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格尔尼卡
1 (共1页)
l****z
发帖数: 29846
1
作者:李遥
2012-01-02 10:35:26
战争的第一个牺牲品是真相。
--美国议员希蓝-约翰逊(Hiram Jonhson)于1917年
提起格尔尼卡,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毕加索的同名画作,而格尔尼卡这个并无特别出
众之处的小城也是由此而闻名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能够看懂这幅画,但是所有的
人--无论艺术鉴赏力高低,都无一例外地受到这幅画作的背景解说的引导,这个背景
就是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空袭格尔尼卡的历史事件。
综合起来,流传的说法大致是这样的:
“位于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的小城格尔尼卡,是巴斯克古老文化的象征,城内有一颗
古老的栎树,由于古老(146岁,12米高,2004年死于高温)而被奉为圣树,它矗立在
议会厅前,那里是市长就职宣誓的地方。传说从中世纪就是巴斯克人民的代表聚会的地
方,还说从中世纪伊萨贝尔统治时代(1474-1504)到1876年,西班牙皇室代表在这里
宣誓尊重巴斯克的自由。
“1937年4月26日,星期一,是集市。下午,格尔尼卡这个小城被德国飞机不停地轰炸
了三个小时。1600人被夺去性命(有些作家的说法是800,1654,甚至3000...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
作者:李遥
根据流传的说法,毕加索从轰炸事件获取了灵感,创作了《格尔尼卡》。
1937年1月,人民阵线政府驻巴黎大使馆文化随员马科斯-阿布(Max Abu)向毕加索定
做一幅画,壁画或油画,来装饰5月24日开幕的巴黎世博会的西班牙馆,谈好价格是15
万法郎。
先说作画的时间。有一种说法是,政府向毕加索定画是1937年5月1日。毕加索本人说,
他是在37年5月1日着手准备工作的,也就是说,在轰炸格尔尼卡之后开始的。如果人民
阵线政府与毕加索在5月1日签约,意味着要求画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幅长7.
77米、高3.5米、重300公斤的巨作。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调
研者们推断,这幅画早在5月1日以前就有了,即轰炸格尔尼卡之前很久就开始了。这一
推断意味着,画家不可能从没有发生的事情上获取灵感,即毕加索作画并非是轰炸格尔
尼卡给了他什么灵感。
画家自己说,他作画用了60天时间。根据与毕加索合作的南斯拉夫女摄影师朵拉-马尔
(Dora Maar)的说法,作品完成是在6月6、或8日,而正式交付和挂在馆内是7月11日
。按照这一说法,作品从完成到交付有一个月的时间,而且...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3
作者:李遥
2012-01-06 17:02:42
由此可见,制造世界闻名的格尔尼卡神话的两个人,一个是英国泰晤士报记者乔治-路
特-斯提尔(Lowther Steer),一个是保罗-卢易斯-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
格尔尼卡怎样被制作成一个传说,值得分析。
通常的情况是,世人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大会怀疑第一次得到的信息。这就为制造谎言提
供了良好环境。
1975年,一个叫赫尔伯-苏斯沃斯(Herber Southworth) 的美国人写了一本书,题为
《格尔尼卡的被毁》,这本书的第一章有109页,里面全是世界各国关于格尔尼卡轰炸
的消息和报道,罗列着全世界一个个国家的一个个报纸,然而从中可以有两个发现,一
是所有的信息报道,无一不是依照事发当时到场的5个外国记者的报道的线索衍生的消
息,这说明,各家媒体都互相复制,传来抄去。于是,许多作家也就把它当做权威资料
反复引用。二是,在铺天盖地的报纸中,居然没有巴斯克首府毕尔巴鄂当时的众多纸媒
的消息。照理,这些本地纸媒的消息才是最接近事实的报道。对这种疏漏,没有人不认
为不可理解。调研者细析后悟出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03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鬼畜将军-李梅
鬼畜将军-李梅
李梅(Curtis LeMay),美国空军上将,曾任美国战略空军司令(Strategic Air Comm
and)和美国空军总参谋长(USAF Chief of Staff)。李梅生平最得意的杰作,尤其在
亚太地区,就是在太平洋战争任第21轰炸机集团司令(XXI Bomber Command)时期指挥
的对日“战略轰炸”。那是现在还能让日本人做恶梦的,在日本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各
大城市走不多远就能看到一个纪念碑,说明这地方某月某日遭到几架什么型号的美军飞
