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发帖数: 2262 | 1
“心一境性”或者初禅,应该与”禅那”的争议一样
禅那几乎是禅定的同义词
可能多数人认为”禅那”指安止定、”心一境性”、能所合一,也就是杂阿含中说的
”净念、一心”。
而剎那定、近行定还不算禅那,也就没达到初禅。
但杂阿含中说的初禅并没有 ”净念、一心” (心一境性)
不知为何后世人都说初禅必须有”心一境性”?
缅甸禅师诠释“禅那”区分为止禅禅那、观禅禅那
但有学者指出”观禅禅那”没在巴利经、论及注释文献提到。
另有学者温宗堃认为巴利注释文献里,“观相(禅那)”具有“燃烧义”及“观照义”,
”观禅禅那”未出现在巴利注释文献中,但其内涵与注释书的“观相(禅那)”相合,
因此“禅那”不仅属于色界、无色界可称为禅那,毗婆舍那乃至出世间的道、果,亦涵
盖于禅那的范畴中。
我认为,既然佛教的”禅那”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
那么安止定或”能所合一”的心一境性如何思维修或静虑呢? 不懂
我认为,很可能佛教的禅那或者杂阿含中说的”净念、一心,并不一定是”能所合一”
也就是说,佛陀说的四禅有两种,
对于直接找佛陀修行的人,佛陀说观禅四禅
外道已经修了安止定的人,佛陀说止禅四禅
当时有很多外道跳槽找佛陀修...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 如来藏识具有真实性、常住性、金刚性、无我性、寂静性,是本来而有的不曾有生之心
,所以永不可坏而永无灭时;并且祂能藉无明及业种而不断地出生有情身心,与有情身
心不断地互动而继续收藏有情身心所造作的一切业种及无明种,於是不断地出生三世连
贯的有情身心,然后与有情身心不一亦不异地示现在三界中;恆时示现祂与三界、与有
情身心永远不一亦不异的中道自性,恆时显示祂与有情身心所熏习造作的各类种子不一
亦不异的中道自性。
中道如来藏
菩萨悟后是修正自己,不是修正如来藏。如来藏心体的自性是本来清净而不必修行的,
可是当你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时,就会使如来藏中含藏的觉知心自己种子转变清净;所
以正在修正自己时,对如来藏而言是非修非不修,正是中道。所以修行是修自己,不是
修如来藏。
真正的中道---超意识境界
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出生的五阴,住在时间、空间中,可是这个如来藏心从来不在时空中
,也从来不了知时空,这才是真正的超意识境界,这就是菩萨摩訶萨所证的实相法界的
境界。而这个金刚心与三界有情的五阴不一不异,衪永远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
不减、不垢不净,所以衪是不生不死的心,这才是真正的中道。五阴境界中-意...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3 http://www.hongshi.org.tw/writings.aspx?code=7F9983E37C2D41BD73
提舍是舍衛城中一個大家族的首長,他捨棄價值四億元的黃金而出家,住在遠離
人間的森林裡修行。他的弟婦派遣五百個強盜搜查森林,以便殺害他。
當強盜們圍繞著長老時,他問說:「居士們,你們為什麼來到這裡?」強盜
們回答說:「為了要殺你。」長老說:「在有擔保的情況下,請給我這一夜的生命。」
強盜們說:「沙門,在這樣的森林裡,誰能擔保你不會逃走呢?」於是長老拿起一塊大
石頭,將自己兩腿的骨頭都打斷,然後說:「居士們,這樣的擔保可以嗎?」知道長老
已經無法逃走,強盜們就暫時離開他,走到經行道的一端,燃起火堆,躺在地上睡覺。
當時長老精進地修行。如何修行呢?疏鈔中解釋說:長老不去注意因腿骨斷
折所產生的痛苦,壓抑著身體的痛苦,而思惟自己的戒行。由於他的戒行清淨,所以心
中生起愉悅與歡喜。由於愉悅與歡喜,身體的痛苦消失了。然後他修行止禪以培育定力
,再以該定力作為基礎,逐步地修行觀禪,在當天夜間的三個時段裡,他完成了沙門的
任務。在...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5 世尊云何名为善逝?
世尊云何名为善逝? .此名悖俗,而有深义。常言道: 「活到老!学到老! 」 世人学一
辈子,都是学生, 学习如何在世间生活生存,少有愿意学死者。若言学佛之第一大要事
乃是学死者,必招人嫌怪。此不特世人如此,乃至佛门中尚在外门修六度行者亦复如是
。是故临命终时哭哭啼啼丶拉拉扯扯丶牵肠挂肚,舍不得自己死灭.,认定识阴六识灵
知心之自我是不生灭心故,虽然嘴边高挂五阴无我,虚妄, 然一听灭除自我, 便施设种
种有我之变相, 以图自我安慰, 不知此我乃因缘和合而有,於未来无知,故生恐惧。
於生死一.如之理不明,遂生种种妄想,恐惧死亡, 於我见远不能断除, 更何論解脱证
果 ?
譬如世人生儿生女,满怀欢喜,却未曾思: 此儿从何处来? 是去年邻家老奶奶过世来
投生者? 或是去年堂上老爷过世而投生者? .或是去年被我恶性倒债的老王自杀来投生?
