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朱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
k***g
发帖数: 7244
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雍正年间的穿越小说
呵呵,清朝皇帝后来都这样啊, 譬如嘉庆皇帝的诏书上写“随笔泪洒”。。。
清代皇帝的朱批很多都是当时杂着文言的白话了,这是过去的文书制度,不能写的太文
绉绉,这也是传承明代的,明初时的刑部主事茹太素因为写奏折太寻章摘句,虚词繁文
,写了一万七千字,里面就五六百字是有用的,气得朱元璋打了他一顿,后来明清的规
矩,“有以繁文出入人罪者,罪之”。
康熙朱批也常说:“知道了”这类的话,到了我朝,就简化成一个“阅”了,呵呵。

拜三晚上觉得吴奇隆丑的吓人,昨天已经觉得他非常帅了,羞愧。。。
M*****G
发帖数: 3105
2
四百六十七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
被这位苟指挥扫了面子,李大人虽然很恼火,但他不会将气撒在留守的小吏门丁身
上。他在官场这么几年,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雨,稍加思索便有了报复法子。
李佑回家后,连夜写了奏本,次日便带着奏折送去通政司。路过礼部附近时,却偶
遇上衙的朱放鹤先生。
朱部郎很关切的问道:“昨日你去了中城兵马司?”
李佑忍不住苦笑,“这点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传的如此快么?朱兄是如何得知的?”
“昨晚与人喝酒,席间有人说起此事。那苟指挥是武安伯次子,在京师权贵中交际
甚广,传出消息来不足为怪。你打算如何?要不要我…”
李佑便将奏本递给朱放鹤看,朱放鹤打开扫了几眼,大略内容为:“臣观中城兵马
司衙署既有全城地利之便,所辖之处又较为贵重,故奏请将兵马司总院进驻该署,总控
五城,并直管中城地方。
至于中城兵马指挥司,尽可裁撤,原有吏卒均留用于兵马司总院。此举简便易行,
既免重复骚扰地方,又可为国家节流,不需额外划拨银两人力衙署。”
意思很简单,请朝廷裁撤中城兵马司,并将原有中城兵马司衙署改为他李佑这个五
城提督的衙门,至于中城九坊,...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3
四百六十八章 辞官?辞职?
最近这几天,京师官场最大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宫中文渊阁中空出的那间屋子。
次辅这个位置没有敢想的,绝对是在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与武英殿大学士彭阁老之
间产生。其余依次递补后,六个宰辅中就会空出一个排名最末的东阁大学士位置,这才
是热议的对象。
目前天下督抚中,没有特别拔尖可以直接入阁的,所以这次入阁估计还是要从六部
尚书里选。
吏部、刑部、礼部三个尚书资历稍弱,都是近三年才履任的,而工部地位又太低,
以工部尚书入阁听起来像个笑话。议来议去,只有户部晏尚书和兵部卢尚书两个人各方
面都比较合适,成为大热人选。
不过看情势,人选要等到天子回京后,才能尘埃落定。
此外还突然爆出了一个比较夺人眼球的消息,李佑上疏辞职了!算算日期,距他廷
推得官这才十天时间…
那日久违的李大人回到的朝堂上,表现依旧夺目。他又是搬出祖制,又是以退出相
要挟,连助纣为虐祸乱朝纲都骂出来了。最后付出了三年俸禄(一品的)的惨重代价,
这才将官职抓到手里,可谓来之不易。为何十天后又上疏请辞?
不得不说,李佑作为一个名人,奏疏在传递过程... 阅读全帖
x****t
发帖数: 824
4
李佑正要出门,忽然兵部卢尚书打发了人来传唤他去相见。
原来昨夜,李佑还真被夜巡军士送至卢府,只是卢尚书已经安歇了,当然不好惊醒。
为表示感谢,李佑对卢府夜间当值的门官将事情说明,并叫门官记下了夜巡队长之
名,回头将这个名字报与卢尚书即可。大概是卢尚书今早听到了门官禀报,故而要将他
叫过去仔细询问情况。
李佑宅邸与卢府同在一坊,相距不远,当即迅速去拜见老尚书。进了卢府,谢罪道
:“为晚辈这些事,误了老大人上衙,罪过罪过。”
卢尚书询问道:“的夜是怎么一回事?”
