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正觉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5466
1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un Jun 3 22:34:41 2012, 美东) 提到:
他的信众挺多的,但有的言论让我困惑。我不知道正信也可以这样操作?或者是新时代
新方法?求解惑。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Sun Jun 3 22:36:32 2012, 美东) 提到:
什么叫正信? 正信的佛教?
☆─────────────────────────────────────☆
everoving (GYFFS) 于 (Sun Jun 3 23:26:54 2012, 美东) 提到:
这是观世音菩萨在末法时代慈悲众生因时而生的一个法门.
是观世音菩萨的心灵法门.
末法时代的众生孽障深难深信佛,灾难又不断,菩萨慈悲众生,希望能救一个是一个,
所以用这种方法显示给我们看,让我们能够很快的相信,然后念经修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绝对百分之百的正法,...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以七觉支而病愈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350.htm
相应部46相应16经/病经第三(觉支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当时,世尊生病、痛苦、重病。
那时,尊者摩诃纯陀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
好后,世尊对尊者摩诃纯陀这么说∶
「纯陀!请你背诵觉支。」
「大德!这七觉支为世尊所正说,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证智、正觉、涅盘
,哪七个呢?大德!念觉支为世尊所正说,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证智、正觉、
涅盘;……(中略)平静觉支为世尊所正说,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证智、正觉
、涅盘,大德!这七觉支为世尊所正说,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证智、正觉、涅
盘。」
「纯陀!确实是觉支,纯陀!确实是觉支。」
这就是尊者纯陀所说,大师认可。
世尊的病由那样的缘故而痊愈,那世尊的病这样被舍断。
北传:增壹阿含39品6经
...
是时,均头比丘白佛言∶
「弟子今日所患极笃,但有增无损也,所服药草,靡不周遍。」
世尊问曰∶「视瞻病者竟为是谁?」
均头白言∶「诸梵行来见瞻视。」
尔时,世尊告均头曰...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序 言
中国佛教诸宗派中,以《华严经》为主体论的华严宗,独具幽玄的理论思想,
亦属中国佛教哲学的中柱。所谓《华严经》的思想渊源,是佛陀源自内证的实践真智精
神,即佛陀的大觉悟。基于妙证物我一如,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实相境界,
而且十方诸佛国土也同时俱现,甚至于过去、未来际的一切万有均无不现的微妙为本质
,即是理智与实际、主宾与心物融会,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的相即无碍的现象。华
严思想在印度最早展开殊胜的成果,且成为佛教各系的集大成。自传入中国以来,得到
法藏大师的极力弘扬,建立了华严宗完备的教观体系,正式蔚为一大宗派。法藏大师虽
在法顺、智俨大师之后,被推为华严宗的三祖,而实际上是华严宗的真正创立者。本文
拟根据资料结合学教心得,窥探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
二、法藏大师的生平及著作略述
法藏(643-712)大师号贤首,俗姓康,其祖先乃康居国的书香世家,其高、曾
祖曾任康居国宰相。至他的祖父,始迁移来长安定居。法藏大师于十六岁时,曾于岐州
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表示对佛陀虔诚的奉献。及至云华寺恭听智俨大师讲
《华严经》,遂投其门下,随听...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4
强烈推荐回家人老师的戒淫
戒淫(上篇)
这篇《戒淫》上篇,共分7大部分,分别是:
1.为什么要戒淫;
2.从相上看,正淫与邪淫的区别;
3.相上戒淫的原理(相上的淫是如何生成的);
4.如何戒;
5.戒不住相上淫的关键(戒淫的以后的事情);
6.根据不同的人建立的不同的戒邪淫模式(系统戒邪淫程序,心理测试等);
7.以后的问题。
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标题,如现代人普遍的正淫观点,如现代人一些邪淫现象的生成等等
。总之会纵文化,含历史,看宗门,分正邪,破无明,说详尽,适现在,晓厉害。因此
对于大家的问题,如前面已经讲述范围中的,会立刻回答的,对于后面的要讲述的,可
能要过几天回答,见谅。
戒淫(上篇)
前言
偶尔心动,想写篇修行人如何将情执布施给法界的文章,将这个想法告诉白眉,白
眉嚷嚷道:“老师,你的烂尾工程太多。”想来也是,有好几篇文章都没有结束,还到
处心动发愿,实在不妥。
今日是佛陀的成道日,就找这个借口将《戒淫》上篇写完吧。
《戒淫》一共有3篇。
上篇是针对事相上淫欲心重,习气深,连相上的淫欲心都戒不了的人看的,主要就
是“誓不沉心”到“如如升起心”的应用。
中篇是针对事相上已经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5
四大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普通众生的愿行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菩萨的故事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德目
三、普贤菩萨的愿行—普贤行愿的功德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
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
法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因此,昨晚劝导各位勤求佛的智慧,目的在理解佛所说的真理
;今晚讲无边的愿行,是希望各位,由愿行的实践,亲证佛所说的真理。如是以智慧的
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的实践,亲证智慧的理解。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
行并进,始可完成学佛的志愿,达到成佛的愿望。否则,说甚么即生成佛,一生解脱,
皆是欺世妄语,魔鬼技俩,除了急功好利愚痴的人,盲从附和外,智者诚应审察谛观,
洞悉真伪,免堕魔眷。现在,将一般人的愿行,出家人的愿行,及普贤菩萨的愿行分三
点说明。同时介绍普贤菩萨的故事及其功德。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7
当值遇生死关头时,总会让人强烈地想要寻求生命的意义,探索「生从何处来,死往何
处去」,找寻生命的出口。自己往日在罹患重病时,就曾经极端迫切地渴求,希望生命
中能够出现善知识来教导「人生真实的智慧」,至少让我知道「我的本来真面目」是什
么,这样就能让我死而无憾。但是在茫茫佛海中,又要如何寻觅?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
处!
