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插队落户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h*d
发帖数: 19309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谈谈68年上山下乡的战略意义
转贴几篇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
2009年01月21日 15:20《党史文苑》【大 中 小】 【打印】
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伴随着共和国坎坷的步伐,走过了它
兴衰跌宕的历程。至70年代末结束时,已有近1800万城镇知青被下放到农村。它不仅改
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牵动了亿万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它虽“随着‘文化大革
命’的结束而趋于沉寂。但是,它留下的历史震荡还没有完全消失”①。那么发动这场
运动的缘由何在呢?笔者认为,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特有的历史现象,是多
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解决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升学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国政府对旧有的教育体制、机构等实行了
改革,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
计划性,盲目性很大,原来各级学校不合理的比例尚未能基本改造过来,小学发展过多
,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较少”②,1953年对中小学进行了整顿和巩固,压缩了初中
小学的招生人数,结果,是年未能升学的总数由1952年-10.2万人上升到1953年的213
.4万人。...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叶辛:我所经历的知青回城 [
叶辛:我所经历的知青回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3 18:16:37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下乡知青通过各种途径大规模回城,一时间形成一股
大潮,这对知青个人、农村、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改革开放30年后
的今天尤有回响。我也曾是到贵州插队的一名上海知青,由于写作《蹉跎岁月》、《孽
债》等知青小说,接触和采访了大量的下乡知青,对知青回城的整个过程比较熟悉。下
面,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大家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
响应号召下农村
要讲知青回城,就得先说一下知青是怎么到农村去的。
1968年12月21日晚上,新闻广播中播出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
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他们高中、初中、大学毕业的
子女送到农村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要欢迎他们去。第二天,全国所有的报
纸都发表了毛主席这段最新最高指示。
当时有一些青年热血沸腾,十分积极,咬破了手指,写了血书,表示坚决响应毛主
席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从种种渠道感觉到了城
乡差别很大,不是很想去。实事求是地说...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511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nowboat (万般皆上品惟有读书低),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昨晚梦境】我和小街妹妹的前世今生(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4 02:46:03 2014, 美东)
Fred说,做梦是潜意识的焕发,让自己得到某种愿望的满足。根据我老人家的研究,这
种说法太片面。我老人家最新科研成果显示,做梦很有可能是让自己进入到六次元空间
,看到自己前世或者以后N辈子的故事。比如,我老人家昨天做的梦,虽然不敢断定,
但是极有可能就是我老前世的故事。
我老人家梦见自己回到初中时代,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双人木课桌。我正在参加英语考
试,考试内容中文翻译英语,老师同学都认为我在米国混,应该考得最好。结果我一句
话也翻译不出来,心里很着急,觉得自己全班成绩好的形象原来是徒有虚表。
下课铃响了,我交了白卷,心情相当沉重。刚出了教室门,我就在走廊里遇到了小街妹
妹。虽然我貌似从来没见过小街妹妹,但是一眼看去,我就120%肯定这就是蕙心兰质的
小街妹妹了。我相当惊讶,问道:“小街同学,你不是我们学校的吧?”... 阅读全帖
N****f
发帖数: 25759
4
来自主题: MiddleSchool版 - 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俺以前只见过插队落户的知青,建设兵团近乎传说;领教了。
六十年代末确实曾经大规模将造反之余无所事事的老三届初、
高中毕业生发配各地生产建设兵团,也有不少去了“革命老区”
插队落户。大规模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在俺记忆中是在七十
年代中叶。在此之前插队知青数量之大,颇令俺老意外。
s******t
发帖数: 2511
5
Fred说,做梦是潜意识的焕发,让自己得到某种愿望的满足。根据我老人家的研究,这
种说法太片面。我老人家最新科研成果显示,做梦很有可能是让自己进入到六次元空间
,看到自己前世或者以后N辈子的故事。比如,我老人家昨天做的梦,虽然不敢断定,
但是极有可能就是我老前世的故事。
我老人家梦见自己回到初中时代,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双人木课桌。我正在参加英语考
试,考试内容中文翻译英语,老师同学都认为我在米国混,应该考得最好。结果我一句
话也翻译不出来,心里很着急,觉得自己全班成绩好的形象原来是徒有虚表。
下课铃响了,我交了白卷,心情相当沉重。刚出了教室门,我就在走廊里遇到了小街妹
妹。虽然我貌似从来没见过小街妹妹,但是一眼看去,我就120%肯定这就是蕙心兰质的
小街妹妹了。我相当惊讶,问道:“小街同学,你不是我们学校的吧?”
小街妹妹嫣然一笑,说:“我刚转学过来。”
我拍手说:“太好了,小街你在哪个班?”
小街妹妹说:“你怎么这么笨呢?我是你同桌啊,刚才考试就看你愁眉不展的。”
我说:“完蛋了,考砸了。早知道我就抄你的了。”
小街妹妹说:“别管这些了,考完了就应该好好放松一下。”
我觉得也对,管它...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254
6
核心提示:
为了了解实际进展,李克强曾照着记录本给上面实名登记的家庭打电话,一一询问:“
你就业了吗?现在情况怎么样?”一位辽宁干部记得,在前往棚户区调研时,李克强会
专门掀开垃圾箱,从丢弃的垃圾来判断居民的生活境况。“你糊弄不了他。”这位干部
说。
原标题:共和国新总理六个时代脚印
记者廖楠驻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特派记者温宪王芳张晓东白阳刘军国
这一刻,全世界媒体的镜头聚焦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这一刻,全中国百姓的目光定格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2013年3月17日上午10时,共和国第七任总理李克强走进金色大厅,走上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中央政府“掌门人”的舞台。他的每一句话、每一种语气、每一个手势,都为世人
瞩目。这是大国总理的首次亮相,也是新“内阁”的施政报告。
这一刻,坦然迎接全世界关注的,是一位微笑、挥手、目光明亮、神态轻松、充满自信
的大国总理。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坐定后,李克强100多字的开场白言简意赅,表
达了他和本届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然后直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新政府班子的施政
纲领和理念,也在随后近两个小时的记者提问中逐渐显现出来。
说到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一个混血“美”女流落中国30年的传奇(组图)
发表时间: 2016-04-13 22:00
曾经流落中国30年的美国女孩Teresa(韩秀)(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4月13日讯】1948年9月,一艘美国的军舰行驶在茫茫的太平洋上。一
对年轻的美国夫妇,手牵着儿子John和一个两岁的小女孩Teresa站在甲板上,眺望着远
方。他们从纽约出发,前往上海,希望劝说在那里做传教士的父母赶快离开充满危险与
动荡的中国。在中国大陆,中共军队在苏俄的帮助下,正在中国东北的战场上和政府军
激烈争夺。
战火中上海投亲
这个两岁的小女孩Teresa,是受一位中国女子的托付,送到上海交给从未谋面的外婆。
韩秀幼年时在纽约的照片(网了图片)
对于Teresa的未来,他们心中并不乐观。在登船前,他们就知道那个中国女子并不在乎
她的两岁女儿,只想尽早甩脱这个包袱;而Teresa的外婆是否还会留在战火中的上海,
等待自己的小外孙女,他们更没有把握。
船到码头。终于,在混乱的人群中,他们找到了Teresa的外婆。她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这
个满头卷发的小外孙女。她看起来是位极有教养又很沉稳的女士。那对美国夫妇放了...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8
采访对象:曹谷溪,笔名谷溪。中国作协会员。1941年生于陕西省清涧县农村,曾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山花》文学报和《延安文学》主编、路遥文学院院长。1975年曾采访习近平,写成延川县大办沼气的通讯《取火记》。
采访日期:2016年1月23日
采访地点:陕西省延安市谷溪书馆
上篇
学习时报:曹老师,您好!习近平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他当年在延川县梁家河的插队经历,也曾提到过他与您和路遥的交往。在您看来,以他为代表的这些“老知青”,为什么对那段岁月念念不忘?
