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杨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共8页)
c******n
发帖数: 16666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waydream (昆仑天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当年杨振宁反对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真是太对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4 16:15:49 2015, 美东)
因此杨振宁一九七二年六月第二次的回到中国,除了探望病情日益沈重的父亲,
并且在北京做了十次演讲和座谈,这些活动延续了一个多礼拜之久。其中特别有代
表意义的一次座谈是七月四日下午在北京饭店举行的「高能物理发展与展望」的座
谈会。在这个座谈会上,杨振宁独排众议,不赞成中国大陆在那个时候建造高能量
的加速器,全力发展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计画。这一个座谈会的纪录,后来在中国
大陆科学界有一个「杨振宁舌战群儒」的名称。
中国科学界的人士,在那个时候会有建造高能量加速器的想法,一方面中国在
高能物理方面的发展比较落后,一方面也是认为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应该要对人
类的知识领域作出一些贡献,这其实有一点是呼应毛泽东当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
较大贡献」的一句话,而高能物理就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科学领域。
当时的中国在政治方面的... 阅读全帖
T*******3
发帖数: 1903
2
讨论谁这不是政治,共匪压迫人们的自由,禁锢人们的思想,
强奸杨武的老婆还不让他叫这才是政治
h*****e
发帖数: 2988
3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聊聊代沟撒
老杨在智力行那是人类精华中的精华,他的nobel可不是摸奖摸来的。
老爸是杨武之, 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数学家; 20岁从西南联大毕业,本科导师是国内
物理四大名旦之一的吴大友; 22岁硕士毕业,师从另外一个名旦王竹溪。
24岁到芝加哥大学,师从物理大师费米,博士用了2年。 27岁开始在普林斯顿当
教授, 老婆娶的是杜聿明的儿女,。。
这就经历,和“普通老留美人士没太大区别”?
我们这里有一个当年和老杨同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老先生。他说老杨当时在芝大可以
说是大名鼎鼎, 身为一个物理系的学生, 但当时在 UIUC 当教授的华罗庚经常前来请教。

进去
h*****e
发帖数: 2988
4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老杨的魅力远不是一次诺贝尔
其实老样如果运气好的话,今年应该第三次获奖了。诺贝尔是老杨魅力的结果,
不是原因。
我过去在这个版上说过,老杨的老爸是杨武之,叔叔是杨乃武,婶子是小白菜,
都是民国学界的顶尖人物。。。
l*********e
发帖数: 5483
5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老杨的魅力远不是一次诺贝尔
知道杨乃武与小白菜
但不知道杨武之
如此说来,翁凡其实还是高攀了?
k***g
发帖数: 7244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问一句诗,虽然不是中国的
这句诗出自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记得杨武能的译本后面提到过,这首诗最早附
在1775年第二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之前,由郭沫若翻译为汉语,在二三十年代非常
之流行,不过文字上和现在流传的这句有些出入,是那个时代白话文的味道。
b***n
发帖数: 13455
7
第一部 穿云谱
第一章 荒村妖女纱中裹 陌路同袍酒里欢
绍兴元年三月,陕西路。
微风和煦,新芽泛青,冬雪渐融,正是西北的早春时节。凤翔府东北百里开
外的一条崎岖小路上,一个三十余岁的粗豪汉子正急匆匆的赶路。他的脸上有一
道很深的疤痕,从额角到下颌竖着割过右边整张脸上;所着的厚袄已经有些破碎,
尘土和干涸的血液杂在一起掩了衣物的本来面目,只剩隐隐透出的些许赭色;手
中挽着的骑兵旁牌缺了一角,刀斧划砍的痕迹几欲透牌而过,仿佛随时都有可能
碎裂。汉子的神色有些惶急,屡屡回头向来路张望,似乎随时准备着跃进路旁的
矮树中隐藏行迹。
汉子没走出多远,身后就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不耐烦的一叹,侧耳细
听,惊异的挑了挑眉,然后倏地一下钻进了路旁的草丛,缓缓抽出背上的朴刀。
一匹月白色的高头大马从路的弯角转了出来,马上的骑士面色铁青,嘴角带
血,帽檐上垂下的两条狐尾已经被树枝刮得稀烂,只剩了短短的一节。草丛中的
汉子虽讶色更甚,却还是弓背绷腿准备一击毙敌。
一人一骑迫近,汉子亮刀欲扑,马上的骑士却咕咚一声倒栽下来,溅起无数
雪沫。汉子一惊,半起了身子警惕地四下巡视。耳目可及之处虽一直没有动静,...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2
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Rilke, R.M.
