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 发帖数: 680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海日克星哈哈哈!),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政大牛人唐启华老师的论文! 北洋修约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27:14 2012, 美东)
北洋,乃至晚清的历史,是国共两党同时抹黑的重灾区。
现在发现,学界对这一段的真相清理做的越来越好了!
加油!
北京政府对旧俄条约权益的清理,1917—1922
唐启华
原文出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摘要:旧俄于清末民初在华取得许多条约特权。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北京政府及东北
、新疆地方当局,于1917至1922年间相机收回大部分旧俄在华条约权益,造成既定事实
,为日后《中俄协定》苏联原则上放弃条约特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北京
政府与东北、新疆地方当局的协力合作,值得注意。北京外交团担心条约权益受损,常
干涉中方的清理行动,北京政府虽作了部分让步,但在主权攸关部分,则能坚持立场。
藉由对北京政府清理旧俄条约权益之考察,可增进学界对北洋外交的理解,并可对苏俄
“主动”广自愿”放弃旧俄在华条约特权之...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2 知青走上政治舞台:46名省级正职官员曾是知青
文章来源: 华商报 于 2012-03-29
自去年10月起,全国各地省级党代会及“两会”陆续召开。目前,14个省、自治区的党
代会已闭幕,其他省级党代会将要召开,全国31个省级“两会”已全都闭幕,省级党委
、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班子已基本调整到位。在124个省级正职岗位中,有24人身兼
党委书记和人大主任两职,目前省级正职官员实际为整整100人。
这100名省级官员目前公布的履历显示,有46人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插队当知
青,或是有过工农兵大学生的经历——这成为当前省级正职官员中多数人的一个显著特
征。
“知青”——履历中的时代色彩
知青,是“知识青年”的简称,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也就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人。在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知青是指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
放到农村做农民的青年,这些青年大多数只接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在农村的“广阔天
地”度过了难忘的“青葱岁月”——“知青”二字,成为这一代人人生档案的关键词。
在这些省级正职官员的履历中,对于这段经历的表述各有不同,多为“农民”、“下乡
”、“插队”、“...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3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与此类似的题目——成为中国考古学、
古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论题。开这个风气之先的是1985年在北京出版的夏鼐的《中
国文明的起源》的中文版(注: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原日文版,《中国文明の起源》,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4年。)。随着次
年《光明日报》对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发现的报道与这项发现将中国文明起源
时代提早的评论,引起了近五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古史学界对什么是“文明”、中国
最早的文明在何处起源以及中国文明到底是一元还是多元等等一系列老问题的争议。
在“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题目下参加讨论的学者很多,1987年可举安志敏(注:安志
敏《试论文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陈星灿(注:陈星灿《文明诸
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和邹衡(注:邹衡《中国文明
的诞生》,《文物》1987年第12期。)为例,1988年可举蔡凤书(注:蔡凤书《中华
文明起源“新说”驳议》,《文史哲》1988年第4期。)、李先登(注:李先登《关
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天津师大学报》19...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4 中国文明起源这个课题是研究中国文明史、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对这个问
题的了解是一定会随着中国考古材料的增加与研究而有日进的。现在考古材料已积累
到一种程度,使得这个问题分析起来头绪相当纷繁。下面将这些头绪初步梳理一下,
试求指出讨论这个问题所需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
一 “文明”的定义应自史料内部辨认
讲中国文明的起源,第一步的工作自然是说清楚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中国文明,
这样我们才能谈到它的起源问题。最近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有一部分是集中在“文
明”这两个字的定义上的;例如有人说红山文化有玉器、有女神庙,证明中国文明可
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辽河流域;也有人说红山文化还没有发展到文明阶段,还不具
备文明的条件,所以讲中国“文明”的起源还谈不到红山文化(注:安志敏《试论文
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
给文明下定义至少有两条入手途径。第一条是先决定文明这个概念之下包括什么
