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教书先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D*V
发帖数: 3096
1
来自主题: TheStrait版 - 毛泽东致恩师黎锦熙信(1917)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47/1/10101.shtml
邵西先生阁下:
省城一面,几回欲通音问,懒惰未果。近日以来,颇多杂思,四无亲人,莫可与语
。弟自得阁下,如婴儿之得慈母。盖举世昏昏,皆是斫我心灵,丧我志气,无一可与商
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成全道德,适当于立身处世之道。自恸幼年失学,而又日
愁父师。人谁不思上进?当其求涂不得歧路彷徨,其苦有不可胜言者,盖人当幼少全苦
境也。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
气,锻炼筋骨。昨十六日回省,二十日入校,二十二日开学,明日开讲。乘暇作此信,
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
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而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
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
之全邪!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以欂
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
笼一世之具,此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如何能久?
今之论人者,称袁...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18:14:07 2017, 美东)
在大多数人眼中,学术圈曾经是一片“圣洁的土地”,这里的人“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不知从何时起,公众对于学术圈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人和圈外的人一样,有
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
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叫卖与吆喝。学术圈再也不是一方
净土,嘈杂如同菜市场。
如果说外界对学术圈的评价还有些隔岸观火看不真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的施爱东则用一篇正规学术论文回应了外界的看法。学术圈确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充满了利益相争和同行相轻。同时他还总结到,许多貌似不良的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
术生态必然会滋生出来的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
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
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池水甚浅,甚至连王国维背后的衣
服都未浸湿,他并没有呛水。但
湖底满是淤泥,王国维入水时头朝下并用了相当力量,以致口鼻都为淤泥湮塞,清道夫
托他出水后又不知道如何及时抢
救,观堂终于窒息而死。
莫道昆明池水浅,一样呜咽送大贤。
王国维给儿子贞明留下了...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53185
4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银元时代生活史ZZ
作者:陈存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存仁(1908—1990)原名陈承沅,出生在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之家,早年丧父。
·从学校毕业后,又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世家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
·1935年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由上海世界书局首次以精美彩色画印
制中药植物,先后印制二十七次,解放后仍再版。
·1937年应上海世界书局要求,赴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回来出版《皇后医学丛
书》。
·1960-1970年代 在香港最畅销的《星岛日报》专栏投稿,达17年之久,每天一篇,
其中有关食补的“津津有味谭”连载,得到香港及东南亚粤籍读者极大欢迎。
·1964年由韩国驻香港总领事推荐,荣获韩国著名的庆熙大学名誉博士衔,以表彰其对
汉医学的杰出贡献。
·1970年中期 法国美食协会给予“美食家”称誉。
·1979年 应日本名出版社“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共四大册(1982年
正式出版)。
·1990年9月9日,因突发心脏病,于美国洛杉矶寓所去世。
第一章 一块钱尽是血泪
1.一块银元 七钱三分
一块银元 七钱三分 惨遭逆境 幼年...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5
摘要:如果我们把学术研究还原为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那么,学者们学术生活中惯
行的学术行为,也就可以视为一种“行业民俗”。通过对中国现代学术生态的民俗志书
写,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研究的行业民俗与其他社会职业的行业民俗并没有本质差别,
在学术界,一样有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反抗与革命
,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
叫卖与吆喝。通过对普通学者行业民俗的功能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貌似不良的
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术生态滋生出来的必然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
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
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学术史 学术生态 学科危机 学术革命 行业民俗
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能够进入学术史的只是极少数对学
术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知名学者,而与他们同时的绝大多数普通学者,都被排斥在学术史
的大门之外。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把学术研究看作一种特殊的行业类别,就会发
现,作为“学术工匠”的普通学者,他们所处的学...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陈明先:我和刘贤斌的聚散人生zz
陈明先:我和刘贤斌的聚散人生zz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异见人士的妻子
几年前,贤斌还在四川省第三监狱(在大竹县城)里服刑,一 直在外面为他奔走呼号
的朋友欧阳懿就正告我,要我写点关于我和贤斌的文 字。我想我实在写不出。我和贤
斌的相识很简单,并没有人们想象 的传奇。1993年11月,我在遂宁中学教书。贤斌从
秦城监狱出来了,帮他二嫂看守过店面。我常常去和他二嫂聊天,我们 就这样认识 了。
和贤斌说 过些什么呢?现在的我已无从回忆。虽然见 证过1989年事件的场景,但对他
的经历,我仍充满了好奇。遭遇过如此苦难 还能乐观积极的男子,还有什么苦不能吃
呢?我对 他有着十二分的好感。虽然他没有工作,户口又在城郊的农 村,但那时我已
经意 识到单位和户口在以后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只要他能养 活自己,我就能养活自己
和孩子。
我和贤斌交往,始于1994年3月。当时贤 斌已经离开遂宁,开始穿梭于遂宁与成都之间
,推销一种叫芒果茶的饮料。我一向疏于对钱财的关 注,但看他吃苦耐劳,也就喜在
心里。
大概是5月,贤斌说要到北京去。临行前,我们在遂宁破旧的街上溜 达了很久。贤斌怕
我孤 单,提出给我买一台黑...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7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英文系怎么办?
回应推荐喜欢
2013-04-14 23:16:03 瞬间收藏家(中国梦 做不起)
不在天朝上大学不知道大学可以这么坑爹,上了那么多年学第一次想把课本点了居然不
是什么高中是大学…… 同英专生荐此文。
> 删除
2013-04-14 23:36:58 向晚荼靡(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外语作为一门专业,的确是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在大学选择辅修英语,我承认有混
文凭和证书之嫌,但也与从初高中起培养起的兴趣很有关系。至今完全记不起高级综合
英语这种课怎么上的,倒是记得外教让我们做的每周新闻报道作业挺有意思的,还有喜
欢诗歌的翻译老师,授课很有底蕴,最后写毕业论文时外教老师给我们定制一个很详细
的时间表定期检查进度,跟着他一步步地走过来,也不觉得很吃力。搞笑的是,他还将
写作规范整理成册发给我们,那时才惊觉我们在英文系辅修三年,居然没有接触过写论
文的技术规范,要知道他指导的学生里还有本身主修英语的哦。
> 删除
2013-04-14 23:52:41 木頭記
香港的大学生英文能力主要还是英文中学里历炼出来的。不知道国内几大外国语学校的
高中毕业生水准如何。
然而我感觉港大英文系的课...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巨流河不算小说把?
