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 发帖数: 6896 | 1 文以载道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是轻薄短小的时代。 |
|
g***t 发帖数: 2278 | 2 文以载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
大多数情况下,外族通婚后(尤其是国女和外国人通婚的情况)的国人基本上在家庭中
是使用外国的语言。也就是在家庭生活中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上,绝大多数外F基本上等
于是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了。
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在外F人士的心里并没有重
要到能够和爱情或者是结婚同等地位的程度。为了爱情或者是生计而结婚,这些人士完
全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放弃自己原来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放弃了语言,很
大程度上也就放弃了文化。我接触过外f的国女,交谈多次,即使在她老公不在场的情
况下,她也从来不使用中文。当然了,选择爱情婚姻而不是选择自己的语言文化,这种
情况属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属于人家的自由。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对方会说中文,懂中国文化,或者是愿意积极学习中国语言
和文化,也愿意在家庭生活中运用中国的语言文化,那么这种外f才是真正的比较有平
等意义上的通过通婚来达到的族群交流,否则就不是比较平等的族群交流,而应该叫做
“被人家同化”。想想看嫁到中国的越南新娘,她们嫁到中国来,是促进中越的文化交
流和族群融合,还是被中国人同化 |
|
L*****e 发帖数: 8347 | 3 玩什么别玩暧昧 (五十九)
思前想后,想后思前,一些八友建议的再现历史真实,我觉得还是不太合适,虽然夏不
会追究也无法追究(至于为神马我后面会八到),但首先是夏MM的文字还是不适合发表
,特别是不适合在此版发表,也许将来某个合适的机会,在合适的地方,可以出一像《
安妮日记》一样的单行帖。
其次,夏MM的文字也起不到教育青少年的作用,相反,反而可能误导青少年。就拿多年
以前笑笑生同学写的那本书来说吧,笑笑生同学的本意是警戒世人表做坏事,否则可能
瞎眼瘸腿歪脖前列腺发炎扁桃体肿大,总而言之会得各种各样的怪病,受到上天的惩罚
,可是有多少人记住了上天的惩罚?大多数人就只记住了书里的ooxx。
文以载道,我这篇八卦文虽然载不动什么“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也希望能够寓教
于乐。这使我想起了近年来最让我觉得寓教于乐的万峰老师来。我们何不让夏MM找万老
师一吐心事,也顺便让我们能听听万老师的教诲。让我们一起拧开收音机,来收听万峰
老师的《伊甸园》节目吧。。。
。。。。。。
万峰:欢迎收听伊甸园,我是万峰。我们在杭州blah blah blah,欢迎听众朋友拨答我
们的热线*******,讨论有关性 |
|
t******g 发帖数: 4044 | 4 中国历史上还是书的地位最高,文以载道么。大文豪,考功名,都要练一手好字。
下棋到头就是个棋侍诏,皇上身边一个佞臣,比弹琴的琴师强点。 |
|
p*********e 发帖数: 32207 | 5 文以载道的说法没听过么
你并不需要陈述自己的态度,只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事实已经足够可以对读者产生影
响了
产生你想要的那种影响. |
|
b****e 发帖数: 412 | 6 一些拙见:
1。金庸亦舒作为武侠跟言情的代表,是代表了文学的一个通俗流派,那确实他们在那
个时代代表了香港通俗文学的超前。但随着他们这些流行开始消退,通俗文学现在是大
陆台湾居上吧。。。难道我没看言情很多年世界变化了?另外扯一句,论文学水平,梁
羽生可是比金庸强不少。
文以载道,并不是咬文嚼字的文笔代表一切的。所以各种流派不能拉在一起比。金庸亦
舒跟李敖柏杨放一起比我就觉得很奇怪。如果真要在小说里面分出个子丑寅卯,那我觉
得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笑傲一切港台通俗小说。
2. 考虑到大陆文革的影响,香港在很长一段时间文化事业的昌盛,包括TVB剧本,电影
,报纸等文化事业的昌盛,是因为那些从大陆逃去香港的人才。所以,现在那批编剧,
报纸主编,电影导演纷纷老了挂了以后,就明显看到,香港电视剧,电影,以及报纸开
始大幅度退步了。。。。而80年代的大陆,政策放宽后,倒是文化事业开始繁荣了,直
到现在,大陆的正剧还是笑傲江湖的。不过这是我个人看法,也许很多人不这么觉得。
3. 我说台湾人文学水平比大陆高是因为台湾在阿扁去中国化之前,传统教育做的比大
陆香港都要扎实,所以那时候出来的台湾学生明显文化水平高...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最后这一段我跟你感觉完全不同,呵呵,可能我是现实主义派,你是浪漫唯美派。我更
喜欢有矛盾、有tension的小说,比如爱情和道德的矛盾。我不觉得有道德限制的爱情
就不是爱情,或不伟大了。爱情是自发的,不受控制的。她老公喜欢她,但她不喜欢她
老公,那是她自己也没办法的事。她喜欢上别人,也是她无法自主的事。但她可以压制
自己的爱情,约束自己,遵从社会道德。我觉得还是挺感人的。只要作者不过分宣扬这
是唯一的或最高最伟大的爱情,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丑化贬低别人。好像婚外恋小说
很难避免这一点,我看《洗澡》时也有这种感觉,於梨华的那本书也是,婚外恋的人倒
是道德最高尚的,别人都有这个那个的丑恶。
我提到过我喜欢纳博科夫,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洛丽塔》是非道德的。
也许我更喜欢有道德立场的小说,甚至文以载道的;但是写爱情,怎么个道德法?
