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 发帖数: 111 | 1 http://www.beethoven9.com/meiwen/mm4.htm
内森·米尔斯坦
欣赏富特文格勒的艺术并成为他的信徒对我来说有一个过程。当我第一次在柏林听到他(
1926年),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外来客,来自饥饿的俄罗斯,我对德国香肠比富特文格勒深
邃的演绎更有兴趣。但我听他音乐会的次数越来越多。富特文格勒乐队的首席大提琴皮亚
蒂格尔斯基介绍我们认识。皮亚蒂格尔斯基有时会作为独奏家与乐队演出施特劳斯的《唐
吉科德》,或者舒曼的协奏曲。
有很多难忘的场景。当我在维也纳进行了几次成功的音乐会后,我的朋友Paul Bechert预
言,我不久就会与柏林爱乐乐团和富特文格勒本人合作。这话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富特文
格勒邀请我演奏德沃夏克的协奏曲。在演出前三天我病了,但我不能错过这次演出,我靠
输液让自己站在了舞台上。
我不认为德沃夏克对于富特文格勒是重要的作曲家。实际上,他知道德沃夏克乐谱的每个
音符。我那时是一个年轻的音乐家,经验太少,常常在这首协奏曲的慢乐章中做出一些删
节。富特文格勒不同意这样做。
另一位音乐巨人,理查·施特劳斯,也不同意在德沃夏克音乐中的这种删节。在俄罗斯, |
|
f*o 发帖数: 185 | 2 新浪福特温格勒去世50周年纪念文章。
指挥家富特文格勒——把德意志音乐镶进历史之墙
作者 曹立群
转载自新浪娱乐
1954年11月30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却有一个伟人逝去,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富特
文格勒,带着他对德国文化的挚爱与悔恨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50年后的今天,所有热
爱他的人纪念他,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指挥家、作曲家、音乐家,而是因为他是那个时
代的代表。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用某个人的名字来描述一段历史,包括音乐的
历史;他们的名字成了特定时期、特殊的艺术风格的代名词。德国作曲家欣德米特说:“
富特文格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成为德国文化的形象,是他使德国文化重新站
立起来。”其实在战争期间,不也是他顽强地独立支撑着风雨飘摇中的德国文化么?如果
没有人在纳粹的统治下发出一点纯粹的声音,恐怕整个德国文化就会土崩瓦解。那样的话
,那些被炸毁的德国各大城市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乃至教堂,就不仅仅是物质的废
墟,而且也是精神的瓦砾了。
一、神圣的仪式
让我们的怀念之旅从巴赫开始吧。
巴赫的《管弦乐组曲》有无数指挥家演录过多种版本,但只有在聆听富特文格勒的录 |
|
|
H**p 发帖数: 135 | 4 发信人: erdathreeb (查理·马特), 信区: Classic
标 题: 贝多芬第9交响曲 (FURT的最后)
发信站: 日月光华 (Thu Jun 27 21:08:32 2002)
贝多芬第9交响曲
编号:音乐与艺术 CD-790
演唱:施瓦茨科普夫、CAVELTI、哈里格、埃德尔曼、瑞士卢塞恩音乐节合唱团
演奏:爱乐乐团
指挥:富特文格勒
尽管富特文格勒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录音室录制了贝多芬大部分交响曲,但他从未在
录音室里录制过《第9交响曲》,也许在他看来这部作品只能进行现场录音。
现存的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9”录音中,1942年的柏林演出实况,气氛让人恐惧;1953
年
拜洛伊特音乐节开幕式的演出是音乐史上的伟大事件,但并未达到富特文格勒理想中的最
好水平。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富特文格勒1954年在卢塞恩音乐节演出的贝9。
