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发帖数: 2677 | 1 你的kimber那个型号?质量咋样?
free drop的问题。今天去靶场,不再需要往外扥弹夹了。老婆手软,有一发有抛壳问
题,但是基本排除弹夹的因素。 |
|
S**********s 发帖数: 4534 | 2 M1A想保持出好精度相当困难
以前是需要你妹级的glass bedding, 而且打着打着就得重新bed
现在有了ebr, JAE这些铝制枪身, 省了bedding, 提高精度就要看barrel tensioner
; 想把这个barrel tensioner调好, 你得带一箱子弹药。
然后就是镜架的问题。 首先是你得receiver spec, 如果跟G.I spec有差距, 许多镜
架都装不上; 装上以后不一定就稳, 得把什么loctite还是welding的都弄上去, 有
的还会影响抛壳。
拆起来麻烦, 擦起来更麻烦, 还要从枪口擦
所以,除非你对M14有特殊感情, 还是买AR10吧。 |
|
q**u 发帖数: 12289 | 3 sks的抛壳方向和力道,改成bullpop太危险了吧。。。 |
|
t******y 发帖数: 5040 | 4 这个套件里面有块板,把抛壳的方向改成了往右边去。 |
|
|
|
f*********n 发帖数: 11154 | 7 入门级的trap gun,还可以考虑半自动和pump:
30英寸枪管的半自动,single,double,handicap都可以用;看看二手的Beretta
AL391/392系列,或者Remington 1100系列。我的第一把trap枪就是Beretta AL391。需
要注意的是半自动会抛壳,空壳砸在旁边的射手身上有时会引发不快,打single和
handicap时装个20块钱的shell catcher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double就只能听天
由命了。
pump用来打single和handicap非常普遍,打double难度高一些,因为第二发子弹需要手
动推上去。Browning BPS,Winchester 12,和Remintong 870 Wingmaster系列都比较
常见。如果刚开始不打算练习double,那么可以先上pump,等single达到一定水平了再
升级到一把好的O/U。 |
|
T*R 发帖数: 25894 | 8 那个架子是固定在枪身上的,slide没影响。不过好像两把枪都向下抛壳? |
|
x*7 发帖数: 11281 | 9
Be a man, do the right thing... ...buy a what?
麻烦你推荐一个吧,入门级别,我绝对没二话
要求不多
不过还是想
美国牌子
内置抛壳钩
能换瞄
弹匣好买
能吞软尖弹
现货好买得到 |
|
c**********d 发帖数: 2428 | 10 TIKKA的枪机滑顺,是因为除开枪机头外,他的枪机直径比机匣的内直径要小。接触面
小,自然阻力小。TIKKA在枪机没有上膛的时候在机匣里其实是松垮垮的。但上膛的时
候很结实,所以这一点应该说还是优点。
T3有一个缺点是如果不用弹夹供弹,从抛壳口手填弹上膛时,会感觉子弹被膛内的肩部
(或是其它地方)顶住,要把枪机松一下再往前送上膛,才会顺利上膛。用弹夹直接推
弹上膛则好像没有这个情况(因为我除了打猎,我几乎从来没有在弹夹里装过弹,所以
试得不多,感觉不一定准)。
T3枪机后面的那个塑料套会出现裂纹,我的T3 308重管在不到五百发就出现了裂纹。我
曾送到BARRETA去修过,当时是因为击针孔里进了金属踤屑,卡住了击针。BARRETA修好
了这个,但把我提到的裂纹给忘了,枪寄回来后发现那个套子他们根本没给我换。考虑
到为这个专门再寄一回不划算,就没有再追究。说到这想起来,掉到击针孔里的金属踤
屑,实际上是从枪机上沿着底火边缘那一圈被漏出来的火药气腐蚀的枪机金属。这也是
一分钱一分货巴。不知道REM700还有野人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说道这个讨论串的冲突,其实很正常。新手一来就指点江山,被老一... 阅读全帖 |
|
f**s 发帖数: 2225 | 11 抛壳口上弹顶住这个我也遇到过好多次,以前好像版上还讨论过,看来是t3的一个普遍
问题,我的是243,和308同样的receiver,不知道long action有没有问题 |
|
x*7 发帖数: 11281 | 12 我在bass pro告诉你了,你当时没上心
还有从抛壳口上弹不容易,也是那时候说起 |
|
S**********s 发帖数: 4534 | 13 刚刚收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居然真赔了! 我真的很意外, 因为丢的大部分都是珠宝
, 本来以为什么
也拿不到呢...于是我打算再进一把1911。
但我不知道买什么好了
预算在1200以内, 所以魏二婶, 蕾丝边什么的就不用考虑了。
preference: 5" barrel, all steel, 海狸尾, 击针保险, 可调照门(非三点式),
普通的
短导杆, 内置抛壳钩, match trigger & barrel bushing is a gimme. 不需要导轨
。
extended slide release什么的我多半会自己换。 finish - blued, one color.
