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惠施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q****n
发帖数: 4574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哪一些业障缠绕我们
众生被业障所缠。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缠:
一、无惭心
就是没有惭愧的心,不知道惭愧,即是儒家讲的无耻,而且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
很难得才有一下自己觉得脸红,而这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二、无愧
愧是人的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那些人根本无这种反省之心就是无愧。
三、嫉心
人天生就喜欢吃醋,对他人有的好处、学问、道德、成就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嫉妒中
。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单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样会有嫉妒心
。这种累世积习的业力的缠缚相当牢固,不易转化。
四、悭心
就是吝啬一切自己的东西,不只是钱财的悭吝,什至一句好话,还有对法的悭吝,都不
肯惠施于他人。
五、悔心
听清楚!悔有什么不好?这个悔不是忏悔的悔啊。凡夫随时都在后悔,他们悔什么呢?
"哎呀!当时那个机会我买下来就好了",或者"那个时候我整了他就好了",就是类
似这样的悔心不胜不枚举,凡是对自己有利而没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
睡觉,多睡,贪睡,一睡觉,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业障。
七、昏沉
昏沉可以说是脑子不清楚,糊里糊涂,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
八、掉举
掉举...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五章惠能出世
六祖惠能大师出生于公元638年,祖籍北京市大兴县,随父南迁到广东省新兴县(
旧称新州)。
中华禅宗到了六祖以后才充分彰显顿教风采,并从藉教悟宗走向藉师悟宗。
因此,真正的教外别传、以心印心的中华禅宗是从六祖开始的。

01 闻经悟道
二月初八子时,在广东省中西部的新兴县,一个婴儿呱呱落地。
黎明时分,突然有两位神奇的和尚对婴儿的父亲说:“我们特地来为你们家的小孩
取名,就叫做惠能。”惠能爸爸听了感到奇怪,就问他们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这两位
僧人答道:“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说完就走了,也不知到哪儿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古以来,伟大祖师大多出身于贫苦人家。这不,惠能从小
失去父亲,与母亲娘俩相依为命,靠着打柴卖柴为生,备受艰辛,家境贫寒。
直到24岁那年,有一天,惠能卖柴路过一家客店,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忽然
心眼顿开,智慧焕发。于是安置好母亲,求道心切,不远千里,健步行走一月,来到黄
梅县东山寺拜见五祖。
请留意这个细节:宗门当中无师自悟,然后千里万里寻师求证...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五章惠能出世
六祖惠能大师出生于公元638年,祖籍北京市大兴县,随父南迁到广东省新兴县(
旧称新州)。
中华禅宗到了六祖以后才充分彰显顿教风采,并从藉教悟宗走向藉师悟宗。
因此,真正的教外别传、以心印心的中华禅宗是从六祖开始的。

01 闻经悟道
二月初八子时,在广东省中西部的新兴县,一个婴儿呱呱落地。
黎明时分,突然有两位神奇的和尚对婴儿的父亲说:“我们特地来为你们家的小孩
取名,就叫做惠能。”惠能爸爸听了感到奇怪,就问他们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这两位
僧人答道:“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说完就走了,也不知到哪儿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古以来,伟大祖师大多出身于贫苦人家。这不,惠能从小
失去父亲,与母亲娘俩相依为命,靠着打柴卖柴为生,备受艰辛,家境贫寒。
直到24岁那年,有一天,惠能卖柴路过一家客店,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忽然
心眼顿开,智慧焕发。于是安置好母亲,求道心切,不远千里,健步行走一月,来到黄
梅县东山寺拜见五祖。
请留意这个细节:宗门当中无师自悟,然后千里万里寻师求证...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宇宙圣斗士 (ZHUAN)
宇宙圣斗士
——读《释迦佛传》感悟一
佛传在交代佛陀住世的背景时说:释迦牟尼佛实在是一位伟大的慈悲的革命者。
他革命的对象:一是阶级森严的印度社会;二是没有究竟真理的神权宗教;三是生死循
环不已的自私小我。
我们现在学习释迦牟尼佛,也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也要从社会、宗教、和自私的小我
三个层面改造这个现在这个世界。
社会:因不信神导致的社会日益堕落,人积攒的恶行——积重难返。我们需要让大家重
新回到修行修炼的路上来!
宗教:现代宗教已经不能让人解脱轮回之苦,如何正本清源是当前的重点。让人们找到
解脱之法,让正法永存!
