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正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正见?
杂阿含78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邪、有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邪?谓∶邪见、……乃至邪定。
何等为正?谓∶正见、……乃至正定。
何等为正见?谓∶说有施,有说,有斋;有善行,有恶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相应部45相应8经/解析经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八支圣道,并解析它,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而,比丘们!什么是八支圣道呢?即∶正见……(中略)正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见?比丘们!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导向苦灭道迹之智,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784.htm
南北传的对应经,为什么正见有不同的内容呢?
因为北传此经说的是世间正见,南传说的是出世间正见-四圣谛。试以阿含经来解释阿含经∶
ht...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
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
济群法师问(6):
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教各宗
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中观宗
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大乘显
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见,又
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索达吉堪布答:
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
行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
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
四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
对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
位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
因为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
密宗的不共正见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而且...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
索达吉堪布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佛法入门经典
舍利弗以证悟的智慧解释深广的四圣谛教义,他所留传下来的《正见经》,被后代南传比丘们视为佛陀教义入门经典。《正见经》如其经名,其主题就是正见,藉由经中对正见的分析,带领读者进入佛法的核心。
正见的重要性
正念的修习一向被视为佛陀教法的珍宝,但仍不足以有力地强调正念的修习;唯有以正见为依据和引导,正念才能成为有效的解脱方法。为了证实正见的重要性,佛陀将正见置于八正道之首,且以「黎明曙光是日出的前兆和迹象」譬喻正见是善法的先驱与前导。
正见的类别及内容
正见有世间正见和出世间正见。世间正见就是建立善恶、因果、业报与凡圣的观念,也称之为自业正见,我们由此了解自己得承受自己的善恶行为。除此认知外,还要了解善不善业的分别、善不善业的主要内容、以及善不善业的根源。
然而,自业正见仍无法导向解脱,尚需具足了知四圣谛的出世间正见。出世间的四圣谛正见有两个发展的阶段,一是随顺真理的正见(saccAnulomika- sammAdiTThi谛随顺见),这是与四圣谛相应的智慧,相信并接受四圣谛教法的原则,为概念性的正见。一是洞察真理的正见(saccapaTivedha-sammAdiTThi谛通
x*********o
发帖数: 208
6
索达吉堪布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依上文对《正见经》的架构有一认识后,本文将以表格方式摘要《正见经》的主要内容,俾使读者对此部经内容有一整体概念。(见下表)
本经主旨是在探讨拥有什么样的正见,可以使圣弟子对法具足正信(得四不坏信)而证悟涅盘。经文接著详细分析获得正见的方法。
经文以问答的方式逐一深入,探索获得正见的方法。经中所提的十六个方法可分为∶善/不善(根)、食、苦(四谛)、缘起(十二支和漏)等四类,对于每一个方法加以详细分析,先解释它是什么,再探讨它是如何生起的,什么情况可以消灭它,用什么方法来消灭。
《正见经》一开始先建立对世间善恶、业报的正见了解,再更进一步切入四谛、缘起的出世间正见。掌握「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缘起法则所建立的正见,即是在正观因缘法上更深刻体悟一切法的因缘有与因缘灭,生是老死的根源,生灭则老死灭,依此追溯即可了解缘起缘灭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到息苦的下手处。
正见是如实知见一切事物的真相,即是对四圣谛的苦谛当知当解,集谛当知当断,灭谛当知当证,道谛当知当修。而《正见经》中食、苦、缘起与漏的断灭之道,即是以正见为前导的八正道。由此可知,观察生命的实相与解脱生命的方法以正见为始,亦以正见为终,此
w**********h
发帖数: 3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见是众善之始
[正见是众善之始]
八正道的第一项是修习正确的知见,简称为正见。正见包括各种智慧或究竟了悟。如:
彻悟直接说明苦及苦的止息的四圣谛、一切现象的缘起、一切存在的本质──无常、苦
、无我及整个因果律的范围。证悟以上任何一种法都会有相同的结果──涅盘,脱离俗
世生活;另一方面,正见也间接包含所有世间正确的看法,这些看法是获致世间祥和与
利益的方法。
佛陀称正见为「众善的开端」和「洞察四圣谛的开始」。它是涅盘──苦的止息──必
