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止和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与观
这些年来,广论团体有计划地由“教育”系统渗入各级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
、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广开各种“广论研习班”和短期“心灵成长营”,一时好奇者蜂
从,蔚为风气,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至为深远。值此末法之际,各种邪说倾巢而出,正觉
教团为了救护深陷藏密邪法中的学人回归正教,也为了正法久住、续佛慧命,开演这次
的主题,对《广论》之内容作详实之辨正,祈愿您能因此而转易错误知见,趣入佛陀正
法,迈向浩瀚深广之佛菩提大道!
我们一起来探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对止观的错误说法。宗喀巴乃是依
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内涵来说止观,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是隐说,而在《密宗道次第
广论》中则是明说。然而,“止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止观的自性又是如何呢?藏密
宗喀巴在“别学后二波罗蜜多”中,又是如何说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宗喀巴所说奢摩他
与毘钵舍那为何严重违背诸佛菩萨经论所说呢?且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首先说明止观之意涵。所谓止观,其实是修定之法,并非般若;在般若智慧中所
说的“止”是心得决定,“观”是观察实相法界的一切内涵,和世间禅定中的止与观是
不同的。在止观修证中,“定”是...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再说止和观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再说止和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03:38:03 2009, 美东)
我并没有完全确定灭尽定就是涅槃。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我只是根据南传对于灭尽定的定义:心识心所暂时不起作用,以及其他一些有限证据,
做出了这个大胆的推测。
而你引用的阿含经的经文,让我更进一步认为这个推测可能是对的。
正确的是,没有深定,是不可能灭尽定的,同样,也不可以证涅槃。
深定,有两种,一直是传统说的止禅的四禅八定,另外一种是高强度的刹那定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佛陀在经典里面说的四禅,根据现有的一些经文,未必是我们现
在认为的止禅的四禅八定,而可能是指观禅的,或者有时候指止禅,有时候指观禅。
刹那定,也有四种从浅入深的禅定状况,具体请阅读马哈希尊者的继承者班迪达尊者的
书《就在今生》英文名字《in this very life》
我自己,是先修纯观的,然后再修止禅的四禅八定。
r****n
发帖数: 8253
3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再说止和观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再说止和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00:30:02 2009, 美东)
你不是要谈四禅八定吗?你不是要搞清楚什么是止吗?
如果你连修四禅八定最关键的禅相都不知道,都不懂,怎么谈?全靠自己在那意淫吗?
“我说止就是止了,管它呢”,是这样吗?
我自己,并没有修四禅八定,而是的坚决的修纯观。在自己没有证涅槃之前,我是不会
轻易碰四禅八定的。
如果我要修四禅八定,凭我现在观禅的定力,禅相最多几天,可以搞定。
咦?我上篇文章何处说过“刻意去知”或者有类似的意思,你,又在大白天做梦吗?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
“我的反观才是不刻意的,无为的,无生的,无造作的”
“runsun的反观,一定是刻意的,有为的,有生的,有造作的”
是这样吗?
止观不二,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假冒伪劣版本,比如就是你的那种,在修止禅的时候,以为止观双运,止观不二
。也包括网上二麻子那篇知名的描述止观的文章,都是这种假冒伪劣的止观双运。
另外一个,是真正的止观不二,即在修
z*****n
发帖数: 63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越尘居士
修学佛法是由生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愿开始;以圆满菩提心为道果。其间,除少
数极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经云:“一切清静慧,皆由禅定生”
。论述禅定的典籍数不胜数,颇易见到。然而其次第均是为出家人,亦即专事修行的人
所设,即使从入手教起的九次第定也是如此。今日学佛人以在家人居多,奔忙生活之余
要完全依照古德所设次第来修甚是不易。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少走冤枉路,
关系重大。禅定之要无非止观。如何止观?圆觉经述及禅定基本方便有三:奢摩它(止
),三摩钵提(观)及禅那(止观双运不二)。从因地上看来,止有两种程度:俗义止
于正念,胜义(姑云)止于空性,高下不可比较;观也有两种程度:俗义分析臆度于空
性,胜义(姑云)现量持住于空性,高下亦不可以道里计;禅那却只有一种:胜义止观
