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无闻西东,时时处处流露出自己是最早被洋大人草过的优越感,被泥腿子毛泽东欺负,
还好挺过来了的庆幸。食不厌精会不演戏,捏造1帮民国范充斥荧幕,伪装自己与生俱
来的优雅从容。
风筝,为了反对土共,就把梅毒吹上天,渣滓洞看守个个有情有义,这么牛逼怎么丢了
江山?把国共矛盾说成主义的分歧,3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个几把的分歧?梅毒党当年
与屁民的矛盾比今日土共与屁民的矛盾尖锐何止百倍,然而就是这同一帮人在一边捧梅
毒党一般骂当年推翻了梅毒的土共。这样荒谬的逻辑,却明目张胆地上映,还有人怀疑
土鳖国的言论自由?这样荒谬的逻辑还明目张胆地上映,难道不是拿观众当傻逼?这样
荒谬的逻辑还叫好的观众,难道不是煞笔? |
|
t******1 发帖数: 152 | 2 --听说这儿的人对车轮上的传奇感兴趣,他就把装满了无闻的传奇的脑袋从窗户里伸了
进来...
戴麸糠头晕沉沉的。他握紧了双拳,脑子里想着不同的手段的不同后果,一时间居然不
知如何是好。
郑黄琦在做最后的冲刺。这时候你就是把他脑袋砍了他也停不下来了。
等到戴麸糠要冲上去的时候,郑黄琦居然把事儿办完了。Linda这才得以顺势躺在了郑
黄琦的身后。戴麸糠伸左出胳膊,一把揪住了Linda的头发,把她拉到了床的另一侧。
在他又不知所措地把右拳在空中挥舞了几秒钟之后,他居然做出了让郑黄琦目瞪口呆的
事: 当着郑黄琦的面,他居然把Linda压在身下,完成了长达十几秒的XX之事。
郑黄琦楞了。要是依着他平时的脾气,他早把戴麸糠揍扁了。可他也是极其实用的一个
人。三个人在一张床上尴尬地躺了一会儿之后,郑黄琦开口了:“你小子听着。我的娘
们儿可不是免费的。你想占她的便宜,就得让我们俩在这儿白吃白住”。
戴麸糠沉默了几秒钟后忿忿地说:“那我得立点儿规矩。”然后他居然跳下床,跑到桌
边去起草合同去了。
此时Linda一边穿衣服一边朝外走。她几乎是在喊:“我是一个大活人,你们居然当着
我的面拿我做交易,怎么能这么...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3 我是这么听 佛陀说的。当时 佛陀住在舍卫国
的祇树给孤独园。
佛陀对比丘谈到:「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
畏与有母、有子的恐惧与怖畏,是没有智慧与不曾听
闻正法的凡夫所说。他们却不知失去母、失去子的恐
惧与怖畏,事实上是有母、有子的恐惧与怖畏。
比丘!凡夫所谈论的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
畏有三种。是哪三种呢?
比丘!战乱发生,刀兵四起,百姓受害,因此造
成孩子失去母亲与母亲失去孩子。这就是一般凡夫所
谈论的第一种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畏。
还有一种情况,当大火发生,而焚毁聚落城镇,
人们四散奔走,因此造成孩子与母亲失散。这就是不
曾听闻正法的凡夫所谈论的的第二种失去母、失去子
的恐惧与怖畏。
还有,有时山洪暴发,大水淹没聚落,人们四处
奔逃,造成母子失散。这是不曾听闻正法的凡夫所谈
论的第三种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畏。
然而,这些恐怖与畏惧,虽然不曾听闻正法的凡
夫以为是失去母、失去子的恐惧与怖畏;智者而见,
这都是因为有母、有子的恐惧与怖畏。
当发生战争,刀兵四起,百姓遭到残害,为了逃
难而流离失所,因此造成孩子与母亲失散;过些时
候,或许母子又会相见。这是第一种因为有母、有子...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 “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如是我闻」,诸经皆置此四字于经首,盖尊世尊之遗教。世尊将般涅槃,阿难悲不能
胜,阿泥楼陀教之曰:徒悲何益,应前向佛,请问四事:其一即「一切经首,当置何字
?」佛即答曰:当置「如是我闻」,佛在某方等六事。(即上述之「六成就」)。其中
「我」字,即阿难。「如是我闻」,表如是法门乃我阿难所闻于释尊者也。此正可破当
时之疑。因阿难结集经文时,大众生起三疑:一疑佛重生;二疑阿难成佛;三疑他方佛
来。故阿难曰:「如是我闻」则群疑顿释。
或疑曰:佛成道廿年,阿难方出家。又十年方命为侍者。如此,则卅年前佛所说经
,阿难何能皆曰我闻。此有三解:(1)辗转闻。(2)佛重说。(3)阿难自通。
(1)辗转闻:《报恩经》言,阿难所不闻经,从诸比丘闻,或诸天子说。
(2)佛重说:《报恩经》言,阿难因佛命为侍者,乃求三愿。其中第三乃「所未
闻经,请佛重说」,佛许之。
(3)阿难自通:《金刚华经》言,阿难得法性觉自在三昧,所未闻经,自能忆持。
「如是」者,信成就也。居六种成就中之首位。《智度论》曰:「佛法大海,信为
能入。」...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5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1:13:1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念住经:
。。。。。。(7)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
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
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
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
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石记:
依经,在断除烦恼之前,要观察。超越执著之后,还是只有觉照。
问题:
超越执著之前的“观察”与“如实知道”跟超越执著之后的“了知与觉照”是一样的吗
?是同一种觉照吗?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Aug 12 11:28:55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6 http://www.jcedu.org/dispfile.php?id=1801
