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发帖数: 1292 | 1 满都海哈屯,哈屯就是皇后的意思,她就是达延汗的老婆,也是把达延汗抚养长大的人。
http://zh.wikipedia.org/wiki/满都海哈屯
满都海在汉文史籍中完全不见其人。而在蒙文史籍中是大书特书的对象。
造成这个现象的大概是一来明朝人轻视妇女,把满都海的功绩都算成了她先后两个
丈夫的,二来我估计一段时间内她仍然延用满都古勒汗的名号,所以在汉文史籍中只知
道有满都古勒汗而不知道有满都海。另外,满都海和满都古勒汗发音相近,明朝史官误
为一人也不一定。
她生于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是蒙古汪古部人,父亲名绰罗克特穆尔丞相。满
都海初嫁蒙古大汗满都鲁,为小哈屯(夫人),与满都鲁生有二女,长名博罗克沁公主
,次名伊克锡公主。博罗克沁公主嫁癿加思兰太师,伊克锡公主嫁给了火筛。癿加思兰
与火筛都是当时的蒙古大部领主,癿加思兰统应绍不部,火筛统满官嗔部。满都海是满
都古勒的侧室。汪古部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世代姻亲。满都海自小武艺高强,政治军
事才能出众。当时蒙古本部共六万户,大汗直辖一万户。她继承的大汗直属部众还包括
了当初兼并孛罗忽的部分部众。蒙古历来有继承人收取死者侧室的习俗。由于... 阅读全帖 |
|
b*****7 发帖数: 67 | 2 都说他是明朝昏君,但他却完成了两大壮举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独家供
稿我们爱历史。
豹房里面有什么
明朝历史上公认昏君,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大劣迹,便是设立“豹房”, 豹房,立于
皇城西北。在今天北海公园太液池。而事实上,豹房并非是朱厚照所建,而是始建于元
朝,最初是皇家豢养珍奇动物的地方,朱厚照登基后,耗银24万两,将此地扩建。里面
除了养了一只文豹,三只土豹之外,还养了大批美女。
这几条,也是后人说朱厚照“荒淫享乐”的口实。但事实上,朱厚照除了在豹房玩动物
和玩女人外,相当多的时间,也处理国事。即使是批评他甚多的《明实录》上,也承认
他多次下令,要官员把文件直接送到豹房里来。他批复奏章的速度也相当的快,基本是
当天的奏章,一天之内必然有回复。即使在他外出巡游的时候,所有的奏章,也都要送
到他的行宫来。国家大事,他其实并不敢耽误。
外语学霸正德帝
贪图玩乐的朱厚照,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精通佛教等宗教,甚至通悉梵文梵
语,他除了给自己加过“大将军”尊号外,还给自己加封“佛号”,全名是“大庆法王
系觉道圆明自在大定丰盛佛”。朱“佛爷”极其超前的一个本事,就是他的外语天赋,...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aby147 (简单生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都说他是明朝昏君,但他却完成了两大壮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 23:35:48 2015, 美东)
都说他是明朝昏君,但他却完成了两大壮举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独家供
稿我们爱历史。
豹房里面有什么
明朝历史上公认昏君,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大劣迹,便是设立“豹房”, 豹房,立于
皇城西北。在今天北海公园太液池。而事实上,豹房并非是朱厚照所建,而是始建于元
朝,最初是皇家豢养珍奇动物的地方,朱厚照登基后,耗银24万两,将此地扩建。里面
除了养了一只文豹,三只土豹之外,还养了大批美女。
这几条,也是后人说朱厚照“荒淫享乐”的口实。但事实上,朱厚照除了在豹房玩动物
和玩女人外,相当多的时间,也处理国事。即使是批评他甚多的《明实录》上,也承认
他多次下令,要官员把文件直接送到豹房里来。他批复奏章的速度也相当的快,基本是
当天的奏章,一天之内必然有回复。即使在他外出巡游的时候,所有的奏章,也都要送
到他的行宫来。国家大事,他其实并不... 阅读全帖 |
|
B*V 发帖数: 3365 | 4 明末蒙古的衰落与满洲的崛起
发表于:2012-07-09 19:19:04
作者:大好河山在这里
一. 蒙古插汉部的东迁导致女真崛起
明初,明成祖于永乐年间在东北设置了建州、海西、野人三卫来控制女真。(女真
这个名称从明初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太祖努儿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于天聪九年钦定国名
为“满洲”,女真及诸申等名始废。)
后来,明廷又先后在建州卫附近分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成化五年,明与朝鲜联
手进剿扰边的女真,建州诸卫的头目董山、李满住父子等被杀戮。建州女真一蹶不振。
明朝成化年间,蒙古的达延汗继承了汗位。经过奋斗,大致统一了部落割据、四分
五裂的蒙古草原之后,便废除了太师制,分封诸子及亲族。到了明嘉靖年间,蒙古大汗
的宗本部落插汉部(即左翼)迫于右翼的压力,东迁辽河河套,蒙古本部再度分裂。《
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六月记载:“是时,(蒙古右翼头目)俺答诸酋与(插汉头目)
小王子有隙,小王子欲寇辽东,俺答以其谋来告,请得以中国夹击之,且以此立信。”
