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断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n
发帖数: 1993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六章 初转法轮

    八支道中胜,四句谛中胜;
离欲法中胜,具眼人中胜。
——《法句经》
前绪
古印度因其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师而闻名于世。他们对人生以及人生目的有着各
种不同观点和见解。《长部》中的《梵动经》讨论了佛陀时代流行的六十二派哲学思想。
与当时宗教信仰大相径庭的是顺世派的断灭论,叫做车婆克,以其创始人命名。
根据古印度的顺世派(1)(巴利语和梵语称之为--lokayata),人死之后,丢下他产
生的一切能量,不再有任何存在。在他们看来,死亡是一切存在的终结,只有现在才是
真实。“尽情地吃喝玩乐,死亡将降临每一个人身上。”这好象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
他们主张“宗教是愚昧的背,精神方面的病态。”“道德是一种欺骗,只有及时行乐才
是真实。”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不相信一切善良、高贵、纯净和悲悯的东西。纵欲主义
,自私自利,对庸俗意念的断然肯定等被认为是一种荣耀。人们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欲
和本能,因为这些全是人类的自然产物。”(2)
另一种极端思想认为,解脱只能由严酷的苦修而达到。这完全是一种宗教思想,
被当时享有盛名的宗教团体的苦行僧所信奉。在菩萨精进求证佛道时,侍奉他的五...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
GWZW (GWZW) 于 (Sat Sep 8 23:45:39 2012, 美东) 提到:
以下 from Mr.簫平實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一. 无因论的业种自存说
应成派中观的法义, 重点在于专讲:「诸法缘起性空,不立一法、专破他法。」并自详
是佛法中最胜妙的中观,认为无人, 无其他法能比之更了义. 但是当他们自以为不立一
法时,其实已经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应成派中观见的矛盾很严重,近代学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顺老法师. 近年多有大乘见道
之学人不断质疑印顺老法师的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评论他的法义不正确,都无法得到正
面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只简单地讨论应成派中观三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严重
问题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 :
『应成派中观的思想是属于业种自存的无因论』;虽然他们仍然承认业种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当他们把执持业种的如来藏砍掉、否定之后,还有哪一个
心能执持业种?没有了!没有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就等于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6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佛跟阿罗汉有什麽区别?
为什麽会有人有这个问题出来?因为少部分的学术界人士,他们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
样对吗?很明显这是不对的。那为什麽会有这个误解呢?因为在《阿含经》里面,佛有
提到说「祂也是阿罗汉」,所以学术界有些人士才会误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是把数学
的包含误认为等号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为杀贼,
或称为无生,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为罗汉。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
从初果丶二果丶三果丶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
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谛丶八正道,他在蕴丶处丶界里面去作观行;他
去观一切法苦丶空丶无我丶无常,渐渐地丶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
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舍寿的时候,他愿意将自己丶自我把他灭尽;
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後,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离生死轮回的苦,就直接入无馀
涅盘,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丶斯陀含和
阿那含,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盘丶种种相性非性涅盘丶
自相自性非性觉涅盘丶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是名诸外道四种涅盘;非我所说法
。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盘。」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此谓第一丶「诸法有自性」之非性涅
盘;第二丶「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盘;第三丶「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盘;第四丶
「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盘;非我释迦牟尼所说正法
。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馀涅盘。》
诸外道辈,於无馀涅盘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是,
於涅盘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对谁
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盘经》四十卷中,亦
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析辨
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至踵
随六师外道之後,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能
令闻者易於解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四、《阿含经》中相关的述說及其意义略探
既然佛陀主张正住者是可以实证的实体,那么《阿含经》中必然会有叙述其具体属
性、功能之记载,才足以证明正住者确实是佛陀亲自实证的,以及本文提出对存有的定
义所作的論述,确实是符合佛陀的初衷。《阿含经》中确实是有许多相关的记载
,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然而,此系旁論,故仅以《阿含经》为限,略举
一二以供參考证明。《杂阿含经》卷2: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諸比丘:「有五
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
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
,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
63847;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
、不断、不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双身法