转这个作为我的忏悔, 于大家共勉
释普性
内容提要:六根是连接众生心识与外界的门户,众生之所以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
之中,就是因为六根的不清净,从无始以来的一切业报皆是由六根杂染所造成,比如眼
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而贪,是与瞋、
痴紧密相关联的。我们修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断除贪、瞋、痴“三毒”的过程,
而守护根门是断除贪、瞋、痴“三毒”、趋向解脱的根本门径。《杂阿含经》是原始佛
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本文就《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的有关守护根门的问题试加以探讨
,以便我们从守护自己的根门中体悟佛法的旨趣。
关键词:六根、六尘、守护根门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虚妄、颠倒的自我的作怪,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顺著自己
的爱好而选择自己的东西:眼喜欢见自己喜爱的颜色,耳喜欢听自己爱好的音乐,舌喜
欢尝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等等,不一而足。当现实生活不能满足自我无尽的要求时,我
们就会不断地起惑、造业,产生或大或小的诸多烦恼,正如印顺法师所言:“依佛法说
,有情的生死流转,世间的苦...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7 ☆─────────────────────────────────────☆
reverie (缘生世间) 于 (Mon Nov 2 17:57:38 2009, 美东) 提到:
(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乐
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
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苦痛逼迫。乃至夺命。忧愁啼哭。称怨号
呼。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
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
受。
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愚痴无闻凡夫亦复如是。增长二受。身受.心受
。极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痴无闻凡夫不了知故。于诸五欲生乐受触。受五欲乐。
受五欲乐故。为贪使所使。苦受触故。则生嗔恚。生嗔恚故。为恚使所使。于此二受。
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生不苦不乐受。为痴使所使。
为 |
|
d******y 发帖数: 3668 | 8
看这里——
《杂阿含》470经 (身苦,心不苦——不被第二毒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乐
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
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苦痛逼迫。乃至夺命。忧愁啼哭。称怨号
呼。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
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
受。
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愚痴无闻凡夫亦复如是。增长二受。身受.心受
。极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痴无闻凡夫不了知故。于诸五欲生乐受触。受五欲乐。
受五欲乐故。为贪使所使。苦受触故。则生嗔恚。生嗔恚故。为恚使所使。于此二受。
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生不苦不乐受。为痴使所使。
为乐受所系终不离。苦受所系终不离。不苦不乐受所系终不离。云何系。谓为贪.恚.
痴所系。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系。
多闻圣弟子身 |
|
S**U 发帖数: 7025 | 9 「罪」与「不善」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依南传的阿毗达摩,不善果报心是(未必是过去世,也可能这一生)不善业的结果,我
们能做的是在不善果报心生起时,生起善(的速行)心,而不生起不善心。
举例说明,佛陀遭提婆答多暗算时,没有生气或恐惧等不善心,也没有后悔、担心过去
世的不善业,而是智慧的处理。提婆答多害佛,是提婆答多的不善业,不是佛陀有罪该
被害。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婆答多还能害他吗?不能吧。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
如杂阿含46经说∶「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过去所造的业,无
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当下正念正知,增长善念善行,才是正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46.htm
又如杂阿含470经所说,执著于受,不得解脱。若于受解脱,还有「不可意受是否不善
业果报」的问题吗?