然来临的徵兆,就好像晨曦象徵一天的开始。
大家也许知道,正见一旦现前,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都会
同时自动产生,当时机成熟时,我们就会从苦中解脱。《增支部》说:「人靠著正见的
彻底实践,以克服所有的苦」,于是佛陀称正见为「解脱的开端」,这带给我们很大的
希望,我们应该热切而且心存感激地尽快奉行八正道第一项的正见。
[正见是正定的基础]
奉行八正道最大的希望是,每当我们向内观照(实际上就是正见)时,自然同时会获得
与正见成正比增长的正定。
其实,人心念纷乱时根本无法修习,自然地修习所获得的也是自然的定;如果按照技术
化、规则化的方法修习,则所获得的也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中舍利弗以知善不善根、知食、知四圣谛、知十二支缘起、知漏等十六项目及知其集、灭、道,来解释有关概念正见所理解、经验知见所洞澈的缘起法则。每一个项目都以简要与详细两种方式加以说明,所以说《正见经》是所有巴利五尼柯耶中,唯一各以32种情况解释四圣谛与阿罗汉境界的一部经典。
《正见经》的内容架构
《正见经》是属于法义问答的毘陀罗体裁,因此经里每一问答,必有领解赞叹的定型句,相对的汉译《杂阿含·344经》(《大正藏》卷2·页94)却完全没有领解赞叹的定型文句,如此就与一般的问答没有什么差别。了解毘陀罗的体裁形式之后,就可以清楚《正见经》的内容架构。
首先,舍利弗提出要具足何种正见,才能对法产生不坏净信且悟入正法。舍利弗自问自答后,比丘们欢喜、赞叹之外,再问舍利弗是否还有其他获得正见的方法,如此共问了十五次。
舍利弗解说的十六个方法可以「世间正见」与「出世间正见」的获得来了解。知「善不善」、知「食」属于世间正见的解释;「四圣谛」、「十二支缘起」与「漏」则是出世间正见的说明。下图说明本经的架构。
S**U
发帖数: 70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正见
杂阿含748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日出前相,谓明相初光。如是比丘!正尽苦边,究竟苦边前
相者,所谓正见。彼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起
定正受故,圣弟子心正解脱贪欲、瞠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弟子,得正知见∶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杂阿含750经
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诸恶不善法生,一切皆以无明为根本,无明集,无明生,无明
起。所以者何?无明者无知,于善、不善法不如实知,有罪、无罪,下法、上法,染污
、不染污,分别、不分别,缘起、非缘起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起于邪见;起于邪见
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若诸善法生,一切皆以明为根本,明集,明生,明起。明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有罪、
无罪,亲近、不亲近,卑法、胜法,秽污、白净,有分别、无分别,缘起、非缘起,悉
如实知。如实知者,是则正见;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
、正定。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恚、痴;贪、恚、痴解脱已,是圣弟子得正智
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杂阿含75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
f*******8
发帖数: 361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正见
智慧是螺旋上升的,
正智(其实就是正见)就是第一圈方便慧正见到正定的结果,也是下一步的正见。
这也说明,没有实修,正见是不可能提高的。
如果把正智单独列出来,而不称为正见,这就成了九正道了。呵呵。
诸比丘!由
1 正见而起正思惟。由
2 正思惟而起正语,由
3 正语而起正业,由
4 正业而起正命,由
5 正命而起正精进,由
6 正精进而起正念,由
7 正念而起正定,由
8 正定而起正智,由
9 正智而起正解脱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修行"的正见Zz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at Mar 31 12:48:36 2012, 美东) 提到:
      古往今来很多学佛行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修行二
字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产生过一些疑惑和误解。许多人把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以及
专门干这几种事的所谓闭关当做修行的正行,更有甚者将此执着为自己的修行。而将道
场的利众行为诸如出坡、打杂、做饭以及现代的办理网站、博客等事,视作利益别人。
殊不知才生此见,已落入人我执和法执。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修法都是下手方便
。想得少分相应都需要于日常历练中破除我执。其实利他即是自利,自他不隔于毫端。
惟因我辈众生惯于自利,所以利他为对治。禅宗有语:“不破本参不入关,不到重关不
住山。”破本参就是明心见性。禅宗分三关:初关见性破本参,即破人我执和法执。重
关保任即破俱生我执。末后牢关破俱生法执。除在重关初期的保期需闭关,以保护你刚
刚才生起的的菩提心。重关中后期的任运更是在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中破掉八识田中翻起
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里,舍利弗首先提出的问题是∶所谓正见,一位圣弟子到底具足什么样的正见,他的见解才是正直,才能对法产生坚定的净信,且悟入正法?依《正见经》的解释,藉由十六项中任何一项的了知所获得的正见,可由出世间两方面的证悟来讨论。
最初的证悟
一是最初的证悟,由凡夫转变成须陀洹(预流∶预入圣道之流,成为圣者),这可从经文的定型句中∶「这样就是圣弟子拥有正见,见解正直,对法具足证信,达到正法。」看出。了解善不善根,了解食、苦、十二支缘起、漏,及其集、灭、道,即是达到预流的圣者阶位。
