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墓群
1 (共1页)
b*****n
发帖数: 6324
1
http://news.sohu.com/20120418/n340849550.shtml
百姓报警,盗墓贼执砍刀与警方对峙
田野文物管理难度大,文物部门叹无奈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李彦宏刘雅静/文通讯员高毅/图
张家口市怀安县赵家窑汉墓群坐落在宽阔的洋河岸边,据资料记载,墓地共有古墓
34座,是目前可查的张家口最大的汉墓群,1982年被列为省保单位。可是,近日记者从
当地人士处获悉,就是这样的一座汉墓群却面临着盗墓贼的疯狂盗掘,以及周围村民私
坟与耕种的严重侵蚀。4月14日,记者及燕阵张家口网的一些热心网友走访了该墓群遗
址,直击了墓群令人忧虑的保护现状。浩荡墓群保护现状堪忧
赵家窑汉墓群位于怀安县赵家窑村的村边,当记者一行人驱车赶到墓群周围时,出
现在眼前的古迹着实令人感到震撼:远望去,一个个高大的封土错落分布于乡野之间,
虽历经千年,却依然雄伟高大,蔚为壮观。
据资料记载,赵家窑汉墓群占地约20万平方米,共有墓葬34座,目前有两座墓葬地
面封土被铲平。走进墓群,记者看到,每座墓葬大小相仿,但是墓葬的封土却被蚕食严
重,每座墓葬的封土之上都大大小小埋着当地村民的私坟,除此之外,封土周...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
盗墓工具镐
铁锹和钢钎
民警带盗墓贼指认现场,这是他们挖的两个盗洞(江宁警方供图)
今年6月10日,快报封19版报道了江宁警方现场抓获5名盗墓贼,保住一处东汉墓葬群的新闻。随着调查的深入,快报昨天从江宁警方获悉,该盗墓团伙又有6人落网,另有3人携带部分出土文物仍在潜逃之中。通过警方调查,一个由江苏句容一农民组织的盗墓“草台班子”逐渐浮出水面,该团伙成员都是在句容一带活动的农民和小贩,他们的作案动机也很简单,看《鉴宝》节目看得眼热,自己也想挖几件值钱的文物一夜暴富。经过文物部门鉴定,该团伙在短短一个星期内连续盗挖了10座汉墓。而令文物专家感到震惊的是,他们盗掘的地方,地下埋藏着一个大的古墓群,估计墓葬数量在100座以上。
快报记者 陶维洲 通讯员 江公宣
盗墓猖狂
一亩三分地被挖8个坑
今年4月初,汤山街道宁西村的一位村民气冲冲地到江宁公安分局上峰派出所报案,“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在我的茶叶地里挖坑,我总共才一亩三分地,他们竟然挖了8个大坑。”
民警到了宁西村后,发现各家地里都出现了大坑,共有几十个。这些坑有1.5米-2米见方,深浅不一,有的深达四五米,坑的位置集中在村子边一个名叫广山...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南京高淳县固城镇10余座汉墓被毁,盗墓贼系使用挖土机挖开墓坑,将文物偷走后,将陶罐碎片和棺材板等随意丢弃。考古人员表示,开挖土机盗挖古墓群,无论在南京还是在江苏甚至全国,都可以说是盗墓史上的第一次出现,性质相当恶劣。
兜底毁坏的汉墓
随意丢弃的楠木棺材板。李海勇 摄
遭毁汉墓位于高淳固城镇,多数文物去向不明,警方已展开追查
前天早上,在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的芜太公路扩建项目一施工段,有西汉东汉古墓10余座,遭施工挖土机兜底挖出,所有出土文物已经不见所踪,只剩下一些陶罐碎片和楠木棺材板被随意丢弃。昨天上午赶到现场的南京市博物馆的相关专家,看到10余座汉墓被毁的劫后惨景,感到痛心疾首。呼吁将固城遗址附近也列入南京市地下重点文物保护区。
痛心:用挖掘机盗毁汉墓还是首次出现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地底下沉睡2000多年的西汉楠木棺木,凌乱地堆叠在高高的土堆上;大量的陶器碎片和铁器残片在近千平方米的工地上随处可见;西汉时期的墓葬陶罐残片、东汉早期的墓葬青色方砖随处可见,工地上的挖掘大坑,正在诉说着这里的汉墓群刚刚遭受了一场洗劫。
高淳县文保所的王所长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考古经验,和以前工地施工现场的挖
c***s
发帖数: 70028
4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建设区一处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黄土坡下,居然封藏着25座形制大小不等的古代墓葬,其中20座为汉墓。昨日,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双流文管所考古人员细看从汉墓中清理出的陪葬品时甚为惊异:不仅用来固定棺木的泡钉浑身包着金箔,就是躺在棺木旁边的青铜器都镀着金。“很可能是一个势力不小的家族墓群。”双流文管所专家李国介绍,对这一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将于春节前完成,不会影响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建设。