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
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600 | 10 迟到的承认——谁发现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黄永明
2011-09-15 13:22:57
来源:南方周末
拉斯克奖获得者屠呦呦是一个年届耄耋的老人,此前在国内几乎寂寂无闻,头上也没有
两院院士的耀眼光环。一个偶然的机缘使得她和另一位同样寂寂无闻且做出重大贡献的
科学家张亭栋开始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大奖——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
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大奖。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医学奖,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拉斯克奖设
有四个奖项: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公共服务奖和特殊贡献奖。屠呦呦获得的是临
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目前有超过300人次获得了拉斯克奖,其中有80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
在业界向来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获奖者屠呦呦已经是一个年届耄耋高龄的老人,此前在国内几乎寂寂无闻,头上也没有
两院院士的耀眼光环。由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等人2011年8月22日在科...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3896 | 11 饶毅说:希望屠呦呦和张亭栋能合得诺贝尔医学奖。我很好奇如果要同时授奖给这两天
人应该给予什么发现呢?证实并发扬推广了传统中药对重大疾病的治疗作用?呵呵
迟到的承认——谁发现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黄永明
2011-09-15 13:22:57
来源:南方周末
拉斯克奖获得者屠呦呦是一个年届耄耋的老人,此前在国内几乎寂寂无闻,头上也没有
两院院士的耀眼光环。一个偶然的机缘使得她和另一位同样寂寂无闻且做出重大贡献的
科学家张亭栋开始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大奖——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
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大奖。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医学奖,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拉斯克奖设
有四个奖项: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公共服务奖和特殊贡献奖。屠呦呦获得的是临
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目前有超过300人次获得了拉斯克奖,其中有80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
在业界向来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获...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3896 | 12 如果说饶毅是得到Lasker奖的风声特意撰文介绍屠呦呦和张亭栋的成就 是否意味着
Lasker奖评委也考虑过张亭栋等人的成果?
或者说,这两项都是他研究科学史多年的成果?我很多年前就听饶毅谈论过屠呦呦发现
青蒿素的成就,但关于张亭栋的卓越发现确实还是这次看饶毅的博文才知道。
迟到的承认——谁发现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黄永明
2011-09-15 13:22:57
来源:南方周末
拉斯克奖获得者屠呦呦是一个年届耄耋的老人,此前在国内几乎寂寂无闻,头上也没有
两院院士的耀眼光环。一个偶然的机缘使得她和另一位同样寂寂无闻且做出重大贡献的
科学家张亭栋开始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大奖——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
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大奖。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医学奖,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拉斯克奖设
有四个奖项: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公共服务奖和特殊贡献奖。屠呦呦获得的是临
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1598 | 13 二十五 信仰问题II
19岁的我,胸部平坦的像个男孩。19岁的我,既不擅长,也没有什么兴趣去谈情说爱。
我不知道这两者之前有没有什么联系。19岁的我,还像一个男孩那样去跟cc探讨信仰问
题。
倘若我没有记错的话,除了水缸和鱼之外,对于这个问题,cc另有高论如下:
我是一个PhD,神经生物学的PhD。关于我的这个处境,或者说身份,目前有一个颇为流
行的说法,苦逼生物学。嗯,的确苦逼,假若你用就业前途来衡量的话。那所谓的就业
前途该怎么衡量呢?无非就是薪水,福利,发展空间之类的东西。嘿嘿,发展空间,多
他妈好听一鸟词啊。人们从来都是在给自己的私欲找理由,人们从来都是何患无辞。没
错,除了所谓的就业前途,就连眼下我都活的很苦逼。我每个月的所有生活,都是靠这
一千多块的奖学金来支撑。没错,奖学金是人们发明出来的又一个好听的鸟词。我用这
一千多块的奖学金,买了辆二十万迈的toyota,在这栋盖了一百多年的白房子,我租了
一间房,我还在这间房里煮海军陆战队noodle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用
kindle读八千多页的列夫托尔斯泰全集,我甚至还能跑到Amazon上面...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4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5 如何介绍佛法给亲友? -- 黄威南
(本文原刊于《佛友资讯》)
常常,我们在接触、学习佛法时,总想与人分享,将佛法宣扬、介绍给亲人、朋友,常
常我们却力不从心,碰到钉子。很失望、痛心,因为自己没有好方法,看到自己关心的
亲人因为自己的言辞不善或方法不妙而不愿进入佛法之门。所以,向记录着佛菩萨教诲
的佛典去“取经”,向佛菩萨请教,依据经文向佛菩萨学习介绍佛法给人的善巧方便。
翻开《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三》〈圣行品之下〉,我们读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
,如佛所赞大涅槃经,犹如醍醐最上最妙!若有能服众病悉除,一切诸药悉入其中。’
我闻是已窃复思念:若有不能听受是经,当知是人为大愚痴无有善心。世尊,我于今者
实能堪忍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折骨为笔,书写如是大涅槃经,书已读诵令
其通利,然后为人广说其义。”读经,就如亲闻佛菩萨即在眼前为我们说法一般,我们
要有身历其境的认真心情,就像亲自接受佛菩萨在面前教导一般,认真地感受佛菩萨的
慈悲、设身处地思维自己如何将这些教诲落实在自己身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切实
应用?去发挥佛菩萨自利利他的效用?细细体会、揣摩,试验、亲证。学佛,要千锤百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6
当然不会。例如提婆达多驱醉象向佛陀冲来时,佛陀入慈心定,降伏大象!
