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 发帖数: 336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瓦良格搞不好一步到位上电檀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2 12:01:22 2011, 美东)
这个太狠了,美帝的福特级还没出来呢 |
|
c*********d 发帖数: 9770 |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經傳釋詞 經傳釋詞
作者:王引之[清]
《經傳釋詞》,王引之撰,共十卷。是一本解釋經傳中所出現虛詞的專著。
序
卷一
與
㠯、以、已
猶
由、猶、攸
繇、由、猷
因
用
允
於
于(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
卷二
爰
粵、越
曰
欠(音聿)、聿、遹、曰
安、案
焉
為
謂
卷三
惟、唯、維、雖
云(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員
有
或
抑、意、噫、億、懿
一、壹
亦
伊繄
夷
洪
庸
台(音飴)
卷四
目录
惡、烏
侯
遐瑕
號(音豪)
曷害
盍、蓋、闔
許
行
況、兄、皇
鄉(音向)、嚮
汔(音迄)
歟、與
邪(以遮反)
也
矣
乎
俞
於(音烏)
猗
噫、意、懿、抑
嘻、譆、唉、誒、熙
竽(簡繁轉換有誤此節待校正)
卷五
孔
今
羌
憖(魚覲反)
言
宜、儀、義
可
幾
祈
豈、幾
蓋
厥
及
其
其(音記)、記、忌、己、䢋(正文此字待改)
其(音姬)、期、居
居
詎(巨遽二音)距、钜、巨、渠、遽
固、故、顧
故
顧
苟
皋
卷六
乃、迺(正文此字待改)
寧
能
徒
獨
奈
那
都
當
儻、黨、當、尚
殆
誕
迪
直
疇、[C120]、[1234]
卷七
而
如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四、虞氏易学の“尪”字說についての考察
本章中、私は、虞氏易学に対する“尪”字說の考察を進める。
まず、虞氏易学の由來問題について、徹底的な研究を進める。
1、虞氏易学の由來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伝》の記錄よると、
臣の高祖故靈陵太守光は、少いとき孟氏易を治る、曾祖父故平輿令成は、その業を纘
述す、至る臣の祖父鳳は、之を為って最も密しく。臣の亡考故日南太守歆は、鳳に本
ってことを受け、最も舊書あり、世にその業を伝え、至る臣の五世になる。
とある。ここには、虞翻の家族が世代に孟氏易を治め、彼の時代までに、すでに五世
になった。このことを以下で說明する、すなわち、
高祖虞光一世(孟氏易)→曾祖虞成二世(孟氏易)→祖父虞鳳三世(孟氏易)→父親
虞歆四世(孟氏易)→虞翻五世(孟氏易から虞氏易へ変る)。
五代の家伝易学は、虞光の孟氏易学から始めて伝えられたのである。虞翻に至って、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伝》の記錄によると、
先師の說を蒙り、經に依り、注を立つ……覽る所の諸家の解、流俗の義を離れず、実
に當らざることあれば、輒ち、悉く改定し、もってその正さに就く。
とある。當時、...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四、虞氏易学の“尪”字說についての考察
本章中、私は、虞氏易学に対する“尪”字說の考察を進める。
まず、虞氏易学の由來問題について、徹底的な研究を進める。
1、虞氏易学の由來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伝》の記錄よると、
臣の高祖故靈陵太守光は、少いとき孟氏易を治る、曾祖父故平輿令成は、その業を纘
述す、至る臣の祖父鳳は、之を為って最も密しく。臣の亡考故日南太守歆は、鳳に本
ってことを受け、最も舊書あり、世にその業を伝え、至る臣の五世になる。
とある。ここには、虞翻の家族が世代に孟氏易を治め、彼の時代までに、すでに五世
になった。このことを以下で說明する、すなわち、
高祖虞光一世(孟氏易)→曾祖虞成二世(孟氏易)→祖父虞鳳三世(孟氏易)→父親
虞歆四世(孟氏易)→虞翻五世(孟氏易から虞氏易へ変る)。
五代の家伝易学は、虞光の孟氏易学から始めて伝えられたのである。虞翻に至って、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伝》の記錄によると、
先師の說を蒙り、經に依り、注を立つ……覽る所の諸家の解、流俗の義を離れず、実
に當らざることあれば、輒ち、悉く改定し、もってその正さに就く。
とある。當時、... 阅读全帖 |
|
X***9 发帖数: 7385 | 5
应用上
我反复举过几个例子
理论上
我也阐述过 什么是成语和其约定俗成的特性
既然你还不明白 只好给你贴祖国权威机构的文章了
不知道是你们村儿的语文老师权威还是新华社权威?
以下出自新华网 新华读书专栏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6/29/content_11617462.htm
(新华网,由新华社主办,是中国最重要的官方网站之一)
(新华社,新华通讯社的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国务院直属单位)
空穴来风”究竟是“事出有因”还是“无中生有”?“差强人意”到底是“满意”
还是“不满意”?类似成语确切含义莫衷一是的情况屡见不鲜。日前由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璧耀教授主编的《新编成语大词典》改变了这种状况。该
词典以实用为宗旨,用较少的文字释义,以收录四字成语为主,并适当收录部分当下使
用频率较高的成语新义和新成语,体现“新编”之“新”。
大词典首先在形式上求“新”,即仅收录四字成语(含少量八字成语)45000余条,
可谓当下大型成语词典之冠。随着社会用语习惯的变化,具有相对定型结构的成语并非
一... 阅读全帖 |
|
f**z 发帖数: 186 | 6 “束脩”在古代都有哪些意思?
