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 发帖数: 11067 | 1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
所特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
在这里我不妨稍说说自己的经验。我自幼就很爱好文学。在我所谓“爱好文学”,
就是欢喜哼哼有趣味的诗词和文章。后来到外国大学读书,就顺本来的偏好,决定研究
文学。在我当初所谓“研究文学”,原来不过是多哼哼有趣味的诗词和文章。我以为那
些外国大学的名教授可以告诉我哪些作品有趣味,并且向我解释它们何以有趣味的道理
。我当时隐隐约约地觉得这门学问叫做“文学批评”,所以在大学里就偏重“文学批评
”方面的功课。哪知道我费过五六年的功夫,所领教的几乎完全不是我原来所想望的。
比如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教授在讲堂上讲些什么呢了现在英国的学者最重“
版本的批评”。他们整年地讲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某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某一
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四折本”和“对折本”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
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某一段在某版本里为阔文,某一个
字是后来某个编辑者校改的。在我只略举几点已经就够使你看得不耐烦了,试想他...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2 摘自:《读书》
袁行霈
中国古代对诗歌艺术的把握,不重细密的分析,而重总体的品鉴。把握的方式是直观的
、印象的、顿悟的。“郊寒岛瘦”这四个字,不知被多少人引用过。若问:何谓“寒”
?何谓“瘦”?说这话的苏东坡本人也未必能作出精确的回答。他只是把自己对孟郊、
贾岛这两位诗人的总体感受说了出来,其中的意味要靠读者自己去体会。敖陶孙说:“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什么叫“气韵”?怎
样是“沉雄”?说曹植“风流”倒还好理解,为什么又是“自赏”?这些问题可以在比
较中意会,而难以讲得清楚。中国传统的诗歌艺术研究大抵是这样,以三言两语说出自
己的感受,如同朋友间的对床夜语,只求心灵的启迪,而无意于逻辑的实证;注重直观
的感受,而不甚注意建立理论体系。
传统的方法自有其长处。艺术不等于数学,艺术分析不能达到也不必追求数学计算
的精确性。审美判断以审美感受为基础,而审美感受的主体需要有较高的悟性。建立在
感受的基础上、靠妙悟作出的审美判断,往往比套用某种理论模式演绎出来的结论,更
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共鸣。然而传统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总体把握需要细密的分析作
为补充,艺...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7045 |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纵笔肆狂言 纵笔肆狂言
7/7/2013, 于橡树岭
1
近日闲暇,不觉又信步至郊外河边。清溪澹澹,远岫霭霭,一郡风雨,此地独徘徊。时
见一丛丛野草花,细雨中独自傍水而生,也无人惜,从教坠去,开也自在,谢也寂寂。
倒是百虑渐空——不,我并没有想起王维,没有想起“空山新雨后”,没有想起“胜事
空自知”,也没有想起“山中发红萼”。这些极致纯美的,那么明朗纯粹;与我现下之
倦倦郁结,乃至冷淡萧疏相去略远。
回家后,煮杯热茶,默默听雨打幽窗,晚凉天气,不期而然,就念起: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就好象,这些句子,原本就住在我心里。虽然我没有什么“山中客”好念的。然而,总
有那么点点若有所失,颇为惆怅,却不凄凉;似有心动,却无执著;若欲开解,终又郁
郁;——就是这么似淡非浓,似悲非伤,若忧而郁,亦即亦离,飘忽却又实在。如此种
种,在韦应物笔下,一一现来,却又从容淡然。
2
有的人写诗,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对形式的完美追求也好,对“志”或“道”的
寄托也好;有的人写诗,是为了求取功名,或者博取名声;有的人写诗,是为了体验俗
世之... 阅读全帖 |
|
q*****m 发帖数: 3339 | 4 co-期待!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
今有知心哥一气成篇。
大菜籽啊大菜籽,大呀嘛大菜籽! |
|
N********e 发帖数: 216 | 5 最近看洛神, 真是感慨红颜命舛,一代佳人,所托非人啊。 可怜曹子建,才高八斗
,一往情深,却无缘与佳人共度,真是教人唏嘘啊。
甄后在曹植做七步诗的时候,含泪掩帕一笑,梨花带雨,真是让人痛心啊。 |
|
c**********s 发帖数: 30 | 6 《红楼梦》真的结局(下部)
上篇文章完成后,一位叫“小人书”的网友提出新的证据,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洛神和北静王的爱妾
宝玉祭金钏去了。到哪儿祭去了?水仙庵,供洛神的地方。就在这儿宝玉说了那个
什么“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
用。”洛神的故事贺兄已经说明白了。
接着茗烟说了段特别奇怪的话:“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
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
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
,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魂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
,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
须眉浊物了。”
注意啊同志们,他这是说金钏姐姐呢么?“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
一位姐姐妹妹”是谁啊?姐姐就罢了,还有“妹妹”的事?大户人家有小厮管丫环叫“
妹妹”的么?还有:“知己之间”啊?!宝玉跟谁知己啊?是跟金钏姐姐啊?
