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毛姆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f*******m
发帖数: 5008
1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毛姆心爱的女人(转)
译林最近再版了毛姆的名作《寻欢作乐》。知道我这阵子在读Selina Hastings写的毛
姆传记,Ata本着一个编辑的敬业精神,桃花本着她的八卦心,都叮嘱我读完要写个帖
子。贩卖二手八卦这种事......其实我还满喜欢做的。不过我觉得如果真是毛姆迷,就
应该把这本传记找来读一下(译林赶紧出中文版吧!),因为毛姆的一生远比一般小说
都精彩多了,一篇文章哪装得下。
毛姆是同性恋,这是个众所周知的秘密(他晚年说自己四分之一正常,四分之三同性恋
),但大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曾真心爱过一个女人。在《寻欢作乐》的作者序里,他
说:“我喜欢《寻欢作乐》,因为那个脸上挂着明媚可爱的微笑的女人为我再次生活在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她就是罗西·德里菲尔德的原型。”
毛姆的创作生涯里塑造过许多可爱的女性形象,罗西无疑最令人难忘。她明媚、淳朴、
温柔、自然、慷慨,笑容甜蜜、喜欢和享受性爱,随随便便地和男人交往却又丝毫不带
淫荡的气息,完全凭着本心生活,简直有地母的味道。她是毛姆最喜欢的性格类型:有
重大缺点却极度迷人。
罗西的原型Ethelwyn Sylvia Jones,大家都叫她苏Sue,是剧作家Henry...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
作者:余杰
2011-08-23 18:09:31
美国社会学奠基人罗斯教授在清末民初到中国访问,将对中国的观察写成《病痛时代》
一书。他在序言中指出,了解古老的、且处于迅速变化中的中国是困难的,“大凡中国
通都明白,仅靠半年的辛苦旅行和调查,是不可能了解这个远东国度的”。一名在中国
工作的美国总工程师说:“我在这里呆了有三十年了,但是呆得越久,反倒越不了解这
里的人们了。”另一位在中国经商的欧洲商人说:“在这里生活了几年后,我本以为已
经了解他们了,但是住得越久越觉得他们不可理解。”因此,罗斯感叹说:“任何一位
西方旅人只要去请教一下长年住在通商口岸的外国人,就会发现自己再也没有勇气写任
何关于中国的东西了。”尽管如此,包括罗斯本人在内的若干外来者们,还是竭力描绘
他们所观察到的和所体验到的中国。毛姆也是如此。作为那个时代最有洞察力、同情心
和幽默感的英国作家,毛姆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描绘出
了一个连今天的中国人都很陌生的中国。
“两个中国”的对峙
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从古老帝国的崩溃中喘过气来。在动乱与衰朽中,在硝烟与死亡
中,在忍耐与麻木中,在愤怒与...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11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毛姆和《雨》
毛姆和《雨》
英国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名气不小,作品也不少,长
篇短篇都有,一般认为长篇《刀锋》是他的代表作。我读过,但现在已经差不多忘光了
,反而是他的一些短篇,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比如《雨》。
毛姆本来是学医的,后来当然成为专业作家,他还为英国的情报部门工作过,这在他的
小说中有所反映。毛姆出生在巴黎,也长期在国外及殖民地生活,他的一生可以说经历
了英国从极盛到普通,就是从日不落帝国到一个普通欧洲国家,这在《刀锋》可以看到
这一过程对英国人的冲击。本来吧,我们的制度优越,我们的历史和文明悠久,所以我
们的帝国世界第一,但是现在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自然要有些迷茫的。
虽然书中谈的是一个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失望,但那时的美国人还在美国梦中,真正失
望是以后的事情,所以说是英国人大概不会错。还有人说书中主角的原型是维特根斯坦
,这就错得太远了。维特根斯坦绝不会认为有一种理论,或者文明能解释或者表达出这
个世界。他哲学的根本就是说:由... 阅读全帖
c***x
发帖数: 1826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毛姆和《雨》
还是要来好好赞一下德老。“这个年头还在好好读书,还在深入思考这些问题,还在耐
心写读书心得的人,其实不多了”。这个评价不仅是我的,还是那些看似在批判和挑战
你的人的。
于我,你最近的《飞行的杰克》,《读史有感(萨特)》和《毛姆和《雨》》,正好契
合了我当下的经历,讨论了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些疑问。如果说这是一种缘分,那么我必
须承认是的。以至于这几天时而来这个版看一眼,不是 I want to 而是 I have to。
令我不得不还做的,就是去读一下毛姆的《雨》。倘若是18年前读完,我想自己大概会
有一声长叹,哦,原来人性如此黑暗和脆弱。可是毕竟时过境迁,虽然我还常被网友评
价为too young too simple,但至少比当年的我自己要成熟了一些。于是读完后,除了
感慨人性的真实和复杂外,居然无法生出对任何一个人物的厌恶来,只是感觉到那个雨
一直在下的压抑,仿佛如我前一段时间的心境。
其他的,不论是对宗教大义的批判,还是对道德本性的探讨,我都为德老的见地深深的
点赞。唯有两个问题,容我向德老讨教一下。
第一个问题,汤普森小姐是一个试金石。戴维森先生显然没有通过检验,并以自己的方
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最近闲来无事,便翻看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都说毛姆是最会讲故事的人,果不其然,读了此书之后,自己竟然痴迷一阵子,自己也开始恍惚起来。
书中Strickland首先被描绘成一个不尽人情的怪物。抛妻、弃子,夺救命朋友之妻,近乎天良丧尽,罄竹难书。然而当他神秘的面纱被逐渐撕开的时候,我对他的抱怨竟然也一点一点的稀释。到最后,竟然没有一丝的讨厌,甚至被他感动的一塌糊涂。 Strickland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放弃了家庭,不在意任何人的看法。世界万物对他都显得那么平静,而他又回馈给万物尽是冷漠甚者冷酷。流浪的人生洒脱自如,爱他的女人又对他爱的死去活来,这是多么高逼格的人生。在小说的最后,他用生命在墙上画的画真真切切道尽了他的一生,艺术天分尽显无遗,也为他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掩卷遐思,慢慢品味书中的点点滴滴。沉浸在Strickland自由漂泊的场景里面,体验着他追求着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境界。正如毛姆书中所说“A man is not what he wants to be, but what he must be”。是也,一语中的。
b******n
发帖数: 4559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chen (冰宸), 信区: Reader
标 题: "误解让人更自由",毛姆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3 20:49:02 2015, 美东)
请问这句话的英文原文是什么?有出处吗?
