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树艺
(共0页)
D*****r
发帖数: 6791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一年读完天演论> 导言六 人择
天行人治,常相毁而不相成固矣。然人治之所以有功,即在反此天行之故。何以明
之?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以使物不竞为的。天行者倡其化物之机,设为已然之
境,物各争存,宜者自立。且由是而立者强,强者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皆悬至信
之格,而听万类之自已。至于人治则不然,立其所祈向之物,尽吾力焉,为致所宜,以
辅相匡翼之,俾克自存,以可久可大也。请申前喻,夫种类之孳生无穷,常于寻尺之壤
,其膏液雨露,仅资一本之生,乃杂投数十百本牙薛其中,争求长养。又有旱涝风霜之
虐,耘其弱而植其强,洎夫一本独荣,此岂徒坚韧胜常而已,固必具与境推移之能,又
或蒙天幸焉,夫而后翘尔后亡,由拱把而至婆娑之盛也。争存之难,有如此者。至于人
治独何如乎?彼天行之所存,固现有之最宜者。然此之最宜,自人观之,不必其至美而
适用也。是故人治之兴,常兴于人之有所择。譬诸草木,必择其所爱与利者而植之。既
植矣,则必使地力宽饶有余,虫鸟勿蠹伤,牛羊勿践履;旱其溉之,霜其苫之,爱护保
持,期于长成繁盛而后已。何则?彼固以是为美利也。使其果实材荫,常有当夫主人之
意,则爱护保持之事,自相引而弥长;又使天时地利人事,不大异其始初,则...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2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glory0607(without), 信区: Thoughts
标题: 中国还要多久才能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Sep 28 08:14:41 2017,GMT)
中国还要多久才能赶上西方强国?自从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用枪炮打开之后,这个问
题已经困扰了几代中国人。早在100多年前,出使英国第一人,也是清政府向西方国家
派出的第一位公使郭嵩焘就为我们列出了一张时间表。应该说,在同时代的官僚士大夫
中,郭嵩焘对当时的中外大势,特别是对西方文明是有着比较清醒、准确认识的。他认
为中国至少得用480年的奋斗和努力才可望成为世界上的富强之国:学习西方军事,30
年可初见端倪;学习西方的制造工业,50年可稍见成效;兴办学校,100年方能树艺人
才;再用100年荡涤旧习,再用100年砥砺精英;再用100年趋于大成。
郭嵩焘1875年奉旨出使英国,1879年奉调回国,1891年就去世了。本来郭嵩焘是出
了名的急性子,然而在为中国规划未来的蓝图这件事上,居然变得如此从容不迫,如此
低调,如此有耐心,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后人的深思。他说这番话大约是...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一年读完天演论> 导言十 择难
天演家用择种留良之术于树艺牧畜间,而繁硕茁壮之效,若戾在契致也。于是以谓
人者生物之一宗,虽灵蠢攸殊,而血气之躯,传衍种类,所谓生肖其先,代趋微异者,
与动植诸品无或殊焉。今吾术既用之草木禽兽而大验矣,行之人类,何不可以有功乎?
此其说虽若骇人,然执其事而责其效,则确然有必然者。顾惟是此择与留之事,将谁任
乎?前于垦荒立国,始设为主治之一人,所以云其前识独知,必出人人,犹人人之出牛
羊犬马者,盖必如是而后乃可独行而独断也。果能如是,则无论如亚洲诸国,但聪明作
元后,天下无敢越志之至尊;或如欧洲,天听民听,天视民视,公举公治之议院,为独
为聚,圣智同优,夫而后托之主治也可,托之择种留良也亦可。而不幸横览此三洲六十
余国之间,为上下其六千余年之纪载,此独知前识,迈类逾种如前比者,尚断断乎未尝
有人也。
且择种留良之术,用诸树艺牧畜而大有功者,以所择者草木禽兽,而择之者人也。
今乃以人择人,此何异上林之羊,欲自为卜式;汧渭之马,欲自为其伯翳,多见其不知
量也已。案原文用白鸽欲自为施白来。施,英人最善畜鸽者也,易用中事。且欲由此术
,是操选政者,不特其前识如神明,抑必极刚戾忍决之姿而后可。夫刚...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4
该校爬树社团派出的队员先后赴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地参与比赛,进行交流。
大陆大学院校率先将爬树运动引入公共体育课程的厦门大学,11月15日举办第2届“特步杯”爬树比赛,超过70名学生参与5个比赛项目的角逐。
台湾“中央社”11月16日引述大陆媒体报道称,厦门大学自2012年引进爬树课程以来,爬树运动在厦大校园蓬勃发展,参与这一运动项目培训的学生越来越多,累计已达300多人。
本届爬树比赛项目从塬来的抛掷绳索、速度攀爬和双绳脚锁3个项目,扩充至速度攀爬、单绳脚锁、双绳脚锁、工作攀爬、抛掷豆袋等5项,比赛历时5个小时。
爬树运动作为一项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项目,源于198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美国至少有1000所学校开设爬树课程,藉助于绳子、各种扣子等一整套工具爬树,完成上升、下移、旋转等动作,最终达到在大树间自由穿梭的目的。
