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有道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n********n
发帖数: 8336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东方闪电"的错谬zt
东方闪电"的错谬
在本书第二章的内容中,我们谈到邪教"东方闪电""书卷"的作者、分类、内容。
在第三章中,我们谈到了闪电在国内外的发展。在本章中,我们将根据"女基督""书卷"
的内容,及闪电发展过程中所用的手段等,把"东方闪电"的错谬、恶行予以归类,分别
是信仰方面的错谬、道德方面的败坏和手段方面的卑鄙,然后借着主的话给予批驳抵制

一、信仰方面的错谬
首先,我们来看闪电信仰方面的错谬,通过对其书卷的查考,现将其错谬分述如
下:
(一)"女基督"对真神的否认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神的三位一体、神的位格、神的基本属性和神的道德属性等
,都是基督徒最基本的信仰根基;神的存在也是一个毋须辩驳的事实。而"女基督"竟荒
诞地自称,"重返肉身的'全能神'";与此同时,"女基督"也在她的书中,不遗余力地否
认了神的存在、位格和属性。请参《话在肉身显现》550页"......在宗教的传统观念里
你们接受得太深了,你们中毒太深了。所以,对这事你们也是中了流毒的,因为三而一
的神根本不存在,也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根本不存在,这都是人的传统
观念,是人的错谬的认识法......"
1、否认神的三... 阅读全帖
b******8
发帖数: 141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她,回家了……
今天我无意中点开一个文档看到一篇文章名字是《她,回家了……》看了这篇文章也勾
起了自己的伤感……回想自己没信神那段人生虽然没有主人公那样的凄惨、悲凉,但也
没有幸福的人生,也是很苦,很累,也是充满忧伤与忧伤……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都有一份伤,一份痛,一份凄凉,一份无奈,都有很多的难言
之苦,这种苦是任何人与任何东西无法解决与替代,不是人吃顿好了或去哪玩一玩或者
用酒麻痹自己等等就彻底解决的……
“国度随着神话的完善而逐步成形在地上,人也逐步恢复正常,从而在地建立神心中的
国度。在神的国度之中,所有的子民都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不再是冷若冰霜的冬天,而
是四季如春的春城世界,人不再接触人间的凄凉,不再忍受人间的寒冷。人与人不再相
争,国与国不再争战,不再有残杀之状,不再有残杀之状,全地充满喜乐之气,到处洋
溢人间的温暖。再也听不到天使的哭泣之声,无人再向神诉说苦衷。今天,你们都在神
面前生活,明天,都在神的国中生存,这不正是神赐给人的最大祝福吗?”摘自《话在
肉身显现·神向全宇的发声·第二十篇说话》
神知道到人的伤与痛,只有道成肉身的神亲自体察人间之苦,借此发表了人类蒙拯救的
一切真理,...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32
3
中华佛教论坛
开卷有异--读南怀谨的《如何修证佛法》
老书呆子
此书题目十分诱人,又冠以“中国神秘文化研究丛书”,更让我心动,于是花14元人民币
买了一本,兴冲冲把家还;有诗为证:
“生死大迷解不开,指路明灯请回来;
我佛如来慈悲大,从今度化老书呆。”
翻过目录,是编者的话(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编辑室),其中(四)说“本书最大的特
点是:对于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都一一点破。”
太好了!佛法者,无上正等正觉之宇宙大真理,又谓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译究竟圆满
的智慧,岂能犯错误!
读!刚读就发现上当了!书中充斥了“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
唉,还是由老书呆给一一点破吧。
在第三页写道“其实,假如你真能做到天天在那里一动都不动,即使你没有道,别人也认
为你有道,皈依弟子也都来了。”这一段是接前面说打坐的,看来南氏没有好好地打坐,
老书呆问了问出家的师兄大德,他说这纯粹是没有常识的胡说八道!不经多年的修练(道
),别说天天坐着一动拨动,半天都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诸位不妨盘腿一
试。
翻过这页往下看,又出了大问题!
南氏由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抬头睹明星而悟
Y**u
发帖数: 5466
4
第一节 学道
○世人学道不成,病在好高恶下。哪知高处有险,低处安然,就象掘井似的,不往
高处去掘,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得这样,要在下边兜底补漏,别人不要的、你捡着
,别人不做的、你去做,别人厌恶的、你别嫌,象水的就下,把一切东西全都托起来。
不求人知,不恃己长,不言己功,众人宾服你,那才是道。
○人的心里,总是好高,都是爱好。哪知,事全糟在高上、坏在好上,好上、高处
哪里有道呢?人是正眼没开,把道看错啦!别人不做的、你去做,别人抛弃的、你捡来
,那就是德,也就是道。象水的就下,把一切物全托起来,自然归服你,自然服从你,
这就叫托底。可惜人都好抢上,不肯就下,所以离道远啦!
○学道先学低,不可着相。我和刘振明先学讨饭,讨饭三个月,行路二千里。某人
跟刘学道,刘卧他也卧,刘坐他也坐,寸步不离,旁人说他准得道。我说他一辈子也得
不着!因为他学的是假相,离道太远啦!
