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正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2
发帖数: 162
1
伊拉克战争——刀兵劫——杀生的因果
佛教界的祈祷(贝诺仁波切、净空法师)
版主注:受一网友的提醒,鉴于眼下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末学搜索了有关战争
(刀兵劫)的前因后果的佛学论述。这篇文章是李炳南老居士讲述的,李老已经于1986
年离我们而去,他的遗著仍然开示着我们。
千百年来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听屠门夜半声
李炳南老居士讲 林看治居士笔记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
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
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 真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
如刀兵灾祸,真是一言难尽。
甲、刀兵来源
我们大家要明白,这些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凡事不离因果,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
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关系,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可是有一部份人,不相
信万法皆有因果之说,因为他没有研究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既然不信因果
,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且请你说说看!好,我们就来追求到底,看看刀兵劫的原因
是什么?
一、凡智知...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同行回mirrorjj: 学生物和信佛
发信人: wuyu (1234567),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同行回mirrorjj: 学生物和信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4 12:39:52 2013, 美东)
心)就看到缘
学生物当然可以修习佛法
目前做什么事,靠什么谋生,这是世间因缘,也没办法,
要有办法,多数人也不愿杀生。
世间事,若是你无奈的,你的岗位上必须执行的任务,那就不是你的重点。
你的重点是,你在世间无奈的事中,能做到什么?
能做到的,就如你所说,时刻观察当下身心的变化,和背后的动机;看到动机(起心)
也就是,当你执刀的时候,随时保持正念正知,
内观,六根触六尘,不起贪嗔,
杀生,不是因为你狠毒的杀心。
若是失去正念正知,可能你会掉悔,也就是散乱心一起,开始悔恨,
---- 我为什么杀生,为什么杀生,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这就不好。
然后,可能,掉悔会变成天天纠缠你,时时刻刻纠缠你,
好听ㄧ点叫慈悲。 其实是掉悔 ----------- 你就完蛋了
没接触佛法还好,一接触就天天烦恼,天天被纠缠,大步迈向----完蛋
不该变成这样。
事后念经超度?
也可以,你的心若能...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科学直击】直观的“无我”
科学和佛法相付相成, 能从科学更为迅速的了解佛法, 就是正道
谈什么“其他的智慧内见,科学还没有证明。”
那就是顾左右而言他了
不必依靠科学, 也能了解真相
听起来似乎是对的,可说不定也是关了一扇门。
我实话实说,
打坐禅修,这些都可以清楚的领会到。非常同意
不过(真领悟到, 和你觉得你领悟到了是两回事)
视频对我的启发就是, 佛陀的教导就是增强意识, 消磨不好的潜意识
连行走和身体的动作, 吃法和大小便都要正知于行为者
【杂阿含经】第1028经
。。。
云何正智。谓比丘若来若去。正知而住。瞻视观察。屈申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
.卧.眠.觉。乃至五十.六十。依语默正智行。比丘。是名正智。。。。
庄春江译文
比丘們!比丘如何有正知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在前進、後退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
前視、後視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肢體]曲伸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穿]衣、持闩c大
衣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飲、食、嚼、嚐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大小便動作時是正知於
行為者;在行、住、坐、臥、清醒、語、默時是正知於行為者,比丘們!這樣,比丘有
正知。
我就是“依靠”了科学, 了解了经文的深意,我觉得这样挺好
t******g
发帖数: 17520
4
5戒, 8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这是基本大家似乎都能遵守的, 但是三学(戒定慧)中的 “戒” (Sila)
就不止这些了。 三学中的戒是指八正道中的, 正语, 正业, 正命。
【其他是慧(正見、正思惟),定(正精進、正念、正定)】
而正语, wiki 上是这么说的
又作正言、諦語。指純正淨善的語言,合乎佛法的言論。也就是不妄語(说谎,五戒之
一)、不慢語、不惡語、不謗語、不綺語、不暴語,遠離一切戲論[20]。
------------------------------------------------------------------
[20]《巴利大藏经·长部》(卷22《大念处经》):“諸比庫,什麼是正語呢?離妄語
、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諸比庫,這稱為正語。”
------------------------------------------------------------------
正语的特征为,適時、真實、柔和、有益、慈愛而語[21]。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因的真实义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他相换修法 - 济 群法师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缚结,成了须陀洹。二果就是薄贪嗔痴,就是二果。接下来三果,就是断了五下分结,