她的文笔主要在序言里挺好,后来又看了一下正文,也还好。
我也同意是一本不错的自传,可要说成独一无二、不看就有缺憾的名著,可能就有些过
分了。
王德威专门为此书写了一篇长文,我附在后面。不过你不一定全看,哈哈。王先生主要
在开头的二、三两段里,提出这本传记因为采用了内敛式的叙述风格,表达了作者的文
学情怀,所以也可以算作文学作品。
他本身就是研究文学的专家,能这么说,让我有些疑惑。我觉得有的传记作品可以在语
言或叙述上更讲求文学性,但仍需严格遵守历史性著作的规范。象这本书被划入长篇小
说,那无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无法正确对待她所写的内容。
还有一种在历史和文学之间的边缘体裁,叫传记文学。那要在纪实中有虚构成分才称得
上。如果只是有一些文学性的修饰,比如说讲究词藻,经历讲述得比较吸引人,恐怕依
然无法和历史性著作区隔。
附:
王德威: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注:齐邦媛先生引自覃子豪诗《金色面具》(原句:"活得如此愉悦,如此苦恼,如此
奇特。 ");齐邦媛,《巨流河》(台北:天下, 2009),131页。以下引文出自同书。
齐邦媛教授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9
来自主题: Translation版 - 英文系怎么办?
回应推荐喜欢
2013-04-14 23:16:03 瞬间收藏家(中国梦 做不起)
不在天朝上大学不知道大学可以这么坑爹,上了那么多年学第一次想把课本点了居然不
是什么高中是大学…… 同英专生荐此文。
> 删除
2013-04-14 23:36:58 向晚荼靡(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外语作为一门专业,的确是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在大学选择辅修英语,我承认有混
文凭和证书之嫌,但也与从初高中起培养起的兴趣很有关系。至今完全记不起高级综合
英语这种课怎么上的,倒是记得外教让我们做的每周新闻报道作业挺有意思的,还有喜
欢诗歌的翻译老师,授课很有底蕴,最后写毕业论文时外教老师给我们定制一个很详细
的时间表定期检查进度,跟着他一步步地走过来,也不觉得很吃力。搞笑的是,他还将
写作规范整理成册发给我们,那时才惊觉我们在英文系辅修三年,居然没有接触过写论
文的技术规范,要知道他指导的学生里还有本身主修英语的哦。
> 删除
2013-04-14 23:52:41 木頭記
香港的大学生英文能力主要还是英文中学里历炼出来的。不知道国内几大外国语学校的
高中毕业生水准如何。
然而我感觉港大英文系的课...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086
11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家世 (伯父写的)
(我家祖籍胶东, 伯父一生怀念家乡。去世前几年写了些小文, 小揩书誊写,复印了
寄给我)。
家世
小时候, 最爱听祖母讲故事。她不识字, 但善于说故事。 冬日, 天短夜长, 晚饭
后到街上玩一会儿, 很快天就黑了。回家坐在热炕上, 没有睡意, 便要祖母说故事
, 她也高兴讲。故事内容很广, 有戏文, 什么唐僧取经啦, 包黑子铡陈世美, 打
龙袍啦,以及白蛇传,六月雪斩窦娥,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祖母讲时都是绘声绘色,
有时甚至拉长腔唱着。此外, 说一些村里的真人真事,再就是所谓瞎话。
当然也讲家中的事。 “我们的老太爷子在北京开水上买卖, 挣就一份家业。” 祖母
曾经常这样对我说。老太爷子即我的上祖,水上买卖当时不知是干什么的, 后来知道
就是卖水的。 那时没有自来水, 人们吃水须要买, 由卖水的推着水车往各家送,就
象现在送牛奶一样。可想这是微利的小买卖。但优点是收入比较稳定, 没有什么风险
。这样, 上祖辛劳一生, 置了一份家产, 盖了十几间房,买了二十几亩地, 在村里
成为富户。
富户都各有名号,小时记得村里有“南楼上”,“高台子”, “东大园”等, 我家名
号是“槐树底下”。后来...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12
来自主题: AnthroLing版 - 英文系怎么办? (转载)
回应推荐喜欢
2013-04-14 23:16:03 瞬间收藏家(中国梦 做不起)
不在天朝上大学不知道大学可以这么坑爹,上了那么多年学第一次想把课本点了居然不
是什么高中是大学…… 同英专生荐此文。
> 删除
2013-04-14 23:36:58 向晚荼靡(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外语作为一门专业,的确是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在大学选择辅修英语,我承认有混
文凭和证书之嫌,但也与从初高中起培养起的兴趣很有关系。至今完全记不起高级综合
英语这种课怎么上的,倒是记得外教让我们做的每周新闻报道作业挺有意思的,还有喜
欢诗歌的翻译老师,授课很有底蕴,最后写毕业论文时外教老师给我们定制一个很详细
的时间表定期检查进度,跟着他一步步地走过来,也不觉得很吃力。搞笑的是,他还将
写作规范整理成册发给我们,那时才惊觉我们在英文系辅修三年,居然没有接触过写论
文的技术规范,要知道他指导的学生里还有本身主修英语的哦。
> 删除
2013-04-14 23:52:41 木頭記
香港的大学生英文能力主要还是英文中学里历炼出来的。不知道国内几大外国语学校的
高中毕业生水准如何。
然而我感觉港大英文系的课...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95
高 华
◇ 一本奇书
雷光汉的未刊书稿《我的中国心结: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流亡记》是一本奇书
,这是一位为躲避文革中“一打三反运动”的镇压,于1970年“外逃到苏联”的前北大
历史系毕业生在苏联中亚地区飘泊沉浮的实录。二十世记以来,虽然中国人写的旅苏观
感为数可观,但称的上是名篇的却不多,只有20年代瞿秋白的《饿乡记程》和《赤都心
史》、30年代初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和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等。及至郭沫若
1946年的《访苏记行》和1952年的刘白羽的《莫斯科访问记》,已完全落入程式化的俗
套,无一不是对苏联新制度直白的赞美。建国后的访苏游记写得好的也是曲指可数,给
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只有尚未结集,发表在1957年春《文汇报》上徐铸成的访苏游记,从
中多少能捕获一些苏共二十大后苏联社会的变化(1975年我曾拿着介绍信在南京图书馆
逐日翻看1957年的《文汇报》,时间一长,警惕性很高的管理员觉得不对头,就打电话
到我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就禁止我再看了)。另...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368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真实的汪精卫 (ZT 超长 慎入)
真实的汪精卫
作者:林思云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
时,
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
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一大特
色;只告诉大家他是坏人,却又不告诉大家他作过什么坏事。好在中国学生头脑比较简
单,
不喜欢刨根究底,所以历史老师还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烦。
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
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
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
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中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实在有碍于中国的发展
与进步。
历史上真实的汪精卫,曾是近代中国有数的叱吒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在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应该考虑还汪精卫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历
史上真实的汪精卫。
要为汪精卫写一个比较...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15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0/4/230442.shtm
叶企荪:工资比毛泽东还高的科学家 恋爱失利而终生未娶
来源:文汇报
叶企荪,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的门下,走出了中国科学院79名院士。叶先生的
学生李政道称自己的老师为“中国物理学的奠基人”。在知识分子不太吃香的时代,叶
先生的工资比毛泽东还高。
当时实在“阔”得很
在我们平常人眼里,科学界的人在1949年后好长时间都不大吃香,至少“臭老九”的帽
子是戴着的。因此,当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当年有的科学家工资比毛泽东还高,这着实
是有些不能相信。
然而老先生说这是事实。他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叶企荪先生。
老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工作,担任秘书,而秘书们的总管
是谁呢?这个人的名字也会有很多人熟悉——那就是邓稼先。
数理化学部是科学院当时的第一大部(似乎还有一个科学技术部),在这里做秘书,最低
,也得是当时全国十大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老先生告诉我,当他毕业的时候,全国只有5万名大学生,今天,有500万,是他想不到
的。似乎也有为自己是那五万分之一有些得意... 阅读全帖
g***x
发帖数: 1587
16
  
太可怜!
