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 发帖数: 571 | 1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遊行者婆蹉氏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就在一
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遊行者婆蹉氏對世尊這麼說:
「怎麼樣,喬達摩先生!『世界是常恆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喬達摩尊師有
這樣的見解嗎?」
「婆磋!我無這樣的見解:『世界是常恆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那樣的話,怎麼樣,喬達摩先生!『世界是非常恆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喬達摩尊師有這樣的見解嗎?」
「婆磋!我無這樣的見解:『世界是非常恆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怎麼樣,喬達摩先生!『世界是有邊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喬達摩尊師有
這樣的見解嗎?」
「婆磋!我無這樣的見解:『世界是有邊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那樣的話,怎麼樣,喬達摩先生!『世界是無邊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喬
達摩尊師有這樣的見解嗎?」
「婆磋!我無這樣的見解:『世界是無邊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怎麼樣,喬達摩先生!『命即是身體,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喬達摩尊師有這
樣的見解嗎?」
「婆磋!我無這樣的見解:『命即是身體,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那樣的話,...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2 p219
一、前 言
本文的寫作目的,便是希望能站在佛教本身的詮釋立場,針對有關人類的起源問題,提
供一個佛教文獻學上最早的經證或論據,藉以突顯出佛教對於這一個問題所持的宗教立
場和看法。
事實上,有關人類及世界的共同起源問題,在各個宗教的領域中都有談及,例如,中國
神話中的「盤古開天劈地說」,印度婆羅教或印度教的「梵天創造說」[1],基督宗教
及回教的「上帝創造說」,都可以說是這一種「人類起源說」的具體說明。然而,有關
這一種人類的具體來源問題,在原始佛教時代,最初只不過是把它視作一個「十四無記
」的形上學的問題而不加討論。在佛陀入滅以後的一兩百年之間,原始佛教開始從一個
以修行為主軸的「沙門團佛教」(êr?maöa Sa×gha Buddhism),慢慢轉化為一個
以信仰為主軸的「部派佛教」(Scholastic Buddhism)。隨著「孔雀王朝」的日益壯大
,阿育王(A§oka;B.C.268—232)更正式宣佈要以佛教作為印度的國教,從而達到其政
教合一的政治目的。因此,就在這一種情況下,佛教便正式脫離了以修行團體為主軸的
生活模式,而開始往信仰化、宗教化的方向...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3 第五章 大乘菩薩道的真義
中國佛教主要表現為大乘形態,而大乘佛教的核心內容在於菩薩道的實踐。對此,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說:「若有眾生,從佛
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
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
。」這就是說,大乘的表現是「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
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有悖於此者應不是
大乘。具體到現代禪與印順法師就菩薩道的爭論,我們判斷的依據將是《妙法蓮華經》
對大乘的這一表述。
在現代禪與印順法師的相關爭論中,雙方的焦點在於菩薩的資格問題。也就是說,
究竟行大乘菩薩道的主體應當是法眼清淨的菩薩還是凡夫菩薩?雙方之所以在此問題上
發生爭論,導火索當是印順法師主張(凡夫的)人菩薩行,而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
持否定的看法。李元松先生說:
針對禪師們這種「言過其實」的說法,印順法師曾給予批評,大意是:「禪師們太
過於強調修證了,以致無法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菩薩道的本意是人乘的菩...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4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辛一、(於樂趣亦應厭離):
問曰:惡趣是無暇處,有眾苦逼惱,所以應厭離;但是人天善趣是安樂生處,
不應厭離。
地上惡異熟,唯見為損惱,
聖者觀三有,等同備宰處。
凡是地上的眾生都受著惡業異熟果,唯有見到他們都在為各種痛苦所損惱,因
此聖者們觀看三有世間與待宰處等同。
三惡趣是充滿痛苦的無暇之處,而人天善趣有許多欲樂,因而有人以此對善趣
生起愛執,不欲出離,這也是不明善趣真實面的非理愛執。生活在大地以上的人天有情
,無一不在受著前世不善業的異熟果報,都在時刻不停地為行苦、變苦、苦苦所損惱。
具體來說,人道有情是以貪欲惡業而投生於人趣,阿修羅以嫉妒惡業感生為非天,天人
以傲慢惡業而投生於天趣,既然各個都在感受惡業異熟果,那怎能稱之為安樂生處...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5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辛一、(於樂趣亦應厭離):
問曰:惡趣是無暇處,有眾苦逼惱,所以應厭離;但是人天善趣是安樂生處,
不應厭離。
地上惡異熟,唯見為損惱,
聖者觀三有,等同備宰處。
凡是地上的眾生都受著惡業異熟果,唯有見到他們都在為各種痛苦所損惱,因
此聖者們觀看三有世間與待宰處等同。
三惡趣是充滿痛苦的無暇之處,而人天善趣有許多欲樂,因而有人以此對善趣
生起愛執,不欲出離,這也是不明善趣真實面的非理愛執。生活在大地以上的人天有情
,無一不在受著前世不善業的異熟果報,都在時刻不停地為行苦、變苦、苦苦所損惱。
具體來說,人道有情是以貪欲惡業而投生於人趣,阿修羅以嫉妒惡業感生為非天,天人
以傲慢惡業而投生於天趣,既然各個都在感受惡業異熟果,那怎能稱之為安樂生處呢?
