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报告文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惊动全球的文字狱:《雪白血红》蒙难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19:51:18 2015, 美东)
惊动全球的文字狱:《雪白血红》蒙难记
2015-09-16 刘家驹光冕传媒
198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描写辽沈战役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由于涉及
肯定林彪功绩、强制动员参军、长春围城饿死大量平民等敏感内容,该书出版后激怒高
层,彭真、王震、杨尚昆等人大发雷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急令全军批判《雪
白血红》的“反动性”。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
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留给
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2
讲真相:营救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后代控诉zz
from 牛博国际 by 赵牧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第一个抢救者的公开信
让我们解开心灵的“结”
—— 致玛拉沁夫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玛拉沁夫先生:
我叫那仁满都拉,我的父亲哈斯朝禄(已故)和我乃至我们全家人,和您有一个心
灵的“结”始终没有解开,事情虽然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四十五年),事实已经澄清
,但您仍然无视事实,将错就错,不顾他人的心灵伤痛,我只好以书信的方式,倾诉积
压在心头多年的感受,目的是想和您解开这个心灵深处的“结”。

我们之间心灵的结是您“系”的。您1964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文学》等
报刊上的《最鲜艳的花朵——记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以下简称《花朵》)的
报告文学,曾深深地感动了全国广大读者,也教育影响了一代青年。然而,您在《花朵
》中关于抢救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情节却出现了严重的失真甚至是扭曲报道。
您这样写道:“扳道员、共产党员王福臣冒着风雪打完进站的讯号,站在扳道房前等候
l******i
发帖数: 4666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lon 讨论区 】
发信人: liangzhi (良知), 信区: Salon
标 题: 雪白血红-历史是什么? 作者:张正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0 09:37:15 2010, 美东)
历史是什么?
--自序
一篇报告文学,当然不仅要客观地记录下已经发生的事情。但它首先应该做到
这一点。
做到这一点很难,特别是对于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当事者视野有限的挂一漏
万的回忆,各种各样只鳞片甲的传闻,显然不无偏见,甚至有意隐讳了事实的文字
资料。后人只能在这样的基础上缀合历史,充满主观意识地缀合历史。你可能接近
了它,但休想复原它。
能做的是不讳过,不溢恶,不夸饰,不虚美,像老祖宗教导的那样“秉笔直书
”。
这其实更难。
对这本书尤难。
主要难在有个叫“林彪”的人。
很多人问:写不写林彪?
又问:怎样写林彪···再问:这样写行吗?
在关东最后那场战争中,家乡那个小镇经常“开仗火”(黑土地老人话,即“
打仗”)。母亲抱着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小的我,趴在炕沿下哆嗦。
40年后,我感到了母亲的颤栗。
有人说:写现代史难于宇宙史。
一位参加撰写当
m***d
发帖数: 1050
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被毛泽东宠幸的高干姐妹
作者是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的女婿、前《解放军报》社编辑卢弘。卢先生是
一位老革命,一九四四年即参加新四军,一九四九年加入中共,从事部队宣传文化和新
闻工作约五十年,其中在《解放军报》社近三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卢弘已经出
版传记、报告文学和电视剧多部,包括《王稼祥的一生》、《李伯钊传》、《毛泽东亲
家张文秋之家》和《伍修权传》等,并是中国着名刊物《炎黄春秋》创办人和前主编,
目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卢弘先生与这对姐妹交往数十年,深深了解她们与毛泽东交
往的细节,也由此深谙毛的丑恶和虚伪的一面,因此希望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还原一点
历史的真相。
我的比较密切的战友中,有两位李姓姐妹。她们家共有姐弟五六人,我相熟的主要是其
二姐、三妹和一个兄弟,因为他们三个都是(或曾是)我的文艺战友,其馀几位我也认识
,只是交往相对少些。上述三位和其大姐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是一位革命烈士,这
姐、弟、妹四人都是在革命队伍中成长的,因此也与我结下了友谊,并且是不太一般的
关系。
二姐和我们军长及其家事
先说二姐,我与她相识最早,那是一九四六年苏中七战七捷之后,部队转移到苏北地区
,华中军区文工团
o**1
发帖数: 6383
5
恩,不差钱,差的是5毛的形象,天女散花似的5毛钱环绕飞舞,配合上唏嘘的胡茬子,
坚毅忠贞的眼神,烘托出了5皓的光辉形象。
应该写个纪实报告文学:5号:从公仆到5毛。
t******o
发帖数: 2792
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泽东61年伙食费
既然建议我多看资料,那你给的资料应该更有说服力不是?
论毛的生活权延赤能比李银桥,报告文学能比首长薪金管理制度?
钱不够取稿费这个情节“事典”中也有叙述,但说的是支援亲友,可没有人太多被吃穷
了一说。
李把钱怎么用的方方面面说得很清楚,外出活动时工作人员陪餐的伙食费都专门提及,要是日常警卫员的伙食费也是毛出怎么会遗漏?
谁主张谁举证,貌似就是你的记忆中也扯不上警卫员吧?

