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摩伽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m
发帖数: 182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erry (小林),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23 22:51:10 2003), 转信
于晓非
(2002年7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
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
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
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
,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
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
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
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
人...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3
贴一段经文镇一镇吧。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四
尔时,除盖障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云何得是六字大明陀罗尼?若得彼者,不可
思议无量禅定相应,即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解脱门见涅槃地,贪瞋永灭,法藏
圆满,破坏五趣轮回,净诸地狱,断除烦恼,救度傍生,圆满法味一切智智演说无尽。
世尊,我须是六字大明陀罗尼!我为此故,以四大洲满中七宝布施以为书写。世尊,若
乏纸笔,我刺身血以为墨,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如是,世尊,我无悔吝,尊重如我父
母。”
尔时,佛告除盖障菩萨言:“善男子,我念过去世时,为此六字大明陀罗尼,遍历如微
尘数世界,我供养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如来,我当于彼诸如来处,不得而亦不闻。时
世有佛,名宝上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
人师、佛世尊。我当于彼佛前涕泪悲泣。时彼如来应正等觉言:‘善男子,汝去勿应悲
泣!善男子,汝往到彼,见莲华上如来应正等觉,在于彼处,彼佛知是六字大明陀罗尼
。’善男子,我当辞离宝上如来所,往诣莲华上如来佛刹,到已顶礼佛足,合掌在前:
‘唯愿世尊,与我六字大明陀罗尼。彼真言王,一切本母!忆念其名,罪垢消除,疾证
菩提。为...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外星人,人类和动物的关系
《远古外星人》——揭秘人类真相的电视片 (二)(2011-03-19 11:09:31)转载▼标签
: 外星人神秘不解之谜ufo考古遗迹神话圣经发现文化
《远古外星人》电视片记录稿
记录人:还是老头儿
在现代的伊拉克,巴比伦的创世神话要回溯到公元前七世纪(Enuma Elish:巴比伦创世
纪),原文是英国考古学家Austen Henry Layard爵士在搜寻尼尼微的Ashurbanipal图
书馆足迹时发现的(尼尼微:古代亚述帝国最古老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故事讲述了第
一个人类,是如何被叫Anunnak的外星人创造的。在古代苏美尔的文字中,有关于这些
从天而降、被叫做Anunnaki的生物的记载。“Anunnaki”这个词的意思是“来自天国的
人”,上面逐字介绍了这些生物乘工具从天而降,里面有关于Anunnaki的粗略形容,而
且还有具体描述,同时还有他们的雕像、壁画,这些人,就像现代宇航员一样,穿着奇
怪的衣服,甚至还带了手表,他们穿着靴子,戴着头盔,还有翅膀,他们常常被描述成
“漂浮在常人头顶”。
伊拉克的泥板文字
同样的神话在希腊也在大量流传着。最有名的就是宙斯和希腊众神,...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662
5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 胡适
观音点簿添一难
唐僧割肉度群魔
话说观音菩萨把唐僧一路上经历的灾难簿子从头看了一遍,忽发言道:“佛门中九
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菩萨当时即命五方揭谛道:“
速速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
揭谛得令,驾云向东赶去,不多时赶上了金刚,附耳低言,说明菩萨法旨。金刚奉
令,刷的把风按下,将唐僧四众连马与经,降落在地。噫!正是:
九九归真道行难,一篑功亏不结丹。
腾云指日回唐土,何图蓦地下云端!
三藏脚踏了凡地,自觉心惊。八戒呵呵大笑道:“好,好,好!这正是走得快,跌
得高!”沙僧也道:“想是护送的金刚半路上看个亲眷去了,叫我们下来歇歇哩。”孙
行者火眼金睛,早已看见五方揭谛赶上金刚,交头接耳必有用意,他且不说破,只对唐
僧说道:“师父,金刚抛下我们,自回去了。我们且打听明白这是甚么地方,在何国土
。”唐僧道:“悟空说得是。我听得远远的有水响,不知是不是我们走过的河水。”
行者纵身跳在空中,用手搭凉篷,仔细看了,下来道:“师父,那一带树林过去,
果然是一条大河,河身像是很宽,很长;水势却不汹涌,不像是流沙...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6
61.境界超过那洛巴的寂密
上述的所有传承,大成就者寂密全部具足。
寂密尊者在印度南方喇嘛扎(水坛)降生,为国王种姓。他从小就与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众多的世间学问和因明、声明等,他一经接触,即能融会于心,并被赋予深入独特的
理解。他父亲是一位密咒士,在意觉受中亲眼现见过度母,度母授予他灌顶和修法,他
把它传给了少年寂密。自此,寂密对世间轮回盛事已兴味索然。
二十二岁时,他来到大海岸边一个叫贡戈那(金幢)的地方,那里的道场闻思兴盛,道
风肃然清净,恍若不闻鸡犬之声的天外花园。其内住有五十位比丘与在家居士共一千多
人。亲教师是诸智者之源——阿阇黎绕登各巴,寂密在他面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
学习了声闻、唯识和中观各大派卷帙繁复的经文和论典,并获得了根本性的了解。他音
色柔美,常以娴熟的背诵方式为别人传讲《般若十万颂》及《唯识四经》等。因为没有
财物供养上师,他心中一直憾然有愧,不能释怀。
为了实现供养上师的心愿,他前往斯里兰卡诸岛。那时,他已成就了马哈嘎拉法力强大
的密咒。他以妙音为人们宣说无垢正法,受到当地信众极大的恭敬和欢迎。他把所获的
