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按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3813
2
大跃进饿死三千万人”纯属捏造
张宏志


不知从那个阴沟里吹来一股阴风:“大跃进饿死三千万人”?请大家冷静的想一想
,当时中国人口总数是6亿,假定真的饿死3000万人,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一人饿死。
那将是:“饿殍遍地,野狗成群,四散逃生的难民,抛妻舍子,家破人亡,中国大地满
目凄凉。”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象。现今55岁(大跃进时10岁)以上的人。估计约有4.5
亿,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试问,他(她)们有谁见过那种景象呢?没有、没有一
个人见过。因为那是谎言。在4.5亿人众目睽睽之下说谎,可见谎言泡制者是多么的无
耻!
饿死3000万人之说,究竟是怎么来的?
原来,1983年国家统计局报经国务院批准,将1949—1982年户口登记的每个年度人
口数字,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予以公布 (1983年出版的《统计年鉴》)。
美国的人口学家从这个材料中估算出1958——1963年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2700万(2680
万)。这个数字被人“移花接木”,说成是大跃进“饿死三千万人”。我们不知道谁是
玩手段的第一人,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善长讹...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东方闪电"的错谬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东方闪电"的错谬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5 22:47:59 2015, 美东)
东方闪电"的错谬
在本书第二章的内容中,我们谈到邪教"东方闪电""书卷"的作者、分类、内容。
在第三章中,我们谈到了闪电在国内外的发展。在本章中,我们将根据"女基督""书卷"
的内容,及闪电发展过程中所用的手段等,把"东方闪电"的错谬、恶行予以归类,分别
是信仰方面的错谬、道德方面的败坏和手段方面的卑鄙,然后借着主的话给予批驳抵制

一、信仰方面的错谬
首先,我们来看闪电信仰方面的错谬,通过对其书卷的查考,现将其错谬分述如
下:
(一)"女基督"对真神的否认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神的三位一体、神的位格、神的基本属性和神的道德属性等
,都是基督徒最基本的信仰根基;神的存在也是一个毋须辩驳的事实。而"女基督"竟荒
诞地自称,"重返肉身的'全能神'";与此同时,"女基督"也在她的书中,不遗余力地否
认了神的存在、位格和属性...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东方闪电"的错谬zt
东方闪电"的错谬
在本书第二章的内容中,我们谈到邪教"东方闪电""书卷"的作者、分类、内容。
在第三章中,我们谈到了闪电在国内外的发展。在本章中,我们将根据"女基督""书卷"
的内容,及闪电发展过程中所用的手段等,把"东方闪电"的错谬、恶行予以归类,分别
是信仰方面的错谬、道德方面的败坏和手段方面的卑鄙,然后借着主的话给予批驳抵制

一、信仰方面的错谬
首先,我们来看闪电信仰方面的错谬,通过对其书卷的查考,现将其错谬分述如
下:
(一)"女基督"对真神的否认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神的三位一体、神的位格、神的基本属性和神的道德属性等
,都是基督徒最基本的信仰根基;神的存在也是一个毋须辩驳的事实。而"女基督"竟荒
诞地自称,"重返肉身的'全能神'";与此同时,"女基督"也在她的书中,不遗余力地否
认了神的存在、位格和属性。请参《话在肉身显现》550页"......在宗教的传统观念里
你们接受得太深了,你们中毒太深了。所以,对这事你们也是中了流毒的,因为三而一
的神根本不存在,也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根本不存在,这都是人的传统
观念,是人的错谬的认识法......"
1、否认神的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7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本文摘自《炎黄春秋》2009年第12期
作者:赵家梁(曾担任高岗秘书)口述
张晓霁整理
原题为:对《回忆高饶事件》的质疑
读了《党的文献》2001年第一、二期上登载的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以下简称杨文
),发现有不少内容严重失实,有些内容似是而非。恐怕,这篇文章不是杨尚昆同志亲
笔写的。现择其要点加以说明。
杨文至少有以下内容明显失实
(一)关于高岗自杀未遂
杨文说,高岗“触电自杀未遂,使座谈会中断过一天”(2001年第2期,17页)。
这短短一句话,就严重失实。
其一,在座谈会期间,高岗只有一次自杀未遂,那是开枪,而不是“触电”。
其二,高岗开枪自杀事件,发生在他自己家里,不是发生在会场上;而且时间是在中午
1点左右。揭批高岗的座谈会从2月15日开始,每天下午3点在周总理办公处西华厅进行
;自杀未遂事件发生时并没有开会。
其三,1954年的2月17日下午3点钟,座谈会照常由周总理主持召开。会间,周总理和与
会者一起,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听我和安志文汇报关于高岗自杀未遂的情况,然后
会议继续进行,并没有因此事而“中断”,更没有“中断一天”。
(二)、关于高岗“停职反省”
杨文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9
11、叶群为什么惶恐?
