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明中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8
发帖数: 192
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历史上的奥斯威辛
二战时期,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作为屠杀和集中营的象征,奥斯威辛成了一个
文化符号,妇孺皆知。在西方的思想著作中,“奥斯维辛以后”(After Auschwitz)
已成为一个专门术语,知识界为此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与此有关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德国哲学家阿多尔诺的名言:“奥斯维辛以后诗已不复存在”,被广为流传。他甚
至这样提问:奥斯维辛以后是否还有理由让自己活下去?对于奥斯威辛,这样的反省绝
非个别,而是知识界的普遍现象。法国哲学家利科说,当今哲学面临恶的决定性挑战。
思想家们纷纷质问:“奥斯威辛以后,人怎么还能谈论上帝?”他们甚至宣布,奥斯威
辛是西方近代文明失败的公开证明。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似乎从未有人因惨案而宣布过文化的失败,可问题是,从未宣
布过失败才是我们文化最大的失败。
中国历史没有过奥斯威辛吗?不,看看这些事实吧:
先看看被某些人美化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都干了些什么?
攻陷城池之后屠城,对黄巢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仅广州一城,保守估计就杀
了12万人。更可怕的除了杀人,还有吃人,超大规模地吃人。
黄巢围攻陈州,也就... 阅读全帖
l*b
发帖数: 4369
2
这倒是。明中叶火器发展也比较慢。明朝也就是朱元璋、朱棣时期,和万历之后火器发
展比较快。
f****r
发帖数: 5118
3
明中叶大地主兼并?比如徐阶就是一个大的土地开发商?
f****i
发帖数: 9419
4
没,明朝从武宗开始就开始造谣了,之后由于皇帝的子嗣继承问题,逐渐造谣越来越厉
害。诛十族等谣言在明朝中叶已经逐步流传。清朝更是越演越烈,近代都是拿着野史当
真相来用了。
o***e
发帖数: 3526
5
没听说过茱萸么?这在明中叶的四川是被广泛食用的调味品。
《本草纲目》:味辛而苦,土人八月采,捣滤取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
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d********f
发帖数: 43471
6
崇祯的问题就是打破了明中叶以来的运行的很好的内阁负责制,改成了内阁黑锅制,这
种搞法当然不行,所以投降李闯的土豪劣绅排队排到南京了
Z*****l
发帖数: 14069
7
从申时行开始的首辅都太弱, 张是明中叶从夏言开始一系列强势首辅的最后一个。
a**e
发帖数: 8800
8
正解
明中叶以后,江南文人掌握了几乎全部行政体系。寥寥无几的北方出身的文官被以走私
为业的晋商把持。
一个是根本没有能力,一个是压根把军人/军事当成走私的的手段。
两边的共同点都是把军人当成自己的奴隶。活着如同猪狗,死去全家都成猪狗,军人怎
么可能不怕死?
l**i
发帖数: 8144
9
没啥本质区别
火器取代石头是大势所趋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2001年1月第5次印刷)
第1042页载:“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阳炮。是一种以机抛石,用于战争
攻守的武器(图4)。中古时,波斯、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国家之抛石机炮十分发达,能
发射八百磅重巨石。元世祖(忽必烈)时召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督造,并教回回
军士演习,于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用之于攻克樊城、襄阳。南宋亦曾仿制,并用
于战守。明中叶以后,因大型火铳兵器已用于战争,渐废”。
s**********t
发帖数: 2401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说为什么明清反而比宋穷吧。
大明朝有一段时间是很牛逼的,
正德一朝,一两白银能买二十个鸡蛋,
到了万历,一两白银只能买十个鸡蛋,什么原因?因为国内白银实在太多,
贸易顺差,欧洲南洋的黄金白银大批流入国内,都贬值了
你可以搜索明中叶白银大幅贬值事件。
c*********n
发帖数: 86
11
http://news.sina.com.cn/c/2014-04-15/084529935984.shtml
我为胡锦涛讲解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联
本报记者 蒋肖斌
4月9日,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湖南大学,并参观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
书院。日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还原了胡锦涛一
行访问时的情景。“在岳麓书院正门,他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谈了意见;
在岳麓书院讲堂,他对‘实事求是’的匾额很感兴趣。”
朱汉民回忆起陪同胡锦涛一行徜徉于这座建立于北宋、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的学府
时,仍然十分激动:“这是胡锦涛第一次到访岳麓书院,原本11年前就有参观计划,因
故未能成行,现在终于如愿。”
朱汉民此次陪同胡锦涛一行参观岳麓书院的路线是一条经典路线,即由岳麓书院的
赫曦台、大门到讲堂,到御书楼,再到园林看三绝碑,最后参观文庙、大成殿和附近的
历史馆、人才馆。他在讲解过程中,特别介绍了两点:一是书院传承千年,至今仍在办
学;二是书院正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联。
清嘉庆年间,袁名曜出任岳麓书院山长(古代称书院院长为“山长”),撰题正门对
联...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686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韩伪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检验
李氏朝鲜被孔教荼毒的比较厉害,重文轻武比明中叶还要厉害
c**r
发帖数: 2019
13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Re: 大家都被同化得怎么样了?