利养全部换成七宝供养上师,向上师竭诚祈请,乞求授...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478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大义今释(010)
010
摩之卧疾说起。人生日常生活,不离穿衣吃饭,而穿衣吃饭中正具有人生无上之
大智慧,故不得不说。人生必有老病之苦,于老病卧疾之中,更有人生无上之大
问题,故又不得不说。楞严经中,首先从吃饭说起,因为吃饭,才发生阿难之行
乞城中,途遇摩登伽女,一见倾心,几乎双双落在情波欲海之中。的的由此而
来,明明白白,轻轻指出食色性也之人生一大苦恼。吾佛慈悲,故又不得不说出
此中奥妙,如此如彼,乃有此一本经留传之大因缘。其中节节剖解,条理井然,
由人生而宇宙,精神与物质,莫不层层分析无遗。自出生至老死,指出如何才为
人生一大解脱境界。与其人生解脱之不易,而后始有修持实验方法之说明。故自
阿难与摩登伽女之情天欲海始,最后结以修证解脱方法之不易原则。则曰: 「生
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实则,阿难与摩登伽女,只是一个引子。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人不论黄
白棕黑,物不论动植飞走,尽在情天欲海中头出头没,何一而
a*******g
发帖数: 86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 乌长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442.htm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美国北加州万佛城宣化禅师述
菩萨戒弟子方果悟笔录
http://www.foxue.org/zsyz/ok/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
a**u
发帖数: 810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邪教教主奥修的真相zt
☆─────────────────────────────────────☆
runsun (runsun) 于 (Thu Sep 16 21:25:03 2010, 美东) 提到:
摘自《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第一期
提起奥修,许多西方人也许并不熟悉,但说到“性交大师”(sex guru)拉杰尼希及其创
办的拉杰尼希静修会,或静修中心(Ra jneeshMeditationCenter),对那些经历过七八
十年代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来说则记忆犹新,印度人奥修(本名为拉杰尼西)几十
年前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公社,后被警探发现私设武器库并制造毒品,随即被驱逐出美国

这是因为“奥修”是拉杰尼希遭到西方多国驱逐后,声名狼藉,1989年在印度改换的新
名称。但对他及其以多种称谓活动的教团,包括拉杰尼希国际基金会(
RajneeshFoundationInternational)、帕拉斯•拉杰尼希静修会(
ParasRaineeshMeditation)、“黄衣人”(OrangePeople)、唯一教等等,早就为西方社
会所瞩目,尤其是80年代中期被美国定罪遭罚款和驱...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谈锡永辑
(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
(处所)
住王舍城鹫峰山
(闻法众)
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
(缘由)
尔时,薄伽梵入名为甚深观照之法异门三摩地。复于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
般若波罗蜜多行时
(发问)
观察照见五蕴悉皆自性空,时具寿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
,若有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复当云何修学,作是语已
(十一答)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此应如是—应如是观,须正观五蕴体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
色。如是受想行识亦复皆空。
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无相。无生无灭、无垢无离垢、无减无增。
舍利子,是故尔时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亦无有识。
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
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无得,亦无无得。
是故舍利子,亦无所得故,诸菩萨众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心无障碍,无有恐怖,超过颠
倒,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亦 依般...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这篇教証的贴文, 大概佷多人不感兴趣, 然举証说得很明白, 告戒修学佛法千万莫谤大
乘 !
BY : RFZC
因近几十年来, 不断有所谓修习佛法的弟子诽谤大乘妙法, 诸如大乘非佛说啦, 如来藏
妙法为外道, 攻击唯识等. 其中常有人引用世亲菩萨所著《俱舍论》中的论点抨击大乘
法所述如来藏。如引用《俱舍论》卷六所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 来说于佛法
中并没有如来藏这样的一切法等依因, 没有第一因.
这样诽谤大乘佛法的人, 其实不了解 世亲菩萨回心大乘前所造《俱舍论》,并未完全
符于佛陀圣教,彼时只知小乘罗汉法而不信大乘法,所以曾譭谤大乘法。后来其兄圣无
著菩萨施设方便而令知大乘法的殊胜,才知小乘法并非是究竟,所以后来回心大乘。
世亲菩萨在瞭解诽谤大乘的极大过失后,欲割舌以谢其罪。圣 无著菩萨乃劝其言:「
你用口舌谤法,难道将舌割去就能消去此地狱罪业吗?你应该以谤法的口舌用来讚叹你
先前所诽谤的大乘法,并加以注释、弘传,用这样的方法来忏悔先前的罪过」。世亲菩
萨听从圣无著菩萨的建议,所以不断注释且弘传大乘妙法,终成「千部论主」。 世亲
菩萨前虽谤法,后而自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沒有成佛
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
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
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释曰:此中能证阿赖耶识,其体定是阿
赖耶识。阿笈摩者,谓薄伽梵即初所说《阿毘达磨大乘经》中说如是颂。「界」者,谓
因,是一切法等所依止,现见世间于金矿等说「界」名故。由此是因,故一切法等所依
止因;
体即是所依止义。「由此有」者,由一切法等所依有。「诸 趣」者,于生死中所有诸