不会。
是滴。总是正念正智的阿罗汉,不会分心,只怕反应更快更正确。
《杂阿含经》(大正藏470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佛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受。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愚痴无闻凡夫,亦复如是,增长二受──身受、心受,极生苦痛。所以者何?···。
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多闻于苦、乐,非不受觉知,彼于凡夫人,其实大有间。
乐受不放逸,苦触不增忧,苦乐二俱舍,不顺亦不违。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倾动,于...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17 (六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
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计
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见
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
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
此等及余。谓六触身。云何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比丘。有
意界.法界.无明界。无明触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言有.言无.言有无.言非有非无.
言我最胜.言我相似。我知.我见。复次。比丘。多闻圣弟子住六触入处。而能厌离无
明。能生于明。彼于无明离欲而生于明。不有.不无.非有无.非不有无.非有我胜.
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见。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所起前无明触灭。后明触
集起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祝好! |
|
s********h 发帖数: 938 | 18 (六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
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计
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见
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
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
此等及余。谓六触身。云何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比丘。有
意界.法界.无明界。无明触所触。愚痴无闻凡夫言有.言无.言有无.言非有非无.
言我最胜.言我相似。我知.我见。复次。比丘。多闻圣弟子住六触入处。而能厌离无
明。能生于明。彼于无明离欲而生于明。不有.不无.非有无.非不有无.非有我胜.
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见。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所起前无明触灭。后明触
集起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祝好! |
|
s********h 发帖数: 938 | 19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20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1:06:22 2011, 美东) 提到:
runsun 的看法我大概了解了一点儿:涅槃与我们的根尘世界不一不异,不离不合,不
相在。而且无余涅槃是一种“无为”状态,不会起意干涉我们这个世界;起意,是神我
特征。(大致印象如此,如果不对,请runsun纠正)
请问修习南传的师兄,这个看法是南传公认的吗?
这个涅槃的状态存在吗?
当凡夫流转于无明时,涅槃转还不是不转?或者说,某人五蕴未熄时,佛的涅槃境界对
此人有还是没有?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14 01:56:26 2011,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14 02:05:55 2011, 美东) 提到:
“人五蕴未熄时...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22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2449 | 23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4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5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6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
|
M*****h 发帖数: 214 | 27 鲁昭公流亡到齐国,齐景公问道:“你年龄很轻,何至于如此呢?”昭公懊悔地回答:
“在我年少的时候,人多爱护我,我不能够体察感恩;人多谏诤我,我又不能采纳改进
。因此,内无辅助之士,外无辅佐之臣。内外真正能辅助我的没有一个人,谄媚阿谀的
却又很多。这种情形,就象秋天的蓬草一样,其根孤立,枝叶虽美,秋风一到,就根拔
叶脱了。”
景公听了也很感慨,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转告了晏子,并且说:“假使能让他再
返回自己的国家,岂不就成为像古代贤君一样的人了吗?”晏子听后,却回答说:“不
是这个说法。愚昧的人多懊悔,不肖的人自以为贤德。这就等于溺于水中不问深浅,迷
失道途却不问路径。一旦陷溺水中不能自拔,然后再探问深浅。迷失道途已不知方向,
过后再问路径。这就好象国难临头了,才急着铸造兵器;喉咙噎着了,才急着掘井取水
。纵然是疾力从事,但为时已晚,已经来不及了。”昭公流亡国外,才开始悔悟,然而
,已是悔之莫及。
人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状况,当惨痛的后果呈现了,才开始后悔曾经的过错,可结
果已造成,追悔不及。过后又常常抱怨曾经的错,懊悔过往,可是却不知吸取教训,把
握好当下,不久之后又为今日的过错继...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8 黄龙寺方丈释持忠。
跟两年前宣布十年内重建黄龙寺的意气风发相比,黄龙寺方丈释持忠现在明显清瘦了很多。过去两年间,持忠方丈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当中。有人说他住豪宅,开豪车,还在山下有情人,是第二个释永信。
自从去年6月,他宣布自己的三串佛珠被人估价1.5亿元,并计划耗资4亿元修建黄龙寺之后,他每天都要接到上百个电话。电话中,多数人是被他年过七旬依旧要重修寺庙表示感动,但也有人骂他,说他太过出风头,太高调,不像个出家人。