成了阿那含。接下来四果,就是断了五上分结成为阿罗汉。
首先我们就要略谈初果,初果所断的是什么?初果所断就是我见(身见)、疑见、
戒禁取见。其中我见也叫作身见,也就是说这个断我见,它是观察五阴十八界里面的识
阴不是真实我,既然不是真实我,他就把它断除。然后他也观察欲界这个色身,也是虚
妄的,也不是真实我;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把(欲界)我见身见断了。所以如果有人主
张:“我在就自在。”你就知道他是没有断我见。或者有人主张:“要把握自己,要掌
握自己。”你就知道他的我见没有断;如果他称为他已经证菩提,那就是大妄语。既然
把我见身见都断除了,他对这个就不怀疑,疑见就断了(于诸方大师不疑,是名断疑见
)。因为他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疑还是存在,所以就没有断疑。就是因为他已接受了
,就把疑见断了;因为断了,然后他去观察诸方大师:这位大师到底有没有断我见?这
位大师有没有断身见?他一一如实的了知以后,从此不再怀疑;也就是说他很清楚这大
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当今世界上确实是有很多人不信宗教,或是不信佛法,他们认为:所有宗教不管是佛教
、基督教或是伊斯兰教,都是假的、是迷信的,目的只是要人们拿钱出来供他们教徒们
自己使用而已,是欺骗人的行业。然而,宗教是否真的全部都只是骗人的东西呢?如果
我们以世间上的道理来说,说宗教是骗人的东西,那么科学与哲学当然更是骗人的东西
了;因为就科学来说,科学家们所提出来的定理定律,一开始,都是以假设的理论、大
胆的信念为基础,再去做进一步推论,一步接著一步的假设、研究与推测的,如此一来
,岂不是一开始就已经不是真实的事相了吗?一开始就已经是假设性的论说了。很有可
能在一百个、一千个假设里,才有一个最后证实是正确的理论,其他的九十九个假设,
都成为虚幻的想像、都成为了骗人的东西了;那么在哲学这一方面,又是如何的现象呢
?被称为科学之母的哲学,到了如今二十一世纪,则是走入了象牙塔的世界里,在那里
述说著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得懂的梦音呓语;更有人发出“哲学已死”的论调,来说明哲
学的当今无用论。如此看来,现代人所赖以生存的万能科学,原来是不实的假设所堆砌
的假象;现代人所信受的哲学亦只是一群一群不同的人,粉墨登场,在舞...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如来藏思想
经说∶阿罗汉有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意思是阿罗汉有四不坏信,四正勤
,恒住正念正知,成就正定,慧解脱。信力例子如下∶
杂阿含1135经
尔时、有四十天子,极妙之色,夜过晨朝,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尔时、世
尊告诸天子∶「善哉!善哉!诸天子!汝等成就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
就」。时(一)天子从座起,整衣服,稽首佛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成就于佛不
坏净,缘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天上」。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于法不坏净成就
,缘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天上」。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于僧不坏净成就,缘
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天上」。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于圣戒成就、缘此功德,
身坏命终,今生天上」。时四十天子,各于佛前,自记说须陀洹果已,即没不现。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24.html
请先指出宗镜录那段如何包括十力,再举例。
杂阿含684经
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种种别异」?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
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五章 修行的障碍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2:18  点击:148
第五章修行的障碍
十种障碍
住所家利养 ,众与业第五 ,旅行亲戚病 ,读书神变十。《清净道论.第三章.第29段》
障碍有两类:一类是比较外在的,即所谓的十种障碍;另一类是较为内在的,即所谓的
五盖。先,修行者应当破除十种障碍。以下十种障碍的陈述乃改编自《清凈道论》,只
是第十种(神变)另加了一些适合初学者的解释。《清净道论》的陈述是以出家修行者
为例所做的解释,在家修行者的情况可以据理类推。这十种障碍对有些人是障碍,对有
些人则不成障碍。前者
在修行时应以少事为妙,后者则能因不执取而不被障碍所束缚。
(一)住所1. 这并非对一切人都是障碍。对于热心从事于装修建筑等事的人,或在自
己的住所里喜好积储很多物品的人才是障碍。2. 有些人会因种种原因而对自己的住所
有种种的期望,并对住所的一切非常执取,对这样的人而言,住所自然成为障碍。
(二)家1. 「施主的家幸福,我也幸福」,如果像这样子和施主相亲相伴而住,对于
这样的人,家则成为障碍。2. 对于有些人,即使与父母亲同住,...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正见?
杂阿含78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邪、有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邪?谓∶邪见、……乃至邪定。
何等为正?谓∶正见、……乃至正定。
何等为正见?谓∶说有施,有说,有斋;有善行,有恶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相应部45相应8经/解析经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八支圣道,并解析它,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而,比丘们!什么是八支圣道呢?即∶正见……(中略)正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见?比丘们!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导向苦灭道迹之智,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784.htm
南北传的对应经,为什么正见有不同的内容呢?
