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李富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e
发帖数: 939
1
作者:硬石头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004/143954.html
——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是千古之谜吗?
2010年04月09日  凤凰网发文刘少奇之子谈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简称刘文,
文章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 作者:王光美 刘源/等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0_04/09/516126_4.shtml)
刘文称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已成为千古之谜了!
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
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
历史的唯心主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
选集》第四卷第一四九一页;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
种思想...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祖时代免费医疗曾名满天下
中国有没有买过古巴的糖
1960年11月,切·格瓦拉率古巴革命政府经济代表团来华访问。11月18日19时,周恩来
和陈毅、李富春、李先念三位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上海西厅,专设国宴30桌,宴请格瓦拉一行。
当时的格瓦拉只是古巴国家银行行长,级别远远不够为外国元首来访而设的国宴。
对他的破格款待,是中共对古巴这个在美国后院点燃革命星火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声援和鼓励。
作为毛泽东的铁杆粉丝,格瓦拉在宴会一开始,即提出求见毛泽东的私人请求。在
心满意足会见了毛泽东后,格瓦拉马上开始了经济谈判。最后,除了顺利卖出古巴糖、铜等物
产外,格瓦拉还获得贷款6000万美元及工业项目的援建。
g****t
发帖数: 31659
3
庐山会议,颇有些 文官集团vs军人的味道.
彭德怀的目的倒并非是反太祖.我觉得他的目的和高岗差不多.批的应该是修养.
土共历史上长期以来,刘周陈云彭真薄一波李富春高岗邓小平这些人,
势力非常强大.解放前进政治局的就是一大堆.
建国以后,太祖依靠治国的主要是他们这些人.
彭德怀庐山会议这一骂,其实抽得是他们的耳光.
农民活不下去这个问题的根源其实是陈云当初搞的统购统销.
彭德怀虽然不是搞经济的专业选手.但是
还是非常有杀伤力的,军方第一人加上张闻天这个意识形态专家.---
这就好比太祖训文艺工作者,直接在道德上把你放倒,你就废了.
所以到头来,太祖决定批彭之后,
是朱德林彪在彭一边
d***3
发帖数: 81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早期领导人爱情之八卦(zz)
[转自汉唐论坛]
八卦先从老毛讲起,老毛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众所周知,但毛的初恋情人不是杨开慧,而是
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五四运动前,毛和蔡和森等发起新民学会,组织
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邀校友向警予同往,向警予和昔日同窗陶斯咏来到长
沙,加入新民学会。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号称湖南长沙周南女中三杰.留法期间,向警
予嫁给了蔡和森,蔡畅嫁给了李富春.
在新民学会,斯咏很快就为润之的才华倾倒。陶家当时是湘潭一带的名门,毛家一破落
富农,门户悬殊。由于陶家父兄极力反对,毛和陶的爱情中途夭折,两人只有"挥手从
兹去"。陶斯咏不久后离开长沙去了南京。一段时间内,毛和陶还保持着婚前好友的情
谊,老毛21年在上海开完党的一大后,组织上发了50大洋的返乡费,回湖南途中老毛在
南京刹了一脚,和老相好"苦情重诉".毛的<<贺新郎.别友>>写得连丝带缕地,是老毛诗
词中难得婉约缠绵的一首,以前史家说是老毛写给杨开慧的,但现有人考证是毛给陶的
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毛之后,美女陶斯咏虽不乏追求者,到31年去世时一直单身
未嫁。
老毛在北京和老师的女儿杨开慧相识相爱后,20年两人回到湖南。...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nyn (hamster),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还原蒋介石》:四一二清党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8:38:30 2010, 美东)
《还原蒋介石》:四一二清党真相


南郭点评:四一二清党是中国近代史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大陆体制内研蒋专家杨天
石教授宣称:蒋介石一生中有两大罪过,第一项即四一二清党,第二项是所谓蒋介石发
动内战。然而真相到底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历史真相,是彻底否定中共极权专
制流氓暴政的前提,也是唤醒民众的基础,因此每个中国人都有权知道历实真相。本文
主要根据西方各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的专着综合编译,其权威性与真实性无
可置疑。


2010年12月26日第252个反中共极权专制流氓暴政争自由人权宪政民主绝食争权抗暴
民权运动日

郭国汀着

天易论坛首发(http://bbs.wolfax.com/



二十四、四一二清党真相

四一二清党前两周在淅江杭...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饶事件当真是要反周?