周恩来1972年8月在向回国述职的大使以及外事部门的负责人作报告时说:我们怎么也
不会想到他(林彪)会跑,因盘问他私调飞机一事,他提心吊胆,逃跑了。(陈扬勇《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5页)
汪东兴认为,「周总理提出要去北戴河,这一下子叶群警觉了,她慌了。周总理要是一
来,林彪南逃广州、另立中央政府的阴谋也就搞不成了。」(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
革命集团的斗争》,205页)
中国大陆的官方研究者几乎都持与汪东兴类似的观点。
不过,正如笔者前面指出的那样,叶群在与周恩来通话之前就已经决定连夜走,怎么会
因为周恩来要来北戴河就慌了呢?周恩来到北戴河扑个空对叶群的夜行又有什么影响呢?
高文谦则认为:「叶群听说周恩来要来北戴河后,立刻慌了神,她给北京打电话又到处
找不到黄永胜。其实,黄永胜此时已被周以『协助处理』此事为名,留在身边,动弹不
得。这样一来,叶群感到大祸临头,认为毛泽东已经在北京动手,否则一向行事谨慎的
周恩来不会下令扣押林彪的专机,而周又在深更半夜突然提出要来北戴河『看望』林彪
,那不过是奉毛之命前来抓人的托辞而已。一种末日来临的气氛笼罩...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茆家升:从《张恺帆回忆录》看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的觉醒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7 15:47:48 2012, 美东)
文章很长,各位周末慢慢看,别耽误正事儿。
http://wuliucun.ycool.com/post.3192165.html
本文提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下,安徽官场也就是全国官场的一个缩影。但以曾希圣
为首的安徽省委,竭力推行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在全省大搞阶级斗争与消灭私有制,政
治运动连年,反右派反右倾运动都战果辉煌,大批无辜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本来就人
材匮乏,科学技术文化落后于邻省的安徽,一蹶难以再振。
那里运动最左,那里百姓最苦,已成定律,安徽更有典型意义。突出的表现就是三年人
祸大饥荒中,非正常死亡饿死百姓主要是农民达五六百万人,按比例为全国之冠。为何
会这样,除了在大刮共产风,大放粮食高产卫星,大搞高指标高征购,以后大反瞒产私
分,种种大跃进大破坏吹大牛大灾难中,安...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茆家升:从《张恺帆回忆录》看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的觉醒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7 15:47:48 2012, 美东)
文章很长,各位周末慢慢看,别耽误正事儿。
http://wuliucun.ycool.com/post.3192165.html
本文提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下,安徽官场也就是全国官场的一个缩影。但以曾希圣
为首的安徽省委,竭力推行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在全省大搞阶级斗争与消灭私有制,政
治运动连年,反右派反右倾运动都战果辉煌,大批无辜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本来就人
材匮乏,科学技术文化落后于邻省的安徽,一蹶难以再振。
那里运动最左,那里百姓最苦,已成定律,安徽更有典型意义。突出的表现就是三年人
祸大饥荒中,非正常死亡饿死百姓主要是农民达五六百万人,按比例为全国之冠。为何
会这样,除了在大刮共产风,大放粮食高产卫星,大搞高指标高征购,以后大反瞒产私
分,种种大跃进大破坏吹大牛大灾难中,安...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4
文章很长,各位周末慢慢看,别耽误正事儿。
http://wuliucun.ycool.com/post.3192165.html
本文提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下,安徽官场也就是全国官场的一个缩影。但以曾希圣
为首的安徽省委,竭力推行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在全省大搞阶级斗争与消灭私有制,政
治运动连年,反右派反右倾运动都战果辉煌,大批无辜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本来就人
材匮乏,科学技术文化落后于邻省的安徽,一蹶难以再振。
那里运动最左,那里百姓最苦,已成定律,安徽更有典型意义。突出的表现就是三年人
祸大饥荒中,非正常死亡饿死百姓主要是农民达五六百万人,按比例为全国之冠。为何
会这样,除了在大刮共产风,大放粮食高产卫星,大搞高指标高征购,以后大反瞒产私
分,种种大跃进大破坏吹大牛大灾难中,安徽表现更左之外,安徽无限制地役使百姓劳
力,也是重要原因!把已长期挨饿气息奄奄的饥民,赶上重劳动量的水库工地,无异于
加速劳动者死亡,事实也是很多善良的农民,大都猝死于水库边或力竭暴毙路边和家中。
安徽早在1959年初,已出现严重粮荒,农村公共食堂里已粒米如珠,知农情的张恺帆开
始还据理力爭,尽力守护农民度命...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5
谁说王朝去不还,
遗风依旧袭人间。
可怜一纸陈情表,
谪贬西南路八千。
张恺帆《彭总罢官》
http://wuliucun.ycool.com/post.3192165.html
茆家升 @ 2009-06-17 10:39
本文提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下,安徽官场也就是全国官场的一个缩影。但以曾
希圣为首的安徽省委,竭力推行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在全省大搞阶级斗争与消灭私有制
,政治运动连年,反右派反右倾运动都战果辉煌,大批无辜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本来
就人材匮乏,科学技术文化落后于邻省的安徽,一蹶难以再振。
那里运动最左,那里百姓最苦,已成定律,安徽更有典型意义。突出的表现就是三年人
祸大饥荒中,非正常死亡饿死百姓主要是农民达五六百万人,按比例为全国之冠。为何
