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2
发帖数: 23
1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北京文化寻根夏令营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attle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ml72 (生如_夏花), 信区: Seattle
标 题: 北京文化寻根夏令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5 23:44:12 2014, 美东)
三年多之前,我刚从西雅图回国的时候,就有朋友要我帮忙联系北京有主题的文化寻根
之旅的夏令营,以满足小ABC们暑假回国时不只是跟长辈们呆在家里吃吃喝喝,而是能
真正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
今年,终于能正式帮助我的西雅图朋友实现这个愿望,同时看看这里的家长是否有此需
求。如果有家长感兴趣,可以联系我:
邮件:c**[email protected]
微信:Q1197028627
---------------------------------------------------------------------------
眼观 耳闻 心悟
⼗二天汉学文化寻访探究体验营
游学营主题
生命教育系列之—
—同吃住,共锻炼,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寻根之旅。
游学亮点
→ 精典参观,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解答
→ 国家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在魅力京...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7021
2
你你你 讲话没文化内涵 这根本解决不了文化断层的问题
小日本对汉学的研究跟文物保存跟比中国做得强太多了 他们主要是考究日本史 但因日
本受汉唐影响很深 所日本对中国古史跟中国古文明的考究也做得很完整详实 每个繁
体汉字字体的演变跟来源 日本教科书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公务员还有汉字检定考试等
我看过的资治通鉴 跟一堆难懂得古书 大半都是日本学者花心思注释新译的 反倒是这
代老中没人能交代这些汉字怎么来的 古书也看不懂
以后汉学考古要靠日本跟台湾啦
l*****2
发帖数: 23
3
来自主题: Seattle版 - 北京文化寻根夏令营
三年多之前,我刚从西雅图回国的时候,就有朋友要我帮忙联系北京有主题的文化寻根
之旅的夏令营,以满足小ABC们暑假回国时不只是跟长辈们呆在家里吃吃喝喝,而是能
真正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
今年,终于能正式帮助我的西雅图朋友实现这个愿望,同时看看这里的家长是否有此需
求。如果有家长感兴趣,可以联系我:
邮件:c**[email protected]
微信:Q1197028627
---------------------------------------------------------------------------
眼观 耳闻 心悟
⼗二天汉学文化寻访探究体验营
游学营主题
生命教育系列之—
—同吃住,共锻炼,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寻根之旅。
游学亮点
→ 精典参观,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解答
→ 国家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在魅力京城中感受中国历史文化
→ 中国古典茶艺文化、戏剧文化,各色元素插入其中
→ 漫步北大博雅塔 未名湖畔特色定向 定位目标 蓝图规划
→ 登长城,做好汉,谈古迹保护,文物保护从我做起
→ 中国古典文化回归,集汉学之大成之旅开启
游学方式
→ ... 阅读全帖
J*V
发帖数: 3150
4
来自主题: CanadaNews版 - 东京之大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939
作者:贺卫方
2013-10-11 17:50:29 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日本文化国家观察民族性
让人感受东京之大的,最富于冲击力的也许不是建筑,而是书店。神保町书店街一角。
(贺卫方 供图)
去年(2012)2月,承蒙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邀请,我有机会访问日本40天。主要接待
机构兼常住地是早稻田大学,另外也到访仙台的东北大学、京都的立命馆大学以及北海
道大学。东京这座城市我已经访问多次,但是每次都是匆匆过客,难以进行深入的考察
。这一次时间较长,积累的观感颇多,也有机会与更多人士交流。住地离神保町书店街
很近,多次逛书店。书店里看到不少关于这座城市的书籍,不过,语言障碍还是一个问
题。从前钱锺书先生到京都大学座谈,开头就夸奖日本汉学成就斐然,不过,他说:“
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或‘支那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
锁,又没有开撬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其实,跟其他语
言不同,日语里夹杂着很多汉字,中国人又不是完全不通;看书名,读书页,大致可以
知道一本书的主题,却又难以细...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何炳棣去世
nice. 孙康宜学过图书馆学,当过princeton的图书馆长,对图书分类很熟悉。他们来
美国时间长,目睹了汉学的逐渐兴起,听他们聊汉学发展史很有意思。
s***n
发帖数: 812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何炳棣去世
赞,学习了。
恩,blog之类上得“趣闻”们靠谱吗?
另外没想到irvine汉学这么强?记得它综合排名在uc系不特别高,听说和环境(污染下
风口?)有关系。
我以为汉学聚集在美国特别super有名得学校。
e*******c
发帖数: 2133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一个中国人和哥大东亚系
李欧梵原来是夏的学生啊。今儿还读了他的睇色。戒,还纳闷一正经做学问的研究三级
片干嘛,原来是本行啊。王德威也是哈佛的啊,也是夏的学生。
做非文艺研究的,哈佛就知道柯连伟,裴宜理。普林创系元老不是牟复礼吗,他退休之
后就是余英时了,现在余先生也荣休已久。话说真是岁月如梭,78年刚改革开放,放外
国人进来参观访问,余先生当时还是访问团的核心人物,汉学界的生力军,裴宜理还是
兢兢业业写毕业论文地哈佛博士生,能去趟中国也兴奋不已,现在余先生退休好久了,
裴宜理也当上了燕京学社社长,成为了汉学界的生力军。倒是代代薪火相传,就是感慨
下岁月之流逝,人物之变化。
wh
发帖数: 141625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一个中国人和哥大东亚系
不过汉学在国外总是小学,中文对很多老外来说太难,古文就更难了。文字不过关,就
很难搞深。东亚系历史系很多课都用英文上课、看的作品是英文译文。另外感觉这里的
汉学界和国内的文学历史学界挺隔膜,有时互相不入眼。
E******u
发帖数: 3920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法”。不
过这样说对于青年读者似乎毫无用处。如果详细而具体地讲,那便非写一部很长的“读
书自传”不可。