勃拉姆斯、贝多芬、布鲁克纳和瓦格纳的作品是富特文格勒的优势所在。他运用灵活的速
度、节奏和力度的起伏和即兴发挥形成了他的艺术个性。富特文格勒曾对贝多芬作品进行
了深入钻研。年轻时,他就经常随身携带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的总谱,可以凭记忆 |
|
T********r 发帖数: 6210 | 5 富特文格勒
在富特文格勒已知的录音中,仅30年代曾留下不完整的录音室版,但未曾发行,其余清
一色是现场演出。最早期的贝多芬第九录音是1937年在英国的演出,这是大战前富特文
格勒唯一的第九,也成为他未来的基架,往后的演出就是在这个架构中,不断地加入生
涯所累积的信念。依照Ardion的说法,HMV的录音当时并未出版,一直到1984年富特文格
勒的逝世30周年纪念才由日本EMI发行LP,不过发行量不多,据文献记载LP的整体音响效
果相当不错。日版EMI则于福氏生诞一百周年时首次复刻CD,1994年M&A发行CD。这个演
出正处于富特文格勒意气风发的黄金时代,造型偏向古典主义,整体感觉充满自信、流
畅,这种中庸的演出,某种程度雷同于Toscanini 39年的第九,Walther Ludwig过于粗
糙的演唱,结尾乐段富特文格勒一贯的刻意渲染,则显得些凌乱。
大战期间,富特文格勒留下42、43年两场完整录音,以及希特勒生日的部份终乐章影像
,42年的录音是富特文格勒一生中最伟大的唱片之一,战争阴影下造成极端化的情绪处
理,慢板乐章与其它三个乐章的对比强烈,是所有录音中最夸张的一回。完全没 |
|
c*****g 发帖数: 1856 | 6 卡拉扬倒几乎没有什么嫉妒心,但他当时是被拒之门外的:
萨尔斯堡音乐 节的领导者不敢聘请他担任指挥,因为担心这样做
也许会失去富尔特文格勒。 出于同样的原因,维也纳交响乐团也
有好几年没有请卡拉扬担任音乐会指挥。 为了自己指挥演出巴赫
的《马太受难曲》,卡拉扬通过八十次排练将合唱团完全按自己
的意愿进行了训练。在训练完毕的时候,富尔特文格勒同卡拉扬
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富尔特文格勒提出他要指挥那个合唱团,
演出的节目也是《马太受难曲》,地点也在维也纳。卡拉扬进行力
争,终于使富尔特文格勒未能指挥该合唱团。 因为他化费这几个
月的心血并非为了哪个同行,而是为了他本人。 富尔特文格勒认
为这是卡拉扬对他不怀好意。从此以后,卡拉扬有数年 时间不再
担任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指挥,只好满足于指挥维也纳交响乐队。
不过, 他把交响乐队变成了一个具有第一流水平的团体,有人说
同交响乐团的水平几 乎没有什么区别。
1954年l1月30日那天,当卡拉扬在罗马看到富尔特文格勒逝世
的消息而 脸色苍白的时候,这一切很可能又在他的脑海里闪过。
他知道:对他说来, 作出重大抉择的时刻来到了。 第三 |
|
c*****g 发帖数: 1856 | 7 卡拉扬和他的柏林交响乐团
1954年11月3O日,威廉·富尔特文格勒逝世。当时,卡拉扬
正在罗马担任意大利广播公司举办的音乐会指挥。根据他当时
的情况,称他为“流动的指挥名星”恐怕最为恰当了。晚上,
他在旅馆里接到一封电报。电报上没有签名,也没有标明发报人。
不过,它是从维也纳发来的,而且上面只有一句话:“国王逝世,
国王万岁” 卡拉扬的秘书马托尼脑子里一闪就联想到:“这只有
一种可能,富尔特文格勒死了” 他走过一个街角处,在那里,
有几个卖报人在大声叫卖晚报。 真的,头版上登载着一条消息:
富尔特文格勒逝世。 当时在场的人都可以作证:由于过分激动,
卡拉扬的脸色变得象雪一样苍白。因为在德语地区这两位最伟大
的指挥之间存在着一种又恨又爱、恨多于爱的关系。 战争期间,
比富尔特文格勒年轻得多的卡拉扬曾经取代了富尔特文格勒的柏
林歌剧院首席指挥的职务。战争结束以后,起初他们两人都被禁
止登台演出。
富尔特文格勒在政治上恢复名誉要比卡拉扬早些,成了柏林
交响乐团团长、 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和萨尔斯堡音乐节的艺
术良心——虽然他在 |
|
b*****r 发帖数: 169 | 8 我写过一篇关于指挥家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的影片的观后,taking
sides,中文翻译为《指挥家的抉择》,讲得是富特文格勒因被指控为纳粹服务而在战
