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戍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h*i
发帖数: 3446
1
周人又没有灭掉商的人,反而把商的后裔封在宋国,其实就是原地不动。山东一些忠于
商的人造反后,也没有杀了,而是迁到了西部戍边,成为秦。周没编商的故事,也没有
必要编。同理,周也没有编夏的故事,夏就是其祖先。对周来说,这些都是事实,正如
他们的文献所记一样。周的地理都记在山海经上,后人要拿这些记载来套中原的地理,
当然套不上,但不能说周故意要骗人啊。
这个西来理论完全就是根据周的自述来的,不知道你想反对什么。
t*n
发帖数: 14458
2
深坑未完慎入。。。。。
中国自古华夷之辨本就不以血统而以文化为基准。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上古三代之后,到南北朝时代再次开启民族融合,到隋唐鼎
盛更是胡汉杂居,四方来朝。给天朝大厦上添砖加瓦的不但有汉人,无数胡人也居功至
伟。为我唐开疆拓土守境安民的名将中,也有或虬髯或碧眼的少数民族。
在薛仁贵的帖子里提到过噶尔-钦陵。噶尔家族从一代名相禄东赞协助松赞干布打下吐
蕃强盛数百年的基础开始,两代人执掌军政大权,东征西讨。禄东赞几个儿子都威名赫
赫,是我唐的死敌。尤其是钦陵自己,乃是拥有不败战神声誉的将军,先后击败过薛仁
贵和王孝杰这样的一流战将,折在他手上的大唐健儿不下数十万。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
,钦陵的亲儿子却成为我唐著名将领,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故事先从唐玄宗的宰相张说开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唐玄宗宰相,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市)
。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徒洛阳,封燕国公,擅长文学,当时朝廷重要辞章多出
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并且文武双全,连
本朝太祖都称他为“大政治家,大...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年):秦应侯从蔡泽计谋,安全身退。荀卿和临武君论仁政、
用兵。
五十六年(前251年):赵燕之战,廉颇破燕。
孝文王元年(前250年):鲁仲连帮助田单夺得聊城,逃到海上避免封爵。子顺对鲁仲
连高度评价。
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灭东周。楚灭鲁。吕不韦封文信侯。
二年(前248年):春申君把封地从淮北迁至江东吴故墟。
三年(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秦蒙骜,追至函谷关。
始皇帝上
元年(前246年):郑国渠工程。
二年(前245年):廉颇奔魏,“尚能饭否”,后死楚国寿春。
三年(前244年):赵李牧威震匈奴。
五年(前242年):燕师伐赵,败。
六年(前241年):春申君率五国之师伐秦,败。
九年(前238年):秦王杀嫪毐。春申君被杀。
十年(前237年):秦王下逐客令,李斯劝之。
十二年(前235年):文信侯吕不韦自杀。
十三年(前234年):赵李牧败秦师,封武安君。
十四年(前233年):韩非入秦,被李斯害死。
十七年(前230年):秦灭韩,置颍川郡。
十八年(前229年):李牧被杀。
十九年(前228年):秦灭赵,秦王如邯郸,...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crdd (上比广德 下比狭行), 信区: Prose
标 题: 南北朝历史小说 - 金指环 09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2 00:31:31 2012, 美东)
于烈于忠父子二人刚一走近客厅,就双双跪倒在元恪面前。于烈哭着说:“老臣父子今
日特来向陛下辞行!”
于家也是名门望族。于烈的祖父于栗磾(1)是跟随太祖皇帝拓跋珪的开国功臣,于烈
自己也担任过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等要职,统领禁军负责京城皇宫的戍卫。看见于
烈这副样子, 元恪吃了一惊,连忙上前将他扶起说:“这里不是朝堂之上,老将军又
是朕的长辈,何须行此大礼?老将军有话起来慢慢说。”
于烈抽泣道:“朝廷任我为恒州(2)刺史, 犬子也要去六镇为国戍边。臣的这把老骨
头只怕是熬不住那北方苦寒之地的风沙,也不知是否还有和陛下相见之时!”
元恪大惊道:“老将军不是一直统领羽林军么,怎么要去恒州赴外任?这是谁的主意?”