束脩一词虽然古老却并不冷僻,今人常有提起并训解为学费。古人也讨论束脩。但
话题重点不在学费,而是考辨其词义多解以及缘由。仅本人所阅古籍文献,束脩一词存
有四解。一为贽礼,即学费。二为年龄,即十五岁男子。三为修饰,即束带装饰。四为
检束修德,自我约束。
“束脩”一解
束脩一词早见于经书,以《论语.述而篇》与《礼记.少仪》中两句话较为流行。《
论语》云:“子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宋儒朱熹注云:“脩,脯也。十脡为
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四书章句集注》)脯就是干肉,
脡是干肉量词。十脡儿干肉为一束,故曰束脩。朱子认为此束脩是古人见面礼中较轻者
,以小礼聊表敬意而已。《礼记》云:“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汉儒孔安国
注云:“束脩,十脡脯也。”乘壶酒之乘为数词,即四壶酒。束为肉脯数量词,十条肉
脯为一束。此十条肉脯说最流行,可算“束脩”一解。
“束脩”二解
“束脩”不仅载于经书,汉代以后又常见史书。《汉书.王莽传上》:“窃见安汉
公自初束脩,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这句话是大司徒陈崇称颂王莽所言,安汉公即王莽
。唐儒颜师古注云:“束... 阅读全帖 |
|
q*********8 发帖数: 5776 | 7 搜了下,还是不懂为啥贴教室墙上,挖苦小日本的?
“礼不反兵”大概出自《礼记》。
《礼记。檀弓》中原文为“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
:“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
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居从父昆弟
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礼记。曲礼》中原文为“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
.不同国.”
《礼记》里的这两段虽然内容略有出入,但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一点上还
是完全一样的
《东周列国志》这里的“礼不反兵”的大概取《檀弓》里的意思,杀父之仇不共戴
天,碰到了就算没带兵刃也要去和仇人搏斗,而不能回去拿兵器再来搏斗,也就是“礼
”不能“反兵” |
|
h*********d 发帖数: 1054 | 8 正文 第十卷 魔界之战 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神弓伤敌(3157019)
。
宝花见此情形,面上毫无表情,但是一手立刻往那玉盘所在方向虚空一把抓去。小
说www.xs.c0m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空中白日中光芒一闪,竟从中探出一只百余丈大的大手,五指一分下,白色真焰在
手上汹汹燃烧,直奔下方玉盘一把抓去。
玉盘中再次传来血光的怒吼声,黑白太极图案一震的脱离玉盘,狂涨倍许的迎向大
手,而玉盘本身一声嗡鸣后,附近虚空一阵扭曲模糊,就要再次一闪的瞬移遁走。
黑白太极和白焰滚滚的巨手方一接触,立刻护身光芒乱颤,并巨手五指一合之下,
发出一声哀鸣的爆裂而开。
滚滚白焰,瞬间将黑白太极残片化为了乌有,随后一扑之下,就不知怎么的将下方
玉盘也一下包裹进了其中。
纵然玉盘中的三具血光化身大惊之下,求饶咒骂等不同声音同时传出,但那玉盘在
白焰缭绕熊熊燃烧下,几乎顷刻间一下由洁白如玉便成了赤红火热之色。
甚至当大手五指结结实实的一把抓在了其上后,五条白色火龙一下从指尖处飞出,
只是围着玉盘一真盘旋飞舞后,就让此宝开始一层层的溶解消融起来... 阅读全帖 |
|
s*****k 发帖数: 2297 | 9 宝花见此情形,面上毫无表情,但是一手立刻往那玉盘所在方向虚空一把抓去。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空中白日中光芒一闪,竟从中探出一只百余丈大的大手,五指一分下,白色真焰在
手上汹汹燃烧,直奔下方玉盘一把抓去。
玉盘中再次传来血光的怒吼声,黑白太极图案一震的脱离玉盘,狂涨倍许的迎向大
手,而玉盘本身一声嗡鸣后,附近虚空一阵扭曲模糊,就要再次一闪的瞬移遁走。
黑白太极和白焰滚滚的巨手方一接触,立刻护身光芒乱颤,并巨手五指一合之下,
发出一声哀鸣的爆裂而开。
滚滚白焰,瞬间将黑白太极残片化为了乌有,随后一扑之下,就不知怎么的将下方
玉盘也一下包裹进了其中。
纵然玉盘中的三具血光化身大惊之下,求饶咒骂等不同声音同时传出,但那玉盘在
白焰缭绕熊熊燃烧下,几乎顷刻间一下由洁白如玉便成了赤红火热之色。
甚至当大手五指结结实实的一把抓在了其上后,五条白色火龙一下从指尖处飞出,
只是围着玉盘一真盘旋飞舞后,就让此宝开始一层层的溶解消融起来。
“不”
一声惊怒之极的大叫,从玉盘中传出,随之灵光狂闪之下,一座数寸大小塔从盘中
一飞而出,一晃...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19981 | 10 宝花见此情形,面上毫无表情,但是一手立刻往那玉盘所在方向虚空一把抓去。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空中白日中光芒一闪,竟从中探出一只百余丈大的大手,五指一分下,白色真焰在
手上汹汹燃烧,直奔下方玉盘一把抓去。
玉盘中再次传来血光的怒吼声,黑白太极图案一震的脱离玉盘,狂涨倍许的迎向大
手,而玉盘本身一声嗡鸣后,附近虚空一阵扭曲模糊,就要再次一闪的瞬移遁走。
黑白太极和白焰滚滚的巨手方一接触,立刻护身光芒乱颤,并巨手五指一合之下,
发出一声哀鸣的爆裂而开。
滚滚白焰,瞬间将黑白太极残片化为了乌有,随后一扑之下,就不知怎么的将下方
玉盘也一下包裹进了其中。
纵然玉盘中的三具血光化身大惊之下,求饶咒骂等不同声音同时传出,但那玉盘在
白焰缭绕熊熊燃烧下,几乎顷刻间一下由洁白如玉便成了赤红火热之色。
甚至当大手五指结结实实的一把抓在了其上后,五条白色火龙一下从指尖处飞出,
只是围着玉盘一真盘旋飞舞后,就让此宝开始一层层的溶解消融起来。
“不”
一声惊怒之极的大叫,从玉盘中传出,随之灵光狂闪之下,一座数寸大小塔从盘中
一飞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去年以来备受关注的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豪华随葬品
