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文正公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g******t
发帖数: 18158
1

曾的衣钵轮不到李鸿章,轮到谁啊?海日说说看
李鸿章在晚清的上升,曾国藩的影响极大。李鸿章曾说:“别人都晓得我前半部的功业
是老师提挈的”,这个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提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因此,李鸿章对曾国藩念念不忘。曾国藩去世以后,李鸿章写信给曾的两个儿子,说:
“鸿章从游几三十年,尝谓在诸门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亲切。”又在挽联中痛悼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
天下才。”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师生之谊,持续了将近三十年。三十年当中,李鸿章扶摇
直上,成为晚清第一重臣。《庚子西狩丛谈》中说:李鸿章“平素最服膺曾文正公,启
口必称我老师,敬佩殆如神圣”,李鸿章敬佩曾国藩如神圣。李鸿章对曾国藩,不仅感
念,而且佩服。晚年还说:“我老师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
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李鸿章佩服曾国藩,可谓五体投地。
曾国藩对李鸿章也是器重得很。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
说:“令弟李少荃(李鸿章字少荃)自乙丙之际(1845、1846年),仆即知其才可大用。丁
未(1847年)...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

曾国藩对弟弟的要求基本上是只要不比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等诸位将帅做得过分,
就算了(“弟之取与,与塔、罗、杨、彭、二李诸公相仿,有其不及,无或过也,尽可
如此办理,不必多疑。”)。老九捞了一些,但是应该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刘绪义的
这个考证还是比较靠谱的。
----------------------------------------------------------
曾国荃(1824—1890)是曾国藩的胞弟,字沅甫。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
呼“九帅”。曾国荃五岁即入其父所执教之私塾,十七岁进京在曾国藩身边学习,从小
颇受乃兄之影响,《清史稿》称其“少负奇气”。后又师从湘军统帅、大儒罗泽南。湖
湘文化独特的理学传统和经世风气,以及曾国藩的言传身教,都对曾国荃政治理念的形
成起到了极大作用。曾国荃“自谓是笃实一路人”,把治国经邦作为人生追求。但是他
的科举之路却很不顺意,咸丰二年,仅举优贡。
老九刚刚被选为优贡(估计还有曾国藩的因素在),就碰到太平军打进了湖南。其
兄曾国藩被要求在长沙组织团练,对付太平军。他也随兄到长沙帮助办理。但在咸丰四
年初湘军大举东征之前夕,老九回...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7463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用文正公的水平,去厘定民国时期,甚至是土共得国之后追随逆匪那一众千克骚人,
有些过于苛刻乐。
g******t
发帖数: 18158
4
1854年(咸丰四年),曾国藩使用了“水师陆军”、“水陆官军”等称呼正式军队的语
词指称湘军。后来曾国荃说:“会有诏行团练于东南诸省,吾伯兄太傅文正公始以墨经
治军长沙,用诸生讨训山农,号曰湘军,湘军之名自此始。”
此后“湘军”和“湘勇”长期混着叫。
直到1881年,王闿运完成了《湘军志》,他把各个体系的湘军势力和人物都归在了“湘
军”名下,不仅梳理、归纳了湘军的系统,而且也等于界定了“湘军”概念。“湘军”
一词的真正使用,是由王闿运在1881年奠定的。这时候,所谓的湘军已经烟飞云消。
海日脑补功夫炉火纯青,上次脑补出很多美军肉罐头,这一次又脑补出“慈禧为的是永
远的垂帘听政,不能允许皇族的男性有军权,为了防止8旗掌军权扶植湘军淮军”。同
治三年,慈禧帘子后面的宝座还没坐热乎,湘军裁撤25000人,扶植个狗屁
s******c
发帖数: 1920
5
我看是不行。虽然邮递员李自成估计还不如落榜生洪秀全战斗力强,但崇祯实在是猪一
样的队友,文正公也只怕要被凌迟
g******t
发帖数: 1815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赵括究竟是不是纸上谈兵
很多时候决定胜负成败的是天命,而不是个人的才能。
曾国藩晚年就搞明白了这一点。如果把曾国藩的老板换成崇祯,他的头早被他老板砍了
,还要传首九边,哪有机会当文正公?如果曾国藩晚出生几十年,李鸿章碰到的三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就会被他碰上,那也是秋风宝剑孤臣泪的结局
g******t
发帖数: 18158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在西域的战绩怎么这么牛
多隆阿确实骁勇敢战,但是他跟鲍超一个档次的,军中呼为“多龙鲍虎”,怎么跟左宗
棠比?差太远。左宗棠谥号文襄,仅次于文正和文忠。带文字的都是第一档次谥号,其
中的文正必须是皇帝亲自提名的,整个大清朝只有八个文正公。多隆阿谥号忠勇,鲍超