不好意思,记错了,比小平同志高一点。记得从毛到林伯渠都是全票;林彪差一票。
“大会选举出44名七届中央委员,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
林彪、董必武、陈云、徐向前、关向应、陈潭秋、高岗、李富春、饶漱石、李立三、罗
荣桓、康生、彭真、王若飞、张云逸、贺龙、陈毅、周恩来、刘伯承、郑位三、张闻天
、蔡畅、邓小平、陆定一、曾山、叶剑英、聂荣臻、彭德怀、邓子恢、吴玉璋、林枫、
滕代远、张鼎承、李先念、徐特立、谭震林、薄一波、王明、博古。”
B****s
发帖数: 5731
7
再有应该就是这么些了,你要觉得漏了什么,自己补上好了
1931 年2 月20 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了一九三○年十二月上旬在赣西南发生的富田事
变。周
恩来提出:应立即去一训令,停止争论,一致向敌人作战。会议还讨论了苏区中央局、
湘鄂西中央
分局、鄂豫皖中央分局以及赣东北特委、鄂豫皖特委、闽西特委等的组织调整,决定项
英、任弼时、
毛泽东、王稼祥为苏区中央局常委,夏曦为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沈泽民为鄂豫皖中央
分局书记。
【1931 年2 月16 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由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组成一委员会,对富
田事变
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交政治局。会议还讨论了中央给红军的训令,决定由周恩来加
以修改。二
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央给中国红军及各级党部训令人训令指出:冲破敌人的“围剿”
,这是目前
阶段中革命的中心任务。红军的主要任务是:不让敌人有整顿自己队伍的可能,要击破
敌人的弱点,
要扰乱敌人计划的实现,要用占优势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并且强调指出:“如无胜利
的把握时,
即不应采取决死的战斗。并且随时要注意到在必要时有退却的可能。如形势上必须退却
...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说饿死人,毛轮满地滚 (转载)
ft,反冒进就是56-57年的事情,我特意放宽到60年了。你这叫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你干脆用改开以后的言论来证明薄一波李富春他们都是反冒进的好了。
f****i
发帖数: 9419
9
[摘 要]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关于其主要成因,1978
年前一直错误地完全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但近年来国内外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
这三年“风调兩顺”,根本没有自然灾害,“人祸”即决策错误是唯一的原因。本文根
据对灾情、受灾面积等资料图表的分析,证实这三年发生了持续的严重自然灾害; 同
时分析了各种决策错误带来的不同影响,重点把粮食作为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生命线和
因果关系链的比较指数,用计量方法分析当时农村因灾减产、因决策错误减产、因高征
购而减少粮食存量之间的比例状况。本文的结论是:从农业粮食减产因素看,自然灾害
略大于决策错误;从农村一个时期的集中缺粮情况因素看,决策错误影响远大于自然灾
害,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关键词]灾害经济学 三年困难时期 自然灾害 决策错误
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水以后,一门新兴的经济研究学科一一灾害经济学得到了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校开设了专门课程,并有相关专著问世。
2003年出现SARS疫情以后,这门学科成为热点。关于灾害经济学的定义,有人认为:“
灾害经济学...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10
文/马永梅 张国新
2011年01月07日09:0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中国
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个运动,以
及准确全面地研究中共中央指导这个运动的相关指导思想,特别是研究中共中央具体负
责领导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的相关指导思想,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
史研究,对于科学地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的研究,对于深化挂帅领导四清运动第一线人物刘少奇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民共和国当时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的历史环境下开展四清运动,是中共中央领导
集体的一致决定。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对四清运动极为重视。
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的思想和实践,这对于科学地全面地研究
四清运动是重要的。四清运动,大体分成:发动和试点;铺开和深入等几个阶段。在运
动的每一个阶段,刘少奇都提出了指导运动的新观点、新判断、新结论。这些都对四清
运动产生着深刻作用。
运动第一阶段:现在就要正式部署...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11
江渭清
一、贯彻“总路线”与发动“大跃进”
1958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推动下,兴起了全国性的“大跃进”,
先后持续三年之久,人们称之为大跃进时期。
总路线的提出和大跃进的发动不是偶然的,是政治上反右派扩大化,经
济上急于求成的思想急剧发展的结果。当时,苏联曾提出要“15年赶上美国”
,我们党就宣布要15年赶上或者超过英国。1957年9月至10月召开了党的八
届三中全会,毛主席在会上严厉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
在这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国内外气候下,他认为,“反冒进”扫掉了
“多快好省”,扫掉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还扫掉了“促进委员
会”。接着,在1958年1月召开的南宁会议上,毛主席再次严厉批评“反冒
进”是泄了六亿人民的气,离右派只有SO米远了。他还认为,冒进是马克思
主义的,而“反冒进”没有摆正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是方针性的错
误,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各省的同志在会上听了毛主席的讲话,都感到
压力很重。这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有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省、
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主要议题仍是批判“反冒进”,
并酝酿和讨论社会主义建设...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12

在朱理治手下的丁雪松做了大量工作,她和东北局平壤办事处的同志一道安置南满撤
退伤员、家属和后勤人员1.8万余人,借用北朝鲜通道把北满粮食、棉花、煤炭等物资
运往大连,然后换回部队急需的食盐、布匹和药品,仅1948年就转运 30万吨。向朝鲜
