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本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i******k
发帖数: 185
1
现在的孩子睡觉之前都会让爸爸妈妈讲故事,而现在的各类绘本、音像制品实在是太多了,父母随便买一本回来就能给孩子讲好几天。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父母是在给孩子指着图“读”故事,而不是用心给孩子讲故事。
白雪公主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估计卡过迪士尼动漫的孩子都会说白雪公主就是那个穿着黄色裙子,戴着红色发卡的小女孩。迪士尼的这个动漫形象太深入人心了,父母拿着这样的绘本指给孩子看,告诉孩子这就是美丽的白雪公主,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直接进入孩子脑海里,让她怎么想象出别的白雪公主的样子来?
而事实上,一百个孩子的心中就应该有一百个白雪公主的样子,而不是前篇一律的那个黄蓝色调的小女孩。
最佳给孩子讲故事的办法,是父母把一个故事熟记在心里,然后用自己的话给孩子讲出来,在这个过程里引导孩子去想象,而不是拿着五彩斑斓的绘本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到底那些童话是怎样的,应该给孩子自由想象的权利,但很多父母真的在无形中已经剥夺了孩子的这个权力还不自知。
h*****m
发帖数: 1034
2
这个跟年龄有关,小的孩子需要绘本来建立语言和图像之间的联系,毕竟日常生活中所
接触的图像素材十分有限。
像小时候听评书,什么“头戴啥啥盔,身披啥啥甲,胯下一匹啥啥马”都是些无用信息
,因为根本想像不出来嘛。如果那时有一套各种盔甲马匹的图片该多好。
想像是需要素材的,没有素材的想像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绘本提供了这些素材,脑子
里有了素材,后面才能创造性地编造自己的想像。
阅读也是从图画书向chapter书过度的。不经过图画书直接硬推chapter book,就像不
学加法就推乘法一样,是违反认知原理的。

多了,父母随便买一本回来就能给孩子讲好几天。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父母是在给
孩子指着图“读”故事,而不是用心给孩子讲故事。
着黄色裙子,戴着红色发卡的小女孩。迪士尼的这个动漫形象太深入人心了,父母拿着
这样的绘本指给孩子看,告诉孩子这就是美丽的白雪公主,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直接进
入孩子脑海里,让她怎么想象出别的白雪公主的样子来?
个黄蓝色调的小女孩。
出来,在这个过程里引导孩子去想象,而不是拿着五彩斑斓的绘本告诉孩子,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剥夺了孩子的这个权力还不自知。
M********s
发帖数: 24729
3
机器帖

多了,父母随便买一本回来就能给孩子讲好几天。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父母是在给
孩子指着图“读”故事,而不是用心给孩子讲故事。
着黄色裙子,戴着红色发卡的小女孩。迪士尼的这个动漫形象太深入人心了,父母拿着
这样的绘本指给孩子看,告诉孩子这就是美丽的白雪公主,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直接进
入孩子脑海里,让她怎么想象出别的白雪公主的样子来?
个黄蓝色调的小女孩。
出来,在这个过程里引导孩子去想象,而不是拿着五彩斑斓的绘本告诉孩子,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剥夺了孩子的这个权力还不自知。
m****t
发帖数: 134
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读红楼琐记(1)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书不如熟----这最后一句,自然是我胡说的。
近来总没大读书。开卷没有惊喜,就没有耐心再读下去。不如挑本读熟了的书,慢慢记些
零碎的一笑一叹也是好的。日后万一有大成,回头翻看也好让我大笑一下:原来年轻时是
这样的坐井观天!如果是越老越糊涂,也好叫自己有些安慰----我想这是最可能的,我妈
总说到了这个年纪,小说是没耐心读下去了,报纸还可以。
红楼梦是我从小读惯的书,那么就挑它。今天一翻,翻到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
宝钗黛玉半含酸。
开头说了点儿贾母去宁府看戏的事,不过是起个头儿。宝玉送贾母回来,本想还看戏的,
“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未去亲候,意欲去望他一望”----这是有伏笔的,前一回宝
玉和黛玉玩九连环时,听说宝钗身上不大好,便吩咐丫头去看望,“论理我该亲自来的,
就说才从学里来,也着了些凉,异日再亲自来看。----”这“就说”二字用得好,说明这
是谎话;“也”字用得更好----谎话中的谎话。
宝玉去梨香院的途中,碰见两个清客(詹光与单聘仁,沾光和善骗人,所以是清客),几个
管事头目(银库房的总领叫吴新登,无薪登,没钱入库;仓上的头目叫戴良,粮也是贷的
s*********b
发帖数: 815
5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老书还是得读呐
俺说的是K&R C那本。读了那本,写个简单的regular expression matcher
就是小事鸟,哪怕你对automata或者这篇文章一无所知:http://swtch.com/~rsc/regexp/regexp1.html
t******l
发帖数: 10908
6
这个观点有点意思。
如果用语言学的比方,就好比过多闪卡型 syntax / semantic (语法/语意),对
pragmatics (上下文语境) 反而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另一个社会学原因,可能是老军医把 “弱智测试” 给简单外延成 “智商测试”
,在社会学方面的负面指导意义,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具体而言:
老军医的 “弱智测试” 特别强调 context-free,也就是上下文无关文法。但图灵说
,尼玛上下文无关文法,在马工界就是一个 lex/yacc 就完事了。要是 lex/yacc 都能
发 paper 的话,那 Turing Test 的 paper 是不是要大伙儿出来跪见上帝了?

:现在的孩子睡觉之前都会让爸爸妈妈讲故事,而现在的各类绘本、音像制品实在是太
多了,父母随便买一本回来就能给孩子讲好几天。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父母是在给
孩子指着图“读”故事,而不是用心给孩子讲故事。
j*****p
发帖数: 24000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四大名著将军们都读过吗?
