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曹全碑
(共0页)
s**********1
发帖数: 305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有道理。我是希望今后学习行草。不希望笔下没根。曹全碑和乙瑛碑我见过。曹全碑我
个人感觉对我来讲太秀气,不适合。想法靠谱吗?
s**********1
发帖数: 305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有道理。我是希望今后学习行草。不希望笔下没根。曹全碑和乙瑛碑我见过。曹全碑我
个人感觉对我来讲太秀气,不适合。想法靠谱吗?
g***t
发帖数: 2278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如果是打毛笔基础,还是从楷书开始学才能打得更牢。毕竟楷书是所有书体中笔法最复
杂的。
基本上楷书的笔法扎实了,其他书体也都很容易上手了。
字帖确实很重要,而且字还得放到足够大。
汉隶的代表作上,乙瑛碑和曹全碑更具代表性。

碑》字帖(此张迁并非那个出使
第二流的字
g***t
发帖数: 2278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如果是打毛笔基础,还是从楷书开始学才能打得更牢。毕竟楷书是所有书体中笔法最复
杂的。
基本上楷书的笔法扎实了,其他书体也都很容易上手了。
字帖确实很重要,而且字还得放到足够大。
汉隶的代表作上,乙瑛碑和曹全碑更具代表性。

碑》字帖(此张迁并非那个出使
第二流的字
c*****g
发帖数: 1856
5
来自主题: Arts版 - 隶书的代表 (唐前) (转)
隶书的代表--汉碑精品《曹全碑》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
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
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
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
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
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
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
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汉隶西汉与
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
(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
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
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
元185年)。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此碑
为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碑文记载了
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
及陕西的情况,也反
s*********e
发帖数: 5245
6
你要是喜欢那种雄健的字体,可以临摹一下汉曹全碑,北魏张猛龙碑这类。毛体算个鸡
巴。
s****e
发帖数: 132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虽然大部分人都是从楷书入手,但从培养书写趣味的角度看,从隶入手也无不可。楷书
法度多,写多了,笔画可能都很漂亮,但写字少灵气,少个人的韵味,比较打压悟性。
汉隶代表作太多了,风格非常杂,张迁是块好碑,男子练最好,醇厚。曹全适合女孩子
。当然从笔画漂亮的角度看,乙瑛很好,也接近楷书。从骨力看,礼器更佳,对日后境
界提高更有帮助。其他再高级点的如石门就不多说了,都是日后进阶必选
w****2
发帖数: 12072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等水平的陈寅恪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2 20:14:51 2013,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中等水平的陈寅恪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2 20:14:33 2013, 美东)
为学者树碑立传,最重要的是厘清传主的学说,以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学术贡 献,
但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里,这方面的内容是付诸阙如的,这就好比给 修昔底德
立传而不细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给查尔斯达尔文立传而对进化 论语焉不详。尽
管陆键东在开篇即称陈寅恪为“学术大师”(第8页),“一生 学贯中西,能运用十数
种语言文字从事文史研究,这种学识与眼界,表明陈寅恪 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站在一个
旁人难以企及的学术境界,实惟世纪难遇的一个奇才” (第23页),并且每隔十几二
十页就...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中等水平的陈寅恪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2 20:14:33 2013, 美东)
为学者树碑立传,最重要的是厘清传主的学说,以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学术贡 献,
但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里,这方面的内容是付诸阙如的,这就好比给 修昔底德
立传而不细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给查尔斯达尔文立传而对进化 论语焉不详。尽
管陆键东在开篇即称陈寅恪为“学术大师”(第8页),“一生 学贯中西,能运用十数
种语言文字从事文史研究,这种学识与眼界,表明陈寅恪 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站在一个
旁人难以企及的学术境界,实惟世纪难遇的一个奇才” (第23页),并且每隔十几二
