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数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S*******C
发帖数: 7325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中华文明究竟有多长?
☆─────────────────────────────────────☆
QQboy (我爱我老婆) 于 (Wed Mar 31 13:22:11 2010, 美东) 提到:
为民族文化寻根溯源
——读蒋南华先生《 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

汤序波

癸未岁杪,回溯这一年来自己的阅读生涯,兴趣的重点仍然投放在文化类的书籍上
,在读过的书中有两部可谓特立独行、出群拔萃,令我感佩莫名。一部是考古学家苏秉
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二00一年版),另一部则是历法学家蒋
南华先生的《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人民出版社二00二年版)。两部书都是由国内顶
尖级出版社出版,其学术含金量、学术档次,不言而喻。它们的殊途同归,分别着重从
考古和历法两个路径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真是厥功甚伟、功绩彰著。我认为对当
前中国文化研究而言,套用黑格尔的话,它们可以说是一个“光辉的日出”。其在学术
上的贡献将彪炳史册。
中华文明起源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
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札记
作者:高华
来源:《领导者》总第34期(2010年6月)
本站发布时间:2010-7-20 7:56:45
一、引子:龙应台要说什么?
龙应台去年出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在台、港和海外的华人社会引起强烈
反响。作为一名近代史研究者,我读过许多探讨1949年前后中国历史变化的著述,我自
己也曾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写过文章,但是龙应台的书还是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应
该说,这是一部用散文的文体,以新的思维,对1949年前往台湾的一群中国人进行全新
论述的重要作品。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意象复杂,场面宏大:从1949年200万大陆人渡海迁台,再
到二战时期的德、俄战场和南太平洋战场;从“白色恐怖”对“外省人”的残酷迫害,
到“本省人”对“祖国军”的期盼和失望,再到“亚细亚孤儿”的悲情。全书有家有国
,以个人和家族的变迁,来折射时代和国家的大势走向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人文的、
人道的史观,穿透被宏大话语总结、归纳的历史,从中还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寻求其
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的基本特点。在我多年的...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
(转发最新披露资料)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洪振快
2014年第5期 炎黄春秋杂志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
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
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
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江苏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提出,“三年困难时期”的
“营养性死亡”人数在250万以下,其中“‘饿死’(完全性饥饿死亡)只是其中的一
小部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绍光认为1958-1961年的死亡率相当于解放前的正常情
形及其他最不发达国家的正常情形。
真相到底怎么样,最好的证据之一,就是当时的档案。但是,公开的相关档案至今仍然
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大饥荒的官方信
息?为此,笔者查阅了数百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官修地方志,再结合部分已经公
开的档案的内容,以展示官方资料所披露的大饥荒情形。
地方志如何处理大饥荒问题
上世纪8...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转发最新披露资料)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洪振快
2014年第5期 炎黄春秋杂志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
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
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
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江苏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提出,“三年困难时期”的
“营养性死亡”人数在250万以下,其中“‘饿死’(完全性饥饿死亡)只是其中的一
小部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绍光认为1958-1961年的死亡率相当于解放前的正常情
形及其他最不发达国家的正常情形。
真相到底怎么样,最好的证据之一,就是当时的档案。但是,公开的相关档案至今仍然
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大饥荒的官方信
息?为此,笔者查阅了数百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官修地方志,再结合部分已经公
开的档案的内容,以展示官方资料所披露的大饥荒情形。
地方志如何处理大饥荒问题
上世纪8...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洪振快
2014年第5期 炎黄春秋杂志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
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
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
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江苏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提出,“三年困难时期”的
“营养性死亡”人数在250万以下,其中“‘饿死’(完全性饥饿死亡)只是其中的一
小部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绍光认为1958-1961年的死亡率相当于解放前的正常情
形及其他最不发达国家的正常情形。
真相到底怎么样,最好的证据之一,就是当时的档案。但是,公开的相关档案至今仍然
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大饥荒的官方信
息?为此,笔者查阅了数百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官修地方志,再结合部分已经公
开的档案的内容,以展示官方资料所披露的大饥荒情形。
地方志如何处理大饥荒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胡乔木、习...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3088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子与圣经》
一、春秋末年,老子、孔子、墨子的哀叹:大道隐去了!
有一个时代,我们引为自豪,它的灵魂却充满了羞愧。
有一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宝,他们却为失去的东西痛惜了一生。
我指的是春秋末年,大约在公元前六百年先后。那时出了老子、孔子和墨子,创
立了道家、儒家和墨家1。如今古老苍黄的中国文化,就是那时呱呱坠地的。此后两千
多年间,中国有了独特的血液和乳汁,有了自己的先哲与圣贤,有了敬仰、骄傲和玩味
的国宝 2。
然而,事实令人难堪。不是别人,正是孔子、老子和墨子告诉我们,那是一个中
华道统大失落的可悲年代,他们无力回天、痛心疾首、遗恨终生,而儒术不过是万般无
奈中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已!
