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朱洪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
J*******l
发帖数: 133
1
中国的历史,就是文明不断被摧毁与重建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经过一番楚
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两汉一共长达400多年,如此长时间的稳定的统一王朝
,为中国人(或华夏人、汉人)这个群体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于是,汉民族以及相对统
一的汉语形成。
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自周朝以来,就有一种主导的语言。周秦时,这种主导
语言叫做“雅言”。西汉时期则称作“通语”。西汉的首都在关中,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一带,所以西汉通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到东汉则迁都至现在的洛阳一带
,当时的“洛语”则上升为了官话。魏晋继承东汉则不用多言。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
过长江。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
。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而此时
的中国北方则是一片种族混乱屠杀的状况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政权。中国就这样一分
为二,形成了长达近3...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16971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ovefreedom (古板潜水员),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初姓名的去蒙古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4 17:58:43 2013, 美东)
读明朝以后的书,书中人物姓复姓的人明显比明朝以前少。那是因为洪武元年朱元
璋有诏令禁止“胡姓”。元朝有不少汉人改姓了蒙古姓。顾炎武的《日知录》说:“禁
不得用胡姓者,禁中国人之更为胡姓,非禁胡人之本姓也。”结果却是不仅汉人不用“
胡姓” 了,连很多胡人也不姓胡姓了,甚至汉人中大批姓复姓的人,也改成了单姓。
比如呼延姓了呼,公孙、长孙都姓了孙。
明代学者王世贞说:“复姓至我朝则益少矣”;清代史学家赵翼则注意到“元汉人
多作蒙古名”。就像现在在外国公司工作的人要取个外国名字一样,在元朝的异族统治
下,用“胡姓胡名”,自然是为了拉近与蒙古当政者的心理距离。
而且外表上难以区分汉人与蒙古人,那就有了冒充的可能性。元代正职官员“达鲁
花赤”,只能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改了姓名就可以浑水摸鱼了。以至从元朝大德八年
到延右三年的十二年里,元政府先后...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初那些大臣真是冤啊
这段故事比较难以置信。这类的小道消息还不少,比如朱元璋逛花灯,碰见淮西大脚把
造花灯的人家全都诛杀的;还有说朱元璋给这个徐武宁吃烧鹅的。
其实朱元璋害徐达和外甥李李文忠都不太可能。李文忠是因为朱元璋把所有看病的医生
全都灭族,有灭口之嫌。但其实第一,时间上不对,那时候太子朱标还活着,朱元璋精
力都在对胡惟庸的势力斩草除根,还来不及对付武将。而且李文忠和徐达算是朱标那一
派的。如果朱元璋用如此下作的方法害死他们的父亲,恐怕他们的儿子李景隆和徐辉祖
不一定会那么死心塌地为建文帝卖命了。另外,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和养子一向都不错
(养子都是孤儿,朱元璋比较放心,比如朱元璋晚年把傅友德等召回赐死,而沐英却顺顺
当当地当云南王)。别说李文忠身兼养子和外甥两个身份,就是朱元璋自己的女儿,诛
杀李善长满门的时候,李祺和两个儿子因为公主的关系就被额外开恩;那边邓俞(已死)
的儿子邓镇,却因为是李善长的外孙被诛杀,人和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虽然这些故事很可能是编的,不过应该说编的人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朱元璋的性格:雄猜
忍鸷。
明史卷138薛祥传:"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师李善长奏诸
...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

趙王朱杞(1369年10月-1371年1月16日),是明太祖朱元璋庶第九子,所出不詳,明
朝第一次封的唯一一代趙王。
朱杞於洪武二年九月(1369年10月)出生,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被封為趙王,但未
就藩就在十二月甲申(1371年1月16日)過世,無諡號。
l*********m
发帖数: 16971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初姓名的去蒙古化
读明朝以后的书,书中人物姓复姓的人明显比明朝以前少。那是因为洪武元年朱元
璋有诏令禁止“胡姓”。元朝有不少汉人改姓了蒙古姓。顾炎武的《日知录》说:“禁
不得用胡姓者,禁中国人之更为胡姓,非禁胡人之本姓也。”结果却是不仅汉人不用“
胡姓” 了,连很多胡人也不姓胡姓了,甚至汉人中大批姓复姓的人,也改成了单姓。
比如呼延姓了呼,公孙、长孙都姓了孙。
明代学者王世贞说:“复姓至我朝则益少矣”;清代史学家赵翼则注意到“元汉人
多作蒙古名”。就像现在在外国公司工作的人要取个外国名字一样,在元朝的异族统治
下,用“胡姓胡名”,自然是为了拉近与蒙古当政者的心理距离。
而且外表上难以区分汉人与蒙古人,那就有了冒充的可能性。元代正职官员“达鲁
花赤”,只能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改了姓名就可以浑水摸鱼了。以至从元朝大德八年
到延右三年的十二年里,元政府先后三次下达了不许汉人冒充的禁令。赶时髦的老百姓
则在姓后拖个蒙古名字玩玩,朱元璋的部将里就有“王哈刺章不花”、“刘脱因不花”
;名将李文忠原名 也叫“保保”;连孔圣人的后裔,官至金符管车千户兼邢州学校提
举的孔天铎,其曾孙也叫起了“塔识不花”,当上了蒙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这个事是张居正记错了。
《明史。姚广孝传》的一段记载说:
(永乐)十六年三月入觐,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
再,语甚欢,赐以金唾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
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
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
,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
就是说,大和尚溥洽知道建文帝在哪。
《明英宗实录》正统五年(1440)十一月丁巳:
有僧年九十余,自云南至广西,云:“我建文帝也。张天师言我四十年苦,今数满
,宜还国。”谒思恩自言。岑瑛送之京师。会官鞫之。其姓名为杨应祥,钧州人,洪武
十七年度为僧,游两京、云、贵,以至广西。上命锢之锦衣卫而死。同谋僧十二人俱戍
边。
这件事本末清楚,记载详尽,应该无可怀疑。建文帝生于洪武十年(1377),至英
宗正统五年(1440)不过63岁,老僧自称90余岁,肯定是假的。经审问,老僧有名有姓
,鞫狱之人必不敢杜撰。这是几个僧人共谋的诈骗事件,由90余岁的老僧杨应祥假冒建
文帝,最后事情败露。结果,老僧被关入锦衣卫...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ovefreedom (古板潜水员),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复姓稀少很大缘于明初姓名的去蒙古化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4 17:59:01 2013, 美东)
读明朝以后的书,书中人物姓复姓的人明显比明朝以前少。那是因为洪武元年朱元
璋有诏令禁止“胡姓”。元朝有不少汉人改姓了蒙古姓。顾炎武的《日知录》说:“禁
不得用胡姓者,禁中国人之更为胡姓,非禁胡人之本姓也。”结果却是不仅汉人不用“
胡姓” 了,连很多胡人也不姓胡姓了,甚至汉人中大批姓复姓的人,也改成了单姓。
比如呼延姓了呼,公孙、长孙都姓了孙。
明代学者王世贞说:“复姓至我朝则益少矣”;清代史学家赵翼则注意到“元汉人
多作蒙古名”。就像现在在外国公司工作的人要取个外国名字一样,在元朝的异族统治
下,用“胡姓胡名”,自然是为了拉近与蒙古当政者的心理距离。
而且外表上难以区分汉人与蒙古人,那就有了冒充的可能性。元代正职官员“达鲁
花赤”,只能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改了姓名就可以浑水摸鱼了。以至从元朝大德八年
到延右三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帝国之殇:首富为什么都被干掉了?