红楼没认真读,其它三本读了不下一次,但是都记不住
西游记是靠看小人书记下的
三国靠看电视剧记了一点
水浒也是
g******t
发帖数: 11249
8
基础不好,读个p博士啊
三本读博很难毕业的
a******d
发帖数: 955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top2的一般去哪些学校读博士
三本读cs ms也能进flag吗?俺不是马公但俺觉得编程也要点脑子的吧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top2的一般去哪些学校读博士
操国内没上过大学的小刘 进SJSU scu都能去flag


: 三本读cs ms也能进flag吗?俺不是马公但俺觉得编程也要点脑子的吧

B*Q
发帖数: 25729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科三本读个博也翻身不能
直接刷题就行
读个几八
T***U
发帖数: 2265
12
来自主题: _Hope版 - 有谁没事读它15543本书的?
15543本?
读的是目录吧

页!
j*******u
发帖数: 712
13
今时代神圣启示的解开-新约圣经恢复本
新约圣经的各卷书已向我们解开了。我们有了一本解开的书。
对许多走在我们前面的圣经教师,我们非常感激;今天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头上。
我们所出版恢复本圣经里的注解,可说是对新约圣经正确领会的集大成。  -李常受
翻译圣经,历代是逐渐进步的。惯例总是承先启后,后者藉助于前者,进而更有所
见。由李常受弟兄主编之新约圣经恢复本,乃以华语中最通行的国语和合本为参照,尽
力保留其语体、节奏、以及人地名音译,各面的优美;并以英语中所有权威译本,以及
华语中所有寻得的其他译本为参考,不但为得借鉴、启发,钆为避免偏见、误断。凡较
佳辞句,无不尽力采集,务求圣言中之明了外,也在于对圣言中神圣启示的认识。历代
圣徒对神圣启示的认识,也是基于他们所得之亮光,逐渐前进的。新约圣经恢复本所根
据者,乃此类认识之集大成,加上附注,可谓二千年来,各方圣徒对神圣启示认识之结
晶,希能继往又开来。
鉴定圣经原文古卷,乃翻译圣经之根据。最新发现,或为时最古之古卷,并非最为
准确、可靠。任何一节或一段须考量之经文,均须根据其书及其上下文,并须比较其相
同记载之经文,而作鉴定。本译本之古卷鉴...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5909
14
梁小民
2014年共读三百一十五本,月均二十六点二五本。小数点后没有四舍五入,因
为据调查,全国人均读书不到一本,分到每月也就零点零几,四舍五入后岂不是得出中
国人不读书的结论了吗?据我所知,中国读书的人不少,每个人都不四舍五入,也让咱
在读书上有点面子,别光在GDP上一枝独秀。
12月读书低于平均值,但等于理想值。年初时的计划是全年读三百本书,月均
二十五本。这个月讲了十天课,全在外地,外地学生热情,吃饭应酬占用了一些读书时
间。此外还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校译完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部分,至此,
第七版的校译任务完成。二是反复思考比较,选出2014年十本休闲好书。其实追求数量
指标无意义,重要的在于享受读书的过程,这个月读的书如下:
1.《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经济学家中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蔡昉先生。在浮躁的学风中蔡昉先生是少
有的几个认真的人之一。尽管他已是社科院副院长、人大常委,位至副部级高官,但还
在认真做学问。我爱读他的书。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他的学风完全不同于那些
常在媒体上...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最接近原著,红迷必读:癸酉本红楼梦--(102-108)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9:02 2013, 美东)
第102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
诗云:林噪蝉鸣渐静息,隐者不问鸾鹤心。虎落平地龙潜池,风过梵铃尽悲音。
话说薛蟠被处斩过后,薛姨妈不觉病倒,成日躺在炕上啼哭,思念儿子。宝钗也曾多次
劝慰,陪着淌了不少泪。贾蓉、贾蔷几次来山庄找宝钗谈论分割贾府房地的事。宝钗道
:“荣宁两府外加大观园竟占了大半条街,若是每人分得一处,也空旷的很。再说如今
世道刚刚安宁,城里生意还是冷淡的很,分的这么多房子,开门面也没有人光顾。我先
不去住着,你们带兄弟们随意住去吧,我怕宝兄弟回去又勾起伤心事,等再过几年他忘
了旧事再搬回去不迟,那么大的地方谁住着都怕。”贾蓉道:“那我就带了弟兄们先住
进去,把大观园都留给你和宝叔了。”宝钗道:“正是如此。”于是蓉、蔷带王仁、倪
二、柳湘莲、卜世仁及众弟兄搬了进去。外头有赁屋的也都打了钱住进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曾国藩本传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84
17
陈希曾弟兄《属灵古典名著评介》中所介绍的101本好书 的大部分电子书下载地址(主
要是英文)
1. Henry Alford 《Greek Testament》《Greek Testament for English Readers》
(已绝版):帮助我们对圣经原文有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一整套的新约commentary值得
推荐,对原
文的解释很好的工具书.
第一冊:四福音
http://books.google.com/books?
id=YOY2AAAAMAAJ&printsec=frontcover&dq=.+Henry+Alford++Greek+Testament&h
l=en&ei=nuMLTfrGAsSp8Ab9yJ3HDQ&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1&ve
d=0CCYQ6AEwAA#v=onepage&q&f=false
第二册:使徒行传-哥林多后书
http://books.google.com/books?
id=8yJMAAAAYAAJ&printsec=frontcover&dq=inauthor:%22Henr... 阅读全帖
k*********9
发帖数: 344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简评一下我读过的小说
从小不务正业,正经书是绝对不读的,至今红楼梦也没读,基本上是比较专一于奇幻,
追着电影读小说,偶然读了14本侠探杰克。冰火第一本看了一半读不下去了,俺比较幼
稚的心灵承受不起作者这样abuse。
弑君者传奇(Kingkiller Chronicle) 力推!