具体的成分,然后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找寻这些成分在哪一个段落中出现。如果找
到,便知道文明在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哪一个阶段出现的。这样即使不能解决文明的
起源问题,至少可以...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5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6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7 在美国通行的教科书里,有很多涉及中国的内容。为了让青少年更细致地了解东方文明
,中国赫赫有名的的历史人物,根本就回避不了。通过非常另类的“美国视角”,可以
看到“陌生的”标志性人物。在美国形形色色的教科书里,不约而同地提到过了三位中
国名人。当然,这种美国视角,派生出了一种“怪异的选本”。这三个中国人分别是:
陶渊明、杨玉环和李自成。
陶渊明
麦基的《世界社会的历史》把文史哲融合在一起,本书重点介绍了“世外桃源”中
的陶渊明。
“他不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士保持着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喝
酒吟诗。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这样简单的田园生活很满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
桃源。”本书作者引用了陶渊明几首诗歌作品,他希望学生从中领略到魏晋南北朝的时
代气息。那个时代,注重的不是学识;而是出身和门第。南北朝把持政权的,都是世袭
贵族,他们以血统做“分水岭”,绝不与门不当、户不对的人通婚。他们自命为社会精
英,在自己庞大的庄园里,聚会、喝酒、行乐、吟诗……陶渊明就是在这种乌烟瘴气的
环境中,寻求超脱与自然。美国的教科书也崇尚这种生存之道,梭罗在《瓦尔登湖》里
所描绘的,和陶渊明的精神气...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8 ☆─────────────────────────────────────☆
ericz (不认识eric zhou) 于 (Fri Dec 7 23:04:48 2012, 美东) 提到:
感觉原作者本意并不是要诋毁岳飞
反对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说谎和欺骗的本性。
比如民族英雄岳飞。是个天大的牛人,他为国家民族写过可歌可泣的故事
可是按中国文化表达出来的历史,经过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多年的口口相传之后
就把岳飞这个人变成洁白无瑕的了
这种看起来苍白,虚伪的洁白无瑕,彰显了炎黄子孙作为一个群体智力上的缺陷。
人非圣贤,何必把一个人描绘的那么好呢?岳飞难到就不能打过败仗? 他就不能被金
国吃掉几元大酱? 武侯可以死活出不了祁山,他岳飞为何就不能受一点挫折教育?他
为何就不能杀人500自损2000?他岳飞就不能屡败屡战?文正公可以,为何五木不可以?
他为何就不能,写奏章光说杀敌,不说自己损失,以偏概全?这不算欺君罔上谎报
军情么?
岳飞又不是神。
他明明不是神,但是中国文化里面就是总有要造神的冲动。明明是牛人,按牛人表达,
记载,肯定也是流芳千古,可惜非要按神来表达,结果弄的史料...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817 | 9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7 20:46:46 2012, 美东)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作者:夏春涛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873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17日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注:为了避讳,今之学者将起义
者被俘后的供词改称“自述”或“自传”。按照辞书通行的解释,“供”字作“受审者
的陈述”解,似乎本无贬义。李秀成则自称其亲笔供词为“书供”。本文采用“供词”
一词。)围绕其供词中的内容,学术界在1949年后就李秀成伪降还是变节的问题展开了
激烈的争论,甚至一度从单纯的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太
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笔者几年前曾经就此问题写过一篇短文[1],但由于
受到篇幅的限制,未能展开论述。兹不揣浅陋,再度就此略陈管见。
一
李秀成是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家境贫寒,儿时随舅父读过3年书,10岁开始种山帮工,
以烧炭为业。1851年9月,西王萧朝贵率部路过大黎,时年29岁的李秀成应征入伍,随
后参加了攻打永安的战斗,隶属石达开部。在此后的戎马生... 阅读全帖 |
|
h******x 发帖数: 10156 | 10 积贫”指长期的贫困。钱穆说:“宋代……内部又终年闹贫,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
不可支持。”宋代真的“积贫”到这等程度吗?
财政入不敷出是皇帝刻意制造的假象
宋代政府财政经常出现赤字。但这并不代表入不敷出。宋代中央收入除了政府的收
入之外,还有皇帝内藏库收入。它的收入达到政府收入的六分之一,并且不计入政府收
入,财政部门也无权过问其收支。将这一部分计入,宋代不存在赤字问题。在政府财政
困于“入不敷出”时,皇帝就将内藏库中的财富“借”给政府,达到收支平衡。这正是
宋代皇帝控制政府财政的一个手段。是在入大于出的情况下人为制造出了财政赤字假象
。(李伟国《宋代财政和文献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称为“积贫”的宋代政府始终有大量财富积蓄
一个号称“积贫”的政府,自然不可能有多少积蓄。但宋代政府是这样的么?就在
被极力批评为积贫的仁宗英宗时代,宋政府依旧有大量的积蓄和储备。宋英宗“治平二
年,入116 138 405,出120 343 674,非常出11 821 27,诸路积160 292 093”(《文
献通考?国用》)也就是说,仅仅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政府储备财富,已经...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11 我当然是理工出身。阁下是文史哲出身的吧?
