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姓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八旗各地驻防军将第2要务是维稳,第1要务是延续香火。奈何多年征战蛋蛋早在马背上
硌废了,所以收干儿子的,借汉人种的,乌烟瘴气。又以借种最流行,为何?府中妻妾
众多,各个如狼似虎,古人云堵不如输,借种1可掩人耳目2可平衡后院内分泌。
清亡,介些借来的汉人后代纷纷改为汉姓,什么姓关的姓佟的,就连仅有的几支纯种满
人,也冒了汉姓,摇身一变,俨然都是汉族世家的样子了。旁人也不去点破,和气生财么
偏偏有没有眼力劲的汉人卢瑟阿狗蛋小懵姑之流,身无长物,又急于改变自身命运,以
致走上邪路:他们发现自己祖上最辉煌的时刻当属做满蒙家奴那一阵子,出则高车,入
则华府,虽然都是人家的,毕竟也沾染几分贵气,于是都冒充起鞑子来,1个自称小女
真,1个自称小蒙古,都把自家祖坟挖了,决绝的很,全然没有看见主子们正纷纷改汉
姓的时代洪流。
w*******e
发帖数: 15912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复姓是不是多数都是汉姓呀?
好像东方,上官,诸葛,夏侯,欧阳,西门都是汉姓,
现在还有姓慕容,拓跋,独孤的嘛?蒋宋美玲之类的不算。
r*****s
发帖数: 112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复姓是不是多数都是汉姓呀?
有些是胡人起的汉姓吧
d******a
发帖数: 32122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复姓是不是多数都是汉姓呀?
LOL
发信人: TechniColor (坚决服从rourou的领导),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复姓是不是多数都是汉姓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06:49:27 2012, 美东)
契丹姓吧
y****e
发帖数: 23939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复姓是不是多数都是汉姓呀?
我们这里有一个复姓澹台的,原以为是胡人,结果人家是正宗的汉姓啊
y*h
发帖数: 25423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啥蒙古族的喜欢用汉姓
大部分少数民族在改开前都喜欢用汉姓,只有很边远地区除外。
改开后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各种怪姓都出来了,自称姓爱新觉罗的都有很多,尼玛原
来你家咋不姓爱新觉罗呢?
n*****8
发帖数: 19630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啥蒙古族的喜欢用汉姓
都没说到点上,满清灭亡以后,许多为自保,取了汉姓。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金运昌电视上说过,民国初年,他的祖父辈集体决定烧毁所有家谱
,改姓金。到现在他不知道他们家祖籍在哪儿,从哪儿来的。
:)
g********4
发帖数: 4959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啥蒙古族的喜欢用汉姓
一直以为斯琴高娃是那个大家庭里面负责琴的高姓女娃娃。总再想司棋的又会是谁家的
苦命孩子。
发信人: ayoung17 (拿破仑是英雄,那破轮是祸害),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为啥蒙古族的喜欢用汉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4 14:15:50 2013, 美东)
一直以为斯琴高娃是俄国名
神马 巴普诺娃、切科娃 之类的

发帖数: 1
9
为什么清朝皇帝给汉人抬旗会给汉姓后面加一个「佳」字?