录。
s********e
发帖数: 13723
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轮根本不配当中国人
我记错了,美国人口学会主席A. J. Coale估算的是2700万,李成瑞修正了他的算法,
算出来2200万。A. J. Coale的那个线性算法本来就不一定合理。 总之,没有一个是超
过3000万的,那个家伙说至少3000万的依据就是杨继绳的报告文学。
t**********t
发帖数: 12071
8
你这搜出来的,几乎都是来自同一个文章而已。
稍微正规一点的军史可都没有这么说。
远东朝鲜战争,报告文学而已。
g******t
发帖数: 18158
9
重创,击溃,歼灭·······有点文字游戏的感觉
数字也是各抒己见,统计方法也有不同
不过说人家“永远地从美军战斗序列中消失了”这个硬伤硬度太大
而且这个军史,报告文学,宣传材料的界限也比较模糊,我们这些非砖家往往被绕糊涂
t**********t
发帖数: 12071
10
任何一个国家统计战果都会把击伤统计进去。三千多人的团只剩300多人,放任何一个
国家都是歼灭战。
只算所谓永久性损失(实际损失)的,那是战沙的光亭发明的,没有任何军队这么使用。
是战沙在玩文字游戏。
说31团番号被取消,当然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但是我看过的军史例如抗美援朝战争史,
27军军史,都无此说。
军史,报告文学,宣传材料,很容易区分。阁下分不清或者不愿意分,是阁下自己的事
情。
t**********t
发帖数: 12071
11
请注意,王树增是军旅“作家”,他的书当报告文学看看就成。
p*********w
发帖数: 23432
12
我渔政抢占美济礁始末:啤酒瓶砸退菲律宾军机zz
核心提示:法新社消息,正当中国与菲律宾举行会谈之际,中国人员却于前天向执行侦
察任务的菲律宾飞机投掷不明物体,该机当时正在侦察相信是中国军事基地的设施。当
它飞至约30米的低空时,在距离该设施50米的范围内被各种物体击中……但未造成任何
人伤亡。
近年来,风云变幻的南海形势,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在我国政府维护海洋权益的行动
中,时而闪现出一支特殊队伍的身影,那就是农业部下属的南海渔政局。这部由青年作
家伊始、姚中才与南海区渔政局团委书记陈贞国合作完成的报告文学,全景式地再现了
南海渔政在过去十几年间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他们在祖国版图最南端同外国舰
机及不法分子斗智斗勇,捍卫“蓝色国土”的真实故事。
异乎寻常的北京来电
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刘国钧接到一个异乎寻常的北京来电。电话是农业部渔业局局长卓友
瞻亲自拨来的,对方的语气十分郑重:直接进京来找张副部长,有重要谈话。什么事情
如此神秘兮兮?刘国钧试探着想套个谱,对方却截然答道:绝密!只许你一人来。
时值1994年8月初,南方翻滚的热浪加上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让刘国钧忐忑不安
。他1991
c********g
发帖数: 18
13
周泽:关于作家谢朝平被跨省抓捕若干问题的回答
就作家谢朝平被陕西渭南警方跨省抓捕这一司法事件,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作为
谢朝平的律师,不断有媒体记者向本人提出采访要求,并给本人发来采访提纲。鉴于时
间和精力,无法对记者们的问题一一回答,现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统一回答如下:
1、记者:请您先还原一下整个事件。
周泽:事件的基本概况是,谢朝平在做记者期间,采访过渭南的三门峡移民问题,了解
到三门峡库区移民遭遇的诸多苦难,以及渭南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截留、挪用移民资金
、侵占移民安置土地等问题,写了上万字的长篇调查报告,已经由《方圆法治》杂志上
版了,结果被渭南地方宣传部门“公关”掉,被撤版。之后,谢朝平应移民之请,决定
为移民著史,反映他们的疾苦,反思国家决策的科学性,揭露个别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腐
败,历时三年,多次自费前往渭南采访,收集大量资料,写出了长达35万字的报告文学
作品《大迁徙》。通过《火花》杂志以增刊形式自费出版后,谢将载有自己著作《大迁
徙》的《火花》增刊运往渭南,分发给董生鑫、马连保两名移民代表及渭南市移民局工
会主席李万民,准备由他们提供给供给请求自己写著史的广大移民
l****z
发帖数: 29846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lczlcz (lcz), 信区: USANews
标 题: 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能够输出什么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8 11:18:35 2010, 美东)
作者:余杰
2010-10-07 17:30:17
中共当局将二零零八年奥运会和二零一零年世博会当作“政府公关的重头戏”,以举国
之力筹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使这两个活动的规模和奢华程度都超越了此前任何国家举办
的同类盛会。然而,令中共当局意料不到的是,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全球民众
近年来对中国的正面评价持续下降,已经跌落到四成以下,换言之,对中国持负面看法
的人已经占六成以上。
为什么花团锦簇迎接全球宾客,居然出现此种逆反的结果?中共当局并没有就此反省自
身制度性缺陷,比如,中国生产的各种有毒食品,祸害国内民众、倾销海外市场、甚至
引发全球恐慌,其根源何在?讳疾忌医者必然掩耳盗铃,这一负面结果激发了中共决策
者“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斗志,不惜投入巨资塑造中国的“正面形象”,提升“软实力
”,输出“中国价值”。然而,这样的努力能如...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3091
15
什么世道,这是?
车延高其人:1956年2月出生,山东莱阳人,现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市纪委书记。
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会员,兼任武汉市杂文协会主任。
1979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2005年2月开始业余诗歌创作。已在各类报刊发表诗歌
200多首。目前依旧边工作边创作。2009年4月荣获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称号。新

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最高级别的文学评奖,为鼓励中国当
代优秀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创作而设立。按照评奖方案,鲁迅文学
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首次评选完成于1997年,评选的是1995年~1996年的作品
。据《法制晚报》
徐帆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一墙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
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我喜欢她演的《青衣》
剧中的她迷上了戏,剧外的我迷上戏里的筱燕秋
听她用棉花糖的声音一遍遍喊面瓜
就想,男人有时是可以被女... 阅读全帖
m**b
发帖数: 617
16
1是真的.当年白宝山的故事被写过报告文学,还拍过电视剧.
呼兰大侠听说过,不知真假.
3也听说过,好像是真的.
m**b
发帖数: 617
17
1是真的.当年白宝山的故事被写过报告文学,还拍过电视剧.
呼兰大侠听说过,不知真假.