谥号忠壮,这哥俩差不多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彭德怀的党性、人性和个性
——文革人物评点之七
作者: 毕唐书
公元1974年11月29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4病室,一位代号为“145”的病人临
近了他生命的终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那瘀肿的布满着血丝的眼睛,从早到晚总是
睁开着,浑浊的眸子里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他已经不能说话,但却时常能听到咕噜的
声音,仿佛是从他胸腔里发出的撕裂声。他用那枯瘦如柴的右手在空中比划着,张着嘴
“啊、啊”地想叫喊。他顽强地在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坚持着,可是,他的元气、精力已
经耗费殆尽。他已经挣扎不起来了。他孑然一身。睁大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直到15时
35分,他那颗顽强的心脏终止了跳动。
在这个数九寒天的冷酷日子,没有任何人为他送行。
他就是曾经驰名世界的风云人物彭德怀元帅。
本来,彭德怀早在1959年就已经被打倒在地,与文革似乎已无关联;但毛泽东发动文革
却首先拿彭祭旗,并在文革中又把彭活活整死。由此可以看出彭对文革的发生影响之大
,可以看出毛对彭一直挥之不去的心结,其中玄机之所在,值得人们猜思。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谱上,彭德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毛泽东说彭是“海瑞”,一般
人也都这么看。当然,毛这样说是贬义,一般人... 阅读全帖
J********a
发帖数: 5208
9
太祖武谬皇帝泽东
文正公恩来
淮阴侯(无谥)育蓉
悼文帝少奇
文宗定康皇帝希贤
孝庄公剑英
世祖献文皇帝泽民
厉公镕基
(今上我看庙号不会有了)
孝敬帝惊涛
元公家宝
w****2
发帖数: 12072
10
金正日要传位给儿子金正恩了,我们看看以前那些独裁者在传位给儿子过程中的年龄卡
位图。先以蒋经国接位为例来看。
蒋经国1910年生。
15岁,1925年,蒋经国赴苏联留学。
18岁,1928年,在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
27岁,1937年回国。回国以后,蒋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乡,读《孟子》、《曾
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这类的古书,叫他“补课”和“洗脑筋”,还叫他阅读《总理全
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类的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以后,蒋经
国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
28岁,1938年,赣县县长。
29岁,1939年,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赣州专员)。此后,历任区保安司令、防
空司令、防护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员等职。
34岁,1944年,任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
35岁,1945年,赴苏联与斯大林谈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
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
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39岁,1949年,陪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 阅读全帖
v******a
发帖数: 45075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湖南,现在是肿么了?
以前除文正公,左大帅,出太祖,彭大将军
现在出李湘,长的还不咋地,还有个柳岩,出TM湖南猥视
太对不起祖宗咧
m********8
发帖数: 7463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胡温的10年是极不负责任的10年
文正公这三个字早就有主人了。
马算个屁
b****y
发帖数: 1867
13
ls总结得太好了,连曾国藩想不到的他都帮忙说了。
怪不得蒋介石不止一次的给周围人推荐文正公全集。
B*Q
发帖数: 25729
14
你这是污辱文正公
曾公杀的是二毛子,邪教
K**********i
发帖数: 22099
15
文正公杀的是反贼,不是二毛子。
i***q
发帖数: 1095
16
小人物攻击权威那可是天朝文化的大忌,如果在国内实施,基本上就又是文革一场,又
怎么可能往国外推广。我觉得还是给死了的科学家发谥号吧,这个符合天朝文化,颁一
个牛文正公顿什么的。不过西方人在中国文化的标杆下基本上是没有道德的,所以恐怕
很多有名的人都要落下荒淫无耻,小人逐利的谥号。
d*********u
发帖数: 2952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二鸦真搞笑
若无鞑子,我文正公早登了大宝,开汉人之君主立宪了。 然则再派左文襄发兵西北,
今中亚一带具属汉矣。
满鞑误事 满鞑误事矣!