縱然善趣有情表面上在享受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6 圣严法师
〈顯宗記〉本文字數雖不多,可是內容非常豐富,首先介紹〈顯宗記〉的標題。
為什麼叫「顯宗」?在中國禪宗的立場,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宗,這「宗」可
以說是宗旨的宗,也可說是根本、原理的意思,它是為了顯示《壇經》的「無念為宗」。
宗與教是相對的,一般所講的宗教是一種信仰鬼神、神祕力量的意思;可是在佛教
,尤其是在禪宗的立場,宗是指心法,教是指理論。從語言、文字思辨等哲學和道理來
理解佛法,是為「教」;文字語言之外,也叫做「教外別傳」的是為「宗」。宗的意思
必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去體驗。因此,凡是有禪悟經驗的人所講的就是「
心」,就是「佛性」,心是指智慧心、清淨心,佛性是不動的空性。只有以清淨的、無
煩惱的、無分別的慧心,才能夠見到不動的、不變的而實際上是沒有一點痕跡可見的佛
性,那便是「宗」,就是明心見性的「性」。
事實上明心也是明的「宗」,見性也是見的「宗」。明心就是心中沒有煩惱、沒有
執著、沒有分別。明的意思並不是說很聰明,而是心中無罣礙,心中無差別。
唯有明心的人才能見性,很多人以為見性就是見到佛身放光,其實不是,性是無形
、無相、無聲、無色、無味的,沒有形...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2689 | 7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10330 | 8 中國公主被爆任性又像男孩 習皇帝煩惱她交不到男友
分享中國公主被爆任性又像男孩 習皇帝煩惱她交不到男友到Facebook 分享中國公主
被爆任性又像男孩 習皇帝煩惱她交不到男友到Line 分享中國公主被爆任性又像男孩
習皇帝煩惱她交不到男友到Google+
習近平的女兒習明澤行事低調。(圖片取自網路)
2018-03-17 10:2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個26歲獨生女習明澤,最近傳出習近平
和妻子彭麗媛擔心習明澤找不到男朋友,由於她個性像男孩子,有時還有點任性,這讓
夫妻倆頗為煩惱。
疑似習明澤女子(右後)在2015年隨習近平出訪時,一見到電視鏡頭,馬上快閃躲到
父親身後。(圖擷取自央視片段)
疑似習明澤女子(右後)在2015年隨習近平出訪時,一見到電視鏡頭,馬上快閃躲到父
親身後。(圖擷取自央視片段)
明鏡創辦人何頻在網路節目《點點今天事》引述北京消息,指習近平和彭麗媛對習明澤
沒有男友一事相當煩惱,但習明澤平時相當低調,幾乎都在北京,就算是外出還是有大
批的保鑣保護,一般人根本無法和她接觸,加上習明澤個性像男孩子,有時還有點任性
,至今都沒傳出有任何戀情。
... 阅读全帖 |
|
J****0 发帖数: 2400 | 9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作者:弄玉
出版:河圖文化有限公司
出處:失落手打論壇
本集簡介:
領著兩個第六級修為和一個第七級修為摸去黑龍會的東海老巢偷東西,怎麼想
怎麼沒把握,既然這段路途不算短瘓瘌瘊瘍,匱匰厬厭搞個集體特訓應該不錯;被白起
操了幾千幾百年,沒有練成絕世高手箝箔箘箸,粽粻綿緂至少也是個特訓專家——嗯,
既不能打傷打殘又要逼出極限,辦個亂鬥脫衣特訓吧!
拉薩駐紮了黑龍會的新七大海將軍之一,聽說與此人交手無一生還僣僛僖僩,瘓瘌瘊瘍
這種鬼話我當然不會信,但這傢伙擺出的陣勢卻讓我很難招架!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第二話 化明為暗 重啟旅程
第三話 實戰過招 循環漸進
第四話 正義一方 邪惡對抗
第五話 邪無第一 舉世皆黑
第六話 虛張聲勢 玉石俱焚
第七話 骨肉相連 三位一體
第八話 熱烈歡迎 衣錦榮歸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喂!方仔,一個人悶在那裡幹什麼呢?你重傷初癒,應該要多休息才對啊!」
「我正在想論文的題材,之前已經有些想法,趁現在做點整理。」
「哦,有趣,方青書大少的新論文,這個我也好奇,你寫什麼題目?軍...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0 [日期:2006-03-05] 來源:戒邪淫網主站 作者:葦度 [字體:
大 中 小]
末學曾看過某大德著的《現代社會修積功德的十件善事》,也
看過《介紹幾種既省錢而又簡單易做的方法》等類似修積福德的文
章,深受教益,努力實踐。在勸人為善時,對方往往說,人家有
錢,咱沒錢,實際上修大福德不一定需要很多錢,也不是富人的專
利,窮人一樣修大福報,有些甚至不需要錢,而貧窮正是修大福德
的好時機,類似的文章都曾提到,只是沒有加以強調,實際上修福
完全以心量來衡量,關鍵是看發心,以發心是否真誠、清淨、平
等、慈悲為標準,也就是純是利人的心,利益眾生的心,無私,無
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福慧雙修,修福很重要,是往生資糧之
一,在修學中末學有些體會,覺得很重要,又不需要花費很多金錢
就能修習,說出來供養大家,還請有德行的同修指正。
第一是孝親。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
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勸孝文》稱孝為人間第一事,捨此一
事,並無功業。上淨下空法師也多次提到孝親尊師的重要性,並稱
為根基。可見孝親的重要性。老法師講到孝親有三個層次:低等的
是在經濟上使父母生活無憂,現在這...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11 第六章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
這裏所說的合法性與世間的法律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指是否符合佛法。印順法師人
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應該說,現代禪方面早就觸及到了,並一再質疑人間佛教思
想的內在矛盾。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現代禪方面並沒有將其提高到是否符合佛法的高
度來加以探討。我之所以將其進一步提升為合法性問題,是因為我從印順法師的著作中
發現有大量的違背佛法的論斷,而其不少論斷都是同其人間佛教思想息息相關的。對此
,我們將著重探討兩個問題:第一,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內容是否符合佛法;第二
,「人間佛教」這一概念是否符合佛法的精神。我個人認為:澄清這兩方面問題,對於
今後佛教的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節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的內容是否合法
印順法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在實踐上的主要內容,根據印順法師自己的說法,是三
合一的人菩薩行,即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同時具備而做利益人群的事業。由於這裏
實際涉及的是行為主體、發心和行為實踐,因此,我們將從心、行與人這三方面來加以
探討。
有關人間佛教的發心,印順法師說:「修學人間佛教──人菩薩行,以三心為基本
,三心是大乘信...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956 | 12 自在步紅塵 第二十五集
[ 88.10.22華視播出 ]
如果能將這念攀緣的心收回來,
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能安能靜。
俗話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儒家也說:「萬物靜觀皆自得。」
靜得下來的人,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有義意。
【生活小故事】:擁有
【 惟覺談禪 】:如何跳脫煩惱的束縛?