机的轰炸,财产损失多少,死了多少人什么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东京大空袭”。所谓东京大空袭一般是指1945年3月10日和5月25日的
轰炸。李梅将军可不是撞日子去轰炸东京的,怎么说将军也是文化人,人家会翻皇历。
3月10日是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在所谓“奉天会战”中获胜的纪念日,以后被奉为“陆军
纪念日”,就是陆军节的意思。李梅将军是专门挑了这个日子来练这个活计的。轰炸的
效果如何?光3月10日的轰炸就炸死8万人以上,烧毁房屋27万8千栋,东京的三分之一变
为焦土。从3月到5月,全东京的一半,没了。除了东京的日本其他大中城...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2989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floweringing (花花公子), 信区: Arts
标 题: [转载]这不还是坑爹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7 21:35:20 2012, 美东)
[转载辛苦,版主给个包子吧。。]
事情的起因是这个样子的:
上周,在马德里玩的时候,慕名前往参观了马德里的REINA SOFIA博物馆。这个博物馆
以现代主义的收藏闻名,有着达利、米洛、胡安•格里斯、毕加索等名家手笔(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在这个博物馆中)。
(毕加索——《格尔尼卡》)
所谓现代主义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你的咪咪可以从你身上的任何部位长出来,而
且还不一定一起长出来。但在我看来很多展品与其说是惊艳,倒不如说是惊吓。
比如这张:
这张
还有这张……呃……不止三张:
那个在黑漆漆展厅里放着一台放映机默默地在放黑白风景的!!!有句对白你是会死吗
会死吗!!!不知道这样黑白风景默片很像鬼片么!!!那个在屏幕上放人头的展品!
!!你就不觉得小孩的脸不停在黑暗中出现又消失,渐入又渐进得很可怕么!!!还有
那个娃娃的残肢什么的...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6
5. 艺术抛弃写实,现代艺术诞生:
毕加索承认,是摄影的出现让他摆脱了纠结,头也不回地走上了现代派绘
画的道路。
1889年,柯达公司发明了可大规模生产的照相胶卷,高速轻巧的相机诞生
,摄影彻底革命。
照片开始成为绘画的素材和手段,画家们再也不用学莫奈追着太阳跑,也
不用像马奈那样,为了光线执意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坑。
绘画不必再模仿和描绘客观世界,不需要重视比例透视、形体空间,它甚
至可以任由画家描绘主观意愿。
同时伴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绘画彻底走向抽象,后印象派、野兽派、表
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等,应运而生。就让绘画自由
表现,让记录客观的任务交给摄影去完成好了。。。
简单介绍些抛弃求真写实后,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1)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
图16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后印象派代表作品《Still life with a
curtain》。塞尚认为,艺术不需要真实的表现形貌色彩,不需要情节,不需要... 阅读全帖
w*****0
发帖数: 361
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24水一水]毕加索Pablo Picasso
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
。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
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
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
f**********g
发帖数: 2989
8
[转载辛苦,版主给个包子吧。。]
事情的起因是这个样子的:
上周,在马德里玩的时候,慕名前往参观了马德里的REINA SOFIA博物馆。这个博物馆
以现代主义的收藏闻名,有着达利、米洛、胡安•格里斯、毕加索等名家手笔(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在这个博物馆中)。
(毕加索——《格尔尼卡》)
所谓现代主义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你的咪咪可以从你身上的任何部位长出来,而
且还不一定一起长出来。但在我看来很多展品与其说是惊艳,倒不如说是惊吓。
比如这张:
这张
还有这张……呃……不止三张:
那个在黑漆漆展厅里放着一台放映机默默地在放黑白风景的!!!有句对白你是会死吗
会死吗!!!不知道这样黑白风景默片很像鬼片么!!!那个在屏幕上放人头的展品!