发帖数: 1
10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融合发展,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为我国
回、维吾尔等十个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群众所信仰。明代,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儒家文
化深度结合,内地的少数民族穆斯林普遍讲汉语、改汉姓、着汉装,伊斯兰教以符合中
国社会实际的方式传承扎根。清代,穆斯林知识分子继续推进“以儒诠经”,内容涵盖
哲学、道德、伦理、生活等方面,主张“忠于真主,更忠于君父,方为正道”,伊儒会
通达到历史高峰。
m***n
发帖数: 12188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赵忠祥是满洲人
关晓彤是鳌拜的后人
台湾的关中也是
有人用满语对金国语解做了注释,比如:
完颜,汉姓曰王。不解释,你懂的。
乌古论曰商。盖即满语“hvdai”音转,本意为“生意、买卖、商业”,故转汉姓为“
商”。
徒单曰杜。盖即满语“kodo”意为“花肚”即牛羊的肚子之类,故转汉姓为“杜(肚)”
女奚烈曰郎。盖即满语的“niohe”本义为狼,故转汉姓为“郎”。
兀颜曰朱。盖即满语“ulgiyan”,猪,野猪,天干之亥的意思,故转汉姓为“朱(猪
)”。
蒲察曰李。盖即满语“duksi”意为“皂李子”,故转汉姓为“李”。
孛术鲁曰鲁。盖即满语“bugv”(buhv),意即“鹿”,故转汉姓为“鲁(鹿)”。
斡勒曰石。盖即满语之“wehe”本义是石头,故转汉姓为“石”。
都烈曰强。盖即满语“durimbi”关联本义为抢夺、强抢。故转汉姓为“强(抢)”。
散答曰骆。盖即满语“sakda”本义是年老的、年长的、老人,故转汉姓为“骆(老)”
乌林答曰蔡。盖即满语“ulin”有关的,本义是钱财、资财、货财,故转汉姓为“蔡(
财)”。
仆散曰林。盖即满语之“bujan”本义是树林、森林,故转汉姓为“林”。
f*******e
发帖数: 279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
非常多,争论不已,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而且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
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非常多,李唐是否是汉,争论不已,
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陈寅恪先生当年就是为了反驳日本学者
金井忠和满遗学者刘盼遂等人的李唐出自鲜卑的无稽之谈才对李唐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作以文章加以叙述.
在陈寅恪的原文"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发现新旧唐书记载的李唐皇室自述之世系中,
李唐先祖李重耳此人的生平事迹和"魏书","宋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生平事迹几乎雷
同,从而判断李唐疑是出自李初古拔一系,而...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
非常多,争论不已,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而且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
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非常多,李唐是否是汉,争论不已,
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陈寅恪先生当年就是为了反驳日本学者
金井忠和满遗学者刘盼遂等人的李唐出自鲜卑的无稽之谈才对李唐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作以文章加以叙述.
在陈寅恪的原文"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发现新旧唐书记载的李唐皇室自述之世系中,
李唐先祖李重耳此人的生平事迹和"魏书","宋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生平事迹几乎雷
同,从而判断李唐疑是出自李初古拔一系,而...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7
1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举几个著名的外族源流的姓氏

很多姓都消失了,基本上没有“汉人”姓这些姓了。
其他民族中,还有一些保留的,如还有很多人姓“爱新觉罗”,
至于叶赫那拉,很多都改成单字姓“那”了。
我倒是见过有人还姓耶律,但多数都改汉姓了。
淳于倒是个地道的汉姓(不过中山国的族源也仍是个问号)
令狐也是汉姓。
古今各种姓书中,录的各种少数民族姓氏就有好几百种,
比如光当年的匈奴就有一大批姓氏。
漫长历史中,逐渐接受汉族文化,主要还是防止歧视,很多人
将姓氏缩减为单字姓,或接受册封改为汉姓。
所以今天,尤其是北方,很多人的姓氏有可能就是外族姓氏继承来的。
比如
北魏步六孤氏,就改姓“步”了,如今河北省多步姓。
又如当年满族钮姑禄氏,后来改为“钮”姓。
唐朝西域的康居人到中原,就姓康了。
唐朝的九姓回纥大量进入关中,很多都改成汉姓了。
如此类的姓氏很多,象回族姓“黑”等。
再如尉迟,本是龟兹皇族姓氏,
唐朝有很多名人姓尉迟,如唐太宗手下大将,
赤发碧眼的门神尉迟恭,就是迁居今山西代北应县的胡人