无论历史还是当下,“首富”作为观察社会的一面镜子,往往真实得很吓人。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嘉兴县一位进士花了23000两银子买了个小京官,当时人把这种花
大价钱买来的官叫做“沈万三官”。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看到,有个不那么低调的小土豪
露出皮带,也会说:“哎哟,许家印同款。”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大富商。在网上,他有时候被称为元末明初的马云,有时候被称为
元末明初的王健林,最新的称呼则是元末明初的许家印。
谁叫中国的首富换得太快,而他才是永恒的首富。在江浙一带,沈万三是超级大富豪的
代名词。在山东等地,他被当作财神,张贴在各家门户上,像极了淘宝店主、电商企业
集体拜马云。
01
关于沈万三的身家,有一个记载说是“二十万万”,即20亿两银子。好事者经过换算,
说这一身家大概相当于5.3个马云。
这一换算纯属娱乐性质,不能当真。不过,沈万三最辉煌的时候拥有苏州城半数田地,
协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城一半(有说三分之一)城墙。叫他“沈半城”,毫不夸张。
人们想要八卦的是,首富的钱从哪来?或者说,一个超级富豪是怎么赚到第一桶金的?
这种心理,跟一个社会财富转移的隐秘性相关。富人发家如果纯靠能力、眼光以及透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刘伯温的人生悲剧,死于精通阴阳术数
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民间传说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
知五百年”。当然,刘伯温是人,不是神,虽然他确实精通权谋之术,懂得天文地理,
但最终却因“精通天文”而死。
刘伯温,名基,伯温是其字,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生于青田(注:今浙江文成
县)一个官宦人家。刘伯温聪明机敏,从小酷爱读书。他既通经史,又好象纬之学。这
象纬之学就是古代的天文学。
元明宗至顺年间,刘伯温小试牛刀,高中进士,分配到江西高安县当了个县丞,官职虽
小,但他在任期间就获得了廉政的好名声。省里听说了他的政绩,要将他调上去,他谢
辞了。后来,任命他为江浙儒学副提举(注: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副处级干部)。这
一时期,刘伯因议论御史失职之事,开罪权臣,只得辞官回家。
元顺帝至正八年(公元1348),台州黄岩人方国珍在台州起兵,拉开了反元的大幕。方国
珍的军队迅速占领了台州、温州、庆元(今宁波)等地,当地官员奈何不得。省里面只得
将刘伯温召出,让他当了个浙东元帅府的都事,仍是个从七品的小官。
刘伯温已经看出元王朝末日迫近,天下势将大乱,便辞职回老家青田读书,著作,韬光
养晦,等待时机。不久,群雄...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456
10
来自主题: Xiqu版 - 南京剧坛昆曲史略 ZZ
南京剧坛昆曲史略
吴新雷
昆曲现称昆剧,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而盛行于苏州。它起初称为昆山腔,与海盐腔、余
姚腔、弋阳腔、杭州腔并称为南戏五大声腔。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于洪武六年(13
73)召见昆山的老寿星周寿谊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这可以说是南京剧坛上昆
曲史的序幕。朱元璋特别欣赏南曲戏文《琵琶记》,“日令优人进演”。当时宫内设有教
坊司,是专掌乐舞戏曲的演出机构。又在秦淮河南岸建造“富乐院”,作为倡优聚居之处。
洪武十七年(1394),朱元璋“以海内太平,思欲与民偕乐”,乃下令建造了“金陵十六楼”
。如南市楼在斗门桥东北,醉仙楼在西关中街,来宾楼在聚宝门外西侧,都是歌舞、戏曲的
公演场所,这为南京剧坛的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或称“南都”,
仍保留中央六部和“南教坊司”,戏曲活动持续不断。正德十五年(1520)正月,明武宗朱厚
照南下金陵,迎春看戏,召见了南教坊司名伶顿仁和《绣襦记》传奇作者徐霖,并把两人带
去北京,使南北戏曲文化得到了交流。
南京是江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南来北往的
x**s
发帖数: 534
11
来自主题: Beijing版 - 谁设计了紫禁城?(转载)
历史浩如烟海,湮没了多少秘密。关于蒯祥是故宫设计者之说,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地
方。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
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立85周年
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
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
,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
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
,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虽说初建时有几百万人
的建筑大军,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材料就准备了11年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
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据说,当朱棣的军队攻破都城应天府(今江
苏省南京市)时,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从此留下了...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12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壮族介绍
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
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的先
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建国后经民族识别,统一称为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
提议和壮族人民的意愿,僮族改称壮族。
目录
* 1 民族概述
* 2 历史沿革
* 3 民族起源
* 4 人口分布
* 5 民族语言
*
* 1 民族概述
* 2 历史沿革
* 3 民族起源
* 4 人口分布
* 5 民族语言
* 6 壮族地区
* 7 民族艺术
* 8 民族禁忌
* 9 民族经济
* 10 民族宗教
* 11 民族历史
* 12 民族区域自治
* 13 地理特点
* 14 气候特点
* 15 居住地特点
* 16 建筑风格
* 17 古文化
o 17.1 水稻人工栽培法世界之最
o 17.2 衣着方面的世...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3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4143570/answer/68821824
为何崇祯不让太子和二王南下南京?
为何崇祯不让太子和二王南下南京?
晋有琅琊王活着逃到了南方;宋有康王活着逃到了南方;为何崇祯死心眼不让太子或者
永王、定王随便哪一个去南方呢?