李佑便将前因后果述说,对老尚书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万一有什么后患,还得靠老
前辈去说话。
听到中城兵马司指挥荀绯居然醉后辱骂李佑并动手动脚,老尚书皱眉道:“那荀家
小儿竟敢如此折辱你?士可杀不可辱,若真如此,不刚烈不足以挽回颜面。”
“晚辈实属无奈,初入京冇城,这份脸面丢不得,实在没有忍耐胯下之辱的器量!
”李佑义愤填膺的说。
说实话,李佑原本还为自己身冇份感到纠结,既有文官身冇份,又可传下勋位。
当前局势很明显,太后要抬举勋贵,而即将亲政的天子对此也是默认的。在此情况
下,他不得不为了自己前途进入京师却不知如何站队。
之前还打着两...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4859
5
确如李佑所猜测的,内阁其他几个阁老都有点坐不住了。作为在制度上并不是真正
宰相、但又被看成宰相、同时需要干宰相活计的大学士,是必须要具备影响力的,不然
就失去了执政的权威。
在他们的认知里,影响力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需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去一点
一滴的积累。但是这个观念最近被颠覆了,罪魁祸首就是那李佑。
在手里的真理报上,影响力仿佛变得能看见、能摸着。相当明显,卢阁老连续三期
发表了专栏文章、并被当做真理报重头推出,影响力肉眼可见的增长了,另外杨阁老似
乎也有不少斩获。
而其他几位阁老就是反例,此消彼长的反例,所以他们心里不舒服。长此以往他们
的几张老脸在朝廷里还能往哪里摆?当然,隐隐的后悔是少不了的,前几天那李佑送来
一纸文书向他们约稿,被他们轻蔑的丢进了废纸篓,如今这结果有点自讨苦吃的意味。
眼下若一改前态,为了登报而撰文,那就好像是唾面自干,相当没面子。即便能放
下面子问题,主动向真理报送上稿子,会不会被李佑挖苦、刁难、嘲讽?以李佑的心胸
,难保不会如此啊,到那时就真成了主动送脸上门被打。
不能让真理报变成卢阁老和杨阁老的二人转!...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49
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一百八十一至二百)
一百八十一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
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九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奴才于五月初八日已抵江宁
,谨将万岁天恩传告奴才母亲。旷典殊恩,莫能仰报万一,惟有率领全家老幼朝夕顶香
,叩祝万寿无疆。江南麦季丰登,禾苗现在及时种插,雨水调匀,人民安乐。米价九钱
一两不等。所有二月、三月、四月晴雨录,恭呈御览,谨具摺奏闻,伏乞圣鉴。
朱批:朕安。所奏知道了。
一百八十二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
康熙五十三年六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目下米价,每石九钱、
一两不等,百姓安乐,太平无事。所有五月分晴雨录,理合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知道了。
一百八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请再派盐差以补亏空摺
康熙五十三年七月初一日
臣李煦跪奏:
窃臣与曹寅蒙万岁隆恩,轮视淮盐,殊荣异数,亘古未有。今十年差期已满,臣煦
何敢再有非分之求。但臣蒙豢养数十年,莫非宏恩覆庇,而自今以後,将有不得保全身
家之惧,若不据实陈奏,以求圣恩,是徒蹈欺主之重罪,并负豢养之弘慈,此臣煦之所
以不容不沥诚吁请
c******d
发帖数: 949
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二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二(二百二十一至二百四十)
二百二十一 曹(兆页)奏清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目下米价比前稍贱,每
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将来若湖广、江西客船云集,米价尚可望贱。百姓俱太平无事
。谨将八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资,伏乞圣鉴。
朱批:知道了。
二百二十二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呈稻样米样摺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米价照常,
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所有御赐稻种,奴才遵旨分与各乡农民布种。目下二次稻已
得成实,今据乡民呈报前来,每亩收谷二石一、二斗至二石七、八斗不等,无不欣忭踊
跃,传为异宝。凡有田产之家,俱闻风求种,从此流传广布,百姓均得多收一次之稻,
利益甚多,皆蒙万岁洪恩德泽之所被也。谨将二次所收稻样、米样并九月分晴雨录,恭
呈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朕安。奏摺知道了,此种须广布江南,以便民生才好,不可花费吃用。
二百二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谢再监察两淮盐课一年摺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奴才李煦跪奏:
窃奴才与曹寅蒙万岁天高地厚之恩,轮视两