后受到反纳粹文化委员会审判的事情,黑白色调,有些压抑。贴在这儿,呼应一下小柯
的文章。基本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写完自己也吓了一跳。
~~~~~~~~~~~~~~~~~~
富特文格勒,这是一个于我一直具有神秘吸引力的名字,最近看了, 对
于他的指挥艺术和人生经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影片讲述了二战后盟军摧毁纳粹统
治,解放后的柏林满目疮痍,人们还尚未从战争的梦魇中苏醒,以美国为首的反纳粹文
化委员会就开始了一场清算运动,到处搜捕审讯纳粹党员和它曾经的“支持者”。这些
被指控曾为纳粹服务的人大多是文化和艺术界人士,其中就有当时任柏林爱乐指挥的富
特文格勒。影片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美国审判员的武断,粗野,和跋扈,同时也对富特文
格勒面对审讯时内心的矛盾,无奈,和内疚进行了重墨描写。
当审判员严辞质问:在希特勒和希姆莱的国家怎么能演奏贝多芬?富特文格勒答道:还
有哪里比希特勒和希姆莱国家的人民 |
|
j****o 发帖数: 442 | 9 1)物极必反
2008年底,我终于收集齐了富特文格勒的主要录音,却突然迷上了舒伯特。于是意想不
到的,2009年成了我的舒伯特年,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8重奏,Radu
Lupu, Murray Parahia, Alfred Brendel, Alban Berg Quartet, Takacs, Lindays,
Istomin/Stern/Rose 等的演奏,一个个迷过来。在舒伯特优美伤感迷惘的音乐中,在
经济危机的阴影下,不知不觉,这一年就过去了。
2010年,突然又开始怀念富特文格勒的悲剧英雄,浑厚丰富的音响。把搁置了一年的贝
多芬、伯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的富特二战录音都翻出来,废寝忘食地听了整个周
末,听得咬牙切齿,听得热泪盈眶,听得面目狰狞,听得下巴酸痛,紧咬牙关的时间太
长了......
2)走火入魔
奇怪的是,舒伯特的室内乐,我基本是听一个喜欢一个;虽然也挑版本,如以上提到的
,但别人的演奏我也喜欢。可是贝多芬、伯拉姆斯、鲁克纳等人的交响作品,我只听得
进富特文格勒,而且最喜欢他在二战期间的演绎;唯一的例外是贝9,最爱是战后的
Bayreuth版。
现在 |
|
z******n 发帖数: 1223 | 10 也是一些曲子让演一些不让演,而且似乎很看重富特文格勒
根据wiki,富特文格勒最初对纳粹的文化政策做过抗争后来争不过,在希特勒生日会上
指挥过贝九;托
斯卡尼尼为此很不满,但柏林爱乐的大批音乐家因此免去兵役。战后梅纽因帮助富特文
格勒完成了去纳
粹化。
卡拉扬的情况也挺复杂——不过最终是退了纳粹党且不受希特勒青睐了,期间与富特文
格勒结怨,直到
战后还没解
过。 |
|
D*********r 发帖数: 211 | 11 发信人: ilovebach (!巴赫!), 信区: Classicalmusic
标 题: 星从天降——记德国大指挥家O·克伦贝勒(zz)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5月24日00:54:18 星期六) , 站内信件
星从天降——记德国大指挥家O·克伦贝勒
作者:刘自立
奥托·克伦贝勒(Otto Klemperer),德国著名的大指挥家。他的名字在音乐爱好者
里并不陌生。但是对他传奇式的生平和他的指挥艺术之细节有所了解的人却不多。
当我们熟悉的另一个伟大指挥家福特文格勒的音乐在市场和家庭音乐会上大行其道的
时候,我们大该忘记了克氏和福氏刚好截然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指挥风格及其人
生经历。
当福特文格勒在纳粹的刺刀下将贝多芬的交响乐推向极高之域的时候,克伦贝勒的命
运却是极为严酷的。作为一个犹太人,作为一个所谓布尔什维克分子,等待他的命运,
自然是流亡。于是,当老福在纳粹的舞台上玩弄他的自由速度和“唯意志论”的时
候,克氏以他的绝对忠于节拍的,决不虚设的,直取音乐本质的,正大光明的风格,
进入所有古典音乐的领域,从贝多芬,瓦格纳,马勒到二十世纪的现代音乐如斯特拉
文斯基, |
|
