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学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1
发帖数: 368
1
汪荣祖,安徽旌德人,生于上海,负笈美利坚,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康章合论》、《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史学九章》等,与李敖合著《蒋介石评传》。在访谈中,汪先生以史学家的眼光对西方汉学得失作了公允的判断和评价。
盛 韵
您曾提到两岸三地都有迷信海外汉学的情况,其表现何在?
汪荣祖:我所见到的是,两岸三地往往不加甄别与选择就翻译海外外文出版有关汉学的书籍,这可能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心理在作祟,更可能是书商的生意经。但如果没有市场,书商也不至于会去做赔钱生意。好像是外国人写的东西都是好的,有点像“五四”时代不知高下优劣地引进外文作品一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多年前台北的中国时报出版社要出史景迁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一书的中文版,要我推荐。我回话说,这本书是写给美国大学生作教科书用的,我在美国教中国近代史时也用过,但中文读者没有必要看这种书。然而我不推荐,一大堆名学者出面推荐,大做广告。这家出版社几乎翻译了史景迁所有的书,非常畅销。几年前史景迁访问台北,媒体大事报道。当时的“总统”是陈水扁,也来凑热闹,亲自接见,视如国师。这种一窝蜂缺少实...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584
2
莫言诺奖:吻合西方想像的中国农民文学
李劼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12月08日
Twitter
Facebook
GooglePlus
Weibo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字号
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农民文学,依次走过四种形态:从高玉宝的伪造行骗,到浩然以
高大全形象推出的假大空;从二月河历史小说的皇帝图腾,到莫言小说裸露癖式的夸张
。上述四种农民文学形态所共同具有的叙事基因,是农民的狡猾;并且越是装得憨厚,
越狡猾。
自《丰乳肥臀》以降,莫言小说被一种下意识的屁股意像所左右。这种屁股意像具有三
层涵义。其一,写实性的意像造型。诸如《丰乳肥臀》里聚焦于下半身的叙事方式,《
檀香刑》里津津乐道于从肛门开始的中国式酷刑,《生死疲劳》里对繁衍后代生育能力
强劲的女性骨盆的赞美,《蛙》里的叙述者所强调的,对身体器官的看重,等等。倘若
说,这种写实意义上的屁股意像,在莫言早期小说还仅仅是对食物(如《透明的红萝卜
》)或者对酒精(如《红高粱》)的敏感,那么到了莫言后来的上述代表作里,大都被
诉诸对身体器官、尤其是下半身器官的热衷。
相关文章
作家与现实政治
莫言用“残酷叙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意义及其前景
一般人大多认为:在众多人文学科中,只有考古学才是一门与世无争的学科。在文艺作
品中甚至出现了以当考古学家的妻子就可以取得婚姻安全和稳定(自己的妻子越老就越
可爱)的话题,因为据说考古学家是一群只钟情于“年老”物品的怪物。当然,这些都
是对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误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外的考古学界对中国考古学的成
果乃至于对中国考古学家是持有很深的偏见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第一批西方考古学家
来到我国时,当时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曾经有过石头和化石分不清的幼稚时期,一部分原
因又是和当时对出土的层位记载和区域划分的混乱有关。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盘据在西方考古学家脑海中的“欧洲中心论”在作怪。他们提
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人种是埃及人种的移民说”、“埃及象形文字是中国
象形文字的始祖说”……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因此,考古学和一个民族的政治和文化
是密切相关的。
一、艰难的起步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根据西安半坡遗址的骨骼化石复员出半坡人的头像时,日本著名的历
史学家和汉学家贝塚茂树教授在他的名著三卷本《中国史》中却得出了“那个头像更象
是现代日本人的祖先”的结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支那”这一概念,从语源学上讲,来自梵语佛教典籍中的“Ch’in”一词。其本意是
“秦”,它是古代印度用来指代中国古代秦王朝的专门术语。在古代印度的史诗《摩诃
波罗多》(Mahabharata)一书中已有“支那”一词出现。这就是今天英语中“China”一
词的直接来源。在西方汉学史上,德国汉学家李施霍芬博士(Ferdinand Richthofen)曾
主张“China”一词来源于今天的越南地区。此说也许有点根据吧。因为秦汉之际的社
会动乱之时,曾有不少中原人避难来到当时的安南(即今天的越南)地区。英国汉学家拉
考派瑞博士(Terrien de Lacouperie)以为起源于今天的云南地区。但他是以上古时代
云南•印度贸易来往的历史角度来定论的。如能成立的话,也只说明印度的“Ch'
in”即是由云南传入的“秦”。法国汉学家考狄博士(Cordier Henri)甚至认为《旧约
全书•伊赛亚书》第四十九章中的“Sinim”就是指“Sin”、“Sinai”,即指中
国。此说的成立没有充分的汉文史料的证据,只说明了比较语源学上的一个可能性问题
。日本汉学家岩村忍博士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现状与路径探索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也就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了两千多年来东西方学术界对
中国古代文化接受、传播、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作为一门
学科的西方汉学(sinology)正式出现是1814年12月11日,并且在1838年又产生了汉学
家(sinologist)这一概念,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对中国文化的传
播甚至可以上溯到商周秦汉时代!今天,单一的欧洲中心论和儒教化的亚洲核心圈早已
经不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必然模式和操作平台。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是由来已久的。从早期的殷末箕子入朝,到东
汉末年的大儒刘熙等人避难交趾(今越南),再到中古时代日本大量遣隋使、遣唐使的
出现,到处可以发现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轨迹及其巨大成就。在古代的东亚社会里,儒
学确实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指代。在古代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传播和接受儒
学、研究和解释儒学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必然途径,并且由此又开始了对中国政
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而随着近代西方社会宗教和武力的对华入侵,大量传教
士和商人出于传教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刘正教授论文《〈周易〉和中华文明》2
《周易》和中华文明2
我们已经知道了画卦和重卦之人的几种说法,我们上面也介绍了象辞和爻辞。那么,接
下来我们的问题就是:这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又是谁作的呢?