由于深信《三世因果经》中所说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
是」。所以对于自己病重的身体,毅然决然摒除了友人所介绍的求卜问卦建议,欢欢喜
喜地接受一切境界,此时脑海中不时浮起曾经读过的一句话『当业报至时,非空、非海
中、非入山市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唯有忏悔力,才得以除灭』。相信唯有真
诚的忏悔,才能改变业力。所以在多年日夜不停地拜忏求悔之后,乃能在佛菩萨慈悲摄
受安排下,经友人介绍得以亲近『正觉』。但是首次见到平实居士身穿在家衣服,又让
我起了疑心:「这个人是在家人,我可以跟他学法吗?」,因为师父经常耳提面命教导
:「在家人是白衣,不可以白衣高座,不可以跟在家人学法。」
但因为求法若渴,也就暂且抛开师父的交待。当第一次到「正觉」讲堂试听平实居士的
...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8
俗话说:“行善积德、行凶作恶都有报应。”下边讲的一系列故事就是讲的现报因缘。
一、阿育王如意宝珠布施佛塔 小夫人受持八戒深得王心
阿 育王在花氏城统治阎浮提的时候,和师子国国王向来交好。有一年,师子国国王得
到五枚如意宝珠,就对大臣们说:“诸位,这如意宝珠价值连城,但我不想留下自 己
把玩,不如送给阿育王,这样咱们这个小国还能多受他的恩德!”大臣们听了纷纷赞同
,于是师子国国王派使者前往花氏城贡献这五枚如意宝珠。
使 者来到花氏城,见大街上车水马龙,叫卖声不断,心想:“一直听说阿育王仁爱治
国,今天看了果然名不虚传。”不由得对阿育王产生了敬仰之情。得到召见之后, 急
忙将装有五枚宝珠的宝箧拿出来说:“国王陛下,我是师子国使者。我们国王得到如意
宝珠五枚,知道您向来敬信佛法,于是派我来将其贡献给您!”说到这里将 宝箧盖子
打开,顿时珠光四射,在场的人都啧啧称奇。
“果 然是价值连城的宝珠!”阿育王见了五枚宝珠之后心生愉悦,对使者说:“多谢
贵国国王厚意。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这里也有宝物回赠,烦请尊使带回去!”
说着一摆手,有宫人立刻将阿育王视如珍宝的几个宝物端出来。“来,来!”阿育...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討一下什麽是谤佛谤法
自赞毁他,诋毁古今大德法门,恶道挂号的附佛外道罢了,还谈什么地上菩萨。
举几个例子:
自赞毁他:
◎阿罗汉证得解脱果,说一句老实话:‘他来我面前没说话的余地。’(优婆塞戒经讲
记.第六辑278页)
◎纵使有朝一日能亲自证得解脱果之极果,成为俱解脱之大阿罗汉,于平实眼前,终究
仍无话语分;于我会中之初悟同修面前,亦无话语分。(楞伽经详解.第十辑252页)
◎每有愚人言曰:‘怎么就只有你们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正确?别人就都不对?世间哪有
这种道理?’但是世间确实是有这种道理!而且必然如是(识蕴真义383页)
◎我知道无余涅盘中的境界。(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104页)
◎你看萧平实今天修到这个地步,已经开悟了的人。(起信论讲记.第五辑217页)
◎台湾号称有八九百万佛教徒,其中有几个人证得真如总相智?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人。
而这一百五十人统统是在我们会里悟出来的;到目前为止,会外只有一位居士是读了《
悟前与悟后》悟的,因为住在南部,又被家业所绊住,没有来共修;只有这么一位,其
他就没有了。(邪见与佛法.第三章第四节48页)
◎以我们现在大家悟后进修的智慧来看,那些祖师们都还很肤浅。(起信论讲记....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相应部12相应20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比丘们!以生为缘而有老死』∶不论诸如来出现,或诸如来不出现,那个界住立、法
安住性、法决定性、特定条件性。如来现正觉此,现观此;现正觉、现观后,告知、教
导、安立、建立、开显、解析、阐明,而说∶『比丘们!你们看!以生为缘而有老死。

『比丘们!以有为缘而有生』……(中略)『比丘们!以取为缘而有有』……『比
丘们!以渴爱为缘而有取』……『比丘们!以受为缘而有渴爱』……『比丘们!以触为
缘而有受』……『比丘们!以六处为缘而有触』……『比丘们!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处』
……『比丘们!以识为缘而有名色』……『比丘们!以行为缘而有识』……『比丘们!