l****h
发帖数: 1189
18
世易时移,党国现在也要尊称文正公,切齿大骂长毛贼了。
c*********d
发帖数: 9770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6 09:05:30 2016, 美东)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6-18/3969433.shtml
2012年06月18日08:22 来源:广州日报
评点曾国藩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
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信(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5页,湖南出版社
1990年7月版)
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曾国藩是团练出身
,团练即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武力,他们见洪秀全领导一班农民革命,于他们不利,
遂出死力来打倒他。故太平天国之事,不是满汉的战争,实是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
——毛泽东:《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1926年3月18日)(见《毛泽东文集》第
一卷第35页)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1867
20
岳阳楼记须当胜出。文正公学问,做人都堪称圣贤,他人难比。
c***l
发帖数: 2490
21
肿么可能是风马牛不相及呢?
每一个锁男都有一颗文正公的心。
再说,锁男难道不是“咖啡一杯家万里,嫣然为了(海)归无计”?
t*****a
发帖数: 5180
22
钱学生,郭守怀,邓家先这样的,是君子,是文正公。
余非常敬佩。
M******a
发帖数: 6723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陈坡:文革前史刍议(上)
http://3g.xici.net/d229463193.htm
石城周工04-21 13:54
●陈坡
陈坡,党史专家,1982届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生,法学硕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
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参与主编《文化大革命辞典》、《共和国重大决策内幕》(四
卷八册》、《告别乌托邦》(上、下)。

文革起源于59一63年5年大饥荒的党内争议,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是关节点。因为
这次大会是六十年代中共内部对大饥荒集中而全面的检讨与反省。这在《文化大革命沉
思录》有所论述。而造成大饥荒的祸根是57年底到58年上半年的反“反冒进”,反冒进
是56-57年八大以后中央多数的决定。反“反冒进”打乱了原有的经济计划与安排,使
毛凌驾于政治局,一言九鼎,党内高层逢迎之风兴起,八大二次会议上,周说:毛主席
是真理的代表。大跃进是反“反冒进”的直接产物。从反“反冒进”到文革,实质上都
是中共党内斗争,是党祸。毛治国理政二十七年,朝战3年,大饥荒5年,文革10年,27
年中战争、饥荒、动乱有18年,其余9年亦是运动不断,从土改到四清,大运动套小运
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所有这些给同胞带来史无前例苦...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21新人点关注格局
2017-12-21新人点关注格局 商学内参 微信号
功能介绍
每日提供最顶级的智慧,亲子教育,家庭幸福和谐,正能量,财经格局商学等文章。让
每个人了解财经信息,通往财富之路。传播有价值观的分析评论。无论市场牛熊,我们
与您不离不弃!
巧官的“巧”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比如,特别善于打造完美形象,你需要什么他就是
什么形象。大家不是讨厌贪官吗?我就把我打造成清官。
清朝“名相”曹振镛用了一个技巧:上有政策,下有“顺”策!先琢磨清楚老板的基本
思路,再顺着老板的心思紧跟,而且跟得很到位,甚至还超过预期,然后就静静等着领
赏了。
当时官场中人大都以曹相为楷模,苦心钻研如何应付皇帝、如何让皇帝高兴,对自己没
好处的事情没人想、没人干,能推就推,能糊弄就糊弄,逐渐造就了一个“不痛不痒”
的天下。即使偶尔出现以天下为己任的好干部,也无出头之日。
也许,巧官就在眼前,可是你永远看不见。
清朝真是一个“奇迹”迭出的时代!