○高的少,低的多,你讲的道高,高人能有几个?必须能高能低才算有道,高处钻
不透不能成,低处低不到底不能成。
○我学道先学损、学穷,别人学高、学讲学问,所以没赶上我。
○知足才能落底,知足才能得道,这是得道的要诀。
○好高是贪、怕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专一其心
王又问那先:「什么才是系念诸善呢?」那先说:「譬如要择取花之香味,用丝
袋子缝合起来,风就吹不了。」那先又说道:「譬如替王守财库的人,就能知道其库中
金银、珠玉、琉璃珍宝有多少。」那先说道:「修道之人想要证悟佛道,应当按时念诵
三十七品***经文。佛陀曾说道:「意念应该像这样端正,这便是我所说的使人解脱。
』修道之人忆念诸善,就有道意,有道意则知道何为善恶,知道什么该当践行,知道什
么不可行,知道区分黑白;思念专一之後,便能抛弃恶念而依善法修持。」
那先说:「譬如王有守门之人,知道王有自己所尊敬的人,有所不尊敬的,知道有
对王不利的人。所有被王尊敬,并对王有好处的人,便允许他们进来。看到王所不敬之
人,以及於王不利之人,则拒之门外。修道的人持守意念亦像这样,各种善事便自然地
允许进入心中,各种不善之事便拒之心念之外。意念控制人的善恶行为便是这样。」那
先说:「佛经上说:『人应当自己坚守并保护其意念及不要任由六根追逐六尘,而招感
爱欲烦恼。人若能坚守意念十分牢固的话,自然会有超度世间之苦的时候。』」王说道
:「说得好哇!说得好哇!」
王又问那先:「什么才叫做专一其心呢?」那先
r*****d
发帖数: 922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悔过好病(39)
末学将网上王凤仪老善人的言行录拜读了一遍.非常感慨.受益良多.感觉老善
人是在用实际行动来演示六祖慧能大师所传的<<无相诵>>.
"讲出来的是理,行出来的是道." 没有道的人如末学只能如鹦鹉学舌,而有道的人如老善人则应机说
法.用儒家的名词讲佛教的道理.
a**u
发帖数: 8107
7
☆─────────────────────────────────────☆
lixiaoyao (逍遥公子) 于 (Sun Nov 14 06:26:24 1999) 提到:
中华佛教论坛
开卷有异--读南怀谨的《如何修证佛法》
老书呆子
此书题目十分诱人,又冠以“中国神秘文化研究丛书”,更让我心动,于是花14元人民币
买了一本,兴冲冲把家还;有诗为证:
“生死大迷解不开,指路明灯请回来;
我佛如来慈悲大,从今度化老书呆。”
翻过目录,是编者的话(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编辑室),其中(四)说“本书最大的特
点是:对于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都一一点破。”
太好了!佛法者,无上正等正觉之宇宙大真理,又谓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译究竟圆满
的智慧,岂能犯错误!
读!刚读就发现上当了!书中充斥了“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
唉,还是由老书呆给一一点破吧。
在第三页写道“其实,假如你真能做到天天在那里一动都不动,即使你没有道,别人也认
为你有道,皈依弟子也都来了。”这一段是接前面说打坐的,看来南氏没有好好地打坐,
老书呆问了问出家的师兄大德,他说这纯粹是没有常识...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8
☆─────────────────────────────────────☆
zoun (zoun) 于 (Tue Aug 31 10:31:45 2010,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youcanfly (四海为家),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31 09:22:34 2010, 美东)
国际金融报 2010-08-30 22:48:37
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捐赠给慈善基
金。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
,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大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
事业。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
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作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
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他们对贫乞者的接济和给联合之路劝募协会的捐...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济公辩诬
http://www.fosss.org/fengfeng/Index.html
为济公辩诬
冯冯
中国佛教小说,最深入民间的,当推“济公传”。其受欢迎之程度,不亚于“西游记”
。一提济公和尚,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敬仰。
济公是一位济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经常拯救苦难,济贫扶困。济公
是确有其人,在南宋高宗年间,曾住持西湖净慧寺与灵隐寺;弘法利生,普渡众生。施
粥赈济,赠药义诊,救活无数贫苦的灾民──当时金国侵宋,北方战祸频仍。灾民扶老
携幼,逃往江南,数以百万计。济公和尚遂发动临安(杭州)的官民士绅,共襄佛教,
济世扶危,活人无数。于是得天下之景仰,尊称为活佛。
修苦行的济公精通医术,当时夙夜不懈,救治难民的病患,竟至废寝忘餐,连僧袍也无
暇更换,衣敝亦不自觉。他不修边幅,不拘礼仪形迹;他慈悲和蔼,旷达恢谐,谈笑风
生。
民间传颂济公和尚之德,辗转相传,以讹传讹,越来越走了样儿;以致后来说书的,竟
把济公的形象形容得像“济公传”中所描画的那种造型:
“脸不洗,头不剃;醉眼乜斜睁又闭。若痴若傻若癫狂,到处恢谐好要戏。”
“破僧衣,不趁体;上下窟窿钱串记。丝绦七断与八结,大小...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神会禅师对缘起法的无知
这段的上下文:
“马别驾遂问:天下应帝廷僧,唯说因缘,即不言自然;天下应帝廷道士,虽说自然,即
不言因缘。
答曰:僧唯独立因缘,不言自然者,是僧之愚过。道士唯独立自然,不言因缘者,道士
愚过。
马别驾言:僧家因缘可知,何者即是僧家自然?若是道家自然可知,者何即是道家因缘?