理智和情感本来就是人的两极。通常他们混合在一起,不同的人身上成分不同,但永远
是混合的,不存在绝对理性和绝对感性的人。但是爱情和道德却各自是纯粹的。人们说
世上没有纯粹的爱情,其实是说,世上没有只知道爱情的人类。爱情和道德得兼的小说
,不是爱情小说,是写社会中人的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对的,很同意喜欢政治与否是个人喜好,没法强求。政治也的确无所不在。但文学有相
对独立的地位。大家欣赏张爱玲,不是欣赏她的政治,是欣赏她的文字。jane austen
处在法国大革命时代而只字不谈革命,后人喜欢她的小说,也不是喜欢她的(非)政治
性,也只是喜欢她的文字。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主要是有独立于政治以外的审美作用。
中国历来的文论相对忽视这一点,更强调文以载道的实用性。尤其现代文学,政治功能
更强。如果太用政治的眼光去写/读文学作品,常会舍本逐末,影响文字本身的审美意
义。
我也很同意知识分子要有社会良知。这个话题也讨论过好几次,怎么入世怎么出世。能
讨论起来,就说明大家都对这个有兴趣,都关心,这样挺好的。只是文学中如何谈政治
是个技巧,也和各人接受能力相关。这个可能谈具体文章更切实。比如我主帖转的陆先
生的这篇博文我就很喜欢,也很政治,但没有说教宣传,行文巧妙,点到为止。钱文忠
这篇感觉就很匪夷所思,“恭请”这一段完全像嘲讽,但后文又完全是正调,整个错位
似的。 |
|
P*******e 发帖数: 886 | 9 不能简单的把文以载道说成“实用主义”。这个要追究只能从老祖宗那里开始寻根究底
。我还是那个观点,“上医医国”是中国自古士大夫的理想和追求,作为一种很理想主
义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不能说是“实用”。
文字对文学来说当然重要,但是文字更重要的任务是承载思想,而不是单纯的表达“美
”。如果抛弃了作家要表达的内涵和思想,一味追求“审美情趣”,才是舍本逐末。文
字好比是形式,而思想才是真正的内容。文字这件外衣做的再漂亮,如果里面的是小格
调的唧唧歪歪,想必不会成为有时间价值的作品,更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扣人心灵的
作品。你好像也多次提到不喜欢过于“自我”的东西,光文字美,而不能传达更深层内
涵的作品就是很“自我”的。
至于技巧问题,现在的人要发表点看法是要隐晦的多,时代不同嘛,不过是不是正巧说
明这个时代的可悲之处?在我看来,鲁迅先生表达好恶是很直白的。至于奥斯汀,我不
认为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高,但是她的作品也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如果
没有这一层,就完全沦为乡下女人“过家家”的游戏了。文字再美,恐怕也只有家庭妇
女才会为其吹捧。
austen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0 哈哈,说明你和后现代合拍呀。因为我做过阐释理论,所以熟悉一点。后现代不是不好
,就像上次我说文以载道、实用主义也不是说它们不好——抱歉那个帖子一直没时间回
复——是说推到极端,完全忽视另一端,会生弊病。上次小柯贴的写乃莉塔的作者
umberto eco,就专门针对后现代提倡的主观阐释,写了limits of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等文章反驳,强调文本的客观性,文学阐释
不是完全主观的。这个其实只要做一个具体的作品分析就知道了,太离谱的主观阐释不
会被人接受的。所以eco、harold bloom这些搞文学的人很快就不争这些了,只去搞具
体文本分析。反而是搞政治学社会学的人喜欢借此引申到政治意义上去。
你说拿来主义是为自己服务,一切阐释都是主观。所以我说也有客观文本的制约,不是
完全主观。作品本身是个客观存在。阐释有好坏之分,好的合适的阐释会得到大部分人
的公认,这也正常。主客观这些词的确比较大,可能你我的理解不同。是,尼采提倡个
性解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可以追源到他,他的思想也可以再往康德甚至古希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1 嗯,手艺人这个主题很流行,因为和机器时代相反,和浮躁的现代性相反,很怀旧。英
国人j.b. priestley写过一本关于英国手艺工匠人的散文集,我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反
正很出名很怀旧,这些人已经完全被机器时代甩在后面了,他们的手艺也没有传人,他
们死后就随他们埋在地下了。但他也说这些手工艺者是如何perfect,如何人与艺术品
合一,类似庖丁解牛,刀随心走之类。
这篇文章我稍觉得有点太长,因为他想举的例子太多,又稍有点急迫。索性拉得更长,
慢慢说,文章本身会更有他所推崇的“静气”。更好的做法可能是删减掉一些例子,不
用那么多。不过他介绍的书啊电影啊都很好,金克木我没怎么看过,很想看这本《
天竺忆旧》。杨绛的《洗澡》的确很有她自己的倾向性和个人感情,文字也常显尖锐。