恐惧
凋萎的林中响起一声鸟鸣,
它显得空虚,在这凋萎的树林。
可这鸣声又这般地圆润,
当它静止在那创造它的一瞬,
宽广地,就像天空笼罩着枯林。
万物都驯顺地融进鸣声里,
大地整个躺在里面,无声无息,
飓风好似也对它脉脉含情;
那接下去的一分钟却是
苍白而沉默,它仿佛知道,
有那麽一些东西
谁失去了都会丧失生命。
杨武能 译
do you guys know the English version?
thx ;)
p*********y
发帖数: 1617
9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求电子版浮士德
中文翻译版本有二十来个. 其中包括郭沫若,杨武能,绿原等等.可以参照着看吧.
s**u
发帖数: 9035
10
发信人: matrice (matrice), 信区: Physics
标 题: 拙作“杨振宁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座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2 22:23:35 2011, 美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95&do=blog&i
拙作“杨振宁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座谈”
已有 302 次阅读 2011-8-22 13:2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
复旦大学 杨振宁 杂志发表 物理系 文章
最近在物理杂志发表的“杨振宁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座谈”是以本人为作者的
文章。它基于杨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对话。将它转变为一篇文章是一个创作过
程。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由于不必细说的种种方面,本文的成
文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本人学习研读过杨先生很多著作,与杨先生交往多年,也对
物理学史有所熟悉,但为在本文中保持和传达杨先生的风格仍然付出了大量心血。希望
本文能很好地表达杨先生的风格。
我们也很感谢物理杂志的合作。
...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11
11
施一公与饶毅:规则的破坏者还是建立者?(from xys)
作者:本不想说
饶先生和施先生近几年一直在公众刊物发表文章,坦陈中国科学界的弊端,
赢得了无数掌声和科学粉丝。当年看到二位的文章可谓佩服的五体投地,也曾鼓
掌叫好。可自从二位回归东土后的所作所言,真叫在下不敢盲目崇拜人了。人也
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就像现在的美女明星们一样,妆上妆下差别实在太大。
中国科学界的问题是大环境造就的。中国的问题不是缺乏完善的法律和规则,
而是还有令一套对应的潜规则和内部规则。老实人总是深受其害,情商高的成功
者都是利用潜规则而上位。我国科学界的项目评审规则面上非常完善,我们的院
士评选制度也很完善。问题都是潜规则造成的,问题的暴漏都是潜规则下失败的
玩家揭露的。施饶二位除了智商高,善于做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外,情商也绝对一
流,深谙中国文化和潜规则。看起来是科学潜规则的受害者,实际上还是令一种
潜规则的建立者。试举几例供大家分析:
1. 2008年杰出青年基金事件:(见新语丝“立此存照”施一公事件)。虽
然施先生最终全职回到了清华,但2008年人事关系还在美国挂着,就来申请只有
正式职位的中国学者才...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2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2014-12-31历史教师王汉周微信号:lishi139
历史教师王汉周关注,历史课本里不讲的,这里补给你。
她的演讲如同棒喝:“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
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分数
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她建议:不要再听那些冷漠者的知识。而要寻求怎样“生动
活泼地活下去”。
张曼菱(194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独立制片
人和导演,职业作家;大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本文是2014年3月29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犀利独到,观点极具
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
之才等等。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
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1769
13
一个早已被岁月尘埃湮没的历史细节。
7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见到周
耄耋之年的彭桓武目光依然睿智
恩来总理时,这位大学者询问的第一件事便是: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不是自己搞的?