曹谷溪:非常感激诸位来延安采访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先是担任延川县贾家坪公社的团委书记,知青一来,县里让我当“知青专干”,以后又调任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与全县插队知青有了更广泛的交往。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我与包括习近平在内的许许多多北京知青结下了深厚友谊。
对这一代知识青年而言,“插队”的经历,是从相对优越的城市到贫困农村的生活转变,从无忧无虑的学生到辛苦劳作的农民的身份转变,这几乎是所有知青始料未及的巨大蜕变。一个个激情澎湃的热血青年,下到农村来,与最底层的农民朝夕相处,了解了农民的生活、愿望、喜怒哀乐和人情世故,势必要经历非常艰难...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9
【阿波罗新闻网2011-05-08讯】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当林彪的权力已达到顶
峰的时候,林家为了既能娶到称心如意的媳妇,又能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打着招收“
特种兵”的旗号,为林家“选美”。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军区、几大兵种也卷
入其中。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当林彪的权力已达到顶峰的时候,林家为了既能娶
到称心如意的媳妇,又能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打着招收“特种兵”的旗号,为林家“
选美”。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军区、几大兵种也卷入其中,争先恐后地成立“
选美”办公室,把“选美”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招收“特种兵”、“外事工作
人员”、“话务兵”等名义,秘密筛选“标准姑娘”。为了解当时在全国各地招收“特
种兵”的不同情况,今将在宁波鄞县招收“特种兵”、“外事工作人员”这一段鲜为人
知的历史披露于众。
神秘客到鄞县“招兵”
1971年初春的一天上午,在浙江鄞县县委办公室里来一男一女两位军人,向文书自
我介绍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的,男的姓霍,女的姓王。然后拿出浙江省委书记
陈励耘(林彪集团成员)写给各县、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亲笔信。文书接过信一看,主...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0
http://www.whfz.gov.cn/jhq/szzt/201006/t20100604_36031.shtml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新生事物,它从创建到停办,经历了十来年,距今已
三十余年。
在办校期间,我们在江汉区“五七”干校当过学员,后来又调到该校担任领导职务几年
,直至区干校停办撤离汉南。通过这段经历,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但是,按照党史部门
的要求,由于距今时间久远,记忆所限,我们只能力求尽力而为。经过认真回忆,并参
阅查寻到的有关资料,最近还到汉南区银莲湖农场的场部所在地,查访过有关干部和当
地老人,见证了原来江汉区“五七”干校留存的一些房屋及设施。现本着“尊重历史,
实事求是,重在写实”的原则,按照“内容真实,事例确凿”的要求将“五七”干校的
由来,武汉市各城区在银莲湖地区(汉南农场)兴建“五七”干校群,特别是其中的江
汉区“五七”干校,从创建发展到停办撤离的全过程,予以分类归纳记载,作为一份特
定历史时期的史料,留供参阅。
一、“五七”干校的由来。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读了林彪转送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
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他...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难忘的1977全国高考(上
难忘的1977全国高考(上)
解滨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差不过有5集专门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那些往事
。有些网友说,参加高考乃每个年轻人天经地义之权利,凭什么就为这事往邓小平脸上
贴金? 还有些网友认为那是华国锋的功劳,跟邓小平有何干系? 先撇开这些争议不谈
,我可以告诉大家,有很多人这一次是流着眼泪看《邓》剧中关于恢复高考的那几集的
。 为什么流泪? 因为《邓》剧中说的很多事情,确实就是这些人当年的亲身经历。
当年很多“知青”真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辈子几乎没有什么希望了。 是高考
给那些人提供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命运转折的机会。 是高考让那些人脱离了社会的
最底层。 是高考让那些人成了后来国家建设的栋梁。 也是高考使给了那些人一次自由
思想的机会,最后终于明白了以前无法明白的许多大事。 那些人之中,也包括我。 我
来说说当年参加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经历吧。
我既不属于“老三届”,也不是77级的应届毕业生,但我却和“老三届”那样,有过上
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经历。 我中学毕业时,文革已近尾声了。 那几年城市所有的高中
毕业生都必须“上山下乡”,但谁家都怕,都拼命躲避。 家...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几个西路军的小白问题?

王岐山69年在沿安都吃不饱饭,解放前必须更差才行,不然还解放啥呀?不如不解放了
王岐山忆知青生活:在延安干活又累又吃不饱饭
来源:中直党建网
核心提示: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吃饭问题。王岐山多年后回忆,当时他选择了延安圣地,
没有去黑龙江,“后来跟黑龙江的同学见面后他都想哭,他们干活累了至少还吃得饱啊
,他这是累了还吃不饱,知道饿是什么滋味了。”
中共政治局常委王岐山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直党建网 原题为:《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深深体会了饿的滋味》
1969年初,毕业于北京35中的王岐山,随两万多名北京知青来到陕西,在延安冯庄公社
插队落户。王岐山在延安插队落户的这段经历,留下的资料甚少。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吃饭问题。王岐山多年后回忆,当时他选择了延安圣地,没有去黑龙
江,“后来跟黑龙江的同学见面后他都想哭,他们干活累了至少还吃得饱啊,他这是累
了还吃不饱,知道饿是什么滋味了。”
在2009年2月22日举行的“北京知青赴延安县冯庄公社40周年联谊会”上,100多名北京
知青回忆了在延安冯庄插队的经历。其中一名知青丹柯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作为一名知
青,尤其是冯庄的知青,大家的心中也有着自豪的一...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141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总结一下80年代土共军备发展
会说人话吗?