今儿早上在这篇文章里看到的:
http://www.nbweekly.com/news/people/201502/38279.aspx
毛姆应该是W. S. Maugham吧?那句话我可没头绪。咱这儿有人知道吗?
d**********h
发帖数: 2795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毛姆和《雨》
赞德佬的“政治正确”
这么正确,咱就说点自己的不正确吧:性的问题
西方的性解放到底对我国青年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我觉得很大。
我不知道美国公立学校几年级开始开设性教育课程,但是至少还是管制的。虽然大家都
知道怎么回事儿,但是那层窗户纸就是不可以捅破。
为什么?性是最有诱惑性最原始的冲动,如果没有外力约束,内在控制很难保证一个群
体一个社会的稳定运作。
一个社会是有机体,那么家庭就是细胞。传统家庭的大量破损就是传统社会奔溃的先兆
。当然后面会不会有新的稳定结果出现,咱就不知道了
至于如何约束,力度如何,这个可以讨论。
无法想象一个完全没有外力约束性行为的社会会是啥样子,一个可能性就是社会中的男
女已经完全退化到没有欲望,这会更可怕。
至于传教士之死,和对妓女的“改造失败”,那是传教士自己的修行不够,还要去度别
人,最后也算自杀谢罪吧!
当然德佬最后又转回到中庸之道
还真没读过毛姆的短篇小说,长篇倒是读了刀锋,枷锁,六便士。真心喜欢毛姆!
一定抽时间读一下他的短篇。。。
d**********h
发帖数: 2795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毛姆和《雨》
毛姆的习惯,或者毛病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第一人称进入故事。
这样,故事的叙述方式本身就是作者的一种观点表达,俗称“夹带私货”
但是缺点是不利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毕竟叙事者是个旁观的
话说这个传教士如果最后没有自杀,那才说明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自杀的结局恰
恰说明他的内心是虔诚的,而操作能力太差,以至于下了地狱;下了地狱之后又没有我
佛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修养,于是最后超我杀死了自我。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我军太笨,而是敌军(魔鬼)太狡猾。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苦苦挣
扎,努力靠近上帝,但最终失败的悲剧人物,而不是一个“我们可以任意唾弃他的”伪
君子
个人浅见
M********c
发帖数: 11672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毛姆和《雨》
我来捣下乱,毛姆说的是食色性也,所有的清心寡欲神圣崇高在它面前都没有用。跑~
c********d
发帖数: 11593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毛姆和《雨》
wow,逆转版黛依丝么。教士感化风尘女子最后却抵不过尘世的诱惑,只不过黛依丝的
结局更理想化一些,在大错尚未铸成之前就让女主挂点了。
毛姆的小说的确略显絮叨,但是我还蛮喜欢他这种风格的。以庄重的姿态不动声色地抖
包袱可真是奸邪到了极点啊。
I********x
发帖数: 858
1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相比较下我更喜欢《人性的枷锁》,细节忘记了,但是整体是一个非常温暖和积极的故
事。

不其然,读了此书之后,自己竟然痴迷一阵子,自己也开始恍惚起来。
近乎天良丧尽,罄竹难书。然而当他神秘的面纱被逐渐撕开的时候,我对他的抱怨竟然
也一点一点的稀释。到最后,竟然没有一丝的讨厌,甚至被他感动的一塌糊涂。
Strickland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放弃了家庭,不在意任何人的看法。世界万物对他都
显得那么平静,而他又回馈给万物尽是冷漠甚者冷酷。流浪的人生洒脱自如,爱他的女
人又对他爱的死去活来,这是多么高逼格的人生。在小说的最后,他用生命在墙上画的
画真真切切道尽了他的一生,艺术天分尽显无遗,也为他: 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着他追求着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境界。正如毛姆书中所说“A man is not what he
wants to be, but what he must be”。是也,一语中的。
m****m
发帖数: 2211
12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有人看过刀锋吗?毛姆的那本
喜欢
毛姆的作品我太喜欢了
翻译的也好
d**********g
发帖数: 77
13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有人看过刀锋吗?毛姆的那本
看过中文版的,one of my favorites
毛木的东西我都很喜欢。就是后来发现他的英文很老式,看着不如当代的英文书省力。
但是毛姆实在是个天才:D
L**********l
发帖数: 42
1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有人看过刀锋吗?毛姆的那本
终于遇到知音啦,握手握手!
我只看过毛姆的这一本书,也是中文版的。
大家来讨论讨论吧?
b******n
发帖数: 4559
15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误解让人更自由",毛姆说?
请问这句话的英文原文是什么?有出处吗?
今儿早上在这篇文章里看到的:
http://www.nbweekly.com/news/people/201502/38279.aspx
毛姆应该是W. S. Maugham吧?那句话我可没头绪。咱这儿有人知道吗?