慈禧这个烂人,祸害无数,连辛丑都是她直接造成的,居然被阁下说成是上天怜爱汉人
的产物。 |
|
m******a 发帖数: 476 | 12 说的很错。 不是否认有联系,而是认为不需要。
科技这东西有客观的判断标准,不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信鬼的还是信超人的还是信先知神
棍的,按照相同的办法都能重复处相同的结果出来。 无非就是谁先搞,花落谁家而已
。文艺复兴那会,以至到后来法国大革命那段时间粉东方的欧洲文青多了去了,翻译了
各色书籍,也是技术性的书拿来主义,文史哲无人闻津。不认同异己的文化,放之四海
而皆准。
国人以前就是封闭太久没有意识到科学[科学=量化分析+实证主义,别扯主观那些没用
的]的巨大能量。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心理障碍了。
"说得不错。和你争辩的那位朋友,代表中国当前占优势的一股对欧洲历史的纯理科认
识方式。对于
中华文明相对于西方文明近代以来的落后,只愿意承认是在硬体科技上的落后,拒绝承
认西方人文思想对于西方文明的推动作用。" |
|
|
|
S**********b 发帖数: 3142 | 15 你们这种文科理科的讲法其实非常不益于中国科学的发展
而且不停地造成中国科学发展认知上的错误
就像国内所称的文史哲
是你们所谓的文科,就不需要science一样
即使艺术作品都需要
比如paintings 需要学习perspectives
如果对于物理和化学都一窍不通的人还搞什么哲学?
当然中国捧臭脚的马列主义哲学只要会啃就够了
不懂数学物理化学的人怎么搞科学史的研究? |
|
m**c 发帖数: 7299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同治帝因同性恋梅毒病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7 16:34:23 2014, 美东)
内容来源:新浪读书
[2012年1月5日 16:15]
同治帝画像
慈禧太后画像。同治帝19岁就病逝了。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梅毒,还是天花?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一同治帝病逝经过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患病。二十日懋勤殿传旨,自十
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帝都不上课。有人说,他得的病是天花。其实不是天花
,而是梅毒。
慈禧对同治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注意的。如果同治帝不出宫,他们母子几乎是天
天见面,并在一起进早膳的。而且,也有太监向慈禧报告同治帝的行动。同治帝自从十
月二十日着凉发病后,一直带病视事,但是没有接见大臣。
而自十一月初一日至五日,同治帝把阅折权和批折权完全交给了李鸿藻和奕?,一
时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治帝的病看来不是短期内能治
愈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验...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6999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tech (LiuTech),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地主招你惹你了?- ”苏鲁新媳妇先给地主睡三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9 16:28:55 2015, 美东)
初夜权血泪史:苏鲁新媳妇先给地主睡三天
2013年09月27日11:45 新浪读书 微博 我有话说(1,720人参与)
本文摘自:《文史哲》2013年1期,作者:马俊亚,原题为:《近代苏鲁地区的初
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异变》
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
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如宿迁北部,还保留‘初夜权’制度,佃户娶妻,首
先要让地主睏过,然后可以同房”。
世界各地的初夜权叙述,绝大多数存在于文学作品或口头传说中①,缺乏过硬的史
料证据②。苏鲁地区的初夜权资料则极为丰富可靠,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状况。
苏北涟水籍的严中平先生生前多次指出,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差别极大,苏北就存在着初
夜权的现象③。应该说,这一现象源于苏北特殊的社会结构。
一
华夏(汉)民...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8 “六四黑手”包遵信:知识界灵魂人物
大中小 2015-05-21 23:25:46
多维历史
包遵信(1937年-2007年),笔名忍言、佚之,著名思想史学者、编辑、作家;1989年
春因参与组织知识界支援北京爆发而席卷全国的学生抗议运动,当年6月被作为学运“
幕后黑手”以涉嫌“反革命宣传煽动”被捕,后以“反革命罪”被判刑五年。本文选自
《从王实味到刘晓波: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作者张裕。
1989年5月12日,包遵信在北京大学民主沙龙演讲
共同主编《走向未来丛书》
包遵信于民国二十六年出生在安徽省和县。
1959年,包遵信在安徽省芜湖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63
年起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964年9月,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华书局任编辑