我另外也感到一个困难:我究竟对谁说“读书方法”呢?我现在姑且假定我的读书是有
志于研究中国文史之学的青年朋友,和四十年前的我差不多,即正想走上独立治学...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9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陈丹青:两千年文脉已断
儒家影响下士阶层确实是中国有趣的阶层,唯一社会地位不稳定,也是唯一有(文化)
组织的。
科举这个似乎稍可补充,科举产生颇晚,中古以后,而即使制度确立也有大段社会动荡
时期不能有效制举。粗略底,我拍脑子瞎想想,觉得儒家先秦以后各次发展,大略有:
(1)汉学和大宗族关系更密,汉学应生繁昌于宗族。顺便说,个人觉得大宗族之于汉
,可说成败一揆。东汉终于不能衰灭宗族豪族是重大内因,而六朝能挺过去又建成隋唐
大统,多赖(北方)豪族。
(2)玄学十分奇葩;不过私以为和宋明理学有相同处,就是关注个人都远过宗族。南
朝畸形不好说,宋明豪族在中央皇权和科举压制下势力全失,理学开始关注个人了```
此外,唐宋以前,中国社会,商人是支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挺有意思底。
另外,说科举垄断不好说啊,晚明挺欢乐底```朱子生时也是异端 :D

world
wh
发帖数: 141625
11
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和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都是瑞典汉学家,
马是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中唯一一位懂汉语的。曾在瑞典见过白发苍苍的马悦然
和他的银丝满鬓的学生罗多弼,两位老先生说起中国文史经典来令我这个中国人惭愧不
已。马聊现当代文学多,脾气似乎刚强一点;罗对古典文学如数家珍,性情似更柔和。
前两年回国时在我导师的书架上看到这本马悦然写高本汉的素颜书,好奇这位高祖师爷
会是什么样的?最近欣喜地在图书馆借到此书,还了一个心愿。
高本汉(1889—1978)从中学开始学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大学学俄语
、波兰语、冰岛语、汉语,后来又学日语,还会古瑞典语、数种瑞典方言和中国方言。
1957年他作为诺贝尔学会金色大厅颁奖宴会上的首席讲话人,向所有的诺奖获奖人
致贺词:对Daniel Bovet和Albert Camus讲法语,对Alexander Todd讲英语,对李政道
、杨振宁讲中文,真是顾盼生姿,好不潇洒。
在这么多语言中高本汉最终选择了中文,既出于现实考虑(欧洲语种学者多,难找工作
;汉学刚起步,易从比较语言学角度有所开...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12
觉得任何generalization都不太合适吧。
日本汉学应该很好,查看bibliography时总有很多日本名字,但是由于不懂日语便将他
们掠过,很遗憾的。能否推荐一下日本汉学英译本或中译本啊如果有的话?谢谢。
t******n
发帖数: 2939
1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合集] 邓文迪这女人
☆─────────────────────────────────────☆
gerryLanlan (gerryLanlan) 于 (Thu Aug 1 16:19:45 2013, 美东) 提到:
邓文迪这女人
邓文迪的价值观您是否认同? 先通过网络资料看看邓文迪的三段情史。邓文迪原名邓
文革,1968年12月5日出生,从小在江苏徐州长大,曾是徐州市排球队的主力队员。19
岁时,19岁邓文迪遇见了来自美国加州的切瑞(Cherry)夫妇,在他们的帮助下到达美
国。出身平凡的邓文迪命运在1987年发生了第一次转折。邓文迪当时想到美国读书,切
瑞夫妇帮助她获得学生签证,又答应资助她,直到她学成为止。切瑞先生当时50岁,正
在广州工作,而切瑞夫人辅导邓文迪英语。后来,切瑞夫人返回洛杉矶送小孩入小学,
切瑞先生则待在中国。据推测,这段时间邓和切瑞先生产生了恋情。
1988年2月,邓文迪到了切瑞家。后来,切瑞先生也回到美国家中。现在很难判断当时
年已五旬的切瑞先生对邓文迪的激情究竟是被动还是主动。此时,切瑞夫人对邓文迪与
她先生的关系越来越生疑,还从先生那里发现一大堆邓文迪风情万...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默克尔送温家宝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6 16:06:02 2013, 美东)
默克尔送温家宝小说
温家宝和默克尔是政坛上出名的好朋友。2008年10月,默克尔会见温家宝时送上了一本
中国作家李洱的小说——德文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农民和农业
问题的小说,在德国备受好评。如今已被改编成电影。故事以一个村级选举为线索,描
写了在权力的诱惑下,人们的自尊、良知受到了考验,权力开始侵蚀这片净土。
2007年4月温家宝在日本访问。日本立命馆大学为他准备了三本书作为礼物。《字统》
、《字训》、《字通》是立命馆大学一位过世教授白川静的三本汉学著作,讲的是汉字
从甲骨文到金文的演变、日本对汉字的阅读方法和汉字发音的变化等内容,被誉为日本
汉学界的三部曲。
作为回礼,温家宝也赠送了立命馆大学一套四库全书。2009年,温家宝更是一口气送了
剑桥大学20万册书。但这20万册书非常轻,因为它是一套电子书数字...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15
插画与中国流行插画家(1)---张旺
-- by iyiya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唐)高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唐)韦庄
本文送给喜爱插画和艺术的爱好者,特别是本版长期艺术道路探索中的同学们。
插画(Illustration)又称插图,是艺术中的应用分支,具有视觉表现力。
拥有美丽灵魂和艺术素养的人士们,用手中的笔和电脑软件,来描绘心灵的点滴感触。
插画作品一般构思精巧,创意想象,让文字阅读变得有趣浪漫,创作的力量无限。