会这样,除了在大刮共产风,大放粮食高产卫星,大搞高指标高征购,以后大反瞒产私
分,种种大跃进大破坏吹大牛大灾难中,安徽表现更左之外,安徽无限制地役使百姓劳
力,也是重要原因!把已长期挨饿气息奄奄的饥民,赶上重劳动量的水库工地,无异于
加速劳动者死亡,事实也是很多善良的农民,大都猝死于水库边或力竭暴毙路边和家中。
安徽早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吴晗一九五九年编的《投枪集》是怎样“作伪舞弊”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3 23:11:43 2015, 美东)
人民日报1966年04月29日第6版
吴晗在《投枪集》的前言中说,“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除个别地方文字上稍加改动
以外,如满清一律改作清朝之类——基本上没有什么修改。”“作伪舞弊,何苦呢,又
何必呢!”“要动笔改,可难了,……要改全篇中心论点,可不成。”总之是没有改,
《投枪集》是按原来的面目出版的。
吴晗这些话,又对又不对。说它对,是因为有些东西,吴晗确实没有改,不肯改,死抱
住不放,一直坚持到今天。这就是他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
说它不对,是因为吴晗在撒谎。他为了更好地贩卖他那批资产阶级的黑货,进行反党反
社会主义的罪恶勾当,在编集《投枪集》时,“作伪舞弊”,有许多重大的修改。哪些
不改,哪些改,怎样改,这里面大有文章。我们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了一个校勘表,有
些地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吐蕃王朝
何新: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吐蕃王朝
点击:308 作者:何新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8-01-26 11:32:57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
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地区——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大约和李唐帝国同时建立,在唐初归顺大唐帝国。中唐以后崛起,其存在和李
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不多同时间衰落。
图中黄色为全盛期的大唐帝国
隋唐之前,吐蕃仅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部落,史书中把它归属于西羌一部。
后来吐蕃兼并唐旌、羊同、苏毗等周边部落后,影响日大,中原史料中逐渐开始记载它
的存在。而之前,中原史料只是将它简单的归类在羌族之中。
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
即今西藏拉萨),兼并了苏毗、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
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
、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
吐蕃帝国
唐朝之前近千年中,吐蕃与中原王朝关系并不密...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吴晗一九五九年编的《投枪集》是怎样“作伪舞弊”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3 23:11:43 2015, 美东)
人民日报1966年04月29日第6版
吴晗在《投枪集》的前言中说,“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除个别地方文字上稍加改动
以外,如满清一律改作清朝之类——基本上没有什么修改。”“作伪舞弊,何苦呢,又
何必呢!”“要动笔改,可难了,……要改全篇中心论点,可不成。”总之是没有改,
《投枪集》是按原来的面目出版的。
吴晗这些话,又对又不对。说它对,是因为有些东西,吴晗确实没有改,不肯改,死抱
住不放,一直坚持到今天。这就是他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
说它不对,是因为吴晗在撒谎。他为了更好地贩卖他那批资产阶级的黑货,进行反党反
社会主义的罪恶勾当,在编集《投枪集》时,“作伪舞弊”,有许多重大的修改。哪些
不改,哪些改,怎样改,这里面大有文章。我们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了一个校勘表,有
些地方...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人民日报1966年04月29日第6版
吴晗在《投枪集》的前言中说,“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除个别地方文字上稍加改动
以外,如满清一律改作清朝之类——基本上没有什么修改。”“作伪舞弊,何苦呢,又
何必呢!”“要动笔改,可难了,……要改全篇中心论点,可不成。”总之是没有改,
《投枪集》是按原来的面目出版的。
吴晗这些话,又对又不对。说它对,是因为有些东西,吴晗确实没有改,不肯改,死抱
住不放,一直坚持到今天。这就是他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
说它不对,是因为吴晗在撒谎。他为了更好地贩卖他那批资产阶级的黑货,进行反党反
社会主义的罪恶勾当,在编集《投枪集》时,“作伪舞弊”,有许多重大的修改。哪些
不改,哪些改,怎样改,这里面大有文章。我们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了一个校勘表,有
些地方略加按语,以饗读者。
“贪污的根绝,治本的办法应该是把‘人’从家族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个人生活的独立
,每一个人都为工作而生存,人与人之间无倚赖心。从家族本位的社会组织改变为个人
本位的社会组织,……”
《论贪污》,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四日《云南日报》。
《历史的镜子》,生活书店一九四六年版,第十五页... 阅读全帖
d*********p
发帖数: 1531
21
秦晖:“否定”并未彻底,“真相”仍待揭示——《...