当听到肯定的回答时,杨振宁的眼里一片湿润。共和国总理祝贺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为华人争了光,他却淡然道:“中国的两弹元勋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比起这些挺起中
华民族脊梁的人,我算不了什么。”也许因为涉及共和国的核心机密,周总理并未告诉
杨振宁,在中国“两弹一星”专家群落里,就有他父亲杨武之教授当年的学生彭桓武和
他少年时代的挚友邓稼先。
然而,一个辉煌的时代绝不会永远沉寂。
1999年9月18日,在中国的两弹元勋们沉默了近40年后,国家主席江泽民怀着虔敬之情
,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挂在仍然健在的共和国功勋科学家胸前。
在悠扬欢快的旋律中,耄耋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彭桓武教授
迈着蹒跚的步履最后一个出场了,国家主席的手与一代物理学大师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历史镜头在这一刻聚焦、定格……
天才少年横空出世
70年前,少年彭桓武和他的哥哥跟着翩翩绅士风度的
d**i
发帖数: 111
14
施一公与饶毅:规则的破坏者还是建立者?(from xys)
作者:本不想说
饶先生和施先生近几年一直在公众刊物发表文章,坦陈中国科学界的弊端,
赢得了无数掌声和科学粉丝。当年看到二位的文章可谓佩服的五体投地,也曾鼓
掌叫好。可自从二位回归东土后的所作所言,真叫在下不敢盲目崇拜人了。人也
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就像现在的美女明星们一样,妆上妆下差别实在太大。
中国科学界的问题是大环境造就的。中国的问题不是缺乏完善的法律和规则,
而是还有令一套对应的潜规则和内部规则。老实人总是深受其害,情商高的成功
者都是利用潜规则而上位。我国科学界的项目评审规则面上非常完善,我们的院
士评选制度也很完善。问题都是潜规则造成的,问题的暴漏都是潜规则下失败的
玩家揭露的。施饶二位除了智商高,善于做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外,情商也绝对一
流,深谙中国文化和潜规则。看起来是科学潜规则的受害者,实际上还是令一种
潜规则的建立者。试举几例供大家分析:
1. 2008年杰出青年基金事件:(见新语丝“立此存照”施一公事件)。虽
然施先生最终全职回到了清华,但2008年人事关系还在美国挂着,就来申请只有
正式职位的中国学者才...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557
15
来自主题: Anhui版 - 全安徽人都笑了!(转载)
说安徽人没文化,曹操、曹丕、曹植、嵇康、刘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吴
敬梓、吴汝纶、张恨水、
陶行知都笑了!
说安徽人没思想,老子,庄子,姜尚,管仲,张良,刘安,桓谭,朱熹,李善长,朱升
,方以智,戴震,王茂
荫,陈独秀,朱光潜,王稼祥,胡适,赵朴初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写诗,李绅,张籍,杜荀鹤,梅尧臣,施闰章,海子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写词,张孝祥,女词人吕碧城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画画,李公麟,渐江,新安画派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戏曲,程长庚,严凤英都笑了!
说安徽人古代科学不行,王蕃,陈翥,程大位,梅文鼎,王贞仪(女)笑了!
说安徽人不爱国,姚莹(保卫台湾),王锡朋(定海三总兵之一),聂士成(战死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都笑了!
说安徽交通不发达,詹天佑笑了!
说安徽人不懂科技,邓稼先,任新民,杨武之都笑了!
说安徽没有将军,英布,周瑜,鲁肃,吕蒙,桓温,徐达,常遇春,胡宗宪,丁汝昌,
刘铭传,冯玉祥,方振
武,张治中,卫立煌,许继慎,李克农,洪学智,皮定均,孙立人,戴安澜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爱运动,许海
w**a
发帖数: 2662
16
来自主题: Anhui版 - 全安徽人都笑了!(转载)
这篇以前是不是贴过啊,,,,

说安徽人没文化,曹操、曹丕、曹植、嵇康、刘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吴
敬梓、吴汝纶、张恨水、
陶行知都笑了!
说安徽人没思想,老子,庄子,姜尚,管仲,张良,刘安,桓谭,朱熹,李善长,朱升
,方以智,戴震,王茂
荫,陈独秀,朱光潜,王稼祥,胡适,赵朴初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写诗,李绅,张籍,杜荀鹤,梅尧臣,施闰章,海子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写词,张孝祥,女词人吕碧城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画画,李公麟,渐江,新安画派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戏曲,程长庚,严凤英都笑了!