以无明为缘而有行』∶不论诸如来出现,或诸如来不出现,那个界住立、法安住性、法
决定性、特定条件性。如来现正觉此,现观此;现正觉、现观后,告知、教导、安立、
建立、开显、解析、阐明,而说∶『比丘们!你们看!以无明为缘而有行。』
这一段经文说佛「现观」十二缘起,而且『比丘们!你们看!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所
以佛是要比丘们也看(现观)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随便摘几段印顺法师的观点您供参考。。
近来的一分学者,推重锡兰所传的巴利文圣典。锡兰的佛教说:这是释尊使用的摩竭陀
语;巴利语圣典,是王舍城五百结集的原典。以语文的古老,证实他们的三藏,是古老
的、正统的佛说。与他们不同的,即使是阿含与广律,也被看作后起的、改写的。如这
不过为了宣传的目的,那末让卖糖人去说他的糖甜吧!如作为事实,作为是否佛说的标
准,那是违反佛陀精神的,不能不表示反对。
这一极重要的问题,由于一般的缺乏「流行」的认识,引起的误解不少。如自称原始的
上座佛教者,他们以早期的佛教形态为佛说,佛法,而抹煞以后的正常发展。甚至说:
大乘是印度教徒改造佛教的成果。我曾与他们开玩笑说:这算什么?原始的上座佛教,
不也充满外道的气味吗?关于这,我想你们是知道的。尼犍子外道以草木为有生命的,
释尊因此而不许坏生。印度人以树木为鬼神的村落,因此佛制不得自行砍伐。外道雨季
安居,半月半月说戒,佛应当时人的请求,也制为半月诵戒与安居的制度。当时的外道
出家,托钵乞食为生,所以佛教也有这种出家的生活方式。从义理说:生死轮回,解脱
涅盘,业力,这不都是奥义书以来的外道常谈吗?从修行的方便说:不...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杂含 404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人间游行。王舍城波罗利弗是中间竹林聚落。大王于中作福德舍。尔
时。世尊与诸大众于中止宿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行。共至申恕林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到申恕林。坐树下
尔时。世尊手把树叶。告诸比丘。此手中叶为多耶。大林树叶为多
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彼大林中树叶无量。百千亿万倍。乃至算数譬类不可
为比
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定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法义
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盘。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
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明
.慧.正觉.正向涅盘故。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
。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t******g
发帖数: 17520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杂含 404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人间游行。王舍城波罗利弗是中间竹林聚落。大王于中作福德舍。尔
时。世尊与诸大众于中止宿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行。共至申恕林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到申恕林。坐树下
尔时。世尊手把树叶。告诸比丘。此手中叶为多耶。大林树叶为多
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彼大林中树叶无量。百千亿万倍。乃至算数譬类不可
为比
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定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法义
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盘。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
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明
.慧.正觉.正向涅盘故。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
。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a***n
发帖数: 1993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 再来我们继续来观察一下,十二因缘(识缘名色)的识是哪一个识呢?十二因缘
整个文章表述观点很清楚。
这样可以最少知道自己和别人的观点的差别。
对于这个区分10因缘和12因缘的“识”的差别的说法,已经表达清楚了。
并因此导致了8识是究竟根本的认识
就我个人的理解,我是不同意的。
1. 前面引的阿含经的内容,10/12因缘那两段是在一起了,从“齐识而还”,到后来“
识灭”,没有特别的转折,没有说这个识灭不了,所以转过头来去灭另一个识了。
2. 第一次齐识而还,并没有说是达到正觉;相反是第二次才达到正觉。所以第一次认
识10因缘并不是正觉。也就是说认识到入胎识并不是正觉。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到地定
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
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
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那么
我就解脱了、我就涅槃了。这两种都不是真实的离相,不是真实的无相;只有佛法里面
的如来藏,这个实相心才离于一切言语、离一切影像。这也是为什么正觉讲堂要施设无
相念佛来作为断我见,证得未到定来断我见—以定然后而慧—这样一个施设的一个目的。
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
,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
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
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
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
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
种修。
“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的胜利如倚天宝剑