問題一
目前社會上有許多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羨慕別人,常覺得別人的生活比自己幸福
,因而引生出許多煩惱。請問老和尚:要如何避免這些無謂的煩惱,讓自己的心能夠安
穩自在呢?
老和尚開示:
內心不寧靜的人總喜歡向外攀緣,盲目的追求名利財色,而且「這山望過那山高」
,比來比去始終沒完沒了。將這念攀緣的心收回來,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
能安能靜。俗話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儒家也說:「萬物靜觀皆自得。」
靜得下來的人,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有義意。相反地,不能向內反照、一味地向
外追逐名利的人,則永遠活在空虛與煩惱當中。
《法華經》有則公案:有個人,家境十分貧窮,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有一
天窮人忽然想到自己有位親戚是朝庭大臣,富甲一方,於是到京城來投靠親人。這位朝...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956 | 13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就是要我們「知恩」、「感恩」、「
報恩」。知什麼恩?知父母、師長、社會、國家及三寶的恩德,並且進一步感恩、報恩。
先想一想那些人對我們有恩?想即是思,依著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
心開意解,心中感到清淨、寧靜;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易落入煩惱當中。
知恩,「上報四重恩」,思惟感受所有人對自己都有恩德,就是大慈悲心的表
現;不論親疏、上下、同事、同學、師長、父母乃至於世間上所有的人,都在幫助自己
,都在為自己服務,事實的確如此。
一個人從出生到學業成就的階段,都是仰賴父母生育、養育與照顧;求學階段
,師長給予我們指導與教誨,使我們學得謀生的技能與知識;創業階段,社會與國家,
給了我們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機會,如果沒有這些,我們的生活就會產生困難,事業也不
能成就;在人生的歷程,三寶能指引我們使人生邁向光明,開啟我們的智慧,轉化一切
煩惱業障,讓我們能超越生死大海,出離輪迴之苦,到達極樂的彼岸。這些人、事、物
對我們都有直接與間接的幫助,如是思惟我們確實應該感恩、報恩!
...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14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淨行品第十一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
?云何得不害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
?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意業
?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染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
?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
無畏具足、覺悟具足?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
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
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毘鉢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
起善巧...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15 对于问题一,列个简单的善,恶和无记分类(对应五十一心所):
遍行(5)
觸、作意、受、想、思
別境(5)
欲、勝解、念、定、慧
善 (11)
信、慚、愧、無貪、無嗔、無癡、勤、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根本煩惱(6)
貪、嗔、癡(無明)、慢、疑、惡見(不正見)
隨煩惱(20)
小隨煩惱(10)
忿、恨、覆、誑、諂、驕、害、嫉、慳、惱
中隨煩惱(2)
無慚、無愧
大隨煩惱(8)
昏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不 定(4)
悔、眠、尋、伺 |
|
G**W 发帖数: 1865 | 16 《瑜伽師地論》 : 中陰身的開示
中陰身這個名稱,我們從這個名字的意義就知道說,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後,還沒有受
新的果報身之前,所受的一個中間的五陰身,叫中陰身。中陰身他的這個法義,他的內
容,我們要來引用《瑜伽師地論》中 彌勒菩薩為我們的開示,來解說這一段。論中這
麼講,彌勒菩薩這麼開示:
【而此中有必具諸根,造惡業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闇夜,作善業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隨所當生,即彼形類中有而生。】(《瑜伽師地論》
卷一)
我們先來看這一段論文,論文中 彌勒菩薩這麼講,說「中有」就是指這個中陰,因為
這個中陰身是這一生死後,下一生這個果報身之前的這個五陰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稱為中有。這個中陰身他是具足諸根的,也就是說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這六根都具足的。這個造作惡業者,他所得的中陰身,他是好像這個黑色的
羊一樣這麼陰暗;那麼作善業者所得中陰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這樣的亮,這樣一個
亮的亮度的情況。那麼告訴我們說這個中有,也就是這個中陰身呢,他是隨著這個有情
,到底他是屬於下一個果報是屬於哪一類的,下一個果報是屬於哪一類的情況之下,他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33 | 17 一个香港朋友发过来的,转给大家看看。朋友发给俺时的标题是:So Man Fung 2011,
我看了才知道是运程。这个So Man Fung 到底是哪几个字的发音?知道的给说说。
P.S:按运程里所说,偶2011年不顺啊,该怎么化啊,大师给指点指点吧。偶是逍鸡的.