说安徽人古代科学不行,王蕃,陈翥,程大位,梅文鼎,王贞仪(女)笑了!
说安徽人不爱国,姚莹(保卫台湾),王锡朋(定海三总兵之一),聂士成(战死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都笑了!
说安徽交通不发达,詹天佑笑了!
说安徽人不懂科技,邓稼先,任新民,杨武之都笑了!
说安徽没有将军,英布,周瑜,鲁肃,吕蒙,桓温,徐达,常遇春,胡宗宪,丁汝昌,
刘铭传,冯玉祥,方振
武,张治中,卫立煌,许继慎,李克农,洪学智,皮定均,孙立人,戴安澜都笑
w**a
发帖数: 2662
17
来自主题: Anhui版 - 全安徽人都笑了!(转载)
mm好~~
mm要经常来

说安徽人没文化,曹操、曹丕、曹植、嵇康、刘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吴
敬梓、吴汝纶、张恨水、
陶行知都笑了!
说安徽人没思想,老子,庄子,姜尚,管仲,张良,刘安,桓谭,朱熹,李善长,朱升
,方以智,戴震,王茂
荫,陈独秀,朱光潜,王稼祥,胡适,赵朴初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写诗,李绅,张籍,杜荀鹤,梅尧臣,施闰章,海子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写词,张孝祥,女词人吕碧城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画画,李公麟,渐江,新安画派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戏曲,程长庚,严凤英都笑了!
说安徽人古代科学不行,王蕃,陈翥,程大位,梅文鼎,王贞仪(女)笑了!
说安徽人不爱国,姚莹(保卫台湾),王锡朋(定海三总兵之一),聂士成(战死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都笑了!
说安徽交通不发达,詹天佑笑了!
说安徽人不懂科技,邓稼先,任新民,杨武之都笑了!
说安徽没有将军,英布,周瑜,鲁肃,吕蒙,桓温,徐达,常遇春,胡宗宪,丁汝昌,
刘铭传,冯玉祥,方振
武,张治中,卫立煌,许继慎,李克农,洪学智,皮定均,孙立人,戴安澜都笑了!
l***d
发帖数: 1828
18
六条地铁线建设进度一览 竣工时间:预计2012年底开通
工程概况:由常青花园开往光谷广场,全长27.73公里,设站21座。
工程进度:已累计完成投资123.5亿元。15座车站已完成主体结构;预计今年底所
有车站主体结构完工。全线44km(单线)区间累计贯通36.14km,全部区间计划今年底
贯通。
4号线一期:15座车站全部开工
竣工时间:预计2013年开通
工程概况:由武昌火车站开往武汉火车站,全长16.5公里,设站15座。
施工进展:15座车站全部开工建设。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5.9亿元。其中,武汉火车
站站、杨春湖站、工业四路站主体工程已完成,其余车站均已开工。一个区间双线贯通
,2个区间单线贯通。目前梅中、岳铁、铁罗、园工、杨武5个区间开工建设。
4号线二期:2个站点率先开工
竣工时间:预计2014年开通
工程概况:由武昌火车站开往黄金口,全长16.9公里,设站13座。
施工进展: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5.7亿元。复兴路站、拦江路站已开工;钟家村站、
五里墩站、七里庙站、十里铺站、王家湾站...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073
19
施一公与饶毅:规则的破坏者还是建立者?
作者:本不想说
饶先生和施先生近几年一直在公众刊物发表文章,坦陈中国科学界的弊端,
赢得了无数掌声和科学粉丝。当年看到二位的文章可谓佩服的五体投地,也曾鼓
掌叫好。可自从二位回归东土后的所作所言,真叫在下不敢盲目崇拜人了。人也
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就像现在的美女明星们一样,妆上妆下差别实在太大。
中国科学界的问题是大环境造就的。中国的问题不是缺乏完善的法律和规则,
而是还有令一套对应的潜规则和内部规则。老实人总是深受其害,情商高的成功
者都是利用潜规则而上位。我国科学界的项目评审规则面上非常完善,我们的院
士评选制度也很完善。问题都是潜规则造成的,问题的暴漏都是潜规则下失败的
玩家揭露的。施饶二位除了智商高,善于做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外,情商也绝对一
流,深谙中国文化和潜规则。看起来是科学潜规则的受害者,实际上还是令一种
潜规则的建立者。试举几例供大家分析:
1. 2008年杰出青年基金事件:(见新语丝“立此存照”施一公事件)。虽
然施先生最终全职回到了清华,但2008年人事关系还在美国挂着,就来申请只有
正式职位的中国学者才能申请的杰出青年基金...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20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杨振宁为什么地位这么高
杨武之那叫太高还是太低?