m******o 发帖数: 510 | 12 我最不爱托斯卡尼尼的就是这一点。我最爱富特文格勒。因为我觉得乐谱是定好的框架
而演奏出来的音乐是自发的所以怎么会排练演出节奏(也许还有别的)几乎是一样的呢
?有很多因素可以对一场音乐会的演绎质量其产生影响,小到指挥和团员的那天早上的
心情,大到周围的政治环境,富老牛就牛在他不仅能敏感地捕捉到这些细节,而且能够
在临场准确地传达给他指挥的乐团,所以后人评论他“雖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
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甚至被人描绘成为不停的颤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
幾個動作連在一起,結果是一連串難以辨認的抖動,但他本身卻有著一種難以說明的、
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樂說服力,能凝聚、刺激樂團演奏出超過其本身水平的演奏。
種種,均構成了他卓爾不凡、後人難以企及、模彷的獨特風格。”
候是 |
|
m******o 发帖数: 510 | 13 我最不爱托斯卡尼尼的就是这一点。我最爱富特文格勒。因为我觉得乐谱是定好的框架
而演奏出来的音乐是自发的所以怎么会排练演出节奏(也许还有别的)几乎是一样的呢
?有很多因素可以对一场音乐会的演绎质量其产生影响,小到指挥和团员的那天早上的
心情,大到周围的政治环境,富老牛就牛在他不仅能敏感地捕捉到这些细节,而且能够
在临场准确地传达给他指挥的乐团,所以后人评论他“雖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技术与今
日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甚至被人描绘成为不停的颤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
幾個動作連在一起,結果是一連串難以辨認的抖動,但他本身卻有著一種難以說明的、
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樂說服力,能凝聚、刺激樂團演奏出超過其本身水平的演奏。
種種,均構成了他卓爾不凡、後人難以企及、模彷的獨特風格。”
候是 |
|
k*******r 发帖数: 16963 | 14 彭丽媛是集中营头子还是拿枪兔兔民运了?唱个歌而已。卡拉扬,富尔特文格勒,丝袜
子科普夫战后还不是活蹦乱跳的。 |
|
v****g 发帖数: 11080 | 15 希特勒当然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而且德奥古典音乐、他同时代的那些指挥大师,在他
看来都是德国人优秀文化和血统的标志。
1942年希特勒生日,他希望德国伟大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在他生日之夜指挥BPO演出贝九
,富特不愿意,躲到维也纳,去与WPO一起工作,戈培尔的电话追到他的排练厅,说你
再不回来,我们就找卡拉扬了。丫的卡拉扬想这个机会想疯了。大师看不起卡拉扬,就
回柏林指挥了这次演出,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贝九版本。很讽刺吧,最伟大的贝九演
出居然是希特勒的生日之夜为他祝寿之作。
富特也因为这次演出,背上了终生的污名。 |
|
v****g 发帖数: 11080 | 16 这又是外行话,在德奥音乐上殿堂级的指挥大师是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瓦尔特、伯
姆这些老家伙,包括托斯卡尼尼,卡拉扬给这些人提鞋都不配。卡拉扬的贡献是将交响
音乐商业化、唯美化、普及化,打造了音色和节奏极其漂亮的所谓“卡拉扬之声”,更
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当然不管怎么说卡拉扬的造诣也是很牛逼的。 |
|
m***a 发帖数: 2262 | 17
富特文格勒、卡尔·伯姆、布鲁诺·瓦尔特在德奥音乐上的造诣肯定高于卡拉扬。卡拉
扬没别的,就是唱片灌得多。 |
|
v****g 发帖数: 11080 | 18 托斯卡尼尼的贝多芬也是他这一派的标杆。就是太阳神派,完全忠实于原谱的任何符号