趋入预流果的必备条件,称为四预流支。经典里记载有两类四预流支,一是四证净(亦称不坏净)。不因不信及诸恶戒所破坏,能得四不坏净(对于三宝的净信及戒律的受持),入圣者之位。这是以信仰为主的随信行者所证悟(见观)。另一个属于如实道、以正见为先的预流支,此四预流支为∶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依理论而初步证悟(现观)的随法行者,理论性地理解四谛或缘起的道理。预入圣流要具备信与慧,以信为先或以慧为先,只是方便适应不同的根性,依这两类预流支修习,都可以成就最初证悟的须陀洹圣者。
达至最高的圣位
第二个出世间正见的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言诸比丘曰∶「诸比丘!」
彼等诸比丘应尊者舍利弗∶「尊者!」
如是,尊者舍利弗曰∶
「诸贤!所谓『正见,正见,』圣弟子如何持正见,其见正直,于法绝对持净信,为达此正法者耶?」
[彼等答曰∶]「尊者!我等为知此语之意义,虽远路亦应来尊者舍利弗之处。愿尊者舍利弗[能为我等]说明此语之意义者是幸也!诸比丘愿闻尊者舍利弗之所说而忆持之。」
[舍利弗曰∶]「诸贤!谛听之!善思念之!予将说之。」
彼等诸比丘应尊者舍利弗曰∶「愿乐欲闻!」
于是尊者舍利弗如次曰∶
「诸贤!若望弟子知不善、不善之根;知善、知善之根者,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信,则达此正法者也。诸贤!如何是不善?如何是不善之根本?如何是善?如何是善之根本?曰∶诸贤!杀生是不善,不与而取是不善,邪淫是不善,妄语是不善,两舌是不善,粗恶语是不善,绮语是不善,悭贪是不善,瞠恚是不善,邪见是不善,此乃谓不善。诸贤!如何是不善之根本?曰∶贪是不善之根本,瞠是不善之根本,痴是不善之根本,此谓不善之根本。诸贤!如何是善?
S**U
发帖数: 7025
15
佛陀第一个证果的弟子-挢陈如-证果后说∶所有集法,皆是灭法。
直接看到(现观)诸行是苦,直接看到苦的因都会灭,苦果接著灭,是解脱的核心。
杂阿含经反复说缘起法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就是对如何正观、现观的指导。
解脱的正见,正思维,不外见苦,见苦集,见苦灭,见苦如何灭。
正念,是全心全意一个当下的对象,如实单纯的去看。
过去或未来的现象,可以是正念的对象,但不能由此现观得解脱。现观限于 here and now
z**n
发帖数: 22303
1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正见:佛陀的证悟
在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
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文字简单易懂,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
如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众生脱离根本困境
的智慧。这本看似简单的书,传达的却是佛法的核心教导——佛教的四法印,并引导你
贯穿在个人思维、心态和生活中。作者所涉及的面向,揭示的问题,指出的方向,会给
读者种下解决生命中根本问题的种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世界公认
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托鲁奇
电影《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三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的世
界杯》,《旅行者与魔法师》和《朝圣》。他亲自执导的影片《高山上的世界杯》、《
旅行者和魔法师》在世界各大国际电影节好评如潮。他本人也被《亚洲周刊》、《纽约
时报》、《伦敦晚报》誉为“亚洲最会说故事的导演”、“当今最红的新秀导演天才之
一”。他导演的电影《朝圣》在2013年釜山电影节被选为首映片。
他,宗萨钦哲仁波切所著《正见》...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7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8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Sat Jul 26 14:50:37 2008) 提到:
学佛法的人要有正知正见
作者:宣化上人开示 文章来源:智慧之源第185期 93年9月10日出版 点击数:
2014 更新时间:2006-7-28
学佛法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你有了正知正见,然后才知道如何修行。有
了正确的法门,才能得到正确的法脉。所以首先要懂得七菩提分的法门。“觉支分”:
觉支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
一、择法觉支:
要知道─哪个是正,哪个是邪,哪个是好,哪个是坏。要有择法眼,才不致误入歧
途。如果没有择法眼,便很容易掉进深涧山沟里,出不来了,所以择法觉支是很重要的。
选择佛法的正确性,首先要有智慧。否则选来选去,仍是选错了。为何会选错?就
因为没有智慧,缺乏择法智慧的能力。若是如此,便容易误入歧途。
二、精进觉支:
你如果明白佛法,但却把它放到一边,不用功修行,就好像整天只会说食数宝,而
没有真正尝食法味。你若能择正确的法要,且向前精进修行,身心昼夜六时勤精
r****r
发帖数: 755
19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守戒和培养正念开始
从实修角度,真正的正见和正思维是要在正念和正知强大到一定地步后自然出现的,也就是对三法印的直接的了解。但是在世俗层面上的正见(即关于无常,苦,无我的部分)可以通过闻法来得到一些。
建议阅读马哈希尊者的
《内观基础》 和 《毗婆舍那讲记》
还有Sujiava尊者的
《Mahasi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蒂帕嬷的书 推荐看,她有不少训练在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的经验
Dipa Ma The Life and Legacy of a Buddhist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669949/
除了坐垫上的正式打坐,更重要的是,蒂帕嬷劝诫学生要将生活中的每个时刻都要成为
禅修的时间。我们当中的一些大忙人觉得为禅修留出一点儿的时间都很困难。 “如果
你忙,那么工作就是禅修”。她告诉我们,“禅修是了知你所正在做的事情。当你在计
算,了知你正在计算。当你匆匆忙忙赶去上班,你应该对匆忙的行为保持正念。你在吃
东西的时候,穿鞋子、袜子、衣服的时候,你一定要保持正念。这些都是禅修!”
