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挨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n*******4
发帖数: 2285
1
其实就是有人想鼓动老百姓和平造反, 干的是要改朝换代夺取政权的事, 这你从后来苏
东波可以看得很清楚。干的基本是与虎谋皮的勾当, 对方手握刀把, 你干的是可以要
对方命的事, 但要求对手不要动手里的刀。老邓经历文革挨斗下台, 与他谋皮后果可想
而知。
M******a
发帖数: 6723
2
http://phtv.ifeng.com/a/20160822/44440404_0.shtml
2016年08月22日 11:19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思乡曲》这一经典曲目创作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而在1990年张学良将军
庆祝九十岁寿辰时他特意要求听一听这支曲子,这首曲子曾被禁止演奏将近二十年,而
在被禁之前,它一直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广播节目的开始曲,
每天通过短波传导全世界。
凤凰卫视8月20日《我们一起走过》,以下为文字实录:
姜楠: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曲子连同这个音乐家的全部作品曾经被禁止演奏将近二十年
,不过在被禁之前它一直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广播节目的开始
曲,每天通过短波传导全世界,这首曲子创作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而在1990年张学良
将军庆祝九十岁寿辰时他特意要求听一听这支曲子,旋律响起老人潸然泪下,哽咽无语
,这首曲子叫做《思乡曲》,这个音乐家他叫马思聪。
苏联认为中国只有马思聪这一个作曲家 别人都算不上
陈自明(中央音乐学院前党委书记):苏联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作曲家,就是马思聪,别
人都够不上作曲家。
马之庸(...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
中国刚度过漆黑的一周。“天津大审判”如同一场卡夫卡式的荒诞噩梦,又如奥威尔的
讽刺小说《1984》之翻版。昔日优秀的律师、坚定的维权人士,在被告席上面对煽动颠
覆的指控,一个个认罪、忏悔、谴责他人、赞美并感谢审判他们的官方。
曾是中国政治犯的笔者从未见过这种“人人诽谤自己”的法庭奇景,禁不住泪流满面。
身在广州的艾晓明教授说,她的“心都虐碎了”。由于这种大肆张扬的“官媒审判”戏
目已经多年罕见,海内外一片错愕愤怒。人们惊呼:“这是一场骗局!是在侮辱中国民
众的智力!”“这不是审判,是披着法庭外衣的文革批斗会。”“审判维权律师彰显中
国打压人权进入新阶段。”“中国正在面临‘极权恐怖政策的复兴’。”
Image_01
八月初,维权律师周世锋受审,低头认罪。
深感困惑不安的人们寻找原因,但对这种畸形严酷的政治现状,传统的政治分析已经不
敷使用。集大权于一身的习近平做出这个政治决定,不仅出于自身权力与利益的考虑,
在其中起作用的,可能还有他本人的病态心理。习仲勋一家在文革时期所遭受的那些苦
难与折磨手段,在他家二儿子掌权的这几年,竟然在很多同胞身上一一重演。
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我们意识到,有一...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8969
4
一个个挨斗是不是活该?


: 垃圾国家

z**********e
发帖数: 22064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66:迫害同学的事实
2016-08-24 王友琴 熊窝 微信号teddybear1950
功能介绍
历史与文学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本文首发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研究》,2001年收入《我们都经
历过的日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书中。编者对文章内容、标题作了删节改动。
2016年8月在师大女附中卞校长遇难日里编者小熊陪同作者王友琴(左)看望了王晶垚
老人
一、题目和方法:被报导的“文革”和未被报导的“文革”
“同学”的定义一目了然,就是“一同学习”的人。1966年6月以后,所有的大学
和中学学生停课搞“文化大革命”。到了8月,又发展到用暴力斗争老师,甚至打死老
师。至于学生,不但不再“学习”,而且也并没有“一同革命”。迫害同学的事情当时
普遍发生了。一些学生像老师一样,成为这一“革命”的打击对象。而且,对这些学生
实行迫害的公开理由(其中还有很多不能公开的或未被意识到的动因),不是因为他们
自己做了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出身于某种家庭——这完全是一种并非由个人意愿决定
也不可能自己决定的状况。
然而,在当时,在1966年,这些迫害同学的事情从来没被报导过,就像那些打老师
的事情一样。
在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6
约两个月前,张朴先生在《罕见奇谈》论坛贴出《张戎自述:
从〈鸿〉到〈毛泽东〉》之后,其中有这么两段话,立即引起云集
在那里的党朋们一片叫嚣,如同赵无眠先生说的“豺狼似的起
哄”:
“在伦敦人中混,我的强烈印象是在英国人人平等,没
有阶级之分。在西方,英国以阶级的存在著称,后来我谈起这
一最初印象,总令听众捧腹。西方人有所不知的是,我是在跟
毛的中国比。那里每人都有一个固定的阶级出身,对一生起着
关键性作用。必填的各种表格上,在「出生年月」、「性别」
之后,就是「家庭出身」一栏了。它决定你能上什么学校,能
做什么工作,能过什么样的日子。我本人有幸出身「革命干
部」,属于特权阶层。我亲眼看到,「出身不好」的人们,一
辈子被打入另册。由于出身如此重要,我们这代人初次见面习
惯问对方出身是什么,父母是干什么的。而在伦敦,我周围的
人们对他人的背景好像都毫不在意。
以后在英国住长了,我明白出身在这里也不是微不足
道。可是新来乍到的我,感悟到了英国的特点。英国尽管有阶
级,但不管哪个阶级的人都享有尊严,下层的人不会受歧视虐
待,老百姓不会有冤无处申。法律给所有人以同样的保护,公
平、正义是英国社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作者:彭小明
中国政坛即将接纳一代知青中的政治人物成为主要领导人,于是“知青”道路的文学作
品又应运而生,尤其是所谓的青春无悔之类的喧嚣又再度红热起来。可是知青道路的“
青春无悔说”立刻遭到了迎头痛击,至少在网络世界变得难以藏身。
这里介绍一下黄宗英的情况。她是1949年前的老影星之一,后来改行写报告文学,晚年
以黄昏恋(对象是卧底文人冯亦代)出名。老知青痛恨上海女作家黄宗英!她是万恶的
上山下乡政策的吹鼓手,并籍此浪得名作家之名。德国人民不仅清算纳粹希特勒、戈倍
尔和东德昂纳克、克伦茨的罪行,也要追究具体作恶的刽子手和吹鼓手。德国小说《朗
读者》告诉人们,希特勒建立了奴役人民的暴政,女狱卒汉娜则是押解和驱遣犹太妇女
儿童走向焚毁的凶手。毛泽东发动了驱遣青年下乡的运动,黄宗英也是强迫下乡的帮凶。
知青下乡是现代中国人绕不开的悲情话题。两千万男女青年在无外敌入侵的和平时期从
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的大规模强制迁徙,牵动了中国主要大中城市的每一个家庭
和单位。造成了亿万人民财产、生命、亲情、婚恋、教育、就业一系列的严重困难,影
响了中国社会几代人的命运和精神面貌。这一场重大的变乱,牵涉其...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4186
8
文革中刘主席挨斗时想起宪法了
R*****5
发帖数: 4915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联大使馆坐落在“反修路”
红卫兵干的,那时哪有政府,什么彭真,刘仁,都上台挨斗去了。
八月二十九日上午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首都二十一的万名红卫兵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集
会和示威游行,热烈庆祝《反修路》正式命名。几天前北京女二中的红卫兵小将们首先
起来造修正主义的反了,他们倡议将苏联大使能所在的这条《扬威路》改为《反修路》
。小将们这一革命倡仪立即得到了全市红卫兵和革命群众的热烈支持,大家都说:好得
很!