,1976年10月,他调入国家出版局研究室任职。1978年至1987年,包遵信兼任《中国哲
学》主编,主持出版了第一至十四辑。
1981年,包遵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任副研究员。1983年起
,包遵信与金观涛一起主编《走向未来丛书》,后改任顾问,从1984年到1988年五年间
,由四川人民出...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1162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excat (德州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孙家洲的文章在此, 大家查查,看看是否有抄袭和闹笑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1 16:51:04 2015, 美东)
特别是历史版的, 那个时代的教授,好多屁股不干净的。
著作
《岁月河山》,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8 月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合著,重庆出版社, 1991 年 6 月
《韩信评传》,独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1 月
《中国历朝行政管理》,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 月
《命运与性格的对话》,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7 月
《中国社会生活史》,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
《两汉政治文化窥要》,独著,泰山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
《历史学习精要》合著,第二署名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合著,第二署名人,岳麓出版社 2003 年 3 月
《宏观中国史——衰世篇》,合著,第一署名人,大象出版社...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28 | 20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火历新探──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
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西历通行之前的中国青铜时代,因为朝代、历史和
科技的发展,曾经先后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历法。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
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
一、火历问题的提出
对火历问题的研究,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庞朴教授首先提倡的。1978年,庞朴教授的论文
《“火历”初探》在《中国社会科学》第四期上刊发。然后,他在1982年的《中国文化
研究论丛》和1984年的《文史哲》上接连发表了《“火历”续探》和《“火历”三探》
两篇论文。其中,在《“火历”初探》一文中,他正式地提出:
远古时代同后来历法的最大差别是:它并不以冬至的建子或雨水的建寅为岁首,而是以
大火昏见为一个新的农事周期的开始……这种以大火为授时星象的自然历,我们可以名
之曰火历。
在此问题提出后,他使用的常见例证如:
《诗·七月》:“七月流火”。
《周礼·夏官》:“季春出火,民咸从之”。
《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
等等,特别是服虔为《诗·七月》所作的注:
季冬十二月...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述评
甘于寂寞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生前和死后却几度被学界高度重视。现在,他又
了显学!加之清华大学葛兆光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刘梦溪先生的大力论著,陈寅恪先
生的文化形象成了一尊神像,使人如坠深渊、如临歧路。呜呼哀哉!
陈寅恪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满清、民国、新中国三种社会变革时期,从康梁变法、庚子
之变到满清下台、辛亥革命,从留学日美、读书德法到丧祖失父、兄死母亡,从避乱西
南、客居香港到北上京都、南下两广,从留命任教、思想改造到反右浪潮、停职思过,
从文革风暴、人妖颠倒到挨批挨斗、目盲足跛,直至夫妻双亡……陈寅恪先生的一生是
一个中国传统知识人在三种社会变革时期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是近现代中国
思想和文化、社会和历史发展变换的真实的写照。换句话来说,陈寅恪先生作为个体,
其一生的遭遇和他的文化思想与价值取向是一个传统知识人在复杂的社会和历史转换中
所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悲剧。
当传统的价值取向失落之后,陈寅恪先生以其个人之力,独守其旧,不为外界所左右,
以其独特的学术理性和文化心境构筑了现实中不复完卵的价值取向,以他天才而杰出的
研究成果和独步而独立的学术结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空谈容易实作难
──从汉学史家的学术素养谈汉学史的写作原则兼答刘跃进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8期上刊发了署名“刘跃进”的文章《<海外汉学研究>和<图
