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 发帖数: 53800 | 1 亚洲足球先生是最好的标准,范职业生涯一次第一一次第二,安贞焕只有一次第三,范
完胜。 |
|
g****j 发帖数: 2908 | 2 好久没打,今天打了不少比赛,结果所有holdem都被快速搞死。倒是omaha H/L打了三
次,三次到最终桌,一次第三,一次第五,一次第七,可惜的是名次的顺序是和buy-in
反着来的,555。今天holdem输的一塌糊涂,全靠omaha H/L才保了本。我其实对omaha
H/L很不熟,今天算是第一次正式认真玩这种,中间有几次还把L的规则搞错了,MMD。
难道我对这种omaha有天赋现在才发现?呵呵 |
|
T****s 发帖数: 1953 | 3 前几年我也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比赛,拿了一次第一,一次第二,一次第三,每况愈下。
不过当时比赛的规模没有这么大。 |
|
x**********g 发帖数: 3276 | 4 还有孙中山先生的:
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和论述
周兴梁
义和团是以义和拳为基础的群众性的反帝组织,它在帝国主义侵略与瓜分中国的民族危
亡关头挺身而起,于1900年在北方进行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反帝救国斗争。义和团运动革
命的正义性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对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和鼓舞。
孙中山鉴于清廷对八国联军之入侵“和战之术俱穷,四百兆之人,有坐待瓜分之势”,
当年毅然命党人不失时机地发动了第二次反清武装起义——广东惠州起义〔1〕。孙及
其战友始终对义和团运动有较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当义和团在京津保地区高举“灭洋
”旗帜,决心焚灭教堂,尽杀教民之际,“各报记录均称之为‘拳匪’、‘团匪’,唯
《中国日报》独称之曰‘拳民’或‘义和团’”〔2〕;以后,孙在著述及演讲中, 曾
强调义和团反帝爱国的性质,称颂义和团伟大的救国牺牲精神,指出其愚昧排外等落后
的一面,肯定它的历史功绩与作用。孙中山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论说,反映了资产阶级革
命派对义和团运动认识的变化和进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及其革命派在进行民主
革命的过程中,注意认真总结义和团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用于指导现实斗争。...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329 | 5 找到了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
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rhxzff/
《如何修证佛法》简述: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
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
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
、“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壹阿含经》、《华严经》
、《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
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被译成英
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
|
r*****e 发帖数: 1196 | 6 runsun说他个人认为入灭尽定可能就是证涅槃。。。
下面这个链接里面这篇“学术论文”有一些相关考据
http://www.fuyan.org.tw/8h/03.htm
(摘录节选)
滅盡定(nirodhasamapatti),早期又稱作「想受滅定」(
sabbavedayitanirodhasamapatti)或「想知滅定」,是處於四襌、四無色定之上並共
稱為九次第定,或與七種觀法──內有色想觀外色,內無色想觀外色,淨解脫身作證,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而成為「八解脫」即佛教修持法門之
一。雖然,滅盡定早在《阿含經》中已經談到,但也有說這是後期演變出來的思想。印
順導師於其著作《性空學探源》中就這麼提道:「…很明顯的,佛教所說觀空的禪定,
在演變中,漸次的與三界的次第符合。所以我敢說:三界中無色界的次第,全是後代佛
弟子們修定的過程,在『身壞命終由本意故得至彼處』的理論下,組織安立成功的」。
[1]他並將此思想的演變歸納為三期,而滅盡定是在無色定以上,所以應係屬於最後期
。[2]導師認為最初佛教是注重四禪的,於四禪修空、無相、無所有三三昧引發無漏慧
而得解脫。但 |
|
y****w 发帖数: 39 | 7 转自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fjgc/sddz_list.php?id=2908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
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
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
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
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地忧心
,所以很快地请相师回来卜卦。相师卜卦后,说道: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
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
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8 45.犀牛头师具义金刚
虽说是词句传承,实际上也是续部传承。大多数续部传承是那洛巴和梅志巴传下来的,
有些是从龙树菩萨——胜天——罗睺罗——月称论师——光源论师——智称——仙得巴。
数量不菲的续部传承是由文殊友传给婆罗门智慧金刚和菩提金刚。
还有一种传承:吉祥智慧洲—寂友论师—吉祥部—芝乐巴—那巴洲(黑生)—曼巴侠(
医师足)。这后四位传给文殊智——具义金刚——思得布拉——阿底峡尊者——尊瓦巴
——大金刚座者。
另一个传承是:芝乐巴—拓嘎那—仙得巴—加纳西尔摩卡—阿底峡尊者—大金刚座者—
中金刚座者。
还有一种传承:游舞金刚,他从邬金迎请了许多续部——勒勒班扎——文殊吉祥智慧。
这位阿阇黎以带牛角的威猛坐式修持大威德瑜伽,流传有一位大日国王曾被他掀翻在地。
文殊吉祥智慧传给具义金刚——又称秀拔瓦或婆罗门华筝,获大手印果位。有一次,南
方贝塔那有一位外道国王要将一位讲经说法的三藏比丘斩首示众,阿阇黎闻讯前往,请
求外道国王手下留情。外道国王说:“既然你替他求情,我可以放他,但有一个条件,
你要用自己的头来交换。”
阿阇黎当即砍下自己的头,把它送给国王。随后,他又在自己的头部安了一个犀牛的...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9 索达吉堪布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1.天堂之结构
天堂由下往上分为三大层就是欲界天、色界天以及无色界天.