插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世界最古老的欧洲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
的浮世绘,无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
在中国,插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佛教文化的兴盛,用版画的形式
来图解经文。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版画作品,是唐肃宗时刊行的《陀罗尼经咒图》。刊
记确切年代的则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经》中的扉页画。到宋、金、
元时代,书籍小说的插画有了长足进步,医药书、历史地理、考古图录、百科等各类...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16
【插画与中国流行插画家们--(1)张旺】
-- by iyiya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唐)高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唐)韦庄
(本文送给喜爱插画和艺术的爱好者,特别是本版长期艺术道路探索中的同学们。同时
申明,本文只着重国内插画,不与其它艺术种类或前辈大师等对比。)
插画(Illustration)又称插图,是艺术中的应用分支,具有视觉表现力。
拥有美丽灵魂和艺术素养的人士们,用手中的笔和电脑软件,来描绘心灵的点滴感触。
插画作品一般构思精巧,创意想象,让文字阅读变得有趣浪漫,创作的力量无限。

插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世界最古老的欧洲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
的浮世绘,无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
在中国,插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佛教文化的兴盛,用版画的形式
来图解经文。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版画作品,是唐肃宗时刊行的《陀罗尼经咒图》。刊
记确切年代的则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经》中的扉页画。到宋、金、
...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339
1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劳生志略(程千帆口述 张伯伟整理 )
一、引 子
有许多东西在过去来说,因为没有这些录音设备,过去也就过去了。比如李龟年的歌唱,
公孙大娘的舞蹈,曾经令杜甫那样惊叹;珠帘秀这样的伶人,关汉卿这样的大艺术家,都
只有一些文字上的描写记录,但是我们现在看不到他们的原貌了。科学的发展使许多事情
成为了可能,至少谭鑫培这一代艺人的京戏我们已经听到了,也看到了,这应该说是老天
爷的厚道吧。但是对于学人来说,有的人记忆力很强,所以能叙述得很有条理,我觉得胡
适就有这个本事;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的一些细节也很有意思,比如说闻一多跟他开玩
笑:贤者咸也,所以防闲人之多吃也。摹仿《易经》上的话,他都记得。我恐怕缺乏这样
非常有连续性回忆的能力。口述的历史只是因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它才成为可能,当它被人
们掌握后无疑会变成史学的一个分支,而且还会壮大起来,所以口述史学是重要的。我最
早看过的是丘吉尔的回忆录,他原来是一个海军世家,他的爸爸和伯父都是海军的或海军
史的专家,所以他的回忆录写得非常丰满,八大本,好像是商务印书馆翻译过来的。而像
饶宗颐的就写得比较简单或比较概括,他偏重他的汉学,同海外汉学的接触这一方面写得
比较多。至于我个人来说,总的
C********g
发帖数: 9656
18
中国学术> 评论
2000年第2期
美国唐学会
秦寰明
与我们现在已经写的或将要写的有关这个大帝国的记载相比,一个杰出的中国文学
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精神。
伏尔泰
当德国的康拉德•豪思孟(Conrad Haussmann)在其1920年出版的《“兰露”
——三千年中国诗选》(“Im Tau der Orchideen" und andere chinesische Lieder
aus drei Ja hrtausender,1中引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上述名言作为该书的书前
题辞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此是深有会心的。书名“兰露”出自屈原《离骚》“朝饮
木兰之坠露兮”。记得初读此书,其封面设计曾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封面四
周的边框里每一边都镶嵌了一个同样的名字:“李太白”。大概在豪思孟的心目中,李
白是足以作为中国诗代表的伟大诗人。英国汉学家克兰默-宾(L.CranmerByng)为其
1909年出版的中国诗译本取名为《玉琵琶》(A Lute of Jade),他的封页的这个标题下
面特地补题了一句:“With lutes of gold and lu...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4 17:41:25 2012, 美东)
老文章了,有人转过没?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
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
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
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
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
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
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
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钱钟书与杨绛二三事z
钱钟书与杨绛二三事
[德]莫芝宜佳
(本文字数:3288)     《读书》 2006年第10期
字号: 【大 中 小】