转帖来的。骂骂鲁迅怎么样?大师在一生中都不是好鸟。
——————————————————
鲁迅妻子,无性无爱守41年活寡,只愿生生世世永远不要再遇见鲁迅。
作者:李梦霁
下花轿时,我掉了绣花鞋,是凶兆。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我的大喜之日。
五年后,我又见到他。 嶙峋得清冷,而倨傲。
1月色凄寒。
盖头久久没掀,灯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师椅上,翻书,不语。 我瞥见墙角的一只蜗
牛,一点点向上爬,很慢,仿佛时间。
五年前,父母之命,我便成了周家的媳妇,年底完婚。 他是江南水师学堂的学生,书
香门第,祖父是京官,犯了错,锒铛入狱,家道也便中落。 我家为商,我长他三岁,
似是一桩好姻缘。
成亲在即,他却要留洋日本,耽搁婚期。 临别,我随周家人送行。 他对我说,「你名
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 」周家无女,从那时起,我就自认是周家的人。 让他安心
,让家安宁,是我毕生所愿。
我等了五年。 等待有朝一日,一路笙歌,他来娶我。 可是,他迟迟不归,杳无音信。
听娘娘(绍兴话,即婆婆,下同)和亲戚说,他成了新派青年,嘱我放脚,进学堂。
我四岁缠足,母亲言,好人家的女子...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7
我和费孝通先生没有关系。我们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在更是人鬼殊途的人。
(费先生于2005年以95岁高龄辞世。)
如果我有兴趣写一写费先生,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学科兴趣—社会学。
说起来,我第一次接触「费孝通」的名字,是在香港一份杂志里。该杂志叫「人物」,
是份自由知识分子的刊物。当时「人物」曾连续许多期每期都选载费孝通一篇旧文,是
关于美国人的性格和社会的。我读了十分佩服。当时,(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期)我正
在中文大学修读社会学,所以这一系列的文章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同时,杂志编者对费
孝通先生的介绍,誉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山祖师,又叙述他在大瑶山作调查研究时不慎掉
进捕虎陷阱中,其妻王同惠女士召人救援时跌下溪涧丧生,读后不胜唏嘘。更由此觉得
费先生对学术的追求真是全个生命投入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然而费先生的背景
如何,当时身在何处,我却一无所知,亦无暇寻求,只是觉得费先生十分遥远,高不可
攀。(其实,当时费先生在大陆,作为大右派正被下放到干校接受农民再教育。)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中文大学和美国匹斯堡大学的两个社会学系有合作计划,由后者派
来教授主持我们的社会学课程。他们的教授...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冀朝铸:从费孝通说开去—兼论翻译被偷窃及知识分子独立人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9 09:02:31 2018, 美东)
我和费孝通先生没有关系。我们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在更是人鬼殊途的人。
(费先生于2005年以95岁高龄辞世。)
如果我有兴趣写一写费先生,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学科兴趣—社会学。
说起来,我第一次接触「费孝通」的名字,是在香港一份杂志里。该杂志叫「人物」,
是份自由知识分子的刊物。当时「人物」曾连续许多期每期都选载费孝通一篇旧文,是
关于美国人的性格和社会的。我读了十分佩服。当时,(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期)我正
在中文大学修读社会学,所以这一系列的文章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同时,杂志编者对费
孝通先生的介绍,誉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山祖师,又叙述他在大瑶山作调查研究时不慎掉
进捕虎陷阱中,其妻王同惠女士召人救援时跌下溪涧丧生,读后不胜唏嘘。更由此觉得
费先生对学术的追求真是全个生命投入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19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0
南方周末 法学学术前沿 法学学术前沿 微信号 frontiers-of-law
功能介绍
聚焦法治精神、学术思想、前沿时事;旨在传播法界言谈、分享法学文萃、启蒙社会共
识;致力做讲方法、识时务、有情怀的公众号!
张五常:
看了《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失声痛哭。题目是《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说是
什么“被遗忘”,其实是“被蹂躏”。
知道画家林风眠文革期间为了自保,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张画,亲手一张张泡到浴缸里,
站在上面踩烂,我哭过;知道钢琴家刘诗昆的手指被红卫兵打断,我哭过;读到翻译家
杨宪益孤苦晚年的报道,我心头一酸;刚才读那篇报道,读到那个一目失明,用旧信封
糊住一边眼镜,蜷缩在被子里的九旬老人,“居然是直到去世《哈佛法学评论》都每期
给他寄样刊的大学者,中国仅有的几个哈佛法学博士之一,前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时
,我又哭了。要是世界上完全没有人记得他,他不至于显得那么可怜。
用不着宣扬他们的成就,用不着复述他们的遭遇,用不着指出谁是罪魁。没有什么好说
,只有哭一场。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
来源:本文是南方周末《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他们被忽视的代价》、《我们在
传承》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左起:查济民女儿,周光召,刘璧如,王小云,杨振宁,姚期智
来源 | 《数学文化》2019第10卷第2期
访问整理 | 王涛、王坤
昨天 (9月7日),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宣布授予密码学
家王小云,奖励她在密码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王小云创造了一种毁灭性的密码分析方
法,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国际通用的算法。那么,她的数学和密码人生是怎样展开的呢?