欲界天. 俗话说“饮食男女、食色性也”,那就是欲界的境界了,因为有男女欲的贪
爱以及对香尘、味尘的贪爱,欲界中就有了男女性的差别,也需要不同种类的抟食等饮
食才能存活.
欲界天又分为六个层次: 也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
自在天.
色界天. 超过欲界天后再往上则是色界天,因为已经离开了欲界欲,所以就没有男女
的差别了,色界天以禅悦为食所以也没有抟食的饮食,因此色界天没有香尘及味尘当然
也就没有鼻识与舌识,因为在色界天中味觉和嗅觉都用不上了。而色界天是有初禅乃至
四禅的禅定证量的有情所生的天,色界天包括有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四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及四禅之上色界之顶的五净居天(无
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称为五不还天,是证得不还果以上与四
禅证量之声闻人以及菩萨所生之处),共计有十八天.
无色界天, 也就是四空天,那是修证四禅之上的“四空定”者舍报后...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5156 | 13 大妈抄奥特慢的宋时龟,可惜抄得全无文采啊
看来才气这个东西,真不是勤能补拙的。
俺也三十好几了,看着下面这段文字,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汴梁围观献捷仪式的百姓,在环庆军去后,已经渐渐有人散开去。尤其是南门外面附廓
街道两侧的百姓们,久久未曾看见有什么后续的动作,都大声笑谈着,准备次第离开。
闲汉们还觉得热闹不够也似,追着那些有漂亮小娘的人群,不住用眉眼挑逗,砸花掷果
的闹出许多花样。
在南门外面人群里面站着看的那些小娘,哪又是省油的灯了。不少是专门做沿河来
往船只生意的各种店铺里面的活市招,个个见惯场面,能言善道。当下就纷纷娇笑着骂
了回去,用词粗俗一点的,不比那些男人差多少。周遭人听得得趣,都是一阵阵的哄笑。
还有些人本来就打算在南薰门外看完献捷班师大军,就趁着风和日丽,沿着汴河郊
游的,这个时候也纷纷上了车马,议论着刚才景象,准备离去。
只有些人看着维持秩序的禁军军汉和开封府衙役们不动,料理还有后续,站在那里
还未曾走。
那些挑篮提担做点小生意的商贩,趁着人群还未曾散完,加倍卖力的吆喝起来,想
将手里最后一点存货出清。这一天下来倒也是见本见利。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4 这个贴子真涨知识啊!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组图)
来源: flyer 于 2016-01-06 10:25:19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区别
在耶稣升天之后,使徒们建立了教会,那时只称“教会”。使徒行传第13章记载,福音
临到外邦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 26)后来,人们就把教
会称为基督教。其实圣经只提基督,没有说“基督教”,这是其他人对信基督的人的教
会的称呼,好区别其它的宗教。当我们说基督教的时候,我们还要从犹太教说起,并且
要跟天主教区分清楚。
一、什么是犹太教
犹太教是一般犹太人所信仰的。他们是以旧约圣经为根本,这就是基督教所相信圣经中
的旧约。不过基督教还相信新约,而犹太教不相信新约,他们不相信基督是旧约预言的
弥赛亚。旧约预言弥赛亚要来,基督耶稣降生就应验了旧约这些预言,可是除了跟从耶
稣的门徒以外,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当来的弥赛亚,结果犹太人把耶稣交给罗马人,
把祂钉十字架。现在犹太人复国,除了部分是基督徒之外,大部分还坚守旧约,不信新
约,他们还在等候弥赛亚。其实弥赛亚已经来过,就是那位被他们祖先所弃绝的基...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478 | 15
* 以下个人知见,网友请注意鉴别,勿信为真实 *
我认为只有十地菩萨才有资格称明心见性.见性就是成佛.见性者了彻一切真相.
度众,佛,菩萨,罗汉,乃至三界中人,都有在做,然佛无四相,度众生实无众生被度,
与世人以我执知见劝人信仰应绝不相同.佛本无我,哪里来的度众因缘? 当是生生
世世与众生所结,故现随缘度众相,若今生与众缘浅薄,无佛广度众生的威仪使相遇
众生获将来广度众生的大乘因地,就无佛称号,非关能力也.