.此诸道理都不思索,都不思想我儿我孙今日之生乃是去年之死所致,都不思想如今垂
死都因七十年前之生所致。
错悟之人每谓无妄想之识阴灵知心为真,然却从未思惟: 「若此灵知心为真,应此灵知
心乃从前世来,则应入住出胎皆悉能知,亦应能知过去世事,因...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6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7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8:22:46 2016, 美东)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5:47:20 2016, 美东)
好问题
好像大家还在争论
佛陀教过由观禅的角度看 也一直教由四禅的角度看
看起来 如果可以 佛陀似乎还是希望大家由四禅下手
纯观禅派可能有点轻忽四禅 止于剎那定
但我认为 还是要修四禅
初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初禅
二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二禅 难 心一境性会退一些
三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三禅 难 心一境性会退一些
……..
若无法如此 可能 可能再辅以观禅 这样更快
杂阿含的意思 应该 可能是这样
这只是我的看法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而已
《杂阿含经》八六四经
世尊向诸比丘说:「若比丘若行...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8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8:22:46 2016, 美东)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2 15:47:20 2016, 美东)
好问题
好像大家还在争论
佛陀教过由观禅的角度看 也一直教由四禅的角度看
看起来 如果可以 佛陀似乎还是希望大家由四禅下手
纯观禅派可能有点轻忽四禅 止于剎那定
但我认为 还是要修四禅
初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初禅
二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二禅 难 心一境性会退一些
三禅 要保持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在三禅 难 心一境性会退一些
……..
若无法如此 可能 可能再辅以观禅 这样更快
杂阿含的意思 应该 可能是这样
这只是我的看法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而已
《杂阿含经》八六四经
世尊向诸比丘说:「若比丘若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
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
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
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
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
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
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
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
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
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
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
就是开悟了。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
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美国大片 “Matrix”译为《骇客任务》,《黑客帝国》,主要包括三部作品. 第一
集于1997上演.
故事是说,二十一世纪初,人工智能的技术有重大的突破,计算机能够自行学习
,代替人类做很多事,但是计算机却发展出自我意识,不愿再听命于人类。人类企图关
闭电源,结束计算机的自我意识,计算机却抢先一步宰制人类的命运,培植人类做为电
力的来源。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被放在一个个的电池槽里,全身插满了管线,计算
机建构一个称之为“母体”( Matrix )的庞大系统,产生虚拟实境的讯号,欺骗人类
的大脑,人類從小到大所經驗的各種感官知覺,全部都是「母體」發送腦波程式給大腦
所造成的假象。例如,吃一塊牛排,眼睛見到的肉質色澤、口中咀嚼的口感,都由電腦
所控制安排著。「母體」甚至還控制著時間觀念,它讓所有人都以為生活在廿二世紀的
時空下。 只有少数反抗军没有被计算机奴役,他们扮演骇客( Hakers ),不断侵入
母体,企图拯救被奴役的人们.
主角尼欧( Neo )被解放之后,离开电池槽,来到骇客的宇宙飞船。为了了
解什么叫做“母体”,他再度进入虚拟实境。在虚拟...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1:「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
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
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
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
---------从上面经典就可以了知,五阴十八界法皆是依如来藏而起,以如来藏为一实
境界。“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所以才出生
六根六尘六识。明显可知第八识如来藏不是五阴中的识阴。佛弟子要了解 佛陀的正法
教义, 要了解 佛陀的核心教示。八識正論才是佛教的基礎立論, 一直在六
识断灭论中打转偏離了佛教的正確教導。。。
上述經文開示如来藏为一实境界, 然而什麼又是 “一实境界” ?
《金光明最胜王经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
是真实,名为涅盘。” |
|
发帖数: 1 | 12 现在离佛世已经超过两千五百多年,如果以正法时期五百年、像法时期一千年来计
算的话,现在已经进入末法时期超过一千余年了。佛法并非只是一个理论,而是诸佛已
经发现到宇宙以及生命的根本实相,都是因为一切有情众生所本具的如来藏,才有所谓
的因缘果报、三界六道、世间生死轮回等等现象的出现;也唯有跟随著已经实证的佛菩
萨、真善知识学习,才能够进入解脱道、佛菩提道这两大甘露法门,而成就声闻、缘觉
、菩萨、如来等出离世间三乘菩提的果证。
佛法的内涵是极为甚深广大的,绝对不是一般世间凡夫用意识思惟所能够想像得到
的境界;这是要依闻、思、修、证次第而修,并且是要讲求真修实证,才能够逐渐明了
佛法的真实义理。而除此之外,所有的世间人,想要依凭著自己的世间智慧来超脱三界
六道生死轮回的枷锁,我们现在人类的历史上,都还没有能够成功的例子。所以,凡夫
众生如果想要以世间智慧,来探知佛教中证悟圣贤的智慧境界的话,其实是无法想像得
到的。
例如,在《解深密经》当中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法涌的菩萨告诉 世
尊说:“我法涌菩萨,曾经在另外一个佛世界,看到过有七万七千个外道共在一处集会
,这些外道的老师们也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是成就了一切种妙智;因此十方诸佛,于八识心王
及一切法,没有一个不具足了知的,那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任何一个人得要对于
一切诸法的内涵,全部具足了知以后,这样才能够说,他是具备了一切种智,才能够说
他是成佛了,这个时候,祂是任运而有不思议业,诸佛如来所拥有的这样的功德,乃是
连等觉菩萨都无法想象的,当然那些凡夫外道们,更不用说了。等觉菩萨的第八识都还
不能和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还不能和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等觉菩萨还是得要用