关注者
274
被浏览
64,739
​5
阜东
阜东
想得多,做的少,治疗中。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朝里的大臣是提议太子去南京。
但崇祯是自己想去南京。
当时朝中两派,一派想撤去南京,一派要死守(每个危难的时候都会有的两派)。本来
当时的情况就是更应该选择南撤,但东林党人为了打压政治对手,就说想南撤的是想逃
跑,不顾国家,只顾自己。
好死不死,明的历史上出过一个于谦,在更危险的时候守住过北京。于是东林党坚持不
让崇祯南下,只是提议太子南下。
问题是崇祯大爷想自己南下呀,但又没人敢在朝堂上提议(崇祯是个有黑锅只会让手下
背,自己永远光荣伟大正确的人。)即使他私下找了个大臣提议,结果那人都不敢说。
他自己去不了,不爽了,也不想别人爽,于是驳回了太子南下的提议。
崇祯是勤快,但水平也就现在一...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14
荒唐八、国与民谁轻谁重?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二千年前的孟子都解决的问题,到今天又成了疑
问,这点在清史学界尤其突出,马大正说:“比如清兵入关,我们会站在17世纪 40年
代的立场,当时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核心来领导,这个统一确实有好处,它随后导
致的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先不必提满清入关残暴至极的几千万人
口的大屠杀,就以他们狂吹的“康乾盛世”而言。高中版历史书认为:“康乾盛世”是
国家统一,消除外患,人口急增,税收可观,国力强盛。但惟独忽略的是老百姓的真实
生活水平。就以《清史稿》记载,从康熙到乾隆年间,年年灾害,老百姓衣不蔽体,食
不果腹,时而人吃人。显而易见这种盛世是国家主义者的盛世,而并不是老百姓的。我
们老百姓现在被称为“屁丅民”,康乾时是“草民”,满清入关是“乱民”。在顺治时
,死得像草,一把火烧光,在康乾时活得像猪,拿番薯喂饱不闹事就敢称“盛世”。为
了实现满清国家的“大统一”,为了“盛世”降临,在史学家眼里,这些民简直狗屁不
是,毫无价值,这点苦难不值得一提。话说回来,既然国家拿老百姓当屁,当草,老百
姓要这个“强盛的国家”干什么用?...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祖陵地宫拱门甬道重见天日
明祖陵地宫拱门甬道重见天日
■名词解释: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
其祖父
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
重葬其
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
元1413
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公元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和泗州古城一起被埋葬于滔滔洪水。此后近300年
,洪泽
湖下有个大墓——一代皇陵留于世间的,只剩下这一句附近居民代代相传的戏言。
连日来江淮一带遭逢大旱,洪泽湖水位连续下降已近死水位。昨天中午一个电话惊
醒正在
小憩的记者,那急促的声音属于明祖陵管委会主任胡仁生。“露出来了,明祖陵地宫甬
道和拱
门露出来了,300年来第一次啊……”再无心听老胡说些什么,记者匆匆驱车,直奔明
祖陵所
在的江苏盱眙。
水潭见底,地宫拱门甬道露真容
一个多小时后,采访车驶入盱眙境内。这座此前数日名字总和旱情一起出现在电视
报端的
苏北小城,仍如往日般安宁平和的街景市貌背后,必会是那随大旱而来的忧虑焦急、剑
拔弩
张。正想着这些,车已在明祖陵景...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洪泽湖水位下降致明祖陵地宫拱门重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0 00:56:27 2011, 美东)
洪泽湖水位下降致明祖陵地宫拱门重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0日04:09 扬子晚报
江苏大旱
宜兴高淳盱眙出现特大干旱
本报讯 当下省内出现的旱情,从时间上看并非孤立的。昨日,记者从省防汛抗旱
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去年10月至今,江苏出现少有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局面。据统计,
今年1月以来,全省降雨严重偏少,特别是江淮之间、苏南地区,降雨量为近60年来最
小值,全省主要江河湖库的水位,普遍比常年同期偏低,洪泽湖水面比去年秋天小近1/
6。当下我省河湖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面对下月初的水稻插秧用水高峰,省防指下发紧
急通知,要求抓紧调水补充河湖库水源,杜绝水源流失,严禁小水电站擅自发电,确保
城乡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据介绍,今年1月以来,全省降雨严重偏少,特别是江淮之间、苏南地区,降雨量
为...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傅友德真惨啊
傅友德这个还真不是满清御用文人的污蔑。谈迁(1594-1658),写国榷,就采用了这个说
法。
国榷,顾名思义,就是秉笔直书,求真求实。明朝,为尊者讳很厉害,比如《明太祖实录
》为了掩盖朱元璋滥杀功臣的事实,前后三次修改,把朱元璋描写成为一个“宽仁大度”
“爱惜功臣”的皇帝。。
谈迁写国榷的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历代实录多有避讳失真之处;以明朝实录为主,又参考
了明代史书一百多种以及当时的政府公报(邸报),编成《国榷》一书。最大的特点就
是对过去实录中避而不谈的一些重要史实,毫无避讳,敢于将真实事实全盘托出。
比如:对朱元璋晚年枉杀功臣的事情如实地记载到书中: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党案,3万多人被株连,《明太祖实录》只是记载该年二月蓝玉死
,并不载死因。谈迁在该年二月乙酉条直书道:“蓝凉公非反也,虎将粗暴,虽至愚不为也
,……噫!功臣菹醢,安得止大树之下;晚游赤松,庶几哉不殆不辱矣。”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条记录了太子师、颖国公傅友德自杀事件:“(傅)累历大
功,以蓝玉诛,内惧。定远侯王弼谓上春秋高,行旦夕尽我辈,宜自图。”“会冬宴,……
上责友德不敬,且曰:‘召尔二子来。’友德出,卫士传语...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8
洪泽湖水位下降致明祖陵地宫拱门重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0日04:09 扬子晚报
江苏大旱
宜兴高淳盱眙出现特大干旱
本报讯 当下省内出现的旱情,从时间上看并非孤立的。昨日,记者从省防汛抗旱
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去年10月至今,江苏出现少有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局面。据统计,
今年1月以来,全省降雨严重偏少,特别是江淮之间、苏南地区,降雨量为近60年来最
小值,全省主要江河湖库的水位,普遍比常年同期偏低,洪泽湖水面比去年秋天小近1/
6。当下我省河湖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面对下月初的水稻插秧用水高峰,省防指下发紧