二○一一年肖鼠運程
屬鼠的人,剛過了一個不太順利的虎年,既無吉星扶持,凶星又帶來事業和財政上
的破壞,可能令你沮喪不堪。踏入兔年,恭喜你!你將會見到光明前路,過去的努力終
於見到收成,希望你能把握這個好時年,創一番好成績。
事業方面,「天德」和「福星」同時出現在流年命宮之中,再配合鼠人本身機智、
聰明的本質,意味著你在今年縱遇困難、險阻,仍能順利克服,突破障礙。這兩顆吉星
不單能夠為你推動工作發展,亦能為你解厄扶危,對於提升運程有很大的助力。
此外,兔年「絞煞」、「三刑」等凶星並見,縱然它們的殺傷力不大,但也難免有
糾纏不清,以及帶來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和口舌矛盾等煩惱。所以,在兔年裏,你必須
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對抗面前的禍患,才能在新一年的事業上突破過去的框框。
財運方面,屬鼠的你是一位腦筋靈活,懂得適時變通的人,也有覷準時... 阅读全帖 |
|
J****0 发帖数: 2400 | 18 第一話 傾盆雪崩·逃亡末路
小時候看過的許多戲文故事,
[轉載] 阿里布達年代祭1~54 作者:羅森 (超長篇)[已更新至54章][url=http://www.eyny.com/viewthread.php?tid=5236971][轉載] 阿里布達年代祭1~54 作者:羅森 (超長篇)[已更新至54章][/url]伊莉討論區[url=http://www.eyny.com/]伊莉討論區[/url]
裡頭都有一個常見的橋段,就是每次有人要對主角說出重要線索與舕舔舞,鳶鳴鳵鳱特
別是只有他一個人知道的秘密真相時,便給暗中窺探的第三者刺殺廒弊彃彄,墓墈墆墂
沒有機會把秘密說出口。
這樣的情形,在我過去的冒險生涯中也碰過不少次蝃蜘蜒蜮,瑵瑣瑪瑲儘管我刻意
提防,但很多時候就算刻意防範窨窩窪窫,鬿魂鬾魟該死的人還是活不了,這點讓我很
無奈,而最近情況有變,我成了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可是我每次要說出真相的時候,受
狙擊者並不是我,反倒是聽的人被狙擊滅口。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出現?其實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我的利用價值比較高,
還輪不到我去死吧。不過,連倫斐爾都在他自己的地頭上成了犧牲者,這就不...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19 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
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
。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做。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識。
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第二心所有。略
有五十一種。分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別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煩惱有六。五
隨煩惱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二別境
五者。一欲。二勝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進。三慚。四
愧。五無貪。六無嗔。七無癡。八輕安。九不放逸。十行捨。十一不害。四煩惱六者。
一貪。二嗔。三癡。四慢。五疑。六不正見。五隨煩惱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惱。四
覆。五誑。六諂。七憍。八害。九嫉。十慳。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不信。十四懈
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舉。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亂。六不定四者
。一睡眠。二惡作。三尋。四伺。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種。一眼。二耳。三鼻。四舌。
五身。六色。七聲。八香。九味。十觸。十一法處所攝色。第四心不相應 |
|
a**u 发帖数: 8107 | 20 ☆─────────────────────────────────────☆
runsun (runsun) 于 (Wed May 13 22:12:19 2009) 提到: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彼时尊者摩罗鸠摩罗。独在静处。有是
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命是身
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我不能忍。我所不用。我
所不乐。世尊若一向记世间有常者。我当从行梵行。若世尊不一向记世间。世间有常者
。论已当离去。如是世间。世间有边。世间无有边。命是身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
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若世尊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当行梵行
。若世尊不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问已当离还。于是尊者摩罗鸠摩罗从下
晡起。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尊者摩罗鸠摩罗却坐一面已。
白世尊曰。唯世尊。我在静处。有是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乃至
无有命终。此者我不欲。我不能忍。不能乐。若世尊一向知世间有常者。世尊当记之。
世尊若一向不知世间有常者。但直言我不能知。如...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21 ZT:
何謂原始佛教
選自Ven.Bhikkhu Vùpasama隨佛尊者著《原始佛教與法教之流變》部分內容
近二百年來,中外佛教圈有「回歸佛陀本懷」的溯源運動,這是在現有的南傳佛教、
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以外,致力尋求釋迦佛陀住世時親說傳授的教法。此一追溯佛
教法源的思惟,逐漸盛行於佛教的緣由,外在的原因是「佛弟子在學習佛法的道路上,
希望在「傳說」及「信仰」之外,能夠有更為可信、可證的史獻考證,作為探研佛法的
基礎」,而內在的因素則是「傳統佛教的學派教說極為分歧,不僅相互對立,更各有一
套論述及修行體系,因而促成學習者希望能夠藉由佛陀的原說,盡釋學說分歧的疑慮及
障礙」。因此,對於「佛陀原說」的探究,即逐漸發展成為近代佛教圈的顯學。
近代最先對印度佛教史實進行科學考證,是西方的學界,而西方學界的研究又多偏向
南傳佛教的史料,對於漢譯藏經中印度初期佛教諸部派的經史文獻,難有深入的了解,
遂造成西方學界認定南傳佛教即是同於「佛陀原說」的「原始佛教」。此一觀點影響所
及,使得一向以「上座部佛教」自居的南傳佛教,亦自視等同於「原始佛教」,而多數
未深入了解部派佛教分流史者,也將南...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2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2:59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佛
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
的影響,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至於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詞語釋義
最早使用這個分類法的,是日本的佛教學者,如日本《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對於“原始
佛教”定義如下:「相對於後世發達之大乘佛教,指釋尊在世時代至二十部派開始分裂
前之佛教。此時代之經典,包含佛教教說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詞,係依明治以後佛