算上当太上皇的几年,乾隆爷实际执政63年还多,创了纪录。
无独有偶,清朝的大臣中还有个叫曹振镛的牛人,在中央工作长达54年,历三朝、相二
帝,一路春风,福禄寿俱全。刚参加...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32610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岳阳楼记》的著名
锁男居下室之low则忧人类命运,
逼格比文正公高
x****6
发帖数: 4339
26
你举的这两个人无论是指挥的军队还是对付的敌人,都不到 文正公的零头,还好意思
拿出来说事
呵呵,你口口声声的汉儒,不过如此,我们 湘儒 碾压之。 LOL
p***n
发帖数: 17190
27
團費至少應該要40萬台幣或十萬人民幣
台大教授帶隊 又是倫敦
這團費很合理
s****i
发帖数: 5144
28
彭文正居然还没有被嫖娼,菜英文太弱了
p***n
发帖数: 17190
29
台大教授都 淪落到帶團了
再弄他就沒意思了
f*****e
发帖数: 939
30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毛公论 -- 纪念先帝的古文一篇
毛公论 -- 纪念先帝的古文一篇 [ 条顿头狼 ] 于:2006-06-02 15:44:15
毛公论
近读网上武帝略传,心绪难平。作者效春秋笔法,扬其武而抑其文,祸乱人心,
乃不可不言。故发不平之鸣,后人有知,当不至以为今日之士皆混学无知、为虎
作伥之徒也。
公少年,恰列国入寇之后,黎民悲苦之时,天下仇怨,人神皆困,
民不聊生。士君子莫不忧吾国之弱吾民之苦,乃摩顶放踵,遍观典籍,穷历天下
,愁思苦索,以求救亡图强之道也。公观历朝离乱之事,参世界变动之道,乃从
共产主义。
后值倾覆,外患未已,内战不休。公先文后武,几经沉浮,终获众望,重持牛耳
。又以兵机克强敌,转战两万五千里,播马列主义于沿途,存革命火种于延安。
世人但知公之兵机有神鬼莫测之妙,然不知公之兵机所由自。公之道,在其共产
之学契于中华实际者,即还人权于小民,视小民为天下根本,发为土地改革、官
兵一致等等,加以文韬武略,故民乐为死。此后人所不能学也。
方此时也,日寇乱华,屠戮国人,生灵涂炭,古今罕见,中外惊诧。文正公逆天
而动,攘外先安内语出,尽失天下人心。公雄才大略,擅应时造化,极言愿释血
海深仇,欲结统一战线,量中华之物
f****o
发帖数: 8105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善德:范仲淹八百年家族兴旺 家风不坠的秘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8 20:53:15 2015, 美东)
范仲淹像(网络图片)
大家都听说过《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
句诗的作者就是一代名臣范仲俺。
宋朝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二岁时父亡,母亲因家贫无力谋生,只好带着他改嫁。及长
,知此事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苦读。也因此善缘,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守持净
戒,并刻苦自励、发愤精进。长大为官后,非常笃信佛法,且乐善好施、广修众福。凡
是他为官时所莅守之处,必定修建寺院、恭敬僧众,带动地方百姓信奉三宝,于兴崇佛
法上不遗余力。
其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天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
:“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
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著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
么大?”
范仲淹有些不好意...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393
32
来自主题: TheStrait版 - 全国人民怀念周幽王
第一个反应是
难道文正公改谥号了?
z**k
发帖数: 629
33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见光死怎么办?
文正公说:“屡败屡战”。
z**k
发帖数: 629
34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见光死怎么办?
文正公说:“屡败屡战”。
h*******0
发帖数: 3598
35
呵呵,豹子只有1个, 不知到怎么分,呵呵。继续打白条,要出事了,呵呵。
文正公有云: 先天而尤,后天而乐。谁与归,其cmpk兄弟尔!
i******k
发帖数: 4625
36
其实文正公是微言大义,教导我们宝贵的生活经验:最好不要穿质地粗糙的内裤
z*****o
发帖数: 5758
37
你错了,文正公穿越回来了,附身C-罗。待到完成全冠王伟业,即可抽身而去。
s***i
发帖数: 10182
38
莫非文正公延州抗击西夏实乃C罗抗击拉影?
b*s
发帖数: 82482
39
封他一个文正公公?

应该
b*s
发帖数: 82482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微光
文正公死了很多年了……
B****n
发帖数: 11290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官方定性:周小平是当代的鲁迅
LD說中國歷史上最重視讀書人的是宋朝 她說如果可以穿越 她要回到那個朝代
貼一個LD寫的北宋名臣傳
范仲淹(一)
“嗟夫﹗余欲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是范仲淹傳頌千古的《
嶽陽樓記》中的點睛之筆,其胸襟之廣﹑抱負之高,更難得文正公一生幾退幾進﹑歷盡
艱辛,在慶歷變法失敗後遠去朝廷時還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沒有包江藏海的氣度,沒有
天下為公的情操,如何能有這種不凡的見識?