孔子
孔子一生的遭遇便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孔子35岁时,鲁国斗鸡引发战乱,移居齐
国。齐国大夫想害他,又返回鲁国。看到鲁君沉溺于美女舞乐三日不上朝,愤然去了卫
国。卫君听信谗言用兵骚扰他,只好去陈国。路上误被复仇民众围困了五天,又回到卫
。卫君爱美色胜过爱德行,孔子失望而去。在宋国,司马想害他。逃到郑国,郑国人称
他是丧家狗。到了陈国,正赶上晋、楚、吴轮番地攻打,便感叹说,还是回老家吧。路
过蒲邑,孔子被一伙...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j.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7:47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六八年人:思想史上的开先河者
自1968年下半年起,一场当代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青年的下放/流放运动在毛
泽东的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名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自至1978年底,
大约1623万人被下放到农村,农场和基层,其中包括“老三届”(66,67,68届)中学毕
业生近460万人和“老五届”大学毕业生近67,5万多人。【21】不管目下学界如何解释
这场运动的最终动因,但曾被毛泽东器重与信赖的红卫兵此时已被划为应当接收改造的
“知识分子”范畴和应当“接收再教育”的革命对象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因此,不管
主观愿望如何,在客观上,“上山下乡”的发动都是毛收回给青年学生的结社自由权并
企图从组织上作为一个整体彻底打散他们的运动。然而,事与愿违。这场运动使所有的
青年学生的地位直降到水平线下,从而使他们抛弃前嫌,消弭派性,如同...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http://www.difangwenge.org/read.php?tid=9773&fpage=37
发表于2014-05-06
从《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看毛泽东晚年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的犹豫
姜秀英
1963年12月,毛泽东在罗荣桓去世以后几天里写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对罗
荣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此,全党都有共识,但诗中的某些诗句,“恐怕是全部毛泽
东诗词中最难解的”〔1〕。如:“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
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国有疑难可问谁?”等等,如何
理解,众口不一。其焦点在于毛泽东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否联想到了林彪。有人认为,如
果此诗和林彪有联系,则“有伤大雅,亦喧宾夺主”〔2〕。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本人
认为,毛泽东写这首诗,一方面是怀念老战友,赞颂罗荣桓,同时又为党和国家的前途
担忧,为林彪能否成为最佳接班人而犹豫。
1
若想正确理解、注释毛泽东诗词,特别要注意毛泽东写作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引发了国际上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
潮。1958年,赫鲁晓夫又以老子党的姿态,妄图...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的昆明zt
孙郁
1
1939年,汪曾祺到了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直到1946年才离开这座春城。关于那一段
的生活,他晚年写了很多短文,都传神得很,乃至成了人们研究联大重要的感性资料。
也由于他的神来之笔,昆明时代许多泯灭的故事悠然地走来,仿佛一幅幅写意的画面,
贫瘠时代的一切竟有了趣味流溢。
我读他写下的那些文章,觉得年轻时代的他不是一个好的学生,起码是个不合格的
学生。也因了战乱与动荡,学校显得松散,得以自由地读书。他入的是中文系,那里好
的老师多多,对大家要求也并不严格,随随便便。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中文系的系主任是罗常培,教师有朱自清、刘文典、闻一多、王力、浦江清、沈从
文、许维通、余冠英、陈梦家等。他们多是清华来的老师,治学颇为严谨。学生们大概
可以选修别的课程,像哲学系的金岳霖的课,汪曾祺就喜欢。外语系的名家很多,钱锺
书、吴宓都在,他旁听过吴宓的课,没有太大兴趣,就远离而去了。沈从文那时在中文
系讲写作,这是汪曾祺最喜欢上的一门课。闻一多的也不错,给他很深的印象。但对他
最好的是沈从文。沈从文开设的课程是个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汪曾祺选
他的这三门课,一是老师好;二是自在,...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1059
1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大隐》29
第一章 重挑战端
大理石的地板上放着一具具尸体,这些尸体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他们的头顶前方都有一
颗水晶球,里面隐约可见一道人形一般的烟雾。
这就是灵魂,被强行抽取出来的灵魂。
在尸体旁边站着许多人,这些人全都盛装华服,不过最里面一圈的全都是神职人员,其
中就包括格罗里尔院长,不过现在得称呼他为格罗里尔主教大人。
在场的主教并不只格罗里尔一个人。帕斯特米拉王国、特里同王国、图罗格公国、普利
特内尔王国、门萨托尼亚公国、博斯波尔托斯公国和哥伦安特王国全都派了有分量的人
过来,甚至连离得比较远的伊比利斯都来了两位主教。 这些全都是尼斯请来做见证的。
刺杀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刺杀过程中出现教会的成员,问题就大了。
以往教会成员即便参与刺杀行动也只是负责掩护,或者在一旁把风,而这两个牧师直接
出手了。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教会的成员堕落到这种地步,沦落为刺客。”尼斯异常愤怒地挥舞
着双手。
“这件事我会上报教廷,我相信教廷会做出令人满意的裁决。”格罗里尔院长在一旁说
道。
他是一个不错的演员,脸上似乎带着一丝无奈,又带着一丝愤怒,比尼斯的表演更显得
眞实。
他们俩确实是在演戏,全都是做出来给旁人...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766
11
一九○○年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威震中外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这个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的罪恶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力量
,成为半个世纪之后中国人民最终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压迫的奠基石之一。