但是,“夹击”计划显然没有得到落实。插汉部成功的东迁到了辽东。
明朝的隆庆、万历年间,西部的俺答接受了明廷的封贡,“七镇皆宁,独土蛮(插
汉...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5 我拿袁黑们推崇的崇祯实录和崇祯长篇重新考订一下吧。
崇祯实录,崇祯长篇对後金兵的称呼都是大清或者清兵,肯定是后人有改动。崇祯实录的
记叙非常简略,一年事只用一卷来记载,据<明实录研究>一书说,这样做的原因是更详细
的叙事由崇祯长编负担; 而且这两本书必经过清初明史馆的人修订过。可惜的是崇祯长编
已残缺不全。
时间表大致是这个样子的:
按照崇祯长篇的说法,
11月29日午夜,袁崇焕派发援兵。赵率教在袁的命令到达之前即已奉圣旨入援。
11月5日丙戌,後金兵围遵化,遵化陷落(内应纵火),巡抚王元雅被执。(崇祯长篇1560
页)。
王元雅这厮一向麻痹大意,败宜当然。"9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欲西,先请驻宁远,增
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督御史王元雅曰,此虚警耳,遣其众归,
师果不出。"(明实录)
11月7日戊子朝廷才知道遵化陷落,为此还以侦探不明的罪名把兵部尚书王洽下狱。然
而用处不大,赵率教的败没似乎直到五天后的15日明朝廷才知道。总之,象我以前说的
那样,侦察能力是明军的一个问题。我胡乱猜想是明军侦骑的马术和箭术不行,后金很
重视情报,估计也挺重视消灭明军的侦骑的。
明实录又 |
|
h***i 发帖数: 89031 | 6 参照你说的明实录阿
你说你看过一点,不好去声称读过八
有读全明实录的么? |
|
c******n 发帖数: 16403 | 7 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其真实的人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星光灿烂,既未点过秋香,也
无高强武功,更不是什么幸运儿。相反,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一个被四个男人害
苦了的倒霉蛋,这或许就是唐伯虎的宿命吧。
第一个男人,叫祝枝山,江南四才子之一,自己淡泊功名,却劝说唐伯虎走科举之
路。
小时候的唐伯虎,聪明绝顶,悟性极高,简直可以用天才来形容他。别人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数十载,也不一定学有所成;唐伯虎不需要那么用功,靠天分也能一目十行
、学富五车、纵横古今。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小时候原本没打算参加科举考试,在
老家吴县横塘种种花,写写诗,喝喝酒,顺便泡泡妞,那是一种多么逍遥自在的日子啊!
有一天,好朋友祝枝山来访,对他说:“伯虎兄,男子汉应该建功立业,学得文武
艺,卖与帝王家,别辜负了你的过人天赋。”唐伯虎到底年轻,居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或许是出于对好朋友的信任,或许是想试试自己的实力,唯独忘记问一句话,那就是
你老祝咋不参加呢?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夺得
第一名,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唐解元”的来历。
现在看来,如果不是祝枝山...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101 | 8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协会会员张嵚。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汉唐是两个公认武功强盛的王朝,比起汉朝横扫匈奴的威武,
大唐战无不胜的风光,大明军队,在史料的纪录中,貌似是相对低调的。事实上,低调
只是表面现象,低调的明军,是一支威武之师,光荣之师。对比明军的发展历程,这绝
不是溢美之词。
明军开国的起点是非常高的,甚至说对比之前其他历代封建王朝,明军在大明开国战争
中所遭遇到的对手,是极其强大的。他所战胜的,是在中世纪曾横扫欧亚的世界最强骑
兵——元朝蒙古骑兵。
而且它还完成了两个奇迹: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支以农民起义军的
身份脱胎而来,最终完成改朝换代大业的军队。第二,他完成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件
空前的壮举,第一次以由南向北的形式北伐成功,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大业。这两件事,
更是绝对的高难度动作。
完成这样一个高难度动作的明军,也并非先天就这样强大,相反也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
上默默积累实力,最终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破茧而出,啸傲四海。
1、曾经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
朱元璋如何打造铁血明军:从乌合之众到铁血雄师发生了什么?元末天下大乱,四方起
义四起,按照评...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28 | 9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我还能生好不好?