采购和求援了大批作战物资,朝鲜是日伪时期日本人的重要军火库,经协调,转运了
2000多车皮日本人留下的战略物资。朝鲜是南、北满及经海上到北平的人员转运站,每
年过境人员近万人。仅1948年从香港到朝鲜再赴北平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著名民
主人士就有:李济深、沈均儒、张澜、马叙伦、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等几十人。我
党领导同志有:陈云、李富春、朱瑞、刘亚楼、肖华、韩先楚等同志。
《解读杰出作曲家郑律成》
日期:2010-09-27 作者: 来源:新民晚报
p******y
发帖数: 3742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uppylsy (耄轮都是弱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上海文革时最血腥的武斗:八四行动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4 00:10:12 2011, 美东)
上海文革时最血腥的武斗:八四行动记
一九六七年八月四日,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工总司)调动十余万人马攻打
上海柴油机厂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上柴联司),爆发上海文革中最大规模最血腥的武
斗。此后,工总司司令王洪文终于坐稳「工人领袖」,以致日后被毛泽东钦定继林彪之
后的中共接班人。
上柴是上海东北角万人大厂,文革初形成两大派:以党团员、干部为主的东方红总部
和以青年工人、普通职工居多的联司。东方红早一步找到工总司为靠山。联司则参加赤
卫队与东方方红唱对台戏,赤卫队垮台后联司又加入工总司杨浦区分部。不料后者并非
王洪文嫡系,被工总司砸了。厂内联司则占上风,夺了工厂领导权。六七年一月联司的
人找到张春桥的上海住处,张春桥不愿见,有人翻墙入院。次日王洪文带万余人人冲入
上柴兴师问罪,抓走联司二百多人。从此联司与工总司公开对立...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14
按照毛轮的逻辑,十大元帅里扣除彭德怀外,朱德,徐向前,刘伯承,罗荣桓,都是要
原子弹下马的 --- 因为没有提到他们支持原子弹的说法嘛。
同样的逻辑,15人专门委员会里面,李富春,李先念,博一博,陆定一,罗瑞青,赵尔
陆都是反对原子弹的,因为没有提到他们支持原子弹的言论嘛。
r********9
发帖数: 18394
15
文章摘自《杨尚昆回忆录》 作者:杨尚昆 出版:中央文献出版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要谈百团大战,先得从交通破袭战讲起。
自从我们在华北各地建立根据地以后,日军就以我敌后根据地为“皇军之大敌”,认为
“若不剿灭共产则华北明朗无望”,因此不断地对各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为
了割裂和缩小抗日根据地,他们竭力强化交通,所谓“东亚新秩序由交通出”。除了严
密控制原有的铁道线外,在各根据地周围增修铁路、公路,并不断向根据地内延伸,在
路侧还挖掘交通沟,修筑碉堡,宣称“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企图把各
根据地装在他们的“囚笼”中。这就是所谓“囚笼政策”。在反“扫荡”的斗争中,交
通问题一直是斗争的焦点。
“囚笼政策”的确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那时,我们已经发明了地道战,首先是冀中
发明的。这对粉碎敌军“扫荡”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因为铁路、公路掌握在敌人手中,
他们可以随时调兵,而我们的交通却非常不方便,所以很需要破袭他们的交通线,主要
是破袭铁路。破袭铁路还有个附带的目的,就是想搞一些铁轨。当时华北好几个根据地
都有了自己的小型兵工厂。晋...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6
http://top1.jschina.com.cn/2011/0217/3743.html
2011-02-17 17:23:58
本文摘自《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陈一然编著,作者:李
雪峰
年2月至1970年12月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出版社:人民出
版社
五月政治局会议一般说法是3日开始,先召开了几次座谈会,由康生、陈伯达、张春桥
介绍情况。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北京市、华北局,准备开华北工作会议,工作十分紧张。
5月7日中央文件正式通知,我去北京接彭真的工作任第一书记,主持北京市的工作。
5月11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少奇、小平、总理等
都坐在主席台上。毛主席仍在外地没有回来参加。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图为群众游行队伍中
的这张大字报。
我坐在第一排,对着主席台的左边。我的左边是聂帅,右边是彭真。我走进去,坐下看
见桌子放一张文件,字有核桃大,我拿起来看是林彪的手书,未看得很清楚,大致是说
他证明叶群和他结婚时是纯洁的处女之类的话,说严慰冰的揭发信全系造谣。
彭...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17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
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
。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
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
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
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
501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大
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2635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ACSandPRL (奥丁),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科网惊现毛主席之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6 23:36:27 2011, 美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59&do=blog&i
儿时记忆中的剑桥

-----谨以此文纪念李约瑟博士诞辰111周年
1970年的春天格外寒冷。已经深陷“文革”泥潭的中国在步履蹒跚中又进入一个新的十
年。
年迈的父亲在中南海丰泽园的家中几乎天天彻夜难眠,严重的抑郁症使他连说话都有些
迟钝了。
一天晚上,晚饭后,父亲,母亲吴旭君和只有三岁的我无言对坐。过了一会,父亲开口
了,说;“国家已经陷入绝境了,我负有最大的责任,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挽
救这个国家。”
只有三岁,但已早慧的我开口了。“听妈妈...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19
南方周末长篇巨献:共和国总理朱镕基
2003年3月8日
目录
传奇身世
自幼失双亲 凄孤中度童年
求学生涯
中学时代:能背圆周率到100位的沉默少年
朱镕基和他的同学们:历经曲折坎坷始终心不能忘
负笈清华:“误入歧途”的学生会主席
朱镕基的清华情缘:十七年院长生涯永远的清华人
跌宕年代
朱镕基的跌宕年代:20年“右派”培养浓厚平民情结
朱镕基步入“高层”:幸遇伯乐不改直言本色
从右派到总理朱镕基“破格”晋升的“根据”
上海施政
甲肝没病死人 倒把市长快累死了