首先说卦辞。这个问题大致有三说:周文王作卦辞说、周公作卦辞说、孔子作卦辞说。
其次是爻辞。这个问题大致也有三说:周文王作爻辞说、周公作爻辞说、孔子作爻辞说

在古代易学史上,有所谓的“《易》历四圣”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周易》
这部书的形成是经过四位圣人之手创作的,即:伏羲画卦、神农重卦、周文王作卦爻辞
、孔子作《易传》。在上述四人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是周文王。大家全知道司马迁说过
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讲的是商周之际,商纣王为了防止周文王造反,
就找个借口把他抓了起来,关在今天的河南省羑里城。于是,周文王每天就演算八卦,
写出了六十四卦的《周易》一书。此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所谓周文王作《周易》一书之说
。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一传说?假如夏商二代易书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周文王也就不可
能是“重卦”的创始人了。已经有了六十四卦了,还要他重什么?假如夏商易书六十四
卦中也已经具有了卦辞和爻辞,那么周文王的作用应该只是作出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刘正教授论文《〈周易〉和中华文明》2
《周易》和中华文明2
我们已经知道了画卦和重卦之人的几种说法,我们上面也介绍了象辞和爻辞。那么,接
下来我们的问题就是:这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又是谁作的呢?
首先说卦辞。这个问题大致有三说:周文王作卦辞说、周公作卦辞说、孔子作卦辞说。
其次是爻辞。这个问题大致也有三说:周文王作爻辞说、周公作爻辞说、孔子作爻辞说

在古代易学史上,有所谓的“《易》历四圣”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周易》
这部书的形成是经过四位圣人之手创作的,即:伏羲画卦、神农重卦、周文王作卦爻辞
、孔子作《易传》。在上述四人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是周文王。大家全知道司马迁说过
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这句话。讲的是商周之际,商纣王为了防止周文王造反,
就找个借口把他抓了起来,关在今天的河南省羑里城。于是,周文王每天就演算八卦,
写出了六十四卦的《周易》一书。此说是最有影响力的所谓周文王作《周易》一书之说
。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一传说?假如夏商二代易书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周文王也就不可
能是“重卦”的创始人了。已经有了六十四卦了,还要他重什么?假如夏商易书六十四
卦中也已经具有了卦辞和爻辞,那么周文王的作用应该只是作出了...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8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空谈容易实作难
──从汉学史家的学术素养谈汉学史的写作原则兼答刘跃进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8期上刊发了署名“刘跃进”的文章《<海外汉学研究>和<图
说汉学史>指谬》一文,作为被该文所批判的对象,我却是直到10月20日才看到此文。
我首先很感谢贵刊和刘跃进对拙著的关心和指谬,在学术问题上,错了就是错了,没有
丝毫辩解的必要,正如该文作者“刘跃进”真实的工作单位和职称,与该文发表时文后
所注明的“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一样。
不论是作者的无意还是编辑的误解,所谓“无错不成书”,推导下来,无错也就不成刊
了。我想:作者和编者、读者三者之间,重在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如果只是一味地以
己之长,轻人之短,乃至于棒子、帽子飞来飞去,那无助于学术探讨和学术发展。
的确,研究汉学史首先遇到的学术素养就是外语。只能看懂英文还不具备进行汉学史研
究的资格。至少还需要能看懂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喃文、韩文。英文很好的汉学
史家们在介绍英美汉学家时要是也出错,那让我们这些只是粗知英文的,又该如何是好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组织的由我国第一流的英语兼汉学史...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2882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在德国不表态反华也不行
2010年 12月 14日
德语媒体:中国日后会打发刘晓波出国
作者 柏林特约记者 丹兰
就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一事,德语媒体突出报道了刘晓波不能前来领奖造成的空椅子
现象,并发表了一系列赞扬刘晓波的文章。与此同时,媒体还发表了许多相关报道和评
论。比如,《南德意志报》发现,德国汉学家对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一事普遍表示沉
默。
就在世界各地的作家举办朗诵会支持刘晓波,异议人士欢呼刘晓波获奖的同时,德国的
中国专家却全都缄口不言。如果非要问他们有什么想法,一个就推托说,他研究的不是
现代中国,另一个就说,大学里工作繁忙,他没时间关心别的事,第三个则说,反正没
人关心我们说些啥,第四个则说,我可不想让那些气势汹汹的流亡中国人组织把我当枪
使。该报分析了两位德国汉学家的一些文字作品,并由此推理说汉学家们和北京靠得太
近,成了北京的朋友,而且说话的语调跟中国政府的也很相似。再者,中国政府也通过
金钱和颁发荣誉博士等头衔来拉拢这些亲善中国的汉学家。言下之意,德国汉学家们沉
默的根由就在于此。但慕尼黑的中国专家斯潘格勒(Tilman Spengler)表示,也许人
们应该对德国学者们的沉默表示感谢...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4743
11
“欧洲中国研究协会”第二十届年会上孔子学院引发一场的闹剧zz
汉办,全称“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海内外著名的“孔子学院”
的总部。对于孔子学院,国内论者多有对其存异议者,质疑和批评在国内尚有大量贫困
人口,教育投入乏力、寒门子弟上学困难的情况下,对国外,尤其是本来就比本国远为
富裕且教育投资丰裕的西方国家,靡费巨资送教上门;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花钱、
派教师、派送教材“送学上门”的“好事”,不仅没有受到“受益方”感激,反而在加
拿大、美国、新西兰(不了解非西方国家的情形)等多个国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质疑,
近期美国一百多位大学教授更是发表公开信,呼吁美国学校中止与汉办合作开办“孔子
学院”,盖因他们担忧“孔子学院”有碍学术自由和教学科研独立性。
我理解“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推广中国文化、建设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一个平台,虽
然对其效果如何有疑虑,但一直持开放性的态度,并持续关注国内外媒体的相关报道,
不过,在国内从来没有接触过汉办,意外的是,在今年7月23-26日于葡萄牙召开的“欧
洲中国研究协会”第二十届年会上,亲睹并体验了一次汉办及其下属的孔子学院“办外
交”的反效...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4124
12
☆─────────────────────────────────────☆
fenge (大风) 于 (Thu Aug 20 09:10:08 2009, 美东) 提到:
澳洲华裔汉学家柳存仁病逝 被誉为“百科全书”