和尚答:僧家自然者,众生本性也。又经文所说:“众生有自然智无师智。”此是自然
义。道士家因缘者,道得称自然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道以下,
并属因缘。若其无,一从何生。今言一者,因道而立;若其无道,万物不生。今言万物者
,为有道故,始有万物;若其无道,亦无万物,今言万物者,并属因缘。”
最后这段,“今言一者,因道而立;若其无道,万物不生。
今言万物者,为有道故,始有万物;若其无道,亦无万物,”
也就是在叙述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这个话,也只是为了向初学者解释 道家的说法也蕴含了因缘的意味,
硬要扭曲成神会大师把“道家的那套思想当成了缘起法”
和“对于佛法最重要的缘起法却是惊人的无知”,。。。。。
这种打风车真是一些人的好运动。
q****n
发帖数: 4574
11
九年前,朱博士有个美国好莱坞的朋友金博士(Doctor King),到台湾来请教南老师
有关佛法方面的问题。这位金博士年纪轻轻,卅来岁,基督教家庭出身,学的是音乐,
对佛法特别有兴趣,铃木大拙等各家的禅学著作、大般若经、及若干小乘英译佛典都曾
涉猎,并有在锡兰斯里兰卡某处习定一年多的经验,是一个受现代高等教育的西方佛教
青年。
他在台期间也随众听南老师讲课,由朱博士当场传译,由于语言的隔阂,对于所讲内容
的吸收颇感吃力。后来他要求朱博士有空带他去参访台湾地区的有道之士,朱博士当时
很忙,抽不了身,便找上了我,要我带著这位到处寻师访道的老外,到外面去走走玩玩
。我说我也不晓得那个是有道之士,帮不上忙啊!后来经不了再三的请托,推辞不掉,
只好勉强应命。
我说,那看谁呢?朱博士说随便,再问金博士的意见,他说他喜欢修禅的和尚,在家出
家二者都想见识见识。这下我可傻了眼,谁又知道谁会禅呢?我问他:‘你在西方基督
教家庭长大,怎么也喜欢搞这一套啊?’他笑笑说:‘我不知道,大概前生我喜欢玩这
个吧!’我说:‘你们美国人也讲前生?’他理直气壮地答道:‘怎么不讲啊!’
大家就这样聊了聊,彼此有了认识。隔...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2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3
第11章 曹洞法系(上)——唐宋时期
一、三代催生
从中国禅宗在精神文化领域举世公认的特行独立品格而言,可以把曹洞宗与其它
几个宗派,称作“思想界的贵族”(真正的思想者)。这个“思想界的贵族”之所以能
够成立,因缘当然不一而足,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石头希迁、药山惟俨和云岩昙
晟为代表的三代禅者,代代相续,直接地培育、养成了曹洞宗的思想来源和宗风底蕴,
曹洞宗就是以上三代禅思想家一以贯之培养催生的结晶。
在曹洞宗正式创立前夕,即公元九世纪下半叶(以良价和本寂二位创立者活动年代
计)之前,中国佛教刚完成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深刻革命——就是禅宗“南宗”的兴起和
发展,这场革新运动,由慧能肇其端,当属确凿无疑,但是,严格地说来,“南宗”在
历史上争取到其主流地位,特别是在思想义理上完善成熟、得以巩固其根基,却是在慧
能之后,亦即由公元八世纪初叶开始的百余年间——这段艰苦卓绝又精彩纷呈的历程,
为时一百五十年左右,胡适之曾这样描摹过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从公元700年
至850年,在这一百多年中,包括盛唐和中唐、是禅宗极盛的时期,这在中国佛教中
是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4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老子与庄周
第六节 老子与庄周
《道德经》五千言,确是战国时期的著作。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说,《道德经》的
著者是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李耳。李耳的儿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
段干。前二七三年,宗被秦白起击败,魏使宗献南阳求和。《史记·魏世家、六国表》
与《战国策·魏策》均有记载。宗(《魏策》作段干崇)是战国后期人,事无可疑,那
末,李耳的年代也可以推知。宗儿子名注。注儿子名宫。宫玄孙名假。假在汉文帝时做
官。假儿子名解,为胶西王邛(前一五四年邛死)的太傅,就在齐地住家。司马谈、司
马迁父子崇尚黄老,《史记》在《老子列传》记李耳世系,在《乐毅列传》后记道家传
授,体例略同《孔子世家》与《仲尼弟子列传》。《史记》叙述李耳乡里世系及师弟传
授,如此明确,必有根据,决非虚构。
据《礼记·曾子问篇》,孔子师事老聃,是老聃确有其人。战国诸子创学说,多依托古
人,道家书依托尤多。《汉书·艺文志》道家:《老子邻氏经传》四篇。班固自注:“
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班固生在东汉初年,不曾怀疑《老子》非李耳所作。道家书
有《伊尹》(商汤相)五十一篇,《太公》(周文王师)二百三十七篇,《辛甲》(周
太史)二...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6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用恶人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
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
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
;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
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
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
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
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引语]
本章是对“自然无为”思想的引申。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数”、“善闭”
、“善结”作喻指,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于自然,不必
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无可挑剔。这一章又发挥了不自见、
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道理,不从正面“贵其师”,不从反面“... 阅读全帖
j*****6
发帖数: 1059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老子与圣经 远志明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316 (约3:16),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老子与圣经 远志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23:32:05 2011, 美东)
参考,远牧师的一些观点有争议。
http://www.cclw.net/gospel/explore/lzysj/index.html
一下来自远志明《神州》:
“道,天地之母,万物之根,众妙之源(《老子》)。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
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道,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生命在他里头,
这生命是人的光(《圣经》)。(学者梁燕城访谈)太初有道_道(Logos)是信息的意思_
神的话成为万有的根据_也成为万有的规律。当代的量子力学就非常奇妙地发现_万有事
实上是根据很多信息的秩序组成_这主要是由DavidBohm,著名的量子力学大师提出_说万
有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_叫"ImplicateOrder"_里面都是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_造成我们
看见的秩序_叫作"ExplicateOrder。中文「道」这个字也有...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宪问第十四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
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
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
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
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
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
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
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
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
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
