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曲笔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u***l
发帖数: 2997
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青埂闲话之微言曲笔
《石头记》作者“惯用曲笔”,深得“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
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看似“闲闲一笔”,背
后往往另有“深意深心”。看书时偶然有所领会,会心一笑,意外收获别有一番乐趣。
可恨的是有些看书的,不巧知道些内幕,又喜欢在书上乱写乱画,还洋洋自得的说什么
“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就象电影院里看破案电影,片子刚放了个
头,案情扑朔疑雾重重,偏偏有个不识相的站起来指着银幕上某正气凛然的角色吼一嗓
子:“就是这小子!全都是他干的!”一下子悬念全无,扫兴之至。幸好俗语说了,“
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在下不才,捡几条漏网的小鱼给各位侑酒。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写贾雨村他乡遇故知:“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
中贸易的号冷子兴者,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
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不见后文,正不知冷子兴何等来
历,能让胸怀大志的贾雨村觉得“有作为大本领”。下面说到甄府,冷子兴说:“便在
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此话或者并非虚言,公府侯门难道就不买些古董?妙在
c***s
发帖数: 70028
2
72岁的曲笔值(化名),与结婚3 0年的妻子 房 厅 相隔,互不往来,如今孤身 只 影 。南都记者黎湛均 摄
10点多,曲笔值走进厨房。他和妻子不共用厨具。他用电磁炉,妻子用煤气炉;他用迷你电饭煲,妻子用另外一个电饭煲。锅碗瓢盆甚至是油、酱、醋等调料,他们都每人一份,从不共用。盐,是他和妻子唯一共用的调料。“因为盐便宜,每次用得少。”
出柜14年,蔡康永同性恋者的身份已经被人们理解,但他也曾在节目上哭诉:“我们不是妖怪。”一个出柜的公众人物在爱的道路上尚且艰难,一位普通的同性恋者又会遭遇什么?怎样生活?
广州有一位7 2岁的男同性恋者,隐性60多年,与结婚30年的妻子房厅相隔,互不来往。寻爱6 0年,感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消磨。
6月13日,由同性恋亲友会和中大、华师的相关社团联手成立的广州老年男同性恋者口述史项目,在天河北路举办了小型的分享会,7 2岁的曲笔值(化名)将自己流淌在时间长河里的同性恋故事娓娓道来。
往事已矣。如今的路,依旧只有他一个人慢慢走。
揽镜梳妆,像《阿飞正传》里那样
早上6点,阳光穿过窗户和防盗网,斑驳地照在曲笔值脸上。他睡在客厅里,脸瘦长瘦长,下巴尖尖的,皱褶的... 阅读全帖
w****y
发帖数: 2952
3
只有弱智韩粉才会意淫影帝会不喜欢这种文章。
狗屁文章,加一句‘来’,‘长安街’,就能让韩粉高潮,幻想教主在高压统治下用他
的智慧艰难的发出那一丝微弱的声音。
微薄上评论薄谷的事的人多了。孔夫子使用“曲笔”,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
者讳”。在文字狱之后,“曲笔”常用来讽刺一些不便直接说出口的人或事。韩寒使用
不必要的“曲笔”, 过度制造不必要的情绪,就是让韩粉产生这种幻想。

兴.
t******l
发帖数: 10908
4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做数学题了,不知道是几年级的
我是说智商评定不是上帝,既不是 final say,也不是不能被 test prep。
而不是说智商评定不能作为一个群体的统计数字、或者个体的参考数字。
另外我觉得有啥不可以骂现在实际象牙塔里的心理学认知学的?。。。这个
学科现在都已经被政治正确加铜臭给搞成烂到骨子里去了。。。为了政治正确,
心理学认知学不能说种群之间的 IQ / 体育 存在统计差别,曲笔都不行。。
。为了铜臭,心理学认知学就立即说 IQ 测试不能被 test prep,连个后路
的口风都不留。。。特么把这两片论文放在一起看,这逻辑上自相矛盾的程度,
我看猴子们都已经跪了。。。
况且这实际上又不是我一个人在 bbs 上骂目前象牙塔里的心理学认知学,
是整个社会在主流公开媒体上骂。。。君不见,嘲笑心理学实验不能重复的
文章新闻,那可是在各大主流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当然,为了政治正确,
主流媒体上说良心话的时候用曲笔,是新闻道德的一种。。。至于看不懂曲笔
的,那俺也不说啥了。。。
q*****i
发帖数: 1957
5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芒果台和曹子建(谢绝首页)
我在大一的时候喜欢上了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和他的随笔,那时候看的是三联书店刘炳善的译本。当时被命运送到了某校的经管学院,一想起将来可能要在高耸的写字楼里谈生意,就恨不得把学校教学楼的栏杆拍断。这样的心情下,兰姆的文字是最好的慰藉。在南海公司做小职员的兰姆,也可以在账本翻烂之余写出隽永的文字,这对于彼时彷徨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苍白而足以自欺的希望,更不用说他随笔的恬静散淡能舒我心头的郁闷。
不过,就算是并非科班出身的兰姆,在娓娓道来的随笔中也经常用典故和曲笔,甚至在提到自己的好友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时,都会用多种不同的指代。因此每一篇随笔,译者都要加以很多注解,否则对英国文化不熟悉的人,根本不知道某些叙述的妙处所在。这种典故和曲笔的运用,正是文艺复兴开始后爱拉斯莫(Erasmus)等人文主义者们所提倡的。
典故和曲笔,我也常用。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散文贴在了博客上,里头我提到了曹子建的名字,没想到被一位友人痛斥。这位友人也是个文科博士,却不知道曹子建就是写“相煎何太急”的曹植,等我向他说明
m**e
发帖数: 27062
6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芒果台和曹子建(谢绝首页)
哈哈

,那时候看的是三联书店刘炳善的译本。当时被命运送到了某校的经管学院,一想起将
来可能要在高耸的写字楼里谈生意,就恨不得把学校教学楼的栏杆拍断。这样的心情下
,兰姆的文字是最好的慰
随笔中也经常用典故和曲笔,甚至在提到自己的好友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时,都会用多种不同的指代。因此每一篇随笔,译者都要加以很多注解,
否则对英国文化不熟悉的人,根本不知道某些叙述的妙处所在
我也常用。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散文贴在了博客上,里头我提到了曹子建的名字,没想
到被一位友人痛斥。这位友人也是个文科博士,却不知道曹子建就是写“相煎何太急”
的曹植,等我向他说明之后,就给我扣上故意掉书包的高帽子。我甚是迷惑,不知是否
自己真
,我顿时迷惑不解不知所云。恰巧那位不识曹子建的友人正在QQ上,我就恭恭敬敬地向
他询问。他以无比自豪的口吻开导我说:“你要是连芒果台都不知道,以后回国怎么混
啊。现在这年头,不但要
的。用曲笔和识曲笔,俨然也是时尚人士用来将自己和我这些的土人相区别的武器。所
谓话语的运用,无非是一种对自己的界定。这样一来,我倒是释然了。他们可以嘲讽我
不知道
m**e
发帖数: 27062
7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芒果台和曹子建(谢绝首页)
添了最后一段很无趣
不添不完整

,那时候看的是三联书店刘炳善的译本。当时被命运送到了某校的经管学院,一想起将
来可能要在高耸的写字楼里谈生意,就恨不得把学校教学楼的栏杆拍断。这样的心情下
,兰姆的文字是最好的慰
随笔中也经常用典故和曲笔,甚至在提到自己的好友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时,都会用多种不同的指代。因此每一篇随笔,译者都要加以很多注解,
否则对英国文化不熟悉的人,根本不知道某些叙述的妙处所在
我也常用。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散文贴在了博客上,里头我提到了曹子建的名字,没想
到被一位友人痛斥。这位友人也是个文科博士,却不知道曹子建就是写“相煎何太急”
的曹植,等我向他说明之后,就给我扣上故意掉书包的高帽子。我甚是迷惑,不知是否
自己真
,我顿时迷惑不解不知所云。恰巧那位不识曹子建的友人正在QQ上,我就恭恭敬敬地向
他询问。他以无比自豪的口吻开导我说:“你要是连芒果台都不知道,以后回国怎么混