钱先生和杨绛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我早就想写一篇文章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不
过因为种种原因,再加上忙忙碌碌的,所以耽误了太久,实在惭愧。现在,钱先生已经
去世多年了,此次去北京,特意写下这篇短文交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
翻译“围城”
解释钱先生给我的帮助,应该从我学汉语开始:我在中学学习了古希腊文和拉丁文
,以后在大学专攻英美文学,中文只是副科。写博士论文时,我的论文题目是《庞德与
中国》。由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专心研究汉学。
我开始学中文的时候,情况跟现在大不一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汉学系学习,是先
从儒家、道家的经典开始,同时也学习新中国的革命文学。那个时候,我脑海里的中国
文化是神秘的、陌生的,与西方截然不同。一九七八年,我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
汉学会议,在那儿听到钱钟书先生的报告。他用英语演讲,却完全不需要看讲稿,脱口
而就,很精彩。和钱先生的相遇,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给我打开了通向中国文
化之门。认识钱先生使
S***n
发帖数: 2932
2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征文】没有书房的女人
哈哈。
汉学这个我真是胡说了,实在没了解。只能说:在图书馆闲逛的时候看到随便翻到东亚
研究的periodicals,三不五十碰到一些我以为无足轻重的东西,而珠玉却蒙尘,我就自
以为是的不满起来了。
主要是对西方汉学。。。
悲愤的不胡说了,有两篇文章我看到觉得有趣,有印象,一是研究中国的五伦-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的朋友。
作者说,其余四种关系都有经济厉害,唯独朋友关系却很奇怪。
朋友关系在中国确实有趣,贯穿各种重要政治、文化活动。
可谓点中我萌点了,哈哈。。。
还有一个讨论晚明南京市民政治/经济活动的。
L****o
发帖数: 1642
22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莫言与特翁仅一点相同
“文学的欣赏是出于主观想法的。”马悦然说。23日下午,马悦然在复旦大学演讲
。因为观众人气爆棚,活动前一天,地点临时调整到能容纳600余人的蔡冠深人文馆。
马悦然喜欢莫言,也喜欢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面对听众,他直言,这种喜欢就好
...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23
我真的不知道sino有点政治意味,反而觉得sino更古典一些。因为汉学不是一直翻译成
sinology的吗?汉学一般指老外研究中国的古典学问的文科。
WH搞翻译吗?
wh
发帖数: 141625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2014读书】马悦然:《我的老师高本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5 18:54:28 2014, 美东)
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和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都是瑞典汉学家,
马是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中唯一一位懂汉语的。曾在瑞典见过白发苍苍的马悦然
和他的银丝满鬓的学生罗多弼,两位老先生说起中国文史经典来令我这个中国人惭愧不
已。马聊现当代文学多,脾气似乎刚强一点;罗对古典文学如数家珍,性情似更柔和。
前两年回国时在我导师的书架上看到这本马悦然写高本汉的素颜书,好奇这位高祖师爷
会是什么样的?最近欣喜地在图书馆借到此书,还了一个心愿。
高本汉(1889—1978)从中学开始学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大学学俄语
、波兰语、冰岛语、汉语,后来又学日语,还会古瑞典语、数种瑞典方言和中国方言。
1957年他作为诺贝尔学会金色大厅颁奖宴会上的首席讲话人,向所有的诺奖获奖人
致贺词:对...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2014读书】马悦然:《我的老师高本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5 18:54:28 2014, 美东)
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和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都是瑞典汉学家,
马是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中唯一一位懂汉语的。曾在瑞典见过白发苍苍的马悦然
和他的银丝满鬓的学生罗多弼,两位老先生说起中国文史经典来令我这个中国人惭愧不
已。马聊现当代文学多,脾气似乎刚强一点;罗对古典文学如数家珍,性情似更柔和。
前两年回国时在我导师的书架上看到这本马悦然写高本汉的素颜书,好奇这位高祖师爷
会是什么样的?最近欣喜地在图书馆借到此书,还了一个心愿。
高本汉(1889—1978)从中学开始学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大学学俄语
、波兰语、冰岛语、汉语,后来又学日语,还会古瑞典语、数种瑞典方言和中国方言。
1957年他作为诺贝尔学会金色大厅颁奖宴会上的首席讲话人,向所有的诺奖获奖人
致贺词:对...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基督教史中文书目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变迁

吴利明著

香港基督文艺出版社
1981年
理念与符号
:
基督教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林治平主编
.
台北
:
宇宙光出版社, 1988
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
:
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
顾长声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
(1860-1874)
吕实强著
台北
:
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
,
1973.
外人与戊戌变法
.
王树槐著
.
上海
: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8
上海格致书院志略

王尔敏著
.
香港
:
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0
基督信仰与救国实践──二十世纪前期的个案研究

邢福增著

香港建道神学院
1997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梁家麟著

香港建道神学院
1999
本色化问题研究:
基督教与中国本色化
: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林治平主编
.
台北
:
宇宙光出版社, 1990
基督教在中国本色化