说汉学史>指谬》一文,作为被该文所批判的对象,我却是直到10月20日才看到此文。
我首先很感谢贵刊和刘跃进对拙著的关心和指谬,在学术问题上,错了就是错了,没有
丝毫辩解的必要,正如该文作者“刘跃进”真实的工作单位和职称,与该文发表时文后
所注明的“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一样。
不论是作者的无意还是编辑的误解,所谓“无错不成书”,推导下来,无错也就不成刊
了。我想:作者和编者、读者三者之间,重在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如果只是一味地以
己之长,轻人之短,乃至于棒子、帽子飞来飞去,那无助于学术探讨和学术发展。
的确,研究汉学史首先遇到的学术素养就是外语。只能看懂英文还不具备进行汉学史研
究的资格。至少还需要能看懂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喃文、韩文。英文很好的汉学
史家们在介绍英美汉学家时要是也出错,那让我们这些只是粗知英文的,又该如何是好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组织的由我国第一流的英语兼汉学史...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的思考》
最近,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也许,2011年出版的拙著
《闲话陈寅恪》是这轮高潮的始作俑者吧。当时,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哈尔滨
拉开帷幕,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刘正、黄鸣合著《闲话陈寅恪》一书即被推出,并且
被称为“在读书界反响强烈,引发新一轮陈寅恪热”。时过两年,随着陆键东的新版《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出版,报刊新闻和出版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热潮真
的已经形成了。
面对这一局面,我们这些陈学研究的局外人都感到十分欣喜,那么陈氏后人和“陈学专
家”应该更是喜不自禁了吧?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拙著引来了两位年轻有成的
“陈学专家”胡文辉和张求会二君的诘难。先是胡君主张拙著《虚经腐史意何如:陈寅
恪先生的文字游戏》一篇,完全是抄袭他对《经史》诗的解说。而后张君出面在《南方
都市报》上发表了《无准备却赶时髦……这样写陈寅恪,真的可以吗》 一文,该文对
拙著大加指责和嘲讽,并给拙著贴上了“恶意檃栝、以臆测代替考证等等不良学风”的
标签。有鉴于此,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科研和著述,开始思考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
读书...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508 | 25 文史哲就是臭老九,自恨得紧。
中国目前的大部分风俗习惯和一半以上的成语都源自春秋战国时代,你基本不需要特殊
培训就能读懂直接出土的汉简,断?我只能用最粗俗的话骂你一句:断你妈逼!为什么
没把你给断了! |
|
G*O 发帖数: 706 | 26 http://books.sina.com/gb/funny/focus/excerpt/sz/rw/2013-09-27/1145543222.html
初夜权血泪史:苏鲁新媳妇先给地主睡三天
本文摘自:《文史哲》2013年1期,作者:马俊亚,原题为:《近代苏鲁地区的初
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异变》
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
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如宿迁北部,还保留‘初夜权’制度,佃户娶妻,首
先要让地主困过,然后可以同房”。
世界各地的初夜权叙述,绝大多数存在于文学作品或口头传说中①,缺乏过硬的史
料证据②。苏鲁地区的初夜权资料则极为丰富可靠,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状况。
苏北涟水籍的严中平先生生前多次指出,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差别极大,苏北就存在着初
夜权的现象③。应该说,这一现象源于苏北特殊的社会结构。
一
华夏(汉)民族地区,初夜权多为民间传说,并且存在较大争议④。郭沫若认为,《
诗经》时代,公子们对平民女子拥有初夜权⑤。有些学者则认为,周代、乃至中国传统
社会不可能存在初夜权⑥。上述对中国初夜权的看法,均是臆测。近代苏...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508 | 27 说一场战争的胜负是看是否达到战略目的,并不是比谁死人多!文史哲就是臭老九。
000 |
|
d******a 发帖数: 32122 | 28 看看被轮奸了还给强奸犯道歉的德国人就知道了,整个社会被左逼教洗脑
左逼ism就是宗教,是基督教2.0
现在的欧洲,是中世纪2.0
好像有选择,其实一个样。基民党还是社民党,保卫共和还是社会党,都类似天主教下
边的派别。
文理学科(文史哲法律社会数理化千老)的人基本被洗脑。
川普因为是商人,接触实际,脑筋还算正常。
一个社会应该由商人或者工程师来领导。 |
|
b********s 发帖数: 1508 | 29 说文史哲是臭老九,就是这帮人经常根据一些历史上的只言片语就能得出一个奇葩结论
,然后还广泛宣传误导群众。 |
|
d******a 发帖数: 32122 | 30 小姐-->妓女
同志-->同性恋
知识分子-->文史哲 |
|
w*******2 发帖数: 2199 | 31 你一个文科生不懂非洲单一起源科学上为啥,一点儿也不奇怪