啊。现在这年头,不但要
的。用曲笔和识曲笔,俨然也是时尚人士用来将自己和我这些的土人相区别的武器。所
谓话语的运用,无非是一种对自己的界定。这样一来,我倒是释然
b*****l
发帖数: 9499
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启功的一句话 (转载)
曲笔是因为无法直言。极致就是李商隐这号的。用典也分直用和曲笔。曲笔的用典,那真是把真相带进坟墓啊。
无论如何,本可以直言的却去用典,都是个坏毛病,两边累,围观的急。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白话,逼得后世无数人去用典,这才是最快意的。至于为自己的诗所用的典故做注解 -- 笨拙得可爱。
《诗经》何尝用典?何须用典?昨天夜里全家都睡了,点个小灯看些东西,关灯时,突然就想起这句:“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不禁摇头叹:nnd,诗经真是太占便宜了。又如写月出,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不光心醉神迷啊,最开头那四个字的那种点破穹宇的气势,让后人怎么活。再看后世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首,忍不住想安慰他:你受苦了 -- 整首诗,其实就是在写诗经的这四句,但是那个罗嗦和辛苦啊。
从这个角度讲,后世用典也是没办法:通总就那俩字,保不齐就重了,还不如自己主动点儿。
z***c
发帖数: 2959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温相评高华-3
我所认识的高华——1.高贞毅公
2012-01-06 00:00:51|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最初认识高华先生,源于他的代表作,关于这本代表作,我有很多话要说,但暂时不放
在这里讲。后来经高华的学生冯博士介绍认识了高华,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表里如一
,高风亮节。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陶潜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和朋友们用“私谥”的方式纪
念陶渊明,给陶渊明上谥号“靖节”,现在早已不兴这一套了,但如果一定要套用这个
古老的方式的话,我觉得只有“贞毅”两个字较能代表高华的道德文章和为人处世。所
以,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编撰一本《高贞毅公全集》那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少年时代就不喜欢婉约派的东西,总以为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自己却抱憾这
一点,假使自己当初多学一点,也不至于在痛悼高华的同时想不出更好的语言来表达。
不过,倒想起了于右任敬挽宋教仁的那段文言:
——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
曲笔乎?曲笔天诛。於乎!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
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
M******8
发帖数: 10589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质疑司马迁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774
廖康
安徽和县乌江项王祠有一副对联: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是豪士,临祠大哭,至今墓木为余悲。
杜师雄是宋朝诗人,名虽未入传,但因与苏轼和欧阳修有交往,至少有两首诗传世。让
我们知道他诗歌豪放,不拘平仄,却也留下了更加广为人知的贬义词——杜撰。王楙这
样评论他,原本只是谈格律(见《野客丛书》卷二十),但后来“杜撰”的意思发展为
胡编乱造了。
文学就是杜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合情合理,本无可非议。但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
要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当然,这只是理想。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中国第一大
历史学家,人称太史公的司马迁,也未必做到了实事求是。这幅对联就对他关于项羽的
记述表示怀疑。我无意为项羽翻案,也不因他英勇善战而敬佩这个滥杀无辜和毁灭文化
的罪魁,更不会像杜师雄那样为项羽功败垂成,英年早逝而大哭。我只对司马迁的《项
羽本纪》提出两点质疑。首先,司马迁说章邯降楚后,秦军欲反。“项羽乃召黥布、蒲
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1
亚马逊的书: 《谁谋杀了宋教仁:政坛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
编辑推荐:宋教仁案和接踵而至的『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是民国历史的
重大转折点。随《谁谋杀了宋教仁:政坛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进入民国初年政治搏斗
,了解真相。
张耀杰先生却以史家的敏锐,全面系统地梳理史料,用史实说话,解疑释惑,以全新的
视角得出崭新的结论,不管人们是否同意他的结论,都不能不承认这部书不愧是20世纪
中国研究的新收获。
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中国近代史专家袁伟时、中国社科院教授王学泰倾情推荐!
名人推荐
读这本书,不仅把我们带回了民国初年政治搏斗的现场,也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
社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文明和游戏规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学泰
媒体推荐
读这本书,不仅把我们带回了民国初年政治搏斗的现场,也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
社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文明和游戏规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学泰
作者简介
张耀杰,1964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农村。曾在河南农村任中学教师。1989年考入中国艺
术研究院研究生部,1992年获硕士学位。瑚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中
国话剧史》(合著)、《影剧...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2
钱锺书:吴晗不值得同情 整起人来无情得很
大中小2015-04-11 23:28:06
多维历史
1950年代的反右斗争,是中国知识分子劫难的开始,直至文革打倒顶峰,无数知识分子
被打倒,惨死他乡。在钱锺书看来,知识分子被打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沦丧,
知识分子间的相互出卖。今天你打倒我,明天我打倒你,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
任。在谈到吴晗的悲惨命运时,钱锺书颇有些戏虐地说“吴晗在1957年‘反右’时期整
起别人来不也一样地无情得很吗?”。本文选自《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3月7日,作者
钱之俊,原名《钱钟书为什么没有被打成右派?》。
1958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左二)到北京师范学院视察
1949年,面对改朝换代的变革,钱锺书夫妇最终选择留在国内。杨绛说:“解放前,我
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乡去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我们爱祖
国的语言文化,也不愿用外文创作,所以在世局嬗变之际选择留下。谣言传说共产党要
‘杀四十五岁以上的知识分子’,凭常情可以否定,或只算我们‘短命死矣’,不愿离
开父母之邦。这是实话实说。”“我们发现新中国并不像反苏小说中所说的。我们既...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到底是谁在卖国?