!!你就不觉得小孩的脸不停在黑暗中出现又消失,渐入又渐进得很可怕么!!!还有
那个娃娃的残肢什么的!!!咱能正常点吗!!!这是要吓死爹吗!!!
但这不是重点,这篇日志的主题是——“胡老湿教你一秒变名画家”。
话说当我在各种各样的神奇展品中逡巡时,我发现了这幅亮点:
(胡安.米罗——无题1)
…………
当下我就感叹了啊!!!画家太好当了有木有!...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9
【绘画vs摄影:从写实到抽象到超写实,谁比谁更艺术?】之(5)
--- by iyiya
5. 艺术抛弃写实,现代艺术诞生:
毕加索承认,是摄影的出现让他摆脱了纠结,头也不回地走上了现代派绘画的道路。
1889年,柯达公司发明了可大规模生产的照相胶卷,高速轻巧的相机诞生,摄影彻底革
命。
照片开始成为绘画的素材和手段,画家们再也不用学莫奈追着太阳跑,也不用像马奈那
样,为了光线执意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坑。
绘画不必再模仿和描绘客观世界,不需要重视比例透视、形体空间,它甚至可以任由画
家描绘主观意愿。
同时伴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绘画彻底走向抽象,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
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等,应运而生。就让绘画自由表现,让记录
客观的任务交给摄影去完成好了。。。
简单介绍些抛弃求真写实后,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1)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
图16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后印象派代表作品《Still life with a curtain》。塞
尚认为,艺术不需要真实的表现形貌色彩,不需要情节...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5892
10
加拿大塞尔维亚裔艺术家维克多·米蒂克是一名富有争议的画家,因为他的绘画工具并不是画笔,而是手枪、步枪或猎枪!米蒂克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用半自动手枪或步枪朝画布上射出一幅幅名人肖像画,有时米蒂克得射出2万颗子弹,才能完成一幅画!不过,由于米蒂克许多“子弹孔肖像画”的主角都是死于暗杀或谋杀的前世界名人,米蒂克的作品也在世界艺术界引发了剧烈的争议。
子弹让艺术“更具穿透力”
加拿大多伦多市塞尔维亚裔男子米蒂克绘画的工具不是画笔,而是一把把手枪、步枪或猎枪。米蒂克最拿手的就是用枪弹在画布上射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名人肖像。
米蒂克对记者说,他在移民加拿大前,一直生活在塞尔维亚,并曾在军队中服役。那时他学会了使用枪支。米蒂克从军队退役后改行画画,但始终默默无闻。直到有一天,一名交易商对米蒂克说,他如果想成名,必须使自己的艺术“更具穿透力”。米蒂克灵机一动,心想子弹才是“最具有穿透力”的东西,于是就用子弹画起画来。
2万颗子弹“画出”毕加索名画
米蒂克创作作品时,就是拿着半自动手枪、步枪或猎枪朝画布上射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子弹孔,然后再在画布上添上些简单的油彩,就形成了一幅幅“弹孔肖像”。 “弹孔肖像”的主角...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3812
11
对任何艺术品进行normative的批判,都会导致它是个垃圾的结论。譬如变形金刚就是
个劣质的洗脑动画片,格尔尼卡那简直就是作者磕了药画的。只要不从它的社会背景来
看,大抵是毁多余誉的。或者只要聚焦在它没有‘诉求’的地方,那肯定是千疮百孔经
不起逻辑推敲的。所以,这个所谓‘垃圾’的判断,其实没什么意义。
当然,你如果只是说‘我不喜欢’,这个倒没什么。再好的作品也有人不喜欢。巧克力
对一些人是美味,另一些人有半乳糖症反应,如果狗吃了,会中毒死掉的。
中国农民可以山寨飞机潜水艇,我认为中国工人有能力山寨钢琴,虽然这个可能性,对
于这个电影也根本不重要,因为它本身就带着荒诞色彩,跟相当多的艺术品一样。
同理,你也没法指望天下人都成为温州小老板式的人物,这个电影没有花太多笔墨描述
那些人,除了那个收废铁的季哥,和桂林他姐姐。这个电影着重描述那些对于新环境适应艰难的下岗工人。而这些人的存在,是当时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现实。
z**********e
发帖数: 22064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百张彩照还原最震撼的二战
2013年11月04日18:01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
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
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正在搬运炮弹的中
国士兵。
中国军队
在中日战争初期,当中国军队被迫撤离中国东部地区后,杭州的空军设施沦为日本空军
的重要基地。1943年1945年间,杭州基地屡遭中美混合战机和第14航空队的攻击。基地
里的机棚和建筑物弹痕累累。
中国军队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