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
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
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
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
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
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树叶。森林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defb10100bvhe.html
有一次佛陀在带领弟子乞食的过程中,经过一片森林,他抓起一把树叶,问弟子:我手
里的树叶多还是森林中的树叶多?
弟子说,当然是树林中的树叶多。
佛于是说:我能讲的法像森林里的树叶那么多,但是那些法我不说,我只说手里的树叶
。因为这些才跟解脱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学佛好像很时髦。国家的政策各方面也比较变通。使很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教
。但是佛法有这样的说法。“佛法所缘。缘苦众生”。因为生命中有苦才会让人们有所
触动、反省。从而使人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实际上佛开始说法并没有那么复杂,没
有那么复杂的现象。
佛法在原始传播时是很简单的。因为它就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很复杂
的仪式、仪轨,以各种很复杂的修行模式出现。佛刚开始说法说得很简单,就是说的四
谛:苦、集、灭、道。它告诉你一种方式和角度,说一切皆苦。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就
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每个人都想觉,之所以不觉是由于很多因素。我们没能足够地
去认知生命的本质和思维状态,所以会让我们有很多痛苦产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4
☆─────────────────────────────────────☆
john316 (约3:16) 于 (Sun Jul 17 00:02:03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john316 (约3:16),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老子与圣经 远志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23:32:05 2011, 美东)
参考,远牧师的一些观点有争议。
http://www.cclw.net/gospel/explore/lzysj/index.html
一下来自远志明《神州》:
“道,天地之母,万物之根,众妙之源(《老子》)。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
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道,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生命在他里头,
这生命是人的光(《圣经》)。(学者梁燕城访谈)太初有道_道(Logos)是信息的意思_
神的话成为万有的根据_也成为万有的规律。当代的量子力学就非常奇妙地发现_万有事
实上是根据很多信息的秩序组成_这主要是由DavidBohm,著名的量子力学大师提出_说万
有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_叫"...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真九要》
【清】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 著
修真九要序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
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
之。
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
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
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幸逢吾师龛谷老人,略
闻香风,始知自己从前之错,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错。因述吾师之意,提其修真纲领,
总为九条,名曰修真九要。其法由浅及深,自卑登高,为初学之人作个梯级。不论学道
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终必深造自得,且能识的盲师明师,辨得邪道正道。纵不
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庶不至空过岁月,虚度一生矣。
时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菊月九日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叙於自在窝中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百年岁月,瞬息间耳。无常一到,纵有金穴银山,
买不得性命;孝子贤孙,分不了忧愁。若不及早打点,临时手忙脚乱,阎王老子不肯留
情,一失人身,万劫沉沦。有志于道者,须将这个关口急急打开,方有...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孔老思想 下(ZZ)
八:孔老思想 下
道可道,非常道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容易地将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组合在一起了。有
了这样的准备,我们就可以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一直刻意回避的一个话题,那就是《老
子》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以这样的六个字开始了对他思想的诠
释,而正是这六个字,使得老子思想与玄妙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这句话比较普遍的解释
是:“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
发现并阐述万物的道,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真正的道是什么。也有人以为道是可以意
会而不可言传的,例如庄子。如此一来,道就变成不可知的了。由于道是万物的根本,
如果道不可知,或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则贯穿了道的精神的万物也就玄妙起来,以道
为核心的老子思想自然也就成了玄妙的思想。道真的不可知吗?如果老子真的认为道是
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那他就会像庄子一样告诉我们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在太极之上
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并且道是不可知的(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可是老子却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中几次详尽地描述道的特征:“道之为物,惟恍
惟惚”;“独立而不改,...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7
第四章 有關急證精神的探討
關於急證問題,印順法師持否定的態度,而現代禪則給予完全的肯定。這個問題之
所以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最初是源於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對印順法師的批評性評
論。他說:「至於,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薩行』?以及重視修證的禪者是
『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嗎?我認為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而已。」對此,印順法師
並不認為自己批評禪宗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是「個人的看法」,相反,他認為李
元松先生對他的批評沒有道理。印順法師說: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他自己卻說:「臨濟與德
山,都是禪門的天王巨星,死在他們手下,證得阿羅漢的不知凡幾」。原來禪門所證得
的,是阿羅漢,這不是聲聞乘──小乘的聖果嗎?這是現代禪的新解說,在古代禪師們
,怕都說是「見性成佛」的。我曾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現代禪批評說
:「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不過事實確是如此,禪師們是證阿羅漢的,那就與我
見解相同了!