一、前言
数十年来在台湾号称最清净,号称从来都不传、不修双身法的西藏密宗黄教,是否
真的如同他们对外宣称的那样清净?是心口如一或是心口不一?在本书中将会提出事实
证据,让您可以一探究竟;并且可以在您的家人或朋友正在或将要修学西藏密宗时,能
确实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抉择,预防可能发生身心被严重伤害的事件,这就是本书写作
的目的。
在西藏密宗的修行之中,最终且最究竟的法门称为“无上瑜伽”。现今西藏密宗的
代表人物——达赖喇嘛,在许多公开演讲的场合和出版品中,也一直极力宣扬“无上瑜
伽”。例如他在《藏传佛教世界》(陈琴富译,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86年8月出版)
中说:“密乘的奥义最完整地表达在无上瑜伽的教义及修行之中。”达赖喇嘛认为“无
上瑜伽”可以最完整地代表西藏密宗的教义和修行。但是什么是“无上瑜伽”的真正修
行内容呢?藏密黄教的创教祖师,也就是达赖喇嘛的祖师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释印顺润文,妙吉祥出版社,75年8月出版)中,非常清楚地说:
尔时续部之名亦曰笑续、视续、执手或抱持续、二相合续,共为四部。……事行瑜
伽及上瑜伽四续部者,以笑视抱持二合执手而表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千多年前的一场吐蕃僧争
由于应成派中观自月称以来之传承者,皆把识蕴中生灭性之意识心当作是不生不
灭之中道心,因此于穿凿附会大乘般若无分别智时,仅能以不离意识心分位差别之分别
相貌,而高谈引发无分别智或者悟入无分别。声称莲花戒于八世纪时,在西藏与中国禅
宗住持和尚对于所悟之空性兴起争辩,以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之意识心为宗旨的无分别
、蕴处界空相法,摧破中国禅宗和尚所主张禅宗所悟菩提心如来藏之无分别。今姑且不
论当时事件发生之确切性,纯粹就法义上是否符合世尊之圣教为准则,来检验莲花戒是
否真的摧破了中国禅宗所悟之无分别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兹举示记载于《顿
悟大乘正理决》中双方之若干往来问答,作为解析判别之根据: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
皆云
,离一切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顿悟大乘正理决》是巴黎国立图书馆第4646号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注3),其所记
载者,乃是八世纪时中国僧人释摩诃衍与印度僧人莲花戒,双方在西藏拉萨对于禅观之
来往问答质难;由法国戴密微先生加以注解,取名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学佛人立誓修学佛菩提道,就要行菩萨道;而行菩萨道所应当修学的内容是什么?
譬如说在《解深密经》当中,观自在菩萨向 佛请问:【“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
所应学事?”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
辱、精进、静虑、慧到彼岸。”】(《解深密经》卷4)这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静虑以及智慧六种菩萨所应学事,是菩萨六度,或者称为六波罗蜜或六波罗蜜多。波罗
是彼岸,蜜或蜜多就是到,合起来波罗蜜或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而度,则是解
脱系缚的意思。因为菩萨就是要借著这六种修学,而能够解脱生死轮回的烦恼系缚度到
彼岸,所以称为六度—六波罗蜜。或许您已经注意到,一般我们讲六度波罗蜜,不是布
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般若吗?般若就是实相智慧,简称为智慧,这可以理
解;可是《解深密经》中为什么要把“禅定”改为“静虑”呢?其实如果去阅读 玄奘
菩萨翻译的经论,除了《解深密经》之外,像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以及一百卷的《瑜
伽师地论》,也都是以静虑来称菩萨六度波罗蜜中的第五度,就是一般所称的禅定波罗
蜜。那么“静虑”和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究竟是同还是异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才是真放下?
有提到放下问题 这里转一篇"如何才能真正放下"文供参考
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
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
,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
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
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体会把一件事情放下呢?这个放下是有一
些功德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假使我们拿个重物,左手拿了一个袋子,
这个袋子有十几公斤重,右手也提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也有十几公斤重,在路上刚好
碰到一位好朋友,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啊!聊啊!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提的重
物怎么越提越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物品放下,我们就会觉得
非常的轻松,所以这是有功德受用的。同样的,有些人在搬运公司工作,当他背著电冰
箱爬楼梯的时候,突然间碰到熟人,这个熟人跟他聊天,时间一久,他越背是越辛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自性非性涅槃
楞伽经云: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
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
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此谓第一、“诸法有自性”之非
性涅槃;第二、“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槃;第三、“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槃;第
四、“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槃;非我释迦牟尼所说
正法。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余涅槃。》
诸外道辈,于无余涅槃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
是,于涅槃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
对谁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中
,亦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
析辨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
至踵随六师外道之后,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
,能令闻者易于解...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8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生天之论--天堂有路何为径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1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2
我理解证得阿罗汉果,就是四果的,活着的时候体验的那个就是余依涅磐
死了的话,就是无余依涅磐。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被叫做阿罗汉的原因吗?我的理解对吗?
