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改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t
发帖数: 2478
1
(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①)
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
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
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
有勇气与担当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
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
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
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所不同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
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
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3日主持召开政法口机构改革推进会。
会议审议了有关改革组织实施工作方案。
郭声琨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
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树牢“四个意识”,强化改革攻坚突破的责任担当,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谋划推进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
对此,郭声琨提出:
1、要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紧凑有序做好转隶
、集中办公、拟定“三定”规定等工作,尽快实现职责有机整合、内部业务融合,确保
在“物理合并”的基础上产生“化学反应”。
——根据改革方案,时间节点有4个:
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实到位;
省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报党中央审批,在2018年年底前机构调整基
本到位;
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由省级党委统一领导,在2018年年底前报党中央备案;
所有地方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2、要加强沟通协调,统筹推进跨军地改革任务。
——根据改革方案,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原则,共有六项改革任务:
公安边防部队改制:公...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2015年是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的元年,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这一方案被誉为“最彻底、最全面”的一次考试科目和录取方式改革。
其实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的38年间,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改革,科目设置、考试内容、次数、招生体制和方式、技术环节—细数起来至少30余次,几乎每一年度的高考相关规定和制度,都与上一年度有所差异。
这些改革,有些经受住了考验,至今仍在实行,如“3+X”及自主招生。有的则销声匿迹,如“文6理7”及曾风行一时的高中会考制度。
新文化记者对大大小小的高考改革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发现,针对考试技术和细节方面的改革,如时间调整、网上录取、网上阅卷等,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并获得肯定。但一旦涉及到高考次数、科目、内容及招生等政策性的变革,往往就要历经反复。
恢复高考载入教育史的1977年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刊发了新华社稿件《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其中提出当年高考招生范围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具体要求是“年龄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对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
本书论述的是俄罗斯走过的曲折改革历程,这无疑是众多中国人特别是经济工作者关心
的话题。尽管我不赞成俄罗斯改革的“休克疗法”,却仍对本书既感兴趣又抱有怀疑,
疑心作者是否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但是,我的疑虑很快打消了,而且还深深被作者的特
殊经历所吸引。
本书的作者谢·格拉济耶夫,不仅是俄罗斯的著名经济学家,还是一位自由民主
派人士。格拉济耶夫毕业于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早在
前苏联时期,他就敏锐察觉到计划经济的弊病,批评前苏联时期的特权腐败现象,还积
极主张进行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由于格拉济耶夫是有很高造诣的经济学家,并很早就
投身于俄罗斯的改革运动,1991年叶利钦上台执政后,他被任命为首任对外经济关系部
部长。俄罗斯经济转轨时期,外经贸部门是令人羡慕的肥缺,俄罗斯的新兴大富翁和金
融寡头,有不少是从外经贸部门和金融银行系统起家的。
令人钦佩的是,尽管格拉济耶夫身居外经贸部门的要职,却并未像许多俄罗斯新
兴官僚那样,趁市场经济转轨的混乱机会,投机钻营大发横财,他仍然保持了一个理想
主义者的良知。当他看到俄罗斯遵循美国推荐的“休克疗法”,造成了物价飞涨、生产
衰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中国今天人权恶化(如雷洋被打死而涉案警察却免予起诉)、法制倒退(如七〇九大抓
捕后抛开一切司法程序)、社会绝望(如杨改兰全家惨死)等等有目共睹,然而,让人
困惑的是,中国怎么会在世界文明日新月异、全球化突飞猛进、网络使地球变成一个村
落而经济总量达世界第二的情况下,却日益步入这种危机深重、高压频仍、政霾沉沉、
让人窒息的绝境?要解开这个谜题,制度、历史、文化等等重大的规律性因素当然不可
回避,然而,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中国时下当政者的影响
不可忽视。
该书究竟告诉了当下统治者什么
托克维尔所著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
,因并未带来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其中最鲜明
地颠覆过往人们将“革命”理解为统治达到最坏,民众无法忍受而终于爆发的观点,提
出了一个刺痛人心的“悖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被革命
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
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只有伟大天才才能拯救一位着手救济长
期受压迫的臣民的君主。...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6046
6
公车治理16年来,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民众期待改革
的声音更是一浪高于一浪。而已有的几种改革模式也屡屡招怨,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
去触碰特权。分析人士称,如果体制不改,公车改革也不可能奢望有实质性的突破
坊间流传,在京城的许多交警手里,有一个车牌号码清单需要牢牢记住,也许不经
意间,就会错拦下一辆高级官员的车。
同样在一个地方城市,重要人物的车牌号码也是当地交警们需要做的功课。
显然,在中国人眼里,公务车可以作为一种公权力的象征,也因此总是吸引普通公
众的关注。在改革了16年之后,公车改革的消息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公务车开支有增无减
位列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公车需要改
革,早已是达成社会共识、毋须细说的问题。可面对从公共财政中源源流出的公车消费
支出,尽管治理手段花样百出,可公车治理之难,16年来仍旧寸步难行,结果却是愈演
愈烈。
11月初,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
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在北京挖空心思治堵的当口,这一信息
耐人寻味。
近日又有消...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我国公车改革16年无头绪 每年支出已近2000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4 15:06:56 2010, 美东)
公车治理16年来,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民众期待改
革的声音更是一浪高于一浪。而已有的几种改革模式也屡屡招怨,其根本原因就是,没
有去触碰特权。分析人士称,如果体制不改,公车改革也不可能奢望有实质性的突破。
坊间流传,在京城的许多交警手里,有一个车牌号码清单需要牢牢记住,也许不经
意间,就会错拦下一辆高级官员的车。
同样在一个地方城市,重要人物的车牌号码也是当地交警们需要做的功课。
显然,在中国人眼里,公务车可以作为一种公权力的象征,也因此总是吸引普通公
