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 发帖数: 1853 | 1 欢迎进入旁轴的世界。旁轴的viewfinder里一般都有黄斑对焦。如果你的只有估焦,那
只能算旁轴取景。
旁轴机很上瘾,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的哦。 |
|
x****y 发帖数: 1853 | 2 欢迎进入旁轴的世界。旁轴的viewfinder里一般都有黄斑对焦。如果你的只有估焦,那
只能算旁轴取景。
旁轴机很上瘾,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的哦。 |
|
n*********n 发帖数: 5605 | 3 前俩天 班上有人求推荐小的旁轴机
正好进了个Contax T
顺便上几个图 贡参考
PS: 万佛可知道 有更小的旁轴吗? |
|
m******1 发帖数: 19713 | 4 过期胶卷是德叔送的,都是10年、20年以上严重过期的,本来以为能照出点lomo效果,
结果片子出来一看比好胶卷还好。。老旁轴机是国产凤凰205B,效果显然比olympus
mju zoom 35-70mm的傻瓜机强多了。。可惜的就是,开始的时候常常忘了打开镜头盖,
废了好多张。后来买了扣子电池,自动测光用起来了,就总是能提醒我镜头盖的事了,
废的也少了。
还是测试相机和胶卷,没到远处去,都是家门口随手拍,还是没啥太有意思的看点。。
1
2
3
4
5
6 |
|
m*****n 发帖数: 5611 | 5 来自主题: _Rangefinder版 - 旁轴天下 顺便问一下各位拿旁轴机出去走一圈都是怎么带。。是拿个背带挂脖子上还是放包里。
。貌似镜头凸出来一块,放口袋里还是有难度。
handgrip. |
|
D********r 发帖数: 343 | 6 从胶片到数码是一大革命。对于旁轴相机来说,革命的脚步却相当的迟缓。其一是旁轴
相机总的来说已经被单反相机边缘化,现存厂商都是小打小闹研发实力不够也没有经费
经验,所以数码化的优先度远低于单反;其二是旁轴相机的自身结构决定的。单反相机
的镜头底座到胶片的距离(也就是法兰距),由于中间有反光镜的原因,要远大于旁轴
相机。过长的法兰距不利的一面就是增加了光路行程和损失,通常在设计相同通光量的
镜头时单反镜头的镜片尺寸要大得多,此外在设计广角镜时多需要采用反望远结构(
retrofocus),相比许多旁轴广角头的对称结构在像场平整度等指标上要打折扣。扯远
了,说回来数码化,这时候旁轴镜头的紧贴焦平面的设计就出现问题了。数码CCD/CMOS
上的sensor不像胶片的片基那样对入社角度不敏感,入射角过小则记录的信号也大大降
低。换句话说,同样的镜头,在数码机器上的暗角要重于胶片机。如果是在全幅上,那
就更严重了,这就是Leica M9迟迟难产的原因。
现在市面上只有两个数码旁轴系列,或者说只有两台数码旁轴机身,那就是2004年的R-
D1和2006年的M8。后面的变种机型都是换汤不换药,最后再说 |
|
a*******9 发帖数: 4525 | 7 楼主您好
我这里从开始第一个帖子看到了现在最后一个。学习到了不少东西。最近我也有意购入
一套旁轴。初步打算是上数码旁轴。因为胶片成本比较高。而且相对来说没有数码省事
。有些问题想请教您。
首先,是机器选择问题。我现在基本锁定了两款机器。一个是M8,一个是R-D1。这俩机
器我一直很犹豫。资金问题不是很紧张,但也不是特别充裕。加上第一次玩旁轴,我现
在基本想的是一机一头。(主要担心旁轴也用不好)如果以后用得好会增加投入。镜头
锁定在福伦达35mm F1.2和莱卡 35mm F2.0这两款镜头。不知道楼主有什么其它推荐或
者这两个中有什么推荐么?