3也听说过,好像是真的.
t*****g
发帖数: 7455
1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这标题很给力啊
不知道会不会很快被墙
学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人民会用脚来投票
##########################################
学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人民会用脚来投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12月08日07:01我来说两句(9173)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
小大中小 第1页:“改革开放”这4个字,我们是用血写的 第2页: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
逃亡史 第3页:为什么要逃港? 第4页:献礼,并非只有歌颂一种方式
逃港死难者的坟
逃港者
相关视频:走过罗湖桥:逃港的故事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
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是
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19
记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作者:港大蛇口仔 提交日期:2010-12-8 18:19: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 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
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一个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铺垫”。
也正...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20
人民会用脚投票 2010-12-10 12:41:15 《青年时讯》

深圳,罗湖口岸。从大逃港到大开放,如今,去香港采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深圳市
民的家常便饭。
卢卢/摄

逃港者
逃港者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有
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21
鄢烈山:扩展我们“用脚投票”的权利 2010年12月10日 07:27东方早报
鄢烈山
12月8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刊发特稿《人民会用脚投票》,介绍深圳市作协副
主席陈秉安献礼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为什么要讲改革开放
前30年的这段故事?陈秉安说,“大逃港,无疑是历史的大悲剧,但同时,它也是中国
改革开放的催生针。”可以说没有上百万人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就没有深圳
经济特区的设立。陈秉安多次重复深圳宝安一个农民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改革开放
’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
这个老深圳人的话虽然悲壮,却也只是事情的一面,民意民情的一面。从1955年出现逃
港现象起,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深圳历史上总共出现过4次大规模的逃
港潮,如果没有习仲勋、邓小平等领导人体恤民意、顺应世情,逃港潮可能还有第五次
,逃港者肯定还会流更多的血,深圳特区何时设立也在未定之天。官民上下良性互动是
百姓之福,顺应民心和历史潮流的改革转型是国家之幸。
《古文观止》中《过秦论》与《治安策》作者西汉的贾谊,在其《新书》的“大政”篇
说...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人民会用脚投票
http://qnsx.cyol.com/content/2010-12/10/content_3460636.htm
2010-12-10 12:41:15
深圳,罗湖口岸。从大逃港到大开放,如今,去香港采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深圳市
民的家常便饭。
卢卢/摄
逃港者
逃港者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这部30...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23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由深
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在大
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
、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是当
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量资
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每当有记者来访,陈秉安都会不断重复深圳宝安的一个农民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改
革开放’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
请你把我的故事写下来,告诉所有人,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
后来发生的所有故事,都要从一家酒店的开业庆典说起。
1987年,深圳市罗湖区的一家港资大酒店开业,其总经理邀请深圳特区报派记者出席。
这个任务落到了刚刚到报社工作的陈秉安身上。
庆典的开头很寻常,...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24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到了1968年2月,“文革”红色海洋席捲中国时,偌大的北京似乎放不下平静的书桌。
在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攻读研究生的温家宝被迫放弃学业,主动要求前往“边塞”甘
肃.。
2009年2月15日下午,正在天津考察的温家宝来到南开大学,谈论了大学生们普遍关心
的就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到基层工作。
温家宝说:“我大学是学地质的,毕业后就决心到西藏去,我当时就有一种理想,认为
那地方山多,适合我这个专业。我甚至写了几份血书。”幽默的话语让在场学生不由笑
了起来。
温家宝接着说:“研究生毕业以后,我还有留在学校的机会,但是我还是到西北去了。
我认为西北是我应该工作的地方。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也是我一生成长非常宝贵的一段
时间,懂得什麽叫艰难,人如何克服困难,怎麽去生活。”
“同学们,基层是大有可为的!我希望同学们把到基层工作同自己的事业发展联繫在一
起。除了有政府政策之外,还应该有正确的择业观念。但是不管怎麽样,同学们的就业
,政府是记在心裡的!因为你们必定是祖国的未来。你们有信心,你们坚强了,你们有
能力,中国就有希望!”
在介绍1968年温家宝面...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25
曾声援六四事件、五年前客死美国的中国知名异见人士刘宾雁22日魂归北京,但刘宾雁
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自己
应该说的话”,未能如愿刻在墓碑上。
刘宾雁魂归北京,但自撰墓志铭无法被刻在墓碑上。
刘宾雁生于1925年,中国作家、记者和持不同政见者,曾任《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作
家协会副主席和独立中文笔会第一任会长。1956年因为反对新闻审查制度被打成“右派
”,平反后又因为揭露贪腐问题,被邓小平点名批评为“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
,而遭到开除党籍和公职。
刘宾雁于1988年前往美国讲学,八九民运期间公开支持参与抗争的学生,而与中共分道
扬镳,也无法返回中国;2005年,刘宾雁因为直肠癌病逝美国,享年80岁。
刘宾雁的骨灰12月22日被安葬在北京门头沟天山陵园,有生前好友和支持者送上花圈。
尽管刘宾雁已离开中国20多年已少人相识,但“刘宾雁”三字仍属敏感字眼,中国媒体
对这位1980年代影响巨大的名人骨灰入土只字不提;《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曾在微
博发文:“今天,冬至,阳光明媚。刘宾雁先生骨灰安葬仪式在北京门头沟区天山陵园
举行。刘宾雁...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526
2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朗朗事件的几个问题
呵呵, 读读这个吧。 转载的啊。。。
====================================
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编辑的赵炬在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在新民晚报发表文章,题目为
:郎朗与钢琴曲《我的祖国》。介绍郎朗为何对《我的祖国》情有独钟。
赵炬原文:“从网友就这首钢琴曲的讨论看,大都以为这首钢琴曲是郎朗的演绎和发挥
。我是这首钢琴曲出笼的亲历者,有责任对这首钢琴曲的由来做些必要的交待和说明..