夯土制作家族墓“基地”
新航站区一号墓地位于双流县东升村四组,新航站区四号地块西南侧。应施工方的邀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双流文管所考古人员月前对这一待建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除去密密匝匝的沙树、杂草、柑橘树,土层即表现出“异样”:黄褐色夹青灰色土居然有一定粘性,且结构紧密,明显受人工夯压所致。再往下,距地表1.5米的夯土层中夹杂有较多类似白膏泥的物质,地表下3.5米至4米钻探出若干青灰砖渣块等遗物。“是古墓!”数排紧密排列的青砖传递出信号,考古人员将封土逐层揭封后,25座墓葬重见天日。其中,20座排列紧密的汉墓来自一个家族,地面隆起的土坡就是人为夯筑起来的墓葬平台。
镀金青铜器彰显家
c***s
发帖数: 70028
5
考古人员在对发掘出的“砖棺”进行绘图。市文物局供图
考古人员对墓葬壁画加固。市文物局供图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为配合工程项目建设,考古人员在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村发现一处大规模墓葬群,经两次勘探发现古墓葬共计129座。目前还剩下54座墓葬没有发掘,北京市文物局计划到5月底、6月初结束发掘工作,同时文物保护工作也同步开展。目前,这片墓地由专业保安24小时巡逻,还配有红外摄像头等高科技安保措施。未来是否原址保护有待考古结束后综合评估。
据介绍,这处新发现的墓葬群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村,地处大兴城区的西北部边缘,墓地所在区域原先为三合庄村址所在地。
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为配合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改造区A、B、C组团居住及配套项目的土地开发整理,逐步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但是由于征地工作尚未结束,因此只是局部勘探。2013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经过7个月的勘探方结束,共发现古代墓葬129座。2014年10月10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古墓葬的发掘工作,受天气的影响,到2014年12月31日发掘工作结束,进入“冬歇期”。
据介绍,本次为期近两个半月的发掘,...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6
龇牙咧嘴,歪脖吐舌,近日,这匹汉代陶马火速蹿红网络,连三星堆文物修复室的工作人员都打趣说,“这是一匹身中剧毒的马”。不过,这匹陶马并不是三星堆出土的,而是从成都双流运来准备“动手术”的。
其实,早在2003年,它就被成都市考古队和双流区文管所从双流机场附近一处汉墓中联合考古挖掘,之后一直默默无闻,近日终于借助网络一炮走红,网友纷纷脑洞大开,有的称其“熬了13个春秋终于走红了”,有的将它的表情与好莱坞经典动漫《怪物史莱克》中的“贫嘴驴”放在了一起,两个角色的表情居然神同步,让网友大呼好穿越。
萌马网络走红
神似“怪物史莱克”里的贫嘴驴
在三星堆博物馆的修复室里,一个龇牙咧嘴的马头被工作人员放到网上,瞬间打开网友脑洞,不少网友都表示这夸张的表情和喜悦的神情看起来十分眼熟,有网友发出好莱坞动漫《怪物史莱克》里的贫嘴驴和它做对比,发现二者十分神似。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文物部门了解到,这匹“萌马”其实大有来头,据成都市双流区考古负责人李国介绍,它的出土时间是2003年,当时机场扩建时发现一个汉代墓群,由成都市考古队与双流区文管所联合进行考古发掘,一共发现九座汉代砖室墓,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判断...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240
7
拜托,楼上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中国南方古代是有犀牛的,官方确认的灭绝时间距今
不过百年;东南亚和印度的犀牛至今仍然存在。
汉墓的石刻当中发现过鸵鸟河马的形象么?你能举出例子来么?
另外鲁迅说过你所谓的“遥想以前的中国,还是心胸阔大的;汉墓的石刻,居然有鸵鸟
河马”这句话么?出自何处?