汉代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厚葬成为有汉一代的整体风气。正如《潜夫论
·浮侈篇》所云:“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镂、玉匣、
檽梓、梗、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起造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
”当时之人即多有感叹:“国赀糜于三泉,人力单于郦墓,玩好穷于粪土,伎巧费于窀
穸。”这些都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一种证明。
自西汉至东汉,文献中不断记载有帝王、思想家及有识之士对厚葬的抨击与对薄葬的提
倡。西汉前期的汉文帝修建自己的霸陵时,坚持不以金、银、铜、锡为饰,专用瓦器,
并在遗诏中明令不准厚葬。东汉初期光武中兴之时,曾下诏说:“世以厚葬为德,薄葬
为鄙,至于富贵奢僭,贫者单(殚)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正,仓卒乃知其咎。其
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东汉王充在其《论衡》一书中竭
力反对厚葬陋习,力主“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当时甚至还有人身体力行倡
导薄葬。武帝时的黄老之徒杨王孙认为,“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竟以为高,靡
财殚币,腐于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496 | 12 平仄两读字总表
作者:周拥军
字 平韵部 仄韵部
中 韵部 平声 一东 韵部 仄声 去声一送
词组 ~间。~国。~原。~游 词组 射~。~伤。~计。~意
例句 却嗟流水琴中意。 例句 君看琴中意,何尝在玉徽。——宋祁《秋
日四首》
——朱淑真《春昼偶成》
重 韵部 平声 一东 韵部 仄声 去声一送
词组 ~复。~申。~阳。~逢 词组 ~量。尊~。~兵。~大
例句 钟山只隔数重山。 例句 花重锦官城。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杜甫《春夜喜雨》
从 韵部 平声 二冬 韵部 仄声 去声二宋
词组 顺~。服~。~父。~戎 词组 侍~。仆~。(名词)
例句 笑问客从何处来。 例句 门前仆从雄如虎。
——贺知章《回乡偶书》 ——郑板桥《道情》... 阅读全帖 |
|
A****0 发帖数: 12393 | 13 山海经其实是世界地图
在上古时,人类只有一种语言,世界大同,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氏族或称部落。每个
不同的氏族有着不同的分工,有专司天文,有专司地理,有的专司农耕,彼此之间没有
歧视,皇族的部落之间的转换我们后人称为“禅让”。所谓黄帝活了几百岁不过是黄帝
的氏族掌握皇权几百年而已,并不但指那个人,一旦分清了这个道理,你再看看是不是
上古的脉络开始分清了。
《圣经》中记载,上古的人类为了为了上到“天”,建造史前巨观“通天塔”,但通天
塔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未造好便倒塌了,于是参加建造的各个氏族之间相互埋怨,诋毁,
互不信任,不欢而散,氏族之间的隔阂造成互相之间的不向往来,语音便产生了变异,
渐渐的连语义也发生了变化,记录的符号也变得越来越不一致了。
而在中央帝国,皇族使用的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傲慢的皇族将他们的旨意传达给信
使,信使再口头转告臣民以及下属的氏族,而那些地处遥远的氏族将听到的口头旨意以
简单的十多个语音符号记录下来,这便是拼音字母的由来。
轩辕皇帝的封地在轩辕之丘,也就是现今的欧洲的匈牙利,公元前3633年,黄帝的氏族
在涿鹿击败了炎帝的氏族,夺得了中央帝国的皇权。公元前36...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1926 | 14 这个字的出处是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拉美西斯二世纪念碑(公元前1250年),古埃及人用
这个字称呼自己的民族,西方考古学家解读它叫做Kmt,意为黑色的地方。
周朝金文中的“夏”字。《礼记.檀弓》载,夏后氏尚黑。黑色是古代中国人的庄重的
颜色,又称为玄色。而古埃及文“夏”字的含义就是:黑色的地方。这是因为尼罗河泛
滥带来的淤泥就是黑色的,而这些黑色的淤泥是古埃及人生产粮食的绝佳肥料,它代表
了无穷的生命力,所以,黑色在古埃及人眼中是生命力、活力、再生的象征。 |
|
|
l*r 发帖数: 79569 | 16 谢,不错。虽然没有完全说服我(一时找不到反例),但室内东向坐说的比较清楚。想
起前两天说庙制,宗庙神主排列也是类似,始祖居中(东向),左昭右穆,南向敞亮所
以昭,北向冥昧所以穆,挺有意思。
刚才放狗,乱七八糟看了一通,进入抄书乱记模式,哈哈:
1. 虚左以待”是指乘车。“乘车之礼。君处左。车右处右。仆处中。”而兵车贵右(
见第4条)
2. 而丧葬又不同,有左生右死的说法, 所谓丧尚右,吉尚左。
《曲礼》“祥车旷左。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祥车谓生时所乘,葬时用为
魂车,空左以拟神也。王者五路自乘一余四从行臣乘此车,不敢空左恐似祥车,凶也。
左必式者,不敢自安故恒凭式。
3. 墓葬。
最近看魏晋南北朝史,正好白寿彝通史六朝墓葬有一段讲聚族而葬的墓穴方位安排,索
性抄上来:
南京及其附近,又是东晋南朝世家大族的聚葬地。东汉兴起的豪门士族
聚族而葬、按辈份排列的制度,至东晋南朝尤为盛行。南京老虎山颜氏家族
墓、象山王氏家族墓和宜兴周氏家族墓,是考古工作较多的三个家族基
地。老虎山颜氏墓地已发掘9 座,墓皆南向,东西排列,长70 米。象山王氏
墓地已发掘7 座,墓亦南向,分行排列,占地...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4091 | 17 干时之战,在山东淄博桓台县,史书记载齐鲁各发五百乘战车,鲁败。
齐国进逼,长勺之战,鲁总动员,请曹刿当前指参谋长,以弱胜强。曹刿特意观察车印