P*****s
发帖数: 2150
16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误解让人更自由",毛姆说?
毛姆说过这话?
c**c
发帖数: 2593
17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转载] Re: 毛姆不学统计学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alc (calc),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Re: 毛姆不学统计学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Sat Nov 22 23:55:50 2003) WWW-POST
如果不从具体技术角度来考虑可行性的话,这种抽象思考往往
是很迷惑人的。把宇宙所有变量都纳入一个模型?那就先得有
承载得起这么多变量的媒介。你说计算机存储器会越来越便宜,
好吧,就算将来能够达到每一个原子表示一bit信息的密度,你
也没法知道用尽了太阳系的原子是否能把整个宇宙的所有规律
精确表示出来,用尽银河系的原子又是否能达到这一目的。还
有一个可计算性的问题,你要是学过计算机理论就会知道,有
些问题如果解决起来需要的资源太大(比如说用现有超级计算
机也需要计算几百亿年才能解决),我们就认为这等同于不可
解决的问题。要精确表示宇宙模型、预测整个宇宙下一步的演
化,也许其计算量需要你计算到宇宙末日。如果不能实时预测
的话,要这预测又有何用呢?呵呵。
g*******e
发帖数: 69
18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毛姆:关于青春和理想主义
是啊,偶看到最后的时候心里怕怕的。
其实毛姆对人性的刻划总是入骨三分,象刀锋一样犀利。有段时间特别迷恋。
v*******e
发帖数: 3714
19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毛姆:关于青春和理想主义
毛姆时常说出类似的话,看上去是专业研究人性的。
a******e
发帖数: 6689
20
这片好像没有贴过来。3专门说给酒妹讨论。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读《人性的枷锁》:通往内心世界的自由之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8 07:14:18 2012, 美东)
1 枷锁
《人性的枷锁》是一个讲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抛弃人生的种种枷锁,终于获得精神自
由的故事。菲利普天生患有腿疾,父母早亡,小小年纪被送去古板守旧的伯父家寄养。
作为神父的伯父对小菲利普并无亲爱之情,为人自私冷漠,造成了这个早熟的孩子愈加
敏感害羞的个性。菲利普的人生道路并不顺畅,他进行了许多尝试经历了不少痛苦才逐
渐解除了宗教、学历、爱情、友谊、世人眼光、个性、世俗期待等等加诸在人一生中的
种种枷锁,获得心灵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
菲利普的经历,也就是他如何去除人性枷锁获得自由的过程,每一章节读来都十分
有趣,但综合看待,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倒不是菲利普怎么打通任督二脉获得思想转变,
而是他在内心所望和“枷锁”产生矛盾冲突时他怎么反复进行心理斗争,悔恨—憎恶—
厌弃—放...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89
21
1 枷锁
《人性的枷锁》是一个讲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抛弃人生的种种枷锁,终于获得精神自
由的故事。菲利普天生患有腿疾,父母早亡,小小年纪被送去古板守旧的伯父家寄养。
作为神父的伯父对小菲利普并无亲爱之情,为人自私冷漠,造成了这个早熟的孩子愈加
敏感害羞的个性。菲利普的人生道路并不顺畅,他进行了许多尝试经历了不少痛苦才逐
渐解除了宗教、学历、爱情、友谊、世人眼光、个性、世俗期待等等加诸在人一生中的
种种枷锁,获得心灵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
菲利普的经历,也就是他如何去除人性枷锁获得自由的过程,每一章节读来都十分
有趣,但综合看待,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倒不是菲利普怎么打通任督二脉获得思想转变,
而是他在内心所望和“枷锁”产生矛盾冲突时他怎么反复进行心理斗争,悔恨—憎恶—
厌弃—放纵—再悔恨的纠结过程。比如他首次狂热崇拜上帝是因为听从伯父的布道以为
只要心足够诚,向上帝祈祷便能治好自己的瘸腿;发现愿望没达成后先是埋怨自己不够
虔诚,然后怀疑甚至憎恨上帝,再之后则是悔恨,在忏悔中更强烈而虔诚地坚持每晚念
诵《圣经》。再比如菲利普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念书时崇拜校长珀金斯先生,全身心的热
情都被激发,要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当时,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但辜鸿铭却要售票,而会场却坐满了,足见
外国人对辜鸿铭的重视。(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二十世纪初的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是中国近现代为数极少的一位博学中国传统文化亦精通西方语言及
文化的学者。他曾经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
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并且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其思想影响跨越二十世纪的东西方。
辜鸿铭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此外
,他还出版了英语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
原名《春秋大义》)。
生在南洋
辜鸿铭(一八五七~一九二八),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一八五七
年七月十八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的槟榔屿。辜家祖籍福建泉州,曾祖辜礼欢是
富有的种植家,曾任槟岛地方政府首脑。祖父辜龙池供职于槟岛英政府机关。辜鸿铭的
父亲辜紫云对政治不感...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7016
23
^_^,小柯容易掉进语言的陷阱。喜欢写评论的人,常遇见的那种陷阱。
形容词,是信息含量最少的一类词,并且所含的信息模糊。这也是那些喜欢忽悠的人,
特别喜欢用这些词的原因,能打动对方同时又能屏蔽事实。小柯严肃真诚,不忽悠人,
但常常不经意中忽悠了自己。
^_^,毛姆的小说我很喜欢,因为他是一位观察家,仔细地观察了各类人,所以他刻画
的人物具体、丰满。情节设计地很抓人,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毛姆喜欢描写那些追求理想,忠实于心灵,探求真理的人。^_^,毛姆成功地塑造了他
们的形象(用戏剧性的方式)。但说真话,毛姆了解的是尘世生活(以观察家的方式)
,他并不了解他所要描绘的这种理想主义者的内心生活,所以他这些主角描写的很虚,