林治平编著
.
北京
: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研究

邢福增、梁家麟著

香港建道神学院 1996
吴...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科玄论战的过程
http://www.confucius2000.com/20century/kxlzgc.htm
黄玉顺
20 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
称“人生观论战”。这场论战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然而论战涉及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不
能说已经彻底澄清了。论战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仍然是哲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的前沿
课题,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玄论战自1923年2月开始,一直到1924年年底基本结束,历时将近两年之久;(1)此
后仍然断断续续,但已不是那么集中。整个论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论
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
文江的驳斥。(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
战时国际公法”》,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
、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3)论战的转折与结局:从1923年11月
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作序、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直到
1924年岁末,其间“科-玄”论战...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2138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2138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0
来自主题: PKU版 - 中国曾经的世界一流大学
陈远

排除障碍,延揽名师
在燕大,司徒雷登看到的事实和其他教会大学的状况一样:不信仰基督的优秀教师
进不来;在校的仅有的几名能胜任教学的中国教师和西籍教师的待遇差别很大;学校中
层以上的专职管理人员全由西方人士担任。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状况,要把燕大
办成一流大学便无从谈起。司徒雷登决定从三个方面着手,为燕大招才纳士。
首先,针对过去教会学校的所有教师都由各教会组织委派的惯例,司徒雷登向纽约
托事部提出申请,要求给燕大聘任教师的自主权。第二,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燕大任
教,司徒雷登决定不过问教师的政治倾向、宗教信仰和学术观点,只要有真才实学,具
备任教资格,燕大都可聘用。第三,司徒雷登决定从燕大自筹的经费中拿出一笔钱,大
幅度提高中国教师的待遇,使他们与外籍教师同工同酬。
到20世纪30年代,燕园内已经是大师云集,其中既有国外归来的博士、硕士如洪业
、赵紫宸、冯友兰、吴文藻、雷洁琼等,也有国内享有盛名的学者如陈垣、周作人、郭
绍虞、容庚、顾颉刚、钱穆、朱自清等,还有燕大自己培养并选送出国深造后学成归来
的学者,如冰心、许地山、齐思和、严景耀、侯仁之等。燕大的教师队伍,一下子变得... 阅读全帖
z*l
发帖数: 763
31
来自主题: WHU版 - [转载] 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xiong 所发表 】
——读15卷本《剑桥中国史》随记
陈卓
灯下阅读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颇多感悟。古
老的中国一直到迈入现代门槛,花费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几千年历史
的每一页都写着灾难,每一行都含着辛酸,每一个字都浸着血。
这部卷帙浩繁的历史著作共15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贯
通了起自秦汉到新中国建立后的1982年一千余年的历史。作为一部在
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著作,《剑桥中国史》采用的是专题式的写
作方式,即将历史划分为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不同方面,然后
按各自历史进程加以评述。这同一般的断代史著作方法颇为不同,但
编者们却认为,这是他们在设计此书过程中创立的一种很好形式,正
是如此才使他们得以发挥各个研究领域中佼佼者的专长,最终汇聚成
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地位的专著。
这是一部多学科汉学研究成果,是集近年来国外汉学研究成果之
大成的总结性著作。它不仅探讨了通常史书中必然涉及到的