王小云,1966年出生于山东诸城,1981年进入诸城一中学习,1983年起就读于山东
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师从潘承洞院士;1993年毕业后留校任
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5年6月受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
授”。现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密码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
王小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密码学。在密码分析领域,她系统给出了包括 MD5, SHA
-1 在内的系列 Hash 函数算法的碰撞攻击理论,提出了对多个重要 MAC 算法 ALPHA-
MAC、MD5-MAC 和 PELICAN 等的子密钥恢复攻击,以及 HMAC-MD5 的...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22
《九年的家乡教育》
胡适


我生在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那时候我家寄住在上海大东门
外。
我生后两个月,我父亲被台湾巡抚邵友濂调往台湾;江苏巡抚奏请免调,没有效果
。我父亲于十八年二月底到台湾,我母亲和我搬到川沙住了一年。十九年(1892)二月
二十六日我们一家(我母,四叔介如,二哥嗣秬,三哥嗣秠)也从上海到台湾。我们在
台南住了十个月。十九年五月,我父亲做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台东是
新设白州,一切草创,故我父不能带家眷去。到十九年底,我们才到台东。我们在台东
住了整一年。
甲午(1894)中日战争开始,台湾也在备战的区域,恰好介如四叔来台湾,我父亲
便托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乡,只留二哥嗣秬跟着他在台东。我们于乙未年(1895)正月
离开台湾,二月初十日从上海起程回绩溪故乡...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334
23
赵俪生和杨联陞的这桩冲突案,只听一方面的不算哈。
http://www.edubridge.com/erxiantang/l2/hanshishan.htm
重审杨联陞赵俪生电话冲突案
作者:韩石山
一九八七年四月九日在美国,抵达剑桥镇的大陆学者赵俪生与美籍中国学者杨联陞
之间,在电话上有一场冲突。这是一场上辈学人之间的冲突,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初期
,大陆学者与海外中国学者之间的一场冲突。是谢泳先生把它发掘出来并赋与一种思想
史上的意义。
谢泳是个很注重历史细节的学者,有很好的直觉力。他的文章叫《杨联陞为什么生
气》,发表后又收入他的单本书中,周一良先生看过之后,写了篇为杨联陞辩护的文章
,叫《<杨联陞为什么生气>一文质疑》。在蒋力先生编的《哈佛遗墨——联陞诗文简》
中,两文都作为附录收入了;该书二○○四年十二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我认为这场电话冲突案,有重审的必要。
先看是怎么回事。赵俪生是兰州大学的教授,一九一七年出生,当时七十岁,依照
一九八七年中美学术交流计划的安排,四五两个月去美国访学。四月八日到剑桥镇住下
,生活不方便,又见不上与他作学术交流的哈佛教授Kuhn先生,很是烦恼。...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11672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转帖: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
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下为原帖链接,有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wNDU2NA==&mid=2658762293&idx=1&sn=2eb75e118724a1fd5141900462afa0f4&scene=0#wechat_redirect
看后很让人唏嘘叹息。
---------------------------------------------
【历史现场】
“刚才哭了一场,失声痛哭。看了《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题目是《被遗忘三十年的
法律精英》。说是什么“被遗忘”,其实是“被蹂躏”。
知道画家林风眠文、、革期间为了自保,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张画,亲手一张张泡到浴缸
里,站在上面踩烂,我哭过;知道钢琴家刘诗昆的手指被红’卫‘兵打断,我哭过;读
到翻译家杨宪益孤苦晚年的报道,我心头一酸;刚才读那篇报道,读到那个一目失明,
用旧信封糊住一边眼镜,蜷缩在被子里的九旬老人,“居然是直到去世《哈佛法学评论
》都每期给他寄样刊的大学者,中国仅有的几个哈佛法学博士之一,前中央大学法学院
院长”时,我又哭了。要是世界上完全没有人记得他...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2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劝君免谈陈寅恪 易中天
一 不该热的热了起来
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
理的事情。
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众情人。没错,这些年文坛荧屏上是有不少
“历史”,而且上演得轰轰烈烈,风头十足,好像全国人民都有历史癖,也没患过健忘
症似的。然而最走红的“历史小说”和“历史剧”又是什么呢?《还珠格格》和《雍正
王朝》。前者已自己坦言是“戏说”,后者则被史学界斥为“歪说”。历史在文艺作品
中能不能“戏说”或“歪说”,这是另一个问题(比如《西游记》就是戏说,《三国演
义》则是歪说,或不乏歪说成分)。但戏说、歪说不等于实说、正说,总归是一个事实
。它们和陈先生以及陈先生所治之史八杆子打不着,也是一个事实。所以,历史小说和
历史剧走红,并不意味着历史学家也会走红,也该走红,何况那历史小说和历史剧还是
戏说和歪说?事实上历史学家无论生前身后多半都是很寂寞的。唐长孺先生曾自撰墓志
铭曰:“生于吴,殁于楚,勤著述,终无补”,说的大抵是实话。一个历史学家可能会
因其学术成就而成为文化名人,却很难因此而成为热点人物。如果成了,那就一定有别
的原因,比如吴晗。
陈寅恪也不...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1648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U 讨论区 】
发信人: Primeval (waaaowao), 信区: THU
标 题: 你所不了解的——清华大学的信仰渊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6 00:25:07 2018, 美东)
2017-08-26 赵征 生命季刊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前言)
文/赵征
编者按:本文为赵征姊妹为“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所写的前言。正如她文中所述:“
纵观清华的百年校史,神的真理和恩典从未间断,仿佛清源活水穿越水木春秋,浇灌众
多学子的心灵。”从这部见证集中,我们看到了神在清华百年历史中的奇妙作为。本刊
从今日起,将陆续播发“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中的美好见证。
前言
呈现在您眼前的这本文集是我们三十位清华校友讲述的自己的人生故事,是茫茫人海中
一群普通学子探索人生终极问题的心灵历程。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尚学文化里,我们从
小就别无选择地踏上了遥遥的治学之路。从小学到大学,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清华
大学深造。我们只知治学好──治学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也可以造福人类。但是
,治学之路的尽头在哪里呢?当我们走到人生尽头时,一生治学的成果可...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1648
27
2017-08-26 赵征 生命季刊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前言)
文/赵征
编者按:本文为赵征姊妹为“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所写的前言。正如她文中所述:“
纵观清华的百年校史,神的真理和恩典从未间断,仿佛清源活水穿越水木春秋,浇灌众
多学子的心灵。”从这部见证集中,我们看到了神在清华百年历史中的奇妙作为。本刊
从今日起,将陆续播发“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中的美好见证。
前言
呈现在您眼前的这本文集是我们三十位清华校友讲述的自己的人生故事,是茫茫人海中
一群普通学子探索人生终极问题的心灵历程。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尚学文化里,我们从
小就别无选择地踏上了遥遥的治学之路。从小学到大学,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清华
大学深造。我们只知治学好──治学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也可以造福人类。但是
,治学之路的尽头在哪里呢?当我们走到人生尽头时,一生治学的成果可以使我们的心
灵充满平安和满足吗?