2009年08月20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柳存仁教授(右)2007年在香港出席一个文化讲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澳洲《星岛日报》报道,世界著名的华裔汉学家柳存仁教授8
月13日在堪
培拉CALVARY医院病逝,享寿92岁。
柳存仁教授曾任澳洲国立大学中文讲座教授、亚洲研究学院院长,退休后被委为名
誉教授和大学
研究员,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学术研究集中在道教史、明清小说和中国古籍
等方面。
8月14日上午11点,追悼仪式在澳洲国立大学礼堂举行,地点位于ACTON区BALMAIN
CRESCENT与LIVERSIDGE街的拐角处。
澳洲比利时裔著名学者李克曼(PIERRE RYCHMANS)是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的大
学中文
指导老师,与柳存仁教授生前有“管鲍之交”。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5 15:32:34 2015, 美东)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周启博
2008年8月
今年是翦伯赞教授一百一十周年冥诞。一九五二年,家父周一良因院系调整从清华历史
系调到北大历史系,全家住进北大教授宿舍燕东园二十四号北侧,南侧是生物系李汝琪
教授一家。相隔三个小楼的二十八号是翦宅。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八年的十六年中,
周与翦在燕东园为邻,在历史系同事,翦任系主任,周是副职之一。那时北大附小在北
大校园内,我上下学路遇翦夫妇散步,自然称伯伯,伯母。(图: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
“翦伯伯”来头大
在我这个邻家小儿心目中,翦伯伯比燕东园其他几十位伯伯“来头”大。原因有以下几
条。
(一)燕东园的二十余座小楼抗日期间曾是日本军官住宅,我家搬来时已经颇为老旧。
门窗油漆剥落,地板开裂凹陷。每个小楼住两家教授。例如二十三号住过地球物理系李
宪之,中文系游国恩,二十六号住过哲学系洪...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周启博
2008年8月
今年是翦伯赞教授一百一十周年冥诞。一九五二年,家父周一良因院系调整从清华历史
系调到北大历史系,全家住进北大教授宿舍燕东园二十四号北侧,南侧是生物系李汝琪
教授一家。相隔三个小楼的二十八号是翦宅。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八年的十六年中,
周与翦在燕东园为邻,在历史系同事,翦任系主任,周是副职之一。那时北大附小在北
大校园内,我上下学路遇翦夫妇散步,自然称伯伯,伯母。(图: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
“翦伯伯”来头大
在我这个邻家小儿心目中,翦伯伯比燕东园其他几十位伯伯“来头”大。原因有以下几
条。
(一)燕东园的二十余座小楼抗日期间曾是日本军官住宅,我家搬来时已经颇为老旧。
门窗油漆剥落,地板开裂凹陷。每个小楼住两家教授。例如二十三号住过地球物理系李
宪之,中文系游国恩,二十六号住过哲学系洪谦,西语系吴达元,二十九号住过经济系
周炳琳,赵乃抟,等等。只有翦一直是一家独居一座楼并有专车,而且在原有建筑外另
建了几间房作车库,司机和厨师住房,楼南面加盖了有敞亮玻璃窗的大房间,是历史系
派给他的助手杨济安等五六个人的工作间。翦夫妇去世后,北大历史系曾用二十八...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5
中国新闻周刊第605期封面
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一周后,习近平启动首次出访,前往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将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此次出访因为传递出有关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外交风格与思维的信息,而备受关注。
截至2013年3月26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发稿时止,习近平出访行程已经过半。观察家从中发现,“习式外交”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中国新领导层将延续多元外交战略,统筹考虑外交布局。
此访的另一个亮点,是习近平伉俪展示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温婉大气的表现,给世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评论称,这位“第一夫人”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软实力”。
随着人员、班子的逐步确定,中国外交的人事格局已然形成。当前中国已经步入改革深水区,“改革和发展压倒一切”,而如何维护周边稳定、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将是摆在外交班子眼前最重要的任务。
中俄之间的特殊“熊抱”
一天半时间,约20场正式活动,习近平说,他是“累并快乐着”。中国新任国家元首将首访定在俄罗斯,以及俄方做出的种种安排,都在凸显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当地时间3月22日1...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16
《读书》2010年4月号
第一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汉学研究的中心无疑是巴黎。这只要看一件事就全明
白了: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二八年创立后,曾计划不远万里请法国汉学家伯希和 (Paul
Pelliot)来担任社长,后来伯希和推荐了自己的学生、俄裔法籍汉学家叶理绥(Serge
Elisseeff)。随着伯希和、葛兰言(Marcel Granet)、马伯乐(Henri Maspero)等大师的
先后谢世,西方汉学研究的中心开始从法国向美国转移,这当然大大得益于战后美国政
治、经济、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而同时也和以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为代表的
第一代美国专业汉学家的闪亮登场密切相关。
考察第一代美国汉学家的学术背景就会发现,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师承和不同的研
究领域,但却拥有一段共同的经历——上世纪三十年代都曾留学北京,短则一两年,长
则四五年。这批人除了费正清之外,主要还有毕乃德(Knight Biggerstaff)、宾板桥(
Woodbridge Bingham)、卜德(Derk Bodde)、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
m********y
发帖数: 21909
17
你还在犯错误,还是把严肃的学术研究看得很神圣。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都是立场鲜明
的,有理论指导的。
就说中国近代史吧,毛泽东说: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到了邓小平时代
怎么样了?现在在近代史学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这个理论框架用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大家都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沐浴出了新的理论框架,那就是“中国近代史是一
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这个观点在《走向共和》里面已经体现得很清楚了。你不要瞧
不起走向共和,它虽说是一部电视剧,可在我看来,它是政治观点和学术观点的又一次