众的关注。在改革了16年之后,公车改革的消息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公务车开支有增无减
位列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公车需要改
革,早已是达成社会共识、毋须细说的问题。可面对从公共财政中源源流出的公车消费...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5113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户籍改革降温zz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2011年03月22日15:01我来说两句(1904)
“渐进式”改革再度成为现实选择。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仍无法实现
“自由迁徙”。
在中国自由迁徙的梦想何时能够实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均表态推进户籍改革。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2月底,一份名
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已获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
过并内部下发。
自2008年以来,最高决策层和有关部门有意再度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现
有制度对于自由迁徙的束缚。但囿于地方政府的财务约束,究竟放开多大尺度,争议仍
然强烈。这份文件则明确划定了未来各地的“户改”原则,可谓给户籍改革定调。【中
国目前的情况和人口不适合完全放开户籍?】
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鉴于各地已不同程度推进“户改”,
步调和尺度不一,还需逐步向文件的规定过渡。【落户门槛会根据城市容量的不同 而
有不同程度的放宽】
中央收权
针对近几年各地自发的试点,文件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即基本户籍制度由中央确定
。“基本户籍制度是中央职权,不是哪个城市想怎么做就...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370
9
http://news.163.com/12/0109/03/7NA1SHHJ00014AED.html
心提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1月9日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
告”,指出中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报告称,既得利益集团用“维稳”的
理由拒绝改革、绑架改革,是“转型陷阱”的主要症状。
“在今天,体制改革已经陷入困境,可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一些重要的改
革措施被搁置,政治体制改革尚未进一步推进。”
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今天发布
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改革中途,“不想过河”
在新的世纪走完10年后,国内的观察家说“中国社会的气质正在发生变化”;有人则认
为改革已经终结,已经死亡。“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特征是改革,90年代的特征前期
是改革后期是开放,而最新的这10年,维稳则成了最基本的基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目前流行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认为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经历的“中
等收入陷阱”,另一种认为是改革处于停滞甚或倒退状态。
而这份由... 阅读全帖
e***y
发帖数: 1198
10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3日07: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①)
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
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
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
与担当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
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
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
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
示、
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所不同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
域,改
革越是向前推进...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2946
11
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
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
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
气与担当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
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
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
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所不同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
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
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
不...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2
环球时报:必须改革成共识 改什么怎样改存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2:34 环球时报 微博
对改革的共识是什么,争议是什么
改革的话题最近很热。我们想通过此文厘清中国社会围绕改革的共识是什么,争议
是什么,未来改革的可能情形是什么。
围绕改革的最大共识,是“必须改革”这个判断。该判断来源于中国过去30多年改
革带来的好处,也来自其他一些国家拒绝改革或改晚了导致“革命”甚至国家解体的教
训。
对“必须改革”中“必须”的含义,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目前“面临
危机”,所以“必须改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现在谈“必须改革”与1978年时
的语境完全不同,现在不是经历了大灾难、大危机后的“非改不可”,中国30多年改革
开放把国家带向梦想了一个多世纪的民族复兴,“必须改革”是中国继续强劲发展的内
在逻辑。
对“改什么”和“怎样改”,中国社会都有争议。围绕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争议
都很具体。这当中有对“利益集团”的批判,有对不公平的指责,有对政府调控不力的
抱怨。但总体看,这些争议大体属于“就事论事”,而且被看成是“不可避免的”,它...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13
重庆模式就是对改革本身的改革
作者: chatting
《三国演义》有句名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从一个国家的统一或
分裂方面来说的,它反映了物极必反的规律。
从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和政策方面来看,是怎样的呢?那就是,天下大势,左久必右,右
久必左。 它同样反映了物极必反的规律。
邓小平及其执政集团实行的是一条右倾路线,此路线的主要标志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政
策。这条右倾路线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已经超过30年了,其目前的走势已呈强驽之末。尽
管高层还有人在不停地使用“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要杀出一条血路”等血淋淋
的“改革”誓言来威胁恐吓,但民众反应极其冷淡。因为30多年改革的事实已经深深教
育了他们。邓小平改革的是非功过,百姓自有评说。
事实上,所谓的红二代也意识到了危险。最近胡乔木女儿胡木英在京举行的春节团拜会
上就有“六问”:“经过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
伴随着辉煌成就的却是两极分化,贪污腐败泛滥,人们精神空虚,思想混乱,道德沦丧
;娼妓、吸毒、黑社会等等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已消灭的丑恶现象又卷土重来,甚至有过
之而无不及!这一切不能不让真正...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4
核心提示:2011年3月1日,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引发。2012年4月16日,该文
件首次对社会公布。事业单位改革涉及事业单位中4千万人的直接利益。文件要求5年内