趣。「趣」者,谓异熟果。】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bbs.foyuan.net/thread-100916-1-3.html
G**W
发帖数: 186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沒有成佛
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
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
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释曰:此中能证阿赖耶识,其体定是阿
赖耶识。阿笈摩者,谓薄伽梵即初所说《阿毘达磨大乘经》中说如是颂。「界」者,谓
因,是一切法等所依止,现见世间于金矿等说「界」名故。由此是因,故一切法等所依
止因;
体即是所依止义。「由此有」者,由一切法等所依有。「诸 趣」者,于生死中所有诸
趣。「趣」者,谓异熟果。】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bbs.foyuan.net/thread-100916-1-3.html
b*****n
发帖数: 66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5
犹如坚固岩,不为风所摇,
毁谤与赞美,智者不为动。
——《法句经》
为了人类的福祉,佛陀忘我地行化各地,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的信徒遍布社会
的最高层和最低层。人们对他的爱是自发的,对他的尊敬是深厚的。国王和贵族、富人
和穷人、虔诚的民众或淫女,各阶层的善男信女,争先恐后地为他服务,从而使他崇高
的使命得以成功。富者为他慷慨出钱,建筑环境宜人的寺院,信仰虔诚的贫穷者,以谦
卑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虔敬。而他却圆融平等地接受富人和穷人的供养,没有任何偏心或
偏见。不过,他对穷人或低下种姓之人施与了更多的悲悯。如同蜜蜂在百花丛中采蜜而
无损于任何花朵,他生活在信徒和支持者中,不给任何人带来一点一滴的不方便。各种
各样的供养纷纷向他飞来,而他却彻底无染无著地接受一切。
虽然他为人类服务的动机是绝对的纯洁,彻底的无我,但是在宣说和传播教法中
,佛陀不得不与强大的反对者作斗争。他受到刻薄地批评,公然的侮辱,以及无情的人
身攻击。这是其他宗教领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的主要反对者就是外道之师及其追随
者。而他们的传统教法和盲目的祭祀仪式受到佛陀的公正抨击。就个人而言,他最大的
敌人就是他的姻弟和早期弟子提婆...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傳經典中和如來藏的連繫
古今愚痴者同一味, 佛陀早己開示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BY : RFZC
因近几十年来, 不断有所谓修习佛法的弟子诽谤大乘妙法, 诸如大乘非佛说啦, 如来藏
妙法为外道, 攻击唯识等. 其中常有人引用世亲菩萨所著《俱舍论》中的论点抨击大乘
法所述如来藏。如引用《俱舍论》卷六所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 来说于佛法
中并没有如来藏这样的一切法等依因, 没有第一因.
这样诽谤大乘佛法的人, 其实不了解 世亲菩萨回心大乘前所造《俱舍论》,并未完全
符于佛陀圣教,彼时只知小乘罗汉法而不信大乘法,所以曾譭谤大乘法。后来其兄圣无
著菩萨施设方便而令知大乘法的殊胜,才知小乘法并非是究竟,所以后来回心大乘。
世亲菩萨在瞭解诽谤大乘的极大过失后,欲割舌以谢其罪。圣 无著菩萨乃劝其言:「
你用口舌谤法,难道将舌割去就能消去此地狱罪业吗?你应该以谤法的口舌用来讚叹你
先前所诽谤的大乘法,并加以注释、弘传,用这样的方法来忏悔先前的罪过」。世亲菩
萨听从圣无著菩萨的建议,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7
見過不少愚痴的人,得少為足.不信因果,不過不能怪你,善根不俱足,信根不俱足,被人誤
導故,
『世亲菩萨
这篇教証的贴文, 举証说得很明白 !
BY : RFZC
因近几十年来, 不断有所谓修习佛法的弟子诽谤大乘妙法, 诸如大乘非佛说啦, 如来藏
妙法为外道, 攻击唯识等. 其中常有人引用世亲菩萨所著《俱舍论》中的论点抨击大乘
法所述如来藏。如引用《俱舍论》卷六所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 来说于佛法
中并没有如来藏这样的一切法等依因, 没有第一因.
这样诽谤大乘佛法的人, 其实不了解 世亲菩萨回心大乘前所造《俱舍论》,并未完全
符于佛陀圣教,彼时只知小乘罗汉法而不信大乘法,所以曾譭谤大乘法。后来其兄圣无
著菩萨施设方便而令知大乘法的殊胜,才知小乘法并非是究竟,所以后来回心大乘。
世亲菩萨在瞭解诽谤大乘的极大过失后,欲割舌以谢其罪。圣 无著菩萨乃劝其言:「
你用口舌谤法,难道将舌割去就能消去此地狱罪业吗?你应该以谤法的口舌用来讚叹你
先前所诽谤的大乘法,并加以注释、弘传,用这样的方法来忏悔先前的罪过」。世亲菩
萨听从圣无著菩萨的建议,所以不断注释且弘传大乘妙法,终成「千部论主」。 世亲...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8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9
61.境界超过那洛巴的寂密
上述的所有传承,大成就者寂密全部具足。
寂密尊者在印度南方喇嘛扎(水坛)降生,为国王种姓。他从小就与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众多的世间学问和因明、声明等,他一经接触,即能融会于心,并被赋予深入独特的
理解。他父亲是一位密咒士,在意觉受中亲眼现见过度母,度母授予他灌顶和修法,他
把它传给了少年寂密。自此,寂密对世间轮回盛事已兴味索然。
二十二岁时,他来到大海岸边一个叫贡戈那(金幢)的地方,那里的道场闻思兴盛,道
风肃然清净,恍若不闻鸡犬之声的天外花园。其内住有五十位比丘与在家居士共一千多
人。亲教师是诸智者之源——阿阇黎绕登各巴,寂密在他面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
学习了声闻、唯识和中观各大派卷帙繁复的经文和论典,并获得了根本性的了解。他音
色柔美,常以娴熟的背诵方式为别人传讲《般若十万颂》及《唯识四经》等。因为没有
财物供养上师,他心中一直憾然有愧,不能释怀。
为了实现供养上师的心愿,他前往斯里兰卡诸岛。那时,他已成就了马哈嘎拉法力强大
的密咒。他以妙音为人们宣说无垢正法,受到当地信众极大的恭敬和欢迎。他把所获的
利养全部换成七宝供养上师,向上师竭诚祈请,乞求授...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我知您有此一問, 那個第一因不是一般人認為的第一因, 佛法不是常說 "無始"
那個無始很深奧,也就是說沒有一個開始,推算不到最初的狀況
不信您自己推推看,所以你說沒有第一因也沒什麼不可以
至於這個第一因的涵義,您有興趣自己參一參 :
『世亲菩萨所著《俱舍论》卷六所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 来说于佛法
中并没有如来藏这样的一切法等依因, 没有第一因.』這是世亲菩萨未入大乘法沖所說.