头头儿
来自: 头头儿(我不想再拥有,我不能再失去) 2015-05-13 22:08:13
标题:秦晖:“否定”并未彻底,“真相”仍待揭示——《历史拒绝遗忘》序言
本文为《历史拒绝遗忘——清华十年文革回忆反思集》序言,此书由孙怒涛主编,中国
文化传播出版社于2015年2月出版。
前言、目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ab1b782d0102vpld.html
◇ 我们都是"六六届"
文革当然不仅仅是一场"学生运动",但是在表象上无论当时还是今天一些研究者
眼中,"学生运动"与学生身份的"红卫兵"都是文革的典型景观。而在曾经构成这一景观
的人群中,孙怒涛先生他们这些文革前的大学生是最年长的老大哥,我们这些文革爆发
时刚进中学的"六六级(六九届)初中生"则是最年少的小弟。
与"六六届"中学毕业生(后来所谓狭义"老三届"中最高一届,就入学而言一般是
初六○级)当时几无例外地都滞留学校经历文革不同,该届的大学、小学毕业生与文革
的联系差异很大。六六届大学毕业生该年大部分都没有按时分配工作而留校参加...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2
多年以来颜纯钩先生都抱着一个愿望,想推出一部注释本的汪精卫诗词集,让一般读者
也能充分欣赏他的古典创作。在我们信札往复中,颜先生曾一再表示,政治和艺术必须
分別看待,我们不应因为不赞成汪精卫的政治,便将他的艺术也一笔抹杀了。这一观点
我是完全同意的。
现在颜先生的夙愿即将实现,但他雅意拳拳坚约我为笺释本《双照楼诗词汇》写序
,参与他的创举。感于他的热忱,我一诺无辞,然而也不免有几分踌躇,不知道应该从
何处落笔。
我既不懂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也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诗词流变的历史,因此对于汪
精卫诗词本身的分析和评价,我只能敬而远之。一再考虑之后,我觉得也许可以从两个
互相关联的角度来写这篇序文:第一、我是一个旧诗词的爱好者,并且很早便已为汪的
作品所吸引;第二、我又是一个史学工作者,对于汪精卫在日本侵略者的羽翼之下建立
政权这一举动一向有极大的探索兴趣,希望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历史解释。因此几十年
来,凡是有关汪晚年活动的记述,特別是新出现的史料,我大致都曾过目。下面便让我
从这两条线索谈一谈我对于汪精卫其人及其诗词的认识。
如果记忆不误,我想我最早接触到汪精卫的诗是在抗战时期的乡间。大约在我...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重版汪精卫《双照楼诗词汇》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5 18:07:06 2014, 美东)
多年以来颜纯钩先生都抱着一个愿望,想推出一部注释本的汪精卫诗词集,让一般读者
也能充分欣赏他的古典创作。在我们信札往复中,颜先生曾一再表示,政治和艺术必须
分別看待,我们不应因为不赞成汪精卫的政治,便将他的艺术也一笔抹杀了。这一观点
我是完全同意的。
现在颜先生的夙愿即将实现,但他雅意拳拳坚约我为笺释本《双照楼诗词汇》写序
,参与他的创举。感于他的热忱,我一诺无辞,然而也不免有几分踌躇,不知道应该从
何处落笔。
我既不懂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也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诗词流变的历史,因此对于汪
精卫诗词本身的分析和评价,我只能敬而远之。一再考虑之后,我觉得也许可以从两个
互相关联的角度来写这篇序文:第一、我是一个旧诗词的爱好者,并且很早便已为汪的
作品所吸引;第二、我又是一个史学工作者,对于汪精卫在日本侵略者的羽翼之下建立
政权这...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4
“威斯敏斯德信条”简释
作者:林集章牧师
翻译:张敏颖
编校:王志勇牧师
注:本书“威斯敏斯德信条”中文译本采用王志勇牧师译文
目录
第一章 论圣经
一.特殊启示的意义和途径
二.圣经的写作与用途
三.确定圣经是上帝之圣言的根据
四.圣经的充分性
五.圣经的明了性
六.圣经的默示性
七.解释圣经的无谬规则
第二章 论上帝和三位一体
一.上帝的属性
二.上帝的位格
第三章 论上帝永远的旨意
一.上帝一般的旨意
二.上帝的预旨与具有理性的受造物的永远命运的关系
三.上帝关于选民的预旨
四.上帝关于被遗弃者的预旨
五.关于预定论教义的讨论与告诫
第四章 论上帝创造之工
一.创造世界之工
二.人的受造
第五章 论上帝护理之工
一.上帝对世界的护理之工
二.护理的次因
三.论上帝的护理与罪恶行为的关系
四.普通与特别护理
第六章 论人的堕落、罪恶和刑罚
一.关于堕落
二.关于重生的结果
三.关于罪的工价
第七章 论上帝与人所立的圣约
一.圣约的必要性
二.行为之约
三.恩典之约
四.圣约与遗命
五.恩典之约在新约与旧约中
第八章 论中保基督
一.基督中保的职分
二.主耶稣基督的位格
三.基...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25
http://www.wyzxsx.com/zazhi/no.66.htm
中国29年来对外开放、创办“三资”企业的分析研究报告
孙学文
(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提要
一、中国拿出3.8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创办各类经济特区
二、外商已控制中国外贸主导权
三、中国外贸依存度迅速上升,已超过所有工业发达国家
四、外商办独资企业越来越成为首选方式
五、外商29年来主要是掌控中国制造业
六、中国给予外商投资者“超国民待遇”
七、外商把绝大部分投向中国东部地区,造成地区差别扩大生产布局畸型化
八、外商控制中国产业、行业、产品和占领中国市场越来越严重
九、外商在华重现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十、外资经济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
中国29年来招商引资,取得了比邓小平当初设想还要好的成绩:截至2006年底,实际利
用外资8826.73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1471.57亿美元),比建国头29年借用设备贷款额
高出62.32倍,比邓小平当初设想多出10.03—16.65倍。全国13亿多人口平均实际利用
外资671.5美元。截至2007年7月,中国累计批准外商企业61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7200
亿美元。...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6
第十六章纺织工业
一、办纺织工业的指导思想
人们常把洋务纺织工业,与轮船航运、电线电报、煤铁矿务的开采与冶
炼,并列为洋务派举办的四大洋务民用工业企业。③它们的举办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与洋商竞争,分洋商之利,追逐利润以致富:但也有不同点:轮
船、电线和矿务三者,既是商务,又与军事上的需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轮