這就是說,雙方都肯定印順法師的確認為禪宗的行為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爭論
點僅僅在於這個主張是不是正確的問題。對此,印順法師最初立論的出發點...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命的奥秘_ZHUAN
生命的奥秘
你们知道出家人是怎么吃东西吗?他们吃苹果总是全部吃掉,为什么那么吃,他们也不
知道,只是考虑到节省的原则,实际道理不只是那么一点点,它特别深。
当生物处于高等生命状态时,它们会往生到比较高等的物质星球,在那上边享受比
较高等的物质待遇。我们搞不懂,会认为那些星球没有这么高等。比如说月亮,它本身
的质量就比地球高很多。可是人类到达月球看到的只是一片荒漠、死灰,没有水,没有
空气。月亮的概念不是那样。我们经由六根所能观察到的这个物质世界的概念太微薄、
太有限了。所以,以人类的眼光判定某些星球是否有生物、生命质量如何,用我们的方
法去量,都是没有结果的,最后全要被推翻,都没有用。
太阳系里的许多星球都比地球要高很多等,包括火星、木星、土星都比地球高很多
等。我们最临近的卫星──月球,也比地球高很多等。人需要在这个地球上做许多功德
之后才能够往生到月球上去。如果没有月亮的存在,地球上就没有生物存在。
今日的地球人胆敢设想炸掉月球,真是荒唐之极!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得以在这块
土地上生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由月亮决定的。月亮的这种性能不是任何其它的星球
所能取代...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神兽麒麟,东方独角兽和孔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523086/
晉朝王嘉所撰的《拾遺記》卷三周靈王一節裏,對孔子誕生前後的異象有極詳盡的描寫
,這一段記載寫道:
孔子誕生的那天晚上,有二條蒼龍從天上下來,蜷附在孔子母親顏徵在的房間,顏徵在
就做夢而生孔子。當時有二位神女,擎著香露從空中而來,替徵在沐浴。天帝並下令啟
奏鈞天之樂。
空中有聲音傳下來說:上天感動生了聖子,所以降以和樂笙鏞之音,和俗世音樂
不同呀!
又有五位老者來到徵在的房間祝賀,他們是五星(火水木金土)之精。
孔子還沒誕生以前,就曾有麟出現在山東曲阜,口吐玉書,上面寫著:『水精之子
,係衰周而素王』。素王是指有王者之道而無王者之位的聖人,所以孔子誕生當晚,有
二龍繞室,五星列庭,顏徵在很賢慧聰明,知道這是神異現象,使用繡紱繫著麟角,第
二天麟才離去。
孔子為學與麒麟
麟吐玉书的典故。据说,孔子原先的学问并不很深。他虽四处求教,可是那个时候还没
有书,孔子常常为这件事苦恼。一天夜里,他迷迷糊糊地看到,有一个地方忽然冒出一
股赤红赤红的烟气,聚在一起经久不散。孔子一下惊醒起来。他想,莫非有圣贤出世,
要...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652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脫下袈裟 披戴基督 (转载)
haha, I found a link on this story: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34605.html
净空法师参访基督教“道风山”--转自凤凰佛教
我一有年,很早,大概是七七年还是七八年的时侯,我记得我初到香港去讲经,香港常
怀法师告诉我,香港有个基督教的机构,叫道风山,他们做什么工作呢?
专们把出家人,出家人那时侯到香港之后,没有依靠,没有地方住,他们接待,接待得
非常优厚,供给你吃,供给你住,天天带你游玩,它里头还有佛堂,你看他多开放,基
督教里有佛堂,天天叫你拜佛,叫你读经,待你好得不得了,人总有感情,过个二三个
月,哎呀,基督教好,佛教不行,佛教道场不能住,法师理都不理,哪有基督教这么热
心对待我,以后经也不念了,佛也不拜了,到他的教堂去了,很多法师都还俗了,都进
入他那里面去。
常怀法师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说:“那难得”。我说:“我们去看看”。
我就到道风山去参访,去访问,看看里面有一些法师,已经穿了还俗的衣服,告诉我,
基督教怎么样慈悲,怎么样博爱,说得很好。道风山的主人来接见我,大概也是想劝我。
我看了之后我说:“...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1
阿罗汉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触,想等等也都是取蕴啊。
南传只认为在以涅盘为所缘的刹那,能缘的果心以及伴随果心生起的名法,不属于取蕴。
-- 应该是”取蕴”的定义问题
-- 南传还包含 “其它人的执取”
南传的取蕴还包含什么其它概念我就不知了
-- 我为什么那么在乎日常状态呢? 因为那是所有人包含佛陀最常处的状态,
-- 要把这个状态顾好比较重要。
-- 我只在乎这个状态顾好了没有。还有没有贪嗔痴,无明解了没,十结解了没。
-- 致于名词定义或整个要怎么解释,或者是否上面还有特定状态,要怎么说法,那就
再说,
这样说那样说,只要自圆其说。
执其身为常,为我,为我所。
注意,这个“我”,可绝对不是代表自我主体的我。你对我见的我,还是缺乏正确理解。
-- 你的”我见”如何解释? 在这个解释下,举个我犯错的例子
凡夫将阿罗汉的色身执着为恒常存在的,执着为被某某东西所控制主宰的,属于某某东
西的。即是升起“我取”,“我所取”
-- 我没有认为阿罗汉色身恒常存在,被什么东西控制呀? 为何你认为我有这样的看法
?