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事业单位将予以撤销。
本报讯一份涉及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4000万“事业人”的改革文件,昨天由新华社对
社会正式公布,这意味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试点和探索整整20年后,正式开闸。意
见明确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整体思路框架和改革的时间表,其中,5年内事业单位将
剥离行政和生产经营的职能,而其公益服务职能将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
简称“意见”)的文件已于2011年3月1日印发,昨天由新华社首次对社会公布。
意见称,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有统计表明,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中
,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即达
到一半左右,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5
中央5部门大部制改革4年仍在磨合:协调欠缺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8日11:16 《小康》杂志
大部制改革四年“瓶颈”显现
大部制改革四年,五大部门依然在艰难磨合当中,在或进或退的步伐中,公众试图
看清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行政架构的未来
文|《小康》特约记者 张蕾 北京报道
没有人怀疑2008年中央政府行政改革的决心。但时隔四年,在媒体和公众一片赞誉
停歇之后,中央五大部门依然在艰难磨合当中,而地方大部制改革中涌现的诸多典型也
不断被“挑出毛病”。
这场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改革,依然奔走在杂草丛生的路上。从或进或退的步伐中
,公众试图看清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行政架构的未来。
“大部”的小问题
7月21日,首都北京。暴雨下的工信部工地上工人四散而去,繁忙变为沉寂。或许
从工信部门前经过的行人都没有意识到,不久之后,西长安街13号的工信部,一座标志
性建筑将拔地而起,与西单图书大厦遥相呼应。
2008年工信部成立伊始,没人会怀疑李毅中执行中央决策的能力。但当2010年卸任
时,李毅中却有深深的遗憾,改革“仍然在艰难地爬坡”,并且希望继任者...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6
专家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调节垄断部门高收入
2012年10月22日08:2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评论(111人参与)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中国
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原所长
苏海南和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收入分配课题带头人李实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坚持“提低、控高、扩中”的
主线,从宏观层面对收入分配改革作出整体部署,包括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调
节垄断部门高收入、部分企业高管的过高收入以及某些社会群体的高收入、继续完善社
会保障制度、着力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等。同时,进一步推进打破垄断、促进民
间资本发展等相关配套改革,实施标本兼治。他们认为,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断推进
,一系列制度红利有望释放,内需消费领域有望真正成为宏观经济长期发展的增长点。
但只有真正落实方案,中国才有可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提低控高扩中”为主线规范灰色收入打击非法
中国证券报:大家对于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寄予厚望,但收入分配改革牵
一发而...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7
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
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好改革对推动科学发展
的强大作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辽宁省、湖南省及成都市、上海浦东新区政府负责人
介绍了全国和各地不同类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情况。李克强抓住试点中的关键问题
不时询问,深入了解改革遇到哪些问题、改革对企业与群众的影响如何、地方对改革有
什么建议,他积极肯定试点中一些典型做法,引导大家在座谈交流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
,更加明确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李克强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出了“两个全面”、“两个
加快”,把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一起规划、把市场化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一同部署。全
面领会十八大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
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甜头已经尝到。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8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杜涌涛 付雁南 魏晞 刘阳) 中国国务院21日召开全国综合配
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在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讲话核心,那就是:“改革”;而用四个字概
括无疑是:“改革、改革”;若用六个字概括便是:“改革、改革、改革”。
11月21日,十八大闭幕刚刚6天,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迎来中国11个改革试点
省市的负责人。这场名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也是刚刚在5天前十
八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会议。
此次会议的内容和主题,会后被部分人士解读为“十八大后中南海向外界释放的改革信
息”。
在听过国家发改委及部分省市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后,李克强突出强调:“改革还是
最大的红利!”李克强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表明我们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靠什么?改革开放就是强大的力量。
他提醒与会者,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目标
并列相提。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前面,又增加了一个“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说明...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9
汪洋谈行政审批改革:不该政府管的事转移出去
2012年11月27日04:19 南方新闻网 评论
汪洋强调,率先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
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先行区。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为当前计,为长远谋,各地、
各职能部门要有自我变革的勇气,主动改革,主动放权。
国务院今年10月批准广东省“十二五”时期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继续先行先试
。昨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广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先行先试动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主持动员会。省委副书记、省长
朱小丹出席会议并讲话。
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尺
汪洋在主持会议中指出,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难得的发
展机遇,全省要珍惜成绩,再接再厉,以国务院批准我省先行先试为契机,率先将我省
建设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
的先行区,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汪洋强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正确