入涅槃(最后的涅槃)是一种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一切与诸蕴有关的法都已停止不起
作用的状态。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性不存在的境界。它是超外界一切相对事物的。它不是因的
果,不是生起果的因。既不是道,亦不是果。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为。苦,生苦之因的爱
欲是世间的,涅槃则不是世间的,而在缘起法之外。所以,它是超因果的。一切世间法都是有
关系的,相对的,而作为无关系的涅槃则是绝对的。
不管彼以何感受领会,是乐,非乐,非乐非不乐,彼领会不执著,不被所缚。彼知身体解体
(生命本能结束以后),一切感受,一切体会,都会变成冷静,都会是安定。犹如油灯燃烧,
靠油与灯芯,油与灯芯烧完,由于燃料缺乏,灯即熄灭。如是,当比丘体会身体最后结束感受
时,彼知道:“我已体会到身体最后结束之感受。”当彼体会生命最后结束之感受时,彼
知:“我已体会到生命最后结束之感受。”彼知“身体毁坏,生命最后结束,现此一切受,非
快乐,将变成冷静。”因此,一个人有如此天赋,被赋与此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噶举派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宣化上人讲解<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
摘要:◎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
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
◎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
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
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
。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
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
“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
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
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
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6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8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智慧的意义
二、智慧的类别
三、智慧的证得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本迹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功德
五、智慧的重要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
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
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
不佩服各人善根深厚,且独具慧眼。因为今晚此刻,即八时零六分此刻,世界各地,很
多人都在举行圣诞舞会,或共进圣诞大餐;可谓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但世界
各地,同时在此一刻,即八时零七分此刻,不知多少人在饥寒交逼中,无法度此寒夜;
不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瑟缩街头,受尽寒风严雪的折磨。甚至有人在战争祸
乱中,受尽战火洗礼,备受生命威胁。香港人,非常有福气,由于积福向善所致,往往
逢凶化吉,遇祸成群。但在平安享乐中的我们,可曾想及他们的凄苦,而寄予同情,或
思以拯救?
虽然,站在因果定律方面说,人生的痛苦与快...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大危机
佛教之最大危机,亦即是佛教之永远危机,即是全面藏密化;全面藏密化之事实,
在两方面显示无遗:
一者:印顺(1906年-2005)、昭慧、传道法师…等人,一生努力弘扬西藏密宗黄教
之应成派中观邪见,令佛教原本非断非常、不生不灭之中观境界,堕于藏密应成派中观
之无因论中,成为“断灭见”本质之外道见,成为印顺个人臆想所得之“八不中道”;
而佛光山星云法师,与慈济功德会之证严法师,一生追随推广之;昭慧及传道法师更以
弘誓学院及妙心寺为根据地,而专门弘传之,如是破坏佛教正法。
如是偏差之行为,必定导致佛教之局限化与世俗化,必定使得三乘菩提之修证成为
空谈。既然不能倡言自己于三乘菩提实有修证,亦无能力于三乘菩提中获得见道之功德
,印顺与昭慧、传道……等人当然必须大声疾呼:“禅宗追求证悟、追求解脱,即是小
乘急证精神之复活。”印顺于书中作如是邪说,阻止佛弟子求证三乘菩提。如是言语,
亦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邪见:“若是勤求证悟三乘菩提者,即是小乘自了汉。”如
是开示之结果,便是削除佛弟子求证三乘菩提之心志。然而 世尊之开示,却是劝诸弟
子:人人皆应进求三乘菩提之开悟,而后始能以法度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乘菩提
台湾民众从战祸连年之后,因为承平了四十几年,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发展经
济;富裕闲暇之后,开始有了文化活动,那开始追求心灵生活,因此学佛风气因而风行
起来。聚居在台湾岛上的众多佛子十余年来,因为慈济众生蔚为风气,但是因为广植福
德却缺乏慧业;因为慈济众生,不免偏于人天善法而不识佛法。但是也有人说,佛法就
是无非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等诸法,这个就是佛法
;但是实际上佛法并不只是这些而已。