跟我较劲?我随便google一下“经堂汉语”就能找出一个把你打倒的。//kick
回族语言文字习俗传承
04/22/2004/15:05
华夏经纬网
回民在基本上掌握了汉语以后,无法讲读阿文和波斯文的经典,伊斯兰教的传教人员
越来越少。
为了振兴宗教,培养阿訇,从明中叶以后,有些回族穆斯林学者立志经堂教育,招收
学生,讲授经典,这一活动很快在全国回族聚居区得到推广和发展。回族的经堂教育,采
用的是统一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教材,授课时用汉语讲话。同时,为避免各地方言,还夹
杂阿语和波斯语词汇,形成了具有回回民族特色的大量的专门语汇,回族俗称这种语汇为
“经堂语”。由于经堂教育的兴起,广大回族穆斯林每年到过节、过“尔埋力”都要听阿
訇用经堂语讲“瓦尔兹”,这样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具有回回特色的语汇。
经堂语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类是大量使用阿拉伯语音译借词。
回民在使用这些词汇时,有时直接用阿拉伯短语来表达,如“其他布”(经典)、“
伊斯俩目”(伊斯兰教)等,有的在说汉语的同时夹杂阿拉伯语词汇,使阿、汉语有机地
组合在一起。下面列举回族民间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主要词汇及汉、阿语组
h******y
发帖数: 2025
14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经堂教育改良初探 zz
http://www.edu.cn/20011115/3010069.shtml
经堂教育改良初探
刘永安
关键词:经堂教育宗教教育回族教育
来源:《工作通讯》1997.8
公元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历经约七百多年到宋元明时伊斯兰教已经进入比较成
熟的稳定阶段.在这段空前历史中,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有了一定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信仰伊斯兰的回族已经形成,并不断生息繁衍,分布亦日
益分散。清真寺普遍设立,原先的那种只靠外来学者及弟子来宣传教义,主持教务的办法
已不再适应快速发展的新格局,而需要一批专业人员在各地宣讲教义,主持寺内外教务等
。明中叶以后,明王朝又采取了“片板不许下海”的闭关锁国政策,致使和海外中断来往
。外国的稷斯林进不来,中国的穆斯林也不能出外学习宗教知识。因此,中国伊斯兰教职
业者后继乏人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汉语成为这个民族的共同的语言,
原来穆斯林使用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中亚各族语不仅不再通用,甚至被视作“夷语”“
胡语”,渐渐地被遗忘,同时人们都在积极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兰经》等伊斯兰
教经典缺乏学习和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i*****c
发帖数: 1322
15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9月22日纽约昆曲公演 (转载)
昆曲简介
昆曲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丶成就辉煌的传统表演艺术,对中国文学丶戏剧丶音乐丶舞蹈
都有深远的影响。2001年,昆曲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人类口述丶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曲於明代嘉靖丶隆庆年间(1552-1572),流行於江苏昆山一带,称为昆山腔或水磨调
,从明中叶到清道光年间约三百年,风行全国。昆曲的剧本叫传奇,文字优美,寓意深
切,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丶洪升的《长生殿》等,都是中国文学名着。昆曲的音乐继
承了元曲系统的北方音乐,以及唐宋以来南方流行的音乐,合称南北曲。昆曲文场的主
奏乐器是笛子,武场以鼓板为引导。昆曲的表演有唱丶念丶做丶表丶舞蹈,以及武打等
多种艺术方式,其表演与唱腔和唱词融合为一,不但给观众听觉和视觉的享受,更能深
刻地塑造剧中人物,突出剧本的主题。昆曲结合诗的意境,画的风采,融诗歌乐舞於一