。虽然他被克伦佩勒取笑为“节拍机”,被现代乐迷打趣为“操正步”,但他的贝多芬
也自达一间,深入骨髓,那种悲壮与沧桑与酒神派的杰出代表富特文格勒其实不相上下
,就看你怎么欣赏。所以在德奥音乐上,托斯卡尼尼也是一个殿堂级人物。 |
|
d*******2 发帖数: 3045 | 19 1945年5月1日,海军上将卡尔·邓尼茨在柏林广播电台公布希特勒的死讯前播放了威廉
·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第7交响曲慢乐章录音,这一版本录音被俗称为
“帝国慢板”。 |
|
d******0 发帖数: 22800 | 20 听过历史录音 比如富特文格勒 瓦尔特 托斯卡尼尼的 你就不会挑剔了。 |
|
d******0 发帖数: 22800 | 21 讨厌福特文格勒吗? audite有一套41-57年的录音,不知道算不算你说的hifi。 |
|
G********d 发帖数: 10250 | 22 furt的东西我收的比较全的
我去看看你说的那个
我估计我没
讨厌福特文格勒吗? audite有一套41-57年的录音,不知道算不算你说的hifi。 |
|
d******0 发帖数: 22800 | 23 富特文格勒。偶写的比较土。
坐火车比开车好太多了,但是要专心听也很不容易。主动降噪耳机不说,人来人往的自
己心难平静。。很容易漏掉一些大背景下传神的细节。还有,楼主小心做过了车站啊。
。偶就干过这样的事。心如净水听音乐最好了,但是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下,很难得
了。
REVIEW |
|
l***t 发帖数: 2980 | 24 瓦格纳综合症
瓦格纳综合症 瓦格纳症”(Wagnerian Symptom)又称“音响震颤麻痹”,是指听觉、
视觉神经受到德国作曲家、指挥家、诗人、作家理查·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
-1883)的作品及言论刺激后,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突变心理性疾病,主要是因为
位于神经系统末梢部位“黑质”中的细胞群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
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同时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
了心理情绪的“震颤麻痹”,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不稳定,面对目标对象(即瓦格纳)
时爱憎易极端化、偏激化、非理性化,甚至导致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异。 病理原因迄
今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蛋白质、水果、乳制品等摄入不
足、嗜酒、外伤、过度劳累及某些精神幻觉因素等,均可能是致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患
症人群多为音乐家、哲学家、空想家甚至政治家。
病例No.1 患者姓名:路德维希·弗雷德里希-威廉 (Ludwig Friedrich Wilhelm) 别名
:路德维希二世、疯子路德维希、童话国王、“我们亲爱的国王”(仅限巴伐利亚地区
使用)... 阅读全帖 |
|
H**p 发帖数: 135 | 25 发信人: erdathreeb (查理·马特), 信区: Classic
标 题: 转载《反思卡拉扬 》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2年09月24日20:45:59 星期二)
反思卡拉扬(反卡拉扬派的观点)
最近在读美国音乐著作家和指挥家Sachs的《托斯卡尼尼反思录》(Reflections on
Toscanini),其实里面不光反思了托斯卡尼尼的历史地位,还对二十世纪一系列重要指挥
家都有论述,且观点鲜明, Sachs反卡拉扬很出名,下面就把他的观点摘要如下,其中还
参考了新版格罗夫对卡拉扬的“盖棺定论”。
卡拉扬死后,被“封圣”为“伟大指挥传统的最后大师”,让人误解卡拉扬是自柏辽