这是她比较早期的作品;后期写家人写干校等的回忆散文,文字更炉火纯青,火气更小
一些。后面说eugene o'neil的戏剧和camus的局外人,比文以载道的萨特强。我也觉得
萨特不能算文学,算哲学。加缪的局外人是文学。他这里说的“静气”其实就是作家不
要带入太多的个人观点,所谓“从无半点偏心”,让文字、人物说话,不要代言, |
|
T*C 发帖数: 3040 | 12 左脑说好导演拼的就是视觉感,镜头感。我觉得这有点像文字对于作家,再怎么强调也
不过分。但是要说作家只应该有文字吧,似乎又太绝对。这就是我看苏童的作品的感觉
,文字是美的,但是缺乏核心价值观。看苏童的东西就是一个感觉,很纠结。也许是我
这种阅读习惯已经过时了?我不是说文学都要肩负文以载道的重任,但是只有文字,似
乎又缺了点什么。 |
|
e*******n 发帖数: 296 | 13 三字经里说: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这是把文学排在了最末
同样地,大教育家孔子说,学习的四个方面,第一是品德,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治,
第四是文学
很相似的,品德永远是第一位,文学永远是最末一位
这些都强调了文学的必须性,但又有其非重要性
而作为小说本身,它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但未必是以文学以唯一的目的,文以载道,好
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应该能够承载品德的力量,或者至少,也应该算得上排第二位的“见
闻”。
我的观点,文学只是一种艺术或者技术,但是技术强并不代表综合实力也强,尤其是在
开放且成熟的竞争环境下,象几十年前那样,会写code就可以称王称霸的比尔盖茨时代
已经过去了,对方向趋势的把握已经超过了coding本身 |
|
b*********l 发帖数: 1443 | 14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历经人间荣辱兴衰的同时也阅尽了尘世的爱恨离合。这个小令写的是
一个痴情女子在长江边日夜思念住在长江尾的郎君,满腹心事无处倾诉只好每天把它托
付给长江水:请他捎去自己对他的热切思念。江水无语东流,一去不复回。前面3句,
句句围绕江水展开,人有情江水无情,层层递进而又循环往复---主体的思念得以形象
化,恰似那一江春水滚滚而来连绵不绝。最后一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直抒胸臆脱口而出有水到渠成之感。纵观全诗无一华丽字眼却把男女之间最平淡也是最
真挚的情感以最确切地方式表达了出来。文以载道,贵在真实。简单单几句就表达出了
千万平凡人的普通情感,没有名词警句最后一句甚至都没有顾及对仗,也一样不妨碍它
成为千古绝唱。 |
|
p***r 发帖数: 20570 | 15 也不能这么说,文学艺术通常定义了这个民族的共同性,比如俄罗斯以前上层都是用法
语交际,直到普西金才建立真正的俄罗斯文学,俄罗斯的民族意识也随之觉醒。英语也
类似,莎士比亚建立了当时英语文学的典范。历史类比于个体的记忆,文学艺术类比于
个体创造力成熟,觉醒和自我认同。在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很早,华夏共同体正是通过
诗经尚书才建立这种认同的。后代文学也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所以才有唐诗, 宋词
, 元曲,明清小说。古人说文以载道也是类似道理。 |
|
j**p 发帖数: 1257 | 16 好几个企图“文以载道”的网络作家都有这个毛病
不以文学价值来评判,其实无所谓。 |
|
p***r 发帖数: 20570 | 17 不是一个东西,所以很难比。
金庸写的是幻想小说,
茅盾和他的奖的小说大多是现实主义题材。幻想小说大多属于消遣类的小说。现实主义
题材大多有文以载道的理想。
真要比幻想类小说,我觉得金的还是不如聊斋和西游记。也不如多数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的小说。原因很简单,这哥们分心事情太多,主要精力是赚钱,写小说是为报纸赚钱的
手段而已。 |
|
j******n 发帖数: 21641 | 18 一.无题诗与唯美
唐朝诗人李商隐做过十几首无题诗,大多晦涩难解,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李
商隐为何独出心裁,以无题为标题?通常的说法是作者有难言之隐。比如高阳先生就认
为:“义山‘无题’,十九有本事,以难于著题而从阙”(《锦瑟详解》)。为何难于
著题?无非是诗的内容涉及党争或男女私情,不便明言。问题是有类似遭遇的古代诗人
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像李商隐那样写出那么多晦涩难解的诗。如果仅是因为有难言之隐
,那么随便给一首诗冠以春望秋思、昼咏夜叹之类的题目,并不会使作品更容易明白。
事实上,无题诗中有些是比较浅显的,而一些有标题的诗,其主题深隐玄奥,比无题诗
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人们提起无题诗,只是个笼统说法。清朝学者纪昀曾将李商隐的