帝国主义对义和团运动的联合镇压遭到了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其中最重要的
是列宁在1900年12月《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的战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
侵华的罪恶目的,他特别指出:
“那些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大发横财的人,那些利用自己的所谓文明来进行
欺骗、掠夺和镇压的人,那些为了取得贩卖毒害人民的鸦片的权利而同中国作战的人,
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欧洲各国资产阶级
政府早就对中国实行这种掠夺政策了,现在俄国专制政府也参加了进去。”(《列宁选
集》第1卷,第214页。)
这是列宁代表了世界无产阶级对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所作的最有力的声援。
欧美各国进步人士当时也曾对帝国主义侵华罪行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谴责,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马克·吐温对帝国主义的声讨。马克·吐温(1835—1910年)是美国的进
步作家,他的创作的一生正...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6 00:10:58 2016,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f61420100bq5j.html
夏冬红 http://blog.sina.com.cn/davidxiadh 2008-11-20 22:37:47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读书运动(2)
六八年人:思想史上的开先河者
自1968年下半年起,一场当代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青年的下放/流放运动在毛
泽东的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名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自至1978年底,
大约1623万人被下放到农村,农场和基层,其中包括“老三届”(66,67,68届)中学毕
业生近460万人和“老五届”大学毕业生近67,5万多人。【21】不管目下学界如何解释
这场运动的最终动因,但曾被毛泽东器重与信赖的红卫兵此时已被划为应当接收改造的
“知识分子”范畴和应当“接...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68029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Xentar (思考猪), 信区: paladin
标 题: 马伯庸新作《新海瑞上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 21:45:31 2012, 美东)
http://bbs.hupu.com/4382334.html
新海瑞上书(一)
(本文与历史人物、历史团体、历史事件没有关系,绝无影射,如有雷同,均属历史必
然规律)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5
☆─────────────────────────────────────☆
oxthigh (老是肚饿) 于 (Thu Jul 19 12:20:36 2012, 美东) 提到:
欧洲的原始史料可比咱中国的丰富多了,只要你愿意去找
☆─────────────────────────────────────☆
romo (romo) 于 (Fri Jul 20 00:00:15 2012, 美东) 提到:
行为艺术? 欧洲没有老中那样的典藏制度, 古代历史基本靠编。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阿三, 阿三的文明程度科比欧洲高多了, 丫的历史还要靠大唐西域
记来还原。 像欧洲那样突然发现柏拉图的理想国几百万字巨著的厚脸皮程度, 棒子是
差太远了。

☆─────────────────────────────────────☆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于 (Fri Jul 20 00:17:59 2012, 美东) 提到:
这个算是闭着眼睛给母猪打口红的例子了。
你读过几部欧洲的“原始资料”?
我是看过几本欧洲古典历...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月夜逃亡),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数字700万左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7 03:32:46 2010, 美东)
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动数据就被人为地做了手脚,1980年代初期发布的人口普查和统
计局数字中间,因为数字修改时经过未经仔细校核,同一个系列的数据相互之间矛盾很
大,导致增长率数字和年度人口数字无法吻合,这显然是某个奉命篡改数字的官员不认
真工作、敷衍了事带来的恶果。
按照许涤新的研究,关键差距在于人为地放大了1959年的人口数字,导致1961年之前的
数字都不准确。当然,许教授不方便说这是中央某人授意的、同时跟特定时期的政治需
要有什么关系
按照许教授他们的研究:“......根据一九六四年普查资料回推,一九六一年人口应当
是64508万人,比原统计数大约减少1486万。”(参见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
当代中国出版社电子图书,第一章第一节)
本来,在困难时期过后,中央办公厅曾经汇总过非正常死亡数字的,根据曾经在中...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17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32610
18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
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
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坚信
君子
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户部主事
,可
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
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声,画屏上很快出现了一个论坛。
这是一个叫做“大明理学之光”的论坛,论坛的题图是朱熹与孔子的画像,主色调是青
色,
以象征着“青青子衿”的优雅与清高。
这个论坛分成好几个部分,主论坛叫天人合一,用来讨论理学的各种话题,以前海瑞很
有兴
趣,但现在已经不想去了。因为这个论坛里冒出几个王学的支持者,跟朱子的拥趸吵得
不可
开交,动辄一画屏的“歪理邪说”,简直就是斯文扫地。
除了主论坛以外,还有几个附属论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19
这里面 五毛=五文, 五美分=五羊皮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Xentar (思考猪), 信区: paladin