因为北传此经说的是世间正见,南传说的是出世间正见-四圣谛。试以阿含经来解释阿含经∶
ht...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五蕴说的安立,由「四识住」而来。佛常说有情由四识住,四识住即是有情的情识,在
色上贪著──住,或于情绪上、认识上、意志上起贪著,执我执我所,所以系缚而流转
生死。如离此四而不再贪著,即「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盘」
(杂含卷三·六四经)。综合此四识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蕴,这即是有情的一切。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read/database=yinshun&bo
杂阿含1175经[正闻本393经/佛光本269经](六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处坐禅,作是思惟∶
「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作是念已,诣诸比丘,语诸比丘言∶
「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令见清净?」
比丘答言∶
「尊者!于六触入处集、{集灭}[灭、味]、患、离如实正知,比丘作如是知、如是
见者,得见清净。」
是比丘闻彼比丘记说,心不欢喜,复诣余比丘所,问彼比丘言∶
「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彼比丘答言∶
「于六界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如是,比丘如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4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危机意识的喇嘛教
索徒等喇嘛教徒实际等同于“主张一念不生时即是成佛”的六识论常见者,落于外
道恶见断常二见之中。当年错悟的卧轮禅师亦宣说“对境心不起”同类恶见,已遭六祖
惠能破斥。诚如 克勤祖师所云:“若向脚跟下,一念不生全体显露,则净裸裸、活鱍
鱍。”祖师的意思,并不是说意识一念不生时,即是空性真心的显见,而是说当意识练
到一念不生时(编案:其实是净念相继),在这个参禅的关头时节,福德因缘成熟的学
人,便能够在一念相应之下,证得那个本来就一念不生而非修行后才一念不生的第八识
真如,是现观与五蕴自己相随自在的真如心第八识;一见之时即是全见,全体显露而不
是只见牛尾才见牛后腿那样一分分逐渐看见全体,所以一见之下更无拖泥带水,当下现
证全体真心净裸裸、活鱍鱍,是第八识真如心本来就没有任何贪瞋而自性清净、不假修
行,也是时时刻刻运行不断而“活鱍鱍”的,不是想象之法,所以才一见之下就看见第
八识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万德庄严,这不是落在意识境界中可以思惟而知或模仿得来
的。
所以,祖师说:“傥或思量拟议即没交涉,所以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即名为佛。”
倘能于意识一念不生时,意识前际断时,一念相应,得证...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31
16
是谁计划了《旧金山共识》及归正宗派和谐控制教会计划?
本来已准备关闭博客,有网友发消息来讨论和猜测是谁计划了《旧金山共识》及归正宗
派和谐控制计划?这个问题本人已长时间的思考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旧金山共识》
及归正宗派和谐控制教会计划肯定不是出自 神的,相反曝光这个计划,毕如曝光远志明
强奸案和唐崇荣同性恋案却是出自 神的手,是 神在洁净教会,一个简单的支持理由是
:谁会知道远志明会强奸柴玲,除了当事俩人,外人不可能知道,是没办法计划知道的
。对信主的人来说,这一点已足够了,不管谁在计划,其最终一定是出自撒但的!
弗 6:12
因 我 们 并 不 是 与 属 血 气 的 争 战 , 乃 是 与 那 些 执 政 的 , 掌 权
的 , 管 辖 这 幽 暗 世 界 的 , 以 及 天 空 属 灵 气 的 恶 魔 争 战 。 (
两 争 战 原 文 都 作 摔 跤 )
但网友有好奇心,本人就再花点时间来猜测和讨论这个问题,没太多理由,仅供参考,
那些自高自大的人士请滚远点,这不是写给你们看的,只写给感兴趣的网友的,感兴趣
的网友请在下面跟贴,注意避开敏感字,用代称是可以的。
这个问题我也思...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中舍利弗以知善不善根、知食、知四圣谛、知十二支缘起、知漏等十六项目及知其集、灭、道,来解释有关概念正见所理解、经验知见所洞澈的缘起法则。每一个项目都以简要与详细两种方式加以说明,所以说《正见经》是所有巴利五尼柯耶中,唯一各以32种情况解释四圣谛与阿罗汉境界的一部经典。
《正见经》的内容架构
《正见经》是属于法义问答的毘陀罗体裁,因此经里每一问答,必有领解赞叹的定型句,相对的汉译《杂阿含·344经》(《大正藏》卷2·页94)却完全没有领解赞叹的定型文句,如此就与一般的问答没有什么差别。了解毘陀罗的体裁形式之后,就可以清楚《正见经》的内容架构。
首先,舍利弗提出要具足何种正见,才能对法产生不坏净信且悟入正法。舍利弗自问自答后,比丘们欢喜、赞叹之外,再问舍利弗是否还有其他获得正见的方法,如此共问了十五次。
舍利弗解说的十六个方法可以「世间正见」与「出世间正见」的获得来了解。知「善不善」、知「食」属于世间正见的解释;「四圣谛」、「十二支缘起」与「漏」则是出世间正见的说明。下图说明本经的架构。
a**u
发帖数: 8107
18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1:57:46 2010, 美东) 提到:
请教各位大虾,想为老人祈寿祈福,应该诵哪部经,或者那部书可以为老人增寿免病日
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恳请有道之人指点,谢谢。
☆─────────────────────────────────────☆
bigfool (fool) 于 (Wed May 19 13:14:53 2010, 美东) 提到:
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心经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
fishrice (fish.rice) 于 (Wed May 19 13:18:28 2010, 美东) 提到:
哪位高人能讲讲念经发生作用的机理么?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4:02:14 2010, 美东) 提到:
谢谢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西藏白教第二十四代上师白莲花造
藏德客齐达瓦桑杜喇嘛译
英美国伊文思温博士校释
三密弟子光明心译汉
敬礼顶礼宝贵白系历代上师
所造文体为方便凡俗连续之能知,使之面对圣智故,此中阐明修法引导,名曰俱生
大手印。计分为三:一 入门教言。 二 本文要义。 三 结述。
一 入门教言
(一) 世间教言
具如他处所明。
(二) 出世教言
1 归依发心与上师相应
以归依,发心,及与上师相应为发端。
2 七支禅坐
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备此,双足应作
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颚紧压喉结,
舌抵上颚。心流常随感觉而起,以感于外物者为甚,是以目勿转瞬,或勿迁动,唯应注
视一处,约当于五英尺有半之距离。上乘七支禅坐,名曰毗卢遮那七法,亦即了解心物
过程之七法。所谓调整身体以深入禅定之五重法式,即由此成立。
3 七支禅坐之果