自私的小我:不信因果,不信宇宙规律,使人类在弱肉强食的幻影下无恶不作,自私、
贪婪、无知让人们在三恶道愈陷愈深,难以出离!
佛陀这位革命者,用慈悲和感化行的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同释迦牟尼佛一样,今天的
革命者也不是意味着拿起刀枪,用革命手段对付所谓的敌人。
不是的!
现在的敌人,就是人们抽烟喝酒吃肉享受人生的观念!
现在的敌人,就是人们贪图名闻利养普世价值的理念!
现在的敌人,就是人们愚痴无知无智我为中心的思想!
有形的尚且...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请教放生
☆─────────────────────────────────────☆
qxdren (wuming90) 于 (Tue Aug 14 01:07:07 2012, 美东) 提到:
网上有放生问答的文章,很多的。你可以先看看,然后再去执行。《放生问答》:
http://www.dizang.org/wd/fs/
我也没有放生过,只捐点钱,惭愧。
带个桶里面有水,保证路上鱼不会死,这是很周到的,应该如此。如果买得多,可能就
比较拥挤了,但也要有水。视频里,许多人放生桶里,都有些水。
还有就是放生时,路上念大悲咒,放生时,也念,还有往生咒等等。有不少注意四项的
。淡水鱼不能放海里等等,找个好的地点放生,也是很重要的。主要放鱼,那些大家吃
的。这些动物,放生要优先。还有金鱼等,不要放,它们本
来就是让人养的。放生的本意就是救命,看什么是救急命的。
☆─────────────────────────────────────☆
AFlamingo (闲云野鹤) 于 (Tue Aug 14 08:04:47 2012, 美东) 提到:
在美国还是不要做这些事了,因为美...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6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7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8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命,无数劫以来的一切善恶苦乐,以及寿夭美丑等事
,都记得很清楚,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对恶报心存怖畏,一向寡言。
太子十三岁的那一年,忽然大为转变,即时闭口不语,如聋、如盲、如痖似的,好像木
偶和泥人一般。
国王只有这么一位太子,而且普受举国敬爱,不久就要继承王位。国王眼见太子,虽用
衣食,不说饥寒,虽有耳目,不存视听,本来是个聪明智慧的人,如今却变成和石人一
样。国王非常的悲伤、忧虑,于是请教有学识的婆罗门教徒,问他们说:“太子为什么
不能说话?”
相师胡乱的回禀说:“太子的相貌虽端正,可是身藏祸殃,欲害父母,危国灭宗。他所
带来的严重后患,不久将至。”
相师又说:“国王之所以没有生育其他的太子,都是因为这个恶子妨碍的缘故。应该把
他活埋,才能保国存宗,再生贵子。否则,国王和国家,都非常危险。”国王听信相师
的妖言,为此深感忧愁,坐卧不安,于是召集亲信老臣,共议此事:“究竟是将...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真实?
实为一代时教之所言诠。下摘取无量寿经注解有关章节,供参考。
真实义就是佛之知见,乃实相妙理,究竟至极者也。此乃依圣道实教,诸法实相为真实
际。若依净土,光阐道教为权方便,誓愿一佛乘为真实际,一实真如海故。圣道守理而
非唯理。净土以事而非唯事(即事即理事事无碍。)。于众生所入,则虽有事理空有不
同,而从诸佛咨嗟见之(指十方如来赞叹净宗。)。则唯此誓愿一佛乘、一实真如海为
真实之际。(若圆会宗下,如布袋和尚曰:「只这心心心是佛……一切无如心真实。」
故知真实之际即是自心。…… 但念佛法门,亦复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念佛
之本心,正是真实之际。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上段所论真实,如无量寿经中「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吾人
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学者须如此深
研痛拶不可徒落在语言作道理领过)。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
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
。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要之。离一切相。卽一切法
。离故无相。卽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10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3
11
大乘经典是佛灭度后才发展出来的吗?
文 : 余正遠
前言:有些人认為大乘经典是在佛灭度后才创造出来的,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為
佛陀在初转法轮的四阿含经中有许多地方都有提到「大乘」或「三乘」和「方等经典
」!四阿含中也多处提到「菩萨」二字!佛陀也说自己和过去诸佛修菩萨行的过程,以
及授记 弥勒菩萨将来成佛。
所以大乘之名是在四阿含中就有的,四阿含中就有提到菩萨六度,因此大乘经典不是后
来才创造的。
如《增一阿含经》卷1〈1 序品〉就说: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便為总持如来藏;
………………………………………………………..