意识心、用末那心来弘扬佛法,但是诸佛如来却是不一样,诸佛如来祂们是可以用意识
心跟某甲说法,同时又以末那跟某乙说法,祂们的真心如来藏真如心,却同时在跟某丙
说另外一种妙法,这是可以分别独立去运作的;这个殊胜的功德的境界相,是等觉菩萨
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既然等觉菩萨都无法想通的,那我们就更不用想了,所以等觉菩萨
见了诸佛如来的时候,他们乃是非常非常地恭敬诸佛如来,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知
道,自己的福德、自己的智慧,乃是差如来差太大了,所以等觉菩萨的慢心是最少的,
因为他最清楚,自己真的是差太远了。
一般人如果他没有大善知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菩萨的究竟地,也就是十地满心的菩萨,在他即将要进入到等觉位的时候,也就
是菩萨即将要成为等觉菩萨了,那为什么说这个阶段是菩萨的究竟地呢?因为这个究
竟地的菩萨,他的两种庄严即将要圆满了,因此菩萨的究竟地,就是要具足福德以及智
慧这两个庄严,这样才能够成就究竟佛。
我们回来谈究竟地的菩萨。他是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都具足了,因此可以在色究竟
天获得了一切世间最尊胜身,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是在讲四禅天以上的五不还 天,里
面的第五天,也就是色界的第十八天,叫作色究竟天。色究竟天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
为那里是色界之顶,也是一切有色境界之顶,再过去就是无色界的境界 了,所以称之
为色究竟天,而这个究竟地的菩萨,于色究竟天是获得一切世间最尊贵、最殊胜的色身
以后而成佛的,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随著他就在色究竟天那边 成佛,而是说他能够
住在色究竟天的境界当中成佛。所以 佛陀在经典里面曾经提到人间有佛出世,天界不
会有佛出世;又有的经典说,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的。可是诸佛在人间成佛的时候,
却又说第四禅是诸佛的根本禅 定,为什么会这样的开示呢?因为如果一个菩萨,他没
有证得第四禅的境界,那就算他...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今时佛教有大患存焉,谓外道化、世俗化、法义浅化、密意失传、悟后进修诸地之
道次第混淆,此五乃佛教未来弘传之大患也。
云何言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佛教之密教化也。西藏密教虽然身著佛教法衣
,住于佛教寺院中,本质却是外道法,完全不具备佛法之法义基础,乃是以种种取自外
道之世间法,冠以佛法名相及修证果位之名相,取代佛法所说之种种修证境界,令佛法
之本质消失于无形中,令佛法转易成外道法。如是身现佛教僧宝之相,暗中和平转易佛
教法义成外道法;今时若不加以揭穿及阻止,未来将再度重演古天竺密教兴而佛教亡之
故事;如是身住如来寺院、穿如来衣、食如来食,却是假说如来法、以灭如来法,消灭
佛教于众人不知不觉间,将令佛教唯余佛寺、佛像、僧人、及佛法名相,本质则同于印
度教享受淫乐之世间宗教,重蹈古天竺晚期密宗佛教僧人公然享受女欲淫乐之覆辙,师
徒同堕地狱重罪中。如是而修、而传者,皆是破坏佛法者,将来必令佛教李代桃僵,故
说密教化、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
云何言世俗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诸方大师同以建大庙、办大型诵经法会、说种种
肤浅佛法、作种种世俗服务,作为佛法修行之主要内涵,而不弘传真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前面已说明广义沙门中三种层次的正教—正法律乘。然而,广义沙门中除了有正教
之外,还有邪教的存在。什么是广义沙门中的邪教呢?依据前节所举《杂阿含经》卷28
第791经所说,邪法就是地狱、畜生、饿鬼的境界;而邪法的法道就是使人沦堕于三恶
道的教导。换言之,广义沙门的正教是可以使人生天,乃至有机会迈向大乘而获得解脱
,但是邪教则不能使人生天,反而使人向下沉沦而堕于三恶道,完全没有机会迈向大乘
而获得解脱,因此称为邪教。例如,喇嘛教(或称为秘密大乘、密教、坦特罗佛教、藏
传佛教)就是一种邪教。首先从喇嘛教的祭祀供品内容的法式可以作初步的了解。
释印顺在《印度之佛教》一书中描述:
佛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佛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密教以崇拜者为
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
更有“五肉”者,则狗肉、牛、马、象及人肉也。以此等为供品而求本尊之呵护,亦可
异矣!1
注1 释印顺,《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新竹),2004 年,页320~321。
不单是佛世之时,依佛教的教理本质而言,确实以依教奉行为最胜的供养。因为佛
陀已经究竟解脱,...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17 作者自己的见地就不对。下面就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错悟者常会以为此处百丈禅师所说者,是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空掉诸法之攀缘、住
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误以为当时之灵明觉了心境就会犹如慧日一样的显现,就是悟
得与禅师一样之本来面目。“
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和空掉诸法之攀缘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
中是完全不同的。前一个是住于阿赖耶识中而不生分别,对应的是仍在轮回中的无想天
。文章中说这个是错路,是正确的见解。后一个空掉对于诸法的执著而不生分别,对应
的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明显是正路。文章中说这个是错
路,说明不懂如何实修空性。另外正觉会把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等同起来肯定是不合佛理
的。阿赖耶识是识不是智,是和轮回而不是解脱相联系的。
”因此,真悟禅师悟后观行所观之心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以能思惟能分别之意
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体如来藏心,以如来藏心体处于五欲八风中一向如如不动之
无分别相,对治一向受五欲八风所牵引与系缚之意识心,来伏除意识、意根的执著与烦
恼;”
无分别智不属于第六识能观察的范畴。“能思惟能分别之意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
体...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真如是什么?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
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
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1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如不变,这真实不变的法性,说名真如。2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如来藏’,约自性说。如,
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3
释印顺又于《大乘起信论讲记》说: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如为
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圆满
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4
注1 印顺主讲,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新竹县),1998.