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
多亿美元付诸流水。正在接受训练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
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正在接受训练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
标语
中国军队
正在防守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防空部队
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的战壕
中国军队
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
...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798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漢口大屠杀是東京大屠杀的前戏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
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
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
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这是
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Guernica)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
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2012年9月10日下午,重庆大轰炸15名受害者或其遗属正式起诉
日本政府。
h*********6
发帖数: 2469
14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世博是不是老中一手炒作起来的?
世博会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比如说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最开始就是为巴黎世博会创作
的。
p**s
发帖数: 788
15
看博物馆得看得懂才有乐趣。
如果先去托雷多再到安达露西亚,估计对托雷多的印象就好多了。不过托雷多的小巷广
场跟塞维利亚的比真的乏味很多。如果那天我们没去托雷多,我想我们会去伯纳乌皇马
主场和普拉多博物馆到此一游。
索非亚女王艺术中心我们第一天就去了,第一篇就提及。格尔尼卡还是要去看的。DJ在
那里看无声电影的朗朗笑声是我们这趟出门的最珍贵记忆。
g***y
发帖数: 16371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共党90周年晚会观感
有些艺术虽然与政治有关
但是不是为政治服务
也不是从政治角度去博取眼球的
比如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一画 要构图有构图要技法有技法就狠不错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是反对西班牙内战还是什么的 影响狠大
戈雅的一系列蚀刻 漫画似的风格 也是表现战争体裁的也都狠不错不给人面目狰狞的
感觉
s**t
发帖数: 17016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歌词:你的脸
你的意思:政治上的感想发到军版?生活上的感想发到生活版?诗歌发到诗版?情感上
的感想发到情感版?散文小说发到文学版?音乐发到音乐版?………………
有这么分裂的人么?
那还有什么可以发在雷版?
毕加索估计都无所适从了。他要是也玩bbs,《格尔尼卡》,《和平鸽》只能贴到军版
去了
我发的贴当然不全是艺术贴,但也绝不是你说不是艺术贴就不是艺术贴。你永远都没这
个判定的权利。
a******m
发帖数: 3422
18
反思 - 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里最缺乏的元素。
刚看到陈丹青谈到文革,确实,50祭年快到了。有一些人出来道歉,可“当时的毛孩子
”现在懂事了,可当时的”大人“呢? “不过,如果快到50年了,都没没人出来道歉
,就真的可悲了。。”
德国,可以说是最注重反思的一个民族。
比如,50年前惨烈的二次大战,在西方的反思在是非常透彻的。不管是好莱坞的电影,
还是各种小说,或是毕加索的那副挂在联合国大楼里的画,更不用说,德国人写在宪法
里的条例。
这回到诺曼底一游,在OMAHA海滩,在一尘不染的美军公墓,在肃穆庄严的二战纪念馆
,这样的国民教育,是多么深入人心啊,一代又一代人。到如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在
西方社会,男女老少,提及纳粹/德国,人们无不是发自心底的憎恶和唾弃。
而在东方,日本和中国,却没有完全没有这么强烈。这难道不是文化的缺乏吗?这难道
不是文人,艺术家的责任吗?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历史的记录,到1949年,就已经停止了!不管是文革还是64,
跟不用提前年的薄王朝变。。。
再看看德国,外交大臣可以有多年前博士论文被弹劾罢免,总统可以由于住朋友的别墅
