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李一氓
1 (共1页)
c******2
发帖数: 3849
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李一氓“长征”回忆录(节选)
作者李一氓(1903-1990),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
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后
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抗战胜利后,李一氓同志先后任苏北区党委书
记,华中分局宣传部长,大连大学校长等职。中共建政后,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
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组
组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十二次、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1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34年冬我到闽赣区前线视察工作,当时正是从太宁退守建宁的时候。我得了副伤寒,
主治医生是我的同乡——前方卫生部长彭真同志。病好以后,杨尚昆同志(那时当前线
政治部主任),发了我十个银元的休养费。临行前,李克农同志问我,你就不感谢彭部
长了?其实是要我做一顿饭,美其名曰观音请罗汉。大概一桌八九个同志,那时是战争
年代,建宁也不是什么通都大邑,而是闽赣边的一个小城,找不出什么好的原材料,只
有鸡和肉,鱼、鸭都没有。但是将就着配罢。江西、福建(...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发:皖南事变真相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童志强:皖南事变发生原因新探
2010年4月,笔者应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之邀,自费赴台作访问学者,得以有
机会查阅蒋介石大溪档案等有关资料,此行收获颇丰,看到不少未经删改的与新四军和
皖南事变有关的档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一国之中3种政权(国、共、伪)4种军队(
国、共、日、伪)并存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复杂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诸国所罕
见。尽管国共两党结束了10年血拼,第二次合作携手共同抗日,但由于貌合神离、各有
所图,一个想借手合作溶解对方,一个想通过抗战壮大自己,由此决定了在合作抗日的
过程中大小磨擦不断发生。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当局容不得新四军在华
中敌后迅速发展壮大,但是蒋介石、顾祝同、上官云相为什么在1941年1月6日这一天下
令发动事变,则与皖南新四军的决策失误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试从两岸史料综合研究分
析着手,对皖南事变发生原因作一些新的探索,以就正于方家。文内所有资料引文,凡
两岸共有者,均用大陆出版物作注释,以方便大陆读者查阅。
国民党确有制裁...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
本文摘自《皖南事变史论》,作者:刘喜发,李亮,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叶挺喜欢吃小灶,他有一个从广东带来的厨师专门为他操办伙食……项英去部队视
察,也是轻车简从,不像叶挺那样声势浩大。在项英看来,叶挺的生活方式和内容与他
提倡的艰苦奋斗不大合拍,因此对叶挺的一些作派产生了反感和排斥。
项叶关系是研究新四军历史和皖南事变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研究皖南
事变新四军失败的原因和责任问题,对于评价叶挺、项英的历史功过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 受命于民族危亡之际,携手筹组新四军
1937年7月7日,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
日,日军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地区。迫于形势,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于8月22日正式发布命令,宣布将在陕北地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每师15000人。
南方红军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1934年10月,红军主力
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合组为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第
25军等相继进行战略转移后,留在长江南北的一部分...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关于乔石你需要了解的5个事实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沉痛宣告:乔石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14日7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在讣告中,中央对乔石的评价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关于乔石,你需要了解的五个事实:
一、乔石不姓乔,他的本名叫“蒋志彤”,“乔石”是化名。网上有一种颇具戏剧性的传言,说他早年应工作需要,用了一个叫“蒋乔石”的化名,后来又因为“蒋乔石”跟“蒋介石”太像,就干脆把“蒋”字去掉,称作“乔石”。
二、中国共产党内最重要的几个职务,乔石都担任过:中联部部长、中办主任、中组部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中纪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还当过国务院副总理,后来转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排位在江泽民、李鹏之后,位居第三。
三、乔石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社会主义法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一些原因,世人对他的了解可能不够多。但是没人能否认他在中国法制建设上的巨大贡献,比如那句著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宪法和法律之上”。
四、自1998年退休以后,乔石就基本上淡出了公众视野。即使是在纪念长征60周年、纪...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项英秘书扬帆谈皖南事变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129
小朝

编者按:本文是扬帆同志(1912-1999)1984年的口述稿。因为扬帆同志已过世多年,
本刊(《炎黄春秋》)发表时除了改动明显的笔误外,尽量保持当年口述稿的原貌。
谈皖南事变首先要知道皖南部队所处的地位。
新四军皖南部队原来只有一个团的战斗部队,后来因为敌人对我们挑衅,我们就逐渐增
强了力量,把附近的部队调回来,守卫皖南。皖南事变为止,我们一共有多少部队呢?
有老一团、老三团、新一团、新三团、五团、特务团,还有一个教导队,七个多团。这
些部队都是能打仗的。周围都是国民党部队,皖南部队的特点就是处在国民党包围之中
,自己没有根据地。我们军部所在的云岭地区,当地有国民党的政府,国民党的县党部
。我们只有部队,其他什么也没有,所以很危险。
国民党部队在皖南事变的时候有多少人呢?它有一个五十军新7师、144师、145师,二
十五军52师、40师,还有一个108师,共六个师,再加上皖南事变时临时调来一个79师