不二。这里将先讨论俗义止,将来另文讨论俗义的观,胜义的止观要等对空性有真实体
会后才能用。
止是定的基础,梵云奢摩它,意谓专注。未得一定程度的止力去做更高深的修法,
例如毗婆舍那(分析性的观),三摩钵提(等持的观),一心三观,大手印定,且却等
等,纯是沙滩上的楼阁,全...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禅的定力和入观定的情形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 舍弃我禅师
当你修行够久,大多数情况下,定力会逐渐发展起来。定力会继续增长直到进入安止定
。这会让观禅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发展定力包括诸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
,让我们产生独特的体会。如果有任何一方面发展得不好,那我们需要特别用心解决它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利益。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能保持定力而且修观能持续进
展,那麽看到明显进步和新的现象不断出现,就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什麽是安止定?通常我们会追溯到巴利文的「禅」(Jhana),它的意思是深定。如果
要说阶次,有初禅、二禅等等,所指的是心境完全合一的止禅的特定类型的心。入定使
纯净的心非常强大,所以烦恼无法侵入。有纯安止定和观定之分。纯安止定将心固定在
相应的概念性目标上,如观十遍处、叁十二身分等等。当你充分培养出这种定,出定后
可以修炼神通,如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等。但佛法看这五通仍是世俗的
,所以劝人最好把定力用做修观的基础。也就是说你把定力转到观照观禅的所缘。
还有另一条路,就是不修止而先修观。当你非常密切专注观照身心过程,定力会同时生
起。这样修出来的定力称为刹那定,其定...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玛欣德尊者说明定外修观
初禅有的是寻伺,觉观是不恰当的翻译。再说二禅就无寻无伺了……止禅是高度专注于
一个目标达到一种非常平静的境界,任何专注目标以外的心理活动都会妨碍入禅;而观
禅可以以任何不需经思考诠释而直接体验到的究竟法为目标,目的是洞悉它们无常苦无
我的真相。止禅的目标只能是概念法,因为究竟法是不停生灭变化的,很不稳定,以其
为目标不能让心足够安稳。因此一个人不可能既止又观,如果一个人既想止又想观结果
必然是既不能止也不能观……
不知道我书背错了没有……
另外帕奥体系的争议我记得主要是他们主张证果必须要观过去未来的名色,并且必须细
致到不能再分解的程度,而且要观察所有种类的名色,甚至还要观察他人的名色……假
如真要这样的话整个南传佛教界估计只有帕奥体系证的果是真的了……
J******s
发帖数: 7538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而止
因喜好而心念流转,不能专心于所要做的功课或禅定时。观此念头,并保持此观。
会发现心念渐渐止息, 渐缓而停止。然后可以开始本来要做的功课与禅修。
此因起观,心不投入故,令此一脉流转念想停止。
这个心念可以是工作,或者是游戏等让人投入的脑力活动
-----------------
Agree with the above words.
以此回应止就是观,观就是止 及更早的有寻有伺
-----------------
But for this sentence 观就是止 及更早的有寻有伺, it is not so correct.
r*****g
发帖数: 478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而止
因喜好而心念流转,不能专心于所要做的功课或禅定时。观此念头,并保持此观。
会发现心念渐渐止息, 渐缓而停止。然后可以开始本来要做的功课与禅修。
此因起观,心不投入故,令此一脉流转念想停止。
这个心念可以是工作,或者是游戏等让人投入的脑力活动
以此回应止就是观,观就是止 及更早的有寻有伺
r****n
发帖数: 825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
有名望有经验的佛教禅修大师们,一般都同意禅定(Jhana)并不是修内观(Vipassana
)必需或先决的条件。譬如,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所著的《当代南传佛
教大师》书中所介绍的十二位大师都明白的叙述或指示,不需要培养任何禅定也可以修
内观;有些教导内观,仅仅依赖刹那定(Khanika)及近行定(Upacara);其他的教导
寂止禅与内观,但强调不从禅定去修内观。禅修者可在达到中等程度的定力,足够克服
五盖之后,转换修内观。此外,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执著或停滞在禅定,而强调需要的是
修内观。这些大师中有几位,也都是从他们年轻时就成为和尚,不仅擅长于禅定,而且
也是学者。他们已熟习巴利三藏经典、论释及注疏,而有权威地说出经典与个人修持经
验;有些大师曾在森林中修习好多年,很精通禅定与内观。
阿姜查(Achaan Chah)
著名的禅修大师阿姜查(1918-1992),曾在《修行问答》中被问到:“在我们的修持
中,是否需要入定?”大师回答:“不需要,入定是不需要的。你需要建立少许宁静和
专注的心,而后用它检查你自己。没什么特别需要的,假如你修持时入定,那也没关系
,只
p*****n
发帖数: 1415
10

我翻遍杂阿含,也没看过佛陀说空入处、识入处…是”禅”
通常是直接说四禅,
也有很少地方,在四禅之后再接空入处、识入处…,
所以”禅”并不是指空入处、识入处…
而禅分为专注禅(止禅)、观禅,是后世人分的,
杂阿含中没看过,所以不是佛陀分的,
佛陀只有说”禅”
在佛陀的语义里的”禅”,指现代人所说的”观禅”吗?
这很有可能,
因为多处说到三禅”住正念正智”
而”正念正智”是佛陀整个杂阿含修行方向及内观中,到处都看得见,非常重要
“禅”也可指现代人说的专注禅(止禅)吗?