中國犀牛淺探
A Brief Survey of Chinese Rhinoceros
張之傑
前言
中國曾經有過犀牛。筆者在《科學月刊》1997年4月號寫過一篇通俗文章〈犀牛道情─
─中國犀牛雜談〉(下稱犀文),對中國犀牛作過一番查考,當時附帶發現,兩漢時國
人已犀、兕不分。
去年12月間,拜讀楊龢之先生鴻文〈中國人對「兕」觀念的轉變〉,龢之兄指出,兕的
觀念戰國開始轉變,兩漢開始「犀化」,全篇論證清楚,具有論文的嚴謹,又不失文采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生物史佳作。
讀罷楊先生鴻文,有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快感,當即複印犀文交龢之兄指正,又著
手將犀文改寫。犀文是七年前寫的,七年來多少會增加些資料。其次,寫作犀文時我還
沒接觸電腦,這次改寫,當然會借助互連網這個利器。
犀文是一篇通俗文章,要不要改寫成論文格...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8
青白江出土宋代古墓群续:墓内男女相拥千年
青白江出土宋墓内一对男女骨架紧拥二人合葬原因引发浮想联翩
“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这种歇斯底里的“爱情”,似乎只有现代人才会有。可是,早在1000年前的宋代青白江,也有这样的“浪漫爱情”!青白江弥牟镇古墓群的发掘工作,又有惊人发现——在一个宋代砖室墓里,一男一女两个骨架紧紧拥抱在一起!可是,他们为什么会相拥葬在一起?自愿殉情?家人相逼?这个震撼场景,令发掘现场所有人浮想联翩……而在相邻的一座汉墓里出土的十余块画像砖中,“伏曦女娲日月图”也让考古人员兴奋不已。
为爱殉情?
宋代男女相拥千年
“当时,我们觉得好奇怪啊,两具骨架怎么会抱在一起?”青白江文管所杨晓明告诉记者,他们在汉墓群的旁边,发现了这个长约2米的宋代砖室墓,墓内两具保存完好的骨架叠在一起。“两具骨架都呈仰姿,从骨架判断应为一男一女,男的在下面双手环抱着上面的女性。”队员罗成介绍说,感觉是女的倒在男的怀抱中。而这个墓里的随葬品,仅有三个陶罐、一个陶碗和一个陶碟,显得颇为简单。
对于这种墓葬形式,考古队员说,从来没见过。但对众人猜测的“自愿殉情”或
y*****6
发帖数: 9545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sc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MiscNews
标 题: [ZGPT]甘肃出土文物类似奥运会徽(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0 20:00:17 2008), 转信
文物“青铜舞蹈人”饰件与本届奥运会会徽非常相似。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彰显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完美结合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载入奥林匹克运动史册。而与此巧合的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博物馆馆藏的一件于1991年在肃南县明海西五个疙瘩汉墓群出土、属东汉时期距今约2000年的文物“青铜舞蹈人”饰件与本届奥运会会徽非常相似。
E*********e
发帖数: 2686
i***s
发帖数: 39120
1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东陵。
警方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漆木高足豆(资料照片)。
星岛环球网消息:曾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秦东陵特大盗墓案告破,被盗文物悉数追回。当地的村民反映,秦东陵几乎年年被盗。专家指出,此案反映出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田野文物保护的困境引人深思。
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11日宣布,经过近3个月的连续作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告破,追回被盗“八年造”漆木高足豆等文物11件,经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0件。
秦东陵被盗引发关注
墓内葬有秦始皇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
《人民日报》报道,西安市临潼分局2010年10月20日接临潼区文物局报案——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此案立即引起西安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抽调50余人组成专案组,迅速开展侦破工作。