今天《反修路》上空几条横幅的大标语,特别醒目在紧靠使馆的第一条就是“反对
现代修正主义,毛泽东主义磅礴全球!”马路两旁的墙壁上贴满了造修正主义之反的火
字报和祝贺《反修路》命名的贺信。当使馆的中国革命工作人员抬着喜报和主席的画象
来到全埸时,全埸沸腾,爆发出一片“打倒现代修正主义”的口号声。八时许外国记者
赶到,纷纷抢拍镜头,红卫兵手举红色语录本,高呼“打倒现代修正主义!”
z**********e
发帖数: 22064
10
2017-01-29 2:02PM
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史上,有三位来自香港的球员,被称作“乒坛三杰”。他们于上世纪
50年代返回内地,叱咤乒坛。然而,1968年的4月、5月、6月,在两个月零四天内,这
三人相继上吊自杀,永远离开了乒乓球台。“三英”陨落,哀恸和沉思,留给历史与今
日。
傅其芳(1923年—1968年)
傅其芳的名字,被刻在“斯韦思林杯”上,那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的奖杯
。傅其芳曾经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男队教练,指导出了容国团、庄则栋、徐寅生、李富
春等一大批高手,并且率队连续三年捧得“斯韦思林杯”,威震世界乒坛。
傅其芳是浙江宁波鄞县五乡镇人,小学时开始乒乓球训练,后去香港谋生,在乒乓球房
当陪练。他曾经击败过到港的英国名将,渐渐有了名气,受邀参加了东南亚的一些比赛
。1952年在新加坡,傅其芳代表的香港队战胜了日本队,夺得亚洲冠军。领奖后,一位
年迈的华侨女教师对他说,要是他能代表中国,那该多好。
于是,1953年,傅其芳回到内地,希望报效祖国。他先后在一系列国际赛事上取得佳绩
,并且潜心钻研乒乓球技术,见解独到。他明确指出,中国的乒乓球员应该坚持走自己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lienpig (猪 in black),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转一篇大陆的关于志愿军战俘的文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 17:56:51 2017, 美东)
李慎之的解释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在手持小喇叭喊话的时候,他曾遭到志愿军战俘投
掷小石子。这些志愿军大多是从国民党军队俘虏的“解放战士”,很勉强地在一通阶级
教育后调转枪口对准自己昨天的“弟兄”和上司,解放后又被送来艰苦无比的朝鲜战场
。加上联合国军对于苏联二战战俘归国后遭遇的宣传,使得不少人对回大陆心存疑忌,
宁愿选择去台湾。李慎之回国向总政副主任萧华汇报时表示担心,志愿军战俘不容易回
来,因为共产党认为战俘是丢人的,是犯错误的。萧华则呵呵大笑称,“哪个中国人不
想家?”
李慎之的预感变为了现实,近四分之三的志愿军战俘在甄别中最终选择去了台湾。这想
必大大出乎萧华等领导层所料。李慎之当年的工作困难可想而知。
尴尬的是,相比于美国和台湾方面给出的明确待遇,中方解释团这边拿不出实质性的承
诺。李尔柔回忆,李慎之曾经在草拟的...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12188
12
战俘营中坚决要求回国的战俘,归国后随即面临祖国的“变脸”。不仅保不住党籍军籍
,普通的劳动者权利也成奢望,几乎每个人为了求得生存都颠沛历尽,还屡次受到政治
运动捎带,几乎等同于“叛徒”。当初听到“告被俘人员书”,“热泪盈眶”的战俘们
,不会料到在“切望你们归国”的热情后面隐藏的更多是政治得失和国家颜面,而并非
对个人忠诚的认同,以及对战俘命运的关心。
即使是当初在战俘营中组织地下党、策划升国旗、扣押战俘营长官杜德,以表决心的部
队领导,也并未能建立起回国后的政治资本,一概资历清零,受到歧视。在这些违反战
俘营规定导致的暴力镇压中,大量战俘死亡,事后却似乎毫无意义。
曾经担任坚持回国志愿军战俘总代表的张泽石本人,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剥夺志愿军军
籍,发配到门头沟山区劳动,历尽艰辛。幸亏清华出身英语好,煎熬至文革结束后转运
,从事翻译和写作,为志愿军战俘群体留下了这份见证。多数沦落到底层的战俘们,没
有这个条件,很多人早早过世。1979年张泽石在给全国人大的申诉上写到,“没想到当
年敌人的欺骗宣传‘你们回大陆去,只会挨整挨斗,一辈子也不得翻身’竟成了我们六
千多人的悲惨现实”。
b****a
发帖数: 4465
13
大跃进中,赵紫阳到雷南县考察后认为雷南有瞒产问题,必须开展反瞒产运动。2月,
赵上书毛泽东报告“反瞒产私分”的经验,毛当即批示向全国推行
“粮食是有的”:赵紫阳的“反瞒产”与“吃干饭”
资料出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赵紫阳罪恶言行汇编》(中山大学革命造反委员会、
市委机关遵义公社市党校兵团,一九六七年十一月)
〔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
(赵紫阳)强行下令“每日三顿干饭”,造成人为的粮荒。为了推卸和掩饰罪责,悍然
大搞“反瞒产”, 残酷打击基层干部,使群众生活遭受更严重困难。
“广东今年粮食已经足够全省人民全年放开肚皮每日吃三顿干饭,并留足明年种子,同
时每人还有七百斤的饲料粮和500斤储备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省委才肯定地宣布:
广东的粮食问题解决了。”
(赵紫阳)(《论农业生产的新阶段》。《上游》,1958年第5期)
省委宣布—天吃三顿干饭,对全省农民是一极大的鼓舞。各地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并
且一直坚持下去。
(赵紫阳)(《论农业生产的新阶段》。《上游》,1958年第5期)
1959年春,一日吃三顿干饭的恶果已经开始暴露,受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反对
时,陶、赵这伙混蛋,仍然一意...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3735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的意义!