在辛亥革命名人中,袁世凯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这不仅因为他身为满清重臣,却倒
戈逼退皇帝,实行共和;更因他又一度恢复帝制,过了 83天皇帝瘾;还因他被指与日
本签署丧权辱国《二十一条》,以及派人刺杀革命党人宋教仁,备受后人诟病。
「历史不能只由胜利者来书写!」袁世凯的嫡孙、现年 73岁的袁家诚在天津接受
《苹果》记者专访时,对百年来压在其祖父头上三项罪名极之不服,向记者展示有袁世
凯朱笔批示的《二十一条》影印本,力证祖父蒙寃。
「你看,事关丧权辱国的条文,我爷爷都打叉,拒绝接受。」袁家诚指,袁世凯在
日本最后通牒下,被迫签了部份条款,但绝不是教科书所指二十一条,「弱国无外交,
当时情况下我爷爷已尽最大努力;实际上,当时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才对中国构成危
险!」
袁家诚透露,中央电视台《走向共和》编导早前去日本拍孙中山资料,在档案馆看
到孙与日本人签的文件,大意是只要日本人帮革命党推翻满清,新政府将保证日本在中
国东三省的利益,「编导回来跟我说,看后惊得一身冷汗,不知道怎麽处理!你说,我
爷爷和孙中山,究竟谁在卖国?」
说到袁世凯当皇帝,袁家诚指祖父是想学日本、英国君主立宪。「他认为由封...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686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谈谈宋案,果粉们
这些只是表面现象。但是要注意, 1. 宋教仁的立场 2. 孙中山的地位 3.袁世凯的
目的 4. 宋教仁南下的目的
1. 宋是炮党主和派,主张宪政,通过议会限制总统权力与袁世凯合作。
2. 孙此时被宋架空,只是个名誉理事长。杀宋再嫁祸袁,帮助他重新掌握炮党权力
3. 袁世凯真的要打仗吗,杀了宋对他有和帮助?
4. 宋南下是为了阻止炮党造反,谁一直在推动南北开战?
下面是写得比较好的分析,你读一读,我觉得很有道理
1912.1.1日,孙中山当上这个非法的临时大总统后,于1912.2.3日,他向日本政界财团
提出 :“余等希望将满洲委托给日本,而日本给革命以援助”。日本答应了。只因为在
西方自由国家威摄力下,日本政界财团害怕了,孙中山的卖国阴谋才未得逞。1912.2.
13日,孙中山被全国舆论及西方舆论赶下台后;他不停地攻击中华民国,发动战争,篡
夺民国政权。在刺宋案中,侦查证据已表明国民 党名义理事长孙中山和重大犯罪嫌疑
人陈其美,主犯应桂馨,的主 从关系,帮会关系,及孙中山在随后数个月中和这俩人
的生死同盟关系。史实早已把孙中山定为刺宋案最重大犯罪嫌疑人。本文通过分析推敲
,认定孙...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919
15
居然有人傻逼到以为老毛搞个文工团女演员还得跑到她住的地方去,还得管丫有病没病。
这个冒充中行说的李鬼水平太低,就是一整天几把意淫皇帝拿金斧子砍柴的底层五毛傻
逼。
作者这样写,明显是用了曲笔。至于为什么曲笔,自己琢磨去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到底是谁在卖国?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thome (习近干,中国西部战区海军司令),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到底是谁在卖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0 22:22:55 2016, 美东)
在辛亥革命名人中,袁世凯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这不仅因为他身为满清重臣,却倒
戈逼退皇帝,实行共和;更因他又一度恢复帝制,过了 83天皇帝瘾;还因他被指与日
本签署丧权辱国《二十一条》,以及派人刺杀革命党人宋教仁,备受后人诟病。
「历史不能只由胜利者来书写!」袁世凯的嫡孙、现年 73岁的袁家诚在天津接受
《苹果》记者专访时,对百年来压在其祖父头上三项罪名极之不服,向记者展示有袁世
凯朱笔批示的《二十一条》影印本,力证祖父蒙寃。
「你看,事关丧权辱国的条文,我爷爷都打叉,拒绝接受。」袁家诚指,袁世凯在
日本最后通牒下,被迫签了部份条款,但绝不是教科书所指二十一条,「弱国无外交,
当时情况下我爷爷已尽最大努力;实际上,当时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才对中国构成危
险!」
袁家诚透露,中央电视台《走向共和》编导早前去日本拍孙中山资料,在档案馆看
到... 阅读全帖
t******l
发帖数: 10908
17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鹤立鸡群同学的师姐janelle wong。
这个人后来说了,区别不是 value the education,区别是 harder work。
其实我觉得可能是曲笔,言下之意就是有些个人,特么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给我回来
的调查问卷说得这么漂亮,娘的,根本就没有 put into action 不是?特么把我当傻
子玩不是?
如果真是曲笔,那作者本身可能还是有一定诚实度的。
s******a
发帖数: 407
18
袁大头是什么?袁大头银元图片及价格,是否想了解。就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北京
政府公开发行的通用货币。货币上面使用的是袁世凯头像,民间俗称为袁大头或作者是
大头洋。袁大头作为近代银币中的精品货币,在近千种近代银币中独占鳌头,流传、影
响力、存世数量都领衔中国近代银币。 关于袁大头 袁大头在正面中,便是标志性的袁
世凯侧身像,在袁世凯像的上方,有着中华民国X年字样;在银币的背面,有着两株精美
的嘉禾花纹,在花纹当中有着“壹圆”字样来标注面值。袁大头有六个种类,根据年份
、样式以及铸造地的不同来划分。
袁大头银币当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民国三年签字版试铸币,一般的收藏市场当中,难
以见到此类一笔的身影,即便是在各种拍卖会当中也少有出现。当前的市场估价为5万
元左右,属于近代银币中难得的精品,海内外各地的收藏家都极为关注。普通的小面值
袁大头,市场价格在15-40元左右,面值为壹角、贰角这两种。五角面值的价格开始高
昂起来,三百元一枚,但是这一种银币大都是赝品,收藏者在购买时需要注意防范。
袁大头的鉴定方法:因为袁大头这一类老银元价值日益高昂,最为常见的民国三年袁大
头已经达到了70元的价格,...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9
没特别明显地觉得他们像。能想到的是都算比较含蓄吧,不直白表露作者意图、观点,
喜欢用叙事本身说话。鲁迅的曲笔更多一点,比如明明可怜孔乙己、范爱农、祥林嫂,
却反笔写不喜欢或不耐烦。突然想起来余华这篇也是曲笔,呵呵。
t*******r
发帖数: 22634
20
重读了一下,我觉得这句“十万头颅换得宝马来”不排除
是曲笔。“宝马”是 BMW 中文名,剩下的你懂的。。。
也正因为是曲笔,所以要故意弄得不伦不类,让
人看出来。
『汉家旌旗“蔽”四海 / 行人“望断”西极路』
这个貌似含义太深刻啊。俺不解释,不评论,
不传谣。。。
另外,“五十四年”。。。keyword match engine 您好,
向您致敬了。。。
从词看,貌似这是一首好歌。一首歌的灵魂,在于她的内容,
她的心。。。
曲子还没听,有没有 youtube 的 link?