另有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尉迟乙僧。
复姓的尉迟,到后来多改为“尉”,“迟”之一的单姓,
这两个姓如今也算是常见姓了。
再如,源于山西代北的刘氏
a**e
发帖数: 8800
15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
之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
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16
☆─────────────────────────────────────☆
aple (凸-_-凸) 于 (Thu Aug 18 01:47:56 2011, 美东) 提到: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朝的盛衰周期
随手找来的,原来觉罗在满语里面就是赵的意思啊
爱新是金的意思,也就是高丽棒子那个金
所谓爱新觉罗就是金赵的复姓
满族人中姓赵的人很多。其中,又以伊尔根觉罗和爱新觉罗两个姓氏的人最多,一说为
一个是民赵,一个是皇赵或官赵。
伊尔根觉罗一族,很早就改姓赵了,至于什么原因,我不太清楚,记得当时问过
,现在记不清了。爱新觉罗改姓赵,最早始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很
盛行。当时许多皇家子弟都以赵老几自称,以效仿宋朝的赵氏王朝来显示在中原的正统
性。乾隆皇帝为此还下过诏书,予以制止,但并未止住。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把老
姓改为赵姓的人日渐增多。
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满族人入主中原时间长久以后,许多人已经被汉化。
因此,也给自己改为汉姓。赵姓为百家姓之首,最容易让人想到,所以,许多人选择了
它。原因之三是,在辛亥**以后,许多满族人受到排挤,甚至生存都受到威胁,被迫给
为汉姓。在匆忙之间,许多人根据自己老姓的谐音,起了汉姓,还有很多人,来不及选
择,就把百家姓第一个赵姓作为了自己的汉姓。这样,赵姓就成了满族人改得最多的汉
姓。因此,要想查找赵姓的老姓,实在是很不容易。
另外,“爱...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的时期。在十六国时期,史称“五胡”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在十六国
中,其中有11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的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大融合。各少
数民族统治者都主张学习汉文化,兴办教育,崇尚儒学。十六...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启功:我从来没姓过爱新觉罗
2004年7月26日是当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92岁寿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了一
系列启功先生的精品力作,包括《启功口述历史》、《启功讲学录》、《启功韵语集(
注释本)》、《启功题画诗墨迹选》,集中展示了这位以诗、书、画“三绝”著称,在
诸多文化领域内具有广泛而高度成就的国学大师的为人、治学风范。下文摘自《启功口
述历史》。 启功口述,赵仁王圭、章景怀整理——
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洲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自1931年日本军
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在满洲建立伪满洲国后,大多数满洲人就不愿意把自己和
“满洲”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了。但那是日本人造的孽,是他们侵略了满洲,分裂了中
国,这不能赖满洲族人。日本强行建立伪满洲国,想把满洲族人变成满洲国人,这是对
满洲人的极大侮辱。后来日本又把溥仪弄到满洲,让他先当执政,后当皇帝。如果他从
大清皇帝的宝座上退位后,变着法儿地想复辟,重登帝位,那也是他自己的事,与我们
满洲人无关;但由日本人扶持,做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皇帝,那就是对满洲族人的极大
侮辱了。溥仪有一个号叫“浩然”,不管他叫溥仪也好,还是叫浩然也好,不管他真“
浩然...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443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书
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之
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再