国内目前Leica M8的新机价格大概在26000左右。港行价格在23500左右。二手的行情大
概在190000到20000。但国内二手大多是从国外收购或者翻新,我是一个新手,不太敢
碰。不知道这个按照您帖子里说的情况,到美国买是否会便宜些?(我现在人在国内,
8月份回去。)
目前国内R-D1的二手价格大概在12000左右。R-D1s的价格大概在13000左右。基本来源
大部分是从日本的中古店里面收过来的。机器貌似还可以。但也不是很放心。
麻烦楼 |
|
T*******t 发帖数: 9274 | 8 补了一段:
当初是因为不想为选镜头发愁,所以决定除了丐帮以外,只烧不可换镜头的机器。
结果越玩越喜欢,而且发现这种小机器的选择还挺多的,好在大多不贵。
个人认为,135旁轴小机器完全可以代替数码小口袋机。反正也就是网上交流和
打印6x4照片。胶片机也就是出片慢了些。如果你能忍受这点,你将获得ff的景深
控制,操控也会比数码小DC方便很多。而且胶片机现在基本上已经不贬值了,不像
小DC。
GA645Zi是我现役的相机中幅面最大的。每次出游,我会在它和xpan中挑一个带上。
而平时出门,我都会在口袋里装这仨135小旁轴中的一个。碰到什么有意思的场景
就会掏出来捏一下。MjuII是纯粹的P&S,特点是可以全天候使用,镜头素质不俗。
建议用iso400的卷来强迫它缩光圈。白天让它自己闪,晚上要记得把闪给掐了,否
则非常容易红眼。Contax T3是pocket rocket。强大的功能加上非常优秀的镜头。
各种卷(彩负,正片,和黑白)都可以玩,还可以上滤镜(需要有个转接环)。
缺点是取景器小了点,不过反正你不用它对焦,还能忍。Contax T是我的新宠。基
本上就是金属版的XA。机身是保时捷公 |
|
n**b 发帖数: 13203 | 9 我是拿旁轴里被人瞧不上的Hexar RF和手动单反里的顶级机器FM3A做的比较。
1. 在广角上单反的劣势不明显,可以直接用眼睛凭感觉快速对焦,加上尼康的广角做
的很好以及广角的DOF深,可以随便拍的很锐。但是一旦到了标头问题就都出来了,光
圈稍稍一大,光线暗一点儿,就很容易失焦。旁轴在这方面就很少发生,全开一样对的
倍儿准。
2. 常见旁轴的镜头比单反手动头小不说,画质也要好很多。发现尼康的AIS头可能在当
年还算不错,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真是很一般的头。相反杂牌Voigtlander的M口头竟然相
比之下,分辨率,抗眩光,做工都要好。
3. 旁轴还是振动小,安静啊,Hexar RF快门声很小,FM3A拍起来忼啷忼啷的。在快门
时间长的时候这个优势还是挺明显的,机震对画质挺要命。 |
|
n**b 发帖数: 13203 | 10 我是拿旁轴里被人瞧不上的Hexar RF和手动单反里的顶级机器FM3A做的比较。
1. 在广角上单反的劣势不明显,可以直接用眼睛凭感觉快速对焦,加上尼康的广角做
的很好以及广角的DOF深,可以随便拍的很锐。但是一旦到了标头问题就都出来了,光
圈稍稍一大,光线暗一点儿,就很容易失焦。旁轴在这方面就很少发生,全开一样对的
倍儿准。
2. 常见旁轴的镜头比单反手动头小不说,画质也要好很多。发现尼康的AIS头可能在当
年还算不错,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真是很一般的头。相反杂牌Voigtlander的M口头竟然相
比之下,分辨率,抗眩光,做工都要好。
3. 旁轴还是振动小,安静啊,Hexar RF快门声很小,FM3A拍起来忼啷忼啷的。在快门
时间长的时候这个优势还是挺明显的,机震对画质挺要命。 |
|
h*******e 发帖数: 8370 | 11 I. 高级傻瓜相机
Luxury Point & Shoot Camera: 自动曝光、自动对焦、自动过片,有大量手动功能。