记得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发放到农村大队部一级的红头文件﹐开篇赫然地有一段
毛泽东最高指示﹕“有人骂我是秦始皇﹗何止﹖秦始皇焚书坑儒﹐杀了四佰多儒生﹐…
…”接着是毛泽东的自述﹐从镇反三反五反肃反……直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杀知识
分子的具体数字﹐可惜在下记忆力不好﹐忘记了。
现根据中共官方研究机构编写的《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史实》摘要如下﹕“毛泽东发
动的历次政治运动﹐杀死﹑整死﹑逼死和饿死的总人数为二千六百余万。”这是官方大
大缩小了的数字﹐根据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博士统计﹐中共建政以来毛泽东杀
了四千多万中国同胞﹐其中大部分是有文化有学识的知识分子﹐比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死
亡人数还要多﹗希特勒虽然坏﹐但对自己德国同胞没有那么狠﹐只有毛泽东才下得手﹐
专找中国人来杀﹐杀得越多越伟大越光荣越正确﹐杀的手段比当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还
要残忍﹐说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完全悖离事实。
为了证明这是百分之百的谬论﹐必须弄清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概念﹕他们所指
的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就是五星红旗的内涵。在与国民党斗
争时﹐共产党和毛泽东联合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薄熙来要申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dea0900102vu04.html
初中生 http://blog.sina.com.cn/chuzhongsheng1960s 2015-07-22 22:22:22
薄熙来被判无期徒刑后。据说,狱中的薄熙来提出申诉,质疑当局对其的贪腐定性。申
诉书提出:“把500万工作补助作贪污论处,那么在位、退休政治局委员哪个财产少于
1000万?”
比起贪腐及千万甚至几亿或更多的贪腐分子,薄熙来有点“小巫见大巫”,他甚至可以
辩称500万是“工作补助”。可是,聪明如薄某,在体制里混了多年,也该知道这个体
制的运转方法。他自己在台面上整人的时候,可曾理会过别人的申诉?
除了老毛公开宣称“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外,在位的差不多都在背书“依法治国”。
不过说一套做一道、挂羊头卖狗肉都是体制内的习惯性做法。
国家主席刘少奇挨斗的时候拿出了宪法。有人就质疑:你们整彭德怀的时候咋就没有想
到宪法?
林彪乘机仓惶逃离的时候,是否曾经想到他怎样参与斗倒了刘少奇?
薄熙来本人无视法治乱搞唱红黑打的时候,他可曾想到过法律也有治到他的一天?
让人民...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2017-07-20炎黄子孙萤火虫沙龙 微信号fireflysalon
功能介绍
为人生留影画像,建模写码,清谈闲聊,弄些有趣有价值的文字,海阔天空(生活、艺术
、软件、IT、科学、数学、哲学、社会、经济)大家读读。。。图画+摄影、建模<-编程
、软件+=人生(有价值+快乐)...!
党内对毛泽东的真实评价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将毛泽东
拉下“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的神坛。
中共做出这份决议之前,党内四千老干部曾对决议草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大讨论。他们
敞开思想、自由发言,纵论中共党史和毛泽东功过。曾经躬逢其盛的中国“法治三老”
之一
郭道晖
郭道晖(曾任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导师组成员、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4期撰文《四千
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草案)>大讨论记略》披露
,这些老干部直言毛泽东“拒谏爱谄,多疑善变,言而无信,绵里藏针。”“封建主义
打底,马列主义罩面”“历史上最大的暴君要数他”……对毛泽东的批评远远...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17
看看这帮无耻的邓产党人对毛主席的评论。充分说明了他们不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
义的精粹是什么?是公有制。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就是要抛弃马克思主义。
对毛泽东的控诉,就是对公有制的控诉。
这些人为什么当年不跟着蒋介石逃去台湾呢?为什么要跟这老毛干革命呢?都是投机的
机会主义者吧?
邓产党现行的体制,就是这些人思想的具体执行。中国的政体已经变色,由公有制变成
了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1978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其
罪魁祸首,是邓产党复辟资本主义的宣言书。
可耻。
2017-07-20 炎黄子孙 萤火虫沙龙
党内对毛泽东的真实评价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将毛泽东
拉下“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的神坛。
中共做出这份决议之前,党内四千老干部曾对决议草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大讨论。他们
敞开思想、自由发言,纵论中共党史和毛泽东功过。曾经躬逢其盛的中国“法治三老”
之一
郭道晖
郭道晖(曾任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导师组成员、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在《炎黄春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习近平从沙场阅兵到称帝之路
中国重庆市书记孙政才被立案调查的罪名之一:“党的领导弱化”。对台湾人来说,这
就称之为莫须有的罗织构陷。
这位身居中共政治局常委的习后预订接班人,说拉下就拉下,而且还必然面临判刑下狱
的劫难。台湾人可以嘲笑统称为“极权专制”,曾在两蒋戒严时期活过来的老一辈人应
该对此并不陌生,但对于解严后的新世代们,可能很难以有限经验的想象力去理解这样
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本文开章启始就希望想要对解严后成长的新世代们喊话:台湾没有自扫门前雪的权
利。
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先来看看,习大大7月30日在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阅兵,其训词有这样一段
话:“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
然后,我要提醒台湾伙伴们应注意到的一个场景,这次护旗方队的军人所高举三面红旗
进场的排列顺序是:1.共产党旗帜在前、2.中国国旗居中、3.解放军军旗垫后。
这释放出来讯号已经够清楚了。党的位阶高于国。所以习大大的讲话,一起头就说:“
90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90年来
,人民军队高举着党的旗帜……”
... 阅读全帖
f*c
发帖数: 687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物理是没必要学太多
陈先生的工作是1966-1973年做出来的,那时候陈先生躲起来做他的学问。
其他人,做人不地道的造反抄家武斗,做人正派点的挨斗下放要不就闲着。
你说到底谁脑子不正常?