秦东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西部,秦始皇陵的西侧,因其位于秦都城咸阳之东,史称秦东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书记载,秦东陵为秦始皇的祖坟,葬有宣太后、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悼太子、帝太后6人。其中,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分别为秦始皇曾祖父、祖父和父亲。
据介绍,秦东陵现... 阅读全帖
b****i
发帖数: 11322
12
晋阳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太原,秦始皇为什么要来晋阳,驻守晋阳的韩王信为什么会投
降匈奴,薄太后为什么要跟着刘恒一起来到晋阳,汉文帝为什么称晋阳为龙潜之地,请
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七章:龙潜太原
相关资料:两汉晋阳城、冒顿的响箭、广武汉墓群、白登山、娘娘滩、马邑之谋
第七章 龙潜太原
公元前260年,纸上谈兵的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断送了四十万赵国士卒,后世的许多历
史学家对这一数字曾多有怀疑,但毋庸置疑的是,本来就在秦赵争霸中十分被动的赵国
,自长平之战后,则完全处于劣势。第二年,秦将司马梗的大军已经完全占据上党地区
,兵临晋阳城下,晋阳城在经历了晋国的两次内乱后,第一次面临异国军队的挑战。为
了限制秦帅白起日益膨胀的权势,巩固自己的地位,丞相范睢说服秦昭襄王,使秦军在
赵国割让六座城池之后退回上党地区。两年之后,坑杀四十万赵军的白起被逼自尽。
六座城池换取的仅仅是晋阳城十一年的安宁,公元前248年,秦将蒙骜挥师北上,攻
取了赵国三十七座城池,晋阳外围的榆次、新城、狼盂全部被秦军占据,晋阳已是孤城
一座。曾在范氏、中行氏联军以及智、韩、魏联军的两次围攻中安然无羡的晋阳城在苦
苦支撑一年之后,
d*****g
发帖数: 1616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颉刚疑古思想评价
http://theory.jschina.com.cn/a/200904/t32280.shtml
摘要:顾颉刚及其领导的“古史辨”派,曾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史坛,风靡
一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出土文物的丰富,人们对疑古史学有了新
的认识。本文即剖析顾颉刚疑古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抽出其有代表性的十大论点进
行探讨,评价它的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顾颉刚;疑古思想;古史;伪史
作者简介:杨善群(1937-),男,上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
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在史坛崛起,其领导人
物顾颉刚被称为“疑古大师”[1]。从1926到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了七册九本
(第七册分为上中下三本),洋洋数百万言,人们称其为“疑古文献的大成”[2],
在史坛上掀起一股巨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地下文物—
—有关的古籍竹简、帛书不断出土,人们对“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想有了新的认识,需
要对《古史辨》的成败得失重新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检查和反思,
以利于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正如已...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14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12
15
☆─────────────────────────────────────☆
chooyu (卓奥友) 于 (Mon Oct 10 01:50:57 2011, 美东) 提到:
1916年11月的一个下午,一个叫做Charles Freer的老人正在他底特律的家中喝茶,家
中的装饰和陈设无一不暗示着这位老者丰厚殷实的家境和经世致用的品味,恰似《诗经
•卫风》中的“如琢如磨,瑟兮僴兮”。此时,他正面对着他刚买回来的两座近1
米高的石刻发呆,这两座石刻,前看非人非兽,侧看非仙非魔,老人若有所思地走来走
去,从各个角度对比着手中照片上他并未购买的另外两尊,那个卖家只告诉他这是公元
6世纪某时期的东亚石刻,和宗教有关,其他一概不知。从照片和他购入的两尊雕刻的
体积与雕像背后那齐齐的、近乎新鲜的一道道切割、敲凿痕迹看,Freer只能确定一点
,这些石刻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现象,而是刚刚被人为剥离于一个规模庞大、体系完整
、风格自成并拥有千年左右历史的大型石刻群。。。
(镜头一转,咔咔咔咔!)