你还是继续读你的文史哲吧, lol |
|
G****r 发帖数: 5579 | 32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N种解释
话分明
来自: 话分明 2010-01-25 18:14:53
在电影《孔子》的开场,孔子救下一个要被殉葬的男孩。据该电影的编剧陈汗所言,这
是一个虚构的情节。由于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而陈汗认为,孔子这
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始用佣来殉葬的人都该断子绝孙。因此这样的虚构是合情合理的—
—连用俑来殉葬都反对,何况用真人呢?(见《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四期对陈汗的
访谈)
我还没有看过电影《孔子》,不过上午在郑渊洁的博客里看到一篇文章“我没看《孔子
》先哭了”。其中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另有解释。郑渊洁认为,历史上活人殉葬
在前,而俑人殉葬在后,后者是一种进步。因此真相是,“孔子反对用假人代替真人陪
葬,认为这坏了老规矩,甚至诅咒第一个获得俑专利的人断子绝孙,无后。”进而怀疑
电影有美化孔子之嫌。
当然,郑的这篇博文,不但颇有些调侃的意味,而且自觉地散发出一股无知者无畏的气
势,因此不能十分当真。尽管如此,它还是引起了我的疑心——莫非陈汗的理解也有牵
强之处?于是我开始调查相关的资料。由于不是搞文史哲专业的,我没有去论文数据库
搜索,而是...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1508 | 33 最基本的,你的立场在哪里?你的屁股坐哪一边儿?等同于别人来强奸你,你说人家活
好儿,比你老公强,是这意思吗?文史哲就是臭老九,诚不我欺也。 |
|
发帖数: 1 | 34 清末能臣郭嵩焘曾说:
“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汉与宰相、外戚共
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
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
。”
这话延伸到民国,是与军阀列强共天下;再延伸到当今,则是与政工干部共天下。毛能
政工亲手抓,而邓后则成独立势力了。所谓政工干部,多是文史哲专业出身,科学训练
既差,又不通现代的社会科学,权柄和能力、妄动和惩罚极不相称。
最近有“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一文连载,再看到带鱼事情,不得不如此感慨。 |
|
s**d 发帖数: 18498 | 35 http://www.caohe.gov.cn/news/view.asp?id=481
毛泽东主席之女李讷慕名来淮谒祖赏荷(组图) 发布时间: 2008-7-26 被阅览数:
250 次 来源: 淮阳县曹河乡人民政府
李讷(中)县委书记贾书君(左一)李讷丈夫王景清(右一)
本网讯 7月21日,全国政协委员毛泽东之女李讷夫妇慕名来到羲皇故都淮阳,拜
谒太昊伏羲陵并饶有兴致地游览了松柏造型公园和龙湖风景区。
当日一大早,李讷夫妇不顾旅途疲劳,在淮阳县委书记贾书君的陪同下参观太
昊陵,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北大历史系毕业、文史哲的功底深厚的李讷不时插话、
询问,提出一些感兴趣的历史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充分显示其渊博的学识。今
年68岁的李讷为人低调谦和,眉宇投足之间显示出几分那种遗传的伟人气质和风度。李
讷是毛泽东和江青独生女儿,生于延安,197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4年至1975年先后任中共北京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1986年到中国共产党
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1990年退休,200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李讷的丈夫王景清, |
|
h****g 发帖数: 1393 | 36 我以前听过一种说法,叫做不懂德法俄,别学文史哲
理由也很简单,多少工作都是洋鬼子先做的,多少文物还在人家博物馆里面呢
研究历史的,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总要学一两门吧 |
|
|
s********e 发帖数: 13723 | 38 整个世界文哲也都衰退了,历史借着考古学还是有些进展的 |
|
f**k 发帖数: 15238 | 39 能挖的也挖得差不多了
夏商周断代工程,搞了十几年了.
所谓清华简,也没读出什么眉目来 |
|
|
f**k 发帖数: 15238 | 41 出版界是昔阳了.
大家谁都可以贴贴子
文学现在是骂人的话,以后搞多媒体创作,虚拟现实大概是出路,互动文学,
把脚本写好,读者虚拟进入,影响剧情. |
|
s********e 发帖数: 13723 | 42 现在又有文明探源工程,总的来说中国的问题不光是考古资料不齐,更重要的是没有理
论体系,全部跟着西方那套理论走。 西方有石头宫殿,中国喜欢住木屋,标准不一样
就吃亏。 |
|
|
s********e 发帖数: 13723 | 44 恩,整个世界文学都不如以前了, 以前还有托尔斯泰这样的公认的大师,现在基本上
除了哈利波特这样的流行文学,无人有那样的影响力。 |
|
s********e 发帖数: 13723 | 45 总的来说恐怕肯定是西来的,从东非来的,但是中国也有牛逼的地方,原始农业出现特
别早 |
|
f**k 发帖数: 15238 | 46 就和油画一样
照相机出现以后,油画就逐渐走进了历史,数字图象成熟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人听说过世
界级别的知名画家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