处...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3472
20
社科院:坚持调控不放松加速推进房地产制度改革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打印字号
提要]中国政府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虽然对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
用,但是由于住房制度改革滞后,长期供给不足等房地产市场的深层次矛盾无法得到解
决,房价的间歇性上涨不可避免。 [网友有话说][更多精彩内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
统计,2013年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8个城市房价出现环比上涨。房地产市场的
再一次全面反弹,表明住房市场重调控、轻改革的思路需要作全面调整。抓住历史契机
,深化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是当前住房市场的首要任务。只有在坚持调控不放松的同
时,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制度的综合改革,才有可能走出“屡高屡调”的历史怪圈,实
现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
房地产市场深层次矛盾不解决房价上涨不可避免
中国政府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虽然对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住房制度改革滞后,长期供给不足等房地产市场的深层次矛盾无法得到解决
,房价的间歇性上涨不可避免。
一是行政管制无法治本,调控效力必然衰减。限购、差别化信贷等核心调控政策只
能在短期内扼制住...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晚清改革为何失败》
ZT
雪珥《晚清改革为何失败》
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
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晚清的50年,我总结为“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
不改革等死,其实就是改革的动力所在。发端于1861年的第一轮改革,国家面临着
内忧外患,西方媒体和外交机构都在思考着中国崩溃后怎么办的问题。在那样的历史关
头,中国体制内外的精英分子们开始了改革。
乱改革找死,则是改革本身是一项长期工程,对“技术”的要求颇高,不能急躁,
不能跃进,不能盲动,否则就拔苗助长、欲速而不达。甲午战争之后的改革,就走上了
大跃进的道路,总想找捷径、搭快车,从西方和日本引进一个“主义”,一揽子解决所
有的问题,而放弃了在更为根本、更为琐碎、也更需要耐心的“技术”层面上的艰巨努
力。精英阶层都指望着通过“顶层设计”,一夜之间改天换地,结果不断地葬送改革,
也令中国在不断革命的道路上几乎耗尽了元气和各种机会。
晚清的50年改革,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洋务运动”,从1861年到1894年。出于对“不改革等死”的恐
惧,开始了改革,并且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也实现了同光中兴这样的政...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8600
22
郭一平:耍流氓式的改革,是一种禽兽行为
来源: wwxx 于 2013-09-14 01:18:45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
阅读:5376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
论主题
人民网:老百姓提起改革,为何咬牙切齿、胆颤心寒?(郭一平经典文章) 国企
改革,几千万人下岗了。给国家干了大半辈子,一分钱不给,一脚踢走了。那些国企改
革的受益者,生意做成了,拿着几千万的年薪。生意做不成了也好办,干脆把土地一卖
平地起高楼。他们发了,然后当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来了。
教育改革,学费越来越高,教育部长换了,但高学费一分钱不少。当年我上中专时
,八几年,共产党一个月给我发13块钱。现在的大学生不敢想,那时 候一盘土豆烧牛
肉还不到两毛钱,一般的菜都是二分三分,一分钱也能打一碗粥。学校里啥都准备,自
己抱上被子买个碗就上大学去了。一月13块钱,我每个月都 花不完——说起来,叫人
笑出泪来。现在,大学办成了赚钱机器,文凭批发部。花钱不学东西。卖血上大学的事
情,不断见诸报端。
医疗改革呢,在北京看次...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23
项怀诚:重构财政体制框架
通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国建立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财政体制框架,但它还不是
一个完善的现代财政体制,仍需继续推进改革
1993年7月23日,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基(
新浪财经注:此处应为朱镕基,下文同)来到会场,对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说:“在现
行体制下,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央财政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如果这
种情况发展下去)到不了2000年(中央财政)就会垮台!”
参加会议的项怀诚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作为分管预算的财政部副部长,他深知国务
院经常为了没有钱发愁。在既有的财政体制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几乎
所有的地方都在急呼缺钱,当时连某些中央机关都已经到了不借钱,工资发不出去的境
地。
中央财政被称为“悬崖边上的中央财政”。项怀诚知道,财政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
可的时候了。
一、唯有改革
1963年,24岁的项怀诚进入财政部。这位年轻人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是被
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与“俄汉机器翻译研究组”。两年后项目下马,
很多大学要他去教英语或俄语。
项怀诚面临人生选择。恰在这时,中...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作出具体部署。银行业金融
机构和监管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国
务院对金融改革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银行业改革,为全面深化改
革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改革开放是我国银行业成长进步的活力源泉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这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促使我们深刻认识深化银行业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历史经验看,深化改革开放是我国银行业实现历史性变化的动力之源。从1979年
到1993年,我国银行业实现了从“大一统”到多元竞争银行体系的转变;从1994年到
2003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银行业加快法规制度建设,依法开展
清理整顿,大力推进商业化改革;从2003年至今,基本完成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其
他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改革。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
到151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和12.19%。2013年,按一级
资...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25
【多维历史】在经历逾年的高强度反腐、整风和人事调动之后,中国军队以“现代化”
为目标的深度变革随之进入议程。连日来,中国军方的动向极为引人注目。国防部承认
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后第四次解放军体制编制调整;军队机关报《解放军报》密集刊发文
章反思“甲午战争”,检讨日本之得与中国之失并以之激励自身;军委副主席许其亮表
态称“军队改革难度前所未有”。从军报的报道中大体可以得出此次军事改革的5个关
键词:现代、联合、制度、纪律和精神。
有评论指出,在经历30余年的和平年代和改革开放洗礼之后,中国军队现代化水平迈上
一个台阶,但内部的腐败、裙带关系、奢靡之风情势却十分严峻,其必然结果就是军队
战斗力的急剧下降。这是此次军事改革的原因,也意味着改革将要遭遇到的与之成正比
的阻力。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阻力越大,也越能说明改革顶层设计的深度和范围或将超
过外界预期。
军方深刻反思甲午为改革造势 现5关键词
2014年是对中国历史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近日,军队机关报《解
放军报》密集刊发文章深刻反思“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与日本胜利的原因,直指政治
军事制度、国家战略定位和官兵精神态度等层面...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难道改革是神圣宗教吗?
难道改革是神圣宗教吗?