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必会关...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ewill2009 (daluob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7 19:22:41 2015, 美东)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ibugui (KingOfLunHui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59:16 2014, 美东)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1953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姓趣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aldernetwork (alder),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马姓趣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2:16:55 2012, 美东)
马姓趣谈
马英九乃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六十九世。此番英九再次当选
中华民国总统, 普天下扶风马氏与有荣焉。

中国马姓来源颇杂,除炎黄苗裔的春秋战国时赵国“马服”
氏后代外, 还有改姓和各种少数民族的马姓。许多少数民
族原本无姓,取汉姓时往往信手拈来。听说台湾高山族人
登记姓名时, 见现场一名张姓负责登记者态度和蔼, 便
纷纷以张为姓。 各位熟知的“张惠妹”和“张雨生”(母
为泰雅族张福全)即是其中两例张姓原住民。
回族等伊斯兰教信徒信奉真主穆罕默德(当时译为马哈木),
在改从汉姓时,便取“马哈木”的首字“马”为姓。
我当年一位美国朋友学的是语言学, 博士论文以西北东乡
族的语言为题, 去了一趟那里回来说, 那边碰到的所有人
都姓马。另外满族的马佳氏改汉姓时也理所当然地选择以
“马”为姓。
因此马氏家谱中非常强调自己属于马...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13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
发生在公元五世纪后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中国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地位、作用、影响之重要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杂性。从多元的视野重新审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我觉得还有许多话可说,其实,若能平心静气进行思考,这场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改
革运动,其价值与意义的判断,绝非教科书所说的那么简单,人们的观点也是人言言殊
,莫衷一是。
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几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第一,孝文帝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第二,既然改革的效果如此神妙,又是振兴经济,又是稳定政局,又为何孝文帝逝
世才30年左右,北魏就爆发“六镇起义”,北魏的统治就陷入分崩离析、万劫不复的局
面?
第三,孝文帝改革以“全盘汉化”为根本宗旨,结果它直接而彻底的摧毁了北魏赖
以统治的根基,完全泯灭了鲜卑族的个性特征,使这个曾经生机勃勃、骁勇善战,打遍
天下无敌手的民族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样的归宿究竟该怎么看待?
第四,孝文帝改革的“全盘汉化”,汉化的重点究竟在哪里,其汉化的内容是汉文
化中的精华还是糟粕,其汉化的途径与思维是否妥当...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平天国死了多少人?
南方满人本来就比北方少
(ZT)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末民初由于排满的浪潮造成汉人对满人普遍的歧视,据
记载,1905年抗俄运动时期,在日本便出现了汉族留学生恶言攻击旗人留学生,“北方
学生,倒和我们很和气,南边学生,看见我们还是仇人一般的看待,甚至教习没上堂,
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许多什么杀却满奴,直捣黄龙的话。还有把我们书桌上贴的名字
,用小刀把头一个字给削了去,旁边写了杀头二字。“日本的情况尚且如此,国内的情
况自是更为糟糕。武昌革命军甚至打出了”杀戮满官旗人“的口号,当时的革命军尽管
尽可能的克制,不想让别人,主要是外国人认为革命军不过是义和团再世,尽可能的与
义和团的鲁莽野蛮划清关系,但由于革命军军内多是帮内中人小混混,以至于在辫子的
问题上提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口号,而在排满的问题上则是,血洗满人
,当时区分满人主要是看服饰头饰,再则看口音,满人念六不念liu,而念niu,天足也
是满人的特征,到最后,为了躲避杀生之祸,满人女子强行裹小脚,改变满姓换以汉姓
,不冠汉姓,纵然能免于一死,但却难以找到生计。如原开封知府崇泰之子,光绪年间
以行医为生,民... 阅读全帖
r****z
发帖数: 12020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姓氏源流
zz
原标题:你贵姓:姓氏揭秘你的血统 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图)
文章来源: 倪方六博客 于 2015-04-05 22:37:09
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你贵姓?”“我姓——”这大概是中国古今最为传统和最为流行的社交语言。但是,
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姓氏的源流密码?