更奇怪的是宝玉回家撒的那个谎:“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 |
|
W***9 发帖数: 4834 | 7 爱情,这个潘多拉的盒子跑出的妖雾,给人间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和灾难。可是一旦没有
了它,人们是又无法活下去的。
最近看了部分《蜗居》,发现贯穿《蜗居》的一条很重要的感情线就是“偷情”。无非
就是有钱的当官的爱上二奶的故事。在现实中,偷情包二奶,历经几朝几代、江湖岁月
依旧热闹非凡如火如荼,保守的中华民族的偷情,不外乎达官贵族和才子佳人,从宋思
明看古代,曹子建同洛神,贾宝玉同花袭人,宋徽宗同李师师……而生活在美国的我,
看到的是与国人不同的,当今普通美国人为了爱情的偷情和包二奶。
丽娣亚的车被偷了,那么是谁在这冰天雪地里零晨5点送她来上班?她终于红着脸说了
她男朋友的事情。
她们在一起已经八年了。丽娣亚的男朋友是已婚男人。他每天回家过夜,只在丽娣亚接
受手术治疗那几天他天天都在。
“I dont want to break his happy home."她说。
“I am in love with her". 他说。
我们医院的两位高职女人都是单身,男朋友自然是有,可是没人在意是否结婚。
看够了生死沉浮,有谁还在在意名份?为了名份结婚在美国人看来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在美国结婚是10美元就 |
|
D********i 发帖数: 514 | 8 双陆翻腾品格新,屡赢由彩岂由人。坐中时有全娇态,才见频输特地嗔。
如果说六博的上古博戏之冠,樗蒲是中古博戏之首,则中国近古博戏之王非双陆莫属。
双陆即“双六”,得名于长方形棋盘两侧左右各有六梁,共24个着棋点。双陆中所用掷
具说来毫不新鲜,就是两颗今日随处可见的六面体的骰子。至于棋子,黑白双方各15枚
,一般用不同色或染色的木头制成,而高品质棋具的材料可能是深色的犀角和浅色的象
牙。棋子俗称为“马”,据古人形容,形状如“捣衣椎”。其实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捣衣是什么意思,连号称国学大师的李敖都闹不清了,谁还见过那个椎啊。好在今天的
媒介发达,允许上图,来看一下双陆棋子的样子:
对双陆来源规则的整理,首推宋朝洪遵所著《谱双》一书。但在此书中,作者将“握槊
”、“长行”、 “波罗塞戏”等都视为双陆的别名,严重缺乏根据,很可能是出于人
类减轻认识负担的本能做出的主观简并行为。如前所述,博戏的基本框架历史极为悠长
,某地同时出现多种来源不同博戏的情形再正常不过,不必为同一对象。《事物纪原》
记载,“陈思王曹子建制双陆,置投子二”,把双陆的发明权归属于三国时期的曹植。
这也同样是“中国式忽悠”,... 阅读全帖 |
|
q*****i 发帖数: 1957 | 9 很多很多年前,我还在曹子建随军征乌桓的年纪,前座的女生对我说:“贾平凹那么好的散文,为什么要去写小说?”当时《废都》尚未付梓,我并不明她所指。不过因这句话的缘故,随后的十多年我毫无提笔写小说之意,至于散文,则握管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力求字字有声、有色、有光,终每每虎头而无尾。以至于今,小说自然是无所建树,散文也是乏善可陈。
这些年来,由江南而至日下,再由日下而至三藩,小说和散文,看得已不胜数,从总是人名长得让人记不住的俄罗斯小说到就算吃了脑白精也看不懂的先锋小说,从“环滁皆山也”的古风到余光中中西合璧的韵律,却似乎也没有认真思索过小说和散文的分别——自然并非形式或内容的。而那位女生所言随着彼时花逝,究竟何意,也已彻底不可考了。甚至于这句话本身,我也几乎忘记了。
今年初春回国,在少时常去的书店,于众多陌生的个性而费思量的名字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於梨华,于是抱得她的散文《飘零归何处》归。三月的江南,夜间仍寒意袭人,沏了一杯刚落下枝头的白茶,打开书后,至读完最后一个字才释手,此时茶水已然凉如窗外的夜色。一霎那,突然想起了女生说过的话。不是因为於梨华的散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0 熬夜熬到那么晚啊,momo.