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分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
,普及全身。屈颈调节出息。 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如是五种气流,
既入中脉,专司其他机能之气流,同时亦...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0
自 序
──寫於第一版向全球發行之際
龍樹大師在《中論·觀因緣品第一》中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
因,是故知無生。」從佛法的勝義諦上說,一切法無生;不過,從世俗諦上說,則一切
法分明。凡事之興,必有因緣;本書之作,勢在必然。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印順法師的著作《般若經講記》。由於這部著作主要是
解釋《金剛經》的,而眾所週知的是,《金剛經》在中國佛教乃至民間皆有相當廣泛的
流傳,人們都認為《金剛經》的語言十分優美、思想非常深邃。然而無比遺憾,我對印
順法師的《般若經講記》讀之再三?始終感受不到佛法的氣息,所以就乾脆不看印順法
師的書了。幾年後,我意外地與大陸佛學家胡曉光先生相識,可謂一見如故,彼此就佛
法問題作了深入的長談。我們對印順法師的一致看法是:印順法師的思維過於簡單,與
無比深刻、嚴謹的佛法思維很不相稱。事隔多年,如今在海外,接觸印順法師著作的機
會無形中增加了許多。然而令我無比吃驚的是:印順法師的著作中居然大量存在違背佛
法的論斷,和對佛法的種種曲解,這是我以前從未料到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
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臺灣的佛教。因為,從佛教...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
blueblue66 (蓝蓝) 于 (Fri Aug 24 11:22:26 2012, 美东) 提到:
谤密宗是不能往生的,谤法在一切罪中,最难清净。
释迦牟尼佛谤法,用七年日夜忏悔来清净罪障。
弘一法师谤密宗,用半生来忏悔。
印光大师谈密宗时说过: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
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1、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的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谈密宗
弘一大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对密宗的赞叹和对过去疑议密宗的忏悔
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
“大乘各宗中,此宗(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
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
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上。斯宗以《大日经》、《金
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
,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英雄的旅程 - Joseph Campbell
中部26经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们!
我这么想∶『这位阿拉勒-葛拉么是贤智者、聪明者、有智慧者、长时间少尘垢之类者
,让我第一个教导阿拉勒-葛拉么法,他将迅速地了知此法。』比丘们!那时,诸天来
见我后,这么说∶『大德!阿拉勒-葛拉么已死七天了。』而我的智与见生起∶『阿拉
勒-葛拉么已死七天了。』比丘们!我这么想∶『阿拉勒-葛拉么是大损失者,因为,如
果他听闻此法,他能迅速地了知。』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
们!我这么想∶『这位巫大葛-辣么之子是贤智者、聪明者、有智慧者、长时间少尘垢
之类者,让我第一个教导巫大葛-辣么之子法,他将迅速地了知此法。』比丘们!那时
,诸天来见我后,这么说∶『大德!巫大葛-辣么之子昨晚已死了。』而我的智与见生
起∶『巫大葛-辣么之子昨晚已死了。』比丘们!我这么想∶『巫大葛-辣么之子是大损
失者,因为,如果他听闻此法,他能迅速地了知。』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
们!我这么想∶『[那]群五比丘们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 阅读全帖
p*********h
发帖数: 9
23
特意注册一个帐号回复lz,芝加哥的雷藏寺千万不要去,这个是“蓮生活佛盧勝彥”搞
出来的“真佛宗”的道场,但盧勝彥是个大骗子,经常在出版的书中夸耀自己有多厉害
怎么怎么样的。
----------------------如何是说法师,-----------------------
所谓法师,是指那些能够引导众生如实地认知五蕴是生灭法,是忧患法,是有漏法,是
无常,是苦,是非我。从而使众生升起缘起无我的正见,远离对五蕴的贪爱、执取、玩
味、灭尽贪、嗔、痴等烦恼习性,获得究竟的解脱。佛陀说:这样的人“是名法师,是
名如来所说法师。”
有一次,佛陀对一位比丘说道:“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
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
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二六经》
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
、灭尽,是名说法师。”——《杂阿含二九经》
-----------------转载“如何辨别真正的善知识”---------------------
在佛教里,绝对不...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三股繩
Three Strands of a Rope
1959年8月19日
如果你從來不曾作過禅定,那麽只需了解這兩個簡易原則。(1)想著佛陀的品質。(2)把
它們帶入你的內心。這個意思是,要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不要忘記
它,不要讓自己受幹擾。
不忘記呼吸的意思是,始終對出入呼吸有念住。不受幹擾的意思是,不要抓住任何其它
事去想。如果心念集中,但你在想其它事,那不叫正定。你的念住必須保持在工作範圍
裏,換句話說,要意守呼吸。
不要對呼吸施以壓力、使它緊繃、或者屏住呼吸。要讓呼吸自在、舒適地流動,好比你
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棉墊上。如果不是扔下或者按下,它不會壓扁開裂。這樣你的禅定
進展就順利。
呼吸是一件事,念住是另一回事,你的覺知又是一回事。你必須把這三件事擰在一起,
不讓它們相互分開。換句話說,你的覺知必須隨著念住,想著呼吸。你的覺知與念住,
同時又必須守著呼吸。只有那時你才可以說,這些是禅定的因素。
當你把這三件事擰成一股繩時,要把覺知集中在觀察出入呼吸上,看它是不是舒適,是
闊展還是有限制、是寬還是窄。哪種方式感覺舒適,就繼續那樣呼吸。如果不舒服,要
不停地改變...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三股繩
Three Strands of a Rope
1959年8月19日
如果你從來不曾作過禅定,那麽只需了解這兩個簡易原則。(1)想著佛陀的品質。(2)把