也许可以,但看起来不是重点
但是,在专注禅中,无法控制,那要如何照杂阿含中的方法修行呢? 不知
所以认为专注禅,不是重点
出专注禅可以做深观,那么进到专注禅的初禅出来就可,为何要进二禅三禅四禅?
也许当时许多外道很熟练专注禅,入佛陀门下后,发现出专注禅时可以深观,
因此佛陀顺应每个人情况不同,没有阻止他们练习,
只要求把重点放在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对六根五蕴的内观、内观什么、正确心态、正确的修行方向(道路)上。
另外,专注禅可以发展出神通,当有宿命通、天眼通时,
可以看见自己别人如何在六道中翻滚,佛陀说这是三明的明,
r******3
发帖数: 586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3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观的基础是“不乱”,而不是“专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 09:13:26 2010, 北京)
专注:专注于某一固定目标,不偏离。
不乱:面对不同目标,不同事情,但是不杂乱,井井有条,清晰清明。
“不乱”才是观的基础条件,而不是专注。
想要获得不乱,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专注于某一目标而获得不乱,一种是通过对当下
事件目标的敏锐觉察而获得不乱。
前者是先止后观,后者是纯观。
出家人适合先止后观,在家人适合纯观。
r******3
发帖数: 586
12
专注:专注于某一固定目标,不偏离。
不乱:面对不同目标,不同事情,但是不杂乱,井井有条,清晰清明。
“不乱”才是观的基础条件,而不是专注。
想要获得不乱,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专注于某一目标而获得不乱,一种是通过对当下
事件目标的敏锐觉察而获得不乱。
前者是先止后观,后者是纯观。
出家人适合先止后观,在家人适合纯观。
f*******8
发帖数: 3612
1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阿姜曼传,止-观
最近看了《阿姜曼传记》,还是很喜欢的,他的智慧和勇气。
想着用什么东西(心理过程,生活根本宗旨)能把自己的日常用心串起来,
不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就又翻了waichi的旧文。关于止和观的关系,
提到:“止是为了观”。这其实就是说修禅定是为了开启智慧。不可把单纯禅定当目的。
人其实很容易堕入到习惯里。为什么说四禅八定不解脱,是内外道共法,
大概很多人都是是在修行过程中,心转向贪着禅定,甚至是没有禅定的安逸,
变成习惯,忘了根本宗旨。
另外又看到这么一篇: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到底是不是在演戏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14 16:50:58 2005) WWW-POST

你那没关系.
只是那mail而已, 那是真的可能会令我家破人亡的, 会令我死亡或我家人死亡的!
100%不是开玩笑!
-----
另外, 再向大家发出一个请求, 请任何知我电话或地址的人, "绝对-绝对-绝对" 不要

longstory或其...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4
我也一直有这个怀疑,没有了刹那定,无法解释为什么佛经里大量记载没有止禅经验的
人在听佛陀说法时当场能证得法眼净,
后期佛教的传播缺少了刹那定我看是先止后观的修法流行的一个原因
r****n
发帖数: 825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

极少看到这位禅师的中文资料。
晚上在新浪的uC聊天室听到帕奥尊者的弟子道澄尊者讲安般念修行,讲的还不错。
在网上查了道澄尊者的资料,查到这么一段,还是让我吃惊了一下。
=================
道澄尊者说,在缅甸帕奥禅林来学习的禅修者中,每天禅修 十多个小时,其中 禅坐
一天要 8个小时,这样的密集型禅修。 大多数人 在 5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 证
得 禅定,只有极少数的人因为过去的菠萝蜜多,在很短时间里成就。
==============
按照他这个说法,止禅的禅定确实很难证得。不过这里的证得禅定,要求似乎很高,
包括入定自在,出定自在,省察自在等。
我想挑战一下安般念止禅。
w*********r
发帖数: 219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现观能解脱?