好漂亮!你喜欢的东西,是都有点移情哎。我昨天看lin yiyun的那篇,也觉得像你自
己的经历。这个《寂寞的十七岁》,就让我想起你喜欢的马兆骏的那一年我们19岁。我
第一次跟jgg说的时候还说错成17岁,她说的确有一支那一年我17岁的歌,我也想起来
了,但现在又忘了歌手的名字,她当时说过的。
“曹子建随军征乌桓的年纪”,我还要去google,你说话爱转弯抹角。你小说散文当然
很有建树啦。不过小说我没看过几篇,给我看啊。嗯,我也觉得你对自己要求很高,“
力求字字有声有色”,所以上次我看到余华说写长篇要粗糙一点,觉得是经验之谈,我
还写在帖子里,让你和才子才女看。
你也喝tinte的安吉白茶?这么高雅,月夜读书喝茶。白先勇在台湾最出名的小说是《
游园惊梦》,收入中学课本的。於梨华也婚姻破裂啊。方方也离婚是不是。你那么有心
啊,心暖心酸心疼心欢的,很两面派哎,你灌水的时候很没心,喜欢冷嘲热讽。哎哎,
据说大家名家都是两面派的,从耶稣到尼采,都有exoteric speech和esoteric speech
两套,exoteric是对外的,esoteric是对内的 |
|
|
|
J*********8 发帖数: 4876 | 13 哈, 我是做饭婆, 哪有精不精致
也不怕你见笑
其实我每次看你写的东西都要想一想,
有些词句我还一下子消化不了. |
|
q*****i 发帖数: 1957 | 14 我写文章还是醋太多,比较酸,火候没有你做菜做得好 |
|
|
J*********8 发帖数: 4876 | 16 嘻嘻,真谦虚, 说到醋,
我一个朋友说我做菜喜欢放醋. |
|
|
|
|
q*****i 发帖数: 1957 | 20 9月我就开始每天上班拉
到时候你替我向版主请安 |
|
|
|
|
|
|
|
|
q*****i 发帖数: 1957 | 28 我没有不忿啦
有学者说过,不同的人,就是用某些东西来区分自己和别人,80后喜欢周董,70后喜欢
校长,都是给
自己插个标志。湖南人喜欢吃辣,江浙人喜欢清淡,东北人喜欢乱炖,都是一个标志和
认同感。喜欢
流行音乐,还是喜欢古典音乐,喜欢通俗小说,还是喜欢古典文化,就像不同地区喜欢
不同口味一
样。我没有说我就比别人高明,也没有说别人比我高,不同口味,敝帚自珍而已。
曾经有个朋友,湖南人,吃了一顿北京后海的孔乙己饭店,说,这么难吃的东西,你们
浙江人怎么会
喜欢。我想,流行和古典,也就是一个道理 |
|
|
|
|
n****o 发帖数: 2276 | 32 nod,nod,...
区分后还要追求别人的认同和尊重,有人跟则窃喜。 |
|
q*****i 发帖数: 1957 | 33 是啊,两难
有了最后一段,还有人说我不忿呢,呵呵
要是没有最后一段,恐怕不少人以为我是在发泄不满呢,所以只好画蛇添足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4 “恨不得把学校教学楼的栏杆拍断”很好玩,哈哈。我以为你是自愿读经管,立志以经
济报国呢。经管难道不是热门专业么?如果是调配的,怎么会调配到热门专业去?