今时佛教的法门被分为八个宗派,乃至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其实佛法只有唯一佛
乘。佛陀当时的教导,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离为要
的次第,让众生得以满足各种次法的修道基础(福德资粮),进而能够精进修习而得以
出离生死烦恼。也就是从闻、思、修、证来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息灭贪、瞋、
痴等毒,作为用功的方法;其中的“禅”法是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禅”
这个字是由梵文的“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惟修”、“定慧均等”……
,它是指经由奢摩他(又译为止、定、禅定、善心一境性……的精神集中安住状态)与
毘钵舍那(即有次第而且如理的思惟观察)互相增长的过程;它是佛教中很重要而且是
很基础的修行方法,所以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罗蜜之一。但是,禅宗
所谓的“禅”非谓狭义的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指广义的静虑,有了制心
一处止观的静虑能力以后,将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作为思惟与观察的对象,
引导菩萨学人参究具有般若空性的心,证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如来藏。
又佛教有宗门与教门之分,教门是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论,宗门则是以实证教门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師不信有佛
佛法概论
释印顺 :
『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实难以从现实的佛陀中得到证明。反之,无所不
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佛也决不因此而称为佛陀。』
议论:佛教的追求,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真实的正觉一切法,也就是一切种智,
如果佛不能无所不知,那佛就没有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当知,印顺与佛必然有一个说瞎
话的,为什末?佛在大小乘经典上都自称有一切智,如果没有无上正等正觉,佛教就失
去了存在的根据。可见印顺根本就不信有佛。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做修行
一般人以为我信宗教就是在修行。为什么?因为他有在做善事。做什么善事?拿钱给教
会去帮助穷人。许多人以为我有做善事,这就是修行,这是做好事,有好报,但还不是
真正的修行。行善还不是修行,一般宗教家不知道,就算佛门里也有很多大师不知道。
有人说我会念六字大明咒,这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怎么不是修行?有人说我会念佛号可
以去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是修行?这些方法或是法门,只能方便说他也是修行,佛法
中所说的修行,有其标准,有方法有目标,而不是随便抓一个方法就叫作修行。
真正的修行方法,失传四百年左右,所以许多人不知道佛教的修行在讲什么?佛当
时所讲的修行,绝对不是只有叫您去西方就好了而已。修药师佛的人认为此生可以有钱
健康富足,那死后去西好或是东方好?还真难做决定。拿钱去布施就是修行的话,也不
是佛教才有,那这样看来信教也就不一定要佛教了。布施是好事,但不一定是善事,因
为接受布施的人也有可能拿去做坏事。想要不会做坏事就要守戒,所以佛法常讲布施持
戒。能布施持戒,行十善,死后可以生天,这跟信佛教,不信佛教,无关,同样可以生
天。但是生天不是永生,因为福报享尽了,又会掉下来。
...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2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大佛号的解释
佛有10种叫法,第一,叫如来,如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就是我
从天上下来,人家说乘愿再来,到人间之后证的道叫乘如实之道,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就是成佛了,到了人间来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了。第二,叫应供,应供实际上就
是应当受人天的供养。第三,叫正遍知,正遍知是怎么修的呢?就是应知在人间我正修
正行遍知人间天上一切法,成佛了。
第四,叫明行足,明行足是什么呢?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就是自己知
道自己一生的情况,比如命有多长,我自己怎么样,等。很多人说宿命论,就是说我知
道自己的命,就跟着自己的命跑了。天眼明看得到一切,看得到未来。还有一个叫漏尽
明,知前世多世,知后面多世,就是说知道过去和未来,过去叫宿命通、天眼通、漏尽
通。这三明就是我们说的明行足,他们在人间完全明白前生后世,以及自己所走的所有
的路,所以他们不会走错路,他们成佛了。
实际上,这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师父要给你们解
释一下。圣行就是在人间做圣人的行为,梵行就是在人间行天上的事,天行就是所有做
的事情要跟在天上是一样的,婴儿行是什么意思呢?婴儿就是指小孩子,师...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袁经文
如来藏兼有“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外道共有四种“我”义。佛在大小乘
经典多处提到正法如来藏“我”, 但不能视此为“梵我”思想渗透。佛用外道“我”
表述正法有三种原因:一、针对那些畏惧没有“我”的外道凡愚而作方便接引;但方便
性,仅限于如来藏语词,不指涉如来藏实义。二、从发生学上避免因修行“无我”而陷
入恶趣空,有针对地提“我”以警醒断灭空已远离中道。三、确有恒常存在的“涅槃寂
静”;前二种“我”是据此而立,但“涅槃寂静”是以“无我”为特征。佛教语境有“
妄我”、“真我”,而如来藏“我”只在“真我”上诠用。如来藏甚深法义所具有的挖
掘性难度,可能是造成以往对如来藏有多种误读的重要缘由。
关键词:如来藏 我 无我 梵我 涅槃
作者:袁经文,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若提如来藏“我”,往往便有观点视为是与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梵我”相近或等同;
其实,此中存在着对佛教经典误读的现象。如来藏“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具
有义理上的挖掘和解读难度。
一、外道“我”与如来藏“我”
印度圣天菩萨著、护法释和玄奘译的《大乘...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25