c******d
发帖数: 949
8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三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三(二百四十一至二百六十)
二百四十一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
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时雨大行,农民俱得及时插
秧,莫不欢呼庆告,感仰圣主德泽所被,今岁秋成丰收可必,目下米价照常,每石八钱
至九钱不等,百姓安乐,太平无事。谨将五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朕安。尔虽无知小孩,但所关非细,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虽不管地方
之事,亦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是笑话也罢,叫老
主子笑笑也好。
[会载《故宫周刊》第八十五期]
二百四十二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
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今年雨?时若,各处田禾茂盛
,自是十分丰足之岁。闾阎百姓无不感仰,以为圣德感被,普天之下,咸荷洪恩。目下
米价照常,每石八钱至九钱不等,将来新米上市,更可望贱。小民安乐,太平无事。所
有御赐稻,头次已经收割,凡有乡民领种者,奴才随便给散,不谋其收,惟期皇仁广布
而已。今将稻米样并六月分晴雨录,理合恭程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知道了。
二百
t******3
发帖数: 79
9
雍正治腐高招:绝不放过贪官涉案的子孙
根据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改编的《雍正王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历史大戏。电视剧播
出后引起一些争议。在历史上雍正的"政声"并不好,刻薄寡恩,对待亲兄弟心狠手辣,
而且野史中有"篡改诏书"以阴谋登基的传说。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雍正皇帝却颇有
点"人民公仆"的味道,未免太美化封建帝王了。但雍正的勤政,雍正对腐败的毫不留情
,却是没人否认得了的。
雍正在位仅13年,于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因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
的御案旁。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雍正留下的朱批奏折达35000多件,
其总字数以13年的总天数相除,平均每天批示8000多字。撇开雍正皇帝的功过是非不谈
,光说这每天批写8000多字,就不是现在一般的"公仆"们所能望其项背。雍正的勤于政
事于此可见一斑。
雍正的前任圣祖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
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
惊人。雍正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又说,"近日道
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
C********g
发帖数: 9656
10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540
何清涟
3月20日是海外网站宣布“第五轮茉莉花集会”的日子,在北京等地仍然可见中国当局
对茉莉花那种高度的体制性过度防卫。这种反应让人深深感受到弥漫于中南海的恐惧,
这种恐惧来自于北京当局对失去权力的深深担忧。官方对这种真幻参半的威胁之过度防
卫,让人联想起243年以前那起发生于清乾隆中叶的“叫魂”事件。两次事件中,涉及
民众的情况全然不同,但社会状况与统治者的防卫动机、防卫特质却惊人地相似。
首先,两事件均发生于“盛世”,一是历史上最幸运的大皇帝乾隆治下之盛世,一是中
共第四代胡温领导下的盛世;二是官方对事件的定性与处理方式惊人地相似,“叫魂”
事件被乾隆视为事涉国家安全,认为在人与神灵之间未经官方批准的交流对国家安全与
社会道德基础都构成威胁,涉及谋反;如今这“一条推文引发的茉莉花革命”,在当局
眼中也事关国家安全,被逮捕的人士(当局认定他们与“茉莉花事件”有关)的罪名是
“颠覆国家政权” 或者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读者也许会怀疑:乾隆盛世是闭关锁国的...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张鸣:非制度化的权力半径
有这样的专制独裁权力,就一定有这样的非制度化的权力半径,也就一定会对政治
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的中国,不曾完成现代的制度转型,就永远都
是人治。
说起李莲英,都知道他是西太后最得宠的太监。批评西太后的人,往往拿李莲英说
事,说她宠信太监,祸乱朝廷。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太监干政的罪名,一般都会落到李
莲英头上。甲午战败之后,御史上书,也咬住这一点不放,把个李莲英骂得狗血淋头。
连两江总督刘坤一见太后,都直言不讳,指出这一点。但是西太后却一直感到很冤,连
声说,她不是汉太后,没有宠信过宦官,李莲英从来就没有对政事插过一句嘴,凭什么
说人家干政?