马德(以下人名按入学时间先后排序)
马德,齐齐哈尔市人,原绥化市委书记。1970年10月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上海复
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同年12月入党。毕业后,他相继担任黑龙江省革委会工交办秘书处
秘书、省纪委办公室秘书、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等工作。2000年2月任绥化市委书记
。经查,马德在任职期间,卖官鬻爵,索贿受贿,数额高达603万元。被称为新中国成
立以来最大卖官案。2005年北京市二中院最终以受贿罪一审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个人财产。
贾平凹
贾平凹,当代作家,陕西丹凤人。1972年,初恋情人将上大学的名额让给了他,贾平凹
得以从水利工地被推荐进西北大学中文系,成为工农兵学员。“如果没有那次机会,我
可能现在还是农民。”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省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
》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他的每部作品都会掀起一股浪潮,从最初的《废都》到《高老庄》,再到《病相报告
》,都是火热至极。
周小川
央行行长周小川生于1948年1月29日,其父周建南,江苏宜兴...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14
习近平少年时期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下乡插队,住在简陋的窑洞里。当地农民都记
得他很爱看书,虽然他们不知道他都看些什么书。
现在习近平的阅读材料,大多是各种讲话和政府计划文件。这个现年57岁的中国国
家副主席,明年可望接替胡锦涛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
「纽约时报」16日发自梁家河村的报导说,中国官方正仔细修饰习近平的经历,梁
家河村干部也接到命令,不准媒体到他的老家随便打探消息。
梁家河七年 改变一生
梁家河是习近平长久以来刻意塑造的自力追求上进迷思的根源。2003年出版的一本
书,刊出他自述下乡经历的文章,表示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岁月,使他的一生为之改变。
他用标准的马列毛式文字,描述上山下乡的经历,使他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
说:「我们不能高高在上,鱼肉百姓。」
他也写道:「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
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虽是中共元老,文革时仍遭到批斗,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也被
派到距延安约70哩的梁家河,与农民一起生活工作。
自...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4019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伤痕文学:知青大返程
1968年12月,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指
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1978年云南
知青的集体抗争事件拉开了全国知青大返城的序幕。
一、到1978年年底,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进入第十个年头,全国下乡与支边的知青总
数已高达2000万人,实际尚在农村或边疆接受“再教育”的还有1000万。
全国的知青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插队落户,如遇机会,可以被抽调回城。另一类便是
支边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他们名义上是兵团战士,享受微薄的工资,但不能招工回
城,也不能招干,这样的知青有200万人,占全国知青的五分之一。
由于兵团知青大多是1969年前后从京津沪及部分省会城市来到边疆的,常年生活在条件
艰苦的基层连队,看不到前途,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要求返城的愿望更迫切。一
些了解知青尤其是兵团知青内情的人不无忧虑地说:“知青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
决,我看迟早要出乱子!”
果然,就在1978年的年底,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了。
导致这次运动的一个前提原因是,这年秋天,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
...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6
习仲勋夫人齐心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忆仲勋
2013年10月18日04: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
忆仲勋
——纪念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
齐 心
仲勋离开我们已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
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
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
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
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
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
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今邓州市)落户。仲勋为该族西户习
魁之后第九代人。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子三人: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永盛为
长子,是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与张氏夫人在河南邓县育有一儿一女。1882年(清光绪八
年),因家境贫寒,习永盛不得不再次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
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在淡村定居下来后,全家除靠租佃土地生活外...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j.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7:47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六八年人:思想史上的开先河者
自1968年下半年起,一场当代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青年的下放/流放运动在毛
泽东的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名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自至1978年底,
大约1623万人被下放到农村,农场和基层,其中包括“老三届”(66,67,68届)中学毕
业生近460万人和“老五届”大学毕业生近67,5万多人。【21】不管目下学界如何解释
这场运动的最终动因,但曾被毛泽东器重与信赖的红卫兵此时已被划为应当接收改造的
“知识分子”范畴和应当“接收再教育”的革命对象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因此,不管
主观愿望如何,在客观上,“上山下乡”的发动都是毛收回给青年学生的结社自由权并
企图从组织上作为一个整体彻底打散他们的运动。然而,事与愿违。这场运动使所有的
青年学生的地位直降到水平线下,从而使他们抛弃前嫌,消弭派性,如同...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348
18
50年前发表的“516通知”把全中国引向了十年动乱之中。这段历史造就了我
、与我同时代的人,乃至当今中国。我想,每一个在那个时代长大的人都没有也不会忘
记那十年,只是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去思考那些日子罢了。
自从1988年以来,我就成了英国利兹大学的教书匠,一边跟随Martin Banham
教授攻读莎士比亚;一边向Don Rimmington教授学习怎么教汉语。于是我有机会把我的
思考注入在我教的课程中,并且把它们传达给对于文化大革命毫无了解的英国青年学生。
◇ 我教《文革后的中国文学》
利兹大学“中国学”的学生都是从bābábǎbà、一笔一划写汉字开始学习中
文的。要让他们阅读我为《文革后的中国文学》选择的小说,这对于只学过三年、最多
三年半的西洋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然而,凡是修这门课的学生都深深投入了这门被我
称为“谈虎色变”的极为困难的课程。
因为文化大革命对于学习“中国学”学位的学生是重要的,这不仅因为我自己
是在文革中长大的(1966年我14岁,初中二年级),更重要的是那些制定了今天很多政
策或者... 阅读全帖
k**********4
发帖数: 16092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三届
五月回国时,在长江三峡游轮上遇到几个老三届,他们与我同餐桌就餐,餐桌固定,每
餐相遇成了“餐友”,大家随意聊聊天,他们说到以前在黑龙江北大荒和内蒙古插队时
的往事,让我想起儿时认识的几个老三届。
所谓“老三届”是指66,67,68,三届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高老三”大约是建
国前后生人,“初老三”小个三四岁,应是五三年前后出生的。那拨人当时碰到文革,
停课闹“革命”,大家都是红卫兵,袖口卷起,手臂上戴个红卫兵红袖章,有的带顶草
绿色军帽——帽上没有五角星帽徽,腰里束条宽皮带,肩上斜挎个小红包,里面放本毛
主席语录,老三篇什么的。那些人来来往往风风火火,精力充沛大喇喇神气活现的感觉
,但后来忽然都消失了,就是跑去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边远地区插队落户去了,有的是
去了那里的建设兵团,当时那是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
再教育,很有必要”。所谓知识青年主要就是指的老三届那拨人。我在三峡游轮上遇到
的老三届里有一个说他与共和国同龄是四九年生人,今年是古稀之年,步入老年人行列
了,但或许因为“知识青年”之故,老三届在我印象里似乎总还“青年”着。
我认得的一个老三届似乎也是...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44
20
33、笑读女儿小学的日记
闲来无事整理橱柜,想不到却抖出了一个散散乱乱的破本儿,这是女儿上小学时写的日
记,不知怎么还保存在柜子的底层。我随手一翻觉得很有趣,忍不住坐下看起来。
X年X月X日
下午下了一场鹅毛大雪,雪花飘飘扬扬,一会儿像是随着风在荡秋千,飘过来飘过去不
肯下来,一会儿大片大片的,像银花在空中盛开,一会儿又像白蝴蝶在轻盈的飞舞……
天地间成了金(银)色世界,街上有了雪也显得格外宁静。我们快活地在地上滑来滑去
,摔倒了又爬起来哈哈大笑……
这是她小学三年级时写的,虽说文中有一处笔误,将银色写成了金色,而且该用分号的
地方都用的是逗号,但遣词用语已经满像回事了,我不免感到很自豪,于是我又往前翻。
X年X月X日
今天,我的手帕脏了,妈妈让我洗。我拍拍胸脯说:“这简单,谁不会洗?。”我盛了
一盆清水,给手帕打上肥皂洗起来。一会儿,我搓不干净手帕的角,妈妈先责怪我,我
不听,然后教给我办法,我一洗,果然干净了。