标 题: 马伯庸新作《新海瑞上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 21:45:31 2012, 美东)
http://bbs.hupu.com/4382334.html
新海瑞上书(一)
(本文与历史人物、历史团体、历史事件没有关系,绝无影射,如有雷同,均属历史必
然规律)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8992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HazelEyes (HazelEyes),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新海瑞上书——马伯庸(内涵神作,超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 21:12:17 2012, 美东)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声,画屏上很快出现了一个论坛。
这是一个叫做“大明理学之光”的论坛,论坛的题图是朱熹与孔子的画像,主色调是青
色,以象征着“青青...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3240
21
苏区建立初期,征兵注重自愿原则和优惠政策吸引
苏区创立初期,红军靠“打土豪、分田地”、不强制抓壮丁以及优待红军家属的政策的
确吸引了不少苏区百姓踊跃参军,这可以说是红军迅速扩大,红军战士对苏维埃政权忠
心耿耿的基础。
初期红军招兵以宣传鼓动为主,比较注重自愿原则
1931年苏区中央局第一次全苏大会旧照
苏区初创时,由于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不断有兵员损耗,且扩大苏区需要更多红军士兵,
所以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兵员补充和招募的问题。据陈毅讲,1929年中央苏区红军补充兵
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但都以自愿参加为基础:“红军补充问题:一、招募新兵。二、
改编俘虏。三、由农会工会送来。上面三者均填新兵入伍志愿表,说明红军苦乐及纪律
,绝对禁止用欺骗方法,说什么红军每月关饷二十元。自愿者则听其入伍,不愿者听其
自去,红军士兵愿退伍请假者亦斟酌情形准其退伍。总之对士兵入伍退伍采取志愿主义
,不用胁迫的办法。”[详细]
在苏区中央局给地方工作人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说明要坚持自愿原则:“在实行征调
的地方,更须进行广泛的解释工作,使团内外群众不致有‘现在即实行征兵’的误解,
尤其要不致有‘抽丁’的不正确认识,而更...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994
22
台湾亲日人士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共军抗日14年共毙日军851人。”, 此耸人听闻,
又笑掉大牙的谣言再次证明台湾洗脑宣传都靠欺骗与造谣,台湾民主就是个大笑话。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六卷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两卷本《华北治
安战》、单行本的《长沙作战》、《河南作战》、《湖北作战》、《广西作战》、《香
港作战》、三卷本《昭和十七、八年的中国派遣军》等等,此外,日本在多方搜集东北
抗联信息情报基础上于1936年撰写的两卷本《东北共匪之研究》,曾任日本华北方面军
总司令后又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回忆录》。现从中摘录部分资料,以正视
听。
1、共军抗日武装每天都在战斗
《华北治安战》这部书,详细记载了日本侵略者与坚持在华北敌战区与之进行游击战的
共产党抗日武装之间的反复“拉锯战”。其中包括了1939年以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冈
村宁次指挥下,对共产党抗日武装先后发起的冀东、冀中(包括五一扫荡)、冀南、晋南
、晋中、鲁西等地数十次所谓“肃正作战”,以及先后五次勾联指挥华北华中伪政权机
关、伪军和特务针对八路军、新四军发起的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书中确认,“中共
游击战”是一场...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186
23
《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第一节 战争第一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事变之初,蒋介石一面下令就地抵抗,一面企图谋求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政府除
直接与日本交涉外,还促请英、美等国调解。7月12日,国民政府向美国政府作出试探
,但国务院却认为,现今美国“以调处者的身份采取任何措施都为时过早,都是不明智
的”,美国既已向中、日两国表明它对远东的敌对行动“极不赞成”,这就足够了。7
月13日,英国向美国提出英、美、法三国联合调停中日冲突的建议。国务卿赫尔与副国
务卿韦尔斯、远东司司长亨培克商量后拟出了答复,并征得了总统的同意。
这份答复说,美国国务院已经对中、日两国使节强调了保持和平的重要性,两国可
以通过“平行的但各自独立的”做法保持合作。7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王正廷再次向
赫尔表示,希望《九国公约》缔约国采取行动,并称,大国代表如能亲临现场将有利于
制止日本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赫尔依旧不置可否。①
同日,赫尔在与总统商量后发表了一项正式声明。声明显然是针对日本侵华而发的,但
赫尔却不敢公开道明,...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4
根据日本资料提供的数据,日军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按不同统计口径和截止时间,有
185万、212万、232万这三个数字。185万,是日军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
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这八年侵略战争中战死的数字;212万,是包括二战后日军死亡
的数字(如在苏联的西伯利亚劳改营中死亡的战俘);232万,是除日军正规军人死亡
外,加上武装平民(类似于中国的民兵)和“异国者”(即强征入伍的朝鲜兵和台湾兵
)的死亡数字。 1)二战期间日军战死185万人        资料来源是服部卓四郎
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的日军伤亡数:        陆军 海军 平民 计
死亡失踪 1439101 419710 658595 2517406       残废疾病 85620 8895
94515        (见该书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第4卷1799页)。
也就是说,日军二战期间战死的精确数字是1858811人。2001年日本出版的历史教
科书也称:“二战中日本死亡军人约186万,平民约66万,”这已是近几年的数据,说
明这一数字是相当准确的。 或许有网友质疑日军统计的精确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朝鲜7月15日凌晨突然进行了向在韩间谍下指令的乱数(暗号)广播。朝鲜通过对韩媒体