24

成就了就有能力了
也该下决心了
今天对我来说是特殊日子,我重新吃素也满一周年了
早上翻看《普贤行愿品》,读到这段:
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
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
,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
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
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
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
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
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
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
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
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本焕长老舍利公布:较大一颗呈透明红色宛如玛瑙(图)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16 10:51:17 2012, 美东)
弘法寺将建60米宝塔供奉本焕舍利
本报深圳讯 (记者鲍文娟)昨日,深圳弘法寺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本焕长老舍利相关
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水晶盒里的舍利子七彩斑斓,形状各异,有的圆润如珠,有的细如米
粒。其中最大的一颗呈鹅卵石状,较大的一颗呈透明红色,宛如玛瑙,还有两颗白色舍
利子较大。据介绍,最大的一颗可能是肾舍利,而两颗白色的舍利可能为眼舍利,仅一
上午分拣的舍利子就超过1000粒。
据介绍,弘法寺将在本焕长老化身窑处建一座60米高的长寿药师宝塔,供奉这些灵骨舍
利,预计佛塔建造将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
From Wiki
本焕长老,俗姓张,名志山,祖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西张湾村。是南禅临济法派
第四十四代传人。曾任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南雄莲开净寺、韶关丹霞山别传寺、
南雄大雄禅寺、武汉新洲报恩寺、浠水县斗方寺、湖北...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6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金刚经一滴 --- 黄念祖(zt)
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
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
《金刚经》中自己所体会的一点点,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不能说是讲经。
《金刚经》对我来说,佛恩是十分深厚,把我从黑暗无知的牢狱中,挽救出来,顿
入光明无际的宝山。我的家庭世代奉佛,我童年最喜绕佛,曾于北京广济寺释尊成道日
,绕念圣号直达次日凌晨。但稍长到学校读书之后,接触到新思想,例如蔡元培《以美
育代宗教》的文章,产生一些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看到来来往往的佛教界知名人物,
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世俗的缠绕毫不少于常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妒嫉障碍,
勾心斗角,争名好利,排除异己,一样也不少。于是我十分怀疑,这些人久修多少年,
为什么一点也不脱尘俗!于是产生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佛法无益于人,直等到十九岁
,大学三年级时,寒假考试结束,不想再看书,又无事可做,于是找到母亲的一部有...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7
http://hljga.com/showz.asp?contentid=2388
1)江东门遇难同胞纪念碑
日军在江东门一带屠杀我无辜同胞万余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即建立在江东门当年
日军大屠杀形成的“万人坑”遗址及丛葬地之上。由于已在此建立了纪念馆,故未另立
碑,只在纪念馆院内,鹅卵石广场路边,竖立一小石碑,将日军在江东门一带屠杀的史
实刻于石碑上,让人们了解日军在江东门一带的暴行,以及在此建馆的立意。其碑文如
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日军将已被解除武装之中国士兵和平民万余人,囚禁于
原陆军监狱院内,傍晚押至江东门,藉放火焚烧民房照明,骤以轻重机枪向人群猛烈扫
射,受害者众声哀号,相继倒卧于血泊之中。遗尸枕藉,盈衢塞道,直至蔽满江东河面
,且抛露风日之下,久无人收,情至惨烈。迨逾数月,因天暧尸腐,始由南京慈善团体
收尸万余具,掩埋于就近之两大坑内,故称“万人坑”。爰立此碑,藉志其哀,悼念死
者,兼勉后人,热爱祖国,奋发图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建于下关中山轮渡码中山码头纪念碑头与一号码头中间,沿江路边碧草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信佛的人够多的啊
维基百科
出家成道[编辑]
六年苦行
随着时间过去,真相逐渐显露。29岁那年是他一生的转捩点,他的儿子罗睺罗在那年出
生。他在外出巡游时,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人称
四门之游[27],经常在阎浮树下沉思,但是不得离苦之道,于是在29岁时的某个月夜乘
马出家修道[28]。
为了寻求解脱,他遍访名师,遇阿罗逻伽蓝(Alara Kalama)[27]。阿罗逻为数论派上
师,日后的佛陀要求按照阿罗逻伽蓝的教义和教规过梵行生活。这种教义主张通过一系
列禅定功夫,达到无所有处定的禅定状态(以色空识三者均无所有故名)。不久释迦牟尼
达到了阿罗逻所教导的一切,使后者大为叹服,建议合作领导他的沙门团体。然而释迦
牟尼却不满足于这种学说而选择退出[29]。仍未成道的他接着又跟随郁陀罗摩子(
Udraka Ramaputra)修行,得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又译作非有想非无想定)的禅定状态。
但是他认为这仍然不是解脱的境界,然而释迦牟尼已经找不到老师[29]。
觉悟成佛[编辑]
证道成佛
于是释迦牟尼与五比丘在苦行林中修苦行6年[29],忍受饥饿痛苦[30]。35岁时,意识
到苦行无... 阅读全帖
p*******g
发帖数: 127
29
来自主题: Talk版 - 改了生日,能改变什么?