兹 、瓦格纳、马勒、福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一线传统后的直接继承人,实在是媒体炒
作
的恶劣后果。更让远在东方的乐友难以辩明其中指挥传统在二战后的一个巨大“断裂”。
还好,卡拉扬死后十年,西方对这位名重一时的大指挥家已经有了更完整清晰的概念
,音乐人们的“圣经”格罗夫辞典在2000年新版中对其有了公允的评价。著名的音乐专著
作家和指挥家 Sachs也致力于消除“卡拉扬神化”带 |
|
T********r 发帖数: 6210 | 26 75张伟大唱片
●孙皓
英国最著名的唱片评论杂志《留声机》近来发起了一次评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张
古典音乐唱片的活动,广大《留声机》的乐迷踊跃参加,通过信件,电子邮件投票
,第一轮已产生了75张唱片。第二轮投票评选也正在进行之中。最终的10大唱
片将在这75张唱片中产生。
这75张唱片无一例外,都是古典音乐的经典名盘,广受乐迷欢迎的大热门,也是
唱片公司历年来不断再版的摇钱树。最近EMI推出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里,就有
克伦佩勒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里帕蒂弹奏的肖邦圆舞曲,梅纽因演奏的
埃尔加小提琴协奏曲,施瓦茨科普夫演唱的“最后四首歌”,里赫特演奏的舒伯特
“流浪者幻想曲”等;DG的大师原版系列中则有库贝利克指挥的德沃夏克“第八交
响曲”,伏特文格勒指挥的舒伯特“第九交响曲”,小克莱伯指挥的贝多芬“第五
和第七交响曲”,利赫特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市面上都不
难找到。
现将这份75张伟大唱片的名单译出如下,供乐迷购片时参考。身为古典音乐爱好 |
|
s*******y 发帖数: 46535 | 27 四个家看你怎么定义吧,你敢说他这四样比莫扎特强?
又没有说像巴赫那样的作曲家,富特文格勒那样的指挥家,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家,
李斯特那样的钢琴家
说道罗马尼亚,能出这样大家的,传统必然可观 |
|
p****r 发帖数: 9164 | 28 没有啊, 我好像上大学后就没上过语文类的课了。这个排名是听中学语文老师说的。
好像有种新的排名,把金庸排在前几位了,曹禺好像也进不了前6 。 我倒是读过几
本曹禺的原著,觉得还不错。
我觉得郭沫若这种政府的御用文人不该排前面, 好像后来人对他的评价也很
差。 不过很多艺术大师也是没骨气的了, 像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都为纳粹服务过,但
这不影响他们的艺术地位。 |
|
e*******c 发帖数: 2133 | 29 1993年6月,在伦敦海德公园酒店里,哥大教授,文化批评家萨义德(Edward Said)正
在办理入住手续,手里正握着张过两天知名音乐家巴伦勃依姆(Barenboim)指挥的古典
乐的票子。就在此时,巴伦勃依姆也出现在这家酒店里,萨义德与这位指挥大家也是神
交已久,遂主动上前攀谈。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次偶遇便
开启了两人持续终生的友谊。
萨义德父母是巴勒斯坦人,其自己幼年在埃及度过,及至少年又来到美国一寄宿学校求
学,后在普林斯顿,哈佛先后取得学士及博士学位,一生致力于批判西方文化殖民主义
。巴伦勃依姆是出生于阿根廷的俄裔犹太后代,后又随父母移民到新建国不久的以色列
。这二人在各自领域皆为一代之翘楚,又都有着复杂的童年生长背景及对音乐的热爱,
为了借音乐打通不同文化间青年的隔阂,两人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与马友友一道于1999年
在德国魏玛组建西东青年交响乐团(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并开设工作坊
(西东一名来源于歌德西东诗集)。近百位来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等中东
国家的青年音乐家齐聚一堂,打破地域与政治的藩篱,白天由巴伦... 阅读全帖 |
|
L*****k 发帖数: 13042 | 30 好好。
我以前就完整地听过卡拉扬的那两个版本。