或者你是说,我不把阿罗汉色身列为取蕴,
就是认为阿...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2
☆─────────────────────────────────────☆
tmouse (猪头) 于 (Sun Aug 12 16:34:36 2012,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tmouse (猪头),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脫下袈裟 披戴基督(佛教徒信主見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2 16:29:18 2012, 美东)
郑丽津,一位在佛教修行二十三年的法师,为什么在聆听耶稣基督的福音之后,竟欢然
背起她的十字架跟随主?这样变背后的缘由是什么?
第一部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N-8aRJS6M
第二部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0ARj5gCYFE&feature=relmfu
第三部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tVXxUFiPTI
☆─────────────────────────────────────☆
ruibarca (rui) 于 (Sun Aug 12 16:36...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4
剛剛看到的 :
關於中陰身有無的討論, 在此就不提大乘經典中的論說了,
謹就阿含经及部派佛教說明有中陰身(中有)的经典论说才提出參考 :
===
阿含经
《中阿含经·大品·嗏帝经》:
复次三事合会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於母
胎。[22]

《中阿含经·七法品·善人往经》:
『佛言。云何为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
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如是行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然未得证。
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烧麸。缠燃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
结已断。得中般涅盘[23]。是谓第一善人所往至处。世间谛如有。[24]』
《杂阿含经·九五七经》:
『婆蹉白佛。众生於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馀处。云何有馀。佛告婆蹉。众生於此处
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馀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馀。[25]』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26]记述了十七中阴有。如: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欝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
子。其人见於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无苦恼...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义净法师的故事(1)
义净,俗姓张,字文明,法号义净。他于公元635年出生于山茌县山茌镇(今济南市长
清区张夏镇),公元642年出家于四禅寺(原名土窟寺,元朝时更名永庆寺)。
在中国佛教史上,义净大师(635—713)与东晋的法显大师和唐代的玄奘大师并称为中
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与后秦的鸠摩罗什大师、梁朝的真谛大师和唐代的玄奘大师
并称为“四大译经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海上求法第一人。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
、韩等多种文字,对世界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双珠现世
义净,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出生在齐州山茌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周
围的一座山庄。
义净的父亲和母亲都笃信佛法,平日以耕读度日,广作善事,闻名遐迩。
祖上曾当过东齐的郡守,后来看到兵荒马乱、豺狼当道,就隐居不仕。到了祖父和父亲
这两代,都恪守祖训,在州城旁的一处偏僻山村隐居。几间茅屋,几块薄田,依山傍水
,绿荫环抱。农活忙时,每天与农夫为伴,乡亲邻里相处得很好,互相帮助,不分你我
。平时教子读书,诵经礼佛,日子倒也过得快乐。
这一年,天气出奇地暖和,七个月内滴雨全无,河流枯竭。禾苗一天天枯萎,造成了多
年少见的灾荒,整个河南道和...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怎么看待死亡和投胎?
阿含,在南傳就是尼柯耶,以下有沒有您想看的東西 ?