而且我怎末觉得
WAICHI和二麻子
好像提的修行方法都类似,止和观都类似,
不知道他们当时在版面上辩论什麽。
c***h
发帖数: 226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与观

非阿罗汉,在修习之中怕缘起是对的
但阿罗汉看起来应该没有这里说的”因”
阿罗汉不”谤”大乘,就不会有古印度的大小乘之争了
阿罗汉基于礼貌或避免纷争,尽量说人好话,错误不要说得太明显太让人难堪是有的
依这篇看,这篇的如来藏好像没超越阿罗汉,最多是平手
但走错路的机会也有,因为这篇的如来藏看起来论述有误,这不叫”因”
这样说这可能要被人骂翻了
我说的不一定对,只能当成参考
这篇攻击广论,说”攻击”也太刺眼,说”讨论”广论的优缺点好了
又顺便”讨论”了佛陀所教的佛法
左打南山猛虎,右踢北海蛟龙
“成佛”的确是一切大纷争的开始,
从此之后,头上加头,贬抑佛陀生前教的佛法及佛陀圣弟子
有一说大迦叶此生是可以自己悟道成佛的,
不过较真实情况是,佛陀在半夜,等在他来的路上相迎,并与他交换衣服,
迫不急待教他佛法,让他立刻成为阿罗汉
依大乘观点,佛陀还满坏心的
这篇虽然还与其他大乘一样,贬抑佛陀生前教的佛法
不过还算好,还会说要学四圣谛(大乘目前应该没人真正在学四圣谛)、证初果,
不知该给他掌声或不该
至少他说要内观身心,不是只有念佛号 好吧,给他掌声
不过如果真的照佛陀生前教的观点证初果,...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8
照见清净心 禅修入门指引
MEDITATION:ADVICE TO BEGINNERS
(本书已根据原版书校对,电子版请上 www.guanyin123.com 佛学网免费下载 南无观
世音菩萨)
作者: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译者:吴嘉真 陈玲珑
审阅:丁乃竺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作者简介:
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一九四〇年诞生于藏西地区的游牧家庭中,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认证为上一世波卡仁波
切之转世。二十岁那年,随着其他上师由西藏……至印度,在印度受教于藏传佛教中最
伟大的上师之一卡卢仁波切(Kalu Rinpoche),在其指导下完成两次三年三个月的传
统严谨闭关。他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传承之法脉持有者,担任多所寺院之闭关总导师,
亦广受其他教派所推崇,……也时常邀请他互相交换心得及讨论。
封面推荐:
随着禅修的进步,缠心的念头会减少,即使念头仍然存在,也已失去了牵制力,不再是
痛苦的原因。我们的心会平静下来,升起愉悦的觉受;甚至我们的脸会变得开朗、和善
及欢喜。我们会变得平易近人;别人会希望时常看到我们。
波卡仁波切是噶举派首席禅修老师,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双运
马鸣菩萨告诫学法者:修学止观的时候,是要依止观双运而修,不应当偏止或观
任何一边,如果执著修止却不修观,贪著定中的乐受,不能够依“止”入“观”,证入
佛法智慧,或者不修止,偏在修观,只是依文解义思惟经中义理,没有“定”作为庄严
,来依所观经文法义降伏自心;这依“止”修“观”的意思,详细点说就是说,能依六
识心如理作意思惟法义之后,说服了自我第七识意根末那,使这个心发起决定性,于所
观照思惟之法,不怀疑、不退失,因而有了该分佛法智慧的实证。所以不修止偏于观是
一样有过失,过失就在没有办法来实证佛法,出生智慧,即使有智慧也是属于干慧。意
思是说,好像井中泉水干枯了,没有办法如泉水般源源不绝,流注胜妙佛法智慧,当然
也不会有解脱的功德受用。这里仍然先就偏修止的部分过失,来为大家探讨.
复次,若唯修止,心则沉没;或生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宜应兼修于
观。云何修耶?谓当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应观过去法如
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大乘起信论》卷2)
在为大家逐句说明这意涵之前,先为大家讲解止观的定义内涵。
所谓“止”,...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真有我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近行定与安止定-zz
近行定与安止定
慈济瓦法师讲
郑栢青译
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
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于多位禅
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 U 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苑
Santisukharama)教导内观迄今已有15年。本文原是1993年1月法师于马来西亚 Kota
Tinggi的演讲,并经菩提色拉(Bodhisara)比丘整理,刊载于〝Vipassana Tribune〞
,1996.7. Vol.4。
前些日子,我们提过四念处,佛陀告诉比丘们,勤修正念,并以达成禅那(jhanas
)。从这里,我们将谈谈寂止禅(samatha奢摩他)和内观(vipassana 毘婆舍那)的
修行,以及如何进入内观,而最终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两种禅定
有两种禅定的修行法:第一种,称为寂止禅。修习者先以专注或寂静的修习做基础
,意思是他们修习纯寂静禅定。例如:遍处(Kasinas,即取相观〔visualisation〕)
、不净观,在《清净道论》里有四十...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维基百科
止观,佛教術語,奢摩他與毗婆舍那的合稱,是修行禪那的兩大方法。汉传佛教中,天
台宗特別重視這個法门
目录
* 1 概念
* 2 止观十门
* 3 十乘观法
* 4 止观方法
* 5 止观舍
* 6 修止观意义
* 7 参考文献
概念
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指定
慧双修。[1]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专注于特定对象,并生起正智慧以观一对象。又