平壤电台,以连续播报五位数字的方式播放了12分钟。据悉,相关当局警惕道这或是朝
鲜正式重启了2000年末首次举行韩朝首脑会谈当时曾经中断的那种广播。
韩国《中央日报》7月19日报道,此次广播从正规报道结束后的0时45分后一直持
续到0时57分。女广播员先预告称“现在开始为27号勘探队员播放远程教育大学数学复
习任务”之后开始播报数字。播报的内容为“459页35号、913页55号、135页86号……
”。这是指事先约定的特定册子的页数和字的位置。也就是说,朝鲜让在韩间谍通过将
这些字组合在一起来获悉指令内容。
“27号队员”是为了探测什么来到韩国,如果说是27号,那到底有几人正在活动
呢?这愈发使人感到好奇。乱数本来意味着将随机抽取的数字组合在一起。但在谍报战
世界中,乱数成为精巧地组合在一起的数字的排列。乱数的使用方式是,先用五个左右
的数字进行广播后再对其进行解读,目的是防止泄露或被别人掌握暗号代表的意义。
例如,如果说“13524”,这就意味着135页第24号字(或者第24行第一个字)。2006年被
...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6
董并生:“希腊古文献”为后世伪造
2017-10-28 15:15:46 来源:何新老家伙的博客 作者:董并生
点击:335 评论: 0(查看)
0
1.所谓“希腊古文献”的来源(以亚里士多德著作为例)
1997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了10卷本约300万字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中译本。中
文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来源于19世纪中叶由德国柏林科学院授命编辑的《亚里士多
德全集》标准本。
十九世纪德国柏林科学院《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本”
苗力田在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序言》中说:“标准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是
由柏林科学院授命,在伊曼努尔·贝克尔(Immanuel?Bakker)主持下编辑的。全书共5大
卷,从1831到1870年历经40年才最后完成这一巨著。……这部《全集》的出版被认为给
亚里士多德研究奠定了新基础。这个版本是从最优秀和最古老的手稿中整理出来的、以
亚里士多德为名的全部著作的版本。”
《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本”的构成
标准本《亚里士多德全集》为五卷本,其中第一、二卷是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希腊原
文,第三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文译本,第四卷是由布兰迪斯(C.A.Bra...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502
27
☆─────────────────────────────────────☆
jeffh (Jeffh) 于 (Thu Dec 9 12:24:22 2010, 美东) 提到:
记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 百万内地人曾越境香港
作者:港大蛇口仔 提交日期:2010-12-8 18:19: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天宏
从陈秉安家位于14楼的阳台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
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
在大多数时间里,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但在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
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 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
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
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路线。
为了弄清这段历史,陈秉安前后用了22年时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物,收集了大
量资料。今年10月,其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公开出版。
在一些历史研究者看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29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tang.txt
亦明注:被人哄着、捧着,至今被方舟子视为“理所当然”。
【1980年-1983年】
上初中。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上了初中,文学才能开始显露...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09:11:02 2011, 美东)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8078
31
☆─────────────────────────────────────☆
nuonuo12 (快哉风) 于 (Mon Dec 19 16:53:50 2011, 美东) 提到:
这是一部发生在芝加哥的修仙小说。在一栋高楼的阳台上,殷飞看到了世界末日的幻象
。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转折。通过一番扑朔迷离的经历,他发现了玛雅人关于2012预言
的真相:一个被封印了三千多年,足以毁灭天地的神秘力量,正在逐渐苏醒,而他醒来
之时,便是浩劫来临之日。而现在距这一切只有不到三年时间。殷飞这个平常吊儿郎当
,喜欢享受生活,喜欢追女孩的年轻人,将怎样在倒计时中拯救世界呢?
(一)哥品的不是红酒,是寂寞 7楼
(二)异象 8楼
(三)命犯桃花 26楼
四)旧游如梦 27楼
(五)我见犹怜 33楼
(六)仙境魔域 34楼
(七)冥海神刀 38楼
(八)办公室政治 44楼
(九)...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18873
32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马伯庸新作《新海瑞上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Xentar (思考猪), 信区: paladin
标 题: 马伯庸新作《新海瑞上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 21:45:31 2012, 美东)
http://bbs.hupu.com/4382334.html
新海瑞上书(一)
(本文与历史人物、历史团体、历史事件没有关系,绝无影射,如有雷同,均属历史必
然规律)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 阅读全帖
S********6
发帖数: 1264
33

列又忠于美国。
以色列的政治理念是犹太教。美国人的政治理念是基督新教。这怎么就是类似政治理念
了?