这是她小学二年级写的,有的句子还不够通顺。其中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即在问
号的后边又加了一个句号)。
我继续往前面翻,突然有这样几行文字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X年X月X... 阅读全帖
R******k
发帖数: 4756
21
正文揭秘:
1978年云南知青 集体大返城事件爆发前后
2010年08月30日
核心提示:由于兵团知青大多是1969年前后从京津沪及部分省会城市来到边疆的,年数
长达七八年以上,常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基层连队,看不到前途,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他们要求返城的愿望比插队的知青更迫切,更强烈。然而,粉碎“四人帮”两年
过去了,国家的整体情况在好转,唯独知青的生存状态未得到根本改善,这就必然导致
他们对有关政策强烈不满。一些了解知青尤其是兵团知青内情的人不无忧虑地说:“知
青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我看迟早要出乱子!”果然,就在1978年的年底,震
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了。
本文摘自:
《世纪风采》2010年第8期,
作者:王心文,
原题: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爆发的前前后后
1968年12月,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指
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其时,上山
下乡“一片红”成了“文革”的一个“战略部署”,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运动推向
极端,从而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面貌。1978年云南知青的集体抗争事件拉开...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10250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ebridge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Piebridge
标 题: 揭40年前全国招特种兵:实为林彪儿子选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5 09:11:21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揭40年前全国招特种兵:实为林彪儿子选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5 01:33:23 2011, 美东)
【阿波罗新闻网2011-05-08讯】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当林彪的权力已达到顶
峰的时候,林家为了既能娶到称心如意的媳妇,又能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打着招收“
特种兵”的旗号,为林家“选美”。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军区、几大兵种也卷
入其中。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当林彪的权力已达到顶峰的时候,林家为了既能娶
到称心如意的媳妇,又能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打着招收“特种兵”的旗号,为林家“
选美”。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军区、几大兵种也卷入其中,争先恐后地成立“
选美”办公室,把“...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揭40年前全国招特种兵:实为林彪儿子选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5 01:33:23 2011, 美东)
【阿波罗新闻网2011-05-08讯】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当林彪的权力已达到顶
峰的时候,林家为了既能娶到称心如意的媳妇,又能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打着招收“
特种兵”的旗号,为林家“选美”。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军区、几大兵种也卷
入其中。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当林彪的权力已达到顶峰的时候,林家为了既能娶
到称心如意的媳妇,又能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打着招收“特种兵”的旗号,为林家“
选美”。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军区、几大兵种也卷入其中,争先恐后地成立“
选美”办公室,把“选美”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招收“特种兵”、“外事工作
人员”、“话务兵”等名义,秘密筛选“标准姑娘”。为了解当时在全国各地招收“特
种兵”的不同情况,今将在宁波鄞县招收“特种兵”、“外事工作人员”这一段鲜为人
知的历史披...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175
24
来自主题: ZJU版 - 金训华同志英雄事迹
金训华同志英雄事迹
金训华同志是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一九六八届高中毕业生,出身于工人家庭,原上海
市中学红代会常委。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投入了摧
毁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激烈战斗。一九六九年五月间,他
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带
头到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落户。
金训华同志到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后,坚持天天读毛主席著作,天天收听广播。这
里发表的,是他最后一本日记的摘抄。通过阶级斗争大风大浪的实践和锻炼,他深刻地领
会了“紧跟毛主席就是胜利、 忠于毛主席就有力量”这一伟大真理。他的日记,充满了
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
M******a
发帖数: 6723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6 00:10:58 2016,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j.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7:47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六八年人:思想史上的开先河者
自1968年下半年起,一场当代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青年的下放/流放运动在毛
泽东的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名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自至1978年底,
大约1623万人被下放到农村,农场和基层,其中包括“老三届”(66,67,68届)中学毕
业生近460万人和“老五届”大学毕业生近67,5万多人。【21】不管目下学界如何解释
这场运动的最终动因,但曾被毛泽东器重与信赖的红卫兵此时已被划为应当接收改造的
“知识分子”范畴和应当“接...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357
26
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是清华大学法学博士。2003年,福建省外大学校友
会等机构编撰《福建博士风采》丛书。首卷入编381位博士,有网民贴出习近平在书中
「自述」全文,本报特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格言: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
尽瘁,奋发有为。”
我1969年从北京到陕北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7年上山下乡的
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穫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麽叫实际,什麽叫实
事求是,什麽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记得父亲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走上社会后,对这一点的体
会就更深刻了。我感到:凡事团结处理得好,工作就能做得比较好;如团结处理不好,
凡事就做不好。特别是当年上山下乡到陕北,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的就是团结
。在梁家河我跟大家一起干活,生活习惯了,劳动关也过了,群众到我这串门的人也多
了,我那洞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村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络绎不绝,讲古
今中外,讲他们感受到的新鲜事,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麽事都找我商量。他说,年
轻人见多识广,比...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27
上午6:56(3 小时前)被社会忘却了的故事,被强奸女知青人数超过南京大屠杀从 人
人都是艺术家 作者:梁萧一个女知青麻木地推开生产队长家的门,一步一步、沉重万
分地走了进去。
生产队长的桌上摆着半瓶二锅头和一小盘花生米,还有一张招工表格和生产队革委会的
大樱
女知青站住了,双目无神,象一个被送上祭台的羔羊。
生产队长甚至连门都不关,闪闪烁烁的油灯都不吹,就粗鲁地笑着,一把扯开女知青的
衣衫,无耻地揉摸那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乳房,然后把她推倒在充满汗味和臊味的木板
床上。
女知青没有喊叫,怕人听到,只是心和下体一同疼痛着。
当女知青从床上站起来,滞重地穿着衣服时,生产队长将血红的大印盖在了招工表上。
和那大印一样鲜红的还有床单上几块处女的血痕。
假如这仅仅是故事,是小说,那么,本文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一九七二年,安徽某县首次由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全县数万知青展开大规模竞争,最
终有七十余人获得这天大的幸运。在进行上学前体检时,妇科检查的医生惊讶地发现,
七名女知青没有一名是处女,而且几乎全都不是陈腐性裂痕。她们都是在招生通知发下
以后失去贞操的。
女知青们是以肉体为代价换得一...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28
女人哭了 - [王荔蕻 女性 母爱 义士 ]
http://24hour.blogbus.com/logs/155615308.html
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我,我拎起话筒,我知道那准是她打来的电话。
每每需要修正图片的时候,需要查询某一段文献文字出处的时候……我对她不止一次说
过,没有人可以和我做比,你得多休息,我则可以。现在,我在睡着,她却醒着!