===
阿含经
《中阿含经·大品·嗏帝经》:
复次三事合会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於母
胎。[22]

《中阿含经·七法品·善人往经》:
『佛言。云何为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
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如是行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然未得证。
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烧麸。缠燃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
结已断。得中般涅盘[23]。是谓第一善人所往至处。世间谛如有。[24]』
《杂阿含经·九五七经》:
『婆蹉白佛。众生於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馀处。云何有馀。佛告婆蹉。众生於此处
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馀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馀。[25]』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26]记述了十七中阴有。如: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欝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
子。其人见於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无苦恼故。其心不
浊。以清净心。舍其寿命。受中阴身。见天宫殿。
作如是念。我当升此宫殿游戏。...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39
担负弘法利生的使命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9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给大家讲讲弘法利生。
现在我们所投生的是贤劫。贤劫中会出现一千尊佛陀,在印度菩提树下示现成佛。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后在印度菩提树下
示现成佛。
太子悉达多有一次出巡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生老病死的情景,于是生起了强烈的出
离心,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出家。他诞生的时候,看相大师告诉净饭王,这个孩子若是在
家,可以成为转轮王;若是出家,会成为佛陀。他没有继承王位,而是选择了出家,当
时只有二十九岁。出家后,他修习了六年的世间禅定,但是没有成就。最后,他来到了
菩提树下,在地上铺了一层吉祥草,在其上打坐入定。打坐前,他立下誓言:“乃至未
得无漏果,期间不解跏趺坐,此垫我身纵干枯,聚合皮骨纵分散,未得数劫难得果,身
于此垫不动摇”。
“乃至未得无漏果”:他求的是“无漏”的果位。“有漏皆苦”,都是痛苦的。他
求的是“无漏果”,是没有痛苦的解脱果位。
“期间不解跏趺坐”:在这座期间,我一定要获得...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家《文始真经》 转读
第三篇 极
极者,尊圣人也。
关尹子曰: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贤愚,故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
,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
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无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谦;天下之物,无得以外之
,故含之以虚;天下之物,无得以难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无得以窒之,故变之
以权。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礼;以此和天下,可以作乐;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财;以此
周天下,可以御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观天下,可以制器。圣人不以一己治
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归功于圣人,圣人任功于天下。所以尧舜禹汤之治天下,
天下皆曰自然。曰:天无不覆,有生有杀,而天无爱恶。日无不照,有妍有丑,而日无
厚薄。
曰:圣人之道天命,非圣人能自道;圣人之德时符,非圣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为,非
圣人能自事。是以圣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曰:圣人知我无我,故同之以仁;知事无我,故权之以义;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
识无我,故照之以智;知言无我,故守之以信。
曰: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为仁。仁义礼智信,各兼五
者,圣人一之不...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家《文始真经》 转读
第九篇 药
药者,杂治也。
关尹子曰: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
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天既无可必
者人,人无能必者事。惟去事离人,则我在我,惟可即可。未有当繁简可,当戒忍可,
当勤惰可。
曰: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辨之极者,知辨果不足以喻物,故讷;勇之
极者,知勇果不足以胜物,故怯。
曰:天地万物,无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应;我非我,我不得不养。虽应物
,未尝有物;虽养我,未尝有我。勿曰外物,然后外我,勿曰外形,然后外心。道一而
已,不可序进。
曰: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见大者亦不见小,见迩者亦
不见远,闻大者亦不闻小,闻迩者亦不闻远。圣人无所见,故能无不见,无所闻,故能
无不闻。
曰:目之所见,不知其几何,或爱金,或爱玉,是执一色为目也。耳之所闻,不知其几
何,或爱钟,或爱鼓,是执一声为耳也。惟圣人不慕之,不拒之,不处之。
曰:善今者可以行古,善末者可以立本。
曰:狡胜贼,能捕贼,勇胜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胜物,乃能利物,能忘
道,乃能有道。
...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家《文始真经》 转读
第三篇 极
极者,尊圣人也。
关尹子曰: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贤愚,故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
,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
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无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谦;天下之物,无得以外之
,故含之以虚;天下之物,无得以难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无得以窒之,故变之
以权。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礼;以此和天下,可以作乐;以此公天下,可以理财;以此
周天下,可以御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观天下,可以制器。圣人不以一己治
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归功于圣人,圣人任功于天下。所以尧舜禹汤之治天下,
天下皆曰自然。曰:天无不覆,有生有杀,而天无爱恶。日无不照,有妍有丑,而日无
厚薄。
曰:圣人之道天命,非圣人能自道;圣人之德时符,非圣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为,非
圣人能自事。是以圣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曰:圣人知我无我,故同之以仁;知事无我,故权之以义;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
识无我,故照之以智;知言无我,故守之以信。
曰: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为仁。仁义礼智信,各兼五
者,圣人一之不...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家《文始真经》 转读
第九篇 药
药者,杂治也。
关尹子曰: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
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天既无可必
者人,人无能必者事。惟去事离人,则我在我,惟可即可。未有当繁简可,当戒忍可,
当勤惰可。
曰: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辨之极者,知辨果不足以喻物,故讷;勇之
极者,知勇果不足以胜物,故怯。
曰:天地万物,无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应;我非我,我不得不养。虽应物
,未尝有物;虽养我,未尝有我。勿曰外物,然后外我,勿曰外形,然后外心。道一而
已,不可序进。
曰: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见大者亦不见小,见迩者亦
不见远,闻大者亦不闻小,闻迩者亦不闻远。圣人无所见,故能无不见,无所闻,故能
无不闻。
曰:目之所见,不知其几何,或爱金,或爱玉,是执一色为目也。耳之所闻,不知其几
何,或爱钟,或爱鼓,是执一声为耳也。惟圣人不慕之,不拒之,不处之。
曰:善今者可以行古,善末者可以立本。
曰:狡胜贼,能捕贼,勇胜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胜物,乃能利物,能忘
道,乃能有道。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师与僧宝
说法授人,令修佛法,如是之人名为法师。传授佛法之师,则有在家出家之别,是
故法师一词,不单指出家弘传佛法之师,亦泛指在家弘传佛法之居士。
分两点来加以说明: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第二点,说法之师有出家人、在
家人之分,不单单是指出家人。
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佛在《杂阿含经》卷一这么开示:【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
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
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
解释如下:【佛告比丘:“说得好啊!说得好啊!你今天想要知道如来所说法师的
真实道理吗?”佛告比丘:“对于色阴这件事,应该向人这样解说——色阴是会令人厌
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的寂静;能够为人解说色
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同样的道理,能够为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会令人厌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寂静;能够为
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7 10:01:11 2017, 美东)

-你这个结论恐怕没有依据。
为何”无明”了,这个因为”无明”而有的”行”居然是清净的、出世间的呢?