体,是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京剧和 许多地方戏的剧本丶锣鼓和表演方式都是从
昆曲吸收演变而来。所以昆曲艺术的研究丶保存和发扬,值得所有爱好中国艺术,珍惜
中国文化的人重视。
昆曲在清晚期逐渐式微。为保留昆曲薪火,1921年一批有远见的曲友曲家们集资在苏... 阅读全帖
e***t
发帖数: 14386
16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棒子电视剧? (转载)
祖千秋又道:“饮这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
已有衰败气象,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
所以应该是明中叶左右
e***d
发帖数: 8248
17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来看看 林青霞的 东方
与日本浪人联系起来一点都不算扯淡,
看看明中叶中国沿海地区日本浪人的渗透程度,
就知道电影的编剧至少是对明史了解一二的,
这点上,甩于妈42条街。
m*m
发帖数: 1185
18
来自主题: Banquet版 - Re: Weather

可是我怎么觉得台湾的中国传统文化保留的更好呢?!
汉文化在宋以前一直都在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优长
宋以后能看得到的, 只有明中叶至清初的被动输入了
到了近代, 更是徘徊于夜郎自大和妄自菲薄之间
也许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兼而有之
海外移民比留在本国的在文化上保守这是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不独华人为然
h*****9
发帖数: 6643
1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最近把明史恶补了一下
比如这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此外作品还曲折反映了明中叶皇帝崇尚道教,方士干扰朝政。厂卫特务横行,民不聊生
的社会现实
http://www.purepen.com/xyj.htm
在你们嘴上,咋会跟明史无关?
四大名著,加金瓶梅多是明清小说,就是红楼梦,虽是清代作品,我看文化上更近明末。
j******n
发帖数: 21641
20
元代杂剧的兴盛,大抵是基于散曲形式的繁荣。历来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元杂剧的创
作与文人的参与,是因为元代在相当一段时期中废除科举,使文人失去了仕进的机会而
怡情于杂剧的创作。其实这种说法也有其片面性,并不能反映出元代文人的整体状况,
金元诗词也并没有因散曲形式的出现而沉寂,只是到了元代,散曲、杂剧才以一种新的
形式生面别开。正如王国维所说,“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戏剧将历史与文学以更加
直观的形式向平民阶层呈现,成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同时也是文人将自己的思想
、性灵和情感融入其中的自我表达。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纪君祥、马致远等人的戏
曲创作被后人赋予那么多现实意义、反抗精神和人民性,等等,恐怕也是他们在创作之
际始料未及的。
明清传奇应该说更多地渗入了文人的唯美主义追求,传奇作者的文化层次与社会地位也
较之元代更为复杂。明代从未阻塞过文人通过科举晋身仕途的道路,传奇也照样日渐繁
荣,文人的参与比元代更为广泛。
除了戏曲文学之外,在音律和声腔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介入,尤其是十六世纪以来昆腔的
形成,使得传奇在戏曲舞台上有了更为完美的表现。应该说,明中叶以来的戏曲即有雅
与俗之分,并不是
y*****n
发帖数: 11251
21
大篷周边,有一队的靖边军监督,看到他们,很多人都投来畏惧的目光。
还有一个镇抚在,几个幕府的书吏,他们穿着吏员巾服青衫,与大明书吏相同,只
是衣袖上,有日月浪涛的标记。
队官与镇抚身旁,年青知州,年老守备,都是点头哈腰,周边一些随同维持秩序的
当地官兵,也是老老实实。
当时情报司,在代州对指挥使郝永胜的刺杀,就将他们吓破了胆,王斗雷霆行动后
,高史银、韩朝等兵马,又在代州,忻州等处,砍杀了一些兵马,然后抓捕了不少人,
更让他们惊得胆战心寒。
这些人都庆幸,当时自己没有敌对行动,否则自己不是成为尸体,就是成为犯人中
的一部分。