作寂照、明静。
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中水影现万象,止与观,实一体而不二。故称“止观不二”[2
]。
止观十门
止观十门,又称十乘观法,十法而成止观。[3]
* 心行称理摄散名止。
* 止不滞寂,不碍观事。
* 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
* 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
* 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
,故不碍一味而心境。
* 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切。
* 由此事即是彼事故,今止观见此心即是彼心。
* 由...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23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4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7826974/
来自: 皮夹克 2015-07-22 16:06:33

标题:为何帕奥禅法是有问题的观想禅法(个人体会,理性探讨)
注: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陷在帕奥的观想禅法中很多年,之前我只简略质疑过帕奥禅
法,从来没有详细论述过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我总结马哈希禅法经验之前,整理一下之
前我为何质疑帕奥禅法的具体经验体会,此文最好参考帕奥禅法的一些和我观点对立的
文章做总体对比参考,去除我个人主观意见,各位自己辨别。
本人曾今修了一年帕奥禅法,亲自去西双版纳的帕奥禅修中心禅修了两个月,修了一些
帕奥禅法的止禅,也修了一些帕奥禅法的观禅,修到自己眼前发光,身体发光,期间也
听了不少小参,之前的博文之中我有提到过帕奥禅法是观想,但一直没有详细论述我的
观点,这里提供一些个人体会作参考。
质疑帕奥并非因为本人最欣赏马哈希禅法,我实际上也很赞同动中禅,葛印卡,雪吴敏
,泰国缅甸各派大部分的传统四念处禅法,个人认为目前各派禅法中,大部分都没有问
题,只是基础对象不同,辅助提起正念的小技巧不同,总体方法...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5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6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27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
wuyu (wuyu) 于 (Fri Sep 9 12:23:52 2011, 美东) 提到: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萨钦哲仁波切:三现分
宗萨钦哲仁波切:三现分
来自: 央金(不如去玩儿) 2010-09-07 03:27:23
(编按:宗萨钦哲仁波切于2003年在新加坡开示「三现分」,这是有关三种感知的教授
。在第一天的开示里,仁波切论及学佛闻法的动机──「我们为何要听闻佛法?」以及
「三现分」中的「不净现分」,亦即第一种感知「不清净感知」。)
临终中阴
我们首先讨论动机发心。你们现在在这里一定有很好的理由,特别是在周末,你们有很
多事情可以做,却牺牲那些事情来到这里!尤其是有些人已经听过这个教法很多次了,
却仍然决定牺牲别的事情来这里。当然,你们可以响应说,来这里是为了接受教授,为
了听闻佛法。有时候我们是因为传统而如此做,或因为这样做是对的,或因为某位宗教
老师刚好来这里开示,而你觉得有义务要来,假如你不在这里,特别是亚洲人,可能会
觉得丢脸,我们觉得至少应该把房间填满。这可能就是动机,我们并不知道。
检视自己的动机很重要,但愿这触发我们想要接受教法的动机,能够使我们成佛。我说
「但愿」,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听闻教法或修持佛法并不是为了要成佛。成佛几乎
像是:假如发生的话很好,没有发生也没关系。大多时候我们去寺庙...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2
☆─────────────────────────────────────☆
wuyu (wuyu) 于 (Thu Sep 15 13:32:47 2011, 美东) 提到: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玛欣德尊者说明定外修观
问:请禅师详细说明为何在禅定中不能检查禅支与修观。何谓定外修观?出定后检查禅
支是否就是定外修观?
答:有三种定,即剎那定、近行定、安止定,或禅那定。这三种定的定力深度比较起来
,安止定比近行定更深,近行定又比剎那定更深。只有从近行定或安止定出来之后才能
检查禅支或修行观禅,这是因为目标不同的缘故:禅支不能作为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修行观禅时所专注的目标也不是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当禅修者修行止禅,例如
修行安般念时,他的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是安般似相,而不是禅支。专注于禅支无法
使人达到近行定安止定。禅修者在一心融入于安般似相一段很长久的时间之后,当他开
始要检查禅支时,他已经从近行定与安止定出来了,那时他的定力只是剎那定而已。这
就是不能在近行定与安止定中检查禅支的理由。 当禅修者修行观禅时,他所专注的目
标是究竟名色法及它们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专注于这些目标只是剎那定,不是近行
定或安止定,因为这些目标不断地生生灭灭。专注于这些目标无法使人达到近行定与安
止定。这就是不能在近行定与安止中修行观禅的理由。 「定外修观」意即从近行定或
安止定出来之后,照见究竟名色法及观照它们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云何修止观门?谓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是止义;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是观义。初各别修
,渐次增长;至于成就,任运双行。(《大乘起信论》卷2)