无题诗分为五类:确有寄托者;戏为艳体者;实有本事者;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
;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偶合为一者。他指出:对这些诗“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
穿凿。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亦无题之类,亦有此数种。”纪晓岚的说法有道理,如《
锦瑟》、《为有》、《碧城》、《哀筝》、《瑶池》、《昨日》、《玉山》等,都是取
诗中二字作为标题,并无提示作品内容的作用。还有... 阅读全帖 |
|
|
l*******s 发帖数: 1258 | 20 谬矣
中国古诗并非偏重形式主义。诗歌注重形式,这个是诗歌一路发展来的必然要求,因为
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你不注意平仄对仗四声八病怎么唱啊,光注重情感了不在乎形式
,那不成梨花体了?且不论梨花体是不是注重情感。
在说“把情感挤到一个角落里”:你一会说把情感挤到角落里,一会说不该有“诗以载
道”,这不是矛盾吗?你到底要不要诗歌表达感情?
中国古来从诸子百家、曹丕、到唐宋八大家、朱熹,就一直在说文以明道、文以载道、
文以贯道,没有感情只注重形式的诗歌是没法流传久远的。这就是为什么华丽的汉大赋
、繁复的隋唐宫体诗无法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地位一直受争议了。初唐四杰、明代唐宋
派等若干文人一直致力于不让形式过度的干扰诗歌。
而关于感情和形式的关系,有很多著作你可以去读一下。单说诗歌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诗品、二十四诗品。当然了,尤其是二十四诗品本身也是很好的诗集,以诗论诗,这
个相信你所说的西方诗歌理论里,是没有的,至少我当年研究时没有看到过。
如果你特别喜欢感情丰富的不太注重形式的,你可以读读古诗十九首还有汉乐府里面的
一些诗,古朴而感情真挚。
最后,送你一段钟嵘的话,我觉得很好的说明了古诗形式和... 阅读全帖 |
|
l**********g 发帖数: 6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oziliumang (sh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实用主义解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2 12:56:52 2012, 美东)
老了,多年不文青了,舒活舒活筋骨。
码字的师傅,凡是自认有点档次的,就是文学家文人的意思,是不屑于只编故事的,要
说想法,所谓文以载道(广义)。偏偏码字这活还离不开好故事。所以怎么说故事来包
装想法就成了难题。这也就是文学流派的意义所在。
当然如果能用纯写实的手法编出故事,故事还能给人灌输你的想法,那是超牛。但是没
有几个人有老曹和削了伙夫的手段。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寂寞高手也做不到。
于是有人从教会那里得来灵感,真的假的幻想的烩一锅杂拌。就是把miracle掺到写实
里啦。你看牧师布道的穿透力有多强,这个手法就有多好使。
所以这玩意最适合玩永恒的人性。就是用布景舞台剧来布道。从小就在一神教环境里成
长的鬼子当然比较买账。
有人说余华路遥陈忠实其实水平更高(白鹿原其实有丁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意思)。一定
意义上,他们用的手法更不容易写好。...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006 | 22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相对)轻视情感,总觉得诗歌文学纯粹抒发情感不够“高级”,一
定要有“实际”用处才行,于是折腾出个“文以载道”的思想 --- 类似于拍照片的说
纯摄影是无聊的,一定得作成软广告才有实际用处。
49年以后更惨,不敢跟大脑抢“道”的位置,于是自降为喉舌。 |
|
b*s 发帖数: 82482 | 23 中国文化里面的抒情东西不是不够,而是太多……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相对)轻视情感,总觉得诗歌文学纯粹抒发情感不够“高级”,一
定要有“实际”用处才行,于是折腾出个“文以载道”的思想 --- 类似于拍照片的说
纯摄影是无聊的,一定得作成软广告才有实际用处。
49年以后更惨,不敢跟大脑抢“道”的位置,于是自降为喉舌。 |
|
S*********e 发帖数: 3006 | 24 我不很喜欢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一点,就是讲究“文以载道”---总觉得诗歌之美
本身不够“有用”,一定要绑在某个粗腿上(例如天理大道、国家大义、君主社稷之类)
腰杆才硬。姜夔不肯作官,至今还有人(宋词评论大家)想不通是怎么回事。