因为过片马达和对焦机制的关系,使用时往往产生相当程度的噪音。最高快门速度如未
注明,多为镜间快门常见的1/500s。
1.康泰时 Contax T2
1990年发售,此类型相机的开端。镜头为38mm f/2.8,光学素质虽不及十多年后的后继
机T3,但也素有口碑;最近对焦距离0.7m。伸缩镜头相机在镜筒上调整光圈和闪灯模式
的设计很是少见。
较大的钛壳机身做工皮实且用料奢侈,故障率很低。手感优越,功能虽不多但每一个都
有对应的拨轮或拨杆,操作的便利性极高,典范一般的设计。
取景器大而明亮,超越侪辈甚多。对焦精度很高,但速度一般,同时必须在按下快门后
镜筒才会伸出进行对焦动作,难以快速拍摄。好在T2有一个独特的焦距转盘:在进行手
动对焦的同时,相机在取景器内提供合焦指示。这种“电子测距对焦”在同档次相机中
是绝无仅有的。
T2有普通(钛色)、黑色、钢灰和镀金四个版本。如今普通版本的价格低落,因而性价
比极高,非常适于使用及把玩。
2. 康泰时 Contax T3
... 阅读全帖 |
|
s**********s 发帖数: 7387 | 12 ☆─────────────────────────────────────☆
dboy1221 (NeoHucore) 于 (Sat Feb 20 17:37:05 2010, 美东) 提到:
有一个问题请教:各家M口旁轴机身之间差别大吗?
说到单反机身,一般说的就是对焦精度,测光,高感,连拍速度,机身工艺、寿命等等
。这些指标在旁轴机身上尽管也有体现,但是似乎没有单反机一样关键了?
比如对焦,虽然对焦基线有差别,但是差别我感觉似乎不是很大。测光我没有研究,但
似乎只能根据胶片的类型来适当的注意一下测光方式。高感,自然跟机身无关。连拍在
胶片机上很少用。机身工艺我觉得各家有不小的区别。可能再有一个值得比较的就是快
门声音了。
是不是可以说机身差别不大?从我看到的,我的感觉是网上讨论的机身的差别都是“人
机工程”一类的,比如黄斑清不清楚,比如取景框是否明亮无眩光等等。功能上的区别
似乎很小。
希望能有用过多家机器的人来解答一下,多谢。
☆─────────────────────────────────────☆
dboy1221 (NeoHucore) 于 (Sat |
|
c********y 发帖数: 30813 | 13 数字了,旁轴的劣势就没了,革命机就可以算是一种旁轴,这回该反攻了。
真是30年。。。,30年。。。 |
|
p**p 发帖数: 3386 | 14 什么叫“中国人的说法”,中国人把日本人的说法借过来自己用,就不叫中国人的说法
?那估计现在用的很大一部分日常中文用语都不是“中国人的说法”了。
旁轴和rangefinder,一个是指的是相机结构,一个指的是功能。前面已经说了,提到相
机结构,显然是旁轴这个名称更准确。
P.S. 你这个链接其实证明了我的观点,TLR也算旁轴 |
|
|
r******x 发帖数: 5965 | 16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版上看到过王神医的莱卡大游行,当时就被震住了
http://mitbbs.com/article1/PhotoGear/32332547_3_0.html
大概四个月前运气爆棚在Ebay上抢了个Deal,即使在对莱卡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也知
道是个好Deal,于是开始了莱卡漫漫(慢慢?)发烧路
这里最开始买的那套M6 Classic 0.72, 35Cron/50Lux/90Emarit
之后很快就在CL上把50Lux出了
后来发现是Ebay上一个中国神医
http://myworld.ebay.com/unc_gardener
90Emarit没怎么用也就在FM上出了,挂出来一个小时就卖了。