风雨过后,就算靖边军在代州只留了一队人,然后全州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对他们
不敬,相反的,都是争先恐后的讨好。
喝着米粥,然后排队,将假票——换到粮米,还有人换成商货的。
所有的人,都是兴高采烈,个个道:“这下可以过个好年了。”
还有人,在自己米袋装入白花花的米粮后,都是激动哽咽,多好的米面啊,这些白
面,便是里甲的财主富户,平日都不一定舍得吃。
很多人跪下口P头,大叫:“永宁侯仁义。”
因为领到粮后,经常有人下跪,所以书吏们还找来几个软垫,放在各米桶前方。
一个衣...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22
大篷周边,有一队的靖边军监督,看到他们,很多人都投来畏惧的目光。
还有一个镇抚在,几个幕府的书吏,他们穿着吏员巾服青衫,与大明书吏相同,只
是衣袖上,有日月浪涛的标记。
队官与镇抚身旁,年青知州,年老守备,都是点头哈腰,周边一些随同维持秩序的
当地官兵,也是老老实实。
当时情报司,在代州对指挥使郝永胜的刺杀,就将他们吓破了胆,王斗雷霆行动后
,高史银、韩朝等兵马,又在代州,忻州等处,砍杀了一些兵马,然后抓捕了不少人,
更让他们惊得胆战心寒。
这些人都庆幸,当时自己没有敌对行动,否则自己不是成为尸体,就是成为犯人中
的一部分。
风雨过后,就算靖边军在代州只留了一队人,然后全州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对他们
不敬,相反的,都是争先恐后的讨好。
喝着米粥,然后排队,将假票——换到粮米,还有人换成商货的。
所有的人,都是兴高采烈,个个道:“这下可以过个好年了。”
还有人,在自己米袋装入白花花的米粮后,都是激动哽咽,多好的米面啊,这些白
面,便是里甲的财主富户,平日都不一定舍得吃。
很多人跪下口P头,大叫:“永宁侯仁义。”
因为领到粮后,经常有人下跪,所以书吏们还找来几个软垫,放在各米桶前方。
一个衣... 阅读全帖
f*x
发帖数: 196
2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转载] Re: 陵谷山原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 原文由 fox 所发表 】
陈与义.江西诗派主要诗人.
元好问.为明中叶诸大家崇拜(不知道为什么).
f*x
发帖数: 196
2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陵谷山原

陈与义.江西诗派主要诗人.
元好问.为明中叶诸大家崇拜(不知道为什么).
S*********4
发帖数: 5125
25

你要跟我讨论文明史是吧?你知道不知道古希腊人、罗马人跟今天的西方人根本不是一个种族?现代的西方人,祖先是住在森林里面的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和哥特人,在希腊时代和古罗马时代都是近乎于原始人的野蛮民族,直到西罗马灭亡以后,也就是公元5世纪才走出森林,自称为日耳曼尼亚人。
就算他们继承了希腊和罗马文明一部分成果,其所谓的西方文明也很难被称为人类最杰出的。闲话少说,跟你讲一讲西方历史。
(原创连载) 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
欢迎参加本文在天涯社区 > 天涯论坛 > 国际观察 的讨论,请点击: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81217.shtml
一、前面的话
1、谁在编织谎言
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专家的偏执与偏心,国内出现
了一个怪现象:某些中国学者撰写的欧洲史,比欧美学者编写的要光鲜照人,中国专家
的评价,比欧美学者的高出N倍。
古罗马,在欧洲专家笔下,美好的东西自然不会遗漏,而屠杀、战乱、夺权、饥荒
、无视科学等等,也无一漏网;到了我们的专家手中,罗马只有...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43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朝的民族政策
明朝的民族政策
by Kasrsenclave
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对前朝的蒙古人,回教徒进行灭绝性的民族政策,被杀的就不说
了,大量蒙古人和色母人被贬斥为奴。
有明一朝,对回教徒的政策是灭绝性的,甚至到了汉人可以随意打死回教徒,而不受任
何惩罚的地步。
你认为皇帝会用个信回教的郑和在身边,郑和很小就被阉割送进宫,怎么可能懂得什么
回教。
你以为历朝历代,汉人就如同今天装孙子吗?