铁腕治吏:腐败分子的阎王爷
布衣市长:从不刻意掩饰感情是人性化的政治家
魅力市长:妙语连珠对“外”从不遮“丑”
浦东拓殖:12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
“皇甫平”事件破除思想僵滞 支持者正是朱镕基
副总理时期
副总理时期:“朱老板”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
朱镕基的1994改革年:“经济沙皇”捅了马蜂窝
朱镕基领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政策全面转向
总理时期
新任总理以悲壮开场:“我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惨烈图景决心排雷
闯两大雷区: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机构改革
朱镕基:我不能接受“赤字总理”这个荣誉称号
朱镕基的“入...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0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1_04
2011年04月26日08:21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支中
核心提示:其中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口头报告中关于经济形势及错误产生原因的两个“
三七开”。然而正是这些话,正是这个口头报告,使刘少奇和毛泽东之间产生了真正的
分歧。
本文摘自:《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编者:叶匡政,原题:《“七千人大会”
上的毛泽东、刘少奇及林彪》,作者:支中,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曾长期合
作亲密共事。然而,在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却被错误地打倒并
惨遭迫害,这其中有何历史因缘?我们从毛泽东发动“文革”时,在题为《我的一张大
字报》的文件中,指斥中央有一个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站在反动的资
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联系
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意指该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因到会者约7000人又称“
七千人大会”)和1964年形‘...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21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415152
附:徐陈致彭德怀等“策反”函电 [ 双石 ]
策反信一
徐陈致彭德怀函
(1935年9月10日)
彭德怀转全体干部、战士:
一、中央不经过总部组织路线,自己把一方面军部队及直属机关昨晚开去,此中无
论有否不能解决问题,中央应在正确路线与方式上,公开与我们商讨,不应如此私去,
给全中国革命与全党以莫大笑柄。
二、在毛、周逃跑路线上,已经把一方面军几十万健儿葬送,又复不顾一切将疲惫
至极三军战士,向荒漠冷冻之陕北、蒙古、苏联拖去,即不说力量有限,不能达到目的
。而天寒衣单,孱弱之身,如何经此饿冻。假令一、三军单独出此,不到三月,恐人更
不多,存者只几个中央委员而已。
三、兄等久经坚决战斗,素具革命勋功,此刻情况,更加洞悉。为今之计,只有向
上峰建议,暂缓前进。上中整个行动大计,有待当面商讨,胡为乎与几人作恶,分散革
命力量,有益于敌,吾兄明哲,当不为此也。望兄即率队返回阿西,如何速示。
徐陈
策反电二
徐陈致彭德怀、李富春、林彪、聂荣臻电(节录)
(1935年9月10日11时)
吾兄在红军久经战斗,当振臂高呼,揭...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2
好好研究一下潘汉年这个人吧,你就会知道国内教科书上的白纸黑字背后的龌龊。
http://bbs.tiexue.net/post_3439090_1.html
然而后来被指控一直不执行毛泽东正确路线的饶漱石却对潘汉年在日伪地盘的举动不以
为然,他给延安打报告状告潘“违犯纪律”,与敌伪关系过于密切,来往已属不正常。
并拟用运动之火烧一下潘汉年。延安方面却指定潘参加1945年春在延安召开的“七大”
,潘到达延安后,毛亲自斟酒为潘汉年洗尘。2月23日,毛签发刘少奇、康生署名给饶
漱石的电报:“饶:(一)汉年三九年自延安出去时,中社部曾要他设法争取和利用李
士群在敌伪特务机关内为我方做情报工作。香港沦陷汉年到沪后,潘曾经过袁殊关系与
李士群在上海会面一次,进行争取工作。此事在事先事后潘均电告了延安中社部,而且
当时上海党负责同志刘晓也知道的。以后潘由沪撤至华中时,华中局决定派遣他到南京
与李第二次会面,此事你们都晓得。至于敌伪及国民党各特务机关说汉年到南京与日方
谈判并见过汪精卫等等,完全是造谣诬蔑。在利用李士群的过程中,汉年也绝无可怀疑
之处,相反的还得到了许多成绩。这类工作今后还要放手去做,...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恩来秘闻点滴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69
梁木生
艰难的点评:周恩来,一个至今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依然是伟大的光辉的令人
心怀无限崇敬的共产党员,如果一定要找一位历史上的非凡之人与之比较,诸葛亮最为
恰当,毫无私心,任劳任怨,仁慈厚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比诸葛亮更加崇高—
—没有子嗣,没有私产,骨灰葬海,死后干干净净。这样的人物哪里去找?然而,因为
那个主义,自他献身之后,他的生命就融化为其中了。当这个主义通过周恩来等一干人
等成就了他们的政权之后,周怀着绝对的虔诚去兑现这个主义的承诺。然而,当无情的
人性与社会使这个主义根本不能着陆后,周只好配合毛强制推行这个主义在人间不断走
向异化,并与毛泽东一道将所有阻挡这个主义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实施的人,“地
富反坏右”,历史、现实“反革命”,“走资派”,悉数打翻在地,再踏上千万只脚,
不是叫你皮开肉绽,就是体无完肤,或者死无葬身之地,最后叫你永世不得翻身。这其
中周恩来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没多少人知道的,好像就是毛一人所为,还加一个“四人
帮”...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4
是,建议你看一篇中央党校专家文:
中央党校专家解答周恩来之谜
中央党校/吴洪森
对周恩来的评价,综观各种见解,可归为三类:一是以中国官方为代表,努力塑造
周恩来光辉形像;其次是民间犹爱周恩来的某些人,认为周恩来有人情味。三是把周骂
得一钱不值,指他卑鄙无耻、毫无人性,在毛泽东面前摇尾乞怜,为虎作伥。曾任毛私
人医生多年的李志绥就说周在毛面前低声下气,是个人格低下的人。这三种评价都可以
用到周恩来头上,各自都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来印证,但都不能对矛盾现象自圆其说。
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怀疑思考和材料收集,觉得可以对周恩来的矛盾现象,作出综
合解释了。为着行文方便,将基本上依照历史本身的行程,进行分析。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谜
一九二四年,周恩来从法国途经莫斯科回国抵达广州。他一到广州,就被任命为刚
成立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不久便是正主任)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军衔为中将。周时年二十六岁,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他到底何德何能,出国所谓
留学数年,归来便获如此重任?