LoL
我没成为教授,并不恨那些华人教授,这几天那两个被我撕的是自找苦吃。。
我对我的生意竞争对手也没怨恨,我是给那个盖神抛去橄榄枝,不料,这个社会太现实
了。我总是忘不了别人对我的好。。
我就跟芃高一样,傻傻的,这么深情的对待这无情的世界。。
据官修《明史》记载萬貴妃心腸狠毒,因年紀已大,以後也沒有再生育,當不了皇太后
,因此她對其他能生育的妃嬪非常痛恨,數次強行給其他妃嬪墮胎,連成化帝也不能制
止。明孝宗生母紀淑妃暴死,外界傳聞是萬貴妃毒死。後來萬妃亦要求明宪宗廢掉孝宗
的太子之位。
但据学者考证《明史》这段故事出自成书于明末的《胜朝彤史拾遗记》的野史,因为连
文字都基本一样。而这本野史的作者毛奇龄也参与了《明史》的编纂者之一,《胜朝彤
史拾遗记》书中所记,又是出自万历年间于慎行编的《谷山笔尘》。原始出处据于慎行
在书中所说,是由南京宫内的一个老太监那里听来的,此时距万贵妃去世已经过去了
105年。从一个南京老太监那里听来的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北京皇宫里面的故事,可靠性
存疑。据《明史纪太后传》:“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
弃之。”意思是,(...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5251 | 11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
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 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
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这么差。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
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
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 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
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
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
>70% 是没问题的。)
评价:原来我们以前学到的历史都是骗人的。
PS:由于唐朝错误的民族政策,产马地尽在蛮族之手,...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12 与海为敌:被郑和舰队撞沉的商业文明
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中华帝国本可以成为日不落帝国。
彼时中华民族的海洋势力十分强大,无可匹敌,足以让炎黄旗帜飘扬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而且,西方此时还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并不强大。中华帝国却主动放弃广袤的蓝色疆土,甚至联合刚刚崛起的西方国家,对这“蓝色中华”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围剿,将“蓝色中华”逼下大海,成为“海盗”。
波涛之上,中国“海盗”们与西方“海盗”们争夺着蔚蓝色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不同的是,当西方“海盗”得到其祖国的强大支持、成为拓殖先锋时,中国“海盗”却必须时时面对自己祖国、来自背后的攻击。
从“海盗”这个独特的视角,回顾明清两代中国如何错过了通过当“海盗”及打“海盗”的“普世路径”,丧失了大国崛起的机会。
1407年九月初二,大明国首都南京充满了节日般的欢乐。
远航归来的郑和,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的面,郑和将其在南洋旧港擒获的海盗首领陈祖义等三人献给朝廷。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下令即刻处斩,“诸夷闻之震慑”。
旧港,就是现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Palembang),此前名为三佛齐(Samboja),在...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119 | 13 看大家讨论热烈, 转我的一篇旧文
====
真的是大历史吗?
西瓜大丸子汤
(1)
2002-08-11
最近读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感到有如下问题
1- 既然蒋介石日记原本并没有发表, 已经发表过的亦非第一手资料, 而是从别的几本书
, 如<蒋总统密录>,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 <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中辑出来
的, 如何能保证真实性呢? 黄仁宇自己也观察到有些日记条目是有出入的, 表明在发表时
作者或者编者为了某种目的, 篡改了当时的原文, 在这种基础上, 谈何编史呢?
2- 退一步说, 即使已发表的蒋介石日记是未经篡改的, 我们知道, 这种日记本身在产生
的时候就断非为自己而写, 而早就有了日后被后人查看与研究之戒心, 自有文过饰非的基
本目的. 而黄仁宇先生在几乎所有的段落都对蒋介石日记的话语与事实之出入不加怀疑,
往往不加以其他方面资料的引证, 不免有失黄氏一贯所秉承的对资料小心谨慎的原则(如
他对<明实录>统计数据之分析 - 见<明太宗实录中的年终统计>)
3- 黄氏一贯坚持的"不以道德为原则做评价历史的基础", 在本书中, 俨然成了为蒋介石 |
|
s***s 发帖数: 107 | 14 http://www.frchina.net/data/detail.php?id=8538
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
——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
作者:谢贵安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浏览:238 次
一
史学生态是指史学“群落”中不同层次的史学类别的共生状态。史学群落依据史学类别
的不同功用,而达到主次分明的生态平衡。现代史学群落由宏观的历史哲学、通史,中
观的断代史、专门史和微观的史实考据及个案研究所构成。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史学
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叙事史学,史学群落主要是由依据史料来源不同而划分的各种类别的
记事史书所构成,如正史、国史、野史、稗史等,它们反映在体裁上则为纪传、编年、
纪事本末和典章制度等。中国古代史学群落的特征在中国传统的目录分类上可以得到印
证,如《四库全书》中史部的分类,分为正史(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别史(纪传
、国别等)、杂史(野史、稗史等)、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
官、政书、目录、史评诸类,就既反映了史料来源的差别,又反映了体裁的不同。由于 |
|
h**z 发帖数: 561 | 15 《明孝宗实录》弘治三年正月辛酉:“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
《明孝宗实录》弘治九年十月丙子:“四川汶川县及威州俱地震有声。”
《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二月辛卯:“四川汶川县初八日地震,至日,复震,俱有声