而西方在古典时期就把理性和感性分得很清楚(再次感谢Plato):诗歌是感性的,主要
目的不是用来分析战争还是和平、专制是否有理之类,而是高兴了或者悲伤了喊一嗓子
,就是这样。
在东方,儒家墨家道家没有一家明确地、深度地分析感性和理性。禅宗倒是把它们分开
了(本心VS情欲),但基本把后者当负面的“毒龙”去降伏,而不是和理智平等的人格的
一部分。
还有,平均意义上,白人的人文教育确实比中国大陆人好,所以待人接物更(至少在表
面上)合情讲理,变现为相对不漠然。但是千万、千万别被他们唬住! |
|
b*******d 发帖数: 5780 | 25 非常不同意小说的价值论。
文以载道是小说的附加价值,并不是目的,可以是手段,却不能作为写作的理由。
张大春在《小说稗类》里也提到了小说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王安忆的这本书我没看过,
但是看上去我更同意张大春和王小波的看法。
小说最先应该是故事,是为了突破现有世俗条条框框而生的。可以是爸爸给小女儿的床
头故事,也可以是说书人引人入胜维持生计的快板评书。
如果小说必须要有意义,那么对主流社会正统知识的鄙夷便是小说的意义了,也就是像
王安忆说的要创造。“当小说不再发明另类知识,不再冒犯公设禁忌时,小说也就死了
。” 而剩下的,什么“开拓一个人类的神界“不过是附加价值罢了。(如果王安忆真的
是用了“神界”这个词的话,我真是想笑了,难怪那么多人嘲笑王安忆的局限性。)
对于《百年孤独》,张大春分析的入手点是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我觉得远比分析什么故
事线,这个当然是存在的,更为有趣有新意。 |
|
b*s 发帖数: 82482 | 26 中国人讲究文以载道啊
分特。
我本来是想看看小说评价的,这小说我一直很喜欢,结果却看到了一堆卫道士哓哓不休。
关于小说的文学价值,关于人性的思考,一概没有。
早知道这样,洗洗睡了。 |
|
e*******c 发帖数: 2133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exponentc (exponentc), 信区: FDU
标 题: zz【逝者】顾易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21 16:03:04 2013, 美东)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代文论家,北京时间2013年8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
去世,89岁
顾易生
1924.12-2013.8.19
生于上海
美国时间2013年8月18日下午2时57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2时57分),导师顾易生
先生在美国华盛顿Suburban医院去世。初接讣音,哀怛难禁。除唁电师母强节哀思,善
自珍摄外,竟不能再出一言。兀坐桌前久了,先生的音容笑貌,以及自己二十多年来从
师问学的情形,竟一一到得眼前。
顾师祖籍浙江海宁硖石镇。《顾氏宗谱》及顾炎武《顾氏谱系考》记载,江南顾氏
一脉源远流长,越王勾践八世孙于西汉为顾余侯,是其始祖。生于海盐的唐诗人顾况,
是其第35世孙。及至第72世孙顾诒谷,即为顾师生父。十六岁中秀才第一名,后毕业于
京师大学堂,为人洒脱,兼通新旧之学,并擅文史经济,辛亥革命后,在金融界历任要
职。而书法气象恢... 阅读全帖 |
|
O*******o 发帖数: 7091 | 28 所以我老角的写文章视角要广一些。不要局限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多看看社会各层
, 多看看别人给自己的感动。思路宽些。
所谓文以载道, 我的理解是:你写一篇文章, 总得讲一些道理吧。 |
|
|
N****n 发帖数: 6571 | 30 那个家系列,搬家写得最好,感慨入骨,久了,live with it了,控制得很好。成家
那篇玩了个好看的花活。到了回家这篇,文以载道的情怀太盛,有些不堪负载。 |
|
l*****k 发帖数: 5933 | 31 文化这个词儿本身就有东西的误读
西人语字根是植入的意思,似乎有文明的植根之意
中文语似乎有文以载道,文以化之的意思
不管什么样文化都是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体系息息相关的
真正看文明有先进落后之别,文化似无优劣之分
但已文化言,貌似未尝有一外民族能与我华夏分庭抗礼之
观电视节目,非文化之内涵不足,实导演之人非化内之人也 |
|
l*****k 发帖数: 5933 | 32 没事儿,五哥,我文以载道,治病求人
你洗衣机烘干机买了? |
|
l*****f 发帖数: 13466 |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嗯那是文学主要是诗赋,散文应用性强点,书信什么的,三国时期有几篇书信不错,然
后两晋金谷集序兰亭集序应该也算文学味? 南北朝不少书信散文蛮好看的....
纯文学比较难,文以载道嘛,谏逐客书过秦论这样的比较流行好像 |
|