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這個詞的定義尚有爭議。
最新的觀念為烏帕沙瑪比丘在《相應菩提道次第》所提出“原始佛教”这个概念,指的
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此時教法一味合和無諍。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
的佛教稱為...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yti.html
丁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由於這四種心遍緣無量眾生,因此稱為“無量”。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
現在能做到身口意清淨,這還不夠,還要具有慈心的莊嚴。慈心就是願眾生具
足安樂的善心。如法地修持就會出現慈心,心上就會具有慈心的莊嚴。因為有慈心的緣
故,對待任何眾生,不會生惱害的惡心。什麼叫惱害呢?就是我不想讓他得安樂,一定
要讓他吃盡苦頭等等。這樣的惱害心就沒有了。
【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
心上不但要具足慈心的莊嚴,還要具足悲心的莊嚴。就是要修出願一切可憐眾
生都脫離苦難的悲心。見到眾生正落在瘋狂、錯亂當中備受苦惱時,心裡不但不忍心捨
棄他,還想盡力幫助他。有這樣的悲憫之心,就不會捨棄眾生,就像母親不會捨棄獨子
那樣,兒子越是瘋狂、錯亂、受苦,母親就越是於心不忍。
【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
進一步,心中要有喜心的...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24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乙二、有漏法之別名:
如是有漏法亦稱,近取之蘊及有諍,
痛苦及集與世間,見處以及三有也。
如同有為法有不同的名稱,有漏法也可稱為近取之蘊、有諍、痛苦、集、世間
、見處以及三有。
有漏法的別名分別為七種:“近取之蘊”,有漏法作為因,可以使將來的痛苦
和一切世間的本體現前。可以用草火的比喻來解釋:草是草火的近取因,依靠草而燃燒
出來的火焰,稱為草火;同樣,依靠有漏煩惱而成之蘊,稱為近取之蘊。米滂仁波切《
俱舍論》的講義中除用草火作比喻外,還說到從果的角度也可叫近取蘊,如有果和花的
樹,稱為花果樹,同理,從有漏法中產生蘊,而且將來還會不斷產生,所以叫做近取蘊
;從本體或作用的角度,亦可叫近取蘊,比如國王的下屬,要依賴國王而存活,近取之
蘊同樣依賴有漏法,因此有漏...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25 關於涅槃的迷思(Confusion about Nibbana)
有許多關於涅槃的討論,整本書都在討論涅槃的也不少。有些人認為:涅槃之樂是一種
特別的身心狀態。有些人相信它存在自身之中;有些人說:當身心寂滅後,所剩下的便
是永恆的安樂。
有些人也許充滿懷疑,他們說:「如果涅槃是身心的寂滅,怎麼會有東西留下來讓人體
驗呢?」不經由感官而體驗到的快樂,教人難以想像。對沒有禪修經驗的人而言,這本
書中所討論的,就像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只有親自體驗過涅槃的人,去談論它才有說服力。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可談
,曾禪修到有涅槃經驗的人,會對此感到熟悉。
有些人認為:涅槃是某種特殊的名或色。其實不然,有四種巴利語稱之為勝義法(
Paramatta dhammas),前面曾經提過,是指不經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或思考
而能直接體驗的實相。這四種勝義法分別是:色法(material phenomena)、兩種心法
(mental phenomena):心本身,和每一心剎那與心俱生的其他心所,以及涅槃。因此
涅槃是不同於色法,也不同於心法。
第二個錯誤的觀念是:涅槃是名法和色法寂滅後... 阅读全帖 |
|
|
Y**u 发帖数: 5466 | 27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8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9 初禪中的「尋」與「伺」(上篇)
(朱倍賢教授2014.10.12skype開示)
構成禪那有五個內心的特質(五禪支): 尋、伺、 喜、樂,而第五個禪支有的經文是
漏掉,有的經文則寫「捨」或「心一境性」。從字面上比較容易了解後面三個禪支~喜
、樂、捨,前面兩個禪支「尋」跟「伺」,則是字義比較晦澀、不易了解,在歷史上有
比較多的爭議。好比說,在玄奘法師翻譯佛經之前,“vitakka”跟“vicāra” 這兩
個字是被翻譯成「尋」和「伺」,玄奘法師則將之譯為「覺」跟「觀」。
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是「初禪中的尋與伺」,透過了解這兩個禪支的內涵,就能夠了解初
禪的要領。
尋(vitakka) 與伺(vicāra) 起碼有三種定義
略加整理會發現當代教禪修的老師們對「尋」與「伺」的定義,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版
本。
《清淨道論》對「尋」與「伺」的定義
第一個定義來自《清淨道論》,也就是影響南傳佛教最深遠的一部論典。當今的南傳佛
教,許多禪修技巧跟理念與原始經典有大差距的,基本上都是受到這部論典的影響。所
以今天的探討課題之一,就是澄清因為《清淨道論》而流傳出來,一些實際上並不符合
歷史佛陀教說的教義。
...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74 | 30 找到这个论坛,从开始的兴奋到最后的沉重。这里实在是有点群魔乱舞的节奏,打着佛
教幌子的精神不稳定的人的帖子铺满了版面。我作为一个佛弟子,转帖六祖的无相颂,
希望能让大家辨明真伪。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
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說通及心通 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闇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逍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31 古往今来,大德都在赞叹放生.
搞乱生态,一般不是问题. 一:一般情况下放生数量少,比起整个市场上的数量和自然界
的数量.二是:放生的动物本来是自然界的,即使把市场上的动物全部放生于自然界,也没
有增加动物数量. 三:外来物种放生等等问题,一般很罕见,放生时,稍微注意点就行.四:
放生的人,他们一般都知道那些注意事项.
放生,一般放生那些大家吃的动物为好,如鱼等。但蛇、鸟等最好不要随便放生。
摘点放生功德的讲解, 更多:可看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末法,放生第一。」
4、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
—《梵網經》
5、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還債。
放生就是救急。放生就是慈悲。
放生就是覺悟。放生就是實踐。
放生就是積極。放生就是方便。
放生就是改命。放生就是解冤。
放生就是消災。放生就是治病。
放生就是救親。放生就是延壽。
放生就是福... 阅读全帖 |
|
a*****8 发帖数: 22 | 32 不要受任何規則的約束,由自己決定取舍,由自己對自身的存在作出反應。如果發覺自
己產生了急躁情緒,就暫時停止,過一段時間再接著做。
壓抑是人在痛苦和恐懼時處理情感的一種方式。而且,作為處理情感的一種方式,壓
抑也能上癮,成為一種習慣。
你所能感覺到的各種壓抑是:喪失自尊心,自卑、氣惱、內疚、自我怨恨、厭世,以
及覺得孤立無助。這些互相矛盾的情感混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憂鬱,而克制憂鬱就可能導
致壓抑。這時,壓抑感的效用可以掩蓋、克制、沖淡和壓抑住憂鬱本身,然而,除了這
些作用,它同時又重新帶來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憂鬱的所有有害情感。
看看自己為什麽會壓抑:
1、我是感到若有所思?如果是,是什麽?怎樣失去的?失去的是人、地位聲望還是
自尊心?