。这样,国民党一共有七个师,在数量上远远胜过我们...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6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沉痛宣告:乔石因病
医治无效,于6月14日7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在讣告中,中央对乔石的评价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
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关于乔石,你需要了解的五个事实:
一、乔石不姓乔,他的本名叫“蒋志彤”,“乔石”是化名。网上有一种颇具戏剧
性的传言,说他早年应工作需要,用了一个叫“蒋乔石”的化名,后来又因为“蒋乔石
”跟“蒋介石”太像,就干脆把“蒋”字去掉,称作“乔石”。
二、中国共产党内最重要的几个职务,乔石都担任过:中联部部长、中办主任、中
组部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中纪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还当过国务院副总理,后来
转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排位在江泽民、李鹏之后,位居第三。
三、乔石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社会主义法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一些原因
,世人对他的了解可能不够多。但是没人能否认他在中国法制建设上的巨大贡献,比如
那句著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宪法和法律之上”。
四、自1998年退休以后,乔石就基本上淡出了公众视野。即使是在纪念...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7
真牛人都是国共通吃的。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沉痛宣告:乔石因病
医治无效,于6月14日7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在讣告中,中央对乔石的评价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
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关于乔石,你需要了解的五个事实:
一、乔石不姓乔,他的本名叫“蒋志彤”,“乔石”是化名。网上有一种颇具戏剧
性的传言,说他早年应工作需要,用了一个叫“蒋乔石”的化名,后来又因为“蒋乔石
”跟“蒋介石”太像,就干脆把“蒋”字去掉,称作“乔石”。
二、中国共产党内最重要的几个职务,乔石都担任过:中联部部长、中办主任、中
组部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中纪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还当过国务院副总理,后来
转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排位在江泽民、李鹏之后,位居第三。
三、乔石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社会主义法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一些原因
,世人对他的了解可能不够多。但是没人能否认他在中国法制建设上的巨大贡献,比如
那句著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宪法和法律之上”。
四、自1998年退休以后,乔石就基本上淡...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我与父亲项英:两代人的沧桑往事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苏云,是陶行知为她取的名字,寓意为飘来飘去的一朵云,细品之下,总有那么一
丝难言的苦涩与悲凉。作为项英的女儿,项苏云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仅12天,而关于母
亲的记忆更近乎一片空白。“偶尔想起来也会有些感伤,但是那个年代又不是我一个是
这样的遭遇。”爽朗的项苏云轻轻一挥手,似乎不愿让自己陷入到那种情绪中。
父亲项英牺牲60多年了,项苏云愿意到新四军纪念馆去参观,却很少参加关于新四
军的各种研讨会。“我对父亲的资料了解不多,我不愿以项英女儿的身份参加辩论。对
父亲的评价交给历史吧,历史证明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我会接受历史的评价
。”今年77岁的项苏云已经看淡了很多。
口述◎项苏云 主笔◎李菁
漂泊的云
很多知道我身世的人,多少觉得我的经历有点不一般。我时常想,从某种角度,我
与父亲项英,我们两代人的经历,其实也正是这个国家曾经经历的那些不平常岁月的一
个缩影。
我人生的记忆是从上海劳工幼儿园开始的,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开办的一个
孤儿院。那时候我只有两三...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362
9
毛泽东一生共有26位秘书,最重要的有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江青等几位
。其中江青是毛的妻子,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均在毛泽东在世时被打倒过,而最惨
烈的是田家英。他其实是毛秘书中最有文才的一位。最后,他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1、田家英
延安时期,青年田家英投奔到“革命圣地”。他在抗大报上发表的抗日战争、历史、古
典文学文章,毛颇为欣赏。后来,田家英被胡乔木、陈伯达等推荐给毛当秘书,毛让他
写一份调查报告。田家英完成的调查报告,毛看后连声赞扬。这样,毛就启用了田。当
时,田26岁。
田家英的才华,一个小故事足可以说明。1956年9月15日召开的中共八大,毛泽东要致
开幕词。讲稿先由陈伯达写,但陈写得太长,又离题太远,毛就叫田家英重新写一个。
田家英用了一个通宵就写出来。毛的开幕词有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句话后来成了“毛主席语录”,作为标语写在全国大街小巷,流传甚广。然而,
这实际上是“田家英语录”。
但是,田家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有良心有正义感的知识份子。20世纪50年代后期,
毛的“反右”、“大跃进”、“打彭(德怀)”等做法,让田家英非常痛苦。藉着毛...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505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连尸首都要遗臭万年

陈正人(注:曾任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给毛泽东写信,他说,记得您在井冈山曾亲口
对我们说,要优
待俘虏。可我们,现在的待遇比当年的俘虏却差远啦!
刘建章(注:曾任铁道部部长)夫人刘淑清也写了信,通过王海容递给了毛泽东,毛泽
东的批示是:“这
种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是谁人规定的,应一律废除。”对毛泽东的这个批示,李一氓(
注:中央对外联络
部副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在他的回忆录中俏皮地问道,是啊!是谁规定的啊?
至今也没有人出
来承认,这个任务大概只有交给将来搞《毛选》注释的同志了。他写道:“一些经过长
征,有40多年党
龄的干部,党听信半句谣言,就把他们当成反革命抓起来,而且在事情已经弄清楚后,
还一直关在那里
不理,党对于党自己这样的成员都没有了底。”(注:李一氓《模糊的荧屏》284页)
c******2
发帖数: 4019
11
李一氓(1903-1990),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总
政治部宣传部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任陕甘宁
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抗战胜利后,李一氓同志先后任苏北区党委书记,华中