L******h 发帖数: 4361 |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一种状态 太奇异了,超出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领会的了。肿么觉得他后期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了
涅。(God forbidden).
“文以载道”。不能通俗通畅地传达要表述的思想,这样“美丽乱码”的意义在哪里呢? |
|
l******g 发帖数: 1066 |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一种状态 完全赞同你的观点- “文以载道”
而有时我又会心存疑惑, 是不是自己不够聪慧, 不能和诗人站在一个高度, 所以才
不能领会这样的“美丽乱码”?
呢? |
|
x*******a 发帖数: 11067 | 36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有几件事实我觉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没有了
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
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
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较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
河里的倒影。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
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
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虽然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
景;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
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
,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
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古董癖也是很奇怪的。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瓶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
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固然有些...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11067 | 37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美感与快感之外,还有一个更易惹误解的纠纷问题,就是美感与联想。
什么叫做联想呢了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
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甲
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
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
例。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了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他何以“处处怜
芳草”呢了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
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所以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起联想。听到声音知
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以旧经验诊释新
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从
此可知联想为用之广。
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
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
。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邻家的猫儿种种意象总是...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8 以前和liquer也说起过,很多作家写文革都很动人,写到现代明显笔力不足,通常描述
一堆光怪陆离的魔幻,以此表现现代社会性和道德的堕落。张炜的古船、余华的活着、
莫言的丰乳肥臀等都是这个调子。过往的时代经过了沉淀和很多写作练习,写起来有把
握。而当代的生活似乎是这些作家难以把握的。
顺便贴liquer以前写的张炜读后感,给你做个参考:
发信人: liquer (咣咣珰)
标 题: 读书汇报12张炜《古船》《刺猬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 23:33:04 2009, 美东)
《古船》是07年看的,《刺猬歌》才读过半年。因为张炜的作品我就看过这么两部,就
一起说说。
《古船》是本能让人激动的书。故事说的是一个曾经做过古莱子国都城的洼狸镇。主角
是镇上开粉丝磨房的老隋一家后代,兄妹三人和他们的叔叔。时间是80年代左右,改革
开放初期,但是在小说叙述中,时间并没有前进多少,而是不断的跳跃回去,土改、反
右、大跃进、自然灾害、文革……故事的基调比较沉郁,不是一部会让人愉快的小说。
看到最后,有点想哭,但是到底哭不出来,憋得闷闷的。
《刺猬歌》把《古船》的魔幻风...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9 我觉得不必用文以载道的观点要求所有作品。钱并不自居大儒,不以宣扬儒道为己任。
他就是个搞学术的,喜欢联想,善于发现各种作品和文化里的相通之处。管锥编确实就
是读书笔记,材料积累,不上升到思想、道理、理论。比明清笔记的进步之处在于国际
性吧,中国以外的材料多。我看的时候也很失望,觉得还是很传统中国式的文评,没有
庖丁解牛辨析筋脉进而上升理论什么的。后来觉得传统文论自有好处,和西方文论一样
有长有短。 |
|
i**a 发帖数: 127 | 40 张艺谋导演的《归来》上映后,国内影评如潮,不少影评纠结于电影与原作的不同,比
如舍弃了书中主角陆焉识在监狱中经历的苦难,只取了书中最后部分的内容,即回家和
失忆的妻子团聚后的经历;比如陆焉识对自身的苦难经历只是平静忍受,缺乏控诉与批
评。因以上种种,有批评称这部电影是“消费文革”而非“反思文革”。
*有种平静是心灵之死*
看过这部影片之后,我认为这是张、陈两位成长于忧患,经历过辉煌,最后参透人生百
味的中国影人对一位历尽劫波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生的诠释。在中国目前的话语环境中,
只有40、50两代知识人才能真正理解这种接近无声的诉说。60年代及其以后出生的中国
人对主角的平静很难理解,但我作为导演、主演者的同时代人,因为也算是饱经忧患,
因此非常理解这部影片。
很多年前,曾听一位老人谈论过为文之道:品文犹如鉴赏瓷器,瓷器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是褪火(冷却),这道工序完成得好,瓷器方能成为上品。一个人的经历越丰富,其文
字的跋扬踔厉之气就越少,上乘境界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胸中纵有万丈波涛,文
字却能平静如水。如果张艺谋与陈道明没有经历过60余年的人生风雨,这部影片不可能
达到这个境界。
电影... 阅读全帖 |
|
i**a 发帖数: 127 | 41 张艺谋导演的《归来》上映后,国内影评如潮,不少影评纠结于电影与原作的不同,比
如舍弃了书中主角陆焉识在监狱中经历的苦难,只取了书中最后部分的内容,即回家和
失忆的妻子团聚后的经历;比如陆焉识对自身的苦难经历只是平静忍受,缺乏控诉与批
评。因以上种种,有批评称这部电影是“消费文革”而非“反思文革”。
*有种平静是心灵之死*
看过这部影片之后,我认为这是张、陈两位成长于忧患,经历过辉煌,最后参透人生百
味的中国影人对一位历尽劫波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生的诠释。在中国目前的话语环境中,
只有40、50两代知识人才能真正理解这种接近无声的诉说。60年代及其以后出生的中国
人对主角的平静很难理解,但我作为导演、主演者的同时代人,因为也算是饱经忧患,
因此非常理解这部影片。
很多年前,曾听一位老人谈论过为文之道:品文犹如鉴赏瓷器,瓷器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是褪火(冷却),这道工序完成得好,瓷器方能成为上品。一个人的经历越丰富,其文
字的跋扬踔厉之气就越少,上乘境界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胸中纵有万丈波涛,文
字却能平静如水。如果张艺谋与陈道明没有经历过60余年的人生风雨,这部影片不可能
达到这个境界。
电影...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2 上周四,哈佛的王德威教授来学校做讲座。他比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等人晚一辈,
本科都是台大外文系,留美后又都转攻中文母语。王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丁龙讲座教授,
现任哈佛东亚系教授。一直知道他是位中年学者,今日一见却已满头斑白,不由恍惚倥
偬。
他和许多台湾学者一样谦恭有礼,满脸笑容,眸子里却射出精光。他的英语有中国口音