与清华同龄的百岁校友杨绛先生曾在回忆录《我们仨》的结尾发出了一个凄凉的叹息: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
在人世道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 阅读全帖
G**U
发帖数: 5492
28
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
(南方周末)
一群老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足以让我们警惕: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一本词典引出一群老人
这是一本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460多万字,所收词条已达到4.5
万多个,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词典》的3倍。
词典的最后校样已经完成。在没有政府支持,没有经济资助,没有鲜花和掌声,
甚至连正规办公室都没有的情况下,两代学人在默默无闻中历经九载寒暑的呕心沥血
之作,终于接近了尾声。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
却由一群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
而做不了的事。”
这本书后面,有一群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人。
这是一些响亮的名字,一些在1949年以前就已成为法学权威的前辈名宿———
盛振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
周木丹,比利时鲁汶大学1934年法学博士;
卢峻,美国哈佛大学1933年法学博士;
王名扬,法国巴黎大学1953年法学博士;
蔡晋,东吴大学1933年法学士;
许之森,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
卢绳祖,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
...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傅国涌
【2008年4月在浙江大学讲,根据录音整理】
六十年前,1948年10月20日胡适之先生在大陆做了作后一场演讲,在浙江大学,讲
题为自由主义。一个浙大学生多年后回忆,那次听讲的人不多,而且中途有许多人离开
,但我在浙大校长竺可桢当天的日记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讲演,与胡适不久后在
台湾发表的演说《自由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内容很接近。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但
是他真正直接、系统地表达自由主义的理念,则是1947年以后的事。“五四”时代,他
提出要引进“易卜生主义”,也就是独立的个人主义,这是他所理解的自由主义的一个
基础,包括他在20年代主张的“好政府主义”,与他理解的自由主义也是接近的,但他
长期以来并没有打出自由主义的旗帜,直到他离开大陆前一年,他才在北平广播电台的
一次演讲当中,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见解。这次到浙大是他在大陆讲自由主义
的最后一场,事实上,在此以后,他追求的自由主义在大陆就要长时期地退出历史舞台。
1948年12月17日,中国面临剧变,胡适将永远离开大陆,他跟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
徒雷登说过,他与共产主义“不... 阅读全帖
f**********w
发帖数: 210
30
中国的近代史,一座庐山就是一部中国啊,近代史。我们那年去都是特逗,赶着庐
山那些别墅拍卖,就是毛泽东、蒋介 石住过的别墅拍卖。广告词绝了,立着那大牌子
,我们都在那牌子底下亲切合影。蒋介石失去的,毛泽东得到的,你掏钱就是你的。哇
,绝了!这玩意儿太来劲了! 反正咱就是没钱,不然我一定要得到一座。太好了,这
玩意儿。
在庐山开会,这庐山会议,因为全国都饿死人了嘛,到处都是饿死人的现象。你不
是太平盛世,尧天舜日么,你到处饿死人,这玩意儿你咋整啊。于是毛泽东就要开 会
,总结一下。毛泽东认为,总的形势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饿死多少人啊
?几百万!“前途光明”!几百万?太少了,接着来!才牺牲了几百万,我 们不害怕
,牺牲了两千万才建立了共和国。所以毛泽东在会上胡喷,完了之后,就以他喷的这个
东西,讨论嘛,大家就讨论,结果这一讨论就出问题了。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副部长彭德怀元帅去东
欧访问,回国正好赶上庐山会议。毛 泽东在会上这么一喷,在会上气氛他没有感受到
,直接就赶上小组讨论,以毛泽东这东西作讨论,正好分在西北组。彭德怀一看就急了
,不同意...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1
《“农民研究生”失业记》追踪
多人想帮“农民研究生”找工作
100多家网站转载这篇稿件,在微博、论坛上引起热议
保定阜平硕士研究生苗卫芳毕业后回家种地,老父愤而服毒自杀。昨日,本报河青特稿《“农民研究生”失业记》见报后,包括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凤凰、新华网、人民网在内的100多家网站都进行了转载,苗卫芳也成为微博、论坛上各方关注的焦点,网友就“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等论点展开激烈交锋。
昨日,也有多家单位及热心人士来电,想帮助苗卫芳就业。苗卫芳感谢大家提供帮助,表示目前正在专心准备阜平县的教师招聘考试。
最新进展
多个单位、个人想帮苗卫芳找工作
昨日,多家单位及热心人士来电,想帮助苗卫芳就业。
河北省新联合公益基金会的武女士表示,他们考虑到苗卫芳之前有过教书的经历,愿意帮他介绍到一家职业技术学院去教书。另外,还可以把苗卫芳安置到该基金会下属企业的档案馆工作,帮企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在那里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用于写作。“看苗卫芳适合哪个工作,主要考虑他的意愿。”她说。
珠海天堂纪念网的苏先生也打来电话,该网站主要从事网上祭奠活动,苏先生想聘苗卫芳为网站的文字编辑。“我考虑到他爱好写作,正好这...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nyyen (你心头永远的痛), 信区: PKU
标 题: 雷光汉:关于沈元的一封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31 21:12:47 2014, 美东)
沈蓓姐姐:
你好,并问候你全家亲人,转致我的敬意和哀思。请允许我以“姐姐”来称呼你,
因为我和你遇难的小弟沈元从1956年开始就是老同学,亲如兄弟,无话不谈,并接受了
他不少学识上、物质上的帮助。直到现在,每年清明、冬至我都要摆酒设桌来祭奠我的
父母兄弟和他。他的年轻的音容笑貌、谈吐和柔和清脆、句句皆文章的话语,几十年来
一直都留在我的眼前,响在我的耳边。
1955年9月我们考入北大历史系(他是全国文科第一名),在新生座谈会上就认识
了他。第一年我们住在一栋二楼学生宿舍小通楼的一间大房内,以后换到斜对门。因为
我生在湘西石门县山区农村,家里一贫如洗,穿着补丁衣,盖着破被子,土里土气,不
敢和他这位大城市来的时髦同学来往,并没有很多接触,只是在图书馆见面点点头。他
给我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穿着整齐,谈吐不凡,而功课极好,身边老是有女同学围着他
。1956年春...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1288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
各位在美国更容易体会到这一点,凡是整中国人最厉害的人不是外国人,而是中
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也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中国人的,不是外国
人,而是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朋友住在那儿开矿,一下子
被告了,告得很严重,追查之下,告他的原来是个老朋友,一块从中国来的,在一起打
天下的。朋友质问他怎麽做出这种下流的事?那人说:「一块儿打天下是一块儿打天下