* 以上个人知见,网友请注意鉴别,勿信为真实 *
我认为人人成道的次第都是一样的,没有谁可以跳级.但时间概念是依人的我执和
肉体生命的比较而生起,并没有实在的自性.三世古今都在当下. 通俗地说,一套电影
如次第,拍好后不可以更改,但人可以快进慢进,倒退,甚至把所有片格投影在一张大屏幕
上一起看. 这样说,如果你在正常地看电影,当然是阿僧祁劫后才能成就,修与
不修,人人放一样的电影 - 不修也是次第电影中的一集啊,只不过修的人是放过了
不修的电影,也不能说比不修的有善根. 但是,如果有一天,有人看电影看烦了,
就会想有没有一个办法,把这放映机或录像机快进一下,这一快不要紧,或许一下 |
|
f*******w 发帖数: 1 | 16 转自http://www.gelu.org/bbs/ShowPost.asp?id=507
格鲁不共修持——观察修
在《菩提道次第》中,将所有佛法修持归纳为观察修和止住修二类,而所有佛法修持对象
中只有奢摩他——止才是止住修,其他所有所缘都要进行观察修,因此正确了解观察修是
十分必要的。在此大略研讨一下观察修。
观察修是说对于所应观修的内容通过思辨、分析、推理等各种方法进行修持,当内心有所
觉受的时候才进行止住修——安住于观察修所得之觉受。就像我们对于一个仇人,每思及
曾对我所作的损害则怨恨增加一分,这是我们平常人的“观察修”,佛法的观察修要把对
境换成道次第的所缘。宗大师说,此观察修不但不影响止住修,反而可以帮助生起止,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炼金的比喻。
现在很多人认为只有止住修才是真正的修持,其实是十分错误的,苦、皈依、业果、出离
心等需要观察修才可以生起觉受、证德暂且不说,能断除无始轮回生死根本无明的唯一锋
利宝剑——无漏智慧也是必须要通过观察修才能获得,这点宗大师在很多著作中都有论述
,帕帮喀大师曾说:这个观察修的教授是从文殊上师(指宗喀巴)语密耳传所出,只有格
鲁派具备而 |
|
r*****e 发帖数: 1196 | 17 ☆─────────────────────────────────────☆
reverie (魅紫幻影) 于 (Tue Apr 15 04:09:17 2008) 提到:
☆─────────────────────────────────────☆
dreamfly (Sūnyatā) 于 (Tue Apr 15 01:52:27 2008) 提到:
金刚乘与大、小乘的差异处
问:金刚乘强调证量,并认为密乘要比大、小乘殊胜。但菩萨道以救度众生为已任,而
金刚乘行者却强调即身成佛,是以在未证果前,需要生生世世不断地全心投入修行,那
么在救度众生上,是否不如大乘来得直接有力?
答: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以菩提心而言,一般所谓大乘与金刚乘并无不同。密宗之修行,无论称为生起次第、圆
满次第或任何次第,其目的乃在帮助一切众生,这个目标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这在大
乘和金刚乘而言并无差异。
问:那么在救度众生的实际行动上,是否会比一般大乘为少?
答:不会。我认为比大乘更多。
因为在大乘中,有很多戒律必须遵守。但金刚乘的修行道路却更宽广,没有任何地方不
能修行或利益众生的;虽然 |
|
r******4 发帖数: 178 | 18 这是上座部佛教的四界(地火水风)修法,属于比较基础的,是缅甸帕奥尊者的弟子介绍的。
这种修法只达到初禅之前的近行定,但已经能够观到身体完全透明,并有机会观
到物质的最小组成的生灭,但是如果是某些没正见的修行人,还会以为自己已
经大开悟解脱了,可是对别人不过是基础而已。是培养观智之前的基础。经过
最少十六个观智才算解脱。
===========
我們修行四界可以先用簡略法,可以從最明顯的到最不明顯的特相次第地辨識,它們的
次序是:推動、硬、粗、重、支持、軟、滑、輕,熱、冷,黏結跟流動。如果可以這樣
逐一辨識之後,再一遍又一遍地辨識全身的推動、硬、粗、重、支持、軟、滑、輕,熱
、冷,黏結、流動。可以如此辨識一遍又一遍,變得愈來愈純熟,愈來愈快,然後再把
這十二特相依照四界的本來次第,重新調整它們的順序,即:硬、粗、重、軟、滑、輕
,流動、黏結,熱、冷,支持、推動。用這樣的次第來辨識,同樣的辨識無數遍之後,