发帖数: 1
32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述评
一、罗氏小传
罗振玉,清同治五年(1866)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南门更楼
东(今罗家巷)寓所。祖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因溥仪曾书
赠“贞心古松”四字以褒其忠心,故晚年常以“贞松堂”作为斋名,又号贞松老人。
1940年5月14日因病逝世于旅顺洞庭街一巷3号的罗公馆内。
罗振玉的曾祖父是罗敦贤、祖父是罗鹤翔。他的父亲罗村勋,一生只是个小官:“历署
江宁县丞、海州州判、徐州经历、清河县丞”。他的叔叔罗树棠也只是个“遂昌教谕”
而已。他的生母是范以煦的长女。不论是当时的罗家还是范家,家境并不富裕,地位也
不显赫。罗树勋和范氏共生五男五女。五男为:长男罗振鋆、次男罗振镛、三男罗振玉
、四男罗振常、五男罗振銮。罗振玉自幼李岷江诵读诗书,勤奋好学、饱读经典。还在
年少之时写下的《存拙斋札疏》一文居然得到晚清著名学术大师俞樾的赞赏!足见他的
天资和学养。
16岁中秀才后更加倾心于金石考据之学。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开始追求变法图强,留意
新学,并以农学为切入点,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的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
译局、苏州师范...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33
为什么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访德国中医药学家波克特博士
曼·波克特,一位谦和友善、年逾古稀的德国老人,一位受人尊敬的汉学家。他给
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满晰驳,取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
他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欧洲,他不仅是与李约瑟齐名的汉学家
,而且是一位中医学家。他的名片上印着:“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理论基础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中医规范辞典执行主编”。
他精通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以及俄语等,中国话讲得相当不错。他的藏书甚
丰,收藏的中文书籍有近万册。四书五经,老子、孟子,唐诗宋词,红楼、水浒,以至
《平妖传>,《大同书》无不研读。他读更多的,还是包括《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在内的诸多中医典藉及现代中医著作。
在40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中,他编著出版中医图书有:《中医临床药理学》、《中医
方剂学》、《中医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其中
他的《中医基础理论》一书,风靡欧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出版。
他在德国慕尼里创办过“国际中医社团”,开展专题研究,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
学习班、报告会、学术交流...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34
为什么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访德国中医药学家波克特博士
曼·波克特,一位谦和友善、年逾古稀的德国老人,一位受人尊敬的汉学家。他给
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满晰驳,取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
他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欧洲,他不仅是与李约瑟齐名的汉学家
,而且是一位中医学家。他的名片上印着:“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理论基础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中医规范辞典执行主编”。
他精通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以及俄语等,中国话讲得相当不错。他的藏书甚
丰,收藏的中文书籍有近万册。四书五经,老子、孟子,唐诗宋词,红楼、水浒,以至
《平妖传>,《大同书》无不研读。他读更多的,还是包括《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在内的诸多中医典藉及现代中医著作。
在40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中,他编著出版中医图书有:《中医临床药理学》、《中医
方剂学》、《中医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其中
他的《中医基础理论》一书,风靡欧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出版。
他在德国慕尼里创办过“国际中医社团”,开展专题研究,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