分局宣传部长,大连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
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组组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十二次
、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1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34年冬我到闽赣区前线视察工作,当时正是放弃太宁、退守建宁的时候。我得了副伤
寒,主治医生是我的同乡——前方卫生部长彭真同志(可惜他后来在长征中遭国民党飞
机投弹,牺牲了)。病好以后,杨尚昆同志(那时当前线政治部主任),发了我十个银
元的休养费。临行前,李克农同志问我,你就不感谢彭部长了?其实是要我做一顿饭,
美其名曰观音请罗汉。大概一桌八九个同志,那时是战争年代,建宁也不是什么通都大
邑,而是闽赣边的一个小城,找不出什么好的原材料,只有鸡和肉...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12
关于苏区逃兵和抓壮丁的原始史料部分汇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1 19:58:09 2013, 美东)
苏区群众不愿当兵,开始大规模逃跑甚至自残
战争伤亡不断,人们的参战激情也随之下降,从1933年开始,苏区群众开始躲避当兵或
当逃兵。
据1933年江西苏区政府的通令反映:“江西全省动员到前方配合红军作战的赤卫军模范
营、模范少队在几天内开小差已达全数的四分之三,剩下的不过四分之一,所逃跑的不
仅是队员,尤其是主要的领导干部也同样逃跑,如胜利、博生之送去一团十二个连,而
逃跑了十一个团营连长,带去少队拐公家伙食逃跑。永丰的营长政委也跑了,兴国的连
长跑了几个,特别是那些司务长拐带公家的伙食大批的逃跑。”(《江西革命历史文件
汇集(1933-1934年)》第107页)
1934年“(于都)大部分模范赤少队逃跑上山,罗凹区十分之八队员逃跑上山,罗江区
有300余人逃跑,梓山、新陂、段屋区亦发生大部分逃跑,有的集中一百人或二百人在
山上,有的躲在亲朋家中”,“(新陂区密坑乡)精壮男子完全跑光了”(《于都发生
大批队员逃跑》,《青年实话》第111期,1934年9月2...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13
苏区群众不愿当兵,开始大规模逃跑甚至自残
战争伤亡不断,人们的参战激情也随之下降,从1933年开始,苏区群众开始躲避当兵或
当逃兵。
据1933年江西苏区政府的通令反映:“江西全省动员到前方配合红军作战的赤卫军模范
营、模范少队在几天内开小差已达全数的四分之三,剩下的不过四分之一,所逃跑的不
仅是队员,尤其是主要的领导干部也同样逃跑,如胜利、博生之送去一团十二个连,而
逃跑了十一个团营连长,带去少队拐公家伙食逃跑。永丰的营长政委也跑了,兴国的连
长跑了几个,特别是那些司务长拐带公家的伙食大批的逃跑。”(《江西革命历史文件
汇集(1933-1934年)》第107页)
1934年“(于都)大部分模范赤少队逃跑上山,罗凹区十分之八队员逃跑上山,罗江区
有300余人逃跑,梓山、新陂、段屋区亦发生大部分逃跑,有的集中一百人或二百人在
山上,有的躲在亲朋家中”,“(新陂区密坑乡)精壮男子完全跑光了”(《于都发生
大批队员逃跑》,《青年实话》第111期,1934年9月20日)
而据李一氓回忆:“四十岁以上的男人很多都陆续地跑出苏区,到国民党区投靠亲友。
有时搞到一点什么东西,也偷着回来一两次接济家里...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3240
14
1933年后苏区兵员枯竭,强制性手段随之出现
从1933年开始,随着国军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红军兵力损耗严重,仅靠上述“自愿”参
军远远不能满足红军与国军作战的要求。同时由于对红军优待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
行,翻身农民参军的热情不断下降。于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红军逐渐开始强迫老百姓
当兵。
红军反“围剿”严重损耗兵力,征兵过多导致苏区兵源枯竭
据初步统计:第一次反“围剿”红军至少损失10000人,第二次反“围剿”约损失10000
人,第三次反“围剿”损失约9800人,第四次反“围剿”损失约12000人,第五次反“
围剿”损失至少30000人。(王连花《动员与反动员:中央苏区“扩红”运动》)巨大
的兵力损耗迫使苏区不断征兵。当时红军在苏区到底招收了多少士兵呢?据王连花考察
,从1931年12月开始到1934年底,苏区“扩红”的具体数字如下表所示:图片来源:王
连花《动员与反动员:中央苏区“扩红”运动》
可以看到,从1932年春开始至1934年底,中央苏区掀起过三次大规模的“扩红”浪潮,
共“扩红”27万人。而当时苏区总人口仅250万人左右,经过累年军队输送后,几乎把
能当兵作战的青壮年都...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3240
15
苏区建立初期,征兵注重自愿原则和优惠政策吸引
苏区创立初期,红军靠“打土豪、分田地”、不强制抓壮丁以及优待红军家属的政策的
确吸引了不少苏区百姓踊跃参军,这可以说是红军迅速扩大,红军战士对苏维埃政权忠
心耿耿的基础。
初期红军招兵以宣传鼓动为主,比较注重自愿原则
1931年苏区中央局第一次全苏大会旧照
苏区初创时,由于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不断有兵员损耗,且扩大苏区需要更多红军士兵,
所以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兵员补充和招募的问题。据陈毅讲,1929年中央苏区红军补充兵
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但都以自愿参加为基础:“红军补充问题:一、招募新兵。二、
改编俘虏。三、由农会工会送来。上面三者均填新兵入伍志愿表,说明红军苦乐及纪律
,绝对禁止用欺骗方法,说什么红军每月关饷二十元。自愿者则听其入伍,不愿者听其
自去,红军士兵愿退伍请假者亦斟酌情形准其退伍。总之对士兵入伍退伍采取志愿主义
,不用胁迫的办法。”[详细]
在苏区中央局给地方工作人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说明要坚持自愿原则:“在实行征调
的地方,更须进行广泛的解释工作,使团内外群众不致有‘现在即实行征兵’的误解,
尤其要不致有‘抽丁’的不正确认识,而更...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16
1933年3月,由于负责党中央政治保卫工作的领导人顾顺章和总书记向忠发的先后叛变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中央机关正处在非常艰难的时刻。
两个月前的一个夜晚,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二十六岁的博古已离开上海,转移到中央
苏区。实际上,在此之前,整个党中央的机关都已陆陆续续地搬迁到了江西瑞金。博古
在上海签发的最后一份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叛徒斗争的提纲》。
就在这份文件中,中央以极大的愤怒痛斥了这些中共历史上的大叛徒。可是谁也不曾想
到,文件中提到的一个人却悄然活着,始终游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一直到六十年以后
才寿终正寝,走完了他极为尴尬的人生旅途。他叫胡均鹤……
1907年夏天,胡均鹤出生于江苏与上海之间的江南小镇甪直。胡均鹤是在苏州长大的,
他从小便失去了父亲,靠母亲替大户人家当佣人挣钱糊口。他的叔叔见他聪明伶俐,便
出钱帮助他念完了小学。胡均鹤从十四岁开始,就到上海的一家小酱油店去当学徒,以
后还曾到卖旧衣服的小店里当过店员,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无产阶级。
1923年,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刘华在沪西办了所工友俱乐部,胡均鹤时常到俱乐
部里去活动,与刘华成了好朋友。1925年,上海爆发...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毛泽东26位秘书多人遭难 谁结局最惨?(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8 17:23:19 2015, 美东)
毛泽东一生共有26位秘书,最重要的有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江青等...