首先谈到的,这里面谈到的“止观”这两个字,在这个学佛的过程中,止观始终是一个
很重要的,我们经常在许多的法门里面都会看到止观这两个字,所以藉这个机会,我们
可以好好地理解一下《大乘起信论》讲的止观,到底是讲什么?一般人觉得止观一定都
直接会想到修习禅定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四禅八定的状况;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的一
句话:“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这个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念佛是在心里的忆念,
真正的参禅呢,也仍然是在心里面去参,而不在你如何盘腿打坐去修定,因为修定的这
件事情毕竟都还是在世间的诸法里面。
比方说,佛陀当年祂在出家寻道的时候,祂曾经跟过两位当时修学禅定的这个大师:一
个叫作阿罗逻伽蓝,另外一个叫作郁陀罗摩子。阿罗逻伽蓝他所修习所证的禅定,叫作
无所有处定;另外一位郁陀罗摩子所证的禅定境界,叫作非想非非想处定。无所有处定
跟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两个定,一般我们在说四禅八定的时候,那个是最高的两种的禅定
境界。佛陀在跟这两位师父在学禅定的时候,很快就证到...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5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看几段马哈西禅师说的
天台的修法,讲的是数、随、止、观、还、净,是由止入观;止是修定,观是修慧,
止观双运是定慧等持。
从你所说说的那个观入手的方法,大乘佛教里面当然有的。以这个方法入手的,我接触
过两位,一位是台湾的居士,永会法师就教他这个方法。观这个来来去去的念头。另外
我也接触过一位藏传佛教的上师,美国人,他也是这么教他的学生。所以这个不是南传
佛教才有的,北传、藏传都有。让人有个真正的“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
的体验。
而教从止入手的,当然更普遍。止法是对治法,所谓“散乱众生数息观”,止是用来对
治散乱的。而定,在佛教里是用来发慧的,所谓由定发慧。止,我的理解是比较初级的
定,所谓的“心一境性”,就是内道外道共通的欲界定。而在这个止的基础上起“观”
,容易观的起来。直接就从观念头入手,一点止的功夫都没有,能够不跑掉,是件很不
容易的事。有了一定止的基础,就是心念调伏了一些,观照也就可以更锐利;而不是说就
成木头了。
在我看,这些较禅宗的看话头,还是要粗糙一些的。
止、观都是方法。对于易散乱的众生,由止入手,是按部就班;由观入手,也是以毒攻
毒。而且人家修止法的,后面也不见得没观;修观法的,
q****u
发帖数: 1421
3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释万行--止观与入定
http://www.donghuasi.org/?tid-98/
跑完香有什么感觉?身上有没有发热?若没有,那说明时间对你们来说还不够。如
果跑好了,会有暖流从脚底产生,腿也不那么僵硬,坐下来容易静,散乱的心很容
易收回来。如果跑重了,身体疲劳了,思维也缓慢了,容易入睡。一个人之所以杂
念多,就是因为精力太充沛,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如果一个人太疲劳了,躺在
床上什么杂念也产生不起来,很容易入睡。
为什么禅堂里静坐的人饮食特别少?一是为了对治昏沉,二是为了对治杂念。当一
个人杂念不产生了,你们说在这个时候,将是一种什么境界?怎么用功?也许你会
说:我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佛门里常用的一个字叫“参”。那么今天你们就参,没
有杂念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怎么做?有了杂念当怎么处置它?我对治它的办法
,就是不迎、不拒、不跟随。
那么延伸一句,不迎、不拒、不跟随,这时的你,又在干什么?这又是一个问题!
打坐的时候,不是不让想东西,而是不叫你胡思乱想。如果打坐的时候什么也不想
,一个个傻乎乎的像木头一样,那怎么开智慧呢?如果在静坐的过程中不想的话,
你坐100年也不会开智慧!
佛门中有个用语叫止观。...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看几段马哈西禅师说的
>在我看,这些较禅宗的看话头,还是要粗糙一些的。
我所知道的看话头,是典型的止禅。
>止、观都是方法。对于易散乱的众生,由止入手,是按部就班;由观入手,也是以毒攻
>毒。而且人家修止法的,后面也不见得没观;修观法的,当然也可以摄止。只因自己搞
观怎么能说是以以毒攻毒?这说明你恐怕根本不懂观是什么。
修止法的,当然未必没观,但关键在于,他是否懂怎么观,是否懂怎么出定,这些都极
其细节。
根据我的观察和判断,大乘里面,几乎90%修行人完全弄错。误把止禅里面的观,当成
所谓的止观双运,更把定中境界当成开悟。大乘里面,看不到很纯粹的四念处观禅修法。
如果有,也就六祖说的无念,无住,无相的禅法非常像,但是后期演变成看话头,包括
什么所谓的禅净双修,这些已经出问题。
>了就说别人的止法不对没有意义。
一定要明辨清楚,否则只会走错路。关于止和观,止禅和观禅,这是修行极其重要的基
础,必须要清楚。
》这些大师说修观的时候要从定里出来,不是说就不要修定了。两个概念。
我并无否定说不能修禅定,我说的是四禅八定是未必需要的,如果要修观,必须从四禅
八定当中出定才可以。
而我说的修观所产生的刹那定,和四禅八定
r******4
发帖数: 178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看几段马哈西禅师说的

天台的止观双运我还没有认真看过,暂时不好评价。
止有两种止,观,有两种观,如果是四禅八定的止和四禅八定的观,这种所谓的止观双
运则是不能解脱的。
观念头来来去去,变化,这个像我说的观禅,但是未必,关键要看当中到底出怎么个观
法。
我说的观禅是密集的对每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所缘)都要进行识别觉知,而不是观
到念头的起起伏伏。(念头起起伏伏整体成为所缘)
另外,在观思想念头的时候,对于身体的疼痛,外界的声音等等,都是要进行观察识别
的,而绝不能忽略拒绝。
禅宗的观心法门有点像观禅,但是细节程度要比上座部佛教的差距很大。
说止是比较初级的定是大错误,这说明你没弄懂什么是止禅,什么是观禅,甚至不了解
止和观到底是什么。所谓止观双运更是弄错。
止,四禅八定里面的最高定,非想非非想定,都是止,怎么能说初级?