在早期,“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
的细分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间的代码,根本作用是“别婚姻”。南宋郑樵《通志
·氏族略》称, 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个意思。到秦始皇兼并六
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两者变成了一个意思,姓即氏,氏乃姓。
在几千年发展变化中,姓氏的内容从简单走向复杂,意义从单纯变得世俗,分出了贵贱
,出现了大小,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功能,产生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贵族,
姓是身份 的象征;在民间,姓则是“寻根”的线索,家家有本家谱……
人为何要有姓?区别贵贱和婚姻的需要
姓氏之现象,历代学者都在研究。
姓氏是由“姓”和“氏”组成,现在是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含义
和作。姓”和“氏”...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是用什么语言起名字的
不是搞不清楚。
而是非常清楚,大家都知道。只是一个习惯说法。瓜尔加说起来不符合汉语习惯。
没有人以为他真姓荣。至少他的同僚不会,李鸿章不会,慈禧不会。
清朝皇帝从顺治就用汉名了。姓不变,宗人府有记录。不过各个姓氏都有了对应的汉姓。
瓜尔佳对应的汉姓是关。台湾的关中就是。
金国则是姓氏也早就改汉姓了。
m*t
发帖数: 2464
29
花荣与吴用火并的可能性及林冲死于武松之手的内幕——白眼看水浒
盖因世人皆爱表面,不得已取此标题,然绝非哗众取宠,一字一句,除去戏谑之言。皆
有凭有据。借此宝地一吐为快,还望照顾则个.
小白眼中的水浒传
小白眼?呃,不是啦,此“白眼”非彼“白眼”。兰州拙名小白,准备写一些通过三百
度凹透镜看到的变形了的水浒传。当然,题目有些歧义,也可以改为“白眼看水浒”。
也许还是有些歧义,不过,请别计较这个啦,很多事情就是一层又一层地被歧义活埋了
,世界本来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摘下伪装,谁也看不出套子里面是人还是鬼,
对吧?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真正变化的只有时间和空间。“时空跳转,星变月移,天地更辰,
万物昏暮。”声控密码响起,让我们一起进入施老爷子笔中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北宋
年代。众人欢呼,看好汉帅哥去喽,少女吵着嚷着要看林冲,腐女叫着喊着要摸武松,
女王阴笑着要捏燕青…另本时光机器禁止十四岁以下女童乘坐…小白窃喜,众人怒视,
小白慌乱,介个介个,偶不是喜主女,偶是喜宾男也。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939
30
☆─────────────────────────────────────☆
whoknowsme (萌面上网) 于 (Sat Oct 19 20:01:12 2013, 美东) 提到:
诸位有什么想法?我发了个言,被人骂回来,说是中国人就是活该。
☆─────────────────────────────────────☆
Zildjian (信仰在空中飘扬) 于 (Sat Oct 19 20:22:56 2013, 美东) 提到:
让城管上, 几个孩子一脚一个
☆─────────────────────────────────────☆
P235 (老来多健忘 能饮一杯无) 于 (Sat Oct 19 21:16:21 2013, 美东) 提到:
美国版嘴炮王
☆─────────────────────────────────────☆
dingdign (dingdig) 于 (Sat Oct 19 21:40:05 2013, 美东) 提到:
鬼子真是很笨很傻
不知道中国和大陆的区别。
应该是杀光大陆人就行了。
台湾同胞,港澳同胞...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1953
31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马姓趣谈
马姓趣谈
日前于一家清真马家馆用餐, 店主言及台湾马英九再次当选
中华民国总统, 普天下马姓与有荣焉, 并信口夸说马家最早
来自匈奴云云。感念小马哥虽嬴了选举, 却被人混了祖宗,
于心不忍, 所以考证了一下,马英九乃陕西扶风马氏一支
六十九世,确认其黄帝后裔身份,以正视听。

中国马姓来源颇杂,除炎黄苗裔的春秋战国时赵国“马服”
氏后代外, 还有改姓和各种少数民族的马姓。许多少数民
族原本无姓,取汉姓时往往信手拈来。听说台湾原住民登记
姓名时, 见现场一名张姓负责登记者态度和蔼, 便纷纷以
张为姓。 各位熟知的“张惠妹”和“张雨生”(母为泰雅族
张福全)即是其中两例张姓原住民。
回族等伊斯兰教信徒信奉真主穆罕默德(当时译为马哈木),