十页就催眠般地重复这个论调,但通篇没有令人信 服的论证来支持他的主张。
不妨以陈寅恪“精通十余国文字”为例,这很可能只是以讹传讹之说。依据 陈寅恪
1956年亲笔在中山大学填写的“个人简历”,1914年以前,他先后在日本、 德国、瑞
士和法国留学各一年,从1918年...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1587
10
友情帮你顶顶,想起去年这时候还练曹全碑来着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c******y
发帖数: 547
1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我同意lz大部分观点,
张迁是好东西,当属汉隶的顶峰之一(乙瑛、曹全、史晨等算之一)。
学书从隶书入手更佳等等
不过关于印本,上海辞书的本子没有见过,不好说
但是不是特别喜欢放大版的。我倾向于原大
c******y
发帖数: 547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放大版可以作辅助材料,原大是主要学习对象
大字和小字的写法不一样
另外,市面上绝大多数放大字帖都是修饰过的,失真了
张迁新出的本子不熟悉,不过,文物版的就足够了,价廉物美
张迁绝对是汉隶的最高峰之一,值得写一辈子的东西。不过,礼器,史晨,乙瑛,华山
等都很好。挑一个你看上去最喜欢的写。我对初学从曹全入持保留态度。太好看了,初
学者容易写的表面化。另外,礼器初学也有难度。
c******y
发帖数: 547
1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我同意lz大部分观点,
张迁是好东西,当属汉隶的顶峰之一(乙瑛、曹全、史晨等算之一)。
学书从隶书入手更佳等等
不过关于印本,上海辞书的本子没有见过,不好说
但是不是特别喜欢放大版的。我倾向于原大
c******y
发帖数: 547
1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隶代表作《东汉张迁碑》
放大版可以作辅助材料,原大是主要学习对象
大字和小字的写法不一样
另外,市面上绝大多数放大字帖都是修饰过的,失真了
张迁新出的本子不熟悉,不过,文物版的就足够了,价廉物美
张迁绝对是汉隶的最高峰之一,值得写一辈子的东西。不过,礼器,史晨,乙瑛,华山
等都很好。挑一个你看上去最喜欢的写。我对初学从曹全入持保留态度。太好看了,初
学者容易写的表面化。另外,礼器初学也有难度。
e****h
发帖数: 45
1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重读<史记>
日前无事,翻出了<史记>,很久没有读古文,有几分生涩,然而静下心来读读,
依稀感受到当年读史时,一个少年的激扬。
我并非一个勤奋的人,即便是指定的书目,也大半没读完。二十五史,多是为了
应付而翻翻,真正读全的,屈指可数,<史记>便是其中之一。
中学时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中华书局的三家注史记,薄薄一册,只有列传的一小
部份。好奇着买下了,读了读,突然不能自拔。跑到书店里捧回了一套<史记全本
新注>,沉迷其中,如痴如醉。
太史公的文章是极好的,行云流水,正如汉隶的曹全碑,虽秀丽,却质朴,全不
似六朝的浮靡,所以为先生所激赏,‘无韵之离骚’。
其实所以爱<史记>,与朝代有莫大关系。中国朝代频换,让人喜爱的却着实不多。
明清透着腐死的气息。魏晋虽有嵇康,陶潜,亦掩不住令人心凉的黑暗。治隆唐
宋,唐尚可,赵宋文至繁盛,武却积弱。有宋一代,让我感动的,多为风波亭岳
飞,崖山张世杰这样末路英雄的悲凉。
<史记>所载,春秋战国的个性张扬,百家争鸣。秦六王毕,四海一的气势,车
同轨,书同文的决心。汉初三世的晦韬养光,最后对匈奴的致命一击。我
们的民族生机勃勃,热血激扬,让人怎能压抑心中的向往。
战国张扬,
a***r
发帖数: 233
16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我的初中>>
我 的 初 中
汪曾褀
初中全名是高邮县立初级中学,是全县的最高学府。
地点在东门。原址是一个道观,名曰“赞化宫”。我上初中时,二门楣上还保留着
“赞化宫”的砖额,字是《曹全碑》体隶书。
赞化宫的遗物只有:一个白石砌得的圆形的放生池,池上有石桥。东北角有一座小
楼,楼的对面有一土阜。阜上有亭,亭子的墙壁外面涂成红色。我们就叫它“小亭子”
。亭之三面有圆形的窗洞。拳起两脚,坐在窗洞里,可以俯看墙外的土路。小亭之下长
了相当大一丛紫竹。小亭子左边有一棵楮树,我们那里叫“壳树”。还有一棵很奇怪的
树,叫“五谷树”,一棵树结五种形状不同的小果子。
初中的主要房屋是新建的。靠南墙是三间教室。对面是教导处和教员休息室。教室
之东,有一个圆门,门外有一座楼,两层。楼上是图书馆,主要藏书是几橱万有文库。
楼下是“住读生”的宿舍。
初中的主课是“英(文)、国(文)、算(数学)”。
出东门,有一道铁板桥,脚踏在上面,咚咚地响。桥下面是水闸,闸上闸下落差很
大,水声震耳,如同瀑布。
东门之东,过一小石桥,有几间瓦房。原本大概是一个什么祠,后来成了耕种学田的农
民的住家。瓦房外是打谷场。有一棵大桑树。
w****2
发帖数: 12072
17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中等水平的陈寅恪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为学者树碑立传,最重要的是厘清传主的学说,以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学术贡 献,
但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里,这方面的内容是付诸阙如的,这就好比给 修昔底德
立传而不细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给查尔斯达尔文立传而对进化 论语焉不详。尽
管陆键东在开篇即称陈寅恪为“学术大师”(第8页),“一生 学贯中西,能运用十数
种语言文字从事文史研究,这种学识与眼界,表明陈寅恪 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站在一个
旁人难以企及的学术境界,实惟世纪难遇的一个奇才” (第23页),并且每隔十几二
十页就催眠般地重复这个论调,但通篇没有令人信 服的论证来支持他的主张。
不妨以陈寅恪“精通十余国文字”为例,这很可能只是以讹传讹之说。依据 陈寅恪
1956年亲笔在中山大学填写的“个人简历”,1914年以前,他先后在日本、 德国、瑞
士和法国留学各一年,从1918年到1921年,各在美国和德国留学三年, 嗣后即归国担
任教职,按照常理并无“精通十余国文字”之可能。当然我们不能 排除陈寅恪是语言
天才的或然性,但非常之主张需要非常之证据,如果陆键东能 够证明陈寅恪出版过和
十余种语言相关的著译,或者最低限度曾用十几种语言写 过读...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