再把四界進行組合:在辨識硬、粗、重、軟、滑、輕的時候,知道這是地界;辨識流動
、黏結的時候,知道這是水界;辨識熱跟冷的時候,知道這是火界;辨識支持、推動的
時候,知道這是風界。我們用這種 |
|
r*****e 发帖数: 1196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reverie (缘生世间), 信区: Belief
标 题: 略谈灭尽定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8 16:21:28 2009, 美东)
runsun说他个人认为入灭尽定可能就是证涅槃。。。
下面这个链接里面这篇“学术论文”有一些相关考据
http://www.fuyan.org.tw/8h/03.htm
(摘录节选)
滅盡定(nirodhasamapatti),早期又稱作「想受滅定」(
sabbavedayitanirodhasamapatti)或「想知滅定」,是處於四襌、四無色定之上並共
稱為九次第定,或與七種觀法──內有色想觀外色,內無色想觀外色,淨解脫身作證,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而成為「八解脫」即佛教修持法門之
一。雖然,滅盡定早在《阿含經》中已經談到,但也有說這是後期演變出來的思想。印
順導師於其著作《性空學探源》中就這麼提道:「…很明顯的,佛教所說觀空的禪定,
在演變中,漸次的與三界的次第符合。所以我敢說:三界中無色界的次第,全是後代佛
弟子們修定的過程, |
|
r*****d 发帖数: 922 | 20 (三)次第闻思修行
修学佛法必须要有次第,而这个次第,就是闻、思、修。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
之明点》中也讲得很清楚,闻思修是佛教的根本,如果没有它,人与佛法就很难融合,
所以大家对此不能轻视。
1、听闻正法
我们这些具无明烦恼的轮回众生,对于跟贪嗔痴相关的事,生来就有意乐,串习
这些也很容易,而出世间的解脱法门,则很难依靠自力掌握,此时就必须依止一位上师
,在上师那里听受佛法,令心逐渐得以调整。否则,我们相续中的智慧日光,被无始以
来乌云般的浓厚习气所覆盖,很难自然而然现前。
关于闻法的功德,《正法念处经》第六十一卷中讲得比较多,如云:“以闻法故
,心得调伏。”所以闻法能够调伏自心,而从没闻过佛法的人,不管是说话、做事,都
会与贪嗔痴比较相应,无法趋入出世间解脱。因此,我们首先听闻正法非常重要,作为
智者,乃至命终之前,也要听受佛法。《正法念处经》云:“是故智者,乃至失命,常
应听法。”萨迦班智达也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
来世如自取储存。”
有些道友闻法的意乐很强,只要是真正的佛法,就会通过光盘来听受,其实 |
|
a**u 发帖数: 8107 | 2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2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23 嗯,这个我没说清楚。
我举六祖慧能这句话是针对runsun说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虚妄]这句话是邪见而说的。
为什么会谈到次第?打个比方,火这个东西,
我们教育小孩,不要玩火,远离火,不要碰火柴
但是对成年人恐怕就不能如此单纯,否则任何和火相关的行业都无人问津。
大小乘之间所谓看似矛盾的问题,本质是不矛盾的,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学佛是有一定
次第,这个次第倒不是说有个固定的套路给每个人,如果学人水平差不多,那基本就像
个套路,不过个体之间有差异,这个也不一定。但是,不管怎样,有些是根本的东西,
大家都要做到的,比如小乘里对世间,对五蕴空苦无我,都要有深刻体察,对轮回对因
果的警醒都是要把持。如果一个行人贪乐世间法,随欲而行,而口口声声说诸法平等无
二,轮涅不二,诸法本清静大言不惭,这个当然不是真正大乘行人,而是犯了圆觉经中
提到的“作、任、止、灭”四禅病之任病。但不能由某些人不解大乘法,包括某些人误
用而去反对大乘,这是本末倒置!