在改从汉姓时,便取“马哈木”的首字“马”为姓。
我当年一位美国朋友学的是语言学, 博士论文以西北东乡
族的语言为题, 去了一趟那里回来说, 那边碰到的所有人
都姓马。另外满族的马佳氏改汉姓时也理所当然地选择以
“马”为姓。
因此马氏家谱中非常强调自己属于马氏的哪一宗、哪一支,才
不会乱认祖先。 扶风《马氏修谱序》有...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39279
32
来自主题: _Hope版 - 听个我们蒙古小孩儿唱的歌
还真是的,高姓的第十个渊源
第十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巴岳特氏,亦称巴乐特氏,以地为氏,世居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
、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西拉木兰(今河北围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
氏者,满语为B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巴氏、白氏、丰氏、陈氏、
联氏、包氏、罗氏等。
⑵.蒙古族巴岳图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
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tu Hala。清朝中叶
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白氏。
⑶.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郭洛罗斯氏,源出元朝时期豁罗剌思氏后裔,世居沾河(今
吉林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
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后有女真内扎萨克部引为
姓氏者,满语为Gorlos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郭氏。
⑷.蒙古族乌朗哈特氏,亦称乌尔哈太氏、乌里雅特氏,源出元朝时期斡罗纳儿氏后裔
之蒙古陈巴尔虎部落,
l*****f
发帖数: 13466
33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南史笔记续
接着写史盲的读书笔记....
之七 庾信与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这是庾信滞留北朝写给故友徐陵的诗。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
北朝臣。一直狠喜欢庾信,就为了这伤心二字,为了那篇哀江南赋。庾信与徐陵这对朋
友在历史的颠沛流离中,一个比较幸运地终老故国,一个却伤心地埋骨他乡。对两人的
诗文来说,却是赋到沧桑句始工,徐陵一直未能走出早期徐庾体的窠臼,庾信却以此乱
离为转折而清新更至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在史书上也南北分隔:一个在陈书,
南史有传,一个则名留周书,北史。徐陵大庾信六岁,都在少年时即有神童之称,徐陵
有高僧抚头说:“天上石麒麟也”,庾信则“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都在早年随父
亲出入宫廷,与萧纲关系密切,写号徐庾体的绮艳诗文:
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左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
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庾肩吾庾信,与徐摛徐陵这两对父子出入萧纲宫廷,可谓领导当时文学的潮流。这时候
庾信写的是: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四周有“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八 烈烈武川
六镇上层阶级,元深所谓“丰沛旧门”,在北魏灭亡后或西或东,高欢部下与宇文泰部
下各自多自己乡人,也是必然。就如刘邦的胜利使不少丰沛乡人成为从龙之士,名留青
简,如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卢绾,周勃等等。怀朔与武川,就如汉初丰沛一般
,成为新的风云之地。
宇文泰部下最著名的自然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八柱国除宇文泰与魏宗室元欣外,另外
六位是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十二大将军则有三位魏宗室,元
赞,元廓,元育。二位宇文家及近亲:宇文导与贺兰祥。剩下七位是侯莫陈顺, 达奚
武, 李远,豆卢宁,宇文贵,杨忠,王雄。这些人中不仅有建北周的宇文泰,也有隋