但有一点,被他接手的黄龙寺在12年间,已经由一个寂寂无闻的破寺,变成一个香火旺盛的大寺,他也被称为“佛门CEO”。而持忠方丈之所以能一直“走红”,是因为他出家前曾是身家数十亿元的富豪,他也被称为“亿元方丈”。但这位74岁的方丈表示,外界对自己有误解,他不想让寺庙走上商业化道路。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肖欢欢
黄龙寺位于建水城西12公里的绍和山麓。
拍卖佛珠1.5亿成网红
74岁的方丈释持忠走起来虎虎生风。后山上,一条盘山路刚刚修整完。原来有些大殿倒塌了,他就按照一些记载和老照片进行修复,从2004年至2007年,花去4000多万元。
在释持忠的规划中,新修寺庙初步预算的资金需...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29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30 海日先生墓志铭
杨一清
王阳明全集
正德己卯,宁濠称乱江西,鸠集群盗,发数千艘而东,远近震动。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
仁伯安传檄邻境,举兵讨贼。时其父南京吏部尚书王公致仕居会稽。有传伯安遇害者,
人谓公曰:“盍避诸?”公曰:“吾儿方举大义,吾避安之。”或曰:“伯安既仇贼,
贼必阴使人行不利于公,避之是也 。”公笑曰:“吾儿能弃家讨贼,吾何可先去,以
为民望。祖宗功泽在天下,贼行且自毙。吾为国大臣,恨老不能荷戈首敌。即有不幸,
犹将与乡里子弟共死此城耳 。”因使人趣郡县,宜急调兵粮为备;禁讹言,勿令动摇
人心。乡人窃视公宴然如常时,众志亦稍稍定。盖不旬月而伯安之捷报至矣。初,贼濠
东下,将趋南都。伯安引兵入南昌,夺其巢。贼闻大恐,急旋舟。伯安帅吉安知府今都
宪伍君文定等大战于鄱阳湖。贼兵风靡,遂擒濠,并其党与数千人,献俘于阙。呜呼!
自古奸雄构乱,虽有忠臣义士,必假以岁月,乃能削平祸难。伯安奋戈一呼,以身临不
测之渊,呼吸之间,地方大定。公闻变从容,群嚣众惑,屹然不为动。伯安得直前徇国
。不婴怀回顾以成懋绩。公之雅量,伯安之忠义,求之载籍,可多见哉?
及是武庙南巡,权奸妒功,构飞语陷伯安,迹...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31 满清入关抢掠很多次,掠夺大量汉族人当奴隶
本来的汉族人,结果成了满族人,曹雪芹就是
东北也不是满族人独有的。在金,后金崛起前,
东北早就有强大的封建君主制国家,
比你妈金,后金的奴隶原始部落先进几百年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北方古老的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始
建于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初称“震国”。 七年后(705年)归附于唐王朝,十
五年后(713年)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762年,唐廷诏令渤海为国。926年被
契丹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
渤海国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效法唐朝封建文明,依靠渤海人的聪明智慧
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
,丰富了中华大统一的历史涵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
因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渤海政权迅速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各项制度仿效唐朝。渤海政权
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在渤海建立三省六部,确定五京,推行京、府、州、县的郡县制度
,军事上也仿唐十六卫制,有法律监狱等。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农业已成
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各项手工业的生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涌... 阅读全帖 |
|
K*****2 发帖数: 9308 | 32 张云华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吉林 长春
摘 要:妇女妒悍在北朝是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北朝妇女多将妒悍作为一种检校夫婿的
职责,不惜采取各种方式防止夫婿纳妾和再娶。北朝妇女妒悍得到了一定的社会支持和
默许,北魏时,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迨至北齐,其风日盛。北朝妇女妒悍风气日盛有深刻
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鲜卑族原始社会风习的影响是其历史根源;魏晋以降社会
风气演变的结果;北朝男性重娶和贵嫡贱庶社会风气是其社会根源。
关键词: 北朝; 妇女; 妒悍
北朝诸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的,这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历史时期。此间,
北方地区几经战乱,社会动荡多变,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彼此冲撞融合,使北朝成为一帧繁
杂而独特的历史画卷。其中,北朝女性的生活风貌是这幅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北朝妇女既以勇敢、独立引人注目,又以“妒悍”留名史册。本文不揣谫陋,拟对北朝妇
女的妒悍风气作一考察,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北朝有些妇女素以妒悍著称,其突出的表现是管制夫婿。众所周知,汉民族规范夫妻关
系的传统观念是“夫为妻纲”,但北朝妇女却经常突破这个藩篱,对夫婿严加管制。这
种行为在北朝甚至被视...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海日先生是琅琊王氏之后,墓志铭由内阁首辅撰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6 10:37:35 2016, 美东)
海日先生墓志铭
杨一清
王阳明全集
正德己卯,宁濠称乱江西,鸠集群盗,发数千艘而东,远近震动。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
仁伯安传檄邻境,举兵讨贼。时其父南京吏部尚书王公致仕居会稽。有传伯安遇害者,
人谓公曰:“盍避诸?”公曰:“吾儿方举大义,吾避安之。”或曰:“伯安既仇贼,
贼必阴使人行不利于公,避之是也 。”公笑曰:“吾儿能弃家讨贼,吾何可先去,以
为民望。祖宗功泽在天下,贼行且自毙。吾为国大臣,恨老不能荷戈首敌。即有不幸,
犹将与乡里子弟共死此城耳 。”因使人趣郡县,宜急调兵粮为备;禁讹言,勿令动摇
人心。乡人窃视公宴然如常时,众志亦稍稍定。盖不旬月而伯安之捷报至矣。初,贼濠
东下,将趋南都。伯安引兵入南昌,夺其巢。贼闻大恐,急旋舟。伯安帅吉安知府今都
宪伍君文定等大战于鄱阳湖。贼兵风靡,遂擒濠,并其党与数千人,献俘于阙。呜呼!