n****o
发帖数: 2276
21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芒果台和曹子建(谢绝首页)
看车车很不忿的样子。同情一下。虽然同是曲笔,方向不同。曹子建是旧的过时的,芒
果是热火队新潮。新潮的你不知,就是你落后。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是逆向用曲笔,想自封老朽。所以要被歧
视。
话说回来,用旧典也可以,但文章毕竟是communication,大多数人如果不知就要加注,
也算是培养老百姓的品位。但如果费劲加注,那人家就会问你为何不直接说,干嘛多此
一举掉书袋。很难啊。
记得有部电影,一对意大利人兄弟在美国开正宗意大利餐馆,生意不怎么样,美国人欣
赏不了。而对面美式意大利餐馆却生意红火。当厨师的兄弟一定要坚持正宗,不媚俗,
说我就是要培养教育美国人来appreciate正宗的taste。结果是餐馆关门。

,那时候看的是三
b*****l
发帖数: 9499
2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启功的一句话 (转载)
各有好处啊。史前想曲笔,太不容易了:
将仲子兮,无愈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无使尨也吠。
都太直白了。现在这年头儿,想曲笔一下子,包管十个人有十个理解 -- 毕竟典故太多
了,交集又密。随便一个“渡河”,到底想说的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
将奈公何”,还是“妹妹何时让我渡过你呀的河”?还是“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
快哉”?还是力图北伐的宗泽死前的三声高呼:“渡河!渡河!渡河!”?这要是理解
错了,被忽悠得可就大了。
而最无聊的两种,一种是用了典没人领会,憋得难受,另一种是被别人误会,有口难辩。
所以,想来,但凡不需避讳的,还是学学阿 Q 追吴妈时的表白为好,起码不误事;非
要用典故来试探和遮掩的,多少总有些不堪之处,比如说要是换了秀才去追吴妈。
v****h
发帖数: 75
23
形成这种微词曲笔的原因,除作者自己的思想有着矛盾以外,还
有许多不得已的缘故:
第一,《红楼梦》既真实的反映了封建家庭,封建社会的黑暗,
作者虽然不曾完全背叛了那个阶级,却己大大的开罪了那个阶级,就
难锡成为众矢之的,小则“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大则指为挟私报
怨,有所影射,况且作者生于清雍正初年,雍正即位,大诛异己,而
曹家所依附的皇族正好是雍正的冤家对头,于是弄到抄家罢职。当时
曹家处境的狼狈恐怖,可想而知,作者自不能畅所欲言,只好采取了
迂回的方式,说一半留一半了。
不但此也,这种微词曲笔还有它本身的意义,就是艺术上的处理
问题.《红楼梦》把大观园、十二钗表面上写得那么漂亮、美丽,自
有它的必然的因素。他有这么写的必要。它透过封建家庭的表面的繁
华和尊严的礼法来反映这腐朽淫靡行将崩溃的真实情况。这样写来才
能使人了解封建家庭的本质,而不为其外象所迷惑。因此作者不愿意
把这丑恶都给表面化了。以色欲而论,假如明显地写去,使人厌恶之
有余,回头猛醒则不足。在这方面,《红楼梦》的确超越了以前任何
小说,对于《金瓶梅》而言,是更上一层了。
不过,这种迂回的写法在某些程度上未尝不阻碍
j********b
发帖数: 565
24
袁伟时
在清末最后十年的新政中,袁世凯是五大改革(教育改革,司法改革,政治体制改
革,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最杰出的推动者和支柱之一。就实绩而言,他所领导的直隶
在各省区中无出其右。辛亥革命打破了固有的平衡:财政体系崩溃了,出现巨大赤字。
政治体系崩溃,与内地各省以反满为目的的“独立”不同,蒙古、西藏等分离势力在外
国支持下,先后宣布“独立”。南北内战激烈,汉口、汉阳先后被袁世凯军队夺回。谁
来收拾乱局?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没有这样的能力。[1]
国内外和朝野各方把目光投向袁世凯。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经验及社会威望
而言,袁世凯确实是当时的不二人选。包括革命党人在内不少人期望他成为中国的“华
盛顿”。他不负众望,稳定了局势;出任第二届临时大总统,可说是众望所归。但是,
只有一年多光景,他成了“二次革命”的讨伐对象。第一届正式大总统任期未满,他走
上帝制自为的罪恶道路,最终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从中国现代政治史的角度看,谴责某个历史人物罪责,尽管需要,但不能为后人留
下更多智慧。我们需要追寻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不能顺
利踏上宪政的轨道?