范仲淹是北宋一代名臣。他的貢獻,在于開風氣之先。仲淹一生,歷真宗﹑仁宗兩
朝,其主要政治活動,都在仁宗朝。此時北宋建國已近百年,積習已深,又因與遼之戰
大耗元氣,官吏多謹言自保,朝野上下氣勢糜低。然仲淹一出,敢以低職暢論朝政,指
斥時弊,雖不在其位,也要據理直言。朝廷風氣頓時一新。
北宋頗多戀權強硬之太后,章獻劉太后便是其中之一。仁宗登基之時,尚是幼子,
太后掌權,但至仁宗介弱冠,尚不肯還政,朝廷大臣雖多有憂慮,然無人敢直言進諫。
仲淹未入京時,便多... 阅读全帖
r*********f
发帖数: 267
42
纪念太祖诞辰古文一篇 (转自台湾的天下论坛网)
近读文贬抑太祖甚,祸乱人心,乃觉不可不言,故发不平之鸣,后人有知,当不
至以为今日之士皆混学无知、为虎作伥之徒也。
太祖少年,恰列国入寇之后,黎民悲苦之时,天下仇怨,人神皆困,民不聊生。
士君子莫不忧吾国之弱吾民之苦,乃摩顶放踵,遍观典籍,穷历天下,愁思苦索,以求
救亡图强之道也。太祖观历朝离乱之事,参世界变动之道,乃从共产主义。
后 值倾覆,外患未已,内战不休。太祖先文后武,几经沉浮,终获众望,重持牛
耳。又以兵机克强敌,转战两万五千里,播马列主义于沿途,存革命火种于延安。世人
但知太祖之兵机有神鬼莫测之妙,然不知太祖之兵机所由自。太祖之道,在其共产之
学契于中华实际者,即还人权于小民,视小民为天下根本,发为土地改革、官兵 一致
等等,加以文韬武略,故民乐为死。此后人所不能学也。
方此时也,日寇乱华,屠戮国人,生灵涂炭,古今罕见,中外惊诧。文正公逆天
而动,攘外先安内语出,尽失天下人心。太祖雄才大略,擅应时造化,极言愿释血海深
仇,欲结统一战线,量中华之物力,抗日寇之凶顽。至此,国人之心尽在太祖耳
l*****k
发帖数: 5933
43
我本人仰慕文正公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屌丝垂范
同情程老二被苏肘子欺负 很简单啊~~
j*****x
发帖数: 18139
44
文正公好
a****a
发帖数: 5763
45
来自主题: Joke版 - 穆好古的近代遗事zz
发信人: Sunyata (光明之君), 信区: MilitaryJoke
标 题: 穆好古的近代遗事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r 1 20:40:22 2012), 站内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
1.曾国藩呈身清廷,奔辏至死,功成之后,大刻《船山遗书》。于书中关涉“胡虏”之
明文显处,故意剔去,听其空白,留待后人补葺。
2.蒋公日记当事人评价一则(出自共谍陈公博):我听说蒋先生曾在他的日记略述三月
二十之变的来由.不过截至我写这篇记载为止,蒋先生还没有将他的日记公布,他的记
载只是一种非卖品,专用以为对于他的部属宣传,我始终没有读过。
3.政协传统娱乐提案一例:1957年某山东学究提案:太祖偕诸大臣至泰山封禅,以告太平
4.东京立宪党梁启超等人仿日本政友会组织“政闻会”,同盟会去踢场,现场千余人,
政闻会不过两百人,梁启超刚言“我国必须立宪”,张继掏出铁棍叫到:“马鹿,立宪
个狗屁!”同盟会五百余人全部掏出铁棒木杖一整乱打。事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
曰“此辈如北美红... 阅读全帖
D*****t
发帖数: 235
4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今书家,一孔之见
这个对联的字偏软,不象老蒋的字。
从看到的一些字而言,老蒋有代笔是比较肯定的----要不然就是我看到的一些是赝品。
老蒋喜欢曾文正,字也学文正公的,写得比较硬。其实小蒋的那副血书也是学文正公的。
下面是文正公的一幅字,看我说的是不是有理。另外,这幅对联摘自陆游的一首诗,本
人非常喜欢!