电话那边只有哽咽声传来。“老虎,李淑莲死了……”
李淑莲是在信访局被关押期间“被上吊”的。那样一位坚强的中国妇女,那样一个
眼底容不得邪恶,敢与歹徒针锋相对的中国农村的普通老百姓,忍屈受辱,不畏强权,
她,怎么可能……
电话那边她的哭声愈发剧烈,以至我们无法继续通话。
“好了,老虎……我睡了……”我知道她根本不可能再睡。

“老虎庙,我去过她那里了……”
听这段叙述,我十分惊奇。三天前,这个陌生女人打我电话:“我有做生意不用的
旧家具一定会对你有用。”那些天天安门广场流民避寒公房正在建设,我在博客上发出
过征集信,需要这些。我稍稍耽搁三天,这个女人的电话打来了三次:“真的您先来看
看吧,流民们真的用得着。”
我去了牡丹...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有图有真相:毛年代的中国女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9 18:39:04 2012, 美东)
水利工地上的公社女社员
摄于1958年
偃师岳滩生产队食堂把饭菜运往田间
摄于1959年6月
扶沟公社社员在集市上出售农产品
摄于1960年
黄川公社民办小学教师为社员子女教课
摄于1961年
黄川公社民办小学教师为社员子女教课
摄于1961年
吉林省知识青年去村外拾肥
摄于1964年
下乡知识青年高兴地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
吉林,1967年摄
项城县公社社员们
摄于1969年4月
知识青年十姑娘采棉队
摄于1969年
知青在西华
摄于1970年6月
下乡知识青年向党表决,札根农村一辈子
吉林,1970年摄
公社食堂
摄于1970年
水库工地上的石姑娘
摄于1970年
社员夜校学文化
摄于1970年
下乡知识青年在田头、地头演出革命样板戏《红灯记》
吉林,1972年摄
北京知识青年赤脚医生来到牧民家送医送药
内蒙古,1972年摄...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28
30
11月15日,中共官方公布七名新的政治局常委名单,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
、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其中有5人是太子党: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
、王岐山;李克强也是中共基层干部后代。李克强出场亮相时排名第二,显示“强势总
理”的姿态;而有3人是属于江派: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太子党习近平:中共总
书记、军委主席
习近平1953年6月1日出生在北京,父亲习仲勋曾任中共宣传部部长、副总理等职。习近
平的童年是在“蜜罐”中长大,但跟一般太子党不同的是,父亲因为支持出版一本被指
批评毛泽东的书籍,被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1962年9月起被软禁了16年。邓小平
时代习仲勋复出,并任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曾是早期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习近平在父亲被关押后不久也跟着受牵连,13岁时说了几句反对文革的话,被打成现行
反革命也被关押。1969年1月,未满16岁的习近平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生产大队插队,
曾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7年后的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读书。
1979年4月毕业后,习近平进入中共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但在1982年
,习近平主动下到河北... 阅读全帖
t***s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朱超:写给三个子女的劝戒信
上海社科院朱长超教授就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游行暴乱给他的三个子女写了一封信,表明
了他的观点,可谓是当代的《诫子篇》,发人深省
梦蝶、梦诗、梦觉,孩子们:
最近,有些中国人为钓鱼岛问题又游行什么的。我不希望你们当愤青,不希望你们参加
此类游行,不希望你们成为专制主义者的工具。因此,写这封信。
我为什么要反对你们参加反日游行?我给你们说说理由。
第一,中国历史上有表面上爱国的愤青给国家制造巨大灾难的惨痛教训。这些表面上的
爱国者,实际上害国者。这是要深刻记取的。一百多年前,义和团运动就是类似的愤青
们的所谓爱国运动。义和团就是所谓的爱国者。他们杀了参加教会的中国教徒十几万人
,杀了千百个外国传教士和使馆人员,连德国大使也杀了。他们还想杀光绪皇帝,因为
他主张维新改革,想学洋人。义和团还火烧和攻打了外国使馆。这些人不是真正的爱国
者,而是愚昧残暴的暴民。这些义和团严重地危害了国家。慈禧太后以为愤青们民气可
用,向八国宣战,结果引起了八国联军打到北京。而联军到了北京,愤青义和团的首领
早就逃之夭夭,手下的团民也如鸟兽散。义和团的滥杀造成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来
庚之赔款,使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373
3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谁抢走了我的女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bz10 (冬去春来),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谁抢走了我的女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14 08:46:20 2014, 美东)
题記:是泪的文字,是血的凝结,仅把我几十年历经的痛苦生涯,倾吐在纸上,以唤起
社会的良知,我们不能再恐惧下去了,要勇敢面对历史……
开篇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人和事,有些很快忘记,有些却留在脑海里,而留在脑海里最深
的莫过于是自己的父母和儿女。
我是个较早失去父母的穷孩子,是在姐姐的照看下长大成人的。1949年底,正当我姐姐
不能供养我这张嘴巴的时候,我和众多苦命的徒工一样,流着眼泪涌进了“革命”阵营
。如果有人问到我:“小鬼,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我只能用当时视为最朴素的“阶
级情感”语言回答:“消灭剥削,消灭压迫,保卫翻身果实。”其实“剥削”是什么?