佛法因病与药,根据行人在不同的阶段,而相应调整,所说的法也不一样。项奘舞剑,
意在沛公,如果不知道意在沛公,只盯着剑看,自然看得一头雾水,前后矛盾而无法融
会贯...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552 | 24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5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神变修行的方法及引经的解释)世尊曾经指示神变修行的方法说 ∶「彼如是心得等
持,清净洁白无秽离诸随烦恼柔软适于作业安住不动时,引导其心倾向于神变,及证得
种种神变。即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显身,隐身,穿壁,穿墙
,穿山无有障碍,如行空中,出没地上如在水中,涉水不沈如履地上,趺坐空中而复经
行如鸟附翼,日之与月有大神力有大威德手能扪之,虽梵天界身能到达」。
依上面的圣典文句解释而抉择神变之论。此中∶
「彼」──是彼证得第四禅的瑜伽者。「如是」──是指次第证得此第四禅。即是说次
第的证得初禅等乃至第四禅。「等持」──是以第四禅而等持。「心」─是色界的心。
「清净」等的文句中,以舍念而清净故为「清净」。因清净故即为「洁白」──光洁之
义。
由于破了乐等诸缘而离贪等之秽故为「无秽」。无秽故「离随烦恼」。即彼心不为秽之
染污。
心善修习,故为「柔软」。即心得自在之义。因以自在活动故说心得柔软。因柔软故「
适于作业」──即可作业及合于作业之义。因为只有柔软之心才适于作业,犹如经过炉
火的黄金相似。这(柔软和适于作业)二者都是依于心善修习之故,即所谓 ∶「诸比
丘!我实未...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7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8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
、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
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以经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赖耶识,所以经文
接著开示:
《大乘密严经》卷...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9
我根本就没有说离开五蕴而有如来。
所以为了怕人误解,我特地说了:
*** 我这说的还不是究竟无我的境界,那个还难以想象
而世人的所谓修行,都是人车不分,把擦车、修车当修行。
最终还是车一出事,人就发抖。
所以他们自称说的是佛法,其实还是世法。
(我这说的还不是究竟无我的境界,那个还难以想象)
我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不过你看不懂,根本原因是是你只懂读书记忆名词,
具体原因是五蕴在你看来还是一个朦胧一团的混合体,还分不清识蕴到底有多少差别。
也不知道五蕴解脱是分层次、有次第的。并非直接就到完全无我的。
看书而分不清别人说的次第。
就好象一个人一点基本科学知识都没有,就直接上测不准,
不知道测不准原理到底在说什么,是什么场合应用,
不明白那不是小学生说的测不准,就随便批评或应用测不准。
买个酱油,一斤两斤也不分,美其名曰测不准,那当然是分不清次第而造成。
提不出真正的问题,比如:
修行是为了破除自我的迷惑,佛已经彻底破除了自我的迷惑,所以佛不需要再修行。
罗汉要修行,就是因为他还有自我的迷惑,也就是还有我。
一个解脱者还有我,那表示什么意思?
既然解脱了...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0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1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2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3
大乘菩萨的次第系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好像目前找不到最早的,因为大乘经典的编造
顺序难以断定。
这个次第系统是比较模糊的,各次第之间差别模糊,大体上是参考声闻四果,又根据大乘的菩萨思想,加以丰满,凑出了一个十地。为什么要恰好凑个十呢?当然也是为了圆满的原因。这种“十”的现象,在很多宗教里面都有。比如基督徒也凑出个十戒。
从初地到八地,基本上对应了声闻四果。比如初地菩萨断三结(初果),八地菩萨灭尽
定(三果,四果圣者有的)。最初编造的人,也说得比较朴实,所以有所谓的信心清净
,身心柔软,这些基本上都是通用的标准。
后来某些大乘人觉得不过瘾,就又给初地菩萨弄出一些神通,比如《极显童子经》里面
的初地,那就相当不凡了。
======================
善男子,是故菩萨第一地所住之相者,若欲求之刹那顷,得百三昧能入定,见百如来,
亦知诸如来所摄受。动百世界,往百如来刹土,能显百世界,能悉成熟百有情。能住百
劫,能入前际百劫,及后际百劫。能分别百法门,普示百身,于每一身有一百菩萨眷属
,作真实精勤,具所有功德也。”此诸不共殊胜之功德力,一般是由入定位生起,出定
位时真实现前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4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35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一定要写出来,那就是这一段话:“从小到大,很精进地学习、工作、生活了四十
年,都是为了向外证明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现在,出家了,依然很精进学习、工作、生
活着,但却是为了向内证明别人跟自己其实是一样的。以前越证越无明,现在越证有可
能越光明。”
这句话要是有共鸣,下面的,您看不看,都无所谓了。
寺院在2010年的十、一期间举行“精进共修”法会,僧俗大众近800人一起共修。
师父开示讲法,具体内容,博客上很快就会有文字版,也会有录音流传,我就不饶舌了
。讲法结束后,跟着师父进了丈室,师父又叮嘱了几句。
跟师父在一起应该是不需要组织语言的,写文章就需要组织一下,所以就有了文章
开头的那段话。
应该算是个出家历程的刻度吧,苦苦地搞了这么久,出家,背书,随众,出坡,读
书,听师父过往的开示,历事练心,搞啊搞啊,到今天,就搞出这么一段话来。
感觉很值得,也很冤枉,就这么一句话,竟然需要搞这么多事,我真是个超级大笨
蛋。
我问师父,师父啊,要是常常跟您在一起,时间一久,岂不就通了啊。
师父回答的意思大致是说,也要看根器,人是会变的,有的人也会在这条路上出障
碍。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6 萝冰, 以下這文有點 LONG,我親弟喜欢玩理论辩驳, 我喜歡教証,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
、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