可引咎辞职。跟不用说,海德堡的哲学家...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15794
19
不是啊,毕加索人物比例是合理的啊。
他的作品其实有早晚期的。
我有幸在一个私人藏家那里见过他早期的一份素描,很准确真实的表现了人物。
绝对是实力派的。
但是一份准确真实的素描画作,在文艺复兴后,是远不能使一个画家出名的,这也是为
什么他要独辟蹊径吧。
他的画作不难看懂啊,基本上是把一个人的正面侧面的照片,拼在一幅画上就对了。
骨骼结构还是正确的。
更何况,他用漫画式的非常简单的笔触,
表现了恬谧安静,
如这幅,
表现了战争给民生的颠覆,
如格尔尼卡。
h**i
发帖数: 219
2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24水一水]毕加索Pablo Picasso
《格尔尼卡》,看了非常震撼。
D**M
发帖数: 193
2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24水一水]毕加索Pablo Picasso
同意格尔尼卡,非常powerful
当然要在大幅的原画前面
小的复制的效果不那么强
n*2
发帖数: 19062
2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24水一水]毕加索Pablo Picasso
格尔尼卡,很震撼
I*******l
发帖数: 203
2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24水一水]毕加索Pablo Picasso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代表作品有:《
亚威农少女》 ,《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梦
》。
S*****B
发帖数: 404
2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24水一水]毕加索Pablo Picasso
少年时看他的作品并不觉得如何
但是看多的 思考多了 觉得确实是传世之作
从构图 透视 到色彩的运用 以及画作整体的冲击力
喜欢格尔尼卡 亚威农少女 蓝色时期所有作品
M******n
发帖数: 43051
25
看日本的抢答大赛,那才叫逆天了:
请说出画出名作《格尔尼卡》的画家全名
I*****a
发帖数: 5425
26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1-11/03/c_122233107.htm
为拍摄专题片《寻找毕加索》,我和同事奔走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寻觅大师的生活轨
迹,探求其艺术创作奥秘。毕加索虽说去世已近四十年,但所到之处,无论是画出《科
学与博爱》的巴塞罗那普拉塔大街,孕育《亚威农少女》的蒙马特高地“洗衣坊”,还
是诞生《格尔尼卡》的奥古斯汀大街画室,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毕加索的影响非但
没有因时间流逝而消减,反而拥有更大的磁场与能量,仿佛仍能隐约听见那西班牙公牛
般的吼叫声。尤其是徜徉于尼斯蔚蓝海岸的“安提布城堡”和戛纳的“加州庄园”,当
地人都会向你描述毕加索与马蒂斯既亲近又敌对的古怪关系。
毕加索与马蒂斯的相识缘于集作家和收藏家于一身的格特鲁德·斯坦因女士,斯坦
因文学创作成就卓然,海明威曾深受其影响。同时,她也有敏锐的艺术审美眼光,收藏
大量塞尚、马蒂斯等大师作品,对尚在“洗衣坊”过着波希米亚生活的穷画家毕加索更
是青睐,她认为“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有着一种属于天才的雄性气质。”正是在斯坦因的
撮合下,两位相差12岁的现代艺术巨人终于在巴黎见...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94
27
毕卡索的画从法国毕卡索美术馆空运来台湾,正在台湾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
展出。由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以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见长,这次展出西方近代大画
家毕卡索的画作,为了增添东西文化交流的韵事,也一起展出近代中国画家张
大千的作品,奏个东西文化合并的美名。(这种作法,有没有意义,就让观众
自己判断,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去参观的各国人事、台湾本地人士中大部
份不知道这是一个东西画坛大师的联展,而只知道展出毕卡索画作)
由于两位大师都已经去世,他们画作的成就也广受东、西方画坛肯定,有关毕
卡索绘画的介绍、书籍、报导,甚至以他的名字商标的商品充斥世界各地,因
此,这次去看毕卡索画展,我是抱著崇拜大师的心情进场观看的。
进到里面,我问我自己,对毕卡索的印象如何?一时之间,脑中浮现的的印象
并不多,而毕卡索的画作的印象也仅止于扭曲的人头、肥肥的仕女与阿维浓姑
娘、格尔尼卡等画作模糊的影像等。为此,我感到很羞愧,尤其一般人都认为
我是一个会画画的人,想到这里真想找一个地洞躲起来。可是,当我看到展览
场内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有点像菜市场的气氛,我不安的心里才稍微宽心。
毕竟,躲在人潮中的功效与躲在地洞中的功
c*x
发帖数: 555
28
来自主题: Arts版 - [转载] 胡思乱想之四
艺术一定就是美的吗?