,你现在高楼大厦,我现在搞的没办法,我不告你告谁?」所以搞中国人的还是中国人
。譬如说,在美国这麽大的一个国度,沧海一粟。怎麽会有人知道你是非法入境?有人
告你麽!谁告你?就是你身边的朋友,就是中国人告你。有许多朋友同我说:如果顶头
上司是中国人时,你可要特别注意。特别小心,他不但不会提升你,裁员时还会先开除
你。因为他要「表示」他大公无私,所以我们怎麽能跟犹太人比?我常听人说:「我们
同犹太人一样,那麽勤劳。」我觉得这话应该分两部分来讲,一个是,中国人的勤劳美
德,在大陆已被四人帮整个破坏。几千年下来,中国唯一最重要的美德--勤劳,现在已
不存在。第二,我们拿什麽来跟犹太人比?像报纸上说的:以色列...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1188
34
《五百年来谁著史》中,揭示了一个旧时代的崩溃:随着朝贡体系的成员被西方列强一
一剪除,古代中国逐渐丧失了运作空间,最终在持续的货币战争、武装侵略下,走向衰
败,一个曾为世界贡献过孔孟之道、伟大发明和工艺精神的民族,突然成了现代视角中
的“野蛮人”。
在浩荡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为什么一次次错过机遇?因为精英阶级、士大夫阶级颟顸无
能,他们落入了自己制造的概念中,完全丧失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他们全部的才华
都被消耗在利益争夺、立场碰撞和意气用事中,这又如何能应对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
《五百年来谁著史》完美地展示了我们面对的困境,可解决之道在哪里?
几年的不懈努力,《马克思的事业》是韩毓海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刚一问世,它便被
新闻出版总署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本书最难得之处在于,
它超越了左右之争,致力于追寻马克思的真精神,以此回应时代挑战。
应该看到:一方面,在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上,马克思主义产生过巨大作用,曾带领我们
走出百年迷茫;另一方面,我们对马克思的误会又比比皆是,许多人只是接受了几个教
条,便自以为融会贯通,对马克思的“评论”压倒了对马克思著作的阅读,没有哪个... 阅读全帖
t******3
发帖数: 4053
35
忆混在“乌有之乡”的那些日子。。。

文/辛允星
引子:虽然还未到老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怀旧情怀还是日益严重,特别是
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回忆起在北京生活的7年时光,感觉那是我人生中最
为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位毛左转变成为了一位自由主义者(自认为
)……
一、漂在北京的日子
在2004年6月大学毕业后,出于对京城的奇妙幻想,我毅然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
会来到北京寻找就业机会,临时寄宿在一位近亲的工棚里。然而,在之后寻找工作的岁
月里,我可谓是历经磨难,到处碰壁,可靠的工作岗位申请不到,主要是因为没有工作
经验;那些被宣传的“神乎其神”的销售工作,又不是常人所能胜任的。在被迫无奈之
下,我也曾尝试接受一些培训,也曾到职介所寻求机会,但最终发现要么是骗局,要么
就是因完全不能接受某种工作方式而作罢。清晰地记得,在这段艰苦求职的时间里,我
遭遇了很多的身体折磨,有一次被大雨淋透,只好躲在潘家园的天桥低下避雨,直得很
晚才回到马驹桥的临时居所;还有一次因为囊中羞涩一整天没吃饭,直到晚上7点多才
回到亲戚的职工餐厅填饱了肚子;更...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6
感慨万千。忆混在“乌有之乡”的那些日子。。。
文/辛允星
引子:虽然还未到老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怀旧情怀还是日益严重,特别是
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回忆起在北京生活的7年时光,感觉那是我人生中最
为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位毛左转变成为了一位自由主义者(自认为
)……
一、漂在北京的日子
在2004年6月大学毕业后,出于对京城的奇妙幻想,我毅然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
会来到北京寻找就业机会,临时寄宿在一位近亲的工棚里。然而,在之后寻找工作的岁
月里,我可谓是历经磨难,到处碰壁,可靠的工作岗位申请不到,主要是因为没有工作
经验;那些被宣传的“神乎其神”的销售工作,又不是常人所能胜任的。在被迫无奈之
下,我也曾尝试接受一些培训,也曾到职介所寻求机会,但最终发现要么是骗局,要么
就是因完全不能接受某种工作方式而作罢。清晰地记得,在这段艰苦求职的时间里,我
遭遇了很多的身体折磨,有一次被大雨淋透,只好躲在潘家园的天桥低下避雨,直得很
晚才回到马驹桥的临时居所;还有一次因为囊中羞涩一整天没吃饭,直到晚上7点多才
回到亲戚的职工餐厅填饱了肚子...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USANews
标 题: 张益唐:若在中国现在无法取得如此数学突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6 14:40:54 2014, 美东)
张益唐:若在中国现在无法取得如此数学突破
发表于 2014 年 09 月 23 日 由 lixindai
近闻数学家张益唐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的消息,在此表示祝贺!张益唐先生
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十多年终于在学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坎坷的经历和工作十多年只发
表一篇论文的特例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传奇,于是萌生好奇之心,现将搜索到的一篇文章
放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2013年6月8日,受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前来纽约讲学的华人数学家丶新罕布什尔大学讲师
张益唐,在法拉盛湘水山庄与新朋老友聚会,约50馀人挤满了二楼餐厅,庆祝这位数学
家取得伟大的数学成就。庆祝会之后,张益唐在距离湘水山庄不远的玫瑰茶室接受了《
名星》记者陈小平的专访,一同参加谈话的还有张益唐的北大好友丶哲学家胡平。在采
访中,张益唐对记者谈到了他的数学研究历程丶未来研究计划丶与妻子...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38
丘成桐:真正想做学问的人 不要只想着做院士
http://www.csstoday.net/Item/9788.aspx
这是科技界要面对的一个新命题:中国的科技已经起飞了,但能否飞起来,关键就在最
近10年。
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62岁的丘成桐言辞恳切:“机遇就在这10年,如何把中国的
高科技搞上去,迫切值得深思。”
但他对中国科研的现状也不乏忧虑。这位华人数学家中唯一获得过菲尔兹奖(素有
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学者,经常直言不讳地批评国内科研界的问题。
他认为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我的批评都是为了让中国科研,希望无论是环境
还是制度都能变得更好”。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技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对这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进行了独家专访。
采访是在他担任主任的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进行的,记者看到,他的办公室里摆
满了纸箱子,编号从1一直到80多号,这些箱子里装满了丘先生从美国运回的藏书,占
了他藏书的一半。
记者问:“您把藏书都运回了国内,是要全职回国吗?”他未置可否地笑了笑:“
那要看环境怎么样。”
中国最好的学生与美国最好的学生相比,在学科准备上有一段差距
记者(以下简称记...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9