他因为北京解放前跟着国民党要员飞往南京,
却又不彻底点飞到台湾,
结果一解放,就被他一直任职的清华给开了.

脚气
却歪
现在
q*d
发帖数: 22178
21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杨振宁为什么地位这么高
杨武之基本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坐国民党的飞机从北京飞到南京,
就被后来上台的党国从清华给开到了复旦,
要自己儿子回去参加文革吗?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以党国当时把两弹元勋都整死的操性,
还是呆外面更利国利民.
c***l
发帖数: 238
22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杨振宁为什么地位这么高
杨武之数学上并没有建树,拿个博士然后做教书匠,当时中国理科刚刚有,缺教书匠。
别说中国,现在前50名的美国大学数学系,当时根本没有,或者刚刚开始办。
北大清华理科,并不比多数美国前50名大学晚多少。后来落后,是被老毛搞了20了。
48年数理组院士:
姜立夫、许宝蘅、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
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周、庄长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黄
汲清、杨钟建、谢家荣、竺可桢、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c******h
发帖数: 4573
23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杨振宁为什么地位这么高
杨武之有糖尿病
要每天验血糖,打胰岛素的那种。
c****e
发帖数: 1628
24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张益唐先生NY答问录 总结
我看了录像,胡平(北大哲学系78的硕士生,怪不得这么讲话这么牛),
益唐都是牛人,都是大师级人物,两人讲话都是言简意赅又纵横捭阖。
讲话水平远超几个大国的政治人物。中国才子流落异国!
张提到几点
(1)中国无数学传统,中国日本只经过一代人,就出现大师。姜立夫熊庆来(他没提杨
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只学了相当于现在大学数学的课,学生华陈就成了世界级大师。
(2)北大强调基础,但现在数学发展快又难,永远学不完,北大过去的教育不行,学
生没能接触最前沿数学,当然基础重要。过去丘成桐,杨振宁分别批评,鼓吹过国内大
学教育。评论:张的说法支持了丘成桐。刘克峰也池类似的论点。
(3)灵感来自长期奋斗积累。他的方法不是传统方法,最后两部分有最新的东西。
(4)民运的人妄图拉拢张,张表明:自己只是坚持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理念。不会参
与他们的活动。
题外话,范曾当年因为屠杀还跑到国外,回去后也没怎么着。现在共产党应该很快把张
从据发签证的民用分子名单上清楚。否则,气量太小了!
(5)国内数学派系斗争厉害,他不会现在回去,无法专心科研。回去后,由不得自己。
(6)清华领导作风很浮夸。(本人评论:非学术报告型,...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28450
25
武之辩解说,当初他没准备去台湾,而是搭乘飞机从北平到南京,转机到昆明接家人。
然后说,都是老梅出的主意,现在黄泥巴落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我党替青花发给
武之一张草纸,上面四个字:永不录用!
s*******7
发帖数: 743
26
陈寅恪也是类似,跟飞机去了广州,但最后还是犹豫没走。

1950年
聿明
h********0
发帖数: 12056
27
养物质和杨狰狞一样,都是势利小人。
f*******y
发帖数: 2368
28
不要瞎猜,杨振宁1948年博士毕业,在芝加哥大学当了一年讲师,1949年才
去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然后才遇上当年他在昆明教过的高中学生杜致礼,
当时杜在哥大读书。
本来费米建议他不要在普林斯顿多呆,两三年后就回芝加哥大学,给他保留了个
位子。但因为和杜谈恋爱+结婚,杨就没再回芝加哥大学。
m****m
发帖数: 2211
29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老张清华的讲座老杨也去捧场了
杨振宁的数学比杨武之高不止一个档次
杨振宁是顶级的物理学家,至少也是第一级的数学家
q*d
发帖数: 22178
30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老张清华的讲座老杨也去捧场了
杨振宁的不少工作对数学的影响很大,
但是他没那项工作可以说是数学的,
撑死了算个数学物理学家.