如雷。”
《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壬辰:“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
《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丙辰:“四川小河叠溪守御千户所,及岁茂、汶川等
州地再震,有声如雷。”
《明孝宗实录》弘治十七年正月丙子:“四川威州及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
《明武宗实录》正德元年十月壬申:“茂州、汶川县地震。”
《明武宗实录》正德九年冬十月乙卯:“四川茂州及汶川县地震。”
《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等处地震数日。” |
|
v*****s 发帖数: 20290 | 16 这个要求太高了吧。
当年袁黑袁粉吵成那个样子,本版也没有读全了明实录的吧。 |
|
|
o**4 发帖数: 35028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uyongcool (wuyongcoo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 99%中国人不知道的32个历史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14:59:44 2011, 美东)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
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 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
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这么差。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
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
外战争中胜少负多。(...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503 | 19 1.所谓“避讳”,避的是“名讳”,并不避姓氏。如有个开元县,因避朱元璋名讳而改
为开原,避的就是名字“元璋”当中的“元”。
2.古时候,俗语叫“猪”,雅一点的是叫“豕”,你应该听说过“六畜”,六畜是:马
牛羊鸡犬豕。
3.明史中有“猪”字出现。如
《明书·武宗本纪》:
九月,上(指圾武宗朱厚照)次(巡视到)保定(河北省清苑县)禁民间养猪,着为令。
”
《明实录·武宗实录》:
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
4.上面所引,除了证明明朝不忌讳“猪”之外,还有一个谜案,就是有一些学者坚持认
为朱元璋是穆斯林回人(回人不吃猪肉)。 |
|
l*b 发帖数: 4369 | 20 我看到的时候17000多人评论吧,只有40个人提出史料有误。
呵呵,不评论。
======================================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
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
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这么差。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
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
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
《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
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21 作者:荣欢
现在有些脑残民族虚无主义者和别有用心的人,什么谣都能造出来。最荒谬的就是朱元
璋是回族人。但他们给出的论证显然不攻自破。比如回族中的朱姓,由西域来华回回人
名字"阿鲁朱"、"秃朱"等简称而来。(中国古人对猪的称谓是:豕、豚等,而非现在的猪
,所以朱元璋很可能是西域回族人).。要想"证明"朱元璋是回族,首先要有个来源,
但这很荒谬。. 1.朱姓乃是汉族姓氏,有4000年历史,远的不说,战国时期的朱亥就是
魏国的名将!百度搜索一下朱姓起源即可查出大量朱姓记载。2.中国古人对猪的称谓自
古就是猪字!猪突豨勇---出处, 《汉书鈥⑹郴踔鞠隆罚骸靶倥挚苌酰Т蠊烟煜虑
敉饺伺恢硗回g勇。” 猪卑狗险----《南齐书鈥⒖ū虼罚骸氨蛴帜壳菔拊疲骸
蛐砸荩硇员岸剩煨酝缍粒沸韵斩觯灾赋夤笫啤!一龙一猪 -
-----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意思是说人在幼时大致没有什么区别,而
学问的深浅由年长而不同,于是有一龙一猪的差别。"阿鲁朱"、"秃朱",这些名字的历
史文献出处在哪,有哪些历史人物?谷歌百度了半天,竟然没有搜到一处,即使是真的
,为什么不姓阿,不姓鲁,不姓秃?而偏偏姓了一个回回...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22 本身就没有什么诛十族的事情,何谈避讳不避讳?当做逸闻趣事说诛十族调笑一下就行
了,信这个就扯淡了。当时靖难本身就是清君侧,怎么会用被列为奸臣的人去草拟登基
诏书?然后被方孝孺驳斥再诛十族?而且还是金殿之上草拟登基诏书?真正牵连最广的
所谓株连最大的是景清案子。方孝孺本身被杀就不是可以改变的事情,不牵连齐泰,不
牵连黄子澄,光牵连方孝孺?而且明实录就没见株连方孝孺这个事实,所有理据都是明
史。这个诛十族不是避讳不避讳,而是根本就没这回事情。 |
|
g*******0 发帖数: 5 | 23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
|
g*******0 发帖数: 5 | 24 附录四 零星驳斥
徐明旭在《阴谋与虔诚﹕西藏骚乱的来龙去脉》[52]一书第五章中引用牙含章的《
明代中央和西藏地方帕木竹巴政权的关系》[53]一文:“由于历史的惯性作用,西藏的
僧俗首领都把取得中国皇帝的封赏当做向他人证明其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反之,明朝对
不承认其权威的首领进行惩罚。例如阐化王阿格旺布死后,喇嘛们未经申请明朝皇帝的
敕封,就将他的“敕文”交其子﹐违反了明朝规矩。明朝即令四川巡抚将其主持者逮捕
至京,要斩首。后明廷谅其无知,改为充军陜西。”根据《西藏通史》[35],明朝所处
罚的是自己派往西藏的使者番僧剌麻参曼答实哩等人,而不是帕竹政权的任何人,怎么
谈得上“惩罚不承认其权威的首领”呢?这里牙含章没有搞清楚《明实录》上的这段记
载,徐明旭也跟着以讹传讹。
恰白·次旦平措认为第悉藏巴的彭错南杰之所以被十世噶玛巴却英多吉指定为前后
藏的统治者,亦是因为该黑帽系拥有明朝景泰皇帝赐予的诏书,诏书规定噶玛巴可以委
任适合的人员担任僧俗官职[54]。但事实上,藏巴汗于1618年率兵攻入内邬栋王宫,彻
底推翻了帕竹政权,同时正式宣布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十世法王却英多吉为第司,将首
府设在...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613 | 25 我就没懂这个呀,每个数据材料都给出出处了,明史和宋史,军屯的数据我没摘出来详
细数据就没说什么明实录之类的名字,没必要。至于内容分析,花了两个多小时写的,
不是话赶话挤兑了,我才懒得费这么大劲儿呢。不可能有一样的东西,里面说的内容都
跟前两天说的有针对性。 |
|
m******r 发帖数: 4351 | 26 要搞清秦朝焚书这个事情,需要知道如下几点:
第一,目的为何?