往往出彩的是配角。
毛姆是一位很浅的作家。但不论怎么说,都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拥有细致的观察力这一
项,已经足够了。因为上帝是最好的艺术家,人类只要老老实实地记录就行了。
P**m
发帖数: 77
24
来自主题: Memory版 - 永远的彩霞(一)
永远的彩霞
梅子
有人说激情是一种属于"绝对瞬间"的感情,我一直不很确
定。毛姆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了激情,爱情就不是爱情了,
而是别的什么感情,比如感激,同情,友情,亲情甚至只
是习惯。毛姆是一个具有优秀的理解力和非凡的领悟力,
理性而冷静的作家,他对人性的理解相当透彻。在小说"人
性的枷锁"中毛姆对人情人心的描写可以说是入骨三分,但
我一直对他的说法持相当的怀疑。按毛姆的观点,爱情也
是一种相当短暂的感情。比如毛姆说一个男人对同一个女
人的热情一般不会超过五年,这是爱情的最高上限?我理
想中可被称作爱情的那种东西应该是有一种永恒性的,至
少它该与生命同在。然而事实与我的期望相距是何其的遥
远。而今天的一些人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末日情绪,它更把
人生演绎成了绝对瞬间。
茫茫尘海中是谁在唱?谁的歌声如此绵绵不绝,穿透漫漫长
夜的黑暗,穿过这万家灯火闪烁的城市,向我执着的走来?我
没有能力阻止岁月坚定的,百折不回的脚步.这脚步的回声
是如此顽强地敲击着我的柔弱的心灵,使我痛感一种在造化
面前的无能为力!我只有诉诸于文
f**********l
发帖数: 1191
25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也说骂西方人
最近Jimmy Kimmel事件,使得抗议ABC、怎么让美国主流媒体听到中国人的声音成为潮
流。一百年前有人做过,骂西方人骂得别人恭恭敬敬地听着。他是谁?有什么值得我们
学的?
他是辜鸿铭。
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西方人,反以此而见重于西方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
,并总能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几乎到了痴迷的
地步。
辜鸿铭毕生逆西学东渐之潮,不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是中国人中独立完整地英译
儒经的开拓者,极具世界效应。民国外交家、曾任国民党政府代理行政院长的法学博士
王宠惠曾说:辜鸿铭“为国增光,驰誉国际,旷古未有……于中西文化交流之贡献,厥
功甚伟!”曾任段祺瑞内阁总理的许世英亦说:“鸿铭先生,名德硕彦,久为世重。”
现代学人震瀛说辜鸿铭“是中国惟一的文人最得外国人崇拜的”……大小不一、重量不
同的桂冠,一个时期以来,戴在辜鸿铭身上,何其多也!
但如同凌叔华指出的那样,辜鸿铭在中国的声望,远不如在西方来得隆重。辜鸿铭在欧
洲文化界所得到的赞誉和评价,远远高于国内。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说:“辜鸿铭在欧
洲是很著名的。”丹麦评论大家勃兰兑斯称他为“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聊聊《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作品。书中讲
述的是一个叫斯特里克兰德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厚的待遇和美满安逸的家庭生活,执
着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故事。
这是一个大家看来是面包与爱情、现实与理想的故事,但最吸引我的
却是毛姆写这部作品的独特的写作手法,他不象是在讲一个励志故事,却象是在写一部
侦探小说!作者以第一称的手法,身临其境,将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强烈吸引着读者
急切地想看下去的欲望,想知道最后斯特里克兰德结局到底怎样了?
可以说很惨,最后得了麻风病死在一个小岛上,除了留下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画。
斯特里克兰德离家之后,为了生存,也为了成就他的理想——画画儿,
当过向导、
药厂推销员、油漆匠等工作,甚至很多时候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借钱渡日,但他使终
没有放弃。
书中有这么一段:
“回顾下你过去的5年,你这样值得吗?再让你重新选择,你还愿意走这条路
吗?
”有人问。
“还是这样!”斯特里克兰德回答。
“你快...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7
简言之,说英文也罢,不说英文也罢,融入也罢,不融入也罢,一颗平常心最难得。其实,很多美国人都没有融入所谓的美国主流文化。
导语:怎么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搞好“面子工程”或可交到几个金发碧眼的酒肉朋友;想要脱胎换骨,几代人前仆后继未必成功。很多美国人都是自得其乐的“非主流”。
我自16岁起在北美留学,磕磕碰碰,虽然至今仍离美国主流社会遥远,但摸爬滚打中得出一些异国求生智慧。陈列于此,抛砖引玉。
什么才是美国的“主流”
首先,我们可以试着探讨一下“美国主流社会”。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主流社会和一个人所在的时空和地点有密切关系。拿我蜗居的芝加哥北边的埃文斯敦小城为例。在这个小城北部,“主流社会”基本可以总结为中产白人,八成是医生或者律师,吃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视膨化食品为洪水猛兽。他们各家都有独立庭院,住在像个简易德国古堡的大房子。乃至每年不去海边租一个小屋住上一周,不参加个私人会所(country club),或者没有考虑过买个游艇,似乎就“被边缘”了。
但是,如果缓缓步行10分钟,走到小城南边的街上,就会发现肤色语言各不相同的新移民。街边的店铺经常写着“se habla espanol...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054
28
哎,毛姆实在是喜欢不上来。
小柯你有看过Catcher in the Rye么。Salinger 通过主人公的口说有的作家叫你看完
了他的书就想马上给他打个电话,有的作家你看完了永远都不想和他说话,毛姆就是其
中之一。
我当时看完了以后觉得这真象我对毛姆的读后感啊。
s**t
发帖数: 17016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服力
(一)
将艺术品比成一棵树,那考察“表达欲望”就等于考察这棵树的根部。根越粗大,扎得
越深,这棵树就越有可能长得茂盛。
当然,只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不足以保证就是好作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人画了
两幅画,一幅是初学时画的,另一幅是学画十年之后画的。虽然两者表达欲望差不多强
,但这两幅画并不是一样的好。
因此,在第一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第二标准来作进一步的界定和区分。
第一标准是从根部考察,考察的是一部作品产生和生长的原动力。很自然就会联想到,
第二标准应从树冠来考察,也就是说考察艺术品最终的表达效果。
那么,又该用什么来衡量一件艺术品的表达效果呢?