首先与回回们YY的明朝建立的很多功臣是回回,甚至明太祖本人也是回回完全相反。明
太祖朱元璋,出身淮西平民,其势力壮大于江南南京一带。在这些地方,的回回色目人
的数量都极有限,虽然朱元璋后来经过儒家思想的熏陶后,民族主义思想强烈。但由于
对回回色目人缺少直观的第一印象,使朱元璋对回回以及其信奉的伊斯兰教的认识都比
较有限。
不仅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内容不了解,包括当时的汉族人普遍对伊斯兰教的内容不了解
,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虽然蒙元时期回回色目人的地位高于汉族人,但毕竟蒙古人才是最高统治民族,
而蒙古人信奉喇嘛教,伊斯兰教得不到传播的机会。其次,也正是由于回回色目当时的
地位高于汉族人,所以也没有向...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1621
27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47:31 2013, 美东) 提到:
说它经典是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情产生的过程,“既悦其色,复恋其情”。这
是比较自然的,人本来就是动物,人最先感知的也是一个人生物特征,生物特征的相互
吸引,带来了情感和肉体的交流,然后是各种社会经济现实,决定了最终的关系走向,
李瓶儿和西门庆是情,欲,钱,交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
☆─────────────────────────────────────☆
charmed (仙境别红尘) 于 (Sun Dec 22 11:55:55 2013, 美东) 提到:
情,欲,钱,交织的关系,的确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不过我就读不进金瓶梅,它太不
风花雪月了,不适合YY。。。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59:0...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8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9
武装的中国:千年战略传统及其外交意蕴
时殷弘
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6期
内容提要:作者从克劳塞维茨战争哲学的视野出发,审视在中国战略理念传统方面
影响最久最大的《孙子兵法》,论述在战略精神和外交意蕴上与之契合的、汉帝国前期
的“外交防御”和“朝贡和平”。接着,凸显中国另一类古代战略传统,即彻底歼灭和
决战决胜的大规模远征。随后主要概述明朝中期儒家战略的得胜和中华帝国的军事衰落
,前者显露出孙子式战略的压倒性显赫地位的政治文化基础。进至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战
略家毛泽东,揭示和深切理解他的“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结合”式的战争和战略方式,连
同他的战略缔造和贯彻的活的“灵魂”。最后,在中国悠久传统的背景下,论析当代中
国大战略的复合性内涵,并且提炼出对中国战略史和外交史饶有意义的几项深层道理:
力量对比变迁与战略形态变迁之间有结构性因果联系;中国在深刻的文化意义上更易倾
向于孙子式的或儒家的战略传统,连同其裨益与弊端;这种战略倾向有其复杂的外交意
蕴和一贯的优先“主题”,即争取代价最小化而非收益最大化;因而,中国较难胜出的
自我挑战较经常地在于,必需之际能够正面攻坚,以至决战决胜。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0
从火药到燧发枪:简评西方火枪发展史
来源:新华博客
责任编辑:陆原
感谢新华网博友intelq6600提供本文
中国人最早把把火药投入战场
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对人类战争和杀戮的历史影响最大的,不用说,就是火药了。火
药的发明、以及它被用于军事领域,是战争史上最重要的革新:在此之前,无论人们怎
样挖掘武器的形制和战术潜能,总是没有跳出冷兵器这个圈子,而当火药和制造工艺结
合、以枪炮的形态出现之后,人类自远古以来绵延数千年的战争模式就有了彻底的改变
。火药带来的变革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也许只有核武器的发明,在历史意义上才能
与火药相比。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自然也就最早把火药投入战场。火药武器的出现是在北宋时期,当
在11世纪;这种最古老的火药武器,简单来说就是炸弹,以及借助火药推力把箭发射出
去的“火箭”——其后,一直到13世纪末,在中国战场上占主流的火药武器都是炸弹。
而作为后世枪炮鼻祖的身管火器出现在1132年,是以竹筒为管的粗陋的火炮;《浪客剑
心》漫画里画过一种木炮,是把原木中央掏出个洞来的土制火器,想来当年最早的竹管
火枪大概与之类似吧。
持手炮的士兵
“马法达”结构示意图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31
发信人: freeguy (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Oct 25 10:07:54 2012), 站内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这是作者在1981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时本人做了一些修改。)

翁独健同志要我在这次会议期间在大会上讲一通。我说,我不是民族史专家,有什么好
说的?"他说:不要你讲别的,只要你讲一讲你们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时是怎样
划定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的;也就是说,对历史上同时存在的许多国家地区和民
族,你们是如何区别中外的?哪些算中国,哪些不算,标准是什么?"