在止的基础上起观,一定是要从四禅八定当中出来,这个时候起的观,才是正观。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明点与脉气
密宗之明点与脉气,在密宗中之地位极为重要;其所以重要之故,乃因其与密宗
之禅定、临终迁识、双身修法之成佛修行法道、证得果位……等,皆息息相关;下自凡
夫地,上至“佛果”之修证,悉以明点及脉气而贯串之,是故明点与脉气在密宗之修行
法门中,占有极为重要之地位。
明点、脉气、无上瑜伽双身修法,此三者乃是后期密宗修行法门之根本,密宗说之
为“佛教禅定”,三者之关系极为紧密。一般而言,密宗行者必须修成明点与脉气之后
,方有资格接受乐空双运(男女双身修法)之秘密灌顶,以及其后之真修双身法;是故明
点与脉气,是密宗行者入门修学“即身成佛”法门之必修课程。有师云:
“吾人之命在中脉之内,此脉处脊骨之中,外白内红;脉上有疙疸(有时称为“和
和”),其状如蛇吞蛋后所有之现象,蛇身宛比中脉,蛋喻疙疸。此种疙疸有三,以丹
田火焚之:犹如夫妇媾合、一切脉中之气聚于密处、将出精时之甚乐样子;当精将出未
出之际,急念拨雌,将精关闭住,其精不出身体,日强而又极乐。能如此做者方可修,
若不能将精关闭住,万不可修。因精一泄,则悉地全去,前功囊弃,故只有聪明之人可
修。”
密宗中人大多主张须有脉气与明点之功夫圆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是较量长短
内容应该就是从天台宗开始讲起,不过在讲之前还是一样,我们一定要很谨慎地
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讲这部分章节,乃至于我们在学这部分章节的时候,秉持的概念
应该是怎么样呢?第一个就是,我们谈到了独立宗派,乃至于说以单一的一经一论当作
立宗的根本的时候,我们在谈到这些的缺失的时候,我们的心态上不是为了要较量长短
乃至于诋毁先贤;我们最主要是应该是要体会古圣先贤用他一生修行淬炼出来、所呈现
给我们看的修行的历程,我们应该是要从里面学到对我们自己的修行有助益的事情。因
为在佛门修行,真正在乎的其实是生死大事。所以我们不是要用来较量长短,也不是要
用这些事迹来沽名钓誉,都不是。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复到每一个人的生死大事,这
个才是真正缅怀先人的方式。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在每一个讲次里面,我们都会不断的
提醒大家。就是说这个讲次最重要的用意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不应该再去单独再去
立宗派,实际上应该是要全面性的修证佛法。所以在开讲之前的话,都一定要先提醒大
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天台宗。天台宗也跟前面我们所看到的三论宗一样,它都极为尊
崇 龙树,所以甚至有人把 龙树菩萨把祂列为是天台的高祖。当...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ZT呼吸止观禅的差别
☆─────────────────────────────────────☆
runsun04 (runsun) 于 (Fri Jan 23 09:29:28 2009) 提到:
这篇文章是我刚看到的,是明法比丘介绍止禅的观呼吸,和观禅的观呼吸的区别,讲的
也很清楚,他和我前面说也基本一致,另外关于在观呼吸是对于出现其他身心现象应该
如何处理,也是说得清清楚楚。
这再次印证我前面的一些观点。
==========
1代表奢摩他 (止禅)观呼吸
1代表毘婆舍那 (观禅)观呼吸
呼吸止禅1. 以呼吸的气息--触到鼻端(p呼吸止禅rimukkh呼吸止禅,鼻子下面,上嘴唇
上面)触点上的气息,为专注的目标。
呼吸观禅1.以呼吸的「触」(photth呼吸止禅呼吸观禅呼吸观禅呼吸止禅;ph呼吸止禅
ss呼吸止禅﹐触=地+火+风)--碰触到鼻端上的皮肤,为专注的目标。
q****u
发帖数: 1421
4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
rainbowcc (去嗔师太cece) 于 (Fri Apr 8 23:06:43 2011, 美东) 提到:
4/1/11
没打坐/修心/观照。
4/2/11
同上。
4/3/11
同上。
4/4/11 周一
打坐:1小时
跑步:2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记录:
新工作虽然基本适应了,生活中也有不少值得开心得事情,但身心仍无法轻安,心态有
细微的压力/焦虑。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看到初升的太阳和广袤的天空,提醒自己,修
心比工作重要多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比修心更重要了。虽然我。。。。。,可仍然充满
缺乏感和不安全感,深深地感到缺乏/不饱足/不轻安,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况且,
除了修心,还有什么好玩/有意思/有兴趣的么?修心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意义的高度了。
可是一进公司,这些提醒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就沉陷进工作中去了,完全无法观照,连
观照的想法都不曾升起过。唉。
晚上回来,跑步练舞淋浴,然后,散盘,设置闹钟1小时。试图观照,很难观照,思绪
被工作粘连,很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纠着粘着,...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716
47
说说我的观点/猜想.