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37 第五章 大乘菩薩道的真義
中國佛教主要表現為大乘形態,而大乘佛教的核心內容在於菩薩道的實踐。對此,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說:「若有眾生,從佛
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
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
。」這就是說,大乘的表現是「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如
來知見、力、無所謂,湣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有悖於此者應不是
大乘。具體到現代禪與印順法師就菩薩道的爭論,我們判斷的依據將是《妙法蓮華經》
對大乘的這一表述。
在現代禪與印順法師的相關爭論中,雙方的焦點在於菩薩的資格問題。也就是說,
究竟行大乘菩薩道的主體應當是法眼清淨的菩薩還是凡夫菩薩?雙方之所以在此問題上
發生爭論,導火索當是印順法師主張(凡夫的)人菩薩行,而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
持否定的看法。李元松先生說:
針對禪師們這種「言過其實」的說法,印順法師曾給予批評,大意是:「禪師們太
過於強調修證了,以致無法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菩薩道的本意是人乘的菩...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vnrm.html
修行是生命依仰佛法升华的过程,理性的看待生命,,破除在人间形成的观念,改变心灵对
于生命存在的目的,是精神层面对于修行的指导,我们称为”正思维”,这是修行者的道
路,是对于生命的规划,前进的方向,佛教中称为”正知见”,是修佛所遵从的“八正道”
的首要课题。
知见如果不去履行,就是学术,而不是修行,禅修,就是修行的行为,“八正道”中称
为“正定”,禅修分为不同的次第,对于修行在不同境界的人,有着不同的觉受,佛教
中统称为“四禅八定”,有“四禅定”和“四空定”的区别。
这里所讲的,是个人在实修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境界与次第差别,不去对应“四禅八定”
的觉受依据,仅仅是个人的体会。
(心经)中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
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
至无意识界。“
这就是禅定中一层境界,属于“空定”,但是还不是最终的涅槃觉悟,我...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39 宗喀巴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属于显教。格鲁派最高的法是时轮金刚,是属于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密法。
大圆满是宁玛派最高的法。宁玛派对应《广论》的是华智仁波切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
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有密宗的修法。 |
|
G**W 发帖数: 1865 | 40 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信根不具足,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
、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
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以经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赖耶识,所以...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1 藏传佛教的思想与现实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7日晚上』
各位老师、同学们:
晚上好!很高兴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跟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究所的个别老师和
学生,一起探讨“藏传佛教的思想与现实生活”。
一、藏传佛教的生活观
所谓的藏传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从印度传入藏地之后,在雪域高原形成
的一个佛教支系。对整个藏地来说,藏传佛教是藏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已融入了哲学、
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宗教学、医学、生命学等每一个领域,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就相当于西汉至清朝之间汉地的儒教思想一样。
前段时间,我跟藏地及其附近比较有名的几所大学——四川西南民族学院、甘
肃西北民族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民族大学的350多位大学生和个
别老师,开了一些佛教研讨会,用了七天时间深入探讨佛教的有关思想,以及当代人们
极其关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欣慰地了解到,尽管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但
藏地好多大学生跟汉地的大学生相比,仍然有着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从人生观来看,99%的藏地大学生都有“善有善报...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2 (土丹尼玛仁波切著)
久美洛莎译
仁波切蒋阳钦哲旺波,藏历第十四绕迥铁龙年(1820年)六月初五生于多康德格德隆丁
郭村的雅如琼青扎附近,父亲仁青南杰是娘氏宗族直贡强曲林巴的叔叔、德格土司的大
秘书,母亲索朗措是索萨格绕的大管家共次之女。蒋阳钦哲旺波幼年时期,就显露出了
非凡的智慧,四、五岁能识文读句,读书、写字毫不费力。十二岁时,被塔巴则⑴堪钦
强巴贡嘎丹增认定为埃旺塔巴则堪钦强巴南卡齐美的转世,赐名蒋阳钦哲旺波贡嘎丹贝
坚赞白桑波。二十一岁,在敏林⑵堪钦仁增桑波座前受近圆戒,拜敏林赤钦久美桑结贡
嘎、西青⑶久美图道南杰、萨迦巴多杰仁青、塔则堪钦兄弟等卫、藏、康三地萨迦、格
鲁、噶举、宁玛诸派的上师善知识及杰出的五明学者一百五十多位为师,学习工巧明、
医明、声明、因明等基础知识与《中论》、《现观》、《律藏》、《俱舍》等因波罗密