最近读过的两本奇幻,我除了对于Okay这个词会出现在中古背景的魔幻世界的语言里有
点觉得塞牙,
除此之外我觉得这小说可以比肩哈利波特。这小说读完以后甚至有金大侠小说的那种回
味无穷,让你
不断地回去翻看精彩的章节,翻着翻着不知不觉又从头来一遍。这里有篇第一本的书评
我觉得挺好,第二本13年刚出,第三本可能要等到16年,甚是煎熬。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771880/
黑暗精灵(崔斯特 杜噩顿) 力推前六本!
这个大名鼎鼎,应该很多人听说过也读过,不太赘述。我觉得只有前六本非常精彩,后
面的就有些参差不齐了,当然我按时间顺序读到了Spine of the World就停了,如果后
面还有能和前六本比肩
的希望各位指点。前六本不仅情节精彩而且主角的内心挣扎让人揪心的很,后面的几本
主角不再迷惘
...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1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为什么不读「恢复本」?
以下是几位原地方召会人士发现李常受的错误后,脱离了"水流职事站",并且不再读李派
的《新约圣经恢复本》所发之感悟:
——转自“真理的恢复”讨论版
昨天,笔者与一位弟兄交谈,了解一些最近的状况。该弟兄告诉笔者,某位弟兄带领一
些弟兄姊妹追求,读的是和合本圣经,没有读(李常受翻译的)恢复本。然后,他又说,
有些人不习惯「清读圣经」,就盼望带领者能找些材料给他们读。该弟兄感叹了一下,
对于圣徒被喂养成「无法直接读圣经」的情形感到无奈。
我们交谈的时间并不长,也未谈论太多细节,不过,笔者心里倒是好奇:那些「脱
离水流职事站」的人(不论与其旗下「召会」是否仍有接触),聚在一起时到底读哪一
个版本的圣经呢?如果不读恢复本的话,他们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不读了?如果还在
读恢复本,理由又是什么?
「不再接受水流职事站『职事』的人」若愿意发言的话,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毕
竟,读圣经是不能停的。平常读什么版本,又参考什么版本,有什么实际的经历,应该
是很实际的问题。
不再读恢复版了
我们这一群已经脱离职事站的圣徒们不会再在聚会中与生活中使用恢复版圣经了。理由
其实很简单:
1. 我们查考圣经之主要目的,是...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2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对《恢复本》"圣经"的忧疑
由李弟兄主持并执笔的这本译本,1984年写完注解,1985年完成英译,1986年译成中文
,其中注解占全篇幅四分之三,为李弟兄不辞辛劳重译圣经,我们自无话可说,但在极
端的宣传和实行中令我们有极大忧疑,尤其在圣徒中替代《和合本圣经》,就不免更觉
事关重大。下面让众圣徒一同在主前思想察验。
1、一人之见,大事欠妥
单就中国教会来说,在福音开拓时期,许多圣徒冒生命危险,又受诸般限制,且时
间紧急,个人编译自不用说,现今的中国教会,已是扎根建造阶段,对于真道见解远比
撒种阶段要求更加进深。如今、在李弟兄80岁高龄中,由他一人执笔重译圣经和全部新
约注解,这项艰深工作之巨大,自不必说,其影响全世界众圣徒的重要性,就显得令人
担忧,若他和同工们同作此大工,就较稳妥,岂料在1967年呼喊事件发生,此后十多年
、一切能在属灵上有独具见解的弟兄们基本都离开。这一本在84年写完注解的圣经,真
理问题尚不说,如此一位年迈的人,一人操作,又没有属灵上坚强有力的同工审核、校
对和重大问题的共同研讨,我们不敢放。
2、"争议"未决,又版新译
自从1967年事件,迄今为止,已经过27年了,这期间大量言论,在全世界...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5262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uo (aeiou),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两岁到两岁半的必读绘本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21 13:15:07 2015, 美东)
《我们要去抓狗熊》封面。
Courtesy of Walker Books Ltd
在儿子米尼两岁到两岁半这半年来,我们一起读了许多书,但遇到“命定之书”的惊喜
在减少。因为我急于阐述世界的愚蠢雄心,我们绕了一圈弯路。
所幸,回头总结这段时间的“重要书”,犹能惊喜地发现其中种种特性。我想,这极大
程度归功于米尼坚定的自主选择。孩子用天性守护自己的成长。因此,我把这半年来我
们喜爱的绘本列下来,希夷再经历者,能得到我和米尼如今所得,避过我和米尼所面对
和误入的:所有诱惑和缺失。
首先,米尼两岁之后共读最大的特点是:那些有情节逻辑、简单的跌宕起伏、带有情绪
渲染的历险类读物大受欢迎。
此类书包括:《我们要去捉狗熊》(讲述父亲带着几个孩子经历重重磨难去海边捉狗熊
,看到狗熊后拔腿就跑回家的幽默故事)、《强强的月亮》(讲述父亲的灵魂遗落在海...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5262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两岁到两岁半的必读绘本 zz
《我们要去抓狗熊》封面。
Courtesy of Walker Books Ltd
在儿子米尼两岁到两岁半这半年来,我们一起读了许多书,但遇到“命定之书”的惊喜
在减少。因为我急于阐述世界的愚蠢雄心,我们绕了一圈弯路。
所幸,回头总结这段时间的“重要书”,犹能惊喜地发现其中种种特性。我想,这极大
程度归功于米尼坚定的自主选择。孩子用天性守护自己的成长。因此,我把这半年来我
们喜爱的绘本列下来,希夷再经历者,能得到我和米尼如今所得,避过我和米尼所面对
和误入的:所有诱惑和缺失。
首先,米尼两岁之后共读最大的特点是:那些有情节逻辑、简单的跌宕起伏、带有情绪
渲染的历险类读物大受欢迎。
此类书包括:《我们要去捉狗熊》(讲述父亲带着几个孩子经历重重磨难去海边捉狗熊
,看到狗熊后拔腿就跑回家的幽默故事)、《强强的月亮》(讲述父亲的灵魂遗落在海
里,强强和月亮冒险下海解救父亲灵魂的故事)、《小夜熊》(讲述孩子带着丢失妈妈
的小夜熊在黑夜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熊妈妈的故事)、《萝斯勇闯尖叫屋》(讲述怕
鬼的兔子萝斯为了训练自己,闯入“尖叫屋”斗怪兽的故事)、《憋不住、憋不住、快