1 初版,页7。
注2 印顺主讲,演培?妙钦?文慧记录,《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台北市)
,1992.2 修订一版,页269。
注3 同注 1,页248。...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0
我的根据是这一段经文:
【「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
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
原始经典,这里说的不是辗转相依。而是有主次先后的。
我的理解是,辗转相依当然不错,不过不是 第 一 义。
=================
当然我也只是猜测性理解。
不过,理解到一定程度大概就行了,还是要实修、验证,
从这点上说,你强调那些触、受的观察,我觉得还是很认同的。
大乘后来发展出五遍行:
做意。觸。受。想。思。
也是一样的,这些观察是很关键的观察。
对于这些观察实修,我们现在的理解上的差别其实不是很重要。
等以后真正做到再说吧,现在暂时知道各自的看法就是了。
。。。。。。。。
。。。。。。。。。。。。。。
就是前面的意思,
他们用非第一义的“辗转相依”解释来 替代根本佛法“行灭故识灭”的含义。 |
|
发帖数: 1 | 21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2
对,我们都是猜测性理解。
猜想--》实修--》实证
过
我们交流看法,知道各自的看法,相同点和不同点,就够了。
至于究竟如何,只能留待实证后,做到后再说了。
-------
我们的相同点,我看就是都承认触、受等等的过程很重要。
我们的不同点:辗转相依到底是不是根本。你认为是,我认为不是。
我的根据在另一篇也说了,再放这里:
==========
我的根据是这一段经文:
【「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
『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
原始经典,这里说的不是辗转相依。而是有主次先后的。
我的理解是,辗转相依当然不错,不过 不 是 第 一 义。
===============
你的意思也自成一体,你对“齐识而返”的解释放在这里
【 继续再观察心的活动,名色如何运转,如何缘起
当然很清楚名色如何运转,确定”识”是甚么,甚么叫四识住,
甚么叫”齐识而返”?
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在干嘛 : 就是找所缘,看它缘起,不然缘起法在
观甚么?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我们所要讨论的范围是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要对缘觉菩提做一个简单的简介。
对于缘觉菩提的简介,在前几周很多的课程当中,我们很多的亲教师、老师们,已经针
对于声闻菩提的部分,有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大家如果有如实的去思惟整理
的话,透过听闻思惟惟整理的话,那就能够了知佛法所注重的是实证的内涵。在这声闻
菩提的部分介绍完了以后,我们接下来要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来做说明。缘觉菩提的
内涵,主要就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而实证;实证什么呢?实证于解脱于三界的生死
,这就是缘觉菩提一个主要的一个目标的宗旨!
那在讨论这个缘觉菩提的详细内涵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缘觉乘,它是摄属于在三乘
菩提
当中的定位是什么?缘觉乘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叫他说叫作辟支佛乘,有的时候叫他
是中乘,就是大中小的“中”,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以及中乘的缘觉乘,还有小乘的
声闻乘。一般我们说明时会把缘觉和声闻会叫作二乘菩提,所以(佛法说)有大乘菩提
和二乘菩提!那么缘觉菩提就属于中乘的部分,他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的实证而证
得解脱。
在这个时候我们来了解缘觉大概有几种分法:一般来说缘觉,有一种是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下)
法界中有本来存在的法。那麽什麽叫做本来存在的法呢?就是
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我们所有众生的第八识心;这个心是无量无
边,没有边际的,也是无限的;可是祂又是固定的数量,因为有众
生无量无边的第八识如来藏,同时存在法界之中。有人可能会问说
:「那为什麽会有这个第八识存在呢?」佛陀说:「这本来就存在
。」所以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是本来无生的。(编案:法华经方便
品第二:「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
藏这个法并不是被出生的法,祂是本来就存在的法。所以「无始」
其实也在说明:因为有一个无生的法,有这个无生的法作为座标,
就可以理解无始的概念;如果没有无生这个法的概念,就没有办法
理解无始的概念。
无生:因为有一个法本来存在,是法界中最核心的法,所有一
切法都由祂出生;也就是时间、空间乃至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
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可是在这一些时间、空间、一切诸法出
生之前,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众生本具的这个心,本来就存在;这
个心从无始劫以来就本来存在,而并不是由法界中的任何其他的法
所出生的-- 祂是法界中本来就存在的法。因为有这个法的存在,所
以就会有我们众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在忍辱的波罗蜜里面,我们会在这个纠结上是说,我要如何忍受这样的侮辱?如
何能够安住?然而真正的波罗蜜,是理解这生死的过患。所以你的修学忍辱,是与其他
众生的忍辱,不计任何的理由,也不管有什么样的,就是要安忍;因为说要安忍,我就
安忍,这毕竟是不同的。因为忍辱,你要知道你要的目标是什么?我为什么能够忍辱?