整整九十五年后的一个下午,堵得结结实实密不透风的635车流中,有一辆车中的气氛比
...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6
6月10日,长沙开福区伍家岭附近,古墓葬群的考古发掘现场。图/记者陈正
长沙城北,伍家岭一片土地下,埋藏了跨越2000多年的秘密。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发掘了100多座时间涵盖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的墓葬。一批包括陶器、铜器在内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研究所组织公众来到考古现场参观。
本报记者 赵晶 长沙报道
“你们是怎么知道这里有古代墓葬的?”“这个墓葬的主人会是什么身份,会不会是个大官?”……直击考古现场,参观的市民们倍感神奇,原来脚下的土地里还埋藏了这么多的秘密……
百余座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铜器
今年2月起,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开福区伍家岭某工地建设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调查中发现一批古代墓葬和水井。经过系统的发掘,到目前,已发现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墓葬150余座,少量古代水井和一处建筑基址,已发掘墓葬100余座,出土大量包括陶器、铜器在内的珍贵文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墓?感觉就像是挖到了现在的明阳山一样。”一位在现场参观的市民好奇地问道。“这是因为长沙的城区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当时,这里并不...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战车与车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战车与车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5 10:00:10 2016, 美东)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战车与车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战车与车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5 10:00:10 2016, 美东)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战车与车战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75厘米。这类战车只能容乘员两名。西周车的车箱
加大,山东胶县西庵西周车箱广164、进深97厘米,这样的车能容乘员三名(图二)。
有时或增至四名,记载中则称为“驷乘”,但并不多见。车箱平面皆为矩形即横长
方形,进深较浅,即所谓“亻戋收”(《诗·小戎》...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0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文物保护
中国是世界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为文物保护工作呕心沥血,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要求。在旧中国烂摊子的基础上,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使大批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他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发挥文物的作用,对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指示成立文物收购小组,秘密收购海外中国珍稀文物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到文物大省陕西视察时,就对文博系统的同志说:“我到哪个地方,都爱看这些东西,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可以了解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早在全国解放前夕,周恩来就指示前线部队要注意保护全国各地的重要古建筑。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发出指示,要求前线部队对浙江南浔镇刘氏嘉业堂藏书楼和山西太原城内藏有南宋雕刻碛砂版《大藏经》的普善寺“特予保护,以重文化”。由于周恩来的过问,刘氏嘉业堂重要的藏书得以保存。后来刘家将这批藏书捐给了人民政府。宁波天一阁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始建于1561年,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古籍浩瀚,素有“南国书城”之盛誉。天一阁原有藏书7万余卷,几经流失,不断... 阅读全帖
b*********f
发帖数: 1585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战车到骑兵的发展
和大家逗完嘴了,从网上找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分析可能采用过绳带、皮革或者木板
一类的材料作为马镫,但是易腐烂,没有保留下来,也许李广当时也是用的这种“马镫
”,但是目前没有文献和文物加以证明。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最牛的兵种是弓骑兵吧?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的一大原因。
但战车比起骑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地形要求很高,地形不平坦不行,
有条小河小沟也不行。在战车时代,双方打仗一般要提前选择一个平原地形,然后才能
开战。打着打着,不小心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最牛的兵种是弓骑兵吧?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的一大原因。
但战车比起骑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地形要求很高,地形不平坦不行,
有条小河小沟也不行。在战车时代,双方打仗一般要提前选择一个平原地形,然后才能
开战。打着打着,不小心车... 阅读全帖
w*****1
发帖数: 220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洛阳的盗墓太牛逼了
除非皇陵皆可盗之 谁是洛阳盗墓链带头大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1日 11:22 《新世纪周刊》
洛阳疯狂盗墓现象背后,是魔道消长的隐秘江湖;盗墓利益链条延伸所至的保护伞
,则触及这个江湖的核心
□ 本刊见习记者 上官敫铭 | 文
十三朝古都洛阳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最早的中国”。定鼎于此
的百余位帝王,与其朝臣们魂归西天之后,多数埋骨于被视为千年龙脉风水宝地的邙山。
邙山,层层叠叠的墓葬,“几无卧牛之地”,也使延续至今的盗墓行为几乎演变为
一个行业。以盗掘文物为主要动机的盗墓活动,在洛阳可谓风起云涌。盗墓者惯用的“
洛阳铲”甚至伸向了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保护区,2010年底前后,这里的西山东坡也
被盗掘。近年来洛阳盗墓现象之疯狂有增无已。仅2011年初即发生多起因盗墓引发的命
案,多处古墓葬被洗劫。
当地警察往往视盗墓案为烫手山芋。在与盗墓团伙的较量中,编织的是一个古老又
新奇的隐秘江湖;盗墓利益链条延伸所至的保护伞,则触及这个江湖的核心。
龙门石窟大案
“现在抓的这些,其实都是干苦力的,是盗墓体系的最底层。如果继续追查下去,...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25
兵器知识专访中国传统弓箭工场“聚元号”制弓者杨福喜
作者: slashsolo 发布日期: 2011-10-10 查看数: 1721 出自: http://www.fyjs.cn [复制链接] 转播到腾讯微博
我是转帖,本人喜欢玩弓箭,也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中国传统弓箭,当然这里面说的东
西也不尽然全都是对的,不过整体而言,还是说明了中国传统弓的很多知识。
本次沙龙的话题是关于冷兵器的,请到的是我国弓箭专家杨福喜先生,一起谈谈弓箭的
话题。
记:您家祖上做弓箭时是给军队造的么?