余云辉 张庭宾
当“两会”期间主流媒体把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的频率作为新闻题材,并
且声称“改革是动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还是一项永不停止,永远没有尽头的工
作”时(详见《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改革最强音》,《人民网》2014年3月5日)
,改革的舆论导向已经违背了“知止可以不殆”的常识,改革反而成为一种危险的思维
定势,成为迷信和宗教式崇拜。
其实,“改革”仅仅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其本身是中性的。由于改革者的立场、
目标、路径不同,同时,改革的结果对不同群体的损益影响不同,因此,任何改革都可
以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华尔街所欣赏的中国金融改革从中国百姓的利益角度看可能是
灾难性的。可见,改革仅仅是动作。任何动作的本身都没有意义,而必须由利益攸关方
赋予意义。
改革的使命和内涵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决定着改革究竟属于“正确的改革”还是“
错误的改革”?属于“前进的改革”还是“倒退的改革”?属于“爱国的改革”和“卖
国的改革”?属于“利民的改革”还是“害民的改革”?属于“进步的改革”和“反动
的改革”?等等。
根据改革的不同性质,...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1920
27
国务院近日发布高考改革事实意见:高中将不再文理分科,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明
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明年起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推广知分后填志愿
和平行志愿;上海浙江今年试点。华尔街见闻整理改革方案要点如下:
不分文理科: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
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
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推广全国卷: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取消特长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
加分项目。
限制自主招生: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
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校长问责制: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知分填志愿: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习近平改革驶入快车道(zz)
在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
化改革的方案。经过了短暂热捧之后,经济观察家们对改革的热情逐渐降温。普遍观点
认为由于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政府自身反腐运动和短期经济增长压力的多重影响,中国
改革的速度将逐渐放缓。
这种观点有所偏误。首先,习近平此次改革的重点不是经济,而是政治。对于行政体制
和市场机制的改革能够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中国领导人显然不会接受结
构性调整会带来周期性衰退的说法;他们相信,维持短期高增长率有助于为深化改革提
供空间;第三,今年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恰恰说明改革已取得飞速进展。
执政改革取代经济改革成为首要议程
理解了执政改革的重要性就不难理解近期的反腐运动的作用。截至目前,中共反腐运动
已调查、惩处七万余名各级官员,甚至波及军方要员。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已非外界
传言的习近平为了巩固权力、剪除异己、消除前任影响等原因所能解释。
很明显,此次反腐运动的目标是减少中国政治体制中对腐败的容忍度。上世纪70年代后
期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对地方腐败熟视无睹,只要达到经济增长目标,地
方官员就被默许从...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29
[宏观·政策]高校、公立医院或不纳入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下半场将开启,专家:挑战很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高校、公立医院或不纳入编制管理?这个说法源自2016年1月15日在京举办的“事
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相关部委官员的表态。
该人士表示,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
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
外界分析,之所以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跟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相关。据记者了解
,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尘埃落定,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事业单位已开始缴纳社保
,但是却留有一个“死角”未解决:这次养老保险改革并未统筹考虑编内、编外人员,
解决编内、编外“同工不同酬”的遗留问题。
多年未解的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安置问题,成为事业单位接下来编制创新改革的起
点。
编内编外不同命
在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内部,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区别很大。
张红(化名)在北京某大学的行政岗位工作了近10年,没有事业编制的她以劳务派
遣的形式工作,她没能参加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我们学校的编外行政人员都没能参加此次事业单位... 阅读全帖
R*********j
发帖数: 1957
30
为什么改革越向前,反邓者反而越多?
2017-02-21 价值判断
2月19日,是邓小平的忌日。这一天的社交媒体,满屏皆是邓小平。这当然反映了一种
社会情绪,一种民意,即是对当下中国改革停步不前的不满和无奈。但官媒的态度有点
耐人寻味,并未大张旗鼓地纪念,有人把这看作官方对邓态度转向的一个微妙信号。是
否如此,有待观察。
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和舆论场对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
评价发生了分化,有学者就认为,邓并不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是“总许可师
”,改革开放不是邓预先设计的,但改革的许多大胆的措施,如果没有邓的“许可”,
就推进不下去,从这个意义上,称邓为“总许可师”恰如名分,“总设计师”却有些名
不副实。
“挺邓派”与“反邓派”
不管如何称呼,官方和党内改革派以及部分自由派知识分子,对邓的评价还是以肯定为
主,邓这杆大旗,还是要举的,官方的正统评价是,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
他们总体上可称为“挺邓派”,在中国目前的舆论场还占据主导地位,邓忌日社交媒体
对邓的纪念,就表达了这一派中的改革派希望借助纪念邓而推进徘徊不前的中国改革。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被放弃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方案
被放弃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方案 ? ——钱学森的《中国经济总体设计构想》
2018-02-20 14:07:28 来源:好文共赏 作者:北京东博文化研究
点击:11452 评论: 39(查看)
0
被放弃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方案
——钱学森的《中国经济总体设计构想》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全党和全国人民都有改革的冲动和愿望,但如何改改什么
则没有准确的方向,只知道要过河,要发展经济,于是提出了“摸石头过河”的思路。
但是“摸石头过河”都是在不知深浅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价格闯关”失败之后,
中国学者们看在眼里,认为这样瞎摸瞎闯是危险的。可能会摸到一条有害于社会主义发
展的错误的道路。改革之初,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然,当时谁也
没有胆量说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是说补资本主义的课)。改革之初,其实是还有一个
“走社改”的改革方案的。
一个是以钱学森同志为首的“走社改” 总体设计方案,一个是吴敬琏为首的“走
资改”总体设计方案。遗憾的是,历史选择了“走资改”。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许多
时候,历史往往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从韩非子与李斯的选择以来,君子往往难敌小人,
奸侫常常...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32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在山东烟台考察。这是他在万华烟台工业园听取企业基本情况
介绍,察看核心产品展示。图片来源:新华社
央视网消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日新月异的4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
;面向继往开来新时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更加离不开改革开放。
在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中,“关键一招”成为中国名片,为世界各国熟知。对于
改革开放,习近平还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既是中国波澜壮阔改革历程的真实写照,
又生动形象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这是4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海口市秀英区
石山镇施茶村考察时,同村民亲切交谈。图片来源:新华社
“喻”改革决心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
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便成为人们耳熟能...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习近平改革“喻”言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在山东烟台考察。这是他在万华烟台工业园听取企业基本情况