张益唐:若在中国现在无法取得如此数学突破
发表于 2014 年 09 月 23 日 由 lixindai
近闻数学家张益唐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的消息,在此表示祝贺!张益唐先生
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十多年终于在学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坎坷的经历和工作十多年只发
表一篇论文的特例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传奇,于是萌生好奇之心,现将搜索到的一篇文章
放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2013年6月8日,受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前来纽约讲学的华人数学家丶新罕布什尔大学讲师
张益唐,在法拉盛湘水山庄与新朋老友聚会,约50馀人挤满了二楼餐厅,庆祝这位数学
家取得伟大的数学成就。庆祝会之后,张益唐在距离湘水山庄不远的玫瑰茶室接受了《
名星》记者陈小平的专访,一同参加谈话的还有张益唐的北大好友丶哲学家胡平。在采
访中,张益唐对记者谈到了他的数学研究历程丶未来研究计划丶与妻子的轶事丶中国父
母情况丶个人爱好以及回国打算等。
(1) 我这人野心太大
《名星》:我对数学问题是外行,今天我们采访不谈严肃话题,我想到哪问到哪,
我估计不少人对你数学之外的故事是很有兴趣的。
张益唐: 好呀,这样倒轻松。
《名星》:从各种报导看,究竟你什麽时...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0
张益唐:若在中国现在无法取得如此数学突破
发表于 2014 年 09 月 23 日 由 lixindai
近闻数学家张益唐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的消息,在此表示祝贺!张益唐先生
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十多年终于在学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坎坷的经历和工作十多年只发
表一篇论文的特例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传奇,于是萌生好奇之心,现将搜索到的一篇文章
放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2013年6月8日,受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前来纽约讲学的华人数学家丶新罕布什尔大学讲师
张益唐,在法拉盛湘水山庄与新朋老友聚会,约50馀人挤满了二楼餐厅,庆祝这位数学
家取得伟大的数学成就。庆祝会之后,张益唐在距离湘水山庄不远的玫瑰茶室接受了《
名星》记者陈小平的专访,一同参加谈话的还有张益唐的北大好友丶哲学家胡平。在采
访中,张益唐对记者谈到了他的数学研究历程丶未来研究计划丶与妻子的轶事丶中国父
母情况丶个人爱好以及回国打算等。
(1) 我这人野心太大
《名星》:我对数学问题是外行,今天我们采访不谈严肃话题,我想到哪问到哪,
我估计不少人对你数学之外的故事是很有兴趣的。
张益唐: 好呀,这样倒轻松。
《名星》:从各种报导看,究竟你什麽时...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1
我回去与否呢?最后我决定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是穷人出身,革命有利
于穷人。而且,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对于中国数学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华罗庚
1950年3月27日,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闻名全世界的我
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
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
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信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
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则新闻中的一句话与史实不符:“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真实的情况是:1946年7月,华罗庚和曾昭抡两位教授,带领孙本旺、唐敖庆、朱
光亚、王瑞駪等学生一行7人,从上海登船前往美国,并非讲学,而是受民国政府派遣
,赴美考察原子能科学。
1950年3月11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送了华罗庚在归国途经香港时写下的《致中国全体
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这句话在当
时的留学生中引起相当共鸣,余音绕梁,回荡至今。
如今,我看见:历史...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王丹红:1950年代华罗庚回国前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09:26:57 2017, 美东)
我回去与否呢?最后我决定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是穷人出身,革命有利
于穷人。而且,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对于中国数学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华罗庚
1950年3月27日,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闻名全世界的我
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
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
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信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
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则新闻中的一句话与史实不符:“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真实的情况是:1946年7月,华罗庚和曾昭抡两位教授,带领孙本旺、唐敖庆、朱
光亚、王瑞駪等学生一行7人,从上海登船前往美国,并非讲学,而是...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048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王小波竟然也写杂文
作者:王小波
看到《东方》杂志一期上王力雄先生的大作《渴望堕落》,觉得很有趣。我同意
王先生的一些论点,但是在本质上,我站在王先生的对立面上,持反对王先生的态度。
我喜欢王先生直言不讳的文风,只可惜那种严肃的笔调是我学不来的。
一、知识分子的罪名之一:亵读神圣
如王先生所言,现在一些知识分子放弃了道德职守,摆脱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
,正在"痞"下去,具体的表现是言语粗俗,放弃理想,厚颜无耻,亵读神圣。我认为,
知识分子的语言的确应当斯文些,关心的事情也该和大众有些区别。不过这些事对于知
识分子只是未节,他真正的职责在于对科学和文化有所贡献;而这种贡献不是仅从道德
上可以评判的,甚至可以说,它和道德根本就不搭界。
举例来说,达尔文先生在基督教社会里提出了进化论,所以有好多人说他不道德
。我们作为旁观者,当然可以说:一个科学理论,你只能说它对不对,不能拿道德来评
说。但假若你是个教士,必然要说达尔文亵读神圣。鉴于这个情况,我认为满脑子神圣
教条的人只宜作教士,不适于作知识分子,最起码不适于当一流的知识分子。倘若有人
说,对于科学家来说,科学就是神圣的;我也不同意。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中国人对...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1288