它們帶入你的內心。這個意思是,要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不要忘記
它,不要讓自己受幹擾。
不忘記呼吸的意思是,始終對出入呼吸有念住。不受幹擾的意思是,不要抓住任何其它
事去想。如果心念集中,但你在想其它事,那不叫正定。你的念住必須保持在工作範圍
裏,換句話說,要意守呼吸。
不要對呼吸施以壓力、使它緊繃、或者屏住呼吸。要讓呼吸自在、舒適地流動,好比你
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棉墊上。如果不是扔下或者按下,它不會壓扁開裂。這樣你的禅定
進展就順利。
呼吸是一件事,念住是另一回事,你的覺知又是一回事。你必須把這三件事擰在一起,
不讓它們相互分開。換句話說,你的覺知必須隨著念住,想著呼吸。你的覺知與念住,
同時又必須守著呼吸。只有那時你才可以說,這些是禅定的因素。
當你把這三件事擰成一股繩時,要把覺知集中在觀察出入呼吸上,看它是不是舒適,是
闊展還是有限制、是寬還是窄。哪種方式感覺舒適,就繼續那樣呼吸。如果不舒服,要
不停地改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
众生本来就颠倒,喜欢有境界的神通法门,不喜欢本来就没有境界的智慧法门;
因此当然要将神通加以详细说明。
世俗所谓的神通,乃三界中众生意识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个佛菩提道上虽然
也属于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个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佛弟子们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但是绝大
部分菩萨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门用心,也就是在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用心
;因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没有境界、属于无为法的智慧法门,而不是有境界、属于有
为法的神通。基于如此,分三点来加以说明。
首先要谈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而意识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依附意识而有的神通当然更是虚妄法。为什么意识是被生的法,
是生灭法,当然要加以探讨,以免被恶知识误导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
、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
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好修学哪一宗
最好修学哪一宗(上)?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所以才
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
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
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
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
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
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
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著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
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一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
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
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
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
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31
28
揭露华人基督教强奸犯远志明的《旧金山共识》团伙和归正宗派和谐控制计划
“我爱阿朱阿紫”精选文集
(有关《旧金山共识》团伙和归正宗派和谐控制计划)
强奸惯犯远志明这个泥菩萨垮了,归正宗派大佬同性恋者唐崇荣这个金菩萨还会远么?
不管是远志明,还是生命季刊,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动;
不管是王志勇,还是王一乐的《网络使团》,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动;
不管是‘“大陆”基督徒论’,还是国安林刚的“教会”,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
动;
不管是远志明的同伙王怡,还是秋雨之福“教会”,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动;
不管是赵晓,还是死顶唐崇荣的陈鹆,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动;
不管是网络,还是海外华人教会还是大陆家教,都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和谐运动;

台湾教会几乎都传遍了;
印尼的一整版报纸已登了;
大马教会也知道了;
郑哲民牧师也发了一封信了;
台北市的Lucy姐妹心都碎了:
唐师母的泪都流干了;

唐崇荣在搞同性恋!
唐崇荣在搞同性恋!!
唐崇荣在搞同性恋!!!
...
我不知道!!!
我不晓得!!
I don't know!
I don't care.
唐迷在回答;
...
强奸惯犯...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31
29
华人基督教强奸犯远志明的《旧金山共识》团伙和归正宗派和谐控制计划
快看,不然强奸犯远志明的同伙举报后会被删除
“我爱阿朱阿紫”精选文集
(有关《旧金山共识》团伙和归正宗派和谐控制计划)
强奸惯犯远志明这个泥菩萨垮了,归正宗派大佬同性恋者唐崇荣这个金菩萨还会远么?
不管是远志明,还是生命季刊,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动;
不管是王志勇,还是王一乐的《网络使团》,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动;
不管是‘“大陆”基督徒论’,还是国安林刚的“教会”,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
动;
不管是远志明的同伙王怡,还是秋雨之福“教会”,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动;
不管是赵晓,还是死顶唐崇荣的陈鹆,背后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活动;
不管是网络,还是海外华人教会还是大陆家教,都有归正宗派的鬼影在和谐运动;

台湾教会几乎都传遍了;
印尼的一整版报纸已登了;
大马教会也知道了;
郑哲民牧师也发了一封信了;
台北市的Lucy姐妹心都碎了:
唐师母的泪都流干了;

唐崇荣在搞同性恋!