唐皇室杨忠与李虎。
检他们本传,有一句话是经常提到: "以良家子镇武川"。如独孤信:
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
。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
北州咸敬服之。
侯莫陈顺与侯莫陈崇是兄弟,周书侯莫陈崇传:
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先,魏之别部,居库斛真水。五世祖曰太骨都侯。其后,世为
渠帅。祖允,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八 烈烈武川
六镇上层阶级,元深所谓“丰沛旧门”,在北魏灭亡后或西或东,高欢部下与宇文泰部
下各自多自己乡人,也是必然。就如刘邦的胜利使不少丰沛乡人成为从龙之士,名留青
简,如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卢绾,周勃等等。怀朔与武川,就如汉初丰沛一般
,成为新的风云之地。
宇文泰部下最著名的自然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八柱国除宇文泰与魏宗室元欣外,另外
六位是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十二大将军则有三位魏宗室,元
赞,元廓,元育。二位宇文家及近亲:宇文导与贺兰祥。剩下七位是侯莫陈顺, 达奚
武, 李远,豆卢宁,宇文贵,杨忠,王雄。这些人中不仅有建北周的宇文泰,也有隋
唐皇室杨忠与李虎。
检他们本传,有一句话是经常提到: "以良家子镇武川"。如独孤信:
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
。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
北州咸敬服之。
侯莫陈顺与侯莫陈崇是兄弟,周书侯莫陈崇传:
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先,魏之别部,居库斛真水。五世祖曰太骨都侯。其后,世为
渠帅。祖允,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6
☆─────────────────────────────────────☆
EBIZSUP (Shengzhuang) 于 (Sun Apr 18 15:35:25 2010, 美东) 提到:
惠英红,香港演员。满洲正黄旗人。
王立平 作曲家,满族。国家一级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
入关迅速腐化后应该有不少钻研文艺的尖子
☆─────────────────────────────────────☆
Sonnet (Ericsson) 于 (Sun Apr 18 16:15:50 2010, 美东) 提到:
为啥找这两个?
还有,曹雪芹,老舍,侯宝林,英若成,郎朗。

☆─────────────────────────────────────☆
Teller (yy) 于 (Sun Apr 18 16:17:31 2010, 美东) 提到:
侯宝林据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所以不能肯定是满族人
☆─────────────────────────────────────☆
Sonnet (Ericsson) 于 (S...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陵降匈奴
到了近代,陈寅恪先生在其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考证
出李氏家族并非出自西凉王室与关陇贵族李氏, 只是河北赵郡李氏的一个小支系, 而此
支系所处地域即在鲜卑拓拔氏北魏政权治下. 这支李氏的先祖中有两人,一名李初古拔,
一名李买得, 汉姓而鲜卑名, 据此, 陈先生断言,李唐皇室之祖, 或是汉人被赐以鲜卑
名, 或是鲜卑人被赐以汉姓.
S****e
发帖数: 10596
38
汉姓跟种族确实关系不大
蒙古族是个很包容开放的民族,改汉姓的很多
l**k
发帖数: 45267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八爷比四爷如何?
对啊,佟佳氏明明是满族大姓,因为满人搞汉化,所以佟佳氏取汉姓“佟”,伊尔根觉
罗氏
取汉姓“伊”,怎么传来传去就把人给改成汉族了,忒不靠谱
f*******e
发帖数: 279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契丹萧氏的由来
萧氏本是汉族姓氏。在宋朝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之句。郑樵《
通志》称,宋国微子启之后人大心,在平息南宫长万的叛乱中有功,被封于萧,建立萧
国,故其子孙遂以萧为姓。清代学者张澍认为:“箫姓即萧也,古人往往萧为箫,系借
用字。后世不学者遂以箫为姓,犹苻、符互易也,或为指箫为姓。”
辽代后族姓萧,是借用汉族姓氏。契丹萧氏的出现,比耶律氏晚得多。至于契丹萧