这个问题大了 其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放着 可以各说各话 先看这问题
我见识浅薄,没看过古今有道高僧,不管上座部、大乘,有人这样说
或者 你可以举一个古今有道高僧或不管上座部、大乘的经典,有人这样说的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也许没人这样说过,就当我个人观察后乱说好了,当个参考就好
如果真的内观功力很深厚(那真的要非常非常深厚),观察到”行”在推动身心的运作
那时候如果采”正观”角度 : 诸法(这里指”行”)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此为无常,
无常则无我
那一定看得到
”行”会 因缘生(因为”无明”、无知而生),
”行”一推动则四识住,并且以下开始缘起,也就是不好的身心(五取蕴、五受阴)运作
开始了。
于是”触””受”这一段产生, 直奔向苦
为什么又提”触”ɨ... 阅读全帖
k*j
发帖数: 2317
46
在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印象里,他是每天端着水杯,背着书包,等候图书馆开门的那位师
长。在学界的评价中,他一系列体大思精的著述,奠定了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基础,一
部《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被誉为中国佛教哲学研究里程碑式的成果。方立天,国际知名
佛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九月天高,在学校为他隆重举办的从教50周年庆
典上,他赢得了各界的崇高赞誉。坐守书斋治学数十载,谈起自己的成就他仍旧谦逊:
“我从一个普通的年轻学子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取得一点成绩,也是与长期以来受惠
于社会的多方面帮助、加持,分不开的。天地人和,因缘际会,成就了我的学术人生,
构成了我的幸运人生。”
1933年3月,方立天出生于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四路口中村。他至今仍记得10岁时随村
里大人半夜起身,走40多里山路去朝拜的情景,还有和他读书的小学校连成一片的佛殿
里摆放的观音和关公塑像。每当他看到这些场景,就有一种异常神奇的感觉涌上心头,
引发出难以名状的超越人生的遐想:佛是什么?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佛?
“早年的生活环境影响使我萌发了了解佛教、探索佛教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这大概
也是促使我研究佛教的潜在心理因... 阅读全帖
k*j
发帖数: 2317
47
在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印象里,他是每天端着水杯,背着书包,等候图书馆开门的那位师
长。在学界的评价中,他一系列体大思精的著述,奠定了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基础,一
部《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被誉为中国佛教哲学研究里程碑式的成果。方立天,国际知名
佛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九月天高,在学校为他隆重举办的从教50周年庆
典上,他赢得了各界的崇高赞誉。坐守书斋治学数十载,谈起自己的成就他仍旧谦逊:
“我从一个普通的年轻学子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取得一点成绩,也是与长期以来受惠
于社会的多方面帮助、加持,分不开的。天地人和,因缘际会,成就了我的学术人生,
构成了我的幸运人生。”
1933年3月,方立天出生于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四路口中村。他至今仍记得10岁时随村
里大人半夜起身,走40多里山路去朝拜的情景,还有和他读书的小学校连成一片的佛殿
里摆放的观音和关公塑像。每当他看到这些场景,就有一种异常神奇的感觉涌上心头,
引发出难以名状的超越人生的遐想:佛是什么?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佛?
“早年的生活环境影响使我萌发了了解佛教、探索佛教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这大概
也是促使我研究佛教的潜在心理因...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7982
48
ft,你以为曼哈顿,法拉盛就了不起了,那还是比不上武汉难开的。会可试哈就知道了
。米国在难开的地方都还有道,国内是没有道呀。
w***n
发帖数: 4358
49
☆─────────────────────────────────────☆
vanBasten9 (仙4……仙1之后好久没为游戏感动过了……) 于 (Fri Apr 22 22:50:19 2011, 美东) 提到:
据官方说法好像是不行?有在国内问过说法的么?谢了!
☆─────────────────────────────────────☆
yaoo (梅小法~~Live To Win) 于 (Fri Apr 22 22:55:00 2011, 美东) 提到:
俺去年在新疆开过。。。武汉还不大敢,怕搞坏了表弟的新车。。。

☆─────────────────────────────────────☆
ie (江城晃晃) 于 (Fri Apr 22 23:31:26 2011, 美东) 提到:
不是能不能开,是敢不敢开。
☆─────────────────────────────────────☆
vanBasten9 (仙4……仙1之后好久没为游戏感动过了……) 于 (Fri Apr 22 23:37:50 2011, 美东) 提到... 阅读全帖
j******2
发帖数: 544
50
有道词典app,字体很小,iPad和iPhone显示的字体一样小,可见老人看得有多难受了
。。。
有道词典app也没有设置字体的选择。请问该怎么办?
包子答谢!!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