旗帜才判断齐败发动追击。
那时候中原林地应该不是中世纪欧洲的黑森林那么茂密。盖房子烧柴武器家具等等,天
天坎坎伐檀兮,大片空地不是问题。
想象中,战车是列阵攻,步兵是列阵守,包括支援战车进行救援或捡漏。
战车对攻的速度也不会飞快,地不平,马拉车,御手控制保证车将挥戈攻击,都是限制
因素。现在坦克还有步坦协同么。 |
|
c******i 发帖数: 4091 | 18 干时之战,在山东淄博桓台县,史书记载齐鲁各发五百乘战车,鲁败。
齐国进逼,长勺之战,鲁总动员,请曹刿当前指参谋长,以弱胜强。曹刿特意观察车印
旗帜才判断齐败发动追击。
那时候中原林地应该不是中世纪欧洲的黑森林那么茂密。盖房子烧柴武器家具等等,天
天坎坎伐檀兮,大片空地不是问题。
想象中,战车是列阵攻,步兵是列阵守,包括支援战车进行救援或捡漏。
战车对攻的速度也不会飞快,地不平,马拉车,御手控制保证车将挥戈攻击,都是限制
因素。现在坦克还有步坦协同么。 |
|
d******a 发帖数: 32122 | 19 《咬文嚼字》2009年11期“众矢之的”栏目有一篇文章《“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文章认为“甫”应读作fu,因为普通话中“甫”根本就没有pu这个音,的确是这样。
我们要接着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许多方言中把“甫”读作pu呢?
原来,这与语音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古无轻唇音”有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声母
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个结论是清代著名学者
钱大昕得出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 唐末宋初时期
从中分化出轻唇音。有的方言中个别字词至今仍然保留着唐以前的重唇音的读法。例如
:浮起来,广州话念作“蒲起来”;番禺,广州话念“番”如“潘”;孵鸡,湘方言中
“孵”读如“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不同古籍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异文的现象来证明“古无轻唇音”的结论,下面仅用以“
甫”为声旁的形声字为例。
《诗经》“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詩经》作“扶服”。
《诗经》“铺敦淮濆。”《经典释文》注:“《韩诗》作‘敷’。”
《诗经》 “东有甫草。”《韩诗》作“圃草”
最后笔者详尽考察了汉字中以“甫”为声旁的形声字的在普通话中的...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3343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e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大禹陵的窆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4 00:04:27 2015, 美东)
《辞源》释“窆石”曰:“窆石,古用以引棺下隧之石”。又引《嘉庆一统志》云:“
浙江绍兴禹陵有窆石,形长椭圆,上有穿孔,传为禹葬会稽时所遗。”《周礼注疏》:
“执斧以莅匠师。”注曰:“窆,谓葬下棺也。”《嘉泰会稽志》卷六更具体述说了窆
石的含义:
大禹陵...是山(指会稽山)之东,有陇隐若剑脊,西向而下,下有窆石,或云此正葬
处,疑未敢信。然《檀弓》注:‘天子六繂四碑,所以下棺。’则窆石者,固碑之制度
。...窆石之左,是为禹庙...固有依丘陇而立者。
可见,窆石是下葬时的工具。这从形体上也可得到证明:禹陵的窆石,长椭圆形,上有
穿孔,作绳索穿孔之用。或谓窆石为棺木下葬后,堆土打夯之用,使之“土地之深,下
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余壤其上,垄若参耕之田,则止矣。”《墨子·节葬下》
的这段话,为窆石的用处作了注释,“收余壤其上”即为夯土之工具。孔灵符《会稽记
》:“...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910 | 21 转自维基:
有人认为孟姜女的故事来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
姓,称为杞梁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
?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
求齐侯在宗室正式吊唁杞梁。其中既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或者城墙、更無“城崩”
、“投水”等情节。
“哭”的情節早在《礼记·檀弓》記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
,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阨。”
接著刘向《列女传》又加上“投淄水”的情節:“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
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
城为之崩。”“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
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一些诗词也有对杞梁妻的抒情描述。三国时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杞妻哭梁,山
为之崩”。敦煌石窟發現的隋唐乐府中有“送衣之曲”,增加了送寒衣的内容。
唐代贯休的诗作《...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87 | 22 在中国古代,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却又尚未出嫁一般叫做“待字闺中”,这是指什么意思呢?