.我时常带孩子去学弹钢琴。这中间得到了某种启示,便请教孩子弹琴的老师、沈阳音
乐学院的钢琴系教授蒋鸿和她的丈夫尹德本(国家一级作曲)组织编写“中外钢琴名曲
曲库”的系列图书...这套曲库与以往钢琴曲集的最大不同是:...每首乐曲都附注了“
乐曲解说和弹奏指引”...《我的祖国》就是选定改编的中国曲,是由蒋鸿、尹德本共
同改编的,但署名只署了蒋鸿的名字。这首乐曲的改编非常成功,其显著特点是对原曲
的旋律进行了变奏发展,丰富了乐曲的内涵,使其更富有了感染力。”
如此可见《我的祖国》从《上甘岭》的“豺狼来了有猎枪”,加入《英雄儿女》的变奏
发展,插入的“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 阅读全帖
y********8
发帖数: 517
2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泽东“朴素”地吃鱼
大饥荒
中共建政后死亡最多的政治运动是“大跃进”之后的大饥荒。红旗出版社1994年2月出
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一书,在“大饥荒”一文中说“1959 年至1961年的
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大约在4千万人左右。……中国人口减少4千万,这可能
是本世纪内世界最大的饥荒。”实际上海内外学者对饿死人数的估计在3千万到4千5百
万之间。
这一场大饥荒被中共歪曲成“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那三年风调雨顺,大规模严重的
洪水、干旱、飓风、海啸、地震、霜、冻、雹、蝗灾等自然灾害一次也没有发生,完全
是一场彻底的“人祸”。由于“大跃进”使全民炼钢,大量庄稼抛洒在地里无人收割,
直到烂掉为止;同时各地却“争放卫星”,柳州地委第一书记贺亦然甚至一手导演炮制
了环江县水稻“亩产十三万斤”的特号新闻。正好庐山会议后,中共在全国“反右倾”
,为体现其一贯正确,在全国按照虚报的产量进行粮食征购,结果把农民的口粮、种子
粮、饲料全部收走。仍然搜刮不够征购数量就诬蔑农民把粮食藏了起来。
贺亦然曾经说:不管柳州地区饿死多少人,也要争个第一!有的农民被搜刮得家里仅剩
藏在尿罐里的几把米。环江县驯乐区委为让农民...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28
中国沦为史无前例的一党专制六十年。在北京豪华的大庆之中,无数的歌功颂德,没有
一个人说过共产党致胜的法宝中,有一个“血统论”的政策。在描述一九四九年的一代
失败者惨痛故事的畅销书中,也找不到“血统论”的影子。这是历史的盲目,历史的不
公。
在毛时代近三十年的严酷统治时期,大张旗鼓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贯穿在接连不断
的每个政治运动中,渗透在社会和体制的每个角落。纲举目张,天网恢恢。没有一个家
庭、一个人能逃过这张大网的笼罩和纠缠,无论是祸是福,是家破人亡还是骄奢淫逸。
所谓“阶级斗争”,已经完全脱离马克思原教旨主义的规范,变成粗野的庸俗的“出身
决定论”。在少数特权份子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同时,将一部份人定为“地富反坏
右”份子,成为社会不容置疑的公敌,组成一个受侮辱、受损害,永世不得翻身的阶层。
这个阶层以四十年代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战败者为主体(在中共执政之初已被毛泽东下
令按比例杀掉了近百万人),加上执政后“新生”的反革命及右派份子,这个数以千万
计的阶级是法定的被专政对象。而祸延这个阶级的家庭成员和亲属,繁衍蔓生者不计其
数。封建时代的“株连九族”,只限于一定的犯罪者,现代中国...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遇罗锦:我所认识的张郎郎
1979年的一个白天, 我忽然听到敲门声. 当时我住在北京三里屯的一所居民楼里, 第二
任丈夫蔡正在上班。
那时家家没电话, 连电铃也没有。 我开了门, 只见一中等身材,相貌老诚的中年男士,
他自我介绍道: “我叫张郎郎, 你是遇罗锦吗?”
“是呵.”
他进了屋, 说道: ”我和你哥哥遇罗克一起关过死囚牢.”
“真的?” 好感与惊讶油然而生. 我请他坐, 并去倒茶.
“你哥哥一提起你, 就说:‘我们家那个小姑娘儿……’”
“真的?”
我们会有多少可以聊的! 尤其是他说, 他是”北京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 他的父亲就
是院长张汀的时候, 我这”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的毕业生, 在我校邀请他父亲来示范的
速写大课上, 全校师生一起看张汀的讲授与当场速写, 就更感到我们该有多少共同语言
了.
他问我每天在家做什么, 目前在做什么, 我一一告诉了他: 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 正在
给我一家人的政治问题平反, 我正等着回归原单位“北京市玩具六厂”上班, 我正在写
“冬天的童话”.
“写你哥哥?”
“是. 要写他.”
“写小说还是报告文学?”
“实话文学.”