其中江青是毛的妻子,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均在毛泽东在世时被打倒过,而最惨烈
的是田家英。田家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有良心有正义感的知识份子。20世纪50年代
后期,毛的“反右”、“大跃进”、“打彭(德怀)”等做法,让田家英非常痛苦。田
家英也是毛秘书中最有文才的一位。最后,他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网络图片)
1、田家英
延安时期,青年田家英投奔到“革命圣地”。他在抗大报上发表的抗日战争、历史、古
典文学文章,毛颇为欣赏。后来,田家英被胡乔木、陈伯达等推荐给毛当秘书,毛让他
写一份调查报告。田家英完成的调查报告,毛看后连声赞扬。这样,毛就启用了田。当
时,田26岁。
田家英的才华,一个小故事足可以说明。1956年9月15日召开...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232
18
这是我以前录入的一篇散文,作者李一氓(1903~1990):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外
交家,马列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参加南昌起义,曾在中央特科工作,翻译有《
马恩合传》、《马克思论文选译》,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参加长征,后到新四军工
作,曾任新四军秘书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淮海区、东北旅大区任职。建国后
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1974~1982年任中联部常务副部长、顾问等
职。他对研究中国古籍文献方面颇有功底,1982年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
。并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郭沫若研究会会长。
征途食事/李一氓

我在成都念的中学(1919到1921),那是一所能寄宿的成都联合中学(现成都石室中学
)。星期一到星期六都在学校吃饭,但星期天就自由了。有时出去吃零食,有时也出去
吃顿午饭。吃零食的地方,大概是青石桥的一家包子铺,吃金钩包子。馅子是猪肉馅和
大海虾米。四川叫金黄色的大海虾米 为“金钩” ,故名。丁字拐,在中学校址文庙前
街的附近,有一家粉蒸牛肉和粉蒸肥肠的小铺,用的小蒸笼,现在四川还是这样的,吃
几笼也就饱了。当年物价甚贱,值得回忆的还是那家
y*********o
发帖数: 700
1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我最佩服老红军了 (转载)
李一氓
1934年冬我到闽赣区前线视察工作,当时正是放弃太宁、退守建宁的时候。我得了副伤
寒,主治医生是我的同乡——前方卫生部长彭真同志(可惜他后来在长征中遭国民党飞
机投弹,牺牲了)。病好以后,杨尚昆同志(那时当前线政治部主任),发了我十个银
元的休养费。临行前,李克农同志问我,你就不感谢彭部长了?其实是要我做一顿饭,
美其名曰观音请罗汉。
大概一桌个同志,那时是战争年代,建宁也不是什么通都大邑,而是闽赣边的一个
小城,找不出什么好的原材料,只有鸡和肉,鱼、鸭都没有。但是将就着配罢。江西、
福建(四川、湖南同样)有一种块根,名地瓜,或名地梨,切成片配在猪肉片里炒盘“
滑肉”刚好。建宁出建莲,拿莲子剁成泥,仿扁豆泥,做成莲子泥,又甜又烫,亦还行
。当然还有麻辣鸡丝、麻婆豆腐之类,把所能配凑的都配凑上了。同志们吃了之后都满
意,我也就交代得过去了。
我还想前方成天是大米饭,这次该吃顿“臊子”面。我就擀了鸡蛋面,并到街上买
来几大碗豆腐脑,做成“臊子”豆腐脑汤面,大家都觉得新鲜,爱吃。
1934年秋天,开始了长征。在长征路上,有时供给好,有时供给不好,这主要看地
区了。湖南、四川都...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2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李一氓“长征”回忆录(节选)
好艰苦啊,皮带啊,皮鞋啊都吃掉了
k******k
发帖数: 6800
2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甄鹏:红军长征的吃饭问题
(作者是山东大学学者,历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吃饭是头等大事。红一、二、四方面军超过
十万大军参加了长征,他们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呢?
一、人民供给、缴获和没收
中央红军在长征前筹集了六十万担粮食。此后,就靠人民供给、缴获和没收两种方
式。用陈云的原话说:“基本上靠各地人民自愿供给我们。后来红军采取没收敌人和土
豪劣绅、地主粮食的办法。”[1]
人民供给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老百姓无偿供给。邓华记载:“经过同他们(村民)
负责人交涉以后,他们很好让出了房子,并送了我们些粮食。”[2]另一种是从老百姓
那里购买。这些方式看起来都是自愿的,但很多时候有强迫性质,毕竟老百姓看到军队
有恐惧心理。谢扶民记载:一次宿营时,一位老乡抱着头小肥猪进门就下跪,说送给“
长官大人”吃。[3]红军宿营时经常在百姓家中吃住。虽然纪律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
线”,但实际情况如何值得怀疑。
缴获和没收是红军钱财和粮食的主要来源。例如,没收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家族经营
的盐行,价值几十万元。又例如,在黄土高原没收了一家地主的财产,包括一百多只羊
、五十多只鸡和几十担粮食。[4]有时没...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wlch (cwl),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谌旭彬: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8 11:14:09 2012, 美东)
谌旭彬: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读书笔记: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终于读完黄道炫先生的新著《中央苏区的革命》(社科文献出版社),收获颇丰,尤其
是对江西苏区百姓在“革命”笼罩下的真实生活,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著作史料引用丰
富,许多未曾见过,分享几例,从中不难窥见1930年代江西苏区,在“革命”辉煌表象
下的民生实况。
一、壮丁多被征去当红军,苏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1、“全苏区大约有二三万担红属的田荒芜着(瑞金全县红五月底止,约有二千七百余
担未莳)……原因除了当地耕田队的消极怠工在以外,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劳动力缺乏
”(然之,《把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彻底改善起来》,《斗争》第66期,1934年6月30日

2“(万泰县的刘士进)两个儿子都当红军,分到的六十二担田,前年已荒了十担,今
年又荒了六担……现在有好久没有米吃。”(《铁锤向着窑下区》,《红色中...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2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八,钦定江泽民
陈云主持中顾委会议
二十六日,陈云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二十七位常委
中二十二人到会,张爱萍、李德生、黄华、李一氓、程子华五人「因事因病」请假。据
了解,张爱萍、黄华等是因为对戒严和处置赵紫阳的做法有意见而请假的。会上,陈云
作了简短而重要的讲话。现根据这次会议记录择要如下。
陈云一开始就说:「今天,我们开这个会,是要向全党、全国人民表个态,表明中央顾
问委员会、我们这些老同志是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最近的正确决策和采取的正确措
施的。这场动乱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焦急难受,盼望着事态早日
解决。可是,事情越闹越大,闹得越来越收拾不了。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第二次
文化大革命,就会党无宁日,国无宁日,刚刚安定的日子就会消失。这场动乱的出现,
决不是偶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放松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
育,削弱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赵紫阳同志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局势越闹越大
,与他有直接关系,至少,他持怂恿和支持的态度。」