船利于军队和军需的转运;电报对于军事信息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煤铁和
其他金属等矿务更明显的是为了军事工业能取得廉价的燃料原料;而办纺织
工业却同军事无任何直接关系,仅仅是为了发展商务以致富之举。此其一。
其次,轮船航运的创办,是在洋轮充斥于江海,电线架设时,洋商已在沿海
设海线,并又在陆上设线,也就是说,轮、电二者都是在洋商侵占了中国利
权情况下举办的,至于矿务,洋人也已在中国大事勘查矿藏准备擅自开采的
情况下洋务派始着意于此的。纺织工业却是在洋商没有在中国设厂时开始筹
建的。第三个不同点是,轮电、机器开矿和机器纺织四者,虽均为中国前此
所未曾有,但纺织业又与前三者有其自己的不同特点。纺织业是中国有着攸
久历史传统的最为普遍的手工业,绝大部分产品是与农业结合的家庭手工业
生产的。...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28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阴阳先生这几年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第一章 黄米饭
我的名字叫崔作非,胡作非为的作非。.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听上去有点像是“崔作废”。其实我也对这个名字很不满意。但是按照家谱上起名字的排序,我这代正好犯了一个“作”字。而且我的父母又没什么文化,听说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让他们头疼了一阵子。后来还是我父亲灵光闪现拿出了一本字典,说是翻到哪页就用头一个字当我的名字。说来也巧,翻到的那页上的头一个字正好是个废字。这时我的母亲不干了,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名字叫“作废”呢?她充分的体现出了东北女人的彪悍,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这么作废了。
于是我的父亲妥协了,他指了指同页的一个非字对我母亲讲,那咱大儿子就叫作非吧。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翻非凡的作为。我的名字就这样被草率的定了下来。
接下来我要给你们讲的事,你们完全可以当成故事来听,不用过于认真。
我的家乡叫龙江,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周边的一个小县城。听我爷爷讲,龙江县以前叫做朱家坎。正所谓庙小妖风大,镇小是非多,就是这样的一个镇子,旁边的林子里居然还住着一伙胡子。家住在东北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胡子是什么,就是土匪,...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9
从陶铸事件看毛泽东的政治斗争手段
微信
大中小2016-08-28 19:37:28
多维历史
陶铸屡获毛泽东拔擢——毛倒刘部署之一——1964年底已将陶铸视为心腹——1966年6
月毛泽东特调陶铸进京——陶铸拥护开展文革但拒绝搞阴谋诡计——9月陶铸的地位岌
岌可危——陶铸不善审时度势——李雪峰模式:11月毛要陶铸离开中央——12月陶铸成
"刘邓路线代理人"——出尔反尔:毛泽东变调——陶铸被宣判——以"叛变投敌"为由给
政敌治罪是毛泽东的最后手段。本文摘自2016年8月28日《纵览中国》,是丁抒向《毛
泽东遗产和当代中国: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1960年,毛泽东与陶铸、曾志夫妇在广州合影(图源:广州文史)
毛泽东策划的文化大革命,原本的目标只在刘少奇和邓小平,即后来的"刘邓资产阶级
司令部"。文革前夕把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调到北
京,是毛泽东为发动文革做的部署之一。陶铸是毛设定的用以打击刘邓的主要帮手。但
是陶铸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倒台,"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竟然变成了"刘邓陶资产阶级司
令部"。
而在这几个月的风云变幻中,我们却可以清楚...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与转基因的安全 ZZ
方舟子自己在国内发文, 多次一稿多投, 多次翻译外国译文,而不征求原作者意见,
品行并不好, 打假只打别人, 不照自己。
为转基因粮食做宣传更是不遗余力,完全一边倒。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1
http://www.luobinghui.com/Item/769.aspx
我第一次对寻淮洲产生兴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虽然多少知道些有关寻淮
洲的事,但也未觉得寻淮洲有什么奇特之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台湾出的有关
中共历史的书籍中,发现当年的国民党政府对寻淮洲的战死极其重视,视其为红军中仅
次于林彪的青年将领。当我好奇的查阅有关资料才发现,寻淮洲短短二十二年的人生经
历,的确是很有些不平凡:1927年15岁加入中国共青团,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
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16岁入党,18岁当团长,不满19岁就被任命为中国工
农红军第15军45师师长,不满20岁又被提拔为21军军长。1933年10月刚满21岁,由于在
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杰出表现,被正式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成为红
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随着此后进一步有所了解,寻淮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逐渐丰
满起来。
2010年的7月的一天,为了撰写一篇有关“陆房战斗”的文章,我向红军老战士
陈目海询问有关情况。我们当日的交谈基本结束时,不知何故老人突然提起寻淮洲,并
感慨地说当年若...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2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3
来自主题: Ghost版 - 阴阳先生这几年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tective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阴阳先生这几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9 22:24:29 2011, 美东)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第一章 黄米饭