(二)
现实中,很多人选择了用“观者是否喜欢”来判定艺术品。只要喜欢的人越多,喜欢的
程度越强,那这件艺术品就越好。
这种判定实际上是不合理的。理由如下:
首先,观者有先入为主的喜好。用“观者是否喜欢”来判定,就会有利于那些刻意迎合
观者喜好的艺术品。对艺术品而言,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经验表明,迎合受众口味的
作品往往肤浅。杰出的作品不是迎合观者,而是挑战观者。)
其次,观者的口味会变化。因此用“观者是否喜欢”来评判得出的结论就会跟着口味...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5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拖延症期间看的书电视电影
我一直有做事拖拉的习惯,不到最后一分钟是不动手的。但这一次太过分了,过了最后
一分钟都还是没办法开始,结果拖啊拖拖啊拖,拖了足足一个多月昨天才把半年前就约
好的文章交了。这个过程之痛苦,经常是怀着紧张内疚破礶破摔的心情看了大量的闲书
电视电影,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做正事。除了那个正事之外,在这一个多月里我做其
它事效率奇高,令我自己都很惊讶,粗约算了一下看了二十多本小说,把我kindle上的
存书都看完了。电视追看了breaking bad,Ray Donavan,补看了house of card,重看了
好多集law and order,the good wife,还有好声音,天天向上,晓说等综艺。电影也
看了好多,连致青春,小时代之类都看了。写几点感想,以記念我这痛苦也还算有收获
的一个多月。
1, 村上春树的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太好看了,直接导致
我又去看了他的1Q84,好长啊,三大本,有点啰嗦,不过总的还是很不错。很喜欢有数
学天份的男主角和沉静的体育生女主角,里面还有个叫牛河的配角刻画得很生动让人难
忘。还去...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5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拖延症期间看的书电视电影

拉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化身,而且他是勇敢的实实在在的不顾外在世俗的一切干
扰去探寻人生的意义.我喜欢他的是完全的不世俗,有最美好的微笑,在全部所有人都
follow一种既定的物质生活时,他依然箸定的走向了不一样的探索旅程.拉里要找的是哲
学的终及命题的答案,人为什么会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其实毛姆是一个宿名的悲
观主义者,特别在早期,他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在人生枷锁里用波斯地毯来说人生无
意义:波斯地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绚烂华丽,但有什么意义呢?毛姆的粉丝张爱玲后来也
借来说了类似的话.但到了中后期的刀锋,毛姆开始认为世界之大我们知道的太少,所以
需要学习,去找寻人生的答案.我对这些都是非常认同的.而且最妙的是在刀锋里面的所
有人物都那么的生动栩栩如生,连那个大大的势利鬼都有让人喜欢的地方.但是我还是不
是很喜欢拉里用神功或者说自然疗法给格雷治病,这让我联想到某某某某大师,虽然你说
这是象征手法.
a******e
发帖数: 6689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欧游散记6 - 奥赛行3
接上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667449.html
这个承上启下突破印象派僵局的人,是塞尚。但我这次在奥赛要看的重点,并不是这位
带领整个时代重新从色彩再次走向线条的画家,而是与他同时期的另外两位“异数”。
这俩人都算半路出家,不按时代牌理出牌很固执地另辟蹊径,在世时都不得世人承认,
死后却声名大噪。但无论怎样成为他们所处时代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符号,他们却依然
只是旁枝,他们的技法、风格都不具“模仿性”,不能让更多的画家、画派踩在他们的
肩膀上继续前进(当然,还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对于不画画的我来说,缺
乏传承性反倒成全了他们鲜明的独特性,我恰好喜欢那种神秘、赤裸和站在世界边缘的
孤寂。
这两位画家就是高更与梵高。
我对高更的了解最初是来自于他在大溪地岛上所绘制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
们将往何处去》。如果以看电影的方法来看画(静态画面),我会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两
个大角度来进行分析。有的导演是形式的巅峰,在内容上却乏善可陈,比如希区柯克;
有的导演则是理论思想的先驱,在形式细节上却马马虎虎,比如布努...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89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欧游散记6 - 奥赛行3
接上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667449.html
这个承上启下突破印象派僵局的人,是塞尚。但我这次在奥赛要看的重点,并不是这位
带领整个时代重新从色彩再次走向线条的画家,而是与他同时期的另外两位“异数”。
这俩人都算半路出家,不按时代牌理出牌很固执地另辟蹊径,在世时都不得世人承认,
死后却声名大噪。但无论怎样成为他们所处时代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符号,他们却依然
只是旁枝,他们的技法、风格都不具“模仿性”,不能让更多的画家、画派踩在他们的
肩膀上继续前进(当然,还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对于不画画的我来说,缺
乏传承性反倒成全了他们鲜明的独特性,我恰好喜欢那种神秘、赤裸和站在世界边缘的
孤寂。
这两位画家就是高更与梵高。
我对高更的了解最初是来自于他在大溪地岛上所绘制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
们将往何处去》。如果以看电影的方法来看画(静态画面),我会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两
个大角度来进行分析。有的导演是形式的巅峰,在内容上却乏善可陈,比如希区柯克;
有的导演则是理论思想的先驱,在形式细节上却马马虎虎,比如布努...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123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死亡与不朽 (转载)
哈哈,我感受到了你对把偶像和通俗作品混谈的不满,我其实也喜欢维特根斯坦,主要
是受我老妈影响,她在大学教哲学,说起维特根斯坦也是推崇备致。不过我对维的哲学
思想一知半解,估计能领略到他的百分之一的精彩就很不错了。
而毛姆是我的偶像,是全身心的百分之百的沉浸在对他的通俗作品喜爱之中,毛姆本人
也说刀锋中人物没有原型,不象月亮和六便士是以高更为原型,但有人包括译者周煦良
却认为拉里是以维特根斯坦为原型,原因是一开篇拉里在图书馆苦读心理学原理,而维
在大学讲课时只引用心理学原理,两人都不喜欢社交,两人动手能力都很强,都喜欢工
程,拉里最后散尽家产做了出租车司机,而维特根斯坦把他父亲留给他的家产给了富人
,自己曾当过小学教师和园丁。两人都参加了战争,认识到生死的无常,另外毛姆推崇
侦探小说,而维是从不读其它小说只看侦探小说……
我本人对维是不是原型不关心,但好奇为什么通俗小说就不能选个哲学家作为原型来加
工创造呢?