要憋不住了》(讲述一个...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23
来自主题: Joke版 - Re: 癸酉本红楼梦--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癸酉本红楼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0:49 2013, 美东)

第六版修改说明
2011年5月22日,何莉莉在百度贴吧何初本吧透露其堂妹何文艳将精修癸酉本,至今整
整四个月,这次修改终于完成了第一遍增补。何莉莉本来计划等到第二遍全面润色完成
后,再发布这一版,不过考虑到很多关注癸酉本的读者已经等得太久,所以何莉莉接受
我的建议,同意先把第一遍增补的结果发布,让各位读者预览一下,并提出宝贵建议,
以便在第二遍全面润色时予以采纳。此次修改相对前几次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基本每一
回都增加了新的内容,对原来版本中明显的缺文也进行了增补。每一回都还原了标题诗
是此次修改最大的的亮点。当然,因为何莉莉和她的堂妹是凭记忆还原增补,所以语言
文采和诗词平仄都与原本有较大差距,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15642
2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小读书,读小书(长期坑)
前面三篇懒得贴过来了,有兴趣请移步海外学中文俱乐部看全帖:
http://www.mitbbs.com/clubarticle_t/LearnChinese/78353.html
4. 书读百遍其义现
最近半年想了几次要更新这个系列的读书笔记,总是顾不上,后来想想,简单写写留个
纪念也是好的。上次更新3的时候,小儿还刚满半岁,所谓的读书,都是我来读,他来
啃或者听。日子过得飞快,如今小儿已经满14个月,小读书终于不再是独角戏啦。
最近这大半年,关于如何陪孩子读书,多了些想法。比如啃书,这是小孩子发展的自然
阶段,我能做到的就是挑选干净的、口感好的书给他啃。他满八个月的时候,给他做了
一本小布书,上面有所有亲人的照片和称谓,立刻成为小人儿的最爱,足足啃了一两个
月。家里的老人看到小家伙儿抱着自己照片啃的样子,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再说撕书,大概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家这位最喜欢撕的是翻翻书,大概觉得翻开来就
是可以撕的。国内带来的翻翻书质量一般,美国这边的也不太禁得起撕,最后只好藏起
来了。有一本Open the barn door倒是结实得很,不容易撕坏,也很有趣,字数不多,
全写上中文也...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5
一九六六年夏天,我小学毕业,却碰上取消升学考试,枯坐在家,静待分配。当时也有
一个消息曾激起小伙伴们的兴奋:郊县有一些质量上乘的学校,需动员一部分市区学生
去住宿就读。分配到我们那里的是上海县的莘庄中学和川沙县的高桥中学。男生看中这
一去向,是因为可以住宿,能远离父母束缚,有一种远走高飞的感觉。几个心野的同学
特别向往高桥中学地处海边,于是相互约定,要到海滩去过一种崭新的生活。当时北方
来的红卫兵刚刚到上海,他们搅动社会秩序,市面上出现一种越出常轨的激动气氛,只
要在公共汽车上发表演说,或者朗诵传单,司乘人员就不向他们收钱售票。我们利用这
一机会,在公共汽车上打快板、念传单,一路免费,既去了高桥,又去了莘庄。实地比
较的结果,好象还是莘庄中学好,因为那个学校从外面看去很雄伟,有一个高高耸立的
跳伞塔。到了文革第二年,这一消息却沉寂下来,再也不见提起。一九六七年夏天,新
成立的市革委会教育组终于想起还有一届小学毕业生没有分配,于是就按街道划块,三
下五除二,将几万名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当成几万个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很快就把它
们切块完毕,一个个塞进了住家附近的中学。我的那些儿时伙伴就这样被...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wlch (cwl),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9 22:58:04 2011, 美东)
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札记
作者:高华
来源:《领导者》总第34期(2010年6月)
本站发布时间:2010-7-20 7:56:45
一、引子:龙应台要说什么?
龙应台去年出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在台、港和海外的华人社会引起强烈
反响。作为一名近代史研究者,我读过许多探讨1949年前后中国历史变化的著述,我自
己也曾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写过文章,但是龙应台的书还是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应
该说,这是一部用散文的文体,以新的思维,对1949年前往台湾的一群中国人进行全新
论述的重要作品。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意象复杂,场面宏大:从1949年200万大陆人渡海迁台,再
到二战时期的德、俄战场和南太平洋战场;从“白色恐怖”对“外省人”的残酷迫害,
到“本省人”对“祖国军”的期盼和失...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9366
27
☆─────────────────────────────────────☆
kirklook (Ni) 于 (Thu Dec 29 23:08:32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cwlch (cwl),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9 22:58:04 2011, 美东)
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札记
作者:高华
来源:《领导者》总第34期(2010年6月)
本站发布时间:2010-7-20 7:56:45
一、引子:龙应台要说什么?