其实一切的关键在于周恩来归国途中,怀里揣着一封推荐信。写信人是第三国际执
委书记、斯大林密友、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5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以
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
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
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
主任。下辖4个兵团:第12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辖第40、第45、第46军
;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
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
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
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
。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
1948-1949 东北野战军称号而不是四野
y****i
发帖数: 1050
26
【洪森按:当我把他作为伟人崇拜的时候,我对他的这番履历丝毫未产生怀疑,文革后
期以 及文革结束后,开始怀疑他的时候,就产生了追问。1976年秋,我在被列为内部
资料以油印本形式传翻译出版日本人写的《周恩来传》里找到了答案。将此油印 本借
给我看的是时任九江市委党校的单校长】可是翻查一下历史纪录,就不免令人疑云顿生
:国民党方面,他毫无功绩,共产党方面虽然有些功绩, 但也少得可怜。且看周恩来
那段时期的历史:五四运动前夕,他在南开中学建立了一个十来人的学生组织“觉悟社
”,办过一份叫《向导》的杂志,发表过一二篇思 想简单幼稚的文章和几首貌似诗的
诗,参加过南开学生话剧团(当时称文明戏),在其中扮演女性角色。五四运动中,组
织过南开学生上街游行被捕,关押半年后释 放去法国勤工俭学。在法期间任少年共产
国际中国支部书记,二一年中共成立后转为中共旅欧支部书记,仅此而已。竟得黄埔军
校政治部主任官职,地位仅次于蒋介 石!有人将周飞速擢升解释为邓颖超的功劳,说
邓颖超在周回国之前在中共党内地位比周恩来高,是她借助自己地位,为尚未回国的男
友周旋安排。可是查查邓颖超 的记录,她的功绩连周恩来都不如,...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27
摘要:1944年元旦,边区政府新年墙报上刊登了林伯渠的“个人生产节约计划”。林伯
渠还赋诗一首“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淡巴蔬(烟草——引者注)一亩公
粮缴,糖萝卡二分私费瞻。施肥锄草自动手,整旧如新不花钱。发动男耕与女织,开辟
草菜增良田。边区子弟多精壮,变工扎工唐将班。”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根据地以后,无疑增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负担。根据地人民承
担起了养育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的重任。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
共高潮,对边区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从1938年3月至1939年12月,日本侵略者向陕甘
宁边区黄河河防阵地发动了23次进攻。
由于日军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财
政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号召。响应中央和毛泽东
的号召,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1940年2
月28日召开的延安各机关学校生产总结会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陈云、李富春
等中央领导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周恩来、任弼时在1943年秋季举 行的枣...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28
要点:
1. 1943年林伯渠创建光华农场,修建了烤烟房。
2. 光华农场试种烤烟成功后,立即在边区得到推广,不久还在延安办起了卷烟厂,它
出产的“曙光”牌香烟,成了当时边区受欢迎的畅销商品。
3. 特货是:咸盐、皮毛、甜甘草是边区的三宝,也是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4. 生产节约计划里的烟草(淡巴菰,也就是tobacco的音译)。

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
淡巴菰一亩公粮缴,糖萝卜二分私费赡。
施肥锄草自动手,整旧如新不花钱。
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莱增良田。
边区子弟多精壮,变工扎工唐将班。①
①《解放日报》,1943年2月26日。
第五,创办光华农场。林伯渠高瞻远瞩,为了发展边区的农业,他筹划创办了延安
农业试验场——光华农场,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指导科学种田。在
勘察农场场址时,他骑着毛驴带领着几位农学系毕业的科技人员,踏遍了延安杜甫川的
山山水水。他拄根木棍,爬到高山之巅,俯视整个山川,最后选定一块背山面川,向阳
临溪的有利地形,作为农场场址。几百亩川地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大片坡地栽培各种果
树,...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29
你这也太扯了,tg的纪律是刚刚的,怎么也不可能内战。
这是七大中央委员名单,你看看要是西柏坡被斩首了,应该谁上位?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林彪、董必武、陈云、徐向前、关向应、陈
潭秋、高岗、李富春、饶漱石、李立三、罗荣桓、康生、彭真、王若飞、张云逸、贺龙
、陈毅、周恩来、刘伯承、郑位三、张闻天、蔡畅、邓小平、陆定一、曾山、叶剑英、
聂荣臻、彭德怀、邓子恢、吴玉璋、林枫、滕代远、张鼎承、李先念、徐特立、谭震林
、薄一波、王明、博古。
x****o
发帖数: 29677
30
一九 四九年三月五日至十三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
全会。
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林伯渠 董必武 李富春 林彪
饶漱石 李立三 康生 张云逸 贺龙 陈毅 周恩来 张闻天
蔡 畅 邓小平 陆定一 曾山 聂荣臻 彭德怀 邓子恢 吴玉章
林 枫 滕代远 张鼎丞 李先念 徐特立 谭震林 陈绍禹 廖承志
王稼祥 陈伯达
候补中央委员有:
王首道 邓颖超 陈少敏 谭政 程子华 王震 张际春 乌兰夫
李葆华 王维舟 万 毅 古大存 马明芳 吕正操 罗瑞卿 刘子久
王从吾 习仲勋 刘澜涛
列席人员有
李井泉 杨尚昆 安子文 胡乔木 李维汉 高文华 陈刚 刘少文
李涛 傅钟 李立三
就开会这些人如果都被端了,整个革命重来都说不定
s**********e
发帖数: 288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年自然灾害的照片
丁抒:从“大跃进”到大饥荒
来源 :博讯网
一、 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祸
一九八四年,有几位学者在英文《人口与发展通讯》上著文指出:“一九五八年至
一九六一年中国的大饥馑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1)对这一点,当代严肃
的学者、历史学家都已予以肯定。问题是,它的来龙去脉如何?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大跃进期间中国饿死了多少人?
  毛泽东在世时,一直嫁祸于老天爷,将那场深重的灾难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
”。如今,当年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终于说出了真话:“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和
一九五九年‘反右倾’后的继续‘跃进’,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三年困难时期’,主要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的。”
(2)前《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也说:“国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象完全是我们
党造成的。”(3)另一位中共党内有识之士、一九五九年时任毛泽东兼职秘书的李锐
则评述道:“高举‘三面红旗’,高指标,瞎指挥,一平二调,造成国民经济大破坏,
饿死成千万人,这是中外古今历史上承平之世绝无仅有之事。”(4)
  由于毛泽东在世时,那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哪里有张国焘回忆录买啊?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出了
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
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
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的
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中
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501
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370
·杜欣欣·
1964年暑假,我患肺炎住院,出院不久即收到立刻返校的通知。因寄宿学校只有假期在
家,母亲并不愿意让我返校,但听说是政治任务,她也就不能说什么了。
我和其他孩子被带到景山公园的一间大殿内,屋内因高大而黑暗。几缕阳光自窗外射入
,浮尘飘动其中,三四位老师站在光束中。老师中的一位曾与我母亲同事,后转至少年
宫工作,因此我猜她们都是少年宫的老师。每位老师的面前都排着一队孩子,轮到我时
,老师让我靠着她的前胸站直,再用手比了比我的个头,转头问道:“这么高就可以了
吧?”然后她就将我拨到一边儿。作为一个十岁的孩子,我知道是在选拔,却不清楚选
拔去做什么。获选之后,我才知道我们将要参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童声
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在获知之际以及此后,我们又不断地被告知此事的
重要和参与的光荣。
我不记得当时考过歌舞,但我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歌舞表演,我猜那也许是初选。在后
来的排演中,我接触的小学生都来自几所干部子弟小学,北京市实验一小,实...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336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帖 周恩来的评价.