元详在一边轻轻的咳嗽了一声,低声说:“陛下怎么忘了?彭城王早就把羽林和虎贲的
将领都换上了他自己的人,于老将军在家赋闲已经有些日子了。一...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43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韩信这人其实并不怎么样
错就错在大军戍边,而不是偏师不断骚扰。保持小块头节度使,如果不能扩张立刻撤编
剥夺军政权利。
朱棣最后城市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数次想放弃或是投降
l*********m
发帖数: 16971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前秦解体之后ZZ
沮渠蒙逊的卢水胡人是匈奴的一支,祖先曾是匈奴的左沮渠(一种官职),于是子孙都
姓沮渠。沮渠蒙逊从小就聪明过人,阴险狡诈,又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五胡录》里他就多次依靠天气预报来取胜)吕光对他非常忌惮。沮渠蒙逊的伯父沮渠罗
仇和沮渠麹粥都是吕光的部将,结果无故被杀。在他们的追悼会上,沮渠蒙逊就鼓动宗
族造反,联合兄长沮渠男成进攻后凉重镇酒泉。并拥立酒泉太守段业为领袖建立了北凉。
但段业性格猥琐,众将都不听他的指挥。不久北凉敦煌太守汉族李暠叛变独立,建
立西凉。这样凉州很快就出来了六个国家。
李暠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后代。顺便说一句,在《晋书》中李暠的传记和其他十六国
人物都不在一块,而是放到所谓的忠臣名单里,并尊称为"凉武昭王"。(在《晋书》列
传第五十七,一开始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实际上李暠从头到尾都和晋朝没有一星半点的
联系,而且西凉是五胡十六国里面最最弱小的国家。从建国到灭亡都只和北凉打仗,还
屡战屡败最后被赶到西域流浪去了。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李暠是唐高祖李渊的祖宗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说李暠只是李渊名义上的祖宗,换句话说就是冒认的,因为北魏
经过改革后开始搞门阀世族制度...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377
7
你说的没错,弱民要弱的是地方贵族。
但打击地方贵族绝对不意味着提升平民权力。
而是把贵族掌握的人力财力都垄断到国家手中。
对于平民来说,你觉得是和你沾亲带故的族长老爷说话更好商量,
还是和皇帝说话更好商量?
你觉得是帮贵族老爷种个田容易,还是走一年的路帮皇帝修个城墙容易。
如果我就是个每天放牛的农夫,国弱就弱呗,关我屁事。
重要的是不要动不动把我拖去打仗戍边修这个修那个。
当然我也不觉得贵族或者宗族统治有多优越,但在没有别的公民组织的社会条件下,这
无疑是最利于保护平民权益的社会组织方式。
w***u
发帖数: 17713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这个算什么民族?
桂湘黔三省交界处的草苗。父系是戍边汉兵的基因,母系可能是当时当地苗族,自认是
苗人,但是文化上接受了侗族语言。南方偏东这边的三大民族/汉/苗瑶/壮傣/全囊括了
w***u
发帖数: 17713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这个算什么民族?
桂湘黔三省交界处的草苗。父系是戍边汉兵的基因,母系可能是当时当地苗族,自认是
苗人,但是文化上接受了侗族语言。南方偏东这边的三大民族/汉/苗瑶/壮傣/全囊括了
d*********2
发帖数: 48111
10
北京城还是很难攻下的, 本身就是天子戍边的堡垒。
后金的实力也不比瓦剌强大多少。
就是后来李闯, 也是大明朝自己腐朽透顶人心散了, 不要真心守还是守的住, 内有
坚城外有重兵, 就算衰, 算人头也有个个数。
朱隶想的美好, 自己子孙不争气也没办法, 还守边, 望一眼敌军就尿了。
v*****s
发帖数: 20290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夷王对于姜姓诸侯似乎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毕竟姜姓诸侯自穆王时期开始在朝廷中占
据主导,树大根深。夷王上台后,开始寻求任何机会来削弱姜姓诸侯。
恰逢此时,姜姓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龃龉,纪侯对齐哀公不满,在夷王面前
大肆攻击,夷王便利用了这一借口,将齐哀公用大鼎活活水煮。此外在之前活跃了三代
的姜姓井公家族开始在朝廷中销声匿迹,东方的姜姓逢公家族也不知所终。
本来按照觐礼制度,天子是不能下堂向诸侯示好的,但是夷王却为了讨好其他
诸侯,亲自下堂接见。这一举动无异于挑动了守旧派们敏感的神经。虽然姬姓大臣们对
姜姓诸侯不满,但也不希望权势被姞姓诸侯所取代。何况噩国已经开始成为汉水流域新
的霸主,如果他出面联系其他势力反对周天子,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新的矛盾开始积
累。
犬戎开始在太原(今甘肃省平凉一带)重新冒头,周人给他们一个新的称呼“
玁狁”。虢公再次出现在文献中,并统帅了六师前去讨伐,一直进军到俞泉,获马千匹
。这位虢公应当是伯大师的后人,伯大师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他的名字叫“厘”,他
的儿子为伯公父,自称“伯大师小子”。随后懿王三年出现了虢叔...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这里略述一下舟之侨的结局,舟之侨投奔晋国之后,应该很快受到晋献公的重用,
成为晋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可能也参加了后来的灭虢战争。二十八年后,晋文公统治
时期,舟之侨已经年过半百,依然在军中服役。晋文公的戎右魏犨由于在晋军占领曹国
之际,违背晋文公的禁令,私自侵犯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宅邸,被罢黜了戎右之职,改由
舟之侨接任。随后就是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人,在回国的途中,舟之侨不
知何故提前离开晋文公回到晋国,随武子士会接替了舟之侨之职。等到大军回归之后,
晋文公下令逮捕了舟之侨,以擅离职守的罪名处以军法。舟之侨在短暂地达到人生事业
的顶峰之后,迅速被打入地狱,舟之侨的家族自此在晋国就湮灭无闻了。
继续说大势。春秋史从大局来看,就是所谓华夷大防。华就是所谓诸夏之族,细分
的话又可分为姬姜姒任诸族联盟和祝融之族、殷商之族、嬴姓之族。姬姜姒任诸族联盟
以周人为代表,建立了西周王朝,在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完善了诸夏之族的基本政治架
构和礼仪制度,并设定了中原地区的全面战略部署和防御体系,但这个体系漏洞百出,
经犬戎的入侵而崩溃,从而使得周人的控制力全面衰退。祝融之族的代表楚人原本算是
前者的...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3075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野蛮与文明的融合
我猜说的是不是 锡伯族西迁戍边?