革命幼稚病的恶果
对孙文说来...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再论妙玉吃茶
总结一下,顶好锅盖。。。。
老太太一时兴起带刘姥姥逛园子,名义上是给史湘云还席。从赏桂持螯,到菊花残荷,
秋日渐深,一丝不乱。凤丫头给刘姥姥插了满头菊花,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
满头归”之意。老太太来视察,大观园众人早就准备停当,以李纨为例,平素不管事的
李宫裁此日早早起来安排搬东西,连船也撑了出来。而栊翠庵也不例外,妙玉出场不多
,这次写接待众人吃茶,显然早有准备,给老太太准备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
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 妙玉虽清高孤僻,待老太太却也殷勤。据
邓云乡说,成窑杯在明末即很昂贵,可值一两黄金,而成窑又以五彩为贵。在这茶外,
又有更上一层的梯己茶,专为有资格的人准备:黛,钗,更有宝玉。妙玉意中,应有宝
玉,但不能直接拉宝玉来,故要先拉黛钗。所以故意要宝玉说,我只谢他们两个就是,
脂批云作书人又弄狡猾,可见意中早有一宝玉在。但是钗黛应该也不是纯粹垫背;居繁
华锦绣的大观园中,却因身份无法参与女孩儿们的戏乐,众人也应极少拜访,迟迟长夜
,耿耿孤灯,清静却也寂寞。对出类拔萃的钗黛二人,妙玉颇有惺惺惜惺惺之意。给众
人吃的,是旧年蠲的雨水,给黛钗的,却...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26
《百家讲坛》捧出疫鼠 该当何罪
春 秋 行 2010-05-06
央视《百家讲坛》日前捧出个袁腾飞,讲演“两宋风云”,颇有事霸裂国的曲笔寄意,
立即引发网媒风波。笔者见识之后,才知道此人只38岁,曾被封为“最牛的历史教师”
,为啥?因为此人敢于在课堂上用龟奴痞子式污秽谎言鬼话,咒毛毁共、侮辱国族祖先
,而吹捧美霸日顽达赖,却极尽奴颜婢膝的媚态,并有参加编纂历史教科书的“机会”
。如此明目张胆的违宪犯法毒物,居然制成视频、印刷成书,横窜于网络、书市。正如
戏子需献肉入星门,嗜好绯闻糗事漫天飞一样,叛徒奸细更需要卖身投名状,拜霸山,
挤资门,泼皮无赖亦靠喊打声扬名立万。
但是,袁某人与茅于轼、张贤亮、马立诚…等一伙名牌老拐相比,不过是只“史”耗子
;与穷凶极恶的族毛冲锋队那恶犬比,袁某却是匹疫鼠,各有所用。黎阳君以为“别把
袁腾飞太当回事”。虽倒也是,但耗子已可憎,况疫鼠尔?防疫之要,首在灭鼠,大意
不得。特别是如今宣传部一号大嘴的央视,也来为疫鼠“锦上添花”,出面捧场,用意
非同小可,那播瘟效率也高老鼻子去了。
我知道,那《百家讲坛》非但独缺马列毛一家,并且常常借用“百
f*****e
发帖数: 939
27
看看网友【空心菜】怎么说:
很复杂的统计我不太懂,但是人口普查数据我还是看得懂,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有一张《全国1982年人口年龄状况》,摘取数据如下:
年 龄 人 口 对应出生年
19 27379596 1963
20 15620970 1962
21 10690834 1961
22 14307196 1960
23 14284240 1959
24 19459780 1958
25 18876181 1957
26 17932830 1956
……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 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有一张《全国1990年人口年龄状况》,摘取数
据如下:
年 龄 人 口 对应出生年
27 27026864 1963
28 15928062 1962
29 11504496 1961
30 14443119 1960
31 14378026 1959
32 19060366 1958
33 18350283 1957
34 17643313 1956
……
数据来源:《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28
让我们试着读懂毛泽东————谨以此文,庆祝中国的圣诞节
[ 少说几句 ] 于:2010-12-24 08:14:13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218412
有人说,读不懂毛泽东,便读不懂今日的中国。
我觉得,“读懂”这要求实在太高。
毛公一生如日月行天,当时当世已是改天换地,种种影响更将延绵千万世后。无论你对
毛公是何看法,总归有一点是否定不了的:20世纪后的中华民族,确是被毛公彻底改变
了。
对于很多和我一样年纪,甚至更年轻的80后、90后来说,毛公的形象早已模糊。从小到
大耳闻目染间,或多或少对毛公有了一面二面的印象。
但这种印象一般是单薄、不真实至少是不够真实的。
本文不为争执,仅仅是列一个目录,推荐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大家认识毛公的文字。若
你也对这个共和国的创立者有了解的兴趣,那不妨顺着我的推荐,慢慢看下去,试着去
读懂毛泽东:
首先至少略读一本毛泽东传。
略读的意思是,看看目录,挑几个有意义的段落读读就差不多了。
因为市面上的毛泽东传,要么是泛泛而谈,基本只是生平年表,如R·特里尔的《毛泽
东传》;要么是隐晦太多,非要一定的近代文史...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傅国涌:陈布雷之死
1948年10月下旬,陈布雷的儿子陈过出国前夕,向父亲告辞,只见父亲精神颓丧,头发
蓬乱,形容枯槁,语音低微,哀叹着说:“前方军事溃败到如此地步,后方民心思变又
如此,此时此刻,最高当局却要我写一篇《总体战》的文章,这叫我如何落笔啊!”11
月12夜,“油尽灯枯”的陈布雷在南京黯然自杀,留下了 10封遗书,将公事、私事交
代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对于是否公布这些遗书,国民党高层曾有过一番争论。11月
17日,司法院长居正的日记说,上午在陈布雷先生治丧委员会讨论遗言应否发表时,反
对发表的以为他的自杀给蒋带来不良影响,留到相当时机再说。当晚,国民党中常会再
三讨论,也有主张不发表的,因为邵力子力主发表,如不发表,就要退出治丧委员会。
讨论结果,决定发表。
在留给夫人王允默的遗书中,陈布雷嘱咐:“我的躯体不值一钱,草草为我斥窕,即在
南京薄埋之,千万勿为我多费财力也。”因此,王允默才会当着宋美龄的面谢绝蒋介石
的举行国葬之议,但她也没有遵照草草葬于南京的遗愿。她说:“先夫生前因爱杭州山
水之秀,曾于范庄附近购地一方,并有终老故乡之想。故长眠之地,似宜择定杭州,并
即在该地筑造一普通平民之简... 阅读全帖
b*j
发帖数: 293
3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昂山素姬:中国应平等对待邻国
[img]http://www.newcenturynews.com/Article/UploadFiles/201105/201105101245
3553.jpg[/img]
中国是缅甸的投资主力,影响力非凡,似已到了引起忧虑的程度,重获自由的缅甸反对
派领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中国译为昂山素季)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表示,希望中
国人不要把缅甸视为进行商业利益剥削的地方,呼吁对方尊重缅甸的独特文化及需要,建立公
平和平等的睦邻关系。
昂山素姬去年底重获自由后,首次接受香港电子传媒访问,她在《铿锵集》专访中指出,缅甸
人觉得中国人来缅甸纯为商业利益,认为可剥削缅甸的商业利益,她寄语中国人,特别是年轻
人,应视缅甸有其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需要,就像中国一样。她续称,作为好邻居,中国应该
建立一种平等和公平的关系。
三次进出牢笼、失去十五年自由光阴的昂山素姬,在节目中谈得较多的,仍然是民主。她形
容,缅甸数十年前已具有民主的基本要素,包括新闻自由、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只是在落实
时有些限制,所以军政府在相隔二十年之后,于去年进行选举,在民主进程上,绝对称不上是
循序渐...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qpl13 (qpl13),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中国大饥荒50年祭 作者:杜君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8 18:08:20 2011, 美东)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8-31 本站发布时间:2011-8-31 9:03:25