联合。邓小平这一派很聪明,还不敢改教科书,中学和大学的教科书,(我最近的没有
读过,)估计还困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理论框架里,不好用近代史是现代化的史观来重
新写历史,这个动静太大,对统治不利。但走向共和无疑是一个表态,官方对近代史的
一个表态。
再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共产党写和国民党写的,能一个样子吗?双方都是历史大家来
写,对共产党的历史解读会截然相反。再来让西方汉学家们来写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
一个样子。就算都是汉学家,左派汉学家和右派汉学家写的又会截然不同不同。
金庸写的压根就不是历史,你对历史的理解...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斜眼症的又一个证明,没有根据就想根据国别把洋汉学家排除这个领域,可惜断代工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天文学研究而将武王伐纣的年代定为公元前1046年是洋汉学家
David Pankenier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使用洋汉学家的学术意见不给出处,就算
没用过是吗?那样就不影响你们要把洋汉学家边缘化吗?
g******t
发帖数: 1815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的时间现在大致存在有45种说法,从前1130年—前1018年都有,前后
相差112年。比较流行的有据《竹书纪年》记载推测公元前1027年,这一说法是梁启超
在1922年先提出的,雷海宗的《殷周年代考》、陈梦家的《西周年代考》皆主张此说。
特别是郭沫若的《中国史稿》采取此说后,在国内外史学界,得到了很多学者同行的承
认。何炳棣,刘雨和张富祥他们认同的也都是公元前1027年。
此外还有汉代刘歆提出的公元前1122年,记载在刘歆的《世经》和《三统历》,此说曾
影响了后世的很多学者。明朝的黄宗羲支持这一观点,并多次与朱朝瑛辩论。公元前
1027年的说法出来以这一似乎后不那么受人推崇了。
公元前1046年也是一说,是美国汉学家 David Pankenier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的
,得到了“断代工程”的支持。你们这些一提到美国房顶和海外汉学家就嗤之以鼻咬牙
切齿的ID,不支持不拿美国房顶的海内汉学家首次提出的观点,倒过来支持拿美国房顶
的海外汉学家首次提出的观点,岂不是咄咄怪事。莫非你们嫌别人打脸不够爽,非要自
己打自己的脸?
现在这四十多种说法都可以同时存在,将来地底下有可...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李学勤和李学勤的五毛们,如果老老实实说他们拿了宋健的钱,悄悄使用了海外汉学家
们首创的学术意见,又往里又勾兑了一点他们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完成了断代工
程的《简本》,《繁本》因为内部意见不统一出不来了,《简本》大家凑合着看,对不
对他们不保证,反正别人暂时也无法完全证伪。那么也说的过去,陈近打磨芯片都被抓
现形也还没被抓起来呢,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但是如果他们说他们搞的断代工程是最
完整最合理的说法,你们必须相信,谁不相信谁就拿恩义弟的钱了,那可不行。事实上
他们也办不到,反对的声音很大,他们自己工程内部都无法形成统一的看法。
你们几个一提美国房顶,海外汉学家就嗤之以鼻的ID,莫非要在考古界搞扶共灭洋?如
果你们要在考古界搞扶共灭洋,也千万不能支持李学勤的断代工程啊,因为他们那一套
东西的重要部分就是你们企图打入另册的海外汉学家提出的。支持李学勤的断代工程的
同时也就支持了你们企图排斥的海外汉学家的学说,你们的逻辑劈叉状态完全无法消除
啊。
p******o
发帖数: 9007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断代工程的好,就是既让权威汉学家何炳棣做了西方主流汉学家的鄙视对象,又让西方
汉学家们互相打脸,这就是引蛇出洞的妙计,让大家看看洋汉学家跟纸老虎没啥两样。
w*********g
发帖数: 30882
22
三. “天下的”贵族统治者们
你们或许会问:就是说,现在为了民族的繁荣不需要民主了吗?但是中国的话,
首先,这不是专制独裁统治。而是亚里斯多德非常明确的指出的那种统治方式——贵族
统治,就是说,权力归属于优秀者们。中国实际上由9个人来统治——(他们是)党和
政府的高层。这9个人每天集体的做出各种决定。其余还有 100人的高层党员,每4年和
其他的代表们一起召开全国大会。
在中国没有民主,意味着两点。第一:他不需要必须考虑社会福利,他也不必须
对国民们们自身有利的想法来进行考虑。这对一个具有7亿人生活在贫困当中的国家非
常重要。如果他们能投票,那么获胜的就是毛主席那样的人。要记得毛是如何在1949年
获得了针对国民党政府的胜利。在延安时代开始,共产党的据点里面,就进行了大量的
肃反与清党。内部清洗比苏联在1937年还要残酷。
难道毛取得过纯粹的军事胜利吗?他并不是一个好的军事统帅。但是有几亿对肃
反与清党毫不关心的农民都支持了他。
如果你们没有民主,也就不需要考虑民众的意见了。这很重要。因为至今在中国
人民还是热爱着毛。但是这九个人,这一百个人,包括整个党都有非常明晰的看法——
新的毛不...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910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习歪脖:我是累并快乐着
核心提示:3月22日,习近平抵达俄罗斯进行出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外事访问。习近平访
俄首日与普京共同出席活动持续了7个多小时。谈及此次访俄之旅,习近平说,“我不
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
习近平:外交第一步
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一周后,习近平启动首次出访,前往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将参加“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此次出访因为传递出有关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外交风格
与思维的信息,而备受关注。
截至2013年3月26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发稿时止,习近平出访行程已经过半。观察
家从中发现,“习式外交”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在此
基础上,中国新领导层将延续多元外交战略,统筹考虑外交布局。
此访的另一个亮点,是习近平伉俪展示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温婉大
气的表现,给世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评论称,这位“第一夫人”正在成为中
国外交的一个“软实力”。
随着人员、班子的逐步确定,中国外交的人事格局已然形成。当前中国已经步入改革深
水区,“改革和发展压倒一切”,而如何维护周边稳定、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争取有利
的国际环境,将是摆在外交班子眼前最重要的任务。...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24
习近平:外交第一步
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一周后,习近平启动首次出访,前往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将参
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此次出访因为传递出有关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外交
风格与思维的信息,而备受关注。
截至2013年3月26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发稿时止,习近平出访行程已经过半。