第二,执行力度如何?
第三,结果如何?
第一,焚书的目的。关键在于李斯的话
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
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
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
,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
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
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
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大家需要了解一点背景知识,即春秋战国一直蔓延到秦朝时的华夷之争。这一点如果仔
细读史纪的话是可以深刻体会出来的。当时的几个强国,秦楚都是... 阅读全帖 |
|
j***j 发帖数: 9831 | 27 摘至百度和吴晗《朱元璋传》。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905.htm
【洪武初年岭北和林战役结束后不久,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大宴众将领时突然问大家:
“天下奇男子谁也?”众人都回答说:“常遇春是也。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
奇男子也。”太祖笑着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
子也。”这一著名典故见《明史·扩廓帖木儿传》。姚福《清溪暇笔》载,在太祖夸赞
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后,“其后民间凡遇有微劳自矜者则诮之曰“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
耶”至今遂成谚语。”当时如果有人作了一点小事就很骄傲的话,可以用“尝西边拿得
王保保来耶”这一谚语来讽刺。(意思是,这点事算什么,有本事到西边把王保保抓来
)
王保保(?-1375年),胡名扩廓帖木儿(Köke Temür)。元朝末年将领。本姓
王,小字保保。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人。其父亲是中原人,母亲是元朝末年将领察
罕帖木儿的姐姐,察罕帖木儿之甥,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兵起后,从察
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元惠宗妥欢贴睦尔赐名扩廓帖木儿。
严格说王保保是个汉人与...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28 上来认个错。你说的是对的,我弄颠倒了。
沈阳之战,两支部队本来人就不多,浙军三千,川军没查到(网上有说四千的)[1],还
要分开来,一个在桥南,一个在桥北,相互不能支援。而后金明显有兵力上的优势。
以少击众,还这么嚣张,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轻敌。
当然川兵的战力非常强悍,后金方面损失也很大(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几天后他们能继续
进攻辽阳,说明后金方面有人数上的优势)。结果后金利用自己的人数上的优势, 玩车
轮战,硬是耗到了川兵"饥疲不支"的一刻:
邦屏等营未就,奴四面攻之,将卒殊死战,杀奴二三千人,贼却而后前,如是者三,奴
益生兵至,诸军饥疲不支,周敦吉、秦邦屏、吴文杰、雷安民皆战死。(《明实录
8226;熹宗天启实录》卷8,页7118)
另外这支川兵里面似乎还有不少湖南土司兵(彭象乾兄弟子侄皆没;冉见龙战没,死者千
余人),但似乎很少有人提到。
总之,这两支部队是当时明军在辽沈的机动部队,浙兵装备好,川军战力强,因为轻敌
这样轻易送掉了。如果当时不进前一战,只是保持压力或者回撤辽阳,那么后金应该不
敢继续攻击辽阳,辽东也不会这么容易地落入后金手里。
[1]这里似乎说川军有四千人:
(...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朝末年也曾经大量扩招太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3 10:52:30 2013, 美东)
要不怎么说,一爱上共产党,人就变成弱智了呢。
《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76-81
明代社会自宫风气
帅艳华1黄阿明2
(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自宫现象中国古已有之,历代皆有禁令。明以前,自宫现象仅为零星的社会现象,远未
至一种社会风气。至明代,自宫由零星现象衍变成社会风气,蔚然大观,屡禁不止。20
世纪30年代,王崇武先生与日本学者清水泰次开明代宦官与自宫现象研究之先河。[1]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此问题又进一步深入研究[2],但这些研究主要局限于某一方面,
而未能对明代社会自宫风气予以整体性考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有明一朝,对自宫风
气的发展情况、国家的禁止措施、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作一番梳理,藉以见出明代自宫
社会风气的整体情况。
一、明代社会自宫风气的发展
明代自宫蔚然成风,与明朝...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30 杜车别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新浪历史论坛
作者:杜车别
最近看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里面摘引清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中的
一段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
“自朝廷开四库全书馆,天下秘书稍稍出见,而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
,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比岁
兵兴东南海隅,忧患日出,士大夫习享承平,仓皇迷闷,欲访寻曩碟以为前事之师,而
书之有者无几。呜呼!……”
我常听见有人为清朝文化专制辩护说,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文化大革
命,所以满清也并不特别值得谴责,甚至无足道。其实这是不确的。
第一,从维持的时间来说,满清的文字狱,对文化严厉摧残百年有余,这一
点,无论焚书坑儒还是文革都不能与之相比,一长一短,后果便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从压制的规模广度程度上说,也有差异。
记得鲁迅曾经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为秦始皇叫过屈,说秦始皇虽然烧书
,但技术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保留的,而且也有容纳博采别国思想的气量,所针对的仅仅
是一披泥古不化的儒生和骗人的方士而已,所以和德国纳粹的焚书是有本质区别。
至于文革,把某某书批判成... 阅读全帖 |
|
L******w 发帖数: 5407 | 31 看靖难之役, 看到后来的结局有些疑惑,感觉朱棣登基后对对手还是比较宽大的,很
多和他打得死去活来的将领都继续用。
于是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方孝孺夷十族是假新闻。 这么假的东西,居然当历史到处讲
,中国人的治学态度太不严谨了。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
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后逼
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个情
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可谓
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事无
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32 这三个话题,你懂哪一个?明实录和满文老档看过几遍?