http://www.mitbbs.com/a...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0
现观苦集、苦灭,知因集而苦集,因灭而果灭是解脱的核心。
八正道的正见,正思维是方法,知道这样作照著去作。现观时的正见就改叫正智、般若。
解脱有次地,第一次现观里直接体验四圣谛可能只有初果,破身见,对四圣谛没有疑惑,对如何才解脱没有疑惑。之后重复四圣谛现观(此烦恼生此苦生,此烦恼灭则此苦灭)。到四果,才苦因-烦恼全断。
初果四条件(四预流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法随法行」是实行八正道(「随」顺涅盘的「法」)趋向涅盘(法)。第一次现观里直接体验四圣谛时,必须先具足五力,八正道。
三十七道品有异说。有说见法后修七觉支等次第。有说只是修行方法的分类而无次第。
我目前保留,倾向于分类。

果?
Z***T
发帖数: 727
21
正见网犯了个低级错误(图)
今天当我打开正见网正在想浏览一下有什么新闻的时候,有一篇文章让我看了吓了一跳
,百思不得其解。
这前面是【正见网2012年04月27日】,后面在《“四•二五”丰碑光辉永照》标
题下,正文第一句话,怎么就变成了:一九九年四月二十五日了呢?以下便是:在中国
首都北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理性和平的万人请愿活动如何如何……
这难道是文章作者对“四•二五”事件的发生年份记忆糊涂了,还是一个不小心
的疏忽,且还是网络编辑的“大意失锦州”呢?
不管怎么样,我们暂且就当它是作者的疏忽,或者也是编辑的大意,可是刊登出来以后
,现在都已经过了48小时多了,他们怎么还是没有发现,并作出及时的更正呢?
这就不得不让我产生这样的想法,他们这些作者和编辑真的不是吃干饭的,就是得了莫
名的健忘症,连得“四•二五”这样重要的事件的具体发生日,竟然会搞错,真
是令人费解。
这就又不得不让我产生其他的想法,他们的这些作者和编辑是不是花钱雇来的“托”呢
?凡是只有是“托”无非是拉到蓝里就是菜,既然拿了人家的钱财就得替人消灾,可是
,再精明的人也总有心不在焉的时候,...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修行"的正见Zz
      古往今来很多学佛行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修行二
字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产生过一些疑惑和误解。许多人把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以及
专门干这几种事的所谓闭关当做修行的正行,更有甚者将此执着为自己的修行。而将道
场的利众行为诸如出坡、打杂、做饭以及现代的办理网站、博客等事,视作利益别人。
殊不知才生此见,已落入人我执和法执。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修法都是下手方便
。想得少分相应都需要于日常历练中破除我执。其实利他即是自利,自他不隔于毫端。
惟因我辈众生惯于自利,所以利他为对治。禅宗有语:“不破本参不入关,不到重关不
住山。”破本参就是明心见性。禅宗分三关:初关见性破本参,即破人我执和法执。重
关保任即破俱生我执。末后牢关破俱生法执。除在重关初期的保期需闭关,以保护你刚
刚才生起的的菩提心。重关中后期的任运更是在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中破掉八识田中翻起
的俱生我执。只有见性了才有资格闭关。佛陀的教言已将菩提道分为几个层次——资粮
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行道、果道。其中,见道则为明心见性。只有明心见性了,
才有般若正见的生起。由此菩提心才算...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正见
自由人, 俺觉的你说的是正见的过程, 不是标题说的"什么是正见", 对不对?