观察家从中发现,“习式外交”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中国新领导层将延续多元外交战略,统筹考虑外交布局。
此访的另一个亮点,是习近平伉俪展示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温
婉大气的表现,给世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评论称,这位“第一夫人”正在成
为中国外交的一个“软实力”。
随着人员、班子的逐步确定,中国外交的人事格局已然形成。当前中国已经步入改
革深水区,“改革和发展压倒一切”,而如何维护周边稳定、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争取
有利的国际环境,将是摆在外交班子眼前最重要的任务。
中俄之间的特殊“熊抱”
一天半时间,约20场正式活动,习近平说,他是“累并快乐着”。中国新任国家元
首将首访定在俄罗斯,以及俄方做出的种种安排,都在凸显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本刊记者/...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25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做英文老师。
约翰不甘心,在江苏干了几个月又来到上海找工作,住12块钱一天的小旅馆。我就是那
时和他认识的。那天,我去找我一个外国朋友吃饭,见他们在一起聊天,以为她认识约
翰,所以我也就把他叫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点菜的时候,约翰点了一个比较贵...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女人的劣根性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做英文老师。
约翰不甘心,在江苏干了几个月又来到上海找工作,住12块钱一天的小旅馆。我就是那
时和他认识的。那天,我去找我一个外国朋友吃饭,见他们在一起聊天,以为她认识约
翰,所以我也就把他叫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点菜的时候,约翰点了一个比较贵...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多图:倒贴嫖资的外F百态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做英文老师。
约翰不甘心,在江苏干了几个月又来到上海找工作,住12块钱一天的小旅馆。我就是那
时和他认识的。那天,我去找我一个外国朋友吃饭,见他们在一起聊天,以为她认识约
翰,所以我也就把他叫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点菜的时候,约翰点了一个比较贵...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28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多图:倒贴嫖资的外F百态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做英文老师。
约翰不甘心,在江苏干了几个月又来到上海找工作,住12块钱一天的小旅馆。我就是那
时和他认识的。那天,我去找我一个外国朋友吃饭,见他们在一起聊天,以为她认识约
翰,所以我也就把他叫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点菜的时候,约翰点了一个比较贵...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31586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Iniesta (小白兔的哥哥), 信区: Joke
标 题: 多图:倒贴嫖资的外F百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0 16:17:15 2014, 美东)
发信人: choming (请抵制“十万强插”计划!),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多图:倒贴嫖资的外F百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0 01:41:46 2014, 美东)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 阅读全帖
t*******3
发帖数: 691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朱文和《云的南方》
其实吧,我觉得这个断裂问卷也真是挺愤青的。我都不明白扯到汉学家算怎么一回事。
。。汉学家也不是都研究中国文学的,我认识的汉学家反而都不是研究中国小说的,平
白拉上汉学家垫背做什么。而且,中国也有教英文的教授,不过是个工作而已。至于外
国人来中国给的待遇高,那没有办法,那是经济水平决定的。就好比让你去非洲落后地
方工作,工资不比中国高,大家都不情愿去的。
我觉得文学评论虽然是门学问,但是,艺术和科学不一样,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任何
大众都有权评论文学和艺术——虽然评论的未必如wh这么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张爱玲说
了,老百姓是她的衣食父母。
c*****g
发帖数: 21627
3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女人对男人太好,男人就犯贱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做英文老师。
约翰不甘心,在江苏干了几个月又来到上海找工作,住12块钱一天的小旅馆。我就是那
时和他认识的。那天,我去找我一个外国朋友吃饭,见他们在一起聊天,以为她认识约
翰,所以我也就把他叫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点菜的时候,约翰点了一个比较贵...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3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国女人的劣根性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做英文老师。
约翰不甘心,在江苏干了几个月又来到上海找工作,住12块钱一天的小旅馆。我就是那
时和他认识的。那天,我去找我一个外国朋友吃饭,见他们在一起聊天,以为她认识约
翰,所以我也就把他叫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点菜的时候,约翰点了一个比较贵...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33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做英文老师。
约翰不甘心,在江苏干了几个月又来到上海找工作,住12块钱一天的小旅馆。我就是那
时和他认识的。那天,我去找我一个外国朋友吃饭,见他们在一起聊天,以为她认识约
翰,所以我也就把他叫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点菜的时候,约翰点了一个比较贵...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5425
34
来自主题: Joke版 - 多图:倒贴嫖资的外F百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oming (请抵制“十万强插”计划!),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多图:倒贴嫖资的外F百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30 01:41:46 2014, 美东)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35
来自主题: Love版 - 多图:倒贴嫖资的外F百态
老外在中国:外国男人真喜欢中国女人吗?