自古奸雄... 阅读全帖 |
|
|
y****w 发帖数: 39 | 35 迎接佛陀第一人
须菩提尊者体证了空理,很会宣扬空理,他的一切行住坐卧,也最能表现空理。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团内,佛陀所有的四众弟子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
去处。后来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以天眼观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大
概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回来。阿那律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大家都非常思念,每个弟子对
佛陀都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佛陀重临人间,当佛陀还没有到达僧团的时候,知道的弟子都争先
恐后出去迎接。那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他听到传报佛陀下降人间的消息,
随即站起来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这时,他心中一动,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
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
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的和合,这是
没有真实的认识诸法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
,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要想见到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
大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
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36 迎接佛陀第一人
须菩提尊者体证了空理,很会宣扬空理,他的一切行住坐卧,也最能表现空理。
有一次,佛陀忽然外出,不在僧团内,佛陀所有的四众弟子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
去处。后来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以天眼观察,知道佛陀到忉利天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大
概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回来。阿那律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大家都非常思念,每个弟子对
佛陀都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佛陀重临人间,当佛陀还没有到达僧团的时候,知道的弟子都争先
恐后出去迎接。那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他听到传报佛陀下降人间的消息,
随即站起来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正在这时,他心中一动,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
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真身,不是在眼
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的和合,这是
没有真实的认识诸法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
,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要想见到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
大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
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7 从”认识万法不离心”到”万法乃心之投射”,是一个重大的跳跃。
前面是认识论∶离开心无法认识,是佛法共义。还是缘起论。
后面是本体论,以心为一切的基础。这是唯心论。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三册』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27/yinshun27-06.html
缘起与空,唯识熏变,在阿含经与部派佛教中,都有渊源;而如来藏(即佛性)说,却
是佛教的大乘不共法。
......
修定而得心净,引出一项思想,对发展中的佛法,有极广大而深远的影响, 那就是「
心性本净」说。如南传『增支部』(一集)(南传一七·一五)说∶
「比丘众!此心极光净,而客尘烦恼杂染;凡夫异生不如实解,我说无闻 异生无
修心故」。 「比丘众!此心极光净,而客尘烦恼解脱;有闻圣弟子能如实解,我说有
闻圣弟子有修心故」。
......