之後他入了大乘法中卻又說 :
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
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
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释曰:此中能证阿赖耶识,其体定是阿
赖耶识。阿笈摩者,谓薄伽梵即初所说《阿毘达磨大乘经》中说如是颂。「界」者,谓
因,是一切法等所依止,现见世间于金矿等说「界」名故。由此是因,故一切法等所依
止因; 体即是所依止义。「由此有」者,由一切法等所依有。「诸 趣」者,于生死中
所有诸趣。「趣」者,谓异熟果。由此果故,或是顽愚瘖痖种类,或有势力能了善说恶
说法义,或能证得上胜证得;又为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討一下什麽是谤佛谤法
我很高兴您能引出 世亲菩萨 《俱舍论》
因近几十年来, 不断有所谓修习佛法的弟子诽谤大乘妙法, 诸如大乘非佛说啦, 如来藏
是外道等. 然这些人并不知道世亲菩萨修行着书立论的两个过程,希望您能花点时间看
看末学以下回覆,不要把这些当成唾沬之争,
在第一因中, 常有人引用世亲菩萨所着《俱舍论》中的论点抨击大乘法所述如来藏。
如引用《俱舍论》卷六所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 来说于佛法中并没有如来藏
这样的一切法等依因, 没有第一因.
您会这样引用, 其实不了解 世亲菩萨回心大乘前所造《俱舍论》的時候,并未完全符
于佛陀三乘圣教,彼时只知只信二乘罗汉蕴处界法而不信大乘法,所以曾毁谤大乘法中
的主轴-如来藏。后来其兄圣无着菩萨施设方便而令知大乘法的殊胜,才知小乘法并非
是究竟,所以后来回心大乘。
世亲菩萨在了解诽谤大乘的极大过失后,欲割舌以谢其罪。圣 无着菩萨乃劝其言:「
你用口舌谤法,难道将舌割去就能消去此地狱罪业吗?你应该以谤法的口舌用来赞叹你
先前所诽谤的大乘法,并加以注释丶弘传,用这样的方法来忏悔先前的罪过」。
世亲菩萨听从圣无着菩萨的建议,所以不断注释且弘传大乘妙法,终成「千部论...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2
清净法师:朝圣楞严——《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缘起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慈悲!今天是2013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西
方的平安夜,也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圣诞,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沙门释清净作为
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非常欢喜和大家一起学习无比殊胜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以
此方式来纪念祖师的丰功伟绩和深恩厚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能幸遇《大佛顶首楞严经》,完全是蒙智
者大师的缘起和恩德。智者大师(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高僧,后人尊称为东
土释迦,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
佛教传说《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
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为利益阎浮提众生,便将全经默记在心,出龙宫后,将此经
记录下来,呈给国王,国王视之为稀有法宝,珍藏在国库中,禁止传到外国。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
,拜访智者大师,谈到天台止观中“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观点和印度的
《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
《楞严...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深密经》 阿賴耶识
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
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於《阿毗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
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盘证得』」
释曰:此中能证阿赖耶识,其体定是阿赖耶识。阿笈摩者,谓薄伽梵即初所说《阿毗达
磨大乘经》中说如是颂。「界」者,谓因,是一切法等所依止,现见世间於金矿等说「
界」名故。由此是因,故一切法等所依止因;体即是所依止义。「由此有」者,由一切
法等所依有。「诸趣」者,於生死中所有诸趣。「趣」者,谓异熟果。由此果故,或是
顽愚瘖瘂种类,或有势力能了善说恶说法义,或能证得上胜证得;又爲烦恼所依止性,
由此故有 猛利烦恼丶长时烦恼。如是四种异熟差别所依止,故无有堪能。应知翻此名
有堪能,非唯诸趣由此而有。亦由此故证得涅盘,要由有杂染方得涅盘故。】
阿赖耶识心体无始时来,本来就在丶不曾出生,故永不灭。 世亲菩萨批注云:阿赖耶
识是一切法出生的因,一切法都必须依阿赖耶识这个因,方能出生现行。依阿赖耶识方
有世丶出世间一切万法,所以是一切法的依止因。也因爲阿赖耶识含藏一切种子,故方
能有三界丶五趣丶六道丶十法...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105
2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在视野边际,看着我——这片阴忧而寥阔的记忆
女人蓝
汽车拚命爬上了5000多米的岗巴拉山,几辆解放牌卡车还在下面困难地移动。山顶最后
几片云擦着乱石和玛尼堆往峡谷滑去,羊卓雍湖展现出来。湖面映满蓝天,还把远处沐
浴在阳光下的雪山顶倒插在湖里,使你不觉产生拥抱的欲望。这是通往后藏的盘山公路。
在拉萨住了一个月,游遍了所有古庙古寺,特别是大昭寺。那里是藏族佛教圣地。来自
各处的圣徒不绝如缕地围着那里转经,祈求来世投胎富足人家,不再受苦。门前磕长头
的人群像职业运动员操练一样趴下,站起合掌,再趴下。对旅游者来说,算是满足了他
们的好奇心。特别是西藏的葬礼,更吸引外地人。我背着照相机去了几趟天葬台。不是
天不亮葬礼已完,就是远远被发现不准你靠近。有时还把石头扔下来叫你快走开。几次
悻悻而归。听说死人要先在家里停尸三天,然后由家人背到天葬台下,一路不能回头。
走到村口或路口要把一个红陶罐摔碎,表示死者灵魂不再回来。天葬师要来点上香火。
有钱还要请喇嘛念经,把死者的功绩介绍到佛国,由那里再去投胎转世或者就在佛国里
永远生活。天葬师要把死者身上的肉全部刮下切成碎块,再把骨头用铁锤敲成糊状,如
果年轻...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5785
25
第二段: 引自《每日研经丛书》
致命的誓言
拿耶弗他的女儿献做祭,在其他社会也有类似的故事和戏剧性报导。有人会立刻想到阿