我的名字叫崔作非,胡作非为的作非。.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听上去有点像是“崔作废”。其实我也对这个名字很不满意。但是按照家谱上起名字的排序,我这代正好犯了一个“作”字。而且我的父母又没什么文化,听说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让他们头疼了一阵子。后来还是我父亲灵光闪现拿出了一本字典,说是翻到哪页就用头一个字当我的名字。说来也巧,翻到的那页上的头一个字正好是个废字。这时我的母亲不干了,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名字叫“作废”呢?她充分的体现出了东北女人的彪悍,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这么作废了。
于是我的父亲妥协了,他指了指同页的一个非字对我母亲讲,那咱大儿子就叫作非吧。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翻非凡的作为。我的名字就这样被草率的定了下来。
接下来我要给你们讲的事,你们完全可以当成故事来...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4
来自主题: Ghost版 - 阴阳先生这几年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tective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阴阳先生这几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9 22:24:29 2011, 美东)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第一章 黄米饭
我的名字叫崔作非,胡作非为的作非。.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听上去有点像是“崔作废”。其实我也对这个名字很不满意。但是按照家谱上起名字的排序,我这代正好犯了一个“作”字。而且我的父母又没什么文化,听说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让他们头疼了一阵子。后来还是我父亲灵光闪现拿出了一本字典,说是翻到哪页就用头一个字当我的名字。说来也巧,翻到的那页上的头一个字正好是个废字。这时我的母亲不干了,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名字叫“作废”呢?她充分的体现出了东北女人的彪悍,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这么作废了。
于是我的父亲妥协了,他指了指同页的一个非字对我母亲讲,那咱大儿子就叫作非吧。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翻非凡的作为。我的名字就这样被草率的定了下来。
接下来我要给你们讲的事,你们完全可以当成故事来...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3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阴阳先生这几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tective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阴阳先生这几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9 22:24:29 2011, 美东)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第一章 黄米饭
我的名字叫崔作非,胡作非为的作非。.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听上去有点像是“崔作废”。其实我也对这个名字很不满意。但是按照家谱上起名字的排序,我这代正好犯了一个“作”字。而且我的父母又没什么文化,听说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让他们头疼了一阵子。后来还是我父亲灵光闪现拿出了一本字典,说是翻到哪页就用头一个字当我的名字。说来也巧,翻到的那页上的头一个字正好是个废字。这时我的母亲不干了,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名字叫“作废”呢?她充分的体现出了东北女人的彪悍,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这么作废了。
于是我的父亲妥协了,他指了指同页的一个非字对我母亲讲,那咱大儿子就叫作非吧。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翻非凡的作为。我的名字就这样被草率的定了下来。
接下来我要给你们讲的事,你们完全可以当成故事来...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6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七)
总之,今天的“物理学”唯心主义,正如昨天的“生理学”唯心主义一样,不过是
意味着自然科学一个门类里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学派,由于没有能够直接地和立即地从形
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而滚入了反动的哲学(注:著名的化学家威廉·
拉姆赛说道:“常常有人问我:难道电不是一种振动吗?怎样才能用微小的粒子或微粒
的移动来说明无线电报呢?对此回答如下:电是物;它就是〈黑体是拉姆赛用的〉这些
极小的微粒,但是当这些微粒离开某一物体时,一种像光波一样的波就通过以太散播开
来,而无线电报使用的就是这种波。”(威廉·拉姆赛《传记性的和化学的论文集》
1908年伦敦版第126页)拉姆赛叙述了镭转化为氦之后指出:“至少有一种所谓的元素
现在不能再看作是最终物质了;它本身正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形式。”(第160页)“
负电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式,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了;而正电是一种失去负电的物质,
也就是说,是减去这种带电物质的物质。”(第176页)“什么是电?从前人们以为有
两种电:正电和负电。当时是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但是,最近的研究证明,过去一
向叫作负电的东西,确...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424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阴阳先生这几年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host 讨论区 】
发信人: joycee (买买提头号女魔头), 信区: Ghost