c*********d
发帖数: 9770
20
http://hx.cnd.org/?p=142577
朱甲西
彭德怀在“大三线”的时候,我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大约10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此之前,即在1959年上半年,彭率中国军事代表团出访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我在他率领的这个代表团工作过,临时职务是翻译组成员,和他接触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回国后这个团就解散了,我却留了下来主持赠送我军的资料的翻译工作。7月份翻译
工作结束,彭的大秘书“彭办”主任綦魁英大校,叫我到江西庐山亲自向彭汇报资料翻
译工作情况,并请示集中起来的小语种专家们是否解散?于是我上了庐山,鬼使神差地
赶上了“庐山会议”的会尾巴,在山上住了几天,最后跟着彭下山回到了北京。回到北
京我的任务已经完成,随即我就离开了总参。
1959年下半年在全国开展的反右倾运动,我就因为和彭的这次短暂接触,成了重点清查
对象,遭到批斗和离职审查,尤其是庐山之行怎么也说不清楚。整了半年多,直到1960
年4月底才恢复工作。文革结束后,我从我的档案袋中看到我被看作是彭德怀的小爪牙
,上庐山被怀疑是传递密信。当然,这是事过多年后才知道的。当时我只能交代自己和
彭德怀素无瓜葛更谈不上渊源,三...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1
·陈永迪·
尊敬的编辑:
贵刊《华夏文摘增刊第一0八九期》刊登朱甲西先生的文章《我和彭德怀的一段渊
源:66年在大三线》(见本刊zk9708a——编注),有关彭德怀从成都抓到北京的过程
及相关内容严重失实。
笔者当年是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红卫兵(以下简称北地东方红),亲历抓彭总
的全过程,并在炎黄春秋杂志2013年第12期发表《我参与的揪彭德怀行动》一文,对“
揪彭行动”有详细的描述。对于揪彭行动,阎长贵和王大宾在《从四川“揪回”彭德怀
的真实情况》(见本刊zk1407d——编注)一文中,表达了当年参与揪彭学生共同的忏
悔心情:“在迫害彭总的“文革”狂潮里,我们都是一粒棋子,我们都有错误,我们向
彭总的英灵致歉!”
把彭总从四川揪回北京的过程在很多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有关文章中,都有一致
说法。现在,冒出一个朱甲西先生,编造荒诞离奇情节,宣称他才是彭总的真正保护者
。对此,笔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朱文的谎言进行批驳,以下对朱甲西先生的文章简称“
朱文”。
朱文:“我12月23日赶到成都永兴巷,正赶上四川大学的红卫兵要揪斗彭,景希珍
和警卫战士护住彭不让红卫兵抓他上车。”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县里的各公社也都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新上任的公社革委会干部对县革委主任戈万
丹更是不敢小看。刚打倒就又站出来当了县一把手。戈一把就是个不倒翁。给戈美丽家
送礼的公社干部更多更勤了。送农村土特产;刚打下的新小麦磨成精白面、纯芝麻香油
、大红枣、山核桃、绿豆等等,就连新摘的棉花也不忘了送。戈美丽吃不了用不完再拿
到婆家。村里人眼红、羡慕的不得了。当人们天天啃窝头、吃红高梁面条时,马金龙家
吃着白白的大米饭。村里人爱串门,串门出来就宣传马金龙家吃好的。不过村里人眼气
归眼气,也就是背底里说说而已。谁也不敢动戈县长的半根毫毛。一山不容二虎。在大
谷县,戈县长说了算。连北京中央下放来的右派副县长,再三的不让拆城墙,不是拆了
吗?不要拆城墙的领导只能要求调走了。
人们路过拆掉的城墙底,昔日高大雄伟的城墙,今日威风扫地、土崩瓦解,一片残垣断
痕。眼不见,心不恼。李副县长惹不起地头蛇戈县长,只好调回他老家所在地。戈县长
是一把手,一把手,就得一手遮天。县常委开会,那个不是唯唯诺诺,最后戈书记说了
算。令黄花耿耿于怀的还是大谷的城墙,每每回家路过北城门前,看到城墙拆了,但城
门还在。她一进城门,就想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芳华》终于上映
作者: 裴毅然
12 月16 日,《芳华》终于上映。经历过国庆换档风波,让这部电影反而更加勾起来观
众去影院一探究竟的欲望。任何一部电影都必然遭遇褒贬不一的境遇,冯小刚今年的作
品尤其如此。有些人说他们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他们都曾经从那个时代中过来,怀念《
雪绒花》的美好旋律和那熟悉的军号嘹亮。也有人说冯小刚的社会批判似乎总陷入这样
不战自降的境地,看起来很硬,其实很软,批判的尝试最终都成了虚晃一枪的姿态,悲
剧甚至没有他早年间喜剧的力量足。我们相信未来这段时间,我们将被《芳华》的各种
影评和分析类文章所湮没,然后过了这段时间,我们又陷入对现实的妥协中,作鸟兽散
。正如,那些我们已经忘记了的,在延安时期的一群“芳华”少女,他们在那时被称为
“红色爱情之都”的延安里,自己的婚姻却是由组织出面介绍,而且还有着严格的规定
。恋爱结婚的条件有“二五八团”和“三五八团”之说。前者为:25岁,8年军(干)
龄,团级干部,后者为:男女双方必须有一方是八路军的团职干部,双方男女必须是党
员、且有3年党龄,双方年龄之和为50岁,这听上去有些可笑的条件,却真实的在那个
时代发生了。
延安“性”事很有特色
南... 阅读全帖
u********m
发帖数: 2073
24
allienpig (猪 in black) [1 楼]
Thu Feb 2 17:56:51 2017, 美东回复|编辑|...
李慎之的解释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在手持小喇叭喊话的时候,他曾遭到志愿军战俘投
掷小石子。这些志愿军大多是从国民党军队俘虏的“解放战士”,很勉强地在一通阶级
教育后调转枪口对准自己昨天的“弟兄”和上司,解放后又被送来艰苦无比的朝鲜战场
。加上联合国军对于苏联二战战俘归国后遭遇的宣传,使得不少人对回大陆心存疑忌,
宁愿选择去台湾。李慎之回国向总政副主任萧华汇报时表示担心,志愿军战俘不容易回
来,因为共产党认为战俘是丢人的,是犯错误的。萧华则呵呵大笑称,“哪个中国人不
想家?”