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CBETA, T02, no. 125, p. 550, b29-c14)
以下我们再引用经典并分几点来说明:
一、四阿含中多处提到「大乘」两字的经文:
1.《长阿...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
小乘方面我不清楚没法评价。大乘方面您说的很对,信确实是最主要的起步。
《大智度论》里讲“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修学佛法时间长一些也会明白,“智”其实是靠“信”获得的。(有反对意见的请先搞
清智和识后再提问 :)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
涅槃无上道。信心清净无垢浊,灭除骄慢恭敬本,亦为法藏第一财,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惠施心无竑。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信使诸根净明
利,信力坚固无能坏,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信于境界无所著,远离诸难
得无难,信能超出众魔道,示现无上解脱道,信不破坏功德种,信能生长菩提树,信能
增益最上智,信能示现一切佛。”

发帖数: 1
13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
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
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
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然而
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
我们看看《新约圣经》里面怎么说,《新约全书》〈罗马书〉:【因为罪的工价乃
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新约全书》<罗马
书>6:23也就是说,他们主张人若想要永生,是必须要依靠上帝的恩赐,恩赐之后生到
天上,来获得快乐而获得永生。可是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一种生命,他是被创造出来
的,其实他就必然要灭。就像说,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被创造在世间,他毕竟要死了
之后才有可能生天嘛!他死了 在人间,还有什么永生可言呢?能够生到天上,那是新
的出生啊!能够新的出生,那一定还会再灭亡;因为生跟灭它是相对应的。如果是真正
的永生呢,其实那就叫 无生,它不是可以被出生的法。
近来挟科技进步之雄风,谷歌的首席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法门三资粮之信
前面已经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殊胜的地方。念佛法门既然是这么殊胜,而且有那
么多好处--可以让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是往生到纯一清净的这个世界,
乃至可以帮助我们实证佛法明心见性--既然念佛法门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就应该来
修集、来实践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主要修学的内容就是信、愿、行。信、愿、行是
三资粮,我们如果能够修集这个三资粮,就可以让我们逐步来达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我
们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到其他的清净世界,乃至要明心见性,都可以逐步
来完成。
我们首先来看这个求生诸佛净土的三资粮,首先就是要谈到“信”。信是信、愿、
行三资粮里面的首要。我们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比是我们去
移民。如果我们要移民到美国去,我们首先要相信确实有美国的存在,如果我们不相信
这个世界上有美国,那我们怎么会想要去移民到那个地方去呢?所以说我们要往生西方
极乐世界,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首要就要先相信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那为什么我
们要相信呢?因为这是 佛陀跟我们讲的,佛陀祂有四智圆明。世尊能够有四智圆明的
道理,就是说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所能够认识的非常有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不杀生是佛教诸多戒律中最为重要的戒律之一。
佛教虽然反对杀生,可是仍然有一些例外,也就是开缘。这些例外与开缘是要符合某些
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如果没有符合这些条件,仍然是犯了杀罪。
譬如,为了护持正法,不得不与破佛正法的人厮杀,虽然杀了人,非但没有罪过,反而
有大功德。所以,佛在《大般涅槃经》曾开示: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佛出世,号 欢喜
增益如来。于 佛般涅槃后的末法当中,有一觉德比丘能宣扬 佛的正法,却被破戒的比
丘执持刀杖想要加害于他。当时有一国王名有德,护卫觉德比丘,与破戒比丘们共相战
斗,让破戒比丘无法加害觉德比丘。可是,有德国王与破戒比丘战斗,身上中了刀、剑
与弓箭而死;死后往生 阿閦佛国,成为 阿閦佛座下声闻第一弟子。觉德比丘后来命终
,往生 阿閦佛国,成为声闻第二弟子。这告诉大众,护持正法是有大功德的。所以,
释迦牟尼佛在经中随后开示:若有正法快要灭尽的时候,应该像有德国王一样,为正法
牺牲生命,非但没有过失,反而有大功德。
又譬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曾开示,如果菩萨看见盗贼为了钱财将要杀
死很多人,或者有人欲加害声闻、缘觉、菩萨等等,菩萨就会思惟:“我如果断了这些
极...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228
16
来自主题: Anhui版 - 安徽名人--先秦两代
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 出
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
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
仲父”。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
“仓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
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
,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
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
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
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庄
h******y
发帖数: 3501
17
程序员文史综合题目一,选择题(皆为单选):
1,以下谁是二进制思想的最早提出者?
a,伏羲;b,姬昌;c,莱布尼茨;d,柏拉图。
2,以下哪个概念和公孙龙的《指物论》中的“指”字含义相近?