其实,“待字”与古代人取名字的礼俗有关。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取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 这里的“ 冠” 指的是古代男子的成人礼,意思是说男子长到二十岁举行“结发加冠”的成人礼的时候,就要取“字”,这是对成年男子的尊重和避讳,以后大家就不能直呼其名了。而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 插上簪子, 以此代表成年了, 也要取“ 字” 。有了“字”,就表示已经成年,标志着到了嫁人的年龄,所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那么女孩待嫁也就叫做“ 待字闺中”了。 |
|
发帖数: 1 | 23 火历新探──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
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西历通行之前的中国青铜时代,因为朝代、历史和
科技的发展,曾经先后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历法。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
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
一、火历问题的提出
对火历问题的研究,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庞朴教授首先提倡的。1978年,庞朴教授的论文
《“火历”初探》在《中国社会科学》第四期上刊发。然后,他在1982年的《中国文化
研究论丛》和1984年的《文史哲》上接连发表了《“火历”续探》和《“火历”三探》
两篇论文。其中,在《“火历”初探》一文中,他正式地提出:
远古时代同后来历法的最大差别是:它并不以冬至的建子或雨水的建寅为岁首,而是以
大火昏见为一个新的农事周期的开始……这种以大火为授时星象的自然历,我们可以名
之曰火历。
在此问题提出后,他使用的常见例证如:
《诗·七月》:“七月流火”。
《周礼·夏官》:“季春出火,民咸从之”。
《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
等等,特别是服虔为《诗·七月》所作的注:
季冬十二月...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53185 | 24 傻逼作者,攻击圣贤,其必无后。
宋朝的朱熹还对此作了补充。他说:“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
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
后也。(《孟子集注》)”
“刍灵”即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礼记·檀弓下》记载:“涂车刍灵
,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 即冥
器。)
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天运”篇中也出现过“刍狗”,即祭祀时用草扎的狗来
代替活的狗作为祭品,祭祀完如同废物,随意丢弃践踏。[1]
孔子如此厌恶发明俑人殉葬的人,自然是赞同那之前的葬法了。但俑人之前并非真人,
而是草人。因此孔子决不是赞同真人殉葬,而是赞同使用草人。俑人不过比较像真人,
孔子尚且反对,何况用真人殉葬呢?商朝时期是流行真人殉葬的,考古发现很多商代坟
墓中都有人殉的遗迹,周朝予以禁止,转而采用刍灵,即草人来取代活人。后来有些诸
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把孔子的
话,放到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就不难发现,他是希望恢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
在孔子那个时代...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25 朱熹的解释还不如楼主的靠谱。朱熹假设文明出现了倒退,符合古人的糊涂的世界观。
试想,一开始人殉,然后代替以草人,然后又退步为陶俑,这不如人殉直接被俑代替来
的自然。所谓草人的记载和考古发现也很欠缺。
: 傻逼作者,攻击圣贤,其必无后。
: 宋朝的朱熹还对此作了补充。他说:“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
,略似
: 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
其必无
: 后也。(《孟子集注》)”
: “刍灵”即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礼记·檀弓下》记载:“涂
车刍灵
: ,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
, 即冥
: 器。)
: 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天运”篇中也出现过“刍狗”,即祭祀时用草扎
的狗来
: 代替活的狗作为祭品,祭祀完如同废物,随意丢弃践踏。[1]
: 孔子如此厌恶发明俑人殉葬的人,自然是赞同那之前的葬法了。但俑人之前并非
真人,
|
|
G****r 发帖数: 5579 | 26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N种解释
话分明
来自: 话分明 2010-01-25 18:14:53
在电影《孔子》的开场,孔子救下一个要被殉葬的男孩。据该电影的编剧陈汗所言,这
是一个虚构的情节。由于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而陈汗认为,孔子这
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始用佣来殉葬的人都该断子绝孙。因此这样的虚构是合情合理的—
—连用俑来殉葬都反对,何况用真人呢?(见《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四期对陈汗的
访谈)
我还没有看过电影《孔子》,不过上午在郑渊洁的博客里看到一篇文章“我没看《孔子
》先哭了”。其中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另有解释。郑渊洁认为,历史上活人殉葬
在前,而俑人殉葬在后,后者是一种进步。因此真相是,“孔子反对用假人代替真人陪