李慎之的预感变为了现实,近四分之三的志愿军战俘在甄别中最终选择去了台湾。这想
必大大出乎萧华等领导层所料。李慎之当年的工作困难可想而知。
尴尬的是,相比于美国和台湾方面给出的明确待遇,中方解释团这边拿不出实质性的承
诺。李尔柔回忆,李慎之曾经在草拟的文告中提出承诺保留志愿军战俘的党籍军籍,却
遭到上级严厉批评而被否决。事后李慎之拿出来的是一份符合中央精神的《金日成彭德
怀告被俘... 阅读全帖
u********m
发帖数: 2073
25
1979年张泽石在给全国人大的申诉上写到,“没想到当年敌人的欺骗宣传‘
你们回大陆去,只会挨整挨斗,一辈子也不得翻身’竟成了我们六千多人的悲惨
现实”。
M******8
发帖数: 10589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蔡慎坤 慎说新语
2018-02-18 蔡慎坤 慎说新语 慎说新语 微信号cskun007
功能介绍
时事观察、社会纵览
家业
这片土地上,几乎没有一个皇亲大臣乃至商贾富豪能够守住自己靠掠夺靠勤劳得来的“
家业”,更不要说什么传承了,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乱多达3000多次,每一次改朝换代
,几乎都要对前朝的遗老遗少斩尽杀绝殊连九族,再大的“家业”都守不住,再华丽的
宫殿也会沦为一片废墟,再牢固的江山也会被一群乌合之众摧毁!
文/蔡慎坤
新年之际,坊间突然热议起“家业”的传承话题,缘由是舆论中热炒的一句话而引发,
不可否认,许多国人具有世界其他国家的国民少有的政治嗅觉和敏感性,因而历史上每
一场运动抑或说每一次变革,这片土地上,都能忽悠到一大群“忠实拥趸”。
所谓“家业”,不过是财富的代名词而己,在这片土地上,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无外乎
两种,一种是靠巧取豪夺一夜暴富来掠夺敛财,一种是靠挥洒汗水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一
点一滴积沙成垒,至于靠聪明才智在当今的新兴产业和资本市场暴富的大佬阔少来说,
也可以归类到上面两种类型。
俗话也说: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因而“家业”的积累财
富的传承,一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希望红朝在不是皇帝的皇帝领导下,不久的将来把文革再搞一次,顺便把红旗插到白宫
和国会山,天下一统,万岁万万岁。。。
----------------------------------------------
沈宁 - 我所知道的北京八中同学陈小鲁
2018-03-03
前几天,北京友人发来一份电邮,附件是陈小鲁发表迟到的道歉。读罢独坐良久
,回想“文革”期间几次与红卫兵的奇怪遭遇,却是哭笑不得。
我和陈小鲁是北京男八中的同学,“文革”发生那年,他是高三,我是高二,教
室在同一层楼,斜对门。可我们家庭出身不同,按照毛泽东的英明教导,隶属两个敌对
阶级,你死我活,不共戴天。陈小鲁的父亲是共产党元帅陈毅,新四军军长,上海市长
,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政治局委员。我的外祖父是国民党高官陶希圣,委员长侍
从室组长,国民党中常委,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蒋介石文胆。
因为家庭出身关系,我在学校十年一直努力装孙子,整日默不作声,低头来往,
只希望老师同学感觉不到我的存在。同时我也相信,外祖父名列毛泽东亲点的四十三名
国民党大战犯,这般家世怎么也瞒不住。每年“十一”,男八中和女附中合组一个体...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49年后大陆科学家景况一览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1949年后大陆科学家景况一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3 11:25:59 2018, 美东)
1949年后大陆科学家景况一览 [复制链接]
东方
电梯直达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22: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黄河清博客
兼论1949年后中国大陆为什么没有科学大师
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11月成立,中科院学部于1955年成立,学部委员233人, 1993年改
称院士。本文一律称院士。从1958年至1979年,二十一年间,中科院没有增加一名院士
。为什么?折腾阶级斗争了。1949年前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81人,留在大陆和从海
外回归59人,59位院士续选为中科院院士者46人。有中研院院士翁文灏,1951年从法国
回大陆,系以战犯身份而非科学家受到中共事先承诺的宽待。故中研院院士留在大陆和
从海外归来者是59人,非现行资料中所说的包括翁在内的60人。
说明:本表根据中科院档案处藏知识分子...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49年后大陆科学家景况一览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1949年后大陆科学家景况一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3 11:25:59 2018, 美东)
1949年后大陆科学家景况一览 [复制链接]
东方
电梯直达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22: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黄河清博客
兼论1949年后中国大陆为什么没有科学大师
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11月成立,中科院学部于1955年成立,学部委员233人, 1993年改
称院士。本文一律称院士。从1958年至1979年,二十一年间,中科院没有增加一名院士
。为什么?折腾阶级斗争了。1949年前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81人,留在大陆和从海
外回归59人,59位院士续选为中科院院士者46人。有中研院院士翁文灏,1951年从法国
回大陆,系以战犯身份而非科学家受到中共事先承诺的宽待。故中研院院士留在大陆和
从海外归来者是59人,非现行资料中所说的包括翁在内的60人。
说明:本表根据中科院档案处藏知识分子...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4044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事件遭美国制裁事件
当年挨斗的海龟才是主流,捧起来的钱学森那样的是个体吧

发帖数: 1
31
野草、榆树皮也被吃光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再出去找食物了。村里剩下的性命,就那么
瘫倒在炕上,等着活,等着死
没事的时候,68岁的吴永宽喜欢骑上三轮车,从村里跑到光山县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给人摇签算命。
这天下午来算命的女孩,显然不太相信这套把戏。她求了一签姻缘,却又说,“命运还
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吴永宽不说话。他最信命。早年有人给他算过—卦:命里八字相冲,少年克父;老得贵
子,却离他很远。几十年中,皆已应验。
吴永宽讲述粮食关纪念碑的故事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图)
父亲吴德金死于1959年的大饥荒,那一年吴永宽15岁。
对于那场饥荒,至今有着不同的表述:官方文献称它为“信阳事件”,教科书称它为“
自然灾害”,农民则实实在在地叫它“粮食关”——人死得多了,就成了个难过的“关
口”:过去的,算是幸存;过不去的,成了饿殍冤魂。
吴永宽清楚记得,那一年他家所在的高大店吴围孜小队,“过了关”55人,“没过关”
73人。2004年,作为村里最年长者,他决定为那些亡魂立一座纪念碑,既是慰藉,也是
纪念。
一个月后,清明,“粮食关遇难者纪念碑”立起来了。帮忙操办的人图省事,把碑建成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海战术的彻底破产!】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官兵们,在中共党国,被大张旗鼓颂扬为“最可爱的人”,歌颂了半
个多世纪。2010年10月25日,习近平讲话仍然赞颂: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志愿军将士真的可爱吗?必须放在历史的镜子面前,认真地照一照。
一、参战官兵可爱不可爱,关键在战争的性质
如前所述,朝鲜战争,是斯大林金日成发动毛泽东参与谋划的侵略战争。理所当然,直
接侵略大韩民国屠杀朝鲜半岛人民残杀联合国军的军人,不可能值得尊重,更不会可爱。
二、“志愿军”的名称,就是耻辱的标记
如前所述,“志愿军”这个名称,是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国出兵时
确定的。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
内出动;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明明是国家正规军、国家的国防军,为什么要改自己的大名?如此苟且?