伽门农(Agamemnon)的女儿伊芙琴尼亚(Iphigenia),她被带上祭坛是因她父亲的舰
队长期被滞留在海面不能动弹,以致带来种种的不幸。类似的故事很多,但是这个简短
而令人畏惧的故事,并不因此而逊色失去力量。这是生动的希伯来故事的另一成就。笔
者料想有人会说,由于这种故事已是耳熟能详,因此叙述简单。即使是如此,这生动、
简洁又赤裸的叙述,令笔者体会到写故事的人叙说时的麻木与震惊。
圣经上还有另外两个故事强调了献上亲生骨肉的可怖。王下三章提及以色列、犹大及以
东三王联合攻打摩押的事。一场卑鄙、破坏性强的攻城行动展开了,以下是战争进入高
潮的记载──
拆毁摩押的城邑,各人抛石填满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种佳树,只剩下吉珥
哈列设的石墙,甩石的兵在四围攻打那城。摩押王见阵势甚大,难以对敌,就率领七百
拿刀的兵,要冲过阵去到以东王那里,却是不能,便将那应当接续他作王的长子,在城
上献为燔祭。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于是三王离开摩押王,各回本国去了。(25
r****r
发帖数: 755
26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浅探 zt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嗔心浅探 zt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10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在视野边际,看着我——这片阴忧而寥阔的记忆
女人蓝
汽车拚命爬上了5000多米的岗巴拉山,几辆解放牌卡车还在下面困难地移动。山顶最后
几片云擦着乱石和玛尼堆往峡谷滑去,羊卓雍湖展现出来。湖面映满蓝天,还把远处沐
浴在阳光下的雪山顶倒插在湖里,使你不觉产生拥抱的欲望。这是通往后藏的盘山公路。
在拉萨住了一个月,游遍了所有古庙古寺,特别是大昭寺。那里是藏族佛教圣地。来自
各处的圣徒不绝如缕地围着那里转经,祈求来世投胎富足人家,不再受苦。门前磕长头
的人群像职业运动员操练一样趴下,站起合掌,再趴下。对旅游者来说,算是满足了他
们的好奇心。特别是西藏的葬礼,更吸引外地人。我背着照相机去了几趟天葬台。不是
天不亮葬礼已完,就是远远被发现不准你靠近。有时还把石头扔下来叫你快走开。几次
悻悻而归。听说死人要先在家里停尸三天,然后由家人背到天葬台下,一路不能回头。
走到村口或路口要把一个红陶罐摔碎,表示死者灵魂不再回来。天葬师要来点上香火。
有钱还要请喇嘛念经,把死者的功绩介绍到佛国,由那里再去投胎转世或者就在佛国里
永远生活。天葬师要把死者身上的肉全部刮下切成碎块,再把骨头用铁锤敲成糊状,如
果年轻...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末法僧徒之衰相zz
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大会议决各要案后。师赴山西大同参礼云岗大石佛。旋请假离
京。当道劝往庐山养病。(大会中有提议毁戒者。师诃之。撰文寄慨。)
末法僧徒之衰相
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为言之甚也。今观末法现象。知亡
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佛法者。僧徒也。非异教也。今因
答客问。一发所蕴。
问。现今更改佛历年月。不用四月初八日为俗佛节。当否。
答曰。释迦佛的法运。有正像末三期。正法像法各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像时期已过
了。末法到现在已经过了九百八十二年了。末者没也。法怎会没得了呢。拥护佛法的人
多。佛法就万古长存。事相虽有正像末。但人正则末法时期。也是正法。若自生退屈。
则正法时期也成末法。
末法经上所说种种衰相。现在都出现了。僧娶尼嫁。袈裟变白。白衣上座。比丘下座。
这些末法衰相都出现了。释迦佛的法。到人寿三十岁时。大乘法就灭了。人寿二十岁。
连小乘法也灭了。人寿十岁时。只剩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法末之时。佛所说的法。都要
灭的。先从楞严经灭起。其次就是般舟三昧经。如欧阳竟无居士。以他的见解。作楞严
百伪说。来反对楞严。还有香港某法师说华严。...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1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32
--介紹陶涵力作《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註:此文內部的頁碼均為原作《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中文版之頁碼。
來源:http://blog.boxun.com/hero/201107/huzhiweiwenji/2_5.shtml
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更是現代中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決策者,故
如何科學地、全面地、準確地評價蔣介石,乃是推進與提升中國現代史研究的重要指標
。可惜一個甲子以來,中外有關蔣介石的傳記作品,都對這位歷史偉人毀多於譽。在大
陸,陳伯達撰寫《人民公敵蔣介石》一文近十萬字,毛澤東閱後大為欣賞,立即批示全
文付印,並把這個小秘書迅速擢升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五常委之一、中央文革小組組長,
權傾一時,此後中外湧現的蔣傳多數擺脫不了此書的陰影。但一九七六年四人幫倒台後
,此人被列為「十惡」之一、受審入獄,其作品遂淡出暢銷書榜;在臺灣,李敖所著《
蔣介石研究》、《蔣介石評傳》及《蔣介石的真面目》等書薰陶了整整兩代的臺灣人,
以致於今日國民黨高層許多要人都以衊稱「老蔣」取代了尊稱「先總統 蔣公」。隨著
中共御用宣傳機構印行的四十巨冊一千八百萬字的《李敖大全集》深入...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占婆国还有姓诸葛的
诸葛地,梵文名波罗伽含达摩毗建陀跋摩一世(Vikrantavarman I,?-?),林邑国
7世纪中叶国王。他的祖母是国王范头黎姑母,母亲是真腊国王伊奢那跋摩一世之女。
因父罪连座,逃亡真腊。林邑王拔陀罗首罗跋摩被废位后,范头黎之女被立为女王,国
内混乱。林邑大臣可伦翁定迎诸葛地继承王位,女王嫁给他为妻。653年四月初七,向
唐朝朝贡。
l**********r
发帖数: 4612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蔣介石--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頂天立地巨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0 12:04:58 2012, 美东)
--介紹陶涵力作《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註:此文內部的頁碼均為原作《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中文版之頁碼。
來源:http://blog.boxun.com/hero/201107/huzhiweiwenji/2_5.shtml