自诩为“宇宙主佛”的李洪志,为了迷惑弟子,把自己的出生日期从1952年7月7日是改
成了1951年5月13日,和佛祖释迦的农历生日凑到了同一天,他企图通过改变出生日期
的方式,制造佛祖释迦转世的假象,以便能够从心理上控制弟子。这种带有侮辱人类常
识智商的雕虫小技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他改的只是一个阿拉伯数字而已,除此之外,他
什么也改变不了。
一、改生日改不了天象
传说佛祖释迦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降生的时候,天上乐声鸣扬,华发飘坠,宇宙光
明,万物欣豫。而李洪志在1952年7月7日即将降生之前,被为其接生的医生潘玉芳一针
催生素把他打进了时空隧道,竟然穿越到420天之前的1951年5月13日出生了。据查这一
天整个东北地区都是乌云翻滚,黑云压成。
二、改生日改不了形象
佛祖释迦出生之时,身现黄金色,三十二相,瑞应殊异。而李洪志出生的时候据说
正好5斤13两(也许这正是他一心想把生日改到5月13日的另一个原因吧),身长不足30
厘米,头发稀疏,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皮肤让羊水泡得都皱皱着,眉头紧皱,仿佛世界
上所有的人都欠他的钱。
三、改生日改不了能力
据载,“太子落地后,不扶而行,向东南西北各走...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2104
30
感觉她的感悟跟佛学(禅修)的本质一模一样: 内观 随缘 (参见如下)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
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
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
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
这与释尊舍皇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
,都像癌细胞,是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
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
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的酣梦?更切己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着,那么你
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一个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
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
难,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上帝” 本来就与你同在
第一个题目要先请问大家:“你探究哲学以后有没有成果?”有很多人会想要学佛
,其实是因为探究哲学的关系;也许你们之中有人现在仍然在探究哲学,只 不过听说
有这么一个演讲,所以就来听听看。但是我现在要先问你:“探究哲学许多年以后,有
没有成果?而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哲学讨论的本质,目的是要 探讨万有的根本
──宇宙万有的根本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哲学中最主要的探讨部分。可是哲学所探讨
的,都是在思想上面去推论、演变,并不是去实证到宇宙万有 的根源;因此说,哲学
充其量,只是一类思想。
但是,哲学探讨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进入到佛法中来,除非仅以思想(玄学)为满
足,而不是以探讨究竟的真相(义学)为满足。如果真的是想要探讨义学,就 是要确
实的证实宇宙万有的根源,也就是说:“宇宙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有情生从何来?而宇
宙为什么会坏灭?有情死往何处?”这其实就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 从以前苏格拉
底以来,一直都是如此的。但他们终究无法去实证万有的根源,终究无法了解“生”是
从哪里来?“死”又归结到何处去?这就是哲学家的困境,也是 哲学研究的现况事实
。但是,佛法并不一样,佛法是义学;为什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上帝” 本来就与你同在
第一个题目要先请问大家:“你探究哲学以后有没有成果?”有很多人会想要学佛
,其实是因为探究哲学的关系;也许你们之中有人现在仍然在探究哲学,只 不过听说
有这么一个演讲,所以就来听听看。但是我现在要先问你:“探究哲学许多年以后,有
没有成果?而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哲学讨论的本质,目的是要 探讨万有的根本
──宇宙万有的根本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哲学中最主要的探讨部分。可是哲学所探讨
的,都是在思想上面去推论、演变,并不是去实证到宇宙万有 的根源;因此说,哲学
充其量,只是一类思想。
但是,哲学探讨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进入到佛法中来,除非仅以思想(玄学)为满
足,而不是以探讨究竟的真相(义学)为满足。如果真的是想要探讨义学,就 是要确
实的证实宇宙万有的根源,也就是说:“宇宙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有情生从何来?而宇
宙为什么会坏灭?有情死往何处?”这其实就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 从以前苏格拉
底以来,一直都是如此的。但他们终究无法去实证万有的根源,终究无法了解“生”是
从哪里来?“死”又归结到何处去?这就是哲学家的困境,也是 哲学研究的现况事实
。但是,佛法并不一样,佛法是义学;为什么...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2497
3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转载] 大悲咒,超强!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zzhang 所发表 】
http://www.ebud.net/multimedia/fjyy/dabeizhou.MP3
http://www.hhfg.org/fjyx/f21.html
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
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
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
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
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慄埵、伊
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
、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
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
S**U