我等着他开口, 也能说说我想听的: 说说和哥...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0
转基因玉米的神话
http://www.rainbowplan.org/bbs/topic.php?topic=107689
送交者: 六指 于 2010-03-25 12:25:45
转基因现在是网上的热门话题,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在转基因食品上市前就已试吃过的方
老师的身影。学习完他的科普熊文“转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后,再做延伸阅读,稍加
搜索就看到一篇2004年的洋文”Bt corn reduces serious birth defects”【http://westernfarmpress.com/news/10-27-04-Bt-corn-birth-defects/ 】。方老师的文章基本观点,数据,内容编排都和这篇雷同,不少句子更是原文照译。这进一步验证了一条世人皆知的谣言“方老师写的东西,也有成段的引文献或者直接是英语文章翻过来的”。方老师打开门辟谣,关上门立马就造谣,此等大无畏的勇气和人格力量实在是让我等折服。
方老师涉嫌抄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这里说说转基因。这篇洋文的两位作者实际上
是做”二阶科学传播“,主要介绍了当年在“营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http://jn...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3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为尊严风骨 文革文人自杀知多少
我偶然翻阅一本广东知名的杂志,读到一位著名作家谈论“小人”的文章,他对“小人
”的议论可谓入木三分,控诉反“右”和“文革”带来的灾难可谓酣畅淋漓,很让人解
气。遗憾的是,当他谈到在运动中因受到不公平待遇,不堪忍受屈辱而自杀的中国作家
们时,却说中国作家比外国作家自杀的少。还说邓拓也不是自杀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而且文章中在涉及这个问题时,有意无意之中流露了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观点,对
此,我更不敢苟同了。
“文革”中我国究竟有多少作家自杀?那段历史人们应该记忆犹新。我觉得应该把我对
那段时期所接触和了解的一些作家、艺术家和学者们自杀和他杀的真实情况写出来,让
我们在血的教训中,变得冷静起来,坚强起来,历史绝对是不该遗忘,更不应该是被歪
曲的。
先从自杀的外国作家说起吧。那篇文章中列举了茨威格、川端康成、海明威、法捷耶夫
等自杀的外国作家,这些人名气很大,自杀了影响也大,但人数确实不多,而且他们与
中国作家不同,自杀的原因都不是在某一个政治浪潮中被逼上绝境的。他们有的是在生
命哲学上钻进了死胡同,与世俗格格不入才自杀的,如川端康成;有的是疾病缠身,
对健康失去信心而自杀的,如海明威;也...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3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姜维平:薄熙来与闻世震
如果没有切身的体验,人们很难深入地了解中共高官之间的恩怨情仇,而走近他们不仅
得有好奇心和观察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必得有机会和条件,我在长达十八年 的记者
生涯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曾与一些不同级别的官员有过或深或浅的交往,薄熙来和闻
世震是其中的具有典型性的两位,也许透过 他们的恩怨情仇的细枝末 节,可以找出现
行体制的弊端和改革的希望:不怕政治人物之间有矛盾与竞争,怕得是没有一个透明的
公平的环境,因此,制度创新不仅 是当务之急,也是救国,救 党,救人民的苦口良药
,我相信,他们在位时可能都不认同我的建议,但离职之后定会有别样情怀。
报导员不忘旧情
当薄熙来荣幸地走出北大校园,成为中南海书记处的一位公务员的时候,闻世震刚刚告
别了工作十七年的大连油泵油嘴厂,当上大连市机械局的副局长,在此之前, 他们的
相同之处是,都不是大连人,薄熙来生于山西,闻世震生于海城,但他们都心中燃烧着
一团火,志在中国政坛干出一番事业,毫无 疑问,他们具有天壤之别, 薄熙来有老子
薄一波撑腰,扶上马还送一程,而闻世震的运气差多了,想结交更多的朋友,必得当新
闻报导员。
在任大连机械局副局长之前,闻世震所在的...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33
李四光的霸道和钱学森的胡说八道
据说20世纪中国民族精神最闪耀和最灿烂的聚焦,一是发现了大庆油田,一是制造了“
两弹一星”。由此也造就了新中国科学界的两大牛人:一个是李四光,另外一个是钱学
森。文革期间,科学院有一个大右派,该右派曾指名道姓地说:李四光是一个霸道,钱
学森是一个胡说八道。
一、李四光的霸道
李四光的霸道,无非是指对他在任中国地质部长时,搞一言堂和正确路线,压制别的理
论和学派,让他的地质力学理论在地学界一枝独秀,例如在地质部属下的中国地质科学
院专门设立了一个地质力学研究所。李四光的“霸道”,反映的主要是专业以内的事。
在李四光当地质部长时得到了解决,在理论上他也有地质力学的贡献,他也最早倡导新
中国的地震预报和地热研究研究,对地质学的贡献很大。以前把他说成是地学泰斗和发
现大庆油田的第一功臣,也有人认为李四光对氢弹和原子弹的研制有重大贡献,是有一
点过了,有牵强附会之嫌。但现在就说李四光主要是靠溜须拍马,没有一点真才实学,
而且对大庆油田的发现一点功劳都没有,也是不妥的。
事实是,中国地学在49年以前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人物,李四光刚刚回国时,曾被认为
是口头理论家,没... 阅读全帖
B*V
发帖数: 3365
34
中广网10月20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十六年前,曾在二战
期间被迫到日本花冈集中营工作过的11名中国劳工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在日
工作期间遭受到的非人虐待,这一诉讼案被称为“花冈事件”中国劳工索赔案,也是中
国民间对日索赔的第一案。
经过5年诉讼, 11名中国受害劳工代表2000年与日本鹿岛建设公司达成和解,并由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中国受害劳工的受托人,接受了日本鹿岛公司信托的5亿日元,设立
“花冈和平友好基金”。
原本在11年前就该尘埃落定的事情如今却再起波澜。最近有媒体称,这笔钱款没有
发完,剩下的钱被红十字会乱花了。红十字会则一面坚称自己清白,一面拒绝公布账目
的要求。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中国红十字会对5亿日元只有管理权,没有使用权?