话说拿到这套Deal之后当时还有个5K的M9的Deal,纠结了十几分钟还是Pass了,至今后
悔不已。
无奈对胶卷这玩意儿实在是没门道,也没法拍一张看一张,于是拍起来那是相当的慢
于是3月份的时候又入了个M8
照片里的ZM25是后来入的。
当时把35Cron用在M8上觉得视角太窄,就想入个28mm的。
各种学习请教之后锁定在28CronASPH,无奈错过几个之后,直到现在想把... 阅读全帖 |
|
r******x 发帖数: 5965 | 17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版上看到过王神医的莱卡大游行,当时就被震住了
http://mitbbs.com/article1/PhotoGear/32332547_3_0.html
大概四个月前运气爆棚在Ebay上抢了个Deal,即使在对莱卡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也知
道是个好Deal,于是开始了莱卡漫漫(慢慢?)发烧路
这里最开始买的那套M6 Classic 0.72, 35Cron/50Lux/90Emarit
之后很快就在CL上把50Lux出了
后来发现是Ebay上一个中国神医
http://myworld.ebay.com/unc_gardener
90Emarit没怎么用也就在FM上出了,挂出来一个小时就卖了。
话说拿到这套Deal之后当时还有个5K的M9的Deal,纠结了十几分钟还是Pass了,至今后
悔不已。
无奈对胶卷这玩意儿实在是没门道,也没法拍一张看一张,于是拍起来那是相当的慢
于是3月份的时候又入了个M8
照片里的ZM25是后来入的。
当时把35Cron用在M8上觉得视角太窄,就想入个28mm的。
各种学习请教之后锁定在28CronASPH,无奈错过几个之后,直到现在想把... 阅读全帖 |
|
S*M 发帖数: 10832 | 18 我也来骗包子,嘿嘿
老黄的“如何成为网络摄影高手指南”里有一句话我非常非常的赞同
就是要想占据“话语权”,家里一定得有跟普通单反操作不一样的机器
我2008年才开始单反入门,到2009年初,已经有了向“非单反”系统发展的打算
话说4月某晚,我刚填完税表,发现能退不少钱,感觉神清气爽
爬上万佛版来,碰巧看到cancidas在卖R3a, 头脑一热就买下了
其实那会儿连旁轴怎么对焦都不知道
后来又在cancidas帮助下配了个40/1.4镜头
时隔一年以后,我的单反设备基本已经换了一茬了
唯独旁轴这一机一镜,完全没变
先来张器材照
机器很轻便,操作也舒服
具体测光是怎么测得我都不知道
反正我只拍负片, 一般就放在Av档, +0.5eV,没啥大问题
1:1的取景器,使用的时候可以两个眼睛都睁着
btw, 我一直不确定我端机器的姿势对不对
另外R3a正好有配40mm的框线
40mm这个视角我是很喜欢
单反上我用的最多的镜头就是35mm和50mm
但总觉得一个太广另一个太窄
40mm对我来说是个sweet spot
机器刚拿到手的时候,也是刚开始接触HCB, Robert Frank, Winog |
|
x****y 发帖数: 1853 | 19 我的猜想是:
1.旁轴没有AF.
2.旁轴没有电子通信,比如光圈控制什么的.
3.a7感光器可能没有microlens,或者microlens没有莱卡的好。所以得把lens做大来补
偿边角处的畸变。
前面提到法兰距。胶卷机法兰距越小广角镜头的可以越小。但是数码就未必了,因为要
求感光器边角光线直射。所以短法兰距对全副数码反而是一个限制。 |
|
a*********d 发帖数: 593 | 20 富士的色彩,APS-C CMOS, 1200万像素,EXR处理器,720P视频,已经让人很激动了吧
但最关键的是:
1. 23mm/f2 (折合35mm指标35/2)的高素质镜头
2. 复古的旁轴设计,几乎完全抄袭Leica MP,竟然还带光学取景器!