富特文格勒就听过第九。好像还听过kleiber的。
一般我贝五直接跳过。 |
|
c*****g 发帖数: 1856 | 31 加拿大钢琴家G.古尔德就是少数几个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演
奏家之一,他的第三条更有别于常人。古尔德对巴赫音乐的贡献,如同
施纳贝尔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富特文格勒对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科
尔托对肖邦的作品的贡献一样。不同的是:后三位大师的演绎几乎给某
个作曲家的作品下了定义,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权威解释,而古尔德永远
不是任何作品的代言人。古尔德对巴赫的作品情有独钟,并不是因为巴
赫本身(可能作曲家的名字只是他区分不同作品的符号),他只是借助
巴赫乐谱提供的可能性,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在巴赫的作品中,他的
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古尔德进入“迷宫”的目的,不是为了“瑰宝”,
他关注的只是破译“迷宫”的过程。如果他童年时代有“魔方”的话,
他可能是个“魔方迷”;如果是个画家,他对结构、构图的着迷程度可
能会远远超过对色彩语言的热爱。
古尔德出生于多伦多的一个音乐家庭,12岁毕业于多伦多皇家音乐
学院,14岁登台演出,23岁首次出访美国,并在CBS公司首次录制巴赫的
(戈德堡变奏曲)。1964年他正式退出舞台,以录音形式与世界乐坛交流,
1981年4月最后一次录制(戈德堡变奏曲),1982年10 |
|
c*****g 发帖数: 1856 | 32 当人们说到富尔特文格勒时,大概主要是指贝多芬的作品。
布鲁诺·瓦尔特主要是莫扎特的作品。克莱门斯·克劳斯主要是理查德·施
特劳斯助作品。克纳佩茨·布什主要是瓦格纳和勃鲁克纳的作品。
而卡拉扬则不同,不管是贝多芬还是勃拉姆斯,理查德·施特劳斯还是
柴料夫斯基,瓦格纳还是威尔第,斯特拉文斯基还是普契尼,莫扎特
还是德 彪西,他都精通。他指挥所有这些人的作品,并非都是同样完
美无缺,但都达到了绝对第一流的水平。
他在指挥时大都不看乐谱,可以说乐谱就在他的脑子里,而不是脑
子在 乐谱上。在演出歌剧时,他的嘴唇同舞台上的演员一起跟着歌词动
作,这对 提台词的人常常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他同歌唱家和乐师们相
处时毫不拘束、和蔼可亲,几乎象伙伴一样。 尽管如此,卡拉扬和他的
同事们始终明显地保持着一段距离。他对质量 的要求一丝不苟,虽然有
时在提出要求时脸上带着客气的微笑。 从未有人见到卡拉扬在排练时或
与人争论时吵吵嚷嚷。他从不暴跳如雷, 不大喊大叫,也从不捶胸顿足。
有的人由于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而激动起来的时候,往往大喊大叫,
卡拉扬憎恨这样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他的眼睛就会眯成一条 |
|
r*****g 发帖数: 123 | 33 我对洋画始终没有培养起感情来。没有那个洋画家的画让我真喜欢。就好象不会喝酒,听
别人说喝酒之后浑身每个毛孔都很舒展,不免心生遗憾甚至嫉妒。伦伯朗是西洋画家中最
受推崇的一个,甚至在许多场合看到有人说他“最好”。这个说法不得了,比照一下国画
,确实没有谁堪称“最好”。连指挥富尔特文格勒都宣称要在他的指挥中追求伦伯朗的“
monumentality”。站在他的画下面,我确实无法形成“monumental”的印象。
对于国画的感情,倒因为当年一窝蜂式的学书法,总跟笔墨打交道,而非常亲切。但是,
什么是中国画,让我很困惑。现在人们已经把文人画等同于中国画。然而一直到唐,北宋
,工笔重彩的写实风格都还是主流。从南宋,元开始,文人画才逐渐占上风,以致到了明
,清一统天下。工笔重彩这一枝的衰败,对于中国画是一大缺憾。去年,潘絜兹的过世使
仅存的硕果也凋零了。中国的工笔画也很难以写实来概括。譬如李公鳞的马,肚子,屁股
肥大而马腿很细。据贡布里西的说法,这样的夸张可能是无意识的。我倒很怀疑,即使是
无意识的,这样的无意识从何而来呢,它对中国画又意味着什么呢?