那究竟什么是佛法呢?所谓的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
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 释迦牟尼佛将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开示出来教导众生
,使众生也同样能够经由修行来达到成佛的目标;因此,这些能够使人成就佛道的方法
,就称之为佛法。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 佛世尊就施
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的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
菩提,也就是说,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还有佛菩提。而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
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为三乘。
在这个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做修行
一般人以为我信宗教就是在修行。为什么?因为他有在做善事。做什么善事?拿钱给教
会去帮助穷人。许多人以为我有做善事,这就是修行,这是做好事,有好报,但还不是
真正的修行。行善还不是修行,一般宗教家不知道,就算佛门里也有很多大师不知道。
有人说我会念六字大明咒,这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怎么不是修行?有人说我会念佛号可
以去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是修行?这些方法或是法门,只能方便说他也是修行,佛法
中所说的修行,有其标准,有方法有目标,而不是随便抓一个方法就叫作修行。
真正的修行方法,失传四百年左右,所以许多人不知道佛教的修行在讲什么?佛当
时所讲的修行,绝对不是只有叫您去西方就好了而已。修药师佛的人认为此生可以有钱
健康富足,那死后去西好或是东方好?还真难做决定。拿钱去布施就是修行的话,也不
是佛教才有,那这样看来信教也就不一定要佛教了。布施是好事,但不一定是善事,因
为接受布施的人也有可能拿去做坏事。想要不会做坏事就要守戒,所以佛法常讲布施持
戒。能布施持戒,行十善,死后可以生天,这跟信佛教,不信佛教,无关,同样可以生
天。但是生天不是永生,因为福报享尽了,又会掉下来。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与成佛(─)
缘起
末法时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凡夫外道不知三涂苦果之可怖,竟争相妄称已成
佛道,尽皆以佛法名相包装著外道法来笼罩众生,有心学佛的人,往往因为缺乏佛法的
正确知见而不具择法觉分,遂为各种表相所蛊惑,或被名师的邪说所诳骗,有人因而损
财失身、家庭破碎,乃至更多人随顺邪师造下谤佛、谤法、谤僧、大妄语等等重大恶业
犹不自知,实在令人悲愍。“佛教与成佛”系列文章的推出,就是要为大众概略解说佛
陀教法的整体内容:包括成佛应有的殊胜不可思议功德——函盖菩萨道五十二位阶一切
修证内涵的具足圆满,也包括三界六道的介绍、因缘果报的道理、人天乘次法等等,期
盼能为大众普遍建立起佛法的基本正确知见,而能以此检验一切人说法之正讹,则不惟
自己能不再被邪说所误导,乃至能救护家人亲友免于邪师的荼毒,成为有智慧的学佛人。
第一篇——总说
自古以来“学佛”这件事总是不断地流传著,当世间有战乱、饥荒、疾疫等等天灾
人祸的时代,“学佛”大约就只有极少数生活资财无缺者能参与;若是在富裕升平的世
代,则“学佛”就会更为普遍,而且人数也会更多。这个现象就显示了:想要“学佛”
是必须有相应的福报才行!只是,这些自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口婆心--生命解脱之原理
首先谈: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佛在经中曾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
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乘入楞伽经》卷
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所谓如来藏、
意根、意识以及前五识。”这八个识当中,如来藏是能含藏染净种子的心识,又名藏识
,是本有的法,不生不灭;依照自己往昔所生的五阴,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最后都含
藏在如来藏里,于未来世出生新的五阴身,去受种种异熟果报。譬如有时生天享福,有
时下堕地狱受苦,有时生为恶鬼、畜生、人间等等,不一而足,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
轮回不已。所以 佛曾说:“如来藏犹如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物出现,让众生受
用;又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离于无常的过失,本性清净,却出生了七转识,所以祂
含藏了七转识所造作的染污种子,导致众生不断地受异熟果报。”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
有染污,众生真的很难了知!所以 佛在《胜鬘经》中,曾随喜赞叹胜鬘夫人:“如是
!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
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是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我”与“无我”?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乃至未来际生的道业,将产生莫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就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讲世俗
的我和常见外道的我,那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我”与“无我”?