对周恩来的评价,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以中共为代表的“光辉论”;
其次是民间流传的周恩来富有人情味的各种故事;
三是骂周恩来是个奴才,在毛泽东面前摇尾乞怜,低头哈腰。
这三种评价都可以用到周恩来头上,各自都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来印证。但在互相矛盾的
证据面前都无法自圆其说。
试问持“光辉论”者,略微查查周的历史,建国之前,中共的错误路线,除了第一次陈
独秀错误路线,他没来得及犯之外,尔后的瞿秋白、李立三、王明错误路线,周恩来不
但次次有份,而且是主要执行者和领导人;
再说建国之后,反右斗争、人民公社、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哪一样没周恩来的份
?他的光辉到底在哪儿?
至于“人情味”,更不值一驳。
不错,周在生前死后,很成功地留下了富有人情味的道德形象,诸如在文革中保护了一
些演员,和服务员讲话没有架子之类,这类故事大陆出版了厚厚几十本。
我并不否认周有人情味的一面,可是同一个周恩来,在关键场合却不见他有过丝毫“人
情味”,比如他曾亲自批示,以通敌叛国罪名,逮捕他的干女儿孙维世。绝世美人孙维
世在牢中饱受折磨,被活活打死,死后身上什幺都没穿,只有一付手铐依旧锁着双手!
周恩来这时的人情味到哪里...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5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1_08/
2011年08月19日 08:08
作者:杨尚昆
核心提示:批评百团大战最厉害的是在七大前召开的华北工作座谈会议。在20多天的批
判中,不少同志的发言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失公正。毛主席
这时没有说百团大战不对。他说抗日战争期间的问题要等抗日战争结束了以后才能作结
论、才能说清楚,所以,现在这个事情不作结论。这样,表面上是不了了之,实际上是
把问题挂起来了,彭德怀同志很不高兴。
本文摘自:《杨尚昆回忆录》,作者:杨尚昆,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回眸百团大战
要谈百团大战,先得从交通破袭战讲起。自从我们在华北各地建立根据地以后,日军就
以我敌后根据地为“皇军之大敌”,认为“若不剿灭共产则华北明朗无望”,因此不断
地对各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为了割裂和缩小抗日根据地,他们竭力强化交通
,所谓“东亚新秩序由交通出”。除了严密控制原有的铁道线外,在各根据地周围增修
铁路、公路,并不断向根据地内延伸,在路侧还挖掘交通沟,修筑碉堡,宣称“以铁路
...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36
关于9兵团冻伤的板子问题,SPK有过以下很详细的分析。
根据以上所列出的有关九兵团冬装问题的资料,责任问题应该比较清楚。首先,从事先
的计划调度的角度看,总后勤部对棉衣问题不够重视,未能抓紧,是有责任的。因一开
始的后勤补给计划,棉衣归东北、华北解决,当时估计九月十五日以前可完成三十四万
套。[31]而到十月底却发现有四十万套的大缺口[18],不能不说是总后计划以及执行中
存在问题。由于对战争规模以及紧迫性的估计有误差,至十月十八日,才布置各大区各
完成五万套棉衣,且时限定在了十二月[16]。到十月三十日九兵团已经北上了,又转而
紧急命令华东给解决棉衣[17],当然是赶不及的了。张令彬在八月二十六日的准备会议
上,提议“南方部队北调时,加发一棉背心及一绒裤,再发一件大衣即可”[31],是一
个严重的失误。由此,华东军区后勤很自然地认为部队只需配发普通棉衣,到东北后可
领棉大衣等装备。而东北军区后勤则只有棉大衣,没有棉衣的充分储备[19]。此后,当
问题暴露出来以后,张令彬借高岗、李富春的意见,指责华东军区,称“以后,凡调东
北的部队,必需按东北标准装备齐全,不能到东北后又要东北来补充。...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2688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认认这些人吧
照片的标题是“政治局决策抗美援朝的会议”
我只有最近的小光头看不出来,怀疑是李富春
d**********2
发帖数: 684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llyparton2 (dollyparto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看不下去了,"章士钊曾借给他几百块银元,资助革命事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3 13:46:08 2011, 美东)
1920年左右,当时爱国青年流行去欧洲留学,毛等也嚷嚷要留法,求湖南老乡章士
钊筹点钱,章士钊是著名贤达人士,曾在参加早期民国政府,人脉广,威信大。章士钊
通过社会各界(主要是当时的军阀和实权人物),筹得2万大洋,这在当时是巨款,想
想老毛在北大受教授们白眼时,才挣8大洋/月 (后来老毛狂整知识分子,骂北大"
池小王八多",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当然也能看出此人在个人的私利上,气量还是太
小)。
老毛把2万大洋兜里一揣,也不谈留法了,真正留欧的青年谁也没得到这笔钱的资助,
毛泽东手里的筹款都给谁了?