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更是現代中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決策者,故
如何科學地、全面地、準確地評價蔣介石,乃是推進與提升中國現代史研究的重要指標
。可惜一個甲子以來,中外有關蔣介石的傳記作品,都對這位歷史偉人毀多於譽。在大
陸,陳伯達撰寫《人民公敵蔣介石》一文近十萬字,毛澤東閱後大為欣賞,立即批示全
文付印,並把這個小秘書迅速擢升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五常委之一、中央文革小組組長,
權傾一時,此後中外湧現的蔣傳多數擺脫不了此書的陰影。但一九七六年四人幫倒台後
,此人被列為「十惡」...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35
外来和尚会念经 真的是这样吗?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俗语“外来和尚会念经”,又作“远来的和尚好看经”,意思是说从外边远道而来
的和尚比本地的和尚学问高深,更懂经书。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盲目崇洋媚外之义。
然而,倘若联系古印度早期佛教传播形态,并结合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
考察,或许我们对“外来和尚会念经”这一俗语背后的文化符号的来龙去脉和实际含义
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对佛教在古代传播进程的认识亦有启发和帮助。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当它传入中国的时候已经在印度有六百多年的发展
历史了。
在早期的印度佛教传承体系中,佛典起初是以口传文献(Oral Literature)的形
式存在的。南传佛教认为,直到锡兰王毗多伽摩尼(公元前43年至前17年在位)时,佛
经文本才得以书写。
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形成了佛教重视讽诵的传统,关于这一点,梁启超在《佛
学研究十八篇》之《翻译文学与佛典》已有论及:“印土僧徒,夙贵呗诵,所治经典,
类能暗记。最初移译,率凭口传。”
有学者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认为“一是印度自身的文化传统,非常不重视书面
记录...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36
外来和尚会念经 真的是这样吗?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俗语“外来和尚会念经”,又作“远来的和尚好看经”,意思是说从外边远道而来
的和尚比本地的和尚学问高深,更懂经书。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盲目崇洋媚外之义。
然而,倘若联系古印度早期佛教传播形态,并结合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
考察,或许我们对“外来和尚会念经”这一俗语背后的文化符号的来龙去脉和实际含义
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对佛教在古代传播进程的认识亦有启发和帮助。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当它传入中国的时候已经在印度有六百多年的发展
历史了。
在早期的印度佛教传承体系中,佛典起初是以口传文献(Oral Literature)的形
式存在的。南传佛教认为,直到锡兰王毗多伽摩尼(公元前43年至前17年在位)时,佛
经文本才得以书写。
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形成了佛教重视讽诵的传统,关于这一点,梁启超在《佛
学研究十八篇》之《翻译文学与佛典》已有论及:“印土僧徒,夙贵呗诵,所治经典,
类能暗记。最初移译,率凭口传。”
有学者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认为“一是印度自身的文化传统,非常不重视书面
记录...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20195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nuxbeginer (linux),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蔣介石--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頂天立地巨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0 13:12:50 2012, 美东)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蔣介石--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頂天立地巨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0 12:04:58 2012, 美东)
--介紹陶涵力作《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註:此文內部的頁碼均為原作《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中文版之頁碼。
來源:http://blog.boxun.com/hero/201107/huzhiweiwenji/2_5.shtml
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更是現代中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決策者,故
如何科學地、全面地、準確地評價蔣介石,乃是推進與提升中國現代史研究的重要指標
。可惜一個甲子以來,中外有關蔣介石的傳記作品,都對這位歷史偉人毀多於譽。在大
陸,陳伯達撰寫《人...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43
38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一些笑话 - 认错人
Makara摩竭 印度神话中的海兽,恒河女神及伐楼拿的座骑。它亦是印度教中代表爱与
欲望的神祇伽摩的标志。
希腊神话中的Capricorn是牧羊神,羊头鱼尾,有个电影叫潘神的迷宫。翻译的时候借
用佛教里的摩竭
山羊很多时候暗示性欲
n********n
发帖数: 8336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GoLost (GoLost),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教与印度现代社会——尼赫鲁论佛教及其影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2 11:31:23 2014, 美东)

朱明忠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