y*********a
发帖数: 207
35
我在看“月亮与六便士”,作者毛姆。
想看这本书是因为毛姆是张爱玲最欣赏的作家,而本书是毛姆最有名的著作。我看的是
中译本,里面各种人名翻译成的中文,开始看会比较累。但是过了前几章以后就渐入佳
境了。故事主线写的是类似画家高更的生平故事。描写人很细致,故事里也有言辞犀利
的女配角,总忍不住要联想到张爱玲的小说。才开始看,还没太多好评论的。
a******e
发帖数: 6689
36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欧游散记6 - 奥赛行3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欧游散记6 - 奥赛行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 04:18:26 2014, 美东)
接上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667449.html
这个承上启下突破印象派僵局的人,是塞尚。但我这次在奥赛要看的重点,并不是这位
带领整个时代重新从色彩再次走向线条的画家,而是与他同时期的另外两位“异数”。
这俩人都算半路出家,不按时代牌理出牌很固执地另辟蹊径,在世时都不得世人承认,
死后却声名大噪。但无论怎样成为他们所处时代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符号,他们却依然
只是旁枝,他们的技法、风格都不具“模仿性”,不能让更多的画家、画派踩在他们的
肩膀上继续前进(当然,还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对于不画画的我来说,缺
乏传承性反倒成全了他们鲜明的独特性,我恰好喜欢那种神秘、赤裸和站在世界边缘的
孤寂。
这两位画家就是高更与梵高。
我对高更的了解最初是来自于他...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yuxiaohan(yuxiaohan), 信区: Literature
标题: 巴尔扎克的小说该怎么读?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Sun Sep 24 16:51:57 2017,GMT)
巴尔扎克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即使没看过他的小说,也听过他的大名。即使再不济,
大家都会知道他是法国的大文豪。至于究竟多少人爱看他的小说,我无法猜测,因为我
自己读得也不多。
之所以提起他,是因为我读了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毛姆说,《战争与和平》是世界上
最伟大的小说,而巴尔扎克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由于我喜欢毛姆,相信他的话
,所以顿时对巴尔扎克的好感提高了好几个百分点。
于是我开始阅读由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的小说。结果大失所望。根本读不进去。完全缺
乏文采,根本不知道他的文字好在哪里。我不得不转向巴尔扎克的传记,去看看其他人
对他的解析。
原来不光巴尔扎克,就是托尔斯泰,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伟大作家的文笔都
不是很好,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比他们写得好的,大有人在。巴尔扎克尤为粗俗。可为
什么偏偏他们成为最伟大小说家,写出了最伟大的作品呢?
有一种解释是,小说家并非一概要求文采...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7016
3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说服力
(一)
将艺术品比成一棵树,那考察“表达欲望”就等于考察这棵树的根部。根越粗大,扎得
越深,这棵树就越有可能长得茂盛。
当然,只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不足以保证就是好作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人画了
两幅画,一幅是初学时画的,另一幅是学画十年之后画的。虽然两者表达欲望差不多强
,但这两幅画并不是一样的好。
因此,在第一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第二标准来作进一步的界定和区分。
第一标准是从根部考察,考察的是一部作品产生和生长的原动力。很自然就会联想到,
第二标准应从树冠来考察,也就是说考察艺术品最终的表达效果。
那么,又该用什么来衡量一件艺术品的表达效果呢?