唐崇荣在搞同性恋!!
唐崇荣在搞同性恋!!!
...
我不知道!!!
我不晓得!!
I don't know!
I don't c...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31
30
你们弃绝了主却支持一个强奸犯!
--评海外华人基督教现状并对远大侠的粉丝们喊话
徒 3:14 你 们 弃 绝 了 那 圣 洁 公 义 者 , 反 求 着 释 放 一 个 凶 手 给
你 们 。
每次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就会想到怎么可能,海外华人基督徒可是精明能干的人,不
是读书出来的就是技术移民出来的,纵然是偷渡出来的人也是有想法人的人,没有一个
是傻子,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再差也有学士…偷渡出来的至少也是”壮士”!,怎么可能
上当受骗不信纯正的福音却去信掺假的“三鹿”牌“不信派”的假福音呢?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华人基督徒不但信了三自会“不信派”假福音,“爱”不离口,
不但要无敌(晓波刘)--和谐(志明远)--宽恕(玲柴)沾满圣徒血的掌权者!强奸了
你还要你和强奸犯和谐(http://blog.sina.com.cn/s/blog_de25a3e60101enh3.html),他们还把“不信派”的假福音发扬光大,写成了异端文件《旧金山共识》,并且妄想用这个"和谐信经"来统战海外基督徒,进而图谋控制整个华人,还吹捧出来了一个光芒四射的教会领袖—远大侠!可怜的几千参会基督糊徒和合伙作假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刘正教授论文《<易>、<老>相通初探》
《易》、《老》相通初探
《老子》一书为道学之祖,其后学称《老子》之术为“黄老之学”。史传黄帝尝作《归
藏》之易,然其人其事已不得详考。黄帝之陵尚在,却给人一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
地空余黄鹤楼”之感觉。《老子》成书则取法于《归藏》、《周易》二书,是论古已有
之。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一番,初浅之探,希求得到同道斧正。
一、老子尝传易理于孔子
史载先秦诸子治易者自孔子始。《论语·述而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又:《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
易》,韦编三绝。”是为明证。孔子于《易》精熟之极,乃至顺口引《易》以明事理。
《论语·子路篇》所载孔子援引《易·恒卦》“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一例可证。实则
孔子之前已有人尝研读《周易》,其学之形成咸与《易》相关。斯人即为老子,其学则
以尚柔、主静、贵无三论为主。《易》、《老》相通之论,前贤早有高论。然老子讲《
易》之语,史书无徵,似不可得而闻。本节试为述之。
《孔子家语·执辔篇》:“子贡问于孔子曰:‘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
偶,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是以至阴...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2
我知所信 ——反智与崇智的危机与出路
https://www.churchchina.org/no150501
文/陈已新
讲到教会中的反智主义与崇智主义危机,有的人不太关心,觉得这不是问题,有的人却
心有戚戚焉。因此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探讨,不是危言耸听,
无中生有;也不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心愿虽好,但真要着手的时候,却有一种既期
待,又无力之感。好像有很多重要的问题要想、要说,但又不知道如何捋出头绪,从何
说起。因此,还是不怕八股,按部就班,从理清概念说起,再追溯源流,找出其关键,
探讨其成因,寻找其出路,期待蒙主引导、赐恩和使用,既有益于自己,也能给看到的
人带来帮助。
什么是反智主义和崇智主义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也称为反理性主义,若简单概括来说,它有三种表
现,不见得同时出现,但有某种逻辑关联,一个是反理性,一个是反传统,一个是反神
学。
林慈信牧师对此有一些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反理性主义者,在神学上的“人论”方面
,会压抑理性,抬高“灵”或“直觉”。认为“理性”是不好的,“灵”才是好的。某
些圈子内流行着一种三元论...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学佛基本问题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契理契机。
(仅供参考)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选自《心声录》: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1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2011-08-22 21:01:21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203
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
,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一)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三)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四) 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 真觉路会归净土
(六) 觉路进程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
;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
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
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再发一些他的法语, 原来在我的俱乐部, 转过来再看一遍。。关于 修行, 中道,
正念, 苦, 灭苦, 以及正确的生活方式。。
* 修行的目标:
修行就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让它能平
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
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 苦:
世間充滿著什麼? 充滿著生、住、滅的事物, 執著就苦,
不執著就不苦。 哪個地方有執著,那兒就有束縛,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束縛,兩者同樣都會捆綁人。 所以, 如果有執著的話(即使是執
著善), 便是苦。
如果執著做一個好人,必然會有好人的苦,
正如同做一個壞人,必然會有壞人的苦一樣。
做好人,快樂嗎?做壞人,快樂嗎?