去年沸沸扬扬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曾经拍出《铁西区》的新锐导演王兵的第一部剧情电
影《夹边沟》吸引了无数眼球。王兵自幼丧父,看杨显惠的纪实文学《夹边沟纪事》后
,才知道父死于夹边沟,尸骨无存。
《夹边沟记事》可以说是中国的《古拉格群岛》,记述了在席卷全国的大饥荒中,
位于西北戈壁滩不毛之地的右派劳改营粮食断绝,导致大量在此囚禁的知识分子因饥饿
而死。尽管王兵在电影中有极其直接的描写,比如劳改犯由于过度饥饿吃下其他人吐出
的食物,死人被随意暴露在戈壁沙漠,有人从侧面说出人吃人的事实。但相对于小说所
描写的更严苛的情况而言,电影的表现还是较为收敛。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为数不少的
观众忍受不了写实的描写,选择了提前退场。王兵之前拍摄了许多纪录片,...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69
3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干情报工作的没有好下场
在中共的情报人员中,袁殊是最神秘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五方特务”(中共、共产
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寇),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惊险的地下战斗,为中共夺取政
权立下大功。近年有些报刊虽刊登了他的一些事迹,但有的文章泛泛而谈未涉要害,有
的文章戴着“左”的眼镜,抹杀回避了中共利用袁殊勾结日寇破坏抗战的事实,因而不
够真实,不够客观公正。笔者的舅父恽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
局政治秘书)是袁殊的结拜兄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与袁及其部下又有过接触,为
了反映历史真相,我特写此文作重要补充和纠正。
我初次见到袁是在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当时我在一所夜大学新闻系读书,白天无
事常到袁主持的《杂志》社看报聊天。袁当时约近30岁,身材矮胖结实,神采弈弈,来
看他的人很多,可见他交际广宽,而一个20多岁的摩登女郎则是常客,她是女作家关露
,后来才知道她是潘汉年手下的特工。渐渐地我了解到袁的身世和经历。
从北伐战士到文艺青年
袁殊本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父亲袁晓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虽
是官宦却家道衰落,独自到浙江谋生,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到上海投靠姐姐,后又迁到...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杨继绳为哈佛领奖准备的答谢词今日发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2 15:22:25 2016, 美东)
March 11, 2016
杨继绳先生本应于3月10日晚(美国东部时间)在哈佛大学领取尼曼学会(Nieman
Fellows)授予的“莱昂斯新闻良知与正义奖”(Louis M. Lyons Award for
Conscience and Integrity in Journalism),因未获准前往,原准备的答谢词未能在
现场发表,今日为纽约时报加按语披露。下面是杨先生讲稿的原文。编者,2016年3月
11日。
答谢词
感谢评委会将2016年度的新闻良知与正义奖授给我。良知与正义这两个词的份量很重,
加在我身上我承受不起。我只能当作对我的激励和鞭策。
尼曼人都是杰出的记者。我是很热爱记者这个职业的。我在这个岗位上摔打四十多年,
据我的体验和观察,我是这样评价记者这个职业的:
这是一个卑鄙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混淆是非,颠...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4
4月2日,上海澎湃新闻网刊登了中共中纪委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的评李嘉等
官场“两面人”的文章。文章从日前落马的浙江省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台上一
套、台下一套,人前一面、人后一面的行为做切入点,再次引出“两面人”的话题,并
称中共十八大以来被查的官员如徐才厚、苏荣、王敏、万庆良、廖少华、杨卫泽、卢子
跃、李嘉等,都是“两面人”的代表,其共同特征是: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乱纪枉法;
人前正襟危坐,人后骄奢淫逸。文章还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这些官员:点灯是人,熄
灯是鬼。
随即,文章分析了这些官员扮演“两面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恶行,欺骗世
人,从而躲过“一劫”。不过,文章指他们高估了自己的演技,北京高层对此“洞若观
火”,并对“两面人”进而发出警告:赶紧息影罢演,不然,摆在面前的必然是身败名
裂的不归路。
关注当前时局的人或许会有印象,早在2014年12月,中共《解放军报》就发文首提前军
委副主席徐才厚是“两面人”,指其“善于表演,擅长伪装,用假面具掩盖自己极其肮
脏的灵魂和丑恶的行为,演出了一幕幕丑剧”等,而这样的“口言善,身行恶”的“两
面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国妖”,治...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震惊中外的“周总理遗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8 21:18:43 2011, 美东)
http://news.qq.com/zt2011/ghgcd021/index.htm?pgv_ref=aio
1976年疯狂流传的“周恩来遗言”手抄本(部分)
1976,丙辰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永远不会被忘却的一年。这一年,天崩地裂,伟人谢
世。这一年,是十年动乱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一年,孕育着新时期的到来。
在众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有一件可能已经被人们遗忘,这就是发生在“十里长街送
总理”与“四五天安门事件”之间的,震惊中外让当权派全力追查的“伪造总理遗言”
案。
为什么一个23岁普通工人炮制的“总理遗言”,让数以千万计的人们疯狂传抄?为什么
这份遗言让当权派惊恐万分?
多年后,记录这个案件的作家杨匡满在“总理遗言案”的标题下抄上了1976年清明节的
旧作:我已做了父亲 / 但我刚刚长大 / 我和我的人民一起成熟。1976年...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孔夫子是伟大的,他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非常高妙。
孔子在所著《春秋》中,用“侵、伐、战、围、灭”等字眼,对当时的战争进行了批判,于是就有了“春秋笔法”,于是后人就从“曲笔”中得出:“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节,实际上与当今国际形势,非常相似。
天下诸侯,表面上皆周“臣子”,可没几个真听周天子的。说“礼崩乐坏”,其实还不是坏在诸侯之手?有些诸侯,生怕“礼不崩”,生怕“乐不坏”;甚至许多诸侯是主动伸出手来,把“礼弄崩”,把“乐弄坏”的。
现如今,表面上有联合国,其实联合国还不就是与当年之周一样的摆设?非洲小国不想听,美、俄、法、英不愿听,日本、印度、德国不服气——嗐,还不是像当年春秋,怎一个乱字了得?