发帖数: 70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禅法与六祖禅法的对照
从经验上来说,分别“真常”体验和正觉的不同,
正觉是对四谛、缘起的绝对不动摇的信心,究竟正觉是贪瞠痴永灭。
“真常”对解脱的信心容有犹豫、动摇,不能达到贪瞠痴永灭。
不过这的确微细难辨。
杂阿含经中,舍利弗就提出∶比丘自认离欲解脱者,当以净相测试其心,是真的离欲解
脱吗?以免增上慢。
d**********l
发帖数: 64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往生极乐的条件
作者:慧净法师 文章来源: http://www.hongyuansi.org/new/Article/hywj/jzfs/jlyx/200608/62.html
弥陀净土再怎么「极乐」、「安乐」,如果不能令我们往生,等于画饼充饥,毫无意义。
往生极乐的条件,依据第十八愿所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三十六字之中,「至心」、「信乐」、「欲生」、「念佛」是往生极乐净土的要素、
条件,具备这四项条件,就能够往生。
然而这四项条件,有学者解释得很烦琐、很博杂,反而令人不易明白,而不得要领。其
实它的道理很简单、很容易明白。亦即只要真正(至心)地「信受弥陀救度」(信乐)
,真正地「愿生弥陀净土」(欲生),真正地「专称弥陀佛名」(念佛)。如此而已,
既简单明了,又易解易行。
前提是信,极乐净土既然那么美好,谁不向往,谁不「欲生」,除非不信之人。「至心
」的「信」,自然就有「乐」,并且至心「欲生」,此后只要专一「念佛」便可。即是
「信、愿、行」,而最后归结在「行」,如善导大师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又说
:「众生称念,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你这批的是般若,不是如来藏啊。心经说的更直接,无苦集灭道。
胜鬘经说:
何等为说二圣谛义?谓说作圣谛义,说无作圣谛义。
说作圣谛义者,是说有量四圣谛义。何以故?非因他能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
切灭,修一切道。是故,世尊!有为生死,无为生死,涅槃亦如是,有余及无余。
说无作圣谛义者,说无量四圣谛义。何以故?能以自力知一切受苦,断一切受集,
证一切受灭,修一切受灭道。
如是八圣谛,如来说四圣谛。
如是无作四圣谛义,唯如来应等正觉事究竟,非阿罗汉辟支佛事究竟,何以故?非
下中上法得涅槃。
何以故如来应等正觉,于无作四圣谛义事究竟?以一切如来应等正觉,知一切未来
苦,断一切烦恼上烦恼所摄受一切集,灭一切意生身,除一切苦灭作证。
a***n
发帖数: 199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9章 云门家风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137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二)
如果是贪、嗔、痴、慢,人我、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
是「正觉」,他得到了「正觉」的学位;佛教里面称他为「阿罗汉」,这是最低的一个
学位。阿罗汉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但还没有成佛。「等」
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由此可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汉用的
心跟我们是一样的,差的是我们有烦恼,他没有烦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叫「识心」,
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们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不要
太认真,今天别人对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对虚情假意,
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生烦恼了。再看世间人今天说爱,明天就离婚了,这成什么话
呢?可见这不是真的!
看净空法师讲的上面这段话产生的疑问:
别人对你好,是假的。别人就是除你之外的人。那么你的家人,父母,子女对你的好也
是假的?你对家人,对子女,对父母好,也是假的?
除了佛陀,还有那些得正道的,其它都是假的?我的心自然也是假的,周遭的人心大多
也是假的,整个假货横行的苦海啊,有木有啊啊啊。
Y**u
发帖数: 546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 中 庸 》- 道不远人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 中 庸 》- 道不远人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陀为大医王,疗众生病。此经无问自说,是不共阿罗汉的。佛陀用的方法,不外四圣谛。
杂阿含38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
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
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
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
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
,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
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陀为大医王,疗众生病。此经无问自说,是不共阿罗汉的。佛陀用的方法,不外四圣谛。
杂阿含38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
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
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
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
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
,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
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71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所说经--9.天女散花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venusfire (J星 爱自由),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维摩诘所说经--9.天女散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7 16:35:06 2011, 美东)
当时维摩屋子里,其实一直住着一个漂亮的天女(他喜欢听维摩诘讲课)。
看到这么多天人,和听了刚才这些法,
就现身。拿天花散在诸菩萨大弟子身上。 花到了菩萨身上,即皆堕落;
至大弟子,就粘着不掉落。大家拿手掸也去不掉。
天女看大家在身上拍打,就为舍利弗:你干嘛啊?