如果真是遭受外敌侵略,真是保家卫国,何不堂堂正正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军”
的旗号?
不敢光明正大地亮明自己的身份,彰显了耻辱!
三、“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什么角色?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海战术的彻底破产!】
这个比较搞
没想到当年敌人的欺骗宣传‘你们回大陆去,只会挨整挨斗,一辈子也不得翻身’竟成
了我们六千多人的悲惨现实。
人家当年指点他们明路,这帮SB以为人家是欺骗宣传。回来以后就SB了。更傻逼的是过
了那么多年的悲惨生活,居然还说敌人是“欺骗宣传”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海战术的彻底破产!】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官兵们,在中共党国,被大张旗鼓颂扬为“最可爱的人”,歌颂了半
个多世纪。2010年10月25日,习近平讲话仍然赞颂: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志愿军将士真的可爱吗?必须放在历史的镜子面前,认真地照一照。
一、参战官兵可爱不可爱,关键在战争的性质
如前所述,朝鲜战争,是斯大林金日成发动毛泽东参与谋划的侵略战争。理所当然,直
接侵略大韩民国屠杀朝鲜半岛人民残杀联合国军的军人,不可能值得尊重,更不会可爱。
二、“志愿军”的名称,就是耻辱的标记
如前所述,“志愿军”这个名称,是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国出兵时
确定的。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
内出动;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明明是国家正规军、国家的国防军,为什么要改自己的大名?如此苟且?
如果真是遭受外敌侵略,真是保家卫国,何不堂堂正正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军”
的旗号?
不敢光明正大地亮明自己的身份,彰显了耻辱!
三、“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什么角色?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海战术的彻底破产!】
这个比较搞
没想到当年敌人的欺骗宣传‘你们回大陆去,只会挨整挨斗,一辈子也不得翻身’竟成
了我们六千多人的悲惨现实。
人家当年指点他们明路,这帮SB以为人家是欺骗宣传。回来以后就SB了。更傻逼的是过
了那么多年的悲惨生活,居然还说敌人是“欺骗宣传”
c*********d
发帖数: 9770
36
王地灵
中国考古界现在还会提到“陈梦家教授”,1957年的北大右派,文革的第一批遇难者。
相隔九年的反右和文革有什么联系呢?
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王友琴
I.研究题目和方法
从“反右”到“文革”,从1957到1966,相隔九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从受
难者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下“反右”和“文革”这两个词都将不再带引号
。)
从北京大学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反右中被划成“右派分子”的人作为一个
群体,在文革中受到更为深重的迫害,被“斗争”和监禁,受到肉体和心理的戕害,有
一批人被害死。另一方面,在反右中担任领导和积极分子角色的学校负责干部作为群体
,在文革中也沦入被“斗争”的地位上,其中有一批人也被迫害致死。
受难者的遭遇指示出一条明晰的轨迹:相隔九年的这两场大规模“政治运动”(这是反
右和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使用的称谓),总的来说就是群体性迫害及其发展。这种发
展,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迫害手段的更加野蛮,特别是所谓“群众专政”方法的普遍采
用和校园暴力的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是迫害的对象进一步扩大,不但在人数上增加,
而且被迫害的群体...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37
作者:白桦,著名作家
代表剧作:《山间铃响马帮来》、《苦恋》、《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最
后的贵族》、《吴王金戈越王剑》
来源:爱思想
他扭头看了我一眼:“啊!少壮派!”
1952年夏天,西南大区的军政首脑在成都开会。西南大区机关所在地山城重庆,是有名
的长江三大“火炉”之一,相形之下,成都当然要凉快得多了。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
还居重庆的时候,每年夏天,他们的军政大员也都到成都开会兼避暑。成都有很多军阀
时代留下来的小公馆,这些公馆往往门面很不起眼,而且在小巷深处。
贺老总在东二巷的临时住所,就是这样一所过去军阀的公馆。巷子很窄,贺龙乘坐的苏
式“吉姆”卧车刚好能开进去,“吉姆”当时在四川只此一辆。军阀时代的小公馆一般
都是中西合壁,东二巷的这所也不例外。中式的朱漆门楼,院子里有两组建筑。一组是
西式楼房,两层。老总和他的家人住在楼下,我当时在他身边工作,我的房间就在贺龙
卧室的顶上。楼下还有一间大厅,天花板上装着一个美国“奇异”牌大吊扇,每天中午
,我都要在这个吊扇下的长桌上睡午觉。另一组是几间中式平房,分别作为秘书班子的
办公室、餐厅和会客室。
贺龙一周大约只能抽出一个... 阅读全帖
n*******4
发帖数: 2285
38
托洛茨基也是犹太人。元首把共产主义叫做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是有原因的。这也是为
什么共产主义只讲阶级斗争不讲民族斗争, 讲民族, 犹太人第一个挨斗。

:列宁也是犹太人。列宁上台以后犹太人的日子很好过,其他民族非常难过。斯大林搞
得白色恐怖杀的主要是布尔什维克高层里的犹太人。
M******a
发帖数: 6723
39
https://bbs.tianya.cn/m/post-no05-158929-1.shtml
煮酒论史11596
岁月如戈
2010-04-07 17:18
郭道晖: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
作者:郭道晖 发布时间:2010-3-22 14:13:35
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草案)》大讨论记略
30年前,即1980年,在党内举行过一次四千高级干部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草案(以下简称“历史决议”)的大讨论,这次讨论从10月中旬开始到11月
下旬结束,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之后决议草案经多次修改,于1981年6月27日举行