介绍,察看核心产品展示。图片来源:新华社
央视网消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日新月异的4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
开放;面向继往开来新时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更加离不开改革开放。
在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中,“关键一招”成为中国名片,为世界各国熟知。
对于改革开放,习近平还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既是中国波澜壮阔改革历程的真实写
照,又生动形象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
问题。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这是4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海口市秀英区
石山镇施茶村考察时,同村民亲切交谈。图片来源:新华社
喻”改革决心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
,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便成为人们耳熟...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34
央视网消息:近日,各地上半年经济数据相继出炉,全国31个省区市当中,半年
GDP超过万亿的达到1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两个,勾勒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这只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缩影。这40年间,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就
——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13亿多人齐奔小康。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依靠全国人民
不断探索实践、真抓实干。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
,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将改革进行到底。
理解改革要“实”
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
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改革也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
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
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4
35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
结会议重要讲话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改革不停顿,砥砺再出发。“要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
深发展”。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出了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的进军令。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里谋划推进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
次战略性战役。仅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80多个部门,力度之大,
影响面之广,触及利益之深,都是少有的。通过机构改革,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
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为
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挺进积累了宝贵经验、凝聚了广泛共识、激发了强劲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也要保
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要抓住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改革的发力
点和突破口,在谋划改革发展思路、解...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36
来源:新华网
【编前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地方考察调研等
重要场合频频强调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
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
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
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9年9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要推进改革成果系统集成,做好成果梳理对接,从整体上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
型。
——2019年7月5日,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强调
要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党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改革领导决策、
推动落实机制,加强中央和地方、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主体改革和配套方案、改革举
措和法治保障、试点探索和总结推广...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3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1月
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
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
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
面深化改革,既要排查梳理已经部署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又要把四中全会部署的
重要举措及时纳入工作日程,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
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确保
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中国习观》为您梳
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
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
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05
38
大家讨论一下事业单位改革吧对海归的影响吧。据说主要因为养老是财政承受不起的负
担。按照试点方案,可能真的可以清理掉2000万。留下1000万养老。最近广东要动手。
这次主要还是针对大学,医院,科研院所,报纸杂志,演出团体之类动手。tg以前下岗
过工人阶级,这一次可能要轮到知识分子了。
对事业单位改革切不可怀浪漫主义想法
据报道,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正式开闸,高层已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了全国性的
整体改革部署,改革时间表也已确定,改革的目标和思路亦已明确。
事业单位被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确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体
制之一,按其职责来分,事业单位存在的价值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服务,可中国
的事业单位由于历史的沉积,很多被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已经难以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尽管事业单位的整体改革已到了一个不得不为之的地步,但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难度,必
须有充分的预估和判断,切不可怀浪漫主义的想法,以为改革可轻松推进。与企业改革
一样,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知易行难,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企业改革更难。因为企业毕竟...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727
39
美文推荐 知识分子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改革既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对原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在苏联原有体制中
的受益者——克格勃和苏联军队并不欢迎改革,他们在苏联制度中受益颇多。苏联政府
的各个部门,尤其是与军工综合体有关的部门,都将因为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而动摇
它们本固若金汤的地位,因此,他们并不欢迎改革。制造改革障碍机制的不止是官僚主
义者,工人阶级也不是很欢迎。据苏共中央社会科学学院1988年初进行的社会学调查资
料表明,在普通工作人员中仅有1/5至1/4的人无保留地支持经济改革,并期望能在最近
2―3年取得好的效果。其余的人对改革的成功表示怀疑并认为要在遥远的未来才能见
到成效。在被调查的人中仅有1/4的人认为重新调整自己的工作是必要的。改革主要触
及经济界领导层、商业、公共饮食业、生活服务业、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等阶层的利益,
他们的生活条件比大多数居民好,有一定的特权,对改革并不热心。集体农庄农民、合
作社社员和个体劳动者大多数人支持改革。对改革最积极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
,他们不仅支持改革,而且是激进的社会力量,是推动改革重心转向政治体制的重要力
量。
知识分子...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4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用爱心说诚实话 --改革宗传福音之道
用爱心说诚实话

--改革宗传福音之道

Kim Riddlebarger 博士
一、 糟糕的指责 – 改革宗为什么不传福音?