『舍利弗阿毘昙论』的「假心(心施设)品」∶「 心性清净,为客尘染。凡夫未闻故
,不能如实知见,亦无修心;圣人闻故,如实 知见,亦有修心。心性清净,离客尘垢
。凡夫未闻故,不能如实知见,亦无修心 ;圣人闻故,能如实知见,亦有修心」(大
正二八·六九七中)。这一思想...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8 身 见
/明法比丘
身见(sakkaya-ditthi),或译为萨迦耶见、我见。sa 是“有”、“虚伪”、“移转
”之义;kaya 意译作“身”,聚集之义;ditthi是“见”、“邪见”之意。故萨迦耶见
译作“有身见”,即于五蕴和合之身,执著「我”及“我所”等妄见,“我见”即一般
人所说的灵魂或轮回的主体。
《杂阿含经》63经世尊告诸比丘:“…比丘!若沙门、婆罗门计有我,一切皆于此
五受阴计有我。何等为五?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见是我,异我(我所),相在(色在我中
、我在色中);如是受、想、行、识,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
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入于诸根已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此等及余,谓六触身(眼、耳、鼻、舌、身、意触入
处)。…”由本经所示,由我(见)→我所→六根→六(无明)触→言有(常见),无(断见),
有.无,非有.非无;我最胜(胜过别人的傲慢),(我劣[自卑],)我相似(与人等同之我慢
);我知,我见。若住于六(明)触入处,而能厌离无明,能生于明。因此,若破除我见(
身见),则能破除邪见,而我慢、烦恼 |
|
r****n 发帖数: 8253 | 39
“非我”比“无我”语义上更准确。无我容易让人误解成虚无。而非我,则是指“那”
不是我。这个“那”,就是所有的五蕴。也就是五蕴当中的任何都是非主宰,非恒常,
非独立。
不过只要清楚“我”的定义是恒常,主宰,独立,那么说无我也无所谓。
杂阿含64经
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
我无我所,二俱非当生,攀缘四识住"
杂阿含 110经
诸比丘!于色当观无我,受、想、行、识当观无我。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如病、如痈
、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杂阿含 202经
佛告彼比丘:‘于眼正观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
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如是乃至意触因缘生受── 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
无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
杂阿含262经
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
寂灭
相应部
大德!无我法,说无我法者。大德!如何为无我法耶?’‘罗陀!色是无我法,受是无我法
,想是无我法,行是无我法,识是无我法”
意、法因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 |
|
r****n 发帖数: 8253 | 40
佛陀早清楚揭示了愚痴凡夫害怕“无我”,“无我所”。
“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
一派胡扯。
佛法根本不承认有“我”,不是让你去找什么真正的“我”。因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
非我),这是佛教的法印之一。
佛陀所在的时代,婆罗门教认为有灵魂,有梵,有主宰,就是Atman。而佛陀通过缘起
的理论彻底否了这个,提出没有灵魂,没有梵,没有主宰,就是无我。
世间法的五蕴不具有主宰性,出世间法的涅槃更不具备主宰性。所以不可能有任何所
谓的“我”(主宰)
那些试图寻找所谓的主宰,所谓的自由的修行人,都是在寻找龟毛兔角,最后就是越修
越邪,深堕轮回。
涅槃是五蕴的灭尽,是名色的灭尽,这个在佛经里面显示的清清楚楚,如果不承认这个
,就是堕入外道邪见。
根本目标就错了,是不可能解脱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41 真正的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完全彻底的否定,因为彻底否定带来彻底的放下,才有彻
底的解脱。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佛法的精髓。
人和世界就是五蕴,就是世间,就是苦,就是轮回。
大部分人修行,是希望停止世间的苦,但是要享受世间的乐。更好的享受。
人们幻想有天堂,有极乐世界,幻想解脱后可以天上天下来去自由,可以不受因果控制
甚至随意操控因果。追求这些的本质就是渴望更好的享受世间乐。
当他们听到智慧的佛陀说解脱是五蕴寂灭,在世间苦灭的同时,连世间乐也灭了,他们
会害怕,会恐惧,会难以接受。正如佛陀所说“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
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
这种心理,是大乘伪佛法产生以及很多人信大乘伪佛法的根本原因之一。
没有彻底的对世界,对人,对自我的完全否定,就没有正见的生起。就不可能导向于五
蕴寂灭的涅槃。
涅槃,将使得一个“人”失去世间的一切。记忆,经验,感情,觉知,可以想象的所有
。但是因为这种失去,却成就了最伟大的解脱。
为什么涅槃没有感觉,却是乐?