要说也对,的确,你还真的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说李莲英对任何一件政务发表
过意见。况且此人为人也相当低调,宫里的宫女和太监,都挺喜欢他,虽说有太后的宠
信,但为人处世,能让人则让人,能帮人则帮人。有宫女评价他说,很像一种梨子,长
得不好看。但吃起来很甜。这种梨,人见人喜。甲午前老佛爷派他陪醇亲王到天津校阅
海军,外面的臣子们,听说他来了,都想借机拍拍马屁,可他一个外臣不见,躲在屋子
里面,任凭人家怎么劝都不出来。自己亲自给王爷洗脚,满...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1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草清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726
14
这种搁过去基本都是朱批“勿复奏,凌迟之”,还调查个狗屁
o***s
发帖数: 42149
15
“朕略萌”
“朕略萌”这三个字只是在碑文上刚好排列在一起了而已,是一位网友在碑林参观时无意中发现的,并非文中原意,更与现代文字的意思相去甚远。
唐玄宗穿越千年“卖萌”
御笔手书“朕略萌”
网友惊呆了:三郎,表这样!
继“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朕知道了”等清代皇帝的御笔手书萌翻一群又一群网友之后,另一位“萌帝”近日也被网友发现。不过这位“萌帝”比较谦虚,他说:朕略萌。
唐玄宗穿越千年“卖萌”
网友惊呆了
记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的新浪认证微博上看到,该微博于8月2日下午发布了一条信息:#朕略萌#字出唐玄宗李隆基御碑《石台孝经》序。并配图一张。
随后,由萌妹子@汉唐网 娇呼一声“三郎,表这样”,引起了转发狂潮。网友纷纷留言:@陕西省文化厅:萌字里面还有个囧啊,囧萌囧萌的……@黑夜无梦魇_怀瑾握瑜:有一天唐玄宗遇见了康熙,发生了如下对话:“朕略萌”“朕知道了”“朕略萌”“朕知道了”“朕……”“你神烦!”@dejavu_HC:如此撒娇使不得……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一款以康熙朱批真迹为原型设计的纸胶带,上书“朕知道了”,引起两岸网友热烈讨论和购买。
据说台北故宫礼品部的该款纸胶带已被抢购一空...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6
台北故宫的人间烟火味
“朕知道了”胶带于7月4日推出,当天傍晚上架500盒,第二天就售罄,6日,又紧急进货700盒,结果,半小时就售完了。倘若康熙再见奏折,说皇上“御批墨宝”已经出宫,移位到了当代青年欢喜的胶带上,大概会欣欣然,再提朱笔御批:“朕知道了”。
“朕,知道了!”“朕,知道了!”刘义抑扬顿挫地接着手机,匆匆走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礼品店。
令他失望的是,货架上贴着告示:“朕知道了”胶带售完。新货预计8月到。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款纸胶带,上书康熙皇帝的朱笔御批“朕知道了”。
“知道了”,是皇帝批阅大臣奏折时的常用语,意为所奏之事朕已知晓。
“太有创意了。把它印到胶带上,庶民也可以喊‘朕知道了’。太爽了!”从四川到台湾旅游的刘义说,“朋友刚还来电话,要我多买几个回去送人。”
可是他不知道,“朕知道了”早已被人抢购一空。
700盒半小时就卖光了
“朕知道了”胶带于7月4日推出,一盒胶带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售价为200元新台币(约合41元人民币)。
台北故宫礼品部经理吴桂芳说:“当天傍晚上架500盒,第二天就售罄。6日,又紧急进货700盒,结果,半小时就售完了。连我们内部同仁都没有...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10
17
说西洋前,先说说清朝野对于开海的反对意见。除了华夷大防,其心必异一类的顽固观点
外,主要异议在于开海造成国内物价波动,海上治安状况差,洋商和海关官吏舞弊这几个
原因。如康熙四十七年江浙米价腾贵,部分言官辩疏:“皆由内地之米为奸商购往外洋所
致,请申严海禁,一概不许商船往来,庶私购绝而米价平。”<<清升祖实录>>又如江苏巡