美国历史上反犹主义的宗教文化根源
石涵月文 发表:《世界民族》/2005年第5期;学术交流网/美国文化教育/2005年10月
24日网上首发
内容提要 反犹主义在欧洲基督教世界是一种普遍性的反对犹太人及犹太教的历史
现象。反犹主义运动也一直伴随着犹太人的美国移民史。美国作为一个以基督教为主导
的国家,它所秉承的基督教文化传统无疑对其国内反犹主义运动起了首要的推动作用,
为反犹主义的孳生和高涨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和把握多元民族
国家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对于加强族群间的和解与合作、消除种族主义和偏狭的宗教
情结,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基督教 反犹主义 美国 犹太人 宗教文化传统
Abstract Anti-Semitism was a common historical phenomenon in the Europe
Christian world which was against the Jews and Judaism , however , it
ac...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793
34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声,画屏上很快出现了一个论坛。
这是一个叫做“大明理学之光”的论坛,论坛的题图是朱熹与孔子的画像,主色调是青
色,以象征着“青青子衿”的优雅与清高。
这个论坛分成好几个部分,主论坛叫天人合一,用来讨论理学的各种话题,以前海瑞很
有兴趣,但现在已经不想去了。因为这个论坛里冒出几个王学的支持者,跟朱子的拥趸
吵得不可开交,动辄一画屏的“歪理邪说”,简直就是斯文扫地。
除了主论坛以外,还有几个附属论坛,比如讨论琴棋...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2525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Xentar (思考猪), 信区: paladin
标 题: 马伯庸新作《新海瑞上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 21:45:31 2012, 美东)
http://bbs.hupu.com/4382334.html
新海瑞上书(一)
(本文与历史人物、历史团体、历史事件没有关系,绝无影射,如有雷同,均属历史必
然规律)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6
中国学术> 评论
2000年第2期
美国唐学会
秦寰明
与我们现在已经写的或将要写的有关这个大帝国的记载相比,一个杰出的中国文学
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精神。
伏尔泰
当德国的康拉德•豪思孟(Conrad Haussmann)在其1920年出版的《“兰露”
——三千年中国诗选》(“Im Tau der Orchideen" und andere chinesische Lieder
aus drei Ja hrtausender,1中引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上述名言作为该书的书前
题辞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此是深有会心的。书名“兰露”出自屈原《离骚》“朝饮
木兰之坠露兮”。记得初读此书,其封面设计曾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封面四
周的边框里每一边都镶嵌了一个同样的名字:“李太白”。大概在豪思孟的心目中,李
白是足以作为中国诗代表的伟大诗人。英国汉学家克兰默-宾(L.CranmerByng)为其
1909年出版的中国诗译本取名为《玉琵琶》(A Lute of Jade),他的封页的这个标题下
面特地补题了一句:“With lutes of gold and lu... 阅读全帖
X****r
发帖数: 3557
3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马伯庸新作《新海瑞上书》
http://bbs.hupu.com/4382334.html
新海瑞上书(一)
(本文与历史人物、历史团体、历史事件没有关系,绝无影射,如有雷同,均属历史必
然规律)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声,画屏上很快出现了一个论坛。
这是一个叫做“大明理学之光”的论坛,论坛的题图是朱熹与孔子的画像,主色调是青
色,以象征着“青青子衿”的优雅与清高。
这个论坛分成好几个部分,主论坛叫天人合一,用来讨论理学的各种话题,以前海瑞很
有兴趣,但现...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18873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Xentar (思考猪), 信区: paladin
标 题: 马伯庸新作《新海瑞上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 21:45:31 2012, 美东)
http://bbs.hupu.com/4382334.html
新海瑞上书(一)
(本文与历史人物、历史团体、历史事件没有关系,绝无影射,如有雷同,均属历史必
然规律)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朔。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整个北京城都沉沉睡去,入夜的春寒悄然爬进这一座矮小的房屋。
屋子里没有灯,只有电脑闪烁着幽幽的蓝光,把画屏前海瑞清癯的脸庞染上一层黯淡神
色。
这台电脑已经有年头了,蒸汽风扇的声音大得惊人,画屏的颜色也有些失真,外头就连
车马店的前台伙计都不愿意用这种配置的垃圾货。但海瑞一直没有更换,一则是因为他
坚信君子固穷;二则是真穷——现在物价太高了,买块硬盘得一两多银子,即使海瑞是
户部主事,可凭自己的薪俸,实在是没钱去给电脑升级。
为了不惊扰母亲睡觉,海瑞没有开灯,他在黑暗中保持着最标准的坐姿,用苍老的手挪
动了一下鼠标。空寂的屋子里传来“咔嗒”一...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9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数字700万左右
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动数据就被人为地做了手脚,1980年代初期发布的人口普查和统
计局数字中间,因为数字修改时经过未经仔细校核,同一个系列的数据相互之间矛盾很
大,导致增长率数字和年度人口数字无法吻合,这显然是某个奉命篡改数字的官员不认
真工作、敷衍了事带来的恶果。
按照许涤新的研究,关键差距在于人为地放大了1959年的人口数字,导致1961年之前的
数字都不准确。当然,许教授不方便说这是中央某人授意的、同时跟特定时期的政治需
要有什么关系
按照许教授他们的研究:“......根据一九六四年普查资料回推,一九六一年人口应当
是64508万人,比原统计数大约减少1486万。”(参见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
当代中国出版社电子图书,第一章第一节)
本来,在困难时期过后,中央办公厅曾经汇总过非正常死亡数字的,根据曾经在中办工
作的同志介绍,这个数字在700-1000万之间。另外还有一个数字,是公安部掌握的三年
时间内全国总的人口死亡数量,1962年七千人大会期间,纪登奎亲口问过公安部部长谢
富治,谢告诉他三年总共死亡人数2500万人(访问纪登奎的儿子纪坡民,2007年4月)
,如果考虑正...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zz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47/0804/135857.html
[纪事]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
作者:何方
关于抢救运动的评估、资料和一些提法问题
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直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
究中的一个禁区,比中央苏区抓“AB”团还要严格。因为抓“AB”团后来一般都把责任
推给尚未成立的 “左”倾中央和并不存在的王明路线 (即使按许多党史书上的说法,
也是大抓“AB团”后的四中全会上才出现所谓“王明路线”), 但抢救运动却无法可
推,只能干脆不提,因为不但毛泽东、刘少奇、彭真等人,连康生在生前也是没人敢公
开提的。例如被称为中共党史奠基作的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就根本没有提这
个作者胡乔木自己也说是搞了两三年的抢救运动。 有些文件和文章如果提到,也说成
审干运动(至今还有审干工作扩大化这种不通的提法 ),或只把中间一小段说成“抢
救运动”,而且都要强调审干运动方针的正确和取得的伟大成绩。其中最权威的,当数
195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中所作的如下评价:“