杨:据祖上说当时都是给宫里头做的,北京东四有一个弓箭大院,是明朝盖的,当
时有40个弓箭铺,都是给宫里造弓箭的。1967年,政府觉得是危房,就把这个院拆了。
记:给宫里造的弓箭与军队所用的有何区别?
杨:工艺都差不多,但给宫里造的弓主要是“画活”,雕龙画凤。军队用的弓箭要
求是什么天气都能打仗,兵器不能怕受潮。弓臂的正面是水牛角,因为它够长,而且不
怕水。弯的水牛角经过加工就能形成比较长直的弓臂形状。
弓臂的表面是桦树皮,东北有很多,俄罗斯也有,南方没有。桦树皮是最好的防潮
用品,其它树皮都不行。这个桦树皮它是...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6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盗墓笔记——秦岭神树
秦岭神树篇 第一章 老痒出狱
南派三叔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2日
这句话才短短的几个字,却把我的思绪全部都吸引了过去。
“鱼在我这里……”
什么鱼?难道是蛇眉铜鱼?
从古墓石刻上图案来看,这种奇怪的铜鱼应该是三条首尾衔接在一起,现在我手里
有两条,确实应该还有一条和我手里的配成一套。这句莫名其妙的话的意思,会不会是
想暗示,那最后一条鱼在他手里?
这条信息的发布者,他既然有这张照片,又知道鱼的事情,会不会当年失踪人里的
其中之一?
我仔细翻了一遍这张网页,看发布的时间,应该是在两年以前,亏的这个网站没有
倒闭,不然这条信息肯定早就消失在互连网上。信息除了这一句话外,没有任何署名和
联系方式。
我感觉到一种不和谐,既然是寻人,又不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不白搭吗?
我变着花样在google里搜索,希望能找到更多的信息,但是搜来搜去就这么一条是
和这个有关系的。
我不由沮丧,不过这已经是很大的发现了,至少可以说明,在两年前,还有人在关
注二十年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不久,这该死的风暴终于过去了,风暴过去后第二天,就有琼沙轮从文昌的清澜港
过来,我们见这里待无可待,就收... 阅读全帖
k**********i
发帖数: 8706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vuse (vuse),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兵器知识专访中国传统弓箭工场“聚元号”制弓者杨福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1 18:10:07 2011, 美东)
兵器知识专访中国传统弓箭工场“聚元号”制弓者杨福喜
作者: slashsolo 发布日期: 2011-10-10 查看数: 1721 出自: http://www.fyjs.cn [复制链接] 转播到腾讯微博
我是转帖,本人喜欢玩弓箭,也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中国传统弓箭,当然这里面说的东
西也不尽然全都是对的,不过整体而言,还是说明了中国传统弓的很多知识。
本次沙龙的话题是关于冷兵器的,请到的是我国弓箭专家杨福喜先生,一起谈谈弓箭的
话题。
记:您家祖上做弓箭时是给军队造的么?
杨:据祖上说当时都是给宫里头做的,北京东四有一个弓箭大院,是明朝盖的,当
时有40个弓箭铺,都是给宫里造弓箭的。1967年,政府觉得是危房,就把这个院拆了。
记:给宫里造的弓箭与军队所用的有何区别?
杨:工艺都差不多,但给宫里造的弓主要是“画活...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8
昨儿个我无知地转了一则潘安容貌复原图的新闻,受到见多识广的网友们一致非议。今
儿又好奇上网查看古人相貌复原图——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从貂蝉、昭君、西施
、玉环、妲己、香妃……到曹操、吕布、潘安、宋玉、康熙、吴承恩……都有各种各样
不知真假的复原图;很多图片被重复用于多人……大部分复原图的始作俑者是考古人员
:主要是沈阳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教授、刑事相貌专家与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其次是吉
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看来东北人爱钻研这个。然后各网站将复原图大胆移植到任意
一个吸睛的历史名人身上,再拷贝一段人物传,大功即成。次生型网站再像我一样转载
扩散……姑且录一真伪大头榜,欢迎有志之士勘误。
1.
这是马王堆女尸、即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死时约50岁,距今将近2200年
。沈阳赵成文为她制作了6-7岁、18岁、30岁、50岁时的面相图——后两张如上,屡次
被栽为西施、貂蝉、楼兰美女、小河公主、新疆天然女干尸……
2.