就单说文禄庆长之役好了,要小说有龙战三千里,要纪实有帝国最后的荣耀,你能比上
哪一本? |
|
x********a 发帖数: 68 | 33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古代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其制法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
经,盛装在金或银的器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以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
缩为浆。然后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提炼,最后拣蜜为丸,
药成。据《明实录》记载,嘉靖年间,宫廷为了配制“红丸”,前后一共选少女一千零
八十人。
嘉靖二十六年的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约三百人入宫,三十一年十二月又
选三百人,三十四年九月,选民间女子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同年十一月,又选湖广
民间女子二十余人,四十三年正月选宫女三百人。就是这些尚未成年的小姑娘,后来都
成为嘉靖皇帝制药用后的“药渣”了。嘉靖皇帝这样无情地摧残女子,简直是毫无人性
,由此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特殊的宫女暴动。
万历末年,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已经稳定。阴险毒辣的郑贵妃为了讨好朱常洛,投其所好
,送了八个美女供他享用。朱常洛身体本来就不强健,又经常与这些女人厮混在一起,
逐渐体力不支。登基仅十几天,就因为酒色过度卧床不起了。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节制自己,照样与这些人混在一起。一天晚上,朱常洛为了寻求
刺激,就服了一粒“红丸”,结果...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4 拷贝:
==============
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对书籍印刷和文化传播都持开明态度,更别提什么文字狱了。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摘引《闲中今古录摘抄》,说杭州教授徐一
夔上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其中「光」、「圣」
等字眼触动了曾经当过和尚的朱八八那脆弱的小心灵,结果马屁没拍好被咔嚓
了,可实际上朱元璋人都驾崩了,那位被砍了的徐一夔还在活蹦乱跳的当官呢。
当然,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也不是一本书都没禁过,总会有大臣跑过来说
某某书怎么怎么不好,比如《剪灯新话》、《金瓶梅》之类的黄色书籍,士子
不读圣贤书全抱着这玩意交流,得禁;山东一帮农民跑梁山上求招安,还不是
看《水浒传》看得,必须禁;明朝皇帝大多耳根子软,禁就禁吧,不过禁得效
果怎么样不过问,作者和书商也不追责,没多久那书就重新开始刊印,价格还
涨了,禁书么,多好的噱头。
在这种开明风气指引下,大明朝的中后期出版业呈井喷式发展,有功名的
没功名的,当官的在野的,要不出几本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四大名著这
还是良心作品,其他跟风之作生搬硬套,信口胡诌,什么野史秘闻,神鬼探案
,只要有人看就有同类的大...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5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43633
Mansour
Mansour
【写在前面】
这幅画的真伪,可以交给书画专家鉴定,本文旨在对画中的一些地名进行考据。
其实我也觉得这幅画叫《蒙古山水地图》更合适一些,且不说“丝路”是近代概念,15
世纪的西域广大地区也确是处在各位蒙古大汗的统治之下。
《丝路山水地图》(原名《蒙古山水地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它更像是西域
诸城的路线示意图。它能够指示出通往西域各城的道路,却因为篇幅限制改变了这些城
市的实际位置。
《丝路山水地图》中的建筑规模大小各异,其中包括:
大型城市
比如“撒马儿罕”
中、小型城市
比如“牙思城”
小型城市、城堡或聚落
比如图中的“卜力马儿哈”和“海撒儿”
剌巴的、剌巴
还有一种名字带有“剌巴的”或“剌巴”的建筑,在原画中的规模类似小型城市,比如
下图:
“剌巴的...”应该是波斯语rebāt-e...的对音,波斯语的rebāt源自阿拉伯语的rib
āṭ,本意为“堡垒”或“要塞”,可以音译为“里堡”,阿拉伯语写法如下:
阿拉伯帝国建立初期,北方的拜占庭帝国仍然在地中海东部...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522 | 36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
|
|
|
b****g 发帖数: 4933 | 39 你查查,如果明实录查不出来,八成就是张廷玉瞎编的 |
|
h**z 发帖数: 9751 | 40 懒得跟你费口舌,回去睡了
我老高中开始读明实录的
所谓前期根本不算什么祸害
你刚google回来点东西这么激动干吗 |
|
d**e 发帖数: 2420 | 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17z8s.html
致复旦大学:对朱学勤博士回复的回复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台鉴:
我于2011年1月23日向贵会寄出举报信提请重启调查朱学勤抄袭案,今天收到贵会
转来朱学勤博士的回复,特回复如下。
一、关于朱博士英语能力问题
朱博士认为我只认定全书(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有15处翻译错误,不能因此
断言他不具有阅读英文学术著作的能力,其英语水平已由答辩前一外、二外学位课程考
试评语,答辩后专家对其外语翻译能力的评审意见所认定云。
朱博士似乎未仔细阅读我的举报信。我在信中已明确指出,这15处翻译“只是朱学
勤博士论文中翻译错误的一小部分”,并非说全书中只有这15处翻译错误。事实上,经
我比对,朱学勤书中的翻译大部分都是有错误的,朱博士没请我当核对“外文专家”,
我不必一一指出每处错误,只是列举一些低级的翻译错误,足以表明他的英语水平很差