厦大体育教学部老师郑达雄表示,厦大目前仍是大陆大学院校中唯一展开爬树运动的大学,深受学生的欢迎。该校爬树社团派出的队员先后赴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地参与比赛,进行交流。
他说,爬树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勇气,还能培养与增进人与树木的亲近感,传递给先进的环...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II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II
标 题: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02:23:47 2011, 美东)
叶行昆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
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
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
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
设计的“礼制”思想,为后来的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理论依据,其影响十分深远。笔者以为,荀子的“礼制”思想既是“荀学”的核心,
又是其经济思想的基石,更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制度思想。
关键词:荀子、 “礼制”思想、 制度安排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即是封建领主制瓦解和封建地
主制确立的时期,是由诸侯割据称雄过渡到中央集权统一的时期。西周社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7
从前的老北京 是个养穷人的地方 不至于让人绝望(组图)
新闻来源: 凤凰文化 于 2017-11-30 12:49:02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网络,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侯磊
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推出的各种政策和态度往往是受社会关注的,一定程度上得令
大众信服,这不仅是对社会负责,还是对过去那个有人情味儿的老北京的一种传承。在
过去,北京还是个相对容易谋生的,养穷人的地方。
由于环境和人口因素,北京给许多人提供了多种就业的可能性。无论刚刚毕业的年
轻大学生,还是背井离乡在外漂泊奋斗十多年的中年人,北京的服务体系就这样被日常
的各类普通人支撑起来了。
即使是基础设施不那么发达的过去,在老北京卖黄土、卖小吃、卖艺唱戏的人比比
皆是,这都是能供穷人吃饭的营生。穷人的生活在温饱边缘,但不至于绝望。
老北京里南来北往讨生活的人,不论贫富与阶级,都生活在胡同里,不论有钱没钱
,都讲礼义廉耻,都一样喝豆汁儿。或者就算大家都不宽裕,也愿意互相拉一把,过着
简单饱腹的日子。
倘若这里都容不下穷人了,那么其他地方呢?中国走过弯路,人人都穷过,做人不
能忘本,不能没有体恤,更不能张嘴“何不食肉糜”,尤其是读书人... 阅读全帖
T**l
发帖数: 23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NU 讨论区 】
【 原文由 Tell 所发表 】
算术科
(一)今考六经字数。《春秋》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礼记》九万九
千零二十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 零六字,《毛诗》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
字,《尚书》比《毛诗》少一万三千五百二十四字,《尚书》又比《周易》多一
千四百 九十三字,问六经共字几何?
(二)设有树艺公司栽桑十五园,每园三十行,每行五十株,每株平均饲蚕
二百六十个,每个蚕平均出丝三钱, 共出丝若干?
(三)设如有兵一镇,分为五协,一协分为九营,今全总镇兵总计三万一千
五百名,问每营兵数几何。
(四)设如京汉铁路长二千四百里,甲车开自京师,每点钟行八十里;乙车
开自汉口,每点钟行五十里,相向出 发,但甲车先开四点钟乙车始开行,问乙
车行几点钟后二车相遇?
物理科
物理的现象与化学的现象有何区别,试说明之。
何谓运动及静止,试举例以说明之。
试言凝集力与附着力之区别。
满盛水于器,投以食盐少许及盐皆溶解,何以水不溢出,试申言其故。
国文科
顾亭林论文须有六经之旨,当时之务,试申其说。
六经分类与文字有何作用?
中西地理科
水由山分,两山之间必有一水。
k****a
发帖数: 4162
9
超过一平方公里的
千叶实习林 21平方公里
富士实习林 40平方公里
静冈的树艺研究所 2平方公里
爱知实习林 12平方公里
z**********e
发帖数: 22064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1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1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一年读完天演论> 导言五 互争
难者曰:信斯占也,人治天行,同为天演矣。夫名学之理,事不相反之消同,功不
相毁之谓同。前篇所论,二者相反相毁明矣。以矛陷盾,互相抵牾,是果舛驰而不可合
也。如是岂名学之理,有时不足信欤?