陈云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创立和发展奋斗了几十年的过来人,深知这场
运动
C********g
发帖数: 9656
24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1
第一章 特务 特科 特区中国最早的“特务”组织(1)
谈起情报和保卫系统,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惊呼:“特务!”搞情报的人是特务,搞保卫
的人要抓特务,反正离不开那令人发指的“特务”。解放前,共产党谴责国民党搞“特
务统治”;建国后,“抓特务”又是防止国民党破坏的重要任务:“特务”,似乎成了
贬义词。定义总是形式的,实体才是实在的。作者决心找到中国最早称为“特务”的组
织机构。
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国民党那儿,倒找到共产党这儿了。
据作者考证,在中国的情报、保卫界,最早出现“特务”一词与最早称为“特务”的组
织,都来自1927年5月的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
1927年国共分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缺乏自卫意识的共产党人惨遭屠
杀。合法地位变成非法地位,中共中央机关被迫从上海迁往武汉。出于保卫自身安全的
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军委之下设立一个“特务工作处”。
这个“特务工作处”隶属于中央军委。当时的中央军委机构精干,书记周恩来、秘书长
王一飞、参谋长聂荣臻;机关驻地汉口余积里12号,三楼三底两厢的石库门式房子,组
织科在楼下西厢,秘书处在楼上西厢,周恩来在楼上客堂办公,特务...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5
盖棺不能定论:“文化领袖”郭沫若遭人质疑的是是非非
郭沫若逝世已经20年了,但对他的评价,很多方面尚未定论,特别是他的人格问题,更是议论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他很伟大,有的说他很平庸;有的说他是“青春型”人格,有的则说他是投机分子;有的说他是敢于创造的天才,有的则说他是御用文人;有的说他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有的则不以为然,等等。郭沫若究竟具有怎样的人格,他在现代和当代文化界、知识界、教育界心目中到底是什么形象,在这里我们不准备全面评述,只想就其有关的点点滴滴的具体问题谈点看法,供读者参考,也请专家学者赐教。
(一)信仰中的人格问题
严格地说,信仰并不属于人格研究范畴。但在本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我们宁可把信仰共产主义视为一种高尚和伟大的人格体现。这时的郭沫若真的信仰共产主义吗?不是。共产主义对于郭沫若来说,只能算作一种倾向,一种想法,一种愿望而已,始终未形成为真正的信仰。尽管在作品中,在一定的场合,他也曾喊“我是个无产者”,“我愿意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口号,这正如他自己所坦言的,那“只是文字上的游戏”;瞿秋白也认为这是“吊膀子”罢了。
下面的例证也说明这一点:
①1926年初,郭去...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6
因雅安地震的震后救助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再次成为焦点。正当红会对外宣布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之时,有英媒披露称,郭美美是原红会副会长郭长江包养的“二奶 ”。郭长江则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儿子。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郭长江的名人父亲郭沫若,就有一段始乱终弃的风流往事。
郭沫若曾经在日本渡过漫长的留学生活,并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整整十年,可以说,郭沫若青春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日本。这个被鲁迅骂作“流氓加才子”的大文豪,由于其文化大革命的骑墙草作风,更加上要把骨灰撒在大寨的做作表现,留给后人诸多诟话。
郭沫若
事情回到1911年的一天,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溪镇的张家小姐张琼华,和远房的叔母是亲戚。因为是门当户对,母亲又亲自去看过本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所以没经他本人同意便把婚事定了。
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不便拒绝,只好趁这一年的年假回故乡草草完婚。
喝了交杯酒后,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见面。揭开新娘头上的脸帕时,郭沫若心里怦怦直跳,他屏住呼吸想要看个仔细,但昏昏然只见一双三寸金莲,一对翘天的猩...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7
2003年1月17日,是我的母亲赵君陶诞辰100周年之日。同年2月23日,又逢我的父亲李硕勋诞辰100周年。我听说重庆市委、市政府要为这一对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革命伴侣召开纪念座谈会。我和朱琳同志并我们的子孙全家为此感到十分的欣慰。
有鉴于李硕勋烈士的事迹早已流传于世,广为人知,在建党80周年之际,北京举办了规模宏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会,李硕勋已被列入我党80名著名烈士之中,他临终前亲笔写的致妻子“陶”的那封遗书,也陈列于大厅,供后人瞻仰。所以我现在写的这一篇短文,将着重介绍我的母亲赵君陶,以表达我和朱琳对她深切的怀念。
据我所知,对我母亲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第一位就是她的五哥赵世炎烈士。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是工人运动的领袖。她和赵世炎自幼在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兄妹感情至深。赵世炎天赋聪慧,勤奋好学,品行端正,为同学所敬仰。赵世炎教她识文断句,背诵诗词,是她的启蒙老师。1919年,赵君陶随家迁居北京,赵世炎向她灌输了反帝反封建、求民主爱科学的思想,带领她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引导她信仰共产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的征途。赵世炎和周恩来...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8
央视新闻微博引起网友争议。
2月1日,央视新闻发微博称“豫菜是中国各大菜系的渊源,烹饪界的许多权威人士认为,豫菜是八大菜系的‘母亲’”。这个微博发出后引来不少争议,陕西著名美食网友“老妖带你吃西安”(以下简称“老妖”)则直接叫板央视新闻,发微博说“天下之菜源于陕,始于周秦盛于唐”。
“很多烹饪技法从陕西起源”
“老妖带你吃西安”是陕西著名的美食达人,一直致力于在互联网上推广陕西美食,也曾多次为捍卫陕西美食的声誉而在网上与人论战。
“老妖”说,天下之菜起源于陕,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说河南菜是中国各大菜系之源,既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出处。”“老妖”说,很多现代的烹饪技法是从陕西起源的,现在陕西关中的特色小吃“石子馍”,就是上古石烹技法的遗存。而在西安街头的小吃“甑糕”也是历史悠久,因为“甑”是最早用蒸汽加热食物的器具,中国烹饪技法中独特的“蒸法”就由此而来。
3000多年前兴盛于镐京(西周首都,今西安长安区西北)的著名西周“八珍”对中华饮食文化影响深远,如今人们所吃的“烤乳猪”和“烤全羊”等名菜,其实就是从周八珍中的“炮豚”和“炮牂”演变而来的。
秦朝宰相吕不韦主编的《吕...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9
1928年2月24日,郭沫若走投无路,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日本流亡生涯。在这种险恶背景之下。支撑家庭生活重担的是无怨无悔的安娜,而郭沫若的六根依旧未能清静,大约在1933年前后,郭沫若在外寻花问柳,染上性病,并且传染给安娜,一时间手足无措,为此不得不写信给恩师小野寺直助先生,恳求他介绍关东地区的专家名医给予治疗。本文摘自网络,作者佚名。
万年郭沫若
郭沫若曾经在日本渡过漫长的留学生活,并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整整十年,可以说,郭沫若青春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日本。这个被鲁迅骂作“流氓加才子”的大文豪,由于其文化大革命的骑墙草作风,更加上要把骨灰撒在大寨的做作表现,留给后人诸多诟话。