抚张伯行连续上疏,渲染海洋盗贼猖獗,建议出海商船只用一桅,均改为平底等。
在开海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康熙还能审时度势,制订过一些开海惠商的政策,如改变明
代对洋船的抽税方法,由原来的按来船的大小抽收税银(梁头税),到根据货物品种抽收货
物税为主,梁头税为附,并且统一江,浙,闽,粤四海关的税率和计税方法,避免重复征
税。但是康熙不能不受这些反对开海建议的影响。
对于西洋,同禁绝南洋,鼓励东洋的政策不同,康熙一段时间内是听其自来,顺其自然。
康熙和葡萄牙和法国国王都有往来。五十四年,康熙朱谕还说:“西洋人到中国三百年,
未见不好处。”<<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康熙后期对于西洋贸易的政策于五十六年开
始根本转变,其谕告大学士们:“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
t****u
发帖数: 8614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kzeng老,问您老一个清史问题
明朝的内阁可以封驳皇帝的朱批,貌似清朝体制上不可以这么做。
您老能来confirm一下吗?
k***g
发帖数: 7244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kzeng老,问您老一个清史问题
呵呵,按体制,明朝的内阁也没有封驳皇帝朱批的权力,掌封驳的应该是六科给事中,
内阁主票拟,封驳红本是越权,只有少数权臣敢这么干;
清朝内阁的权力受限,后来又有军机处,没有明朝那样的权臣,所以没有哪个阁臣敢封
驳红本的;倒是清末东南互保,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可以一比。
r*******3
发帖数: 1088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本朝其实更像明朝
也凑合。。。。那人大就是管朱批的司礼监了。。。。。。。
T*****n
发帖数: 18811
21
有国家后,第一次转型划在商周交替也不为过:地缘结合血缘的模式取代血缘国家啊。
难道非要秦汉才算地缘模式取胜?那汉代分封本姓又算啥?算转型挫折的复辟?后面转
型可划分的多了去了。门阀政治时代算不算个转型?均田算不算个转型?五胡乱华算不
算转型?异族统治算不算转型?明清的专制极盛算不算转型?儒家独尊算不算转型?程
朱理学算不算转型?
更有甚者,老毛说了,百代皆行秦政制。骂毛者就鼓掌说主席你丫说的太对了,你丫就
是秦始皇。泽民就是胡亥,胡core是秦子婴(邓啊席啊往哪儿摆俺就不替他们张罗了)
,这样的话,从主席到民运老将,观念是一致的,中国到tmd现在都没有转过型!台湾
还有人说了,你们丫马列才是中国第一次转型,我们台湾才是中华正统,五千年都跟我
们这儿保存着呢,虽然我们tmd不是中国人。
这个型怎么定义,要多细,什么角度,都完全看你主观目的和需要,看你的价值观念和
观察点,没有一定之规。人类历史都是延续的,且不要说“型”这种定性的东西,就是
要分个期,其实都不容易。
俺还是那句话,分型也好,分期也罢,不过都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不必拘泥,也不
必迷信,也不必较真。读其论点背后的观念就行,然...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的大白话朱批,好玩!

haha
w****j
发帖数: 6262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的大白话朱批,好玩!
好一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诞。
m********y
发帖数: 21909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的大白话朱批,好玩!
雍正还挺性情的。喜欢--
m********y
发帖数: 2190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的大白话朱批,好玩!
雍正还挺性情的。喜欢--
l*****i
发帖数: 20533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的大白话朱批,好玩!
少见多怪。皇帝哪有那工夫给你作文言文章?