什么是正见,我个人觉的可以是无我, 无常, 因果。 不管是初学, 还是善知识。 这些见不能动摇。
Y**u
发帖数: 546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见为先行者
要是有善知识说我有正见, 哪怕是只有正见。 我都很高兴了。:)
大家真的应该好好聊聊什么是正见。
f*******8
发帖数: 361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正见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云何正见。世尊告曰。
所谓
1)现观前方便慧。
2)正现观慧。及与
3)现观后所得慧。超越所知方便圣教诸邪解行。复言世尊。
云何正思。世尊告曰。
谓于三宝已得证净。为所依止。于彼功德随念思惟。超越归依外道师
等。复言世尊。
云何正语。世尊告曰。
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四语业能正远离。超越一
切诸险恶.趣复言世尊。
云何正业。世尊告曰。
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三身业能正远离。超越一
切诸险恶趣。复言世尊。
云何正命。世尊告曰。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邪
命趣身语二业能正远离。超越一切诸险恶趣。
云何正勤。世尊告曰。于上解脱欲乐为依。发勤精进远离障碍。圆满
对治。复言世尊。
云何正念。世尊告曰。勤修止观。诸瑜伽师依止三相。时时于彼三种
相中及不放逸。俱行境界心现明记。超越远离修道加行。复言世尊。
云何正定。世尊告曰。谓由如是七种定具。资助莹饰心一境性。乃至
能作如是七支胜进依止。及与引发殊胜功德。作所依止。复言世尊。
f*******8
发帖数: 361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正见
正见本身就包括对获取正见的过程的认识。
我看这个经典也是这么说的。
不过我的标题应该改成:对“什么是正见”的理解。
S**U
发帖数: 702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版权为香光庄严杂志社所有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issue.asp?article=87.95.9.20$01.htm
《正见经》导读
《正见经》从哪儿来?
《正见经》是怎么产生的呢?
圣典的结集
佛陀时代没有文字的书写记录,所以佛陀说法时,弟子们以背诵方式忆持佛陀的教法。
记忆的方式可能造成对教法的忘失、不完整,或理解的不同,以致于在传诵上产生了差异。佛陀涅盘后第一次结集的教法,由弟子诵出,经与会大众的审核、认定与编辑而成。除了佛陀所说以外,诸弟子所说而经佛陀印可的也都在结集之内。
经典结集依教法的长短、内容及摄受对象,分为长、中、杂与增一等四种尼柯耶。根据觉音《长部注》,第一次集结后,四种尼柯耶分别由阿难(《长部》)、舍利弗(《中部》)、大迦叶(《相应部》)、阿那律(《增支部》)等传承的弟子们继续传诵、弘通。
佛陀涅盘后,弟子们因为对教理或戒律的解说不同,而分裂成许\\\多部派。上座部所属的铜鍱部传承了一套最完整的巴利三藏圣典。约于西元前一世纪,锡兰开始以文字记录巴利三藏。南传佛教自认巴利三藏是最纯正,最接近佛陀原始教义的圣典。巴利经律论三
S**U
发帖数: 702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一般常见的经典多是佛陀以一个主题对四众弟子的开示,《正见经》与此类经典有何不同呢?
圣典体裁
次第集成佛陀教法的过程中,弟子依佛陀说法的体裁与内容分有九种方式,称之为「九分教」。九分教包括修多罗、只夜、记说、伽陀、优陀那、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尔后佛法开展,九分教因分类的不足又增加了因缘、譬喻与论议三类,形成十二分教。
九分教中,方广在铜鍱部的传承别称为「毘陀罗」(vedalla)。《大毘婆沙论》说经典中广说种种甚深法义的形式,名为方广。方广与毘陀罗皆是法义的详细或分别解说的
广说,不同的是前者著重广分别,后者则采用广问答的方式,在一问一答之间,问者领解了对方的意见、欢喜赞叹,然后再提出问题、请求解答,形成一特殊的体裁。
《正见经》即是属于这类法义问答的经典,它不是采取大众在座旁听,由两比丘共论的阿毘达磨论的论式,而是佛或比丘(比丘尼),与四众弟子间以请益方式进行自由的问答。
《中部》里与《正见经》同属于毘陀罗论究法义问答的经典还有《有明大经》、《有明小经》与《满月大经》。此四部经属于毘陀罗体裁的句型依序分别如下∶
「善哉!尊者!」彼等比丘信受尊者舍利弗之所说,随喜之,后更问曰。
S**U
发帖数: 702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如何理解《正见经》里善不善(根)、食、四圣谛、十二支缘起与漏等彼此的关系呢?