葬,认为这坏了老规矩,甚至诅咒第一个获得俑专利的人断子绝孙,无后。”进而怀疑
电影有美化孔子之嫌。
当然,郑的这篇博文,不但颇有些调侃的意味,而且自觉地散发出一股无知者无畏的气
势,因此不能十分当真。尽管如此,它还是引起了我的疑心——莫非陈汗的理解也有牵
强之处?于是我开始调查相关的资料。由于不是搞文史哲专业的,我没有去论文数据库
搜索,而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发表时间: 2018-03-11 19:00:33作者:槐里园丁N
诸葛亮逝后,口含七粒米。因为他的丞相地位当属于大夫一级,含米自当符合他的身份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你知道孔明为何在逝世后,要求部下让他口含七粒米吗?这是有原因的。
孔明逝后口含七粒米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写到诸葛亮因魏延
踏灭了明灯,借寿无果,最终薨于五丈原。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在身后
都还不忘尽最后的绵力--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后,写完上表,交代遗嘱,为了蜀军能
够全身而退,诸葛亮又嘱咐杨仪:“我死后不得大张旗鼓地马上发丧,你们作一个大龛
,让我的尸体坐于其中,口中给我含米七粒,脚下点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
哀:如此则将星不坠。我的阴魂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我
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你们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
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他见后必惊走矣。”
果然不出孔明所料,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
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他惊喜地说“孔明死矣!”... 阅读全帖 |
|
|
|
|
|
i*****s 发帖数: 4596 | 32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胡適
序言
這個書目是我答應清華學校胡君敦元等四個人擬。他們都是將要往外國留學的青年
,很想在短時期中得著國故學的常識。我以我擬這個書目的時候,并不為國學有根柢的
人設想,只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點系統的國學知識的人設想。這是我要聲明的第一點。
這雖是一個書目,卻也是一個法門。這個法門可以叫做“歷史的國學研究法”。這
四五年來,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詢問“治國學有何門徑”的信。我起初也學著老前
輩們的派頭,勸人從“小學”入手,勸人先通音韻訓詁。我近來懺悔了!那種話是專為
專家說的,不是為初學說的;是學者裝門面的話,不是教育家引人入勝的法子。音韻訓
詁之學自身還不曾整理出個頭緒系統來,如何可作初學人的入手工夫?十幾年的經驗使
我不能不承認音韻訓詁之學只可以做“學者”的工具,而不是“初學”的門徑。老實說
來,國學在今日還沒有門徑可說;那些國學有成績的人大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來的。死
工夫固是重要,便究竟不是初學的門徑。對初學人說法,須先引起他的真興趣,他然后
肯下死工夫。在這個沒有門徑的時候,我曾想出一個下手方法來:就是用歷史的線索做
我們的天然系統,用這個天然繼續演進的...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10016 | 33 【儀禮·大射儀】司射入于次搢三挾一个。又一人曰一个。
【禮·檀弓】有若曰:國君七个,遣車七乗。大夫五个,遣車五乗。【註】个謂所包遣
奠牲體臂臑也。
这都不用查,看字型就知道意思了,还非要我查来打脸,何必呢? |
|
w*******g 发帖数: 797 | 34 第十二部
平声 【十一尤】独用
【十一尤】尤秋游流头愁楼州休舟留忧求侯浮洲丘幽牛收谋悠羞裘酬由钩修周鸥俦不①
投柔筹稠优沟囚畴尤瓯旒讴雠眸猷搜飕虬仇刘遒瘳邮球辀鸠陬侔矛油偷抽楸缪[móu,
绸缪。]沤[ōu,水泡,名词。]喉邱啾骝犹飗湫篘貅猴毬锼驺榴耰篝邹蝣篌牟髅鍪疣酋
脩呦否[fǒu,与有韵“否”通。]麰璆裯勾[gōu]樛莸韝斿彪鞲鯈娄攸蜉媮[tōu]咻帱
[chóu]鹠罘嚘缑遛[liú]蟊紬[chōu chóu]糇诹庥鰌兜欧鳅齁逑揪搂[lōu]褠裒蒐涪
绸[chóu]詶啁[zhōu]廋愀蛑售溲瘤赒鞦刍[音鄒。]桴赇艘骰阄蝥揫泅槱吺[dōu]崷揉
漱[音鎪。]輶诌镠㡚丢髹搊鲰飂琉滮句[gōu]菆[zōu]飍抔鍮鍭睺窭②䐹
騪繇抠蝼浏蒌鼽鹙惆馐盩侜摎[jiū liú]掫[zōu zhōu chōu]烰[fú]瘊秞膢怄堥莤
[yóu]觓頄调[zhōu]区[ōu]锫唒羺㬋枹呕[ǒu]偻[lǚ]喽篓蝤赳耧篼颩踌妞泵
瓿蟉诪硫蚰絿彄蚯鞧浟[yōu]蓲[qiū]犨牏鸺慺鞣厹[róu qiú]麀芣艛髟怮[yōu]鯸
鴾醧龟[qiū]鸼俅峳恈鏂銗鄹鎏棷[z...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35 徐州的“徐”从哪儿来?
东夷多半迁到了河南,安徽,江苏一代,
历史上的“徐”国人,最早就是东夷,也就是在山东南部,后来被周人攻打,迁走。
山东的“潍”水,就是“淮”河,这两个字过去是一个,淮河称谓来自“潍”
很多人考证过的。这也证明,过去潍水居住的“东夷”人后来迁到了淮河流域。
山东是中华文明(周文明)的唯一正朔,不假。
高中语文,韩非子“五蠹”:徐国的地盘曾很大: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
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
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銛矩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郑斀駹庫
稓饬Α}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
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
是言之,...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36 徐州的“徐”从哪儿来?