2、我感到氣惱嗎?對什麽氣惱?父母、朋友、老公、情人、孩子、兄弟或姐妹,還
是對自己?為什麽如此氣惱?是因為我的一些願望沒有實現嗎?
3、我感到絕望嗎?對什麽絕望?對誰絕望?這種絕望有事實根據嗎?能否從自己過
去的經歷中找出證據來證明這種絕望只是暫時的?
4、我感到孤立無助嗎?是否是真的?能否找到簡單有效的辦法來減輕孤立無助的感... 阅读全帖 |
|
a*****8 发帖数: 22 | 33 不要受任何規則的約束,由自己決定取舍,由自己對自身的存在作出反應。如果發覺自
己產生了急躁情緒,就暫時停止,過一段時間再接著做。
壓抑是人在痛苦和恐懼時處理情感的一種方式。而且,作為處理情感的一種方式,壓
抑也能上癮,成為一種習慣。
你所能感覺到的各種壓抑是:喪失自尊心,自卑、氣惱、內疚、自我怨恨、厭世,以
及覺得孤立無助。這些互相矛盾的情感混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憂鬱,而克制憂鬱就可能導
致壓抑。這時,壓抑感的效用可以掩蓋、克制、沖淡和壓抑住憂鬱本身,然而,除了這
些作用,它同時又重新帶來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憂鬱的所有有害情感。
看看自己為什麽會壓抑:
1、我是感到若有所思?如果是,是什麽?怎樣失去的?失去的是人、地位聲望還是
自尊心?
2、我感到氣惱嗎?對什麽氣惱?父母、朋友、老公、情人、孩子、兄弟或姐妹,還
是對自己?為什麽如此氣惱?是因為我的一些願望沒有實現嗎?
3、我感到絕望嗎?對什麽絕望?對誰絕望?這種絕望有事實根據嗎?能否從自己過
去的經歷中找出證據來證明這種絕望只是暫時的?
4、我感到孤立無助嗎?是否是真的?能否找到簡單有效的辦法來減輕孤立無助的感...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7545 | 34 【0號瓶】靈性解救瓶
你是一個神秘的人,與上天有所連結。你可能有很強的第六感或者靈通的能力。代表這
個瓶子的塔羅牌是『傻瓜』,代表你有一種天真與信任的品質,可以處於渾沌與混亂的
情況中。
你的困難與挑戰:目前處於惱怒,混亂的狀況。你想要為你的生命找一個出口,但是卻
無能為力。現在的你,就像處於最深的黑夜。危機就是轉機,轉個身,最大的平靜就隱
藏在你背後。
你的未來潛能:是一個情緒平衡的人,探尋靈性方面的真理。
【1號瓶】身體解救瓶
你是一個多才多藝,有很豐富創造力的人。但是你習慣將你自己內在的彩虹隱藏起來。
代表這個瓶子的塔羅牌是『魔術師』,代表你是一個善於溝通,有創造力的人。
你的困難與挑戰:你習慣將你自己的光隱藏起來,雖然你有豐富的內涵,但你無法跟人
分享。長久的隱藏,造成你有習慣性的憂鬱。
你的未來潛能:知道他或她的理想,而且能夠去實現它們。
【2號瓶】和平瓶
你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同時擁有很強的直覺力。你的出現,可以撫慰周遭人的心靈。
這一瓶像是海洋,所以也暗示了你喜歡接近海洋,海洋總可以帶給你平靜與放鬆。代表
這一瓶的塔羅牌是『女祭司』,代表你的感受很敏銳,可以體察到很細微的...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ndstyle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mindstyle
标 题: 該是以減法過人生的時候了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4 00:29:37 2011, 美东)
張承惠
打開五斗櫃最底下的抽屜,就在角落,我發現一個包裝完整,沒拆封的什麼東西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但在我抽屜裡,我打開應該沒問題,等打開一看,是個設計新
穎的飾品,應該是我在現代美術館(MOMA)買的,但是在哪個MOMA?何時買的?一點都
不記得。再翻,又出現有十卷已開封、照過,卻沒拿去沖洗的相片膠卷…..,多少年早
已不用膠卷了,想裡面的內容,對現在也沒太大意義了。
這是我要搬離住了三十多年忠孝東路四段的樓中樓,在整理雜物時發生的事情。
當Aki嬸(隱名)帶我到她家,說房子要我重新為她設計時,我著實嚇了一跳。因為平
常打扮整潔、做事調理的她,家裡卻是凌亂不堪。兩個漂亮標緻的女兒,她們的房間四
處也堆滿雜物。
「不好意思,我先生二十五年前突然生病走了,為了懷念他,所有他生前的東西與
擺設,我都不想動。女兒... 阅读全帖 |
|
f*****g 发帖数: 3086 | 36 【0號瓶】靈性解救瓶
你是一個神秘的人,與上天有所連結。你可能有很強的第六感或者靈通的能力。代表這
個瓶子的塔羅牌是『傻瓜』,代表你有一種天真與信任的品質,可以處於渾沌與混亂的
情況中。
你的困難與挑戰:目前處於惱怒,混亂的狀況。你想要為你的生命找一個出口,但是卻
無能為力。現在的你,就像處於最深的黑夜。危機就是轉機,轉個身,最大的平靜就隱
藏在你背後。
你的未來潛能:是一個情緒平衡的人,探尋靈性方面的真理。
【1號瓶】身體解救瓶
你是一個多才多藝,有很豐富創造力的人。但是你習慣將你自己內在的彩虹隱藏起來。
代表這個瓶子的塔羅牌是『魔術師』,代表你是一個善於溝通,有創造力的人。
你的困難與挑戰:你習慣將你自己的光隱藏起來,雖然你有豐富的內涵,但你無法跟人
分享。長久的隱藏,造成你有習慣性的憂鬱。
你的未來潛能:知道他或她的理想,而且能夠去實現它們。
【2號瓶】和平瓶
你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同時擁有很強的直覺力。你的出現,可以撫慰周遭人的心靈。
這一瓶像是海洋,所以也暗示了你喜歡接近海洋,海洋總可以帶給你平靜與放鬆。代表
這一瓶的塔羅牌是『女祭司』,代表你的感受很敏銳,可以體察到很細微的...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26 | 37
有什麽問題? 如我先生只遲我半年印心.