根据坦尼沙罗比丘(Thanissaro Bhikkhu)与菩提比丘(Bodhi Bhikkhu)分别英译的《正见经》简介,我们可得到以下的了解∶
善不善(根)与食
《正见经》里,舍利弗先提出两个四圣谛结构的基础概念─善不善以及食的概念。善不善业牵涉到的是因果法则,即业果的关系,而业是决定一个人苦乐经验的特殊角色。不善业产生苦,善业带来乐,探究善和不善业的根源,终究将会追溯到心。
根的功\\\能是从泥土中吸取滋养,那么善不善根的「根」象征意谓著,善不善行为的根要从什么地方吸取它们的养分呢?这间接说明了为何经文在善不善之后以滋养(包括精
神与物质的食粮)为主题。食的概念意味是否熟练、善巧地运用滋养,如果心是被不善法滋养,它会因失去营养而被征服;如果是善法,它将因此而得到更多滋养的抚育。因此,舍利弗尊者以食物的四重结构∶食、食的来源、食灭和食灭的方法,将善不善(果)与滋养(因)的因果关系相结合。
四圣谛
将相同的架构(这是什么、它的来源、它的消除、消除的方法)应用到佛陀教法的核心─苦,而产生了四圣谛。舍利弗以这种方
p*****n
发帖数: 141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见 1
正见 1
除了具足以上所介绍的三种根本基础条件,还要有﹁正見﹂。学佛先要培
养﹁正見﹂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正見﹂,那&#
63789;﹁正思惟﹂呢?没有正見的学佛者,往往就会将非佛法误为是佛法。&#
63925;如要去台北,因为不知道台北的方向,而向相反的南方走,
那当然不可能到达台北的。就像这样,没有具足正見的修行
者,容易将非佛法误为佛法,偏離了自证缘起,自证涅盘的目的。
一般所谓自称佛說的经典很多,内容却偏離了正見,虽然有
些也有佛法的知見成份在内,但都只是佛法的枝末。什么是佛法的枝末呢
?就是对体验苦集灭道,以及息灭烦恼痛苦无关的一般因果观念及善行。
佛教的根本教义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偏離了四圣谛就是
G****t
发帖数: 1799
3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正见-佛陀的证悟自序
有一回,在横越大西洋的飞机上,我坐在中间排的中央,邻座那位具有同情心的先
生想要表示友好。看到我剃的头和穿的藏红袍子,他猜测我是个佛教徒。当机上开始供
应餐点时,这位仁兄主动地提出帮我要素食。他想象我是个佛教徒,应该不吃荤。这是
我们闲聊的开头。这趟飞行相当长,为了免于无聊,于是我们讨论了佛教。
多年以来,我渐渐了解人们常将佛教或佛教徒与祥和、禅定和非暴力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很多人似乎认为黄色或红色袍子加上平和的笑容,就是佛教徒的全部。身为一
个狂热佛教徒的我,应该对这种名声感到自豪,特别是非暴力这一项。因为在今天这个
战争与暴力,尤其是宗教暴力的年代,这是非常稀有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宗教似乎是
残暴的根源。甚至在今天,宗教极端分子的暴力充斥着新闻。然而我应该可以很有信心
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佛教徒没有令自己汗颜,暴力从未在佛教的传扬中扮演过任何
角色。然而,身为一个受训练而成的佛教徒,对于佛教只是被联想成素食主义、非暴力
、祥和、禅坐等,还是感到有点不满足。悉达多太子舍弃了宫廷生活所有的舒适与豪华
,出发去寻求证悟时,所追求的一定不只是消极性和灌木丛而已。
佛教虽然在要义上很简单...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正见
诸比丘!如何正见为先行者?诸比丘!于正见之前邪见灭
Y**u
发帖数: 546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正见
内在的正见, 外在的戒。 如果一个见的表现形式不是戒, 可以肯定不是正见。
J******s
发帖数: 7538
34
不太理解的说
你第一段说的是现观,说苦灭是解脱的核心,这里正见,正思维是方法,还是描述结果?
可是最后你说正念,最后一句话是here and now
那么第一段的解脱是永恒的?还是一样here and now?
如果在对当下一个什么的现观,可以体验苦集道灭,那么这个现观结束之后,这个人是
什么状态?什么情况或次第的修行才可以在一次现观里直接体验四圣谛呢?
另外三十七道品说的是现观的不同内容和方法,针对某一次现观这些是部分体验,还是
全部体验?或者是在修观的不同次第有不同吗?