学习班、报告会、学术交流...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5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1922,二十八岁,厦门集美学校
犹忆在集美所读,以《船山遗书》为卷帙最巨。余在梅村已成习惯,读书必自首迄
尾,通体读之。不抽读,翻阅,读《船山遗书》亦然。遇惬意处,加以笔录。后在北京
大学写《近三百年学术史》,船山一章所用资料即本此。又读其注《楚辞•九歌
》,言屈原居湘乃汉水,非沅湘之湘,尤有启发。后在《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中详论之
。又为《楚辞地名考》,《周初地理考》,《三苗疆域考》,最后为《史记地名考》,
余之注意古史地名迁革,其起源在此。后余又撰《庄子纂笺》一书,亦从船山注庄发其
义。P138
1923,二十九岁,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
三师同事中,又有常州府中学堂同班同学郭瑞秋,江阴人,曾游学日本。其寝室与
余贴相接。书架多日本书,有林泰辅《周公传》,蟹江义丸《孔子研究》,余尤喜爱。
因念梁任公言,自修日本文,不两月,即能读日本书。余亦遂自修日本文。识其字母,
略通其文法,不一月,即读瑞秋架上此两书。试译《周公传》部分,后付商务印书馆出
版。及为《论语要略》,述孔子事迹,亦多得益于瑞秋架上之蟹江义丸书。日本自明治
维新,而汉学亦开新境界。中国自新文化运动起,古籍遂成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86
36
东亚系本科华人一般也就一半,而且多是第二代,本身中文不好。而且东亚系又不是只
教中文,东亚历史、哲学都是必修的。
至於研究院专家都是反华分子一类的东西,您一个加拿大人不懂就别发言了。自己去当
当网搜索一下国内翻译出版的海外汉学著作,没功夫跟您科普。
不过,加拿大的东亚研究确实不行,别看这么多华人。就一个卜正民拿得出手,人家还
去英国了。
您的发言进一步验证了加拿大缺少精英的论点,还是吃您的龙虾尾巴去吧。
f*****e
发帖数: 939
37
作者不详
刘国珍(1862—1947),字介臣,又名席玉,祖籍浙江绍兴,本人诞生于天津,原
姓李,但因家境清贫,诞生后约100天母亲病故,只能由14岁的姐姐勉力喂养,不久被
姨娘家(刘姓)接去,刘家膝下无男孩,随即过继入刘门,改姓刘,学名席玉,乳名小柱
。刘家虽为书香门第,但家境一般。刘国珍童年时被送入私塾读书,他聪敏灵慧、勤奋
好学,特别喜欢看人家写字,随时随地临摹他人手笔,几近废寝忘食程度。少年时他到
市上去买东西,往往因见路人写字绘画等而入迷忘归。至青年时期,最初被录入直隶总
督衙门任文职,由于学识渊博、才智过人、品行正直、办事能干,深受上下级的赞扬,
并很快地成为当时总督衙门的两大师爷之一。他精通大清律例,主要负责国内的民事律
法问题,另一位叫刘子兰,则负责对外国的事务兼翻译。两人是官方处理日常法律事务
的主要骨干。
他生于同治元年,比康有为小4岁,比谭嗣同大3岁,比梁启超大11岁,是康
梁的志同道合人及维新变法在天津的积极支持者。刘国珍当时在津以新潮人物而知名,
与许多具有革新思想的高层次年轻学者交往甚密,因关心国事,也结识了不少友好的外
国朋... 阅读全帖
t****z
发帖数: 8931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锦涛访法,法国网民炸开了锅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主席胡锦涛刚刚结束对法国的国事访问,法国总统萨科齐高规格接待胡锦涛以及法
中双方签署的超过两百亿美元的经贸活动,连日来在法国国内激发强烈的反响,本台在
新闻报道节目中已经多次介绍法国媒体、法国学术界尤其是汉学界以及法国政界各党派
对此所作出的反应,今天我们要向各位的介绍的是法国网民对胡锦涛访法的看法。
义愤填膺:为什么只有法国对中国下跪
为了比较客观地反映法国网民的意见,本台选择了左右翼两家比较带有代表性的媒体,
右翼的《费加罗报》是唯一在胡锦涛访法之前采访胡锦涛的法国媒体,记者在采访中自
然自觉地回避了刘晓波等人权问题。左翼的八九大街网站其创办人之一是左翼解放报前
驻京记者哈斯基。两大媒体的网民对胡锦涛访法的反应都十分强烈,应该说,在法国的
对外关系问题上,左右翼媒体网民的政治界线似乎并不十分明确。
《费加罗报》报道文章的标题是:萨科齐要将中国拉入到“他的二十国峰会”中来,八
九大街网站评论文章的标题则是:胡锦涛访法,法中力量对比出现了变化。文章指出,
中法关系今非昔比,法国总统在保证不再会见达赖喇嘛、在对刘晓波问题闭口不谈之后
,才获得了一揽子的合同,金融危机...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39
上午6:43(4 小时前)今晚我们都是中国人 ------12月9日晚嘉宾招待会纪实从 政府
丑闻 作者:poster who原始来源: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6315434,00.html
12月9日晚,杨建利代为主持刘霞为观礼嘉宾所设的招待会,观礼嘉宾大部分都参与招
待会。包括欧洲人权人权委员会代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汉学家林 培瑞、香港嘉宾
团的刘慧卿、黎智英、梁国雄、海外民主人士胡平、蔡楚等都出席了招待会。其中以"
六四"代表团最为引人注目,除方政、柴玲因航班原因不能参 加外,张健、吾尔开希、
封从德、吕京花、傅希秋等人登台集体亮相并发表简短演说。
此次活动最感人的一幕是王天安发表的演说,表达了对父亲民主人士王炳章的思念和敬
佩,也对中共当局对父亲的打压进行控诉。席间,大家举杯相庆,亦有欧洲人权官员说
出:今晚我们都是中国人,来表达对刘晓波获奖的支持。
胡平:中国历史上最差的执政党
德国之声奥斯陆报道组对胡平、封从德、黎智英、梁国雄等嘉宾作了专访。胡平认为,
因为目前的中国执政党是史上最差的,人权状况恶劣,所以刘晓波获奖 将对中...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0
兼听则明:高寒就起诉独立中文笔会、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等问题答记者问