他既然提了这样具体的要求,我作为《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主编,就不便推辞了。所以
今天下午我在此向诸位汇报一下我们在这套图集里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就把这个讲
话命名为《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吧!诸位听了如果认为我们的处理办法有不
合理、不妥当之处,欢迎在明天小组会上提出来大家展开讨论。

《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开始于1955年春。开始只要...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0 11:33:41 2016, 美东)
发信人: freeguy (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Oct 25 10:07:54 2012), 站内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这是作者在1981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时本人做了一些修改。)

翁独健同志要我在这次会议期间在大会上讲一通。我说,我不是民族史专家,有什么好
说的?"他说:不要你讲别的,只要你讲一讲你们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时是怎样
划定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的;也就是说,对历史上同时存在的许多国家地区和民
族,你们是如何区别中外的?哪些算中国,哪些不算,标准是什么?"

他既然提了这样具体的要求,我作为《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主编,就不便推辞了。所以
今天下午我在此向诸位汇报...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3
http://economy.guoxue.com/?p=7414
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陈昆
【提 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
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巨量白银流入有两个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文
章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形成的机制。与晚明时期类似,当前我国也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
顺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政策所致。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评判贸易顺差的
优劣,关键是贸易顺差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等因素是否相适应。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套汇;白银流入
引言
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
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大卫.休谟[1] 著名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也无
法解释这一现象。根据这一理论,在以贵金属为本位货币的时代,理论上并无一国能长
期保持贸易顺差。[1]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
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
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白银...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34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时期中日之间军事领域对比...(超长)
明军与日军的编制考
本章分为明军的战术综述,常规军制、野战军制、武器装备、指挥系统、后勤保障;日
军的布阵、出阵,战斗序列,指挥系统、后勤保障。 在这里拙音主要说一下具体情况
,背景和深入分析不讲。
明军的战术综述:明朝军事战术主要有几个发展变化阶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
军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守城是强项。和北元作战时也曾大量使用骑兵,但都是在步
兵方阵伴随下运用的。
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军以骑兵为主,步兵、火器为辅,野战是强项。明成祖本身就
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在他指挥下的明军极具攻击性,他曾五次亲征漠北(前三次大获