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邓小平同志对历史决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总
的来说,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我们原来设想,这个决议要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使这个决议起
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历史决议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
看。我想,现在的这个稿子能够实现这样的要求。”(1981年6月22日下午邓小...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348
40
50年前发表的“516通知”把全中国引向了十年动乱之中。这段历史造就了我
、与我同时代的人,乃至当今中国。我想,每一个在那个时代长大的人都没有也不会忘
记那十年,只是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去思考那些日子罢了。
自从1988年以来,我就成了英国利兹大学的教书匠,一边跟随Martin Banham
教授攻读莎士比亚;一边向Don Rimmington教授学习怎么教汉语。于是我有机会把我的
思考注入在我教的课程中,并且把它们传达给对于文化大革命毫无了解的英国青年学生。
◇ 我教《文革后的中国文学》
利兹大学“中国学”的学生都是从bābábǎbà、一笔一划写汉字开始学习中
文的。要让他们阅读我为《文革后的中国文学》选择的小说,这对于只学过三年、最多
三年半的西洋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然而,凡是修这门课的学生都深深投入了这门被我
称为“谈虎色变”的极为困难的课程。
因为文化大革命对于学习“中国学”学位的学生是重要的,这不仅因为我自己
是在文革中长大的(1966年我14岁,初中二年级),更重要的是那些制定了今天很多政
策或者...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4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嘴不积德,风水变坏
1949年后,梅兰芳不同意戏曲改革的那一套,但这件事让他碰了钉子,差点被组织批判
。当时,他在家里说,“敢情49年后咱还是不能随便说话。”
他在新社会第一瓢冷水中清醒,看透了。
戏改运动十几年依然轰轰烈烈,梅兰芳却再也没有说过话了。但一些政治讲话,他是必
须要应形势发言的。他成了一种符号,不得不亮相。
1961年,梅兰芳去世,京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送他,不是因为他的官衔,而是因为他
是戏曲瑰宝,艺品超群的艺人。
戏改局不如改为戏宰局
49年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无一不光芒大减。程砚秋的上百
个剧目,被一一停演。1957年春,在中央文化部整风大会上,程砚秋发言,批评禁戏太
多,使各地方剧团几乎无戏可演,气愤地说“戏改局不如改为戏宰局”。
1958年3月,在他疾病缠身、去世的前两天,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党支部书记到病房探视
。极其衰弱的程砚秋又动情地提到了程派代表作《锁麟囊》,面对着满脸的病容和满心
的恳切,党支部书记一点没客气,斩钉截铁道:“《锁麟囊》这出戏是不能再唱了。”
如此慰问无异于催命。(《伶人往事》中如此描述)
批斗 屈死 在劫难逃
四大名旦中,程砚秋和梅兰芳...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白花丁香树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白花丁香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26 21:11:57 2019, 美东)
于小红 闪闻 闪闻 微信号 GZHA01
功能介绍 闪你所未闻
作者:于小红
看到白花,我常常想到永远年轻的妈妈,还有我的姥姥。
丁香树,我告诉身边的人去买来种,一定要白花的,他种了许多丁香,白丁香开了竟然
没跟我说,所以我得讲讲姥姥的故事,他就会记得告诉我。
在一个动荡的岁月里,妈妈像蝴蝶一样地飞离了。小绒线胡同姥姥家院子里,在那棵丁
香树下,姥姥给我们讲故事,在那棵树旁,她将外孙女们带大。花开花落,院子里,还
有花椒树、石榴树,那棵不堪回忆的石榴,妈妈的石榴树。
01
蝴蝶
买到了最后几张飞机票,最后几张,差一点我就不能带儿女回北京送爸爸。
爸爸于光远(7/5/1915–9/26/2013)躺在白花中,厅内许多花圈,有国家领导们送的
,有他老学生和朋友的,“悼念于光远同志”,可是我们上海本家姓郁,他本名郁锺正
,我出生登记上是郁小红。追...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2810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电视剧河山美化地主阶级
也没有全部打翻在地。
俺们老家本家,亲戚还有父母的朋友,有那么几家被划为地主的,境遇也各不相同。最
惨的一家是自己跑台湾了,老婆孩子没带走,被强迫搬家到山里,山里人也不厚道,老
挨斗挨打,直到最后搬回来。后来知道跑台湾的老早就在台湾挂掉了。
还有一家因为是烈属,家里有人参加红军后来挂了,一点影响都没有。他们家烈属证挂
大厅里,我爸带我去家访的时候,我还左瞧右看来着。
另外几家也都没大事。有解放初上大学的,去不了好专业而已。恢复高考后,差不多每
家都有人考上大学,一开始政审卡,去的学校差点,后来就没事了。
f**********u
发帖数: 348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电视剧河山美化地主阶级
在你看来只要没有肉体消灭就不算打翻在地?
[在 idocare (冷秋) 的大作中提到:]
:也没有全部打翻在地。
:俺们老家本家,亲戚还有父母的朋友,有那么几家被划为地主的,境遇也各不相同。
最惨的一家是自己跑台湾了,老婆孩子没带走,被强迫搬家到山里,山里人也不厚道,
老挨斗挨打,直到最后搬回来。后来知道跑台湾的老早就在台湾挂掉了。
:还有一家因为是烈属,家里有人参加红军后来挂了,一点影响都没有。他们家烈属证
挂大厅里,我爸带我去家访的时候,我还左瞧右看来着。
:另外几家也都没大事。有解放初上大学的,去不了好专业而已。恢复高考后,差不多
每家都有人考上大学,一开始政审卡,去的学校差点,后来就没事了。
c***r
发帖数: 4631
45
【歼10序言】
其实真心不想写歼10,太难写了。歼10有着太多的争议,太多的疑团,大跨度的时间,
太多的人事矛盾,兔子家任何一款战机都比歼10好写。
所以成飞篇前半部以FC-1为主轴,以屠基达老爷子为线索,将故事徐徐道来,大家跟着
故事感慨,就当听评书了。
歼10的内容写出来,就显得枯燥。要想将歼10说清楚,涉及三款机型:歼9—歼7(3)
—歼10,期间还涉及到611和132的矛盾;屠基达和王南寿的恩怨;宋文骢和601的恩怨
。从60年代跨度到2006年左右,难度不亚于前面闲侃前半部的成飞。更麻烦的是成飞子
弟和沈飞子弟在网络上的论战,还涉及到许多江湖传闻,难啊!歼10真的好难写。
既然大话说出来额,就得写,水平有限,资料不全,大家包涵着了!