,不具有阅读英文学术著作的能力,更不要说翻译能力。我对朱博士英语能力的评估已
公布网上,链接在举报信中已提供,请贵会委员们仔细比对,无需外文专家,只要有一
定的英...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11447 | 42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评价: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宫那边的工作太忙,把这事给忘了吧。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
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 个皇帝。
评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
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评价:原来唐朝这么差。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
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
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本人花了8 个月时间,看过《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
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
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等书统计出来的,时间较紧,或有错漏,但
>70% 是没问题的。)
评价:原来我们以前学到的历史都是...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25 | 43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时期中日之间军事领域对比...(超长)
明军与日军的编制考
本章分为明军的战术综述,常规军制、野战军制、武器装备、指挥系统、后勤保障;日
军的布阵、出阵,战斗序列,指挥系统、后勤保障。 在这里拙音主要说一下具体情况
,背景和深入分析不讲。
明军的战术综述:明朝军事战术主要有几个发展变化阶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
军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守城是强项。和北元作战时也曾大量使用骑兵,但都是在步
兵方阵伴随下运用的。
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军以骑兵为主,步兵、火器为辅,野战是强项。明成祖本身就
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在他指挥下的明军极具攻击性,他曾五次亲征漠北(前三次大获
全胜,后两次游牧民族干脆望风而逃,让朱棣很没面子),这一时期的明军战力应该是
明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三是明军沿海平倭时期,以步兵为主,火器、骑兵为辅,这和南方地理条件限制了骑兵
发挥有关。当然,在北方对付游牧民族的明军,仍以骑兵出击和火器守城为主,这一时
期明军呈现出军事战术上的多元化。
四是对后金的战争,明军主流战术达到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以火器为主,步骑为辅
,战术特点是以火器打头阵,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
|
v****o 发帖数: 978 | 44 400多年前,一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万历年间,明朝援朝抗倭,一战长达7年,保证了东
北亚300年的和平稳定。鲜有人知,山东是这场战争的大后方,山东将领邢玠把这场战争
领向了最终的胜利。
草根学者柯胜雨,参考了3000万字的日韩著作,撰写了专著《大明帝国抗日史》。这
部书在国内首次披露了明朝援朝抗倭的历史细节,让一段语焉不详的历史重新浮出水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战争旷日持久,一打就是7年。而支持战争补给的“抗日大后
方”,就是山东老百姓。
一段被误解、被歪曲的历史
“我算不上作家,最多是个写手。”和柯胜雨对话,感觉像是和生活中偶遇的年轻人
谈心。他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目前在福建省莆田市从事历史教研工作,平常酷
爱读书,偶尔也会看看美国大片。因喜欢历史,他投身于历史小说的创作,已有数十万字
作品面世。
今年10月,柯胜雨撰写的专著《大明帝国抗日史》出版。这部书让一段语焉不详的
历史重新浮出水面。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10万明军慨然东征,远赴他乡援朝抗倭。今天,这一段历
史却被一些人误解、歪曲。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人听说过戚继光抗倭,却并不知道,明朝发生过一场... 阅读全帖 |
|
f****m 发帖数: 7469 | 45 少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私货太多。有时间去看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至于明史最好就
不要看了,要看就要看国榷和明实录。 |
|
M******8 发帖数: 10589 | 46 要不怎么说,一爱上共产党,人就变成弱智了呢。
《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76-81
明代社会自宫风气
帅艳华1黄阿明2
(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自宫现象中国古已有之,历代皆有禁令。明以前,自宫现象仅为零星的社会现象,远未
至一种社会风气。至明代,自宫由零星现象衍变成社会风气,蔚然大观,屡禁不止。20
世纪30年代,王崇武先生与日本学者清水泰次开明代宦官与自宫现象研究之先河。[1]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此问题又进一步深入研究[2],但这些研究主要局限于某一方面,
而未能对明代社会自宫风气予以整体性考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有明一朝,对自宫风