同志们可以上了,1500刀以内绝对热卖,但愿富士不要给它像GF670那样脑残的定价(
前年GF670的
2000刀的价格可以淘到Mamiya 7的三镜头套机了,卖得好才怪,即便如此仍然差点入手
),不谈M9,
价格低于二手M8和全新X1,就是重磅炸药了
说真的,富士这次是玩命了,憋了3年单反都不做了,今天突然爆发,估计全都压在这
台机器上了,没有
任何技术保留,拼死一搏,其他Evil厂家真的可以回去洗洗睡了。这应该完全打乱了
CNSPO们慢慢圈钱
的算盘,现在就等样张看画质了。对了,Leica的律师后面2年有的忙了,Leica估计才
是最郁闷的,或
者2家背后已经开始合作? |
|
H******7 发帖数: 1728 | 21 为啥不出个真正的FILM机?非要出旁轴外形 数码心. 哭
FUJI这个新鸡鸡要是真正FILM多好阿! |
|
p********e 发帖数: 16048 | 22 烧Mamiya 6吧
为啥不出个真正的FILM机?非要出旁轴外形 数码心. 哭
FUJI这个新鸡鸡要是真正FILM多好阿! |
|
D********r 发帖数: 343 | 23 对于大多数的旁轴用户来说,测光还是一个很必要的工具。携带外置测光表往往比较麻
烦,机顶测光表又使机身显得比较臃肿。所以,这一节我们来讨论一下带内测光的
Leica M口胶片机身。
早在1971年,Leica就推出了划时代的TTL测光的Leica M5。M5这部相机里包含了太多的
变革和新技术,以至于机身设计不得不脱离传统M造型而变得相当臃肿。这样的设计使
得传统M用户难以接受,加上TTL测光还没有完全推广, Leica几乎革了自己的命,最后
不得不转向生产经济型M4-2的苟延残喘期。现在回过头去看,M5确实有许多过人之处。
M5的摇臂式测光是Leica M里面积最小精度最高的,取景器中可以看到快门速度,快门
速度拨盘很容易单手操作,有两种吊挂方式等等。M5也是最后一个手工精调制作而不是
拼制的M机,作为拍摄工具,还算是不错的。但是,M5的样子,至少我本人实在是接受
不了。。。 M5受了打击之后,Leica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M5的一部分革新技术下放,
1973与美能达合作由美能达生产Leica/Minolta CL,最小的M口相机。后来1980年的CLE
则加进了AE技术,在40/90 |
|
|
k**o 发帖数: 3006 | 25 我的理解是既然都旁轴了……如果是口袋机,就别想着CPL啦 |
|
|
i***f 发帖数: 10682 | 27 当年旁轴被CNP不是打得落花流水变成小众吗?现在在数字上八成也是一样吧?像M6一
样,可以玩没法干活。 |
|
s*****e 发帖数: 21415 | 28 yeah!