我相信当年新疆肯定很多满州八旗兵营的
c*****1
发帖数: 3240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Sat Sep 1 16:36:02 2012, 美东) 提到:
已经读到王莽了。做一些读书笔记备忘。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 命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的评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
分莫大于)
-- 魏斯(魏文侯)
-- 智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家灭智,张孟谈说二子
-- 豫让刺赵襄子
-- 魏文侯,魏桓子之孙。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
--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
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 吴起杀妻,残忍薄行之人。
慎靓王二年(前319年)
三年(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伐秦,秦败五国之师。
四年(前317年):苏秦被刺杀。张仪说魏襄王事秦。
五年(前316年):秦司马错伐蜀,蜀属秦。
周赧王元年(前314):燕国内乱,齐伐燕,杀子之与燕王哙。
二年(前313年):楚王中张仪之计,绝齐而六百里地不得。
三年(前312年):秦大败楚师,取汉中地。燕昭...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到汉才多少年
按照说法是汉兵对匈奴一个打三四个没问题甚至可以干六七个。那时候真是很凶悍,当
兵很多都是奔着杀人封侯去的,跟后来戍边哭哭啼啼很大不同
d*****n
发帖数: 3084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匈奴对汉没有任何实质的威胁
这个听起来至少不离谱啊。汉朝的时候,很多匈奴归化入籍,他们自己也认同这说法啊
。和亲,这事情看起来除了那地方苦寒,但是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孩子也经常生一大
堆。好像没看到历史书上有多少抱怨汉匈之间的种族差别的。不像晋朝那么拿头发眼睛
来羞辱。
逻辑上讲,汉人是秦灭六国产生的,周有800年,汉人的文化意义上祖先其实只是周人
的祖先---黄帝。而周人自己就出于狄戎之间,相对于之前东亚土地上大部分的殷商居
民,自己就有胡人的嫌疑。
周都可以是那个传说中的夏的旧邦,带狄戎色彩,那么匈奴如果也是夏的旧人也应该能
说的通。
匈奴一直存在,只是周天子从版图上看有点天子戍边的感觉,另外秦晋之类的国家都太
强大了,在北方挡住了匈奴大规模地入侵,但同时也应该吸收很多胡人。楚就是蛮族,
后来也差点坐大。东夷感觉在西周就彻底征服了。只有这个匈奴,自春秋到汉朝从来没
有被征服,而这个时期,楚越之类地方的人早就是同化到华夏文明里了。所以让人感觉
匈奴在血缘上很遥远。
r****p
发帖数: 1854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钟离之战后的家庭狗血事件
公元507年(南朝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 梁魏大战于淮南钟离(今安徽凤
阳东北)。此役双方各自调集了四五十万人马,据说是人类冷兵器时代的最大规模的战
役。此役结果魏军惨败,“趋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其余释甲稽颡,乞为囚奴,
犹数十万。所获军实牛马,不可胜纪。”(梁书 韦睿传)。北魏后来的衰败的根
本原因固然是宣武帝施政不当,但如果单纯从军事上看钟离之战也是一个明显的拐点,
从此北魏再也无力大规模南侵。而成为北魏国运转折点的钟离之战,也间接导致了一个
家庭的狗血事件。
魏军惨败后,三位主将中山王元英,镇东将军萧宝夤,平东将军杨大眼(真名,非外号
)都被追究责任,免官罢爵。最倒霉的是杨大眼,还被发配到东北的营州戍边。这个杨
大眼是仇池王杨难当的孙子,非常的勇武。史载能徒手擒猛虎,世人认为甚至胜过关张