a,变量;b,数组;c,对象;d,指针。
3,蔺相如,司马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下列哪一组对应关系与此类似?
a,PHP,Python;b,JSP,servlet;c,java,cdth;d,C,C++。
4,秦始皇吞并六国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思想?
a,递归;b,分治;c,迭代;d,模拟。
5,雅典王子忒修斯勇闯克里特岛斩杀米诺牛的时候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
a,动态规划;b,穷举;c,记忆化搜索;d,Dijkstra算法。
6,印度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的机器人七弟采用的智能算法最有可能是以下哪
一种?
a,神经网络;b,遗传算法;c,模拟退火;d,穷举算法。
7,《公孙龙子》记载:“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齐国无士,何也?’尹
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这说明了齐王:
a,昏庸无道;b,是个结巴;c,不会下定义;d,不会定义自己的需求。
8,惠施曾提出过“卵有毛”的... 阅读全帖
c*******7
发帖数: 17225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ici (艾西), 信区: Joke
标 题: 这就是传说中让理科生沉默,让文科生落泪的文史综合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3 14:53:41 2011, 美东)
程序员文史综合题目一,选择题(皆为单选):
1,以下谁是二进制思想的最早提出者?
a,伏羲;b,姬昌;c,莱布尼茨;d,柏拉图。
2,以下哪个概念和公孙龙的《指物论》中的“指”字含义相近?
a,变量;b,数组;c,对象;d,指针。
3,蔺相如,司马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下列哪一组对应关系与此类似?
a,PHP,Python;b,JSP,servlet;c,java,java script ;d,C,C++。
4,秦始皇吞并六国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思想?
a,递归;b,分治;c,迭代;d,模拟。
5,雅典王子忒修斯勇闯克里特岛斩杀米诺牛的时候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
a,动态规划;b,穷举;c,记忆化搜索;d,Dijkstra算法。
6,印度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的机器人七弟采用的智能算法最有可能是以下哪
一种?
a,神经网络;b,遗传算法;c,...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75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u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howmoney (多少钱), 信区: Hubei
标 题: 版上做IT的多吗?来做做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4 12:00:47 2011, 美东)
程序员文史综合题目一,选择题(皆为单选):
1,以下谁是二进制思想的最早提出者?
a,伏羲;b,姬昌;c,莱布尼茨;d,柏拉图。
2,以下哪个概念和公孙龙的《指物论》中的“指”字含义相近?
a,变量;b,数组;c,对象;d,指针。
3,蔺相如,司马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下列哪一组对应关系与此类似?
a,PHP,Python;b,JSP,servlet;c,java,cdth;d,C,C++。
4,秦始皇吞并六国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思想?
a,递归;b,分治;c,迭代;d,模拟。
5,雅典王子忒修斯勇闯克里特岛斩杀米诺牛的时候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
a,动态规划;b,穷举;c,记忆化搜索;d,Dijkstra算法。
6,印度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的机器人七弟采用的智能算法最有可能是以下哪
一种?
a,神经网络;b,遗传算法;c,模拟退火;d,穷举算法...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75
20
来自主题: Programming版 - 版上做IT的多吗?来做做这个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u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howmoney (多少钱), 信区: Hubei
标 题: 版上做IT的多吗?来做做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4 12:00:47 2011, 美东)
程序员文史综合题目一,选择题(皆为单选):
1,以下谁是二进制思想的最早提出者?
a,伏羲;b,姬昌;c,莱布尼茨;d,柏拉图。
2,以下哪个概念和公孙龙的《指物论》中的“指”字含义相近?
a,变量;b,数组;c,对象;d,指针。
3,蔺相如,司马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下列哪一组对应关系与此类似?
a,PHP,Python;b,JSP,servlet;c,java,cdth;d,C,C++。
4,秦始皇吞并六国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思想?
a,递归;b,分治;c,迭代;d,模拟。
5,雅典王子忒修斯勇闯克里特岛斩杀米诺牛的时候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
a,动态规划;b,穷举;c,记忆化搜索;d,Dijkstra算法。
6,印度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的机器人七弟采用的智能算法最有可能是以下哪
一种?
a,神经网络;b,遗传算法;c,模拟退火;d,穷举算法...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87
21

您的称谓当然很重要,连自己的称呼都不能明确的话,有什么资质说别人“走火入魔”
呢?还有,您到底研究过周易风水吗?有什么依据说它“误国误民”?