这是2002年连云港城郊工地出土的汉代女湿尸,比辛追还大100岁。随身印章刻有其名
:凌惠平。(又是)赵成文为之复原,“圆形脸、柳叶眉,眼睛似核桃,鼻子如蒜头,
双眼...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古史辨派考据的一些逸闻笑话
关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争论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
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司马迁记载十分清楚,孙武和孙
膑不仅确有其人,而且各有兵书流传后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吴孙
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所说《吴孙子》即指《
孙子兵法》,《齐孙子》为《孙膑兵法》。
但《隋书·经籍志》中《齐孙子》不见著录,因此自南宋以来,历代均有学者怀疑孙膑
其人及兵法的存在,叶适在《习学记言序目》中说: “按《左氏》无孙武,他书所有
《左氏》不必尽有。然颖考叔曹刿烛之武 设诸之流微贱暴用事,《左氏》未尝遗,而
武功名章灼如此,乃更阕略;……自周之盛至春秋,凡将兵者必与闻国政,未有特将于
外者;六国时,此制始改。吴虽蛮夷,而孙武为大将,乃不为命卿,而《左氏》无传焉
,可乎?故凡谓穰苴孙武者,皆辩士妄相标指,非事实。”[3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也认为,“孙武事吴王阖庐,而事不见于春秋传,未知其果何人...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古史辨派考据的一些逸闻笑话
关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争论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
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司马迁记载十分清楚,孙武和孙
膑不仅确有其人,而且各有兵书流传后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吴孙
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所说《吴孙子》即指《
孙子兵法》,《齐孙子》为《孙膑兵法》。
但《隋书·经籍志》中《齐孙子》不见著录,因此自南宋以来,历代均有学者怀疑孙膑
其人及兵法的存在,叶适在《习学记言序目》中说: “按《左氏》无孙武,他书所有
《左氏》不必尽有。然颖考叔曹刿烛之武 设诸之流微贱暴用事,《左氏》未尝遗,而
武功名章灼如此,乃更阕略;……自周之盛至春秋,凡将兵者必与闻国政,未有特将于
外者;六国时,此制始改。吴虽蛮夷,而孙武为大将,乃不为命卿,而《左氏》无传焉
,可乎?故凡谓穰苴孙武者,皆辩士妄相标指,非事实。”[3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也认为,“孙武事吴王阖庐,而事不见于春秋传,未知其果何人... 阅读全帖
j*j
发帖数: 5564
31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秦汉江南人口流向初探 [zz]
秦汉江南人口流向初探 [ZZ]
http://www.dic123.com/A/7/72/720_221366.html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政治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黄河中下游地区是经济、政治的中心
,而江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移民进入后,这个地区逐
步得到开发。
秦统一后在江南实行移民政策的具体做法是,把当地越人迁离原居住地,又把中原
地区的人口迁到江南。《越绝书》记载了秦将浙东地区的越人迁至“乌程、余杭、黝、
歙、无湖、石城县以南”〔1〕,也就是今浙江西部、安徽南部地区,这些越人发展成
以后的山越,长期游离于汉族政权之外,直到三国孙吴政权。秦又把“天下有罪谪吏民
”迁到山阴〔2〕,这样中原的汉人进入了浙东平原地区,设立会稽郡后,进入浙东的
汉人越来越多,到楚汉战争结束时,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3〕,这一数字不包括未迁出的越人。虽然汉人进入这一地区,由于会稽郡远
离中原,处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边缘地带,秦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较弱,如陈涉在
大泽乡反秦时,会稽太守就与项梁商量反秦之事〔4〕。
在长江中游的江南地区,秦政府向这一地区的...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1154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unsAndGears 讨论区 】
发信人: friediceman (Bing), 信区: GunsAndGears
标 题: [合集] 兵器知识专访中国传统弓箭工场“聚元号”制弓者杨福喜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8 17:55:37 2012, 美东)
☆─────────────────────────────────────☆
kelvinchufei (Kelvin) 于 (Sun Oct 16 11:15:17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vuse (vuse),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兵器知识专访中国传统弓箭工场“聚元号”制弓者杨福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1 18:10:07 2011, 美东)
兵器知识专访中国传统弓箭工场“聚元号”制弓者杨福喜
作者: slashsolo 发布日期: 2011-10-10 查看数: 1721 出自: http://www.fyjs.cn [复制链接] 转播到腾讯微博
我是转帖,本人喜欢玩弓箭,也希望大家能了解...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