龙应台去年出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在台、港和海外的华人社会引起强烈
反响。作为一名近代史研究者,我读过许多探讨1949年前后中国历史变化的著述,我自
己也曾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写过文章,但是龙应台的书还是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应
该说,这是一部用散文的文体,以新的思维,对1949年前往台湾的一群中国人进行全新
论述的重要作品。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意象复杂,场面宏大:从194...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28
《九年的家乡教育》
胡适


我生在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那时候我家寄住在上海大东门
外。
我生后两个月,我父亲被台湾巡抚邵友濂调往台湾;江苏巡抚奏请免调,没有效果
。我父亲于十八年二月底到台湾,我母亲和我搬到川沙住了一年。十九年(1892)二月
二十六日我们一家(我母,四叔介如,二哥嗣秬,三哥嗣秠)也从上海到台湾。我们在
台南住了十个月。十九年五月,我父亲做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台东是
新设白州,一切草创,故我父不能带家眷去。到十九年底,我们才到台东。我们在台东
住了整一年。
甲午(1894)中日战争开始,台湾也在备战的区域,恰好介如四叔来台湾,我父亲
便托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乡,只留二哥嗣秬跟着他在台东。我们于乙未年(1895)正月
离开台湾,二月初十日从上海起程回绩溪故乡...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3449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sailor2 (水手), 信区: Reader
标 题: 我最喜欢的十部(英文)旅行记(完全版,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 08:32:42 2014, 美东)
我最喜欢的十部(英文)旅行记
首先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说“旅行记”而不是“游记”。“旅行”,在我看来就应该是
voyage,或者至少是travel,也就是说从某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然后记下沿途的
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游记”似乎都已经滥大街了,其中良莠
难辨,不乏蜻蜓点水之作。而我所列举的这些都是长途的旅行——或驾车、或坐船,甚
至还有徒步,行程都在一千公里以上(有的还是环球旅行,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都是
我个人百读不厌的佳作。
由于我身居北美,这些书中的大多数记述的是在北美的旅行(但也有两本环球旅行的)
,但我的初衷仅是列举我之所好,并不在乎有失偏颇。有几本书还有一两本类似的、或
由其衍生出来的书籍,我就将它们列为bonus。
话休絮烦,现一一列举并加减短评论。
一、Charles Darwin: The Voya...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7186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sailor2 (水手), 信区: Reader
标 题: 我最喜欢的十部(英文)旅行记(完全版,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 08:32:42 2014, 美东)
我最喜欢的十部(英文)旅行记
首先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说“旅行记”而不是“游记”。“旅行”,在我看来就应该是
voyage,或者至少是travel,也就是说从某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然后记下沿途的
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游记”似乎都已经滥大街了,其中良莠
难辨,不乏蜻蜓点水之作。而我所列举的这些都是长途的旅行——或驾车、或坐船,甚
至还有徒步,行程都在一千公里以上(有的还是环球旅行,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都是
我个人百读不厌的佳作。
由于我身居北美,这些书中的大多数记述的是在北美的旅行(但也有两本环球旅行的)
,但我的初衷仅是列举我之所好,并不在乎有失偏颇。有几本书还有一两本类似的、或
由其衍生出来的书籍,我就将它们列为bonus。
话休絮烦,现一一列举并加减短评论。
一、Charles Darwin: The Voya...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3103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sailor2 (水手), 信区: Reader
标 题: 我最喜欢的十部(英文)旅行记(完全版,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 08:32:42 2014, 美东)
我最喜欢的十部(英文)旅行记
首先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说“旅行记”而不是“游记”。“旅行”,在我看来就应该是
voyage,或者至少是travel,也就是说从某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然后记下沿途的
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游记”似乎都已经滥大街了,其中良莠
难辨,不乏蜻蜓点水之作。而我所列举的这些都是长途的旅行——或驾车、或坐船,甚
至还有徒步,行程都在一千公里以上(有的还是环球旅行,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都是
我个人百读不厌的佳作。
由于我身居北美,这些书中的大多数记述的是在北美的旅行(但也有两本环球旅行的)
,但我的初衷仅是列举我之所好,并不在乎有失偏颇。有几本书还有一两本类似的、或
由其衍生出来的书籍,我就将它们列为bonus。
话休絮烦,现一一列举并加减短评论。
一、Charles Darwin: The Voya...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2
读10本学校推荐的名著并通过考试,可以得到两个学分——这是西南大学推行的一项新规定。这个规定一经颁布,就在校园里引发了师生们的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西南大学颁布的《西南大学本科生阅读名著考核与管理试行办法 》规定:学校组织专家推荐120本(种)阅读书目,分文学、哲学、历史学、美学、艺术学、伦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科学、人物传记等十一大类。阅读分精读和泛读。
精读要求学生在本办法所推荐的书籍中,在本专业领域以外每个大类精选1~2本(种),共计10本(种)书籍进行阅读。每读一本(种)书,要求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或创作1500字以上的文学作品,并参加精读书籍结业考核。考核时间安排在学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内,由学校组织命题、制卷、阅卷,各学院(部)负责考生组织、考场布置及监考工作。结业考核实行有限开卷笔试。结业考核及格者,可获得名著阅读通识教育两个学分。
泛读指学生在校期间,读完至少30本(种)本办法所推荐本专业领域以外的书籍,读完每本(种)书时,需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或创作1500字以上的文学作品,经所在学院(部)及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可...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3
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札记
作者:高华
来源:《领导者》总第34期(2010年6月)
本站发布时间:2010-7-20 7:56:45
一、引子:龙应台要说什么?