己十年有多了.也為小中心工作很多,
每星期負責搬經書等東西去共修場地.
持戒具足.
八,九年來他亦只在有相法門的階段.
他亦不知我所修的無相法.
他不問我亦不會說.
有時他很好奇為什麽我愈修愈自在,在病,煩惱仍然自在.
他知以前不是這 樣的,以前有病,煩惱我亦不抱怨但會影响我日常之事情.
但愈修愈不受病苦及煩惱之影响.
他卻仍然生活處處是煩惱.
Waichi跟他送貨亦有問他的修行,但真問到修行,他又扯到不知那裏去了.
他亦問我,我答了他亦只了解無相的道理,但仍不能入無相法門.
因不是心真需要故,心仍依賴外在的形相.
直至年多前他看見Judy由初入門甚麽都不識到入無相階段,
變化很大,而且後期她跟他在店相遇時常玩,他不用開口說話Judy亦全知并告訴他.
玩得多了,開始對無相法有興趣,
然後才能認真向Waichi請教修行障碍處,亦能真實的下手去處理.
亦能體味無相法.
現在他亦只入觀光之無相法,觀音之無相法還未入.
又如我先生的媽媽,跟我同一時間印心.
以前每天打坐五六小時以上,比我多很多.
但她修只為入不入定,多數時入定至無念無身感她即滿足.
有 |
|
p****y 发帖数: 23737 | 38 《大般涅磐經》卷三偈子云:「佛見眾生煩惱患,心苦如母念病子。」
《無量壽經》中佛陀說:「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
《小品般若經·深心求菩提品》佛陀教導菩薩「見一切眾生受諸苦惱,如被刑戮」。
《大智度論》卷二十七:「大慈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從以上的解說中
,我們對慈悲心的正確了解是這樣的:慈即是慈愛一切有情眾生,並施予一切眾生無比
的快樂;悲即是同感眾生的憂愁苦惱,憐憫眾生生死流轉,並拔除眾生的煩惱根源。
《大智度論》卷二十九將慈、悲的願行,賅攝於四無量心中,而分別稱之為「慈無量」
、「悲無量」。而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五等載,慈悲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自己的子女,而給予快樂
並拔除痛苦,此乃凡夫的慈悲。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的慈悲也屬於這種範疇,故亦
稱為「小悲」。
二、法緣慈悲,指覺悟諸法乃無我之理所起的慈悲,這種慈悲只有阿羅漢,以至初地以
上的菩薩所具足的慈悲,又稱「中悲」。
三、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的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的慈悲,這種慈悲只有佛
乘以上的覺者才獨具,超出凡夫二乘等所起的慈悲,故特 |
|
r****r 发帖数: 755 | 39 ㈠、初果:
梵文稱爲須陀洹果,譯爲預流果,即初見真理,得入聖者之流。依論師說:“初果
聖人是以智慧覺悟,見惑斷除。”他們不爲知見上的煩惱所迷惑,對佛法有絕對的信心
。經中說初果聖人斷除了我見結、戒禁取見結及疑結--三結。所謂“結”就是束縛的
意思。有時候“結”又稱爲煩惱,斷三結既是斷除此三種煩惱。
①、薩迦耶見(我見)結:執著五蘊身心有一個我,認爲這個我是真實的,稱爲我見。
②、戒禁取見結:執著各種不正確的戒律來修行,而證初果的聖人就不會做這種事
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這些都是邪行。
③、疑結:對三寶,戒律,過去未來的因果,以及對十二因緣産生懷疑,證初果者
無此煩惱。根據經典上說:初果聖者得到四不壞信:即佛不壞信;法不壞信;僧不壞信
;戒不壞信。對此四不壞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毀壞。假如一個人對佛、法、僧
以及戒有絕對的信心,一點兒也不懷疑,那他就是斷了疑結,意經典說他已經證悟到初
果了。
學佛者在修學的過程中,如果對佛、法、僧,以及戒律還會有懷疑,既是說他還沒
證悟到初果;如果他對佛、法、僧以及戒律絕對沒懷疑時,那肯定可以證得初果了。證
初果者又稱爲見道,既是見 |
|
z**n 发帖数: 22303 | 40 了解福德
西藏德格有一個小王國,這個皇室的血脈在大約一個世代以前中斷了,所以現在已
經沒有德格皇室的後裔。大家都相信,德格一位非常重要的國王曾是偉大的西藏上師蔣
揚欽哲旺波的弟子。
曾有預言說,當他們兩人舉辦大法會時,蔣揚欽哲旺波應該要在法會當中把德格王
痛打一頓。時至今日,德格人甚至還會說,由於德格人沒有福報,所以那一天,德格王
的表現好到蔣揚欽哲旺波找不到打他的理由。因為根據那個預言,如果蔣揚欽哲旺波在
那天狠打了德格王,德格王室就能持續的傳承下去。
我之所以告訴你們這個故事,是因為這是了解「福德」的另一種方式。「福德」的
概念是非常廣大的。在佛教的某些派別裡,比如聲聞乘,他們沒有大乘佛教徒所討論的
有關「佛性」的概念,他們只談「福德」。
我發現有關「福德」的詮釋混合了許多文化上的差異。有人問過我:「累積福德不
是很自私嗎?」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作為佛陀的追隨者,我們難道不是應該除去對任
何事物的執著嗎?我們怎麼會有積聚、儲存「定期存款」的這種心態呢?我們怎麼能夠
投資福德?