不管有没有道理,改革宗都背上了不关心传福音的恶名。尽管有一些很奇妙的例外,但
有一些批评肯定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会这样?介绍一些历史背景会有帮助。
1、 辉煌的过去 – 值得质疑的现状
从历史上看,改革宗有着传福音和差传的辉煌历史。确实,欧洲和新世界的基督化是宗
教改革,拼命强调唯独信心,唯独圣经的结果,这是不可轻看的。可以把加拿大和美国
这些抗罗宗国家和像墨西哥,巴西这些天主教国家作一个对比。
第一次“大觉醒”,以及其主导人物,比如约拿·单爱德华滋和乔治·怀特腓,主要是
带历史性的改革宗特色的, 有怀特腓出名的布道《基督我们的义》,爱德华滋经典的《
落在愤怒神手中的罪人》为例。然而约翰卫斯理也是第一次大觉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及甚至像怀特腓和爱德华滋这些加尔文主义者也强调的“归正经历”,这些在许多方
面为第二次大觉醒打下了根基,而第二次大觉醒是在很大程度上废除了第一次大觉醒中
的加尔文主义强调重点的。
由查尔斯·芬尼领导的第二次大...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41
第52课 九十五条惊天动地
前 言
十六世纪是一个弥漫新气象的时代。典型的例子,就是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在世纪的交替的时刻(1492年),发现了美洲的新大陆,为欧洲
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憧憬。然而此时刻的欧洲也充斥着不安与变革的迹象。社会、文化的
发展,导致日后所谓的中产阶级逐渐出现在许多城市中,冲击着中古简单的农民、贵族
的社会的结构。教会改革的失败则引来了普遍的反感。大学里面的学者皆意识到变革更
新的需要,翘首以望新的改革动力。一般农民与基层人士更是对现状愈来愈不满。惊天
动地的变革条件,似乎都已经预备好了。与此同时,宗教热诚的火炬仍然透过修道院赖
以维持。一些修道士仍然坚持理念,透过刻苦、敬虔来展现对信仰的忠诚,以祈获得神
的喜悦。马丁·路德(Marthin Luther)就是其中一位。
路德与“九十五条”
马丁·路德生长在一个不甚富裕的矿工家庭。在节衣缩食情形下之,一直努力读书
的他,终于进入了大学,修读法律的博士学位。然而,他心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相当恼人
的问题:罪人要怎样才能获得圣洁神的恩惠呢?这份对生命终极问题的关注,使他... 阅读全帖
I******d
发帖数: 766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fxdq3467 (飞行的球),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国社会现状和怎样的改革才有出路
关键字: 中国 社会现状 改革 出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6 22:51:25 2011, 美东)
中国今天社会上怨气挺大,大家都认为有什么东西需要改革,在网上,在媒体上, 在民间,
在官方都在谈改革.然而观点五花八门.大家争论不休.为什么呢? 关键的是没有定义清
楚中国的社会现状是什么, 我们要让我们的社会走向那里.只有这两个问题搞明白了,我
们才能谈清楚我们要什么样的改革. 才能定义谁是改革派的主力,谁是改革派的阻力。
中国的社会现状: 邓小平扬弃了毛泽东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后,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竞争,解
散人民公社,开始民营企业.中国飞快地走出票证时代(如果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毛泽东
和他的票证时代,就请看看今天的北朝鲜). 全国人民欢呼.然而,邓小平并不明白中国社
会需要的是什么,他只是很朴实的知道毛泽东那一套再也搞不下去了.必须改革, 但怎么
改革,他不知道。只能摸索。最能体现他的想法的...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43
来自主题: China版 - 万里与农村改革
赵树凯
土地分包到户,从集体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于农民而言相当简单,过程不复杂,方法
易操作。但是,于政府而言则不然,正所谓“兹事体大”。三十年前,围绕集体种还是
分户种,从地方到中央,从普通群众到高级干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甚或斗争。什么“社
会主义”“资本主义”,“马列主义”“修正主义”,从基层到高层,从文人学者到干
部领导,既有理念对立也有权力冲突。个中缘由何在?窃以为,皆出于“政治”。
家庭承包经营本身属于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但是,这个创新的过程显然是个政治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是万里。关键时刻,万里为推进改革贡献了扛鼎之
力。如邓小平所言,“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立了功
的”,民间则有谚语“要吃米,找万里”。现在,这场改革的发轫过程已经成为三十年
前旧事。但是,重温这个历程,特别是重温万里在此期间的言行,对于总结农村改革经
验,透视农村改革的政治逻辑,探讨继续改革的策略思路,可谓启示良多。
《万里文选》编辑轶事
1995年9月,经过编辑组两年的工作,《万里文选》正式出版。十月的一天,我去人民
出版社取了文选的稿费。稿费是现金,我用一个塑... 阅读全帖
e****o
发帖数: 193
44
报告指利益集团以维稳之名拒绝改革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2年01月09日 08:47 【字体:大 中 小】 【
关闭 】
在今天,体制改革已经陷入困境,可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一些重要的
改革措施被搁置,政治体制改革尚未进一步推进。”
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今天
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改革中途,“不想过河”
在新的世纪走完10年后,国内的观察家说“中国社会的气质正在发生变化”;有人
则认为改革已经终结,已经死亡。“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特征是改革,90年代的特征
前期是改革后期是开放,而最新的这10年,维稳则成了最基本的基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目前流行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认为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经历的
“中等收入陷阱”,另一种认为是改革处于停滞甚或倒退状态。
而这份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主笔撰写的报告指出,中国现在最需要警惕
的,不是上述两者,而是“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指的是,改革和转型... 阅读全帖
f******7
发帖数: 210
45
中国今天社会上怨气挺大,大家都认为有什么东西需要改革,在网上,在媒体上, 在民间,
在官方都在谈改革.然而观点五花八门.大家争论不休.为什么呢? 关键的是没有定义清
楚中国的社会现状是什么, 我们要让我们的社会走向那里.只有这两个问题搞明白了,我
们才能谈清楚我们要什么样的改革. 才能定义谁是改革派的主力,谁是改革派的阻力。
中国的社会现状: 邓小平扬弃了毛泽东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后,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竞争,解
散人民公社,开始民营企业.中国飞快地走出票证时代(如果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毛泽东
和他的票证时代,就请看看今天的北朝鲜). 全国人民欢呼.然而,邓小平并不明白中国社
会需要的是什么,他只是很朴实的知道毛泽东那一套再也搞不下去了.必须改革, 但怎么
改革,他不知道。只能摸索。最能体现他的想法的一句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然
而,正是由于邓小平的模着石头过河,一摸就摸回到解放前。相对于毛的乌托邦对社会
的破坏性,解放前的社会是有它的优越性的, 所以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后,社会就发
展了。然而,解放前的社会是原始的,独裁的(国民党独裁),残酷的,腐败的,资本
主义社会。按照这种模式,中国就... 阅读全帖
A****0
发帖数: 12393
46
呵呵,这也太不深沉了吧?
