶贪
欲盖、瞠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2
无明,究竟是指的什么?
指的是不明白轮回的根源,不明白佛说的指向涅磐道路和境界.
"无明缘行,行缘识....."
J******s
发帖数: 7538
43
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6、触<--
7、受 <--8、爱 <--9、取 <--10、有 <--11、生<--12、老死
----------
Could you 突破 this chain from point 11 and 12?
这个链条的突破,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
我还是相信"如来佛"的,佛说的佛法,就是对治不同根性的病人
的药,所以,佛是觉者,是大医王.这就是法无定法的含义.
J******s
发帖数: 7538
44
It was 了悟十二缘起法, which means understanding what 苦谛 and 集諦 are,
mastering how to perform 道諦, and finally reaching 滅諦.
J******s
发帖数: 7538
45
agree!
E*****l
发帖数: 2662
46
能练到这般的,就可以做稀泥菩萨了,可以跟
观音他们几爷子平起平坐尿。

。」
S**U
发帖数: 7025
47
北传杂阿含298经 is in the style of abhidharma, which discuss the topic in
various ways. All these are still included in 4 noble truths, though the
detailed exposition can be helpful.
d******e
发帖数: 4192
48
这个我同意,
我其实在这点上和版主的观点不一样.
我是说观点不一样,但是结论却未必不一样.
我承认有阿来耶识,有如来藏,但是不等于我承认大乘.
版主怀疑大乘非佛说,是因为从法义上不能调和原始佛法
的一些认识,这个我认为是理解问题.
我认为,这个理解变化一下,就完全可以调和.
我不认为,阿来耶识是世界的最终本源,
"空","无"的境界是佛,道的境界,这只是诸多境界之一.
这个宇宙是非常复杂的,最终的道理必有"善恶是非",
这是超越了,阿来耶识的.
------虽然,我现在还阐述不清楚,等等吧.
w*******w
发帖数: 2051
49
mark~~~~~~~~~~
q****n
发帖数: 4574
50
就是说,在你体悟人生真相、本来面目时,要放下已有的东西,如善恶等等知见,要去
如实观察,就可以发觉。
他就是告诉一个发觉本来面目的方法和途径,或者是一个重要的注意点、关键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