1. Kimber. 虽然我一直对丢的那把Kimber Custom II不满意, 但日久生情, 失去了
以后也感到
惋惜, 就像个不省心的孩子被抱走了的感觉...
2. Springfield Armory. 没什么可说的。 当初我就是在SA和Kimber之间选的。
3. Sig Saur, 听说质量很好, 不知这里有没有人有经验。 |
|
b*****e 发帖数: 5133 | 14 除了M&P,怎么又和我看中的是一样的?!
不过我对另一条全尺寸SW1911 E-Series感兴趣,携带1911估计不会,lasergrip也就不
用了。
另外SW1911 E系列有货的地方不多。
纯1911迷不会喜欢外置抛壳钩的,不过这的确是很好的改进,特别是E系列加宽后的。
总觉得纯1911迷应该买原汁原味铁瞄看不太清的那种mil spec才是:) |
|
H****r 发帖数: 16240 | 15 追求军版感觉的话肯定要发蓝版
(我现在不喜欢磷化的)
要是现代特征多一些,比如海狸尾、各种改进照门、加大抛壳窗等等
还是银色的更配 |
|
|
M*********e 发帖数: 3153 | 17 今天找机会溜出去打了200发,卡弹卡得一塌糊涂
一开始是偶尔最后一发卡
后来越来越厉害,几乎每个弹匣的最后一发都会卡
先开始用的是winchester大白盒,脏得枪口都是黑灰
然后用RWS,也很脏,抛壳口那块最后很明显
不知道是弹的原因,还是我手潮,很久不打手枪了,
的确有时候可以感觉到手被枪震飞 |
|
H****r 发帖数: 16240 | 18 那个觇孔是圆的
我拿游标卡尺量了
但视觉效果,看出去以后由于那两片准星护圈
感觉的确是椭圆的也~~~~
又,FAL的结构真是很好玩
上下机匣铰接,AR估计抄了他这点
然而他又有机匣盖,摘下以后可以很容易的擦枪膛——不过就算不取下机匣盖,那个抛
壳口超级大,擦起来也很容易。
最后我还是没有买para型的
因为本地店里面都是固定托
他复进簧放枪托里,这个又被AR抄了……但是FAL有伞兵型,改动还挺大的
把复进簧放在枪机框上面了,连带着好些零件都要改,才能把枪托折起来
相比较AR就没多少人做这个事情,只有那个LR300/Para TTR的改进有些类似
另外STG58有个好处是调前面的导气孔设置以及摘导气箍顶塞都不用工具也用不着子弹
直接上手就可以。 |
|
M*********e 发帖数: 3153 | 19 这个upper有个好处,抛壳力不是很强,弹壳不会飞很远,不过也不至于卡弹
我在靶场见一个哥们,弹壳被 45度方向弹出去至少7米,飞过两个靶位,
想收弹壳都不容易 |
|
S**********s 发帖数: 4534 | 20 可惜CZ75 TS没有.45
外置抛壳钩也就多几个零件, 无所谓了。 |
|
k*****G 发帖数: 697 | 21 昨天租靶场的HK USP,打了不到二十五发,抛壳卡了两次,弹夹卡三次。有照片为证,
晚上给大家传上来。
偶的手枪劳模Glock19打了三千多发,一次木有卡过。区别有木有有木有?
HK粉轻拍.............. |
|
m****s 发帖数: 10867 | 22 为啥抓住套筒不能激发?我感觉只是不能抛壳上弹而已 |
|
T*R 发帖数: 25894 | 23 霜冻左轮捏住转轮就不能开枪了,如果你对自己的握力有足够信心的话。半自动手枪捏
着没用,抛壳上弹估计也当你不存在。 |
|
p**********r 发帖数: 1693 | 24 就一个字,糙,后准星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随枪送的皮套太恶心了,不奔了。
联系到最近热议的half-cocked,试了,half-cocked状态下扳机扣不动,套筒拉不动,
唯一出路是扳击锤到full-cocked,再拉套筒退蛋;
两个让人郁闷的设计是,不插弹夹扳机就会锁住,不卸弹夹套筒不能复位,这样岂不是
不能从抛壳窗紧急塞蛋了? |
|
|
b******o 发帖数: 5644 | 26 1. slide stop很紧,这还是打了一千多发了。
2. 此枪是我手头唯一在上弹,抛壳都没出过问题的。
以。 |
|
H****r 发帖数: 16240 | 27 所以
传统毛瑟式和这个X-bolt比起来
优点就只剩下CRF和固定式抛壳挺了——然而这两项都是有利于可靠性然而不利于精度
的吧。 |
|
a***a 发帖数: 8941 | 28 这个就看做工了,不是绝对的。
比如Sako85就是近似CRF和固定抛壳挺。 |
|
a***a 发帖数: 8941 | 29 Sako85有个好处,它的弹夹是双排双进的,所以可以直接从上面抛壳口往弹夹里面压子
弹,X-bolt不行 |
|
n*********i 发帖数: 567 | 30 10发里得有3,4发弹壳砸脑袋上,我还特地戴一帽子和护目镜,还是经常直直的砸门上
,郁闷死我了。我猜还是我姿势有问题 |
|
f****a 发帖数: 4708 | 31 难道你用的是传说中的 gangster grip? |