。杨大眼的妻子潘氏,据说也是十分的英勇。夫妻二人一同初入军营,应该感情很好。
“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
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
潘将军也。’”
后来宣武帝因为南朝的军事压力重新启... 阅读全帖
o**n
发帖数: 1249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战争中的人数浮夸问题
我对您老的罗马史知识很很佩服的。我觉得现在大家纠结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对战兵或
是你所说的带甲之士的定义问题,因为战国时代的战争组织形式和罗马不同,从某种意
义上讲是没有后代部队的专业,所以造成你用罗马部队的观点或后代部队的观点看觉得
数字造假。
首先,虽然好像感觉总说战国时代大战频繁,但这种几十万人的大仗其实并不多,且大
多有一定间隔,其实这也说明了确实当时任何一国都无法长时间承担这么大部队的消耗
,因为大部分部队成员都是农夫/野人,去打仗就没人种地了。其次,各国都是有真正
意义上的部队的,像秦、魏有奋击,赵有百金之士等,尤其从百金之士的名字看就知道
有饷的。这些人的录取都有标准,主要是负重跋涉,张弓等,也有训练,可能之后大部
分都在戍边或担任城卫、都卫等。这些真正的部队确实人不会太多,十万左右是比较靠
谱的数字。
但说到那些次几十万的大仗,确实应该大部分都是临时拉进去的农夫野人等,但肯定也
是配武器的,秦的武器制造很先进大家都知道,其实像韩之类的也制作武器出名,我觉
得武器提供上应该是没问题的。当然,这些人也是要做工事、杂役的,你看长平之战僵
持期都在拼命造工事,我觉得所谓正规兵很可...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05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战争中的人数浮夸问题
汉也不算职业化吧。一般人要服两年兵役,郡里选一下,差点去戍边,好的去北营。这
是材官,骑兵据说都从关西六郡出。
r****p
发帖数: 1854
20
没错,就是内蒙武川县, 走出了宇文泰,杨忠,李虎这三位北周,隋,唐三朝的开国
皇帝或者皇考
北魏早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对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的侵扰,在平城北方设
置了六个军镇,武川就是其中之一。北魏早期阶段,六镇的兵将都是鲜卑贵族,“国之
肺腑”。能在六镇戍边都是莫大的荣誉,往往建立军功后就会朝担任要职。
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的军事主要性下降。更因为孝文帝汉化改制后,洛阳已经汉
化的鲜卑贵族把尚有不少胡风的六镇官兵极为轻视, 六镇甚至成了发配囚犯的地方。
于是六镇戍卒爆发了破六韩拔陵起义, 不少武川军人加入。起义后来被尔朱荣镇压,
起义军中的精兵被收编。后来关中又爆发了万俟丑奴起义,尔朱荣派侄子尔朱天光,率
贺拔岳,宇文泰, 李虎等原武川军人入关中平叛。后来尔朱天光,贺拔岳都死去,关
中的实权落到了宇文泰手里。
杨忠和宇文泰,李虎两人的轨迹不太一样。他父亲也是武川镇将,但是早早阵亡,杨忠
在山东长大。后来元颢陈庆之北伐,杨忠被裹挟进北伐军。后来元颢兵败身死,杨忠又
被尔朱荣收编,归他后来的亲家独孤信帐下。两人后来一同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奔宇文
泰。
后来因为和东魏作战不利,独...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1
没错,就是内蒙武川县, 走出了宇文泰,杨忠,李虎这三位北周,隋,唐三朝的开国
皇帝或者皇考
北魏早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对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的侵扰,在平城北方设
置了六个军镇,武川就是其中之一。北魏早期阶段,六镇的兵将都是鲜卑贵族,“国之
肺腑”。能在六镇戍边都是莫大的荣誉,往往建立军功后就会朝担任要职。