这个问题几十年后毛自已作了解释,这个解释是章含之说的,相信章不会丑化毛泽
东。
“1963年起,毛主席以‘还债’为由,每年春节送父亲两千元,父亲坚决不要。我
转达他的意思,对主...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9
http://www.xici.net/u14254662/d105985226.htm
09-12-09 19:22 发表于:《锐思评论》
大山无言
1919-1920年间,先后有1600多名中国知识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李石曾、吴玉章、吴
稚晖、张继以及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功不可没。
这段时间里,蔡和森、毛泽东都在北京,也在忙这件事。但毛泽东轰轰隆隆组织不少人
赴法勤工俭学,临要走时他又不去了。
去不去法国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蔡和森、毛泽东这对同学好友一起在北京组织
张罗这件事,毛却不去了,蔡和森不问毛为什么吗?这就像陈独秀、李大钊一起张罗着
成立中共,临“一大”时,李大钊突然说我不参加,陈独秀不问李吗?但毛张罗一大气
儿让别人去法国他却不去,似乎至今也少有人问。
毛张罗一大气儿让别人去法国他不去了也没什么,但有人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各地学生筹
措的两万银元交给毛泽东,毛都怎么花得呀?“专款专用”是今天我们熟悉的用语,
1920年时有没有这个词不知道,但为赴法勤工俭学筹措的钱该用在谁身上应该不是件复
杂的事。
两万银元不是笔小钱,毛在北大红楼每月才八块银元,他得干200多年才能挣到... 阅读全帖
p****x
发帖数: 643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早期领导人爱情之八卦
ZZ 海归网
八卦先从老毛讲起,老毛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众所周知,但毛的初恋情人不是杨开慧,而是
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五四运动前,毛和蔡和森等发起新 民学会,组织
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邀校友向警予同往,向警予和昔日同窗陶斯咏来到长
沙,加入新民学会。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号称湖南长沙周南女 中三杰.留法期间,向
警予嫁给了蔡和森,蔡畅嫁给了李富春.
在新民学会,斯咏很快就为润之的才华倾倒。陶家当时是湘潭一带的名门,毛家一破落
富农,门户悬殊。由于陶家父兄极力反对,毛和陶的爱情中途夭折,两人只 有"挥手从
兹去"。陶斯咏不久后离开长沙去了南京。一段时间内,毛和陶还保持着婚前好友的情
谊,老毛21年在上海开完党的一大后,组织上发了50大洋的返 乡费,回湖南途中老毛
在南京刹了一脚,和老相好"苦情重诉".毛的<<贺新郎.别友>>写得连丝带缕地,是老毛
诗词中难得婉约缠 绵的一首,以前史家说是老毛写给杨开慧的,但现有人考证是毛给
陶的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毛之后,美女陶斯咏虽不乏追求者,到31年去世时一直
单身未 嫁。
老毛在北京和老师的女儿杨开慧相识相爱后,20年两人回...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41
《毛泽东选集》背后藏着的真相
罗 冰
199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
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根据该
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
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
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毛泽东选集》所收的“著作”,大部分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
各种书信、电报、文件,以及领导人所作的演讲稿汇编而成的。原来在 “解放区”只
是印成小册子传阅。到了四十年代后半期,“东北解放区”有了像哈尔滨这样的城市,
这些小册子就汇编成了厚厚的《毛泽东选集》。大陆建政后,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毛
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并于1951年10月12日出版了第一卷,1952年4月10日出版了第
二卷,1953年4月10日出版了第三卷,1960年10月1日出版了第四卷。1951年10月12日出
版第一卷时,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在书前冠有“本书出版说明”,说: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42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0.htm#_Toc311920356
肖一平:追忆毛主席在延安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
全国抗战爆发不久,我即响应党的号召,背井离乡,投笔从戎,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者
的斗争。从1937年9月至1943年5月,在近6年期间内,我一直战斗、生活在华北冀中平
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6年间,我经历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胜利局面,也
经历了1941年和1942年的最困难艰险岁月。1943年6月至1945年8月,我在延安中央党校
学习,在两年多期间内,曾多次聆听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报告,其中给我印象最深
、受教育最大、使我终生难忘的,是1945年2月15日毛主席所作的一次长篇讲话。
下面,根据我的记忆和查找到的有关史料、文献,对毛主席这次讲话的前因后果、基本
内容和一些颇为感人的情节,作简要的回顾。
一、历史背景
(一)国内外时局的好转
1943年至1945年这三年,国内外形势对中国革命十分有利。在国际上,以1943年初苏联
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为转折点,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从战略防御
转入战略反攻,自这时开始,...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舒云:百问九一三(5)
81、九一三当天,周恩来为什么召开三次作战会议?
周恩来接到北戴河8341部队转报的林豆豆说叶群、林立果要挟持林彪逃跑的电话后,他
返回会议室,要求所有参加会议的人不能外出,也不能打电话。同时在门口布置警卫看
守,不让里面的人出来,黄永胜就这样被“关”在了人民大会堂。一直到中国驻蒙古大
使许文益从坠机现场回来,从专线电话中报回电报密码,报告机上九人全部死亡的确切
消息,周恩来才让所有在人民大会堂讨论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的政治局委员回家。周
恩来秘书纪东回忆:黄永胜跑得很快,总理让我通知他谈话,我到人民大会堂门口才追
上他。周恩来与黄永胜又谈了20多分钟的话,才放他走。
这就是说,9月13日凌晨,周恩来通知所有政治局委员到人民大会堂开会时,黄永胜早
就在人民大会堂。而吴法宪在9月13日零时左右经周恩来同意,去了西郊机场。他一直
呆在西郊机场,直到9月13日13时多,吴法宪才在李德生、杨德中的“押送”下,来到
人民大会堂。据吴法宪回忆录记载,周恩来、张春桥已经先到了,他们两人同吴法宪紧
紧握手,周恩来说:政治局准备集体办公。他和张春桥、姚文元、黄永胜和吴法宪在人
民大会堂,李先念、李德生、...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4
真有毛泽东指责张国焘分裂中央的密电吗?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4月01日16:25:3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叶剑英饱览历史风云,“一生唯谨慎”,有自己行事的逻辑和风格。不过,他终究
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难解之谜:那就是据说他看到并密报给毛泽东,导致两大红军主
力分裂的那份密电,究竟有,还是没有?