2000年11月,花冈诉讼案正式达成和解。根据和解条款的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作为
受托人,正式开始了花冈和解的后续工作,主要职责就是将5亿日元信托金设为“花冈
和平友好基金”,并负责该基金的管理。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花冈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
员会事务局局长张虎的介绍,中国红十字会对于这5亿日元只有管理权而没有使用权。
花冈... 阅读全帖
w*******3
发帖数: 116
35
中共几个中央委员高级干部在六中全会期间北京一次聚会上, 公开将薄熙来比喻为大
陆的陈水扁。 他们认为港媒光从外表形象出发将薄熙来与马英九相比太不妥当, 事实
上薄熙来反而倒与陈水扁本质相同。他们还列举了其做事风格上最少有以下几条相似之
处:
1)政治上投机,喜欢打意识形态的牌来获取民意。甚至不惜让中国回到唱红专制时代
,以“毛泽东”传人自居。
2)为了获取权力不惜任何手段。
3)表面大讲清廉但实际通过家人大搞腐败。
4)善于利用媒体与舆论来炒作包装自己,甚至雇人写吹捧他自己的报告文学。
5)没有政治道德底线,打击对手心狠手辣,开了编织夸大罪名,处死政敌的先河。
6)无视法律,喜欢搞“运动式”斗争。
薄最近实际上已意识到他的当常委已无戏之处境, 绝望中连续两天用党报宣称邓小平
之弟与胡锦涛之堂弟支持他, 以搏人气。 据可靠消息,邓家与胡总得悉后大为震怒。
现在北京官场已达成共识:薄熙来在西南重庆以一个市委书记就敢如此倒行逆施,如进
京必然会以他的"红色风暴"将中国带上倒退的轨道。
h*h
发帖数: 27852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从未披露的野史? 毛泽东的情人自白录(组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12 20:09:53 2011, 美东)
这是一段奇遇,故事发生在香港回归的一九九七年,迄今已经相隔十四年。
我在香港做新闻人物专访,可谓「不计其数」,一般都是当月发表,为甚么对这样有趣的人物故事,竟能搁 置十余年隐忍不发?那要从和陈小姐的最后一次见面说起。
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是我太太的生日,三天前约陈小姐一聚,她说要请我们吃饭。晚上七点,我们在铜锣湾雪园酒家相会。陈小姐是一位很健谈的人,我们已经见面谈过几次。谈她要出书的事。她委托我做经理人(口头表示),帮她找出版社,让出版社出钱买她的故事,她深信「李志绥写的都是关着门外的事,关着门里面的事,要我来写」,一定比李志绥的书更畅销。她说台湾两大报都要连载她的故事,还有一位女作家蒋×也要为她写书,她拒绝了。她问我李志绥回忆录赚了多少钱?我听说四十万美金。她不屑地说:「四十万?炒一层楼就够了,我不是垃圾,我是... 阅读全帖
e*******o
发帖数: 382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农民调查
引言 在现实与目标的夹缝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九亿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只依稀记得,上个世纪七十代末那场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的伟大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自从农村实了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上连年获得大丰收,很快就出现了“卖粮难”,而且冒出了许许多多“万元户”。
一时间,中国的农民好像已经富得流油了。然而,以后不久,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就很少再听到有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消息。不过,稍后就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曾视为生命的土地,远离了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宁可忍受寂寞、屈辱与歧视
,也要涌进各地城市,于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掀起的“民工潮”,便一次又一次成为上个世纪最后十多年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这些年,因为致力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我们有机会经常深入各地农村,同时... 阅读全帖
e*******o
发帖数: 382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农民调查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德怀特·帕金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至今值得我们深思:“对于
未来的改革者来说,中国经历的政治经验显而易见但又常常被遗忘——改革进程中应该
有明确的受益者。”上个世纪改革之初,受益者除了“大包干”的农民,还有个体工商
户和深圳特区的拓荒者。但是当改革的中心移向城市,受益者就变成了新生的企业家阶
层、通过寻租活动迅速富裕起来的政府官员与勉强可以称之为群体的城市中产阶层,而
作为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群体——九亿农民,非但不是受益者,还因为增产不增收,一
些地方甚至出现“今不如昔”的局面。我们常常骄傲地宣称:我们是以世界百分之七的
耕地,养活了世界上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我们的农民为十三亿人口提供了足够的粮食
,这不能不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贡献,可是,我们却往往很少想到,我们是在以占世界
上百分之四十的农民才养活了这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的。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目前
还相当落后,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还很低。
联合国发表过一份《人类发展报告》,这份报告将全球一百六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发
展指数的高低排名,中国被排在了第八十七位。这个名次是很令人沮丧的。当二十多年
成功的改革开放,中国...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佟新:郭沫若的优孟人生
《史记》中云:“优孟,故楚之乐人也。”“优孟”即“戏子”。周恩来曾代表全中国
人民对郭沫若予以高度评价:“郭老是革命文化的班头”。周恩来的“班头”一词用得
非常贴切,因为“班头”就是是戏子的头儿。
的确,郭沫若在1949年中共执政以后,官至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学术职务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身居科学、文艺两个领域的首席人物,政
、学两栖,“又红又专”。尤其是被中共推举为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成为当时中国的 “第一文人”,其治学态度、创作手法和为人方式对中国的知识、
文化界都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
郭沫若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在中共缔造出的庞大表演帝国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自中共执政
以来,中国的知识份子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运动”,中共的残暴与邪恶将表演和
说谎驯化为多数中国人最基本的一种生存方式。身居高位的郭沫若一直出现在运动舞台
的中央,表演得非常尽心尽力尽兴。
郭沫若的“优孟”人生主要通过文人的写作来进行化妆表演。他对毛泽东跟随最紧,红
旗举得最高,他曾经说过:“世上有两个红太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北京。”他歌功