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的军事主要性下降。更因为孝文帝汉化改制后,洛阳已经汉
化的鲜卑贵族把尚有不少胡风的六镇官兵极为轻视, 六镇甚至成了发配囚犯的地方。
于是六镇戍卒爆发了破六韩拔陵起义, 不少武川军人加入。起义后来被尔朱荣镇压,
起义军中的精兵被收编。后来关中又爆发了万俟丑奴起义,尔朱荣派侄子尔朱天光,率
贺拔岳,宇文泰, 李虎等原武川军人入关中平叛。后来尔朱天光,贺拔岳都死去,关
中的实权落到了宇文泰手里。
杨忠和宇文泰,李虎两人的轨迹不太一样。他父亲也是武川镇将,但是早早阵亡,杨忠
在山东长大。后来元颢陈庆之北伐,杨忠被裹挟进北伐军。后来元颢兵败身死,杨忠又
被尔朱荣收编,归他后来的亲家独孤信帐下。两人后来一同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奔宇文
泰。
后来因为和东魏作战不利,独...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9007
22
第一,胤褆还没有当上太子。康熙让他以大将军王身份出征,是给他一个出头的机会,
走快速同道。等他凯旋回来有了政治资本自然更有提拔。
第二,胤褆远征又不是戍边,待在青藏就不会来了?他中间遇到难题,康熙照样召他入
京商讨。
第三,尽管经历多次夺嫡风波,在废黜老大,老二,老八,杀掉托合齐,齐世武之后,
提拔小舅子隆科多后,康熙对他身边的安全有信心。所以才把胤褆派出去立功。
第四,就是这么一个出征,开了好大个排场,你看看裕宪亲王福全以大将军衔的场面,
比较比较。
a***e
发帖数: 27968
23
14就算拥兵也没戏,因为那是戍边
康熙要是没这份把握也不会让他拥兵,
他也得考虑14拥兵学李世民不是
对皇帝,最关键是京城附近的几个大营的兵权
康熙临死也应该知道,当时的情况,就算14是最爱
也得传4才稳当,14没几个月回不来
自己挂了这几个月够变好几个天了
被8抢了都不奇怪
p******o
发帖数: 9007
24
不是说了吗,康熙没有料到自己死得那么早,这就是皇帝的通病,都觉得自己不会死。
更何况胤禵不是戍边,而是出征。当遇到困难时,康熙还立即召他回京商讨,一待就是
几个月,这说明康熙和他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有清一代,皇室王爷都没有放在外地封地的,所以胤禵放在外地完全是临时的,只是康
熙没想到死神的召唤这么快,是自然死亡还是意外,那就未可知了。
d******a
发帖数: 32122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康熙自己六十七八了
打猎只能说明他当时身体还行,但是康熙在此之前就大病了几次了。
他认为当时身体还行,和他认为在之后几个月内身体还行是两回事。比如他以为自己半
年后身体可能不行了,半年内还行,他会还让自己中意的皇子还在十万八千里戍边?
你连这个都分不清楚,还有脸说别人?
o***e
发帖数: 3526
26
钱穆对清朝人口迁移不是很内行啊。察哈尔绥远禁令虽有,但是顺治期间就允许口内汉
人出口开垦耕地,只不过不许长期居住。到了康熙后期,更是在人口压力下放开禁令,
形成第一次走西口的浪潮。新疆的情况么,乾隆屠杀镇压蒙古和维吾尔人后,实行的是
“戍边屯田”、“移民实边”政策。清八旗绿营进军的一路上除了道路驿站城堡以外,
还建了一溜佛道寺庙,龙王庙、火神庙、风神庙、子孙圣母庙、八蜡庙、城隍庙、老君
庙及社稷坛、先农坛、刘猛将军庙、文昌宫、魁星阁。不移民不常驻搞这些干什么?所
以,也应该注意到清朝人口流动禁令政策的弹性和反复性。
f****i
发帖数: 941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句丽史研究不容政治干涉
这个说法也不对,事实上,东北南部从汉朝开始就是汉人做统治阶级。玩过三国志游戏
吧?公孙瓒的地盘,襄平就是现在的辽阳。如果你说唐朝不算汉族,那么明朝开始的奴
儿干都司,那是赤果果的汉人当政,只是当时那个地方苦寒,当时生产力不能开发,一
般上汉人往那儿移民有些困难,但是明朝边军和汉民在东北移民戍边并不特别稀少。所
以,说历史上不是汉族的也并不对。
z**********3
发帖数: 11979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崇焕不怎么冤吧
所以要袁崇焕和崇祯密谈就订了,崇祯下旨升毛文龙九升兵部侍郎来不来,加爵,给免死
铁券,18道金牌...既然皮岛战略作用这么重要.