这样的问题想不出个究竟。总之,文人画因前有苏 |
|
s*******y 发帖数: 46535 | 34 说起来这个福特文格勒里面的几个重唱就很好,很合 |
|
i******n 发帖数: 538 | 35 大器晚成——卡巴耶
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歌唱家,直到32岁她才出名,在巴塞
尔、不来梅她都曾默默无闻,一度她还动摇,考虑放弃歌唱事业,但卡巴耶坚信:“我
要做一名伟大的艺术家。我不是普通人,我是拥有绝世嗓音的歌手,我想尽心竭力,让
我自己替家乡、事业和音乐增添荣耀,不论我是否成功,但我奋斗过,我一生最伟大的
伴侣是——音乐!”
1933年4月,卡巴耶出生于巴塞罗那的一个音乐家庭,少女时代的卡巴耶就喜欢唱歌,
她说过:“我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但这并不足以让我成为歌手,更别说是音乐家了!
”卡巴耶8岁开始学习钢琴,13岁开始学演唱,为了进巴塞罗那音乐学院声乐系,母亲
甚至帮她谎报年龄。卡巴耶的老师吉尼是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在音乐学院的第一年里。
她教卡巴耶学会呼吸,卡巴耶每天都要做呼吸操,目的只是在横隔膜周围建立起一面坚
固的墙。吉尼曾经是长跑运动员,因此她常常用赛跑来锻炼学生的呼吸耐力,这种方法
的确很奇特,在音乐学院她的教学方法使人耳目一新。吉尼很少同学生讨论声音的位置
,只是强调喉咙放松。许多学生认为吉尼疯了,卡巴耶却觉得很有趣,她坚持使用老...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11477 | 36 切利比达克。下一个马甲该是富尔特文格勒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2.2 |
|
e***e 发帖数: 3872 | 37 虽然慢,但的确灌有成效啊。我试着灌了灌,字走得比我看着运行的程序
还慢,几行后就没有了耐心和脚力,然后Ctrl-x,a……
瓦格纳有好多不是指环里那么厚实的音乐呢。象罗恩格林的序曲,象齐格
福里德的牧歌,象帕西伐尔的前奏,那天在图书馆听到一张福尔特文格勒指
挥的罗恩格林序曲,乐队的声音在好些地方简直透明,象看得见的光从耳朵
投进脑海。他(瓦格纳)确实知道乐器和乐器间关系的秘密;他(福尔特文
格勒)确实知道怎么让融合的声音融合,清晰的声音清晰。
里查呢,这个曲子是给很多美国人熟悉了的,就象那个布兰诗歌,总因为
好莱坞的电影而家喻户晓(上次还看见一个美国人拿着写着名字的字条打听,
因为他儿子要)。理查的查拉思图拉则是跟他们巨经典的2001一块儿,特别
招人耳目。但是里查确实是最伟大的配器大师之一,我个人以为可以跟他比
的,排除历史因素,只有柏辽兹、马勒、拉威尔、瓦格纳和贝多芬。
我又灌不动乐,觉得怎么那么干,不象水象豆腐渣呢?因为下午的雨没有
能痛快的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