实际上,国家与国家,基本无道义,只有利益永远。美国就是个把利益看得相当清楚的国家,可以说看得最清楚,想得最明白,行动最实用的国家。
《日本新华侨报》13日刊文说,奥巴马开始出任总统后首次访日。之前日美两国关系,有点别扭,这是日美关系进入转型期的反映。当然,日美在当今世界仍具重要共同利益,维护同盟关系仍是两国外交方针基本内容。
文章称:日美关系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基础的关系。这一签订于冷战初期
c***s
发帖数: 70028
37
蒋介石去日本之前,先于五六岁时在家延师启蒙,后来又进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科举式教育,并于一九O二年到县城奉化应童子试,考中童子试以后,才能报考秀才。结果连童子试都未考取。黎东方于《蒋公介石序传》中说:“他见到试场中种种不合理与腐败的现象,下决心再也不去参加这种考试了”(页十六),是明显的曲笔。其实义和团之乱以后,一九O一年订立“辛丑条约”,清廷有鉴于国耻与国祸之逼上眉睫,乃决心办新式学堂,派送留学生出洋,并于一九O五年取消科举考试。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这种考试”可以“参加”了。蒋介石不过是顺从时尚,不再考试而进了新式学堂。进洋学堂是当时的新出路,并不一定表示要 “追求革新精神”。
蒋介石于一九O三年进的洋学堂是奉化的凤麓学堂,筑有楼房教室与操场,大约有一百名学生,总教习(教长)姓竺名鏖祥,当过前清翰林。学堂的课程虽包括英文、算术等西学,但经史旧学仍占很大的比重,几乎是新瓶旧酒,引起学生们的不满,蒋介石参与其中,并被推为代表向校方交涉,由于“情态激烈”,几乎被开除学籍。“情态激烈”正符合蒋介石被同学取的绰号――“红脸将军”,动不动涨红脸孔,与人吵架。此一事件很可能促使蒋介石于翌年转学到
c***s
发帖数: 70028
38
说“给力”是当下最热最流行的一个词,应该没人提出异议了吧!且不说它在网站论坛、博客里正铺天盖地出现,按照百度搜索提供的结果,仅仅就在进入11月以来的10多天里,标题里含有“给力”一词的新闻条数竟然就已多达600多条。这股“给力热”到 11月10日这天“登峰造极”,甚至有人断言:“给力”将毫无悬念入选2010年度网络热词,因为,这一天,它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给力”流行线路图
最早出现:网友给动画片配音
“给力”到底最早何时出现的。现在基本上有两派观点,一是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
另一派则认为:“给力”是网络上的“cucn201配音组合”给动画片《搞笑漫画日和》配音时的发明。在其中一集《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悟空的这番话也成为后来“给力”一词的渊源。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
初次流行:南非...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57
39

50年代末,史学界发生了一次为历史人物曹操“翻案”的学术讨论。在
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郭沫若发表了“翻案”文章,而谭其骧则针对郭
老的观点直率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新中国的史学界留下了颇有意味的
一段历史。近日,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较为客
观、清楚地记录了这一段历史,我们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曹操的历史功过如何评价
1959年3月3月,谭其骧与朱永嘉去北京参加《中国通史》提纲讨论会,
16日回到学校,19日在工会召开全系师生大会上,向大家传达了北京会议
的精神。在经历了一场大哄大闹以后,北京会议提出要依靠专家编一套新
的《中国通史》,无异使师生们的头脑清醒了一些。党委为了减少批判资
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消极影响,鼓励谭其骧带头作学术报告。正好郭沫若、
翦伯赞提出为曹操翻案,郭沫若还提出为殷纣王等历史人物翻案,谭其骧
读过他的文章后,觉得其中不少论据站不住脚,3月26日下午,他在工会给
历史系师生作了关于曹操评价问题的学术报告,引起很大反响。当晚,陈
望道在寓所召开座谈会,讨论历史、中文二系如何开展学术讨论。会后
《文汇报》记者陆灏就送来了有关他学术报告的报道...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0
刘备伐吴很可能是诸葛亮赞同策划的。
史书上确实没有诸葛亮对伐吴一事的具体看法。但是作为蜀汉丞相,战略计划的参与和
制定者,说诸葛本人没有具体立场是说不过去的。当时蜀汉群臣在伐吴一事人发生争吵
,各方人士纷纷站队,偏偏没有诸葛亮的事。
注意诸葛亮之前之后都没有具体的明确反对伐吴的观点出笼,即使是那个关于法正若在
的感叹。如果诸葛亮反复伐吴,至少在他本人的传记里面应该浓烈的写上一笔,证明诸
葛的先见之明,可是,没有。所以,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为传者讳。陈寿干这事也不
是头一回了。如我之前说的,陈寿写赤壁之战,在魏武本纪里面曹操不过是“大疫,吏
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其他所有魏国的传记里面再也没有出现赤壁这个字眼。就连曹
仁丢了南郡这件事, 在曹仁的传记里面都只字不提, 曲笔写得仿佛是个大胜仗一样,虽
然史书讲究为尊者讳,但三国志写成这种程度,也实在太过分了。
按我的看法,很可能就是诸葛亮怂恿刘备伐吴,目标有限,不是灭吴,而是趁孙吴立足
不稳之际,和自己原有的根基,重夺荆州。这样来看,就可以理解刘备伐吴的紧迫性。
比起伐魏来说,伐吴优势多多。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问题。伐魏的补给难度更甚于伐汉中
l****h
发帖数: 1189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廖承志致蒋经国信件始末
常公以前治中国再烂,和这个话题关系不大, 您也用不着这么曲笔反驳。
你就说说廖承志这信有什么说服力?