这我本身是不是存在呢?我在忍什么事情呢?我忍了这事情,对于我、对于他、对于这
件事情有没有帮助呢?如果都没有作一分思惟,这样忍辱,你一定忍得非常痛苦,你一
定没有办法自己可以在里面快乐地修学,更别提说你还可以在无量劫来修持忍辱了。所
以忍辱的波罗蜜,是根据正理的;比如说一个人,他如果常常瞋恚,他会得到什么样的
果报?就要去想,有的人他就对于这果报,他并不清楚。那我们就要说,比如说一个人
面貌丑陋,他就是因为前世就可能是因为不能接受别人对他的侮辱或是毁谤等等,所以
他就一报还一报,所以带著很强的瞋恚心,然后就得到这一辈子面貌这样的形态。
修行人即使是出家人,你非常有智慧,可以饱读经书,你也布施,你也持戒,但
是你就是不能够安忍。就算是你有精进禅定,六度中少了能够安忍这...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有人问说:“修苦行对成佛有帮助吗 ?”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要明白“苦行”的定义。什么是苦行?一般人的认知就
是:“空乏其身,行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这样,所以都以为要自苦其
身才叫作苦行。举例而言,有人就是坚持说,一定要盘起腿来练腿功,腿明明都已经很
痛了,腰也明明都已经很酸了,但是却努力的撑下去。那你看这样痛不痛苦?真的是苦
行啊!可是那是叫“让自己痛苦的行为”。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说学佛的过程中不需要
练习盘腿,而是说那样的行为跟心态却不是佛法中真正的苦行。同样的道理,也有人很
精进的拜忏或者是朝山,真的也是腰酸背痛、筋疲力尽!但那同样还是在外相上著眼,
还不能算是佛法中真正的苦行。乃至于有人听说吃苦才能了苦,所以就努力的去找一些
苦行,而真的也是无怨无悔去作。但是问题是:所谓的“了苦”,是说了结过去生所造
会让今世受苦的因。譬如说,过去生欠了别人的钱,也许今世就感应到说要付出一笔开
销,因此就很辛苦的来赚钱,那这一笔该支付的开销支付了,说这样就过去所造的苦因
就了结了。又譬如说,过去生也许伤害了别人,今世在因缘和合之下,所以也受到某一
种状况下的某一种伤害,因而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金刚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
有差别。”】
讲记:“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如果我真的了解佛陀所说的真实义理,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某个法可
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亦没有哪个一定的法是如来可以解说的。为何这么说呢?如来所
说的法,全都不可执取、不可明说,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为何如此呢?因为一切贤圣
全都是由于同一个真实无为的法而有三乘的差别。”
〈无得无说分〉,这是《金刚经》的第七品。上一品中 佛说:“法尚应舍,何况
非法。”接著在这一品中又说:“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
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答覆说:“没有一定的哪一个法可以说它叫作无上正
等正觉,也没有哪一个法是一成不变而可以让如来为众生说明。”
这意思在说什么?这根本就不是在说世间的某一种法或所有法。若是单从字面来了
解,一定差之千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要跟大家说等觉以及佛地的境界。
首先,十地菩萨在修行要入十地满心的时候,会断两种无明:当祂断除了大的随眠
及无明,以及微细秘密的无明跟随眠的这两种状况之后,把它断了之后就入十地满心。
这个时候入十地满心,十方世界的诸佛就来遥灌其顶,这个时候这位十地满心的菩萨就
入了等觉位。为什么叫作等觉位呢?因为等觉菩萨祂的功德等法,其实跟佛地这个状况
已经非常接近了;而妙觉菩萨叫作一生补处,这个一生补处意思就是说,未来要成佛的
时候,就是在将来的下一生成佛,所以祂叫一生补处(这已是成佛前最后一次依异熟果
而受生,故又名为最后身菩萨;以后在各个小世界中的受生成佛度众生,都只是示现而
不是依异熟果来受生)。
等觉菩萨的修行,其中有三个大的修行。这三个大的修行其中一项最显著的修行,
就是在百劫之内要不断的累积福德。如何累积福德呢?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累积的福德是
用广大的布施,也就是祂“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在人间受生而取得
色身之目的,只是为了布施内财而修集广大福德。)别人如果要眼睛,那就随时把眼睛
布施给别人;别人如果要身上的什么东西,也都是随时把身上的东西都布施给人家。所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要继续跟大家谈五蕴。
五蕴另外一个说法是五阴。为什么有时用“蕴”,有时候用“阴”呢?蕴这个字主
要谈的,指的是说这个五项的内容,其实每一项都是聚集而成;它并不是一个完整不变
的实体,它是聚集而成,并且在聚集之中,会有许多的变化,这个叫作蕴。那之所以用
到阴这个字,阴就是遮盖的意思,这个意思就表示,当我们提到五阴这件事情的时候,
必然指的是说,这个五项内容会在不同的程度上面,遮障了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乃至于说
认识我们自己真实的样貌,所以我们说这个是五阴。所以,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会用到
说这个是五蕴,这个是五阴,但是就是为了要指出它们的特性的时候,比方说偏于聚集
的特性的时候,我们会说它是五蕴;但是如果偏于遮盖的特性的时候,我们说它是五阴。
那五蕴或五阴呢,我们说它的内容总共有五项,也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项内
容。那这五项内容,各位观众您也许觉得:这五项内容,不知道跟我们现在所觉知的这
个状态有没有什么连结?我们也尝试著用举例的方式让大家了解。
比方说,各位观众现在正在看电视节目,正在听我在说法,各位观众在电视机前面
,不管您是正是坐著听,还是站著听,还是怎么样的方式,您必然都可以觉知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佛教这个一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我们叫作本师,因而有佛教;后来因为修学者
或信仰者,他各自偏好或观点,因而进一步去分宗立派,那当然宗教的这个词,有时候