气的发展情况、国家的禁止措施、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作一番梳理,藉以见出明代自宫
社会风气的整体情况。
一、明代社会自宫风气的发展
明代自宫蔚然成风,与明朝兴亡相始终。明景帝以前,诸帝对自宫者一律摈弃,景帝破
例录用了第一批自宫者,此后明廷每隔几年便不得不录用一批自宫者,致使自宫风气高
涨不止,成为明代社会的一大痼疾,难以根除。因此,以明景帝为界,明代社会自宫风
气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明统治者对自宫...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6101 | 47 永乐皇帝是对明朝北部边疆建设有重大贡献的人,无论是迁都北京,还是远征沙漠,都
可以看出其在长治久安方面的深刻思考。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处理同一个问
题,也难免出现畸重畸轻,顾此失彼,从而给后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弃守大宁就是个
典型例证。
一 大宁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
要弄清永乐皇帝弃守大宁的前因后果,必须简单了解一下大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
值。大宁城遗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的大明镇,其西面是七老图山,东面为努鲁虎儿
山,西辽河南源老哈河从南面流过。大宁北控辽河上游,东控大凌河流域,西与宣府相
连,南靠燕山长城,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大宁所在的辽河上游,属于半干旱气候,宜农
宜牧,历史上草原民族南下,中原移民北上往往交汇于此,从而形成一个混合的经济带
或文化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里都是南下草原部落和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蕴
藏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战国之前,辽河流域一直是民族部落活动的舞台。战国中期,燕国向外开边,建立
上谷、渔阳、辽东、辽西、右北平五郡,并在其北部修筑长城,把辽河流域纳入中原王
朝的统治范围。东汉以后,草原部落南下,鲜卑慕容氏以辽河上游为根据地,建... 阅读全帖 |
|
W*****d 发帖数: 4196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d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jasmine02 (夕阳红), 信区: Midlife
标 题: 中国的禁书有哪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0 03:55:50 2014, 美东)
史人将历代禁书中描述香艳程度列为以下九品:
上等三品,通篇谈香艳:
上上:《杂事秘辛》、《飞燕外传》、《控鹤监秘记》、《汉宫春色》、《河间妇
传》;
上中:《三山秘记》、《痴婆子传》、《闺艳秦声》;
上下:《金瓶梅》、《肉蒲团》、《海陵王》、《杏花天》;
中等三品,偶有香艳处:
中上:《西厢记》、《红楼梦》、《绿野仙踪》、《游仙窟》;
中中:《品花宝鉴》、《野叟曝言》、《帘外桃花记》、《女仙外史》;
中下:《倭袍记》、《如意奇缘》、《玉蜻蜓》、《凤双飞谈词》(姚注:此书出
女子手笔,专谈男色,有女儿国王狎男妾之智);
下等三品,皆香艳说部也:
下上:《绣榻野史》、《株林野史》、《灯草和尚》、《桃花庵》;
下中:《隔帘花影》、《香闺秘记》、《桃花记》、《如意君传》;
下下:《牡丹奇缘》、《闺中秘史》、《情海缘》、《花下缘》。
此外,《花锦营》,半图半文,...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698 | 49 他们先前是想把朱祁镇做掉的,比如他们竟然用大炮攻击朱祁镇所在的瓦剌军营,
没成功。后来改变策略,把朱祁镇接回来更有价值,比如可以用他威胁朱祁钰,你不听
话的话,嘿嘿!
而朱祁钰当然知道这一点,他并不甘心当个傀儡,以换太子事件抗争,试探群臣,
看看有没有支持自己的大臣(与唐高宗换皇后事件类似)
至于明英宗为什么会复辟成功?其实景帝无后,而且病重,之后的皇帝要么是明英
宗、要么是明英宗的儿子(当时的太子),而太子年幼,明英宗如果以太上皇的名义摄
政,文官集团拿什么理由阻止?
何况当时手握重兵的石亨由于与文官集团(包括于谦)发生了矛盾,于是石亨选择
支持明英宗复辟,以换取更大利益。明英宗有名分、有手握重兵的将领的支持,文官集
团已经不可能废掉他了
为什么清修明史不抹黑于谦,而乐于神化于谦?
首先,修明史的是投靠满清的东林党的遗老遗少,怎么会抹黑曾经为文官们带来巨
大利益的自己人?他们修的明史抹黑的是明朝的皇帝,抹黑明朝的皇帝才符合东林党遗
老遗少和满清统治者的共同利益。而如果抹黑于谦,会解开明朝文官集团的卑劣和明朝
皇帝的无奈与辛酸,等于向天下人表明,明朝是文官集团害的,明朝皇帝为了振兴明朝...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698 | 50 智化寺与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历史上一段公案。读《双槐岁钞》时,发现一则故事,“太学生进谏
”。景泰初,王振已死,英宗身陷敌邦,太学生西安姚显疏言:“王振竭生民膏血,修
大兴隆寺(似为后来的万寿兴隆寺),极为壮丽,车驾不时临幸。夫佛本与夷狄之祸若梁
武帝,足鉴前车。请自今凡内臣修盖寺院,悉行拆毁,用备仓廒,勿复兴作,万世之法
也”。这段话虽说不是指的智化寺,但按理说,王振把英宗送入敌手,罪不可赦,抄他
的家,扒他的家庙,改为仓库理所应当。姚显的上疏也是义愤填膺,有理有据。但是,
偏偏历史上没有上演这一段。使人费解。一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近三百年后,才由一
个叫沈庭芳的人,给皇帝参了一本,说王振这个太监骂名千古,为什么还有他的立像?
于是乾隆也依当时的政治形势,批了几个字“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后来,智化寺
王振的塑像才被砸毁。
这就有一个大疑问,王振在有明一代的官方评价中如何?这个问题深究下来,可以
考问明人对土木堡之变的评价。而且英宗复辟后,非但没有究王之罪,还在复辟当年,
给他建了“精忠祠”,智化寺也成了“敕赐智化寺”。是英宗昏聩?还是另有别情?尚
未见详解。
宦官为什么遭到文...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