杨武之在学术上确实不怎么样,一辈子就发表过30篇论文,
不过他不在芝大拿到数学phd,杨振宁也就没机会在清华园里
长大,智力接力赛里,武之怎么也算跑好了第一棒.
m*********1
发帖数: 42
31
去清华数学系网页看了下,师资人员一页已是空白,想必是都并入丘成桐数学中心了.以
前清华数学系没有随大流,改成所谓数学科学学院,原本觉得挺难能可贵,有打造百年老
店的秉持.不想现今终于失守.看来从今以后清华再无数学系,只有丘成桐数学中心了.
有趣的是清华数学系的"本系历史"一页上还写着".....从1927年创立到1952年院系调整
前的25年间,先后担任过清华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有郑之番、熊庆来、杨武之、江
泽涵、 赵访熊、段学复等。他们不仅积极引进和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教学体
系,而且力倡学术研究、广泛罗致人才,在短短二十五年里就使清华数学从创建走向辉
煌。在这期间有许多国内知名数学家先后来清华数学系任教,其中包括孙光远、曾远荣
、胡坤升、许宝禄、陈省身、华罗庚、庄圻泰、闵嗣鹤、徐利治、程民德、吴新谋、万
哲先、冯康、周毓麟等....."这些数学系的先贤们如果地下有知,看到他们的后辈同人
都去那大殿里拜丘大师活菩萨,不知会作何感想?
q*d
发帖数: 22178
32
父母都是大学生,比得过杨武之芝大数学phd?
看杨和李的文章,就看得出,哪个更大气一点.
f*********g
发帖数: 632
33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不管怎么说, 杨还是很强悍的
杨武之老先生数学很好吗?当然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不过那时美国的数学。。
。。
m*****e
发帖数: 1506
3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95&do=blog&i
拙作“杨振宁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座谈”
已有 302 次阅读 2011-8-22 13:2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
复旦大学 杨振宁 杂志发表 物理系 文章
最近在物理杂志发表的“杨振宁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座谈”是以本人为作者的
文章。它基于杨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对话。将它转变为一篇文章是一个创作过
程。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由于不必细说的种种方面,本文的成
文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本人学习研读过杨先生很多著作,与杨先生交往多年,也对
物理学史有所熟悉,但为在本文中保持和传达杨先生的风格仍然付出了大量心血。希望
本文能很好地表达杨先生的风格。
我们也很感谢物理杂志的合作。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
2011.8.22.
附原文如下。这里是html文件的唯一源,转载请注明。
【发表为:施郁,戴越,《物理》8卷(2011年)8期,491-499,特约专稿。本文是学
术文章,使用本文时请注意引用规...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1572
35
当时据说连教授家里雇的大妈在飞机上都有座位
x******i
发帖数: 3022
36
为啥说是"跟蒋介石赴台",说不定人家是为了宋美龄才赴台的。
c*********d
发帖数: 9770
3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1977年以来的高考四十年变迁
1977年以来的高考四十年变迁
2017年05月31日14:20四十年前,1977年,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恢复了。曾经,“
知识改变命运”,人们对“恢复高考”给予了万千溢美之词,好像怎样夸赞都不过分;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高考又在经受着争议与质疑之声。在夸赞与质疑背后,
高考这四十年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1977年8月,邓小平迈亲自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
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
—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供图|新华社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整个中国社会沸腾了。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
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考试历时一个月,最终录取了27万人。中国由此重新迎来
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这是1977年冬天,北京一考场外的情景。供图|视觉中国
参加1977、1978年高考的人中,有很多是经历了上山下乡的老三届们,听到恢复高考的
消息时,他们有的在工厂做工,有的在农村种地,高考给了这些大龄青年一次改变命运
的机会。这是1977年高考的准考证。供图|视觉中国
对于文革后百...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