艺术的关键在于打动人心,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有不少艺术作品反映的是一些阴暗,丑陋和可怖的东西。前两天看snowyowl
推荐那个美术网址时有一幅“噩梦”画出来的东西就很可怕,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的轰炸的画面上也满是断肢,扭曲的人脸和牛头马面,还有不少的艺术作品表现
扭曲变形的人体。罗丹的巴尔扎克像给人的第一感觉也不是美,而是巴尔扎克的
独特逼人的气质。
所以我觉得还是前面关于建筑是否是艺术的争论中bermuda的“艺术不一定就是美,
美的也不一定就是艺术”更有道理些。
m******3
发帖数: 121
29
画廊和博物馆的环境往往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必须要符合所收藏艺术品的收藏条件,但
是如果画廊和博物馆里的空调都被关掉了呢,那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些艺术品会怎样?来
自维也纳的设计师alper dostal制作了一个叫做“炎热的展览(hot exhibition)”数
码系列作品,展示了世界名画《呐喊》、《星月夜》、《格尔尼卡》等受到高温的洗礼
,导致油墨融化滴到地面上的情景。
dostal的作品见证了一些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作品的融化过程,就像他描述的那样,
这是方程式“艺术 + 夏季 – 空调”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下面的hot
exhibition系列,或者点击这里查看更多dostal的数码艺术作品。
m******3
发帖数: 121
30
画廊和博物馆的环境往往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必须要符合所收藏艺术品的收藏条件,但
是如果画廊和博物馆里的空调都被关掉了呢,那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些艺术品会怎样?来
自维也纳的设计师alper dostal制作了一个叫做“炎热的展览(hot exhibition)”数
码系列作品,展示了世界名画《呐喊》、《星月夜》、《格尔尼卡》等受到高温的洗礼
,导致油墨融化滴到地面上的情景。
dostal的作品见证了一些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作品的融化过程,就像他描述的那样,
这是方程式“艺术 + 夏季 – 空调”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下面的hot
exhibition系列,或者点击这里查看更多dostal的数码艺术作品。
t*****e
发帖数: 94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rt 讨论区 】
【 原文由 taralee 所发表 】
大师,我错拉!--Picasso 画展观看的奇想
毕卡索的画从法国毕卡索美术馆空运来台湾,正在台湾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
展出。由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以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见长,这次展出西方近代大画
家毕卡索的画作,为了增添东西文化交流的韵事,也一起展出近代中国画家张
大千的作品,奏个东西文化合并的美名。(这种作法,有没有意义,就让观众
自己判断,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去参观的各国人事、台湾本地人士中大部
份不知道这是一个东西画坛大师的联展,而只知道展出毕卡索画作)
由于两位大师都已经去世,他们画作的成就也广受东、西方画坛肯定,有关毕
卡索绘画的介绍、书籍、报导,甚至以他的名字商标的商品充斥世界各地,因