佛教与印度现代社会是什么关系呢?尽管今天印度的佛教徒只有五百多万,仅占总
人口的0.7%,但是,佛教思想和文化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这不仅因为
印度佛教在其兴盛的一千多年中间对印度的思想和文化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因为
在其沉寂的数百年中,它的许多思想也被印度教所吸收和容纳,从而变成了印度教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佛教的思想文化融汇于印度思想文化之中,是其不可缺
少的组成因素。
佛教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阅读一下印度现代政治家和思想
家们对佛教及其思想的评述,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例如,甘地极力赞扬佛教所倡
导的非暴力思想,把佛教戒律中的“戒杀”信条加以改造,并吸收西方的人道主义,创
造出他自己的“坚持真理学说”和非暴力主义,以之...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4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基扫盲:佛教
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属
信仰佛教的人,必须先了解,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谓创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
帝,或所谓上帝的“道成肉身”。佛陀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佛陀所说的修行方法,切
实做去,便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到了佛陀的境界,虽然也能发挥出种种的神迹,但那不
是佛陀重视的东西,最要紧的是佛陀的完美人格和从彻悟中发出的伟大智慧。佛陀以人
间的肉身,完成无上的佛果,正是以身示范,鼓励有志学佛的人们,及时以此人间的肉
身,追求无上的佛果。
佛陀既有肉身,所以他是实际上的历史人物。唯其由于古代的印度,不重视历史年代的
记录,故对释迦佛陀,确切的生灭年月,不易追查。但在佛典的记载方面以及碑记方面
,对于佛陀的年代,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根据近世学者的考证结果,已认定佛陀降生
于公元前五百六十年顷,入灭于公元前四百八十年之世。
佛陀的出生地,即是现在尼泊尔境内的毕拍罗婆地方,是在北纬二十度三十七分,东经
八十三度八分之处。他自己的国家名为迦毗罗卫,当时的北印度,已经没有统一性的大
王国,在中印度方面,与迦毗罗卫城邦邻近的,以憍萨罗国的国力最强大,到了佛陀的
晚年,迦毗罗卫即被它征服,后来又由...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弥勒成佛经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05部
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说弥勒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
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听  光明大三昧
无比功德人  正尔当出世
彼人说妙法  悉皆得充足
如渴饮甘露  疾至解脱道
时四部众平治道路。洒扫烧香皆悉来集。持诸供具供养如来及比丘僧。谛观如来。
喻如孝子视于慈父。如渴思饮。爱念法父亦复如是。各各同心。欲请法王转正法轮。诸
根不动心心相次流注向佛。是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
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各从坐起右绕世尊。五体投地向佛泣泪。尔时大智舍利弗
。齐整衣服偏袒右肩。知法王心善能随顺。学佛法王转正法轮。是佛辅臣持法大将。怜
愍众生故。欲令脱苦缚。白佛言。世尊。如来向者于山顶上说偈。赞叹第一智人。前后
经中之所未说。此诸大众心皆渴仰泪如盛雨。欲闻如来说未来佛开甘露道。弥勒名字功
德神力国土庄严。以何善根何戒何施何定何慧何等智力。得见弥勒。于何心中修八正路
。舍利弗发此问时。百千天子无数梵王。合掌恭敬。异口同音共发是问白佛言。世尊。
愿使我
w*********r
发帖数: 219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戒本
《菩萨戒本》-正文
佛教大乘戒律书。亦称《菩萨善戒经》、《瑜伽戒本》等。汉译题为弥勒说,藏译
题为无著造。为大乘律藏中记载菩萨戒条文、说明戒相的典籍。
译本  汉译有四种:①《菩萨戒本》。北凉昙无谶译,1卷;从《菩萨地持经·方
便处戒品》录出,加归敬颂而成,亦称《地持戒本》。②《菩萨善戒经》。南朝宋求那
跋摩译,1卷。③《优婆塞五戒威仪经》。译者不详(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题南朝宋
求那跋摩译),1卷。④《菩萨戒本》。唐玄奘译,1卷;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
《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录出,亦称《瑜伽戒本》。玄奘又于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在大慈恩寺译出《菩萨戒羯磨文》1卷,别出《菩萨戒本》1卷,普光笔受,是为最后定
本。此外,尚有后秦鸠摩罗什所译《梵网经》,据称梵本共61卷,罗什只译了《菩萨心
地戒品》,分上下品。下品说十重戒、四十八轻戒,故也称《菩萨戒经》,流行较《瑜
伽戒本》为广。
玄奘译的《菩萨戒本》,十分流行,其入室弟子多持大乘戒,且常在名字前冠以“
大乘”字样,如窥基称“大乘基”等。
内容  主要说明菩萨戒相。书中列举四种重戒和四十八种轻戒。菩萨戒相分摄律
仪戒、摄善法
a*****y
发帖数: 3318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百度百科
藏傳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藏传佛教
藏傳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贬义),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傳佛
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藏傳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修习上先
顯教传授后密教传授。雖然藏傳佛教中並沒有小乘佛教傳承,但是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
對藏傳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遠的影響。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中國傳入。在赤松