舍利弗说:这样不好,不如法,所以我才掸啊。
天女说:您可别这么说,花是没有分别心的,你的分别心说这不如法,
其实你的分别心才是真正的不如法呢! 你知道天花为什么不能粘在
菩萨身上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分别心,这花自然不能近他们的身。
舍利弗问:你在这里多久了?
就像你的解脱那么久
有这么久么?
你解脱有多久啊?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4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22:03 2011, 美东) 提到:
附件的图,是一个简单的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的一个演示,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个图,那么
起码无我,无常,以及五蕴生灭以及轮回的核心问题,就会全部了解,也会知道为什么
要修四念住,以及禅那应该怎么修。这是佛法核心原理的部分。是佛法对身心现象的洞见。
尽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它的,非常稀少。
这个图如果做成动画,会更直观一些。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46:55 2011, 美东) 提到: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杂阿含412经 (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说∶
「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说成就,我等所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
合;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
答者当答!」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诤论之声,
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
「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
「汝等莫作如是诤论,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
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
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56相应9经/诤论经 (庄春江译)
「比丘们!你们不应该诤论∶『你不了知这法、律,我了知这法、律;你了知这法
、律什么!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的... 阅读全帖
w******o
发帖数: 44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俺听鸠摩罗什法师讲金刚经
《金刚经》的第二段落------降伏其心
最近诵《金刚经》经常走神,觉得诵经还是蛮难的,总有其他的因因缘缘掺进来。俺觉
得结合焦谛卡禅师的《禅定之旅》里的方法来诵,对俺有一些帮助。一点题外话,先让
我们自静自意,回到《金刚经》第二段落: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
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
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
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
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
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
见如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藏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8%95%AD%E5%B9%B3%E5%AF%A6
萧平实(1944年-),佛学研究者,又称平实居士,其追随者则尊称为平实导师。
萧平实是台湾宗教机构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创办人,为当代台湾佛教极富争议性人物之一。他极力反对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及所有提倡正信佛教的传教僧,该行为获得台湾社会之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萧平实及其佛教理论能「指引佛子明心见性,宏扬大乘宗门正法」;反对者则认为,萧平实是攻讦佛教的附佛外道,其行为含有「施展恶语相向的伎俩」。
生平
萧平实出生于台湾中部,无正式学历,于简介中自述其祖、父三代皆为皈依佛教三宝的虔诚佛教徒。1960年代中期,他服满台湾兵役后,前往台北市就业五年,1970年代初,于台北自行创业。
1985年,萧平实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佛教信徒,并开始以读经、打坐、参访印度圣地等方式研修佛教教义。从1991年起,自认参悟佛道的萧平实,于中央信托局佛教社等民间佛教社团开始讲经授课。1997年,于台北市圆山地区创设佛教正觉同修会,;除了以讲堂方式传授佛教经典外,还大量著述有关佛教书籍。
中心思想
萧...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藏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8%95%AD%E5%B9%B3%E5%AF%A6
萧平实(1944年-),佛学研究者,又称平实居士,其追随者则尊称为平实导师。
萧平实是台湾宗教机构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创办人,为当代台湾佛教极富争议性人物之一。他极力反对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及所有提倡正信佛教的传教僧,该行为获得台湾社会之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萧平实及其佛教理论能「指引佛子明心见性,宏扬大乘宗门正法」;反对者则认为,萧平实是攻讦佛教的附佛外道,其行为含有「施展恶语相向的伎俩」。
生平
萧平实出生于台湾中部,无正式学历,于简介中自述其祖、父三代皆为皈依佛教三宝的虔诚佛教徒。1960年代中期,他服满台湾兵役后,前往台北市就业五年,1970年代初,于台北自行创业。
1985年,萧平实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佛教信徒,并开始以读经、打坐、参访印度圣地等方式研修佛教教义。从1991年起,自认参悟佛道的萧平实,于中央信托局佛教社等民间佛教社团开始讲经授课。1997年,于台北市圆山地区创设佛教正觉同修会,;除了以讲堂方式传授佛教经典外,还大量著述有关佛教书籍。
中心思想
萧...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梵我如一 and 如实知见?
如实知见,是如实知见五蕴是无常、苦、无我,缘生。若想离苦,唯有以八圣道断烦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转与还灭。
杂阿含84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
次经亦如是说,差别者∶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十二支缘起如实知见,如所说∶是事有故,是事有;
是事起故,是事起;如∶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
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
悲恼苦,是名圣弟子如实知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55相应28经/恐惧怨恨已平息经第一(入流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屋主给孤独这么说∶
「屋主!当圣弟子的五恐惧、怨恨已平息,具备四入流支,以慧善见、善洞察了圣
方法,当他愿意时,他就能以自己记说自己∶『于地狱已尽,畜生界已尽,饿鬼界已尽
,苦界、恶趣、下界已尽,我是入流者,不堕恶趣法、决定、以正觉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