根本闹不清;说到压迫吧,似乎还有点门,那就是老板常常打我、骂我,对我吹胡子瞪
眼。所以说,我对旧社会的愤慨倒不是来源于生活的困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凌辱歧视
。可谁能想到历史会在我身上重演呢?
1957...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傍晚敲门的女人 2
22.第十二章(1)
其实,何止我一个人“为了更多的家”呢?
局办公楼那数不清的窗口,几乎都亮着灯光。
这些不眠的眼睛啊!
我打开欧阳云的卷——
她冲我笑着,笑得很甜。不,她的笑里蕴含着一种说不出的神。是痛苦?是幽怨?
是压抑?还是对自己不可测知的命运的忧虑?
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中年丧夫,给她的笑里都带上了忧愁。
应该说,这是一张出色的艺术照。光线明亮柔和,色彩谐调典雅。摄影师在那难以
捕捉的刹那间,栩栩如生地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欧阳云。
也许,正因为如此吧,欧阳云把它送给了王少怀。
从照相馆留下的十分精美的摄影纪念标志上,我看到了“1982年春”的
字样。
这是欧阳云在去年春天照的。
在失去了丈夫的第二个春天,欧阳云特意去照相馆拍了这张不算小的彩色艺术照,
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她决心从巨大的悲痛中彻底解脱出来,去寻求新的生活,去安排新的生活吗?
人事部门给予欧阳云“生活作风没现...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4
邓晓芒
“新批判主义”:超越鲁迅的批判层次?
易中天师弟、残雪之兄哲学教授邓晓芒旧作新版——“新批判主义”:超越鲁迅的批判层次?
尽管他只是易中天的师弟,但成名后的易中天却在很多场合提到,自己受到了他极大的影响,甚至表示自己一度想到这位师弟的门下读博士生。如今,他和周国平两人,被很多人认为分别代表着国内黑格尔研究和尼采研究的最高水平,只是较之更为公众所熟知的周国平,他很少“抛头露面”而已。最近,上海文艺出版社再版了他十几年前写的三本书——《灵之舞》、《人之镜》和《灵魂之旅》,使得这位学院派教授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说,这使他“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因为“终于有更多的人关注我说的那些事了”。
“我在为打工仔们提供哲学依据”
邓晓芒,生于东北,在长沙长大。初中毕业即作为知青插队落户到了湖南最南边的一个小县城,白天和农民一起出工劳动,晚上挑灯读书,“看小说,读海涅的诗,马列经典著作都看了很多遍”。几年之后,中国大地上涌动“美学热”,但邓晓芒却觉得,所有他当时读到的美学书,好像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就自己写了一篇三万多字的《美学简论》,阐述了一种朴素的观点:“美就是美感,美感就是情感的共鸣。”还写了
c***s
发帖数: 70028
35
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是清华大学法学博士。2003年,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等机构编撰《福建博士风采》丛书。首卷入编381位博士,有网民贴出习近平在书中「自述」全文,本报特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格言: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
我1969年从北京到陕北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穫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麽叫实际,什麽叫实事求是,什麽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记得父亲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走上社会后,对这一点的体会就更深刻了。我感到:凡事团结处理得好,工作就能做得比较好;如团结处理不好,凡事就做不好。特别是当年上山下乡到陕北,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的就是团结。在梁家河我跟大家一起干活,生活习惯了,劳动关也过了,群众到我这串门的人也多了,我那洞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村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络绎不绝,讲古今中外,讲他们感受到的新鲜事,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麽事都找我商量。他说,年轻人见多识广,比他懂得多。回想我刚下乡...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刘翔(微博 官网 博客)微博截屏
飞人刘翔今日通过腾讯微博向大家透露了自己近日的行踪——难得有空的他跟随家人一起去苏北老家祭祖。刘翔在发言中透露他的父亲当年曾在这一带作为知青参加上山下乡运动,如果不是后来的政策变动让其回到上海,也许压根就没有今日的刘翔了。
关于刘翔的籍贯一直是田径迷们关心的一个话题,之前有消息称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来自苏北盐城地区,据知情人介绍,刘翔爷爷原来居住在大丰市草堰镇,18 岁那年去了上海,后来,在上海成家并生下了刘学根即刘翔的父亲。1969年,刘学根18岁那年,为响应政府号召下放到了老家在当时的草堰公社王港四队务农;1974年,他又到草堰镇农具厂工作了4年,前后一共在这里生活了9年。回到上海后,刘学根于1982年在上海与刘翔的母亲吉粉花结婚,并在第二年生下了刘翔。
而刘翔今日的发言无疑证明了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刘翔在微博中写道:“今天去苏北老家祭祖了,因为我太爷爷的坟在那。一天来回车上坐的屁股都麻了!当年我爸爸也在那插队落户的,整整九年,他说以前每家每户都有人上山下乡!后来好像是政策原因,回上海及时找到了我妈妈!不然我还不知道在哪里混呢!感谢国家感谢组织感谢党!”...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7
文章摘自《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作者:《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编辑组 出版:台海出版社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他对邓小平及其他所领导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1988年出版的专著《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中描述了他对邓小平的印象,他写道:
他是在全世界对中国大陆都表示失望的情况下,给10亿人带来了希望。他是在强大的反对他复出的压力下站了出来,很快地扭转乾坤,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而且,明明可以做党主席、国家主席而不做,表现出争千秋不争一时的气派。了不起!