延安的审干运...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zz
二,造成抢救运动的原因
(一)肃反上一贯的极左路线
造成抢救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党在肃反问题上历来执行的就是一条极左的肃反
路线,只要是肃反或其他政治运动(实际上许多政治运动也与肃反无二,如1957年的“
右派”就和反革命并列为地富反坏右,1959年的“右倾机会主义”后来就被称为反革命
修正主义等等),没有一次不是敌情估计过高和斗争处理过头的。这从党有政权起,在
肃反和整人上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中就可得到充分证明。只是为了维护党的一贯正确和
个人崇拜,才讳疾忌医、不作自我批评、不吸取经验教训,使这条极左路线一直延续至
今。而且由于有关档案的严格保密,加之许多事本来就无档案,所以人们也无法确切知
道历次肃反和其他政治运动究竟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特别是错杀了多少人。但是从以
下登过报和上了书的数字,已可看出这条 “左”的肃反路线前后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
。有人估算,我们党从建立根据地政权起,主要是1930年到1935年,一、四方面军和江
西、鄂豫皖、湘鄂西、闽西等地,在反“AB团”、“社会民主党”、“改组派”等名义
下(全系无中生有,根本不是党史教科书上说的“肃反扩大化”),被自己人杀掉...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42

来来,打脸的来了
+++++++++++++++++++++++++++++++++++++++++++++++++++++++++++++++
《近代史研究》(京)1994年06期第140~166页
【作者简介】曾景忠,193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编审
徐州会战发生于全国抗战爆发半年之后,国民政府时已西迁。蒋介石于1938年
1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专司统率全国军队之权。蒋氏对徐州会战的战略方针战役部署
作了一系列指示,并几次亲赴前方督导。既往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台儿庄大捷研究
多,对徐州会战之役整体研究少;从中国一方统帅指导指挥的角度看,研究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者较多,研究中国军队统帅蒋介石指示督导者甚少。本文拟对蒋介石
在徐州会战中的战略战役指导试作探讨,期对徐州会战之研究有所补充。
  一、蒋介石指示战略方针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随着日军越过黄河,济南、泰安失守,中日军队将在
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的形势已经出现。
1938年初,军事委员会确定的国军指导方针为:
“国军主...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7797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代状元的寿命
一、宋代状元的寿命
宋代共出状元118名。其中,已知其生卒年或虽不知其生卒年却知其寿数的共70人,
占总数的59.32%(保留两位小数,下同)。依据这70人的年龄资料所得出的若干统计
平均数,也许能接近实际情形。这70人中,80岁及80岁以上的5人,占7.14%:
黄裳(1044-1130),87岁(《全宋词简编》第202页)
郑性之(1172-1255),84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01页);
阮登炳, 82岁([洪武]《苏州府志》卷三十五,总页1424页);
刘章(1100-1179),80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3872页);
胡旦80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24页)。
70岁至79岁的14人,占20%:
王嗣宗(944-1021),78岁(《宋史· 王嗣宗传》);
李迪(971-1047),77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850页);
留梦炎(1219-1295),77岁(《元人传记资料索引》第929页;沈阳版《中国历代
状元录》第170页);
莫俦(1089-1164),76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70...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等水平的陈寅恪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2 20:14:51 2013,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中等水平的陈寅恪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2 20:14:33 2013, 美东)
为学者树碑立传,最重要的是厘清传主的学说,以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学术贡 献,
但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里,这方面的内容是付诸阙如的,这就好比给 修昔底德
立传而不细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给查尔斯达尔文立传而对进化 论语焉不详。尽
管陆键东在开篇即称陈寅恪为“学术大师”(第8页),“一生 学贯中西,能运用十数
种语言文字从事文史研究,这种学识与眼界,表明陈寅恪 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站在一个
旁人难以企及的学术境界,实惟世纪难遇的一个奇才” (第23页),并且每隔十几二
十页就...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1828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2007年-2011年环球金融危机
2007年-2011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
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英国称其为信贷紧缩,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
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
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
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
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目录
[隐藏]
* 1 历史背景
o 1.1 对银行如何就风险评级的警告
* 2 美国联邦储备局的降息行动
* 3 2008年9月14日后的一周
o 3.1 大型金融机构的危机
o 3.2 货币市场基金保险及禁止放空
o 3.3 美国救市方案
* 4 2008年9月21日后的一周
* 5 2008年9月28日后的一周
* 6 2008年10月5日后的一周
* 7 美国民众对政府用国库资金救大银行的反应
* 8 美国联... 阅读全帖
l*****9
发帖数: 9501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themat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lqm1989 (Jeremy Lin),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zt 张寿武:一位天才加幸运的数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2 14:15:35 2013, 美东)
张寿武:一位天才加幸运的数学家
2007年7月26日,哈佛大学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出资100万元,以其父之名在中国科学院晨
兴数学中心设立丘镇英基金会,用于资助世界顶尖级数学家来华举办讲座和从事学术研
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张寿武教授应邀作首场“丘镇英学术讲座”。
“基金会的主要用途是邀请杰出青年科学家来演讲,因此第一位演讲者很重要,一
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在数学领域最有贡献的年轻数学家,所以,我很高兴能请到张寿武
来作第一个演讲。”在张寿武演讲结束后,丘成桐评价道:“这个演讲漂亮得不得了!