以下是高寒于2010年11月6日在“高寒起诉以刘晓波为首独立笔会宪法侵权案新闻
发布会”的答记者问。

一问:目前中共正在全力以赴地批判刘晓波,刘晓波因“《零八宪章》”而坐牢
,你现在起诉刘晓波,是否有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之嫌?

答:中共目前全力以赴批判刘晓波,起源于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我的这桩“
笔会侵权案” 联邦诉讼,则是早在刘获得该奖前的今年8月就起诉到联邦法院纽
约州南区法院了。这次,是我聘请的Milner律师事务所代理起诉的。其实更早,
即2007 年11月,我就向纽约地方法院起诉过了。那时,《零八宪章》还未问世呢
:《零八宪章》与刘晓波入狱的故事,是在本人提起“独立中文笔会侵权案”一
年之后(2008年底)才发生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我也是《零八宪章》的早期签名人之一。尽管刘晓波是《零八
宪章》的发起人,尽管这同一个刘晓波在他所控制的笔会内,却是恣意侵犯“言
论自由权”和“程序正义权”的侵...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一九二七年三月)
毛泽东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为了这个目
的,毛泽东到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并写了这一篇报告。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
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他们的错误
,主要是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革命
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
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一九二七年春夏国民党之所以敢于叛变,发动“清党运动”和反
人民的战争,主要就是乘了共产党的这个弱点。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我这回到湖南⑴,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
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
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
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许多奇事,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想这
些情形,很多地方都有。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
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4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澳媒:中东闹革命 中共如坐针毡
对中国而言,二月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月份,理由有二。其一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
院根据购买力平价说(PPP),在3日上修了中国去年的GDP,将其拱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其二是,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下台,让长期迫害人权的中共政权如坐针毡。
《悉尼晨锋报》近期报导,美国民间组织“自由之屋”(Freedom House)报告指出,中
国被归类为“不自由”,生活在中国的10个民众中有6人受到政治迫害。换言之,这个
当今世界经济第一强权的中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全球人权最大迫害者。
从实际数据来看,美国去年的国民生产毛额(GDP)是14.6万亿(兆)美元,中国则是5.7万
亿美元。从目前的汇率衡量,中国的经济仅是美国的40%。
然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院的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透过购买力平价说
(PPP)的调整,上修中国去年的GDP为14.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他在《东亚论坛季刊》
中写道:“在2010年的某个时点,中国的经济已超越美国。”
与此同时,据“自由之屋”统计,去年全球有24.34亿人口活在独裁统治之下,其中的
57%是中国民众。但是,突尼斯与埃及的革命... 阅读全帖
b*j
发帖数: 293
43
作者:中国广播网
据瑞典媒体报道称,来自中国内地的作家张一一通过秘密途径,私授60万美金欲行贿瑞
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教授,想通过“走捷径”的不公
平方式,最终获取今年10月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
2011诺贝尔文学奖初选工作已秘密开始进行。近日有瑞典媒体发布消息称,中国作家张
一一早在去年便秘密开始“感情投资”,曾一次性私授诺奖终身评委马悦然60万美金“
定金”,央其将他的《炒作学》、《反红楼梦》、《丑陋地理志》等三个作品译成瑞典文,
并承诺如需对其他评委进行公关,“钱绝对不是一个问题”。
张一一是继李敖、王朔之后中国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曾因尖锐批判全国各省不良风气
的“丑陋地理志”系列文章深受中外媒体热捧。他如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那么将
胜出46岁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43岁的法国小说家加缪和41岁的英国诗人吉卜林,成
为诺贝尔文学奖颁奖110年以来最为年轻的获奖者,不过这种可能性现在看起来有些渺
茫。而张一一这位年轻中国作家财大气粗一掷千金的“壮举”也十分令人匪夷所思,他的
巨大勇气和巨额收入究竟从何而来,迄今还是一个谜。
张一一“豪赌”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4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607-uncut-news-1233397
诺奖评委因中国教授“造谣”同中国绝交
记者: 海涛 | 华盛顿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Goran Malmqvist),因为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造谣”,愤
而同中国政府绝交。这位瑞典汉学家还给清华大学校长写信说,教授造谣太缺德,这样
做只能给清华抹黑,给中国媒体抹黑。
*马悦然VS李希光*
87岁的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是西方汉学界知名学者教授,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他最近
发表公开信,严辞抨击说,清华大学李希光“造谣”,给清华、新闻界和中国抹黑。李
希光没有回应马悦然的批评。
*张一一是“谣言”始作俑者?*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中国青年作家张一一。他4月下旬在其微博中说,他曾给了马悦然60
万美元,让其翻译张的作品,“承诺为其作品获奖进行公关”。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
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5月中旬发布一条微博说:马悦然接受张一一60万美元定金,答应
推荐其参选诺奖。
*马悦然给清华校长公开信*
马悦然马上给清华大学校长发出公开信说:“我很惊讶,一位知名清华教授还会造谣,...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党为何突然拿瑞典汉学家开刀
李天笑
这年头,在大陆被造谣已不是新闻,外国大汉学家被新闻学大教授造谣才算新闻。清华
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曾以提倡“网络实名制”、合着《妖魔化中国的背后》
和吹捧重庆“唱红打黑”名臊一时。近日又因卷入“造谣门”成了新闻人物。不过,这
趟浑水却让李教授陷入了非议之中。
事情缘起中国青年作家张一一4月下旬在其微博中说,他曾给了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
学奖终生评委马悦然60万美元,让其翻译张的作品,马“承诺为其作品获奖进行公关”
。5月16日,李希光转发微博称:马接收中国作家张一一60万美金翻译定金,并承诺推
荐其参选诺奖。
马悦然夫妇在知悉此事后,极为愤怒,于5月16日当天公开致函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严辞称李的微博在“伪造谣言”,“完全缺乏道德感”,此行为“会增加他们对中华人
民共和国新闻界的怀疑。”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将该信发给了《南方都市报》,并对该
报记者说,他们根本不认识张一一,也不认识李希光。接着马悦然5月19日给中共驻瑞
典大使馆教育参赞张宁发出一封公开信(据陈文芬的博客),决定从当天起,跟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官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的大使馆绝交。马说,这“对我个人却有...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7
4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我想做中国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2 讨论区 】
发信人: ghs0971 (梦中的记忆), 信区: ChinaNews2
标 题: 我想做中国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7 22:35:24 2011, 美东)
唐肆啼
前几年中国一个社会调查证明中国人对自己政府体制和政治文化的评价:大部分中国人
说,如果来生可以选择,来生不做中国人。钟祖康的书因而命名,是一本内容充满打击
传统思想的书,非常人气、畅销,读者称之为中国第一禁书。
我欣赏钟祖康
钟祖康的思想跟我差不多,但是他表达的更清楚,更直接。老外在华离不开客人的角色
,必需客气一点,而他没有这种束缚。他形容那些支持中共一党专政的人是爱吃粪的人
。我常常想,在华的外籍人士连粪也吃不到,我这样讲会不会太不客气呢?我不想得罪
那些对我很好的善良的中国人。但是在中国居留的外国人连那些中国人拥有的最基本的
权利都没有,特别是在中国定居的权利。
我想做中国人可以吗?
我跟钟祖康有区别,他不愿意做中国人了,我愿意做中国人,最好是这辈子,来生有点
迟。什么叫中国人?我的理解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的公民,而非专指汉...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2153
48
后面的评论才更震撼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2/01/1553289.html
为人师表 发表评论于 2011-12-01 22:17:15
一个美国汉学专家,对深受儒学影响的中国人的评价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
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
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
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
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
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
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49
下午11:24(8 分钟前)中国人就像老鼠...从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作者:
JACKIEXIA译者 JACKIEXIA
Chinese people are just like mice…
中国人就像老鼠...
A week or so ago I stumbled upon a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of Animal Farm
in a local bookshop. I was slightly surprised to see it, but the back cover
described it as being about 1950’s England, so perhaps the censors signed
off on it as a criticism of the west. It was only 9rmb, so I bought it as a
gift for one of my co-workers to see how she would react.
大概一周前,我无意中在本地书店发现了一本中文版的《动物农场》,... 阅读全帖
O*******d
发帖数: 20343
50
外国人这样评论中国人,一定是中国的体制出了问题。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