(二)
现实中,很多人选择了用“观者是否喜欢”来判定艺术品。只要喜欢的人越多,喜欢的
程度越强,那这件艺术品就越好。
这种判定实际上是不合理的。理由如下:
首先,观者有先入为主的喜好。用“观者是否喜欢”来判定,就会有利于那些刻意迎合
观者喜好的艺术品。对艺术品而言,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经验表明,迎合受众口味的
作品往往肤浅。杰出的作品不是迎合观者,而是挑战观者。)
其次,观者的口味会变化。因此用“观者是否喜欢”来评判得出的结论就会跟着口味...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1290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ransgene (transgene),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拖延症期间看的书电视电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1 07:34:29 2013, 美东)
我一直有做事拖拉的习惯,不到最后一分钟是不动手的。但这一次太过分了,过了最后
一分钟都还是没办法开始,结果拖啊拖拖啊拖,拖了足足一个多月昨天才把半年前就约
好的文章交了。这个过程之痛苦,经常是怀着紧张内疚破礶破摔的心情看了大量的闲书
电视电影,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做正事。除了那个正事之外,在这一个多月里我做其
它事效率奇高,令我自己都很惊讶,粗约算了一下看了二十多本小说,把我kindle上的
存书都看完了。电视追看了breaking bad,Ray Donavan,补看了house of card,重看了
好多集law and order,the good wife,还有好声音,天天向上,晓说等综艺。电影也
看了好多,连致青春,小时代之类都看了。写几点感想,以記念我这痛苦也还算有收获
的一个多月。
1, 村上春树的...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0
年幼的张爱玲与弟弟的合影(资料图)
1995年中秋次日,从太平洋彼岸传来姐姐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几天,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时常呆坐半天,什么也想不出来。再读《童言无忌》中的“弟弟”,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汩汩而下,“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
这么多年以来,我和姐姐一样,也是一个人孤单地过着。但我心里并不觉得孤独,因为知道姐姐还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和我同存于世。尤其读到她的文章,我 就更觉得亲。姐姐待我,亦如常人,总是疏于音问。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是同血缘、亲手足, 这种根底是永世不会改变的。
显赫家世下的悲剧童年
以前评介我姐姐的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提到她的显赫家世。我们的祖父张佩纶,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侍讲署佐副都史,是“清流党”的要角;我们的祖母李菊耦则是 李鸿章的大女儿。母系的黄家——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以及后母系的孙家——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也都间接或直接地对我姐姐有所影响。
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一个是张御史的少爷,一个是黄军门的小姐,结婚时是一对人人称羡的金童玉女。5年之后,...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5763
41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
某老头买了报纸在街上读,读到:TG在长江上建了长江大桥……警察听见,说
他为匪宣传,被捕,调查中发现20多年前他参加过TG青年团,属于曾经加入叛
乱组织,两罪并罚,毙了。
《射雕英雄传》因毛太祖“只识弯弓射大雕”被禁,改名《大漠英雄传》出版,
又因为黄老邪住在岛上,自称岛主被禁。
左拉所有作品被禁,因为他姓左。一个电影叫做《师妹出马》被禁,后改名
《师妹出关》才允许放。
《天龙八部》有一段,两人打架,王语嫣插了一句:这个是江南蒋家拳。被禁。
作家陈映真被抄家,抄出马克吐温全集一套,审官曰:马克吐温乃是马克思的
弟弟,这个明显是通匪有据。判了12年。
《天龙八部》有一段:王语焉见两个人在打架,就随口说:这是江南蒋家的名
招“过往云烟”啊!遂被禁。
某人在报纸上发表反G 的文章,引用了马克思韦伯的话,被关了九年。
某记者评论常公抗敌曰:自以为是民族救星——八个字,一字一年,八字八年,
正好等于抗战时间。
有一个讲述拿破仑的电影,女主角是苏菲亚罗兰,男主角被困到岛上...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664
42
我回国已经三年多,成为中国普通工薪阶层一员。我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交易繁忙时
,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三年多里,我平均每年休3天年假、病假天数每年不超过5天。
我交着重税、高价买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身边的同事、上司、朋友,每个
人都在如此辛勤的工作着,无论是中央政府职员、央企国企职工、外企职工、私企职工
,我身边没有人每天工作8小时,没有人休长假。同学聚会的时候,我老公和我的同学
们,谈论的都是如何更好的工作、如何创新、如何寻找新的财富增长点。
不管美国中国收入、待遇如何变化,外界如何评价海龟,我从来不后悔回到中国。我在
回国前下的决心是,我要做中国的中流砥柱,为中国的飞速发展献上微薄之力。现在我
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东西比感到自己所奉献的青春和精力有价值而更重要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如何评价政府,也不在意这个国家有贪官蛀虫,我只
知道在党中的、在政府中的,也绝大多数都是和我一样的普通劳动者,是中国人民,他
们也和我这个非党非政公民一样,每天都在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在忍耐和付出。中国的
成功是必然的,但过程是漫长的,我不要站在圈外评价它的兴衰,这是历史赋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你愿意不愿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一位女士对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说:“我和一位男士相处很久,可是不敢断
定,我是不是爱上了他.”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对恋爱的考验有非常独特的看法,他