如果上旁轴,一定要上这样的复古造型,否则没意义
这个造型不错,配合montblanc钢笔,jcrew的风衣,citizen手表,
cole haan皮鞋……效果不错
呵呵 |
|
|
N****w 发帖数: 21578 | 30 这玩艺显然对旁轴用户吸引力
比对单反用户大。。。 |
|
|
z****6 发帖数: 10776 | 32 如果幅面大小相同呢?比如数码旁轴和革命机都是APS-C |
|
n**b 发帖数: 13203 | 33 发现旁轴小是小,可是对焦重新构图还是慢。现有的单反F100太大,而且看着不经典,
没底蕴。请推荐个体积小经典有底蕴单反带AV的吧。 |
|
b*******s 发帖数: 6139 | 34 你说说看,这种场景快速的连续拍10张,是旁轴快还是单反快? |
|
m***e 发帖数: 837 | 35 我来尝试反挖一下?纯属娱乐~
2.取景不是TTL,没法使用GND,用CPL也不如单反方便
leica M机28mm summicron我用过cpl,完全没有问题
3.镜头不能做得太大,容易挡到取景器
挡到取景器不是大问题,因为不会挡住中间的对焦斑,不会有对焦问题;至于取景,尝
试一下就知道了,如果觉得挡取景器是大问题的话,那只能说。。。旁轴用的太少。。。
5.对焦机制对制造工艺水平要求高
要求就算高,也不算是缺点吧。。。
6.微距直接歇菜,所以镜头的CFD很重要
60年代就有了65/3.5 Elmar |
|
|
h******g 发帖数: 11250 | 37 TTL取景就不叫旁轴了
也没有rangefinder
应该是一类新的相机 |
|
|
|
|
p**o 发帖数: 3409 | 41 来自主题: _Rangefinder版 - 旁轴天下 同感,哈哈。Leica这么大的旁轴其实有点不上不下。
要显摆、装专业,不如135单反或中幅;要低调、便携,不如口袋机。
不过用来把玩摩挲倒不错,我摸来摸去,还是不舍得卖掉:D |
|
m*****n 发帖数: 5611 | 42 几十块的旁轴胶片机就挺好入门,这有不少人用XA |
|
Y*****y 发帖数: 361 | 43 (1)都说革命机拍风景杯具,是什么原因呢?广角不够广?宽容度不够?
(2)Leica M9的sensor好像是Kodak做的。那为什么Kodak不自己用这种sensor出机器
呢?现在
觉得Kodak就像只做P&S机器一样,还没啥人买。 |
|
a********6 发帖数: 1077 | 44 现在主流的革命机主要是M43系统。革命机拍风景谈不上悲剧,但确实是相对的弱项。
并非没有广角,和宽容度的问题。主要是M43系统的最佳光圈比较大,受衍射影响出现
的偏早。f/11之后的小光圈不堪用造成的问题是曝光时间偏短,做不到长曝光所能达到的特殊
效果,而这在风景摄影中是很重要的。拍风景最理想的还是全幅单反。
你第二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 |
|
f****i 发帖数: 20252 | 45 棒子做相机从来没好过吧
我以前有台棒子旁轴机,效果差得一塌糊涂。 |
|
J********o 发帖数: 17447 | 46 革命的问题, 我想提几个概念性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的胶片时代, RF和单反是两个类别, 互不干涉, 都他喵的一样裂像/黄斑
对焦, 一个所见所得一个旁轴看相对轻便, 无论是拍摄速度, 便利性, 都区别不甚大..
旁轴轻便镜头素质高, 单反取景准确. 我认为不是革命的关系, 两者历史都也由来已久
革命的是单反加入了AF, 这是Canon的革命, 是USM的革命, 隔了所有MF的命(废话= =)
再说所谓旁轴..