多乘经论和《圣乐》、《喜金刚》、《密集》、《时轮》、《秘密心续》等果金刚密乘
续部经典,正确领会并掌握了一切显密经续的甚深义理。由堪钦希瓦措、莲花生大士、
法王赤松德赞开创经千千万万的成就者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承续下来的前译宁玛教传、伏
藏、现相法规,由至尊阿...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43 隨佛法師( Ven. Bhikkhu Vūpasama) 為華人,出家於優波離師承分別說系錫蘭銅鍱部
傳化於緬甸南傳僧團,為緬甸承續及傳揚雷迪大師(Ven. Ledi Sayadaw 1846-1923)禪
法及道場系統之BADDANTA ZAGARA BHIWUNTHA 長老的弟子,現為臺灣內覺禪林、中華原
始佛教會、美國原始佛教會、美國內覺禪覺會、馬來西亞原始佛教會、中道禪林導師,
相近共學為奉守原始佛法的「中道僧團」。
隨佛法師修學佛法至今已三十餘年,不僅熟習漢傳佛教各宗宗義,以及印度菩薩道之「
般若」、「瑜伽」與「如來藏」等三系思想,特別是對『般若經』、『中論』的思想與
「禪宗」的禪法,有著相當深入的體會與教學經驗。
隨佛法師對佛教教法的探究與修行,主要的義旨在於「從佛教所傳承的最古老教義中,
探尋佛教初始時期的教法,並致力於 釋迦佛陀教法及禪法之原貌的探究、闡揚與實踐
」。根據 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的集成,即漢譯《雜阿含》及南傳《相應部》之『
因緣相應』、『食相應』、『聖諦相應』、『界相應』、『五陰(蘊)相應』、『六處相
應』及『念相應』&sh...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44 中观与如来藏
印度佛学的空宗,由“般若”开始,至龙树论师发展为中道思想,于焉大
成。中观,即是于修“止观”时依中道思想而行。
前代祖师着重行持,一切理论与实际行持皆有“根、道、果”的关系,并不如今
人,理论与修持彼此脱节,所以用中道为根(基本观点)的止观(修持的
道),便称为中观般若(Prajna)意为智。这种智又有专指,只指能体证一切
法空的智,是故亦可理解它即是“空性智”,或“空智”。
空,是指一切法(世间一切事物及现象)均不永恒,无独立的本质。一切
法生起,都依靠各种必要的客观条件而成立,条件具备则生起,条件不具备则
还灭。是故世间一切法皆可视为“缘起”(因缘具足则生起)。
在思惟层次理解缘起,并不难,可是怎样在实修层次证悟,则实不易。修
止观便是证空性的修持次第。
止(samatha 译奢摩他),是将心念集中于一处。所谓一处,可是一种实物
(如座前设一块石),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日落的光华,或无云晴空),
也可以是自己观想出来的坛城与本尊,或观想出来的境界(如光轮)。
与止同时(必须是同时),还须作观(vipasyana音译毗钵舍那)。观不是
观想,而是观察、观觉,于一法生起...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45 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
济群法师问(6):
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教各宗
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中观宗
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大乘显
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见,又
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索达吉堪布答:
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
行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
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
四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
对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
位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
因为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207 | 46 首先声明一下立场,我不是某个派别的佛教徒,也无意一定要支持哪一方。我也不在乎
密宗是不是佛教。
第一,一般密宗的修行方法比较特殊的原因是基于一种“危险”的理念,即迷乱和智慧
有同一个根源,于是可以通过修行者的心意将“五毒”转为“五智”。基于这种理念,
密宗行者会做主动一些犯戒或者很“污秽肮脏”的举动,在“毒性”作用最强的时候去
认清其背后的空性,转为智慧道用。这样做的前提是修行者之前必须能够很好遵循这些
戒律,从而能很好的控制心念而不会陷入迷乱当中。这种做法的确和传统佛陀的教导相
违背,有没有道理自己判断了,我觉得不是完全的无稽之谈,可以看作一种主动制造条
件来消业的做法,只不过比较危险罢了。
另外,密宗修法上“着相”的比较多,有本尊修法,气脉明点修法,还要修报身成就(
双修就是为了这个)。一般显宗认为这是怪力乱神的话,我也没话说。但密宗的核心理
念是要证“明空不二”的,不是证“涅盘”一个素法身就得了的。这不是我能直接体会
的领域,我不多做评价。
第二,密宗有很多级别的修法。无上密中最低级是修生起加圆满次第,生起次第主要是
观想外境为佛境,是资粮道,目的是消除凡夫的业力习气,以净观的方...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1354 | 47 随喜卓荣德老师已依止随佛尊者,于今年七月正式出家。以前最早是在网络上看到老师
讲解原始佛法,老师研究《阿含经》长达十年之久,非常热衷于原始佛法的传播,用其
平实生动又一针见血的解说将世人对小乘的蔑视和误解彻底打翻。老师2000年在台湾创
立明和讲堂,与其夫人张碧华曾经一起出过书籍也一起办过许多场讲课,其慈悲的胸怀
和奉献精神令人赞叹。
生明法師(Ven. Vijjadīpa),台灣彰化人,台大哲學系畢業。熱誠助人、富正義感
、信念堅定,追求公正的群我社會,懷抱悲天憫人的胸懷,具犧牲奉獻的精神,衷心於
生命的提昇與超越。參與台灣政經文化變革後,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歷經西方心靈探索與東方宗教傳承的研修,近十餘年來研習『阿含經』,學習南傳佛教
各種禪法,在俗時成立明和講堂,流通『阿含經』的講述作品,戮力於弘傳世尊之殊勝
法教。
2011 年初經人引介,有幸得遇隨佛尊者與中道僧團後,得聞正確、完整的佛陀修證方
法及次第,確認「原始佛法」為人間最完整究竟之修行系統,歡喜得見經教當中之清淨
僧團可以現於人間。
2011 年6 月向社會大眾公開宣告,退出一切政治性的活動,...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8 五部大论,四共加行与不共加行听说过没有?