事情回到1911年的一天,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溪镇的张家小姐张琼华,和远房的叔母是亲戚。因为是门当户对,母亲又亲自去看过本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所以没经他本人同意便把婚事定了。
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不便拒绝,只好趁这一年的年假回故乡草草完婚。
喝了交杯酒后,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见面。揭开新娘头上的脸帕时,郭...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3758
30
毛猜的。现在给项英洗白了是很多人的回忆。比如李一氓的。老毛对项英很有成见啊。
没办法,老对手了。
l*w
发帖数: 3758
31
1, 土共是以党委的决议作为行动指令,老毛没想到叶挺一个人就把高给办了,没请示新
四军军委会或者党委。老毛可能知道叶挺请示五战区的事情,但可能认为项英后面捣鬼

2,项英当时电报还是都说叶挺好话。高死后,项英给中央电报承认了责任。
3,死无对证。老毛对项英还有成见。后来不是核对各方电报,以及当事人李一氓等人的
回忆,也不会真相大白
s******8
发帖数: 7105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泥盆投降后,凯申接收装备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
薛衔天 刘成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是中苏关系研究中的大题目。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奠定人民共
和国的根基方面所起的作用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弄清东北根据地与苏联的关系,也就是
在很大程度上弄清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与苏联的关系。因此,这个题目需要写一系列的
文章或专著。本文旨在利用中俄文献,揭示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关系方面最基本的事
实,以期引起专家们的兴趣,共同探讨。
一、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东北形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是在1948年初。从1945年8月中共冀东部队出关,在不到三
年的时间里,东北就形成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转入战略反攻,这一伟大胜利的取得,
如果没有背靠苏联、东邻朝鲜,能够方便地取得苏联方面支持的有利条件,是不可能的。
苏军从东北撤出(1946年5月初)之前,允许中共部队进入东北并配合中共部队接管了
东北57个战略据点,构成了东北解放区的基础;又转交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改善了出
关部队的装备,使出关部队顶住了国民党最精锐部队的进攻。
苏军撤出东北后,大规模的内战首先在东北爆发。国军集中优势兵力于1946年5月19日
...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zz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47/0804/135857.html
[纪事]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
作者:何方
关于抢救运动的评估、资料和一些提法问题
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直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
究中的一个禁区,比中央苏区抓“AB”团还要严格。因为抓“AB”团后来一般都把责任
推给尚未成立的 “左”倾中央和并不存在的王明路线 (即使按许多党史书上的说法,
也是大抓“AB团”后的四中全会上才出现所谓“王明路线”), 但抢救运动却无法可
推,只能干脆不提,因为不但毛泽东、刘少奇、彭真等人,连康生在生前也是没人敢公
开提的。例如被称为中共党史奠基作的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就根本没有提这
个作者胡乔木自己也说是搞了两三年的抢救运动。 有些文件和文章如果提到,也说成
审干运动(至今还有审干工作扩大化这种不通的提法 ),或只把中间一小段说成“抢
救运动”,而且都要强调审干运动方针的正确和取得的伟大成绩。其中最权威的,当数
195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中所作的如下评价:“
延安的审干运... 阅读全帖
s*****j
发帖数: 6435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百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
这几天看"模糊的荧屏" -- 李一氓回忆录. 里面说32年国民党登"伍豪脱党启事", 潘
汉年找了个法国律师登"周少山紧要启事"在申报上, 一百来字. 花了一百两银子.
那时候的广告费不会这么贵吧?
y****i
发帖数: 1050
35
薛衔天 GPhwq n{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是中苏关系研究中的大题目。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奠定人民共
和国的根基方面所起的作用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弄清东北根据地与苏联的关系,也就是
在很大程度上弄清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与苏联的关系。因此,这个题目需要写一系列的
文章或专著。本文旨在利用中俄文献,揭示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关系方面最基本的事
实,以期引起专家们的兴趣,共同探讨。 '~
一、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东北形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是在1948年初。从1945年8月中共冀东部队出关,在不到三
年的时间里,东北就形成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转入战略反攻,这一伟大胜利的取得,
如果没有背靠苏联、东邻朝鲜,能够方便地取得苏联方面支持的有利条件,是不可能的

苏军从东北撤出(1946年5月初)之前,允许中共部队进入东北并配合中共部队接管了
东北57个战略据点,构成了东北解放区的基础;又转交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改善了出
关部队的装备,使出关部队顶住了国民党最精锐部队的进攻。 5UD;Z V%
苏军撤出东北后,大规模的内战首先在东北爆发。国军集中优势兵力于1946年5月19日
攻占... 阅读全帖
o**n
发帖数: 2130
36
一、壮丁多被征去当红军,苏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1、“全苏区大约有二三万担红属的田荒芜着(瑞金全县红五月底止,约有二千七百余
担未
莳)……原因除了当地耕田队的消极怠工在以外,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劳动力缺乏”(然
之,《把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彻底改善起来》,《斗争》第66期,1934年6月30日)
2“(万泰县的刘士进)两个儿子都当红军,分到的六十二担田,前年已荒了十担,今
年又
荒了六担……现在有好久没有米吃。”(《铁锤向着窑下区》,《红色中华》第204期
,1
934年6月19日)
二、“扩红”的手段粗暴
3、“城市少共市委组织科到群众家去宣传当红军,如发现家里动员对象不在家时,便
认为
是逃跑了,是‘反革命’了,于是甚至把其家属捉起来。石碧区个别乡召开扩红动员大会
时,群众进入会场后,即把门关上,开会动员后让群众‘报名’,不肯报名的人,便不准
他离开会场。方田区军事部长把不去当红军的群众,派人用梭标解到区苏去。”(《宁化
落后的原因在哪里?》,《红色中华》第238期,1934年9月26日)
4、“在扩大红军工作中,强迫命令是常见的事,如若谁一次开了小差,那就非绑起来
不可
……这种命令主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甄鹏:红军长征的吃饭问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甄鹏:红军长征的吃饭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7 15:17:46 2012, 美东)
(作者是山东大学学者,历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吃饭是头等大事。红一、二、四方面军超过
十万大军参加了长征,他们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呢?