急通知,要求抓紧调水补充河湖库水源,杜绝水源流失,严禁小水电站擅自发电,确保
城乡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据介绍,今年1月以来,全省降雨严重偏少,特别是江淮之间、苏南地区,降雨量
为近60年来最小值。今年泰州、南通、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降雨量为60年来
最低值,全省气象干旱比较严重,宜兴、高淳、溧水、盱眙等地。
实际上,自去年10月份以来,江苏的旱情就没有绝对中断过,出现少有的秋冬春连
旱的局面。江苏拥有众多河湖,但水源补充除了降雨,...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19
朱元璋的洪武正韵依据的是中古汉语官话+江淮方言。这个是明朝的法定标准音
到明朝建立的时候,燕云十六州已经被辽、金、蒙古鞑子统治了几百年了,北平的语音
早已和中古汉语差别很大了。
后来朱棣把朝廷搬到北京。天长日久,受鞑子影响变了味的北京汉语反而成了通行的语
音。
当时朝鲜李朝派人来中国学习汉语。明朝当然是严格按朱元璋的洪武正韵来教。留学生
回到朝鲜以后,向朝鲜王报告说:明国有两种语音,一种是老师教的洪武正韵,一种是
北京市面上日常使用的。两种语音差别很大
自从明中期以后,外国传教士、朝鲜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汉语语音的纪录。可以知道,
这种源于北京话的汉语官话,在过去五六百年变化不大。

发帖数: 1
20
忠君观念的绝对化在宋代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既是对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轮流坐,今年
到我家”的乱世教训之总结,也是对多朝并立、各称正统的现实之考量。北宋司马光首
倡尊君之论,认为君尊臣卑“犹天地之不可易也”。而到朱熹、二程的理学兴起,更是
确定了“君臣父子,定位不移”、“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终极道德观。
华夷之辨松动,忠君观念绝对,使得到了元代,虽有郑思肖、谢枋得等宋遗民坚持华夷
大防,但士人的主流都认为是否视为正统,不在于是否中国之人,而在于是否奉行“中
国之道”,“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人们拿古人进行类比,指出“舜
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夷”,但“后世称圣贤焉”,只要“谙于中国之道”,那便不能
“以夷狄外之”。元朝虽然是蒙古人做皇帝,但“以天数之正,华统之大,属之我元”。
元统一后,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双向推动,理学不但成为最为显赫的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
,还成为官方认可的意识形态,进而成为书院的主修科目。元代的书院如钱穆所说,“
宋以下一千年来之书院林立,惟元最盛,莫与伦比”,已经达到了“远州下邑,深山穷
谷”都有书院的地步,书院兴盛也就使得理学传播更为深远。
待到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富人要知道 文人是在乎钱的
明初有个人,叫王绂,是个画家,所画墨竹“明朝第一”。
有次王绂住在京城客栈,半夜听到邻居家有萧声传来,萧声清脆响亮,王绂听得入迷,
乘兴画了一幅竹石图。第二天一大早,王绂登门拜访了吹箫的人家,并把竹石图送给了
对方。
那人是个富商,大喜过望,次日带着画跟厚礼拜访王绂,请求王绂为画题几个字,好装
裱起来。王绂一听,大怒,“凡夫俗子怎么配拥有我作的画。”说完王绂马上向商人要
回画,一口气撕了。
此事被叶盛记录于《水东日记》中。
关于文人鄙夷商人这事儿,既是文人又是商人的张潮问了个问题,“文人每好鄙薄富人
,然于诗文之佳者,又往往以金玉、珠玑、锦绣誉之,则又何也?”
这意思是,文人喜欢鄙视富人,那为啥一看到美妙的诗文佳作,又往往以金玉珠玑锦绣
等物来赞美呢?
张潮的好友江含徵说了句大实话:“富人嫌其悭且俗耳,非嫌其珠玉文绣也。”文人讨
厌的,是又俗又小气的有钱人,而不是钱本身。
张潮无言以对。
1
江含徵说的没错,文人也爱钱。
前面说到的张潮,出身富商之家,他就说过,“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
穷这件事,说起来风雅,实际上,谁穷谁难受。
谢海翁对此心有戚戚焉,“物有言之极俗而实可爱... 阅读全帖
E*V
发帖数: 17544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洪泽湖水位下降致明祖陵地宫拱门重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0 00:56:27 2011, 美东)
洪泽湖水位下降致明祖陵地宫拱门重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0日04:09 扬子晚报
江苏大旱
宜兴高淳盱眙出现特大干旱
本报讯 当下省内出现的旱情,从时间上看并非孤立的。昨日,记者从省防汛抗旱
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去年10月至今,江苏出现少有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局面。据统计,
今年1月以来,全省降雨严重偏少,特别是江淮之间、苏南地区,降雨量为近60年来最
小值,全省主要江河湖库的水位,普遍比常年同期偏低,洪泽湖水面比去年秋天小近1/
6。当下我省河湖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面对下月初的水稻插秧用水高峰,省防指下发紧
急通知,要求抓紧调水补充河湖库水源,杜绝水源流失,严禁小水电站擅自发电,确保
城乡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据介绍,今年1月以来,全省降雨严重偏少,特别是江淮之间、苏南地区,降雨量
为... 阅读全帖
Z*****l
发帖数: 14069
23
因果颠倒。效果有限那正是因为后期执法不严,正如药家薪该死刑却判死缓无期一样。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8402.shtml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如何看待朱元璋的重典治贪点击:135 回复:1 作者:浓烈的伏特加 发表日期:2011-4-9 14:42:00 回复

前段时间死刑存废大讨论的过程中,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就是重刑未必能够震慑和遏制贪腐,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选择以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治贪为例子。他们普遍认为朱元璋采用剥皮实草、株连屠杀等酷刑治理贪腐,不但没有换来吏治澄清,反而越反越贪,最后导致明王朝成为历史上吏治最腐败的王朝之一。笔者感觉这种观点是一些人曲解了历史事实,从而产生了某种谬误。那么朱元璋重典治贪的真实情况和效果是怎样的,我们就以此文来探讨一番。
反感者大致有以下三条依据,一是重典治贪,越反越贪;二是表面治贪,实则夺权;三是重典治贪,钳制民意。
首先,质疑朱元璋重典治贪的效果,认为朱元璋重典治贪,越反越贪。而这个观点的焦点集中在朱元璋自己说过的一段话,朱元璋曾经说:“... 阅读全帖
h*********u
发帖数: 48
24
《西游记》中三位徒弟的姓氏,分别是孙、猪、沙。孙,据说是取自“猢狲”的“狲”
字,只不过去掉一个反犬旁而已。而沙呢,则与流沙河有莫大关系。可是猪八戒呢?为
什么就不能取一个谐音用“朱”,而必须直接用猪呢?