thanks

and
f*******8
发帖数: 361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正见
还是觉得这篇不错。这是从修行过程来讲正见的获得的,
观前,观时,观后。强调实修的重要。
但强调实修也不应该和法理的学习对立起来,所以
前面喜欢南传的同学贴的另一种区分也不错,
是从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区分的。
还有一种正见分类是从闻慧,思慧,修慧来看的。跟第一种相似。
既然有分类,就一定是各有各的作用。不能混淆,而偏于一边。
如果佛法核心是“修后所得慧”,那么,就不能妄图在修前就完全明白。
既然有闻慧、思慧,那么就是说这两者也不能
仅仅靠禅定、打坐来代替。
不上道,是指从来不修。
外道,是虽然修,但是不知道究竟往哪里修。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即是南传《中部》一五二部经典中的第九部经SammAdiTThi Sutta,巴利语sammAdiTThi意指「正确的见解」。此部经是尊者舍利弗与比丘们法义问答的经典,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更指出∶整部《正见经》可说是舍利弗为马胜比丘所说法身偈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所作的注释。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本文所探讨的《正见经》出自南传《中部》第九经,相当于汉译《中阿含29·大拘絺罗经》与《杂阿含344经》。前二者经题不同,却都保有毘陀罗的体裁。有趣的是,三部经的法义问答角色,有舍利弗与比丘或舍利弗与拘絺罗的差异。比对可见下表。
汉译《杂阿含344经》末后记载著,舍利弗最后回答圣弟子于行如实知、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知,即具足正见而于佛不坏净。尔后摩诃拘絺罗仍一再追问而受到舍利弗的诃责∶「汝终不能究竟诸论,得其边际。若圣弟子断除无明而生明,何须更求?」
p*****n
发帖数: 141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见 2
正见 2
学佛必须具备二种正确知見,否则就容易偏離正見而&#
63847;自知。哪二种呢?
第一、学佛的目标︵目的︶就是自证缘起,灭除一切忧悲恼苦。
第二、学佛必须要亲自体验,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
也就是說能亲自体验灭烦恼痛苦的法,才是正見的佛法。如果没有具备以
上介绍的二种正确观念,那就无法体验佛教的根本教义苦集灭道,自证涅盘。
学佛修行﹁行解并重﹂是非常重要的,但如对目标︵目的︶、教理
以及修行方法、次第不理解,那就无法实际落实修行
,反过來說,如只知理論而不力行自体
证也等于不知。也就是說,不是只听理論而已,听&#
63972;論之后,必须冷静思惟
K*****k
发帖数: 1611
39
如果光看你的摘要
修行好像不难
就是要明了当下意念和活动
就这么简单吗?

也就是对三法印
的直接的了解。但是在世俗层面上的正见(即关于无常,苦,无我的部分)可以通过闻
法来得到一些。
a*****y
发帖数: 33185
40
可见,大家在版面灌水,也是可以禅修的,所以都来多多禅修吧

也就是对三法印的直接的了解。但是在世俗层面上的正见(即关于无常,苦,无我的部
分)可以通过闻法来得到一些。
J******s
发帖数: 7538
41
mark
thanks a lot!
/蒂帕嬷具有个性鲜明的的实用主义和和适应能力,她意识到自己的求道之路将不得不
采取不
同的方式。/
赞!

也就是
对三法印的直接的了解。但是在世俗层面上的正见(即关于无常,苦,无我的部分)可
以通过
闻法来得到一些。
r****n
发帖数: 8253
42
在佛陀时代,初果是大量存在,非常普遍的,几乎是代表修行比较差。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认真学习佛法很长,尤其超过十年以上,假如还没有取得重要进展,
就应该检讨自己是不是某些方面出了严重的问题。
去除波罗密积累的原因(因为这个没法衡量),佛法不应该难的,只要有了正见,证初
果应该很快,我还是相信马哈希弟子当中几万人证初果的传说。
证阿罗汉确实相当的难,但是初果不应该。
如果初果都巨难无比,这也意味着佛法本身可能有些问题。不应该这么多人在修,但是
极少成功的例子。
h***s
发帖数: 1716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禅修的正见
我在网上看到的,觉得挺有道理,而且简单清楚。供大家拍砖。。。
===========================
禅修的正见
Sayadaw U Tejaniya 著
陈积 译
甚么是禅修的正确态度?
1. 禅修是轻松地接收及观察所发生的任何东西,无论它们是愉快或不愉快的。
2. 禅修是以觉知及了解的心去观察及耐心地守候。禅修不是尝试去经验一些你读到
或曾听闻的东西。
3. 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现在。
不要沉缅于有关过往的思想中,亦不要迷失在有关将来的思想里。
4. 在禅修时,身与心都应该是舒适的。
5. 如果你的身心产生倦意,表示你的修习可能出错,这个时候你要检查一下你的禅
修方法。
6. 为甚么你在禅修时会过份着意?
你是否想要甚么东西?
你是否希望甚么东西发生?
你是否希望甚么东西停止发生?
好好去检查一下以上其中一项心态有否存在。
7. 禅修的心应该是轻松及平和的,当心绷紧时会使你难以修习。
8. 不应太过集中,不要作出控制。不要强迫或约束你自己。
9. 不要尝...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见为先行者
正见是可以聊出来的吗?