颂德,谀毛媚上;他逢场作戏,紧跟...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515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mgaw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载 愿世上所有的疯狗都安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0 16:37:17 2012,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b498a0102dw3w.html
愿世上所有的疯狗都安息。
(2012-01-29 21:10:18)
转载▼
标签:
文化

愿所有的疯狗都安息
一月底的成都,春寒料峭。我悠长的假期已经接近尾声。
这些天微博上热热闹闹的事,本来一直没想插嘴。一是深知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老韩少年成名,早经历无数腥风血雨,这事对他不算大事。二是我这人很不擅长与人打
笔仗,怕一张嘴,立刻有人上来讲:你丫是不是想趁机炒作,吧啦吧啦~~~讲一大堆,
我便灰头土脸败下阵来。但今日看到老韩居然拿出了手稿以及韩父晒出的家书,心里很
不是滋味,这都什么世道呢,一个作家好不容易写了书,好不容易出了书,好不容易卖
得好,现在,还得好不容易证明那些字是自己写的,这叫... 阅读全帖
c**********8
发帖数: 192
4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社会纪实拒绝PS
倘若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刚过去的2011年,那么,“道德”这个词当之无愧。虽说二三
十年以来,人们对道德从未停止过执著的反思、强烈的呼吁和不懈的追求,但不曾有过
像当下的广度和深度。适如学者萧功秦所说:“总结当前的道德状况,说道德‘崩溃’
、‘滑坡’过于严重,但用‘道德脱序’或‘道德失范’来形容是恰当的”。
在道德领域,正面的诚信宣传和负面的造假行为不断较量,势如“短兵相接”。经
济界的假产品、教育界的假文凭、学术界的假论文,乃至官场上的假年龄,常有所闻,
就连誉为“一方净土”的文艺界也渗入了造假的因子。日前,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
摄影艺术大展曝出丑闻:全国摄影大展超半数“社会记录类”获奖作品存在PS。
去年4月,该次活动向全国征稿,年底,组委会对评委会评选拟获奖作品向社会公
示,并在网络上对获奖作品进行了公告。结果其中的“社会记录类”52件获奖作品,有
27件被取消获奖资格,原因是它们不同程度地存在PS——像素移动,说白了,就是造假
!如获得“社会记录类(组照)”一等奖作品《雄志越太行》(作者刘效勉),组照说
明称其是山西晋阳、晋焦、晋长、晋济四条高速公路修筑的“工地纪实片”,却是从...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4225
42
有人说他野心勃勃,有人视他为“红色贵族”,有人称他是“新锐太子党”。不管怎么说
,不争的事实是:无论薄熙来走到哪里,他都能闹出动静来——以在重庆主政 这两年多闹
出的响动为最大: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期间,在世界经济大衰退的情况下,薄熙来带领重
庆通过考验,经济成长率为14.3%:他治下的山城建起 几十里外都看得见的巨型毛泽东塑
像,更掀起“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运动,赢得革命前辈和左派一致喝彩
,甚至在左派网站上推举他为下一任中共 总书记;2009年,他展开重庆“打黑除恶”不叫
运动的运动,震动全国,又有人盛赞他是重庆有史以来‘最有作为”的市委书记之一。
这 些看似不按常理出牌,使他的知名度疾速上升,以致近期他在多种对于中共十八大中
央政治局常委的预测中榜上有名;2010年4月初,他被美国《时代周刊》列 入“全球最有
影响的100人”候选名单。但是随着打黑行动的深入,质疑声音也开始出现,薄熙来的打
黑目的也受到怀疑,还有人说他的名声,也属“泡沫名 声”,吹得越猛,破得越快。
知情人透露,薄熙来“唱红打黑”,确有豁出去背水一战的意味。对于他孤注一掷的处境
和心态,值得好好做... 阅读全帖
g*****2
发帖数: 272
4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轮毛轮看过来。。。
信源:人民网
1973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读一封人民来信时,竟控制不住感情流下了眼泪。写信人是
福建莆田上林公社一位叫李庆霖的小学教员,他在长达2000多字的信中陈述了下乡知青
生活上的困难境遇和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些阴暗面。他在信的结尾哭诉道:“毛主席,
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天不
应,叫地地不灵的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
毛泽东读了这封信后,当即亲自给李庆霖复信。原文是:“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
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他将写好的复信交给时任中央办公
厅主任的汪东兴,叮嘱他从稿费中取出300元,连同信一起直接送邮局寄走。
5月6日,邮递员给李庆霖送来一封信。看信封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寄的,李庆霖一面
故作镇静,一面又抑制不住兴奋。短短的一封信,他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有些怀疑,这
真是毛主席的亲笔信!?
很快,毛主席汇给他的钱也收到了,和家里人商量,都说这钱是不能花的。这些钱至今
仍存在莆田县中行,他只每年去取一次利息。
毛主席的信寄到莆田,有人欢喜有人忧
毛泽东的复信,...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先富党:如果打错了,就要通过外交途径向人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23:37:49 2012, 美东)
资料:1988年3月14日,中越两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赤瓜礁海域进行了一场南沙海战。那
场海战给人们留下了层层迷雾:引发海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具体过程怎么样?国内外
媒体为何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嘉奖令为何迟到半个月?中方编队指挥员陈伟文将军的
命运又如何?……

曾任新华社海军分社副社长的陆其明同志撰写的中篇报告文学《大海将星》,此文第一
次公开了1988年南沙海战中和海战后许多一直不为人知的事情。


立了如此大功的编队指挥员陈伟文,却受到了出奇的不公正。胜利归来,迎接陈伟文的
不是鲜花而是受审。编队二靠码头,各级机 关派出的几十名干 部就把陈伟文叫到一个
会 议室,要陈伟文“汇报”海战经过,并背着陈伟文找参战官兵轮番谈话,到参战各
舰查阅航行日记,到基 地机要处调阅电文。他们的行动...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9366
4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合集] 毛泽东“朴素”地吃鱼
☆─────────────────────────────────────☆
lmh (Low, Medium, High) 于 (Sat Feb 26 09:31:40 2011, 美东) 提到:
毛主席喜欢吃的鲜鱼
毛主席平生最喜欢吃的鲜鱼是武昌鱼。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属鲤科,鲂属。体形呈扁平状,肉质细腻,嫩白,味道鲜美,含
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有名的淡水鱼。中国民间有:黄山归来不看岳,武昌归来不食
鱼。之说。可见武昌鱼味道鲜美非一般鱼可比。
据毛主席厨师组专门做鱼的程汝明大师讲,毛主席平常吃的武昌鱼,从选鱼到烹调都非
常讲究。先说选鱼,不要说冻鱼,死鱼不能要。就是不太活泼,有点翻白肚的鱼也一概
不能选用。鱼一定要选大小在一斤二两左右,活蹦乱跳的活鱼,现杀现做。因六七十年
代,北京地区没有喂养武昌鱼的鱼塘,为此有关部门特别安排飞机,每隔一段时间从南
方专门为毛主席空运活鱼。关于空运活鱼的过程,毛主席去世后,有关知情人曾为报社
写过专门的报道:
湖南长沙东方红渔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土质条件,所产的鱼类特别鲜嫩味美,远近闻
名。经有关专家反复品尝,考察研究决定:该 渔场... 阅读全帖
M***4
发帖数: 609
46
从公车改革18年愈改公车愈泛滥、问题愈严重,看中国的改革究竟“改”了些什么?“
革”了些什么?