l*w
发帖数: 3758
42
修养7000人大会上小动作很多,讨论决议时,老毛和其它7000人几乎同时看到决议稿。
越重要的部分,送的越晚。常委讨论通过的他的讲话稿,他可以不用,出来讲自己的一
套,这在土共最忌讳,所谓打横跑是也。林总倒台就是因为庐山会议放了一炮。老毛都
做了检讨,但他不做,把书记处,国务院骂了一通,丫起码有个狗肉汤的责任吧。
修养其它嚣张的事情多了,不让开会是小事。比如给太祖装窃听器,比如四清时,自作
主张开始下发中央办公厅文件。土共当时规矩,中央文件下发,需要所有常委签字,修
养说是不能影响常委休息,所以修养签发了,就可以下发中央办公厅文件。这个其实直
接就是彭罗陆杨下台的直接原因。
如果真的关心这个,张素华的那本书是很不错的书,曲笔写了不少东西。

不到
是一
,彭
d*****0
发帖数: 68029
43
孙中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你不知道么
1875年,孙中山9岁在村塾读书时,课余听太平军老人冯爽观说洪、杨故事,敬慕洪秀
全,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诩。他说:“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1904年,他在刘成禺写的《太平天国战史》序
中说: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
家故土,传世数百,而皇祀弗衰;洪朝不十余年,及身而亡。无知者特唱种种谬说,是
朱非洪,是盖以成功论豪杰也。……满清窃国二百余年,明逸老之流风遗韵,荡然无存
。士大夫又久处异族笼络压抑之下,习与相忘,廉耻道丧,莫此为甚。虽以罗(泽南)、
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太
平遂底于亡。
“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
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之为“汉奸”或“反革命英
雄”予以全面否定。直到上世纪30年代前,包括后来成为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也是持
这种态度的。这从1928年蒋介石、白崇禧、于右任的《太平天国诗文钞序...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44
让我们试着读懂毛泽东————谨以此文,庆祝中国的圣诞节
[ 少说几句 ] 于:2010-12-24 08:14:13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218412
有人说,读不懂毛泽东,便读不懂今日的中国。
我觉得,“读懂”这要求实在太高。
毛公一生如日月行天,当时当世已是改天换地,种种影响更将延绵千万世后。无论你对
毛公是何看法,总归有一点是否定不了的:20世纪后的中华民族,确是被毛公彻底改变
了。
对于很多和我一样年纪,甚至更年轻的80后、90后来说,毛公的形象早已模糊。从小到
大耳闻目染间,或多或少对毛公有了一面二面的印象。
但这种印象一般是单薄、不真实至少是不够真实的。
本文不为争执,仅仅是列一个目录,推荐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大家认识毛公的文字。若
你也对这个共和国的创立者有了解的兴趣,那不妨顺着我的推荐,慢慢看下去,试着去
读懂毛泽东:
首先至少略读一本毛泽东传。
略读的意思是,看看目录,挑几个有意义的段落读读就差不多了。
因为市面上的毛泽东传,要么是泛泛而谈,基本只是生平年表,如R·特里尔的《毛泽
东传》;要么是隐晦太多,非要一定的近代文史...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5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诸葛亮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之中,最能受到当代与后世的人崇敬的,是诸葛亮。
孙权与蜀汉结盟,盟书中没有提到后主,也设有提到他孙权自己,却明明白白标出
了“诸葛丞相”四个字。赞扬诸葛丞相“信感阴阳,诚动天地”。
被诸葛亮打得抬不起头来的司马懿,一生不曾在别人手中吃过败仗,应该是对诸葛
亮“恨之入骨”了。这位司马懿却在蜀汉军队撤退以后,视察了一番诸葛亮的营垒布置
,忍不住说出“天下奇才”四个字,表露了内心对诺葛亮的佩服。
诸葛亮不仅有才,更重要的是他有德。刘备在临死的时候,一面对诸葛亮亲口说:
“君才十倍曹丕”;一面写给后主与鲁王、梁王等几个儿子,说“能叫人佩服的不是才
,而是德。……你们应该以(诸葛)丞相为师”。字里行间,刘备向儿子们称许了诸葛亮
的道德足以服人。
刘备左右的两员虎将,具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关羽、张飞,年龄上也比诸葛亮多出了
一大截;这两人虽然在刘备开始对诸葛亮礼遇之时,有点儿不以为然,过不了多久便完
全了解诸葛亮确是刘备这条大鱼所需要的水。再到后来,刘备于拿下成都以后,提升诸
葛亮为将军级的军师将军(不再是军师中郎将),又赏赐给诸葛亮以相同于赏赐关、张二
人的黄金五百斤...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无斋笔记 - 韩寒
韩寒,松江人氏。年少英俊,素有文名。弱冠之年,名满天下。
初,寒入县学,以无所益,乃辍。弃学以竞车为生。众不解,坊间咸视其为仲永。寒淡
然处之,十数年,笔耕不止。
和谐年间,文网之禁堪比文革。众皆诺诺,寒以曲笔讽诤,为民喉舌。草草数笔,洛阳
纸贵,传诵一时。一言出而天下惊,布衣身为庙堂忌。实乃国朝奇观也。
C********g
发帖数: 9656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震惊中外的“周总理遗言”
http://news.qq.com/zt2011/ghgcd021/index.htm?pgv_ref=aio
1976年疯狂流传的“周恩来遗言”手抄本(部分)
1976,丙辰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永远不会被忘却的一年。这一年,天崩地裂,伟人谢
世。这一年,是十年动乱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一年,孕育着新时期的到来。
在众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有一件可能已经被人们遗忘,这就是发生在“十里长街送
总理”与“四五天安门事件”之间的,震惊中外让当权派全力追查的“伪造总理遗言”
案。
为什么一个23岁普通工人炮制的“总理遗言”,让数以千万计的人们疯狂传抄?为什么
这份遗言让当权派惊恐万分?
多年后,记录这个案件的作家杨匡满在“总理遗言案”的标题下抄上了1976年清明节的
旧作:我已做了父亲 / 但我刚刚长大 / 我和我的人民一起成熟。1976年的“总理遗言
”,不能遗忘。
【经过】“周恩来遗言”引起了巨大震动
炮制“总理遗言”的李君旭
周恩来去世,23岁青年工人炮制总理遗言
1976年1月8日,巨星陨落,在病房与病魔斗争了半年的周恩来与世长辞。这位担任了二
十多年共和国总理的党内元勋,本... 阅读全帖
y*****b
发帖数: 20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总理比岳不群牛多了
李志绥就不鸟周总理。我还道听途说过某将军也不鸟。
在后文革时代,周总理是被官方正式偶像化的。大骂周总理一是通不过,二是其他更狠
的怎么摆
其实老邱算是挺周了,其实曲笔也不少啊
f****i
发帖数: 9419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裴松之注的曹操徐州“屠城”
呵呵,看了无知的人转东西,俺正好有兴趣就顺便说说这个争议中的曹操徐州屠城吧。
俺先把讨论的史料都转过来,然后再分析。
三国志武帝本纪:
1、(初平)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
贼及於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
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
,太祖还军定陶。
(谦与)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
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
2、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
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裴松之注: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
太守应劭送家诣兗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
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
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韦曜吴书曰:太祖
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
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50
史书在一个事件发生之前都会说初×××,给人讲明缘由。也就是这个事情发生在兴平
元年夏之前。但是第一次徐州征讨,三国志给出了明确理由就是讨逆。显然这个初指的
是夏之前,是第二次出征的直接原因。那么请问第一次理由明确,第二次出征是这个理
由,中间间隔那么短,都不休整。然后曹滕传和其他列传都说了,曹嵩是为了躲避战祸
到琅琊避难的,不是琅琊更危险,他可能跑曹操那儿去吗?你把史书看下来就能得到这
个结论乃是兴平元年死得呀。即便是初平四年第一次徐州之战死,那之前陶谦和曹操没
有任何矛盾,曹操犯得着找陶谦复仇吗?你说说为啥你认为,后汉书陶谦传写在初平四
年前写的初×××,你就认为他是初平四年死的,不是初平三年甚至初平二年死的?
还有,你即便是说曹操第一次征徐州是复仇,曹操行军路线也不经过三县......而且以
写史的人来说,曲笔可以,但是胡编就是根本通不过的......三国志再胡编不能在这种
事情胡编......他可以隐晦的说所过多所残戮,就是确实军事行动过激,不够宽仁。但
是他胡编伤不起呀,还有后汉书应劭传应对,当然是互相印证了,应劭可不是什么无名
小卒.....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