D*****t
发帖数: 235
4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今书家,一孔之见
文正公对联如下:

的。
y****i
发帖数: 27
4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转帖】熊东遨先生评古今名联
何绍基
鼓山聚星堂
游者当知山所向;
静时犹有水能听。
【熊东遨评】 未言情而情在其中,不写景而奇景自现。“知山所向”,免问樵夫;“
有水能听”,何劳禽鸟?弦外之音,耐人想像。此为七言联正宗,其味独特,绝不可用
于律中。今人有好为七言联者,所出往往与七律之对仗无异,是不知联也。
无题
西山载酒云生屐;
南浦寻梅雪满舟。
[熊东遨评】 是诗?是画?妙不可言。载酒云山,犹恐重迷贾岛;寻梅雪浦,合当羡
煞林逋。富闲情,饶野趣,脱俗超凡,不可多得。
曾国藩
赠马瀛洲
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
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熊东遨评】 某类教科书有谓曾文正“残忍”者,今诵此联,倒觉其为谦和君子。联
意温柔敦厚,可作箴世良规。我曾细读过文正公家书,他对家人亲友的要求十分严格,
不似今之权贵擅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善勿为恶,乃曾氏终生奉行的信条,他
本人确不曾为私事行过恶。他镇压太平天国暴乱,杀过许多人,与上个世纪那场“平暴
”应无二致,完全是为了维护他所拥戴的那个朝廷。作为封建时代的大员,必然如此。
“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善哉斯言!
左宗棠
挽林则徐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读李鸿章传-梁启超(转载)
胡说八道君曰:近代史上最冤枉的人无疑是李合肥鸿章字少荃大人。近代丧权赔款的条
约最后几乎都是签着他老人家的大名。卖国贼的帽子除了他无人能戴、敢戴、可戴!我
们的教科书也是这样写的。但是,事实上呢?李中堂是否有可情可悯之处?李中堂与石
敬唐或后辈的汪精卫是否不同?我们且看看梁启超对他的最后评价。
    先说说梁启超,这是清末民初的旗帜性人物,最早拜在康有为门下,是
康氏门徒。后来与康氏公开决裂。称其为近代伟大的启蒙者毫不为过。总的来说,他是
改良派,不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派。
    梁启超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世人皆骂李
为秦桧、张邦昌,但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却处处以公平之心,“多为免解之言,颇与
俗论异同者”,要知道梁启超目高于顶,而且辈分很高。中兴四臣中,抛开曾、左、胡
而独传李。可见他对于李鸿章是心有戚戚的。
    整本书的最后,是梁启超写给李少荃的一首诗:
    阳秋未定盖棺论,
    病国能成竖子名。
    如此江山且休去,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50
律例律例,律之后还有例,而例就要靠人去抉择,国朝的例就掌握在如今文华殿中数十
人特别是天子手里。
李佑当这个主审,很大程度上就是站在前台负责技术程序的。他做出的一切判决都
要经过廷臣公论并无意见后,再由天子做出最终裁定并生效。
殿里众人对李佑两个截然不同的判决选项,放在心里想了想,大都猜测出一二。
且不论李佥宪出于什么原因,报私仇也好,刷刚正名声也好,树铁面形象也好,现
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莫非他真起了诛杀之意?
于法而言,从涉及银两数量来计算,此案可称的上开国以来的第一巨案,处死人犯
并非不合理。
但于情而言,近二十年没有专门杀过大臣,还是不要破了这个“不杀士大夫”的传
统为好,上次坏掉传统的时代是崇祯…
那李佑的想法,大概是既想判决处斩,又不想担上诛杀大臣的名声,所以才会故作
为难的说出斩和轻放两个选项。谁要赞同处斩,那就一起,谁要赞同轻放,那也要承担
被攻击为绚私枉法的后果。
此猜测或许简单化了,但万变不离其宗,李佑的花样无论如何,应该不超出这个范
围。
众人在猜测,李大人也很识相的没有扰乱,说完自己模棱两可的意见后...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