在討論這些問題以前,我們先談談「福德」的重要性,它的功能,以及它的作用。
「福德」或藏文的「康亞」只是個名... 阅读全帖 |
|
|
n**********a 发帖数: 438 | 42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41
乙二、隨念法寶功德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丙一、略說: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鮮白。
一般法,梵語為“達摩”,有所知、道等十義,譬如所知之法能持各自體相,
十善法等能持不墮惡趣,正道能持遠離二邊等,需要領取當時別別之義。而此處所謂“
聖法”,即是一切所知法中聖、第一、極其希有者,包括因之道、果之寂滅涅槃二者,
及其等流教法,總之教、證稱為聖法。
如是聖法,最初聽聞產生信解,故為初善;中間以思慧印持法義,決定究竟安
樂之道,由此產生殊勝歡喜,故為中善;最後修行時將產生真正智慧,由此徹底遠離三
有,故為後善。或有依次解釋為所詮義三學,即顯示戒定慧三學,故相應道次第,說為
初中後三善,以是彼彼時主要實修之次第故。
“義妙”者,即無倒宣說世俗勝義二諦的體相,因此,並非如外道毫無意義的
觀察鴉嘴之論,以及如論述樹葉、腹蟲有多少的無甚意義之論,而是抉擇於一切所知法
之境能斷無明之義...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43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乙三、真實四諦:
一切真諦說四種,苦集如是滅與道。
彼等自體亦復然,彼之次第依現證。
所有的真諦可以說為四種,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此四諦各自的本體亦
與前所說相同,而宣說的次第則依靠現證真諦的順序。
見道時一定要證悟四諦,在第一品中首先講道諦,通過道諦可以現前滅諦,滅
諦如何現前?器情世間全部包括在苦諦與集諦之中,其中苦諦是果,集諦是因,只要斷
除苦果的根源──集諦,即可現前滅諦。此處所講四諦與第一品中所講是否相同呢?從
四諦的本體來說沒有差別,但宣說的次第卻有所不同,也即見道時首先完全證悟苦諦之
本體;然後尋找痛苦的根源──業和煩惱,也就是集諦;這樣的業和煩惱在現前滅諦時
即可斷除;滅諦則需要通過道諦獲得,因此本品是依靠現證真諦的順序進行宣說的。
為什... 阅读全帖 |
|
|
|
|
|
d******r 发帖数: 5008 | 48 索達吉堪布對學密女眾的忠告
《閒談問答錄》
問:現在有些女居士,對高僧大德的恭敬心有點過頭了,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答:外面的女居士們,有些對上師的
信心比較大,也有些比較痛苦—— 前段時間,一位女居士跟她的上師開車到九寨溝
,去的時候一路上談笑風生,但到了那裡以後,她不小心看到上師手機裡有些不太正常
的信息,心裡就非常不高興,在最美的風景區裡,她的哭聲是最大的。那位大德也十分
尷尬,雖然住的是高級賓館,但感覺上非常痛苦。那個女居士特別傷心,到處說這個上
師不要說大悲心,就連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沒有……,誹謗得很厲害。前不久,台灣幾家
電視台也公開揭露有些上師的不如法行為,一些女弟子在記者面前發了言,給藏傳佛教
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通過這些小範圍的信息瞭解,現在有些女居士跟藏傳佛教某些
上師的關係,的的確確不太合理,今後這方面若不改善的話,恐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整
個藏傳佛教。當然,短時間內馬上改變也有點困難,1993年法王如意寶去美國時,當時
的美國就像現在的中國一樣,凡是去美國的出家人,出家身份幾乎都保不住了。因此,
去漢地傳法的藏地大德們,如果沒有正知正念,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發生...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49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同住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的比丘們中,有一位原為漁夫兒子的比丘,名叫「嗏帝」
,他告訴其他比丘說:
「我確實聽世尊說過,在生死中流轉的識,是不變的。」
其他比丘們知道了,紛紛來規勸他說:
「嗏帝學友!不要這樣說,不要誹謗世尊,世尊不曾這樣說。世尊用各種方法,都
在教導我們『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
!」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堅持己見,聽不進其他比丘的糾正勸導。大家沒辦法,只好去
稟告佛陀。
佛陀請人叫嗏帝比丘來當面確認,嗏帝比丘還是那樣說。於是,佛陀便更進一步追
問嗏帝比丘:
「嗏帝!你說的識,指的是什麼?」
「世尊!就是那能說、能感受、能到處經歷善、惡行而受業報者。」
「你這個愚癡人啊!究竟從誰那裡聽我這樣說的?我不是用各種方法說明『識為因
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嗎?你這個愚癡人啊!我不曾這樣說,而你自
己卻作這樣的曲解與誹謗,這會傷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過,會讓你長遠受苦的。
」
於是,佛陀轉問在場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聲回答:
「世尊!您確實用各種方法教導『... 阅读全帖 |
|
I*******6 发帖数: 361 | 50 还有一则。
063.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嗏帝比丘的邪見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同住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的比丘們中,有一位原為漁夫兒子的比丘,名叫「嗏帝」
,他告訴其他比丘說:
「我確實聽世尊說過,在生死中流轉的識,是不變的。」
其他比丘們知道了,紛紛來規勸他說:
「嗏帝學友!不要這樣說,不要誹謗世尊,世尊不曾這樣說。世尊用各種方法,都
在教導我們『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
!」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堅持己見,聽不進其他比丘的糾正勸導。大家沒辦法,只好去
稟告佛陀。
佛陀請人叫嗏帝比丘來當面確認,嗏帝比丘還是那樣說。於是,佛陀便更進一步追
問嗏帝比丘:
「嗏帝!你說的識,指的是什麼?」
「世尊!就是那能說、能感受、能到處經歷善、惡行而受業報者。」
「你這個愚癡人啊!究竟從誰那裡聽我這樣說的?我不是用各種方法說明『識為因
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嗎?你這個愚癡人啊!我不曾這樣說,而你自
己卻作這樣的曲解與誹謗,這會傷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過,會讓你長遠受苦的。
」
於是,佛陀轉問在場的其...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