我这种认识,是通过感性而到理性的。第一,邓小平此人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比如,我批评共产党的话,他一直耐心听完,不中途打断我的话,而且反应不急不徐。第二,邓本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一定的幽默感。比如,当我和他谈起香港问题时,他就说,到期收回,不是单收回九龙,而是像广东人说的“办烂”,并向在座的邓颖超和方毅解释,“办烂”就是统统收回的意思。而且说,收回之后,制度不变,可以告诉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放心,不仅现有制度不变,甚至他们要回到封建制度也可以,话讲到这里,...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8
成都档案馆:买卖档案是违法行为,如捐赠可适当奖励
●近几年,当年的知青正逢退休高峰,查找知青档案以办理社保等手续的人越来越多
●成都档案馆目前已收集到5305名成都籍知青《花名册》
●成都档案馆掌握有大部分成都知青下乡所在地档案馆的联系电话
知青名册、知青介绍信、知青返蓉汇报发言稿、知青领取补助的单据……整整84卷涉及原成都安置办和知青办的文书档案,竟然叫价12500元,在网上公开出售。
卖家“伤心的枫叶”称,如有人愿意购买,价格可面议,但对档案的来源等敏感问题却不予透露。
由于历史原因,1968年-1972年的知青档案,在进入成都档案馆时就严重缺失。“网上的这批档案,恰好能填补这部分空缺。”成都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擅自买卖档案是违法行为。他们将组织人员前往该卖家住处宣传档案法,要求其尽快删除出售这批档案的网页。如对方不愿移交档案,他们准备通过司法途径,让这些珍贵档案回归档案馆。
卖家
网上卖知青档案 保证绝对原始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一家网站上,看到一则以12500元高价出售84卷有关“成都知青上山下乡”档案的信息。
从卖家“伤心的枫叶”贴出的8张照片来看,这批档案包括当年成都市...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9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据当时的电机系党支部书记李叔平回忆,朱镕基是支部里第一个自愿报名参军的人。他作为班长,代表本班同学在全校大会上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
朱镕基拉胡琴(资料图)
朱镕基:学运旗手“误入歧途”
1947年,年仅19岁的湖南伢子朱镕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就读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在当时报考清华大学的众多湖南籍学生中,他的考分最高,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一进校就拿到了奖学金。
因为喜爱文科,英语又好,朱镕基刚进清华时“老想着转系”,不过没转成,这也促使他下决心在工科埋头钻研起来。朱镕基的同窗好友、著名法学家郭道晖回忆说,朱镕基学习很用功。当时,电机系的功课在全校是最难的,他却应付自如,是班上的“业务尖子”之一,当过“课代表”。他待人诚挚,在同学中很有威信。朱镕基非常热爱文学。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常开玩笑说,自己做官是“误入歧途”。
在清华园里,朱镕基结识了一群大师级的教授,每次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都感觉值得回味。“朱(自清)先生为人廉洁、谦虚。他讲话的样子,音容宛然。”“我们很喜欢去张奚若先生家里,坐在地上,听他纵论天下,大骂国民党。”学习之余,朱镕基痴迷...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0
彭丽媛后来回忆起这次一见钟情,说:“当时我心里一动――这不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吗?人纯朴又很有思想。后来近平也告诉我:和你相见不到40分钟,我就认定你是我的妻子了。”
人物介绍:彭丽媛
彭丽媛,出生于1962年11月20日,山东省郓城县人,中国著名民族声乐歌手。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解放军文职干部,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一见钟情 “和你相见不到40分钟 我就认定你是妻子”】
1986年底,朋友给彭丽媛介绍了个对象,正是当时在福建厦门担任副市长的习近平。彭丽媛开始担心两地分居,本不想见面,但听朋友说此人“出类拔萃”,便同意见见。
见面那天,彭丽媛故意穿了条肥大的军裤,有意考验一下对方是否只看重外貌。没想到,习近平穿得跟自己一样朴素,而且一开口就吸引了她。他不问“当前流行什么歌”、“出场费多少”,而是问:“声乐分几种唱法?”彭丽媛一下子觉得跟眼前这个陌生人有了默契。
彭丽媛后来回忆起这次一见钟情,说:“当时我心里一动――这不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吗?人纯朴又很有思想。后来近平也告诉我:和你相见不到40分钟,我就认定你是我的妻子了...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1
彭丽媛,出生于1962年11月20日,山东省郓城县人,中国著名民族声乐歌手。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解放军文职干部,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一见钟情 “和你相见不到40分钟 我就认定你是妻子”】
1986年底,朋友给彭丽媛介绍了个对象,正是当时在福建厦门担任副市长的习近平。彭丽媛开始担心两地分居,本不想见面,但听朋友说此人“出类拔萃”,便同意见见。
见面那天,彭丽媛故意穿了条肥大的军裤,有意考验一下对方是否只看重外貌。没想到,习近平穿得跟自己一样朴素,而且一开口就吸引了她。他不问“当前流行什么歌”、“出场费多少”,而是问:“声乐分几种唱法?”彭丽媛一下子觉得跟眼前这个陌生人有了默契。
彭丽媛后来回忆起这次一见钟情,说:“当时我心里一动——这不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吗?人纯朴又很有思想。后来近平也告诉我:和你相见不到40分钟,我就认定你是我的妻子了。”
【婚姻阻力 女方家不愿高攀】
但是,彭丽媛的家里出现了一些阻力。原因是彭丽媛的父母不愿女儿嫁给高干子弟,担心攀高结贵会让女儿受委屈。习近平安慰彭丽媛说:“我父亲也是农民的儿子,很平易...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2
仲勋离开我们已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
2013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习仲勋夫人齐心曾经自述婚姻往事:如果把人生比作长河的话,我和仲勋相伴58年(1944年4月——2002年5月),可算是度过大半辈子…
人民日报第六版截图
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今邓州市)落户。仲勋为该族西户习魁之后第九代人。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子三人: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永盛为长子,是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与张氏夫人在河南邓县育有一儿一女。1882年(清光绪八年),因家境贫寒,习永盛不得不再次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在淡村...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3
1989年9月习近平和彭丽媛的合影
彭丽媛,出生于1962年11月20日,山东省郓城县人,中国著名民族声乐歌手。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解放军文职干部,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一见钟情“和你相见不到40分钟我就认定你是妻子”
1986年底,朋友给彭丽媛介绍了个对象,正是当时在福建厦门担任副市长的习近平。彭丽媛开始担心两地分居,本不想见面,但听朋友说此人“出类拔萃”,便同意见见。