全胜,后两次游牧民族干脆望风而逃,让朱棣很没面子),这一时期的明军战力应该是
明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三是明军沿海平倭时期,以步兵为主,火器、骑兵为辅,这和南方地理条件限制了骑兵
发挥有关。当然,在北方对付游牧民族的明军,仍以骑兵出击和火器守城为主,这一时
期明军呈现出军事战术上的多元化。
四是对后金的战争,明军主流战术达到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以火器为主,步骑为辅
,战术特点是以火器打头阵,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y*****2
发帖数: 863
36
嘉靖朝是从1522-1567。明朝虽然有很多大问题,但发展还是很先进的,只是运气
太不好,又处在时代变化找不着更好出路的堕落心态中。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现在学术界还在争论,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
为资本主义萌芽很早,有的人认为很晚。所提供的史料的时间性都很不肯定,从八
世纪到十六、十七世纪都有。特别是关于《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的讨论展开以后更
是如此。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呢?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反对科举、尊重妇女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骂念书人,骂
那些举人、秀才都是禄蠹,说女孩子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样的思想认识是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论据。
而且关于“萌芽”这个词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种树,种子种下去以后,慢
慢地露出了头,这叫萌芽;又如泡豆芽菜,把豆子放在水里,长出一点东西,这也
叫萌芽。既然只是萌芽,它就不是已经成熟了的东西,还只是那么一点点。假如是
整棵的菜,那就不是萌芽;至于开了花、结了果的东西就更不是萌芽了。所以要把
这些情况区别开。可是现在在某些讨论中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将...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明朝科技,贴一篇老文
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一、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
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二、数学物理篇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
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2039
40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504655/
----------------------
一晃眼去文庙已经20多年了,也许去的频率会越来越少,可是我相信那会是我永远的一
段旅程,一个目标……我从小就是一个超级喜欢买书的孩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开始,
我最热衷的两件事就是组织同学和小朋友来家里玩、去新华书店买书。周围的新华书店
的叔叔阿姨都认识我,某次在街头我买到了一本《世界电影明星列传》的巴掌书,当时
受家庭的影响,我是一个在电影方面把劳伦斯奥利弗、费雯丽、亨弗莱鲍嘉、凯瑟琳赫
本之类的名字挂在嘴里的文艺知识小孩,当时香港的电影还没开放,看过的充其量是一
部银都机构的《少林寺》,这本小册子在介绍美国明星的同时介绍了三个(5个)香港
明星,一个是李小龙,一个是成龙,还有一个(3个人)是许氏兄弟,当时他们的片子
我都没有看过,李小龙的片子的故事有连环画,成龙的名字听到过,可许氏兄弟我完全
没有听到过,既然出现在这本小册子上,而且是和李小龙成龙并列,这引起了我很大的
兴趣,而且我从当中知道了其中有一个不但演戏还会唱歌,他的名字叫许冠杰,从那天
开始我就...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1
☆─────────────────────────────────────☆
casact (尝尝也) 于 (Tue Jul 5 01:17:00 2011, 美东) 提到:
第一章 被驱逐的高手
更新时间 2011-2-28 15:15:57 字数:4023
“卡卡卡,嗒嗒……”
一双灵巧的手飞舞着操纵着键盘和鼠标,富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是一首轻快的乐
章。屏幕上漫天的光华闪过,对手飞扬着血花倒了下去。
“呵呵。”叶秋笑了笑,抬手取下了衔在嘴角的烟头。银白的烟灰已经结成了长
长一串,但在叶秋挥舞着鼠标敲打着键盘施展操作的过程中却没有被震落分毫。摘下的
烟头很快被掐灭在了桌上的一个形状古怪的烟灰缸里,叶秋的手飞快地回到了键盘,正
准备对对手说点什么,房门却突得咣一声被人打开了。
叶秋没有回头,像是早就在等着这一刻一样,只是问了一句:“来了?”