如果你问一个老外,你为什么来中国?他多半会回答说,因为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高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告诉你,除了极少数由政府
、公司派驻,通常拖家带口的老外之外,绝大部分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在家混
得不怎么样或者根本混不下去;第二,找中国女人。
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我在大街上碰到他,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中国姑娘挽
着他的手。他介绍说,他的中国女朋友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实际上,当时要不是约翰
主动叫我,我还真没认出他来,因为跟上次见到他时有天壤之别。
约翰是位美国人,42岁,身高1.67米。由于大学没有毕业,在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正规工
作。在非洲混了两年之后,听说许多美国人在中国的淘金故事就来到了上海。刚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只得到江苏一个小城的学校做英文老师。
约翰不甘心,在江苏干了几个月又来到上海找工作,住12块钱一天的小旅馆。我就是那
时和他认识的。那天,我去找我一个外国朋友吃饭,见他们在一起聊天,以为她认识约
翰,所以我也就把他叫上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点菜的时候,约翰点了一个比较贵...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BBC:英国洋记者“解密新华社”
马克.纽汉姆(Mark Newham)是英国记者,自由撰稿人,2004年去北京新华社总部当
过“专家”润色英语电讯稿,完成一年合同之后“带着困惑、挫败和恼火”,还有积累
的原始资料,走出“中国当局的宣传中枢”。
最近,马克到伦敦BBC英国广播电台国际台,在中文部播音室与BBC中文网记者王荣就他
的中国经历和基于这些经历写成的“讽刺作品”作了访谈。
他说,头一年的经历使他感到必须找心理谘询专家才能保持心智正常。三年后,他又回
到北京。正值北京奥运,马克和另外十几名外籍记者加入了新华社旗下的残奥会新闻服
务(PNS)团队用英语采访报导北京残奥会。
揭秘!我不幸目睹的北京“运动会”
BBC报道,“马克在中国”跟一般的“老外在中国”很不同。他可以宣称自己从大部份
地球人一辈子都无缘一瞥的新华社内部向世界“解密”中共宣传机器的中枢。
这样独特、宝贵的素材,后来自然就成了一本书,题为《瘸腿猪和五环马戏》(Limp
Pigs and the five-ring circus, Pen Press),2011年1月在英国出版。书的封面下
半部份赫然写着:揭秘!你所不知道而我却不幸目睹的北京“运动会”。... 阅读全帖
T*****m
发帖数: 3480
37
这个中国通写的狄公案, 还是很精彩的, 他写的中国诗词, 很有中国韵味, 狄公案
, 你不一定能够看出是翻译作品, 更牛的是他自己用中国白描画的插图, 也很牛逼
传奇汉学家高罗佩
中国网 | 时间: 2003-10-14 | 文章来源:
■沈致远
偶然在尘封的台湾杂志《光华》(1990年2月号)中,发现介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博士
(Dr.Robert H van Gulik,1910-1967)的三篇文章。作者王家凤专访高罗佩遗族,
根据他们提供的材料写成,内容较传闻翔实。我被高罗佩传奇的一生迷住了,不避掠美
之嫌,摘录部分与读者共赏。
高罗佩是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曾派驻泗水、巴达维亚、东京、重庆、华盛
顿、新德里、贝鲁特、大马士革、吉隆坡等地,从秘书、参事、公使到大使,仕途一帆
风顺。但大放异彩的却是其业余汉学家生涯并以此流芳后世。
高罗佩读了法国作家凡尔纳(Jules Verne)的小说《迷人的中国之旅》后,对中国文
化着迷,开始穿中国服、睡硬床、要做中国人。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秘,
娶了系出名门的中国夫人水世芳,她父亲水钧韶曾任驻圣彼得堡使节及天津市长,
h****g
发帖数: 312
38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德国之声原华人员工公开信
摘要:四名曾在“德国之声”工作过的华人员工前不久通过互联网发表公开信,以其亲
身经历控诉“德国之声”罔顾新闻道德标准,审查排斥华人员工,在内部对华人员工进
行思想与政治审查,设置秘密“监督员”,清除“异己”员工,以意识形态和是否批评
中国作为采访报道和文章刊用标准。公开信认为,“德国之声”中文部已经成为一种政
治工具。信中,西方媒体标谤的“民主”和“新闻自由”可略见一斑。因篇幅较长,分
两次刊出。
致“德国之声”广播委员会和德国联邦议院的公开信
我们是几个在德国之声中文部工作了多年的编辑。2010年年底,我们中的两人工作
合同被拒绝续约,因而离开了德国之声;还有两人因为同样的原因很快也得离开。另外
还有一人是自由职业者,从2011年1月开始,德国之声明显减少了和他的合作。
起初,德国之声把不续签工作合同、解雇我们解释为预算削减,但是这个理由很快
就被证明是编造的。后来,德国之声又给出了其他种种理由。一些新招聘来的、没有工
作经验的年轻人填补了我们离开所产生的空缺职位。
我们是2008年“中国论战”迟来的牺牲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围绕德国之声的涉华报道发生了所谓的“中国论战”。其实...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9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报道,北京时间今晚19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至此,自8月国外博彩公司公布赔率以来,种种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猜测的争鸣也终于偃旗息鼓。
2009年,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视野。2012年8月欧洲“全球博彩”公司(Unibet)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预测获奖名单的赔率,莫言以1赔5.5位列第一,而日本诺奖热门村上春树则以1:8的赔率紧随其后。莫言赔率第一,引发国内外媒体及作家热议。瑞典最大日报《每日新闻》、德国《波茨坦新闻报》等外媒纷纷表示看好莫言,而麦家、崔永元等国内文化界人士也纷纷力挺。针对“被诺奖”,莫言专心写作,不发表任何看法。而8月25日,作家张一一又造谣声称莫言贿赂诺奖评委马悦然。莫言发微博反击怒斥,并在此后拒谈诺奖。
多年来跟踪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旅瑞华人作家万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瑞典文学...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0
马悦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到了魂牵梦萦的地步,但多数人并不关心他的汉学研究心得,只是抓紧一切时机、拐弯抹角地追问诺奖的事。
“一切都是假装!”白猫说,“今天晚上有一个北欧的老外假装做一个关于六言诗的演讲。假装听的人假装他讲的主题是‘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你说笑人不笑人?”