一、人民供给、缴获和没收
中央红军在长征前筹集了六十万担粮食。此后,就靠人民供给、缴获和没收两种方
式。用陈云的原话说:“基本上靠各地人民自愿供给我们。后来红军采取没收敌人和土
豪劣绅、地主粮食的办法。”[1]
人民供给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老百姓无偿供给。邓华记载:“经过同他们(村民)
负责人交涉以后,他们很好让出了房子,并送了我们些粮食。”[2]另一种是从老百姓
那里购买。这些方式看起来都是自愿的,但很多时候有强迫性质,毕竟老百姓看到军队
有恐惧心理。谢扶民记载:一次宿营时,一位老乡抱着头小肥猪进门就下跪,说送给“
长官大人”吃。[3]红军宿营时经常在百姓家中吃住。虽...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8
谌旭彬: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读书笔记: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终于读完黄道炫先生的新著《中央苏区的革命》(社科文献出版社),收获颇丰,尤其
是对江西苏区百姓在“革命”笼罩下的真实生活,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著作史料引用丰
富,许多未曾见过,分享几例,从中不难窥见1930年代江西苏区,在“革命”辉煌表象
下的民生实况。
一、壮丁多被征去当红军,苏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1、“全苏区大约有二三万担红属的田荒芜着(瑞金全县红五月底止,约有二千七百余
担未莳)……原因除了当地耕田队的消极怠工在以外,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劳动力缺乏
”(然之,《把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彻底改善起来》,《斗争》第66期,1934年6月30日

2“(万泰县的刘士进)两个儿子都当红军,分到的六十二担田,前年已荒了十担,今
年又荒了六担……现在有好久没有米吃。”(《铁锤向着窑下区》,《红色中华》第
204期,1934年6月19日)
二、“扩红”的手段粗暴
3、“城市少共市委组织科到群众家去宣传当红军,如发现家里动员对象不在家时,便
认为是逃跑了,是‘反革命’了,于是甚至把其家属捉起来。石碧区个别乡召开扩红动
员大会时,群众进入会场...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郭沫若的人格问题
http://www.zxls.com/Article/Class109/Class106/200501/2005012800
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郭沫若逝世已经20年了,但对他的评价,很多方面尚未定论,特别是他的人格问题,更
是议论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他很伟大,有的说他很平庸;有的说他是“青春型”人
格,有的则说他是投机分子;有的说他是敢于创造的天才,有的则说他是御用文人;有
的说他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有的则不以为然,等等。郭沫若究竟具有怎样的人格,
他在现代和当代文化界、知识界、教育界心目中到底是什么形象,在这里我们不准备全
面评述,只想就其有关的点点滴滴的具体问题谈点看法,供读者参考,也请专家学者赐
教。
(一)信仰中的人格问题
严格地说,信仰并不属于人格研究范畴。但在本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我们宁可
把信仰共产主义,追随共产党视为一种高尚和伟大的人格体现。这时的郭沫若真的信仰
共产主义,跟随共产党吗?不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对于郭沫若来说,只能算作一种倾
向,一种想法,一种愿望而已,始终未形成为真正的信仰。尽管在作品中,在一定的场
合,他也曾喊“我是个无产者”,“...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从反蒋英雄到毛的叭儿狗
——关于文化班头郭沫若的若干问题透视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与宋代文豪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老家眉山相距不远,可
算大同乡。四川自古人才辈出,特别是文人,以李白、苏轼为代表可谓名冠千古。“蜀
江水碧峨眉秀,幻出文君与相如”,也许这与四川的山水灵气有关。应该说郭沫若也沾
了一点山水灵气,他有点才,可总体看来,更多地则是“缺德”,这就让他的才黯然失
色了。关于郭沫若的人品,鲁迅曾以“流氓才子”概括之,那主要是指其生活品性方面
的问题。但那时郭政治上的品性、投机小丑和流氓本质尚未充分暴露,所以我们在此主
要展示一下他后来、主要是在毛统治下这些方面的表现。
本来郭沫若确也可算当时中国一个文化方面的人才,中共就封给他诗人、剧作家、翻译
家、历史学家、金石考古学家、书法家以及“社会活动家”等一大堆头衔和官衔。他的
官衔一般人不大清楚,只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头衔:中国文联主席和中国科学院院长,
人尽皆知。通俗地说,他是当时官、民双方都认可的毛政权下的“文化班头”。
郭这个文化班头在毛泽东当政时代可谓中国文化界的不倒翁。这一现象是很奇特的,因
为在毛统治下的中国,文化精英几乎被...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
《毛泽东的秘书们》后记
2005-9-12 9:19:04 来源:易文网 作者:叶永烈
这本《毛泽东的秘书们》,是陆陆续续写成的。
据我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生,先后任用过二十六位秘书。他们担任毛泽东秘书的
时间大致如下:
江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秘书长,1928)
古柏(1929—1933)
曾碧漪(1929—933)
贺子珍(1929—1937)
谢觉哉(1932—1934)
李六如(办公室秘书长,1932一1938)
叶子龙(初为生活秘书,后为机要室主任。1935—1962,共27年)
张子彬(1936—1938)
周小舟(1936.8—1938)
李一氓(1936)
张如心(1937)
李井泉(1938)
江青(生活秘书1938.8—1976.9)
陈伯达(政治秘书,1939年春一1970,共31年)
胡乔木(政治秘书,1942.2—1966.6,共25年)
王炳南(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
田家英(1948.10—966.5,共1...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2
下面试毛的秘书列表,您看看 沁园春。雪 是谁写的,
据我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生,先后任用过二十六位秘书。他们担任毛泽东秘书的
时间大致如下:
江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秘书长,1928)
古柏(1929—1933)
曾碧漪(1929—933)
贺子珍(1929—1937)
谢觉哉(1932—1934)
李六如(办公室秘书长,1932一1938)
叶子龙(初为生活秘书,后为机要室主任。1935—1962,共27年)
张子彬(1936—1938)
周小舟(1936.8—1938)
李一氓(1936)
张如心(1937)
李井泉(1938)
江青(生活秘书1938.8—1976.9)
陈伯达(政治秘书,1939年春一1970,共31年)
胡乔木(政治秘书,1942.2—1966.6,共25年)
王炳南(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
田家英(1948.10—966.5,共18年)
罗光禄(机要秘书,1948一1963.5,共15年)
高智(机要... 阅读全帖
p********f
发帖数: 787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一氓:征途食事
1934年冬我到闽赣区前线视察工作,当时正是放弃太宁、退守建宁的时候。我得了副伤
寒,主治医生是我的同乡——前方卫生部长彭X真同志(可惜他后来在长征中遭国民党
飞机投弹,牺牲了)。病好以后,杨尚昆同志(那时当前线政治部主任),发了我十个
银元的休养费。临行前,李克农同志问我,你就不感谢彭部长了?其实是要我做一顿饭
,美其名曰观音请罗汉。大概一桌八九个同志,那时是战争年代,建宁也不是什么通都
大邑,而是闽赣边的一个小城,找不出什么好的原材料,只有鸡和肉,鱼、鸭都没有。
但是将就着配罢。江西、福建(四川、湖南同样)有一种块根,名地瓜,或名地梨,切
成片配在猪肉片里炒盘“滑肉”刚好。建宁出建莲,拿莲子剁成泥,仿扁豆泥,做成莲
子泥,又甜又烫,亦还行。当然还有麻辣鸡丝、麻婆豆腐之类,把所能配凑的都配凑上
了。同志们吃了之后都满意,我也就交代得过去了。
我还想前方成天是大米饭,这次该吃顿“臊子”面。我就擀了鸡蛋面,并到街上买来几
大碗豆腐脑,做成“臊子”豆腐脑汤面,大家都觉得新鲜,爱吃。
1934年秋天,开始了长征。在长征路上,有时供给好,有时供给不好,这主要看地区了
。湖南、四川都不错,广西、... 阅读全帖
q****x
发帖数: 7404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一氓:征途食事
不是野草皮带鞋底吗?