龙应台去年出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在台、港和海外的华人社会引起强烈
反响。作为一名近代史研究者,我读过许多探讨1949年前后中国历史变化的著述,我自
己也曾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写过文章,但是龙应台的书还是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应
该说,这是一部用散文的文体,以新的思维,对1949年前往台湾的一群中国人进行全新
论述的重要作品。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意象复杂,场面宏大:从1949年200万大陆人渡海迁台,再
到二战时期的德、俄战场和南太平洋战场;从“白色恐怖”对“外省人”的残酷迫害,
到“本省人”对“祖国军”的期盼和失望,再到“亚细亚孤儿”的悲情。全书有家有国
,以个人和家族的变迁,来折射时代和国家的大势走向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人文的、
人道的史观,穿透被宏大话语总结、归纳的历史,从中还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寻求其
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的基本特点。在我多年的...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法”。不
过这样说对于青年读者似乎毫无用处。如果详细而具体地讲,那便非写一部很长的“读
书自传”不可。

我另外也感到一个困难:我究竟对谁说“读书方法”呢?我现在姑且假定我的读书是有
志于研究中国文史之学的青年朋友,和四十年前的我差不多,即正想走上独立治学...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4 17:41:25 2012, 美东)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我认为,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
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
就更难为着任何一种思想学说而向自己的同类开枪。。。。。。
——诺贝尔受奖演说,布罗茨基,1987年)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习近平最近访美时说,“我青
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
、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
克·伦敦等人的作品。”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名录。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索契冬奥会时,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
时这样说过。我认真梳理了一下习近平的书目,对比了一下,真是愧煞,自己枉为翻书
党党魁。
不完全统计,但应是目前世上最全版习近平书目了吧,我已经累惨了。
1,习近平访美书目:
《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著。我去年恰好读过,
是商务印书馆版的。一般人是不会去读的。
《常识》,潘恩著。我也恰好去年重读了。一个英国裁缝,在英国北美殖民地鼓动殖民
地人民造反,销量达50万册,殖民地人民几乎每5人就有一本。很薄很容易读。
华盛顿,没读过他的东西。听说过他...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5385
37
☆─────────────────────────────────────☆
cpagirl2011 (patty) 于 (Sat Dec 8 23:49:15 2012, 美东) 提到:
想让爸妈从中国给我买小BB读的书,大家有事没有什么建议? 如果是0-2岁的孩子,因为
父母难得往返一趟,想一次买齐2年。
☆─────────────────────────────────────☆
cpagirl2011 (patty) 于 (Sun Dec 9 00:28:30 2012, 美东) 提到:
自己上网查了个书单,大家看看如何:
1. 小熊宝宝绘本(经典中的经典,推荐指数★★★★★)
2. 真果果挂图(激发宝宝视觉回路的)
3. 启蒙认知卡片、挂图或图书(适合1岁宝宝的)
4. 小小孩影院(是用橡皮泥捏好之后拍摄的,所以叫“影院”,也是非常经典的一
套,目前全套有30册,推荐指数★★★★★)
5. 噼里啪啦
6. 淘气宝宝
7. 小婴孩系列(有认知、故事、诵读等)
8. 小小婴儿童话屋(故事书,经典故事编写版...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1188
38
《五百年来谁著史》中,揭示了一个旧时代的崩溃:随着朝贡体系的成员被西方列强一
一剪除,古代中国逐渐丧失了运作空间,最终在持续的货币战争、武装侵略下,走向衰
败,一个曾为世界贡献过孔孟之道、伟大发明和工艺精神的民族,突然成了现代视角中
的“野蛮人”。
在浩荡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为什么一次次错过机遇?因为精英阶级、士大夫阶级颟顸无
能,他们落入了自己制造的概念中,完全丧失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他们全部的才华
都被消耗在利益争夺、立场碰撞和意气用事中,这又如何能应对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
《五百年来谁著史》完美地展示了我们面对的困境,可解决之道在哪里?
几年的不懈努力,《马克思的事业》是韩毓海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刚一问世,它便被
新闻出版总署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本书最难得之处在于,
它超越了左右之争,致力于追寻马克思的真精神,以此回应时代挑战。
应该看到:一方面,在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上,马克思主义产生过巨大作用,曾带领我们
走出百年迷茫;另一方面,我们对马克思的误会又比比皆是,许多人只是接受了几个教
条,便自以为融会贯通,对马克思的“评论”压倒了对马克思著作的阅读,没有哪个...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9
我是有读书强迫症的人,但听完一学期的金瓶梅讲评课,居然只把原书读了一半不到。
满纸的残暴、淫乱、阴谋、算计,实在让我满心厌恶。另一个借口是手头只有人民文学
版的《金瓶梅词话》,大陆版本都有删改,不是原汁原味。学期结束后终于借到传说中
的最完整词话本:香港梦梅馆1993年出版的《金瓶梅词话》梅节重校本。没有不读的正
当理由了。网上又有哈佛教授田晓菲按回目撰写的《秋水堂论金瓶梅》一书全文,便读
一回小说、再读一回专家评论,互相印证。
田晓菲的书前有她丈夫、汉学家宇文所安作序,也有她自己写的前言。看完两篇,感想
有二。一是两人都有为抬金瓶而踩红楼之嫌。两位都称红楼追求纯洁干净、不食烟火的
少男少女的理想主义境界,对成年人世界及欲望缺乏宽容和慈悲。田晓菲举宝玉厌恶晴
雯嫂子多姑娘的例子,说作者几乎从不描写大观园女孩们的情欲要求,写贾琏和多姑娘
做爱只用了"丑态毕露"四字,充分体现作者将感情与肉体对立、批判成人世界的态度。
——这些说法太绝对了。成人世界里既有多姑娘,也有秦可卿、王熙凤等尤物;红楼确
实写性欲少而多贬,但只因这点便指责红楼缺乏宽容慈悲,不是中正的学者之风。
二是田晓菲对比金瓶梅的...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40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1
文革最令人震惊的一点莫过于它的残酷,不但对“阶级敌人”十分残酷,对昨日的盟友
也十分残酷,而且对自己人,对自己的同志同事也十分残酷。我们知道,共产党从起家
那一天就十分残酷,对敌人残酷,对自己人也残酷。
共产党从起家那一天就十分残酷,对敌人残酷,对自己人也残酷。(网络图片)
有如此恶劣的手段,就不要再奢谈什么美好的目的。——读戚本禹《回忆江青》有感。
文革风云人物、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最近发表了长篇文章《回忆江青》。这篇