C********g
发帖数: 9656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的大白话朱批,好玩!
“天日不醒”
雷打不动?
l*****g
发帖数: 1234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的大白话朱批,好玩!
可见早期灌水要用手写。
c*******e
发帖数: 865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的大白话朱批,好玩!
楼主没文化,
知道了,这个答复是大明朝皇帝最标准的几条官方答复之一。未成年的大明朝皇帝,上
朝碰到上奏,都是答复知道了
d*****g
发帖数: 1616
30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1070838930.
袁氏家族联谊会:致《建党伟业》编导的公开信
袁世凯没有签署所谓的“二十一条”这是历史的史实,现在史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
已相当广泛和深入,很多史料尽在眼前,《袁世凯朱批21条》原件就保存在天津博物馆
内,即将出版的《袁世凯全集》会让人们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因此,过去带有意识形态
的歪曲历史,现在应该得以更正,这样不但对于历史人物公正,更主要的是对待我们当
前的现实。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袁世凯96年前担心和戒
备的事情在74年前发生了,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并
不优于当初,因此更应该抚往思今,提升忧患,振奋精神,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c*c
发帖数: 2397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2
雍正的字还不错
k***g
发帖数: 7244
33
这个好像去台湾展览过,一个台湾女生曾经和我提到她在一个展览上看到雍正皇帝说过
:“尔等大臣若不屌朕,朕也不屌尔等也。“云云
r**o
发帖数: 4614
34
至少没写错字, 康熙批的还有不少错别字了。
B*G
发帖数: 13438
35
汉子感觉有汉人的意思在里面,雍正倒也真不忌讳。
B*******u
发帖数: 3789
36
怎么确定就是雍正的?字真不错。
a*******e
发帖数: 3897
37
很象琼瑶剧的台词
j***g
发帖数: 11325
38
康熙小时候说汉语满语?
x****u
发帖数: 44466
39
五四之后开始的是白话文在正式场合的应用。
我国书面语和口语的不一致性有几千年历史了。唐朝的书面语你能看懂,口语可未必。
m********y
发帖数: 21909
40
我的意思就是可以用此来研究口语,另外还有北京方言
x****u
发帖数: 44466
41
有人研究这类问题,不过关于口语的资料远少于书面语的啊。
x****u
发帖数: 44466
42
皇帝的批语有很多种,最正式的还是秘书班子拟定的,都是文言。私下的批条不容易长
期保存。
m********y
发帖数: 21909
43
不知道康熙传位的时候那个传于四子的诏书还在不在?到底是传给了老四还是老14?
x****u
发帖数: 44466
44
有啊,用满文写的,两个数字完全不一样。
m********y
发帖数: 21909
45
你回帖子的速度真快啊
那到底传给谁了?
你说老四和老14还一个娘生的,怎么那么不团结?
x****u
发帖数: 44466
46
一大一小的话,一般都是传大不传小。清朝重视教育,皇子长幼有序,小的压过大的容
易生出麻烦。
d*****n
发帖数: 2132
47
字写的挺好...
m**********o
发帖数: 2272
48
遗诏当然是传给四的,那个什么“十”改成“于”是谣言啦
主要产生怀疑的是那个遗诏不是当时拿出来的,是雍正继位后才拿出来,可以是后来才
写的。而且遗诏的内容和康熙五十六年康熙的一份口谕一致,只做了润色,最后加上传
给雍正的话,比较容易伪造
h***i
发帖数: 89031
49
你先把字写的根康西一样好再出来装比康熙认字多
t******o
发帖数: 2792
50
离君主立宪太远了,君主立宪的核心是限权。
而专制到极致则有权无责,有貌似相反的两个表现,一是没有事情皇权不能管,另一个
是没有事情他必须管。
前者的主要体现是朱元璋,连你穿什么衣服都要管。
后者可以说是万历和木匠,班都不去上,当然木匠的皇权是让九千岁代行了。
而万历后期官员空缺可就是无责的表现了。
另外,明代的朱批是牢牢在内廷手里的,要说和君主立宪的远近,明代是远远落后于唐
宋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