标 题: 阴阳先生这几年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9 23:02:01 2011, 美东)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阴阳先生这几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9 22:24:29 2011, 美东)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第一章 黄米饭
我的名字叫崔作非,胡作非为的作非。.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听上去有点像是“崔作废”。其实我也对这个名字很不满意。但是按照家谱上起名字的排序,我这代正好犯了一个“作”字。而且我的父母又没什么文化,听说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让他们头疼了一阵子。后来还是我父亲灵光闪现拿出了一本字典,说是翻到哪页就用头一个字当我的名字。说来也巧,翻到的那页上的头一个字正好是个废字。这时我的母亲不干了,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名字叫“作废”呢?她充分的体现出了东北女人的彪悍,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这么作废了。
于是我...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38
同文馆最初开办的时候,学生一共只有十名,后来添设法文馆、俄文馆,每馆也只有学
生十名。前来应考天文算学馆的72人,先录取30人,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开学。同治
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总署又奏,经诸臣在大堂当面考试,该三十人中尚堪造就者不过数人
,所以将学经半年毫无功效者20人立予撤退,留下的10人与原有三馆八旗子弟暂归一处
教学。同治六年十二月准署广州将军庆春等将该省同文馆学生蔡锡永、那三、博勒洪武
、韩常泰、左秉隆、坤扬等六名,咨送到总署,饬在新立天文算学馆中居住,加以考察
,照章作为监生、翻译生员,分别派充将军、督抚衙门翻译官,饬回广东,仍由该省随
时考察。同治七年三月准两江总督臣曾国藩咨送该同文馆学附生严良勋、席淦、监生汪
凤藻、汪远焜、王文秀五名到总署,饬在新立天文算学馆居住,详加考试,分别给予内
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职衔,总署大臣仍随时考察,令于汉洋文艺加意讲求。这样,继
畬任职期间同文馆的学生保持在四五十名的水平,语言、西学混合教学。到了光绪十三
年(1887),同文馆学生的名额增加到120名。直到停办都是这个数目。
同治七年五月二十三日(1868年7月12日)《总理衙门奏报考较...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4
第十四章海防与新式陆军
一、海口陆上防务
上章所讲的海军建设,决不是孤立的,还有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与之相
配合。所谓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一个是建设海口炮台等防御设施;另一个
是新式陆军的建设,在那时即所谓“练军”和稍后的自强军和新建陆军的建
设。本节先叙述各海口的防御设施建设。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所谓“中外和好”气氛中,清政府又高枕无
忧了,沿海各要口炮台等防务设施几皆废弃。天津教案发生后,列强陈兵海
上,清政府意识到加强海口防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办理天津教案的李鸿章
致函关心海防的丁日昌说:“此案敷衍过去。果为自强之策,大沽海口南北
炮台及北塘等处,应驻重兵,长江以炮台为经,轮船为纬。无逾尊议之善。
但保津畿与长江,自固根本,彼必不敢轻视,动辄强压。海外我与彼族共之,
缓图可也。”①海口设防的方针和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李鸿章讲得颇为明确,
他说:“水路主守,陆路主战。二语实为中国御侮救急良法。然水路何以守?
曰扼险炮台、守口炮划、拦路水雷而已。”①那就是各要口以炮台、炮艇和水
雷相结合进行防守,其中以陆上炮台为主。在上述思想指导下,从1871年起
即筑造大沽、北塘海口及津城东北...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25533
40
围观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3/10/757332.shtml
撕扇记:美言不信的蒋勋
作者 江弱水 发表于2012-03-10 22:35
读了《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我觉得中古的几位大诗人,陶渊明,李白,王维,
白居易,都会出来找蒋勋拼命。我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不严谨的写作,比所有的“戏说
”和“大话”都强,几乎算得上“穿越”了。如果说这是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者塑化
剂,不算是过于严厉的指控吧?
江弱水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著
中信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一版
236页,35.00元
《蒋勋说唐诗》
蒋勋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288页,38.00元
要形容这是个什么时代,我想到的词首先是忽悠,可是这个词常见的解释都不能得
其神韵。我一直想给忽悠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发现很难,除非辅之以一些描述。首先,
忽和悠都是动词。平常我们讲忽闪,讲晃悠,忽就是闪,悠就是晃。然而,忽和悠又都
是形容词。忽者,短暂也;悠者,久长也。你要说什么什么的十万分之一,那就用得上
忽了,十忽等于一丝。但悠久啊悠长啊悠远啊,悠便是好...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25533
41
来自主题: _LoTaYu版 - 蒋勋
今天听蒋勋细说红楼听到忍无可忍,翻个老贴压压惊。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3/10/757332.shtml
撕扇记:美言不信的蒋勋
作者 江弱水 发表于2012-03-10 22:35
读了《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我觉得中古的几位大诗人,陶渊明,李白,王维,
白居易,都会出来找蒋勋拼命。我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不严谨的写作,比所有的“戏说
”和“大话”都强,几乎算得上“穿越”了。如果说这是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者塑化
剂,不算是过于严厉的指控吧?