这一帖是论证什么是佛法的“我”与“无我”.
以辩证 "恒常性,主宰性和独立性的本体性存在,这和佛陀最根本的无我(无本体)理
论矛盾".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7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师地论的四谛现观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四谛现观次第,大致与俱舍论相同,观四谛十六行相,经暖、顶、
忍、世第一法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次第配合七种作意。
我注意到瑜伽师地论这一段文主张:
* 果定,与南传相同。
* 定中修观。与南传主张出定修观,看似不同。
* 刹那生灭是用比量推论,不需要现观。这与南传的生灭随观要现观刹那生灭不同。
* 瑜伽师地论在了相作意、胜解作意的阶段以五蕴为所缘观观四谛十六行相,到远离作
意的阶段,只说以心缘心,断粗的我慢现行,而不再以五蕴为所缘。
* 南传说道心缘涅盘,瑜伽师地论说能缘所缘平等无分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
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
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
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
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
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8: 辩音菩萨
问:"大悲世尊,这些法门非常稀有少见。世尊,依据这些法门,一切菩萨要修成圆觉
,有哪些修习方法?"
答:"“善男子,一切如来的圆满觉性清净,根本没有修习方法和修习的人。一切菩萨
以及末世众生依从没有觉悟时虚幻的修习功用,这样便有了二十五种轮替修习定心的修
习类型。"
“如果菩萨们只取至极的静虑法门,因为静虑的功用能断除烦恼,即能获得最高成就
,不起身离座就能证入涅槃境界。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单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们只是观见诸法如幻,能依靠佛力自在变化世界,起种种作用,广修菩萨
清净殊妙行法。于圆觉总持法门,也不失令念虑寂静的禅定功夫以及获得寂静智慧的修
止功夫。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单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们只是灭除一切无明幻法,又不执取种种变化作用,能以寂灭之性而自断
烦恼。等到烦恼断尽,证入圆觉真心,就能了知真如实相。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
单修‘禅那’。
“如果菩萨们先取至极的静虑法门,以静虑生出的智慧心观照种种虚幻相状,便从这
里始起菩萨行。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们以定静中生起的智慧,证入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40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一、精通十二缘起支的重要性
十二缘起支是佛教里一个重要的思想。十二缘起主要讲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中,欲界里的人或者其它胎生有情,经过前世来到现世再去往后世的三个过程是如何发
生的。也就是讲,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来的,走的时候是怎么走的。
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怎么来”“怎么走”呢?因为,十二缘起就如同不停转动着的车
轮,从不间断,我们虽然已经来了,但是将来还是会这样走的,走了以后还会重头再来
,在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准备。十二缘起支里所讲的内容是每个
人都必须面临的,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
题。十二缘起在《现观庄严论》里虽然是一个难题,但那些比较复杂的部分,我们在这
里暂且不谈,目前只讲一些必须学习的关键性问题。
刚才已经提到,十二缘起我们已经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虽然经历了成千上万次,但是在
这些过程当中,由于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至今它仍然没有停止。没有停止的最主
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在经历十二缘起时,我们缺少了面对它的方法,以至于直到今天,
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如果今天再不准备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轮回的循环是...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篇无名氏的心经注解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D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3
真常唯心
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