高中语文,韩非子“五蠹”:徐国的地盘曾很大: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
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
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銛矩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郑斀駹庫
稓饬Α}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
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
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
乘,則齊、荊之欲不得行於二國矣。
东夷多半迁到了河南,安徽,江苏一代,
历史上的“徐”国人,最早就是东夷,也就是在山东南部,后来被周人攻打,迁走。
山东的“潍”水,就是“淮”河,这两个字过去是一个,淮河称谓来自“潍”
很多人考证过...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37 《咬文嚼字》2009年11期“众矢之的”栏目有一篇文章《“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文章认为“甫”应读作fu,因为普通话中“甫”根本就没有pu这个音,的确是这样。
我们要接着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许多方言中把“甫”读作pu呢?
原来,这与语音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古无轻唇音”有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声母
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个结论是清代著名学者
钱大昕得出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 唐末宋初时期
从中分化出轻唇音。有的方言中个别字词至今仍然保留着唐以前的重唇音的读法。例如
:浮起来,广州话念作“蒲起来”;番禺,广州话念“番”如“潘”;孵鸡,湘方言中
“孵”读如“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不同古籍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异文的现象来证明“古无轻唇音”的结论,下面仅用以“
甫”为声旁的形声字为例。
《诗经》“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詩经》作“扶服”。
《诗经》“铺敦淮濆。”《经典释文》注:“《韩诗》作‘敷’。”
《诗经》 “东有甫草。”《韩诗》作“圃草”
最后笔者详尽考察了汉字中以“甫”为声旁的形声字的在普通话中的...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3343 | 38 《辞源》释“窆石”曰:“窆石,古用以引棺下隧之石”。又引《嘉庆一统志》云:“
浙江绍兴禹陵有窆石,形长椭圆,上有穿孔,传为禹葬会稽时所遗。”《周礼注疏》:
“执斧以莅匠师。”注曰:“窆,谓葬下棺也。”《嘉泰会稽志》卷六更具体述说了窆
石的含义:
大禹陵...是山(指会稽山)之东,有陇隐若剑脊,西向而下,下有窆石,或云此正葬
处,疑未敢信。然《檀弓》注:‘天子六繂四碑,所以下棺。’则窆石者,固碑之制度
。...窆石之左,是为禹庙...固有依丘陇而立者。
可见,窆石是下葬时的工具。这从形体上也可得到证明:禹陵的窆石,长椭圆形,上有
穿孔,作绳索穿孔之用。或谓窆石为棺木下葬后,堆土打夯之用,使之“土地之深,下
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余壤其上,垄若参耕之田,则止矣。”《墨子·节葬下》
的这段话,为窆石的用处作了注释,“收余壤其上”即为夯土之工具。孔灵符《会稽记
》:“千人坛:禹葬茅山有聚土平坛,人功所作,故谓之千人坛。”窆石则为“聚土平
坛”所用,为“人功所作”的一种凭借。
用窆石下葬后,再以夯土,符合古代帝王墓葬风俗。王充《论衡·虚务篇》云:“贤圣
家天下,故因葬焉。”以天下为家,葬在何... 阅读全帖 |
|
l***8 发帖数: 2233 | 39 有虎的,山东泰山古时候都有老虎,苛政猛于虎的出处: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
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所
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
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
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
老虎更加可怕。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2.2 |
|
k**********4 发帖数: 16092 | 40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1]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
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
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
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
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
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
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
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
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美
国侵略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这三个是主要的部
分。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
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国主义的亚洲战线巩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453 | 41 苏轼在他的《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中说,他小时候,家里“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
,众鸟巢(筑巢。括号内都是笔者所注,下同)其上。”他的母亲武阳君(苏轼母亲的
封号)“恶杀生”(讨厌杀生),因此,全家人都不捕取鸟雀。于是“数年间,皆巢于
低枝,其鷇(刚出生的小鸟)可俯而窥也(低下头来就可以看得到)。又有桐花凤(鸟
名,躯体象鹦鹉而略小,羽毛五色而绿色为多,性极驯)四、五,翔集其间。此鸟羽毛
,至为珍异(珍贵奇异)难见,而能驯扰(驯服、顺从人意),殊不畏人(一点也不怕
人)。闾里间(邻居)见之,以为异事(罕见的事情)。”
掩卷而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罕见的事情呢?因为万物都有求生的本能。在远离人群的地
方,鸟儿们就会被蛇、鼠、狐狸等天敌所伤害,于是它们就观察和寻找安全的栖息之地
,当它们发现有这么一家善良的人家时,就会呼朋引伴前来安家落户。正所谓,“良臣
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啊。仔细想想,这样的恩及鸟雀之家怎么能不是人才辈出的
呢?一个家庭在同时代就出了三位大文学家,可见“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易经》
)其言不虚也。
想必苏母之“恶杀生”并不是要做个样子以博得什么虚名,更不是恐惧于法律而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诸葛亮逝世后为何要口含七粒米?(图)
发表时间: 2018-03-11 19:00:33作者:槐里园丁N
诸葛亮逝后,口含七粒米。因为他的丞相地位当属于大夫一级,含米自当符合他的身份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你知道孔明为何在逝世后,要求部下让他口含七粒米吗?这是有原因的。
孔明逝后口含七粒米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写到诸葛亮因魏延
踏灭了明灯,借寿无果,最终薨于五丈原。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在身后