又析分出来宗门跟教门。那其间的关系,各位可以参考《宗通与说通》这本书里面的开
示。其实,这个题目有一点在语词上的矛盾之处,也就是说,因为佛教指的是一个教派
,它本身没有所谓的厌世或出世的问题。假如你一定要说厌世或出世的问题,当然是应
当指的是什么?修学佛法的人。因为是有情,然后再加上他能够了知或所能够证知的法
义是有所差别,所以才会产生所谓的厌世或出世的问题。然而“佛法”二字,我刚才特
别地说明,这个佛法二字是因为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差别的不同,所以往往不一定受学
到真正的佛法;而即使受学到真正的佛法,也不一定能够受学到了义的法,更何况能够
进一步去亲证祂。所以才会有种种千差万别的状况。
那么为什么要问说,佛教是厌世或出世的宗教呢?因为一般人总觉得说,学佛好像
是很灰色的,这个带有一点消极或厌世的状态。因为说看到真正的学佛人,他要持种种
的戒律,乃至要多分少分地远离五欲,他就会觉得说,这个不是一般人要过的日子。因
为他所要求的是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2 世界(器世间)有成、住、坏、空的现象. 当世界处于坏劫和空劫时可方便说为世界末
日。
要探讨的题目是“人类及宇宙是被创造的或是进化的?”人若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本来
也是人,那么上帝这个人是谁创造的呢?人类若是由灵长类猿人演变进化的,那么家猫
、家狗、家猴养久了,是否也可以演变进化成为人,是什么原因?是由于生活习惯的因
素吗?没有善恶业的因果吗?是由于人与它们交配吗?人也会再演变成为猫狗吗?这些
问题也是要思惟的。
所以如果主张人类是经过演化的,也必须要有生死轮回的过程存在,才有这些现象
可以分析;这也表示过去与未来必须有生死轮回的事实存在著才能够成立。所以期待未
来世有更进化的出生,表示过去世必定也经历出生后死亡的过程,所以才会来到这一世
,再出生而有不同性别长相的存在。因此有三世生死轮回的道理,它是在现象界可以徵
信的,同时也是人的心灵中对善恶因果真理的期待。因此说,信有三世生死轮回是一种
善根,依据这样的善根,才能够进行如理的观察与思惟。
三世生死轮回的范围,包括轮回的主体与轮回的处所,我们就称为世间。轮回的主
体就是有情的五阴世间,有情五阴世间总共有人、天、阿修罗、饿鬼、畜生、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常常有菩萨因为工作或家里关系要杀生,譬如工作与实验有关,要用老鼠、兔子、
猴子等有情做实验,以及实验以后要观察,乃至将牠们安乐死等等;又譬如在菜市场工
作,本身从事动物贩卖以及宰杀的工作,每天宰杀很多有情以餬口;又譬如家里从事鱼
塭养殖工作,每天需要喂养鱼、虾等有情,于喂养一阵子之后,将牠贩卖给大盘商、中
盘商以及摊贩等等;又譬如自己从事餐饮业,每天提供新鲜鱼货让人挑选并且宰杀及烹
饪有情等;又譬如从事园艺有关的工作,要用农药喷洒植物消灭害虫、病虫等;又譬如
在家的女菩萨需要烧饭煮菜,由于家人不吃素,需宰杀、烹饪有情给家人食用等。诸如
上面所说,都是与自己工作上或者生活上需要宰杀有情,自己又学佛,该如何自处?倒
是让一些新学菩萨困扰了许多,因此藉这个机会来加以说明。
首先谈的是什么叫作杀生?所谓的杀生,就是杀害有情的生命,不让牠活下来。如
佛在经中开示:“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大般涅槃经》卷7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将众生的五阴身灭除不让牠活下来,就是杀生。既然知道杀生就
是将众生五阴身灭除,因此学佛人不应该随便杀害有情,因为“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不能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非真沙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当头棒喝
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止”的意思是“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指的是实证般若实相
的离一切世间戏论的境界;而“观”的意思“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指的是现前观察世
间万法皆由实相因第八识如来藏心出生,一切善恶业也都由如来藏记存的智慧现观。在
这里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里说的止,是心得决定、无所怀疑住于如理作意的第一义
谛智慧“明见”境界,而不会单纯的是四禅八定的定境修证。因为禅定的止与实证解脱
智慧无关,更与实证般若智慧无关,只是将觉知心制心一处、安住在定境中。纵使证得
四禅八定的最高境界——非想非非想定,仍然还是世间中的定境,仍不脱世间戏论,所
以不是马鸣菩萨所说的能“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既然无法离开戏论,便仍在生死当中
尚未解脱。
马鸣菩萨在这里对于止观的开示,是佛法般若实证智慧上的心得决定、心不动摇的
止,显然对于许多将止观一味解释成静坐禅定、一念不生的说法,无疑的作了一个当头
棒喝般的破斥。因为这样狭隘的将止观解释成静坐求一念不生,事实上是对于佛法的内
涵并非真正的如实了解,其实是以定为禅,而又证不到禅定境界的错误行门。因为这样
既不能真正的证得“息灭一切戏论境界”第八识清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欲望是苦 (正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6 19:43:42 2013, 美东)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7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043 | 38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819620.html
中国不能忽视尚武精神
来源: JustAsked 于 2012-02-24 10:04:14[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409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打印|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JustAsked] 在 2012-02-24 12:46:0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
或论坛管理删除.