1直接密谈/密折密奏很重要
a绕过臃肿低效的官僚体系
b对后金保密
c增加互信
定都北平,天子戍边本来是朱棣牛人的策略,碰上崇祯这种弱的还不如早早迁都南京,全
留给袁崇焕好了
z******4
发帖数: 4716
29
王振与土木堡(土木之役的疑问)
正统十四年是多事之年,年初,即有云南思机发之乱,又有福建邓茂七之祸,还有贵州
的骚乱,都是动用了国家大力量才加以平定的。直到六月,还调了十万兵,灭了湖广生
熟苗的造反。于是才有刘球之言。刘球:“移此力经略西北,已巳之变,必有以御之者
,穷疥藓这拒搔,而耗腹心之元气,安得不败乎?”(指云南麓川之役)
明朝与瓦剌的战争必有原因和过程,我们看,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可
见当时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到正月末时,瓦剌开始有意见了,“虏大媿
(愧),怒。”原因,是明朝答应对方请婚,但在国书里没提这事儿;另外,外交部没
有按惯例给够人家的“饩”(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注意,这里未提王振的事儿。从
年初到七月出兵之间,明朝与瓦剌之间,只有一些小冲突,只有四月间,在大同方向与
瓦剌有一小仗。此外,与辽东的蒙古人也打了一两次不能称为战争的战争。其实,这时
瓦剌肯定已经开始准备动手了,而明人无意识。
到六月三十,明庭下令派出9万军队,以备虏患。(75000到大同,朱勇、陈怀等为帅;
15000到宣府,王贵、吴克勤为帅)既然是派兵镇边,必有原因和由头,而且...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30
智化寺与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历史上一段已有定论的公案。昨天读《双槐岁钞》时,发现一则故事
,“太学生进谏”。景泰初,王振已死,英宗身陷敌邦,太学生西安姚显疏言:“王振
竭生民膏血,修大兴隆寺(似为后来的万寿兴隆寺),极为壮丽,车驾不时临幸。夫佛本
与夷狄之祸若梁武帝,足鉴前车。请自今凡内臣修盖寺院,悉行拆毁,用备仓廒,勿复
兴作,万世之法也”。这段话虽说不是指的智化寺,但按理说,王振把英宗送入敌手,
罪不可赦,抄他的家,扒他的家庙,改为仓库理所应当。姚显的上疏也是义愤填膺,有
理有据。但是,偏偏历史上没有上演这一段。使人费解。一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近三
百年后,才由一个叫沈庭芳的人,给皇帝参了一本,说王振这个太监骂名千古,为什么
还有他的立像?于是乾隆也依当时的政治形势,批了几个字“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后来,智化寺王振的塑像才被砸毁。
这就有一个大疑问,王振在有明一代的官方评价中如何?这个问题深究下来,可以
考问明人对土木堡之变的评价。而且英宗复辟后,非但没有究王之罪,还在复辟当年,
给他建了“精忠祠”,智化寺也成了“敕赐智化寺”。是英宗昏聩?还是另有别情?尚
未见详解。
宦...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7463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文帝为什么不用推恩令
都圈起来谁来戍边?搞笑
w***o
发帖数: 3428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文帝为什么不用推恩令
戍边?搞笑
q*******u
发帖数: 3435
33
本人祖上自永乐二年迁居京津,屯垦戍边,世代富足,近代战乱还安置难民无数 .
1960年春节那一天,一个千人村庄饿死三个.送路的馒头用萝卜代替,送葬的一天埋了三
个都没吃饱.
鱼米之乡尚且如此,所以每当见到试图否认饿死人的,只能把它们当作禽兽不如的东西.
d**********o
发帖数: 578
34
一些蒙遗、满遗总是回味当初某些年游牧南下的一去不返的美好时光,似乎历史上总是
游牧伐汉。
事实是,整个东亚从古至今,都是汉人“排”蛮的历史。 汉人的政权长时间霸占了东
亚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向北太冷,向南太热,向西干旱,向东大海。所谓塞外苦寒
之地,都是充军流放之所,古代的人们都会向往中原、江南的田园生活。出塞、戍边这
些词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艰苦的生活。想想游牧民族的远祖,哪个不想去温暖富庶之地定
居?无奈被我大汉之先祖驱赶至此而不得入。
我汉尽占东亚富庶之地,那么问题来了,游牧民族久处苦寒之地,必然一有机会就会伺
机南下袭扰。汉人即使在强盛的时候,攻伐游牧的成果,虽然可以攻其腹地,却找不到
人去塞外驻守受苦。攻伐结果是空耗军备,战果寥寥,汉、隋、唐、明的教训都是如此
。最后守边成了绝大数君主的政策。
游牧攻掠,汉人守备。游牧 攻掠听起来威风,不过类似美国一些持枪穷人去富人区抢
劫而已。抢了半天,就算杀了几个富人,抢了钱阔了些年月,回头一看,基本还是个穷
苦的下三滥,运气不好的连命都搭进去了。富人区依旧是富人的。
看看东亚的历史,也是如此。 匈奴、突厥、金、辽、蒙、满,一个个都被我汉排...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始皇将死
秦始皇又发了羊儿疯,在船上突然倒了。
那是他的五十岁的那年的七月,他带着丞相李斯,车府令赵高,少子胡亥巡游了云
梦会稽琅邪和芝罘之后要西回咸阳,正在渡着旧黄河的平原津的时候。因为时当盛暑,
在他所坐的大船上他的座位的两侧安置着有两个巨大的青铜冰鉴①,盛着有很多的冰块
。他正和着几位亲幸的宦者在唱他所喜欢的《仙真人》诗,突然倒了下去,后头打中在
一个冰鉴上,把冰鉴打翻了,四处都溅的是冰块。
①作者原注:古人用天然冰,盛冰的盆称为冰鉴,这样的古器在现今部还有遗存的。
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可怜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是残废者。他幼时是一位软骨症的
孩子,时常患着气管支炎,所以他长大了来别人说他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和豺狼一样
。②仅仅这样的一点残废,倒还没有什么,但他还有一种残疾在他的脑膜里面,自壮年
以来便时时有羊儿疯的发作,近来是发作得愈见厉害了。