4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shanhu (我代表党和人民处决你!),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0 06:21:36 2011, 美东)
各位在美国更容易体会到这一点,凡是整中国人最厉害的人不是外国人,而是中
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也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中国人的,不是外国
人,而是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朋友住在那儿开矿,一下子
被告了,告得很严重,追查之下,告他的原来是个老朋友,一块从中国来的,在一起打
天下的。朋友质问他怎麽做出这种下流的事?那人说:「一块儿打天下是一块儿打天下
,你现在高楼大厦,我现在搞的没办法,我不告你告谁?」所以搞中国人的还是中国人
。譬如说,在美国这麽大的一个国度,沧海一粟。怎麽会有人知道你是非法入境?有人
告你麽!谁告你?就是你身边的朋友,就是中国人告你。有许多朋友同我说:如果顶头
上司是中国人时,你可要特别注意。特别小心,他不但不会提升你,裁员时还会先开除
你。因为他要「表示」他大公无私,所...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boycott (hah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6 13:40:47 2011, 美东)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傅国涌
【2008年4月在浙江大学讲,根据录音整理】
六十年前,1948年10月20日胡适之先生在大陆做了作后一场演讲,在浙江大学,讲
题为自由主义。一个浙大学生多年后回忆,那次听讲的人不多,而且中途有许多人离开
,但我在浙大校长竺可桢当天的日记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次讲演,与胡适不久后在
台湾发表的演说《自由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内容很接近。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但
是他真正直接、系统地表达自由主义的理念,则是1947年以后的事。“五四”时代,他
提出要引进“易卜生主义”,也就是独立的个人主义,这是他所理解的自由主义的一个
基础,包括他在20年代主张的“好政府主义”,与他理解的自由主义也是接近的,但他
长期以来并没有打出自由主义的旗帜,直到他离开大陆前一年,他才在北平广播电台的
一次演讲当中,全面地阐...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6
熊十力和唯识 (摘自《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佛家让人流荡失守。我的这篇文章里头就批评到他,我说“此土”——“
此土”就是说中国了,“此土凡夫”,是个凡夫、凡人,“求生存怎么怎么样”,他这
个话是胡说,说的不对。文章发表了,他也看到了。民国九年的时候,1920,他在南开
中学教书,他写一个明信片给我,寄到北京大学转给我,明信片上说,你骂我骂得很好
,我现在放暑假了,我要到北京去,我们要见面。这样子开头相交的。他暑假就来到北
京。他这个人有他那个敞亮的一面,他说话说的高兴的时候,他会哈哈大笑,可以手舞
足蹈,很畅快的样子。他这个时候站在儒家的立场批评佛家,可是我是个佛家。我说你
对佛家不明白,佛家的道理是非常地深的,高深的。他说我要去探求佛家,我说好,我
可以介绍你到欧阳那个地方。
艾:哦,这样。
梁:所以,经我介绍,他就参加了欧阳的支那内学院。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
十年(1921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有三个年头,他都在那里。这个时候我在北
京大学教书,起初教的是印度哲学,后来增加了讲佛家的唯识哲学。唯识这个东西,在
佛家里头是很专门的东西,传统做这种学问的是唐朝的...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7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s******0
发帖数: 13782
48
戴先生于1954年8月离开北京去南京大学教书,临行前我和杨海寿到车站送行,戴先生
还请我们一起到前门大街路东的一家烧麦店吃了一顿饭,大家恋恋不舍。他的离开使北
京天文界仅有的几个人失去了台柱,使我和杨海寿等青年人的成长受到影响,但是从全
局出发,他到南京还是对的。当时北京大学还不可能办天文系或天文专业,而南大天文
系正需要他,当时的全国天文中心还是在南京。
到南京后他第一次来信,就说南大天文系的学术空气不够,图书馆里的新期刊几乎
没有人看。他决心扭转这种局面。在他的策划下,南京地区于1955年4月举行第一次学
术讨论会,我应邀前往,在会上作了关于金牛座T型变星的报告。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
,气氛很融洽,张钰哲先生在“大三元”请客,戴先生在“六花春”请客,完了以后,
戴先生又请我到他住的地方(高门楼一号)作客,谈了不少的话,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他已看中薄树人是个研究天文学史的人材,希望作定向培养,将来到中国科学史研究室
工作。
南京地区天文学术讨论会1955年12月又举行一次,我也去了。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是介绍苏联天体演化学。我去之前将议程拿给叶企孙先生看了。叶先生认为不能老是介
绍别...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49
沈蓓姐姐:
你好,并问候你全家亲人,转致我的敬意和哀思。请允许我以“姐姐”来称呼你,
因为我和你遇难的小弟沈元从1956年开始就是老同学,亲如兄弟,无话不谈,并接受了
他不少学识上、物质上的帮助。直到现在,每年清明、冬至我都要摆酒设桌来祭奠我的
父母兄弟和他。他的年轻的音容笑貌、谈吐和柔和清脆、句句皆文章的话语,几十年来
一直都留在我的眼前,响在我的耳边。
1955年9月我们考入北大历史系(他是全国文科第一名),在新生座谈会上就认识
了他。第一年我们住在一栋二楼学生宿舍小通楼的一间大房内,以后换到斜对门。因为
我生在湘西石门县山区农村,家里一贫如洗,穿着补丁衣,盖着破被子,土里土气,不
敢和他这位大城市来的时髦同学来往,并没有很多接触,只是在图书馆见面点点头。他
给我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穿着整齐,谈吐不凡,而功课极好,身边老是有女同学围着他
。1956年春夏之交,一位埃及学术泰斗来北大讲学,在哲学楼大讲堂,为了能抢一个好
座位,我早早去了。进门一看,沈元早已到了,我坐在他身边,两人开始闲谈。一位哲
学系教授汪子嵩也来坐在我们身边,跟我们谈起来。我不敢说话,沈元却大方地和汪先
生大谈其魏晋...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USANews
标 题: 张益唐:若在中国现在无法取得如此数学突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6 14:40:54 2014, 美东)
张益唐:若在中国现在无法取得如此数学突破
发表于 2014 年 09 月 23 日 由 lixindai
近闻数学家张益唐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的消息,在此表示祝贺!张益唐先生
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十多年终于在学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坎坷的经历和工作十多年只发
表一篇论文的特例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传奇,于是萌生好奇之心,现将搜索到的一篇文章
放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2013年6月8日,受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前来纽约讲学的华人数学家丶新罕布什尔大学讲师
张益唐,在法拉盛湘水山庄与新朋老友聚会,约50馀人挤满了二楼餐厅,庆祝这位数学
家取得伟大的数学成就。庆祝会之后,张益唐在距离湘水山庄不远的玫瑰茶室接受了《
名星》记者陈小平的专访,一同参加谈话的还有张益唐的北大好友丶哲学家胡平。在采
访中,张益唐对记者谈到了他的数学研究历程丶未来研究计划丶与妻子...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