1997年,我在晨兴数学中心希望全国做几何分析的人要向汉密尔顿学习;今天,我还是
在晨兴数学中心宣布我希望中国数学家向张寿武学习,他正领导我们走出数论上一个新
的方向。”
近日,张寿武到晨兴数学中心主持一个讨论班,其间,...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绝望的哀嚎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3/0712/c1011-22184255.html
苏联军队“非党化”的历史悲剧
李桥铭
2013年07月12日19:01 来源:红旗文稿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近20万布尔什维克党员领导不足3万人的工人赤卫队和革命
士兵,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拥有200多万党员的苏
共领导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70多年后,拥有近2000万党员和530万军队(其中军
官130万)的苏共却自我否定、自我缴械,丧失政权、亡党亡国。苏联解体后,美国中
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飞到莫斯科,他骄傲地在红场散步,并宣称:“我们知道,
无论施加经济压力还是进行军备竞赛,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
灭它。”当年,苏共放弃对军队的领导,国家危急关头军队袖手旁观,最后瞬间苏联分
崩离析,苏共土崩瓦解,教训深刻!
一、 苏共丢弃列宁建军原则,取消了党对军队领导的组织保证,致使危急关头军
队不听指挥
对于“无产阶级军队究竟由谁来领导”这个问题,苏共内部在苏俄红军组建前后,
有过激烈、尖锐的争论。列宁及...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中等水平的陈寅恪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2 20:14:33 2013, 美东)
为学者树碑立传,最重要的是厘清传主的学说,以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学术贡 献,
但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里,这方面的内容是付诸阙如的,这就好比给 修昔底德
立传而不细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给查尔斯达尔文立传而对进化 论语焉不详。尽
管陆键东在开篇即称陈寅恪为“学术大师”(第8页),“一生 学贯中西,能运用十数
种语言文字从事文史研究,这种学识与眼界,表明陈寅恪 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站在一个
旁人难以企及的学术境界,实惟世纪难遇的一个奇才” (第23页),并且每隔十几二
十页就催眠般地重复这个论调,但通篇没有令人信 服的论证来支持他的主张。
不妨以陈寅恪“精通十余国文字”为例,这很可能只是以讹传讹之说。依据 陈寅恪
1956年亲笔在中山大学填写的“个人简历”,1914年以前,他先后在日本、 德国、瑞
士和法国留学各一年,从1918年...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小白兔终于熬成了大灰狼), 信区: Physics
标 题: 层子模型前后-关于声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物理学研究的案例br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9 13:53:58 2014, 美东)
层子模型前后-关于声称以马 克 思主义哲学指导物理学研究的案例分析
关 洪
(中山大学物理系,广州 510275)
摘要:本文回顾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在我国对“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进
行的多次批判运动。特别是依据“百花齐放”的方针,对层子模型前后声称以马克思主
义指导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并指责同行物理学家为“唯心主义”的一些正式发表的言论
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 双百方针 层子模型
[作者简介] 关洪(1935-),男,中山大学物理系教授,主要研究理论物理,物
理学史和科学哲学。
一 我国对“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批判的启动和推进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刊物《科学通报》继在1951年6月号登载了从苏联《哲学问题》
翻译过来的《反对数理逻辑中的唯心主义》的文章之后[1],... 阅读全帖
B*Q
发帖数: 25729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四)
芦笛
2)北上与南下方案优劣之再比较
前文自觉说清了这问题,不料有网友说:
“我认为毛泽东坚持去陕北是对,恰恰反响出毛的天才,或是学的快。可不可以这么分
析:根据芦博指明的事实,也就是红军的一路惨败和毛本人的几次失误的指挥,反而让
毛认识到只有去陕北靠近苏联,中共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而毛的果断反而衬出了张国
焘的犹豫。张国焘的蛰伏计划和对斯大林的惧怕,恰恰反应出张不如毛。毛已经看出了
留在川康地区是没有任何前途的。至于触怒斯大林和成为日本进攻外蒙苏联的借口等等
理由我想根本会被毛泽东丢到一边,毛会认为只有庸才才会在这个时候担心这种事。毛
甚至可能会认为日本真的进攻苏联才好呐,因为只有乱,毛才会成功。而且越乱越好。
从心理上讲张国焘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棋子,而毛泽东不是。”
这问题涉及到的历史事实,我已经在旧作中介绍过了,是以未在前文细说。读者既有此
疑问,看来还是必须再吹轱辘笛。
A、北上并非正确决策,中共革命也不是因为北上起死回生的
前文已经说过,当时谁都不知道陕北有个刘志丹。张国焘离开鄂豫皖时,留下徐海东部
在当地坚持。张开创了川北根据地后,从敌军电讯中获知...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