②作者原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尉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马?)目,
鸷鸟膺,豺声。”第三项今称鸡胸,是软骨症(Rachits)的特征。
因为小时便有残疾,他是被人娇养惯了的。而且有了这些残疾,虽然做着元首也没
可奈何,其结果是诱导出了两种反常的...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36
从春秋、战国、暴秦直至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国经过其间连续近600年的战乱
、毁坏、凋敝及暴政,处于构建一个统一、安宁、繁荣和长寿的新帝国的极重大历史关
头。其时,有一项最重大的要素,决定初生的华夏汉帝国对匈奴帝国的战略和外交:与
匈奴相比,汉的战争实力显著羸弱。
从高祖到武帝在位初期的约70年里,汉帝国大致实行“外交防御”——主要依靠外
交的防御,它一言以蔽之就是“朝贡和平”:汉帝国向匈奴帝国朝贡,以便不遭到强大
凶猛的匈奴帝国的大规模武力入侵和破坏。
无疑,在广义的战略形态和精神气质上,“外交防御”和“朝贡和平”是“孙子”
式的。但从事后来看,这也可以被称作历史性大反攻之前“韬光养晦”式的漫长前奏,
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武帝发动一次次大规模远程打击,以至最终决战决胜,击毁作为大帝
国的匈奴,永久结束它对汉帝国乃至华夏的近乎致命的威胁。
“防御外交”的开启
整个这番史事有个千年背景,那就是近700年里华夏在匈奴面前总的战争力量劣势
,还有同样长久的世纪性斗争。匈奴有其在史籍上被含混地称呼或宽泛地界定的祖先和
亲族:《史记》所说的山戎、猃狁、荤粥,商人所说的鬼方、混夷、獯鬻,周人所说的
猃...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明朝的“聂树斌案”
明朝隆庆六年九月(西历1572年),京师北京发生了一件大冤案,这一冤案让二男一女
被错杀。
这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服用媚药过多的隆庆帝,在三十六岁盛年时就驾崩了,十岁的万
历帝即位。老皇帝大行,新皇帝登基,这当然是帝国最大的事情。按照帝制时代的礼法
,新皇帝在第二年元旦才能改元用新年号,皇帝的丧事当然耗钱耗时,直到九月,庙号
穆宗的隆庆帝灵柩才埋进昌平的帝陵里。自然,这段时期京师的警戒级别会提高。集权
政治体制下,同样的刑事案件,发生在平时和发生在特殊时期,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恰好这关键时期,九月十一日傍晚,一件恶性刑事案发生了。英宗的贵妃、宪宗的生
母周太后的兄弟周寿,封庆云侯(今日海淀区苏家坨乡尚有周家坟,即是庆云侯家族坟
地),他的孙子周世臣靠祖荫官居锦衣卫带俸指挥—–明朝时锦衣卫是拼爹大本营,功
臣、外戚子弟多安插此处,文官体系他们进不去,那得靠科考。他老婆早死,没儿女在
身边,和一个叫荷花的婢女同居在东城的一条小巷内,只有一个叫王奎的男仆负责开门
锁门。那天天刚黑,几位盗贼用斧头劈开门,进来抢劫。这周世臣毕竟是武官出身,也
不含糊,拿着大棍子与盗贼对打,终于寡不敌众被杀,而荷...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534
38
秦始皇奉行以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霸道,极端重视以功利为取向的法治建设,这是秦
国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迅速提升,仅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实现扫灭六合、一统天下
战略预想的最主要原因。然而,秦朝的法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因为秦朝的法治
,不讲人性,不讲仁义,不讲和谐,并无深厚的道德底蕴,也无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
必究,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又是秦国国祚短促、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如
此看来,秦朝的统治只能是独裁统治。独裁统治的最大特点是皇权大于国法,皇帝可以
随心所欲地践踏法制,而无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权大于法的必然后果是权必乱法,法
必阿贵,国必衰亡。秦始皇做梦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一次漫不经心的法外开恩而埋下
了亡国的祸根。
中车书令赵高,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
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以赵高办事认真、勤勉敬业为由,赦免了赵高,恢
复了他的官爵。秦始皇选将用臣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对违反秦律者也是严惩不贷的
,但却被赵高蒙蔽了双眼,可见赵高是很善于伪装自己迎合权贵的。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游天下时,病死于沙丘。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892
39
我问的情况是,比如京城发兵救边关。到达的军队进入边关某城,他们是驻进城中原有
的兵营,还是搭建临时的驻地?(因为有可能住不下)
K*****2
发帖数: 9308
40
都有吧,里面住不下就住外面咯。
如果是反过来边将入京,军队应该是不能随便进京城的,比如袁崇焕那次
边将无旨进京应该是死罪
P**5
发帖数: 7467
41
汉人步兵大军开拔是自带营帐的。
辎重,就是运输车,上面拉着各种物资,吃穿住用。到了晚上安营,一种方法就把运输
车围起来,当墙。把长枪等兵器扎在上面,防止半夜对方突击。
c******l
发帖数: 3972
42
对,安营扎寨
o********e
发帖数: 3892
43
我问的是守城时的情况
P**5
发帖数: 7467
44
有区别吗?