佛讲了般若以后,有许多人因不瞭解而產生了评论,就有空有之諍,空有之諍只存在於
佛门内的凡夫之中。阿罗汉不会跟人家作空有之諍,因為阿罗汉证得涅槃以后,他有一
天起了一个念︰「那我入了涅槃以后,十八界统统灭尽了,是不是变成断灭?」他就去
问佛,佛说︰「不然!你入了涅槃以后,涅槃之中有本际常住不灭。」这个本际也就是
「识缘名色」的「识」,就是「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入胎识。阿罗汉听到佛的
开示以后,就心安了,他想:「我捨身的时候,可以安心的入涅槃,因為我是虚妄的,
我灭了以后,我的本际不灭,所以涅槃不是断灭。」
只有凡夫不如实知涅槃--不知无餘涅槃之中有本际不灭,不如实知般若--不知般若是
在讲第八识非心心的体性,他们才会有空有之諍。因為这些凡夫有空有之諍,所以佛又
来一次三转法轮--讲唯识经典。唯识的经典可就多了,最有名的是《楞伽经、解深密经
》,以及《如来藏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胜鬘经……》等等都是,乃至阿含经都
已曾说唯识之理。
关於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
唯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4
二乘道次第
我打算把这个次第分为三乘道来讲,首先是二乘道。汉传佛教把声闻与缘觉合起来称为
小乘。汉传佛教认为当代的南传佛教是小乘,说他是小乘,他们一般不大高兴,叫二乘
比较好,这个他们是接受的。但从汉传佛教的判教来讲,与大乘相比,它也的确是小乘
。小乘的部派原来有二十多个,实际上影响比较大的,流传到现在的有两个,一个就是
北传的“说一切有部”,一个就是现在南传佛教的“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的修学次第是依据《中阿含经》。《中阿含经》里面有一个《七车经》,用
七个车子来比喻乘着什么样的车子,一步步达到解脱的七个过程。它分为七种清净。比
如南传佛教的《清净道论》,以及其他的经典,都是按照七个清净的次第来论述修学道
的内容的。
七清净,第一个是“戒清净”,就是持四种清净的戒,有出家戒与在家戒。第二个是“
心清净”,“心清净”的意思是修禅定,三学里面的增上心学,通过修行禅定达到近行
定与安止定。近行定就是我们汉传佛教所说的未到地定,安止定就是四禅八定。第三步
是“见清净”,第四步“度疑清净”,第五步“道非道智见清净”,第六步“行道智见
清净”,第七步“智见清净”。后五步的内容都是...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
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
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
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正是学佛的第一要事。我们上次
已经讲了很多,怎样修行能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样保护,进一步怎么放任。但是,大
家对这点还是不甚理解,所以有人给不修正法的人说些相似神奇的话,一拉就拉过去了
。现在这个时代,魔法横行,不知道有多少邪恶的人使用种种花样来骗人,榨取钱财,
引人入邪路。所以知见第一要正,免得上当受骗,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还是要再讲知见
正的重要。
就知见讲来,有很多不同的知见,今天我们就藉《禅》刊这篇文章——《禅和密的
关系》,扼要地和大家讲一讲:禅宗与密宗的见地如何,修的方法是否相同,证的结果
是不是一样。在佛法五种知见外有一种凡夫见,凡夫见就是着一切事物都是实有,一切
东西都实实在在有。所以向外追取、求得、贪得无厌,因而造业受报,生死不了,这是
凡夫知...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6
照见清净心 禅修入门指引
MEDITATION:ADVICE TO BEGINNERS
(本书已根据原版书校对,电子版请上 www.guanyin123.com 佛学网免费下载 南无观
世音菩萨)
作者: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译者:吴嘉真 陈玲珑
审阅:丁乃竺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作者简介:
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一九四〇年诞生于藏西地区的游牧家庭中,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认证为上一世波卡仁波
切之转世。二十岁那年,随着其他上师由西藏……至印度,在印度受教于藏传佛教中最
伟大的上师之一卡卢仁波切(Kalu Rinpoche),在其指导下完成两次三年三个月的传
统严谨闭关。他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传承之法脉持有者,担任多所寺院之闭关总导师,
亦广受其他教派所推崇,……也时常邀请他互相交换心得及讨论。
封面推荐:
随着禅修的进步,缠心的念头会减少,即使念头仍然存在,也已失去了牵制力,不再是
痛苦的原因。我们的心会平静下来,升起愉悦的觉受;甚至我们的脸会变得开朗、和善
及欢喜。我们会变得平易近人;别人会希望时常看到我们。
波卡仁波切是噶举派首席禅修老师,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狂禅与狂密
首先介绍“狂禅”,狂禅有两种:一种是有悟的狂禅,一种是没有悟的狂禅。什么
是悟呢?悟就是要证悟我们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又称为阿赖耶识,