急功近利的世风,正在让中国人变得懦弱。尚武精神的泯灭,正导致今天中国陷入战略
重围。发展是硬道理,但经济发展不能以湮灭尚武精神做代价。否则,一切的发展成果
最后不过是成为别人的晚餐。
戴旭_博客
自然界是适者生存,人类社会是强者生存。中国热爱和平,中国追求和平世界,中国实
行韬光养晦的国策----这一切的背后,离开尚武精神的支撑,都是一厢情愿的梦想。我
们需要警惕军国主义思想滋生和政策选择的风险,但不能因此就有意排斥正常的自卫权
利,忽视尚武精神的培育。
一、尚武精神曾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闪光的部分
... 阅读全帖 |
|
x*******8 发帖数: 1254 | 39 方励之启示录
2012/04/07
愿中国的百姓醒觉,生子当如孙东某,万万莫学方励之!愿中国少出方励之,不出方励
之!
方励之何许人也?
方励之乃闻名天体物理学家,原中科院院士,合肥中国科技大黉舍长。北京年夜学物理
系结业。而今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任天体物理学传授。他照旧原美国驻华大使、前美国总
统老布什的好友。
依据官方的说法,1989年的学潮方励之佳耦是构造者和批示者,因而学潮竣事今后,方
励之配偶遂向美国大使馆追求政治卵翼,后碾转前去美国。
如果我是方励之,科大校长属初级常识分子也算高官了,在这个位子上一年闹点儿意思
是没有什么题目,添个小蜜,玩个情妇,那是当今的时髦;如果另有更高的寻求,以自
己的身份、以自己的学问、以本人的才能、以自己的干系、以自己当校长的经济根底弄
个省长、部长,或更高更实惠的职位不声不响地赚它个盆满钵满,然后以迷信家的身份
移居外洋,岂烦懑哉!方励之,你傻呀!到如今你背负卖国的骂名,有国不能归,有家
不能回,父母的坟不能祭,尽孝不能,效忠无门,你为了什么?
你虽然是北大卒业,但你必定“伶俐”不敷,思想“掉队”,“坦途”不走,偏心“弯
路”。你如果能应用本身的科...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0 有人说伊能静很正能量,也有人说伊能静有点作;
有人说伊能静很有才调,也有人说伊能静挺自恋。
这些标签对她来说,全都有。她貌似看起来很幸福,却包庇了好多勉强,这大概是因为她已经输不起了。
16岁出道,经常回忆起本身的童年,她老是潸然泪下,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她早早地体味本身是不受接待的,这也是日后她养成了ta凡事爱争强好胜的性格,由于骨子里她透着一丝自大,她希望被必定,被所有人必定。
她跟秦昊结婚生下小米粒的时辰,坦言本身是非常想给秦昊生儿子的,由于生了个女儿她感受对不起秦昊,她感受只需生男孩才是真正为秦家传宗接代,一度还由于此事患上烦闷,后来在秦昊的启发下,她才渐渐走出来。
在他生过小王子后,她的思惟却仍然那么封建。
伊能静曾感伤人生不易:“16岁在十字路口走过的我,从不敢想将来。但如今我站在她迢遥的将来之处,还给了本身迟来的青春期,还给了本身安康的激情,还给了本身自由。”
18岁熟悉本身的前夫庾澄庆,历经13年的爱情长跑,创造了文娱圈的爱情神话,然而这段激情并没有获得庾澄庆家人的祝福,婆媳关系一度不合,甚至连庾澄庆本人也从来没有亲口认可过。
伊能静曾在《康熙来了》节目中被小S逼问:”哈... 阅读全帖 |
|
v**********m 发帖数: 5516 | 41 漢靈帝議郎蔡邕 must know 渾天 very well.
by- 南朝梁·沈約
宋書/卷23
志第十三 天文一
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蓋天,三曰渾天,而天之正體,經無前說,馬《書》、
班《志》,又闕其文。漢靈帝議郎蔡邕于朔方上書曰:「論天體者三家,宣夜之學,絕
無師法。《周髀》術數具存,考驗天狀,多所違失。惟渾天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
銅儀,則其法也。立八尺圓體,而具天地之形,以正黃道;占察發斂,以行日月,以步
五緯,精微深妙,百世不易之道也。官有其器而無本書,前志亦闕而不論。本欲寢伏儀
下,思惟微意,按度成數,以著篇章。罪惡無狀,投畀有北,灰滅雨絕,勢路無由。宜
問群臣,下及岩穴,知渾天之意者,使述其義。」時閹官用事,邕議不行。
漢末吳人陸績善天文,始推渾天意。王蕃者,盧江人,吳時為中常侍,善數術,傳
劉洪《乾象曆》。依《乾象法》而制渾儀,立論考度曰:
前儒舊說,天地之體,狀如鳥卵,天包地外,猶殼之裹黃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然,
故曰渾天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露地上,半在地下。其
二端謂之南極、北極。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亦三十六度,兩極 |
|
j****e 发帖数: 12067 | 42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
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
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
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帝上后乾号也。皆
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阀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
大帝,是帝宰
诸天,永不毁沦。”宄其信仰,缘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
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说法。西周以
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
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
“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
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
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715 | 43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月关
内容比较杂乱,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看看。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
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
,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
酉,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
后逼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
个情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
可谓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
事无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关心”的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让书写者照办。
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两年多时间,蒙元修《宋史》(二十四史中规模最大的一
部史书)也只花了两年多时间,惟独满清,修一部明历...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7494 | 44 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
《立世曇论》中卷六记载,人道以摩奴沙为名(梵名MANUSYA),又称人间界,人道,
人趣,人,为欲界中的有情众生之一。佛教对于人的由来,是以因緣法说明,至于人类
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在《世纪经》、《大楼炭经》、《起世经》中提到,地球形成后
最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由于贪爱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
了以后,身体变重以致于无法飞行,从此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依佛经说法,人分別居住
在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等四洲。
在《长阿含经》中敘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
是浩瀚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
通。而我們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
特点 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见于《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
、《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贺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
;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
人沒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別,也沒有悲伤啼哭,但...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5 和帮联有什么关系??