舍利弗说,正是因为涅槃没有感觉,所以才是最乐。 |
|
a**u 发帖数: 8107 | 42 ☆─────────────────────────────────────☆
runsun (runsun) 于 (Thu Mar 11 13:02:30 2010, 北京) 提到:
真正的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完全彻底的否定,因为彻底否定带来彻底的放下,才有彻
底的解脱。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佛法的精髓。
人和世界就是五蕴,就是世间,就是苦,就是轮回。
大部分人修行,是希望停止世间的苦,但是要享受世间的乐。更好的享受。
人们幻想有天堂,有极乐世界,幻想解脱后可以天上天下来去自由,可以不受因果控制
甚至随意操控因果。追求这些的本质就是渴望更好的享受世间乐。
当他们听到智慧的佛陀说解脱是五蕴寂灭,在世间苦灭的同时,连世间乐也灭了,他们
会害怕,会恐惧,会难以接受。正如佛陀所说“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
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
这种心理,是大乘伪佛法产生以及很多人信大乘伪佛法的根本原因之一。
没有彻底的对世界,对人,对自我的完全否定,就没有正见的生起。就不可能导向于五
蕴寂灭的涅槃。
涅槃,将使得一个“人”失去世间的一切。记忆,经验,感情,...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3 维基主题:佛教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āda,梵文:sthaviravāda)又称作南传佛教、巴利语
佛教,与大乘佛教并列现存佛教最基本的两大派别。属上座部分别说系大寺派传承,流
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
目录 [隐藏]
1 起源
2 锡兰时期
3 对外发展
4 基本教义
5 主要经典
6 南传菩萨道
7 僧俗关系
8 关于“小乘”称呼
9 注释
10 引用
11 相关条目
12 外部链接
[编辑]起源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亚转到中
国汉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蒙古等地,属于北传佛教;向南方流传的,
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
区,属于南传佛教。
在佛陀灭度之后百年,印度西部摩偷罗国的上座耶舍比丘,往东方毗舍离城,见当地的
跋耆族比丘,在布萨日向民众求施金钱。耶舍比丘认为此举非法,遂向民众宣说此为非
法,却令当地比丘大怒而赶他出城。耶舍比丘回西方动员其他大德比丘前往东方,跋耆
族比丘也动员,与西方比丘辩论戒律。结果有七百人集会,会中做出决议,认为东部...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4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45 (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着。
不取则不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白佛。唯然。受教。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
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
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
乱。以取着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
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着。摄受心住。住已。则
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是名取着。云何名不取不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
.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
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
取着故。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我所而取。彼识若变.
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
心乱。以不取着故。是名不取着。是名取着.不取着。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石记:
心与五蕴的关系。转贴存志 |
|
f*******8 发帖数: 3612 | 46
主
不
极
然
之
失
时
一
能
进
自
己
乐,
家"
想
我觉得我就是到了这里。但并没说一直禅定不失。而是基本在摇摆后能认识出来。
方法是通过念佛号来的。不过这只是个形式。目标是为了了解“我”是谁,心是什么。
这一点其实跟禅宗念“我是谁”,以及最近那个杂阿含经“杂含读记:心不随色转”
都是一个意思。
比如这个杂阿含经说的:
(43)“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
变、
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
其中:“愚痴无闻凡夫”白话就是“那个笨蛋”(大家没解脱基本都可以不用对号就入
座)
,见到一个色,就当成是“我”,然后紧紧抓住。而抓住以后,那个色又不断变化,这样
他的心,也就跟着转圈,转来转去抓着不放,心中感受也跟着变来变去,一辈子恐怖、
不安。了事。
这段的意思其实就是“你生下来就认定是你的那个东西其实不是你,不需要抓着”,
所以自然就要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我”。
整个的佛法其实就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主题。不过就是每个阶段破除的“假我”
内容不一样。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7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Mon Jul 25 13:14:35 2011, 美东) 提到: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
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
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
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48 以前贴过的杂含:
(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着。
不取则不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白佛。唯然。受教。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
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
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
乱。以取着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
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着。摄受心住。住已。则
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是名取着。云何名不取不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
.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
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
取着故。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我所而取。彼识若变.
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
心乱。以不取着故。是名不取着。是名取着.不取着。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石解:取则随之而转,不取则不转。...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9
相应部22.47:
“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明而生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
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 ”
这里的圣弟子,根据下文的内容应该是初果,初果断我见是大家公认的吧?
初果是断无明的
全篇: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一类之沙门、婆罗门,观种种有我之观见,彼等皆观五取蕴,或观其随一。
四 以何为五耶?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
观我是色,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观受……想……行……识是我,我以识
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有如是观见,谓不离我。
五 诸比丘!又谓不离我者,则有诸根之入,[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
六 诸比丘!有意、有法、有无明界 ,触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之无闻凡夫,思惟我,思
惟此是我。思惟有,思惟无,思惟有色,思惟无色,思惟有想,思惟无想,思惟非想非
非想。
七 诸比丘!亦即于其处住于五根。然则,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明而生
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色……有想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50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4.htm
北传:杂阿含29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若黠慧者,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诸比丘!彼愚痴无闻凡夫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不断,爱缘不尽,身
坏命终,还复受身;
...
若黠慧者,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断,爱缘尽。无明断,爱缘尽故,
身坏命终,更不复受;不更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者何
?彼先修梵行,正向尽苦,究竟苦边故,是故,彼身坏命终,更不复受;更不受故,得
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是名凡夫及黠慧者,彼于我所修诸梵行,种种差别。」
南传:相应部12相应19经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愚痴者的这个身这么生成。
......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
......
比丘们!愚痴者不曾修为了苦的完全灭尽之梵行,因此,以身体的崩解,愚痴者有身体
的转生
......
比丘们!凡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贤智者的那无明...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