江弱水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著
中信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一版
236页,35.00元
《蒋勋说唐诗》
蒋勋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288页,38.00元
要形容这是个什么时代,我想到的词首先是忽悠,可是这个词常见的解释都不能得
其神韵。我一直想给忽悠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发现很难,除非辅之以一些描述。首先,
忽和悠都是动词。平常我们讲忽闪,讲晃悠,忽就是闪,悠就是晃。然而,忽和悠又都
是形容词。忽者,短暂也;悠者,久长也。你要说什么什么的十万分之一,那就用得上
忽了,...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3
张鸣: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
中共话语中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之一,一向被看成是中国共产
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抗战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更是被视为中共最终战胜
国民党政权的决定性举措。尽管毁誉不一,但这一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却是被国内外舆论
和学界所认可的。然而,关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尤其是作为关键区域的华北地区
土改,却是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领域,过往的一些论述,大多是中共党史语境内的研究,
基本上着眼于阐述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和探索中共土改政策的“左”或“右”变动原
因,而对于土地改革运动背后隐含的深刻的功利动因,以及运动给农村社会带来社会结
构、文化权力诸方面的变化更是绝少触及。李康(1999)、胡宗泽(1997)弗里曼(
Edward Friedman)等人(1991)等人关于解放区农村的社会史研究,触及到了一些土
改对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这样的问题,刘一皋的有关论述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地揭示了土地改革与社会动员的关系,群众运动与农村社会变革的内在关联(刘一皋,
1995)。董志凯的研究也有相当...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4
一到朝鲜,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专供外宾购物的商店里,商品标价的单位是欧元,而不是美元。为什么朝鲜在国际上那么孤立?那是“美帝”造成的! …… 出于强烈的仇美情绪,朝鲜方面安排我参观停泊在平壤大同江畔的美国军舰“普韦布洛”号,以炫耀他们“战胜美帝”的光荣的一页。 “普韦布洛”号是以美国科罗拉多州中部的普韦布洛市命名。该间谍船隶属于美国海军情报署,总排水量为906吨。 2005年4月11日,法新社记者曾经对朝鲜把“普韦布洛”号列入“外宾旅游项目”,作了如下报道, 几十年来,朝、美两国一直在明争暗斗,对朝鲜而言,其最辉煌的战利品莫过于一艘被俘获的美军间谍船。目前,朝鲜正式做出决定,向外国游客开放参观这艘间谍船。 1968年1月22日,美海军“普韦布洛”号间谍船在朝鲜附近海域实施秘密侦察,随后被朝鲜人民军发现并强迫离海靠岸。“普韦布洛”号全长53.8米(176.5英尺),配备有大量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是美海军当时最先进的侦察船之一。该间谍船被俘获后,一直停泊在朝鲜大同江港口内,美、朝两国险些为此爆发战争。 朝鲜官方称,“普韦布洛”号间谍船当时正在朝鲜领海从事间谍活动,被朝鲜巡逻船发现并俘获...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共土改真相——群众运动 还是 运动群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6 22:08:28 2012, 美东)
张鸣: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
中共话语中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之一,一向被看成是中国共产
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抗战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更是被视为中共最终战胜
国民党政权的决定性举措。尽管毁誉不一,但这一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却是被国内外舆论
和学界所认可的。然而,关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尤其是作为关键区域的华北地区
土改,却是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领域,过往的一些论述,大多是中共党史语境内的研究,
基本上着眼于阐述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和探索中共土改政策的“左”或“右”变动原
因,而对于土地改革运动背后隐含的深刻的功利动因,以及运动给农村社会带来社会结
构、文化权力诸方面的变化更是绝少触及。李康(1999)、胡宗泽(1997)弗里曼(
Edward F...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6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480
47
戴晴的“洗冤录”让我蒙冤
——评《张东荪和他的时代》
何祚庥
一、 一本让我蒙冤的“洗冤录”
我的友人转给我一本书《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戴晴女士撰写,2009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自该书出版的第一天起,先后有不少学者呈上不少“桂
冠”。例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退休讲座教授余英时先生称:“《在如来佛掌中
……》是一部最有历史价值的‘洗冤录’”。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
研究计划主任钱钢先生评为:“读者有幸,……见到中国大陆最杰出的新闻记者之一戴
晴这部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报告。”澳洲国立大学亚太学院,中国历史教授白杰明先生
认为:“戴晴讲述了张东荪的悲凉史。……是一本对良知在专权时代遭际的挽歌。”当
然,也有谨慎的评论。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杨奎松先生仅认为,“张东荪叛国罪……迄
今尚无人能够……解开谜团,戴晴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解读。”(引自《在如来佛掌中…
…》一书的封底,以下凡不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该书,仅注上页码)
我不是历史学家,对于戴晴女士这一“历史”著作,本来是“不必”发表什么“低见”
的。问题是:戴女士这一著作,前后竟有“五次”点了何...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人民日报1966年04月17日第5版
王正萍 丁伟志
编者按:本报于四月十日发表了《吴晗同志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和
学术观点》的材料,披露了吴晗同志在全国解放以后的反动言论。现在再把王正萍、丁
伟志等同志整理的吴晗同志在全国解放前公开发表的主要言论,发表于下。
在三十年代,吴晗同志奔走于胡适、蒋廷黻、傅斯年之流的门下,成为他们精心培养的
一个标本,这是人所共知的。
解放以前,吴晗同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出,原来他是站
在亲蒋、崇美、反共的立场的人,是一个一心想走第三条道路即资产阶级专政道路的人
。吴晗同志白纸黑字写下来的东西,将擦亮很多人的眼睛。
希望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个材料,这将有助于大家理解吴晗同志在六十年代走上反党反社
会主义的道路并不是偶然的。同时,这个材料也有助于大家进一步揭露、批判吴晗同志
的反动的立场和思想。
攻击抗日救亡运动,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效劳
胡适反动主张的忠实追随者和积极的宣传员
据吴晗自己讲,他是一九三○年在中国公学胡适的文化班上写出了第一篇论文:《西汉
的经济状况》。这篇文章,很受胡适赏识。他还说,由于胡适离校,觉得再念...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