祂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如来宝藏的所在,也可以说是如来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
祂也是法界的实相,也是第一义。第一义就是第一因,为什么会有我们的五阴、身心出
现在这一个世间?为什么会有世界、山河大地?这都是因为有如来藏,因此祂就是大乘
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证悟就是要悟如来藏。
可是证悟有浅有深,依证悟的般若实相智慧来说,可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道种
智和一切种智的差别;所以不是证悟如来藏以后,就马上能够断尽一切烦恼,马上就能
够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后起修。悟后要修什么呢?悟后要修六度波罗蜜,也就是悟后要
依止如来藏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依止如来藏来修这六度,断除
一切烦恼;经过菩萨道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才可以成
就佛道。所以根据每一个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证的差异,这一世证悟就会有深有浅不同
的差别;有人证悟是七住位,有人证悟是十回向位,有人证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
至有人证悟就可以进入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的内涵与外延
摘要
阿赖耶识又称为第八识、藏识、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祂是大乘最
重要的秘密法,不共声闻与缘觉。阿赖耶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所以祂有具体的
内涵与外延,也能让人观察到祂的存在。祂有种种的性状,而经论在描述祂时各有侧重
,以致在表面上看来差距很大,但在实证阿赖耶识的人看来,这些都是正确的描述。
大部分的西方和日本学者,都把佛教当做思想来研究,这其实是违背经教的,经教
中处处皆有要求实证的文字记载。这些学者因为偏见与方法上的错误,所得的结论也错
得很离谱。
阿赖耶识的内涵包括:祂是无始以来的存在,是不待他缘、本然的存在,是诸法的
根本因;祂隐藏于肉体内,维持众生的寿命,是众生所贪爱的对象,并且为众生内执为
我。
阿赖耶识的外延,则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表述的,因为祂正是语言文字所指涉的真
实事物。这只有大乘见道的菩萨能够了知.
一、前言
阿赖耶识又称为第八识、藏识、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祂是大乘最
重要的秘密法,不共声闻与缘觉。内涵与外延,则是语意学的术语。
内涵,是以语言文字形容特定的事物。例如,“依法令从事公务之人”,是刑法定
义“公务员”一词的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摘要
综观东西方宗教、哲学中,西方哲学、京都学派、梵我思想及道教,与佛教对存有
的定义,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佛教是以经验主义的实证精神作为定
义之核心,而东西方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体系则皆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根据《阿含经》佛陀所定义的存有,具有宇宙及生命根源的意义,并且是以人人皆
可实证生命本原而定义。佛教此种特有的存有定义,在佛教经典中不是一个孤证,是符
合佛教的缘起教义。此种实证意义的存有定义,有三个成立要件,并且引申出三个具操
作性意义的判断原则,对于想要实证生命本来面目的人,提供判断是否亲证生命本原之
依据,是极具启发性的判断原则。
对于关键论点──实证的可能性,本文对于哲学史上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理由中,归纳出三种重要的理由:
1、人类的生命、能力仅具有限性,故无法实证具无限性的宇宙根源。
2、具有无限性者必是宇宙的根源。
3、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道德公设足以作为实践理性宗教的充分理由,不必以事实
验证论证的前提。
上述三种理由错误的原因,皆是忽视实证的重要性所致。《阿含经》中提出实证主
义的存有定义,主张将一切哲学理论回归事实的检验,对于宗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二)
上有说到,其实三转法轮唯识诸经的经旨,佛其实早已经在阿含中密意宣说了,而
且有一部分其实已经是显说了,并不是没有说过。而初转法轮一直到三转法轮的这些经
典,其实是由浅至深、前后贯串的,并没有丝毫的抵触矛盾。而二转、三转法轮所要说
的,佛其实都已经预先埋伏伏笔在四阿含中,等待后来缘熟,再于二转、三转法轮中逐
渐地细说,是愈说愈了义,愈说愈究竟,愈说愈胜妙。然后,佛才以《大般涅槃经》宣
示见性成佛的义理,以《法华经》收圆总成,五时三教到这个时候已经圆满。所以,当
佛以法华收圆总成的时候,这个时候法华就叫作终教;后来出现的密宗经续,除《楞
严经》以外,其实都不是佛法,因为佛法到这个时候,已经圆满具足宣说了。
所以,佛法是 佛在世的时候,讲华严的时候就已经顿说出来了,就已经把所有的
佛法就已经一次的开显出来了;但是因为众生的根性,所以必须依著众生的根性次第而
说,为了开引众生回入大乘,所以次第而说。其实 佛所说的这些法,乃至于 佛所证悟
的这些证量,是在 佛成佛的时候就已经究竟圆满了,并不是后时才圆满的;所以如果
说佛法是必须要等到后面才越来越圆满,那这样子的话就表示说 佛是没有成佛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