对于问题1和2, 我猜想, "止"和"观"有相同的神经认知机制, 对应到禅修的实践上, 就
是两者的共同点, 活在当下,或者关注于当下(current moment). 这个有点象是禅修实
践中关于"正念"的核心思想.
对于3, 4, 我不知道.
对于问题5, 这个心到底指什么, 理论上还是模糊的. 这其实和人的"意识"这个概念可
以紧密类比. 意识可以为任何一个普通人所体验和实际知道, 但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客观
对应. 既然这是个开放的问题, 话就只能说到此. 我相信, 心或者意识, 有对应的神经
学(物质)基础. 不过现在的科学还没有揭示它.
6, 关于"心路历程", 我相信, 现代神经生理/心理学,神经认知学和相关的其他学科已
经给出了线索. 简言概之, 应该就是一系列的外部/内部刺激(input/stimuli), 引发的
反应(output/response, 比如记忆, 联想, 预期, 模式匹配, 概念抽象, 等等), 而这
些输出可以作为反馈刺激, 也可以作为下一级处理的输入刺激, 如此连续不断的发生.
这些个假想, 可以和问题1, 2联系起来, 解释...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716
48
说说我的观点/猜想.
对于问题1和2, 我猜想, "止"和"观"有相同的神经认知机制, 对应到禅修的实践上, 就
是两者的共同点, 活在当下,或者关注于当下(current moment). 这个有点象是禅修实
践中关于"正念"的核心思想.
对于3, 4, 我不知道.
对于问题5, 这个心到底指什么, 理论上还是模糊的. 这其实和人的"意识"这个概念可
以紧密类比. 意识可以为任何一个普通人所体验和实际知道, 但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客观
对应. 既然这是个开放的问题, 话就只能说到此. 我相信, 心或者意识, 有对应的神经
学(物质)基础. 不过现在的科学还没有揭示它.
6, 关于"心路历程", 我相信, 现代神经生理/心理学,神经认知学和相关的其他学科已
经给出了线索. 简言概之, 应该就是一系列的外部/内部刺激(input/stimuli), 引发的
反应(output/response, 比如记忆, 联想, 预期, 模式匹配, 概念抽象, 等等), 而这
些输出可以作为反馈刺激, 也可以作为下一级处理的输入刺激, 如此连续不断的发生.
这些个假想, 可以和问题1, 2联系起来, 解释...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bravery和J讨论合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bravery和J讨论合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9 22:09:40 2014, 美东)
发信人: upp (垂手入流水 将心付长河), 信区: Buddha
标 题: 2012年venusfire合集至4月初(bravery禅坐体验以前)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May 22 04:46:24 2012), 站内
Venusfire 言论汇集
一 主题探讨
1.bravery系列
-----------------------------------------------------------------
发信人: venusfire (J星 【一灯】), 信区: Buddha
标 题: Re: 决定论、自由意志、量子理论、平行宇宙:世界取决于观察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9 13:27:36 2012), 站内
你说的很对。方向对。
这就是止观不二。
但你说的细节是错的。...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五教止观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
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    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
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第一法有我无门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
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为众生著我者。说界分别观。众生从无始
已来。执身为一。计我我所。然计我有二种。一即身执我。二离身执我。言离身执我者
。谓外道计身内别有神我者是也。广如经论中破。于此不更繁文。言即身执我者。执我
如来慈悲为破此病故。都开四药以治四病。其中别门各有药病。具如后释。言四病者。
一执身为一我。二执四大。三执五阴。四执十二入。言四药者。一色心两法。二四大五
阴。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释。若众生执身为一我而成病者。即说色心二法为药
。亦云。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为一我耶。众生闻此遂即转执色心为实成病。即为开
一色即为开一心。色为四色。即四大是也。开一心为四心。即五阴中四阴是也。此乃是
四色四心。云何但执一色一心为一我耶。众生又即转执四色四心成病。佛即为合四大为
一色。即五阴中色阴是也。合四心为一心。即...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