charles lamb是很好。英国很多散文家都很厉害。我喜欢过一个叫j. b. priestley的
。我记得北大有个教授编过一本英国十几世纪散文选,我查了一下有一本杨周翰的《十
七世纪英国文学》,不知道是不是这本,反正选得也好,评得也很漂亮。后来上外的杨
自伍也编了一本《英国散文名篇欣赏》。我以前的老板、还有陆谷孙等老师,都说读散
文对英语提高很有帮助。但我不大读得进,好像觉得很散,而且可能不熟悉文化背景。
那本《英国散文名篇欣赏》,现在还在我书架上,我没看过几篇,觉得好难啊。
,那时候看的是三联书店刘炳善的译本。当时被命运送到了某校的经管学院,一想起将
来可能要在高耸的写字楼里谈生意,就恨不得把学校教学楼的栏杆拍断。这样的心情下
,兰姆的文字是最好的慰藉。在南海公司做小职员的兰姆,也可以在账本翻烂之余写出
隽永的文字,这对于彼时彷徨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苍白而足以自欺的希望,更不用说
他随笔的恬静散淡能舒我心头的郁闷。
甚至在提到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5 中文系都用字号称呼人的么?奇怪。我以前也认识好几个我们学校的中文系师兄师姐,
他们从来不说王师水照或者贾先生植芳的呀。
嗯嗯,各人有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东西,的确没有高下之分。不过你一点不土呀,你很古
今皆通呀,快女、萧敬腾你都知道,我一个都不认识。
不过用这些昵称“武装自己”我觉得没什么必要。我以前也说过,你和素问九斤她们都
喜欢用昵称,什么小胖小贾。当然灌水是很随意的事,用昵称无所谓。我自己比较严肃
死板,我再欣赏某人的作品,也不会对他本人有什么亲昵的感觉,昵称不起来。我觉得
欣赏有个客观距离比较好。用昵称来“武装自己”、表现自己对某个领域如何熟悉,就
更没必要了。写东西还是给大家看的,所以称呼上neutral一些、客观一些可能更好。
当然各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尺度和写作的context,比如灌水就很随便,散文也随意一些
,个人主观的好恶多一些。论文就严肃、客观一些。
,那时候看的是三联书店刘炳善的译本。当时被命运送到了某校的经管学院,一想起将
来可能要在高耸的写字楼里谈生意,就恨不得把学校教学楼的栏杆拍断。这样的心情下
,兰姆的文字是最好的慰藉。在南海公司做小职员的兰姆,也可以在账本翻 |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8 哈哈,我和小四一伙,以前每天晚上到浙版给当时的板斧月姐请安,然后就能吃包子。
现在浙版很少发包子呀,爵猫…… |
|
|
|
s*******y 发帖数: 46535 | 41 wh很开明,从她的文字里就能看出来,你需要好好学习,呵呵 |
|
q*****i 发帖数: 1957 | 42 嗬嗬,中文系有不少很烂的学生的
除了亦舒的东西别的都没看过的,照样毕业的也很多,灌水当然随便称呼,但是写东西
,用敬称,这还
是我觉得应该的。X师XX这种说法,肯定不是我的创造,至少在一部分人里面还是用的
。我也见过复旦历
史系的学生,人家提到谭其骧,也是尊称谭其老的。注意,不是谭老。
写东西也好,唱歌也好,不就是只有一部分人喜欢的么。何必一定要照顾其他人的口味
呢。就好像一个
杭邦菜的师傅,何必一定要做水煮鱼呢 |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5 哎我现在回帖很奇怪,怎么都是引用全文的,看上去很罗嗦。
你居然没有抢包子哎,这也很奇怪。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6 我哪有什么都读,我说我读不下来英国散文,不如阿J。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7 没有啊,我很严肃古板,连人家叫昵称我都pick一下。你比我开明多了,你还看sex
and city,还是city and sex的。 |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50 我那些师兄师姐不烂的,而且都是搞古典的。不过可能就是context不同,我跟他们都
是通信,很家常。看过他们的论文,好像也不是这么称呼。不过各个学校各个系风气都
不一样。
为啥不是谭老,是谭其老?
写东西是为谁,这又很难说了。很多作家都宣称是为自己。这还是一个balance的问题
吧,既有为己抒发的一面,也有为读者、为交流沟通的一面。既然要交流沟通,就力求
照顾大多数人吧。而且用不用昵称我觉得还有个taste的问题,用昵称显得有prejudice
,有偏好。我说的是昵称,比如小胖小帕之类,不是你的古人的字号,字号没有那么明
显的个人喜好在内,我觉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