,但字句成熟规范(比如有很多“agenda”),尤其风趣横生,显出活泼的心灵。发音
时下颌常往外努,上下牙咬合用力;越讲到后来越声情并茂、手势翻飞,显出文质彬彬
下的含蓄的激情。
讲座伊始,他说自己搞文学,喜欢讲故事;教书、研究也应以story-telling为主,以
免面目乏味。此言甚得我心,记得国内的许纪霖也说历史课应重在讲故事,并盛赞石景
迁的娓娓故事吸引了无数本来对中国历史毫无兴趣的美国学生。而且这几位喜欢讲故事
的学者,做研究都有显著的人情味儿,俗称人文主义关怀。王德威有个好玩的英文名字
:David Der-Wei Wang,“德儿”之音如唱京剧。题目里借来打个趣,响应他所提倡的
趣味……
王有本新书明年将由哥大出版社出版,这次讲的沈从文与冯至是其中的一章:
封... 阅读全帖 |
|
R******k 发帖数: 4756 | 43 张贤亮在《绿化树》里写出过最让我心动的性爱描写之一:在农村土房子里,一个狭窄
的空间和一个逼仄的时代,一个雪白的女性表现出极大的从容,既富有优雅的魅力又紧
紧地贴着地面,使她作为一个命运不可掌握的人短暂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最后这种掌
控还是被损毁在生活里,而美只有在被极力赞美之后,美的毁灭才显得惨烈。十几年后
,我读了雷晓宇与张贤亮的对谈,性是其中最直接的话题,一个40岁结束处男身份的人
,拥有数不清的性伙伴,恋母,老年求佛,对采访者完全袒露,这个采访缺少些优雅,
但毛糙糙的,充满力量。
本文发表于《智族GQ》杂志2013年7月刊,原标题为《男人七十》,转载请在相同位置
注明此来源。
张贤亮:一个40岁开始第一次性爱的男人归于佛教前如何追求狂欢而不沉沦的人生
作者:雷晓宇
张贤亮今年77岁。他可能是中国作家里最会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中国商人里最会写小
说的人。早在很多年前,他已经名利双收。但是,很少有功成名就的人选择像他这样度
过自己的晚年。他离乡背井,离群索居,但仍然过着一种富于活力的生活。他说:"我
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我从来不觉得我有77岁,我觉得我好像才17岁。我最羡慕的人就
... 阅读全帖 |
|
H******e 发帖数: 4682 | 44 国学导航-秋水堂论金瓶梅
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2/qstljpm/001.htm
前言
一、源起
八岁那一年,我第一次读《红楼梦》二后来,儿乎每隔一两年就会重读一遍,每一
遍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十九岁那年,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与阅读之间某种奇妙的接轨,
我成为彻底的"红迷"。在这期间,我曾经尝试了数次,却始终没有耐心阅读《金瓶梅》
。对《金瓶梅》最完整的一次通读,还是我二十三岁那年,在哈佛念书的时候,为了准
备博士资格考试而勉强为之的。
直到五年之后,两年之前。
前年夏天,十分偶然地,我开始重读这部奇书。当读到最后一页、掩卷而起的时候
,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此话出口,不知将得到多少爱红者的白眼
(无论多少,我都心甘情愿地领受,因为这两部杰作都值得)。至于这种念头从何而起
,却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说尽的--因此,才会有现在的这本书。简单讲来,便是第一
、《金瓶梅》看社会各阶层的各色人等更加全面而深刻,更严厉,也更慈悲。《红楼梦
》对赵姨娘、贾琏、贾芹这样的人物已经没有什么耐心与同情,就更无论等而下之的,
比如那些常惹得宝玉恨恨的老... 阅读全帖 |
|
L******h 发帖数: 4361 | 45 eNerd兄过奖。
汗!哪里敢跟白乐天相提并论。不过好像我和他老人家祖籍还是一个地方的。:-)
我不会写读不懂的诗呀,再说文以载道,诗以抒情,读不懂就白写了。
谢谢喜欢,而且还“不禁唏嘘”了,我这回赚大了 :-) |
|
f*****n 发帖数: 12752 | 46 文以载道,本来文章就是用来说事的。具体例子想当然尔也没问题。不是要批程心,而
是要批这种圣母的有害思想。
现实生活中,左棍的很多言行和圣母概念有很多重合。生活在我帝的网友应该有戚戚焉 |
|
y*****s 发帖数: 1873 | 47 这个不是文以载道,而是要推动情节。比如不是程心,换那个维德,那结果就变成三体
人不敢攻击,就跟之前罗辑时代一样啥事没有,小说后面还怎么写? |
|
f*****n 发帖数: 12752 | 48 诗言志,文以载道。虽说首先是自家事,也有遗惠于民的作用,也有呦呦鹿鸣的期望。
看文的大家会感激你的 |
|
M********c 发帖数: 11672 | 49 “诗言志,文以载道”这个赞同。放到歌里,电影、电视剧里也一样。大家就别感激来
感激去的啦。哈哈。 |
|
S******0 发帖数: 1183 | 50 很好看,可以再看再思悟。注意到这是1998年写的序,文学和评论关怀社会性人性,这
算是文以载道一个很接地气的例子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