还有,“施主”的意思是实行布施的主人。
梵语da^na-pati。即是指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音译檀越、陀那钵
底、陀那婆。又作布施家。又梵汉兼举而称檀越施主、檀那主、 檀主。依长阿含卷十
一善生经(大一•七二上):‘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中略)一者
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 止。善生!若檀越以此
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中略)一者防护不令为
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 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
天路。’又增一阿含经卷 二十四谓,施主惠施有五功德:(一)名闻四远,众人叹誉。(
二)若至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三)受众人敬仰,见者欢悦。(四)命终之后,或
生天上, 为天所敬;或生人中,为人尊贵。(五)智慧远出众人之上,现身漏尽,不经
后世。今施主泛指一切布施者,或举行丧葬仪式之丧家,亦称施主。[增一阿含经卷三
清信士品、...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譚嗣同:仁學
仁學
作者:譚嗣同 清
目录
■1 自敘
■2 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
■3 仁學一
■3.1 一
■3.2 二
■3.3 三
■3.4 四
■3.5 五
■3.6 六
■3.7 七
■3.8 八
■3.9 九
■3.10 十
■3.11 十一
■3.12 十二
■3.13 十三
■3.14 十四
■3.15 十五
■3.16 十六
■3.17 十七
■3.18 十八
■3.19 十九
■3.20 二十
■3.21 二十一
■3.22 二十二
■3.23 二十三
■3.24 二十四
■3.25 二十五
■3.26 二十六
■3.27 二十七
■3.28 二十八
■3.29 二十九
■3.30 三十
■4 仁學二
■4.1 三十一
■4.2 三十二
■4.3 三十三
■4.4 三十四
■4.5 三十五
■4.6 三十六
■4.7 三十七
■4.8 三十八
■4.9 三十九
■4.10 四十
■4.11 四十一
■4.12 四十二
■4.13 四十三
■4.14 四十四
■4.15 四十五
■4.16 四十六
■4.17 四十七
■4.18 四十八
■4.19 四十九
■4.20 五十
自...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3
来自主题: _wisdom_except_GUANYINFAMEN版 - 给老猪的卦
这个就有点悖论的味道了,就是信心没有升起,可不可能到达四禅。
所以华严经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
有关初发心时,华严经里关于信的一些论述
深信于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无上大菩提  菩萨以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法
断除疑网出爱流  开示涅槃无上道
信无垢浊心清净  灭除憍慢恭敬本
亦为法藏第一财  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惠施心无吝  信能欢喜入佛法
信能增长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来地
信令诸根净明利  信力坚固无能坏
信能永灭烦恼本  信能专向佛功德
信于境界无所著  远离诸难得无难
信能超出众魔路  示现无上解脱道
信为功德不坏种  信能生长菩提树
信能增益最胜智  信能示现一切佛
是故依行说次第  信乐最胜甚难得
q****u
发帖数: 1421
2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佛说般舟三昧经(下)
譬喻品第四
佛告颰陀和。菩萨得是三昧不精进行者。譬如人载满船珍宝渡大海。船中道坏
。阎浮利人皆大愁忧念失我尔所宝。菩萨闻是三昧不学者。一切诸天人民皆悲忧言
。乃失我尔所经宝。佛言。是三昧经者。是佛所嘱。佛所称举。闻是深三昧。不书
学诵守持如法者。是为愚痴。譬如痴子人持栴檀香与之。而不肯受谓之不净香。主
言。此栴檀香也。卿莫谓不净。嗅之知香。视之知净。其人闭目不嗅不视也。佛言
。闻是三昧不肯受持者。如彼痴子是为无知。反呼世间为有。不入空不知无。自谓
如法。反作轻戏言。佛亦有深经乎。亦有威神乎。反相形言。世间亦有比丘如阿难
乎。佛言其人从持是三昧者。所去两两三三相与语言。是何等说。从何得是语。为
自合会作是经。非佛所说。佛告颰陀和。譬如贾客持摩尼珠示田家痴子。曰评此直
几钱。贾客言。持是珠置冥中。其光所照直满中宝。佛言。其人不知是珠而言。其
价能与一头牛等不。宁可贸一头牛与我者善。不肯者休。如是颰陀和。菩萨闻是三
昧不信。反形相者。如彼痴子。佛言。菩萨闻是三昧信受持修行者。四面皆拥护无
所畏持戒完具。是为高明。智慧深入当分布语人展转相教。当令是三昧久在世间。
佛言。痴人自于前世不供养作功德...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2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