应之曰:以上所明,在在征诸事实,若名学必谓相反相毁,不出同原,人治天行,
不得同为天演,则负者将在名学。理征于事,事实如此,不可诬也。夫园林台榭,谓之
人力之成可也,谓之天机之动,而诱衷假手于斯人之功力以成之,亦无不可。独是人力
既施之后,是天行者,时时在在,欲毁其成功,务使复还旧观而后已。倘治园者不能常
目存之,则历久之余,其成绩必归于乌有,此事所必至,无可如何者也。今如河中铁桥
,沿河石阴,二者皆天材人巧,交资成物者也。然而飘风朝过,则机牙暗损;潮头暮上
,则基址微摇;且凉热涨缩,则笋缄不得不松;雾淞潜滋,则锈涩不能不长,更无论开
阖动荡之日有损伤者矣。是故桥须岁以勘修,阴须时以培筑,夫而后可得利用而久长也
。故假人力以成务者天,凭天资以建业者人。而务成业建之后,天人势不相能,若必使
之归宗返始而后快者。不独前一二事为然,小之则树艺牧畜之微,大之则修齐治平之重
,无所往而非天人互争之境。其本固一,...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II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II
标 题: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02:23:47 2011, 美东)
叶行昆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
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
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
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
设计的“礼制”思想,为后来的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理论依据,其影响十分深远。笔者以为,荀子的“礼制”思想既是“荀学”的核心,
又是其经济思想的基石,更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制度思想。
关键词:荀子、 “礼制”思想、 制度安排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即是封建领主制瓦解和封建地
主制确立的时期,是由诸侯割据称雄过渡到中央集权统一的时期。西周社会...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307
14
正值高考时节。咱们也做做京师大学堂当年的考题吧。==>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京师大学堂宣统元年年假考试题目选
算术科
(一)今考六经字数。《春秋》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
《礼记》九万九千零二十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 零六字,
《毛诗》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尚书》比《毛诗》少一万三
千五百二十四字,《尚书》又比《周易》多一千四百 九十三字,
问六经共字几何?
(二)设有树艺公司栽桑十五园,每园三十行,每行五十株,
每株平均饲蚕二百六十个,每个蚕平均出丝三钱, 共出丝若干?
(三)设如有兵一镇,分为五协,一协分为九营,今全总镇
兵总计三万一千五百名,问每营兵数几何。
(四)设如京汉铁路长二千四百里,甲车开自京师,每点钟
行八十里;乙车开自汉口,每点钟行五十里,相向出 发,但甲车
先开四点钟乙车始开行,问乙车行几点钟后二车相遇?
物理科
物理的现象与化学的现象有何区别,试说明之。
何谓运动及静止,试举例以说明之。
试言凝集力与附着力之区别。
满盛水于器,投以食盐少许及盐皆溶解,何以水不溢出,试申言
其故。
国文科
顾亭林论文须
s******n
发帖数: 459
15
发信人: mogu (采姑娘的小蘑菇~著名马甲),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京师大学堂宣统元年年假考试题目选zt(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2月26日18:49:32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SC 讨论区 】
【 原文由 inter 所发表 】
算术科
(一)今考六经字数。《春秋》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礼记》九万九
千零二十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 零六字,《毛诗》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
字,《尚书》比《毛诗》少一万三千五百二十四字,《尚书》又比《周易》多一
千四百 九十三字,问六经共字几何?
(二)设有树艺公司栽桑十五园,每园三十行,每行五十株,每株平均饲蚕
二百六十个,每个蚕平均出丝三钱, 共出丝若干?
(三)设如有兵一镇,分为五协,一协分为九营,今全总镇兵总计三万一千
五百名,问每营兵数几何。
(四)设如京汉铁路长二千四百里,甲车开自京师,每点钟行八十里;乙车
开自汉口,每点钟行五十里,相向出 发,但甲车先开四点钟乙车始开行,问乙
车行几点钟后二车相遇?
物理科
物理的现象与化学的现象有何区别,试说明之。
何谓运动及静止,试举例以说
c**r
发帖数: 2019
16
哎呀呀呀,如此精彩的长篇,让我怎么回复啊 :)
女士优先,从黄道婆说起吧。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这是儒林外史第九回引用的一首--严格地说是半首--元代诗,原作者是吕思诚,当然娄
三公子娄四公子有可能把这首诗当作杨执中的原创了。吕思诚对该诗的创作过程,被
陶宗仪收入南村辍耕录第十二卷。如果将该书再向后翻十二卷,即可看到黄道婆的故事
,这也是黄道婆故事的两个最原始出处之一。
卷二十四
黄道婆
闽广多种木绵,纺织为布,名曰吉贝。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其地土田硗瘠
,民食不给,因谋树艺,以资生业。遂觅种于彼。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
线弦竹弧置按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
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帨。其上
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
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越三十年,祠毁,乡人赵愚轩重立
。今祠复毁,无人为之创建。道婆之名,日渐泯灭无闻矣。
黄道婆故事的另一个原始出处来自元代江南文...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