凡事必有缘故,猢狲可以姓孙,老猪却万万不可姓朱,因为大明的皇帝,就姓朱。
《西游记》原本里,说老猪原是神仙界的高层人物,具体官职叫做“天蓬元帅”,其实
说白了也就是负责天河的水利工作,并不是真正带兵打仗的军事干部。只是因为革命工
作间隙不小心喝醉酒,乃至于动色心居然敢去调戏妇联副主席嫦娥同志,于是触怒了天
廷的最高领导人,这被贬到凡间做基层工作,而恰恰在投胎的时候呢,又错投了猪胎,
以至于成为一副猪模样的“猪刚鬣”。
神话小说就是如此,可是老猪的原型究竟是谁呢?曾有这么一个传说,说吴承恩的老家
淮安有个二流子,名字就叫作朱八,此人又懒又馋,又爱贪小便宜。吴承恩这便把他当
作原型,设计出猪八戒这么个人物来。
呵呵,这种传说,估摸着就是街谈巷议的水准,倘若吴承恩真是如此,那么他的构思水
准也就仅限于街道办干部乃至乡里文宣干事那一层,如何能写出《西游记》这样的鸿篇
巨制来呢?
可为什么说朱...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2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沔水诗话》(卷四)
89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5)
Fri Oct 13 16:47:59 2000
曲有南北之分。南北语音不同,南北曲的用韵也就不同,因此曲韵专书
有南北派之分。
第一部北曲韵书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后来蒲松龄加以订正编成
了“十三辙”。“十三辙”被北方的戏曲、说唱艺人接受下来一直沿用到
现在。
南曲本来没有专门的韵书,等到〈洪武正韵〉出来后,南曲作家和艺人觉
得这部韵书和南方语言较为接近,就拿来作为主要的参考。明清两代,
戏曲界流传“北主〈中原〉,南宗〈洪武〉”,就是指这一点。
后来,朱权在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编成了 琼 盅旁稀担?9
韵。这是第一部南曲专用的韵书。
戏曲在演唱中,由于旋律要求,入声字常因音乐延长而暂时变调,因此常
附入其它三声中。而且,戏曲演唱讲究字正腔圆,有时候就要求故意把字
唱变念变,这种字就叫“上口字”。上口字在一般曲韵书中很少反映,有
的分韵还与之矛盾。
因此,创作戏曲除了要依靠曲韵书,而且还要重视演员代代相传的“上口
字”传抄本,以便弄清其押韵情况。
b***n
发帖数: 13455
26
崇祯十五年,正月。
一匹匹战马在坑洼的驿道上扬起尘土,已经是初春了,但举目望去,满目榛荒,田
地荒凉,就算一些明显膏腴上田,仍然草深数尺,土结水枯。
到处是干旱的龟裂,草木枯黄,稍稍青绿一些的树皮草叶,全部不见了,那是被饥
民们吃光了。
田野中,路旁,到处是倒地的饿殍,又有成群结队的逃荒难民,穿着破烂的棉,腰
间勒着草绳,挑着自己黑破的被子,上面还有骨瘦如柴,瑟瑟发抖的家中孩童。
看到曹变蛟与王廷臣的大军,这些灾民,有的人恐惧,有的人麻木,有的人眼中,
则隐隐有着仇恨。
看着这些拖家带口的人蹒跚而过,极力往彰德府城方向艰难而去,任谁看了,都忍
不住心酸。
“唉!”
曹变蛟沉重地叹了口气,回眼看看自己身后的将士,个个神情憔悴,蓬头垢面,有
如乞丐,比这些难民好不到哪去,连王廷臣的嘴中,都叼着一根草根,有意无意的咀嚼
着。
二人垩大军从赞皇南下后,就经常饱一顿饥一顿,所以行军越慢,从驻地共走了一
个多月,才进入河南布政司的彰德府地界。
经过磁州时,向当地守官购买了一些粮草,还饱经当地守官守将的冷嘲热讽,脾气
暴燥的王廷臣气得差点想拔刀,还是曹变蛟劝住了。
因为行军越来越难,军中将士,已经出...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962
27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广西历史沿革
详细版:
先秦时期
广西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距今7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劳作生息。距今10
万―2万年前,在桂西、桂南、桂北山区活动着的古人类"柳江 人"已进入以血缘为纽带
的母系氏族社会初期。距今2万―1万年前,生活在广西的人类以"麒麟山人"为代表,已
学会制造和使用钻孔砾石和磨尖石器刃口。距今 1万―6000年前,古人甑皮岩人走出石
灰岩洞与大山河谷,向平原和滨海地区发展,开始定居生活,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畜牧
业和制陶业。距今约 6000―3000年前,广西跨入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时期。距今
3000年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
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 到“路人大竹”
,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
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 中所记商周之事
,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314
28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29
来自主题: _ZST版 - 神奇秘谱里的鸥鹭忘机
这两天颇花了点睡觉前的时间在这首曲子上,很有意思。打算练半年看看到什么样子。
关于谱中的臞仙,是qx不是dx,从wiki上查到这样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6%AC%8A
朱權(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号臞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
[编辑] 生平
《臞仙神奇秘譜》下卷
《臞仙神奇秘譜》下卷
多才善谋,雄心远图。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歲封藩於大寧,鎮守大寧(今錦
州、承德一帶),世稱寧王。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叛,建文帝朱允炆
召宁王朱权至京师,朱权抗命不至,对朝廷持观望态度。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改
封南昌,不久被“人告權巫蠱誹謗事”,朱棣派人“密探無驗”,此事方才做罷。朱权
知朝廷有所猜忌,故好黄老之术,“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借此逃避殺戮。當
時江西南昌一带盛行净明道,朱權退而参修净明道,但心又忿忿,耿耿于怀,明英宗朱
祁镇正统十三年(1448年)病逝。諡獻,稱寧獻王。
朱權著作豐厚,曾奉敕編輯《通鑑博論》,撰有《宁国仪范》、《家训》、《文谱》、
《诗谱》、《
t***h
发帖数: 5601
30
金溥聪象姚广孝? 风马牛不相及啊.