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大师来
到西藏,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了部分苯教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
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过朗达玛灭佛的波折,佛教经过灭佛运动的破坏后重新振兴
,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格鲁、觉囊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
弘期。在宗喀巴大師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的特殊
局面。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
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维基主题:佛教
目录 [隐藏]
1 詞語釋義
2 起源
2.1 前弘期
2.2 後弘期
3...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真面目 节选
这是冯达庵的著作中的一段,给出佛教发展大概的轮廓。
------------------------------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释尊在世,三乘一乘虽无所不谈,总以小乘摄机至众。当时学风一若小乘为
无上正法;习大乘者甚属希有。五种法藏,亦以小乘部之经律论三藏最为需要。
实践此中教法,全仗导师之力。佛将涅盘,诸比丘相率哀求留寿,职是之故。
然佛则付嘱摩诃迦叶继承领导之位,以其洞达佛教真面目;且"头陀"第一为
大众素所景仰,足资矜式也。
佛示灭时,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
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此《涅盘经》卷二之言
也。头陀者,抖擞之义;谓振刷精神与烦恼奋斗也。必自刻苦始:衣粪扫衣;食
不过午;住在冢间,长坐不卧;以此为基,日常不觉其苦,庶能不被烦恼制伏云
尔。
佛教以一乘为正宗;三乘为预科。与一乘宗旨真实相应,即达佛教真面目。
习之精熟,能接十方如来法流转加持一切众生,使三乘学人皆得实证果位;否则
不足为三界导师。是故小乘领导之人,亦须先自明宗,乃有实力。灵山会上佛对
百万人天证明迦叶默...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问题
“什么是生死与涅槃,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生死与涅槃这二者,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对众生而言,却是截然相异的两件
事情。而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你是一个觉悟者或是无明的众生。对于一个觉悟者而言,
他现见生死涅槃等同如一,不厌生死,不弃涅槃;而菩萨行者却是为一切众生故,不入
涅槃。但一切众生,不能了解生死即涅槃的真义,所以反而在轮回当中,不能够成证实
相涅槃的境界。所以依此而言,生死即无明,涅槃即觉悟,但体性却是一如的。”
公主这时有一点腼腆地问道:“请问上师,我过去的宿命为何?而我到底已经经过了多
少次的生死轮回?”
莲华生大士就笑着说:“公主啊!所有的生生死死都是经由无量无边轮转不息而来的,
这些生死的境界如果用白骨来计算的话,我们以一次生死算一堆的白骨,那么自我们生
死轮回以来,这白骨早已填满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生死轮回的次数是说也说不清
,数也数不完的!你应当安住在现前的境界当中,努力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公主听完之后,感觉十分的羞赧,但是仍然忍不住的又问道:“那我父王的过去又是如
何呢?”
莲华生大士双眼安祥地注视着公主,叹了一口气,然后回答说:“众生总是十分好奇,
很...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95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惟觉谈禅 -- 真正的财宝-清凉
自在步紅塵 第五十七集
[ 89.06.02華視播出 ]
如果我們要解冤釋結,不要冤冤相報,
只有從我們本具的佛性契悟:
佛性是平等的,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自然而然我們的心結就能夠恢復平靜。
【 惟覺談禪 】:真正的財寶-清涼
問題一
如何滅去瞋火,從佛法中得到清涼舒暢?
老和尚開示:
若心當中不容易平靜,就是煩惱。煩惱的根源就是貪、瞋、癡三毒,每一個人都有
這三毒。尤其瞋心如一把火,最嚴重。所以佛經裡說:「火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
,百萬障門開」,心當中有欲火、瞋火、飢火,這三把火使我們的心不能得到寧靜,尤
以瞋火最是厲害。對治瞋火就要靠我們忍辱,凡事要忍!忍耐需要有定力、智慧和慈悲
,否則始終冤冤相報、以牙還牙,生生世世永無了期。
隋朝有一位智者大師,有一天,他在禪坐的時候,聽到空中傳來怨恨的聲音,喊著
:「還我頭來!」心當中有很大的瞋恚,好像是在申冤。智者大師心想:「這是什麼人
?為何有這麼大的一股怨氣?」就問:「你是誰?為什麼在空中講話?」空中便有人答
覆:「我是關雲長。」「你是關雲長,為什麼有這種怨氣?」關雲長從空中而降,說:
「我以前作戰的時候,被呂蒙斬了頭,這一...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8
阿弥陀佛!顶礼梦参老和尚、宣化上人、索达吉堪布!
“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
于法,不疑于僧;尽心于佛,尽心于法,尽心于僧;决定于等觉胜趣。”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唐不空三藏法师 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迦毗罗卫国释迦种族聚落。尔时有一释种,住车尼摩迦聚落。
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于
法,不疑于僧;尽心于佛,尽心于法,尽心于僧;决定于等觉胜趣。其人眼所见色相而
不得见。
尔时乞晒摩迦释种忆念如来,作如是言:「稽首佛‧世尊!智炬陀罗尼能作光明
者,归命善逝大悲者,护念摄受我,令我眼清净!」
尔时世尊超越世间耳、眼,以天耳闻,以天眼见。尔时世尊告阿难陀言:「汝往于释种
所,以此陀罗尼明加护,令净其眼,令彼拔济,令彼摄受,令彼长养,令彼结界,令彼
眼无垢翳,得离疾病,广令流布四部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有情。
真言曰:
怛雅他 系里 米里 黎智 系里 系帝 护于 护于 护也 摩宁 护鲁 护鲁 怒鲁 怒鲁 娑诃

阿难陀!此...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49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