特别是在这个满版都是邪见的地方.
这是个吵架的地方.
c*****c
发帖数: 606
45
作者:妙蕊 师童
【正见网2011年05月20日】
苍穹永颂五一三
妙蕊
五月十三,瑞霞满天,主佛华诞,苍宇同欢。
五洲四海,法徒万千,广场绿地,奇景壮观。
横幅招展,彩球飘悬,不同肤色,黄衣灿鲜,
神功齐炼,仙乐回旋,拜贺师诞,排列庄严,
同声共祝,响彻云天,敬心似海,飞去师前。
威武雄壮,天国乐团,法曲激荡,观众赞连。
金狮腾跃,腰鼓震喧,歌舞欢庆,福洒人间。
沧桑回首,泪涌心酸,师饮万苦,慈恩无边。
洪愿救宇,主佛降凡,率众演绎,五千史篇。
朝朝大戏,历尽辛艰,丰功伟绩,辉耀河山。
万古伴师,众牵圣缘,只待末劫,荣登法船。
九二五月,金光璀璨,主佛转轮,洪穹巨变。
化育万物,真善忍泉,潺潺浇灌,久旱心田。
高德大法,奔走相传,神州春涌,喜绽亿莲。
九九祸降,黑云骤翻,江蟾喷火,赤龙凶残,
绑架修众,酷刑虐监,乌鸦嘶噪,宇漫毒烟。
师顶巨难,屹立穹巅,佛力除恶,挥灭狂澜,
稳舵排险,引领群帆,呕心沥血,操劳无闲。
万王随主,金刚志磐,轻舟跃浪,竞渡险滩。
洁梅吐艳,笑傲严寒,金凤浴火,振翅云端。
全球法子,风雨并肩,精進救度,勇践誓言。
法开新纪,礼花绽绚,迎师中土,欢庆团圆。
祝...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3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见是众善之始
"正见包括各种智慧或究竟了悟。如:彻悟直接说明苦及苦的止息的四圣谛、一切现象
的缘起、一切存在的本质──无常、苦、无我及整个因果律的范围。"
w**********h
发帖数: 3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见是众善之始
前一阵子有人问如何获得正见。
p*****n
发帖数: 141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见 3
正见 3
有关迷信问题,举例來說,若只将﹁信﹂建立在一个
人或是神的身上,只是信某某人,或信某某神,盲目的依靠人或依靠神,那就会疏忽对
自己智慧的开启。因为只是盲目的寄托别人或神,等于是对自己没把握,对自己没信心
;何况寄托于他人,只有期待而没有信心,难免会使自己过着紧张不安的生活,
哪能安心呢?最安心的就是对自己有信心。何况只信别人或神,而不去学习,自
己哪來智慧呢?要相信他,必须先了解他的教法,然后力行自体验
,证实之后,才能相信,这才是智慧,否则是盲目的迷信。只有依靠别人或神等等,自
己没有去力行,是无法究竟的到达解脱,因此佛陀常对弟子說:自
依、法依、莫異依。有的人认为:若是不能依靠别人、相信别人,
那就相信自己吧!要依靠自己的实践而不是相信自己的观念。观念
要依靠在正法之中,为什么呢?因为只相信自己的
S**U
发帖数: 702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是由比丘们提问而舍利弗回答的经典。舍利弗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佛陀于《不断经》(《中部第111经》)中赞叹舍利弗的种种智慧及其证果的修行经
验,肯定他能次第修习九次第定,于戒、定、慧、解脱得自在与究竟。佛陀说∶「假如有人是真正的弟子,因我的教诲而生、因法而生、由法所成,传承佛法、而非传承世俗利益,那个人肯定就是舍利弗。在我之后,舍利弗将正确地转无上法轮,就如我所做的一般。」
因此,舍利弗是「逐佛转法轮将」,也被称为「第二师(尊)」。佛陀亦肯定舍利弗的教化∶「若彼方有舍利弗住者,于彼方我〔释尊〕则无事……我声闻〔弟子〕,唯此二人善能说法,教诫、教授、辩说满足……钱财者从世人求,法财者从舍利弗、大目犍连求。」(《大正藏》卷2·页177)
S**U
发帖数: 702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佛陀于《谛分别经》(《中部》141经)略说四圣谛后,由舍利弗为比丘们广说、开演四圣谛法。舍利弗以正见来引导、启发比丘们熟练四圣谛法,使之得以成就观力,奠立修行的基础。所以经中,佛陀以生母来譬喻舍利弗。
除此之外,《象迹喻大经》(《中部28经》)也记载舍利弗对四圣谛的广分别,其分别教义条理严密,接近阿毘达磨论究、答问的风格。舍利弗与阿毘达磨论的兴起有极深的
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