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测验你是否真正爱上他:你愿意不愿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
t***u
发帖数: 88
44
前言 作为选择对象的磨难
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
,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倘若世上果真存在这么一句箴言,那么 “不谈论
健康方法”或许也将成为真的绅士的条件之一。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
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为。
一如众人所知,我并非真的绅士,本就无须一一介意这类琐事,如今却居然动笔来写这
么一本书,总觉得有些难为情。下面这话颇类狡辩,更令人惶恐:尽管这是一部谈论跑
步的书,却不是谈论健康方法的书。我并非要在这里高谈阔论、振臂一呼:“来呀!让
我们每天跑步,永葆健康吧!”归根结底,这些都不过是思索片段,抑或自问自答——
对我个人而言.坚持跑步究竟有何意味。仅此而已。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
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我也衷心地想对毛姆
的观点表示赞同。所以作为一个写作人.抑或作为一个长跑者,就跑步来写些个人的、
点点滴滴的文字,还公开出版的形式发表出来,也算不得太过离经叛道。这恐怕是一种
颇费功夫的性格:一个不写成文字
R*******e
发帖数: 25533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Re: 我听到的最悲伤的歌 (转载)
谢谢呵呵,圣诞快乐:)
好眼光啊,《刀锋》是第一本我从头到尾读完的英文小说,所以用ID纪念一下。我本科
的时候也喜欢胡乱找书读,不过自己不太会写所以很少在网上瞎掺和。我很喜欢毛姆对
待自己创作的人物的态度,云淡风轻。对年轻的主角虽然充满了长辈的怜爱但是又不过
分拔高,对那些庸俗势力的角色也没有太刻薄,让人觉得毛姆是个世故又有趣的人。
简单的歌词和旋律确实常常让人感动,应该就是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了吧。你说
到马兆骏的这首歌,我还挺有感情的。应该是98或者99年的时候,我在网上search一首
小时候听过的《那一年我十七岁》,撞见一伙大叔大妈抱着一首《那年我们十九岁》大
哭,我纳闷着不是十七岁么,怎么变十九岁了。后来就被人围观了。再后来和这些人一
起开始了探索台湾音乐的奇妙旅程。序齿列位,我只有喊前辈的份。一晃自己也步入了
大妈的行列,当年的大叔们现在都蹲在各自的旮旯里抱孩子呢。
当年一同被哭的还有其他几首,《会有那么一天》,《我要的不多》,估计大家都听过
了。有兴趣的话,可以顺便搜一下杨庆煌这个歌手。其实比起“淡淡的哀愁”,我更喜欢那些高举高打,充满了青春气息和战斗精神的歌。马兆骏
wh
发帖数: 141625
46
胭脂扣我喜欢哎,我喜欢神神叨叨的东西。倩女幽魂好像有点油滑挑逗,不符合我严肃
的品位,哈哈。秦俑我很喜欢,也是她的作品。青蛇我喜欢两个女演员。嗯,她的作品
好像的确是一个类型。我猜很多用心写作的作家/艺术家,作品都是一个类型的,是本
色作家。比如张艺谋就是。而另外有些聪明大胆、喜欢尝试各种风格的艺术家,作品就
会多样。我一向把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列为聪明作家,不过我看他们的书不多,不知道
算不算多样。王尔德、毛姆也是聪明作家,好像毛姆比较多样化,王尔德似乎还有一种
一以贯穿的悲伤的调子。
wh
发帖数: 141625
47
赞,欢迎常来交流。毛姆这几本我都是本科时看的,当时触动很大,对有思想的年轻人
来说很striking,哈哈。毛姆的好处是他自己不纠结投入进去,比较旁观,就不会显得
太热情冲动幼稚,哈哈。他只是描述一种人,有同情,但不带入太多主观,这样的叙述
状态是最好的。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版上有过两篇评论。country driving是bos刚来版上时
写过的。巨流河好像aiyayayaya说过,但没人专门写过。期待你有空写专评,呵呵。

描述。哈哈。因为这些书,我对人的心理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看的第一本引文长篇小说。句子简单,词汇不难
。看完后建立了看英文书的信心。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小说本身很引人入胜。符合我的
口味。最近刻意去看了电影,觉得还是没有书的内容那么丰富精彩。
巨流河。一个女人的一生与一个国家的命运。从另外一个视角看那段历史,是不错的收
获。
就这些吧。目前正在看的是: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有时候翻翻的是清少纳言的枕草...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11
48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这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拍得不错,得到了今年奥斯卡的提名,我只想谈一点背
景和不好懂的地方,电影得大家自己去看,这种电影知道了情节就意思不大了。那部小
说的内容肯定不是二小时的电影能讲清楚的,文风就更不是电影能表达的了。最好是看
过电影再来看我写的东西。
首先,这部小说是跟传统的间谍小说完全不同,几乎没有直接的刀光剑影,没有刀枪不
入的英雄,主角只是一个疲惫不堪,在办公室的明争暗斗中失败的职员,以描写官僚机
构的种种争斗为主,我以为更为真实。
这是因为作者原来就是在那里工作的,这个故事还是建立在一些真实的事件之上的,英
国那个时候的确是有一个高级间谍是地鼠,最后交换到了莫斯科,此人的经历和小说中
那个双面间谍类似,当然,小说只是小说,并不完全一致。
这部小说在当时很有名气,但确实有些不好懂,我第一遍几乎完全没能读懂。当然,不
是说不知道谁是地鼠,而是没有理解前面的铺垫。我有些喜欢此书的笔调,所以回头又
去读,这样才慢慢理解它的精彩之处,这本书如果有时间,的确值得一看。也许...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11
49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这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拍得不错,得到了今年奥斯卡的提名,我只想谈一点背
景和不好懂的地方,电影得大家自己去看,这种电影知道了情节就意思不大了。那部小
说的内容肯定不是二小时的电影能讲清楚的,文风就更不是电影能表达的了。最好是看
过电影再来看我写的东西。
首先,这部小说是跟传统的间谍小说完全不同,几乎没有直接的刀光剑影,没有刀枪不
入的英雄,主角只是一个疲惫不堪,在办公室的明争暗斗中失败的职员,以描写官僚机
构的种种争斗为主,我以为更为真实。
这是因为作者原来就是在那里工作的,这个故事还是建立在一些真实的事件之上的,英
国那个时候的确是有一个高级间谍是地鼠,最后交换到了莫斯科,此人的经历和小说中
那个双面间谍类似,当然,小说只是小说,并不完全一致。
这部小说在当时很有名气,但确实有些不好懂,我第一遍几乎完全没能读懂。当然,不
是说不知道谁是地鼠,而是没有理解前面的铺垫。我有些喜欢此书的笔调,所以回头又
去读,这样才慢慢理解它的精彩之处,这本书如果有时间,的确值得一看。也许...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