都还不忘尽最后的绵力--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后,写完上表,交代遗嘱,为了蜀军能
够全身而退,诸葛亮又嘱咐杨仪:“我死后不得大张旗鼓地马上发丧,你们作一个大龛
,让我的尸体坐于其中,口中给我含米七粒,脚下点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
哀:如此则将星不坠。我的阴魂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我
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你们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
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他见后必惊走矣。”
果然不出孔明所料,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
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 阅读全帖 |
|
l****z 发帖数: 29846 | 43 作者:刘军宁
2011-03-02 03:44:41
有一天,我到泰山附近游学,听到一妇人在墓前哀哭。我就让我的学生子路去问问原由
。子路问妇人为何如此哀伤。妇人说,她的公公和丈夫都死于虎口。现在她孩子又遭厄
运,所以才如此悲伤。子路问她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她的回答让我颇感惊讶。她说
此地虽然有虎患,但是却没有横征暴敛的苛政。这位妇人居然不敢离开有严重虎患之地
,因为苛政更夺命。我要让我的学生都记住,苛政猛于虎,暴政比蛇毒。
孔子自述《礼记-檀弓下》
从月亮上看,中国人也许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一顶破草帽居然有几十顶大盖帽跟着伺候
;中国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因为中国人均拥有的公仆名列世界前茅。凯迪网上的
一份资料透露。山东东营一个小小地方共有235个部门,还不包括未列入的非公开的和
遗漏的机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每五年一次的机构改革,把一个
县级政府的机构由几十个精简成几百个了。最近中共国税总局局长撰文称,目前中国约
30%的宏观税负还无法满足公共支出需求,今后十年中国税收占GDP比重还将继续上升。
这意味,还将有更多的公仆走上岗位,还要有更多的民脂民膏供公仆开... 阅读全帖 |
|
l****z 发帖数: 29846 | 44 一天,孔子到泰山附近游学,听到一妇人在墓前哀哭。孔子就让他的学生子路去问问原
由。妇人说,她的公公和丈夫都死于虎口。现在她的孩子又遭厄运,所以才如此悲伤。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她的回答让孔子颇感惊讶。她说此地虽然有虎患,但
是却没有横征暴敛的苛政。这位妇人居然不敢离开有严重虎患之地,因为苛政更夺命。
孔子要其学生们都记住,苛政猛于虎。这则故事见于《礼记•檀弓下》。
然而,重税的苛政并非是中国的特产,厌恶横征暴敛更是普遍的人性。在北美,1773年
12月16日,波士顿八千民众集会,要求停泊在那里的四艘英国政府所属的东印度公司茶
船开出港口,但遭英当局拒绝。当晚,波士顿人汉考克和亚当斯领导倾茶党,打扮成印
地安人悄悄来到停泊在港口的三艘满载茶叶的英国商船上,将船上342箱茶叶倒入海中
。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之所以把英国来的茶叶倒入大海,是
因为他们不满英国当局一方面在北美殖民地未经同意就加重税收,另一方面英国政府经
营的东印度公司却在北美大肆倾销免关税的茶叶。倾茶党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
认定:既然他们殖民地的人在英国国会没有代表,就没有义务...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45 发信人: Prostitute(入戏), 信区: Faculty
标题: 古诗文中45个最易读错的字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Oct 12 11:10:15 2017,GMT)
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我们今天列举45个最容易读错的字。
1、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
念成“biǎn”。
2、令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唐李商隐《筹笔驿》)这里的“令”字应念“l
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胜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南朝陈徐陵《侍宴》)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唐杨炎《赠元载歌妓》)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唐赵嘏《听琴》)最
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霜降红梨熟,
柔柯已不胜。(宋苏轼《梨》)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3229 | 46 《孔子过泰山侧》出自《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
曰:“何为不去?”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
c**********9 发帖数: 28 | 47 (如果楼主说的都是事实)支持楼主,需要帮助的话尽管说,绝不姑息养奸
词目 姑息养奸
发音 gū xī yǎng jiān
释义 姑息: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无原则地宽容,
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出处 《礼记·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
r*****e 发帖数: 7853 | 48 "美仑美奂"应为“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
轮焉!美哉奂焉!”’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 。”轮
,轮囷,古代圆形谷仓,形容高大;奂,众多,鲜明,形容敞亮。《辞海》中对“轮”
解释,第六条为“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词条“轮囷”“轮奂”都是高大的
意思。“仑”在文言中的意思为“思,想”,《说文》:“仑,思也。”《新方言·
释言》:“浙江令人自反省曰肚里仑一仑。”因此,在“美轮美奂”这个成语中,两个
字不能互换,必须写作“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美轮美奂”的意思是
“形容房屋高大美观,宏伟壮丽。”这个成语在99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考查过:博物馆
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
轮美奂。此处也是用法对象,不合语境。 |
|
s*******n 发帖数: 4748 | 49 秀才用错成语了,跳出来批一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127290.htm
【释 义】 轮: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
容词;奂:众多,盛大。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现也常用来形容人家
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美轮美奂本只形容建筑之美。
【出 处】 《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
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
|
b*s 发帖数: 82482 |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美轮美奂啊 去度了一下:
美轮美奂:典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
焉,美哉奂焉’。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代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近
义词:尽善尽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