“来了。”苏沐橙的回答也同样简单。
“那就走吧!”叶秋拒绝了对手又一次的邀战,轻轻地从网游荣耀专用的登录器
上摘下了一张卡片,起身来到门旁衣架顺手取下了外套。
夜已...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公启超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
者”和“反理性论者”(anti-rationalist)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3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4
☆─────────────────────────────────────☆
inergas (大坏猪) 于 (Sun Apr 8 09:22:16 2012, 美东) 提到:
康熙“盛世”是中国科学衰落之始
老友席泽宗教授八秩在望。今年本有可能同他在柏林见面,因MG11大会邀请他做超新星
1006千年回顾的报告。泽宗兄以他的“古超新星新表”(1955)在学界驰名半世。可惜
,泽宗兄患眼疾,不能成行。八月,他来美治疗,住在Colorado州 Denver市, 距
Tucson一小时飞程。我给他安排了两场在亚利桑那大学的讲学活动。但我不敢一个人接
待他,一定要他的子女陪伴(八十不留饭之谓也!)。他子女太忙。讲学只得作罢,又
不能见。好在,泽宗兄耳尚聪,不见面亦可纵论古今。以下就是三个月间,2006年8-11
月,多次电话往来的一个记录。略去有关时事和往事的点评,只记席教授的科学史,特
别是中国科学史的精论。
F:我看了你关于康熙的文章,你的结论是中国的科学直到清初康熙一朝才真正开始衰
落。
X:对。
F:那就是说,直到明末中国的科学并不明显地落后于西方(欧州)。
X:对。...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238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什叶派
逊尼派、什叶派和苏非派是伊斯兰教中的三大派别。现在,全世界什叶派约有7000万
人,在我国只有3万多人,并且都在新疆。
先知穆罕默德对自己的继任者未作任何选择,因此,他逝世后,围绕着“谁为先知
的合法继任者”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后经协商,先后推选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和
奥斯曼为第一、第二、第三任哈里发。公元656年奥斯曼被刺后,阿里当选为第四任哈
里发,但以穆阿维叶为首的一部分人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于是相继发生了骆驼之
战、隋芬之战和拿赫鲁宛之战等。公元661年阿里遇刺身亡,穆阿维叶取得了哈里发的
地位,并建立了伍麦叶王朝。于是形成了以“伊玛目的职位属于古莱氏族”的逊尼派和
“阿里是穆罕默德的惟一合法继承人”的什叶派,以及主张“以选举产生哈里发”的哈
瓦利吉派等派别。当时,这些派别并不是因教义分歧为内容的宗教派别,而是以“争夺
先知合法继任人”为内容的政治派别。

阿里族人作为先知惟一合法的后裔,是最高政权的主要追求者,所以在“还权于先
知家族”的斗争中,跟随阿里派的人很多,但其成员也很复杂,特别是阿拔斯族人穆罕
默德·本·阿里在哈希姆族族长艾卜哈细姆临终时(公元717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南明朝廷与天主教传教士共谱了一曲末日悲歌
sapientior
典午当涂昨天 17:32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潘攻愚】
近日,国内外媒体相继披露了中梵关系出现了突破性进展的消息。观察者网着重报道了
台湾有关方面对梵蒂冈与大陆的关系升温的焦虑。梵蒂冈作为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或
许是世界上国家体量和文化影响力反差最大的国家。作为台湾唯一的欧洲“友邦”,其
对大陆的一举一动都绝非“宗教”两个字能涵盖的。
如果我们把历史的线条无限延展到近代甚至是古代,耶教之一的聂斯脱里派,即景教早
在公元六世纪就曾落户华夏大地,而古代中国与罗马教廷或其使者产生实质接触也有五
百余年的历史了。哪怕是“西方中心论”的顽固反对者也必须承认,晚明直至晚清的这
三百年,中国是以一种仓促的被动感被裹挟进了世界体系的框架内。
19世纪中叶以降,衰朽之躯的“旧邦”一众臣民惶恐地寻找着“新命”的药方。在这个
背景下,晚清士人对梵蒂冈这个母体孕育下的诸多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的心态是复杂的。
斥其“紊我纲常伦纪,乃夷狄之法”者甚众,受洗拜在耶门之下,设义塾论著说,援耶
入儒者亦众。
http://i.guancha.cn/bbs/...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李约瑟问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Reader
标 题: 余英时:李约瑟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7 17:57:47 2013, 美东)
中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自始便“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李约瑟问题”只能是一个
“假问题”。我们可以用“科学”一词指所有关于自然现象的探究。但事实上,中、西
这两种“科学”同名而异实;二者并不能用同一标准加以测量或比较,也就是“
incommensurable”的。
余英时
我的老朋友陈方正兄费了多年功夫,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继承与叛逆——现
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三联书店即将出版)。早在撰写期间方正便已约我为此书写
序。虽然我是一个十足的科学门外汉(“ignoramus”),当时却一诺无辞,大胆地接
受了这任务。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更因为本书的主旨涉及了
我所关怀的中西文化异同问题。
我最初打算就本书的主题作点独立研究,如稍有所得,则可以和方正的基本论点互
相印证。这是我为友人学术著作写序的习惯,虽然比较费力,却也颇有切磋之乐。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