旁轴是不会有革命机了, 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旁轴就是测距仪, on sensor的AF没法
叫旁轴.. 现在的xpro们只是有个侧开的取景框不是旁轴
真的革命旁轴应该是数码化的Contax G2, 当然有人claim AF的机器都不是旁轴.. 气势
也是对的
理想的"旁轴革命机"应该是M240 + 基于测距仪的AF, which
is meaningless ---现在都是on sensor的而且足够好了, 是革命的正确之路
但是目前, 假设旁轴机革命, 加上AF都只是on sensor, 旁轴的数码化+AF说白了就是现
在的所谓革命机了. 根据上面的悖论.. 这样其实就是伪旁... 阅读全帖 |
|
g***e 发帖数: 5292 | 47 漫漫器材发烧路
viewfinder
原本题目是叫《漫漫摄影发烧路》,可想到几年来虽痴迷于摄影,但每天魂思梦绕的除
了机身就是镜头,片子拍了不少,可是以砖墙和报纸居多(为了检验镜头的表现和机身
的对焦/曝光精度)。在器材上的投入和所谓“作品”的产出极不成比例,所以一提到
“摄影”二字就汗颜不止,干脆改到了现在这个题目。
这几年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过来,又看到周围无数的影友也在重复着和我一样的道路,
未免还会碰到我原来的烦恼和痛苦。所以斗胆将我和我熟知的影友的发烧历程总结出来
。希望要上路的影友能得到些借鉴。您如果已经是“过来人”了,而且文中所述和您的
经历类似,请会心一笑,表明咱们产生了“共鸣”。
另外要说明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影友或发烧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广大业余
爱好者。咱们共同的特点是:第一,完全是自费发烧(花钱买罪受?);第二,经济并
不十分宽裕。判断依据是您最近时常想念的机身或镜头的售价是您月收入的二至二十四
倍。而且倍数越大,说明您发烧的度数越高。正是这两个特点,注定了我们广大的影友
发的发烧路无比的曲折。如果您用的是公家的顶级器材,或者觉着开始就买“顶级”机
身加一...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6974 | 48 十三年前,无忌泡菜Viewfinder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下了这篇“鸿篇巨贴”,一时间
,无数泡菜中枪,纷纷留言:“这说的就是我啊”。随后各大网论坛站争相转载,风头
一时无两,被誉为摄影神文——历经磨难,最后泯然一笑。
你可能早就在别的地方看过,也可能不知道它出自当年的无忌论坛。如今,13年过去了
,许多摄影爱好者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而更多的菜鸟拿起了相机,踏上了漫漫摄
影路。13年了,白云苍狗,却以物是人非,数码相机横空出世,九合诸厂,一匡天下,
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虽然这篇文章写于胶片时代,但神文就是神文,即时在数码
时代人手一机之时,细细品咂,依然直指摄影人的内心深处,让人们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篇十多年前的经典,今天,你中枪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文
原本题目是叫《漫漫摄影发烧路》,可想到几年来虽痴迷于摄影,但每天魂思梦绕的除
了机身就是镜头,片子拍了不少,可是以砖墙和报纸居多(为了检验镜头的表现和机身
的对焦/曝光精度)。在器材上的投入和所谓“作...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1944 | 49 ☆─────────────────────────────────────☆
longmanity (longmanity) 于 (Sat Dec 14 14:12:33 2013, 美东) 提到:
如题,一般器材玩家手里都有单反和微单,或高端卡片,甚至胶片。想讨论下具体多系
统如何配置最合理。当然土豪就别费心了,各种装备各种圈直接来整套就行了。
我经常纠结是每一套系统都配同样焦段的头呢,还是各个系统配不同焦段来互补。经常
占投资20%的系统可能会出80%的片。大家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比如买了5D3+小白兔
,但每天只带EOSM出门?
另一种是单反系统和微单都配类似焦段,均衡投资。可能看心情随机带一种系统出门。
可这样又觉得浪费钱。
☆─────────────────────────────────────☆
falldew (春秋繁露) 于 (Sat Dec 14 14:15:56 2013, 美东) 提到:
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得答案
但估计不太容易 否则大家就都不用纠结了
☆─────────────────────────────────────☆
...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30813 | 50 ☆─────────────────────────────────────☆
blueashes (德叔) 于 (Tue Mar 22 13:06:58 2011, 美东) 提到:
被王神医放毒,试用了一下,发现Xpan的画质非常细腻,Push了两档的效果比135的P&S
强很多。而且机身很稳,全部是手持,即使快门不高也很少有糊的。还有发现旁轴对焦
不麻烦,习惯了以后比AF还准,因为AF可能会跑,这个对上了就是对上了而且有DOF辅
助。出来的片子比普通135 现场感强很多。Xpan不错,建议人手一只。
大图看着舒服,
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ifdef/sets/72157626199409151/
☆─────────────────────────────────────☆
GlennGould (古尔德) 于 (Tue Mar 22 13:12:0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么好的贴没人顶啊
&S
☆─────────────────────────────────────☆
trna (trna) 于...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