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元至正十二年(
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汉族,苏州长洲县(今江苏苏州)
人。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
划者之一。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经人举荐成为燕
王朱棣的重要谋士,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
,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
朱棣“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
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
文元年(1399)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他
留守北平,建议燕王轻骑挺进,径取南京,“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又劝朱棣勿杀方孝孺:“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
绝矣!”。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
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
晚年...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31
来自主题: PoliticalScienc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zhongaoao(), 信区: PoliticalScience
标题: 明建文帝书生气的悲哀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Sat Sep 30 11:45:37 2017,GMT)
可以说削藩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君王,都会干的事情。比如汉景帝削平七王之乱。比如
康熙削三藩之乱。又比如建文帝朱允炆想削朱棣等藩王的权力。虽然结果不一样,但是
其用心都是稳固皇权,防止尾大不掉之势,这无可非议。
可惜的是,建文帝身边的人,不给力。而且建文帝自己也是一个安逸环境中的长大的人
,比起身经百战,在残酷环境里做大的叔父,他真的很嫩。建文帝因为天资聪颖,善于
读书,而被朱元璋看中。即位之后,他改年号洪武为建文,就是他用心文治的一个信号
。他想纠正朱元璋的残酷刑法,做一个讲仁政的好皇帝。
可惜几个叔父势力越来越大,使得建文帝感到几分威胁,他的谋士齐泰和黄子澄,建议
他削藩,还拿历史上的成功案例鼓励和刺激他。可惜这几个主要谋士,都是读书人,理
想很丰满,实际经验不足。再好的理想和计划,也执行不力。后来,建文帝开始削藩,
朱棣走投无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造反。
四年时间,朱棣获得了胜利。在打仗...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32
君主有糟糠之妻的,此人一般说来是开国皇帝,并且青年时处在困厄微末之中。那
些从老爸那里继承皇位的人,娶妻时不管身为太子或者是已登九五,天下美女供他一人
选择,何来糟糠之说。而晋、唐这些王朝的开国之君原来就是旧王朝的达官贵人,早有
三妻四妾,妻无糟糠之实。
那么纵观历史,帝王有糟糠之妻的,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最典型,他们都出
身穷困,在乱世中起事,最后得到了天下,他们的正妻吕后和马皇后是不折不扣的糟糠
之妻。而且这两位糟糠嫁给两位穷小子,都有相同的原因,是她们父亲或养父的一种投
资行为。
吕后的父亲是位避仇到沛县的大富豪,《史记》说他“善沛令”,属于那种与县长
、市长在一起喝酒作乐、称兄道弟的民营企业家。沛县的小吏们都去吕公家送钱拍马屁
,按照官场送礼的规则,礼越重在酒席上的坐席越尊。可刘邦在门口谎称“贺钱万”,
实际上一分钱不拿,坐到上席。如果吕公是个一般的土财主,那么这刘邦估计会饱受侮
辱,弄不好会让吕家叫来几个如狼似虎的保安,暴揍他一顿再拖出去。《水浒传》中的
雷横便吃过这样的亏,他去看县令的二奶白秀英的演出时,大咧咧坐在VIP包厢中,却
忘了带钱,解释说自己是本县的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罪惟录》八卦故事集
说是永乐时有个给事中叫陈谔,嗓门特别大,皇帝的耳膜质量不行,都快被震破了,于
是乎就饿了陈先生几日,心中暗想,这回陈先生该没气了吧。结果陈先生上朝言事,还
是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嗓门,皇帝没辙了。陈先生有回得罪了皇帝,皇帝把他埋到土里
,只露个头,过几天去看,陈居然还活着。原来埋他的时候他对看守说:“俺今日要被
那大缸子弄死了。”看守不明白,他就骂看守说:“童鞋,业务太不精熟了吧,你不知
道朝廷埋人都要用大缸装着的吗,这样死得才快啊?”看守这样做了,陈先生才保了一
条命。
苏州知府况钟是个威猛的人。他对手下那帮子贪官污吏进行大清洗运动,先明了他们的
罪状,然后找了大力士,把一贪吏扔到空中来颠杀之。结果,那小子命大,这么一扔没
死。况先生怒了,说:“扔高点就死了吗。再扔不死,就治你们的罪。”大力士马上奋
起神威,扔死了六人,横尸市中心黄金地段。
有个叫轩輗的童鞋特别廉洁。有一次出差,路上不小心掉水里了。轩先生没带换洗衣物
,就裹了一床被子去见官。当地的官员急忙买了衣服送他,但是廉洁的轩先生就是不接
受,还是裹着被子,等湿衣服烤干了,才穿上。
景泰中一个叫刘实的八成是火... 阅读全帖
j*****x
发帖数: 18139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李瓶儿和西门庆的经典男女关系
说说个人看法:
金瓶梅中西门庆的那个千户虽然没有太详细的描述,
但按照"袭锦衣千户之职,见任理刑"来看,
显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千户,绝对要牵扯到锦衣卫。
我们常说的锦衣卫只是简称,
它全名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从名字就能看出原本就是皇帝的亲兵卫队。
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权力,
是因为朱八八为了绕过正常司法机关,
收拾开国元勋时,能多快好省的按照自己的心意查处案件才成立的。
朱八八建国从元朝学习了很多招儿,
这种皇帝亲军具有相当刑法权的招数就是其一(老朱更发扬光大了),
锦衣卫的前身的,应该是拱卫司(御用),就是后来的拱卫直都指挥使司,
这个其实就是是直接照搬了元朝的拱卫司(而元朝是跟金朝哪儿学的)。
朱八八这人最擅长鸟尽弓藏,
通过锦衣卫连查带黑地灭了胡惟庸和蓝玉,顺带手杀光了碍眼的功臣之后,
老朱就下决心要废了这个特务组织。烧了锦衣卫的刑拘,收回了锦衣卫的刑罚权,
把锦衣卫差不多收拾成皇家仪仗队了。
直到后来更狠的朱棣抢到了皇帝的位子,
为了继续灭朱允炆亲信,必须还要绕过司法机构,就又重新启动了锦衣卫。
锦衣卫是特务组织,因此全国各地都有派出外驻人员,
在朱八八后期,打压锦衣卫的时候... 阅读全帖
j*****x
发帖数: 18139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李瓶儿和西门庆的经典男女关系
说说个人看法:
金瓶梅中西门庆的那个千户虽然没有太详细的描述,
但按照"袭锦衣千户之职,见任理刑"来看,
显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千户,绝对要牵扯到锦衣卫。
我们常说的锦衣卫只是简称,