长文披露了文革初期中共上层权力斗争的大量信息。我以为这些信息大体上是真实的,
可靠的,但远远不是完整的、全面的。如果我们想了解那些相关事件的真相,还必须参
照其他信息来源。戚本禹的文章涉及很多重大事件,我这里只谈两件。
先谈陶铸事件
在1966年8月举行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陶铸当上了政治局常委,并兼任中央文革小组
顾问,成为排名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可是到了1967年1月,陈
伯达和江青就在一次接见造反派代表的会上提出陶铸是保皇派,把陶铸打倒了。
戚本禹在文章里写道,江青和陈伯达提出打倒陶铸,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说你们这是
“一个常委(陈伯达也... 阅读全帖
S********6
发帖数: 1264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切·格瓦拉到本·拉登
从切·格瓦拉到本·拉登
司马平邦
1957年5月,29岁的阿根廷人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率部攻占古
巴乌维罗,自此声名鹊起。7月,卡斯特罗授予切少校军衔,并任命其为第四纵队的司
令官。这一年3月10日,本·拉登(1957年3月10日-2011年5月1日)出生于中东的沙特
阿拉伯,而10年之后的10月9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依格拉村被玻利维亚政府的
突击队杀害,时年39岁;看看切的死亡状况吧,格瓦拉的小分队遭伏击覆没,本人被俘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同他谈了话,美国特工们出于敬佩曾主张送到关塔那摩
关押,玻政府却坚持处决,因该国已取消死刑,刽子手便于10月9日把格瓦拉带出来,
迎面用冲锋枪向他扫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说格瓦拉是阵亡(仅供废除死刑者参考)。
44年之后,在巴基斯坦,亦是CIA特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得到消息说本·拉登在巴
基斯坦的腹地;后来的信息是,他就躲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郊外;5月1日驻巴基斯
坦的美国军队实施正式的逮捕行动的,并在行动中开火打死了他,和他的家人。
44年来,CIA和美国军队,不是在玻利维亚就是在巴基斯坦,都在...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读鲁迅杂感 --- 莫言
本文选自莫言散文集,原题目是《读鲁迅杂感》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读鲁迅了。这绝不是也绝不敢自夸早慧,也绝不是绝不敢想
借此冲淡一下那些"德高望重"的革命作家涂抹在我脸上的反革命油彩,那时的读鲁迅的
书,实在是因为脚上生了一个毒疮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困顿在炕头上,而炕头上恰好有一
本我的正在念中学的大哥扔在那里的鲁迅作品选集。当时我的兴趣是阅读连环画,而这
选集,除了封面上有作者一个坚硬的侧面头像之外,别无一点图画,连装饰的花边条纹
都没有。墙上倒是颠倒贴着一些绘有图画的报纸,但早已看得烂熟了,于是在万般无奈
之下,坐在炕上,透过后窗,望着河里汹涌的秋水,听着寂寞的浪涛声和更加寂寞的秋
风扫落叶的瑟瑟声,我翻开了鲁迅的书,平生第一次。
不认识的字很多,但似乎也并不妨碍把故事的大概看明白,真正不明白的是那些故
事里包含的意思。第一篇就是著名的《狂人日记》,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模糊的一
种恐惧感使我添了许多少年不应该有的绝望。恰好那个时代正是老百姓最饿肚子的时候
,连树的皮都被剥光,关于人食人的传闻也有,初次听到有些惊心动魄,听过几次之后
,就麻木不仁了。
印象最深至今难忘的传闻是说西村的... 阅读全帖
E*V
发帖数: 17544
44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读鲁迅杂感 --- 莫言
本文选自莫言散文集,原题目是《读鲁迅杂感》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读鲁迅了。这绝不是也绝不敢自夸早慧,也绝不是绝不敢想
借此冲淡一下那些"德高望重"的革命作家涂抹在我脸上的反革命油彩,那时的读鲁迅的
书,实在是因为脚上生了一个毒疮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困顿在炕头上,而炕头上恰好有一
本我的正在念中学的大哥扔在那里的鲁迅作品选集。当时我的兴趣是阅读连环画,而这
选集,除了封面上有作者一个坚硬的侧面头像之外,别无一点图画,连装饰的花边条纹
都没有。墙上倒是颠倒贴着一些绘有图画的报纸,但早已看得烂熟了,于是在万般无奈
之下,坐在炕上,透过后窗,望着河里汹涌的秋水,听着寂寞的浪涛声和更加寂寞的秋
风扫落叶的瑟瑟声,我翻开了鲁迅的书,平生第一次。
不认识的字很多,但似乎也并不妨碍把故事的大概看明白,真正不明白的是那些故
事里包含的意思。第一篇就是著名的《狂人日记》,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模糊的一
种恐惧感使我添了许多少年不应该有的绝望。恰好那个时代正是老百姓最饿肚子的时候
,连树的皮都被剥光,关于人食人的传闻也有,初次听到有些惊心动魄,听过几次之后
,就麻木不仁了。
印象最深至今难忘的传闻是说西村的...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戚本禹披露中共上层权力斗争的大量信息(组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8 21:23:32 2016, 美东)
文革最令人震惊的一点莫过于它的残酷,不但对“阶级敌人”十分残酷,对昨日的盟友
也十分残酷,而且对自己人,对自己的同志同事也十分残酷。我们知道,共产党从起家
那一天就十分残酷,对敌人残酷,对自己人也残酷。
共产党从起家那一天就十分残酷,对敌人残酷,对自己人也残酷。(网络图片)
有如此恶劣的手段,就不要再奢谈什么美好的目的。——读戚本禹《回忆江青》有感。
文革风云人物、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最近发表了长篇文章《回忆江青》。这篇
长文披露了文革初期中共上层权力斗争的大量信息。我以为这些信息大体上是真实的,
可靠的,但远远不是完整的、全面的。如果我们想了解那些相关事件的真相,还必须参
照其他信息来源。戚本禹的文章涉及很多重大事件,我这里只谈两件。
先谈陶铸事件
在1966年8月举行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陶铸当上了政治局常委,并兼...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读明诗之何景明
何景明老爸也许是岳阳楼记的爱好者。春和景明,这名字给人印象很好。加上薛蕙说
,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 王士禛道,藐姑神人何大复,致兼南雅更王风
, 更加以姑射仙人风度许之,自然引发一下,由诗及人,让人想到何先生其人是否也
俊逸潇洒, 一如其诗。
可是,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居然说何,“形貌短小,且秃笄也。”这也太打击了。钱
谦益不喜欢何景明,是因为最痛恨何景明说”诗至陶而溺,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
。文靡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 钱在他小传后愤慨批判道,
呜呼,诗至于陶谢,文至于韩,亦可以已矣,仲默不难以一言抹杀者,何也?渊明之诗
,钟嵘以为古今隐逸之宗,梁昭明以为跌宕昭彰,抑扬爽朗,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
直上。评之曰溺,于义何居?运世迁流,风雅代变,西京不得不变为建安,太康不得不
变为元嘉,康乐之兴会标举,寓目即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正所以畅汉魏之飙流,
革孙许之风尚。今必欲希风枚、马,方驾曹、刘,割时代为鸿沟,画晋、宋为鬼国,徒
抱刻舟之愚,自违合筏之论。昌黎佐佑六经,振起八代,‘文亡于韩’,有何援据?