老高按:前几天去一位朋友家参加party,主人心细,请的都是与武汉有点瓜葛的
朋友,让大家能有更多语言,虽然主人夫妇俩,倒是都与武汉并无关联。
也巧,这几位朋友,除了我,都算是“官二代”,有的资格还甚老,其中一位的父
亲,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元帅等人的老部下,曾经在红四方面军担任红军总司令
部参谋部某局局长,负责红军电台报务工作。中共建政之后,他担任了很高的职务,也
在“文革”中饱受折磨。他虽然于20年前去世,但因为他在长征时的职责,成为后来“
张国焘密电”这一长征中著名公案的当事人之一,时常在有关党史文章中被人提起。
这段故事,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混合编成了左路军与右
路军。是北上还是南下,张国焘与毛泽东争论不休。张国焘给陈昌浩发了一份密电,命
...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45
陈伯达做的顶天是个秘书的工作。著作权归老毛应该还是没什么疑义的。从下面这篇文章看,胡乔木后来也参与了整理的工作。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形成与整理
----------------------------------------------------------------------------
----
庞宁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建国以后的重要论著之一,是一部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杰出文献,也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全文“以
苏为鉴”总结我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毛泽东说过,解放后11 年,他做过两次调查,第一次是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编了一
本书《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还有一次就是1956 年初,听取了中央34个部门的
汇报,被称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论十大关系》就是这
次调查的直接成果。
《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一九五六年一月中旬,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不久,从薄一波那里听说刘少奇正在
听取国务院一些部委汇报工作,...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897
46
主讲: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统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
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嗡嗡嗡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
上嗡嗡嗡,成了黑五类,嗡嗡嗡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
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
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
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
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
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
,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
当兵了。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他虽然比我年轻,但他是
老兵,他当兵的时候就在东海舰队,1982年硕士毕业以后就到军事科学院,而我是一个新
兵。他向我介绍,军事科学院是叶帅创建的,军事科学院里的宝贝...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7
☆─────────────────────────────────────☆
anchorage (fallout) 于 (Mon Apr 23 19:52:53 2012, 美东) 提到:
主讲: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统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
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嗡嗡嗡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
上嗡嗡嗡,成了黑五类,嗡嗡嗡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
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
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
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
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
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
,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
当兵了。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23939
48
现在要来说说关于长篇小说《刘志丹》的大冤案了。
1956年,工人出版社拟定了一个出版革命烈士传记和回忆录的选题计划。在此之前,编辑
和社领导看到过刘景范和李建彤撰写的一些回忆刘志丹的短文, 如《刘志丹太白收枪》
等,认为作者对刘志丹事迹比较熟悉,加上知道刘景范是革命烈士刘志丹的亲弟弟,李
建彤是刘志丹的弟媳妇,在素材收集、采访方面会有很大便利。而且,作为延安培养出
来的干部,李建彤对延安的感情和认识上也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于是就约请李建彤创
作小说《刘志丹》。
不幸就此埋下了。李建彤创作的长篇小说《刘志丹》在当代文学史中,是一个极其特殊
的文字存在。作为革命历史人物传记,《刘志丹》早已超出了文学创作的本身意义,同
时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人物传记。因为小说中大量历史人物真名实姓地出现,与革命历
史事件描述的客观场景之间产生了冲突,特别由于政治背景的原因,如陕北红军与中央
红军的历史作用及高岗等陕北籍创始人被打成“反党集团”头子等,使艺术的真实与历
史的真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意见分歧。所以,《刘志丹》从1959年完成初稿到1962
年写出第四稿,尚未出版就遭到否定。到1979年中央为《刘志...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49
上个礼拜,我应北大博士生联谊会的邀请做了一次讲座,讲的是新中国的革命外交。那
天有同学问我,从我讲述的内容中,如何能够总结出一些有利于个人成长的东西来?今
天应国关之邀来做讲座,听说听众大都是本科生,因此我想是不是换个题目,讲讲跟个
人成长有关的东西?因此我就想到了这个人物研究的题目,希望能对满足同学们的愿望
,对个人的成长有所借鉴和启迪。当然,我讲人物研究,并不是要在这里得出什么结论
性的意见来。其实我们研究历史的人讲历史,目的不过是希望大家通过历史演进的过程
,看到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了解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从而得出一些有助于我们了解、
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或教训。
我看今天在座的未必都是本科生,也有不少研究生、博士生吧?今天讲的“毛泽东与蒋
介石的比较研究”,想来是大家都熟悉的两个人物,同学们都对他们一定都有所了解。
选这个题目讲,也有我自己的目的。这是因为我们过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说法,有太
多褒贬的色彩,这显然不利于我们全面地去认识他们。从学者的角度,特别是从历史研
究的角度,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需要不带感情色彩地去研究他们。我今天讲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50
假作真时真亦假
发布时间:2014-04-24 10:37 作者:迟泽厚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次
——质疑《邱会作之父得罪班长挨了打》及其他
《文史参考》第46期刊登了丁东先生写的一篇《邱会作之父得罪班长挨了打》。文
章的题目很吸引人,不由得看了几眼,竟然发现那位打人的班长属于第四野战军第48军
,而我当年正是48军政治部的干部;再看该文所述情景及时间、地点,恰恰我当时正跟
随48军军长贺晋年和政委陈仁麒率领的军指挥所行动,就住在邱会作的家乡兴国县城,
而且我当时正被领导指定做群众工作,对这件奇事竟一无所知,堪称咄咄怪事。丁东先
生的文章是根据程光所著《历史的回顾》(以下简称《回顾》)中所记的一件事情写成
,据说是邱会作亲述:在1949年解放大军南下过程中,48军直属队的一个班住在他家中
,因为给养一时供应不上,强吃了他家的谷,又杀了他家的猪,他父亲还挨了班长的打
,这位班长并罚他父亲挑炮弹去兴国县城。丁东据此作了一番评论:“大军南下,气势
如虹”,但是,也不应掩盖背后的阴暗面,而“底层百姓为之付出的代价,往往被历史
所忽略”。我又认真看了一遍该文,不禁掩卷沉思,继而喟然长叹,因...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