在一篇两百余字的微型小说中,马悦然借小动物之口,幽了一默上次来沪演讲的经历。
那是2005年炎夏,这个八十多岁的瑞典老头,用“中古音韵”吟诵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但多数人并不关心他的汉学研究心得,只是抓紧一切时机、拐弯抹角地追问诺奖的事。
在瑞典闲聊时,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曾跟我提及这趟可怕的上海之行,“运气很不好,复旦在修路,学校里一塌糊涂,那天王安忆送我们出来时悦然就已开始发高烧,后来越来越热,他差点死了……42度!陈丹燕就骂我,这个热度你还让他来?!”
是的,马悦然每次来都很“热”,但这个“热”却和他所做的冷门学问没什么关系。
10月中旬,马悦然携妻再次来沪,秋高气爽,却赶上了莫言获奖全国“发烧”的沸点:弄堂、剧院、高校、中学,他们夫妇俩遭遇了最热烈的围观……期间,陈文芬曾给好友发过条无奈的短信:“我明白...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16625
41
俄罗斯教科书里的中国:他们也有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文章来源: 51军事
一朋友从俄罗斯留学回来,经常给我讲起俄罗斯各方面的情况,还带了很多书藉,我就
忽然想问了一句:“有没有历史书?他们占我们那么多领土,有没有提到过?”他说有
历史书,刚买的,还没看,不过可以帮我看一下。
他翻开目录看了一下,就翻到了某一页,开始给我逐字逐句地翻译起来:满洲国原本是
位于长城以北、××××河(河的名字我听不懂,他用俄语念的,不过我知道可能是黑
龙江,因为俄国人把黑龙江叫做阿穆尔河,我听他念的那个词听起来好像就是“阿穆尔
”)以南、××××沙漠(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应该就是蒙古大漠了)以东的一个酋长
国,后来通过一系列战争吞并了蒙古、中国(这上面所说的满洲国和中国完全是两码事
,其实也不算是歪曲中国的历史,因为我们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满族人在17世纪的
时候还不是中国人,包括很多专家)、维吾尔、吐蕃(俄语中“西藏”一词的发音和我
们唐朝时翻译过来的“吐蕃”有些相似,和英语Tibet也有些像),并通过武力使高丽
、越南等国臣服纳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满洲帝国。
满洲帝国曾对我国发动了野蛮的侵略战争,1689...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033
42
前五页都是正面的
-----------------------------------------------------------------------
夏含夷谈古代文献的不断重写- 哲学在线:哲学专业网站
phi.ruc.edu.cn ? ... ? 哲学在线 - Translate this page2009年7月19日 – 美国芝加
哥大学的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先生与鲁惟一先生主编的《剑桥中国上古史
》,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中唯一还未译成中文出版的。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夏含夷教授來我中心作講座
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 - 转为简体网页 - Translate this
page2011年10月26日 – 夏含夷教授來我中心作講座. 鍾馨. 10月26日晚,美國芝加哥大
學夏含夷教授應邀在我中心作了題為“西方甲骨學的兩個大師:司禮義和吉德煒”的學術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夏含夷教授来我中心讲学
www.gwz.fudan.edu.cn ? 学术讲...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公元前899年周懿王‘天再旦于郑’的日蚀是《简本》的关键年代之一,中国国内的
报纸、电视均作了广泛的报导。然而,在国外,早已经有人指出这个日蚀及其对西周年
代的意义。一些海外学者觉得《简本》完全没有提到国外学术成果是缺乏一定的学术道
德的。”另外,通过天文学研究而将武王伐纣的年代定为公元前1046年是美国学者
David Pankenier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而《简本》对此只字未提。
以上内容转载。
判断学问好坏首先看证据是否确凿,推理是否严密,其次看做这个学问的人是不是受过
严格的专业训练,人品有没有大问题。至于是不是海外汉学家并非那么重要。海外汉学
家的没落是不是指日可待,见仁见智。如果海日说的君臣斧子教要在全球取代民主共和
真会发生,我看海外汉学家还以可以使用的一只力量,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
立统一战线。都说了几遍了,中华文明是全人类的伟大财富,只要他是个人就可以向往
,可以参加研究。你因为他们是海外的就把他们打入另册,那么你在说别人把做学问搞
成了政治斗争的时候,应该先找块镜子一边照着自己一边说。如果海外汉学家的观点全
都放狗屁,那你有本事不要用人家美国学者Da...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公元前899年周懿王‘天再旦于郑’的日蚀是《简本》的关键年代之一,中国国内的
报纸、电视均作了广泛的报导。然而,在国外,早已经有人指出这个日蚀及其对西周年
代的意义。一些海外学者觉得《简本》完全没有提到国外学术成果是缺乏一定的学术道
德的。”另外,通过天文学研究而将武王伐纣的年代定为公元前1046年是美国学者
David Pankenier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而《简本》对此只字未提。
以上内容转载。
判断学问好坏首先看证据是否确凿,推理是否严密,其次看做这个学问的人是不是受过
严格的专业训练,人品有没有大问题。至于是不是海外汉学家并非那么重要。海外汉学
家的没落是不是指日可待,见仁见智。如果海日说的君臣斧子教要在全球取代民主共和
真会发生,我看海外汉学家还以可以使用的一只力量,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
立统一战线。都说了几遍了,中华文明是全人类的伟大财富,只要他是个人就可以向往
,可以参加研究。你因为他们是海外的就把他们打入另册,那么你在说别人把做学问搞
成了政治斗争的时候,应该先找块镜子一边照着自己一边说。如果海外汉学家的观点全
都放狗屁,那你有本事不要用人家美国学者Da...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sn2016 (WS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如果匈奴人不西迁,日耳曼人就要东迁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7 11:11:06 2017, 美东)
如果匈奴人不西迁,对后世的世界历史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汉学家麦高文对“如
果匈奴人不西迁”作了详细研究,也提供了一个答案,答案很简单,但却让人吓一跳:
如果匈奴人不西迁,日耳曼人就要东迁!