它全名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从名字就能看出原本就是皇帝的亲兵卫队。
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权力,
是因为朱八八为了绕过正常司法机关,
收拾开国元勋时,能多快好省的按照自己的心意查处案件才成立的。
朱八八建国从元朝学习了很多招儿,
这种皇帝亲军具有相当刑法权的招数就是其一(老朱更发扬光大了),
锦衣卫的前身的,应该是拱卫司(御用),就是后来的拱卫直都指挥使司,
这个其实就是是直接照搬了元朝的拱卫司(而元朝是跟金朝哪儿学的)。
朱八八这人最擅长鸟尽弓藏,
通过锦衣卫连查带黑地灭了胡惟庸和蓝玉,顺带手杀光了碍眼的功臣之后,
老朱就下决心要废了这个特务组织。烧了锦衣卫的刑拘,收回了锦衣卫的刑罚权,
把锦衣卫差不多收拾成皇家仪仗队了。
直到后来更狠的朱棣抢到了皇帝的位子,
为了继续灭朱允炆亲信,必须还要绕过司法机构,就又重新启动了锦衣卫。
锦衣卫是特务组织,因此全国各地都有派出外驻人员,
在朱八八后期,打压锦衣卫的时候...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宋的原罪就是偏安
再抄一个,淮阳王的《木兰花慢 - 征割据小朝廷》:
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鲲鹏。
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
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闲、生死一毫轻。
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
炎方灰冷已如冰。余烬淡孤星。
爱铜柱新功,玉兰奇节,特请高缨。
胸中凛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
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若以诗词水平论武穆与淮阳,恐武穆还要略逊一筹。武穆《满江红》流传甚广,实际上
跟他蒙冤惨遭杀害深受世人同情有关。武穆的文学造诣是不及淮阳王的。
岳飞是自学成才,而张弘范是元代大儒郝经的弟子。前者是河南民科,后者是北大高材
生。
文天祥的战友邓光荐在崖山跳海被张弘范所救,后来做过张家的西席,他给《淮阳集》
写序是这样推崇淮阳王的:
“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存之穹壤,要是古今一奇。”
明朝文人,翰林学士宋濂笔下的张弘范远:
真人开天,时乘六龙。麾斥八极,群雄云从。
剑气上冲,日星晦蒙。宋人不恭,假息海邦。
帝命张王:
“汝师汝将,汝拔樊襄,汝渡大江,汝揭义旗,以受其降。”
王既受命,横槊上马,鸷击隼翔。
有夫甚武,直奋大刀,众莫敢尝。
王迎刺之,应手断肮,军气益扬... 阅读全帖
o********l
发帖数: 190
37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遥想六百年前,郑和率领的明王朝舰队在马六甲海峡大战
海盗,干预爪哇国的内政,并生擒锡兰的国王,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而当郑和统率庞大船队抵达非洲时,距后来葡萄牙人达•伽马带领的三艘“破帆
船”登陆东非还有80年,本书作者甚至设想,如果郑和与葡萄牙人在海上相遇,会发生
什么事?讲述郑和下西洋历史的汉学著作《当中国称霸海上》提出一个问题:“见过葡
萄牙的破船之后,中国舰队指挥官会不会想在前进的途中踩扁那些挡路的蜗牛,以阻止
欧洲人打开一条东西贸易的通路呢?”难怪美国《纽约时报》要感叹:“假设郑和继续
前行,《纽约时报》应该是中文的。”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宣德年间最后一次航行后不久,明帝国从对外扩张突然转为“
绝对闭关自守”,郑和的船队被系统地“自我毁灭”。成化十三年,宦官集团曾经尝试
复苏明初的航海冒险,向兵部索取《郑和出使水程》(即郑和七次航海的全部档案),
遭到文官集团的抵制,兵部郎中刘大夏先行将档案取走,“毁之以拔其根”,彻底掐灭
了宦官集团对海上远征兴趣的非份之想。
明王朝自我摧毁海上力量的直接后果是,“自16世纪一开始,中国即饱受日本海...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fficegirl (云水谣),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如果郑和发现了美洲,《纽约时报》会是中文的吗?(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3 01:58:05 2015, 美东)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遥想六百年前,郑和率领的明王朝舰队在马六甲海峡大战
海盗,干预爪哇国的内政,并生擒锡兰的国王,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而当郑和统率庞大船队抵达非洲时,距后来葡萄牙人达•伽马带领的三艘“破帆
船”登陆东非还有80年,本书作者甚至设想,如果郑和与葡萄牙人在海上相遇,会发生
什么事?讲述郑和下西洋历史的汉学著作《当中国称霸海上》提出一个问题:“见过葡
萄牙的破船之后,中国舰队指挥官会不会想在前进的途中踩扁那些挡路的蜗牛,以阻止
欧洲人打开一条东西贸易的通路呢?”难怪美国《纽约时报》要感叹:“假设郑和继续
前行,《纽约时报》应该是中文的。”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宣德年间最后一次航行后不久,明帝国从对外扩张突然转为“
绝对闭关自守”,郑和的船队被系统地“自我毁灭”。成化十三年,宦官集...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285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重温历史,明朝东厂
东厂 编辑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
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
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
(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
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
,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中文名 东厂 性 质 官署名 别 名 东缉事厂 所处时代 明代
目录
1 背景
2 成立
3 机构
4 职能
5 范围
6 异同
7 评价
8 信息
背景编辑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
成祖永乐皇帝。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
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而朱棣亦对朝廷大臣多
不信任。
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
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028
40
半年前小文一篇,前两天找出来的,现在继续忙这个。
题目本来想起做“梦里说红楼”,发现已经有了,这个“红楼呓语”,也被人占了,只
不过人还少点,所以就用这个吧。
只要沾上红楼这两个字,任何都东西都被人说过了,但是多少我还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100%原创,思忖再三,还是想整理出来。
贾宝玉撕扇子冲着谁?