請好好想一想
* 中道
佛陀并不希望我们追从两边──欲求与耽溺於一边,恐惧、嗔怒另一边。他教导我们去
觉知愉悦。嗔怒、恐惧、不满足并非瑜伽之道,而是俗人之道...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35
发信人: Yisu (大头教主),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 阿姜查法师问答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8 09:13:05 2011, 美东)
再发一些他的法语, 原来在我的俱乐部, 转过来再看一遍。。关于 修行, 中道,
正念, 苦, 灭苦, 以及正确的生活方式。。
* 修行的目标:
修行就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让它能平
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
This is misleading.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
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 苦:
世間充滿著什麼? 充滿著生、住、滅的事物, 執著就苦,
不執著就不苦。 哪個地方有執著,那兒就有束縛,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束縛,兩者同樣都會捆綁人。 所以, 如果有執著的話(即使是執
著善), 便是苦。
-----...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责任续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7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是正遍知么? ZZ
DENG兄熟读《阿含》,引证确当,先转引如下:
“正遍知”是佛十号之一,“阿罗汉(应供)”亦是佛十号之一。被问到何者为佛,佛
陀曾说:“佛见过去世,如是见未来,亦见现在世,一切行起灭,明智所了知,所应修
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生者悉磨灭,远离息尘垢
,拔诸使刺本,等觉故名佛。”(《杂阿含经》一○○经)另外的场合,佛陀在般涅盘
前,又说:“阿难,我所说法,内外已讫,终不自称所见通达。……阿难,当自炽燃,
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长阿含经》卷二“游行
经”)
旧译“正遍知”,梵语“Samyaksambodhi”,音译曰三藐三菩提,用意译的话,旧译“
正遍知”不如新译确切,新译为“正等正觉”,也就是能导向不共一切世间、外道之究
竟解脱的正觉菩提。用于佛之称号,梵语“Samyaksambuddha”,音译三藐三佛陀,意
译为“正等正觉者”,意味佛陀是具足正等正觉之觉者。
从DENG兄的引证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佛之“正等正觉”,是觉悟了三世一切诸
行之生灭无常,从而断除烦恼、远离尘垢、止息轮回,佛陀也正是依此 “等觉故名佛
”...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D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0
http://www.jcedu.org/dispfile.php?id=1801
转这个作为我的忏悔, 于大家共勉
释普性
内容提要:六根是连接众生心识与外界的门户,众生之所以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
之中,就是因为六根的不清净,从无始以来的一切业报皆是由六根杂染所造成,比如眼
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而贪,是与瞋、
痴紧密相关联的。我们修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断除贪、瞋、痴“三毒”的过程,
而守护根门是断除贪、瞋、痴“三毒”、趋向解脱的根本门径。《杂阿含经》是原始佛
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本文就《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的有关守护根门的问题试加以探讨
,以便我们从守护自己的根门中体悟佛法的旨趣。
关键词:六根、六尘、守护根门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虚妄、颠倒的自我的作怪,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顺著自己
的爱好而选择自己的东西:眼喜欢见自己喜爱的颜色,耳喜欢听自己爱好的音乐,舌喜
欢尝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等等,不一而足。当现实生活不能满足自我无尽的要求时,我
们就会不断地起惑、造业,产生或大或小的诸多烦恼,正如印顺法师所言:“依佛法说
,有情的生死流转,世间的苦...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1
初禪中的「尋」與「伺」(上篇)
(朱倍賢教授2014.10.12skype開示)
構成禪那有五個內心的特質(五禪支): 尋、伺、 喜、樂,而第五個禪支有的經文是
漏掉,有的經文則寫「捨」或「心一境性」。從字面上比較容易了解後面三個禪支~喜
、樂、捨,前面兩個禪支「尋」跟「伺」,則是字義比較晦澀、不易了解,在歷史上有
比較多的爭議。好比說,在玄奘法師翻譯佛經之前,“vitakka”跟“vicāra” 這兩
個字是被翻譯成「尋」和「伺」,玄奘法師則將之譯為「覺」跟「觀」。
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是「初禪中的尋與伺」,透過了解這兩個禪支的內涵,就能夠了解初
禪的要領。
尋(vitakka) 與伺(vicāra) 起碼有三種定義
略加整理會發現當代教禪修的老師們對「尋」與「伺」的定義,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版
本。
《清淨道論》對「尋」與「伺」的定義
第一個定義來自《清淨道論》,也就是影響南傳佛教最深遠的一部論典。當今的南傳佛
教,許多禪修技巧跟理念與原始經典有大差距的,基本上都是受到這部論典的影響。所
以今天的探討課題之一,就是澄清因為《清淨道論》而流傳出來,一些實際上並不符合
歷史佛陀教說的教義。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潜行密用
传圣法师来文:
【自宋以来,诸多学人不尚古德之道德操履,却每以己之聪慧,对古德之言对机锋
,以识心一一解会了,便以为得,便在人前逞口快,卖弄机关。竟把祖师机锋转语当作
实语会、当作道理会、当作是非会,于是乎便去分别解说,定决古德之语句有道理没道
理,这个高、那个低,此人已悟,彼人错会等,却不知尽是阴差而阳错矣。却不知祖师
意,非在言句里,唯在当人“神会”!故志公曰:欲要通达祖师言,莫向心头安了义。
但,若心住于境,犹在文字言句中捕风捉影,又焉得“神会”乎?故知此事极难,若非
上根利器,夙具宿慧与久经锻炼者不能荷担。故自宋以来,诸大祖师观机而教人数十年
苦参公案者,非是无由也。绝不为人说破!亦不教人往了义教中会归,令人住于此理。
若住于此理者即成死汉,在宗门下毫无气息。】
有人问(法鼓山圣严法师):“洞山良价禅师在‘宝镜三昧’中提到‘潜行密用
,如愚如鲁’,是不是说一个人不张扬、不出头,默默的做事,就像是个愚鲁的人?在
现今社会中,这种人似乎不多了。”
(圣严法师)回答:“潜行密用的人,不让人发现他是众所认同的人物,也不在人
多的场合显示自己是个大修行人、是菩萨行者、是自利利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有二大问题
释印顺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说:佛法有二大问题:一是生死轮回问题,二是