T*R
发帖数: 36302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一氓:征途食事
二次过草地的同志比较苦。前面的把能吃的都吃光了。
t*c
发帖数: 6929
46
对中外经济,科技之间巨大差距的真实认知,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通过出国
考察访问实现的。“文革”结束后,由于国内局势的深刻变动,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
世界的面貌。这样,从1978年起,全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重要的考
察团包括:以林乎加为团长的赴日经济代表团;以李一氓为团长,于光远、乔石为副团
长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代表团、以段云为组长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团和以国务院副总
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考察团。其中西欧五
国团最引人注目。该团于1978年5月2日出发,6月6日回国,行程 36天。访问期间,欧
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们看到:西德一个年产 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 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
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
容量2.5万千瓦,职工只有12人。我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万千瓦,职工却
有298人,高出20多倍。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中国武
钢年产钢23...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47
http://news.sina.com.cn/c/2014-02-02/140729391179.shtml
央视称豫菜为"八大菜系之母" 陕西老饕不服叫板
西部网讯 今天(2月1日),央视新闻发微博称“豫菜是中国各大菜系的渊源,烹饪
界的许多权威人士认为,豫菜是八大菜系的‘母亲’”。这个微博发出后引来不少争议
,陕西著名美食网友“老妖带你吃西安”(以下简称“老妖”)则直接叫板央视新闻,发
微博说“天下之菜源于陕,始于周秦盛于唐”。
“很多烹饪技法从陕西起源”
“老妖带你吃西安”是陕西著名的美食达人,一直致力于在互联网上推广陕西美食
,也曾多次为捍卫陕西美食的声誉而在网上与人论战。
“老妖”说,天下之菜起源于陕,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说河
南菜是中国各大菜系之源,既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出处。”“老妖”说,很多现代的
烹饪技法是从陕西起源的,现在陕西关中的特色小吃“石子馍”,就是上古石烹技法的
遗存。而在西安街头的小吃“甑糕”也是历史悠久,因为“甑”是最早用蒸汽加热食物
的器具,中国烹饪技法中独特的“蒸法”就由此而来。
3000多年前兴盛于镐京(西周首都,今西安长安区西...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塔山阻击战
总指挥候镜如是自己人。当然不慌。
侯镜如的“身份”考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11月推出的《卧底:解密“余则成”们的潜伏档案》一书,
全方位梳理了国共两党时期,包括抗战时期的一些惊险刺激的卧底案例。这本书的第七
章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想回家”的侯镜如中将。
书中介绍几个中共在国民党里著名卧底,其中“红色暗剑熊向晖”,“传奇速记沈
安娜”,““最大的共谍”郭汝瑰”,““功亏一篑”的赵荣声”,“秘书专业户谢和
赓”等;这些都是中共已经公开承认的地下工作者。惟有侯镜如,不仅中共不曾承认他
是共产党员,连台湾方面也没有认定侯镜如是中共党员。书中也没有拿出证据证明侯镜
如就是共产党员。
侯镜如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1月毕业,任教导一团排长。1925年2月侯
镜如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冬,由周恩来、郭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7月
参加北伐, 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十四师团参谋长。北伐军到达福州时调任国民革命军
第十七军第三师党代表兼师政治部主任。
北伐战争时期,侯镜如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和指挥
工作,为暴动指挥成员之一;后任贺龙的二十军教导团团长,在南...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2764
49
http://www.inewthings.com/archives/1496641.html
------
铁松(观察者网注:赵渭滨之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设计部副主任赵世诚教授的乳名):
出门因在行进中,未得家中一信,甚念!你学校的通知到了么?何时入校?望你告诉我!
到陕即催促前进。西安行营说到太原就可补充,到潼关等部队过河及孙军长来陕,又被
催得要死。到了此地,仍一无所有。阎(锡山)的新炮新枪,均运到后方去。晋军则望风
而逃,十五万人现只两三万,余均把枪带回家了。这种残余军阀的可恶,真正是太无人
心到极点了。
我们奉命增援娘子关方面,受孙连仲指挥。娘子关一带是山地,倒还可守。不过川军的
枪等于零,重轻机枪均土造,不能连发,没奈何只有以血肉去与敌人机械化的部队飞机
炮火碰。结果之如何,不问可知了。
平汉线方面已退到彰德,整个的河北已入敌手,从石家庄到彰德沿途都有道路可以进入
晋南,以威胁太原。太原有失,娘子关更极暴露。最后的退路,尚不知在何所,前途茫
茫,也不愿再焦了。
所幸娘子关南翼,是红军的刘伯承师。我已同他们接洽,均有联络。红军之善战,红军
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804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先念真正的不倒翁吧
天涯的一篇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首先在wxc上看到笔名温相的人写的
而且这个温相在国内也出书了
江能够上去,李的推荐应该算首功?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43410-1.shtml
李先念是一个木匠。党内出身木匠的常委还有李瑞环。实际上,刘少奇本人也是木
匠出身,至少通晓木工活。1951年夏季的一个傍晚,身为党内第二号人物的刘少奇看到
中南海迎熏亭正在修缮,忍不住走过去干了起来,身边的工作人员立刻抓拍了这张珍贵
的照片,以致于我们能够透过这张老照片看到这位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活中的有趣
的一面。(《共和国重大出台前后》第三卷封一,刘少奇照片)
如果把李先念在党内的职务略微排列一下就会发现,李先念是我党不多见的能够成
功的躲避政治风浪并且一直保持高位的罕见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而且,李先念创造
下来建国后连续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记录,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破过。
李先念是从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开始到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连续五次在党的一中全
会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个记录目前看从有政治局这个机构的正式名称开始
,只有毛泽东、周恩来拥有过。特别是建国以后...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