你思惟跳跃太大。
本来只是说重新划分省区的。 |
|
A****0 发帖数: 12393 | 46 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知之悟。部执峰峙
,诤论波涛,异学专门,殊途同致。十有八部,各擅锋锐;大小二乘,居止区别。其有
宴默思惟,经行住立,定慧悠隔,喧静良殊,随其众居,各制科防。无云律论,絓是佛
经,讲宣一部,乃免僧知事;二部,加上房资具;三部,差侍者祗承。四部,给净人役
使;五部,则行乘象舆;六部,又导从周卫。道德既高,旌命亦异。时集讲论,考其优
劣,彰别善恶,黜陟幽明。其有商榷微言,抑扬妙理,雅辞赡美,妙辩敏捷,于是驭乘
宝象,导从如林。至乃义门虚辟,辞锋挫锐,理寡而辞繁,义乖而言顺,遂即面涂赭垩
,身岔尘土,斥于旷野,弃之沟壑。既旌淑慝,亦表贤愚。人知乐道,家勤志学。出家
归俗,从其所好。罹咎犯律,僧中科罚,轻则众命诃责,次又众不与语,重乃众不共住
。不共住者,斥摈不齿,出一住处,措身无所,羁旅艰辛,或返初服 |
|
z**n 发帖数: 22303 | 47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
|
p**********6 发帖数: 3408 | 48 这个不是说要和敌人一起战斗到死,而是说把敌人消灭光。原文出自妙法莲华经药王菩
萨本事品第二十三:“諸餘怨敵、皆悉摧滅”
「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若有女人、聞是藥王
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儘是女身,後不復受。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
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
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妒諸垢
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淨,以是清淨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
那由他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是時諸佛遙共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於釋迦牟
尼佛法中、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火不能燒,水不能漂
,汝之功德,千佛共說、不能令盡。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壞生死軍,諸餘怨敵、皆悉摧
滅。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於一切世間、天人之中,無如汝者,惟
除如來,其諸聲聞、辟支佛、乃至菩薩,智慧禪定、無有與汝等者。』宿王華,此菩薩
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 |
|
C********g 发帖数: 9656 | 49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306930588766
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陀庄严的德相并不是生来如此的,《大乘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
,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
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其实,相与好是有差别的。佛陀庄严的色身中,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特征,称为“相
”,约略可分为三十二种,叫作“三十二相”;细微难见,不易查觉,而能使人生起欣
喜爱乐之心的,就称为“好”,共有八十种,叫做“八十种好”。由于这八十种好是随
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称为“八十随形好”。
受戒修善可得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二相
从头到脚排列:
头部各相——顶髻相,眉间白毫相,眼睫如牛王相,真青眼相,狮子颊相,牙白相,齿
齐相,四十齿相,广长舌相,味中得上味相,梵音深远相。
上体各相——肩圆好相,两腋下隆好相,大直身相,上身如狮子相,(性器)马藏阴相
。
四肢各相——(大腿)如鹿王相,手足长指相,手足指缦相,手足柔软相,足下平安立
相,足下二轮相,足趺高满相,足跟广平相。
身躯尺度——身广长...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50 中国人亟须重塑尚武精神!(全文)(2011、11、12号环球时报发表时有节选)
龙 韬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这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程。经济建设靠房地产拉
动,文化建设靠什么拉动?笔者认为,在当前内忧外患的时世下,中国应从重塑国民尚
武精神开始,逐步复兴传统优秀文化,内倡见义勇为的美德,外树仗义执言、凛然难犯
的大国形象,从而赢得世界的应有尊重。
一、尚武精神曾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闪光的部分
中国文化中最辉煌的部分是在春秋战国的尚武时代产生的,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成为国
学之源,倡导在朝胸怀天下,安民强兵,锐意进取;在野则轻生死,重大义,知廉耻。
先贤相望,士风因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至今令国人景仰。
新中国是在20世纪的战争血火中诞生的,这样的“出身”,同样造就了当代中国人尚武
自强的高贵品质。凭着这种品质,中国人完成了堪称人类奇迹的长征;在一穷二白的废
墟上,建造出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这一混合了太多尚武精神的高技术武器系统,
给中国带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及外交收益,及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是多少GDP也无法
比拟的!
今天,如果说世界对于中国还有点敬畏...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