本文摘自:《书屋》杂志 作者:林子明
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军大破匈奴,河西走廊一带尽为汉朝所得。史载:“
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匈奴歌谣并有“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之词。从那以后,强盛的匈奴走了下坡路,与汉朝的战
争败多胜少,屡次求和不成功,内部纷争不断,结果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退缩天山
一带。公元73年至155年,匈奴连遭东汉与鲜卑的重大打击,直至最后的居住地被鲜卑
夺去,无奈之下,北匈奴开始整族西迁。整整两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仿佛从历史长河中
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走过...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维舟:黄道婆之谜背后是人们如何想象历史安顿现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31 11:49:38 2017, 美东)
2017-12-31 维舟 随读随写 微信号 RobertRao007-11
功能介绍
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
本文原刊于澎湃私家历史2017年3月31日。
人人皆知,现在上海的市花是白玉兰——不过,这是1986年才确定的;更早在1929年上
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之初评选市花时,市民投票选出的却是看上去不起眼的棉花。这其实
倒是更合乎其历史文化的脉络,因为上海这座城市在近代最初的繁荣,与棉纺织业的兴
起密不可分。无论中外,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往往对一个社会的早期工业化起到极为重要
的推动作用(别忘了,英国工业革命最初也源于此),并由此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变革。
基于此,黄道婆,这位曾在元朝年间将棉纺织技术传授给松江府乌泥泾居民、进而为上
海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市镇带来繁荣的女性,其历史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虽然没有证
据表明她...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井底望天:攻击汪晖的真实意图
哪里有签名?给个link, 我看看都谁签了?
我倒是看到有些汉学家搞了一个签名,支持汪晖。
这些汉学家我都不认识,但知道一些特别有名的。那些没有太大名气的,估计汉语好不
到古汉语也通吧。汪晖的博士论文有英文版吗?他们完全看得懂汪晖的汉语版的博士论
文吗?另外汉学家们的签名,激起学界的民族主义情绪,汉学,中国人一向认为老外搞
可以,但大多是隔靴搔痒而已。
清华不会开除汪晖的。 王明明不也还在北大呆着呢吗?那个情况更严重了。
旺晖的问题在于他主持《读书》期间得罪了人,那个长江奖,他好像是运动员,也是裁
判员,就算裁判员里没有他的名字,但起码裁判员里和他关系密切的很多。
我了解不是很多,能有你说说,很不错,这个版,关心汪晖的,除了你我,还有谁?

人才高兴。
a****1
发帖数: 654
48
ccav视频
http://space.tv.cctv.com/act/video.jsp?videoId=VIDE121637911422
考古奇才郝笛 21岁身家过亿 2001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
十几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有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这
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为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
一个15岁孩子的话让大家嗤之以鼻:“那时都是铜钱,哪来的铁钱!”“再往下挖应该
还会有炮弹。”10分钟后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这个孩子就是当年已名震大半个中国的天才考古少年郝笛,后来天津的许多大型考
古挖掘现场都邀请他到场。8岁时,他花5元钱买下了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时期孤币“
洪武通宝”;10岁起,他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在是国内外此项研究的顶级专家;12岁
,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初步确立了在中
国考古界的地位;13岁,他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他的藏品价
值过亿,是中国古钱币、古铜镜、古兵器戈最大的收藏鉴赏家;他的鉴定结果往往决...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2515
49
反了 德国之声原华人员工公开信(上)
中国日报 2011-05-25 09:14:55
摘要:四名曾在“德国之声”工作过的华人员工前不久通过互联网发表公开信,以
其亲身经历控诉“德国之声”罔顾新闻道德标准,审查排斥华人员工,在内部对华人员
工进行思想与政治审查,设置秘密“监督员”,清除“异己”员工,以意识形态和是否
批评中国作为采访报道和文章刊用标准。公开信认为,“德国之声”中文部已经成为一
种政治工具。信中,西方媒体标谤的“民主”和“新闻自由”可略见一斑。因篇幅较长
,分两次刊出。
致“德国之声”广播委员会和德国联邦议院的公开信
我们是几个在德国之声中文部工作了多年的编辑。2010年年底,我们中的两人工作
合同被拒绝续约,因而离开了德国之声;还有两人因为同样的原因很快也得离开。另外
还有一人是自由职业者,从2011年1月开始,德国之声明显减少了和他的合作。
起初,德国之声把不续签工作合同、解雇我们解释为预算削减,但是这个理由很快
就被证明是编造的。后来,德国之声又给出了其他种种理由。一些新招聘来的、没有工
作经验的年轻人填补了我们离开所产生的空缺职位。
我们是2008年“中国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