见面那天,彭丽媛故意穿了条肥大的军裤,有意考验一下对方是否只看重外貌。没想到,习近平穿得跟自己一样朴素,而且一开口就吸引了她。他不问“当前流行什么歌”、“出场费多少”,而是问:“声乐分几种唱法?”彭丽媛一下子觉得跟眼前这个陌生人有了默契。
彭丽媛后来回忆起这次一见钟情,说:“当时我心里一动——这不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吗?人纯朴又很有思想。后来近平也告诉我:和你相见不到40分钟,我就认定你是我的妻子了。”
婚姻阻力女方家不愿高攀
但是,彭丽媛的家里出现了一些阻力。原因是彭丽媛的父母不愿女儿嫁给高干子弟,担心攀高结贵会让女儿受委屈。习近平安慰彭丽媛说:“我父亲...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4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转发的文章《彭丽媛谈幸福家庭生活》,谈习大大和彭麻麻的爱情故事,他们组成的家庭会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原文:
习近平和彭丽媛这对夫妻的爱情故事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组成的家庭会是怎样的呢。
彭丽媛15岁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18岁参军到总政,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攻读大专、本科直至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我国声乐专业最高学历)。她是国家一级歌唱演员,全国政协委员。
20余年的舞台生涯,彭丽媛为什么总是光彩照人,有什么秘诀?她坦言道:“这跟我的家庭有关,如果我的婚姻不幸福,心有磨难的话,我能有这个光彩留给大家吗?”对于事业和家庭,彭丽媛的态度很鲜明:“一个女人,事业和家庭都很重要。若叫我为事业,不要家庭、不要孩子,我觉得不可以理解。家庭是女人的靠山,是平静的港湾。我的家庭,同所有老百姓一样,是一个普遍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资料图:彭丽媛习近平合影
资料图:夫妻二人年轻时合影
彭丽媛原以为自己熟悉农村生活,吃过不少苦。可未想到,习近平经历过的生活比她更苦。
习近平出生于1953年6月,祖籍陕西富平。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习仲勋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政务院文教委...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上个世纪,陈独秀的次女陈子美落难成了牛鬼蛇神,走投无路之下,她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与儿子泅海偷渡香港。1970年,她身系五个酱油桶漂泊10小时到达香港。在陈子美失踪后,世人都以为她已自尽,有的陈独秀传记中还注明“陈子美死于十年动乱中”。谁也想不到,1997年9月14日的《环球时报》上,竟刊发了该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对陈子美老人的专访。本文摘自《新民周刊》,叶尚志、陈长璞口述,季天琴整理。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安庆江边,陈家的老屋早被拆毁,老屋的遗址归属当地的自来水厂,被修建成了平整的篮球场,原址上竖立着一块碑,说明这是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家的旧址,并没提到他们的父亲陈独秀。
陈长璞沉浸在回忆里,面带遗憾地说,当年老屋是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有五进三个天井,宅前宅后都有花园,大门楼有一丈多宽,俨然一派官僚地主的气势。
老屋旁残留的一角是当年陈延年、陈乔年的读书室,如今低矮、破落,出门就面对着一个公共厕所。有关部门曾经在墙上镶了块“文物保护单位”的招牌,可是里面还有几家住户,住户们就悄悄地把牌子拆了。
这是一个被忽略、被遗忘的角落,如同安庆城的气质。很少有人记得,这个三级城市... 阅读全帖
z***y
发帖数: 13818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认识一个左派教授
脑残哪里都有,
让他去插队落户,他就知道啥叫爽了。
C********g
发帖数: 9656
4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19
夏韵
1971年深秋的11月,我们插队落户的山村阴雨连绵。烧柴淋得湿透了,我试着用灶前仅
存的一些松毛引火点燃它,松毛燃尽后湿柴怎么也烧不着,我低头对着灶门吹火,浓烟
熏得我鼻涕一把泪一把,我索性不吹了,坐在灶前流泪。
丈夫一大早被叫去听重要文件传达,和大队干部一起去了公社。难得一个休息日,我不
打算做饭了,懒懒的躺在床上,呆呆望着房顶上亮瓦透过来光线,想着心事。
我们来农村将近一年了,苦和累都能挺过去,就是怕生病。刚下来时,丈夫生了一场病
,高烧39度,大队赤脚医生不作皮试,一针青霉素就打了进去。上帝保佑,烧很快降下
来了,想想都后怕。班里一个吴姓战友提议道;我们大家凑点钱买个摩托车吧,这荒山
野岭的,生了病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但是我们穷得只够养家糊口,连个车轮也买不起,
说的人听的人只当是笑话。
那天,丈夫到黄昏才回到家,他神秘兮兮的地对我说;出大事了。
我问,什么大事?
他说;想想看最近个把月报纸广播有什么变化,‘十一’为什么不游行庆祝?
我猛地想起最近报...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文革笑话44则
文革笑话44则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有过多少在今天看来这些事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然而却实实在在的发
生了的荒唐事。透过这些令人心酸的故事,我们也许能看到当时历史环境的一个侧面……
1. 毛主席就在咱身(心)上
文革间大兴忠字舞,无论妇孺皆手持红宝书,口唱忠字歌如疯颠状集体作舞,一老
妪每舞必大唱:“-----毛主席就在咱身{心}上”,浑然不觉此大逆之罪,被军代
表痛批曰尔不要老脸也罢犹不要老命耶?幸此妪乃世代贫下中农其子女皆革命左派,后
以大舌为由掩饰了事。
2. 春耕忙!
某知青点,插队者是一批音乐学院学生,平时不闻丝弦声。忽一日,公社组织宣传
队,广大贫下中农对再教育对象表示信任,派他们登台表演。
幕启,英姿飒爽的报幕员道:下一个节目,小提琴合奏《贝多芬想念红太阳》。全
场掌声雷动。贝多芬既然想念红太阳,准是个无产阶级革命派。音乐学院学生们堂而皇
之演奏一段老贝的《f大调浪漫曲》。继而,准备演奏比才的《斗牛士之歌》。报幕员
介绍说:下一个节目,《全世界贫下中农春耕忙》。
3. 打倒我爹
文革时常开批斗会,一次某人老爸被抓上台批判。大会结束时有人要他高呼口号与其
... 阅读全帖
c****x
发帖数: 660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各位来说说文革有什么好处
“白卷英雄”张铁生从囚犯到富翁
2012-03-26 09:58:00 来源: 金陵晚报(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头戴几十年“白卷英雄”的帽子,却很少人知道,其实张铁生并没交过白卷。他的一封
写在试卷背面的信,改变了1973年全国大学招生的路线,一代青年的命运被重写,而他
自己也被绑上了一辆无法掌控的战车。
1973年的“高考”,是“文革”十年动乱中唯一的一次。这次考试中,“白卷英雄”张
铁生的出现影响了当年大学招生的路线,导致考分越高越没有学校敢要,被录取者多是
成绩平平甚或中下者。无数知识青年的大学梦瞬间支离破碎,而彼时梦圆的张铁生更无
法料想,他此后的人生将画出何等跌宕的曲线。
特殊的高考
如果没有1973年的高考,张铁生只是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一个
普通插队青年。而他参加的“高考”,实际上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考。
1966年6月1日,北京女一中高三(4)班和四中高三(5)班学生写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状
告当时的高考制度使得许多青年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率,分数挂帅,将大量优秀工农和革命干部的子女拒之门外...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