|
|
K****o 发帖数: 2183 | 33 难道是枪没有break in?我刚拿到sig的时候也有过弹壳往身上跳的情况,现在打多了
就没再这样了 |
|
|
|
n*********i 发帖数: 567 | 36 我猜也有可能是,而且还发生一次弹壳卡住没出来,应该也跟这个有关系。所以应该手
腕用力顶住? |
|
|
|
C*******d 发帖数: 15836 | 39 我LD刚开始打每发都卡,我就一点问题没有。所以应该是手腕太软的问题。后来专门针
对着握紧枪和在手腕上加力,这种问题就很少出现了。 |
|
s**********d 发帖数: 36899 | 40 从youtube上看到很多高手也这样我就心安了。 |
|
|
x*7 发帖数: 11281 | 42 而且每把枪的上膛抛壳都不一样,很多弹壳rim都有坑
那些弹壳后面都要筛选出来,扔掉 |
|
b*****e 发帖数: 5133 | 43 双弹簧是为了保证套筒有足够动能完成抛壳装弹的同时又可以尽量吸收后坐力。
HK在USP之后找到了更经济的办法,就是在复进弹簧外面放一个吸震的塑料套子,美其
名曰聚合物机械缓冲吸收系统。有效果是不假,和吸震塑料枪身一起使用,打点四五是
感觉很好。不过全铁的1911习惯了也感觉很好。
其它手枪送弹不卡壳的重要原因是送弹坡道和枪管角度匹配好,送弹距离短,基本是直
进直出,当然会可靠很多。你把Sig或HK的枪拉开套筒空仓挂机后看看,再看看1911的。 |
|
b*****e 发帖数: 5133 | 44 一般都称为disconnector,习惯上没人叫connector。另外disconnector可能不是单独
零件而是有可能由其它零件替代了。
由于不到位保险靠套筒位置移动工作的,还是容易在枪上找到的。
把套筒拿下仔细看里面的后半部,通常会有凹槽,套筒座内会有相应的凸起,如果套筒
不到位就会按下套筒座内的凸起将扳机连杆从阻铁上断开。用手按下突出那个套筒座表
面的凸起(肯定不是高高再上的抛壳挺啦)如果是击锤压下的,这时候扣扳机应该没感觉
了。
如果套筒里面后半部没有凹槽,那通常就是通过左右移动扳机连杆来实现的。左右移动
一下扳机连杆,能动的话,套筒内应该有相应的凸起。如果套筒不到位,那凸起就会将
扳机连杆连杆推到一边而断开碰到阻铁的可能。 |
|
b*****e 发帖数: 5133 | 45 拥枪家庭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有客观主观两方面。后半篇谈到的一些主观安全意识,想法和看法可能会有争
议,但我是抛砖引玉,大家能思考并自己定夺我觉得也就达到目的了。
家庭枪支安全和靶场安全有点不同,靶场是要安全开枪,家中是要彻底杜绝开枪走火和
枪到他人手里的可能,因此侧重点也不同。
== 安全操作 ==
第一篇中讲到过走火基本是两种情况:知道子弹上膛再走火和自以为子弹没上膛而走火
。详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GunsAndGears/31361961.html
大家对待上膛枪毕竟还是非常慎重的,而自以为子弹没上膛而走火是最危险的,也较容
易发生,特别是分解擦枪时,常说的擦枪走火说的就是这类吧。
避免自以为子弹没上膛而走火最好的办法是每次正确验枪/清枪。第一步永远是退出弹
闸而且再也不要放进枪中。网上最热闹的走火视频莫过于DEA职员在学校里演示枪支安
全操作结果走火打中自己脚的。原因所在,弹闸重新放回了枪中。他所使用的Glock枪
分解前必须先扣扳机,他当众验了枪,结果虽然表明枪中没有子弹,但放回弹闸松开套
筒立刻就子弹上膛,再扣扳机会有个好?
说... 阅读全帖 |
|
|
|
|
b*****e 发帖数: 5133 | 49 我觉得HP说的是机闸内清理。
不过要是上个消声器,gas piston机闸干净的优势就没有了。suppressor的back
pressure在开锁抛壳后一样将火药残渣吹进机闸。 |
|
b*****e 发帖数: 5133 | 50 常见的是可靠性问题,自己见到的是FTE,很多抛壳没力气,弹壳就像是嘴边吐出来的(
不是自己reload的减药弹),还见到过extractor断掉,都是很新的枪,不到一年。
这里是一次培训课里四条CZ全部choke的链接:
http://pistol-training.com/archives/3218
“Until I actually went through a high volume class, I really couldn’t
fully appreciate the finer points of distinction between my CZ and a more
modern polymer pistol (M&P-9).”
我们这里一般靶场随便玩玩回家再仔细擦擦的不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