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中办
发[1994]14号)至今,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18个年头,但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上涨势头
却难以遏止;公车私用、公车配备超标则更是愈演愈烈!
公车消费一年究竟要耗掉多少亿民脂了膏?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
青说,全国一年的公车支出的数字目前存在着两种说法,官方说法是2000亿元,民间的
说法是4000亿元。他表示,4000亿的算法更合理,实际上真正的花费还要大大超过这个
数字。
2009年7月4日出版的《羊城晚报》刊载评论说: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曾披露
:2004年全国公车消费4085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费出国3000亿元,共约9000亿
元。这就是“三公消费”9000亿元这一广为流传的“三公消费”数据的出处。官员论级
排坐,人人得而享之,但“三公消费”的真实数额究竟是多少?神神秘秘,迷雾重重,
仿如天机,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根本不会让老百姓...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47
毛泽东为什么不回延安
大山无言
延安,实在是1949年后毛泽东该回去看看的地方,但只到1976年,毛一次也没回去看看。
1949年后,延安和井岗山一样都是革命圣地。然而,井岗山毛回去了,一路上到处
莺歌燕舞,旧貌换新颜;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延安离北京更近,毛泽东怎么就
对那旮旯一点没感情呢?
不会没感情,你秋收暴动失败了上了井岗山,你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得摇摇晃晃了
,不是延安收留了你吗?没有延安你还往哪走?即使不说这些,不说你在那儿怎么认识
的蓝萍,你给吴翻译写过那么多信都忘了吗?
但一次也没回去。为什么?没人知道。因为毛不说谁也没法钻他心里去。延安离北
京近,北大红楼更近,毛一抬脚就到了,毛也一次不去。为什么?没人知道。
该去看看的延安毛一次不去,似乎没必要去那么多次的杭州,毛去了四十多次,为
什么?没人知道。
“1973年6月9日,周恩来回到延安,当时他的吉普车过延河时陷在河里,老百姓得
知周总理又回来了,许多人连鞋子都没脱就跳进泥水里,硬是把总理的车子给抬了出来
。当总理看到延安人民的生活十分清苦,甚至还不如全国解放前的“延安时期”的...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灌水] 袁腾飞评“文革余孽”毛远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30 19:15:00 2012, 美东)
当年陈禹文的报告文学,隐瞒了很多事实。这样选择性披露信息,甚至是故意捏造不存
在的信息,明显是误导公众了。因为如果披露了这些事实,比如说,张志新给老公戴绿
帽,和不止一个男人通奸,患有精神分裂症,那么张志新就不是那个反文革的英雄形象
了。
至于说张志新是不是应该判死刑,这个也可以用事实说话。事实就是,张志新被关了六
年左右,最初是没有判处死刑的。是无期。而法律规定,无期徒刑的犯人如果再犯罪,
就是要加刑,就是死刑了。应该说,这一切都是符合法律程序的。
当然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张志新该不该判死刑,当时的公安六条是不是合理,
这个可以讨论的。但是呢,文革后炮制张志新案件,并不是为了论证死刑不合理,而是
为了给毛远新罗织罪名。否则当时八九个省委书记,毛远新排名第六,还有二十多个常
委呢,大家投票通过,才会判处...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胡平:罪恶黑幕揭开一角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胡平:罪恶黑幕揭开一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28 15:13:25 2015, 美东)
香港凤凰卫视2月12日播出一段8分钟的视频,题目是:河南项城一农妇手术后,右肾“
不翼而飞”。
内容是,河南项城农妇徐秀英,2006年在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做直肠手术,手术后腰背
疼痛,排尿异常。由于身体状况日趋恶化,徐秀英在08年去医院做B超检查,发现只有
一个左肾,右肾不翼而飞。医生说,有的人天生就只有一个肾。于是徐秀英就没有太在
意。3年后徐秀英听街谈巷议,说起医院盗取器官买卖器官的事,于是下决心查出自己
失去右肾的真相。
徐秀英找到项城第一人民医院,发现在当年医生手写的体检报告上,清楚地写明她有两
个肾,左肾有点问题,右肾正常。2011年,徐秀英将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告到法院,案
由是“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而后,徐秀英了解到,“这不是简单的民事案件,是刑事
案件,还应有司法鉴定”。2013年6月,上海有关机构给出司法鉴定。鉴定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Joke
标 题: 步鑫生去世 上《人民日报》次数曾仅少于雷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6 23:43:32 2015, 美东)
http://e.163.com/#detail/99/ARFSAAMQ00014AED
2015-06-07 04:10:00 来源: 浙江在线
改革先锋步鑫生去世
步鑫生资料图
中国改革开放先进典型步鑫生去世 享年81岁
《人民日报》头版对步鑫生的报道
昨晚7点30分,改革先锋步鑫生,在家乡嘉兴海盐去世,享年81岁。
步鑫生,这个名字是1980年代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当时有统计,《人民日报》自创刊
到那时,报道量第一的先进人物是雷锋,第二就是步鑫生。
1980年,步鑫生出任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小厂打破“大锅饭”
,进行全面改革。步鑫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企业里推行了一
套独特的经营管理办法,使这个小厂的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成为全省
一流的专业衬衫厂。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步...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