N***i
发帖数: 4104
45
把居民赶走,征用房屋。
g*****p
发帖数: 790
46
秦朝的法治,不讲人性,不讲仁义,不讲和谐,并无深厚的道德底蕴,也无法做到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秦国国祚短促、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因为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地践
踏法制,而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一次漫不经心的法外开恩而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中车书令赵高,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
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以赵高办事认真、勤勉敬业为由,赦免了赵高,恢
复了他的官爵。秦始皇选将用臣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对违反秦律者也是严惩不贷的
,但却被赵高蒙蔽了双眼,可见赵高是很善于伪装的。
沙丘之变中,赵高等矫诏把胡亥推上皇位,他们派使者以皇帝诏书的形式用罪名命令公
子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自杀后,蒙恬感到疑惑而再次请求申诉。使者将蒙恬交付给执
法官吏,换人顶替他的职位。使者回来报告,胡亥听到了扶苏的死讯,感念蒙氏对先帝
忠心耿耿,为秦国一统天下、巩固政权、戍边卫国,功不可灭,就有点后悔自己和赵高
、李斯做的过分了,想释放蒙括。赵高可不这样想。
蒙恬威震匈奴。蒙毅官至上卿。不除蒙氏,赵高寝食难安。赵高假借为胡亥尽忠谋划的
名义,想就此灭掉蒙氏,便进谗言说:“我听说... 阅读全帖
r*********l
发帖数: 130
47
文丨巫解
下面,咱们说说在中国500年才出一个的巨牛逼人物。他就是,秦始皇先生。
秦始皇乳名叫政。开始跟着妈姓,他妈叫赵姬,他就叫赵政。后来他爹拉风了,又跟着
他爹性,他爹就是庄襄王,姓赢,于是,它又叫嬴政。
单从改姓这件小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嬴政是个识时务者,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改变
自己,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是政治家的致死追求啊,可见,嬴政兄天生
就是个政治家。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至今也是个不解之谜。
这得先从他老爸庄襄王说起。庄襄王开始并不是庄襄王,而只是秦昭王的一个不招人待
见的孙子。正是由于不招人待见,所以,一个猪狗不如的工作就落到了他的头上——到
赵国做人质。
说到人质,当时各国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互不信任,后来,不知道是哪个没良心的天
才,发明了这个互派王子做人质的鬼办法,以使互相有个制约。这道理,就像今天拥有
核武器的国家之间相互不敢随便动武一样,投鼠忌器。
可谁舍得把自己的心头肉拿到别国去冒险啊,于是,像秦始皇他老爹这种既有王子身份
,又不招人疼的家伙,就只好去做那个倒霉鬼了。
但世事从来难料,没想到,这个倒霉鬼居然在赵国幸运地遇上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大贵
...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宋太宗雍熙北伐遭到惨败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如王若钦等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真宗才驾临澶州督战,并接见守城的众将,宋军士气大振,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历来畏敌,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是在北宋处于有利条件下签订的屈辱条约。宰相寇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真宗赵恒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49
我还以为邓艾罚蜀之前还干过给魏国北方戍边的事儿呢。。。
Z**********g
发帖数: 14173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x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京充其量是满蒙建设兵团驻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 10:42:33 2016, 美东)
天子戍边,而不是正经汉人之都
即使到今天,还时不时带上辫子举行祭天仪式
让大裤衩天天奴才渣辫子戏乱喊的王中军,王中磊,
英达,英壮,王菲,那英,郎平,金巧巧,
清妖王朔,卖国贼胡舒立,郎征,卖薄贼吴仪,卖国传统晋商后人夶夶泡泡堂......
太多了,列不完,这还只是有点名气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