其实读来,何仲默好像是说古文亡于韩,古诗亡于谢,不过也...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7933
47
如何伪装成一名资深的古典文学爱好者

anglewoo
发表于 2012-1-18 06:50: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anglewoo 于 2012-1-18 20:25 编辑
看了刘俐俐那一期的《非你》,我心理那个酸水蒸馏一下都可以当醋用了。小姑娘上去
秀了一把Heroic couplet,一帮坐龙椅的老板很少读到,但卧虎藏龙的网络扫盲帖那个
专业啊,再下去是不是要普及”压力死多的“形而上学了啊?海德格尔的Being了啊?
我一个学古代文学的,还躲在书房里肯吃肯吃读诗经楚辞读个神马劲儿啊?
本期《非你》让我悟了啊,老子也有慧能风动幡动的天分了啊,看来这年头不装一把不
行啊。再不装就连综艺选秀节目都看不下去了啊。
好了,言归正传
作为在数典资深装逼人士,分享一些多年的装逼心得,希望能帮助各位真伪中国古代文
学爱好者的装逼道路一帆风顺。
第一,除非你对下列作家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否则请不要轻易牵扯
到他们,尽量找点偏僻一点的话题:
李白、杜甫、黄庭坚
就举三个例子吧,我觉得已经足够了。如果你确实想和大家分享李杜苏黄,至少要对蘅
塘退士的唐诗三百...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8
中纪委推荐官员读习仲勋曾国藩传记等56本书
2014年04月04日23:34 法制晚报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选辉 实习生 邱冬勇) 自成立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
下称“中纪委网站”)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自从去年9月开通至今年3
月底,网站总访问量已达到了2.3亿次,日均超过120万次。
《法制晚报》记者发现,中纪委网站首页中的廉政论坛还设有“读书推荐”栏目,
已经对外推荐了56本书籍,范围涉及中外政治、历史、经济、哲学、法律等各方面内容。
专家分析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是
党员干部最核心的能力提升,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还要对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有所学
习。有些干部固步自封,把权力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运作,将在改革浪潮中被淘汰。
56本推荐书目中,共有4本人物传记,分别为“党的好干部”原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雷锋、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晚清重臣曾国藩。
从中纪委网站介绍中了解到,《焦裕禄》是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获奖图书。本书已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推荐的... 阅读全帖
q*********a
发帖数: 300
4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我们为什么越读越穷?
今天,看到一个网友的留言,阅后久久难以平静。家境尚可、学习努力,就因为报考了
农林院校的生物专业,就业无门后即使读了研究生也难以改变越读越穷的命运,反倒陷
入了被迫改行、收入低微、没有编制、大男老女的尴尬困境。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
自己若干年:没有产业支撑的专业是否应该办本科专业,报考三四流冷门专业研究生、
博士生的风险是否太大?留言原文如下。
李老师的每篇博文我都看了,李老师的博文也是我不选择继续读博的原因之一,特地注
册了这个账号就是把自己看到的一些现象说下。李老师的很多说法在我身边都得到了验
证,本人也是农林院校研究生,当年本科是凭着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报考了该农林院校生
物类专业,之后成绩优异,保研了,读研期间才知道科研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果断决定
暂时放弃科研,哪怕专业不对口先投身到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去。结合本人初中,高中
,大学同学如今的就业状况,也谈谈我这个应届毕业生的一些个人想法,窃以为决定就
业质量的首先是专业和行业,其次是学校档次,最后才是家庭背景,对于李老师强调的
家庭背景,各阶层上何种大学的观点,不是很赞同,家庭背景对那些纯科研型无法直接
面向社会就业,要么跨专业择...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50
何新读史札记:毛泽东与刘少奇最后会面,要刘读三本怪书
据王光美等的回忆:
“1967年1月13日夜,毛泽东派秘书把当时已靠边站的刘少奇接到人民大会堂118厅。
会面中,毛几乎只字未提眼前的文革。刘少奇主动承认自己在运动中犯了严重的路线错
误,并向毛泽东提出两点要求:
1、这次路线错误责任在我,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
希望把广大干部解放出来,使党少受损失。
2、自己要求辞去国家主席、政治局常委和《毛泽东选集》编委会主任工作,带妻子儿
女去延安或回湖南老家种地,做个农民,以便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

但是,毛泽东未做回应,只是顾左右而言他。谈话间,毛泽东建议刘少奇回去认真读一
些书。毛泽东向他推荐了三本书:
1、海格尔的《宇宙论》
2、狄德罗的《机器人》
3、淮南子 ”
毛泽东还特别对刘少奇提到,那两本洋书是机械唯物论的名著。
此次见面后临别,毛泽东把刘少奇送到门口,叮嘱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这次深
夜会面,是毛、刘这两位非凡历史人物生前的最后一次会面和交谈。
刘少奇回去后,立即让秘书去找书。结果,除《淮南子》找到外,其他两本...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