姓之由来,却有两种不同说法,始终难以统一。
1.辽太祖改后族为萧
《辽史・后妃传》称:“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慕汉高
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乙室又作乙室已,辽
内四部族中有“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可以为证。又,辽太祖二十部中有乙室部,其
部始建于阻午可汗之世。部与族有所不同,部是部落,族是家族,乙室已族或为乙室部
内之家族名。
乙室已、拔里二族,早在遥辇阻午可汗时代就存在了。《辽史・营卫志》记
载:“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
,三曰世里,即皇族也。二审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里,即国舅也。”据此可知,乙
...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神秘的乙浑
北魏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神秘人物,应该说是一时间权倾朝野的权臣。但是他在《魏书》
中却只出现了三次(反正我只找到这三次),而且连列传都没有。此人就是献文帝一朝
初期的丞相乙浑。
《魏书》中第一次关于乙浑的记载,在《帝纪第六 显祖纪》里面。一出场就大开杀戒
,威风八面。
“(和平六年)车骑大将军乙浑矫诏杀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禁
中。戊申,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自汤泉入朝,浑又杀之。己酉,以侍中、车骑大将
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
“(和平六年) 秋七月癸巳,太尉乙浑为承相,位居诸王上,事无大小,皆决于浑。”
然而真可谓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天安元年)二月庚申,丞相、太原王
乙浑谋反伏诛。”
“和平”是文成帝拓跋浚的最后一个年号,一般来说古代帝王登基一般会继续用前一个
年号直到年底,第二年在改元。“天安”就是献文帝拓跋弘的第一个年号。因此可以大
致推断出,乙浑是在献文帝登基之初,利用主少国疑打算欺负孤儿寡母,不料却被文明
太后冯氏秒杀。
“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二,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策,诛
浑,遂临朝听政。”
《皇后列传 文明冯皇后传》...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方人发疯一样替汉人狡辩
鞑子智商果然低下。他们仅仅学习汉姓而已。和你们本来有自己姓氏突然集体改汉姓冒
充汉人是一回事?人家可没有冒充汉人,没有隐瞒身份。
民国时敢承认是满人的就有几个人?
算不算苟且偷生?
本朝建国后优待你们才敢承认。
a***e
发帖数: 27968
48
杨姓明确记载是汉人被改成鲜卑姓普六茹
立国后又改回汉姓,母系那边不少鲜卑姓的如独孤后
李氏倒是有可能高攀陇西李氏
要知道那个年代,除了拓拔强制汉化那段时间
汉姓又不是什么显族,拓拔的汉化就被反水了
杨也不是什么牛叉姓氏,改回来就是认祖而已
a***e
发帖数: 27968
49
杨姓明确记载是汉人被改成鲜卑姓普六茹
立国后又改回汉姓,母系那边不少鲜卑姓的如独孤后
李氏倒是有可能高攀陇西李氏
要知道那个年代,除了拓拔强制汉化那段时间
汉姓又不是什么显族,拓拔的汉化就被反水了
杨也不是什么牛叉姓氏,改回来就是认祖而已
m***n
发帖数: 12188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平天国死了多少人?
我前面的数据已经给出来了。现在的满人或者是北方多,但是清代的满人是南方多。
不必等到清末,满洲八旗很早就已经没有战斗力了。锡伯营之类是特殊的。所以在战争
中起不到多少作用,灭吴三桂都已经是以绿营为主力了。清朝的政策是对八旗之外的所
有武力,用过以后就打压,比如对湘军就是如此,对绿营也一样,所以清朝后期战斗力
如此扑街。
八旗是军民一体的,兵在哪里,家属就在哪里。
另外,满人用汉姓,这个在清朝就已经很普遍了,你说是汉族的压迫未免失当。瓜尔佳
的关,满洲第一才女顾太清,老姓纽姑裕,宗人府的记录是老姓,平时自己用汉姓。又
参考老舍的小说《正红旗下》(这个红旗不是土共的红旗)
这个和黄西先生在美国把姓改成,其实没改姓,但是把英语写法从huang改为wong类似
。无他,wong更加被美国人民喜闻乐见一些,念起来更容易一些。
黄西先生自己可能还是能把huang念得很好,但是他儿子女儿可能就说不好了,只能说
wong了。 你要说是美国的民族压迫未免失当。
同样,对于已经以汉语为母语的清代满人,瓜尔佳,纽姑裕,他自己念起来也别扭。简
化为关,顾,如果不是有民族情绪和国家政策在那里撑着,早改掉了。
在...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