藏传次第的完整更胜于密法,藏传的每个寺院,五部大论还有入行论是每几年就要传讲
一遍,很多僧人一辈子都在修。
看看具备接触密法的资格先要把什么修圆满再说吧:
四共加行
洛本仁波切
一,何谓加行
对佛法有兴趣,并且愿意信受奉行者,这令上师确实感到欣
慰而修行务必从基础做起。什么是修行的基础呢?藏传佛
教有一套严谨完整的修行方式与次第这一套修行次第并不
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由很多祖师,圣者,成就者不断精
进,最后融铸成一套修行方法,称为“四加行」。”四」就
是有四种,“加行”就是准备进入佛法之流,转凡心向道的
先前准备工作,就好像做蛋糕之前,必须要有面粉,蛋器
具,而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制作方法,这些都准备好了,才
能做出蛋糕,此譬喻就是“加行”的意义。
二,不共加行
藏传佛教四个教派的不共加行,在修持上各有不同。四加行
的第一个是「皈依大礼拜」,第二“金刚萨朵”,第三“献
曼达」,第四「上师相应法」。什么是“皈依大礼拜」?佛
教徒之所以成为佛教徒,当然是从皈依开始,皈依大礼拜有
两个重点:第一,借此坚固自己对三宝的信心,第二,就是
借?皈依大礼拜的...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49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因明的创始者印度法称论师所讲的《释量论.成量品》。《释量
论.成量品》主要是由两个大的问题(构成),
1、一个问题讲到了每个众生都有无始以来的前生后世。如果你们自己觉得“人到底有
没有前世后世?”,你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这部论。
2、还有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我们佛教的祖师,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一切三世诸佛是
真正的….,用现在的话来讲是科学家。在他的思想上学术上找不到任何毛病,从这两
个方面来叙述的。因此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是至关重大。
现在一说科学,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很合理,依据充分的;一说宗教的时候,就觉得好像
是不是带有一些迷信色彩,或者是带有其他的情绪问题等等。这样的想法的确是不合理
的。这一点很多高等学校的一些宗教研究室和哲学研究室,现在纷纷的在发现当中。所
以我们在座的很多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因为我们的环境、教育、各方面的生活习
惯所导致,在脑海当中有邪知邪见,还有一些怀疑,各种不好的一些分别念,这些要一
一的清除,要清除垃圾恐怕也不是那么小的一个工程。
所以自己在人生道路当中,既要对周围的环境做环保,要搞环保,更重要的我们的思想
上,我们这个...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50 结缘书籍
信源宝藏 《法王晋美彭措传》——如实记载了法王如意宝的生平事迹,可令大家正
面了解法王的真实功德。
《佛教科学论》——佛教为什么不是迷信?
《金刚经释》——《金刚经》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典?
百业经 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經典,共有一百多則公案,形象地闡
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諦。該經在漢文《大藏經》中已佚失,唯有藏文版本尚
存,故而上師仁波切發心重新將其翻譯出來。尤其是文中收集了法王如意寶、上師仁波
切傳講時對部分經文的精闢分析,頗有畫龍點睛之妙。
智悲清流 《金刚经开示录》——在藏地,《金刚经》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而上
师仁波切凭借自己的智慧,原原本本揭示了佛陀的意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净
土教言讲记》——很多人认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势同水火、格格不入,尤其是净土法
门,似乎在藏传佛教中从不占有一席之地。但通过学习此论典,这部观念会有明显改变
,你能真正认识到佛教各派互不相违,各宗派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与矛盾。
中论讲记 本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轮之所有精华于一体。尤其对汉地众生进一步理解
《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