此,这次去看毕卡索画展,我是抱著崇拜大师的心情进场观看的。
进到里面,我问我自己,对毕卡索的印象如何?一时之间,脑中浮现的的印象
并不多,而毕卡索的画作的印象也仅止于扭曲的人头、肥肥的仕女与阿维浓姑
娘、格尔尼卡等画作模糊的影像等。为此,我感到很羞愧,尤其一般人都认为
我是一个会画画的人,想到这里真想找一个地洞躲
R********n
发帖数: 657
3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史铁生:昼信基督夜信佛zt
大概是我以往文章中流露出的混乱,使得常有人问我:你到底是信基督呢,还是信佛法
?我说我白天信基督,夜晚信佛法。
这回答的首先一个好处是谁也不得罪。怕得罪人是我的痼疾,另方面,信徒们多也
容易被得罪。当着佛门弟子赞美基督,或当着基督徒颂扬佛法,你会在双方脸上看到同
样的表情:努力容忍着的不以为然。
这表情应属明显的进步,若在几十年前,信念的不同是要引发武斗和迫害的。但我
不免还是小心翼翼,只怕那不以为然终于会积累到不可容忍。
怕得罪人的另一个好处,是有机会兼听博采,算得上因祸得福。麻烦的是,人们终
会看出,你哪方面的立场都不坚定。
可信仰的立场是什么呢?信仰的边界,是国族的不同?是教派的各异?还是全人类
共通的理性局限,以及由之而来的终极性迷茫?
人的迷茫,根本在两件事上:一曰生,或生的意义;二曰死,或死的后果。倘其不
错,那么依我看,基督教诲的初衷是如何面对生,而佛家智慧的侧重是怎样看待死。
这样说可有什么证据吗?为什么不是相反——佛法更重生前,基督才是寄望于死后
?证据是:大凡向生的信念,绝不会告诉你苦难是可以灭尽的。为什么?很简单,现实
生活的真面目谁都看得清楚。清楚什么?比如说:...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77
33
二.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毕加索最著名的作品应当是格尔尼卡吧。所以当我知道我在巴赛罗那期间,毕加索美术馆
正在办一个war, peace and Picasso的展览时,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毕加索作品,真是惊
喜极了。然而我犯了个错误,在周日下午12点多才到达巴塞罗那,计划周一晚上离开。美
术馆周日3点就关门,周一休息。所以我只有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逛美术馆。这时我又犯了
一个更巨大的错误,不知道参观馆藏品和参观特展品应该买不同的门票。排了大半个小时
的队买到了票,却被告知只能参观馆藏品时,心情是大大的郁闷。回头看看长长的队伍,
又看到时针已经指到1点半。只得叹息一声,乖乖参观馆藏品了。
想到毕加索,我首先想到的是夸张变形的立体,奇特的激情和想象力。所以当看到他早年
严谨一丝不苟的习作时,还是颇为惊讶的。即使是他早期作品中比较出众的一些作品,也
很明显的能看出模仿其他画家的痕迹,比如塞尚,高更,梵高。
我有一个搞美术的亲戚,谈到毕加索,说,毕加索本身是一个伟大的画家。然而他对于二
十世纪绘画届的影响,却是破坏大于贡献。因为很多学美术的,只看
d****g
发帖数: 702
34
这个list部部经典,盛宴啊。
以前在上海大剧院看过《红色娘子军》,还在东方艺术中心看过多部俄罗斯芭蕾舞团的
《仙女》《胡桃夹子》《天鹅湖》。。。
还收藏很多芭蕾dvd。
后来偶然看到《尼金斯基笔记》。
这个可以垂直上升,双脚持续击打12次,没有皮肤只有灵魂的舞者。
在1919年1月19日,跳了最后一次舞。
在许多观众面前,他站着不动,凝视观众近半个钟头。观众就像被催眠了,最后,他告
诉观众“我要为你们舞出战争,舞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死亡……你们没有尽什么力来防
止这场战争,所以,你们对它也应负责。
观众像是被弄呆了,他跳出了一种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那样的舞蹈。
这之后,他就疯了。
30岁之后到他死之前,再也没有开口讲过一句话。
看过《尼金斯基笔记》之后,我再也没看过芭蕾舞。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