全国两会闭幕,两会期间最宏亮最能引发共鸣的词语当推“改革”。
这一点似在意外又实在意中。说其意外,是因为屈指算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已
经行进了整整32个年头,说其意中,是因为经过32年的嬗变,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又
一次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格局,非深化改革不足以应变早成共识,以继续改革而谋国
家民族之新路已是社会各界的殷殷期望。
这样一个节点,其深刻蕴涵也许只有狄更斯《双城记》中的那段名言才能略表一二,当
人们默诵“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希望的春天”,心中涌起的正是对改革
者的热望。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对当时的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说
:“你们现在是个好机会,你们要抓、要抓,我们国家已经穷了几千年了,是时候了,
不能再等了,我们对国家要爱啊,对人民要爱啊!”时至今日,“对人民要爱”相信始
终是决策者须臾未缺的情怀,而如何配得上人民对这个国家的付出,当然还应是抉择与
行动之际最优先的考量。
诚如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的记者见面会上所表示,“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和支持”,而
随着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闪电的射入,谁都不会否认,权利意识急剧苏... 阅读全帖
V*******w
发帖数: 67
4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大部制”改革引世界瞩目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0日报道】备受关注的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方案10日正式对外披露,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届时,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
少至25个。
这次改革的具体内容是: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
2013 中国改革八大关键词42,1554
转发至:
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
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
出版总署。
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务院已进行过六轮机构改革。
【路透社北京3月10日电 】中国今天公布了政府重组计划的细节,其中包括拆分权
力巨大的铁道部。政府还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发布声明说,将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与卫生部合并,并加强食品和药品监管部门的权力。
这次改革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重组,中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让政府机
构的规模变大、数量变少来提高行...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4280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uthenticsam (愛的刻骨 唱的淒美 西海情歌 刀郎无敌!),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土共完鸟哦 汪洋汪大海负责具体实施国务院改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1 20:32:21 2013, 美东)
李将军,我也开骂土共了哦, 你看好了, hahaha
原标题:中国“大部制”改革引世界瞩目
重组力度大备受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0日报道】备受关注的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方案10日正式对外披露,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届时,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
少至25个。
这次改革的具体内容是: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
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
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
总署。
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 阅读全帖
V*******w
发帖数: 67
49
锦涛十年改革篇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创造了惊人成长、综合国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但也留下相
当的「改革欠账」,尽管个中缘由尚待史家去详细解画,但不管怎样,收容制度和农业
税的废除、全民医保制度的确立,这三项伟大历史功勋都将铭记在胡温的名下。香港商
报实习记者王红
收容制度和农业税的废除、全民医保制度的确立,是胡温留给中国社会三项不容置
疑的伟大历史功勋。这也真正体现胡温亲民、爱民、恤民的政治性格。
收容制度废除---源于建国初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的收容制,是一种社会救助和维护城市形象的行为。此后,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不断
博弈,收容遣送制度逐渐在实践中脱离原来社会救助的立法原意,逐渐演变为限制外来
人口流动,沦为一项严重威胁人权的带有惩罚性的强制措施。随着收遣适用对象的扩大
,收容站亦都以生活费、遣送费、城市增容费等名目收费,被滥用于乱收费、勒索、非
法拘禁、强制劳动。2003年6月20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的出台标志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随后一些城市的收容遣送相
关条例和制度也陆续废止。
免除农业税---「农民稳...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254
50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杨继绳:社会矛盾就是改革的动力
杨继绳:社会矛盾就是改革的动力
发布时间:2012-04-21 18:49 作者:杨继绳
杨继绳:1940年11月出生,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196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工学科,入新华社工作前后35年,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新闻学院
教授。曾任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经济参考报理论部主任、新闻采访中心主任、新闻调
查部主任等职。
著作:《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实》、《三十年河东:权力市场经济的困
境》、《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等。
已逾七旬的杨继绳,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亲历者,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记录者
。他撰写的30多篇调研报告曾获得中央领导人的重视。与他35年新华社新闻从业经历如
影相随的社会变迁历程中,所有的伤痕与苦难,寂灭与坚持,都将被牢记,都将被刻进
历史。在他的著作里,虽满纸沧桑,但从那里却能读懂未来。
在他看来,转型中国的最大障碍是权力进入市场,形成权力市场经济,日益严峻的官民
矛盾、劳资矛盾是它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这些社会危机和矛盾,促使中国社会亟须再一
次掀起改革的浪潮。
而为今之计,要继续改革,就必须凝聚改革共识,必须拨开利益和观念...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