涅槃解脱(成佛)问题。一切佛法,可说都是在这二大问题上作反复说明。如佛法而不
讲这二大问题,那就是变了质的佛法。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并非佛教特创的教义,印
度其他一般宗教中,十之八九也都讲到这个问题。1
注1 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304。
首先,在辨正之前要厘清的是,释印顺说佛法有二大问题,这是有语病的,因为佛
法从来都不会有问题,只有不解佛法错解经义的人才会说佛法有问题,或是在修学过程
之中对诸甚深法义弄不通时说自己仍有问题未解,但都不是佛法本身有问题。此篇评论
虽随顺释印顺之用语,但本质上应该说只有佛法的涅槃智慧才能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问
题。释印顺说佛法有二个大问题——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其实这二
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而且只触及三乘菩提的解脱道,还没有探求到佛菩提道,所
以与成佛无关;释印顺所言“生死轮回要如何解脱而得涅槃”的问题,他以为的这二个
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是一个问题?因为解脱道完成时就是涅槃解脱,就
没有生死轮回的问题了,所以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5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初心修悟要法——憨山大师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
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
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
,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
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
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
,识情为垢。若妄念清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
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
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
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
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搏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
。先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6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请...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7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48
当值遇生死关头时,总会让人强烈地想要寻求生命的意义,探索「生从何处来,死往何
处去」,找寻生命的出口。自己往日在罹患重病时,就曾经极端迫切地渴求,希望生命
中能够出现善知识来教导「人生真实的智慧」,至少让我知道「我的本来真面目」是什
么,这样就能让我死而无憾。但是在茫茫佛海中,又要如何寻觅?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
处!
由于深信《三世因果经》中所说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
是」。所以对于自己病重的身体,毅然决然摒除了友人所介绍的求卜问卦建议,欢欢喜
喜地接受一切境界,此时脑海中不时浮起曾经读过的一句话『当业报至时,非空、非海
中、非入山市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唯有忏悔力,才得以除灭』。相信唯有真
诚的忏悔,才能改变业力。所以在多年日夜不停地拜忏求悔之后,乃能在佛菩萨慈悲摄
受安排下,经友人介绍得以亲近『正觉』。但是首次见到平实居士身穿在家衣服,又让
我起了疑心:「这个人是在家人,我可以跟他学法吗?」,因为师父经常耳提面命教导
:「在家人是白衣,不可以白衣高座,不可以跟在家人学法。」
但因为求法若渴,也就暂且抛开师父的交待。当第一次到「正觉」讲堂试听平实居士的
...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前言:

禪宗的开悟明心之印证,必须经过三量的检验:也就是圣言量、比量、现量这三量来验
证。圣言量就是他的所悟必须符合 佛陀经典的开示和大菩萨论中的开示,乃至禪宗真
悟祖师的开示与公案,真悟者也必定能够理解。
然而其中不仅是智慧上的印证,开悟明心的菩萨必定也要先修行菩萨六度,要有菩
萨种性,也就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等六度的修行与功德。
在上一篇「禪宗的开悟明心是什麼意思?」的文章中,( http://www.chinafow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84358&extra=page%3D1 ) 我们提到开悟明心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有祂自己的功能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能生万法的体性,是真实与如如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体性,这些在经典上都有说明。而六祖大师在开悟明心时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证明开悟明心时必定要亲证如来藏的这些自性。
以下我们用「圣言量」(经典、论典和真悟祖师之开示)和「现量、比量」来说明开
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关于这颗心——事实上,它实在没有错。它本质上是清净的,且原本就是平静的,若不
平静,那是因为它跟着情绪走。真心与这些无关,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绪欺骗,
而变得平静或扰动。未受训练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让它陷入快乐、痛苦、愉
悦与忧伤之中。不过心的真实本质并没有那些东西。欢喜或悲伤不是心,它只是欺骗我
们的情绪,未经训练的心迷失后,就跟随着情绪而忘了自己。于是,我们便以为是自己
在沮丧、自在或其它等等。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
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修行就只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于其中迷失,
让它能平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希望获得佛法 必须培养心中的戒、定、慧
人们从许多来源听到佛法,例如不同的老师或比丘处。在一些例子中,“法”被以非常
广泛与模糊的字眼教导,以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其它例子里,它则以华丽的语
辞或...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