【先澄清偶的第一个猜想】
实际上偶开始写这个帖子就是闲侃,一天将洪都侃完了。本想一天半侃完成飞,写一半
觉得不对,得详细点写,实际上就是从歼9开始认真写这个帖子的。
歼9开篇,偶通过上万字的历史描写推测出来三个结论:
第一个猜想:最早的歼9原型机在69年的时候已经下马了。今天官方公布的歼9资料,是
另起炉灶的歼9。从历史角度看歼9实际上是颗双子星...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4631
46
老秦人的航空公司(西飞、陕飞、603所、阎良基地)
大秦航空公司开篇之【长歌一曲,当为秦人泣】
中条山,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它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
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1年,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在这一片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的莽莽群山之中。爆
发了一场著名的中条山战役。由于国民党军队官僚的腐败,中国军队毫无准备,被迫迎
战,结果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中国军队唯一的亮点不是所谓精锐的中央军,而是衣衫褴褛的
西北军。一次战斗中,西北军的一支八百余名的学生兵被日寇团团包围,敌众我寡相持
数日。
学生兵们断粮已经三日,手中已经无力提起大刀。日本人又攻上来了, 凭着一口气秦
人的豪气,这些16-18岁的陕西冷面娃子,毫无畏惧地冲上去,子弹打完了,用刺刀,
刺刀变弯,用枪砸。单兵能力不如鬼子,我们二个打一个,三个围一个,杀红了眼的陕
西冷娃们抱着鬼子,拉响敌人身上的手榴弹。鏖战数次,残存下来的冷面娃子,被逼到
了黄河岸边180多米的高崖上。
日寇缓缓推进,望着这些孩子们坚定的目光,日寇竟然胆怯了,手中的步枪颤抖起来...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7
http://history.sina.com.cn/his/bk/2013-08-21/150251742.shtml
2013年08月21日15:02看历史
原标题:一名志愿军战俘的三十年追问
作者:杨东晓
在经历了27个月的战俘生活之后,回到祖国的志愿军军人张泽石,又成为了"叛徒"
。1980年被平反之后,他用了30多年去寻找历史的真相和"他们"的声音。
1952年6月,志愿军战俘张泽石作为"朝中战俘代表大会的代表"被押至美军在巨济
岛上的"最高监狱",刚被一阵拳打过、又被高压龙头喷射出来的凉水压倒在地,他发着
高烧,心中又一次发誓,"只要我能活着出去,一定要把你们的罪恶公诸于世!"张泽石
所说的"你们",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军管理者,以及战俘营中的反共战俘--由于政治观点
的不同,中国战俘内部又分为亲共与反共两大阵营。
他没想到的是,1954年1月回国后,只受到短短一个月的热情接待,马上就被转入"
检查"阶段进行严格审查。朝鲜战场上的"战俘"身份成了罪过,张泽石于1954年6月被开
除党籍,只承认被俘前军籍,历次政治运动中他被打成"右派""叛徒",既不能把战俘营
中的罪恶公诸于世,...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48
刘少奇骨灰抛撒大海时,王光美与女儿(中),刘少奇纪念碑落成仪式上的刘源(右)
,王光美与邓力群(左)。(网络图片)
2011年02月14日
大陆媒体《中华文摘》刊登了一篇题为《新晋上将刘源》的文章。文章叙述了已经去世
的中共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刘源是如何经历被赶出中南海、当下乡知青,狠批毛泽
东......最后晋升为中共军队上将的经历。很多分析指,作为中共庞大利益集团的一员
,刘源此番被中共当作“和谐”的典型,他还能如自己曾说过的“站起来为人民说话”
,争取民主?他的经历反应了这个荒唐的时代。
多年来,刘源写了大量关于他父亲被批斗惨死的文章,很多都是试图解答少年时代的困
惑:这些难以置信的事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国家主席被批斗致死
1966年底、1967年初,“打倒刘少奇”的运动已蔓延全国,批判、斗争刘少奇的趋势愈
演愈烈。文章提到,1967年1月13日,刘少奇向毛泽东提出,他愿辞去国家主席、中央
政治局常委和毛泽东著作编委会主任职务,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老家种地。
毛泽东当时没有表态,但3月21日毛泽东、林彪等人决定,把运动中揭发刘少奇历史问
题的材料交“王光美专案组”。尽管在8...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49
2011-02-14 07:43   作者: 陈沅森
这张宣传图片对土改的目的和结果都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一、地主的土地和财富三种来源
1、祖传家业。有些人家,祖上好几代以前就拥有这些土地和财富。一般有钱人家总是
送子弟读书,书香世家,几代没出“花孙子”,守住了家业,代代相传,传到了土改时
代这个儿孙手里。这位继承者因拥有祖传的土地和财富遭了殃,全家扫地出门,土地和
财产被没收,有些连生命也没有保住,被枪毙了。
土改中有不少贫富颠倒、是非混淆的现象。许多财主家,不幸出了个好吃懒做、嫖赌逍
遥的“花孙子”,把万贯家财卖得干干净净,变为沿街乞讨的叫花子。哪知风水轮流转
,叫花子反而因祸得福,被划为贫农,分得了土地、房屋和“浮财”。
2、在外地做官、经商发了财,回乡兴家置业,购买大量土地。中国几千年,一直是重
农轻商的小农经济社会。那时没有银行,银钱放在家里,怕偷怕抢,存在私人票号风险
很大,不放心。那时工商业也不发达,人们压根儿瞧不起商人,不愿投资兴办实业。“
要想家业稳,作田是根本。”有钱之后第一个念头便是买田。田是不动产,偷不走抢不
去,年年增值,死后传给子孙,家人就不会饿死。
3、勤劳...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632
50
毛泽东对西藏的战略,从来都是武力征服。一九五0年一月二十二日他跟斯大林会晤时
,要求苏联派飞机帮他运部队進攻西藏。斯大林答道:“你们准备進攻,很好,是该制
服西藏人了。”斯大林还建议毛向西藏和其他边疆地区移民,说:“新疆的汉族人还不
到百分之五,应当增加到百分之三十……所有的边疆地区都应当多迁移些汉族人去”。
这成了中共的政策。一九五0到一九五一年,两万中共部队進逼西藏。
但是毛意识到他不可能派進足以占领全西藏的大批军队,因为没有公路运兵运粮草,士
兵不习惯高原气候,当地武装也不可小视。毛决定搞谈判,装作他将给西藏自治权。他
上演了一出英明君主的戏,承认达赖喇嘛在西藏的领袖地位,送给这个年轻人电影放映
机之类的礼物,对西藏代表团也说著宽心话。但同时,两条通向西藏的公路紧锣密鼓地
修了起来。
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九岁的达赖喇嘛到北京去出席橡皮图章式的人民代表大会。他在北
京待了半年,毛跟他至少见了十几次面,每次都和蔼可亲,要让他没有戒心。毛作了调
查研究,知道达赖对科学感兴趣,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喜欢新东西的,我也喜欢。我
们有很多共同之处。”毛跟他讨论教育改革。达赖喇嘛对我们说:“毛的危...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