题目没错,就是贾宝玉撕扇子,不是晴雯,主意是贾宝玉出得,扇子是他给的。撕
!为什么撕?那番道理也是他讲的:

宝玉笑道:“你爱打(上接晴雯说的打盘子得事,指打盘子,和撕扇子一个道理)
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
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
得,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
爱物了。”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这段可以成为贾宝玉的“爱物论”。
我一直很奇怪,其中两句,“你爱这样,我爱那样”,中的“你”指的是谁,贾宝
玉这是跟谁闹这...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2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44
于谦与土木堡之变
看历史人物做事情的动机要看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目标。对于谦的质疑不过
是来自于几点事实:
1,自古凡是以弱胜强的战役,除非是天灾,强者必然都有内部不稳的迹象。比如
苻坚肥水大败是扩张过快没有消化掉内部的诸多民族;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失败是内部杨
玄感造反;辽国对女真的连番大败背后都有内部权利斗争的原因。土木堡事变里也依稀
有内部斗争的痕迹,比如还没走到大同就开始军粮不足,很难说掌握后勤线的人没有出
问题。所以说,土木堡失败的原因是内部权利斗争的可能性很高(至少比所谓“缺水”
高)。
2,如果认为土木堡事变是内部问题,那如果从利益的获得方看来,于谦他们就是
这场事变最大的得利者。
首先从私来看,当时大量随驾官员战死,空出的位置使得于谦等人得以上位,拥立
新帝也是大功。青史留名更是巨大的诱惑。
其次从集团利益来看。明朝的文官背后往往与地方势力结合形成很大的利益共同体
。于谦不是一个人上位,而是几乎整个领导集团的变更。这无疑会给其幕后代表的地方
势力巨大的利益。
最后从整个文官利益上看,武将势力的衰弱有助于文官独章权柄,并可以藉此将武
将势力彻底排挤出权利圈。
3,从法令上...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028
46
贾宝玉撕扇子冲着谁?
咦?怎么是贾宝玉撕扇子,不是晴雯吗?其实扇子虽然是晴雯撕的,但是那个主意
可是宝玉出的,撕扇子的道理是他讲的,所以说贾宝玉撕扇子也讲得通。
这篇小文就通过分析下他讲的这个道理,探讨一下《红楼梦》的这个第一男主的思
想境界,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去理解宝黛爱情。
你爱这样,我爱那样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宝玉早上出门前因为晴雯跌折了扇
子,斥责了几句,惹恼了她,加上前来劝架的袭人,三个人炒作一团。晚上宝玉吃酒回
来,他是个不记仇的人,知道躺在枕榻上的是晴雯后,又去哄她。晴雯故意说自己慌张
,不是跌了扇子,就是打了盘子,这个话头倒是惹得宝玉一时兴起,发表了一番“爱物
论”。
宝玉笑道:“你爱打(指打盘子)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
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
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
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我一直很奇怪,其中两句,“你爱这样,我爱那样”,中...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859
4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历史上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zz
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
衣卫与东西厂,则更是大大的有名。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都
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说、电视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等随便地搬来搬
去。其实东厂和锦衣卫是有较大区别的,而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本文将简
要介绍一下这三大特务机构,力求给大家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一、锦衣卫
按照时间顺序,先谈谈由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
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
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
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
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
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这些人虽名位“将军”,
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8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李圆净居士原著
演培法师白话讲述
第一篇 拔病苦
第二篇 救厄难
第三篇 兴福慧
第四篇 度生死
第五篇 广劝惩
第六篇 普示现
第一篇 拔病苦
★晋朝有个和尚,名叫竺法义,住在兴宁中始宁山上,很精细的研究所有的佛经,从他
学习的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当咸安二年的时候,他感觉生起心气病来,病得很久,所
以他就一心一意的虔诚归依观世音菩萨,忽然有一天梦见一个人破开他的肚皮,把他的
肠胃都拿了出来,并且洗刮他的五脏六腑,看见有结成一块块肮脏的东西很多,都把他
洗得干干净净了,再放进去,还原缝好,对义说,你的病已经除掉了,当他一觉醒来,
果然病都好了。宋朝尚书令官员傅亮编撰这件事的奇迹,常常说,他的父亲在世时,和
义一起游山玩水,义也常常说这件奇事,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肃然起敬的。(太平广记)
★元魏时(即北魏孝文帝亦称元魏)名道泰,住在常山的衡唐精舍,曾经梦见有个人告
诉他说,你的性命将于四十二岁的时候,当寿终正寝,到了那个时候,果然生起很严重
的病来,他自己忧虑必定会死,将他所有的衣食资产多为布施,有位朋友对他说,我听
见供养六十二亿菩萨,和念一声观世音的人,得福恩是一样...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49
朵颜三卫 与 蒙古贞兀良哈人的来历
兀良哈①部在蒙古历史舞台上充当过重要角色,其地位也是很突出的。它做为社会历
史长河中的一股激流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这里只是简要记述兀良哈部的历史沿革和
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人(塔布囊)的来历。
一、关于兀良哈部落的源流与沿革
从历史资料看,兀良哈原是森林百姓。于9世纪徒居不而罕哈刺敦②,经过几百年
的生息演变已成为文明的部落。
说兀良哈部是森林部落,须从部落名称的本意分析,即可证明该部是森林部落。很多学
者分析认为,“乌力扬海”是蒙古语“乌瑞”、“杭盖”一词的变音形式。“乌瑞”意
为高原,“杭盖”意为山林,乌力扬海部落即高原山林部落。又据,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朵颜山兀良哈部头领脱鲁忽察尔致明太祖的信也可证明,信中道:“乌力扬罕
森林百姓,自英明圣主成吉思汗时期以来,从未离朵颜高地的荒野及山河,历代蒙古皇
帝时期,按时敬猎物俸役夫……”③;拉希德的《史集》云“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
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徒至不而罕哈刺敦”。根据这些史料记载表明,兀良哈部人原
来为巴尔古真滩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森林百姓是无疑的。
森林百姓兀良哈人徒至不而罕哈...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50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候有没有进入兀良哈的地盘?

朵颜三卫 与 蒙古贞兀良哈人的来历
兀良哈①部在蒙古历史舞台上充当过重要角色,其地位也是很突出的。它做为社会历
史长河中的一股激流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这里只是简要记述兀良哈部的历史沿革和
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人(塔布囊)的来历。
一、关于兀良哈部落的源流与沿革
从历史资料看,兀良哈原是森林百姓。于9世纪徒居不而罕哈刺敦②,经过几百年
的生息演变已成为文明的部落。
说兀良哈部是森林部落,须从部落名称的本意分析,即可证明该部是森林部落。很多学
者分析认为,“乌力扬海”是蒙古语“乌瑞”、“杭盖”一词的变音形式。“乌瑞”意
为高原,“杭盖”意为山林,乌力扬海部落即高原山林部落。又据,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朵颜山兀良哈部头领脱鲁忽察尔致明太祖的信也可证明,信中道:“乌力扬罕
森林百姓,自英明圣主成吉思汗时期以来,从未离朵颜高地的荒野及山河,历代蒙古皇
帝时期,按时敬猎物俸役夫……”③;拉希德的《史集》云“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
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徒至不而罕哈刺敦”。根据这些史料记载表明,兀良哈部人原
来为巴尔古真滩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